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岗位需求分析(精选7篇)
1.会计岗位需求分析 篇一
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目的决定了学校在课程体系改革中,应该根据每个人的学习习惯和自己所处的职业来组织实施。课程体系改革尽管已经迫在眉睫,但是它也需要新的理论体系去指导,通过对比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差别,来为高等职业教育提供意见和建议。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是本文讨论的方向,这将对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具有促进作用。
一、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就业市场的调查研究
主要调查目前各类型企业对会计人员的要求,由于不同企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各具特点,因而要找出其重合点,归纳出企业对会计人才的基本要求。通过一定范围的调查分析,结论如下:
(一)会计专业人才需求量大
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企业对会计专业毕业生需求意愿较强,九成单位有长期需求,而且几乎所有企事业单位都需要财会人员,所以整个社会每年对会计类人才的需求总量是非常大的,并呈上升趋势。
(二)会计专业人才供需结构失衡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中小型企业不断增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所以高职高专院校担负着培养会计专业人才的重担。会计行业出现供需矛盾。
(三)中小企业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需求的主体
用人单位认为,不少会计专业人才在实际工作中实践能力差,被单位聘用后不能很快胜任本职工作,必须经过较长时间的适应或者经过再次培训方能上岗工作,造成了用人单位的极大浪费,所以中小型企业更加欢迎由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技术型会计人才。
(四)当前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
1.会计专业人才必须正直、公正、诚信,坚持原则。2.会计专业人员必须掌握财会基础性工作。3.财会人员还应具备一定的计算机能力,掌握一定的与专业相关的英语知识。
(五)会计专业人员必须具有实践能力和协调能力
用人单位希望学生走出校门之后,能够很快投入到工作中来,因此,会计专业人员不但要有把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能力,还要有能够与企业各部门进行广泛的沟通和协调的能力。
二、确定高职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
(一)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现状
在调查了很多高等职业会计教育的现状之后,发现这其中有很多不良现象,具体表现为:
1.目前会计专业的职业领域较为模糊,划分不明显。传统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对职业领域这一概念往往比较模糊,只强调会计准则、会计专业知识的操作运用在各类公司、各种企业。殊不知不同类型企业对会计知识的运用有千差万别的要求,高职院校不能带着我们的学生管中窥豹、坐井观天。
2.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片面强调知识技能,忽略应用能力。通过对会计专业教育的不断改革,在这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对于财会专业理论知识、会计操作规范、实际业务知识与会计理论结合、服务行业的性质特征等,学生认识还不很清晰。
3.当前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缺乏对学生继续 学习,职业提升空间能力的规划和打造。在对毕业生走访的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一部分毕业生在熟悉了本岗工作之后,对前途表示迷茫,不知向何处发展。这些同学正是在学校期间没有培养起职业空间提升的概念和能力,如果不加以引导,很可能原地踏步。
(二)面向会计职业岗位群的人才培养规格的定位
当前,在不断更新的职业高校教育理念的引领下,人才培养规格和目标应重新进行定位,应以市场就业和行业需求为导向标,应明确为:“依托天津市外向型经济的特点及高职学院的办学优势,努力打造品牌专业。面向企业一线会计岗位,强化会计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突出会计职业素质的提升和拓展,主要培养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新形势下高素质的专业会计人才。”因此,高校应该对人才培养规格规划如下:
1.进行知识领域的规划
随着产业的细分和行业规范的不断深入,职业院校应不断推进会计专业岗位群的细化和所针对的知识领域设计的人才培养规格,并在每个细分后的规格中加入现场指导的实践环节,使学生对会计专业面向的不同岗位群有直观具体的认识。
2.重视职业判断力、提高职业胜任能力
应让学生在校阶段就对于会计专业知识的深度和会计岗位所能延展的广度有直观认识,并交给其获得的途径。高职院校要开展相关业务知识讲座,从而提高学习动力。适当的增加一部分这样的规划教育,可以使学生更直观的认识社会、更有的放矢的规划自己的未来。
3.加大职业实践能力培训力度
在社会竞争压力如此巨大的今天,高职院校要加大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力度,定期让学生到企业中实习,增强“实战”经验,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既可以增强实习任务的针对性,使老师、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均有所提高,又可以加强实践环节的监管、减轻企业在组织管理上的负担,是一举多得的做法。
三、基于企业岗位需求的高职会计课程构建研究
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改革中,为了使改革进展顺利,收到良好效果,我们展开了多次的问卷调查,并召开了座谈会,与多家用人单位以及专任教师探讨相关问题的解决办法,综合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对财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课程体系设置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方法,改革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对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进行重新定位
参考调研和问卷结果,充分掌握各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我们对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进行了重新定位。同时,不断探索具有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特色的新模式,以科学的教学观、人才观、质量观为教学指导思想,努力打造出特色鲜明,应用能力强,涵盖面较宽,素质高,受企业欢迎的新型财会专业技术人才。
