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父母作文

2024-09-23

读懂父母作文(精选16篇)

1.读懂父母作文 篇一

精选读懂父母作文八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懂父母作文8篇,欢迎大家分享。

读懂父母作文 篇1

曾经有人说过:父母像一棵大树,用树叶为孩子遮风挡雨。而我认为父母像竹子一样,高大、忍耐,不失风度。虽然它们只能存活数个春秋,但换来了初春的小竹笋。

我努力去读懂母亲。还记得,母亲给我送药的哪一刻。那时我因病躺在床上无精神。天色已晚,母亲却跑出去给我买药。药买回来了,母亲额头微微出了汗,头发上泛着几缕白丝。她看着我吃了药后病情有所缓解,嘴角露出一丝微笑。我在的母亲世界里,总是把我照顾好为最重要的事。她默默的勤劳工作后,总是贴心的照顾我。我曾问她:“您幸苦吗?您为什么要这样照顾我?”母亲笑而不语。如今我长大了,能力变强了,担当也要更多了。但母亲还是日复一日照顾我。我曾经想极力帮助她,照顾她。我想只有这样才能读懂她。

我努力读懂父亲。父亲在我眼里是高大的。他由于工作忙很少和我讲话,总是摆着一张庄重的脸。但实际上,父亲总是很关心我,在不经意时,留意我的一举一动。记得有一次,父亲让我去楼下操场跑步。他自已身体不舒服不能陪我跑。我只好一个人独自跑。心里还在抱怨父亲没陪自己跑。跑了一会儿才发现他一个人站在窗口望着我。我征了一会儿。父亲发现我注意到了他就默默离开。这时我才发现父亲无时无刻爱着我。

时光飞速,父母一天天变老,望着他们开始有皱纹的额头,心头不经一震。的确,我长大了,开时理解父母。以后的父母需要我照顾了。

父母如同一本书。如今有些泛黄,他们告诉我知识与能力。现在我需要珍惜他们,至到完全读懂他们一番苦心。

读懂父母作文 篇2

成长是每个人必须经历的,成长是从无知变得懂事,从稚嫩走向成熟,变得责任有担当,懂得理解父母。

我上了初中以后,妈妈整天唠叨我,让我好好学习,并且每天都让我不停的做功课,而且休息的时间很少。我十分反感妈妈的这种做法,也十分不满,以为妈妈不管我多累,只知道让我不停地学习,而她却很轻松。

于是在一个星期天,我就向妈妈诉说我学习的劳累,本以为妈妈会体谅一下我,让我的劳累减轻一点,没想到妈妈却反过来向我诉说她的辛苦。我不相信,生气的反驳,说:“你不就是每天收拾一下家里吗?有什么可以使你劳累的?”妈妈不同意我的说法,反而以为我比她轻松多了。

我们都不同意对方的说法,于是我们提议互换身份一天,妈妈爽快的答应了我。

说换就换,我马上命令妈妈去房间做功课。因为我们互换了身份,现在我是妈妈,妈妈是我,我有命令妈妈的权力,于是妈妈就无奈的去了。

我开始收拾屋子,我先从拖地开始,我花了很大的功夫才把地板拖好,而妈妈又在屋子里来回走把地板又踩脏了,我十分生气,刚要对妈妈发脾气时却想起来我以前就是这样做的。于是我又惭愧起来,默不作声的又拖了一遍。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房间全部打扫完毕。接着我又洗筷刷碗,收拾厨房,刚要坐下来休息时,妈妈却又大喊:“我饿了,你快做饭。”我又只好拖着疲惫的身体去做饭。

到了晚上,我几乎累趴下了,我就马上要求妈妈把身份换回来,妈妈看见我劳累的样子就捂着嘴偷着笑,并且说:“一天的时间还没到,还不能换回来。”不过,在我再三央求下,还是换了回来。

从那以后,我深深地体会到妈妈的辛苦了,不再向妈妈诉苦了,并总是帮妈妈干家务活了。

读懂父母作文 篇3

“时间都去哪了。”就这样一首歌,唱出了多少的亲情,多少的爱,我喜爱读书,我的父母就像是一本书,他们很简单,可我好像很难读懂他们。

这里的教学资源比老家要好很多,所以他们攒钱在这买了套房,理所当然我受到了比老家更好的教育,可每当考试失利的时候,我的母亲总爱摸摸手,父亲总爱皱着眉头,我看到了妈妈手里因长年累月的干粗活儿留下的厚厚的老茧,也看到了爸爸因总皱眉有的抬头纹,是那样显眼,在我的心中深深埋下了愧疚的种子。这就是书的第一大部分,我曾努力读懂它。

我刚记事的时候,父亲的背挺拔,母亲的背笔直,后来,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就变的越来越弯,到最后再也直不起来了。他们一天有忙不完的活,妈妈总做饭,洗衣,擦地,妈妈不在家,父亲也干。他们的眼睛都有些花了,那个在童年欢乐地背起我转圈的挺拔背没了,那个在我生病的时候背起我往医院跑的笔直的背没了,这一切的付出都是为了我。这就是书的第二大部分,我曾努力读懂它。

父母的结婚照上,妈妈脸上没有雀斑,爸爸脸上没有皱纹,从何时起,妈妈脸上多了雀斑,爸爸脸上多了皱纹,从前我很调皮,总是惹事,很多年过去了,父母和我也生活了许多年,我是沉稳了,可他们为我操心的痕迹却没有消失,看着这些,我不禁潸然泪下。。这就是书的第三大部分,我曾努力读懂它。

父亲总和我说:“小时,家里穷,农活多,考上师范学校时,面试都是自己一个人去的。上学十多年,最怕的就是交学费。老师一说交钱,到家看到劳累的父亲和行动不便的母亲就羞于开口了……”现在的我,上学缴费时,怎么能想象到他尴尬的脸红?他是一个有担当的爹。考试失利后,他总是那么教育我,母亲也在一旁说,泪眼婆娑,就在那一刹那,我看到了他们青丝间夹杂的银丝,低下头来。这就是书的尾声,我曾努力读懂它。

到现在,我恍然大悟,这一本书是关于父母对我的爱,这么多年含辛茹苦把我养大,我爱你们!

原来这本我曾努力读懂的书,我早已明白。

读懂父母作文 篇4

也许,大人的世界,我们小孩子不懂,但我想努力读懂你们。——题记

晚上,站在窗前,看着满天的繁星,我静默着,任泪水在脸上肆意流淌。

十岁那年

这一天,出奇的平静,大概是预示着暴风雨的来临吧!躺在桌子上的两个红色本子显得格外扎眼,我不敢相信,朝夕相处的他们竟然会做出那样的决定,我的大脑一片空白,迈着沉重的脚步走到室外,瘫坐在地上,泪如雨下,我想独自一个人悄悄地躲起来,让伤口慢慢愈合,但爸爸最终还是发现了我,他问我“怎么了?”“我不想没有爸爸妈妈,我不想成为孤儿。”我抽噎着说道。爸爸紧紧搂着我,沉默了一会儿,跟我道歉:“对不起,丫头,为了你,爸爸不会和妈妈分开的,一定不会的。”……我不知道大人的世界是怎样的,也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要吵架。

十二岁那年

深夜,一盏暖黄的灯在黑夜中显得格外突兀,妈妈拖着疲惫的身子,坐在沙发上,上眼皮和下眼皮互相吸引,我看着她,心疼地说:“妈,你去睡吧,爸爸可能不会回来了!”“没事,你先睡吧,我再等等。”妈妈轻声说道,我耐不住困意,很快便进入了梦乡,但很快,“啪啪”两声把我从梦中惊醒,我透过门缝看见爸爸妈妈争执不休,甚至动起了手。看到这个场景,我害怕极了,一个人躲在房间里,小声地抽泣。连续几天,家里都冷冷清清,这个家突然之间变得很陌生,我不敢在爸爸妈妈面前多说话。晚上,妈妈轻轻地推开我的房门,来到我的床前坐下,想和我说点什么,可又咽了回去,摸摸我的头,亲切地说:“孩子,早点睡吧!”这时,我的眼泪犹如决堤的洪水,顿时泣不成声,抱住妈妈说:“你和爸爸和好吧!不要丢下我。”“傻孩子,为了你,妈不会离婚的。”听了这话,我破涕为笑。

十四岁那年

“丫头,去把盐拿来。”“唉,好嘞!”“那个火再大点儿”“好的老婆”。今天,我们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在一起。这时候,我从他们的笑容中读出了幸福,读出了爱。我知道,他们是爱我的,就如同我爱他们一样。真希望时光在此刻停下,让这幸福永远传递下去。不知怎地,我脑中浮现了父母吵架时的场面,我突然明白了:也许幸福在痛苦过后才会显得更加幸福!

我成功了,我读出了爸爸妈妈对彼此的爱,对我的爱,我知道,他们会永远爱我,永远……

读懂父母作文 篇5

父母,说出这两个字是那么轻易简单,但只有真正成为了父母的人才能体会到这两个字是多么沉重!他们是天底下最伟大的人。

他们不辞辛劳,任劳任怨,一生无怨无悔地为儿女付出,将儿女抚养长大培养成才,却不图一丝回报。这样的恩情难道不是比天还高、比山还重、比海还深吗?

父母,平凡而又伟大。他们每一天都给予我们无限的`关爱,对我们呵护备至。而我们每天心安理得地接受着他们的关爱,却从不曾想过要回报他们,关心他们。还经常为一些生活琐事与他们冷战、争吵,摆脸色、甚至摔门而去,留下的只有黯然神伤的父母。那时,你曾想过你的父母吗?

