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教学方法

2024-09-09

浅谈英语教学方法(共12篇)(共12篇)

1.浅谈英语教学方法 篇一

浅谈中学英语教学新方法

摘要:当下我国基础教育的新课程改革方案已经深入到各个中中学校。根据新课程改革的标准,中学英语教育教学应该坚持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教师为主导,尊重学生之间的成绩差异,进行全方位的素质教育,以便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的精神。文章笔者结合自身的中学英语教学经验,探究中学英语教学新方法,希望与广大的同行共勉。

关键词:中学;英语教学;优化策略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与催化剂,是提高课堂效率,活跃气氛的关键。因此中学英语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改变传统的课堂角色,向激发、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转变。英语教师可以运用多样化的方法,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观能动性。比如笔者在进行英语教学的时候,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就曾经运用影视、录像、多媒体、漫画,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吸引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充分发挥英语教学特有的魅力,增强他们对形象的感受能力和想象能力,开拓他们的思维和想象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英语兴趣,并使这种兴趣和主动意识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做到乐学、好学,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在中学英语教材中不乏实物类的英语单词,比如:apple,banana,orange等;不乏日常学习用品的单词,比如ruler,eraser,pen,pencil等;不乏运动用品的单词,比如basketball,football,volleyball等等。在对以上单词进行教学的时候,英语教师就可以采用直观教学方法,利用身边的实物进行课程导入。教师可以在上一节课结束的时候安排学生准备本节课将要学到的实物。进行如此教学,将生活与学习练习起来,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科学使用现代教育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也在逐渐提高,多媒体已经逐渐普及到各类中小学校中,现代教育技术的提高,不仅是一场教学方法的变革,还是一场教育观念与教学模式在内的一场历史性变革。伴随着现代教育方式的日益推进,传统的英语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模式的问题日益显现出来,现代教育技术的出现恰好有力地解决了这一问题,给英语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这种融声音、图像、文字、动画、信息于一体的教学技术,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使得许多教学问题迎刃而解。利用多媒体技术,英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丰富内容,比如说笔者在进行 “Animals”教学的过程中,就给学生观看了英语电影《狮子王》,通过英语电影寓教于乐,生动形象地为学生展示了一个活泼的动物世界。但是现代教育技术不是万能的,英语教师在运用它的时候,要注意一个度的问题,只有适时、恰当、适量、实效地现代教育技术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种认为运用多媒体技术就可以去掉黑板、丢掉粉笔的想法是不值得提倡的。

三、创建一个愉悦、活跃的英语课堂环境

虽然英语学科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但是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不能像数理化那样,死气沉沉。要知道这个阶段的中学生年龄大概都在十二岁左右,他们具有活泼好动,爱表现,也会叛逆。英语教师应该发挥中学生的性格优势,切忌不能打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创建一个愉悦、活跃的英语课堂环境,尊重学生的理解与看法,哪怕它是荒谬的、无道理的,甚至是相反的见解,积极鼓励学生,引导学生积极问答问题,答案的对与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积极探索的过程,很多的英语教学实践都表明:老师在放弃权威、指令者的角色后,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教育条件和教育环境,是有利于学生活泼、自由的学习英语学科的。

四、创设中学英语语言情境

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要摒弃传统的呆板的教学方式,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积极创设英语语言情境。要知道学生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并非是为了考试或者升学,而是利用英语进行日常的交流。英语是一门外国语言,在当下的纯普通话的语言环境下,要想实现英语交流几乎不太可能,这不仅是中学英语口语的困境,甚至是全国英语口语交流的困境。因此中学英语教师要在课上按照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用具,采用不同的教学设备和授课方式来创设英语语境,把教学内容和资料形象而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能够学以致。比如在课堂上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英语交流,见面说hello,营造浓烈的英语氛围,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意识和表达习惯。创设英语学习的环境,英语教师还应该认真研究课本内容,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每一节英语课堂的重难点,围绕着教学任务广泛查找有效的教学补充材料和网上可利用资源,上课时及时向同学们补充,创造性、有选择性地使用教材,使书本知识活起来。这样的话在创设英语学习环境的过程中才会游刃有余,一方面寓教于乐,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率,另外一方面还不至于出现学生没学到内容的现象。

