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数学下册单元知识点(精选11篇)
1.初三数学下册单元知识点 篇一
初三(九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包括二次函数、相似、锐角三角形、投影与视图共四章内容,主要总结了这几个单元的重点和难点的内容,是初三同学们和中考考生的必备资料!
第二十六章 二次函数
26.1 二次函数及其图像
二次函数(quadratic function)是指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二次的多项式函数。二次函数可以表示为f(x)=ax^2+bx+c(a不为0)。其图像是一条主轴平行于y轴的抛物线。
一般的,自变量x和因变量y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一般式
y=ax+bx+c(a0,a、b、c为常数),顶点坐标为(-b/2a,-(4ac-b2)/4a);顶点式
y=a(x+m)2+k(a0,a、m、k为常数)或y=a(x-h)2+k(a0,a、h、k为常数),顶点坐标为(-m,k)对称轴为x=-m,顶点的位置特征和图像的开口方向与函数y=ax2的图像相同,有时题目会指出让你用配方法把一般式化成顶点式;交点式
y=a(x-x1)(x-x2)[仅限于与x轴有交点A(x1,0)和 B(x2,0)的抛物线];
重要概念:a,b,c为常数,a0,且a决定函数的开口方向,a0时,开口方向向上,a0时,开口方向向下。a的绝对值还可以决定开口大小,a的绝对值越大开口就越小,a的绝对值越小开口就越大。
牛顿插值公式(已知三点求函数解析式)
y=(y3(x-x1)(x-x2))/((x3-x1)(x3-x2)+(y2(x-x1)(x-x3))/((x2-x1)(x2-x3)+(y1(x-x2)(x-x3))/((x1-x2)(x1-x3)。由此可引导出交点式的系数a=y1/(x1*x2)(y1为截距)
求根公式
二次函数表达式的右边通常为二次三项式。
求根公式
x是自变量,y是x的二次函数
x1,x2=[-b((b^2-4ac))]/2a
(即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如右图)
求根的方法还有因式分解法和配方法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二次函数y=2x的平方的图像,可以看出,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永无止境的抛物线。
不同的二次函数图像 如果所画图形准确无误,那么二次函数将是由一般式平移得到的。
注意:草图要有 1本身图像,旁边注明函数。
2画出对称轴,并注明X=什么
3与X轴交点坐标,与Y轴交点坐标,顶点坐标。抛物线的性质
轴对称
1.抛物线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为直线x =-b/2a。
对称轴与抛物线唯一的交点为抛物线的顶点P。
特别地,当b=0时,抛物线的对称轴是y轴(即直线x=0)顶点
2.抛物线有一个顶点P,坐标为P(-b/2a,4ac-b^2;)/4a)当-b/2a=0时,P在y轴上;当= b^2;-4ac=0时,P在x轴上。
开口
3.二次项系数a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和大小。
当a0时,抛物线向上开口;当a0时,抛物线向下开口。
|a|越大,则抛物线的开口越小。
决定对称轴位置的因素
4.一次项系数b和二次项系数a共同决定对称轴的位置。
当a与b同号时(即ab0),对称轴在y轴左;因为若对称轴在左边则对称轴小于0,也就是-b/2a0,所以b/2a要大于0,所以a、b要同号
当a与b异号时(即ab0),对称轴在y轴右。因为对称轴在右边则对称轴要大于0,也就是-b/2a0, 所以b/2a要小于0,所以a、b要异号 可简单记忆为左同右异,即当a与b同号时(即ab0),对称轴在y轴左;当a与b异号时(即ab 0),对称轴在y轴右。
事实上,b有其自身的几何意义: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处的该抛物线切线的函数解析式(一次函数)的斜率k的值。可通过对二次函数求导得到。
决定抛物线与y轴交点的因素
5.常数项c决定抛物线与y轴交点。
抛物线与y轴交于(0,c)
抛物线与x轴交点个数
6.抛物线与x轴交点个数
= 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有2个交点。
= 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有1个交点。
_______
= 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没有交点。X的取值是虚数(x=-bb^2-4ac 的值的相反数,乘上虚数i,整个式子除以2a)
当a0时,函数在x=-b/2a处取得最小值f(-b/2a)=4ac-b在{x|x-b/2a}上是减函数,在
{x|x-b/2a}上是增函数;抛物线的开口向上;函数的值域是{y|y4ac-b^2/4a}相反不变
当b=0时,抛物线的对称轴是y轴,这时,函数是偶函数,解析式变形为y=ax^2+c(a0)
特殊值的形式
7.特殊值的形式
①当x=1时 y=a+b+c
②当x=-1时 y=a-b+c
③当x=2时 y=4a+2b+c
④当x=-2时 y=4a-2b+c
二次函数的性质
8.定义域:R
值域:(对应解析式,且只讨论a大于0的情况,a小于0的情况请读者自行推断)①[(4ac-b^2)/4a,正无穷);②[t,正无穷)
奇偶性:当b=0时为偶函数,当b0时为非奇非偶函数。
周期性:无
解析式:
①y=ax^2+bx+c[一般式] ⑴a0 ⑵a0,则抛物线开口朝上;a0,则抛物线开口朝下;
⑶极值点:(-b/2a,(4ac-b^2)/4a);
⑷=b^2-4ac,0,图象与x轴交于两点:
([-b-]/2a,0)和([-b+]/2a,0);
=0,图象与x轴交于一点:
(-b/2a,0);
0,图象与x轴无交点;
②y=a(x-h)^2+k[顶点式]
此时,对应极值点为(h,k),其中h=-b/2a,k=(4ac-b^2)/4a;
③y=a(x-x1)(x-x2)[交点式(双根式)](a0)对称轴X=(X1+X2)/2 当a0 且X≧(X1+X2)/2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a0且X≦(X1+X2)/2时Y随X 的增大而减小
此时,x1、x2即为函数与X轴的两个交点,将X、Y代入即可求出解析式(一般与一元二次方程连
用)。
交点式是Y=A(X-X1)(X-X2)知道两个x轴交点和另一个点坐标设交点式。两交点X值就是相应X1 X2值。
26.2 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