我曾努力读懂父母这一词汇。为什么他们要努力抚养孩子长大?为什么他们心中时刻装着的都是自己的儿女?为什么他们宁愿自己受苦也不愿意孩子受罪?为什么愿意一生劳累为的都是自己的儿女?为的就是自己儿女叫的这一声“爸”、“妈”。

他们曾努力打拼,好不容易拼出一片天地,到头来却一分也舍不得花尽量都留给儿女;我们总说,爸爸妈妈,等我长大了你们就享福了;爸爸妈妈,等我毕业了你们就轻松了;等我找到工作了就养着你们,一定不让你们劳累;等我有了自己的家庭你们就不用再为我辛苦了……可是,这样的诺言谁都会说,做起来却并非易事,父母的岁月经不起等待,我们不能老是等等等,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时候却为时已晚!

我见过这样的父母,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被别人称作“泥腿子”,勤勤恳恳地在田地里劳作了一辈子,只为在城市里打拼的儿女能够少一些负担能够时常回家来带一些农村的蔬菜瓜果粮食腊肉……最终,两位老人孤孤单单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什么也没有带走,临终前还一再叮嘱一切从简千万不要浪费钱财,城市里生活用度开销大……这样的伟大又有谁能与之相比?

父母为了我们四处奔走劳累一生,他们不求什么回报。只希望我们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就好。而我们也应该多孝顺父母,多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们已经让他们操心了半辈子了,所以,亲爱的朋友们,别再让你们的父母替你们再担心了。

父母,这个词平淡却又包含无数温暖爱心,他们给了我们生命,让我们在他们的羽翼下快乐地长大。我曾努力读懂他们,现在,我懂了。他们是世上时时刻刻牵挂着我们的人,是无论何时都愿意无条件为我们付出的人,是血肉相连的至亲之人,面对这样的人,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以同样的爱来回报他们?让我们从见天开始,一起来关心孝顺我们的父母吧!

读懂父母作文 篇6

处于青春期的我们,总是不懂父母心理想的什么,也不愿向父母表达,以至于时不时发生一些口角。我努力读懂父母,但始终猜不透。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也在不断的变化,我已不再是从前那个天真,整天黏着妈妈的爱撒娇的小姑娘了。爸爸妈妈陪伴我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一年回来最多不超过20次,回来后又经常在麻将馆打麻将,我经常一个人躲在家里哭,心想:他们活生生的亲生女儿,难道比不上麻将馆里那些没有生命的麻将吗?在他们的心里我究竟重不重要。

我不懂他们对我的爱有多深。我有一个表弟,他非常顽皮,所以我非常讨厌他。每次他到我们家来就会搞“破坏”,不是拿我的笔就是丢我的书,而我每次都会被气哭。有一次我实在是忍不住了,就骂了他几句,谁知他竟跑去告状,舅舅、妈妈都在那里说我的不是,我心里难受极了,明明是他的不对,妈妈到底是爱我多些还是爱表弟多些。

我不懂他们对我的学习成绩为何这么严格要求。记得小的时候,大概是一、二年级吧,有一次我考试,我的数学成绩和语文成绩都只得了80分,爸爸把我狠狠的教训了一顿,还罚我不许吃饭。就这样一次小小的失误,用不着这么严厉吧!爸爸妈妈对我的写字也有很高的要求,写的字必须美观、工整,大小也要一样。

但是现在,我终于读懂了:他们向着表弟是想让我明白表弟还小,不懂事,我作为姐姐要学会包容。他们对我的学习要求严格是为了让我更出色,让我在社会上有一席之地。他们对我的爱无法测量。

“天气变冷了,多加点衣服。”“上学路上小心车子,在学校听老师话,少淘气。”“怎么又感冒了,是不是在学校没有穿暖和。”妈妈总是这样说。“学习要努力啊,考试争取考前三名。”“这么简单的题目都做错了,是不是没被罚了啊!”爸爸总是这样严厉地说。一慈一严构成了我这个幸福的家。

爸爸妈妈请让我弥补以前不懂你们时与你们粗言顶撞的过错,现在的我已经不是以前的那个我,我会慢慢读懂你们,读懂你们对我的爱。

读懂父母作文 篇7

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永远也诉说不完的……

小时候,是父母,把我带到了这个美丽的世界;是父母,教我迈出了认生的第一步;是父母,第一次逗我微笑;是父母,教我认识了世界上所有的重要的事物。通过你们的一言一行,我学会了生活,懂得了人生。

谢谢你们从第一天起,就是我的私人专职飞机,随叫随到。每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你们总会面带微笑,出现在我面前,告诉我要勇敢面对困难,不要让失败得逞。谢谢你们鼓励我认识自己内心的真正的美丽,让我高高昂起头。你们给了我足够的自信,让我微笑面对生活与学习中的所有挑战。

当然,我们有时争吵。而我们每次争吵时,我总是占不到便宜。因为你们的话总是有道理的。

我在努力地读懂你们,如果没有你们,我又怎能见识到这个美丽的世界呢?如果没有你们,我还会是一个懂得生活的我吗?如果没有你们,我还会微笑着面对生活与学习中的所有挑战吗?如果没有你们,我的生活将变得如何?

从我到这个世界起,我就被你们当做宝贝一样看待。你们给予我温馨的家庭、可口的饭菜、飘亮的衣服………当我有所想要的时候,你们会毫不犹豫,想尽一切方法来满足我。虽然有些溺爱,可这是一种多么无私、伟大和崇高的爱啊!

我在努力的地读懂父母,同样,为了这份爱;我要感谢你们——我最亲爱的父母。

读懂父母作文 篇8

在我不断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对我的态度也在不断变化,我努力去读懂父母,但终究是一无所获——我永远也猜不透他们对我的爱到底有多深。

幼时,父母对我的严历让我感到疑惑。他们要求我要有礼貌,讲卫生,讲文明,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向上的心……那时的我认为:我还小,没必要那么严格要求。所以,我会耍点小聪明,妈妈不在的时候,我就不按要求做,可是每次都被逮个正着。

他们的眼睛里流露出了失望,但仿佛还有一种隐藏起来的感情,我也不知道是什么。但错之后,首选就是一顿批评,然后就是自我反思,要求反思自己的错误,自己以后改正。渐渐地,我进入了小学,这时我发现父母好像对我也没有那么严了,父亲一直在外地打工挣钱,为的是什么?我不求家庭有多么富裕,但是希望父母能在身边陪着我,可就是这么小的要求,他们也没能满足。

我和妈妈住在乡下,妈妈很少打骂我,对我很疼爱,是因为我的学习成绩还不错。

我带着一连串的问题迈入初中殿堂。这时的我已经长大了,妈妈却把我当成了小孩儿,对我百依百顺,这使我更加疑惑。

曾经的我多么渴望父母能陪在我身边,多么希望对我的管教不那么严,现在的我已经适应了他们管教,他们却放松了手,让我自由的飞翔。

现在我明白了,终于明白了,父母对我严厉的管教是希望我养成良好的习惯。父母选择离开我去外面打工,是为了让我能够好好读书,将来成为对祖国有用的人,长大后不再管束我,是为了让我自由。

我努力读懂父母,原来这些都是爱。

2.读懂父母作文 篇二

一.读懂教材。

读懂教材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 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基础。只有深刻理解教材, 才能用好教材。

读懂教材, 首先要明白教材的含义。长期以来, 我们常常把“教科书”和“教材”等同起来, 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教材”指“教学的材料”, 大体相当于今天所说的“素材性课程资源”。而“教科书”是对“教学的材料”进行选择和编撰的纸质教材, 教科书是教材的重要部分。过去教学就是教“教科书”, 教科书概念的外延与教材相等。即使现在, 有些人还把教科书误称作教材。

在教学中, 我们也常看到一些教师的课要么全盘照搬教科书的内容, 顺应教科书的知识呈现, 一幅幅图片、一道道习题引着学生走下来, 一点也不敢有什么“违抗”, 并振振有辞:“我讲完了当然就完成了教学任务呀”;也有一些教师走向另一个极端, 全盘地抛弃教科书中的素材, 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把自己想当然的所谓“好素材”搬上课堂, 并振振有辞:“我这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当然比别人强多了……”可是, 这些教法未必会有好的效果, 他们就会归结为学生笨, 学不好, 考不好。其实, 根本原因是老师没有读懂教材, 不能很好地把握教材, 有效地使用教材。一位好教师必须认识到, 教科书本身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 它是教学的切入点, 只有将其与其它教育资源进行整合, 才符合建构主义教学观, 才能真正走进新课程。教师要具有独立分析教材的能力, 全面透彻地理解教材、有效地把握挖掘教材、恰当地处理教材, 让教材真正成为教师教学的好帮手。

“读”是懂的前提, 那么, 在读教材的过程中, 怎么去读才能确保读的“懂”呢?

