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英语表达方式

2024-12-03

分数的英语表达方式(共11篇)

1.分数的英语表达方式 篇一

一.交通工具英语表达

bus 公共汽车

driver 汽车司机

double decker bus 双层公共汽车

coach, motor coach, bus 大客车

taxi, taxicab 计程汽车, 出租汽车

trolleybus 无轨电车

tramcar, streetcar 电车, 有轨电车

underground, tube, subway 地铁

stop 停车站

taxi rank, taxi stand 计程汽车车站, 出租汽车总站

taxi driver, cab driver 出租车司机

conductor 售票员

inspector 检查员, 稽查员

ride 乘车

minimum fare (of a taxi) 最低车费

railway 铁路 (美作:railroad)

track 轨道

train 火车

railway system, railway net-work 铁路系统

express train 特别快车

fast train 快车

through train 直达快车

stopping train, slow train 慢车

excursion train 游览列车

commuter train, suburban train 市郊火车

railcar 轨道车

coach, carriage 车厢

sleeping car, sleeper 卧车

dining car, restaurant car, luncheon car 餐车

sleeper with couchettes 双层卧铺车

berth, bunk 铺位

up train 上行车

down train 下行车

luggage van, baggage car 行李车

mail car 邮政车

station, railway station 车站

station hall 车站大厅

booking office, ticket office 售票处

ticket-collector, gateman 收票员

platform 月台, 站台

platform ticket 站台票

buffet 小卖部

waiting room 候车室

platform bridge 天桥

left-luggage office 行李暂存处

platform-ticket 验票门

terminal, terminus 终点站

coach, passenger train 客车

car attendant, train attendant 列车员

guard, conductor 列车长

rack, baggage rack 行李架

left-luggage office 行李房 (美作:checkroom)

registration 登记

timetable 时刻表

change, transfer 换乘

connection 公铁交接处

ticket inspector 验票员

porter 搬运工人

to change trains at... 在(某地)换车

the train is due at... 在(某时)到达

to break the journey 中途下车

boat, ship 船

(passenger) liner 邮轮, 客轮

sailing boat, sailing ship 帆船

yacht 游船

(ocean) liner 远洋班轮

packet boat 定期客船, 班轮

cabin 船舱

hovercraft 气垫船

life buoy 救生圈

lifeboat 救生艇

life jacket 救生衣

berth, cabin, stateroom 客舱

first-class stateroom (cabin) 头等舱

second-class stateroom (cabin) 二等舱

steerage, third-class 三等舱

steerage 统舱

gang-plank 跳板

crossing 横渡

cruise 游弋

to embark, to ship 乘船

to land 抵岸, to sail at a speed of 20 knots, 航速为20节

to transship 换船

to disembark 上岸

to board a ship; to embark; to go aboard 上船

to disembark from a ship, to go ashore, to land 下船

on board a ship, aboard 在船上

to stop over at... 中途在…停留

civil aviation 民用航空

plane, aircraft, airplane 飞机

airliner 班机

jet, supersonic plane 喷气机

airliner, passenger aircraft 客机

medium-haul aircraft 中程飞机

long-range aircraft, long-haul aircraft 远程飞机

propeller-driven aircraft 螺旋桨飞机

jet (aircraft) 喷气飞机

turbofan jet 涡轮风扇飞机

turboprop 涡轮螺旋桨飞机

turbojet 涡轮喷气飞机

by air, by plane 乘飞机

airline 航空线

passenger cabin 客舱

tourist class 普通舱, 经济舱

first class 一等舱

waiting list 登机票名单

customs formalities 报关单

boarding check 登机牌

airport 航空港

air terminal 航空集散站

tarmac 停机坪

air hostess, stewardess 空中小姐, 女乘务员

steward 乘务员

aircraft crew, air crew 机组, 机务人员

pilot 驾驶员, 机长

takeoff 起飞

landing 着陆

to board a plane, get into a plane 上飞机

to get off a plane, alight from a plane 下飞机

non-stop flight to 飞往, 直飞

in transit 运送中的

air pocket 气潭, 气阱

二.交通工具乘坐方式表达

1. I took a bus/train/plane/taxi/cab.

句中的take不能换成ride,因为ride一般是指乘坐在该交通工具的顶部(on the top),比如骑马(ride a horse)或骑自行车(ride a bike)。

2. I drove.

当我们要表达“开车”时,一般不说I ride car或I go by car。但如果是坐别人的车子或打车的时候,别人问起你的出行方式时,你可以回答说“By car.”。

3. I walked.

当我们要表达“走路来或去的”时,一般不说I go by foot或I walked on foot。但当别人问你怎么来怎么去的时候,可以回答说“On foot.”。

4. I got on/off the train/bus/plane.

当我们用get on / off来表达上车或下车等的时候,一般后面的交通工具都是公共交通工具,而且都是大容量的交通工具,如火车或飞机等。

5. I got in/out of the car/cab.

get in/out of一般用于小型的私人的交通工具,比如小车或出租车等。

2.分数的英语表达方式 篇二

一、用形容词及其短语表示比较意义

1.以-or结尾的拉丁词和to连用构成形容词短语表示比较意义, 如inferior, superior等词。This task is prior to all others.这项任务比所有其他任务都重要。

2.用preferable to表示比较意义。例如:A dark suit is preferable to a light one for evening wear.晚上穿深色西装比穿浅色西装好。

3.“too+形容词/副词 (原级) ”表示比较意义, 例如:

(1) It’s too long.太长了。

(2) He speaks too quickly.他说得太快了。

4.“数词+名词+形容词 (原级) ”表示比较意义, 例如:

(1) You are five minutes late. (late=too late) 你晚了五分钟。

(2) His watch is ten minutes fast.他的表快了十分钟。

5.副词enough, sufficiently和形容词same, equal, equivalent等表示“as...as”, 例如:He is strong enough for the job.他十分强壮、能承担这项工作。

二、某些名词也有比较意义

在英语中, 有些名词本身也有比较的意思, 如importance, inferiority, majority等,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 有些名词的比较含义需要在一些固定词组中才能体现出来, 如have an advantage over… (比……有利, 比……具有优点) , 例如:

(1) Ambulances have priority over other traffic.救护车比其他车享有优先权。

(2) He will not sustain comparison with her.他不能与她比。

三、某些介词和介词短语也可表示比较意义

1.在英语里有些介词是用来表示质量优劣、数量多少、程度强弱和次序及位置的, 这些表达常涉及到两者或两者以上的比较关系, 如above, over, below, under, beneath, beyond, before, behind等。因此, 在表达比较概念时, 这些介词的含义通常是其基本意义的引申, 即表示“在等级、标准、地位、价值、品质、能力等方面优于 (超过) ……或落后于 (低于) ……”的含义。例如:

(1) We love truth above everything else.我们最爱真理。

(2) She is rather behind the rest of her class in arts.在艺术方面, 她比班上的其他同学差些。

(3) He is next in rank below the mayor.他的地位次于市长。

2.介词against, for, to及beside可以用来表示对比或对照。值得注意的是, 这些介词往往前面都带有形容词。如介词短语结构“形容词 (原级) +for短语”就可以用来表示比较。例如:

(1) He is tall for his age.对他那样的年纪来说, 他是长得高的。

(2) It is rather cold for April.就四月份而言, 这天气是冷了点。

再如:

(1) My share seems small beside yours.我的这份与你的相比似乎少一些。

(2) He is quite strong now to what he used to be.与过去情况相比, 他现在是很强壮了。

3.有些介词短语也可以表示比较意义。如:ahead of, in comparison with, next to等。例如:He is far ahead of his class in English.他的英语远胜于班上的其他同学。