1.如果抛物线 与x轴有公共点,公共点的横坐标是,那么当 时,函数的值是0,因此 就是方程的一个根。
2.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的位置关系有三种:没有公共点,有一个公共点,有两个公共点。这对应着一元二次方程根的三种情况:没有实数根,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
26.3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
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研中,求使材料最省、时间最少、效率最高等问题,有些可归结为求二次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2.数学单元知识竞赛的应用与评价 篇二
关键词:中职数学;单元知识竞赛;互动教学
为了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创新思维,我尝试在课堂中引入单元知识竞赛,这一教学模式的改革受到了学生的欢迎。通过这一模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提高,综合能力方面也有进步,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都有所增强,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单元知识竞赛的组织与过程
1.操作流程
建立分组→制定规则→设计题目→开始比赛→竞赛考核→总结分析。
2.分组方法
根据学生程度将学生合理分成六组,每组都包含不同学习层级的学生,选出一名优秀学生担任组长,保证各组学生成绩、实力较均衡,这样才能在竞赛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3.竞赛规则
单元知识竞赛形式为现场答题。现场答题包括三个环节:
(1)个人积分赛
学生每人回答10道题,每题5分,共50分。题型为选择题,红黄蓝三色手牌分别代表ABC,教师给出题目并宣布开始后,每位同学同时给出答案,答对一题加5分,答错不加分,小组同学交叉计分,组长将结果填至记分表。
(2)小组对抗赛
每个小组回答3道题,每题10分,共30分。题型为填空题,小组讨论后将得出的结果写在一张白纸上交给教师,答案提交后不得更改,每题限时3分钟,答对题目的小组,组长在记分表上贴上相应的小红花。
(3)团队争先赛
每个小组从6道题中抽取一题,小组讨论后派一名代表板演作答,必须写出解题步骤,本环节题型为解答题,共20分,师生共同讲评记分。
三个环节分数相加即为个人总得分,得分高者为优胜。
4.题目设计
教师在竞赛活动前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选择难度适中的竞赛题。个人完成的简单题目可以考查直接的结论,比如公式的记忆或定理的内容,需要小组讨论完成的可以是有一定难度的灵活应用题目,也可以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不拘一格。同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出一部分题目,既能避免题目的单一性,也能让学生体会到参与的乐趣。这样,各班选题可以更适合学生水平,有助于年级推广。
5.竞赛考核
单元知识竞赛是以某一章节知识为主要内容组织的活动,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竞赛成绩计入平时成绩作为考核。
二、单元知识竞赛的效果与体会
1.教育要面向全体
教学要让每位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中职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基础薄弱,通过第一环节的基础题,不用太多复杂思考,便可以得到一些基础分值,这样不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提高自信心,为所有同学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由于自身數学素质的局限,部分同学仅凭借个人的能力无法完成任务,单元知识竞赛的教学模式正是针对学生这一特点尝试的方法。这一模式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小组讨论时,学生不愿拖累同伴,便会努力思考、交流,尽自己所能完成题目。在小组中,每位成员都有自己的职责和任务,为了使小组能够获胜,组长会在竞赛前督促成员进行认真的准备、复习,互相帮助、合作提高。竞赛过程中,小组中每位同学都会参与计算验算,共同选择正确的简洁的解题方法,呈现正确答案。在相互交流过程中,学生提高了数学表达能力,也在与同伴交流过程中不断进步。
3.丰富教学模式
单元知识竞赛进课堂,这一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有很大区别。传统课堂上,学生往往只是知识的接受者,学习比较被动,而单元知识竞赛模式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了老师的主导作用,较好地协调了教与学的关系。在这一模式下,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不再枯燥,每一小组的胜利都会得到赞扬和鼓励,为学生带来成就感,获得继续学习的动力,成绩稍差的小组会受到鞭策和激励,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会为下次竞赛做更多的努力,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全面完整地掌握所学知识。
三、单元知识竞赛模式存在的问题
1.竞赛题目选择的公平问题
由于竞赛结果会计入成绩考核,这就要求题目设置要保证公平。竞赛中每位同学所答题目并非完全一样,题目难度选择要做到基本一致,避免任何学生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在解答题部分,解答过程分数设置也应更细致合理,预设不同解法的不同过程,让评价更客观。
2.组内成员参与不平等
小组内部讨论过程中,部分成绩较优秀的同学在完成题目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可能会比较大,部分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欠缺的同学发挥的作用会相对较小,这种参与的不平等在最终的成绩评价中较难体现,可适当探索附加分数的方法,进一步激励学生在组内讨论时发言的积极性,提高参与度。
参考文献:
[1]葛红英.谈“竞赛式”互助合作教学模式在高职数学课堂中的实践.科技信息,2011(6).