1.要用整体联系的观点解读教材。

新课程标准的设计具有整体性特点。以语文课程目标为例, 它按九年一贯进行设计, 用总目标贯穿九年, 并将总目标分解成四个学段的“阶段目标”, 使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育统一为一个整体。它还从整体上设计了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的三个维度的立体化课程目标, 即以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经, 以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与习作、综合性学习为纬, 经纬交错构成网络。并且, 这个整体的网络有一个核心焦点, 就是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教科书的编写, 也以此为指导。比如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线索, 围绕“人与自我”安排了“生命体验”和“理想信念”两个单元, 围绕“人与自然”安排了“自然美景”和“科学世界”两个单元, 围绕“人与社会”安排了“家庭亲情”和“幻想世界”两个单元。同时, 每一单元在同一主题下, 又分阅读与综合性学习两个部分, 把读、写、说有机整合成一个整体。

这样, 就要求教师在解读教材时, 把目前要落实的教学目标与以前的相关知识衔接好, 为以后的相关学习做好铺垫。比如小学五年级上册的“分数再认识”, 教师在解读教材时, 必须要想一想:三年级的分数内容学生已经学习了什么?然后进一步思考:五年级的分数内容学生需要认识什么?与三年级相比, 对分数的理解有什么区别?这样用联系的观点去读教材, 才能较好地把握分数的教学目标。

2.要用新课程的理念去解读教材。

很多教师愿意将现在的教科书与老课本对比去读, 这不是坏事, 但是新教材应该用新课程的理念去读。教材是知识的载体, 它承载着教学内容和任务, 这些内容和任务是《新课程标准》赋予它的, 教师要研究这些素材能不能完成它所要完成的使命。分解后依托具体的问题情境和素材, 有计划有次序地安排在教学中。

在新课程的理念中, 教科书是重要的教材形式, 但不是唯一的依据。因此, 教师要能够在深入钻研教科书的基础上, 结合自己的优势和学生的情况, 发掘身边的素材。

比如教计算课时, 就要考虑计算教学新的要求有估算、算法多样化、数感与解决问题相结合等, 这些新理念在教学中如何体现, 如何把握。不仅是拿着课本给学生讲的问题, 还要结合学生的生活, 引领他们在实际运用中去培养那些能力和感悟。

3.要用质疑、好问的态度去解读教材。

教科书从编写到出版再到发行, 需要一定的周期, 再加上编写者在编写过程中受个人经验与喜好的影响, 很难做到紧密联系现实生活。有的时候, 教材对某一内容的要求较为宽泛, 初看会让老师觉得无从下手, 这就要求教师怀着质疑、好问的态度去解读。

比如人教版语文教材有一个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的奥秘”, 这时我们的教师就应提出质疑:我们学习资源匮乏的农村学生怎么可能和那些眼界开阔、习惯于网络应用的城市学生一样, 去探索月球的奥秘?假使你硬要学生去做这样的活动, 除了让他们对学习产生高不可攀的畏惧心理, 还会有什么收获呢?

再如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的活动课“寻找历史”, 有不少历史老师就认为我们这里也没有什么悠久的历史物质和文化遗产, 学生也难以找到有价值的素材, 就弃之不用。实际上, 如果深入思考就会发现, 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活动, 明白历史与生活的关系, 发现历史就在身边。我们完全可以组织学生从身边接触的事物中去收集、整理资料, 如“我家的历史”、“我喜欢的历史人物”、“我读过的历史书籍”、“我看过的历史电视剧和电影”等等。

二.读懂学生

相对于读教材, 读学生是更难的事情。教材是有标准的, 可学生是动态的、变化的, 还是有差异的, 这就更需要老师用心去品读。

在教学中, 首先要明白读懂学生什么?1、读懂学生的心理特征。比如小鸟从窗外飞过, 学生伸头去看, 老师不去指责, 而是引导他们的思维, 就是读懂了学生的心理特征。2、读懂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水平。比如, 你所教的那个年级的学生, 对某一学科的认知发展到了什么水平, 这个水平有几个维度, 老师都应该了解。3、已有的学科体验和经验。孩子还没有学习分数, 他就不懂分数吗?显然不是的, 他们已经有了部分和整体的概念了。那他们都是如何看待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呢?他们除了知道部分比整体小以外, 还有属于他们自己对分数的刻画, 这个就叫经验, 就是属于孩子已有的经验。4、学生的实际生活, 他们周围的世界。你的孩子生活在一个什么环境里, 他每天接触着一个什么样的社会, 他都会遇到什么问题, 他会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些问题, 这就是学生和知识有关的生活世界。5、实现学科教学目标的过程和要素。我们自己对学科知识的理解, 跟孩子完全不一样。如果我们能够了解孩子是如何实现知识化的, 在这个过程中有哪些要素, 这个过程大体遵循一个什么样的规律, 就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研究, 就是一个相当精彩的“读懂”。

那么, 如何读懂学生?

1.理解学生从实际背景抽象出学科问题、构建知识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是教育的主体, 具有自主性和能动性, 是知识的积极建构者。新课程下的教学, 要求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和生活经验, 倡导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有意义的学习。教师要充分理解学生的基础和从实际背景抽象出学科问题、构建知识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 根据他们的潜在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 让他们内在的力量充分体现。

2.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体验、分析、验证等活动。新课程理论认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有自己的头脑、性格、意愿, 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读书、感知, 代替学生观察分析思考, 把结果灌输给他们, 只能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扼杀他们的兴趣, 窒息他们的思想。建构主义理论认为, 学习是学习者主动构建内部心里表征的过程, 通过对外部的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 建构自己的理解。那么, 教师就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体验、分析、验证, 引导他们自己获得知识。

3.在教学的过程中读懂学生。不同的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 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感悟理解的水平也会不同, 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生, 设计相应的策略。优秀的学生, 要给他们发展的空间, 避免吃不饱;中间的学生, 要让他们得到提高, 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基础差的学生, 也要有所收获, 激起他们的上进心。只有面向全体,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课堂的主人, 才算真正读懂了学生。

三.读懂课堂

课堂教学, 是在深入研读教材, 认真分析学生之后, 对教学活动作出计划并付诸实施的过程。读懂教材、读懂学生, 都是为读懂课堂打基础的。

读懂课堂首先应明确教学要求, 设计恰当的课堂教学目标。教学目标陈述的是学生在学习中的变化和结果, 而学生个体差异, 要求教学目标的设置要具有多样性和层次性, 以有利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读懂课堂, 还要读懂新课程理念下新的师生交往行为。在传统的课堂上, 教师负责教, 学生负责学, 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新课程强调,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 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 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 求得新的发现, 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 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读懂课堂, 要关注课堂上学生的不同表现。在课堂上, 学生常常会出现错误, 如果不负责任, 简单粗暴地对待, 就会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 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自尊心。现实中, 屡有教师惩罚学生的错误引发学生心理逆反, 甚至走向犯罪等极端事件。正确的做法是, 让学生从错误中汲取教训, 进行创造, 发现真理。对课堂上的问题, 学生还会出现不同的声音, 教师也要及时作出回应, 尊重学生个性, 鼓励学生热情, 营造开放式课堂。

3.读懂父母作文 篇三

讨厌洋娃娃与花裙子,“假小子”搂着冰鞋睡觉

1985年4月,王濛出生在黑龙江省七台河市一个普通家庭。她父亲王春江在一家公司上班,母亲张晓霞在当地人民法院工作。除了王濛,王家还有一个比她大两岁的王倩。王濛个性坚强,小时候淘气挨打都很少哭,除非真正被感动才会掉眼泪,这点跟王倩完全不同。因此,张晓霞管大女儿叫“大宝贝”,管王濛叫“老儿子”。王濛从小就喜欢玩枪或者玩具汽车,对洋娃娃、花裙子这类东西不感兴趣,就是后来长成大姑娘了也从来不穿裙子。她小时候还爱吃零食,王春江担心这会影响王濛长身体,便希望她少吃零食。但是,王濛就是不听劝阻,王春江只好从经济上制裁她——不给王濛零花钱。

王濛6岁那年,全国上演的《少林寺》轰动一时,王濛看了以后十分希望像里面的演员一样可以飞檐走壁。她敢与男孩子打架,是小伙伴中出了名的“假小子”。王春江很疼爱王濛,想把她送到武术学校学功夫,但得知学费一个月就要3700元后只好忍痛作罢。

1994年3月,七台河市业余体校教练马庆忠到当地一些学校挑选短道速滑苗子。王濛引起了马教练的注意,就这样,王濛成了市业余体校的一名队员。到了体校,马庆忠觉得王濛身体素质好,反应也很快,就先让她练乒乓球。王濛练得很辛苦,别人一天挥拍1000下,她能挥2000下,临睡前整条胳膊都是肿的。打了一两个星期的乒乓球,不少比王濛大两三岁的孩子都打不过她。

过了一段时间后,马庆忠还是觉得王濛适合滑冰。刚开始练习滑冰的时候,年龄小的王濛根本找不到和自己脚尺寸合适的冰鞋。后来,马庆忠想了很多办法,才找到了一双适合她的冰鞋。很奇怪,很多人穿上冰鞋都站不起来,但王濛一下就站住了。晚上回家,王倩看着王濛的冰鞋很稀罕,想摸一下王濛都不肯,晚上睡觉时还要搂着它不放。就这样,王濛白天在学校上课,放学后和几个孩子跟随教练去冰冻的河面上滑冰。

过了一段时间,王春江夫妇觉得很奇怪:女儿回家怎么总这样晚?经过一番盘问,王春江夫妇得知情况后十分生气,他们只是希望女儿好好学习,将来考一所理想的大学,找一份稳定的工作。王濛没有听从父母的意见,每天放学后继续去体校练习滑冰。一天傍晚,王春江夫妇来到小河边,找到马庆忠说:“关于孩子前途的事,你也得与我们商量。我们只想让濛濛好好念书,练滑冰会耽误她的功课。”说完,他们拉起王濛就走。

第二天下班后,王春江夫妇担心女儿又去练习滑冰,便特意去学校把王濛接回家。他们刚一进家门,马庆忠就找来诚恳地对张晓霞说:“王濛是棵难得的好苗子。我向你们保证,这丫头一定可以练出来!”张晓霞没好气地说:“要是练不出来,功课又耽误了,她将来没有一技之长怎么在社会上立足?”

