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县中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情况总结

2024-09-20

临夏县中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情况总结(共16篇)(共16篇)

1.临夏县中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情况总结 篇一

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合作开发与实施的。教师和学生既是活动的开发者,又是活动方案的实施者。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是我们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目标。新课程实施以来,就我校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下面作一个简单的回顾与总结:

一、为了充分挖掘本地教育资源,开发出符合桃花本地特色的校本课程,学校自上至下,共同参与,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主任、付校长、教导处、政教处、教科室、教研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超越书本,超越体系化的教材,是超越封闭的课堂,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经验,在开放的时空中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增长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实际体验,发展综合的实践能力。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经验,从学生所处的实际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出发,展开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在过去的一学期中,首先,我们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项目、活动主题或活动课题,因为桃花地处海岛,又是著名的旅游区,因此,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在编写了有关关于桃花旅游资源的校本教材的基础上,我校把综合实践活动这一块重点放在了旅游这方面。学校组建了校“小小导游培训班”、“环保调查小组”、“社区服务队”等,深入到工厂、农村、机关、学校、敬老院以及社会的各个层面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事实上,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或课题越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经验、贴近社会现实,学生越能够较好地操作,越有积极性,通过活动的开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第二,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正确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自然情境和社会情境,或特定的活动场所(如劳动基地、旅游景点等)中开展调查、考察、参观、访问、实验、测量、劳动、服务等实际的活动。我们没有把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仅仅停留在纸上,也很少把学生关在教室里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更没有把综合实践活动当作一门具有系统的书本知识的课程,一个单元一个单元、一课一课地来教,学生在很大程度上获得了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第三,能在教学中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

因为综合实践活动不是一种简单的手工劳动,不同于简单的兴趣活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要考虑信息时代对学生发展的现实要求,要把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与实施过程之中。所以,我们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强调信息的重要性,为学生获取广泛的信息而广开门路,为此,学校开放了微机房、报刊杂志阅览室、诚信图书馆、校刊专栏等等,为学生广泛采集信息提供了多条渠道。

第四,我们实施了学生要形成问题意识,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的学习方法,要求学生善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在课题的展开阶段,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组织方式,主要包括: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班级合作探究的方式;跨班级与跨年级合作探究的方式;学校合作探究的`方式;跨学校合作探究的方式;我们还提倡在课题的探究过程中要遵循“亲历实践、深度探究”的原则,要求学生亲身体验社会生活,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持续、深入地探究,防止浅尝辄止。

第五,手工劳动我们不再单纯的看作是一项简单的操作,而是作为发动学生集思广益、合作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法。我们追求的不是死板的动手能力,更注重动脑。一期中,我们制作出了许多连我们平时想都没有想到过的作品,很有创意和新意。

通过我们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其中由学生撰写的、关于诚信的调查研究报告,获区一等奖;学校小导游组在桃花旅游季节出去服务于社会活动中,获得了许多游客的称赞;在区教育局组织的科技艺术节中,我们以团体第三名的成绩获团体三等奖;多篇关于桃花环境调查方面的小论文发表于校级刊物上。

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是一门全新的课程,还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来进行评价,因此,我们正处在不断的探索阶段,很多我们还不懂、还不知道的东西需要我们去探索,去完善,去修正,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地去做了,一定会有所收获。

2.临夏县中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情况总结 篇二

1. 在本校范围内努力转变教师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认识, 切实让教师感受到它的作用与重要性。

综合实践活动虽然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课型, 但它离不开教师的发动与指导, 要学生自发地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是不现实的。为此, 2008年5月, 我特意组织两个毕业班, 开展了一个以“走进小说天地, 创意无穷无尽”为主题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 并邀请全体语文教师及部分领导观摩。课前我让学生自创、自编小小说, 然后由我选定8篇优秀作品, 组织学生以小品的形式表演出来。先由学生“演员”课下自行组织排演, 用时不多。上课时我设计台词将8个小品串联起来, 使整个活动浑然一体, 课堂气氛活泼而热烈, 效果极好。课评时, 校领导充分肯定了这节课的价值和意义, 提出要全体教师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和上好语文课的要求。老师们对这节课也赞不绝口, 其中一位资深的老教师评价道:“小创作, 大智慧;小课堂, 大舞台;小小说, 大社会。”听课的全体教师都认为这节课对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应当受到重视。后来, 在我的影响下, 我校掀起一股争上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热潮, 不少教师在校级大奖赛和公开教学中都选择了综合实践活动课型。

2. 校外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其社会实践性更强。

首先, 教师要向学生强调活动的目的, 确立主题活动形式, 要求学生事先制定活动的程序计划, 摒弃那种把校外活动当成轻松玩耍的思想。其次, 教师还要进行必要的硬件准备, 比如安排车辆、自带工具、所穿的衣服、走路的鞋子、活动地点、出行的天气等等, 都要考虑。最重要的是安全问题。一旦安全得不到保障, 活动就会夭折。如果出了大事故, 教师可能还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这对今后活动课的开展将产生负面影响。所以校外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既不能因噎废食, 也不可有任何安全上的纰漏。为了避免全班行动带来管理上的难度和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 我采取小组活动的方式, 选出几个对本次活动较为感兴趣且又有一定组织性和纪律性的学生出去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带一个数码相机, 把活动过程拍摄下来, 回来后放给其他同学看。这样, 安全系数就大大提高了, 活动的质量也会提高, 完成活动更显得容易。比如, 我在指导学生进行“脚踏一方土”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时, 采取的就是这一做法。活动内容是对家乡农村的土地现状进行调查。我就选了5位同学, 确立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要求学生各自制定自己的调查计划, 租了一辆面包车, 带好铲子等工具, 高高兴兴地走进农村。学生们有的在农家与农民攀谈, 有的采集土壤样本, 有的去观察各种农作物, 并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实地调查。许多过去只能在书本上了解的东西, 如今真真切切地体验到了, 而体验性学习正是当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基本方式。活动过程中, 同学们都要求我带他们到秧田中去采访正在插秧的农民。我看到田间小路既窄又滑, 走在上面容易摔倒, 就脱掉鞋袜, 卷起裤腿, 下田把他们一个个扶过去, 以满足同学们的采访需求。回来后, 采集土壤的同学利用所学的生物和化学知识对土壤进行酸碱性分析, 做到了活学活用。录像 (有的是学生录的, 有的是我自己录的) 放出来, 其他同学也间接地得到了体验。当然, 并非所有的校外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都这么复杂, 这样的活动也不能为数过多, 否则, 就会影响整体教学的进程。

3. 不少中职学生感觉语文课文教学枯燥无味, 我认为主要原因是教师教法单一、陈旧所造成的。

我觉得教师在讲授课文时, 应大胆地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给学生一个全新的感受。将部分课文教学设计成活动课的形式, 就是一种有效的做法。例如, 我在上苏轼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课时, 发现它的知识外延和内涵都比较广。不仅可以涉及到唐诗、宋词两种不同的文学样式, 还可以延伸到古三国时期的人文地理、历史文化, 以及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中周瑜和小乔的爱情故事等。于是, 我就布置活动任务, 把学生分成四组, 分别从四个方面搜索知识信息, 要求学生提前精心准备, 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准备过程中, 有不少同学还利用网络搜索与这节课相关的知识和画面, 进行筛选和组合, 制成课件的形式, 利用多媒体进行播出。当同学们看到本组设计的内容时, 兴奋得鼓掌、欢呼。课后交流, 更是积极、踊跃。我那鼓励性的点评, 常常会赢得不断的掌声。同学们纷纷表示这样的活动课不仅兴趣浓、生动活泼, 而且获得的知识更是课堂教学中无法得到的。又如, 在教学《音乐就在你心中》一课时, 我打破课堂教学的固有模式, 把这节课设计成活动课。要求同学们课前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 以自身对音乐的理解, 在平时所听的歌曲中, 挑选出自己最喜爱的两首, 从课文“乐为心声、乐为多声、乐为无声”的角度, 来谈谈音乐的艺术魅力所在。课堂活动时, 有同学发言:“每次看到我喜欢的女生从家门前经过的时候, 总想吹吹口哨, 哼哼歌曲, 我想那就是发自内心的歌曲, 也就是乐为心声吧。”引来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和开心快乐的笑声。还有同学说:“经常做梦时会听到非常优美的歌曲, 感觉是自己创作的, 醒来的时候就叫不出曲子的名称, 但当时在梦中觉得太美了!这可能就是乐为无声吧!”这些从自身感觉出发的理解形式虽然显得有些幼稚, 但可以说是对音乐最真诚、原始的理解, 是音乐“心的语言”的最好诠释。

总之,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语文教改的一项新举措, 为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和激发其学习兴趣提供了有效的实施平台, 为教师进行教学改革、教学创新提供了理论依据。由于职业中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其特殊性和可操作性, 我想, 今后这样的活动的开展会越来越多, 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会越来越强, 教师可展示的教学成果也会越来越丰富。

摘要: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是职业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的需要。它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和视野, 还可以把所学知识进行归纳、筛选, 并灵活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 真正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对中职学生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获取语文知识有极大的帮助。

3.临夏县中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情况总结 篇三

【关键词】中学地理 实践活动 综合能力

地理科学是一门中学教育中比较基础的主要学科,地理课程的内容既包括了自然科学的相关方面又涉及社会科学的部分内容。地理总是涉及自然的如山川河流、地质地貌以及人们生产生活等等内容,因此鉴于这样一门实践性强、应用性广的基础学科,我们必须要根据其学科特性和学科内容来展开教学过程,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作为中学地理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开展形形色色的地理实践活动,走出地理课堂,在自然与社会生活中实践,提高学生三方面的综合能力:学生理解地理知识的能力、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和将地理知识迁移到其他学科知识的能力。

一、在地理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

我国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全面发展学生的各个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实践应用能力。那么具体到中学地理教学也是如此,中学地理教师要力求通过在课堂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让学生能够把学到的地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实际。这样的境界是每一位中学地理教师应当努力实现的教学目标。

二、开展地理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理解地理知识的能力

通过中学地理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运用所学过的地理知识,这是显而易见的。地理教学内容也有相当多的部分是关于自然科学的,这部分内容难免会抽象而难懂,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把书中晦涩而抽象的地理知识变为非常形象而生动的内容呈现给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理解地理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例如,高中地理教师在讲授地球公转和自转的时候,由于此部分不容易理解,因此教师可以找到合适的地球和太阳模型,让学生自己制作公转和自转的系统,加深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