除此之外,在中学英语课堂上,英语教师还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将学生吸引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笔者经常采用诸如表演,做游戏,讲故事,欣赏与谈论,猜谜语等方式吸引学生的目光。中学英语教学还可以在课堂导入的过程中,将卡通人物走进课堂,利用孩子们熟悉的环境,使孩子们在情境中对语言产生现实感和生活感,产生主动探究语言奥秘的愿望。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中学英语教学的新方法应该坚持在新课程改革的标准尺度内,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与动力。在英语课堂上,英语教师要寓教于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锻炼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让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相结合,发挥英语教学方法的作用。另外在课堂开始,教师应该探寻合适的课堂导入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即将结束时,注意英语课堂结尾的艺术,让课堂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与英语能力。

参考文献

【1】石海山,《新课下英语教学策略之我见》《当代教育杂志》 2007年3月第三期.

【2】韦安生,《浅谈英语教学中的英语策略》《中国发展与创新教育杂志》2008年4月第二期.【3】魏鹏洋,田晓燕.浅谈新课改下英语活动课的创新[J].考试(教研),2011,(05).

2.浅谈英语教学方法 篇二

每种教学方式的出现和当时的背景和人物有直接联系, 都是对从前的方法的总结发展, 并且, 每一种方法都有自身的局限所在, 并不完美。但是也不能将哪种方法一概否定, 哪怕是过去的翻译法和听说法, 提高学生掌握知识上有其不可代替的作用, 因此, 外语教学力求灵活掌握, 并且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和创造新的方法, 海纳百川并找到合适自己的方式, 用于教学。

2 主要现代英语教学法简介

2.1 听说法

这种教材的叙述形式为会话, 并有模仿的以为, 对固定短语进行总结强调, 非常重视语音语调的准确, 因此需要有一定的训练作为支撑, 充分对比, 了解国语和外语之间的差距, 并掌握发声难点, 逐个突破。听说法对语言进行结构性研究, 并向学生传达, 对教材的整理有很强逻辑性, 这在外语教学时, 显示了充分的理论进步, 并为提高教学效果做出重大贡献。不过听说法实际上是一种机械性的灌输, 对语言的规律不能合理掌握, 而将注意力全部放在结构形式上, 对意义和内容研究过少, 因此造作的痕迹十分明显。

2.2 视听法

视听法的教学手段为电影和幻灯, 并进行听说联系, 将视觉和听觉都充分运用起来。视听法注意情景对训练效果的影响, 并选择合适的情景作为感官支撑, 视听法将传统的方法宣传扩大, 并将声音, 光, 以及电等都应用于教学过程中, 使语言的学习充满形象感, 通过对情景的感性体验了解语言的结构和形式。视觉形象给学生带来了更多的形象性的思考, 使得学生对外语的吸收更充分, 听觉则给予学生语音语调上的纠正, 帮助其完成学习语言分析和构成。视听法的拖点在于对形式的重视大于运用能力, 对英语知识的学习停留在结构的把握上, 对语言训练不够。

2.3 认知法

重视发挥学生智力作用、强调认知语法规则的认知法是在听说法受到抨击和挑战的情况下, 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卡鲁尔 (J.B.Carroll) 首先提出的。认知法不认同单纯从结构模式来看待语言, 也不认为机械性地重复操作可以提升学生掌握效果, 它推崇语言本身的创造力, 是有规律的创造, 不可将规律理解为约束, 注重语言的表现力而不是正规性。