[2]于松华,袁近.高职课堂教学引入专业知识竞赛的实践.职业技术教育,2008(1).
(作者单位 太原幼儿师范学校基础理科)
3.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数学知识点 篇三
10个一百是(一千),一千里面有(10)个一百。
10个一千是(一万),一万里面有(10)个一千。
例:
290里面有( )个十;1500里面有( )个百。
这部分知识集中训练过,只有极个别孩子运用不够好,在练习时还会出错。
2、数位顺序:
从右边起第三位是( )位,第四位是( )位,第五位是( )位。
3、读数、写数:
方法:从最高位读、写起。
读数:⑴、中间有一个或两个0只读一个0.
例:2090、5008
⑵、末尾的0都不读。
例:6900
写数:⑴哪一位上有几就在哪一位上写几;
⑵哪一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0起占位作用)。
4、数的组成:
明确数位和计数单位,比如一个三位数它含有3个数位:个位、十位、百位,每个数位上的数字分别表示几个一、几个十、几个百。不同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也不同。
例:由4个千、5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数是( ),它是一个( )位数,最高位是( )位。
5、比较大小:
⑴比位数 ;
⑵位数相同比最高位;
⑶最高位也相同,就比最高位的下一位。
①
1239○1329 9999○10000 589○859 1010○1001
②排列顺序(要看准要求是 从大到小 还是 从小到大 排列)
例:把下列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395 956 278 359 1000 627 1256
6、数数:
例:
⑴、按规律写数:(先找规律再写数)
203. 205. 207. ( ). ( ). ( )
( ). 995. 990. ( ). ( )
⑵、写出899前(后)面连续的四个数。
⑶、与2099相邻的两个数分别是( )和( )。
7、最大(小)的二、三、四位数分别是多少?
例:⑴ 最大的三位数是多少?
⑵ 最小的四位数是多少?
⑶ ……………
8、比多少
多一些:多一点儿
少一些:少一点儿
多得多:多很多
少得多:少很多
9、求近似数:
⑴ 看十位。
⑵ 当十位上是0.1.2.3.4时,十位和个位上的数都去掉。
当十位上是5.6.7.8.9时,十位和个位上的数看成大约100(向百位进一)。
例:4103的近似数是4100;
1052的近似数是1100;
989 的近似数是 1000;
7949的近似数是7900;
564的近似数是 600;
注:求三、四位数的近似数只教孩子用的这一种方法(看其它数位求近似数也对),这部分知识较难理解,是难点,所以方法教多了怕孩子们更难掌握。(其它方法以后慢慢再教。)
10、估计:估计要有依据,不能乱估。
⑴ 可借助一个标准来估;
⑵ 可先估一部分,再根据部分估计全体。
估计能力是通过培养得出的,有意识地在生活中锻炼这种能力。
11、整千整百数的加减法:
⑴可看作几个百、几个千相加减;
4.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知识点 篇四
1.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就需要用小数来表示,这样就产生了小数。
2.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仿照整数的写法写在整数个位的右面,用圆点隔开,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
3.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4.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写作0.1),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写作0.01),,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写作0.001)。
5.十分之几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用两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用三位小数表示
6.小数的读法:
(1)先读整数部分,再读点,最后读小数部分。
(2)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
(3)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整数部分就读零,小数部分有几个0,就读几个零。
7.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8.利用小数的性质进行小数的化简和改写。
例如:0.70=0.7 105.0900=105.09(这是小数的化简)
又如: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写成三位小数
0.2=0.200 4.08=4.080 3=3.000(这是改写小数)
9.如何比较小数的大小?
