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课程数学观分析的论文

2024-07-03

高中新课程数学观分析的论文(精选19篇)

1.高中新课程数学观分析的论文 篇一

高中新课改学科通用技术课程观

赵柏岩

(长春市教育局教育教学研究室)

摘 要:通用技术是高中新课改学科,大家在课程的认识和定位上存在不同的看法。通过六年多的教研实践,对课程有一点粗浅

体会。

关键词:通用技术;课程观;制作

“通用技术是教什么的?”有时会听到学生和老师讲,就是“做东西”的,几个人一组拿些胶水、纸板、木棒什么的,听老师讲一讲、看一看视频里的样品和做东西的过程,然后自己做,做完之后再画草图,填个设计方案。那么,通用技术必修课的教学真的就是这样吗?

一、通用技术课程的渊源

教育部于4月颁发了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劳动技术改为通用技术,同时颁发了《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技术课程标准与原来的劳动技术课教学大纲相比有了根本性变化。

1.课程培养目标上的变化

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共九个模块,其中的必修内容为《技术与设计1》《技术与设计2》,是与九年义务教育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相衔接,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旨,以设计学习、操作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基础教育课程。它注重学生对技术社会的适应,强调技能的形成、思想方法的掌握和文化的领悟,力求在拓展学生技能的`同时,促进其共通能力的发展。

2.课程结构的变化

在普通高中课程结构中,通用技术归属于普通高中八大学习领域的技术领域,首次以独立学科形式出现。适应以技术为主导的当代社会发展,人人拥有一定的技术素养,已成为时代要求和基础教育的使命。通用技术课程面向所有学生,课程的基础性、通识性更加凸显。

二、通用技术教师要理解课程的设计思路

通用技术是一门以创造为核心的课程,而不是单纯的技能训练课。()它注重学生对技术思想和方法的领悟和运用,对技术人文因素的感悟和理解。

通用技术课程的基本目标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地发展。总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拓展学生技术学习的视野,掌握一些通用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运用技术及其设计的一般思想和方法,具有一定的技术探究、运用技术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和保持对技术学习的兴趣与愿望,具有正确的技术观和较强的技术创新意识,养成积极、负责、安全使用技术的行为习惯。发展初步的技术能力和一定的职业规划能力,为迎接未来社会挑战,提高生活质量,实现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管光海。学校该如何实施通用技术课程[J]。教学月刊:中学版:下,(06)。

2.高中新课程数学观分析的论文 篇二

1. 知识、能力结构。

新教材在保证基础知识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基本能力培养的前提下, 删减了传统初等数学中次要的、较为陈旧的、用处不大的而且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困难的内容。同时新教材也增加了一些为进一步学习打基础的、有着广泛应用的且又是学生能够接受的新知识, 并把多项数学内容综合编写为一门, 这就要求教师对删减和增加的内容非常了解, 对新的教材体系中的新内容、新要求努力吃透,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领会新教材的意图, 防止范围、难度失控。

2. 教学能力。

新世纪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数学教师必须深刻地意识到在未来社会中, 获取知识的能力比获取知识本身更重要, 获取信息的方法比获取信息本身更关键。这决定了教师应该给学生的不是单一的知识灌输, 而是方法库、工具库;教学模式不再仅仅局限于知识板块, 而应是:知识、素质、创新能力的三维教学模式。

3. 教育能力。

新教材的实施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数学知识差异的多样性, 对教师的教育能力提出了挑战。这就要求教师要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模式, 要具有创新精神, 要能够推崇创新, 追求创新和以创新为荣, 要善于打破常规, 突破传统观念, 有创新的数学模式, 创新的教学方法, 灵活的教学内容选择, 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等。教师不仅要研究教法, 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学法。

4. 教师培训。

新课程的推行也对我们的教师培训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 (1) 树立牢固的课程意识。一是教师的主体意识。二是课程的生成意识。三是课程的资源意识。 (2) 树立新的课程观。一是确立整体的课程观。二是树立整合的课程观。 (3) 更新教师的知识观。

二、应试要求对全面推行新课程的影响

在应试教育中, 本来具有一致性的“基础”与“创新”关系却成了一种冲突与排斥大大多于一致与互动的关系, 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新课程理念的实施, 没有收到预期的成效, 繁重的课业任务影响了学生自主探索、创新的能力, 课程资源的欠缺也阻碍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实施。

三、新增内容的适用性 (选修3、4) 对全面推行新课程的影响

新课程中数学选修3、4的知识呈现方式和顺序以及知识内容的教学目标要求与以往课程大大不同, 造成学习内容与学习时间之间产生了很大矛盾, 特别是在高考要求不明晰的情况下, 难以把握好课程教学的深度、广度, 教师更感到难以适应。

四、新高考对新课程推行的影响

新高考对知识三个层次的要求由了解、理解和掌握、灵活和综合运用这一要求变为了解、理解和掌握。其中新说明的了解增加了模仿要求 (可理解为类比) 。理解增加了清楚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 能够用数学语言对它们作正确的描述, 能初步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现实问题, 这对学生的数学语言和应用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掌握则相当于以往的灵活和综合运用要求, 增加了能够对所列知识进行准确地刻画或解释、推导或证明、分类或归纳, 相对而言说明中的要求更加明确。能力要求中思维能力变化为抽象概括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 其要求更加具体明确, 更具操作性。新课程目标和新高考目标的一致性具体体现在教学过程, 培养目标的一致性。

参考文献

[1]王林全, 吴有昌.数学教学与学业评价[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5.

[2]徐斌艳.数学教育展望[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1.

[3]严士健.面向21世纪的中国数学教育改革[J].数学教育学报, 1996, (1) .

[4]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3.我的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观 篇三

一、教学内容要做到丰富多彩,充分发挥教师的课堂主导作用

1.认真备课,做好充分准备

备课是上课前的一个必要环节,备课是上课的基础。四年来,我从来不打“无准备之仗”。备课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材就是钻研教材,准确掌握知识点,理清知识结构,把握重点难点。备学生就是必须首先了解学生,这是教学顺利展开的前提。备课的中心是备学生,所以,应了解学生的素质状况,包括学生的学习、能力、品格、方法等各个方面,学生知识的深浅、能力的强弱、品格的好坏、方法的优劣,是教师教学的客观依据。知识是能力增强、品格提高的前提,方法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手段。为此,我们要明确学生对知识的兴趣点、接受度,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2.广泛搜集教学材料

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社会信息爆炸。作为思想政治教师,我力求每节课知识点多,信息量大,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的“含金量”。我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报刊、杂志、书籍等多种有效的媒体手段,搜集大量的材料、宝贵的信息。我能结合教科书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增添许多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社会现象和事例,使书本中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生动形象的事例相结合。这样学生不但能接受所学知识,而且也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兴趣,引发思考,提高教学效果。

譬如,今年12月,我在教学“国家财政”这一内容时,结合正在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一系列抑制通货膨胀的漫画和图片,生动、形象、直观地介绍了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同时我还讲了许多最新的情况:通货膨胀的原因,通货膨胀的危害,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之间的对比关系,世界各国应对经济膨胀的措施等。紧紧抓住社会热点问题,教育学生有一个鲜明的观点,“抑制通胀,保持社会公平和稳定”是国家财政的目的之一。学生的兴致很高,大家积极参与踊跃发言,高潮迭出,通过搜集身边生活中的材料来开启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思维,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加强“读、议、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阅读

阅读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阅读中学习独立思考,学会怎样读书。通过教材内容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教材内容,抓住思想政治的学习要点,充分认识到政治理论对社会和自身长远发展的意义,从而进一步产生学习需要,并且树立坚定的信仰和毅力。我教学生的两种基本的阅读方法如下:

(1)粗读。粗读就是粗略地读,是一种翻阅法。要求学生记住课题,了解一本书包括几个单元,每单元有几课,每课有几框题,每个框题各讲了什么问题,找到观点,着重了解大意,提纲式地把握一本书的主要内容、整体框架。这种读法要求加快速度。学会快速阅读,提高阅读效率,学生才能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才能掌握更多的知识。

(2)细读。细读就是精心、仔细地读。要求学生看懂教材所列举的事实、例证、资料、数据;弄清教材是怎样运用这些材料分析问题,进而归纳、概括出结论的;提炼和整理教材内容的要点;把握问题之间的联系;理解和记忆重要概念、基本原理。细读,绝不是死读书。要教育学生懂得书是凝固的文化,人是精神的载体,不应让书去驾驭人,而应让人去驾驭书。鼓励学生敢于对书质疑、提出问题,善于联系社会实际理解书,善于运用书中的基本观点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把书读活。

2.讨论

议论(讨论)要求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个理论或实际问题各抒己见,展开辩论,相互学习,共同研究,达到理解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对某些问题展开讨论。

讨论前,教师应提出讨论题及讨论的具体要求,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资料或进行调查研究,认真写好发言提纲。讨论中,要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注意引导他们围绕中心问题来展开。讨论一般是以相近两排的四个人为一组进行,让学生互相提问,相互解答,共同寻找正确答案,教师适时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如,在教学“商品”这一框题时,提出“自然界的阳光、空气、天然矿泉水是不是商品?农民留给自己吃的粮食和送给别人的粮食是不是商品?有使用价值的东西是不是一定是商品?两种不同的商品为什么可以相交换?两种商品为什么能够交换?”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去议论,各抒己见。议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思考,把学生的自学过程变成学生多思、深思、学会、会学的过程。把教师的主导作用转化为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的过程,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训练