三、开展地理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一)首先,地理教师要善于设计一定的实践活动的方案。地理教师一定要善于根据自己所教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兴趣爱好,针对学生的自身情况、家庭教育现状以及学校社会的现实条件等方面,设计合适的方案。例如教师可以开展以自己家乡为例开展区域地理的教学,可以在活动中设计让学生找寻关于当地的地理关于工农业生产、贸易、人民生活、文化习俗等资料,整理出若干条要点,做出记录,进而在活动课上展示与探讨,经过思考与探索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归纳关于区域地理知识的结构和脉络系统,这样进行的地理实践教学能够让学生深入到生活中了解地理知识真正的用途之所在,也是地理实践活动的目的之一。

(二)其次,地理教师要善于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教师设计好实践活动方案后就要在给学生教学过程中进行实施,这是地理实践活动真正成功的关键。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爱好与特长进行合理地分组,分组后鼓励学生用心搜集资料、认真准备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表达和分析,表现出自己对地理知识应用的见解和看法,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地理知识能力是非常有效的。

(三)最后,地理教师要组织学生在地理实践活动后进行评价和总结。当地理实践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和安排学生开展座谈会和讨论会,进一步探讨从活动中自己学到了什么,掌握了什么,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同学生一起进行自我总结和自我评价。例如在开展完一个地理实践活动之后,教师可以给予学生十分钟的时间自我总结并且用心写一个小总结报告,或者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给自己打一个自认为满意的分数,这样便能够让学生在地理实践活动中深入地对自己作出评价,这样的教学模式也培养了学生的自省能力。

四、开展地理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将地理知识迁移到其他学科知识的能力

中学地理的主要内容决定了中学地理的学习可以迁移到不同的学科。当教师给学生开展一定的地理实践活动后,从地理科学课上学到思维模式与思维方法完全可以迁移到其他中学学科中,比如历史学科、生物学科、物理学科等等。这对于提高学生迁移地理知识的能力是非常有用的。例如,教师在给学生开展过以“家乡地貌”为主题的地理实践活动后,学生在学习历史课的时候便能够进行迁移,学生可以自发地开展以“家乡古今地名的演变”的主题调查活动,这样便于学好历史课程。这种迁移知识的学习方法也是中学阶段每一位教师应当教授给学生的主要方法。

4.中学综合实践活动阶段性总结 篇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面向学生生活而设计的一门经验性、实践性的课程。可以说,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的实践,是学生的活动,通过实践,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关键在于要突出学生主体。当然,要在活动中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积极性,必须要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有效指导。可是这对于我们初始者,确实很难。

开始,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有教导主任、骨干教师参加的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为了让活动得以顺利实施,在领导小组的带领下,认真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组织全校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充分利用本地的资源,并根据不同学科不同的知识结构特点,大力开发课程资源并积极组织实施,制订新型评价体系。

一、组织培训,理解课程新理念

首先我们进行了理论学习,而理论学习的资料来源是大家上网查寻,或者找有关书籍。虽然这些东西都是借用别人的,但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大家头脑中有一些粗浅的认识,使大家明白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经验性课程,因而,必须突出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综合实践活动离不开学生主动积极的实践和各种实际操作活动,如果离开了学生作为主体的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会沦为认知性的课程了。因此在活动时要处理好以下方面: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种实践性课程,要求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教师在学生的活动过程中起着指导的作用。综合实践活动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做”出来的,因而,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教师的主要作用就在于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要求指导教师的基本职责就是指导、引导、组织、管理与评价学生活动。要求教师的指导需要以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为前提。指导不等于规定,不等于统一要求。

(二)、充分发挥学生在课程实施中的能动性。

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体,一方面是指学生是课程的直接实施者,另一方面是指发挥学生在课程实施中的能动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完全是设计者预设的发展路径,学生也不是完全地通过对成人生活方式的复制来成长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把课程及其教材看作是学生必须毫无保留地完全接受的对象,而应发挥学生对课程的批判能力和建构能力的作用。

综合实践活动它不是“可教的”课程,而是“可做的”课程,是实践性课程。作为一种实践性的课程,学生是课程实施的重要主体。为了要突出学生主体,我们在活动中努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学生作为活动主体应有的地位和作用。从活动主题或课题的提出,到活动方案的制定、再到活动实施,以及活动的总结、交流与

评价,都尽可能让学生自主活动,我们的教师则有效地针对学生的实际,进行适当的指导或引导。

(三)、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学生本位课程,从学生出发是体现学生本位课程的基本要求。它要求我们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准备阶段、开展过程、总结与交流等环节都应该尊重学生的实际,关注他们的兴趣、爱好和需要。

二、整体规划,分阶段推进

(一)以校为主,自主实施,发掘地方资源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国家规定,地方管理,校本开发的三级管理课程。因此,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过程中,学校不只仅仅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作为一种任务来抓,而是结合学生的特点,本地现有资源和学校实际,有目的地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发过程中,专任教师和各科教师根据这一课程的综合性、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生成性等特点,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生活,人与自我为取向,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利用地方,学校的课程资源,开发了以环保和感恩教育为主题的一系列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搞活了这一课程的实验。活动内容有《感恩的心》,《感谢老师》,《塑料袋——沉重的包袱》,《校园绿色设计》,《保护水资源》,等等。此外,学校还充分挖掘家长和学生中的人才资源,很多教师在实施综合活动过程中将家长请到学

校,请进课堂做孩子们的指导教师,同时发动学生收集当地一些教师不够了解的资源信息,整理开发,使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现了我校的特色,学校还鼓励教师根据学校的特色,学校还鼓励教师根据学校实际开展多种形式讲座,不断丰富综合实践课程内容。

(二)深入与探究,课程整合1、综合实践课是一种综合性实践课程,在实践过程中,要妥善处理好各个领域的关系,将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融合为一个整体,不断改变学生“等、靠、要”的学习陋习,在主题活动实施过程中,学校要求每一个活动尽可能采取考察调查活动,观察活动、设计活动、实验活动,从而通过多样化的活动方式,达到各要素间的整合。

2、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的整合综合实践活动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也不只是为完成上级课题任务而设置,同时也不仅仅为了获得系统的书本知识而活动。为了避免学科实践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课出现重复交叉,我们的做法是把学科中的实践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组合,统筹规划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做到一个活动多方面收获,同时注意收集学生学习的效果,我们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渗透到学科中,使学生从中获得的知识与技能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综合与延伸,使有关学科教学目标在实践活动中达成。

三、改革评价制度,建立新型评价体系

对评价制度的改革一直是学校教育改革的重点,更是难点。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校采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形结合的方式,探索出一条多方位、立体化,适合师生发展的新型评价体系。

对教师的评价:主要从教师对课程的认识与开发能力,指导能力,信息利用能力和资料的整理能力来进行评价。采取教师自评、评审小组与学生评、召开家长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对教师的工作情况进行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从学生的态度与情感、研究能力、学习方法、对资料进行收集与整理能力、表达能力等多方面进行评价。我校设计了多种表格如:活动记录、实验记录、调查表等。通过这些对学生进行档案袋评定。对于学生的评价,我们分为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等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只要努力,就会有机会”,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样调动了学生课余进行研究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参与意识。同时,在评价中重视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反思,发现自我,欣赏他人的过程。

一份耕耘,一分收获。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以来,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出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老师从讲台上下来了,学生头抬起来了,手举起来了,话多起来了,身子站起来了,课堂教学充满了活力。

虽然在全校师生共同努力下,我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问题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有效指导与教师的知识素质,及教师在指导过程中的策略问题。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式与校本开发问题,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

(三)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因自身素质不同,爱好不一,而造成参与的程度问题。

5.临夏县中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情况总结 篇五

第一阶段工作总结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以来,我校按照县委、教体局的统一部署,在教体局第三督导组的指导帮助下,按照教体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要求,结合学校实际,以改造党员领导干部、党员教职工的主观世界为基点,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学校自身的客观条件、民族教育的客观实际出发,强化领导,创新举措,狠抓落实,完成了学习调研阶段的工作任务,取得了较好的阶段性成果。根据海原县组织部《关于学校党支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分析检查阶段安排意见》精神,现将我校第一阶段的工作简要总结如下:

一、明确指导思想,把握方向

作为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的试点单位,我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师生员工得实惠的总体要求,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机制体制,坚持一手抓校园建设和维稳不动摇,一手抓学校管理和质量提升不动摇,着力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创新,稳步推进学校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精心组织准备,周密部署

1、校委会班子高度重视,强调‚三个到位‛。一是认识到位。学校校委会充分认识到在学校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大意义,把学习实践

活动作为推动学校新一轮发展的重要契机,把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作为今年党建工作的首要任务,把学习实践活动作为增强领导班子治校能力和执政能力的有效手段。二是部署到位。学校校委会成员、全体科任教师利用周末组织学习时间,认真学习自治区、市、县、教体局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有关文件和领导讲话精神,传达了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基本原则及有关指示精神,就开展活动的有关事项做了明确要求和初步动员和部署。三是组织到位。校委会成立了由校长罗军为组长,教务主任武杰为副组长,校委会其他成员为成员的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开展相关工作。办公室主任由校委会成员陈勇兼任,教务干事马旭东为副主任,具体负责学习活动的开展。形成了一把手总负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人人都参与的格局。

2、扎实做好准备,确保‚四个认真‛。一是认真制定学习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学校校委会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的工作要求,根据教体局有关会议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学校学习实践活动整体分为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整改落实三个阶段。二是认真查找影响学校发展的突出问题。校委会结合中学教育的实际,把学习实践活动作为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机遇,认真找准学校存在的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校委会按照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这条主线进行全面梳理,向师生、社会和家长发放征求意见表210余份,整理出对学校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意见建议20余项。学校在此基础上,引导广大党员和干部为学校的科学发展献计献策,把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和凝聚到加快学校科学发展上来。三是认真凝炼学习实践活动的主题。校委会把认真确定学习实践活动的主题看作是领导班子解放思想、谋划发展思路的过程,强调主题要突显活动的实效性。经过凝炼后的活动主题为‚全面推进教育创新,努力增强办学活力‛,这一主题符合学校目前发展的实际,使活动的意义和目标鲜明突出,在师生中具有强烈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四是认真准备学习实践活动动员大会。校委会确定在9月14日上午召开全校学习实践活动动员大会,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积极行动,精心为动员大会作好各项准备工作。