四、某些动词表示比较意义

1.前缀over-可与某些动词结合, 构成新词, 表示比较意义, 说明超越常规的属性或做得过分的事情。这类动词有:overdo, overload, overreact等。例如:

(1) The pilot warned him that the plane was overloaded andwouldn’t fly.飞机驾驶员警告他说, 飞机已经超载, 将不能起飞。

(2) Do not overreact if your child gets into trouble at school.如果你的孩子在学校惹了麻烦, 你不要反应过分激烈。

2.前缀out-与动词、名词、形容词结合构成新的动词, 表示比较意义, 说明某人或某物比另一个人或另一物在动作执行方面表现更加出色, 或达到更高一级的水平, 如outdo, outgrow, outweigh等。例如:

(1) He outgrew his elder brother at 10.他在十岁的时候就长得比他哥哥高了。

(2) His newspaper outstripped its rivals in circulation.他的报

纸在发行量上超过了竞争对手。

3.前缀sur-出现在一些含有over (超过) , above (高于) 或excess (超过) 等意义的词里, 表示比较意义, 如:surcharge, surfeit等。例如:He was surcharged on the parcel.对他的那个包裹收取了超额费。

4.前缀en-与某些形容词, 后缀-en与某些名词、形容词结合构成新的动词, 可表示比较意义, 用来说明人或物原有的某种性质得到了加强。如:enrich, enlarge, deepen, widen等。例如:

(1) The new dress enhanced her beauty.新衣服使她显得更加漂亮了。

(2) He laughed, and that seemed to deepen her voice.他笑出了声, 这似乎使他的声音更加深沉。

5.一些表示程度高低的动词, 由于本身含有比较的成分, 也可表示比较。这些动词包括由表示长、短、高、低等的形容词派生出的相应动词, 如lessen, lower等。也包括表示强弱变化的动词, 如:exceed (超过) , decline (下降、衰弱) , diminish (减少) , abridge (删节) , maximize (使……增加到最高限度) , minimize (使……减小到最低限度) 等。同时也包括表示程度相同的动词equal。例如:

(1) You can minimize the dangers of driving by taking care to obey all the rules of the road.小心遵守所有的道路规则就能把开车的危险减少到最低限度。

(2) Demand exceeds supply.供不应求。

(3) The length of this boat equals the width of that boat.这条船的长度等于那条船的宽度。

五、倍数的表达也可表示比较的意义

在科技英语中, 常用下列手段来代替“as...as”或“比较级+than”结构。例如:

(1) The earth is 49 times the size of the moon.地球是月球大小的49倍。

(2) His income is double what it was five years ago.他的收入是五前的一倍。

六、某些特定的结构可以表示最高级概念

1.“...never+so+形容词 (副词) +名词”或者“...never+such (a) +形容词+名词”可用来表示最高级意义。例如:I have never seen such a large apple before.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苹果。

2.“否定意义的词+so+原级+as...”这个结构也可表示最高级的含义。例如:Nothing is so easy as this.没有比这更容易的事情了。

3.“否定词+like”这个结构中的like表示比较。意思是:“没有……能比得上……”, “……也不像……更能……”。例如:There is nothing like leather for shoes.没有比皮革做鞋再好的了。

4.“the+名词 (尤指人的名词) ”通常用以强调名词所指的是同类中最典型的、最具代表性的人或事物。值得注意的是, the要重读。例如:Professor Wang is the specialist in comparative linguistics.王教授是比较语言学方面的最权威人士。

5.“...the last+名词+不定式/定语从句”也可以表达最高级的含义。例如:That’s the last thing l should expect him to do.那是他最不可能做的事 (注意这句话中的last千万不可望文生义地把它理解成“最后的”) 。

6.某些带all的固定词组中常含有最高级意义。例如:

(1) Music is his all in all.音乐是他最心爱的东西。

(2) Mary is the one person of all others I wish to see.在所有人当中我最想见的是玛丽。

参考文献

[1]刘锐诚.学生实用英语高考必备[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6.

[2]王伟.比较意义的一些特殊表达法[J].科技英语学习, 2007, (6) :33-35.

[3]王永林, 石相红.英语中表达最高级意义的几种特殊形式[J].英语知识, 2007, (11) :43-44.

[4]徐广联.大学英语语法讲座与测试[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0.

[5]张冰天.比较的特殊表达方式初探[J].科技英语学习, 2007, (4) :45-47.

[6]章振邦.新编英语语法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

3.英语书面表达训练方式初探 篇三

【关键词】实践;头脑风暴;反馈;创新;模式

写是综合性很强的语言应用方式,进行英文写的训练,词汇、语法、句型、课文都会自然得到巩固和强化,由领会掌握到活用掌握。写要经过由简到繁,由易到难逐步训练,既需要由词、句到段、篇的系列化训练,而且要与看听说读结合起来,以增强语感,体会用词的准确性,为此,写有一个系列的训练模式,它包括:词汇量、句型、组篇、看听读、头脑风暴和反馈六个方面,每个方面也各成一系列训练模式。

一、充实词汇量

词汇是写的基础,坚持每天听写、默写,循环记忆单词不失为掌握和巩固词汇的好方法,但在操作过程中要打破常规,立足于词汇系统之上,也就是说不仅要求学生写所听到的单词,还要给出与此单词有关的同义、近义、反义、词性相似的词以及词性变化等。使词汇得到最大限度的复现机会。如听写strong.同时还应给出:strongly strength strengthen反义词weak。这种听写,默写方式,不仅能有效地复习词汇,还能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

二、强化各种句型结构

要使学生能造出完整的句子,系统的句型教学是关键。通过简单、直观的句型教学,学生易于接受,也能减轻学生学习英语的焦虑心理。在句型教学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深刻认识英语和汉语句子结构的异同,在最大程度上发挥本族语的正迁移作用。句型教学起着化繁为简的作用,将句型作为一个基点,可以把语法规则、词汇搭配、课文的重点都融入其中,反复操练后,使原来各成系统的语法、词汇、课文真正达到相互、结合使用。如学生常把“这个问题很难解决。”错译成:“This problem is difficult to be solved.”而“英语很难学”却能正确地表达成:“English is difficult to learn.”这两句只要稍加比较就不难发现它们属于同一句型。另外,如能以学生熟悉的后者作为一种句型模式来教学,向学生指出to learn前可添加逻辑主语for sb;还可将此句型转换成:It`s difficult to do sth.(动宾关系),那么类似错误就能减少或避免,上述句子就不难译成;“This problem is difficult to solve.”或用形式宾语来表达:“Its difficult to solve this problem.”了。

三、训练组段/篇的技巧

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句型量,并能较为自如地造句时,句与句之间的连接又成了一个难题,历年的中考说明中明确规定书面表达不仅要切中题意,语言准确得当,而且要意思表达连贯,语言流畅。在评分标准档次也有“句子连贯”或“句子基本连贯”的要求。因此,清楚的条理通顺连贯的语句是得高分必不可少的条件。句与句之间要显得流畅,一些过渡词和从句连接词的使用将会产生浑然不同的效果,所以平时也不忘给学生总结一些过渡词汇,形成一个过渡词汇系列。如;first, later on, after that, but, however, in a word, to ones surprise等。

四、提升看听说能力

在学生具备了组段(篇)能力之后,各种不同形式的写的训练就可全面铺开。看,即看图作文,这种形式比较灵活,学生在看懂画面后,可选用自己熟悉的句型来表达,重点是要切中题意。听,即听写大意。要求学生把听到的较为复杂的语句用比较简单的句式写出来,或将听到的短文用自己的话概述出来。这种写的形式把听、理解和写有机地联接在一起,读,要求学生不仅要做文章的理解题,而且要摘录文中的词组、句型、惯用法、并写出概要或中心思想,推测作者意图等。这不仅训练了学生的篇章理解能力,而且把复写巩固所学语言知识和写融为一体。在选材时最好注意各种文体,使学生在聽读中体会地道英语的表达和不同文体的写法,增强语感,提高用语的准确性。