练就是根据本堂课的教学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关系,设计各种类型的练习题和各种变式练习题让学生练习。在讲解“货币的产生”时,根据课程的内容我出了这样一道练习题让学生练习:“根据1件衣服=15千克大米的等式。请回答下列问题:(1)为什么衣服和大米需要交换?(2)为什么衣服和大米能够交换?(3)在这里1件衣服的价值是如何表现出来的?”要回答这些问题,就要运用商品使用价值、商品价值、交换价值及其相互关系等知识来回答。通过练习,使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强化记忆,巩固所学的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扩大教学效果。

总之,上好一堂精彩的高中思想政治课,需要从教师的主导地位出发,把教学内容做到丰富多彩。需要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加强学生“读、议、练”能力的培养,以此促进高中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编辑 董慧红

4.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 篇四

第一部分 前言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刻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科学语言和有效工具。数学科学是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等科学的基础,并在经济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正在不断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数学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质是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

数学教育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在发展和完善人的教育活动中、在形成人们认识世界的态度和思想方法方面、在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中,数学教育又是终身教育的重要方面,它是公民进一步深造的基础,是终身发展的需要。数学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它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使学生表达清晰、思考有条理,使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锲而不舍的精神,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考方式解决问题、认识世界。

一、课程性质

高中数学课程是义务教育后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它包含了数学中最基本的内容,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

高中数学课程对于认识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提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高中数学课程有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形成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中数学课程是学习高中物理、化学、技术等课程和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同时,它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奠定基础,对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1.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

高中教育属于基础教育。高中数学课程应具有基础性,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第一,在义务教育阶段之后,为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提供更高水平的数学基础,使他们获得更高的数学素养;第二,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高中数学课程由必修系列课程和选修系列课程组成,必修系列课程是为了满足所有学生的共同数学需求;选修系列课程是为了满足学生的不同数学需求,它仍然是学生发展所需要的基础性数学课程。

2.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

高中数学课程应具有多样性与选择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高中数学课程应为学生提供选择和发展的空间,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多种类的选择,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对未来人生规划的思考。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选择,必要时还可以进行适当地转换、调整。同时,高中数学课程也应给学校和教师留有一定的选择空间,他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基本需求和自身的条件,制定课程发展计划,不断地丰富和完善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3.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

5.高中新课程数学观分析的论文 篇五

武陟职教中心 秦苏萍

“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久”,“变”就是“改革”,在中国的历史上,经历了大大小小无数次改革,不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浸透着改革者的汗水。国强的基础是教育,教育的基础元素是教师,教师是教学的根本。教师的思想很大程度影响着学生的一生。改革,“忽如一夜春风来”。

在新课堂教育实验的实施过程中,教材不再是教育的目的和结果,而是把教材作为可以利用的工具和手段,以媒介搭建起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师生平等相待的情境中,师生共同面对的不仅是知识和教材,而是更为广泛的现实生活。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是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来实行的,教学中教师的激发作用、启迪作用、组织作用和熏陶作用是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前提,因此教师的角色转换是关键。简言之,在新课堂教育实验的实施过程中,给我最大的感受是;教师的角色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了,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也改变了。

一、教师从主导者成为组织者、引导者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一直在倡导“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常常是“主演加导演”。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只能被动学习。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必须从“主导者”成为“组织者”、“引导者”。首先更新教学观念,打破陈旧的

教学理念,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懂得还不等于己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更牢固的知识,还必须思考。”作为新课堂教育实验的主体——教师,长期以来已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而传统的课堂教学也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传承作用,思想上把学生看做消极的知识容器,单纯地填鸭式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结果事倍功半。新课堂教育实验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 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学生在老师引导下,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获取知识,发展思维能力,让学生经过猜疑、尝试、探索、失败,进而体会成功的喜悦,达到真正的学!所以,现在教师角色的定位需是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基于对学生的观察和谈话,“适时”地点拨思维受阻迷茫的学生,“适度”地根据不同心理特点及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思考问题,“适法”地针对不同类型知识选择引导的方法和技巧。

在课堂教育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从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入手,组织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以缩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数学知识不是独立于学生之外的“外来物”而是在学生熟悉的事物和情境之中,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关联的内容。因此,在新课堂教育实验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适当引入他们喜欢的活动,如讲故事、做游戏、表演等,使他们产生乐学、好学的动力,从而增强学生探究的欲望. 比如在上指数函数单调性这一章节的时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叫杰米 的百万富翁,一天他碰到了一件奇怪的事,一个叫韦伯的人对他说,我想和你订个合同,在整整一个月中,我每天给你10万元,而你第一天只需给我一分钱,以后每天给我的钱是前一天的两倍,杰米非常高兴,他同意订立这样的合同,如果是你们,你们是否愿意订立这样的合同.学生刚开始都很高兴地说愿意,看到我笑后又想想可能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于是齐声说不要这样的合约,那么到底谁更为合算,能否用我们的数学知识来进行探讨,此时学生的兴致达到极点,并由此发现其实际为一个"指数爆炸"的现象.

二、提倡合作、探究式学习

在学生学习数学问题中,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是个很好的形式,一道题放在小组中,大家经过讨论进行有选择性的商议,思维活跃的学生可以阐述自己的意见,面对于不爱发言的学生,在小范围内也留给了他表现的空间。在这样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学习体验是快乐的,不同的人会获得不同的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要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在质疑中放手让学生学数学,这就是我们所要追求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从课堂中去体会数学的魅力和活力。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等活动,形成了一种全员参与、主动参与、全程参与的局面,提供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自主探索、相互交流的空间。同伴的合作学习,意在通过生生互动,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建构起更深层次的理解,在合作学习中鼓励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听取别人的见解,合理地补充、调整自己的观点.通过探究,可

利用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朗、分析透彻、各抒己见的特点,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

三、把社会作为学习数学的大课堂

面向新世纪的数学教学理念是“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当被人人所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数学教育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如何根据教材的特点,把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让学生活学、活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呢?通过反复思考,我们就从课堂教学入手,联系生活实际讲数学,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社会现象,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教师可创造性地融入一些生活素材,如股票、利息、保险、有匀储蓄、分期付款等方面的数学问题,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创设情景,设疑引思,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本领。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身边处处有数学,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用已掌握的知识来解决自己身边的实际问题,形成“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的模式。

四、改变固有的评价模式

原有的对学生的评价模式只是对学生的课业学习情况通过考试分数来评价,而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品质的评价,评价方式呆扳,不利学生的发展,打击了一批学生的积极性.新课改后在评价学生时,不是只看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更注重学生的学习品质、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探究能力、思想品质等各方面的综合评价,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评价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以一次考试的成绩论成败,评价方式更科学、全面、客观,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比如对模块的综合评价成绩采用如下计算公式:W=平时×20%+单元测验15% +实践与探究活动×15%+学段考试成绩×50%

6.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数学教学 篇六

摘 要:新课程改革已成为当今社会教育改革的主要趋势,对于高中数学课程改革,这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共识。课程改革本身的目的就在于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关注每个学生的特殊性,创造机会让不同的学生得到相适应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课程改革使得学生不再是课程教学的工具,而是成为课堂的主人。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教学;新课程

新课程改革打破了过去统一模式的教学要求,重点关注每个学生的特殊性,并在此基础上区别指导和分层教学。新课程同时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生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发展方向。

首先,新课程强调课程的人性化,数学自身的特点决定了数学学习是人类学习活动中的一种特殊活动,包括学生外在的行为以及内在的数学认知、情感、兴趣、态度、动机等等。数学学习需要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直觉思维能力,以及用来处理抽象概括的数学知识的经验,进行形式符号语言的运算推理。实践表明,课程呈现方式刻板、单

一、乏味,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事实上,新课程主要做到生动、活泼、有趣,让学生有“寓教于乐”的感觉而乐于学习,更有利于学习的顺利进行,最终达到学生有效学习的目标。可见,重视学生个体需要的满足,提倡人文化的陶冶,处处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让学生在最合理的环境下学习,是当今新课程强调课程人性化的具体表现。