在进行声音的学习时, 并培养听说读写四种能力, 学习过程不断推动这四种形式的学习, 参与本国语作为辅助手段, 帮助理解含义, 它将语言的错误看做时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需要通过不断的训练和模拟减少错误发生的几率, 它强调外语学习要充分理解外语的含义, 主张在新近学习材料的同时进行有创造的对话训练, 学习时不断用教具等强化记忆, 使英语内容更加充分化。认知法的理论铺垫是认知心理学的存在, 语言掌握的顺序包括信息进入, 保存, 整理, 输出等几个环节, 这样外语教学将更趋于合理和真实, 不过, 认知法本身并不能当做完整的教学方法来运用, 还要与其他方式配合, 在实践中不断充实自身的认知能力。

2.4 功能交际法

功能法的基本教学单位是话语 (discourse) 。话语的形成需要语言形式作为支撑, 并用于沟通, 听说读写知识训练和接受方法, 不具备传达含义和情感的能力, 因为具体含义的表达需要在各种场合中实现。一种表达在不同的情境下代表不同的含义, 并具备不同的功能, 而多种表达也可代表一种含义。所以, 教学交际是不可忽视的授课内容, 交际场合的训练需要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 而教师的工作任务是提供充分的场合条件和时间, 给学生仿真性的活动区域, 因此可以充足地表达思想, 传递情感。功能交际法对语法错误的态度是宽容的, 主要是能够将所表达的意义表达清楚, 而对细节上的语言失误不做考虑。除了某些不符合交际需要的词不达意, 矛盾外, 不需因为小错误中止学生的发言流程, 需要让他们的表达流畅而充分, 这有助于学生的沟通信心的增长, 尽管某些具体方式不需要一模一样, 不过大部分学者都达成了一致, 交际能力是教学的起始点和目的地。

3 在高级英语教学中综合运用现代英语教学法

3.1 重视听说法和视听法的相互结合-激发学习兴趣

作为英语专业高年级阶段的基础课程, 虽然不必对学生进行更多专门的听力练习, 但是这门课程仍然可以通过视听方式进行课堂交际练习。由于课文内容大多涉及西方文化和文学作品, 教师可利用相应听力或视频材料向学生展示相关背景知识, 提出相应问题进行讨论, 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如分组讨论、对子活动、个人口头表述等) , 使学生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与教学活动中不断变换角色, 成为接受者、陈述者、评论者、思考者、谈判者。这样的活动, 一方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另一方面又很好地提供了交流锻炼的机会, 也增加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 他们就会在学习中积极投入时间和精力, 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加强的。

3.2 重视教学中读、写、译技能的综合运用

语言学习的根本目的是发展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这五种能力是相互作用的一个有机的整体。在高级英语教学中尤其要体现综合运用读、写、译技能的原则。阅读能力是提高听、说、写、译各种技能的基础, 要以阅读为出发点。如个别课文是节选的文学作品, 教师可以推荐或者要求学生在课外时间阅读小说全文, 从而更好地理解原作品的中心思想, 再以读后感的方式提交作业;课后作业以阅读、写作和翻译为主, 教师可以让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 挑选个别突出的观点进行评述, 或者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更多融入自己的认识和看法。最后挑选出范文让学生进行讨论, 各抒己见, 取长补短, 以促进下次写作质量的提高。再如, 不鼓励学生机械翻译课文, 也应在学习前阅读一定量的相关背景知识, 尤其是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乃至生活细节, 这样才能在阅读中正确理解目标语, 在翻译过程中正确诠释目标语, 在语境中练习翻译, 才能真正提高翻译水平。阅读文化背景知识在这门技能课中是不可或缺的, 教师在外语教学中注重文化信息量的输入也是十分必要的。当然, 语言技能不能为了综合而综合, 必须因地制宜, 在不同的教学阶段要采取不同的综合方法, 有不同的侧重与兼顾。如低年级阶段侧重听说写, 但不放弃读和译;高年级侧重读写译, 但仍注意听说能力的训练, 高级英语教学恰恰符合了这个原则。