不过,时间一长,王春江夫妇渐渐地被多次上门劝说的马庆忠所感动,便认真地问女儿:“你喜欢滑冰吗?”王濛立即两眼放光:“我做梦都想滑冰!练习滑冰比学习可有趣多了!”于是,王春江夫妇才最终同意女儿练习滑冰。

王濛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冬天,她和队员们跟随马庆忠在自然冰冻的河面上训练。北风呼啸,滴水成冰,队员们穿着单薄的训练服,顶风冒雪在冰上滑行,常常一练就是几个小时。晚上回到家,王濛的脚几乎被冻僵了,冰鞋粘在袜子上。张晓霞小心翼翼地帮女儿脱冰鞋,尽管袜子被脱下来了,但王濛的脚却被弄得血肉模糊。张晓霞含泪问女儿:“孩子,疼吗?”王濛咬紧嘴唇:“疼,但我能挺住!”

越飞越高的“侠女”有些自满,父母教导她学会低头走路

经过几年的艰苦训练,王濛在一帮小队员中脱颖而出,被选进省体校训练。就这样,王濛满怀憧憬地走出了七台河市,走出了父母的庇护。王春江夫妇牵挂着远在哈尔滨的女儿,每隔一段时间就去看望她。

和在七台河市业余体校不一样,省体校实行的是专业训练。王春江夫妇省吃俭用,每月都想方设法多给王濛一些零花钱。除了生活费,王濛的一双冰鞋就要几百元。王倩也在上学,还要赡养两边的老人,收入本来就不高的王春江夫妇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为了多挣些钱,王春江常常在晚上去建筑工地给别人看材料,以使每月能多几百元的收入。

1999年4月,王春江夫妇去哈尔滨看女儿。王濛左手缠着厚厚的绷带,在训练馆里挥汗如雨地训练。夫妇俩的心揪得紧紧的:孩子怎么了?难道她受伤了?教练告诉他们,王濛虽然在队里年龄最小,但十分上进。队里不让她做太大强度的训练,但这个倔强的小丫头怕别人超过她,就偷偷地去举杠铃练习力量,不小心砸伤了手指。王春江夫妇心疼极了:同龄的孩子还在父母怀里撒娇,而女儿却承受了这么多压力。

王濛16岁时就进了国家队,在很多人眼里她前途无可限量。对此,王春江夫妇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担心女儿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便经常语重心长地对王濛说:“孩子,国家队竞争激烈,万一被退到省队来也没什么,不是每个运动员都能当世界冠军的,只要你努力就行了。”王濛却大声说:“你们太小瞧我了,我一定要拿世界冠军给你们看看!”

在张晓霞眼中,王濛是个非常孝顺的女儿。尽管练习、比赛很繁忙,女儿每天还是会往家打电话,嘘寒问暖。2002年,王濛拿到第一笔工资后,甚至连存折都没有看就直接交给了张晓霞。在训练队里,王濛小小年纪就有“侠女”风范,看到其他小女孩受到欺负,她总是会为弱者出头,无论欺负人的孩子比她大多少。

2005年,在全国第十届运动会短道速滑500米比赛中,裁判认为王濛犯规而将她罚下场,王濛不仅怒砸冰鞋而且指责裁判:“你们怎么判的?看没看比赛的录像?”在2006年都灵冬奥会500米夺冠后,王濛语出惊人:“我为队友报仇了!4年后的奥运会,我绝对不会让韩国队这么狂!”在2007年1月的长春亚洲冬季运动会1500米决赛中,王濛仅仅获得一枚铜牌,她激动地说:“我们没有任何战术,赛前教练没有任何安排。我不适合在国家队继续训练,想申请回地方队训练!”这是王濛和主帅李琰教练矛盾爆发的导火线。当时李琰教练不在队内确立领军人物的做法被王濛误解为“偏心”。张晓霞从报纸上知道情况后,非常生气,立即赶到北京找到王濛,对她进行了严厉地批评:“你现在就把自己当作大腕,就可以耍大牌了?作为一名运动员,遇到什么事都要沉得住气,要虚心向教练学习,而不是乱发脾气!”

捅了“马蜂窝”的王濛很快意识到自己错了,在博客上写了书面检查。2009年9月,短道速滑世界杯中国站在北京首都体育馆举行。王濛和队友在冰场上搭起了条幅——“教头生日快乐,您辛苦了!”李琰教练感动得潸然泪下。

温哥华闪耀“小酷哥”的微笑,妈妈希望女儿找到温暖的怀抱

成名以后的王濛仍旧是个假小子,脱下冰鞋和比赛服就变成了一个戴着鸭舌帽、墨镜,开着宝马车的“小酷哥”。2010年2月12日,第21届温哥华冬奥会在加拿大开幕。为了减轻王濛的压力,张晓霞与丈夫只与女儿通过短信联系:“王濛,你是最棒的,要相信自己!”“爸爸妈妈永远支持你,要挺起来”……一个个简单的汉字让全家人的心紧密相连。虽然他们不断给女儿打气,但心里都不是很踏实,因为此刻女儿承载了太多的压力。虽然她的心理素质一向很好,但在这种关系到国家荣誉的关键时刻,她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自己,女儿能战胜自己吗?

2月15日,王濛在女子短道速滑500米决赛中以44秒345的成绩夺得金牌,这是中国代表团在本届冬奥会上夺取的第一枚金牌!王濛冲过终点线,激动得跪在冰面上磕了两记响头。之后她解释说:“第一个送给我的教练,第二个送给所有支持我的人。”夺冠之后,王濛和李琰教练隔着挡板紧紧相拥,泪流满面。在女子1500米比赛后,王濛患上了严重的感冒,但她一直瞒着家里。在女子3000米接力决赛中,由于呼吸不通畅,王濛上场前不得不在鼻翼上贴了一块医用胶布。2月25日,在3000米接力决赛中,由王濛等人组成的中国队以4分06秒610的成绩夺得冠军。兴奋的王濛准备攀上教练席和李琰教练拥抱的时候,她的冰鞋不小心划伤了小师妹张会的下巴。张会的下巴立刻鲜血直流,后来缝了十几针才没有大碍。王濛十分愧疚,很诚恳地对张会说:“今天太高兴了,不小心弄伤了你。真的很抱歉,非常对不起你……”不过,王濛又嬉笑开了,“要是正常情况,观众肯定只想着我跟周洋。孙琳琳被韩国队推了一下,再加上张会被划脸,这下好了,我们4个人都被媒体关注,观众就都记着了,嘿嘿……”

晚上,王濛告诉队友:“你能否听出来我的声音患了重感冒?我这几天都没敢给家里打电话,怕父母担心。”这时,她的父母才知道女儿病了,张晓霞给王濛发了几条短信,让她多注意身体。当赛前被迫吸氧的王濛拿下女子1000米决赛金牌时,张晓霞热泪盈眶地对丈夫说:“孩子太不容易了!”

在王濛比赛期间,家里的亲戚都聚在她的老家。他们一边关注着远在温哥华的王濛,一边欢度春节。王春江准备了几箱鞭炮,每当王濛获得金牌后,家人就会放鞭炮以示庆祝。亲戚们来到家里,张晓霞自然是招待客人的主力。每顿饭差不多都有3桌人,都是由张晓霞下厨张罗。不管是多么辛苦,当看到女儿的表现,张晓霞就甜在心里。2月25日晚上,王濛拨通了家里的电话,声音哽咽:“爸爸妈妈,我没让你们失望,我拿到金牌了……”王春江夫妇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孩子,你是好样的!我们为你感到骄傲!你终于成熟起来了,这是爸爸妈妈最高兴的事情!”浓浓的亲情越过千山万水,溢满王濛的心房……

2月28日,张晓霞乘飞机来到北京。她在住地一放下行李,就到附近的报摊买了几摞报纸。她要好好保留着它们,等女儿回到家,与家人一篇篇地看,然后和女儿一起回味经历的点点滴滴。在张晓霞眼里,王濛是个报喜不报忧的孩子,她不会把自己的辛酸和困难说给父母听,怕家里人着急。张晓霞只好看报纸,这样才能知道女儿在那边的情况。

3月2日,参加冬奥会的中国代表团载誉归来。在首都机场,几位获得金牌的运动员父母都来迎接孩子们回家。张晓霞知道,女儿这次拿了3枚金牌,虽然看起来很风光,但背后不知付出了多少汗水和泪水。张晓霞对记者说:“在都灵冬奥会之后,我也来这里接女儿了,那次我特别激动。而这次我虽然也很激动,但更多的是担心她的身体健康状况。不过,她现在的重感冒已经好了,我心安了一些。”

王濛成为迎接者的焦点,而她的焦点则是妈妈手上抱着的孩子:“这是我外甥女啊,快来,乖,亲一下呗,亲一下,礼物都给你,行不?”王濛当着数十位记者的面上去就是两个吻。在闪光灯快门刷刷地响起时,小外甥女看到这么多人围着自己显得有些不知所措。王濛很爱小外甥女,这次回来给外甥女买了吉祥物,还有衣服、鞋子。以前在家门口比赛时,王濛会抱着小外甥女满场跑,而现在她的宝马车里挂的全是外甥女的大头贴。

3月10日,她做客北京电视台录制《八点故事汇》之《非常接触》节目。谈到男友的标准时,王濛开心地笑了:“他得是贝克汉姆和周杰伦那样的,贝克汉姆不仅球踢得好,人也非常帅,虽然现在不那么火了,但我还是挺喜欢他。周杰伦歌唱得好,而且也挺帅……”看来,王濛一直都喜欢周杰伦和贝克汉姆。不过她究竟喜欢什么样的男孩,并没有明说,只有大家自己去猜了。由于王濛忙于训练和比赛,从来没有谈朋友,张晓霞则希望女儿能找到如意的另一半……(编辑/木非木)

【链 接】

王濛精彩话语

赛场上的王濛霸气十足,在温哥华冬奥会上狂揽3金;赛场下的王濛威风不减,精彩话语层出不穷,比如“到最后我和周洋超她们(韩国)还不是手拿把掐的”。此语一出,立刻被广大网友奉为经典。在此我们选择6条“王濛话语”。

1.各位网友大家好,我是王濛,不是“濛主”。

——王濛在听到某主持人介绍身为冬奥会三冠王的自己被网友尊称为“濛主”时的谦词

2.可能是我长的像曹操(笑)。——队友表示刚进国家队时挺怕王濛,王濛给自己找了“原因”

3.她们根本没有人怕我,这是事实,你说你们有人怕我吗?