五、“头脑风暴”作文

头脑风暴的采取可在两两活动或小组讨论中进行,在确定了一个话题后,教师可以允许学生有5分钟的时间没有停顿地写下尽可能多的与话题有联系的句子,告诉学生不必担心句子结构或条理清晰,没人会注意他们开始的初稿,然后,让学生开始与同伴或小组讨论他们的初稿,在讨论中要求他们简要记下笔记,最后,讨论之后,他们将会获得大量的话题信息。When students do this,they simply focus on the essay topic and “record,in a stream—of—consciousness fashion,everything that is associated with that topic”(Clausen 1987:7)

六、反馈

反馈的途径有两种,一种通过老师对自己文章的讲评领悟自己的语言错误,体会词句的功能,不仅如此,讲评的同时,也给予学生不同的鼓励,在他们取得进步时,他们看到自己的变化,将会对教师的反馈做得更好。

另一种反馈是“peer feedback”.Peer feedback是教师讲评的补充,它也提高合作语言学习(eg.Dheram,1995),学生相互读了在小组中的写作后,提供他们的评价和建议,这个过程叫“凝视校订”,这是真正的分享过程,学生不仅互相给了反馈,而且还从同学那儿获得了意见,他们既成了一个较好的写作者,也成了一个较好的读者,从而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技能和评论的技能。

常见的写作反馈是Chinglish 。如Each of my subjects is good,My work is busy,My study is good/busy,My hometown has taken place great changes等等。另外,语法,词语搭配及拼写错误也很常见。教师若能及时地总结出来并在今后的教学中有的放矢地强化正确的表达形式,那么学生的写作将会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Clausen,M.D.1987.Concise Process Handbook,U.S.A: McGraw—Hill

4.英语一般将来时的几种表达方式 篇四

浅析形式各异的一般将来时用法 :一般将来时表示将来某个时间要发生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也表示将来经常或反复发生的动作,常与表示将来的时间状语连用。例如:tomorrow , tomorrow morning / afternoon …, the day after tomorrow , next year , next month … , from now on(从现在开始),in an hour(一小时后),in two days / weeks …等。一般将来时的表示方法有多种形式。例如:will / shall +动词原形;be going to+动词原形;be+v.ing;be to(be about to)+动词原形结构等。现将其用法做一归纳并予以说明和比较。

1.be going to+动词原形结构的用法

(1)这种结构表示主体现在的意图,即打算在最近或将来要做某事,主语通常指人。在被动结构中,主语也可指物,但动作的执行者仍然是人。例如:

A.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next Sunday ? 下星期天你打算干什么?

B.She’s going to be a teacher.她打算当一名教师。

C.The wall is going to be brushed white.这面墙将刷成白色。

(2)表示说话人根据已有的迹象认为很可能即将发生某事。这时主语既可指人也可指物,此结构往往表示客观事态的发展,而不是表示主观的意图。例如:

A.Look at these black clouds.—It’s going to rain.看这些乌云。天快要下雨了。

B.I’m afraid I’m going to have a bad cold.恐怕我要得重感冒。

2.will / shall+动词原形结构的用法

这种结构是表示将来的动作或状态。常伴有表示将来的时间状语。shall用于第一人称,will用于第二、三人称,但在现代英语中will可以通用于各种人称。在问句中shall常用于第一人称表示建议或征求对方意见。例如:

A.I shall write you a letter next month.我下个月给你写信。

B.I will go to my home town next week.我下周去老家。

C.Shall we go to the park ? 我们去公园好吗?

注:be going to与will用法上的异同及比较说明:

(1)be going to与will都可用来表示即将发生的事情。前者多用于口语,后者常用于书面语和正式文告中。例如:

A.There’ll(=is going to)be a football match in our school next week.下周我校将举行(有)一场足球赛。

B.The American basketball team will arrive in Beijing tomorrow.美国篮球队明天将抵达北京。

(2)be going to 与will都可用来表示意图。

例如:

I will(=am going to)climb the hill tomorrow.我将于明天去登山。

注:一般来说,“意图”是事先经过考虑的,用be going to表示;反之则用will。will还多用于对话中,即一方听了对方的话后所作出的反应。例如:

A.They’re going to meet at the school gate.他们打算在学校大门见面。

B.——Please bring me a cup of tea.请给我端杯茶来。

——I’ll do it in a minute.我马上就去(端)。

(3)be going to常含有“即将”之意;而will即可表示“即将”又可表示“较长时间后的未来”,或不表示任何特定的将来时间概念。例如:

A.We’re going to visit the factory.我们即将去参观那家工厂。

B.He’ll write a book one day.他有朝一日要写书。

C.The house will break down.那屋子(迟早)要倒塌。

(4)表示预测:“be going to”表示有发生某事的迹象;will则表示说话者认为或相信要发生某事。例如:

A.It’s very dark and cold.It’s going to snow.天很暗而且非常冷,要下雪了。B.I’m sure he’ll be back in an hour.我确信他一小时后会回来。

(5)在表示“询问对方是否愿意”以及表示“客气的邀请”时,常用will。例如:

A.Will you lend me the book ? 你能把那本书借给我吗?

B.Will you go there with us ? 你能和我们一起去那儿吗?

(6)be going to可用于条件句,表示将来的时间,will一般不能。例如:If you are going to watch TV this evening , you’d better finish your homework now.你若想今晚看电视,最好现在就完成作业。

注:如果不是表示将来的时间,而是表示“意愿、坚持、推论”等,will也可用于条件句。例如:

A.If you will learn English , I’ll help you.你若愿意学习英语,我将帮助你。

B.If you will kindly wait a moment , I’ll ask him to go there with you.你若耐心等一会的话,我将叫他和你一起去那儿。

(7)如果条件从句表示将来发生的动作或状态,主句中常用will,而条件从句中则用一般现在时表示。例如:

If you go to England , you will like the food there.如果你去英国的话,你将会喜欢那儿的食物。

注:若条件从句表示的是现在的动作或状态,主句中也可用be going to。例如:

If I have enough money , I’m going to take a trip abroad.若我有足够钱的话,我就出国旅游一趟。3.be+动词不定式结构的用法

这种结构着重指按计划或安排将要发生某事。常表示“职责、意图、约定、可能性”等。例如:

A.You are to be back by 11 o’clock.你必须11点回来。

B.We are to meet at the zoo.我们约定在动物园见面。

C.The football match is not to be played today.今天不能举行足球比赛了。4.be about+动词不定式结构的用法

这种结构表示“最近或马上要发生的动作”。例如:

A.The meeting is about to begin.会议马上开始。

B.Summer harvest is about to start.夏收即将开始。

5.be+v.ing结构的用法

这种结构表示按计划即将发生的动作,用进行时形式表示将来的时间,但只适用于表示位置移动的动词。例如:go , come , leave , start , arrive , move , return , fly(乘飞机)等,并常伴有表示将来时间的状语以区别于进行时的动作。例如:

A.Where are you going this Saturday ? 这个星期六你准备去哪儿?

B.The Greens are moving to another city the day after tomorrow.格林一家后天要搬迁到另一个城市。

C.Mr.Li is flying to Shanghai tomorrow morning.李先生明天早晨乘飞机去上海。6.用一般现在时表示将来的时间的用法

这种用法除了动词be外,一般适用于表示位置转移的动词(见5),或表示根据规定或时间表上预计要发生的动作或事态。此外,在由“if , when , as soon as , until , till , after , before”等引导的条件或时间状语从句中,若主句为将来时,从句通常用一般现在时表示将来的时间。例如:

A.I’m free this afternoon.我今天下午有空。

B.School starts on September 1.学校9月1日开学。

C.What time does the train go ? 火车什么时间开?