3.3 重视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教学模式

教师是课堂活动的设计者和管理者, 学生实践活动的鼓励者和合作者, 学生问题的分析者和解答者。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三者之间的互动过程。教师必须将传统的“一言堂”改为“师生/生生对话、互动”的教学模式, 创造轻松、愉快、和谐的环境, 引发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高级英语教学中综合运用听说法、视听法、交际法和认知法等主要现代英语教学法, 对促进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只有综合运用这些教学方法, 才能帮助学生在进一步提高语言能力的基础上实现更高层次的目标。

摘要:教师进行外语教授时方法选择要灵活, 并需要考虑实际情况, 将教学目标, 授课内容, 学习对象, 现有客观条件等, 还要利用自身的教授潜力和创造性, 掌握各种教学方法, 灵活开展教学, 本文利用视听法和听说法, 以及交际和认知法, 这四种常用于英语授课的方式着手, 将这些方法灵活运用。提升学生在学习中的接受心态和接受效果, 提高运用能力, 提升英语教学的可靠度, 都十分关键可靠。

3.浅谈英语教学方法 篇三

关键词:英语教学;教学方法;信息技术

很久以来,无论是中学生,还是小学生,一直为学习英语而头疼。今天我就来谈谈我在英语教学中的一点拙见。

在当今社会,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近年来,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频繁。多媒体形象、直观的特点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加强学习的积极性,切实提高了教学质量。那么,在英语教学中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优化英语课堂教学,是否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呢?

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我们最常用的媒体有录音机、影碟机、录像机、幻灯机、电视机、计算机等。这些电教设备为英语教学提供了广阔的模拟和想象空间,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从而更快捷、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全面提高了英语教学质量。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谈谈我对英语教学方法的一点认识。

一、兴趣

对英语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好英语的前提。兴趣,它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迫切的求知欲,兴趣爱好比智力技能更能促进学生勤奋学习。而利用电教媒体创设问题情景,更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使用最多的就是录音机,因为它操作简单,容易控制,又能取得实效。录音机教学还能为锻炼学生的口语,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能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能力,课后还可以让学生把自己朗读课文、对话表演的录音录制下来,再现学生自身的声音特色。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始终注意学生兴趣的培养,在每堂课开始我都放一段英文录音给学生听,让学生在听觉上首先做好准备,同时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英语的乐趣。

二、模仿

模仿是学好英语的基础。模仿,首先注重的就是发音。纯正的发音会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别人也会对你的英语水平刮目相看。试想一下,如果你的发音不够准确,当你与操一口纯正英国口音的人对话时,他根本听不懂你在说些什么,那么,你的英语又是哪国的英语呢?更糟的是,它还会对你今后的听力带来一定的困难。所以,要不惜一切代价刻苦模仿,掌握好每一个发音,这就更要借助多媒体的力量了。录音机能为锻炼学生的口语发音,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众所周知,学习英语遇到最大的困难就是无法感受它们的使用环境,尤其对于锻炼口语方面,这是非常不利的。而录音机恰恰能最大限度地解决这一问题,把外教或原版的英文磁带放给学生听,让他们知道如何真正地利用外语进行对话交流,让学生进行模仿,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能力和发音的准确性,这还能使学生趣味盎然地学习英语。千万不要认为发音好不好无所谓,这个关攻不下来,就会导致你学习中的残缺。说到底,学习英语就是模仿那种腔调,那种“味”。模仿得像English,那就是一种成功。

三、氛围

氛围是学好英语的途径。那么什么是氛围,其实对学习英语来说,就是英语的语言环境。但是我们的学生在学校接触真实英语的机会非常有限,他们学习英语的主要环境就是课堂,所以我们更应该多利用多媒体在教学中,不仅仅是录音机,还有电脑、幻灯机等,都可以提供英语教学所需要的语言环境。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教学思想、方法的发展,语音室便成为教师喜欢的教学环境了。它已由初期的听音功能向视听及人机交互功能发展,成为一种多媒体系统。还可以利用幻灯片,创设一种情境。如,在讲授句型“What’s that in the picture?”时,利用幻灯,先出示“the picture”让学生说出意思,然后加入介词“in”,讲明“in the picture”是在图片里的意思,最后加入问句“What’s that?”这样学生便能清楚地看清句型的变化过程,帮助学生在逼真的表象基础上充分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这样成真实的学习氛围,创设近似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四、毅力

毅力是学好英语的保证。要想达到成功,必须吃苦,经得起痛苦的磨炼。

实践已证明,无论是采用哪种教学模式,都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设备,更好地学习。

参考文献:

[1]杨旭.浅谈电教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1(10).