(二)重新设置课程体系,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
在详细调研的基础上,笔者对理论和实践课程进行了调整,在具体的课程体系设置中,依据对会计专业人才的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要求和构成等,按照模块化进行处理。实现在校三年中,从“手把手”、“扶着走”,到最后“放开手自己走”,促使学生毕业后能较快的投入到会计工作中。
1.对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改革进行规划,使课程结构达到最优化
通过对比分析,对课程体系改革进行认真规划,使改革后的课程结构达到最优化。通过优化的课程设置,使学生学到更多切合实际的知识,走向工作岗位时能够马上胜任本职工作,体现高职高专技术学校的优越性。
2.改革中加大实践性学科的比重,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要完善实践课程设置。改革中一定要加强实践教学的课时,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要进行组合式教学,要将课程实践、阶段实践和综合实践这三个部分进行调整总结,注重高职会计专业的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
此外,要让学生真正走出去,增加到企业实地实习的机会,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从大一开始,各班每学期派学生轮流到企业参观学习一周,由于刚刚入学,缺乏专业知识,所以到企业实践主要以参观,听企业人员讲座,了解财务部岗位设置与岗位职责,了解财务工作在整个企业运营当中起到的作用,这样做的好处是,让学生对以后的工作环境有个大致的了解,增加学习的针对性。在第二学年,各班每学期派学生轮流到企业实践两周,可以适当参加财务工作。第三年,学生可以进行顶岗实习,真正参与到实习企业的工作中,使工作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为毕业后顺利就业打下良好基础。在校的三年中,让学生在获取会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具体的会计实践活动。
3.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及早获取从业资格证书
专业技能能够提高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高职院校引导学生在校期间考取从业资格证书是提高高职财经类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突破点。从业资格证书在学生应聘工作时可以与毕业证书相得益彰。从业资格证书填补了市场人才需求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之间的“空洞”。这样可以使毕业生增加很多就业机会,增强与用人单位的对接性。
4.教学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在会计专业的理论知识教学中,应注重理论的技术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在把教材研究透彻,掌握课程的内在主线的基础上,采用“注重实践”的应用型教学方法,将基础知识讲透,适当的引用经典案例,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避免只是单纯的理论知识的灌输。
5.强化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
高等职业会计院校在教学中,不但要强化纯理论的专业教育,而且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通过开展军训、党、团活动、专业技能展示活动、义务劳动、心理咨询和健康教育活动等,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素质。长期实践证明,只有使财会职业岗位和现行职业教育紧密结合,使职业岗位和高校教育“零距离”,才能使高职财会院校毕业生的竞争力得到大幅度提升,才能充分就业并大受企业欢迎。
6.多途径提高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
实践表明,打造具有高职院校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让会计专业人才充分就业,并大受社会用人单位欢迎,高职院校必须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即“双师型”队伍。何谓“双师型”? 通俗的讲,就是教师拥有双重身份,即高职院校的教师即是传教授业解惑的老师,又是专业技能人才、会计师或者是资产评估师、税务师、审计师等。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招聘教师时,既招聘师范类老师,又要从企事业单位中招聘具有会计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
7.走产学相结合道路,使高职教学和会计职业岗位得到有效衔接
通过社会力量成立会计专业指导委员会,打造一定的信息平台,充分与社会需求相衔接。从而在高职院校初步建立以行业、企业、社会需求为导向、学院与企业合作办校的新机制,充分提升高职会计院校办校竞争力。
在校内和校外建立实习基地。建立校内和校外的学生实习基地,为学生参加实习活动创造条件。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加大校内实训课时,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财务技能操作。实习基地应该模拟企业财会岗位实际工作环境,让学生真正提升职业技能。在实训教学中,还要充分利用中小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企业的设备、院校现有的师资力量等,打造一个具有真正会计职业氛围的实训环境。同时,学校要和中小企业联合,建立校外企业实习基地,定期遣派学生到校外企业进行实地实习,提高学习效果。
摘要: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在我国取得了很大进步,逐步成为高等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国内外经验和趋势来看,普遍以面向就业,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越来越多的国家在加强管理和政策引导,有效地把高等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衔接。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高职会计课程体系进行改革,这将对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具有推动作用。
关键词:岗位需求,高职,会计,课程建构
参考文献
[1]刘毅,干冀春,王翠敏.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开发探讨[J].文化/教育,2014(7).