三、深入搞好动员,夯实起点

9月14日上午,学校召开了全校教职工参加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教体局学习实践活动第三督导组组长刘学仁。动员大会上,武刚书记作了讲话,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深刻认识,全面领会;二是准确理解,把握内涵;三是围绕主题,明确目标;四是扎实开展,有序推进;五是高度重视,强化领导。张升威校长从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基本原则、范围对象和方法步骤、保障措施等五个方面宣讲了《关庄乡教育系统关于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实施意见》的主要内容,要求领导干部、党员教职工要优质高效、创造性地做好三个阶段、六个环节的工作。教体局学习实践活动第三督导组组长刘学仁同志对学习实践活动动员大会进行了高度评价,一是领导班子能力强,学校变化大;二是教师精神状态好,参会热情高;三是大会内容重实际,准备工作实;四是班子重视程度高,党员信心足。同时,他对我校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提了四点意见和建议:一是作为试点学校,工作任务重,压力大,要进一步振作精神,树立信心,争创一流;二是学校要保证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要正确处理工学矛盾;三是学校发展困难大,要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四是学校办学基础较差,要创新思路,努力解决突出问题,办人民满意教育。

四、紧密结合校情,学以致用

1、认真组织学习。学校坚持领导带头学,干部自觉学,党员定期学,职工参与学。印制了《关庄中学学习调研阶段工作计划安排表》。截至10月底,学校参加集中培训的人数达180人次,校委会召开专题学习会4次,专家、领导和先进教育工作者分别作报告1次,观看电教片《重托》两次,领导干部确定调研题目7个,形成调研报告7篇,发放征求意见表200份,召开座谈会2次,解决和正在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2个,建立领导联系点5个(学校3个年级,文科组和理科组),接受教体局第三督导组到校督导检查1次。领导干部和党员职工按学校要求做好学习笔记。明确学习‚三有‛目标,即学习有计划和组织、学习有重点和要求、学习有收获和典型。坚持集体学习和自我学习相结合,书本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采取专题培训、专家辅导、网络在线等多种学习方式,突出学习时效性和灵活性。每位参学人员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撰写了三篇学习心得体会。

2、丰富学习内容。我校骨干教师、优秀党员李忠孝对我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作了专题讲座,教体局第三督导组组长刘学仁同志到校对本次活动进行了督导,对关庄中学的学习实践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为进一步增强广大教职工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教职工爱校如家的主人翁意识,为学校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提供智力支撑,10月21日下午,学校团委围绕‚增进教师团结篮球友谊比赛‛的学习实践活动主题。另外,由工会牵头举办了为期一周的‚践行科学发展观-庆‘十一’教职工象棋、跳棋比赛‛。

3、结合中心工作。学校举办了各年级数学知识竞赛。9月15日,政教处启动了为期两个月的双文明评比活动,即文明集体和文明中学生,这是一次以‚团结、和谐、拼搏、发展‛为主旋律的评比活动,是学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对进一步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

深远的意义。为了增进学校与家长的进一步联系,9月16日政教处召开七年级学生家长会;为进一步强化毕业班工作,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升,9月27日,学校邀请了司法局、派出所、县中队等专业人员对我校师生作了法律方面的专题讲座。10月11日下午,学校围绕‚明确主题、找准问题、强化措施‛的思路,召开了2009级教学分析研讨会,主要就红羊、术台、杨明等周边学校的统考考试情况进行了认真分析总结。学校校级干部、教务处主任、教研组组长、年级组长及全体教师31人参加了会议。

4、搭建学习交流平台。10月30日,学校联系红羊、术台中学篮球队在我校举行了友谊杯篮球赛。同时,学校订购了一套中共中央党校求索音像出版社发行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讲座》音像教材—《重托》,适时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理论渗透。

5、强化学习宣传。学校高度重视学习调研阶段的宣传报道,做到校内宣传和校外宣传相结合。通过挂横幅标语、职工大会、全校集会、办黑板报、班会课等方式在校内宣传。教体局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以简报的形式将学校的工作情况报到了2次。同时,学校向教体局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了9期简报。

五、围绕学习主题,深入调研

1、选准调研主题,丰富调研方式。根据中共海原县教体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总体安排部署和我校《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的第一阶段要求,为总结经验,找准问题,理清思路,促进发展,进一步组织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校全体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结合工作特点,围绕‚全面推进教育创新,努力增强办学活力‛的活动主题,从9月14日至10月底,以实事求是的态度,通过召开党员、干部大会、校委会,发放调查问卷,与教职工座谈,召开联系点年级大会等方式分专题进行了调研,并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各处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调研机构。调研对象包括教师、学生、政协委员、乡政府领导班子、家长代表,通过调研校委会成员形成了自己的专题调研报告。

2、确定调研课题,明确调研方向。学校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了4个大专题8个子课题进行调研。在教书育人方面:主要调研学校如何发挥‚四种作用‛:激励教职员工围绕工作大局发挥作用,促使教职员工围绕教学质量发挥作用,组织教职员工围绕培养学生发挥作用,带领教职员工围绕学校发展发挥作用。教师在工作中是否做到‚四主动‛:主动参与教学改革实践,争做改革的促进派;主动更新教育观念,进行教育创新;主动进行业务培训和技能提高;主动争当教育教学的带头人和示范人。在师德建设方面:主要调研班子成员是否做到‚四不‛:不讲违背党性、有悖原则之语,不走急躁冒进、偏激狭隘之路,不做打击报复、上纲上线之事,不行盲目无序、影响大局之策。广大教师是否弘扬‚四种精神‛:终身从教的献身精神、认真执教的敬业精神、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不甘落后的拼搏精神。在提升内涵方面:主要调研学校如何履行‚四个服务‛:为学生服务,为家长服务,为职工服务,为社会服务。教职员工如何达到‚四个提高‛:提高人文素养,提高专业内涵,提高创新能力,提高工作业绩。在促进发展方面:主要调研学校如何做到‚四个加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安全维稳教育,加强学校内部管理。怎样深化学校‚四项特色工作‛:爱国主义教育,多媒体教学,留守少年教育,英语特色教育。

3、达成调研共识,形成调研成果。一是学校通过科学发展取得了较好的办学成绩,主要表现在:办学水平上升;办学质量提高;办学规模扩大;办学环境优化;管理水平提升;社会满意度提高。二是学校发展存在一定的问题。主

要有:如何使办学思想和办学规划更好地与时俱进的问题;如何面对教育改革和教育竞争提高教学质量的问题;如何适应素质教育需要更好地增强教育效果的问题;如何围绕新一轮教改需要提升师资队伍水平的问题;如何结合新形势和新任务促进和谐学校建设的问题。三是在如何解决问题方面达成了共识:围绕创新思路,提升内涵,解决办学思想和办学规划方面的问题。坚持策略从实,教法创新,解决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问题。深化养成教育,因地制宜,解决如何进一步增强教育效果的问题。努力优化结构,搭建平台,解决如何进一步提升队伍水平的问题。坚持身体力行,关注民生,解决如何进一步推进校园和谐的问题。

六、开展学习讨论,解放思想

解放思想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内容,是推进科学发展的重要前提。10月24-25日,学校校委会组织全体教师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了解放思想大讨论。讨论中学校联系实际,围绕近2年来,学校在教育改革中、在教学科研快速发展中有哪些起到了怎样的示范带头作用;在学习讨论中认真回顾学校的发展历程,分析调研学校积累了哪些积极的创新与探索;广大党员干部、教师、学生在办学实践中有哪些新鲜经验得以总结、推广和扶植,且取得了好的成绩;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调查研究、查找影响学校发展的突出问题和经验教训。通过解放思想大讨论,党员干部在以下一些理论和现实问题上初步形成了共识。

1、学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推动学校在原有发展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本理念;发展的基本要求是正确处理学校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坚持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与校园和谐等方面全面协调可持续;做到统筹兼顾是学校科学发展的根本途径。

2、建立人才高地是学校科学发展的持续动力。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不仅说明‚发展目的为了人‛,同样意味着‚发展力量依靠人‛。通过学习讨论,我们认为,作为民族地区的一所省级示范性高中,更需要高素质的人员队伍加以引领和支撑。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学校科学发展的保证。

3、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是学校科学发展的关键。通过解放思想大讨论,我们认为学校领导干部是各项方针政策的制定者和落实者,是承担学校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工作的中坚力量,是学校组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学校事业发展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同样是‚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

4、构建和谐校园既是学校科学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学校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学习讨论中我们认识到,和谐校园是学校事业科学发展的保障性基础,而后勤服务体系的科学管理理直接关系到校园是否和谐。因此,我们认为需要统筹兼顾加强学校后勤改革和服务管理工作,建立起协调机制,从而构筑学校科学发展的后勤服务保障体系。同时,要通过调整各方面的矛盾,不断强化党的建设,努力实现干部之间、干群之间、师生之间、教师之间、家校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六大和谐‛。

5、实事求是的学习实践思路是促进学校科学发展的有效举措。通过讨论我们认识到,做到‚五个结合‛、实现‚五个改观‛是目前学校需要进一步做好的工作和努力达到的目标。即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与校园硬化建设相结合,与维稳反分裂保平安相结合,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相结合,与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与学校教风、学风、校风建设相结合,使办学条件迅速改观,管理水平不断改观,办学规模逐渐改观,教育质量年年改观,办学效益日益改观。

总之,在学习调研阶段,学校重点落实‚四会一调研‛:即动员会、专题辅

导报告会、学习心得交流会、征求意见座谈会和专题调研。主动进行 ‚三对比‛,即:对比中央、省委、教体局的部署安排,看学习调研是否做到形式活、内容实、效果好,党员是否全员参加学习培训;对比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看思想认识是否进一步深化,调研成果是否进一步转化;对比学校科学发展的要求,看党员干部是否形成共识,边学边做是否落到实处。主要做了‚抓组织机构落实,抓宣传发动落实,抓学习任务落实,抓调查研究落实,抓重点活动落实‛的‚五抓五落实‛工作。通过学习,领导班子进一步理清了思路,全体党员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内涵和意义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教师工作作风有了明显转变,学习风气更加浓厚,广大党员的思想认识和理论水平得到了提高,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为下一阶段工作做好了必要准备。