[2]李佳.电教媒体辅助英语课堂教学[J].成才之路,2008(16).

(作者单位 吉林省大安市职业教育中心)

4.识字教学方法浅谈 篇四

识字教学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它是学生阅读的基础,也是学生提高读写能力的阶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根据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根据字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识字教学,使学生觉得识字是有趣的、充满快乐的事情。下面,谈谈自己在识字教学中采用的一些方法

一、加减识字

好多汉字只是多一、二笔或者少一、二笔就能变成一个新字。这样在教学这些独体字的时候,往往采用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进行教学。如“大”字,上加一横就是“天”,上加一撇是“夭”下加一点是“太”,右上加一点是“犬”,再如“王”,上减一横是“土”,“土”字下减一横是“十”这些字只要变一变,就能带出一串字。即帮助学生写好字,又加深了他们对字的印象。

二、类推识字

汉字中好多合体字通过换部首、变字形就可以类推出好多字。如“住”右边是“主”通过换部首可引出“住、注、驻、柱、拄”等字

三、会意识字

在识字教学中,只是一味地让学生看着字去读、去写,那样学生只会死板地记住这个字,并不会运用。比如教学“休”字,可以给学生讲解“一个人靠在树上”学生很自然地说出“靠在树上‘休’息” ;在学习“秋”字时,我是这样讲的,秋天来了,庄稼都成熟了,农民们红红火火闹秋天,学生很容易就记住了左边一个“禾”字,右边一个“火”字就是秋天的“秋”。

四、字谜识字

我们还可以根据汉字的字形特点,采用适合学生理解水平以及富有童趣的方法,编成字谜让学生猜,从而提高识字的直观性和准确性。比如,在教学“拿”时,我编了这样的谜语:“一人一张口,口下长只手”学习“朝”字时,谜语是“ 十字对十字,太阳对月亮”,“十个哥哥” ,是“克”等等 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增加,我还鼓励学生根据汉字的特点,自己动脑筋编字谜帮助识字。

5.浅谈英语教学方法 篇五

兴庆区六小 马俊兰

【内容摘要】小学大班英语教学,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能照顾到每一位学生,一些比较内向的学生因此长期不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他们要么被动地观望着教学活动,要么就脱离教学活动,无法参与其中,长期下来会严重地影响到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及效果。对于我们这些从事小学大班教学的教师来说,如何改进小学大班英语教学方法就感到特别棘手。