[2]王夏冰,胡国军,冯方,黄朝阳.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课程体系构建[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3(33).
[3]唐秋烨.高校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J].学术论坛,2011(12).
2.会计岗位需求分析 篇二
关键词:商务英语 岗位需求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4(c)-0180-01
商务英语是英语专业与商科专业相复合的产物,在培养目标、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不仅要培养语言运用能力,更要培养商务应用能力。
1 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岗位需求分析
1.1 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岗位需求
目前,外贸行业经营逐渐趋于多元化发展,多种性质、不同规模的外贸企业、公司同时并存。外商投资企业一般规模较大,员工较多,分工细,要求从业人员层次较高,有较为专业的文化知识,而民营企业大多属中、小规模,不需要很多员工,一般民营企业都喜欢招聘能身兼数职、操作型应用人才。然而,据调查,在我国外贸企业中,特别是中、小型企业中,由于受教育程度不高,专科以上学历所占的比例并不高;知识技能单一、老化,没有接受专业的外贸知识教育,从业人员已经不能满足企业业务的发展需求。
1.2 商务英语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分析
通过对商务英语专业社会人才需求状况的调研与分析,我们总结出了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主要就业岗位,具体如下:(1)在外资企业单位从事客户开发与联络;商务单证缮制;订单处理;询盘、报盘、还盘、接受及外事活动接待的工作。(2)在基层行政单位从事文件处理、安排会议及商务旅行、上传下达、接待来访的工作。(3)在涉外酒店从事商务接待工作。(4)在中小学、英语类培训机构从事英语教学工作。
2 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建议
2.1 调整和改革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方式
商务英语教师大多是从单纯语言教学的教师转型而来的,同时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较少,缺乏具体的商务工作经验,无法深入、透彻地讲授商务专业知识,学生很难真正掌握商务英语知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设复合型商务英语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思维能力商务英语属于应用类学科,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今后在社会上的生存与发展。市场需要的商务英语人才不仅是复合型,而且是应用型人才。
2.2 课程设置有一定的缺陷,教育的主体内容偏窄,需要进一步拓宽
企业认为学校的专业教育除了要学习坚实的商务英语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外,还应学习一定的财会,信息管理和现代通信技术等专业基础知识,了解外贸知识的实际应用背景和主要应用领域,这样人才才能发挥出更好的作用。目前,我们已充分地认识到商务英语不仅仅是简单的“英语+商务”,而是二者的融合,使学生们真正获得在商务活动中运用英语的能力,但由于师资力量的欠缺,懂英语语言的教师缺乏商务知识,而懂得商务知识的教师,却不懂英语教学,因此,我们的课程设置只能够实现“英语+商务”,将英语类课程与商务类课程分开开设,这种课程设置貌似课程齐全了,但是距离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要求还差得很远。
2.3 实务操作能力低下,给企业带来不利的影响
这就要求学校提供专业的实践机会如参加交易会,到外贸公司实习等。而老师的选择最好有实际外贸或涉外商务经验,老师应更多的考虑在实践中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高职教学强调实训、实践,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我们提供用于专业教学的实践场所,目前,我们的实训条件较薄弱,有用于英语语言实践的语音室,但缺乏用于培养学生商务英语应用能力的实训场所,如商务实训中心、单证仿真实训室等,实训的内容和项目不能在“真正”的商务环境中进行操练,从而无法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实现学生在商务活动中运用英语能力的培养。
3 构建基于岗位需求分析的高职商务英语教学体系
各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在专业培养目标界定上,应锁定具体行业和企业类型,紧扣第一线岗位的实际需求,描述毕业生应达到的具体能力目标,避免使用空洞的描述词。