但是工作中我们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和薄弱环节。一是工学矛盾问题。本学期学校教师队伍有所壮大,极大的改变了过去师资力量薄弱的面貌,今年在能给各班配够教师的前提下,与周边学校对比去年的中考、七年级统测成绩,面临极大的压力。学校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与教学工作紧密结合,努力做到科学施教,科学管理,党员干部和职工将最大的精力和心血用在了搜集教学信息,把握学习动态,精讲精练,探究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等工作中,学习实践活动存在一定的工学矛盾。二是学习方式问题。作为纯汉民地区、中小学在一个院内的一所中学,如何更好地发挥示范作用,做好试点工作,切实有效地促进学校科学发展,将‚请进来‛和‚走出去‛有机结合,更好地学习兄弟学校的办学经验,做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6.我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情况 篇六

景泰县第三中学位于县城中心位置,有着良好的开展综合实践课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是对这门课的开设还是没有进入常态化和规模化,对课程本身能够准确理解和把握的教师相当紧缺,只是在某些班级零星地开展一些综合实践课的活动,现就通过具体开展过的几个综合实践活动做一点介绍。

由我自己主持开展过的最有效,最能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特点的两个活动是:调查影响县城交通安全的因素调查和相应的合理的整顿办法;调查人民公园内部公共卫生存在的问题及处理的办法。

对第一个活动的开展,学生们进行得非常踊跃,活动开展了一个月的时间,绝大多数学生的信息来源于上学放学的路上,学生们的眼光十分敏锐,整理出了许多影响城内交通安全的因素,并且都提出了相应的整顿措施。如行人过十字路口闯红灯,车辆过十字路口闯红灯,车辆在马路上随意无秩序停放,车辆在马路上随意掉头,行人随意横穿马路,小孩子在马路上追逐打闹,骑自行车的人在机动车辆道上行驶,接近报废的车辆仍在营运,公共汽车为了抢乘客在马路上超速行驶,超载车辆在马路上高速行驶,冰雪天气很少有车辆绑防滑链,车辆转弯或超车时不打信号灯,无证驾驶,醉酒驾驶等等不一而足。在活动中,学生开展活动的方式是自由的,信息来源非常随意,目标明确,并且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范围和思考方式,提出了许多整顿交通安全的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他们提供的方法很多,自己探索,求助家长,求助交通法规,求助于交通管理部门,求助司机,求助于小商小贩等等。总之通过这个活动,学生首先有了主动探求的精神,自己学会了如何发现问题,如何分析问题,如何解决问题,既增长了知识,又提高了自己的交通安全意识,效果显著体现在自己身上,也积极体现在了周围人群的身上。应该说是一次比较成功而有效的综合实践活动。而在调查人民公园内部公共卫生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办法的活动的开展中,学生们更是轻车熟路,并且还自主地开展了由于公共卫生不佳而对人群健康造成的潜在影响,其效果真是出乎意料。这说明,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不应该给学生规定办法、规定很死的目标,而是给出一个指导性的意见而让学生自发地开展,这样更有成效,更能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7.有效开展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篇七

关键词:综合实践,策略,主题内容,合作小组,评价

目前, 中职语文新教材把“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与“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一并列入课堂的三大教学内容,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由此受到广大中职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

一、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

2009年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要求:“根据校园生活、社会生活和职业生活确定活动内容, 设计活动项目, 创设活动情境。通过搜集资料、小组合作、交流展示、总结评价等步骤, 围绕活动主题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运用有关的语文知识和技能, 提高语文应用能力, 培养职业理想和职业情感。”可见,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种将语文知识联系实际、习得语文能力的崭新课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在中职学校, 仍然处于探索阶段。所以, 广大师生首先考虑的也许是———究竟什么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我觉得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应该体现在语文的、综合的、实践的这三个关键词上。

二、有效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策略

(一) 精心设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绝不能仅靠每学期几个单元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就能替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创造性的开展各类活动, 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它需要我们结合实际, 创造性地开发教材, 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发展。

1.立足学生生活实际, 确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主题。

设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探究生活的过程中, 建立起自我、知识以及世界之间的联系。所以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该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中发现问题, 确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例如, 对于“生活环境的污染与破坏”, 我们以现实生活为背景, 引导学生开展“我们身边的污染源的调查”、“环境污染与生命健康辩论会”等一系列活动。通过实践研究学生掌握了有关环保知识, 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同时能力也有了极大的提高。

2.延伸学习的语文文本, 拓宽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

要认真深入钻研教材, 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 挖掘适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切入点, 适时有效地开展活动课程。

3.与专业学科整合, 拓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知识空间。

人教社《关于中等职业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构想》中提出:“中职语文教学应适应培养目标, 使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形成以符合专业学习需要、职业生涯需要、职业持续发展需要为主, 兼及社会生活需要、个性发展需要的语文应用能力。”也就是说, 中职教育的本质特征是饭碗教育和就业教育。所以, 在具体的教学中, 我们应注重吸收教材中与学生专业学习相关的资源, 使文化课与专业课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二) 形成天然合作小组

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是多样的, 实践中, 绝大部分综合实践活动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但是现实中的小组有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班干部或能力较强的学生成为小组的“控制者”, 他们选择主题, 制定计划, 安排其他同学做这做那, 被逐渐边缘化的同学则在组织中失去了自己的声音。没有自由平等的交流, 没有对不同观念的尊重和分享, 这样也就失去了真正合作的价值。

(三) 发挥教师主体作用, 进行有效调控

身为活动主体的中职生, 他们的优点是喜欢参与活动, 且课余时间较为充足。但是由于基础薄弱, 惰性较大, 也常常会在活动中走向散漫与盲目。常常是开头雄心万丈, 中间一盘散沙, 最后不了了之。因此在活动中, 教师必须发挥主体作用, 对活动过程进行有效调控。

(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策略

只管上课, 不太关心效果如何那是不行的。评价是课程教学的一个有机环节, 是保证综合实践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手段。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内容、活动方式不同于学科课程, 因而,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有其特殊性。

1.发展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发展性, 体现在它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 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 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最终实现课程评价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服务。发展性评价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在情感、意志、兴趣、习惯以及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发展。

2.多元化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多元评价标准、多元评价方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学生的各种活动方式要给予充分的肯定, 不仅允许学生对问题的解决可以有不同的方案, 而且呈现自己学习结果的形式也可丰富多样。

3.过程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要重视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 对学生进行评定的内容应包括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如何解决问题的过程。即使最后结果按计划来说是失败的, 只要学生经历的活动过程对自然、社会和自我形成了一定的认识, 获得了实践的体验和经验, 就应该给予积极的评价, 重视学生在过程中获得的宝贵经验。通过肯定其活动价值, 营造成功体验的情境。

参考文献

[1]田淑霞.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五点”做法.吉林教育:综合.2011年1期

[2]葛薇.让中职语文课“动起来”——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践与思考.科技信息.2011年31期

8.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篇八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管理 实施方案 家校互通 素质

新课程改革到现在已有数年的发展历程,而综合实践活动又是新课改的一大亮点。市教研室的送课下乡教研活动及本校教研活动进行了以老带新的综合实践课程的培训,让我们学校教师对综合實践课程的认识有了一定的提高。虽然综合实践课目前处于“四无”课程(即无教案、无教参、无专业教师、无课程标准)的局面,但我校做了大量工作。

一、高度重视。强化管理

首先,学校领导在思想上充分认识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全体学生的参与性。我们学校领导亲自参与到活动中来,教务处强化管理,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措施得力,确保综合实践活动既有效果又安全。

二、确定实施方案

我校的综合实践课由教务处统一制定年级课程计划,每个年级每周有三课时。教师只有精心设计本学期的计划,对自己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达到什么目标,研究的课题等做出周密的计划,才能有条不紊地开展研究。以“节约用水”这一课时为例。

(一)教学活动设计要求

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水是生命之源,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我国也是水资源非常缺乏的国家,人均占有量少,懂得节约用水,珍惜、爱护水源,纠正不良的用水习惯并能自觉督促他人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二)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对生命之源的认识,产生热爱自然、保护家乡水资源的情感。

2.养成良好的节约用水习惯,做节约用水的小卫士。

3.通过实践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探究知识的方法。

4.通过小组合作,培养集体协作精神,分享劳动成果,锻炼归纳能力。

(三)活动重点

通过学习实践,养成良好的节约用水习惯。

(四)活动准备

教师:各种缺水图片、宣传节约用水标语、调查活动卡片、水污染资料、玻璃盆、废机油

学生:一杯水、量杯

第一阶段活动目标:认识生活中不良的用水习惯,形成纠正不良习惯的意识,认识水对生命的重要性。

活动内容:了解哪些是不良的用水习惯。

教学准备:水对生命的重要性图片、世界各地干旱引发的灾难图片。

(五)活动过程

1引入新课

教师讲解水的重要性:据科学家研究,人10天不吃饭不会死亡,3至5天不喝水就会死亡,人类体内水分占70%。自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人口的增加,水资源浪费严重、水污染严重等,造成全球水危机。目前有80个国家严重缺水,有的国家缺到“滴水贵如油”的程度。其中,我国被联合国列为最缺水的国家之一。

2.教学过程

(1)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导言”部分,认识水的重要性和我们对用水应持的态度。提出问题:想想我们口渴时有什么感受?没有水,植物、动物会怎样?每停一次水我们的感觉怎样?

(2)组织学生学习“万花筒”部分内容。要求学生自读相关部分内容,抽学生复述自读内容的大概意思。

(3)体验。每个学生将所带来的一杯水倒入教师准备的玻璃盆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及时小结:每个学生如果浪费一杯水,全校、全镇乃至全国要浪费多少?

(4)教师小结。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水已不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水已越来越少。我国淡水资源总量为2.7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量只相当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居世界第110位。目前,我国有200多个城市缺水。北京每年缺水10多亿立方米,地下水位有的地方已降到30多米;深圳每天至少缺水10万立方米,曾经出现过“水荒”;江河也缺水,黄河连年出现断流;楼兰古城因为缺水,只剩下几处断垣残壁;罗布泊因为干涸,成为生命禁区。中国七大水系中目前极大部分河段污染严重,86%.的城市河段普遍超标,全国7亿多人饮用大肠杆菌超标的水,1.64亿人饮用有机污染严重的水,35007/人饮用硝酸盐超标的水。珍惜水,就是珍惜生命。

(5)自我检查。教师提出问题:说说大家平时在家里、在学校有哪些浪费水的例子?