——队友表示刚见王濛时害怕,慢慢接触之后知道她是特别好的人

4.你说行就行,你说不行就不行吗?

——当问及择偶标准时王濛表示这完全是隐私,所以不希望拿出来跟大家一起说

5.是吗?真的吗?谁给我呀?天哪!落实啊!既然你都这么说了,一定要落实啊,我还真不知道。

——王濛听某主持人说自己的3块金牌价值千万元时大惊

6.对别人不严厉,对她必须严厉(笑),你妈怎么对我我就怎么训练你(笑)。

4.读懂父母作文 篇四

“嘀嘀嘀”清晨六点的闹钟终于还是烦躁的在我耳边响起。我慢腾腾地起床,洗漱后,我们一家人:我、父亲、母亲便开始出发去火车站了。走之前,我瞅见父亲锁门比往常更慢些。拖着沉重的行李箱来到公交站台,这才发现北京是一座“睡”得晚,“起”得早城市。街上的的车流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而逐渐庞大,可我们还是没有等到公交车。“怎么这么慢!”我不耐烦地抱怨了一句。“你管它呢!该来的终究还是要来的……”母亲似乎心情有些不好。

不久,车便来了,坐了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下车时才发现车外下着淅淅沥沥的雨,头顶上的云貌似和母亲的心情一样不太高兴。来到火车站台前,父亲将手中的行李箱拉杆交给了我,口中还叨这些“照顾好自己,在路上小心一点,注意安全……记得听姨妈的话……”的话,而母亲则站在旁边一声不吭。

将我送上车后,还有大约五分钟就要发车了。父亲在车窗外木讷地做着“拜拜”的手势,而母亲却已红了眼。我终于明白,母亲的不开心竟是因为我马上将要和她别离,可有什么办法呢,眼看初中开学再即。

当我正要下车去劝劝母亲时,火车缓缓启动了,-切都已来不及了,我能做的就是紧贴着窗眼睁睁地看着他们离我远去,双眼不禁有些模糊……这样离别的场景,对于不满十四岁的我并不陌生——记得我从不满六岁起就一次又一次地经历,不同是从起初的嚎啕大哭不肯离开父母的怀抱,到默默地接受离别罢了……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试问哪个父母舍得自己与孩子天各一方?莫不是因为生活所迫,又哪会有这样的别离?离别前的那一句句叮咛道出了父母对我的爱。看着他们日渐苍老的面容,我知道了他们夫妻二人在这北京城中打拼是何般不容易!要不是看到母亲红了的双眼,我至今都不会懂得他们心中的艰辛与辛酸。

正是那一双红了的眼,让我读懂了父母的心!父母为我都已这般,我又有何颜面不用手中的笔去赢得那灿烂的未来!

教师评点:我就是文中所提到的姨妈,这孩子从读学前班开始就跟着我读书,成了名副其实的留守子女,那时他的父母在深圳,每到寒暑假我们双方就像托运行李那样,一个在鄂西门户宜都送上车,一个在深圳接下车,中间一千多公里的行程,唯一能托付的就是当班的司机。当然这对于一个几岁的孩子来说,真是难为他了!就这样他慢慢成长起来,虽然我们给他的爱不亚于他的父母,但是孩子与生俱来对父母的依赖是任何人都代替不了的。所以当我第一时间读到这篇考场作文时,我都忍不住泪眼朦胧。

5.读懂父母作文 篇五

也许是因为父母与我在一起在时间少,坐在一起像两陌生人,说起话来的冷言冷语。父母最近都很晚回来,可能是由于工作太繁忙了,而我不知道父母是怎么一回事认为父母太懒了,甚至连家都不想回了。所以,当父母一回来就躺在沙发上疲倦不堪的时候,我就会很生气并不停的抱怨,有时甚至会与父母发生口角,弄得父母伤透了心。

我开始从自身找原因,直到有一天。我到父母工作的地方去玩,发现父母工作的地方条件严峻,一连几个小时的工作,我受不了了,耐心被一点点消耗。晚上十点,仍在工作,台灯下,他们用心去做每一件事,怪怪的感觉,心里总是过意不去,觉得他们有点辛苦,可自尊的我无法表达自己的感情。回到家,我沉默了,脑海里总是想着今天看到的一切——因搬货而满头大汗,因工作而加班熬夜,为了我,我的学习,努力赚钱,而最残忍的就是子女的不理解与反目。也就在那一晚,我彻夜难眠。

一晚的思想斗争之后,我决定重新认识父母。晚上,父母还没回家,开了灯眼前的模样,偌大的房,寂寞的床,好久又没有收拾了。家里没有一点儿温馨。为了不让自己闲着,我放下书包,开始打扫起来了,在书架里,无意间发现了父母的日记,日记里面记录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女儿第一次站起来,第一次开口叫爸妈……女儿长大了,什么都能自理,不用父母操心,哪怕我们再累也值!看到这番话,内心有点触动。当中还特别注明一件事:今天我们和女儿吵架了,很激烈,女儿肯定很伤心吧,是不是我做父母的陪她的时间少了,或是哪里做得不够好,才导致她变成现在这样!以后,要多抽时间陪陪她,关心关心她!看到这里,我不禁潸然泪下,觉得自己做了很多错事。

于是,我想找个机会与父母道歉:我错了,这次真的是错了,父母为了我一而再,再而三地付出,而我却不理解他们。老师说得很对:“你们做子女的只懂得向父母索取,而不懂得为父母付出。”我们也应该用这句话来好好反省自己,当你拿着父母辛苦挣来的钱在外面吃喝玩乐的时候,可否想过这些钱的来之不易,当你上课时漫不经心的时候,曾想过父母在外面辛苦工作,挣钱,甚至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你身上,你这么做对得起他们吗?对得起他们为了你的学习所做的一切吗?

到了深夜,父母回来了,我特意准备了水打算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父母见了非常欣慰。当我为父亲洗脚的时候发现父亲脚上那一条打的伤疤,如同刀一般刻在我的心里,有的地方还青一块,紫一块,我都轻轻地,不敢用力地去触碰那些伤口,生怕把他们弄疼。我亲冼脸的时候,那双深陷的双眼,还有一条条的皱纹爬了上来,母亲的手上长满茧子,她那又粗糙的手。这一切足以说明她很累很辛苦,我问母亲:“母亲,你的手……,最近这段时间不要太辛苦!”母亲却笑着说:“不要太在意,这些算不了什么!”我深深地知道母亲在用微笑掩饰一切,她的心里有多苦,谁又能理解?想到这里,我终于忍不住哭了出来,哭得痛彻心扉,幡然醒悟,如果我早一点明白也许可以让父母少操点心。父母,对不起,请接受我这份迟来的爱。

6.读懂父母作文 篇六

小时候,父母起得很早,只为了给我准备早餐,让我眼前一亮。起来后,我坐在餐桌上开始吃饭,我一边吃一边问父母:“爸爸妈妈,你们吃了吗?一起吃吧。”父母只是摇了摇头,脸上漾起幸福的微笑。于是我心安理得的吃着早餐,却没注意到父母微笑下的一丝疲惫。可是,我长大了后,却懂得了父母的勤劳,读懂了对我那份沉甸甸的爱。

读小学的时候,父母总是给予我无限的爱。有一次,我在月考中失利,我的心里翻江倒海,久久不能平静下来。回到家后,我默默无闻地走进了房间,并锁上了门。父母似乎知道了这件事,悄悄地扣了扣我房间的门,说:“孩子,出来吧,我们不会责怪你的。”在父母的鼓励下,我鼓起勇气走了出来。听完我断断续续地说完的话后,父母并没有生气,而是微笑着对我说:“孩子,不要紧的,你要加油哦。”从话语中,我读到了父母的鼓励和包容,让我读懂了他们的良苦用心和那份养儿育女的责任感。

我长大了,我有了自己的责任,有了自己的担当,也更加读懂了父母那份沉甸甸的爱。

有了担当,就意味着有了一份责任感。在学校,我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并为班级小组尽力,因为,我有了做班级主人的担当。在家里,我每天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在他们劳累时,为他们捶捶腰,洗洗脚,并递上一杯热茶,让他们消除一些疲劳。因为,我应有做为人子女的担当。在社会上,我不乱闯马路,不与人打架斗殴,不扰乱社会秩序。因为,我必须有做好公民的担当。