3.1 校企合作共同制定教学计划,修改教学内容
根据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规律,校企双方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在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中,以企业岗位需求为导向,通过对企业职业岗位的分析,提出学生需要掌握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相关技能等,并反复探讨与论证,最终确定包含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理论教师与指导教师匹配以及考核方法等人才培养方案。由专业任课教师组织实施,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组织安排教学,要求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采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网络教学与课程教学同步进行,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理论教学采用平时考核和期终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
3.2 采用灵活多样的实习形式,构建镶嵌式学习过程
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根据需要,校企共同编写教学用书,加强实践教学改革。校内实践教学改革以培养学生商务应用能力为中心,设置实训项目、现场教学、技能训练等,也为顶岗实习的综合训练奠定基础。由专业教学团队统一组织,集中进行,采取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以校企合作为基础平台,在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课程考核采用本过程评价和目标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
3.3 在企業进行实践教学是教学改革的核心
通过在企业实践教学训练,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强化实际技能的锻炼。通过与企业职工一起顶岗工作,在不同岗位进行实践,使学生掌握职业所需要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校企联合制定实习计划,安排实习内容,确定实习指导教师及学生毕业设计题目。以企业兼职教师为主,学校专职教师进行巡回检查及通过顶岗实习互联网指导平台进行指导的方式,及时解决实习当中存在的疑难问题。顶岗实习由校企共同管理,实行学校和企业共同考核机制,企业重点从学生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及工作态度等方面考核,学校重点从巡回检查情况和实习报告等方面考核,并负责顶岗实习综合成绩评定。
3.4 实践教学考核以企业为主体,考核评价学生学习成果
高职教育的目的是为企业培养符合其需求的人才,在考核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时,应以企业评价标准为主,学校协助。企业通过学生在较长时间的工作实践中的考察,对其水平、能力和素质做出总体评价。主要包括学生实习期间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等四个方面,并进行量化考核。
4 结语
商务英语专业应遵照高职高专教育以服务为宗旨,根据外贸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定位以服务于外贸行业市场需求,培养胜任外贸行业一线工作的有理论、懂业务、会应用的实用人才为目标的原则,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汤伟,杨亚兰.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需求分析[J].湖南冶金技术学院学报,2009,9(2).
3.需求分析师岗位的具体内容 篇三
1.有通信行业基础或相关测试、运维经验。
2.进行客户现场调研,并进行需求的捕获和分析;
3.通过现有客户需求分析,能够拓展客户需求,挖掘客户潜在需求;
4.完成《需求调研报告》《需求规格说明书》等需求相关文档的编写;
5.辅助开发人员及测试人员进行需求理解;
6.对需求变更进行变更跟踪、客户协调、及时修改《需求规格说明书》等相关文档;
7.进行需求开发进度和质量管理。
技能要求:
使用原型、流程工具AxureRP、VISIO,进行原型和流程制作,熟练
office软件使用及常规需求文档的编写,熟练
良好的沟通能力,熟练
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高质量的执行力,能适应安排的临时工作,熟练
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与学习能力,熟练
4.需求分析师的岗位职责 篇四