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相同,比较十分位上的数;十分位上的数相同,比较百分位上的数;百分位上的数相同,比较千分位上的数
10.小数点移动的规律:
(1)小数点向右
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
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
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
(2)小数点向左
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
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0;
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00;
11.把量和单位名称合起来的数叫名数。
12.单名数:只带一个单位名称的名数。例如:4千米、0.8吨、15.38元
13.复名数: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位名称的名数。例如:
20元5角8分 5吨600克
14.名数改写的规律:先找进率;再看是把高级单位改写成低级单位,还是是把低级单位改写成高级单位;最后移动小数点。口诀如下:
(1)高到低,乘进率,小数点,向右移,移几位,看进率。
例如:1.32千克=(1320 )克 (58 )厘米=0.58米
1千克=1000克 1米=100厘米
高低 低高
1.321000=1320克 0.58100=58厘米
(2)低到高,用除法,小数点,向左移,移几位,看进率。
例如:
7450米=(7.45 )千米 (9.02)吨=9020千克
1千米=1000米 1吨=1000千克
低高 高低
74501000=7.45千米 9000=9.02吨
15.求小数的近似数,可用四舍五入法。
16.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17.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求近似数时,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看十分位上的数;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看百分位上的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看百分位上的数;保留三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千分位,看万分位上的数。然后根据四舍五入法进行取舍。
例如:9.953 10 (保留整数)
9.95310.0 (保留一位小数)
9.9539.95 (保留两位小数)
23.439523.440 (保留三位小数)
18. 1.0比1精确。保留的位数越多,数就越精确。
19.如何把一个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
方法一:把已知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进行化简后,在数的末尾加写一个万字。
方法二:(1)先找万位;(2)在万位后面点.(3)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化简;(4)在数的末尾加写一个万字;(5)如果有单位名称一定照抄过来。
20.如何把一个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
方法一:把已知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八位,进行化简后,在数的末尾加写一个亿字。
方法二:(1)先找亿位;(2)在亿位后面点.(3)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化简;(4)在数的末尾加写一个亿字;(5)如果有单位名称一定照抄过来。
注:对于改写的方法,同学们灵活掌握。
21.下列各数中的6分别表示什么?
6.32(表示6个一) 0.6(表示6个十分之一) 0.86(表示6个百分之一)
62.32(表示6个十) 3.416(表示千分之一)
22.三位小数一定小于四位小数。例如:1.003>0.5678
23.去掉小数点后面的0,小数的大小不变。()
应该是去掉小数末尾的零,小数的大小不变。
24.小数就是比1小的数。()例如:10.1>1
25.近似数是0.5的两位小数有5个。()
近似数是0.5的两位小数有9个,分别是:0.45、0.46、0.47、0.48、0.49、0.51、0.52、0.53、0.54。(先看百分位上的数,再利用四舍五入 法。)
26.近似数4.0与精确数4.0末尾的0都可以去掉。()
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27.小数的位数越多,数就越大。()
28.小数都比自然数小。()
29.整数都大于小数。()
30.0.4与0.6之间的小数只有一个。()因为0.4与0.6之间的小数有无数个。31.近似数是6.50的三位小数中,最大是(6.504),最小是(6.495)。
方法:求最大近似数时,一定比6.50大,千分位上的数必须舍,也就是千分位上只能是1、2、3、4,其中最大的数是4,所以近似数是6.50的三位小数中,最大是6.504。
求最小的近似数时,一定比6.50小一个计数单位(本题少一个0.01,也就是6.49),这时千分位上的数必须入, 千分位上只能是5、6、7、8、9,其中最小的数是5,所以近似数是6.50的三位小数中,最小是6.495。
小学数学中9是最大的自然数吗
1最大自然数
9不是最大的自然数,没有最大的自然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
自然数指用以计量事物的件数或表示事物件数的数。即用数码0,1,2,3,4,……所表示的数。自然数由0开始,一个接一个,组成一个无穷集体。
2自然数分类
可分为质数、合数、1和0。
1、质 数:只有1和它本身这两个因数的自然数叫做质数。也称作素数。
2、合 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其它的因数的自然数叫做合数。
3、1:只有1个因数。它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4、当然0不能计算因数,和1一样,也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数学时间知识点
1、1时=(60)分
2、钟面上游(12)个数,这些数把钟面分成了(12)个相等的大格,每个大格又分成了(5)个相等的小格,钟面上一共有(60)个小格。
3、钟面上有(2)根针,短粗一点的针叫(时)针,细长一点的针叫(分)针。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时针走1大格是(1)时。分针从12走到6,走了(30)分;时针从12走到6,走了(6)小时;时针从12开始绕了一圈,又走回了12,走了(12)时。
4、(30)分也可以说成半小时,(15)分也可以说成一刻钟。如8时30分是8时半,9时15分是9时一刻。
5.初三数学下册单元知识点 篇五
(一)加法运算定律:
1、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字母公式:a+b=b+a
2、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字母公式:(a+b) +c=a+(b+c)
(二)乘法运算定律:
1、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字母公式:a×b=b×a
2、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字母公式:(a×b)×c=a×(b×c)
3、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用字母公式:(a+b)×c=a×c+b×c或a×(b+c) =a×b+a×c
拓展:(a-b)×c=a×c-b×c或a×(b-c) =a×b-a×c
(三)减法简便运算:
1、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用字母表示:a-b-c=a-(b+c)
2、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先减去后一个数再减去前一个数。
用字母表示:a-b-c=a—c-b
(四)除法简便运算:
1、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用字母表示:a÷b÷c=a÷(b×c)
2、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先除以后一个数再除以前一个数。
用字母表示:a÷b÷c=a÷c÷b
小学数学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点
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①要把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如果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2、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①要把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和个位组成两位数再减,计算十位时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
3、加减混合运算,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的,用分步式计算。
4、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计算,如70比25多多少?19比46少多少?