中小学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项复杂的心理活动,主要受学生个体发展水平、学校教育方式、数学课程安排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其中,数学课程不但影响着人们对数学学习实质、特点的理解,而且直接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容、方法以及学习的成果。我认为,数学课程是对学校数学教育内容、标准和进度的总体安排和设计,是数学教育的发展方向,同时它也是联结师生的桥梁。作为教师,应该按照新课标的规定,为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经验、个性发展提供最有效的途径与方法,保证学生乐于学习,学生则根据新课程规定的数学内容、标准、进度进行有效学习,发展自我。因此,数学新课程必须体现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心理规律,使学生的数学学习中更体现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其次,新课程力求课程内容的安排接近生活。新课程内容应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适应,这也是近年来课程改革的另一方向。中学阶段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期,从中学开始,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开始由经验型水平向理论型水平转化,到高中阶段,这种转化基本定型或成熟。数学课程的安排,必须考虑这些特点。随着社会的变迁,信息技术迅猛发展,这就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改变,计算机信息技术引入课堂后,在概念教学中,以相关知识为载体,运用多媒体揭示概念本质,引导学生学会抽象、概括的学习方法,便于深刻理解概念。多媒体本着具有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射影这样的特点,对于教育教学来说是特别宝贵的特性与功能。网络资源的高度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实现了从黑板到屏幕、从粉笔到鼠标的全新的改革。例如,在教学“函数单调性”时,运用课件第一次演示,帮助学生直观感受单调性的概念,再次使用时,帮助学生理解单调性概念的本质,从而使学生从抽象的认识转化为具体的理解,加深了理解,使学生认识从表象提升到本质,有了更深的认识。在教学高二数学解析几何时,利用几何画板制作曲线的课件,并将要解决的问题通过电脑动画演示出来,不但能使学生认识到椭圆、双曲线、抛物线定义的来源,而且更能通过动画的演示深入理解曲线的性质。因此,丰富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师的新角色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学生探索新知识、获得有效学习方法的引导者。以此只要教师合理地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同时发挥传统教学的长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其切实有效地服务于教学,一定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最后,高中数学新课程的改革更强调教师角色的转变。新课程的改革,使得教师不再像以前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不能只顾自己唱独角戏,学生一听到底,课堂成为教师的表演舞台,而学生成为被迫学习的工具,这种填鸭式的学习只能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到最后一事无成。教师要把课堂留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教师职责就必须进行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具有高效率和更有创造性的活动,做一位能掌控全局的指导者。同时还要强调师生之间的互相了解、影响,强调教师对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的引导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由此可见学生从被迫的学习到自主的感兴趣的学习,效果不同,认识水平不同,所学到的知识也有所不同。通过对比可知,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7.高中新课程数学观分析的论文 篇七

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在高中的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数学课程的改革最基本的目的就是使得学生能够得到全面且持续和谐的发展, 使素质教育的理念得到充分的展现。这就要求教师对高中数学的自身特点进行考虑, 同时和学生一起遵循高中数学学习的心理的规律。根据新课程的相关要求, 其最为主要的特点就是学习的主动性以及独立性和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1]。

二、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探究

在新课程理念得到深入以来, 高中数学教学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最为常用的数学教学方法就是探究性教学方法, 这一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比较有效。所谓的数学探究性学习就是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独立探究的学习行为和过程, 其最为主要的目的就是改变以往学生被动学习的方式, 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引导和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意识[2]。数学探究性学习有着一些基本的特征:主体性特征、开放性特征、过程性特征、自主性特征、探究性特征。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具体方法包括学法式探究、领悟式探究和空白式探究。例如圆锥曲线这一课时中的一个问题:

从而来对C的圆心归集L的方程。这样老师就可以充分对学生进行启发, 也就是空白探究, 把相离以及半径的相等两圆一个是外切一个是内切的圆心轨迹是何种图形?从而让学生进行认真的探究。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的实施最为重要的就是要能够从教学的观念上进行转变。数学教师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 对新课程的理念的实施可能还不能很好适应。这就需要数学老师在人才观、教育质量观和教育价值观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转变。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是对新课程理念以及素质教育实施的关键。所以教师要在数学教学方法生能够达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开发学生学习潜力的目的。

对作业训练系统的改进是数学教学方法得以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 要能够充分地对数学的知识进行掌握。从以往的教学过程看, 作业的功能只是停留在对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强化方面, 而在学生的能力培养上没有重视。实践性以及探究性的作业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考核的方法, 作业是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检验的重要途径。总而言之, 对课堂教学的方法追求有着多种多样的渠道, 但是只有找到真正适合的教学方法才能够对学生的进步起到促进作用。要想新课标理念的有效性得到实现, 数学老师就要对课堂时间进行高效的利用。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的导入方面有所发挥, 能够使课堂的氛围有情趣。这样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3]。

教师的教学素养上要提高, 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充分地认识到自己对学生的作用是引导者、参与者以及促进者, 要使课堂的氛围更具开放民主的色彩。不管是教学的理念或者是方法, 最为主要的目的就是能够使得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进步。要能够着眼于高中数学的知识特点进行教学, 把情趣教学带到课堂中去, 实现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要能够对数学知识进行扩展, 在定性以及定量的评价上加以重视,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现如今, 我国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得到了加强。高中数学新课程的改革也已经得到了深入的推进, 并起到了相应的作用。要能够对高中数学的教学方法加以充分的重视, 使学生在全面素质的提高上得到有效的体现。

参考文献

[1]周伟.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概念的教学策略探讨[J].考试周刊, 2011 (47) .

[2]赵宏宇.课改模式下研究性学习与数学开放题的联系[J].家教世界, 2012 (20) .

8.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作业观 篇八

面对一次次试图以加大作业量来提高教学成绩的失败,面对全社会一致呼吁为学生减负的大环境,许多教师都在为走出“一多”“二假”“三无效”的怪圈,苦苦求索增强作业实效的途径。我也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三条不太成熟但初见成效的教学策略:

一、精选数学作业题

所谓精选数学作业题,就是教师根据教学进度,从课本和练习中,把作业题选精,或教师有针对性地自行设计数学作业题,使学生通过做这些作业题得到所期望的发展,而且练得恰到好处。为什么要精选数学作业题?有“质”和“量”两个方面的原因。就“质”而言,我们可从理论上更深刻地理解精选数学作业的重要性。如果学生是通过“做和反思”来学习数学的,那么他们做什么样的数学题,就将形成什么样的数学经验和能力,并进一步积淀或升华为什么样的数学观念。当然,能从浩如烟海的数学题中精选作业,确实是数学教师功底的体现。这不仅要选配适当的模仿性训练题,以达巩固记忆、熟练应用之效,还应从更高的观点审视教育,特别是数学教育改革的方向。就具体的概念教学而言,应力求牢牢抓住与概念体系中环环相扣的习题,有计划、有步骤地把这些习题分配到每次的作业中。另外,最好每次的作业题都呈现一定的梯度,教师可以根据作业题的构成,适时选配一些反映概念深刻、解题方法灵活的习题,甚至还可以编纂一些错解辨析、悖论质疑及无定解的开放式问题,以便给学有余力的学生留下发挥的空间。对于那些不合上述要求的习题,要大胆舍弃或往后推。只有这样,每次作业才能体现出“精选”二字,恰似教师经过潜心烹调后,奉献给学生的一盘色、香、味俱全的美味菜肴。

二、合理安排作业时间

数学作业一般分为课堂作业、课后练习。“课堂作业”顾名思义就是课堂中完成、并得以反馈的作业,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后练习”是教师留给学生课余完成的作业。然而,当前数学课堂,作业不能做到当堂完成当场反馈的现象,仍普遍存在。不少教师把课堂作业变成课外作业,剥夺了学生活动时间的同时,也增加了他们的负担,直接影响教学效率的提高。

课堂作业不仅得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而且要当场反馈。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共同活动,必能获得一定成效,这些成效若得到及时反馈,就能成为进一步调整教与学的新信息。对学生来说,及时了解学习的结果,可以很快获得矫正性信息,进一步调整自己的学习,而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及时的、恰当的评价,是一种很重要的反馈形式,是推动学习,提高学习效果的有利因素。因此,在设计练习时,教师要充分估计学生每次练习中困难出现的情况,在教学时,还要不断从学生的练习中,及时、全面地获得反馈信息,调整教学进程,促进学生智力技能的形成。

三、改革传统的作业评判标准

所谓改革传统的作业评判标准,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就是针对学生在教师留作业时普遍存在的逆反心理的大胆规定:学生对不会做的题可以不做,只要在会做的题做完后,回答下列三个问题,就算完成了作业。

1.写出本次作业中,你独立完成的题的序号和在别人帮助下弄懂并完成的题的序号。

2.回答本次作业中,你不会做的题的序号,力争分析出症结所在。

3.本次作业你用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技能?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问题1的设定,能使教师迅速、清晰地把握学生的作业情况和实际水平。

问题2的设定,可以这样理解:数学的概念体系以其逻辑严谨著称,而数学习题的解决,也往往遵循形式逻辑中的充足理由,经历多次由此及彼的推理或计算才能获得。那些基础扎实、推理能力较强的学生,在做完一道题后,往往会产生一定正确的自信。即便遇上一时解不开的题,也一定能分析出只需解决了某步的推理,或由题设完成某数据的计算,该题即可获解。而某步的推理或某数据的计算,恰恰是疑点,即为问题2中所说的“症结”。能够分析出“症结”,知道哪儿卡壳,是需要一定数学素养的,这对部分学生来说,需要一个逐渐养成的过程。但正是因为问题2的设定,使学生对不会做的题不做变成了一种“合法行为”,再也不会有人做抄袭的傻事。在这种宽松的气氛中,学生大都能静下心来,抱着研究的心态,去分析症结所在,甚至在分析的过程中,使问题获解而得到意外的收获。这其中培养的是求实精神,提高的是分析能力,摒弃的是自欺欺人的不良学风。

至于问题3,它可以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对所用技能、方法的巩固,是作业过程中的点睛之笔。

众所周知,对学生减负决不能以降低教学质量为代价,我们要争取以最小的劳动付出,去换取最大的收获。如果说策略一是为实现“量的减负”,那么策略二是为了“质的增效”,它对学生而言,完成作业是成功,个别题目没完成,但明确了哪儿卡壳也是成功。在这宽松和谐的气氛中,他们将由苦学变为乐学,由被动学变为主动学,大大提高作业效率,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对教师而言,在批改作业前,先浏览一下上述三个问题的回答情况,首先做到对该生心中有数,然后有针对性地选题详判,大部分题目则可略判,从而大大节省了处理作业的时间,以便为研究教学、精选作业题投入更大的精力。