(6)学生分组讨论并记录,请小组代表集中发言。

3.教师评价

教师对小组举出的事例、现象进行分析、评价。做得好的要及时肯定,对学生不恰当的举例,教师要指出不当的原因。

4.小结

小结水的重要性及节约用水的重要意义。

三、建立家校互通,确保课程实施

在综合实践课程的建设中,取得校外专业技术人才的共同协作,形成共同指导。家庭是孩子活动最重要的生活场所,我们应该重视它,并积极利用它。在学生家长中,很大一部分人都有一技之长,我们充分利用这种家庭潜在的教育资源,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使某些隐性的教育力量充分发挥功能。所以,我校建立健全了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课程管理的制度,以获得更加丰富的课程资源,从而形成有自己特色的开放式综合实践管理模式。

四、提高教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执教素质

针对教师对综合实践课开展缺乏经验,综合知识欠缺的情况,我们学校组织教师之间互相帮扶,取长补短,交流经验,并请教研室的教师对综合实践教师做培训。

9.浅谈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 篇九

晋城市阳城县第三小学卫向军048100***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很强的课程,它以其全新的理念、独有的形式、全方位的教育要求,在学科教学中令人耳目一新。但在目前的课程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如何有效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是我们苦苦思索的问题。本人通过从事综合实践教学,不断在实践中探索,认为要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开展,应该注重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面向全体学生,加以正确的方法指导和评价,方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促进学生的发展。

关键字:实践兴趣全体指导评价

正文: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紧密贴近学生自身生活与社会生活,由学生自主实践和探索,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全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书本,超越体系化的教材,超越封闭的课堂,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经验,在开放的时空中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增长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实际体验,发展综合的实践能力。综合实践活动使儿童可以从他们自己的生活中选择感兴趣的问题作为研究学习的对象,自然地、综合地学习,这种学习是出于自己的兴趣而非老师强加的学习。这种全新课程的出现,对我们老师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同时也是一种全新的考验和挑战。这学期我们学校也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课,从学生课题的选择、到课题的申报、到课题的立项,再到活动的开展,最后到课题的结题,都有始有终,进行了全新的尝试。本学期我指导了高年级的《魅力布贴画》这一课题,在此我谈谈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选择要从学生实际和兴趣出发。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如何真正发挥和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综合活动课题的选择尤为重要。提起研究人们好像总习惯把它与艰深、有学问等联系在一起,因而有些教师在看学生选择的课题时,往往会觉得幼稚可笑,但我们不要轻易加以否定。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从他们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从个体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或自然生活中自主地提出具有生命力的鲜活的活动课题,从而自主确定或选择。往往学生进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题越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经验、贴近学生的兴趣、贴近社会现实,学生越能够较好地操作,越有积极性。就像我自己指导的《魅力布贴画》这个课题组,本组学生自己设计各种各样有趣的自己喜欢的图案,并动手制作美丽的布贴画,比较感性而且具体,学生的兴趣更大,积极性更高。这样就能保证综合实践的活动顺利开展。

二、综合实践活动中要面向全体学生。

综合实践活动不是面向少数学生培养特长的活动,而是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活动。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给予每一个学生自主活动和表现自己的机会,鼓励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活动。在我们五年级进行布贴画时,一开始就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总是几个优秀的学生在忙乎,而平时成绩差、不太发言的学生好像并没有多少在参与,对这些学生应给予他们特别的关照和积极的鼓励,使他们有机会、有信心参与到活动中来。后来蒋宇和林凯本同学在我和小组成员的鼓励下,也积极参与了制作了漂亮的布贴画。因此我们教师在研究过程中要注意不要只让几个优秀的学生控制和把持着局面,要让每一个人都对研究活动都有所贡献,让每一个学生分享和承担研究活动的权利和义务,体验获得研究成果的快乐。同时教师要多鼓励学生,不管是能力强的还是弱的学生,只要他们在自己的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就应该给予肯定,要知道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首肯都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和鼓舞。

三、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不容忽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但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不是学生活动的旁观者,而是学生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领导者,而且还要与学生共同开展探究实践的过程。教师的指导任务贯穿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包括对学生活动主题、课题确定的指导、活动过程中的指导、总结和交流阶段的指导。在整个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教给学生各种获取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比如我们在设计图案时,学生们虽然有兴趣,但是一头雾水,不知道应该设计什么,怎么设计。这是,必须发挥指导教师的引领作用:引导学生对所喜爱的图案进行分类,可以从水果、花朵、植物、动物、风景等方面进行设计;关于怎样设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临摹。这样,学生在设计图案时会收获喜悦。

再如,我们在学生的制作过程中发现了问题:学生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制作方法,导致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无从下手,耽误了时间、没有效率。这时,需要教师进行方法指导。所以,教师适时地进行方法指导,引导学生正确、有效地开张综合实践活动。

此外,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发现了很多快捷有效的方法,教师进行推广,这也是综合实践活动时学生的创新之举。

四、综合实践活动要重过程,而非结果。

综合实践活动的真正主体是学生,我们必须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设各种有利于实践的环境,要关注实践的结果,但不要很在乎学生最后“作品”、“成果”的质量的高低,我们更应关注的是我们的学生实践了没有,我们的学生经历了没有;我们的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他又是如何想方设法地解决问题的;我们的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了何种体验;我们的学生在实践中是怎样与他人交往和合作的;我们的学

生在活动过程中是否产生了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课程。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时会遇到哪些困难,会提出哪些问题,需要怎样的帮助,需要怎样的指点„„针对这些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引导学生探索和创新,而不是将学生的研究引向结论,往往很多教师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的主观经验和已有经验,强加给学生,这是我们教师在活动过程中最要注意的一点。所以我们必须把活动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从而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重视评价方式,推动综合实践课的发展

当前,综合实践课虽已全面扑开,却没有受到领导和家长的重视。原因之一就是综合实践课的评价措施没有跟上来,它不像语文数学那样用分数来衡量。而实际上,有效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能提高学生的诸多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是一条能钓大鱼的长线,将会对学生终身受益。所以,我们必须重视评价方式,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真正受到领导、家长、及学生们的重视。

1. 评语评价。

评语评价主要是通过学生自评、家长评价、教师评价,根据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取得的成果和表现状况,对其优点、学习态度和今后的发展情况用文字描述的方式来评定、激励。学生自评是评价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参与小组和班级活动中与人合作的态度,以及是否能认真参加,是否做出了成绩等。其次通过问卷调查,要求家长仔细观察孩子的变化,这样有助于家长搜集孩子发展的一切资料,家长在评价过程中也能体验到孩子的进步,认识到孩子的发展潜能,分享到孩子学习的成果。综合实践活动是师生共同探讨新知的过程,教师评价能使学生得到学习上的支持和帮助,也为教师的教学过程提供改善的依据。

2. 学生成长袋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重在过程的评价,建立“成长袋”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评价方式。我们可以让学生建立自己的成长袋,要求学生将活动中的点滴情况记录下来放入成长袋。如设计的图案、制作的贴画作品、照片以及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成果、各类荣誉证书等,通过这些材料的积累,能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肯定自己的能力。同学之间也可以互相交流成长袋,这样既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也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与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和成功的喜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课程学习中的重要领域,综合实践活动的模式是多种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我们的任务是不断挖掘、开发、利用无限的课程资源,给学生创造广阔的,给生命自由

生长的空间,使我们的课程适合学生,而不是使儿学生适合我们的课程。我们坚信,只要以开放教育的思想,创新教育的理念,来进行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它定会展现其独特的魅力,取得更为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0.如何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 篇十

沙城镇第五小学张皓云

重视学生语文综合实践是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的理念。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走出封闭的课堂,去实践、去探索,在实践和探索中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关心生活、热爱生活,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参与意识,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不仅如此,还应该让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因此,在贯彻、执行新课标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抛开那些陈旧观念的禁锢,重视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重新构建语文教学的新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巧用形式,“动”中带“活”。

语文实践活动课的形式和途径多种多样,新颖有趣,如口语交际、节目表演、材料收集、调查研究、绘画等。我们只要正确把握活动的形式和途径,鼓励学生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到角色中,手脑并用,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动手动口能力,让每个学生都活起来,动起来。

二、要放手活动,让学生独立参与。

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实践活动课重在参与。学生只要在教师的正确具体地指导下,积极动手实践,认真思维,灵活运用,就是一堂成功的课。如上实践活动课《赏古诗》前,学生能够充分地查阅资料,加以整理。在课堂上,学生拿出自己的劳动成果来相互欣赏品味,使每个人都有一股自豪感。

三、重视语文实践,提高语文素养

汉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母语教育的基本特点,第一是有很强的实践性;第二是语文学习的资源无处不在,语文学习的机会无时不有。汉语文教育要遵循母语学习的特点和规律,就必须“重视学生的语文实践”。具体说来,要体现如下“五个相结合:

(一)学习与实践相结合。语文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教育的过程是学生读写听说不断实践的过程,是在语文实践中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换句话说,“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了学生能够运用语文去实践,就“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必须注重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重视学生的语文实践,既应注重为实践而学习,又应注重为学习而实践,做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学习与实践相交互。

(二)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语文课堂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可谓一切“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成为“语文实践”的渠道,可以说语文学习的资源无处不在,语文学习的机会无时不有。因此语文教学要注意“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拓展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机会加强与课外、与生活的联系和沟通;变读书、答问单调的形式为课堂上充盈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讨论、游戏、表演、展示、欣赏、评价……让每个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让同学间有更多交流、合作的机会,使语文实践活动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课内外相沟通,使小课堂连着大世界。

(三)感性与理性相结合。尽管幼儿认得大量的生字,但所认的只是生字卡片,或者是某一字的图样,并没有真正把握这一语言符号的实指意义。这就是理性与感性相脱节。只有通过具体的语文实践,才能把它们统一起来,交融起来,使理性的抽象的符号与具体的感性的事物对应起来,从而发生关系,发生意义。