7.学会读懂文章 篇七

要读懂文章, 首先应有一颗能静下来的心。朱熹有言:“读书有三到, 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 则眼看不仔细, 心眼既不专一, 却只漫浪诵读, 决不能记, 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 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 眼口岂不到乎?”心若静下来, 语言自然会被理解, 情境会在头脑中浮现, 情感会在胸中激荡, 道理也会在心中了然;反之, 心静不下来, 读文章时则会浮光掠影, 无法真正进入文章所描绘的意境, 那就谈不上理会作者的情感倾诉和道理的阐述了。尤其是对融描写景物、抒发感情、阐述哲理于一体的散文来说, 这点尤为重要。而结合近几年武汉市的中考阅读文章来看, 2010年《念你们的名字》、2011年《萧萧池塘暮》、2012年《美丽的邂逅》无一例外都属于散文文体。而这类文章往往内涵丰富, 语言优美, 不静下心来, 很难进入到文章的意境中, 那就不容易体会作者的思想或情感了。因此, 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 应努力培养自己静下心来阅读的良好习惯。

要读懂文章, 还应注重阅读的方法。每篇文章至少要保证阅读两遍及以上, 第一遍阅读应是从标题到文章读完, 逐字逐句, 标上自然段, 划出关键词句, 尤其是开头段、结尾段、衔接过渡段等;下面这一点笔者认为尤为重要:沉思。第一遍阅读完成后, 静下心来想这样几个问题: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能否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文章的作者要告诉读者什么:一种情感?一种哲理?……能否在文章中找到某种暗示;文章在行文上有怎样显著的特点?语言、结构……实际上, 这三个问题简单来说就是文章写了什么、写作意图是什么、怎样写的。对这三个问题进行沉思、琢磨的过程, 就是读懂文章的过程。以2012年武汉市中考阅读文章为例:《美丽的邂逅》就内容而言, 写的是一个偶然的机会, 我碰到了一本被一个叫做“慧”的女孩珍藏了十年的书, 给我带来了很多美好的感受;就写作意图而言, 作者希望人们珍惜书, 静心读书, 通过读书来提升个人的思想境界和修养, 也希望我们的社会形成全民读书的良好风气, 以振兴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就写作上的特点来说, 语言形象生动, 字里行间渗透了作者细腻的情感。琢磨了三个问题后, 有必要再来阅读文章, 此时的阅读, 熟悉感会大大增强, 这个时候应将所给的问题也一并读完, 有了刚才思考的基础, 此时, 四道考试题也显得简单些了, 以《美丽的邂逅》为例:第13题 (作者为什么把在旧书摊上淘到一本书称作一段“美丽的邂逅”?) 、第15题 (读第六段, 说说作者在“掩卷沉思”中表达了哪些情感?并概括情感产生的原因) 考察的就是有关内容方面的问题, 第14题 (结合句中加点的文字, 品析作者是怎样表现“邂逅”的美丽的?) 就是有关写法技巧的问题, 而第16题 (结合文章的主旨, 说说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哪些愿望?) 正是考查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的。

最后, 要读懂文章, 还需进行相关的联想、对比、总结。回顾自己学过的、读过的类似文章以及对此类文章进行的分析、讲解、归纳总结等, 以便准确把握文章的重点。

还有一点需要补充说明的, 针对目前的中学生来说, 考场上的那篇文章它是要唤起我们的一种生活体验、一种情感认同、一种思想启迪, 是对我们的成长有帮助作用的, 所以, 将阅读文章和个人成长结合起来理解, 也是不可忽视的。

8.读懂父母初二作文 篇八

我在湿滑的路上走着,几滴雨拍在了伞上,一不小心没抓稳,顺着弧线滴在了地上。回头望着父母,正坐在车上,沉默地目送着我,我不禁想起小时候。

小的时候,我就像个幸运儿,要什么就有什么,我又像个没断奶的婴儿,总是粘在父母身边。父母也很依我,我连上小学,父母还非把我送到教室不可。一到教室,他们还会等会儿,才缓缓离开。我以为他们真走了。结果回到寝室,他们还在忙这忙那。

总之,小时的我和父母一直形影不离,可现在,发生了许多改变。

现在的我已是步入初中的青少年,什么事父母总会说:“自己先做。”我也渐渐开始独立。

雨声把我的思绪打了回来,父母依旧在那,不知他们是担心还是另有其他的事。虽说学校要求接送车辆不能行驶至学校前面路段,即使不是这样,父母可能依旧好会让我一人前行——即便是下着大雨。

雨依旧在下着,我的裤腿边被打湿了,但这点不舒服算什么。父母的车开走了,我着三步并着两步的向前走。现在我得锻炼我自己,因为这是成长中的必经之路。

9.我读懂了父母作文 篇九

上一年级时,因为家里无人照顾和接送我,我必须住校。得知这个决定后,我便咆哮了——“不!”然后就嚎啕大哭起来。因为这个决定,对于我这个从来没有离开妈妈超过一天的人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我使出百般解数,但是,最终都无法改变什么。于是,每个星期一的早上,母亲送我去学校时,我就想方设法地留住母亲,甚至,母亲已经走出了校门,我也还要追出去,拉着母亲的手不让母亲离开。母亲在路边的茶园里,扯下一根茶树枝子,朝我的腿上就打,但是,就算被打得浑身都是伤痕,我也会倔强地拉着母亲的手……

后来,我不那么依恋母亲了,得知他们要外出打工,我也没有什么太多的伤感,直到看见搭乘他们的客车驶向远方,我才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如此几年后,我已习以为常了。只有家长会时,看到同学与父母亲昵时,我才发现自己眼睛已悄悄湿润了。

今年,母亲说不出去打工了,可是,在中秋节前,他们又悄悄走了,到现在打回家的电话也是寥寥无几,而且没有一个是因为我而打的。每次都是他们把所谓的“正事”谈完以后才记起我,我都不愿意与他们交流了。

前几天,姐姐告诉我爸爸因病住医院了,好像很严重,可他不让母亲在医院照顾他,说是怕耽误了母亲的工作被老板扣工资,就没法让我和姐姐安心地学习了。听了姐姐的话,我突然呆了,心像被刀子划了条口子,撕心裂肺地疼痛起来。

10.读懂来自星星的故事 篇十

“你啥时候也开始知道韩剧了?”当我在微博提了有关《来自星星的你》的话题之后,不止一个朋友这么问我。我在流行文化上的“奥特”(OUT)在友圈内可谓“臭名昭著”,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奥特曼”。

是什么让我这个“奥特曼”注意到了一部韩剧呢?因为“来自星星的你”这名字起得太有味道了。它陈述了一个优美、简洁又让人肃然起敬的科学事实:其实,我们都是星星的孩子。因为构成我们身体的原子,几乎都来自那些生活在数十亿年前的、早已死亡的星星的慷慨奉献。

我必须要写篇短文,和各位分享一下这个奇妙的故事,向起这个简单而深奥的名字的制片人致敬,也向神奇的大自然致敬。

构成我们的元素都从哪儿来?

我们的身体所必需的元素有28种,其中大量需要的元素,被称为“宏量元素”,包括氧(65%)、碳(18%)、氢(10%)、氮(3%)、钙(1.5%)等,共占我们身体总质量的99%以上;而所需极少、但同样不可或缺的,则被称为“微量元素”,比如铁、硅、锌、铜、锰等等,总共只占我们身体总质量的0.7%左右。但所有这些元素,对我们的身体都极为重要。别说缺少其中的某一样,哪怕只是其中某一样的比例稍微偏出去一点儿,我们的身体就可能要闹“罢工”。

这些元素是从哪儿来的呢?

我们现在已经比较确定地知道,在其生命的极早期,宇宙是高度简洁和统一的,没有作为万物基础的原子和分子,没有我们熟悉的银河、太阳和行星,当然更不会有地球和人类,有的只是极高的能量和一种将所有基本力统一起来的“超力”。随着宇宙的膨胀和冷却,一些能量得以转换为亚原子粒子,“超力”逐渐被分解为几种基本的力(强核力、弱核力、电磁力和引力)。这发生在宇宙诞生后1 000亿分之一秒之内。去年名声大噪的“希格斯玻色子”就和研究这一发生在一瞬间的复杂过程有关。

就如同我们小时候玩积木一样,最简单的结构是最容易形成的。结构最简单的原子,就是初中化学的元素口诀的第一个字——“氢”,它仅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在宇宙诞生之后3分钟,氢就占到宇宙总质量的75%。然而,就好像练出腹肌需要在健身房呆足够的时间一样,更复杂的元素需要更高的能量才能将亚原子粒子“结合”到一块,但宇宙却在不断地膨胀和冷却。没有更复杂的元素,就不会有我们所知的生命。似乎宇宙这部大片拍到这里就可以歇菜了。

这时,我们的主人公——星星——登场了。

星星为什么要发光?

