浅谈库车县旅游景区游客管理

2024-09-05

浅谈库车县旅游景区游客管理(4篇)

1.浅谈库车县旅游景区游客管理 篇一

关于旅游景区游客管理主要内容的分析

摘要:游客是旅游景区的“主角”,是带来经济收益的“顾客”,注重对游客的管理对景区的规范、持续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文章对景区游客管理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只有充分理解其主要内容,才能进一步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以及技术等,这有利于促进旅游景区乃至整个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旅游景区;游客管理;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人民收入的增多,闲暇时间的增加,旅游需求的增长,作为“朝阳产业”的旅游业正在迅速蓬勃的壮大,越来越多的旅游景区在不断的开发,同时也得到了很多游客的“青睐”,为了保证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加强游客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对其主要内容进行研究也是当务之急。大体分为以下三大部分:

一、分析与掌握景区旅游流的时空分布特征

旅游者借助交通工具,从各个游客集散中心或常住社区前往景区进行观赏、游乐等活动,在景区内部和外部系统之间形成一定强度的旅游流。这里主要探讨旅游景区内部游客活动的时空规律。

1.景区旅游流的时间变化

景区旅游流的强度在一年中的分布是不均衡的,表现出较强的季节性。淡季游客较少,大量设施设备闲置;旺季人满为患,景区资源环境承受较大压力。由于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变化,旅游景区的植被、地表景观等一年四季呈现出节律性的变化。因此,我国的许多以自然资源为依托的室外景区都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从接待游客数量来看,有明显的淡季和旺季。例如,每当冬季来临,由于九寨沟大雪封山,进入景区的公路、山路路面结冰、结霜,汽车难以进入,部分游客对寒冷天气无法适应,冬季九寨沟的游客明显减少,形成淡季。影响景区客流季节变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出游时间。对于我国出游人口的大多数而言,由于工作等原因,平时一般没有外出旅游的时间,中、远程距离的旅游往往集中在节假日或长假期间,而周末双休日是近程旅游的高峰期,寒暑假是教师、学生出游的集中期。例如,故宫每天接待游客以三万人左右为宜,最多可接待六万人,如果游人达到八万人,就到了故宫接待能力的极限,而2005年“五一”期间,故宫博物馆7天假日共接待了52万人左右,最多一天达12万人左右,远远超过了其承受能力。

在一天之中,景区旅游流的强度也是不均衡的,表现出明显的时段性。高峰时段会形成游客排队等待,低谷时段则游客稀疏。景区由于与游客集散中心、游客服务基地的距离远近不同、开放时间、活动内容等不同,在一天之中的不同时段,会形成客流的高峰和低谷。在进入景区的高峰期,景区入口处客流量巨大,会形成游客的排队现象;在没有开展夜游的景区,黄昏时段是游客离开景区的高峰期,在景区出口,客流强度较大等等。例如,深圳欢乐谷的开放时间是每天9:30-21:00,由于晚19:00有大型主题晚会,每天3:00前后是入园高峰期之一。

2.景区旅游流的空间变化

一般而言。景区都有一个或多个出入口,进入景区后,游客在导游的带领下、在导游图或路标系统的导引下,会沿着一定的线路或景区游道进行游览。以最简单的一日游景区为例,旅游者要经过到达-泊车-买票-验票进入-参观、游乐、看节目等-午餐-参观、游乐、看节目等-出口-取车-离去完整的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游客的空间位移过程是线性的、连续的,如果游客在某一处停留时间过长,或者说是某个景点停留游客过多,也会出现旅游流。同时,在旅游景区出入口、高级别的吸引物、主要游乐场、表演场所、购物场所、就餐地点、游道的交汇处等节点会形成人流汇聚,特别是在旅游旺季的高峰期,这些节点会承受游客超负荷的压力,对资源环境、接待设施产生较大的影响,会出现游客排队、等待,容易产生各种事故。

二、对旅游景区最大环境容量的确定与控制

旅游环境是指旅游活动得以生存、进行和发展的一切外部条件的综合,是旅游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和基础。旅游环境系统不是指一个单纯的自然环境,而是一个包含了社会、经济、自然环境在内的复杂系统,该系统是围绕作为环境主体的旅游者而建立起来的,它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与主体的多种组合产生相互联系的复杂系统。而旅游环境容量是指一定时期内,某种状态或某种条件下,不会对旅游目的地的环境、社会、文化、经济以及旅游者旅游感受质量等方面带来无法接受的不利影响的旅游业规模最高限度。它是建立在旅游环境系统基础之上的,在文章中,主要探讨的是量化的旅游地接待的旅游人数最大值,即在满足游人的最低要求和保护风景区的环境质量要求的情况下该风景区所能容量的最大的游客量。