D.If you use your head , you’ll have a good idea.如果你动动脑筋,就会想出好办法。

5.分数的英语表达方式 篇五

从学生层面而言, 英语的书面表达是他们学习的难点之一。审题不清、词汇量不足、句子不够流畅、 语法错误等等, 都是造成学生书面表达成果不理想的原因。作为学生而言, 对于写作的惧怕感也阻碍了他们对于书面表达的学习兴趣。

对于英语教师来说, 书面表达的教学同样也是教师感觉对学生最“无力”的地方。传统的教学方法无非是“教师讲—学生写—教师评阅—学生修改” 这四个环节, 但笔者发现, 结果往往是“讲时一知半解, 写时随心所欲, 评阅时气得瞪眼, 修改时无能为力”。

然而, 《高职英语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 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与学生专业或就业工作中将可能接触到的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语和书面交流, 达到《高等专业学校应用能力考试要求》。其中对于写作的具体要求是: 学生能做到使句子完整流畅, 无语法错误, 按一定格式规范写作。

由此可见, 书面表达是学生英语学习中的一头“拦路虎”, 是英语教师教学中的棘手处, 但也是考试中的必考项。因此, 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对于高职生来说, 无论是提高高考分数, 还是日后就业中进行文书写作都是有益处的。

二、“面谈、面批”书面表达的实践

笔者用了三年时间, 对书面表达的“面批”方式进行不断的实践与调整, 从开始的“面 批”, 到后来的 先“面谈”, 后“面批”, 如今学生的书面表达进步了很多。

1. “面谈、面批”的初期方式———“一对一面批”

从教初期, 笔者对于书面表达的教学方式也是 “讲—批—评—改”四个步骤, 但笔者发现: 1学生的专注度问题。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接受之间存在的差异性, 使得学生未必能完全领会教师的意图。由于学生听讲时分心, 有部分学生存在离题、偏题的现象。2教师对学生习作批改及反馈的问题。以往教师的作业批改都是在办公室“背对着”学生进行, 如果发现学生的书面表达中出现大量的语法错误以及偏题、离题现象, 或是学生习作中出现了亮点, 使得教师产生了共鸣与学生分享时, 往往因为不能及时找到学生而作罢。而笔者发现, 学生对于习作中出现的错误, 能自己正确订正的, 只有23%左右, 在经过老师课堂讲解后能正确订正的, 占51%左右。可见, 学生书面表达的提高只通过“讲—批—评—改”四步是不够的。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是主导。要发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才能增加他们的学习动力。因此, 笔者开始改变书面表达批改的策略, 从“背向”转为“面向” 学生, 同时也要注意面批时的方式方法。因此, 笔者将“面谈、 面批”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对于“离题、偏题” 类的习作。遇到这类错误, 教师需不断提醒并反复给予指导。比如笔者曾布置学生尝试写作2012年的英语高考作文题此作文要求以“Your future depends on many things, but mostly on you”为话题, 写一篇100 ~ 120个词的短文, 要针对摘录句中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还要举例说明理由。此次习作有很多学生出现了偏题和离题现象, 有些学生有观点, 但无实例; 有些则是有例子, 却未说清自己的观点, 或是事例与文章话题相关性不大。对此, 笔者在面谈中反复强调此类文章的写法, 并在一个月后对同类文章进行了又一次的练习。笔者发现第二次的习作离题、偏题现象大幅度下降了。

(2) 对于文章中的语法错误。对于语法错误, 笔者始终牢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是引导者”这一概念, 以“引导”为主, 诱导学生自己发现错误, 培养其改正错误的能力。比如时态错误, 学生常常会在写作中只用一个时态而忘记随时间的变化改变时态, 遇到这样的问题, 面批的优势就非常明显, 因为教师只要提示: “你文中的几件事, 先后顺序能排列一下吗? 都已经发生过了吗? 哪些是未发生的?”这样的点拨往往就能令学生发现自己的错误。

(3) 对于错误较少, 质量较高的习作。遇到此类习作, 作为教师总是觉得心中倍感安慰, 此时, 面批对能写出高质量英语作文的学生产生更大的促进作用。教师的鼓励、表扬是促进的动力, 但更重要的是: 在与老师的交流中, 学生更加明白自己的文章到底好在哪儿, 从而为学生的写作进一步明确了方向。

2. “面谈、面 批”的进 一步发展———小组合作模式

经过一段时间的面批, 笔者发现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的确有了提高, 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开始暴露出来。一是由于面批是师生一对一进行的, 教师往往需要花大量的时间, 加上学生的功课忙碌, 往往一周结束了, 但作文还未批改完。二是学生出现了依赖现象, 虽然书面表达都是自己写, 但是学生因为知道老师会面批, 会帮忙指出错误, 自我检查的力度反而下降了。为了提高面批的效率以及学生自我批改、自主学习的能力, 笔者又对面批方式进行了调整, 在此称之为———“面谈、面批” 的小组合作模式。

新课程标准里明确指出, 倡导新的学习方式, 即“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 在“面谈、面批” 中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 既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同时又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的体现。那么, 如何在“面谈、面批”习作中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呢? 笔者进行了以下的探索。

首先, 笔者将班中的学生进行四人一组的分组, 每组由一名英语的优等生、两名中等生和一名学困生组成, 全班共有十个英语学习小组。

在进行书面表达练习时, 笔者并非要优等生取代教师的位置, 而是实行轮流制, 使得每个人必须参与其中。比如笔者在开学后第三周, 根据第一单元主题“hobby”, 布置了一篇以“How does hobby influence our study?”为话题的开放性写作。第三周轮到C同学负责, 那么笔者首先就要求组内成员C, 即本次习作的负责人上交本组各位成员的写作提纲, 将列好的提纲与笔者“面谈”, 看提纲是否与题目相吻合, 以防止“离题、偏题”现象。 第二步则由C向组内成员“面谈”提纲, 而后各自完成写作内容。第三步, 轮流批阅写作, 第一次习作由A批阅, 第二次则由B批阅, 以此类推。第四步则是将已经有了批改痕迹的书面表达成果上交给老师。

然而对于英语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而言, 要他指出别人习作中的不足之处本身就有难度。因此, 笔者进行了不断的尝试与努力, 发现对于这样的学生, 高一时候就要有针对性地对他们的书面表达进行面谈和面批, 不断提高他们发现错误、改正错误的能力。此外, 也要发挥小组的作用, 让他们与组内英语程度较好的同学合作进行。

对于教师, 此时看似将自己批改书面表达的繁重工作偷懒转移至了学生身上, 但其实这一改进对于教师的要求更高了。1教师要有一双锐利的眼睛。如果教师有一双锐利的眼睛, 就更能从学生对习作的批改中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为何某些错误在该组中普遍存在, 但小组中进行批改的成员却并未发现?为何有些表达方式在英语中可以运用, 但学生却归入错误之列? 学生批改好的习作, 教师更需“面批”, 只是此时面批的对象不是书面表达的写作者, 而是批阅者。教师要从他的批阅中发现更多的问题, 这些问题往往不只是存在于批阅者本人, 也是他所 在小组存 在的。2确保“面批”成果的实效性。 进行小组面批后, 教师面批的对象是小组中进行习作批改的组员, 那么其余的组员如何得到教师的反馈, 很大一部分就要依靠这次习作的批改者了。因此, 批阅者在教师这里必须仔细聆听他已经改好了的书面表达中依旧存在的问题, 并且要将这些问题再次反馈给小组成员。而教师此时的工作, 一是要确保批阅者明白教师对习作进行修改的原因和意图, 以便于小组成员能正确修改习作; 二是要确定习作修改完后再一次的上交, 及时检查是否进行了再次修正。