5、多几的问题。未知数比谁多几,就用谁加上几。如:比29多17的数是多少?(29+17=46)
如何提高数学成绩
认真听讲的
这里的听“讲”,应包括两方面的意思:一是指在课堂上,精力要集中,不做与学习无关的动作,要认真倾听老师的点拨、指导,要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新旧知识的联系,弄清公式、法则的来龙去脉。二是说要认真地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对他人的观点、回答能做出评价和必要的补充。
认真审题
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不但是提高学习成绩的保障,而且能使孩子从小就具有做事细心、踏实的品性。
认真计算
计算是小学生数学学习中最基本的技能。一个从小就能慎重对待计算的人,在以后的行事中就不会轻易犯下草率从事的错误。所以,家长要训练孩子沉着、冷静的学习态度。不管题目难易都要认真对待。对于孩子认真计算有进步的时候要给予鼓励表扬,及时树立自信心。
检验改错
6.初三数学下册单元知识点 篇六
一、因数和倍数
1.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在a×b=c(a,b,c均是非0的自然数)中,a和b是c的因数,c是a和b的倍数。如3×4=12中,12是4和3的倍数,4和3是12的因数。
2.因数和倍数的关系。
因数和倍数是不能单独存在的,它们是互相依存的关系。不能说谁是因数,也不能说谁是倍数。应该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3.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1)列乘法算式找,有序地写出两个整数相乘得这个数的所有乘法算式,相乘的两个数都是这个数的因数。
(2)列除法算式找,用这个数分别除以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它本身的所有整数,所得的商是整数且没有余数,这些除数和商都是这个数的因数。
4.表示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1)列举法。
6的因数:1,2,3,6。
(2)集合法。
6的因数
5.一个数的因数的特征。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6.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用这个数依次与非0的自然数相乘,所得的积都是这个数的倍数。
7.一个数的倍数的表示方法。
(1)列举法。(2)集合法。
8.一个数的倍数的特征。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二、2、5和3的倍数的特征
1.5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5或0的数,如5,10,15,20,25,…
2.2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2、4、6、8或0的数,如4,10,18,226,…
3.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
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如10,20,30,…
4.奇数和偶数。
是2的倍数的数叫作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作奇数。
5.3的倍数的特征。
一个数各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一定是3的倍数。
6.既是5、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0,且各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的数,既是5、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三、质数、合数、分解质因数
1.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像这样的数叫作质数(或素数);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像这样的数叫作合数。
2.质数和合数的特点。
质数和合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没有最大的质数和合数,只有最小的质数和合数,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3.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方法。
只需要看这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外,是否还有其他的因数。如果没有,这个数就是质数;如果有,这个数就是合数。
4.质数、合数和奇数、偶数的区别与联系。
奇数、偶数看个位,质数、合数查因数。除2以外的质数都是奇数,除2以外的偶数都是合数。
5.质因数。
如果一个数的因数是质数,这个因数就是它的质因数。
6.分解质因数。
把一个合数用质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作分解质因数。
7.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的区别。
质因数是一个具体的数,它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1)这个数是一个质数;
(2)这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因数。
分解质因数不是一个具体的数,而是把一个合数分解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的过程。
8.分解质因数的方法。
(1)枝状图分解法。如分解合数42,先把42分解成两个数相乘的形式,再将分解出的合数再分解成两个数相乘的形式,直至所有的因数都是质数为止。最后把每个质数写成连乘的形式,过程如下:
(2)短除法。
①先把要分解的合数写在短除号“”里。
②再用合数的质因数依次去除,一般从最小的质数开始,直到商是质数为止。
③最后把每个除数和最后的商写成连乘的形式。如分解合数42的过程如下:
分解质因数的书写方法:先写合数,再在合数的右边写等号,最后把每个除数和最后的商用连乘的形式写在等号的右边,如42=2×3×7。