旅游环境容量具有静态性和动态性的特点,长期而言,旅游环境容量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系统,它随着旅游者消费行为的变化、旅游地的发展及旅游时间的延伸而不段变化。影响旅游景区环境容量的因素包括很多方面,生态、资源、天气、当地风俗文化、当地居民态度、游客素质、游客心理、时间、空间分布、接待能力等等。旅游景区应利用现代化、先进的科技工具,随时检测并关注景区内游客的数量,在景区热门景点未达到饱和前,不需要采取任何控制容量的管理措施;一旦热门景点出现拥挤,应立即通过电子公告牌向游客发出预警信息,引导游客流的合理改向;如果热门景点的超载经常发生,景区应考虑设立新的景点,或者是提高门票价格,强制分流等,同时为预防以后超载事件的发生,延长景区开放时间,加强淡季促销,分流一部分旅游旺季时的游客。

三、规范旅游景区游客的不文明行为

游客不文明旅游行为是指游客在景区游览过程中所有可能有损景区环境和景观质量的行为。它主要表现为两大类:一是游客在景区游览过程中随意丢弃各种废弃物的行为,如随手乱扔废纸、果瓶、饮料瓶、塑料袋、烟头等垃圾,随地吐痰之类。另一类是游客在游览过程中不遵守景区有关游览规定的违章活动行为,如乱攀、乱爬、乱刻、乱画、违章拍照等,由于游客道德意识感弱化,对环境保护信息缺乏等,这两类行为在景区都极为常见。例如:在上海的部分免费公园内就发生过市民在绿地上竞相采摘野菜而破坏草地的事件;而在山西太原的某些公园里一些市民拿着袋子在园里偷挖嫩小的竹笋等。如此种种问题都向旅游景区经营管理者敲响了警钟,在经营过程中,应注重对游客行为的管理和控制,通过管理和控制提高旅游者的满意度和旅游过程的安全性,并将正确的行为方式和态度通过教育途径传递给旅游者,让旅游者在游览过程中除了获得愉悦的游览经历外,还能在精神上获得升华,同时,这也有利于保障游客的人生、财产安全和保全景区资源。

综上所述,已了解到游客管理应该做的工作,明确游客是旅游景区的主要服务对象,做好对游客的相关管理工作,处理好景区与游客之间的关系,是顺应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之趋

势,在以后景区管理者应该重视旅游者在经营管理中的作用,更进一步的发挥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杨桂华.旅游景区管理[M].科学出版社, 2006.[2] 马勇.旅游景区管理[M].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5.[3] 万幼清.旅游环境容量确定方法的探讨[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4).[4] 谢彦君.基础旅游学[M].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4.

2.浅谈库车县旅游景区游客管理 篇二

我国水利旅游萌发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水利旅游是国家水利部原水利管理处于1997年正式提出的,是指社会各界利用水利行业管理范围内的水域、水工程及水文化景观开展旅游、娱乐、度假或进行科学、文化、教育等活动的总称。近20多年来,在政府的支持和各级水利部门的努力下,全国水利旅游业已初具规模。2008年有42家水利风景区列入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名单,2009年又有56家水利风景区列入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名单。

各地水利风景区都在积极搞好环境问题,把水利设施与自然风光融合到一起,为发展旅游做好铺垫,希望尽早进入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名单之列。但是,我国发展水利旅游还存在以下问题:水环境破坏严重;水利设施基本功能弱化;居民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受损等,这是水利风景区当前的发展现状。

2 水利风景区游客管理

综合水利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通过控制游客行为,引导游客积极健康的开展旅游活动,即通过游客管理来达到促进水利风景区环境保护和优化。

2.1 游客管理

游客管理是指旅游管理部门或机构通过运用科技、教育、经济、行政、法律等各种手段组织和管理游客的行为过程。游客管理的目标是,在不破坏旅游地资源环境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满足游客需求和提供高质量的游客体验,同时实现旅游地经济、社会和环境三大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很多学者用多种理论来解释并支持游客管理,学者们先后提出“游憩承载力”、游憩承载力(RCC)、游憩机会序列(ROS)、可接受的改变极限(LAC)、游客体验与资源保护(VERP)、游客风险管理(VRM)等理论。