三、“面谈、面批”书面表达所取得的成效

经过了三年的实践, 笔者认为“面谈、面批”书面表达是一种非常好的提高书面表达的方法。 其优势主要有:

(1) 杜绝了学生书面表达的抄袭现象。有了教师的“面谈、 面批”环节, 学生书面表达的抄袭率明显下降。现在笔者的学生已经杜绝了抄袭现象。用学生自己的话说: “被老师当面指出文章有抄袭现象, 特别难为情。”

(2) 培养了学生英语书面表达练习的良好习惯。因为笔者要求在书面表达动笔前有“面谈” 的环节, 这一环节就要求每组的成员列出自己的写作提纲, 而后动笔写作。进行小组“面批”时, 又需要与批阅者“面对面”发现自己的错误, 这就培养了学生练习书面表达时有了“列提纲—写作—自我检查”三个步骤, 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写作习惯。

(3) 一次书面表达的练习, 相当于做了“书面表达 +阅读理解 + 改错”的三次练习。小组合作模式的“面批”进行后, 由于采用轮流制, 每个小组成员必须进行书面表达的“面对面”批改, 每一次的书面表达练习, 其实对于学生而言, 是经历了“书面表达+阅读理解+改错”的三次练习, 对英语的学习有极大的助益。

四、小结

综上所述, 笔者从这三年的“面谈、面批” 书面表达中发现: 首先, 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成绩也明显提高。错误率下降, 偏题、离题的现象也较少发生。其次, 他们学会了合作, 能明白何谓小组合作学习, 为何说“团结力量大”。最后, 学生也学会了感恩, 他们从老师的辛勤劳动中, 明白了学习的不易, 明白了英语学习中点滴进步的来之不易, 因此更懂得感恩与珍惜。

因此, 书面表达的“面谈、面批”方式的作用, 不仅体现在学生英语成绩的提高上, 也体现在德育上。笔者认为虽然辛苦, 但苦有所得。总之, “面谈面批”学生的书面表达, 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提高学生英语成绩的方式。

参考文献

[1] 罗有良.面批作业的效果与意义J.云南教育 (小学教师) , 2011 (Z1) .

6.创新表达方式,即思考方式的培养 篇六

关键词:创新;思考;时间;步骤;工作

1 为什么要创新表达方式

刚才的小故事其实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创新表达方式。

每个人对文化的理解和感觉不一样,文化传播抵达到每个人心里的程度也就不一样。“人常说文化是社会经验,因为文化不是个人天性,而是社会习得,它只能在社会生活的实际交际中完成,它的存在离不开传播”。[1]文化靠传播实现,人们对美好的追求也需要靠传播实现;好的东西,总能传播得很快。文化的创新,就是指要创新出好的东西,创新出更容易被人们接受、认可并主动传播的东西。因为人有着对美好的追求,所以创新应该长在表达的潜意识里,人要学会随时带着“我可以把它做得更好”的想法去思考创新。

那如何培养表达创新的思考方式呢,这是本文将回答的第二个问题。

2 创新思考方式的培养

创新,不是脑力的飞跃,只要寻常的思考足够了。当我们想要完成某件事,但是又不知道该怎么做时,我们必须在采取行动之前先进行思考。思考就是要找到一种达成某个目标的途徑,而这个目标是不能通过毫无新意的行为实现的;在知道如何创新之前,我们必须要知道如何去思考。于是,我们就有了对发现的、存在的某个具体问题的揣摩,“答案究竟是什么,以何种方式才能找到一个有意义的应对措施?”

2.1 发现问题,学会说“不”

爱创新的人,善于发现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平庸的、老调重弹的问题;爱创新的人,挑剔不敷衍,敢于向习惯的表达方式说“不”。因为一直带着这样的潜意识,其也就有了创新的各种可能。

第一,对平庸说“不”。一般情况下,引导我们创新的是观察、评价和重复,而不是感知上的突然的变化;同时,说“不”并不代表对以往认知的全盘否定和推翻,创新思维成长的土壤一定是在旧有的价值体系里开出的新枝芽。所谓思考创新引发的变化,是在一点一滴的思考、积累和原有的习惯做法的标准下的一小步突破与尝试。

第二,对习惯说“不”。习惯的力量,根深蒂固,因为不想被重新定义,人们总是不愿意割舍自己已拥有的东西。[2]创新最艰难的部分不是拥有一个想法,而是拯救一个想法。

第三,对时间说“不”。时间是思考创新的养料,它很重要却又经常被我们忽略;我们要守住思考的养料,就要敢于向不合理侵占时间的无效社交说“不”。以过往的经验来看,思考是要有所消耗的,它不是一时兴起的消遣,而可能需要一整天、每一天的持续思考和练习。对时间说“不”,能守住我们的个人时间,以留下充实的时间进行思考。

2.2 解决问题,思考的最佳方法是独立工作、重复步骤

首先,独立工作,唯一的必要条件就是开始去做。一旦开始了,“我做不到”就不再是事实。万事开头难,思考创新走出的第一步可能不太好,但思考和想象力一样需要重复。新的事物,不会以成品状态进入这个世界,就如同隐秘在脑海里的强大创意是拿不到的,但人一旦动手去做了,它产生的意义就是打破了空白,这时候做的质量反而并不重要。因为“如何去做”和“做什么”是相连的,前者会导向后者,所以人唯一要思考的是每天有没有独立地完成工作。

在看待同一件事情上,所有人的想法都会不一样,想法固然很重要,但思维路径更重要,它能告诉我们想法是从何而来,又如何而去。日常的工作,就是思考的基础路径;若是离开了日常工作,思考创新则如无源之水。此外,有想法并不等同于有思考创新力。创新是执行,不是灵感,独立工作只有把“做”落到了实处,人才能在实践中收获思考成果。起心动念,并不能凭空创造出信念中的东西;唯有扎实工作、步骤渐进,才会有收获。

其次,继续重复思考的步骤。思考,是一个能够被仔细观察和描述的过程,是一项持续进行的脑力运作;文化,是上层建筑的意识构建,更是由抽象的意象的一个小步向另一个小步的迈进。但几乎所有的工作都有着一个共同的基础:由一个问题引向一个对策,再引出下一个问题的渐进的步骤,像走路一样,一步接着一步,连续思考的进行。如左脚,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右脚,应对的策略又是什么。重复工作的步骤,重新思考的步骤,一直重复,重复新情况的出现,重复新问题的解决,再一次重复新环境的产生,再重复新问题的对策,一个步骤接着一个步骤,直到最终到达目的地。决定创新能否实现的因素,不是思考步伐的大小,而是最终迈出了多少步。

对于发现的问题,解决它,然后重复,按照寻常的思考就足够了。几乎所有的创新者都是通过发现新问题,然后发现新的应对措施,然后再发现新的问题,这种方式不断地在采取重复步骤,人可以在此同时进行思考:“我可以把它做得更好。”

再次,应对思考的逆境。我们知道思考总会有走不动的时候,此刻,需要的是正确心态,或放下,或找寻新的思考路径,有时甚至可以退回原来的思考路径。我们要学会明白,创新是一系列重复的失败,是没有明显的进步却又必须要每天重复并坚持很久。坚持通常能有好运气,“我可以把它做得更好”的信念是面对失败的最好方法。

最后,不断激励。我们总是会把事情做得更好,可我们永远不能将它们做到最好,也不能指望思考创新的结果都是好结果。因此,如果遇到坏的结果,我们就要学会乐观地去面对,并把它当成新的待解决的问题重新进行思考创新。

2.3 储备能量,思考基于广泛的阅读积累

北宋诗人、词人黄庭坚曾说过,“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这句话虽有失偏颇,但起码前半句“语言无味”倒是有道理的。一般不喜欢读书的人,思维体系是陈旧的,而知识总是在快速地迭代升级,因此,我们要及时更新并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明白对语言潮流方向的把握并不等于对经典的价值的把握,阅读的积累是一刻都不能停的。

还有,我们要相信,只要日复一日地进行阅读,我们所习得的技能的可变现价值就会越来越丰富并具备“复利效应”。这是一种“可怕”的学识潜力,会使我们受益匪浅。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当别人还在苦思不得解时,你一眼就看清了事情的本质,这就是平时积累的思考的“复利效应”发挥了作用。

参考文献:

[1]蔡帼芬,徐琴媛.国际新闻与跨文化传播[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289.