上述几点尝试,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使教师变独角演员为导演,充分发挥了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

9.高中新课程数学观分析的论文 篇九

新教材的理念是:课堂教学是活动的教学,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学生通过发现、探究性的数学活动,提高了兴趣,调动了潜能,经受了锻炼,培养了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印象深刻、不易忘怀的教学结论。

学生是主体,是数学学习和活动的主角,而不是被老师牵着走的学习机器(像演戏的演员)。教师是主导,起作用在于组织、引导、指导、评价,这与过去在教学中高满堂式的个人表演大相径庭。

任教近两年了,对于课改还是处于摸索阶段。现将我的做法、遇到的问题及感想总结如下:

一、上课。

上课是课堂教学模式中的主要环节。新课程要求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 位,在课堂上真正做到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活动的空间和广泛交流思想的机会,引导学生独立探索,相互研究,大胆发表创新见解。在这近两年的课改教学中,结合我对课改的理解,我是用一下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练习相结合。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都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上也不例外。所以对新课程的引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学生的脑海里,数学是重要的,数学是枯燥的,所以学数学是吃力的。在新课改中,教师就要致力于改变学生的这种看法。数学怎么会枯燥呢?有几何图形的立体美,有函数图象的对称美,一切的理论也都是有据可循、立足于实际的。比如进行“二分法”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由问题“学校由电力局直接供电,如果有一天,学校突然停电了,我们如何以最快的速度去找出故障出现在哪里呢?”来导入。也可以放“李咏主持的价格竞猜”视频,然后问:如何根据主持人的提示快速猜出物品的价格?通过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切身体会到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就会爱学、乐学、好学,真正体会学习的乐趣。

2、自主探究。在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之后,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个解决问题、自主探索的过程。这样做虽然会延缓“教学进度”,但若是没有这个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就会显得形式化,学生的聪明才智就不会得到有效的发挥,创新能力也难以得到提高。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发挥自己思维的机会,让他们自己去思考,使学生乐于参与,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扬起他们创造的风帆。

3、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是促使学生主体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合作交流中能丰富解题思路,体会别人的意见,发扬别人的长处,完善自己的认知。在合作交流中,教师要做好调控工作,要从讲台走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来促进其智能的发展。

4、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练习相结合。

学以致用。当学生基本掌握了本堂课的知识要点后,为进一步提高和拓展学生的认知水平,可趁热打铁,让学生解决一些相关或相似的数学问题。对学生经过探讨自己可以解决的问题,让他们自己解决,对那些学生不易解决的问题,教师再进行必要的指导。让学生体会到豁然开朗的惊喜。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练习相结合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通过上述的教学活动,学生们独立思考、合作、讨论、探究,从而发现某些规律和结论。体会了知识的整个形成过程,收获也喜悦。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有很大帮助的,也有助于加深学生们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

二、问题。

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是高了,但是还有一定的缺陷。也许是受前期教育模式的影响,学生已经习惯了对定理公式的死记硬背,对于一些书上已有的结论,他们并不想过多的去思考为什么。所以,在我让他们探讨的过程中,有时候,他们不是那么的重视,虽然回答得如此响亮,但是我知道他们只是附和而已,根本不知道其中的内涵。与此同时,学生们的“显然成立”弄得我的讲解与分析显得啰嗦,他们认为是我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知识点的形成肯定会比结论复杂和难得多)。由于知识形成的探讨,课堂的时间被占用了大半部分,所以现在的高中课堂并不像以前一样有那么多的时间来给学生讲解习题。另外,高中课程量的加大,学生把大部分的时间花费在完成作业上,对时间分配不均,出现时间不够用的情况。课后根本没有时间来对当天所学进行复习,更别说自我强化什么的了。所以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知识停留在课堂上接受的水平。大多数学生反映,听得懂,不会做题,我想这与他们的思维形成是有着之间联系的。

新课标教材总体体现了新课改理念,比较受学生欢迎,也得到了大部分老师的认可。但是它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教材中的例题过为简单,课后练习题呢,有的过为简单,有的又太难,给教师和学生错误导向,以为练习题、复习题的难度就是课堂教学要求达到的难度。

初高中教材衔接得不够好。许多初中为涉及的知识和技能,在模块教材中也未有体现,但练习题中出现了。比如:三角形重心的性质,余切函数等。

10.高中数学新课程实践心得体会 篇十

高二数学教研组

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育,对教师的教学教研提出了许多新的高层次的要求,作为一线教师,总结这一年多来的课改感受,最为关键的就是要做到与时俱进。具体有以下四个方面:

1、教材研究与时俱进

课程改革最突出的变化就是教学内容模块化,评价机制学分制。面对诸多变 化,如何进入新的角色,对教材的深钻细研是根本。

2、教学思想与时俱进

1以生为本的思想,要求教学有针对性、实效性,教学设计很重要; ○2“数形结合”的思想是高中数学四大思想之一,但随着教材内容主线由以 ○演绎推理为主转变为以合情推理为主,“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的重要性就突出出来,备课教研应予充分重视。

3、教学方法与时俱进 教法与学法相结合。

4、教学手段与时俱进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要求迫切。

几点困惑:

1、关于知识体系的“螺旋式上升”和“渐进式线性上升”理解: 课时的要求?学业水平测试的时效?竞赛辅导的尴尬?

2、文理分科的教学要求: 教师的分工?

3、教参需求:

11.高中新课程数学观分析的论文 篇十一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高中数学教学策略;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

新课标为高中数学教学提供了新的理念与方法,在新时期的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应当以新课程理念为引领,不断更新自身的理论知识与教学方法,更好地适应新时期数学教学的要求,利用新的教学策略来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笔者着重探讨了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学应当采取的策略,希望能够对数学教师以启发和借鉴意义,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一、制定多元化的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新时期的高中数学教学应当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使他们都能够掌握未来社会需要的数学素养,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高中数学教学应当不仅仅重视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获得,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具备一定的数学思维和数学素养,使学生能够将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鉴于此,教学过程应当更加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树立研究的意识和探究的观念,通过多种多样的学习形式,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发现知识、领会知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具体说来,应当在提高学生空间想象和逻辑思维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自主的运算求解和推理论证,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在主动的交流和小组合作中,还能够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和表达能力。总而言之,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应当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只有学生能够对数学拥有浓厚的兴趣,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并不断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从而实现学习上的不断进步。

二、不断改善教与学的方式

在新课标的理念下,数学教师应当摒弃过于单一的教学方式,应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来指导学生的学习,同时让学生的学习方法更加的灵活、多样。对于高中的学生来说,他们不应当积极局限于理论知识和概念的获得,更重要的是能够树立起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意识,只有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通过相互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不断提高探究意识和合作能力。为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不应当将课堂讲授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唯一渠道,应当通过多种多样的数学教学活动,通过师生和生生的多向互动,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提高教学的效率与效果。总而言之,数学教师应当积极倡导并落实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理念,积极应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高中数学教学能够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重视对学生的引导,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对于高中数学来说,有很多的理论、概念和定理需要学生掌握,很多知识看似毫无关系,实则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因此,教师要引领学生发现并掌握这些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明确数学的知识结构体系,并了解这些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关联,更好地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模块教学和专题学习是新课标下数学教学的主要特点,很多数学知识都是以模块的形式来呈现的。为此,数学教师应当注重引导学生发现模块内部知识的联系,通过应用对比、联想和迁移等多种思维方法,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之间的内在关联,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从整体上理解知识、学好数学。要引导学生从探究性学习中领悟数学的本质,增强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例如,在学习函数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方程和不等式等知识,发现这些知识的内在关联,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实施教学。

四、将数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应当更加注重数学知识的应用,让学生能够树立起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更好地利用数学知识来指导自己的实践。为此,在讲授数学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应当引入更多的实例,让学生通过所学知识来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在经历过思索和探究之后,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所学内容,而且还可以领悟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与意义,使数学知识更具实用性。

五、革新传统的评价方式

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时,应当坚持过程性与结果性相结合的原则,不仅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加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掌握了必要的知识与技能,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能否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产生一定的引领作用。此外,数学教学评价还应当在考察学生学业水平的基础上,考察他们是否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来。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还应当应用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和学生自评等多种评价方式,更加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结语:

新课程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能力,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考和探索中,真正提高学习能力,并认识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与意义,更好地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为此,高中数学教师应当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更好地推动新课程理念在课堂上的应用,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参考文献】

[1]翟淑红.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改革[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03)

[2]杨晓宏,金汉斌.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策略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2.(07)