四、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1.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作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公因数叫作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公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2.求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
可以用列举法分别找出每个数的因数,再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也可以先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再从这些因数中找出另一个数的因数,从而找出这两个数的公因数。
五、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1.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作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就是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公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2.求两个数的公倍数的方法。
可以分别列举出这两个数的若干个倍数,再从中找出这两个数的公倍数;也可以先列举出较大数的若干个倍数,再从这些倍数中找出较小数的倍数,从而找出这两个数的公倍数。
易错提示:因为0乘任何数都得0,所以在研究因数与倍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是指不是0的自然数。
方法提示:两个相同的数相乘得一个数,在表示这个数的因数时只写一个。如在找16的因数时,因为1×16=16,2×8=16,4×4=16,所以16的因数有1,2,4,8,16。
重点提示:一个数的倍数都大于或等于它本身,而因数都小于或等于它本身。
易错提示:个位上是1、3、7、9的数一定不是2或5的倍数。
重点提示:奇数和偶数是通过看一个数是不是2的倍数来区分的,同时注意“0”也是偶数。
易错提示:3的倍数也可以是偶数。
重点提示:因为1的因数只有1个,不符合质数、合数的意义,所以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方法提示:判断一个数是质数和还是合数,关键看这个数的因数的个数。
举例说明:把28用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
28=7×2×2
重点提示:在分解的过程中,先用合数除以最小的质数2,如果不能除尽,再除以质数3、5、7……
重点提示:短除法是除法的简化,“”是短除符号,相当于除法中的除号。
易错提示:分解质因数时,短除式中的除数和商都不能为1。
重点提示:因为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所以几个数的公因数的个数也是有限的。
重点提示:如果两个数存在倍数关系,那么较小的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重点提示:因为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以几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
7.初三下册物理单元测试题 篇七
一、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功率是表示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自行车运动员比赛时的功率可达1 kW,若某运动员以此功率骑车1 min,做功为_______ J.
2.发条拧的越紧的钟表,走的时间越_______,这是因为发条越紧_______能越大.
3.质量为0.5 kg的物体从8 m高处落到地面,重力对该物体做的功是_______ J,物体的_______能减小,_______能增大;若不计空气阻力,则物体增加的_______能是_______.
4.体积相同的实心铁球和木球,以相同的速度沿水平桌面滚动,要使它们具有相同的动能,可以_______;若它们处于同一高度,要使它们的重力势能相等,可以_______.
5.一个重物从高处下落的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它的重力势能不断_______,它的动能不断_______,而它的机械能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6.一个空中飞行的物体具有80 J的机械能,若它的重力势能为50 J,则它的动能为_________ J;利用它的重力势能最多可做_______ J的功;若将它的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则动能的大小为_______ J,此时它的机械能为_______ J.
7.正常人的心脏推动血液流动的功率为1.5 W,那么在一天时间内心脏做功_________ J,这些功可把一个重600 N的人匀速举高_________ m.
8.起重机匀速吊起重为1000 N的物体沿竖直方向提升3 m,又使物体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2 m,则起重机对物体的拉力是_______ N,在整个过程中,拉力对物体做的功是_______.
9.一辆上海产“大众牌”汽车,在京石高速公路上以3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受到的阻力是 N,这辆汽车1 min做的功是_______ J.
10.用同一个动滑轮把重80 N的货物提到5 m高处,如图14—24所示,所用的力是50 N,那么人做的有用功是_______ 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_______.
图14—24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的物体具有的能都是动能
B.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C.只有势能的物体没有机械能
D.质量大的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多
12.10月1日我国成功发射的“神舟二号”宇宙飞船载人舱按时返回地面指定地点,“神舟二号”载人舱在下落到地面附近时,由于空气阻力作用做匀速运动,则载人舱在匀速下降过程中,它的