在我国,游客管理最早应用于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等旅游目的地。最初学者只关注到了游客数量管理,认为控制游客数量就能有效实现景区生态保护的目的;在控制游客的旅游活动行为方面,方式方法不当;在对游客的宣传方面,内容和方式一成不变等。后来学者发现单纯控制游客数量并不能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必须关注游客内心体验和感受,于是有学者提出了基于体验视角的游客管理。贾县民,王喜莲(2008)将体验经济的两大内涵(游客参与理论和游客关系理论)确定为游客管理的基本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对游客参与、游客关系与游客体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目前旅游目的地游客管理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游客活动对旅游目的地的影响、游客管理的模式研究和游客管理的技术和措施等方面。

2.2 水利风景区游客管理研究现状

目前对于水利风景区的研究主要着眼于宏观方面,如要处理好环境与人的和谐关系,加强水利部门与旅游部门的协调等内容,没有对游客提出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游客管理真正用于水利风景区的管理,此类研究比较少。

3 负责任旅游理念下的水利风景区游客管理

3.1 负责任旅游的理念

“负责任的旅游”由约斯特·克里鹏多夫提出,他极力呼吁发展一种全面和贴切的旅游方式——负责任旅游,“这种旅游方式将给所有旅游业的参与者——包括旅游者、旅游区的人们和旅游业带来尽可能大的收益,同时,又不对旅游区造成无法容忍的环境和社会性破坏。”负责任的旅游的最大特点是出自个人的责任感,而非通过权威的命令与外界的压力。

1999年9月底,世界旅游组织第13届大会通过了《全球旅游伦理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该《规范》中,一共八次使用“负责任(responsible)”、“责任(responsibility)”、“负责任地(responsibly)”来描述修饰旅游或旅游相关利益者。同年12月,联合国大会决议通过了该《规范》,决议“强调必须促进负责任的和可持续的旅游,这将对社会各部门都有益”。

3.2 基于负责任旅游的水利风景区游客管理

水利风景区的发展迫切需要旅游者、旅游企业、当地居民和政府的支持,这样才能保证水利工程的作用得到正常发挥。基于负责任旅游,实现水利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对游客进行有效的管理。鉴于此,本文提出针对负责任旅游,提出三维游客管理角度:时间管理、空间管理、情感管理(见图1)。

3.2.1 时间管理

时间的合理安排能够有效实现旅游的责任化。时间管理分三部分:游览时间,游览时长,游览密度。

(1)游览时间。

游览时间是指游客进入水利风景区的季节、时节以及每天进入的时间点等信息。

(2)游览时长。

游览时长是指游客从进入景区到离开景区的时间长度。控制游览时长首要目的是减少破坏,把游览时长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可以实现游客与景区双赢。

(3)游览密度。

游览密度是指单位时间内游客进入的人次数。这个指标是时间管理中最为重要的,也是时间管理的核心。利用峰化指数能将有关不同时间内使用模式的大量数据概括为单一数值,集中程度越高这一指数的值愈大。

3.2.2 空间管理

游客所到之处几乎都会对植被生长、野生动植物栖息及水环境产生影响。

(1)水域水体空间管理。

水域水体多开展垂钓、划船、漂流等项目,要对游客进行安全教育,环保意识引导,减少意外发生及环境破坏。水上项目必须严格按照景区管理规定进行,要有特定的水域面积限制,项目的设置尽量坚持无污染化管理,对游客的不良行为要及时制止。

(2)岸地空间控制。

岸地植被对于水利风景区环境的恢复有重要影响。岸地空间范围管理除了要进行水土保持,还要增加风景美化功能,使岸地与水体的风景交相呼应。在景区建立游客游憩区域、休息区域,合理规划使用岸地空间。

(3)界面交界处管理。

水域和岸地交界处容易发生安全事故,也容易出现环境交叉污染,增加污染的面积。在界面交界处的过渡地带,增加解说宣传,以此对游客活动进行合理引导。对这类界面的管理能有效解决水利设施功能减弱的问题。

3.2.3 情感管理

情感管理是游客管理的第三维。情感反映人的喜怒等情绪、内心深处的利益和价值取向,期望和感受等。情感管理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游客自身体验与期望的关系。

游客的体验能否达到期望的程度对游客的心理情感有很大的影响。满足游客的旅游需求显得尤为重要。在风景区适当增加贴近自然的小景观和接待设施,可以使游客真实体验与感受相当。