【作者简介】

陈洪来(1979--),男,辽宁建昌人,中学一级教师,本科,数学专业。

12.高中新课程数学观分析的论文 篇十二

1.高中数学教师在角色转变中存在认识的偏差

我国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改革要求改变以往数学课堂上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使数学教师由原来的单一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变为身兼数个角色的合作者、引导者与组织者.倡导学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要主动进行观察、实践、猜想、推理与验证.推行民主、科学、开放的新课程理念,增强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并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需及时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见解提出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学会学习.以上种种都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的引导者、课程的建设与开发者.但是,在实际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并没有真正理解新课程教学的理念,而仅仅是注重做一些表面文章.比如:(1)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刻意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忽略了数学教学效果.很多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过分提倡数学解题方法的多样性,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激烈的讨论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热情,培养学生思维的活跃性,从而不顾学生解题方法的科学性,认为只有结果正确便是正确的,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学生正常的思维方式,导致很多学生对数学的科学性产生了怀疑;(2)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学生的自主性,不能做到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能够学会学习,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受这种观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过分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性,没有教师的正确引导,是学生出现漫无目的学习的现象,从而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对学生的激励与表扬而忽视了对学生所犯错误的纠正,使一些学生出现了自傲的心理.受新的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过分注重对学生进行激励表扬,而忽视了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与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对有些需要批评的学生不进行批评及错误的纠正,滋长了这部分学生的自傲心理,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

2.部分高中数学教师随意开发教学资源,教材的基础地位日益弱化

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多媒体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高中数学教学资源不再仅限于数学课本,越来越丰富的教学资源都可以通过网络技术的方式轻易地被教育工作者获取.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正确利用教学资源对课本进行补充延伸并适当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更方便学生理解.而在实际的教学中,部分教师在没有对课程资源达到充分理解认识、对知识的基本原理没有全面掌握的情况下,通过网络技术随意开发教学资源,导致高中数学教学内容泛化、模糊的现象.与其他学科相同,数学同样需要一本教材作为基础知识的支撑,学生只有全面掌握了数学课本中的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才能对数学知识加以综合利用.在我国部门高中数学课堂上,教师为追求课程的创新及新的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在班级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基础知识与原理的情况下,随意穿插课外补充知识,尽管整堂课看起来非常丰富多彩,但学生却难以消化.

3.现代高中数学教学过分重视计算机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方式

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手段虽然是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特别是在高中数学几何教学中,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可以将一些抽象的事物更加具体形象的展现在学生的眼前,从而加深学生对几何知识的印象,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仅仅是辅助的作用,并不能对其过分的依赖,如学生对于数学中基本运算、逻辑推理、数学证明等学习活动都应该通过自身来完成.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掌握好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教学方式之间的平衡,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毛润苹.浅议新课程下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技术与市场,2011(5):263-265.

13.新课程高中数学教学探讨论文 篇十三

数学学科与其他的人文性学科不同,很多的问题学生只有动手操作才能够理解。因此,教师只有鼓励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进行观察、思考与发现,才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而将自制教具应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就能够有效地优化教学成果,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这一层面而言,自制教具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分析自制教具在实施新课程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与注意事项。

2自制教具在实施新课程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将自制教具应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在现代化教学手段还未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之前,自制教具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范围十分的广泛,尤其是在三角函数、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的教学过程中,自制教具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给教师的教以及学生的学均带来极大的便利。虽然自制教具粗糙、简单,但是应用到数学教学课堂中时,往往能够快速引发出学生的共鸣,这种共鸣由眼球产生,由思维的火花放大。数学学科与人文性学科相比而言,有着极强的抽象性与实践性,很多定律性质的认识与抽象知识的理解都需要让学生自主地发现与探索。这些知识与定律是适合采用直观式教学法进行教学的,自制教具有着生动与直观的特征,就能够在触觉、听觉以及视觉上引起学生的注意。如果教师将自制教具与多媒体教学模式进行有机的结合,就可以让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具体。这不仅能够有效节约教师的教学时间,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知识,提升知识的可接受性,将学生的认识从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可以说,自制教具与多媒体教学模式能够起到互补的效用。

但是,要注意到的是,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进步之下,多媒体已经在数学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很多学校都安排了多媒体教室,在网络上也有大量的教学课件。在这种模式之下,教师只需要通过网络就能够将课件搬入大荧幕之中,就可以有效地节约教学时间。因此,很多教师就一味地应用教学课件,逐渐将自制教具摒弃。实际上,多媒体教学模式当然能够起到教具的效用,也将课堂变得热闹,但是学生的注意力也多被多媒体的场景吸引。从表面上看,他们在积极地听讲,但是过于复杂的课件反而会对学生新知识的接受产生不良的影响。例如,在立体几何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喜欢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不同的几何图形,但是在这些几何图形播放完成后,学生却一头雾水,不明确几何模型的绘制方式。究其根本原因,就是由于学生在观看多媒体课件时,多是一种好奇心理,这样的结果只能是学生大饱眼福,难以在头脑中形成深刻的印象。在这种模式之下,学生求知的欲望也被好奇心理取代,在学习的过程中,其数学思维只能够停留在不同方位、不同角度、不同空间的欣赏。这样的数学课堂虽然热闹,但是教学成效是不够理想的。考虑到这一因素,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要注意到利用的度,控制好课件的展示时间,在展示完成之后,即可将自制教具展示出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侧面进行观察,从上而下、从近而远地进行观察。这样学生不仅能够看得见,也可以摸得着,其注意力便可以被有效地调动起来,在多媒体教学模式的扶植之下,就能够有效地提升数学教学的质量。

将自制教具应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能够营造出一种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将自制教具与多媒体教学模式进行有机结合,便可以有效地营造出一种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也可以在触觉、听觉与视觉等多个方面引发其学生的思考。以立体几何的教学为例,从认知学角度进行分析,教师如果想要帮助学生掌握立体知识的概念,帮助学生认识到不同集合体的形状与形式,就需要从不同的角度为学生进行展示,而要让学生对几何图形有深刻的感悟与感知,就需要应用到自制数学教具。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具的制作过程中,由师生共同来完成,在教学的过程中,即可给出空间几何体,让学生全面、客观地接受相关知识,感受不同概念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当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一味追求教学的华丽与新颖,要充分地将自制教具的功能发挥出来。为此,教师必须要精心准备教具,不可随心所欲,要把握好教具使用的时效性与实用性原则,在不同的教学阶段、不同的教学内容中选择相应的教具。此外,要注意选择对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帮助大的工具,这样才能够有效地增强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将自制教具应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能够提升数学教学的趣味性数学知识是无处不在的,是广泛存在于人们生活中的。著名的数学家陈省身先生曾经为青少年数学爱好者题词,曰:“数学好玩。”高中知识也是如此,具有这生活化的特征,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即可通过制作几何模板、游戏牌、立体几何模型的模式让学生开展镶嵌、数字游戏、七巧板拼图、建筑设计等活动,让学生可以在学习中来游戏,在游戏中进行学习,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可以激发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与兴趣。考虑到以上的因素,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将学生身边的各项资源充分地利用起来,鼓励学生通过多种多样的模式进行学习,为学生提供制作教具的机会,并积极地开展不同类型的活动,在实践的过程中提升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语

14.高中数学新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篇十四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取已不仅仅是传统的学校课堂教学这一渠道.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中, 不少教师教学观念陈旧, 把教科书当成学生学习的唯一工具, 照本宣科, 不加分析地满堂灌, 学生听得很乏味, 被动接受, 课堂氛围沉闷,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改变教与学的方式, 是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而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 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 即把信息技术发展的成果应用到数学教学的实践之中, 对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信息分析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促使学生用新的思维方式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这对发展他们的探索和实践能力都会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 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本文就新教材中信息技术的内容做一探讨, 以期为提升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略尽绵薄之力.

一、教材中出现的必须要熟练掌握的内容

1.Excel

Excel是微软公司出品的Office系列办公软件中的一个组件, 它是一个电子表格软件, 可以用来制作电子表格, 其强大的数据计算功能, 能够完成许多复杂的数据运算, 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 此外, 它还具有强大的制作图表的功能, 内置了大量的函数, 可以方便建立各种动态数学模型.

例1在一次对人体脂肪含量和年龄关系的研究中, 研究人员获得了如下一组样本数据:

求人体脂肪含量和年龄关系的回归方程.

解: (1) 在Excel中选定表示人体脂肪含量与年龄关系的散点图, 在“图表”菜单中选择“添加趋势线”选项, 弹出“添加趋势线”对话框; (2) 在“类型”标签的“趋势预测/回归分析类型”中选定“线性”选项, 单击“确定”按钮, 得到回归直线; (3) 双击回归直线, 弹出“趋势线格式”对话框, 单击“选项”标签, 选定“显示公式”, 最后单击“确定”按钮, 得到回归直线方程, 如图1.

Excel是高中新课标教材出现和使用最多的软件, 它对新课程中的探究性教学, 提供了能够实现的技术平台.像上例的求回归方程, 我们知道, 如果人工计算或用计数器都非常麻烦, 而Excel是所有软件中最方便的.另外在统计中计算期望与方差, 概率中产生随机数等都有广泛的应用.

2.几何画板

《几何画板》很早就是教育部、人民教育出版社向中学师生推荐的一个研究型学习工具, 是教师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 学生学习和探索数学的一个软件平台.它不仅能用于平面几何作图, 也能用于代数、三角函数、解析几何、立体几何的教学.《几何画板》界面简捷, 易学适用, 它提供的作图、变换、度量和图表等工具能轻松帮助教师实现其教学思想, 课件设计制作的过程本身就是数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的过程.它最主要的特色之一是动态几何环境, 与在黑板上的图形不同, 《几何画板》的动态图形可保持设定的几何关系不变, 能使学生从本质上深刻地认识几何图形的关系, 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在动态中观察几何规律、探索数学问题、培养创新思维的实践园地.