2、通过客户沟通、现场调研、规程研究、数据分析等方式,结合用户需求,推进产品的不断改进和完善;
3、负责客户需求的收集、整理、分析,编制需求规格说明书,完成新功能/产品的概念设计;
4、引导完成产品的界面、功能、流程设计及开发工作,负责引导用户合理控制需求范围,把控项目质量;
5.需求分析师岗位的基本职责 篇五
1、分析业务部门实际需求,规划、推进信贷数据体系建设工作;
2、负责与业务部门进行业务数据需求沟通,并整理出相应的需求和流程文档,并推进信贷数据产品的设计及开发实施;
3、持续跟踪业务数据,监测业务发展态势,并可从数据层面推进业务功能或流程优化;任职要求:
1、3年及以上风险集市、运营集市或报表平台的实施经验,了解消费金融或银行信贷业务的基本知识;
2、具备优秀的沟通表达能力,擅长跨部门沟通,快速有效的推动各项事项;
3、具备熟练的文档整理能力,擅长流程图、时序图等的绘制,能够将文案内容准确、清晰的落地;
4、具备一定的项目管理能力,能够正确区分事项优先级并进行推进,能够正确评估需求落地进度和质量,识别潜在风险;
5、熟悉数据仓库技术,有BI和数据、挖掘背景者优先;
6.现代物流人才及岗位能力需求分析 篇六
1 现代物流人才概述
现代物流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特征, 涉及管理、运输、经济、社会、计算机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术, 要求物流人员能够有效解决物流管理中存在的管理、运输、信息、法律、外语等多方面问题。因此, 现代物流人才需要较为全面的掌握多学科知识, 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和严谨、科学的思维方式以及组织协调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突发情况应变能力和吃苦耐劳等品质, 才能适应物流行业发展的需要。
目前, 现代物流人才不仅有企业物流人才, 还有规划、咨询物流人才和国际物流人才、科研教学物流人才等类别。从层次角度看, 物流人才可以分为基层操作人才、初级、中层和高层管理人才。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我国各个层次的物流人才都有一定的需求缺口, 尤其是高级管理人才极为稀少。
2 物流人才及岗位能力需求情况调查与分析
本文对中国物流人才网和前程无忧网、中华英才网等人才招聘网站以及高校就业网、招聘会信息进行收集与整理, 信息来源遍布北京、深圳、广州、上海、西安、重庆、长春等地, 行业涉及物流、汽车、服务、电子等领域, 统计了2011年8月到11月期间物流人才招聘方面的五百余家企业和两千余个就业岗位的招聘信息, 并对五十家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和电话或面对面访谈, 对企业招聘计划、招聘要求和物流人员资历水平、薪资状况等进行了了解。
2.1 物流人才需求类别
目前, 我国物流人才的需求突出表现在人员的管理能力方面, 不仅要求物流人员具备较广的知识面, 还要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市场不仅急缺仓储、配送等物流人才, 更缺少掌握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成本控制知识的物流人才。
从物流人才的层次角度看, 高级管理人才的招聘比例在9%左右, 企业要求这类人才具备丰富的管理经验和英语运用能力;中层管理人才的招聘比例在47%左右, 企业通常要求应聘者学历在大专以上, 熟练掌握物流相关知识, 具备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初级人才与基层操作人才的招聘比例在44%左右, 企业对应聘者的学历、经验等方面要求不高。目前较为紧缺的主要是中层和高层管理人才, 初级人才与基层操作人才基本不缺乏。从岗位类别上看, 储运方面、操作人员、外贸人才、供应链人才、规划与设计人才的市场需求量较大。
2.2 物流人才数量需求
目前, 我国的物流产业正以30%的年增长速度快速发展, 物流人才的缺口高达六百万, 仅高层管理人才的需求量就以每年近四万的速度剧增。2011年, 我国专业物流人才的需求量将近四十万, 在职人员培训需求将近两百万。
2.3 岗位需求
物流人才可以细分为研究型、规划咨询型、企业型和物流企业型人才, 其中企业型物流人才又因为企业所处行业的不同而有许多类别, 例如医药行业的物流人才、食品行业的物流人才、工业企业的物流人才等等。由于物流人才所处行业领域的不同, 无法有效制定岗位标准, 从实际调研结果来看, 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岗位设置存在很大的差异, 实际情况如下:
总的来讲, 市场需要复合型的物流人才, 青睐那些实践经验丰富、职业素养水平高的人才。具体来讲, 市场对物流经理等中层管理人才的需求量较大, 通常要求应聘者具备大专以上学历和三年以上工作经验;对仓库管理员、配送人员等操作型人才的需求量较大, 通常要求应聘者具备高中或初中以上学历, 个别企业要求应聘者具备大专以上学历, 对工作经验没有明确要求, 薪资通常是1500元左右, 顺丰快递等企业在2000员左右;人才招聘方式主要是网络招聘和招聘会, 只有少数企业到各高校进行招聘;人员招聘后需要对新进人员进行内部培训, 培训结束后才能正式上岗。
2.4 职业能力需求