第二,游客与游客之间的关系。

游客之间的关系通过利益层面显示出来。要维护每位游客的利益,公平参与景区旅游,遏制不良行为,形成良好景区秩序。

第三,游客与导游的关系。

导游代表景区形象,良好素质的导游不仅能增加景区吸引力,更重的是他们能够引导游客行为。在负责任的导游的引导下可以促进良好的主客关系的形成,建立互信,为景区长久发展做铺垫。

第四,游客与景区企业的关系。

旅游企业是景区内食、住、行、游、购、娱等的重要载体,与游客接触面最广,机会最多。因此游客与景区相关企业摩擦不容忽视,能否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关系到景区的长远发展。

第五,游客与当地居民的关系。

游客体验的不仅仅是水利景区的风景,更重要的在于景区文化,而这种文化最真实最集中的内容通过风景区附近居民的生活习惯和风俗体现出来。在与居民接触的过程中,两种文化会发生碰撞,经常会出现摩擦。负责任旅游要求我们尽量减少旅游对景区文化的破坏,进行游客管理,理顺两者关系。在进入居民区前设置缓冲地带,在缓冲地带游客可以领略到当地的奇风异俗但不能对原真的文化造成破坏。这样就为游客与居民搭建了一个融洽交流的平台,增进双方的了解和互信。

3.3 保障措施

(1)负责任意识的有效宣传。

通过对游客行为的积极引导和规范,让水利设施基本功能得以正常发挥,使水利功能与旅游功能共同发挥作用,实现整个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2)水利风景区制度的规范化和人性化。

水利设施最基本的功能是防洪、抗旱、蓄水和减灾等,旅游是在充分发挥水利功能的基础上延伸的功能,属于附加功能,因此水利旅游活动的开展要紧紧围绕水利设施的有效使用来开展。确定为水利风景区以后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原则,利用现有设施保障旅游者获得满意的旅游效果。在景区道路等其他设施设备的解说上增加可视性和人性化,既能满足游客对水利知识的了解又能满足视、听等感官享受。

(3)风景区规划的预见性。

水利风景区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景区,水利设施的兴建属于硬性设施,可变性比较小,且主要以水利功能的发挥为前提。在划归到国家水利风景区以后可以进行景观上的美化,新建的旅游设施设备要实现景观化,考虑到风景区的最大容量,考虑到水利风景区枯水期和丰水期的环境变化,合理设置游览路线和活动项目。

4 结论与展望

水利风景区的管理要坚持负责任旅游理念,从时间、空间和情感三维角度来对游客行为加强引导。对于水利风景区的研究及景区环境容量的确定、游客不同界面之间的转换等问题仍是值得研究的内容,将在以后的研究中逐渐深入,继续探讨水利风景区的发展等问题。

参考文献

[1]姚汉源.中国水利发展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肖燕舞.湖南水利旅游形象分析及推广[J].市场论坛,2009,(4).

[3]邹力.发展水利旅游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吉林水利,2003,(5).

[4]曹霞,吴承照.国外旅游目的地游客管理研究进展[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

[5]李娜.旅游景区游客管理研究以北京欢乐谷为例[D].2008,(5).

[6]王喜莲,董红梅.生态旅游区游客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5,(6).

[7]贾县民,王喜莲.基于体验经济的游客管理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28).

[8]王会战.我国水利风景区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1).

[9]哈罗德·古德温.超越生态旅游[J].2006.

[10]刘堂.负责任旅游及其对未来旅游业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 2007,(33).

3.对我国旅游景区游客管理的思考 篇三

[关键词]旅游景区 游客管理 游客体验

游客管理的概念及基本内容

游客管理又称游人管理,是旅游目的地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政府认为,游人管理是为了适应游人在景区(点)及当地社区潜在竞争需要而进行的一项持续性工作。我国学者何方永(2005)提出了对游客管理的三种理解:游客管理就是游客行为管理,即游客责任管理,目的是规范与引导游客行为,以减少对旅游目的地的环境与资源的破坏;游客管理是游客体验管理,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旅游体验质量,增加游客满意度;游客管理是协调环境保护与游客需求关系的一种工具[1]。不同类型的旅游目的地,游客管理的内容侧重点不同。

国外游客管理的实证研究十分丰富,而在我国,游客管理仍属于新兴的研究领域。综合我国学者对此方面的研究和总结。可以发现其普遍的观点认为此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游客需求和偏好、游客行为管理、游客容量管理、游客安全管理、游客体验管理、游客冲击管理、游客投诉管理、讲解接待系统管理等方面。