例2画函数y=ax2+bx+c (a≠0) 的图象.

解: (1) 利用“直尺工具”作三条垂直于x轴的线段AA'、BB'、CC', 使点A'、B'、C'固定在x轴上, 而点A、B、C可以自由拖动; (2) 同时选定A、B、C三点, 在“度量”菜单中选择“纵坐标”选项, 画板上出现了YA、YB、YC的值, 即定义为参数a、b、c的值; (3) 同时选定YA、YB、YC, 在“图表”菜单中选择“绘制新函数”选项, 弹出“新建函数”对话框, 输入y=ax2+bx+c, 最后单击“确定”按钮, 得到函数图象, 如图3.分别拖动A、B、C三点, 可以看到图象随a、b、c的值的改变而改变, 如图2.

3.Visual Basic或Qbasic

在新教材中, 增加了算法一章, 并提出把算法思想作为构建高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线索之一.在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中, 蕴含着丰富的算法思想, 算法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信息技术的基础之一是程序设计, 而算法理论又是程序设计的基础.在众多的计算机编程语言中, 以BASIC语言最为易学易用, 一直都是程序设计入门的首选语言.

例3任意给定一个大于1的整数n, 试设计一个程序对n是否为质数做出判断.

解:利用软件Qbasic, 图3左边是程序设计, 右边是运行结果, 只要任意输入一个正整数, 回车便知其是否为质数.

二、教材中未出现但对教学有提升价值的内容

以下几个教学软件, 虽然在新教材中未出现, 但却是近年来教学软件中的重量级, 它们功能不同, 风格互异, 值得深入研究和利用, 对实现新课改理念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1.超级画板

Z+Z智能教育平台《超级画板》是由中科院院士张景中教授主持策划开发, 为中国基础教育量身定做的一款教学软件, 它的功能非常强大, 我们甚至可以说中学需要什么, 软件就编入什么功能.与《几何画板》相比, 《超级画板》一方面吸取并强化了几何画板的主要优点, 如动态作图、几何变换、参数驱动动画、跟踪轨迹, 另一方面对《几何画板》不足之处作了改进, 特别是针对我国《课标》的要求增加了许多《几何画板》没有或不容易实现的功能:如不用菜单的智能作图、二次方程和圆锥曲线的多种作图方法, 推理功能和自动解题、随机变量和概率统计、线性规划及排列组合等.应用《超级画板》制作课件非常简单方便, 如智能作图工具, 不用菜单就能作出相等、平行、垂直、相交、相切等几何关系, 还能作出等腰或等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正方形等常用图形, 并且在动态变换过程中其属性不变.制作《超级画板》课件, 一般只需几分钟, 有时甚至教师不用提前准备, 课堂上现场制作, 让学生观察图形的几何关系, 深刻理解其本质特征.《超级画板》简单易学, 使用方便, 是最出色的数学教学软件, 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由此可见, 解决线性规划问题, 在所有的计算机教学软件中, 《超级画板》最优.

2.立体几何画板

Z+Z的《立体几何》是一个多功能的智能教育软件.它具有动态作图、轨迹显示、图形运动和变换等功能, 是一款3D图形制作软件, 其图形可以分别以三条坐标轴或任意直线旋转, 方便学生从不同角度观看.其强大的作图功能, 很方便地作出空间点线面的几何关系或许多常用几何体.丰富的测量功能能够很容易地测量出空间中各种相关几何对象的值, 当空间图形的位置或形状发生变化时, 其测量的结果也随之变化, 对空间各对象之间的关系能起到很好的观察和研究作用.可以说它是当今最优秀的和功能最强大的立体几何教学软件.

例5作一正八面体ABCDEF, 使其绕任意直线旋转, 观察图形.设AB的中点为G, 过点G作平面CDF的垂线, 并计算点G到平面CDF的距离, 直线AF与平面CDF所成的角及二面角A-BF-C的大小.

解: (1) 打开《立体几何》画板, 单击“作图”菜单的“正多面体/正八面体”选项, 即可得到正八面体ABCDEF, 分别拖动点A、B、C, 即可使正八面体按任意方向旋转; (2) 作AB的中点G, 顺次选择四点G、C、D、F, 单击“作图”菜单的“约束点/点在平面上的垂足”选项, 即可得到垂线GH, 如图5; (3) 利用“测量”菜单, 分别算出点G到平面CDF的距离为|GH|=5.9437, 直线AF与平面CDF所成的角为〈AF, 平面CDF〉=54.7356°, 二面角A-BF-C的大小为109.4712°.

3.Authorware

Authorware是一套不可多得的多媒体开发制作软件, 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思想, 是一种基于图标和流线的多媒体开发工具.用Authorware制作课件非常直观、明了, 作者不需要掌握太多的编程技巧, 只需要将软件提供的图标拖放到流程线上, 然后将教学素材添加到图标中, 再利用图标设置画面的显示、控制页面的跳转和内容的交互等, 就可以制作出能包含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的多媒体课件.

图6是用Authorware制作课件的精美界面, 点击相应按钮, 可以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 并配有美妙的音乐和形象的动画.

4.Flash

Flash是优秀的二维矢量动画制作软件, 利用它可以制作出界面美观、动静结合、声形并茂且交互能力极强的多媒体课件, 特别是用它制作二维动画, 可使教师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完全能够按照自己的设计思想, 随心所欲地制作出动画效果, 且色彩丰富, 图像非常逼真, 而这正是Authorware和Power Point等其他课件制作工具所不容易实现的.

5.TI-图形计算器

TI-图形计算器是一种可用于中学数学、物理、化学等理科教学乃至大学的图形计算器, 相当于一台手持式微型计算机, 用户可以方便地从网上下载最新的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安装到自己的图形计算器中, 以增加其功能.图形计算器可以实现许多教学功能, 如函数作图及图象分析;高级统计与回归分析;制作3D图形并能旋转;多项式因式分解;方程或方程组求解等都是其他教学软件无法比拟的.不足之处是其只能显示英文, 不过使用它也可以提高师生的英文水平.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不同的教学软件有不同的功能特点和使用技巧, 只要我们熟练掌握三五种不同类型的教学软件, 根据教学需要, 选择适合的软件功能, 就能制作出令人满意的课件.为了得到更突出的效果, 有时需要几个软件组合使用, 才能营造出引人入胜的课堂环境.

15.高中新课程数学观分析的论文 篇十五

【关键词】高中数学 课堂教学 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110-01

在新课改之后,怎样的高中数学教学方式才最容易被当前的学生所乐于接受,是众多教育工作者正在思考的问题。新课改在相关的教学大纲中明确要求,在现有的高中数学教学方式中,应该有一定的创新,教师应创建出学习氛围浓厚的高中英语学习课堂。并且有条件的地区,应该使用相关的多媒体技术参与到高中数学的教学工作当中,尽管新课改提出了上述的明确指向,但根据调查,我国各地的高中数学教学方式的改革工作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还是学生在学习高中数学时,仍旧普遍感到枯燥乏味,课堂上学习效率很低。所以,改进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方式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一、当下我国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暴露的问题

(一)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

高中数学的学习,需要学生对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在我国以“高考定前途”的应试教育之下,很多学生的数学思维并没有被有效开发,不少学生感觉高中数学十分枯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数学题的演练上,可是考试下来成绩仍旧不够理想。如此周而复始,对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带来不利影响,学生在长期挫折当中很容易出现放弃数学学习的现象,开始对数学抱着不端正的学习态度。

(二)师生关系尴尬

在我国儒家文化的影响之下,传统的师生关系是老师作为课堂讲课的核心,学生需要对老师所讲授的知识进行被动的分析理解,课堂上所开展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要围绕老师开展。学生和老师之间不平等关系让学生对老师产生的敬畏之心,老师对学生产生的不同态度也让师生关系更加尴尬。

(三)教学培养目的偏离

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衡量学校质量好坏的只有成绩,对老师进行考核的标准就变成了升学率、考入重本人数、考入本科人数。由此,在学生进入高中开始学习之后,老师会反复向学生灌输大学、成绩、未来生活等相关概念,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并且对于优生的喜爱、对于差生的漠视,都是当下高中教育中的常见现象,高中教育的目的已经不再单纯,单一的学生考评方式阻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四)教学方法单一

根据观察,现有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依旧沿用了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老师上课往往就是带着粉笔、教案、三角板、圆规便直接开始向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填充式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旦跟不上老师的节奏,便很容易分心走神。

二、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教育的创新

(一)导入设计

在每一个章节的知识教学过程当中,老师都需要一个好的开端。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当中,老师需要注重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课时间内,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当下常用且效果较好的办法是在上课开始之前,将学生带入某种情境之中,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

例如,在高中数学“分段函数”的教学中,在数学老师上课之前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一件衣服,原件299元,如果买两件就可以打9折,如果买三件就可以打8.8折,如果买四件及以上就可以打7.8折,请问怎样购买最好”。让学生展开讨论衣服的购买数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这样的教学导入设计,以生活中常见的情境作为开端,很好地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的注意力放到了老师所提出的问题上,为接下来“分段函数”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设计情境

高中数学课课堂教学过程当中,老师需要注意知识理论同相关情境之间的相互结合,才能让学生在长时间的数学课堂学习过程当中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并且借助生活中常见的情境,可以有效激发出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并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除了生活情境之外,还可以设置其他的情境,其目的都是要将学生的课堂授课注意力,集中在老师身上。