7.十年的表达方式 篇七

从二十岁到三十岁,我这十年首先得用叙述的方式来表达,参加工作,与相爱的人结婚,然后生子,认识了一些人淡忘了一些人;一些人活着一些人死了;一些人结婚了一些人离婚了;一些人升迁了一些人下岗了;一些人发财了一些人倒霉了,而我,还活着,没有离婚,没有升迁没有下岗,没富没穷。从二十岁活到三十岁,以后,还会继续活下去。

说明

然后,我要用说明这种表达方式来说明我的生活,我的职业被称为人民教师,妻子也是。十年前工资是三百多,现在涨到两千多。领导换了三个,与我发生矛盾:中突的有两个,剩下那一个,矛盾正在产生。我住的房子,十年没变。四十八平方米,由一间废弃的教室改装。很窄——招待客人留宿很困难,多放一些家具很困难,想有一间书房很困难,举行Party很困难,洗澡很困难,跟孩子捉迷藏很困难,藏私房钱很困难。我的文字,有几个人说还算通顺不过,但要把它变成钱很困难。

描写

第三种用到的表达方式就是描写。这十年,我的爱情氧化、心情钙化、理想风化。我像石头,妻子像花,女儿像树。我逐渐坚硬逐渐冰凉,妻子逐渐凋谢逐渐枯萎,女儿呢,逐渐长大逐渐参差不齐:向阳那面,枝繁叶茂;背阴那面,枝叶稀少。好在,直到现在,与我们还有质的区別,她想笑就笑,想哭就哭,又会跳舞,又会唱歌。

议论

我要用客观的语言,对这十年展开深刻的议论。这是一种最理性的表达方式,我要把所有有关哲学的词语都用上,对比自己,分析自己。再加上一些关联词,由原因得出结果,由现象得出本质,由一个推断得出另一个推断,在这个过程中,最好引用一些名言警句,再加一些思考,诸如“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活着的意义是什么”等等。如果这些弄不明白,下一个十年,将依旧是流水帐,和枯燥的记事本。

抒情

8.鼓励,爱的重要表达方式 篇八

鼓励就是尊重学生。一个班级有各种各样的学生, 大多时候我们总是喜欢把赞美与微笑毫不吝惜地送给那些所谓的优等生。事实上, 后进生往往比优等生更需要关爱, 他们在成绩上与别人有差距, 但在人格上与任何人都是平等的。多鼓励那些缺乏被关注的学生, 你的微笑, 能唤起他们的自信;你的表扬, 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就是尊重学生, 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

鼓励就是赏识学生。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 多鼓励学生, 这样会使学生在某方面更加优秀。带着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 学生就会感觉你很亲切。就是再调皮的学生, 你欣赏他的球技很高, 他也会高兴好几天;你欣赏他的穿着整洁得体, 他也会挂着微笑睡觉。人与人的距离, 就此慢慢拉近, 学生不再讨厌你、畏惧你, 反而会成为你的朋友。既然是朋友, 教育起来就更容易些, 朋友怎么会不给你面子呢?

鼓励就是转化学生。我国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老师曾说, “差生的内心世界也有日月星辰, 所谓的差生其实也有和优生一样的潜质。埋怨学生难教育, 常常是因为我们自己方法少。对待差生, 千万不要总提醒他‘差’的那根神经, 要想办法发现差生人格中美好的一面, 想办法找出他们的优点。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真善美的一面, 要学会从正面去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真善美, 守住自己的真善美。要尽量在批评学生的同时多表扬学生, 在指出他的一点不足时指出他和这一点不足相对立的长处。这样做绝不是怕学生不高兴, 怕学生不接受批评。批评学生时, 想一想怎样才能做到忠言顺耳, 想一想在指出他的一点不足之前, 能不能先指出他的一点长处。在批评学生的同时, 肯定学生的优点, 帮助学生战胜自己的缺点, 后进生也能慢慢地转化为优等生。”

批评也是一种鼓励。但这种批评不是大声地责骂、训斥, 也不是挖苦、讽刺, 而是建立在尊重学生人格的基础之上, 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 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 使学生发现自己的错误, 认识到这些错误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你一心一意为学生着想, 难道学生还不会有一点触动吗?

就拿十多岁的孩子抽烟的问题来说吧, 这个年龄的孩子普遍喜欢模仿大人的一些行为, 好奇心强, 看着别人吞云吐雾, 样子很潇洒, 自己也想尝试一下, 小嘴里叼支烟, 哼着个小曲, 一副小混混的样子不小心被你看到, 有的老师看到后可能会大怒, 训斥学生:“小小年纪就抽烟, 将来还得了!拿过来, 上交, 下次再抽的话, 我告诉你家长!这烟里有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 不让你抽, 是为了你好。”学生嘴上不说, 但不表示学生接受了你的批评:老师你不也抽烟吗?我爷爷、我爸爸、我叔叔都能抽, 怎么我就不能抽?哼哼, 收缴我的烟, 是为了自己享受吧?

教师高压的姿态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吗?当然不能。这样往往会适得其反, 加剧师生之间的矛盾。心平气和地与学生聊聊天, 讲解抽烟带来的危害, 谈谈抽烟给自己带来的苦恼, 鼓励学生改掉抽烟的坏习惯, 效果肯定会不一样。

希望老师们能多给学生一些鼓励, 一个微笑、一张字条、一件小礼物, 于你而言可能太微不足道, 但改变的可能是学生的一生。你的学生虽然不可能个个都成为警察、医生、科学家, 但是, 在你的鼓励和关爱下, 当某个学生即将犯错时, 猛然间想起你的话, 回忆起你曾经鼓励他的眼神, 他也许就不会滑向犯罪的深渊, 这就是你的成功。鼓励学生, 就是帮助学生完善自己的人格, 健全学生的心智, 我们的责任是多么重大啊!

9.中外文学情感表达的方式分析 篇九

关键词:中外文学,情感表达,表达方式,分析

引言

文学是一种基于现实主义而得以升华的一种表述形式, 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状。所以, 在现实社会出现残酷与剥削的时候, 良好的文学作品就会纷至沓来, 成为一个时代的代表。古往今来, 在诸多的历史环境中, 已经有了这样的代表, 我国古代时期的李白, 苏轼, 都是典型的代表。而在欧美, 莎士比亚等影响世界的代表, 都是在某个特点时期所产生的。

1、中外文学的文艺复兴时期分析

任何一个时期都会有一种文学作为主导, 而中外都有着相同的文学复兴的经历。在西方, 由于工业革命给人们在物质世界上造成的奢靡, 而在精神世界中开始有了统治的思想, 面对自然的挑战开始有了不可收拾倾向。复兴是时代的交换, 文学的情感表达, 也同样是人们在情感上的认同。

2、中外文学情感表达方式的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 对于文艺的复兴, 必然是一个时代的另一个统治阶层的倒塌, 从而让文艺作品与文学成为了一种情绪的宣泄点与表达的主流。而在情感表达的方式层面上, 中外的文学情感表达既有相同的地方, 也存在一定的差异。那么, 以下就重点探讨两者存在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2.1 中外文学情感表达方式的差异分析

文学与音乐一样, 都是属于人类共同的遗产, 当然也是没有国界的。百年孤独, 曾经影响了多少现阶段的文学大师。也就是说, 文学的表达与风格, 是完全可以融会贯通的。那么, 对于情感表达方面, 中外文学情感表达方式的差异有哪些呢?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差异呢?