新诞生的宇宙并不是完全均匀的,有一些地方的密度总比其他地方的密度高一些。由于质量越大的区域引力越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地方的密度不断上升,温度也随即上升。当这些区域的温度超过数百万度这个量级的时候,一个奇妙的现象发生了:在很高的温度下,氢原子得以彼此结合,形成更复杂的原子,并随之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这些能量以光线的形式向宇宙深空发射出去。

黑暗的宇宙有了星光。这大概发生在宇宙诞生40万年之后。

星星为什么要发光?原因可能不如我们想的那么浪漫。每一个土豪背后都有血泪史,星星也一样。它们发光,并不是它们自愿的,而是生存所迫:它们太巨大,自身的引力总是像催命鬼一样,想把它们压扁,因此它们必须通过某种方式来抵消引力才行。这种方式就是向外的光造成的“光压”。换句话来说,为了能在宇宙中亮出“土豪”的身份,恒星们得不断地“挣钱”,然后再“花钱”。越简单的元素,越容易被用来产生能量,所以它们自然很喜欢氢。但是,这种短平快的“挣钱”方式只能合成比较简单的轻元素。当然,对于体型小一点的“土豪”来说,它们的“挣钱”压力并不大,自然用不着去考虑如何生成更复杂的重元素。它们只需要静静地燃烧完自己所储藏的氢,然后相对平静地离开这个宇宙。问题在于,人体所必需的28种元素中,有24种是这种办法得不到的。

对于较大的星星,它们的“花钱”压力要更大,因此当核心的氢被消耗殆尽时,它们不得不考虑用复杂一点的元素来产生光能。“土豪指数”越高的恒星,自我压迫就越剧烈,能产生的元素就越复杂,直到它撞到了物理定律的天花板,再也无法获得光能来抵消引力的压迫。这时,整颗恒星会在引力下瞬间崩塌,变成一颗超新星。无数颗恒星在这一过程中被彻底毁灭,但同时也把那些对我们的生命不可或缺的元素抛入深空之中,和其他前辈的残骸混合在一起。日积月累,复杂的元素越来越多。于是我们知道,在大约46亿年前,在银河系某处,一片由无数死亡恒星的残骸组成的云气开始收缩。一颗新的恒星和一小群围绕它运行的行星诞生了。其中的一颗行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这颗行星诞生8亿年之后,有一小堆物质竟然开始学会了有意识地繁衍,变得越来越高明、复杂和多种多样。在这颗行星诞生46亿年之后,这些原本来自星星的物质,最终变成了这么一大群有意识、会思考、会行动的生物,通过细心的观察和谨慎的推理,得以还原了这一宏伟故事的梗概。

来自星星的故事没有结局

这并不是过去的故事:它过去、现在、将来都在广袤的夜空中上演着。在合适的时间,我们即使在城市里,也可以看到男主角母星所在的星座——明亮的猎户座。猎户座的东北角有一颗显眼的红色星星,这颗星星叫“参宿四”,它是一颗垂死的红超巨星,将在不太遥远的未来的某个时刻爆发为超新星,将珍贵的生命元素抛入太空;与此同时,在猎户座正中靠下一点的位置,有一团模糊的星云(这需要到乡村才能肉眼见到),它叫“猎户座大星云”。不用说,它也是无数死亡恒星的残骸混在一起形成的,但我们观察到,有许多新生的恒星正初试啼声,其中的某一颗或许将孕育更高智慧的文明——谁知道呢?

在这部韩剧播到一半多的时候,就有人猜测在大结局中,男主角会不会为了得到女主角而放弃自己的超能力,接受地球人生老病死的轮回。但是如果我们暂时放下眼前的一切,稍微站远一些看,死亡不过是重生的一个环节而已。实际上,我们只需在晴朗的夜空中抬头就能看到,这一故事以宏大的尺度永不停息地上演着。对于故事中的男主角来说,作为比人类更具有宇宙视角的物种的成员,他必然更明白这一道理,即使是闪耀的星星也不能避免死亡的结局,在有限的生年体会了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如同剧中那句话:“时间的长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和你分享时间的人。”你的印记永远存在于这个宇宙中。如果你不信的话,请对着镜子看看自己,谁说那些生活在数十亿年前的恒星真正死去了?

我的故事讲完了。

11.我努力读懂父母作文 篇十一

在人生道路中,父母总是无时无刻关心着我们,父母的爱就是寒冬里的暖阳,使我温暖,又如夏天时的春风,凉爽而舒服。

我的父亲是一个很普通的人,可他依然是我家的保护伞,为我们遮风挡雨。夏天,下了一场大雨,雨如一颗颗小石头从天而降,我看着雨担心了,每听到车声都以为是父亲,多重复几次,就有些失望了。就在我准备冲向雨中的时候,父亲骑着摩托来了。他说:“孩子,等久了吧,快披上衣服,咱们回家”,边说边把雨衣往我身上披。我却生气的说,明知下雨,只代一件雨衣,我不要,我坐在你后面,不会被雨淋湿的。父亲坚持着,把雨衣披在了我的身上。回家的路上,我感到了无比的温暖,虽然下着雨,但这雨却滋润了我与父亲之间的爱。回到家后,我发现父亲全身湿透了,而我却一点雨都没淋到,看着全身湿透的父亲,我心中十分内疚,在父亲换完衣服后,我无意中看见了父亲的双手,不知从何时起长满了老茧,青藤似的筋,鼓得老高,看着这些,让我的心里更加充满愧疚,父亲如些操劳,作为子女的我,却从来没注意,只知道埋怨,父亲的手,让我看到了他一路走来的艰辛,时光如同神奇的画笔,给父亲头上浓浓的黑发染成了的色,这时,我心里勾画出了许许多多的画面,如电影放映一般,想起了在皇仓读书时父亲为我交学费时的情景,父亲因为几天几夜不停的打工,眼睛布满了血丝,面容也憔悴了许多,这使父亲外表显得很没精神,父亲的腰本来就不太好,可还坚持干重活,把口袋里仅剩的钱给我,走时,还微笑着说:“孩子一定努力学习哟”。父亲总不把自己的操劳表现出来,总是默默的付出着。

父亲的爱就像天空,而我就如同小鸟尽情飞翔,父亲的爱是草原,而我就是一棵小草,尽情的成长,父亲的爱是大海,而我就是海中的鱼儿,自由自在的游玩。父亲的爱如同一座桥,让我们能顺利的到达彼岸,我应该努力去帮助父母,多做家务,让父母更轻松,我应该努力去学习,让父母更快乐,父母是最伟大的,我要感谢他们。

12.我努力读懂父母作文 篇十二

幼时,父母对我的严历让我感到疑惑。他们要求我要有礼貌,讲卫生,讲文明,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向上的心……那时的我认为:我还小,没必要那么严格要求。所以,我会耍点小聪明,妈妈不在的时候,我就不按要求做,可是每次都被逮个正着。

他们的眼睛里流露出了失望,但仿佛还有一种隐藏起来的感情,我也不知道是什么。但错之后,首选就是一顿批评,然后就是自我反思,要求反思自己的错误,自己以后改正。渐渐地,我进入了小学,这时我发现父母好像对我也没有那么严了,父亲一直在外地打工挣钱,为的是什么?我不求家庭有多么富裕,但是希望父母能在身边陪着我,可就是这么小的要求,他们也没能满足。

我和妈妈住在乡下,妈妈很少打骂我,对我很疼爱,是因为我的学习成绩还不错。

我带着一连串的问题迈入初中殿堂。这时的我已经长大了,妈妈却把我当成了小孩儿,对我百依百顺,这使我更加疑惑。

曾经的我多么渴望父母能陪在我身边,多么希望对我的管教不那么严,现在的我已经适应了他们管教,他们却放松了手,让我自由的飞翔。

现在我明白了,终于明白了,父母对我严厉的管教是希望我养成良好的习惯。父母选择离开我去外面打工,是为了让我能够好好读书,将来成为对祖国有用的人,长大后不再管束我,是为了让我自由。

13.爷爷,我终于读懂了你 篇十三

“爷爷,你为什么不和我们一起搬到城里去住啊?”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问他了。但他从不回答我,永远都是那副模样——张开口又紧紧闭合,然后眯起双眼,微笑着摇摇头继续看向远处。

或许是因为想不开,又或许是担心不能适应吧。我想。

大雨过后的农活儿多得难以想象。农作物几乎死光了,杂草却在几个晴天之后丰茂起来。一切又得重头开始。

这一天,我和爷爷一起下了地。

走过弯弯曲曲的小路,一老一小,一个扛着锄头,一个四处蹦跳。尽头就是地了。地不大,却因为刚冒出的野草显得凌乱不堪。我皱了皱眉,却发现爷爷早已弯腰低头开始除草了。

看着已经古稀之年的爷爷顶着一头花白的头发,躬着身子劳作,我感到一阵酸涩。

爷爷的身影越来越远,几乎淹没在杂草中,我却仍呆呆地伫立在原地。突然,眼前那个身影捶打着腰板,慢慢站直了身子。

爷爷是种庄稼的好手,干的农活自然漂亮。邻居常常笑他的地像绣花的布,让人不忍糟蹋。瞧,锄过的杂草被爷爷齐齐地码在田头,每隔两三米就放一堆。看着那平平整整、一根杂草也看不见的黑土地,即便什么庄稼也没有,也似乎孕育了满满的希望和勃勃的生机。一阵微风拂过,我仿佛已经听到了叶子沙沙作响的声音……

爷爷在前头继续挥舞着锄头,离我越来越远。远远地看着那弯得像弓一样的腰——这已经弯了五十八个春秋的腰。多少个烈日暴雨下,他就这样弯着腰,用汗水和执着托起了一个贫寒之家。

我再次回头看他,那古铜色的皮肤在岁月和阳光的雕刻晕染下,早已变得像地下的泥土一般沟壑纵横,脸色却还是那样红润。他的动作是那么娴熟自如——微笑着挥舞锄头,向左微侧着身子,有时会停下来,似乎在听着什么。他是在用心倾听土地的声音吗?他在听它的贫瘠还是肥沃?他似乎早已融入了这片土地,因为他早已把心血和青春献给了它。

刹那间,我终于懂了——爷爷不想离开这片土地,是因为他深深热爱着脚下的这片土地!他要用自己的一生去努力打造,因为这里留着他一生的艰辛与荣光。亦或是,只是因为简简单单地热爱它,依恋它……