例如,在学习“指数函数”这一章节时,在开始正式上课之前,老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一道问题:“如果你是一位富翁,有一天一位年轻人来找到你,对你说,我这里有一个好消息告诉您,你可以凭借这个消息马上赚到十万美金,但是,您必须支付给我一定的报酬,报酬很简单,您只需要第一天给我一美分、第二天给我两美分、第三天给我四美分、以此类推,就是每天您给我的钱都是前一天的两倍就可以了?”老师说,你会和年轻人签订这样的一份合同吗?通过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从学生的不同呼声当中,开始讲解这一道问题。老师需要在询问同学的选择过程中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最后经过老师的推理,学生才知道,连续三十天富翁需要交给年轻人的金钱数量是要远远超过十万美金的。由此,便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指数函数的学习兴趣。

(三)提问设计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适时提问可以有效让学生进行大脑的运转,以此增强数学学习的活跃性。老师也需要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注意学生质疑精神的培养,借助学生或者老师所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进行针对性思考。其中提问的设计不但需要符合数学课程的要求,更要有一个合理的情境,老师需要选择合适的实践提出在数学课堂讲解中学生所需要注意的典型问题,并饱含感情地向学生进行提问。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当中,往往会对老师的情绪所感染,便会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开展学习,并且鼓励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相交流探讨,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自己与老师之间的地位是相互尊重相互平等的。老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鼓励性的评价,尽管可能回答错误或者是回答不够全面,但合理的表扬往往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再次遇到难度较高的问题时,老师可以向班级中成绩较好的学生提问以示鞭策鼓励,向学习成绩稍差的学生提出一些较为简单的问题,表示老师对每个学生都没有放弃。在中学阶段,鼓励的力量往往是惊人的,它能够唤醒学生的潜在学习能力,让学生身心方面都能够健康成长。

三、结束语

虽然在当下我国数学课堂教学现状仍旧不尽如人意,但是相对于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观,这种改观是可喜的。但相关的数学教育从业者还需要设计出更加优秀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希望此文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希望更多有更高成就的老师可以实践得出更加优秀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平海军,王永元.试论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转型[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04:180-182.

[2]尹鹏.浅析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J].学周刊,2016,05:152.

16.高中数学新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篇十六

在走进课堂前,每个学生的头脑中都充满着各自不同的先前经验和积累,他们有对问题的看法和理解,也想表达、诉说。契诃夫曾说过:“儿童有一种交往的需要,他们很想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跟老师交谈。”这就要求教师新课程标准下要转变观念,积极创设能激起学生回答欲望、贴近学生生活、让他们有可说的问题,让他们有充分发表自己看法和真实想法的机会,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当然,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也不能“放羊”,在学生说得不全、理解不够的地方,也要进行必要的引导。

总体目标中提出的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本人认为可以简单的这样表述:数学知识是“数与形以及演绎”的知识。所谓数学事实指的是能运用数学及其方法去解决的现实世界的实际问题,数学活动经验则是通过数学活动逐步积累起来的。

本人在高中数学新课程培训中认真听取专家讲课,对于新课标有一定的心得体会汇报如下。

1、基本的数学思想

基本数学思想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即“符号与变换的思想”,“集全与对应的思想” 和“公理化与结构的思想”,这三者构成了数学思想的最高层次。对中小学而言,大致 可分为十个方面:即符号思想,映射思想,化归思想,分解思想,转换思想,参数思想,归纳思想,类比思想,演绎思想和模型思想。圣于这些基本思想,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注意渗透,从低年级开始渗透,但不必要进行理论概括。而所谓数学方法则与数学思想互为表里,密切相关,两者都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反过来又促进知识的深化及形成能力。方法,是实施思想的技术手段;而思想,则是对应方法的精神实质和理论根据。就中小学数学而言,大致有以下十种:变换与 转化,分解与组合,映射与反映,模型与构造,概括与抽象,观察与实验,比较与分类,类比与猜想,演绎与归纳,假说与证明等。

2、重视数学思维方法

高中数学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着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数学思维的特性:概括性,问题性,相似性。数学思维的结构和形式:结构是一个多因素的动态关联系统,可分成四个方面:数学思维的内容(材料与结果),基本形式,操作手段(即思维方法)以及个性品质(包括智力与非智力因互素的临控等);其基本形式可分为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三种类型。数学思维的一般方法;观察与实验,比较,分类与系统化,归纳演绎与教学归纳法,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一般化与特殊化,模型化与具体化,类比与映射,联想与猜想等。思维品质是评价和衡量学生思维优劣的重要标志,主要表现为: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和批判性,独创性。

3、应用数学的意识

这个提法是以前大纲所没有的,这几年颇为流行,未见专门的说明。结合当前课改的实际情况,可以理解为“理论联系实际”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或者理解为新大纲理念的“在解决问题中学习”的深化。新旧教材中,都配备有所谓的应用题,有许多内容已经很陈旧,与现实生活相差甚远。结合实际重新编写应用题只是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的一部分,而绝非全部;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主要是指在教与学观念转变的前提下,突出主动学习,主动探究。教师有责任拓宽学生主动学习的时空,指导学生撷取现实生活中有助于数学学习的花朵,启迪学生的应用意识,而学生则能自己主动探索,自己提问题,自己想,自己做,从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以及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解决问题。

4、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高中数学课程应提倡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整合的基本原则是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在保证笔算训练的全体细致,尽可能的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各种数学教育技术平台,加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计算器等进行探索和发现。

5、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评价体系

17.高中新课程数学观分析的论文 篇十七

北京市昌平区第一中学 张全合 何 苗

摘 要:教学设计的优劣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实施高中数学新课程的今天,《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根据实施数学新课程的经验与体会,总结了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设计要注意的问题,包括诊断学生、吃透教材、三维目标及重点难点的确定、新课导入与新知识的形成过程、课堂小结、教学手段和以探究为原则等方面。

主题词:新课程

教学设计

形成过程

教学设计的优劣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实施高中数学新课程的今天,怎样才能有优秀的教学设计呢?本文谈谈怎样进行高中数学新课程的教学设计。

一、诊断学生,做到知彼。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教师要使课堂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先要诊断学习的真正主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个性、爱好、兴趣必然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展开和推进。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和差异,预测学生学习时可能遇到的思维障碍,才能时机适宜地切入新知识,使新旧知识合理地衔接起来。

二、吃透教材

高中数学新课程的编写者是具有厚实的数学专业和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水平的专家群体,是他们经过深思熟虑、系统地分析教学的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来编写的。很多内容编排很好,但我们不应迷信教材,教学设计中的个别地方也出现瑕疵。如2007年4月第2版,2008年5月第1次印刷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B版选修4-1 几何证明选讲P40 2.1.2圆柱面的平面截线中有一个很明显的错误,应为.又如人教B版必修5(2007年4月第2版,2008年1月第2次印刷)2.3.2 等比数列前n项和 P51的练习B 题2:已知数列

是等比数列,是其前n项的和,试问

成等比数列吗?证明你的结论。同步教参(2007年5月第2版,2007年11月第6次印刷)P61的答案为“列”是不正确的。

成等比数我们应该尊重教材,认清教材的思路与意图,理解教材中所蕴藏的知识、技能、情感与价值等层面上的内涵,同时也应该用批判的眼光去审视它,不迷信教材,在此基础上,要挖掘和超越教材,做到既忠实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结合本校、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创生出最适合自己所教学生的题目,启发、诱导学生进行深入的体验和感悟,真正做到“走进教材,又走出教材。”

三、合理制定三维目标,明确重点与难点。

18.基于新课程的高中数学教学改革 篇十八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数学,教学改革

一引言

新课程改革工作的开展对中国素质教育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 让学生参与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新课程标准、新教材都体现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其特点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为学生提供了现实、活跃、富有挑战的学习素材;二是为学生提供了探究、交流的学习平台;三是展示了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四是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要求。新课程是随着中国教育的发展而产生的, 在新课程背景下, 传统教学模式已有诸多不适应, 然而由于应试教育及传统教学模式的根深蒂固, 课堂以教师为主, 学生被动学习、在学习上依赖性强、不愿主动思考、厌学情绪明显、学习效率低下等现象还普遍存在。如何适应新课程教学改革, 是中学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本文对新课程下高中数学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提出改革的措施。

二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数学教育理念认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很多高中数学教师都存在这样的疑惑:自己具有多年教学经验, 授课水平较高, 所教授的学生在高考中成绩优异, 长久以来, 深受领导、家长和学生的认可, 为什么还要进行教学改革呢?其实这就是一种典型的错误观念, 这些教师仍然以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来思考新课程改革, 将高考成绩作为衡量教学水平高低的唯一标准, 对新课程改革下数学教育理念缺乏全面深入的认识。

据相关调查, 对于“高中数学教学你最关注什么”这一问题, 有80%以上教师的答案是高考成绩, 而以学生数学素质提高为教学目的的教师不足10%。在错误观念的引导下, 很多高中生也忽视了自身数学素养的提升和智力发展, 认为在课堂上只要做到认真听讲、机械吸收就可以了, 学习失去了主观能动性, 更谈不上去思考和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方式。而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育, 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 作为高中数学教师, 必须清醒地认识新课程改革的动因和意义, 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 切实落实新课程改革措施, 为培养更多全方位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努力。