首先, 中外文学的情感表达方式存在不同, 是因为中外的文化存在着不同。我国是一个崇尚文化礼仪的国家, 独尊儒家, 所以存在着很多的道德束缚。在我国, 流传着百善孝为先的传统, 也流传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更流传着先天下人之优后天下人之乐而乐的传统。因此, 在我国的文学作家中, 存在着大量的这样的爱国与责任情节, 因此其表达的情感更多与我国的实际国情以及国家的兴亡有关, 其表达的情感存在一定的束缚性。但是, 在国外, 尤其是日本, 由于日本有特别多的隐士和武士, 而在文化角度上分析, 由于日本没有科举制度, 这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影响了其文学的情感表达。没有了封建礼教的束缚, 那么就会造成其所表达的情感更加自由与超凡脱俗, 能够摆脱传统的理念, 其情感表达更加自如与流畅。因此, 国家的文化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了情感的表达方式。

其次, 人文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文学作品的情感表达。所谓人文就是人的性格, 由于我国属于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因此人们崇尚谦谦君子, 更多的情感表达相对于国外比较含蓄。因此, 在我国的文学作品中, 尤其是古代的经典文学作品中, 更多的是一种相对婉约的风格, 其表达的情感一般都以一种喻物于人的方式来表达, 从而实现对情感的抒发。尤其是在国家对文学作品观点管制相对严格的时期, 人们在文学作品中, 所表达的情感就更加隐晦, 从而以一种暗喻的方式来进行表达。最后, 我国属于专制制度, 而与西方的封建制度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的。在这样的制度影响下, 人们的思想是存在差异的。因此, 在情感表达方面, 会有直接性与间接性的不同。

2.2 中外情感表达方式相同的形式分析

由于长期以来, 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尤其是在文学层面上的交流, 让中外文学的情感表达开始有了一定的相同之处。此外, 本来就是文学的情感宣泄, 其情感无非就是积极地与消极的。因此, 在情感的表达方式上, 存在相同之处也是非常常见的。例如, 在对现实不满层面上, 中外文学就有非常多的相同观点, 而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 中西方文化的不断交流, 相互影响之间, 也让情感的表达趋于一种相同的方式。

3、结语

本文通过从情感的表达方式的层面上, 对于中外的文学情感表达进行了分析, 从而对其不同以及相同的部分进行了分析, 从而在根本层面上解读了两者的差异性。那么, 文化与人文是文学作品的主要影响因素, 而中外文学的差异也必然会从这两个层面产生。而随着中外文化的不断融合, 中西方文化的不断交流, 彼此之间的相同之处也越来越多, 从而实现了从不同向着相同方向的发展。因此, 中外文学的情感表达, 会随着文化的交融, 逐步成为一种统一的文化, 从而实现文学的国际化。

参考文献

[1]王春晖, 高师院校英美文学教学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 (02) :119-120

[2]李春宁, 谈英美文学教学中引入人本主义教育理念[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2010 (06) :106-12

10.“立刻”的若干种表达方式 篇十

1.at once :立刻 ,立即,马上。与instantly 同意,比immediately意味强,且有“刻不容缓”之意。例如:

I cant solve the problem at once ,but can find answer to it from that book .我不能马上解决这个问题,但能从那本书理找到问题的答案。

As the case is a very urgent one ,the surgeon has to do the operation at once .因为是急诊,外科医生得立即进行手术。

If you keep breaking into my house,I will call the police at once .如果你总是要闯入我家的话,我立马报警。

2.in a moment :立刻,马上。含有“一会儿,不久 ”之意,多用于告诉某人“你会很快做某事”之场合。例如:

I will lend you a magazine in a moment .我马上把杂志借给你。

3.in an instant :立刻,马上。为书面语,其近义词接近于immediately ,也含有“毫不犹豫之意”。例如:

when the rain started the crowd vanished in an instant.下雨了,人群立即散尽。

The cloud disappeared in an instant. 乌云立即就散失了。

He made his mind to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 in an instant.他毫不犹疑决定学门新语言。

4.in jig time :立刻,马上,迅速的。此为美国口语。例如:

The tire was whipped off and changed in jig time.轮胎拆下来后马上换上了新的。

Why dont you learn ?its easy .you could learn in jig time .你们为什么不学呢?很容易的,马上就能学会的。

In jig time the leaves will have fallen from the trees, and the snow will cover the ground .树叶很快就要飘落,白雪将覆盖大地。

5.in no time :立刻,马上,一转眼功夫。例如:

Mr.Smith will marry me in no time .史密斯先生马上就要娶我。

子围着桌子坐下来,食物立马就没有了。

6.like a shot :立刻,马上。含有“飞快而毫不迟疑”之意常用于口语中。例如:

Of course Ill go like a shot if Im make you embarrassed .当然,如果我们使你尴尬的话,我可以立刻就走。

As soon as he heard the news ,he was off like a shot .他一听到这消息就立刻离开。

7.on the instant :立刻,立即,马上。为书面语,含义接近immediately ,也含有“毫不犹豫”之意。例如:

Jack left for London on the instant .杰克马上前往伦敦。

We were ordered to kill that spy on the instant .我们得到命令立刻杀了那个间谍。

She turned and recognized her boyfriend on the instant .她转过身来,立刻认出了他的男朋友。

8.on/upon the moment :立刻,马上例如:

They called me on the moment .他们立刻给我打电话。

He asked her to write a report on the moment .他要她立刻写一个报告。

When he heard the exciting news ,he burst into tears on the moment .听到那个令人激动的消息,他的眼睛立刻夺眶而出。

9.right away/off:马上 ,立刻,一下子。此为习语,强调“毫不犹豫,毫不耽搁地”。例如:

Im getting in touch with him right away. 我马上与他联系。

10.right now:立刻,馬上。常用于口语中。例如:

Tom will do that right now.汤姆马上去做那件事情。

I would go to my hometown right now.我将马上去我的家乡。

11.straight away﹨off:立刻,马上。强调“立刻或马上”,而且毫不犹豫,常用于口语中。例如:

Jack is at his office and will see you straight away.杰克在办公室并且马上见你。

He asked his father for the piano, but his father refused him straight away .他问他父亲借钢琴,但他父亲立马拒绝了。

参考文献:

[1]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词典组《汉英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年.

[2]商务印书馆《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七版),牛津大学出版社,2009年.

[3]上海译文出版社《新英汉词典》(世纪版),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年.

[4]英国培生教育出版有限公司《朗文当代高级英文辞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年.

[5]曾东京《英语同义词组辨析一典通》,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年.