(四)过程与结果相结合。母语的掌握和运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语文规律的习得、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语文素养的提升必须来自于大量语文实践经验的积累。而且任何知识与观念的积累、能力的发展和素养的提升都必须经历一个循环反复的过程;并且这种“习得的过程”对个体的语言系统来说,也并非是一种纯粹由外而内的单向运动,而是一种在实践过程中内外交互的双向运动。如果单单机械地强调由外而内的吸纳,就会产生“死潭水”现象;只有不断在实践中感悟、在实践中积累,并不断地把积累的东西应用于实践,才能使语文学习处于一种激活状态,语文素养才能得到不断的提升。语文实践是“过程与结果相统一”的唯一渠道,是经验向能力、素养转变所必须经历的从量变到质变的渐进与飞跃过程。

(五)体验与感悟相结合。母语是丰富多彩的,十分鲜活的,为了把握母语的这种丰富性、鲜活性,必须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去体验,去感悟,去积累。语文实践是体验、感悟母语之妙的唯一渠道。因此,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伙伴,发挥个人和群体的聪明才智,运用多种语文实践的形式,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实践中感悟,在实践中积累,在实践中提高。

最后谈在操作过程中教师所要注意的: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主题要明确,内容要充实,形式要新颖,准备要充分,结构要合理。

(二)与家长沟通好,取得协助与支持,提供材料并监督控制孩子上网的行为,以防学生借机玩别的。

(三)这个综合性学习过程中的“收”与“放”的问题最为关键,也最难把握。放手发动学生,但也要提供一个总主题和一些参考性的意见,不能听之任之;完全放手,容易让学生处于无政府状态从而造成散漫适得其反。

(四)教师应重视实践过程中的学习,即重视过程而不单单只是注重结果。不管成功与否,学生都在活动中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

11.农村小学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篇十一

关键字 农村小学 开展 综合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0106-02

所谓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要上好这门课,就必须做到课内外、校内外的有机结合,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观察、动手、调查、访问、演练、设计、创作等不同的形式去学习,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综合实践素质。由于农村受师资水平限制、办学条件、实验活动经费、学生基础等因素的影响,使农村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无法与城市学校相比较,加之专家学者设计的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中的许多精华部分因种种原因不能在农村学校有效地实施,人为地造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料体系不系统、不完整,这就对指导纲要所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任务的全面落实与实施,致使许多农村教师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城市学校的专利,与农村学校无关。针对这种不利因素,也为了利用农村现有的资源来上好综合实践活动,下面就谈谈自己的一些观点。

一、提高教师对开展综合实践课意义的认识

农村小学所处的社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教育教学的设备设施比较薄弱,严重制约着综合实践课的开设。教师在长期的学科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套适应学科教学需要的思维定势和教学模式,一时很难适应实践课教学的要求,加之综合实践课尚处于实验、摸索阶段,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形式上走捷径的综合实践课教学,即“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把形成结论的主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对学生个性的摧残。综合实践课强调的是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取新知的体验。这就意味着可能花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表面上却一无所获,但是,这却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发展、创造所经历的过程,是一个人能力、智慧的内在要求,是一种不可量化的“长效”,一种难以言说的丰厚回报。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喜爱综合实践活动

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对小学生的认识和活动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果。因此,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是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首要步骤。

从当前现状来看,农村小学生家长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向孩子灌输的思想也不一样。有的家长只要孩子学好语数英三门课程就可以了;有的家长则放任孩子自由发挥;有的家长虽看到了教育中存在的某些问题,但也无能为力,只能怀着从众心理随大流。在这种背景下,综合实践课的地位可想而知,在一大部分孩子心目中,综合实践课等同于活动、自由的课。因此要激发学生对综合实践的兴趣,让综合实践在学生的心目中有一席之地,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的心血。

1.综合实践的主题要小,而且要有活力和潜力。如《家乡的特产》《广告与生活》等等,这些活动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经验、贴近社会现实,学生能够较好地操作,积极性就自然会高起来。

2.精心设计导入。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果导入的问题抓住学生兴趣点,就能诱发他们的好奇心,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例如,在上研究性学习课《探究水的奥秘》时,我们可以出示若干杯装着不同液体的杯子,请学生猜猜哪一杯装的是“纯净水”。这种趣味竞猜游戏方法有效地激起学生学习与探究的欲望。

3.引导学生体验成功。综合实践活动需要学生大量、广泛的亲身实践。对于学生来说,要积极主动地完成一次小课题活动,还需要用不断的成功来激发他们的兴趣。成功与兴趣相辅相成,学生的兴趣促使活动获得成功,而成功的体验又会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始终热情的参与到活动中。我们设计的活动任务,不仅能展现学生的个性和才华,还必须是学生通过努力能完成的,能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并愿意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

三、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资源

农村学校应根据《纲要》的精神,根据本地、本校的资源或条件,因地制宜地、灵活多样地开展各种实践活动。避免将综合实践活动搞成书本知识的讲授和课堂灌输,确保其活动性、综合性、开发性、生成性的特点。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或社区资源,挖掘社会资源的教育意义,并为本门课程所用。

1.与农村生产实际相结合。把课程与农村农作物的种植、牲畜的饲养、农村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跟父母学种蔬菜、瓜果及经济作物,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及生长特点。让学生观察、记录,获取饲养牲畜的基本知识,并对牲畜的一生进行初浅的研究,培养基本的观察、分析、综合的思维习惯。

2.与品德教育相结合。通过听同学、老师讲述科学家的成长故事,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意识,立志科技兴国,培养科学态度。加强对国内外科技发展情况的比较,从中让学生领会中国是文明古国,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但历经沧桑。虽然我国的科技是突飞猛进,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距离。激发学生树立爱国思想,从小努力,长大报效祖国。学生利用废品制作一些小制作,搞些小改进、小发明,将美的精神感受经过劳动转化为物质产品,从而让学生树立劳动观念,变废为宝。

3.与学科教育相结合。学生在活动后把看到的、操作的记录下来,捕捉一刹那的灵感,写成创造日记、观 察日记、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科技小论文、体验心得等可查阅的文字材料,丰富了语文学习的内容。活动中一些数的收集、整理、计算分析须借助数学中的相关知识。把常识中学到的观察、实验方法、技能及时运用到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综合实践活动课给了学生发展个性的广阔天地。同时,也点燃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创新的火花,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创新精神的习惯得到了培养。虽然这对我们农村老师来说,带来了挑战,但是我们有信心让它成为新课程中一颗闪亮的“明星”。

12.临夏县中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情况总结 篇十二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 开阔学生的视野

多媒体技术一直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因为单靠教材, 学生所吸收到的知识是有限的, 而互联网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为学生选择适当的课外知识, 开阔学生的视野。从当前的教育环境来看, 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重点, 而创新则是思维能力的创新, 视野上的开阔就是锻炼思维最好的方式。学生通过多媒体可以看到在书本上无法看到的景象, 或者是可以看到活生生的形象, 进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例如, 《祖国的首都———北京》这一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城市建设等。如果单靠课本的文字和图片, 学生很难对北京城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而且北京的城市建设也是日新月异, 教材根本无法跟上建设的速度。因此在教学中我就利用网络搜索了《北京城市宣传片》给学生观看, 学生通过影片对北京城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然后再利用PPT制作地图, 引导学生理解北京的地理环境以及气候等, 再制作北京市内地图让学生对北京的城市交通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在多媒体技术的帮助下, 学生对教学重难点都有了深刻的理解。

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了空间想象能力、感知概括能力等, 多媒体技术正好有这方面的优势, 所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让学生学到许多课外的知识, 不仅扩展了知识面, 也丰富了学生情感, 从而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为提高学生素质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利用地理小制作, 发展学生的思维

开展地理实践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一些地理小制作来提高学生的兴趣, 比如绘制一些地理手抄报、制作地理展板等。这些小制作需要充足的资料才可以完成, 所以学生通过资料的查找、整理、绘制这一系列的程序后, 对学习的内容就会有深刻的理解, 而且思维能力也能在制作的过程中得到提高。

例如, 在学习《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这一课的时候, 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份手抄报, 并且手抄报的主题必须围绕台湾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历史、政治党派等进行。以四人小组进行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制作手抄报首先要确定主题, 然后上网收集资料, 把资料收集后还要进行筛选、分析所选内容和主题是否符合, 最后进行版面设计和绘制。这一个过程是一个需要思考的过程, 在思考的过程中, 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 而且学生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作用。

通过小组进行地理小制作, 能够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分析能力、绘图能力等。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 学会了交流沟通, 学会了与人合作, 也学会了帮助别人, 更重要的是通过资料的收集, 对学习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三、利用地理竞赛, 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地理课程相对来说是比较枯燥的, 教师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 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每个学生都有一颗好胜的心, 而竞赛集知识和娱乐于一体的活动, 根据教学内容开展知识竞赛活动, 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还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如在学习完《南方地区》这一个章节后, 我举行了两个小竞赛:一是南方地图的拼图比赛;二是南方地理知识抢答竞赛。在举行竞赛之前我给学生一周准备的时间, 在这一周的准备中, 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 每个学生都希望在竞赛中取得好的成绩, 为了能够有好的表现, 都在认真地练习, 熟悉课本内容, 在举行竞赛的时候, 我看到学生开心的笑脸, 许多学生反映, 在这一周准备的过程中让自己对这一章节有了全面的了解, 而通过竞赛, 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对地理的兴趣有了明显的提高。

可见, 通过这些小竞赛,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而且在活动过程中, 激发了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在学习完一章的内容后, 及时地举行竞赛, 还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巩固和理解。

13.临夏县中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情况总结 篇十三

青岛市莱西望城街道办事处中心小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纲要》中明确规定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必修课程,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综合”体现的是学生综合知识的整体运用;“实践”强调的是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让学生自主参与,亲手操作,亲身体验;“活动”则体现了这一门课程的实施形式,是要在教师指导下的由学生在活动中来完成,它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观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它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

望城中心小学在市教研室的具体指导下,抢抓时机,在数次参观学习外校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积极行动,在三至五年级中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真正的走近教师和学生,走进课堂。为了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真正落到实处,使师生有活动的环境,我校又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指导下,积极创建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基地,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现在,望城中心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正按计划有序开展,积累了一点经验,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我校的做法与体会总结如下:

一、依据特色,科学规划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是综合的、实践的、开放的、自主的课程。需要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自操作、亲身经历才能把自己所需解决的问题搞清楚,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走出课堂,选择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进行研究。在这种情况下,望城中心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应运而生,它的建成,为望城中心小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提供了研究的环境和条件。

望城中心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分为室外和室内两个部分。其中室外基地有“望城烈士陵园”“望城敬老院”“火车站”“望城工业园”“大望城果园”“山东省花生研究所”以及外资企业“吉明美”公司等。室内活动室主要设在教学楼的各个活动室,具体有:手工艺品制作室、电子航模室、石膏倒模室、艺术画制作室、篆刻书法室、陶艺

制作室等。室内外活动基地的设立,形成了我校鲜明的办学特色,提升了我校的办学品位,同时为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学生在基地内活动,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搜集材料,最后解决问题;学生动手实践,就某个问题深入探究,进行总结,从而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探索意识、创新意识、主体意识、合作意识等综合素质,达到增长知识、拓宽视野、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发展个性的目的。

二、多措并举,强调落实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新的课程,它没有课程标准,只有“指导纲要”,没有统一的教材,要求学校结合自己的实际来开发课程资源。如果没有学校领导的重视、科学的指导,没有学校的资金、政策的保障,没有有效的管理制度,这门课程的全面实施就很难得到保证。因此,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十分重要。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加强组织管理,成立领导机构

规范的管理有利于校本课程的顺利实施,学校领导的重视更能激发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积极性。

1、成立由校长为组长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小组。成员包括各主要科室负责人。工作由副校长牵头,教导处主抓,后勤和其他各科室提供后勤保障。课程管理小组的具体职责是:科学规划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制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考核办法;检查监督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合理配备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负责对外联络,加强与先进学校的联系和沟通。

2、成立校本教材开发小组。校本教材的开发对于全面落实综合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为此,我们学校成立了以教导处牵头,教科室参与的校本课程开发小组,针对望城及周边教育资源,以综合实践活动基地为主要研究对象,进一步完善我校的校本教材,使之成为实用性强、贴近实际、可具体使用的校本教材,我们在充分挖掘室内外活动项目的基础上,积极组织人员编写了《走近综合实践》这一本比较成熟的校本教材。这本教材充

分体现了我校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特色,展现了各活动项目的独特风景,是一本集知识性与指导性为一体的真正的校本教材。

3、成立课题研究中心教研组,成员包括科学和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长,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骨干教师。具体职责是:组织和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组织对教师的培训、开展集体备课研讨活动、指导教师选择课题、制定课题实施方案,组织教师实施活动,进行评价总结等。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殊性决定了对这门课程管理的特殊性,只有学校领导真正重视这门课程,才能自上而下的贯彻和落实好课程的实施,我校实行的分级管理、各负其责、逐级考核的做法,确保了综合实践活动得到全面落实。

(二)加强教师管理,提高业务素质

教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实施者和具体执行者,课程能否得到有效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了解就无法开展活动。因此,加强对教师培训非常重要。

1、合理配备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目前,望城中心小学现有教师52名,绝大多数的教师在两年以前都没有接触过这门课程,只有个别青年教师在外出学习时,参加过相关的培训。因此,配备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必须倾向于高学历的青年教师,这部分教师接受新事物快,能力强,能迅速进入综合实践教师这个角色。我校安排教师的原则是,每班由班主任牵头,确定一名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多数班级都由班主任兼任,教师年龄在25岁至40岁之间,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组织能力。

2、科学组织培训,提高教师素质。虽然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师都很年轻,但是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和指导还是无法开展好活动。我们的做法是:

(1)派教师外出学习。我们先后多次组织教师外出听课学习,回来后由他们对其他教师进行再培训,使所有综合实践活动教师都能及时得到外地最新的经验。

(2)组织专业培训。我们从网上找了一些有关综合实践课程的资料,对教师进行《如何选择研究课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设置

意义》、《如何组织学生开展调查研究活动》、《如何对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行评价》等等。同时,我们还组织教师观看综合实践活动课录像,让教师充分了解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方法与过程。

(3)做好校本教材的开发工作。校本教材的开发过程也是教师认识、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过程。校本教材是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的根本,我校在综合实践活动管理小组的指导下,在考察、学习,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组织骨干教师从认真研究,确定课题,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形成有本校特色的校本教材。

(4)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开学初,我们组织教师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集体备课活动,所有综合实践教师都要参加,同时,每一位教师都出示一节汇报课,由教导处统一组织,听课后,组织教师进行评课,使参与的每位教师都能从中有所收获。学期末,我们还组织对所有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活动资料进行评比,对教师进行考核,考核的成绩计入教师个人教学业绩档案。

同时,我们组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老师积极参加上级的各种竞赛,以赛代训,使一大批教师在竞赛中脱颖而出,先后有十多位教师的案例获得市级一、二等奖。

(三)加强过程管理,常态化开展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课重在落实,在常态下正常开展活动。

1、确定课题。每学期每班都要确定5到6个研究课题,每位教师将课题确定后报教研组,由教研组上报教导处进行审核,课题围绕学校提供的选题范围,然后再设计方案组织实施。

2、保证课时。我们每周安排了两节综合实践活动课,在课表上直接安排,单周为教师指导课,由教师对学生进行活动指导,传授活动内容与方法,围绕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细化指导。双周由学生个人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由活动,并记录活动情况,收集活动内容。根据需要我们还与信息技术课、劳动技术课互通,这样为综合实践活动课提供了时间上的保证,便于教师和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搞好指导。

3、定集体备课时间。每学期初和学期中由教导处统一组织,分别进行上、下半学期研究课题的集体备课。要求所有综合实践活动课

教师全员参与,展示自己的课堂教学情况,在互听互评中看到自己的不足,吸取别人的经验,以提高自己的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

4、定期进行督查。虽然课表上有了安排,虽然学校也强调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重要性,但是教师们有时会以抓教学质量为由挤占综合实践活动课,为此,教导处会同中心教研组,定期对各班开展综合实践的情况进行督查,并将督查情况及时反馈个人,要求所有人员按课表认真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

5、定期进行考核、总结。科学的对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行评估有利于更好的改进活动开展。因此,我校建立了评估制度,加大课程的考核力度。每个月、每半学期都对各人的情况进行考核,做到考核形式多样化。包括学校对教师的考核(听课、评课、说课、教学比武、编写教材、搜集材料等方式),还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考核(抽查、座谈、比赛等方式)。做到只考教师,不考学生,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形式多样的评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听、说、写、思维、情感、意志、习惯等诸方面品质,而且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充分体现了“校本课程”的实用性和可实施性。

三、工作体会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全面实施,带给教师们一种全新的授课模式,带给学生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使教师和学生在活动中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锻炼与提高,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的素质,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在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经过2010、2011年两个年头的全面实施,使望城中心小学的全体教师和学生充分认识了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怎么去选择课题,怎么制订活动方案,怎么去组织实施,怎么去进行课程评价。特别是亲自参与的骨干教师,都能总结出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学校也形成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管理的思路,这为进一步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质量,形成规模,进而在全镇成功推广,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

在活动中,我们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谭雪凤老师出示过青岛市研究课、青岛市公开课,参加青岛市优质课比赛获二等奖,并在我们莱西市进行多次送教下乡、城乡交流,是市综合实践活动中心组成员、骨干教师,在她的带领下我们学校多位教师的综合实践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她曾经指导其它学校的老师在本学科取得了较好的发展。目前,在全市全面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大形势下,我们觉得我校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方面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

1、校本教材的问题,学校要想开发一套合适的校本教材,需要解决教材的定位、选题、编写人员、资金、的问题等。我校目前的校本教材虽然已经开发出两本校本教材,但是离真正大范围使用教材还相差甚远,所以很需要一个统一的地方性的校本教材。

2、综合实践活动教师问题。部分综合实践活动教师都没有经过正规培训,不能规范地开展活动,同时教师的转岗也比较多,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稳定性就成了一个比较难以解决的问题。

3、研究课题的选择问题,如何选择一个合适的课题进行研究,这是很多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困惑的事情,选择的课题既要适应学生,又要适应环境,让学生能安全、方便的进行信息和数据的采集。

4、与其他学科冲突的问题,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都是兼职,他们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有时还是会轻视这门学科。

5、评价问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评价不能像语文、数学那样可以以某一次考试或是备课、作业来考核评价,也不是所有的教师都参与,所以能否科学的考核与评价就成了制约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

14.临夏县中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情况总结 篇十四

(一)、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指导学生设计,写活动方案

对于我们农村学校来说,综合实践是一门新课程,它的活动一般是以小组为单位,教师要指导学生在确定活动方案时一定要考虑它的可操作性,提醒学生考虑活动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活动形式如涉及调查、采访,要指导学生设计好调查和采访提纲,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出预设,找到解决的方法等……。

(二)、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作用

1、指导学生有目的、收集信息

对于我们农村偏远地区、条件较差的学校,教师要引导学生合理组成学习小组,优势互补,根据本地区实际开发课程资源,尽可能获取信息。

2、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指导学生整理、分析信息

收集资料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所以,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对整理好的资料进行分析,提问,如这些资料说明什么现象?为什么

会出现这一现象?你从中发现什么问题?如何解决?明白什么道理?