2.学生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中阶段能力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较强的能力会使人终身受益。高中生的能力应当包括自主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等。相关调查结果显示, 目前将近90%的高中学生表示自己在数学学习中, 大部分时间都在忙于应付作业, 很难腾出时间来复习课堂知识, 更没有空暇将知识深入理解、消化, 转变成自有的知识体系组块。其原因便在于, 很多高中数学教师都认为提高考试分数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目标, 而提高分数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不断地进行大量习题练习。

新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是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有利于人们形成理性思维和科学的处事态度, 而且对推动社会进步发展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高中数学教育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在钻研探索中发展智力, 用数学的思想来认识世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 高中教师不仅要做好一名教育工作者, 更要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家, 深入理解数学新课程的目标, 反思教育中的问题, 除了重视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传授, 还要不断创新教育方式,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等。在科学的教育方式下, 学生才会实现全面发展, 其数学考试成绩也就会自然提升。

3.教学模式改革推行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前高中数学教学模式改革在推行和应用上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 教学模式改革存在跟风现象。在一些地区, 某段时间会同时兴起某一种教学模式, 比如新课程改革倡导打造高效课堂, 各个学校的教师便会集体进行教学改革, 不管学生基础如何, 盲目跟风执行, 将知识点讲解的时间缩短, 延长学生自主学习和讨论的时间。此举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同学来说, 自然可以激发其学习热情, 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但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同学则很难适应。所以教学模式改革不能“一刀切”, 而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因材施教, 寻找最适合的方式方法。第二, 教学模式更新、推广过于频繁。现在大部分学校都能积极响应新课程改革的号召, 积极开发推广新的教学模式, 但一些学校的教学改革积极性过高, 教学模式更新过于频繁, 出现教师难以适应、学生难以接受的现象, 长此以往, 教师会感到身心俱疲, 索性折回原点, 以不变应万变。第三, 新的教学模式推广存在一定阻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 新的教学模式不断被开发出来, 这些教学模式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实际应用效果怎样必须要经过课堂实践检验才能明确, 而实践检验需要时间, 具有一定滞后性, 如果创新模式不可行或者效果不理想, 则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多不良影响, 这种损失是不可估量, 也是无法弥补的。因此, 很多教师对于教学模式改革, 持有保留意见。此外, 高考考核标准始终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方向, 很多教师怕新模式的推行会影响到学生的高考成绩, 所以教学模式改革说起来容易, 执行起来却存在诸多阻力。第四, 教学模式改革形式化现象较为严重。例如, 现在很多教师都在课堂上进行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可以融合图文、视频、音频、动画等多种形式展示课堂内容, 这种教学方式信息容量大、直观性强、教学重点突出, 且能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深受学生欢迎。但很多教师却并没有真正掌握多媒体的应用技巧, 所制作的课件实用性不强, 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直接将结果展示给学生, 使原本可以从推导过程中掌握到的知识、思想和学习方法毫无悬念地呈现出来。现实中, 还有很多学校将是否在课堂中引入多媒体教学作为衡量教师新课程改革落实程度和教学水平高低的硬性标准, 导致部分教师开展的多媒体教学最终流于形式。

4.学生的情感培养和价值观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人非草木, 孰能无情”, 无论是生活、工作, 还是学习、情感, 都是我们人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新课标的三大标准之一就是要求教师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由此可知, 新课程改革对高中数学情感教学的倡导和推崇。因此, 探讨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改革中的问题, 除了要研究教学内容与方法, 还要关注学习的主体——学生。除了智力因素和努力程度, 学生的学习心态和价值观念也会直接影响数学的学习成绩。如果一个学生不清楚自己的学习动机, 内心抵触数学学习, 那么他必定不能努力坚持、克服学习困难, 这就是数学学习中的情感阻碍因素。据相关调查显示, 大多数高中教师都认可情感因素对于数学教学的重要意义, 但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情感教学的教师却还不足40%, 有50%的教师认为情感教学实施过程复杂, 他们更愿意将宝贵的课堂时间用在重点、难点内容的讲解上。另外还有3%的教师根本就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教育, 认为情感培养并不能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 浪费时间进行情感教育会得不偿失, 即便有学生产生困惑, 出现焦虑、无奈的学习情绪, 也很少能得到教师的关注和引导。因此, 学业传授固然重要, 但不可忽视学生情感培养和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中要始终关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发展, 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 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 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结束语

新课程改革是中国教育事业发展中一项艰巨的历史使命, 推进新课程教育改革有利于提升高中数学的教学效率, 为社会培养全方位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但新课程教育改革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和困难。作为一线的高中数学老师必须正确认识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要善于发现不足, 不断反思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并深究原因, 探寻有效的解决策略。新时期新任务, 高中教师应该及时转变思路, 以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根本目标为指导, 心怀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勇于探索、不断创新。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改革应以学生为中心, 发挥其主体作用, 引导其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尊重学生, 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 给学生自由学习的时间, 充分发掘其主动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 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相信在教育工作者的共同不懈努力下, 新课程教育改革一定会取得理想的效果, 高中数学教学效率将不断提升, 中国的素质教育目标也会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

19.高中新课程数学观分析的论文 篇十九

【关键词】新课程观;高中音乐;教学方法;策略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审美培养是十分重要的,音乐教师应该把审美作为课程核心,其次要注重学生音乐实践的培养,提升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创作能力。因此,学校有必要对音乐教师进行培训,使之掌握新课程观下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尽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必要的知识。与此同时,也为学生今后适应社会需求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现阶段高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音乐教学的目标不够明确

目前,很多高中学校都没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只是通过简单的教学方法应对一下相关考试。在这种情况下,使得许多学生的审美能力得不到提升,只能简单的应对考试范畴。另外,还有一部分学校使用的学习教材和实际情况不相符,导致许多学生对音乐提不起兴趣,最终使得音乐课程沦为形式。

2.音乐教学的方式单一

现阶段,我国高中学校的音乐教师大多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只是按部就班的将书本灌输给学生,这样被动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对音乐课程提不起兴趣,还有一些老教师不能很好的适应新教材的内容,还是按照以往的方式教授,导致时常出现严重脱离教材的现象。

3.音乐教学的评价方式不合理

由于我国的应试教育制度,使得学校把更多的精力花在如何应对考试,从而忽略了学生的日常学习情况。成绩只能作为参考,不能作为衡量学生掌握知识的真实标准。对于音乐课程而言,考核只是针对课本的理论知识,而音乐课程更注重的是音乐实践能力。目前的评价标准,不仅降低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还阻碍了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发展。

二、积极创设音乐情景,激发学习兴趣,促进音乐教学的有效开展

高中音乐课程不仅是一门艺术性很强的课程,还是一门趣味性极强的课程。倘若高中音乐教师能够将多媒体教学应用到日常的音乐课堂上,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状态中学习音乐知识,这对于高中音乐教学将是十分有意义的。兴趣对于学生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学校积极创设音乐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音乐这门学科有所发展,有所突破。对于教师而言,应该勇于创新教学方法,尽可能的将现代化技术应用到日常的教学当中,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音乐情景,只有学生真正的融入到音乐当中,才能领悟音乐真正的乐趣。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也有利于音乐教学的有效开展。

三、新课程观下高中音乐教学方法及策略

1.充分发掘音乐资源

就目前的情况来讲,现在的音乐资料还有音乐设备方面也比以往多出许多。很多学校都配备了钢琴、手风琴、古筝、二胡、西洋乐器,还有很多多媒体设备,所以,学校有必要將这些资源运用起来,以方便日常的教学工作。与此同时,在学校图书馆和阅览室里也应该放置一些音乐方面的书籍,以便于学生查阅相关的知识。另外,学校也要尽可能的组织课外音乐活动,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改进音乐教学的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作为教学水平的衡量标准,不仅要考虑考试成绩,更应该注重平时表现。以往我国教师考核评价的内容仅仅是学生的基础知识考试结果,这种评价方式相对简单,忽略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导致学生的全面发展受到阻碍。所以,加大音乐教学的评价方式改革步伐是十分有必要的。教师考核可以将日常表现和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标准,把学生在音乐教学综合的学习态度放到最终考核中。只有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方式,才能使得学生向着更加全面的方向发展。

3.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

学生审美观的培养对于学生是十分重要的,审美素质是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一种看法。音乐教学是音乐艺术不断传承及二度创造的一个认知活动,是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音乐教材上有许多流传许久的经典作品,其中不仅有浪漫、古典、流行,还有高山、流水、美人等各种意向。只有学生具备了良好的审美素质,才能去感知各方面的意向,这样可以促使学生更早的迈进音乐的殿堂。因此,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才能使学生感知音乐的美妙之处。

在新课观的教导下,我国在音乐教学方面还是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是距离理想的方向还存在十分大的差距。因此,这就需要更多从事音乐行业的人员做出更多的贡献,为我国的音乐事业出谋划策,贡献力量。同时,也是为了今后的学生能够适应社会需求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连红鲜.歌在“乐”中唱——谈中小学音乐课歌唱教学实效的提高[J]..现代阅读.2012

[2]郑帨.现代信息技术在音乐课中的积极意义[J].现代阅读.2011

[3]郭勇.高中音乐声乐集体课教学初探[J].现代阅读.2012

上一篇:中考政治答题下一篇:英语免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