爷爷,我终于读懂了你。

14.我努力读懂父母作文 篇十四

自从我上初中住校之后,每周只回家一次,跟父母的交流越来越少。而且很多时候在学校跟朋友闹了矛盾,火气没处撒,一回到家就冲着父母大吼大叫,根本没有在意妈妈给我准备的美味食物,她怕我在学校没吃好,早早的买好很多吃的等着我回来,没想到我却这么不领情。妈妈知道我们这个年龄脾气不稳定,所以一直忍让着我,可是我终归让他失望了。还记得小时候,我最喜欢挨着妈妈睡,跟她讲学校发生的有趣的事,她也会跟我讲他们小时候的辛酸与不易,让我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那个时候多好啊,妈妈就像是我的知心朋友一样,我们无话不说,可是现在,我们距离却越来越远了。本来是亲人,可是看起来就像是熟悉的陌生人一样,每次回家除了问几句关心的话也就无话可说了,每次妈妈问起学校的什么事我总是很不耐烦的回答,我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不需要他们这么唠叨了,所以变成现在这样。

在学校跟好朋友发生了矛盾,回到家闷闷不乐了好久,学习也不认真,妈妈过来问我怎么了,我还没说出口,眼泪就往下掉,因为真的很在意自己的好朋友,也害怕失去她,我哽咽着告诉妈妈,说跟朋友发生了一点矛盾。妈妈笑了笑,拍拍我的背说,没什么大不了的,朋友之间总会有摩擦的,大家应该心平气和的聊一聊,把各自的缺点说出来,并且加以改正,还依然是好朋友啊。说着帮我擦掉眼泪,给我讲起了她以前的时候也像我这样,跟他的朋友发生矛盾,可是没过几天就好了,所以不用想的这么悲观,在妈妈的安慰下好了很多。我也决定跟好朋友好好谈一谈。妈妈问我:“女儿,其实你在学校有什么心事回来可以跟妈妈说的,妈妈会帮你分担。”我沉默了,妈妈默默的走开了,我听见她叹了口气,心里有点难过,我知道妈妈是在以一种我讨厌的方式爱着我,我应该理解她,而不是一味的去反抗,很多事情妈妈经历过,他知道现在这时期的我敏感脾气暴躁,所以她好好的跟我谈心,而我也应该心平气和的告诉妈妈自己的真实想法,听取妈妈给我一些好的建议。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让我跟妈妈的距离越来越远。

快睡觉的时候,我看见桌子上有一杯已经热好的牛奶,顿时感觉心里暖暖的,我跟妈妈说:“妈,今天我们一起睡吧,我们好久都没有聊过天了。”本来愁眉苦脸的妈妈立即眉笑眼开,点了点头。我跟妈妈聊了许多,妈妈跟我说,她其实是理解我的,他说我们这个年龄,有秘密是正常的,所以她不想勉强我说什么,只要我好好的就行了,我一下子眼眶就湿了,原来妈妈一直这么卑微的爱着我,可是我还一直觉得他很烦,还嫌她唠叨。

我曾经任性的认为自己什么都是对的,什么都自私的只想到自己,根本没想过父母的不容易,没有体贴过他们,真的是很对不起他们。

15.读懂父母初二作文 篇十五

记得在两年前,我得了一场大病,父母整天东跑西奔,为我治病。当我躺在病床上时,父母在病床前那憔悴的脸色,啊,父母变了,头上又多了几丝白发,啊,父母没变,那大山般对我的爱没变。我这时依然能感受到他们的温暖,他们的爱。

在我住院的前一天傍晚,外面很冷,天上还飘着雪,这时,妈妈干完了活来给我送饭,妈妈对我说吃放了。可我想吃饺子,随后走来的父亲刚来,又跑去给我买饺子了,天渐渐黑了,可是爸爸还没有来,外面飘着鹅毛大雪,还吹着凛冽的寒风,这时候,雪人一般的爸爸回来了,一边走还一边对我说:“儿子,饿坏了吧!”这时爸爸的双手冻得通红,我努力的不让自己哭出来,心里一直念叨着,“爸爸,爸爸……”从爸爸的举动中,我终于读懂了父亲的爱,也体会了他对我这个儿子的爱。

经过这件事,我想到父母们为我付出了这么多,我们无以回报,有时我还会流下眼泪,心里想,哪怕是给他们捶捶背,陪他们逛逛街,我也心安理得,高兴不已。

我感受到了父母们对我的爱,我也读懂了他们,他们就是想让我们这一代生活好一些,多陪在我们身边。

16.如何指导学生读懂语段 篇十六

关键词:阅读教学,段落,指导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年段特点主要体现在:第一学段注重词句教学, 第二学段突出段落教学, 第三学段关注篇章教学。可见段落教学在其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 从某种意义上说, 学生能否读懂一段话, 是检验其是否学会阅读的重要依据。下面笔者以《不懂就要问》重点段的教学为例, 谈谈如何指导学生读懂语段。

《不懂就要问》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选学课文, 介绍了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不懂就问的一件事。第二自然段详细地描写了这一经过:

一天, 孙中山来到学校, 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 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先生听了, 连连点头。接着, 先生在孙中山的书上又圈了一段。他念一句, 叫孙中山念一句。孙中山会读了, 就回到座位上练习背诵。孙中山读了几遍, 就背下来了。可是, 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 他一点儿也不懂。孙中山想, 这样糊里糊涂地背, 有什么用呢?于是, 他壮着胆子站起来, 问:“先生, 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这段话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写的, 具有典型性, 是落实段落教学的好素材。

1. 理解词句是基础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阅读目标中明确指出:“能联系上下文, 理解词句的意思, 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 理解生词的意义。”在第二学段, 所关注的词句更体现“重点性”, 即学生难以理解、对读懂段落起着重要作用的词句。

例举段落中的新词“照例”, 能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私塾教学的状况。教学时, 我设计了练习让学生填空:“前天, 孙中山来到学校, ____。昨天, 孙中山来到学校_____, 。今天, 孙中山来到学校, ____。”然后引导学生概括出词义:原来怎么做, 现在还是怎么做, 每天这样做就叫“照例”。学生利用文本语料, 进行了一次语用实践, 同时顺势理解词语, 可谓一举双得。

学生对于句子的理解, 比较困难的有表达特殊的句子、含义深刻的句子、长句子。对于特殊表达句的理解, 可以使之与常规表达句比较, 让学生在领悟表达特点的同时理解意思。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或立足全文观照整体, 或联系相关资料。理解长句子, 运用较多的是“拆分”和“抓关键字”。“拆分”就是将长句分成几个短句, 让学生“逐句击破”, 最后“汇总整合”, 读懂句子的所有信息。“抓关键字”是提取关键信息帮助学生读懂句子的好方法。

例举段落共有九句话。前八句每两句为一个意思, 最后一句话为一个意思。教学时, 我采用“抓关键字”的方法指导学生读懂每个句群的意思。前四句以“扶”为主, 分别圈出关键字“背”和“念”, 后几句则以“放”为主。通过合作学习学生找到的关键字分别是“背”“想”“问”。这样, 通过读读句子, 找找关键字, 学生就读懂了每句话的意思。

2. 关注写法是重点

学习段落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其表达运用。在读懂词句的基础上, 要引导学生关注句子之间的连接, 也就是读懂段落的组合方式。段落的组合方式有总分、并列、因果、递进、顺接等。学生领悟了组句成段的方式, 反过来有利于读懂段落的意思。因为一定的言语形式能实现一定的言语内容, 一定的言语内容生成于一定的言语形式。

例举段落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写的, 句子承接紧密。在引导学生读懂每句话的基础上, 我顺势小结:孙中山不懂就问的经过, 作者就是这样按照事情发展顺序一步一步写下来的。之后让学生齐读段落。接着, 去掉圈画的五个关键字, 让学生填空。最后, 只留下五个圈画的关键字, 让学生复述段落。在复述时, 我引导学生关注句子之间连接词的运用。这样的训练拾级而上, 通过朗读、填空、复述, 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明确了段落的表达特点。

3. 学会概括是标志

阅读的本质是提取信息。因此, 检验学生是否读懂段落的重要标志, 是看学生能否概括出段落的意思。段意概括的方法有很多, 如找关键句 (总起句、总结句、中心句、过渡句等) , 提供句式让学生概括 (谁干什么, 什么怎么样等) , 层意合并法 (把每层的意思组合起来) , 等等。

例举段落的段意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全文的主要内容, 因为全文就是围绕这段话来写的。本段段意的概括我安排在学生初读课文, 教完“私塾”“戒尺”“挨打”等词语之后进行。我让学生再次默读课文, 想一想课文哪一自然段写了孙中山不懂就问的经过, 然后填空:孙中山因为不懂 () , 所以 () 。默读有利于学生思考。学生读完之后很快找到了重点段。由于有句式帮助, 学生组织语言概括大意就容易多了。

4. 迁移运用是提升

阅读综合能力并不局限于阅读理解 (感受、理解、欣赏、评价) 这个“意化”阶段, 还要关注阅读运用 (表达、借鉴、迁移) 这个“物化”阶段。段落教学自然包含其中。

迁移运用段落表达方法的实践, 从语言材料这一角度讲有两类:一类来自文本;一类来自生活。本次迁移表达的语言材料属于后者。学生复述完段落, 我让学生回忆自己做家庭作业时碰到的困难, 再说说解决过程。之后, 让学生把解决困难的关键动作一一列举出来。最后再根据开头写一段话, 内容如下:“放学回家, 我照例放下书包, 马上做起作业来。”第一环节让学生回忆, 目的是让学生有内容可写。第二环节引导学生完成构思, 为表达上的言之有序作好铺垫。第三环节开好头, 降低了表达难度, 并且在新语境中强化了“照例”一词的运用。

上一篇:网络工程技术总结下一篇:关爱留守儿童共享一片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