以物流企业的岗位职业能力需求为例, 通过整理分析典型物流企业的工作内容和业务流程, 将具体的工作岗位分为起步岗位和拓展岗位, 具体的职业能力需求如下:
第一, 物流营销人员, 该类人员的工作内容主要是市场调查、商务谈判、填写单据、签订合同等, 工作能力要求为岗位人员需具备较强的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交流能力, 能够与客户进行良好的沟通并签订、履行合同;第二, 仓管员, 这类人员的工作内容主要是验收、包装、补货、复核、入库、整仓等, 工作能力要求为岗位人员需掌握物流对象基本和独特属性, 熟练掌握物料领用、养护、发放等流程和VMI管理系统;第三, 运输调度员, 这类人员的工作内容主要是安排运输车辆、行程路程、货物配载等, 工作能力要求为岗位人员需准确掌握车辆信息、行车路线、具体地形, 能够合理调度运输并熟练掌握TMS;第四, 运输业务员, 这类人员的工作内容主要是处理各种运输业务和商务谈判, 工作能力要求为岗位人员需合理处理运输业务和相应的单据, 能够与客户良好的沟通;第五, 货运代理员, 这类人员的工作内容主要是掌握货运市场情况, 进行商务谈判, 安排货运, 进行货品验收等, 工作能力要求为岗位人员需具备调查市场的有效技巧, 了解行业情况, 能够与客户良好沟通, 熟悉货品验收工作和货运工作;第六, 配送人员, 这类人员的工作内容主要是路线安排和货品上车、验收以及退货点收、交单回报等, 工作能力要求为岗位人员需熟悉库房物料情况和配送线路, 了解如何搬运物料, 并具备突发事故的应变处理能力;第七, 客服人员, 这类人员的工作内容主要是有效处理客户纠纷, 促进客户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工作能力要求为岗位人员需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以及突发事件应变处理能力, 并了解物流运作流程;第八, 信息录入员, 这类人员的工作内容主要是接单、回单、打印出料单、查单、盘点等, 工作能力要求为岗位人员需熟悉数据输入和整理, 能够运用MRP管理等。以上八种岗位都属于起步岗位, 均重视实践操作能力。
拓展岗位包括仓储配送业务主管、运输车队队长、物流信息管理员、仓储配送业务部经理、物流运输部经理、国际物流部经理和信息管理部经理等岗位, 主要工作内容是部门工作管理、新人培训、安全管理、消防管理、岗位协调、5S现场管理、工作分配和绩效考核等, 工作能力要求为掌握并能熟练运用组织管理方法, 组织协调与学习能力以及执行能力、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较强等。
2.5 企业对物流人才的要求
在职业素养方面, 企业对物流人才的要求主要表现在积极的工作态度、诚实的个人品质和敬业精神、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合作精神、心理素质以及健康的身体等方面, 其中吃苦耐劳、合作精神是企业最为重视的两项品质。
在职业技能方面, 企业对物流人才的要求主要表现在物流专业知识、动手能力、实践经验、英语能力、计算机能力等方面。
2.6 人才需求的发展趋势
现代物流的趋势是不断向物流系统化、信息化、成本最低化、国际化、网络化和供应链一体化发展, 这对物流人才提出了以下要求:
第一, 物流管理人才需要能够优化企业物流流程, 重新配置资源, 创新物流方案, 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第二, 物流规划人才需要熟练运用规划设计方法和物流工程理论, 对物流工程项目进行合理规划和有效管理;第三, 国际型物流人才需要掌握国际物流规则与流程, 精通供应链管理、进出口贸易、国际法、海关业务等知识;第四, 各个行业领域的物流人才都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本行业的了解, 有效结合物流管理与本行业、企业的经营特点。
3 加强物流人才培养的措施
根据调查分析结果, 我们可以了解到我国物流人才极为缺乏, 尤其是缺乏高水平、高层次的物流人才。虽然国内各院校纷纷开设物流专业, 培养专业的物流人才, 但仍然无法满足市场的巨大需求。究其原因, 主要是我国物流企业为物流人员提供的工作条件较差, 且待遇较低, 而国内各院校培养的物流人才与企业的实际需要存在一定的差距。针对这种状况, 需要采取以下措施来加强我国物流人才的培养:
3.1 采取市场化培养模式
各层次人才培养机构都需要针对市场需要进行人才培养, 例如高职院校应重视物流技能与实践, 本科院校应重视学生素质和物流基础与知识面, 研究生教育则需要突出理论研究。各院校还可以针对区域经济特点, 培养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物流人才, 例如制造业发达的地区应重视运输、仓储、物流信息等物流人才的培养, 而沿海港口城市应重视国际物流人才的培养。
3.2 高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国内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不足之处便在于缺乏实践指导, 因此应注重与企业的合作, 依靠学校的教育优势和企业的实践经验提高物流人才的培养水平。例如高校可能没有实力购买大型吊机等设备, 即使购买这类设备也无法有效利用, 从而造成资源浪费。加强与企业的交流、合作能够解决这类问题, 学生可以在企业积累第一线工作经验, 从而使理论联系实践, 得到更快的成长。通过校企合作, 学校还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对教学方案进行优化, 从而有效提高物流人才供需之间的匹配度。