11.日语被动表达方式背后隐蔽的文化 篇十一

一敬畏自然的自然观

自古以来, 由于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 日本人的生产生活对自然都有很强的依赖性。从生产生活的历史传统来看, 日本属于农耕文化圈, 四季变化显著, 降水量大, 有着丰富的森林水产资源, 农业和渔业的发展一直以来都深受自然的恩惠。但另一方面, 日本是一个典型的岛国, 地形复杂, 地壳不稳定, 气候变化剧烈, 自古以来就频繁遭受火山、地震、海啸、台风等自然灾害的袭击, 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灾难。日本文学研究者岡崎義恵就曾指出:“日本人にとって自然は無論、慈母であるばかりではない。万葉の世界では自然はより多く害悪の根源として畏怖すべき崇高の感を催させた。”即自然在给予人们丰富恩惠的同时, 也带来了灾难, 特别是在生产力还很落后的时期, 人们对大自然了解有限, 认为大自然神秘而不可超越, 本能地产生了极端的敬畏感。于是人们不是反抗自然、改造自然, 而是选择顺应自然, 以“受身的姿勢” (被动的姿态) 接受自然给予的一切, 尽可能地与自然和谐共处, 这种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太古时代的“万物有灵论”。确实, “自然と自分を一体化し、自然の心をわが心として生きる感情が日本人の哲学·思想·宗教などすべての精神活動の根本に流れている。” (亲近自然, 与自然一体化的情感始终贯穿日本人哲学、思想、宗教等精神活动。)

日本这种自古以来形成的重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以及对自然怀有敬畏心理的自然观, 使日本人面对大自然时总是处于被动的立场, 而这对其语言表达方式有很大影响, 体现为较之积极主动的表达方式, 日本人则更倾向于使用消极被动的表达方式。

二强烈的序列意识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分化的出现, 等级制度的形成, 自古以来人们对大自然怀有的敬畏心理逐渐向比自己身份地位高的人身上转移, 日本著名的社会人类学家中根千枝就在《タテ社会の人間関係》一书中提出“タテ社会” (重视身份和上下级关系的社会) 的理论, 指出日本是“タテ” (纵向) 的社会构造。的确, 日本“タテ”的人际关系是在严格的身份等级制度和序列秩序的基础上形成的, 而现代日本社会依然存在强烈的序列意识。“タテ”的序列意识在日本人的人际交往中根深蒂固, 这一点从日本的家族制度及日语特有的复杂敬语体系不难看出。美国著名学者鲁斯·本尼迪克特就曾在《菊与刀》一书中指出日本人很守“分”, 守分就是守本分, 遵守自己所属的阶层的位置, “日本人的座右铭就是:‘各得其所、各安其分’。”

由于强烈的序列意识, 日本人在言语活动中倾向于使自身处于消极被动的立场, 注意察言观色, 频繁地附和点头, 谨言慎行, 尽量采用客观的表达方式 (如倾向于使用自动词) 来掩藏自己的主观意志, 避免伤害他人感情、给他人造成麻烦。可见, 根深蒂固于日本人心中的序列意识对日本人倾向于使用被动这一语言表达方式的影响之深。

三“甘え” (依赖) 心理

日本著名精神病学者土居健郎在《「甘え」の構造》一书中提出“甘え” (依赖) 的概念, 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指出“日本社会における種々の営みを貫く一本の糸は甘えである”, 即“甘え”是贯穿整个日本社会的一根线。确实, “甘え”心理在日本人意识里根深蒂固。“義理”和“人情”, “内”和“外”, “遠慮” (客气) 是日本人人际交往中特有的存在, 而它们都与“甘え”的文化心理有着密切联系。

此外, 土居氏还指出, “「対人恐怖」「視線恐怖」及び「被害感」意識などの現象は、「甘え」から来る病理現象である” (害怕他人, 害怕视线和受害意识等现象是“甘え”的病理表现。) 众所周知, “甘え”的心理原型是母子关系中的幼儿心理。幼儿想要独占自己“甘え”的对象即母亲, 面对母亲将注意力转向他人, 自然地产生不快, 也就是说, 在其看来, 其他人对其构成“邪魔” (阻碍) , 自己成了“被害者” (受害者) 。“日本人是以自己为中心的被动姿势, 由内向外眺望的习性, 带有很强的对他者的依存性。”的确, “甘え”心理的人对对方总是被动依存的姿态, “甘え”能否得到满足全在于对方。像这样在“甘え”的情况下, 多伴随着“邪魔”的意识和“被害者”的意识, 可以说“甘え”与“邪魔”意识或“被害者”意识是互为表里, 相辅相成。韩立红教授就在《日本文化概论》一书中提到, “正是由于“甘え”的心理在日本社会占支配地位, 人们才有强烈的受害者意识。”

如上, 根植于日本人心中的“甘え”心理使日本人在人际交往中, 倾向于采取被动依存的姿态, 持有强烈的受害者意识, 反映在语言表达上, 体现在日本人较多地使用被动的表达方式。

四“即物主义”的性格

王家骅在《儒家思想与日本文化》一书中指出, “日本人比起理性更重直感, 比起理论更重实用主义。”源了丹也曾指出, 日本人或日本文化有“即物主义” (强调以主观感受的真实去代替客观存在的真实) 的性格倾向。确实, 日本人在认识论方面, 对事物的观点往往容易诉诸感觉和经验, 而在伦理观上, 有着强烈的感情色彩, 这一点在日本人“もののあわれ” (物哀) , “幽玄” (幽玄) , “わび” (风雅闲寂) 和“寂” (枯寂) 等独特的美学意识上得到了很好地体现。

这种“即物主义”的性格反映在言语生活中, 体现在日本人倾向于以说话人的主观感受主观地把握事态, 即以自己为中心视点看待外在现象。再加上日本人“被害感”意识特别强烈, 于是被动表达方式也就频繁地出现。由此可见, 日本人“即物主义”的性格对事态表述的视点有很大的影响, 而这也成为日本人倾向于使用被动表达方式的一个重要因素。

五“恥” (羞耻感) 意识

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及历史文化背景, 使日本人有着强烈的集团主义意识。在他们看来, 集团的利益是决定个人行动的基准。再加上日本民族崇尚和追求“和”的精神, 于是, 日本人在日常交际中, 重视与他人的调和, 非常在意共同体成员怎么看待自己, 进而产生了对“恥” (羞耻) 异常敏感的感受性。《菊与刀》一书中就有对日本人“恥”意识的详细论述, “羞耻是对别人批评的反应。一个人感到羞耻, 是因为他被当众嘲笑或遭到拒绝, 或者他自己感觉被嘲弄了。无论哪一种, 羞耻感都是一种有效的强制力量。”由此, 日本人的行动原理便是“只需要推测出别人做的判断, 并针对别人的判断调整自己的行动。”而且, 日本人认为“恥”是道德的根本, 一直以来, “重视名誉”“知耻”这样的生活规范使得日本人普遍缺乏自我意识, “他人本位”的思想根深蒂固。

于是, 强烈的“恥”意识使日本人在人际交往中关注对方对自己的看法, 害怕伤害对方感情、给对方造成麻烦, 注意察言观色, 猜测对方的心意, 尽可能地避免积极主动, 反映在语言表达上, 则是多采用消极被动的表达方式。

六结束语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一个国家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可以反映出其国民的文化构造及思维方式, 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心理都可以通过其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来探察。日语被动表达方式与其背后的隐蔽文化互为因果, 相互影响, 密切联系。通过对日语被动表达方式背后的文化因素进行探究, 不难发现, 日本人敬畏自然的自然观、强烈的序列意识、“即物主义”的性格、“甘え”心理和“恥”意识等隐蔽文化与日语被动表达方式的内在联系。希望广大日语学习者可以加深对日语被动表达方式背后隐蔽文化的认识, 从而更加准确、灵活地运用该表达方式。

参考文献

[1]文传淑.法律英语术语的跨文化翻译[D].西南政法大学, 2009:8

[2]刘笑明.日本国家概况[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7

[3][美]鲁斯·本尼迪克特.菊与刀 (张娓莹、张俊彪译) [M/OL]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2010

[4]韩立红编著.日本文化概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3

上一篇:interpret的过去式和用法例句下一篇:产品定价与定价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