A.动能不变,势能减小,机械能减小
B.动能不变,势能增大,机械能增大
C.动能减小,势能不变,机械能增大
D.动能增大,势能减小,机械能不变
13.一个人从一楼到四楼,第一次是沿楼梯走上去的,第二次是乘电梯上去的,则人
A.第一次增加的重力势能较多
B.第二次增加的重力势能较多
C.两次增加的重力势能一样多
D.无法比较
14.篮球落到地面又弹起来,接触地面时被压缩,然后恢复原状,若不计一切阻力,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下落过程中动能增加,机械能增加
B.压缩过程中动能减小,弹性势能减小
C.恢复过程中动能增加,弹性势能减小
D.上升过程中动能减小,机械能减小
15.如图14—25所示,甲、乙两斜面(不计摩擦)高度均为h,但甲比乙长,现把质量相等的两个物体从斜面底端匀速推到斜面顶端,则推力F1与F2的关系为
图14—25
A.F1>F2
B.F1
C.F1=F2
D.无法确定
16.用滑轮组提起某一重物时,适当增加动滑轮个数(假定滑轮都是一样的)可以更加省力,这时机械效率将
A.提高
B.降低
C.不变
D.无法确定
17.关于机械效率的问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做功越多,机械效率一定越高
B.单位时间内做功越多,机械效率一定越高
C.省力越多的机械,机械效率一定越高
D.额外功在总功中所占比例越小,机械效率一定越高
18.沿水平方向分别拉重1000 N和500 N的两辆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两车都前进10 m,且所用水平拉力都是200 N,设拉力对较重的车做功为W1,对较轻的车做功W2,则
A.W1>W2
B.W1
C.W1=W2
D.无法判断
19.要想提高机械效率,应该设法
A.增加有用功
B.减小总功
C.减小额外功
D.无法提高
20.两台机器同时做功,甲机器做的功是乙机器做的功的2/3,甲做功所用的时间与乙做功所用时间的比值是4∶3,则甲、乙两台机器的功率之比是
A.2∶1B.1∶2C.8∶9D.9∶8
三、多选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21.利用如图14—26所示的滑轮组,拉一金属块在水平地面上以0.1 m/s的速度匀速运动,若动滑轮重15 N,金属块受重力105 N,地面对金属块的摩擦力是15 N(不计绳重和滑轮组摩擦),则
图14—26
A.绳子自由端拉力F是10 N
B.绳子自由端拉力F是40 N
C.拉力F的功率是3 W
D.拉力F的功率是12 W
22.机械效率大表示的意思是
A.机械做的总功多
B.机械做的有用功多
C.总功一定时,机械做的额外功少
D.额外功在总功中占的比例小
23.在水平路面上某人用300 N的水平力,拉着重1200 N的车在30 s内前进了10 m,在这一过程中
A.人对车做的.功是3000 J
B.人对车做的功是1200 J
C.人对车做功的功率是100 W
D.人对车做功的功率是400 W
24.下列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的是
A.汽车沿斜坡向下运动
B.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
C.投出去的篮球在向上运动
D.卫星从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
四、实验题(6分)
25.如图14—27所示,某同学做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时,第一次用图甲的装置,第二次用图乙的装置,若每个滑轮的重力都相等,两次实验中所提升的重物G是同样的钩码,则
图14—27
(1)装置图_______所示的滑轮组更省力;
(2)装置图_______所示的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高,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两次实验中所提钩码G的重力都是4 N,钩码匀速上升时,弹簧秤的示数分别是F甲=1.5 N,F乙=1.2 N,那么这两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分别是η甲=_______,η乙=_______.
五、计算题(每小题9分,共18分)
26.电动机对水泵做了8×105 J的总功,水泵把5×103 kg的水送到10 m高处,计算:
(1)水泵完成的有用功是多少?
(2)水泵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参考答案
一、1.物体做功快慢?? 6×104
2.长?? 弹性势
3.39.2?? 重力势?? 动?? 动?? 39.2 J
4.增大木球的速度或减小铁球的速度?? 增大木球高度或减小铁球高度
5.减小?? 增大?? 不变
6.30?? 50?? 80?? 80
7.1.296×105?? 216
8.1000?? 3000 J
9.3.6×106
10.400?? 80%
二、11.B?? 12.A?? 13.C?? 14.C?? 15.B?? 16.B?? 17.D?? 18.C?? 19.C?? 20.B
三、21.AC?? 22.CD?? 23.AC?? 24.CD
四、25.(1)乙?? (2)甲?? 甲滑轮组中动滑轮的重力小,做的额外功少?? (3)88.9%?? 66.7%
8.初三下册第二单元作文:穷人续写 篇八
只见七个熟睡的孩子那恬静的小脸,在灯光的照耀下显得十分可爱。其中有两个最为显眼——他们的.头发是浅黄色的,他们睡得多甜多香,脸上还带着微笑。
桑娜看着看着,突然无力瘫坐在椅子上,她抽泣着,说:“我们……我们该怎么办呀?我们,还有他们吃什么?要知道我们的家庭已经很困难了……”
渔夫拍了拍桑娜的肩膀,安慰她:“这两个孩子已经很可怜了,难道你想把他们置之不理吗?没事,只要你我再少吃一口饭,就能把他俩喂饱了。好啦,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桑娜止住了哭泣,她抹干了眼泪,逐一亲吻着每个孩子的额头,便上床睡觉了。
第二天一早,渔夫就出海打鱼了,桑娜则留在家中照看孩子。不久,他们的大儿子了,他伸了个懒腰,然后环抱四周。他发现了西蒙的两个孩子。紧接着,另外四上孩子也醒了,同样发现了这个问题。桑娜示意他们不要出声,然后轻声向孩子们解释起来:“嗯,孩子们,西蒙阿姨,昨天她生病死了,可是她还有两个孩子,于是我便把他们抱了回来。孩子们,你们愿意让这两个小弟弟在家里吗?”大家都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大儿子忽然想到了什么,他对桑娜说:“妈妈,我决定了,为了让您和爸爸不再增加负担,我决定从明天开始,我随爸爸一起出海打鱼。”
三儿子听了大儿子的话,说:“我和姐姐可以帮助您缝补衣服,也算上一点忙了吧!”