我国景区游客管理的主要缺陷

由于缺乏有效的游客管理,导致我国很多旅游景区出现了资源损毁、游客满意度下降,旅游需求减退等使多方利益蒙受损失的局面,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经济效益,忽视游客管理。在我国,大多数旅游经营管理者的关注点还在如何吸引大批的游客,过于重视旅游的经济效益,对大批量游客进入后带来的负面影响没有考虑或考虑不周全,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前瞻性。一些旅游地受经济利益的驱动,为了让游客尽量配合消费,不仅缺乏对游客环保意识和文明旅游的教育,甚至对一些游客的不文明行为视而不见;一些旅游地的管理者尽管在理论上已经认识到了保护与开发并重的重要性,但在具体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技术上,尤其是游客管理方面,缺乏应有的认识和知识,缺乏可操作的措施和手段。

2.对从业人员的培训与管理不到位,基层管理人员素质较低。我国旅游业从业人员队伍缺乏稳定,基层管理人员素质相对较低,加之许多旅游景区和企业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

管理不到位,缺乏对从业人员的管理能力和管理责任意识的培养和要求,使得他们没有担负起应有的责任,不具备起码的职业道德。在国内的许多景区,游客随意在文物古迹上拍照、嬉戏,或在景区乱扔垃圾,景区工作人员却对这类不文明行为“习以为常”或“视而不见”,很少上前劝导制止。很多旅行社对组织的出境旅游团很少进行必要的跨文化差异和得体行为举止的宣传和提示,而在旅游过程中导游和领队也没有担当起提醒和监督的职责。一些导游在讲解时,甚至宣扬迷信,误导游客去触摸文物,以求带来好运。

3.缺乏科学规划,服务设施不完善。科学合理的规划直接影响着游客的行为及旅游活动。在我国的许多景区,游客的不文明或破坏性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景区缺乏科学的规划,服务设施不完善所造成的。停车场的位置,游道的设计、游憩方式的选择、牌示系统的引导都与游客的拥挤和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密切相关;没有或不合理的功能分区会提高游客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垃圾桶的数量、位置、分布、开口不合理,卫生间数量不足,缺少让游人休息的设施等等[2]。这些客观原因都会导致不文明行为的增加。

4.景区管理混乱,相关服务系统缺乏。在我国许多景区管理混乱:对商贩摊点没有统一的规划管理,商贩只管卖,不管环境卫生的清理;对食品饮料的食用没有要求,加之景区内的商品价格高出市场价格,许多游客便自带食品饮料,随处休息食用;商贩围追游客出售商品,随意圈地占点收取拍照费,游客“挨宰”的情况经常发生;景区收费不合理,重复收费情况严重;清扫人员不到位,垃圾满溢,不及时清运。景区本身的管理已经非常混乱,更无法对游客进行管理、对游客的行为进行约束与监控。

提高我国旅游景区游客管理水平的思考

1.重视旅游规划中的游客管理规划。旅游规划直接影响了旅游活动对于旅游的负面环境影响及游客体验。游道、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及游道的设计、游憩方式的选择都与游客的拥挤体验和环境的影响程度有密切联系。如在自然保护区等地,合理的功能分区等会有效降低游客活动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旅游规划同时也是影响游客管理实施难度等的重要因素。如游客乱扔垃圾可能是由于垃圾桶的数量、位置、色彩、开口等问题造成,游客的不文明或破坏性等行为可能是牌示系统的规划设计存在问题,故提高旅游规划的合理性将有效提高景区游客管理水平。

2.加强景区人员及导游的培训管理,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就我国景区实际情况而言,由于对游客管理的认识不够,对于员工的管理技能培训一般都是不足的,并且旅游行业的人员很不稳定,基层管理员工的素质一般相对较低,因此管理水平不容乐观。我国目前还存在大量流动性很强的兼职导游,松散的导游管理使得导游队伍水平参差不齐,我国旅游景区应制定相应的管理人员和导游培训管理机制,加强对员工、导游的管理能力和管理责任意识的培养。