3.3 企业应适当提高物流人才薪酬
在企业方面, 需要加大力度改善工作条件, 并合理设置物流人才薪酬, 只有企业全面改善工作待遇, 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 辅助员工进行职业规划指导, 才能留住员工, 并有效激发员工的激情。这不仅有利于员工的个人成长, 还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3.4 物流专业学生应注重自身能力的提高
物流专业学生应结合市场需要, 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 加强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第一, 考取“助理物流师”, 多数企业都较为重视职业资格认证, 学生需要在求学期间尽量通过该项资格认证;第二, 提高办公自动化能力, 大多数企业都较为重视员工计算机能力, 学生需要注重这方面的提高;第三, 提高外语能力, 掌握英语、日语等外语能够大幅度提高自身“含金量”;第四, 加强实践操作、表达等能力, 大学生毕业后必须从基层做起, 没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表达能力将制约自身的进一步发展;第五, 培养自身的自学能力, 大学生参加工作后也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 才能得到持续的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 现代物流人才必须具备专业知识、法律、经济等多方面的知识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合作精神、吃苦耐劳品质等能力和素养。只有实现物流人才培养的市场化, 加强高校与企业的合作, 提高物流人员的待遇, 物流人才注重自身素质能力的提高, 才能促进我国物流人才的供需平衡。
参考文献
[1]余绍军, 吴向东, 刘灵犀.我国物流人才需求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0 (10) .
[2]陈御钗.珠江三角洲现代物流人才需求调查与分析[J].江苏商论, 2010, (05) .
[3]邹颖.基于社会需求的高校物流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 (管理研究) , 2011 (04) .
[4]朱美虹.物流教育如何接轨当前企业物流人才需求[J].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 2010 (01) .
7.会计岗位需求分析 篇七
关键词:会计信息 需求 利益者 视角
对于会计信息的管理,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某一个企业或单位的内部管理信息,而是要向社会公开化、透明化,以不断适应新时代背景下相关利益者对于会计信息的需求。文章分析了不同利益视角下对于会计具体信息的需求。
一、会计信息概述
所谓会计信息,就是对一些交易和活动事项产生的财务的具体数据进行详细记录,并按照会计制度和相关的会计法律法规处理后产生的,主要用来企业或单位的会计和经济管理的重要经济信息。由于不同企业和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和经营状况不同,具体的会计规章制度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最终整理出的会计信息内容不同,实现的目的也不同,最终形成了不同特点的会计信息内容。
二、不同利益相关者对会计信息的不同需求
(一)投资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
首先是不同股东对会计信息的不同需要。对于股市投资者来说,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分为以下两种:第一种是大股东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大股东由于资金雄厚,所以持股数量较多,这就跟企业的核心利益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他们对企业长远的发展比较重视。另一种是小股东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小股东由于比较分散,而且资金实力较弱,所以持有企业的股票数量少、时间短,这就直接决定着他们对企业没有较强的影响力,因此小股东基本上就是对企业股价变动的一些信息有需求。
其次是投资者在受托责任下的会计信息需要。目前我国企业的经营权跟所有权已经分离,即企业的所有者很少再直接参与到企业管理中,基本上就会采取委托他人来对企业进行管理的方式,这种经营模式的缺点是企业资产存在一定的危险性,需要企业的所有者对企业经营活动实施进行相应的监督。而有效的监督必须需要详细的、真实的企业信息,所以对于企业所有者来说,他们为了确保企业资产安全,对企业的所有的会计信息都有着强烈的需求。
(二)债权人对会计信息的需求