3、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手段真实记录活动情况

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采用多种可能的手段,如日记、录音、照片、等,及时记录活动情况,真实记录自己的体验体会,同时要指导学生做好这些资料的积累保存工作,保留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为活动总结与评价提供依据。

4、当活动遇到困难时,要引导学生将问题引向深入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开放性课程,学生的活动不管在什么地方,活动范围会超出教师视野;而且每个小组活动的时间、地点、方式及进程也不尽相同,有时即使同组成员,由于分工不同,所做的事情也是不一样的,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也不尽相同。他们的活动带有很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学生在意志力、自制力和独立性以及合作精神等方面也存在着个体差异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有效的指导管理,就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三)、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作用

在这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展示,学会倾听,在学会发现自我的同时学会欣赏别人。

1、指导学生根据主题和自身特点选择总结交流的形式

不同类型的主题活动有各自的特点,总结交流的形式也应各具特色。展示成果的形式还要依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和收获体验来选择,发挥每个人的特长优势,以资料汇编、口头汇报、现场制作等形式展示,也可以说说在活动中自己最大的收获。

2、指导学生展示交流的内容要自然真实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重在过程,重在体验与收获,在过程中获得的方法与能力。而成果展示阶段是给学生提供交流体验、汇报学习过程的机会,并不是活动的最终目的。

3、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15.临夏县中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情况总结 篇十五

关键词:阅读实践,课内外结合,拓展阅读空间,提升综合素养

新一轮课程标准指出:公民应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适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语文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为学生创设一种主动探究、积极进取、自主学习的宽松愉悦的课堂学习的良好氛围,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形成能力,并运用迁移规律指导课外阅读,使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有效拓展,使学生在课外阅读实践活动中促进知识的转化、积累和升华,使思维活跃、潜能发展,提升综合素养。

一、抓住课堂,促进学生读书

1. 教师结合课文内容,指导学生到课外搜寻相关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人物故事等资料。如学习《一夜的工作》这篇文章时,教师引导学生收集作者何其芳写此文时的背景和周总理的生平以及学过的有关周总理的课文。这为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周总理的高尚品质作铺垫,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 查阅与课文题材、内容、写法有联系的材料进行比较阅读,以一篇带多篇。

例如在讲王安石《梅花》这首古诗时,引导学生收集有关写花的诗。于是就引出了杨万里的《小池》、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等,让学生反复朗读比较,这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深刻,又横向扩展,诱发对多篇相关阅读材料的认识与了解,激发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3. 培养学生做文摘,提高他们初步的研究能力。如在讲《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时,对“石笋”“石钟乳”等知识的理解,让学生自己查找、收集资料,有效地掌握了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了探究学习的能力,并为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 通过相应的语文实践活动,强化搜寻、整理学习资源的能力。有的课文学习完毕后教师通过巧妙的点拨,引导学生把目光指向更广阔的领域,自由涉猎、广泛汲取。如在讲《桂林山水》一课后,针对学生对祖国河山产生向往之情及时布置了作业:两周后将开设“漫游祖国”的语文活动课,请同学们做好读书汇报的准备。同学们兴致很高,纷纷从各种渠道做准备。语文活动课上,有的举办图片展览,有的设计广告词赞美祖国,有的以导游的身份或观光团的身份介绍祖国的壮丽山河等等,极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同时还强化了选择、处理信息的技能。

5. 课内外结合为学生创设想象的空间。教师要抓住教材的一切阅读资源,指导学生有目的阅读,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如《用歇后语编故事》的作文训练课,教师事先让学生查找什么叫歇后语,并回家搜集歇后语,看谁搜集得多,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上学生们滔滔不绝地展示自己搜集到的歇后语,接着教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找合作伙伴,用歇后语编故事,上台表演,大家评议,最后让学生把用歇后语编的故事简单写下来,再读给大家听,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二、有的放矢,促进学生多读

教师在阅读课上注重读书方法的渗透和指导,使学生会读书。而读书不应该是盲人摸瞎马,应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因此我们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读书活动目标。低年段在入学二年内要达到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能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迹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能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能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格言和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课外阅读不少于5万字。中年段学生在入学四年内达到能积累课文中优美词句、精彩句段以及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能诵读优秀诗文50篇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高年段学生在小学毕业时达到能掌握浏览技巧,丰富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能诵读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80篇,能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大自己的视野,课外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三、开展活动,促进学生发展

(一)创设条件,以说促读

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坚持课前说话训练,可以是成语积累、背诵古诗、背诵好词好句、说新闻趣事、读书心得交流等,增强学生语言交流和表达能力。

(二)开展主题读书汇报活动

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各班定期进行阅读活动展示,展示的内容丰富多彩:有家乡的知识、中外历史知识、世界之最、名言警句、成语、歇后语、童话、古诗、散文、小说、名著等。展示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有擂台赛、演讲赛、故事会、主题辩论会、课本剧表演等。教师根据各年段阅读目标和本班学生的实际,确定适合学生操纵和表现的主题。通过主题活动展示既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又可间接通过快捷的阅读方式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得他人大量的阅读信息,使自己的情感在倾听他人的介绍中受到震动,又可将课外学习资源通过主题展示这一窗口充分展示出来。

16.浅谈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篇十六

一、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意义

生活即语文,在实践活动中开展语文学习,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学语文的实践机会。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可以让语文学习走进生活,为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提供契机,有利于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比如,开展以“微笑面对生活”为主题的演讲活动,不仅让学生感悟到“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打击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要敢于享受失败,感谢失败,树立信心,迎接成功”的人生哲理,而且树立了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增强了学生克服困难的毅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演讲才能。可见,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内容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内容可以让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我们教完《春》《山中访友》等课文,可以让学生开展以“感受自然”为主题的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外出春游、野炊,感受大自然的多姿多彩的美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完《奇妙的克隆》,可以组织一场以“人类克隆之利弊”为主题的辩论会,为学生提供学会多角度思考分析问题的机会,有效培养学生逻辑思辨能力。学习了课文《我的母亲》,可以开展以“献给母亲的歌”为内容的主题班会,让学生上网收集一些与“母亲”有关的俗语、格言、诗歌,用配乐朗诵、唱歌、讲故事、演讲等多种形式开展活动。学习了《云南的歌会》这个单元,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到民间采风去”活动,让学生体验家乡的民风民情,广泛搜集流传当地的民歌、民谣,也可以搜集有关中秋、端午、重阳、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的诗词、对联、灯谜,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搜寻节日的起源等。

还有,在地方乡土教材和校本教材中,本地区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方面的资源,也是实践活动的内容。我们这里有六百多年历史的金乡卫古城址,有旅游名胜玉苍山风景区,有休闲胜地炎亭海滩等。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本地资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此外,还有各种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等等都是语文课程资源,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社会生活话题都能成为语文实践活动开展的内容。

三、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形式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演讲、上网、辩论、表演、编报、参观、专题、调研等。不同的实践内容,可以采用不同的活动方式。笔者从中择其表演、探究、体验、专题四种形式略加表述:

1.表演式。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故事性很强的课文,深得学生的喜欢,也适合学生表演。课文剧以其生动直观的形象,活泼新颖的形式,极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变色龙》,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表演活动,让学生排演“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这场戏。学生们兴致勃勃,自行推荐五个同学,一个扮演奥楚蔑洛夫,一个扮演赫留金,还有三位学生扮演旁观群众。笔者先让他们回家熟读课文,记牢自己的台词。上表演课那天,让学生围坐在教室四周,把教室中央腾空,当做“广场”。在这场表演中,奥楚蔑洛夫的无耻丑态,赫留金的可怜无助,旁观者的麻木无聊,被学生演绎得淋漓尽致。这样的表演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理解能力去研读课文,用自身的体验和情感去解读作品,还培养了学生的戏剧表演才能,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教学效果。

2.探究式。探究式实践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出问题,根据问题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的过程。其教学流程一般为:提出问题→制定计划(分组确定目标)→进行阅读研究→搜集整理信息→分析处理信息(思考与结论)→表达和交流。如教学《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分析了罗布泊消逝的原因后,笔者就分六个步骤让学生进行探究:①我国还有多少未消逝的“罗布泊”?先确定探究目标,如青海湖、月牙泉等。②引导学生通过有关地理资料,了解它们目前水源的利用情况。③研究它们水位下降的原因。④每人写一份《如何不再让罗布泊的悲剧发生》为题的探究报告。⑤全班整理汇总一份《救救青海湖和月牙泉》的可行性报告。⑥以班级名义在网上发表一封公开信,呼吁全体公民行动起来,制止生态恶化行为。在整个探究活动中,学生集体参与,亲自动手,查阅资料,全班提出了十几个方案。这种探究式实践活动,学生参与面广,既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3.体验式。体验式是以社会考察为主的体验性学习活动。比如教学了《喂——出来》这篇课文,笔者就组织全班学生对环境污染问题进行一次调查研究活动,调查对象为金乡护城河。这个活动分为以下几步:

第一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调查金乡护城河的污染情况。调查内容主要是水质和沿岸污染等,调查手段可以是摄影、录音、采访……

第二步:学生们根据自己的调查,设计一个改造护城河环境的优选方案。

第三步:从学生的所有调查中,全班评选出最佳方案(注意方案的可行性)。

第四步:让学生们互相畅谈此次活动中的感受、收获。

第五步:针对护城河的环境问题,让学生们给当地政府提几条合理化的建议。

第六步:根据本城区的情况,每组学生为护城河设计一张绿色蓝图。设计里不仅要有图案,而且还要有文字,并说明他们这样设计的理由。最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比,评出最佳蓝图。

这次护城河调研活动,让学生亲自收集第一手资料,亲身体验本地区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和治理污染的艰巨性,既增强了学生的环保观念,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群体合作的精神。

4.专题式。开展专题实践活动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①知识积累,如标点符号大聚会、游古诗乐园、走进成语乐园等。②课外写作,如写对联、设计公益用语、办手抄报、编辑优秀作文等。③口语交际,如新闻发布会、演讲比赛、招考配音演员等。④名著阅读,选择的名著一般确定在大纲规定的阅读范围内。比如笔者教学完《杨修之死》,就动员学生开展阅读名著《三国演义》专题实践活动。学生热情很高,有的学生从小说的结构特色和情节安排入手,分析研究小说悬念、铺垫等手法的妙用;有的学生从小说的人物形象入手,分析人物性格的复杂性;有的学生从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入手,分析小说运用多种描写方法的生动性。通过这次开展的专题阅读,学生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如刘备的宽厚仁爱,曹操的雄豪奸诈,关羽的勇武忠义,张飞的勇猛英烈,诸葛亮的谋略高超,周瑜的聪明嫉妒,将在学生的记忆里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些活动,既提高了学生语文鉴赏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文学修养,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初中语文新大纲指出,教师要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文内外、课堂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将是语文教学的热点和亮点,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主渠道。它将引导学生走出原先较为狭窄的精神洞穴,放眼世界文明的天光云影,领略中华民族的精神风采,从文本的言语中倾听伟大心灵的搏动,感悟世界的奥秘,领略生活的真谛。

参考文献:

[1]李臣之.活动课程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临夏县中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情况总结】推荐阅读:

临夏县全力推进整流域扶贫开发07-04

临夏市医院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作总结06-22

上一篇:幼儿园大班社会下一篇:小明的礼物作文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