桑娜听了,心里乐开了花,她喃喃自语道:“我们的孩子终于长大了……”
就这样,桑娜一家过上了有条不紊的生活。白天,大儿子随渔夫打鱼,二女儿和三儿子缝补衣服,四女儿和小儿子陪两个孩子玩耍,而桑娜则在附近的牧场里打了一份零工,为最小的两个孩子买一点羊奶喝。
9.初三下册第二单元作文:穷人续写 篇九
”唉”桑娜叹了口气:“我们今后的日子该怎么办?“别担心,一切由我顶着,只要咱们的少吃一口饭,多付出一点,就能养活他们!”渔夫轻轻拍着桑娜的肩膀。
第二天,渔夫提前两个小时出海打渔了,桑娜就更早起来煮饭了。孩子们醒来发现了身旁的朋友,嚷着问:“他是谁呀?妈妈。”“是我们邻居西蒙的孩子,他们……现在孤儿了,我们要帮助他们,好吗?’“好!”孩子们高兴地同意了。一面是出于好奇,另一面则是对两个孤儿的同情。
吃饭时,当两个孩子看见妈妈在为怎么也装不满的饭碗而担忧时,他们这才明白收养两个孤儿会给这个家庭雪上加霜,今后的日子会更艰难。
怎么办呢? 然而,五个孩子并没有嫌弃两个孤儿。
“我们得帮帮父母。”最大的孩子杰克说,“我们来照顾两个孤儿,自己的事情也要自己做,并且要学会捕鱼”其他四个孩子同意了。毕竟他们爱父母,想帮助他们分担,不想看到父母操劳,疲惫的身影。
从此以后,五个孩子一下子变得懂事了许多。不像从前那样整天嬉戏打闹,而是尽所能地帮助父母。渔夫和妻子桑娜的脸上终于露出了收养孤儿以来的第一个笑容,笑得像春天的盛开的花儿。
一晃二十年过去了,辛勤养大的孩子终于长大成人,赚了钱回家看望年迈的父母,当然收养的两个孤儿也来了。这又是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两个孤儿跪在渔夫和桑娜身边,涕不成声:“谢谢,谢谢你们一家对我们十二年来的照顾,我们知道…我们的来到给你们增添了多少辛苦,谢谢你们的包容…将我们养育成人……”
渔夫和桑娜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望着七个孩子:“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要伸出手去帮助比我们更需要帮助的人!”
10.初三化学单元知识点 篇十
一、碳的几种单质
1、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2、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可用于制铅笔芯、干电池的电极、电车的滑块等。注意:铅笔里面其实不含铅,是石墨和黏土混合而成的混合物。H代表Hard,坚硬的;B代表Black,黑的。6B最软,颜色最深;6H最硬,HB软硬适中。
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
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但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比木炭要强,如制糖工业利用其来脱色,防毒面具里的滤毒罐也是利用活性炭来吸附毒气。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4、C60是一种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形似足球,性质很稳定。5、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7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
1、常温下的化学性质稳定【为何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碳原子的最外层有4个电子,既不容易得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因此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档案材料一般用碳素墨水书写、古代书画历经百年也安然无恙、木质电线杆埋入地下部分用火烧焦可防腐都是利用这个原理。】2、可燃性:
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2:C+O2点燃CO2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生成CO:2C+O2
点燃2CO
3、还原性:C+2CuO高温
2Cu+CO2↑(置换反应)应用:冶金工业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红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四、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干冰2、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H2CO3==H2O+CO2↑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本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4)与灼热的碳反应:C+CO2
高温
2CO(吸热反应,CO2是氧化剂,C是还原剂)
3、用途:灭火(灭火器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
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又利用其化学性质。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利用其物理性质。温室肥料
4、危害及防治措施
温室效应——原因:过多的CO2、O3、CH4、氟氯代烷等1、减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2、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清洁能源。3、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五、一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H2、CO、C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①可燃性②还原性)1)可燃性:2CO+O2
点燃2CO2
(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H2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CO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蓝色的火焰;CH4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
2)还原性:CO+CuO△
11.初三数学下册单元知识点 篇十一
1、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2、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3、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 一个分数的分子是几就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4、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除法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中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母除号相当于分数线。由于除数不能为0所以分数中分母不能为0。表示为 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
5、分数分为真分数和假分数两种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
1。大于1的假分数可以写成由一个整数和一个真分数组成的数这样的数又叫做带分数带分数大于1。
6、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7、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它们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公因数叫做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当两个数成倍数关系时,较小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8、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9、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可逐次约分或一次约分
10、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公倍数叫做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11、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大
12、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13、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初三数学下册单元知识点】推荐阅读:
初三数学的知识点下册07-24
初三数学知识点免费10-20
初三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12-27
初三数学知识点部编版10-17
初一到初三数学知识点有哪些12-27
初一数学下册单元知识点01-07
初三数学图形的旋转知识点与圆的知识点09-19
初三化学每单元知识点01-20
初三语文知识点下册10-14
初三下册第五单元作文我心中的孔子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