首先是长期债权人和短期债权人对会计信息的不同需要。债权人可以根据他们贷款时间的长短分为以下两种:一是长期债权人。长期债权人由于贷款时间较长,所以他们主要是对企业到期偿还债务,以及长期偿债能力方面信息的需求,即对企业在资产流动、资本结构以及市值等方面的信息有需求,这主要是由于债权人债券直接受到企业获利能力的影响。二是短期债权人。短期债权人由于贷款时间比较短,所以更多的是关注企业在短期内资产流动性、偿债能力,尤其是对企业能不能在短时间内变现多少数量的资产信息具有强烈的需求。
其次是银行对会计信息的需要。银行是我国大多数企业进行贷款的机构,然而受到当前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影响,银行在信用管理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不能及时的将企业信息准确的反映出来,也缺乏科学有效的对企业贷款的监控措施,所以我国银行面临着严重的信息失真现象。另外随着近几年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各样新的金融工具开始走入市场,从而更进一步的加快了各种风险的产生和发展,因此对信息的披露技术提出了更高、更强的要求。所以对于银行来说,他们对企业详细、真实、准确的披露,对企业经营方面的信息有着强烈的需求,这也是银行管理者降低贷款风险的重要措施之一。
(三)政府对会计信息的管理需求
国家政府机构是市场经济的管理者,在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中起维护和监管的重要作用,以确保企业能够依法经营,避免发生不正当竞争或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为实现这一目的,国家需要充分了解企业的相关经营信息,以掌握企业的真实税收情况,因此,了解企业的会计信息对国家政府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政府根据我国的实际国情,结合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的需要,在调控宏观经济、征收市场企业税收的同时,还担负有监督监管市场主体的职责。
(四)企业管理层对会计信息的管理需求
在企业的正常经营中,企业的管理层需要及时掌握会计信息,以此制定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规划,同时管理层需要向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或股东提供相关会计信息。
首先是企业管理层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在企业日常运营中,企业的管理人员需要了解较为详细的企业信息,他们作为企业信息的使用者,一般可以较为容易的接触到详细的企业信息,包括企业的机密类信息,如产品的原料成本和生产流程等。作为企业的管理者,他们不仅需要了解企业的财务信息、生产运营信息和市场销售信息,还需要及时掌握国家对企业管理的相关政策和市场行业的发展状况等。
其次是不同管理层面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区别于企业的日常管理不同,当企业面临不同程度的发展机遇或困境时,企业需要做出相关调整或战略决策。企业的管理控制层在完成企业人力调动安排、原料采购、产品推广及新产品研究等发展计划时,需要参考企业的相关信息,依据现有资源制定有效计划来确保企业发展计划的实现。而企业的决策层需要根据企业业务发展情况的相关信息,为管理层进行资金预算管理、成本预算管理、产品推广预算管理等计划提供依据,这些信息包括企业现有流动资金、原材料市场价格、研发新产品的市场供需情况等,企业的研究人员需要将这些信息进行分类汇总提供给企业管理层。这些信息是企业做出发展决定的依据,有时甚至会影响到一些决定的实施与否。
综上所述,在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背景下,会计就是为不同的利益相关者提供会计信息,在提供会计信息时要针对利益相关者的需要,提供他们真正需要的高质量的会计信息。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是目前我国利益相关者对会计信息共同的需求,这也对推进我国会计理论制度不断向前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倩倩.从利益相关视角下的信息需求论会计的社会功能[J].商业会计,2015(6)
[2]宋欣,王风华.利益相关者视角下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J].财会通讯,2012(1)
[3]徐飞.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会计信息质量需求分析[J] .财经界(学术版),2014(05)
【会计岗位需求分析】推荐阅读:
会计岗位能力分析报告08-11
会计机构及会计人员岗位职责10-06
公司会计岗位职责07-13
企业会计岗位职责08-08
会计岗位规章制度08-09
会计人员岗位责任08-10
会计岗位操作手册08-16
会计岗位职责 转09-19
会计人员岗位工作标准09-22
物流会计岗位职责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