3.建立景区游客规则,加大对旅游者的宣传教育。景区必须加强各种类型的旅游者行为规范的制定、宣传和实施。例如英国发布的《在英旅游告诫20条》,除了告诫游客不要乱扔废弃物、乱涂乱画、触摸展品外,还针对具有不同文化习俗的外国游客的提醒,如:“要压低嗓门,特别是在夜间和那些幽静的地方,如教堂和乡村”、“如果要把别人摄入自己的镜头,须先征得对方的同意”等等[3]。所制定的行为规范一定要切实可行,并通过各种手段进行宣传和采取有效的监管措施,以达到对游客进行教育和引导的目的。

另一方面,采用约束型措施,通过制度和技术手段加强对游客行为的制约与管理;诉诸法律法规,加大不文明行为的成本,加大处罚力度。让不良行为的人付出高昂的代价,吸取教训。以罚治脏,以罚治不文明,已是被国内外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经验(如新加坡)。

4.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相结合。对景区而言,游客是他们的服务对象,从这种角度讲,柔性管理的目的是通过人性化的管理,用对游客的关心理解和尊重换取游客对景区的爱护与保护。对于少数故意破坏景区环境的游客要施之以刚性措施,以起到警示教育作用。比如,制作诸如“小花多可爱,请您别伤害”之类的人性化的标示牌、温馨提示和公益广告;采取措施尽量缩短游客的排队等候时间和枯燥感,采用提供排队的详细资料、超额估算剩余时间、使人们排队时有事可做、提供幽默滑稽互动表演、利用计算机预订系统引入绩效排队体系等等。总之,景区要为游客创造舒适的游览环境,为游客的文明游览提供便利。

结论

游客管理作为旅游景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景区正常运转的前提之一,它不仅可以维持旅游资源质量、优化游览环境、保证游客心情舒畅,从而提升游客的满意度,还可以减少因旅游者不文明行为造成的对资源和环境的破坏,维护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带动游客旅游文明素质的提高。今后,在发展旅游业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游客管理的重要意义,采取正确的方法对游客进行管理,以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使景区和游客达到“双赢”。

参考文献:

[1]何方永.城市游客管理研究.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2]马勇,李玺.旅游景区管理[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

[3]曹霞,吴承照.国外旅游目的地游客管理研究进展[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

4.浅谈库车县旅游景区游客管理 篇四

——针对游客的问卷调查

您好!我们是。。大学的学生,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北京市周边地区民俗文化旅游中旅游管理对民俗文化的影响,从而更好地促进北京市乃至全国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我们特发放此问卷。本问卷采取匿名方式进行,我们将严格保护您的隐私,请您放心如实填写,衷心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请在符合您情况的唯一选项中画“√”)

1. 您的性别是

A 男B 女

2.您的年龄是

A 0~18岁B.18~25岁C.25~50岁D大于50岁

3.您的学历

A 究生及以上B 本科或大专C 高中生D 高中以下

4.您来自于

A.北京市平谷区B.北京市其他市区 C.非北京市的中国其他省份D.其他国家

5.您来本旅游区旅游的次数

A 1~2次B.2~4次 C 大于4次

6.您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到将军关村的民俗文化的A.电视,报纸等新闻报道 B.书籍查阅 C.政府宣传 D.实地考察了解 E.他人介绍F.其他(请注明)

7.您认为将军关村的民俗文化保存现状怎么样

A.非常好B.较好C.一般D.不好E.较差

8.您对将军关村的民俗文化旅游的相关管理的满意程度

A.很满意B.较满意C.不满意

9.您认为将军关村在旅游中旅游管理对民俗文化的影响如何

A.促进了民俗文化的保存和发展 B.不利于民俗文化的保存和发展 C.没什么影响

10.您认为将军关村的民俗文化与其他地区民俗文化相比,其最主要的特色在哪里

A.民俗文化的历史B.民俗文化的影响C.民俗文化的发展前景D其他(请注明)

11.您认为影响将军关村民俗文化的传播和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当地民俗文化自身的特点 B.政府宣传力度不够 C.资金不足 D.相关基础设施欠缺 E.其他(请注明)

12.您如何看待外来文化对将军关村民俗文化的影响

A.有利于当地民俗文化的传播和发展B.不利于当地民俗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C.没有影响

13.您认为就目前将军关村在发展民俗文化旅游中最应加强哪方面的努力

A.食宿环境B.交通设施C.民俗文化的保护 D.旅游景点的设置 E.对外宣传 F.其他(请注明)

14.请简要地谈谈在这次旅游中,您对将军关村民俗文化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您对将军关村民俗文化旅游中在旅游管理方面有何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篇:宇宙里有些什么教案下一篇:节约能源通知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