【关键词】 大班英语教学 合作学习培养骨干 创设 整合我国目前小学阶段普遍存在的是大班英语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是一种传统的、也是现阶段最为普遍的教学组织模式,是指班额在45人到60人之间的教学组织形式。这样的情况,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能照顾到每一位学生,一些比较内向的学生因此长期不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他们要么被动地观望着教学活动,要么就脱离教学活动,无法参与其中,长期下来会严重地影响到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及效果。对于我们这些从事小学大班教学的教师来说,如何改进小学大班英语教学方法就感到特别棘手。在完成教学任务的的同时,就这一问题我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吃透教材 作为任课教师,我们首先必须吃透教材,这是传道授业的第一步,只有老师吃透了教材才能讲得出来,才能使学生真正的理解知识、记住知识,才能赢得学生的敬重,才能达到亲其师信其道。要想吃透教材就得先通读教材,在通读教材的过程中注意前后知识的衔接,注意到不同版本的联系。然后我们教师就要深入教材,拓宽思路,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他们在想什么,他们应该想什么,怎样解决他们在想的与应该想的之间的矛盾。这样才能使知识更具有条理性、深刻性、完整性,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二、井然有序的课堂秩序是提高学生成绩的有效保障 1.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我们教师要使全班几十名学生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真正有效地学习英语,并懂得灵活运用,单依靠教师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可以组建“合作学习”,即同桌学习、小组学习。合作学习时,学生各抒己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同学之间互教互学,能者为师,这就达到了英语课堂教学目标,即由“鸦雀无声”到“畅所欲言”,由“纹丝不动”到“有序地自由活动”,由“注入式教学”到“自由探索”的转变。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增强课堂教学中的人际交往,最终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目的,如4—8人一个小组,在进行英语情境表演时,让学生自由发挥,当某一小组表演时其他小组能够倾听,并对照自己纠正他人或改进自己,是英语课堂气氛热烈又不失秩序。这时,教师可以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巡回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新知识。我们在合作学习中取长补短,克服了大班教学中学生参与率低的问题。老师再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去,如果在学生讨论时教师走下讲台,积极地参与到热烈的讨论中,适当地引导 学生思考、讨论,就会让学生感到老师是大家学习上的好朋友。这样不仅可以使合作学习的效果更好,还可以让师生之间的感情更加融洽 2.培养骨干,组织好课堂活动

为了保证各个小组能按要求进行课堂活动,教师要从每个语言小组中选出那些成绩偏好、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作为小组长;并把小组长组织起来,鼓励他们帮助别的同学,再教他们在课堂活动中如何分配角色、维持纪律、帮助后进生等。在教学过程中必要时对小组长加以指导和鼓励,使他们乐于做这样的事情,并从中得到锻炼。在课堂上,教师可根据语言材料和学生的情况决定采用四人小组还是八人小组进行练习。学生练习时,教师积极走动巡视,观察学生练习和表演的情况,必要时加以指导和鼓励。3.根据情况,适时调整组员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随着时间的推移、语言知识的积累,学生学习成绩不平衡的现象也会越来越突出。教师如果还用同一标准来衡量组内每一名学生的发展显然已经不科学,也难以行得通,就会出现学得好的学生受牵制,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成绩差的学生又跟不上的情况,这样学生逐渐就会失去了学习信心。针对这种现象,教师需要根据各组的学习情况和组员的个别差异对学生重新分组,使他们能够各得其所,各有所获。对成绩较好的小组,教师可提高学习训练的要求,如能就所学材料背诵和表演,能根据所学材料自编短文或对话等,使他们的学习潜力和想象力得以充分发展;而对成绩较差的一些小组,教师可只要求学生完成基本会话、发音标准等要求。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能得到保护,有助于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从而实现因材施教的目标。

三、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在班大人多的情况下,如果主要靠教师一个人演示,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之中去,那我们的教学的目的则很难得到落实,学生的学习效果则不能得到充分的展现。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管齐下的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量调动每一名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也是解决大班教学的有效方法之一。1.努力创设英语学习的环境

现阶段小学英语开设课时少、间隔时间长,每一节课的时间也相对较短。学生在课外都在看语文、数学,很少会阅读英语课本,学生没有英语学习的习惯和外部环境,仅靠课堂上的几十分钟就想学好英语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因此,教师一方面要在课堂上尽量创设英语学习的环境,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去感受英语学习的意义和乐趣,教师在课堂上应尽量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多鼓励学生用英语进行简单交流,感知、体验并巩固强化英语学习的实际交际意义;另一方面,教师必要的时候还可以把学生带出教室,到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去学习;除此之外,教师还可用英语挂图等布置教室,鼓励学生说、书写日常用语;办好英语角或手抄报等活动形式,以此鼓励学生课外尽量多地使用英语并把多说英语多看英语变成自觉自愿的行为。2.开展各种形式的竞赛

教师可充分利用小学生求知欲旺盛、好胜心强的特点,开展多种小竞赛,以激发更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赛形式可以是“比一比”、“谁做得最好”、“谁学得快”、“谁记得牢”、“谁的发音最好”等形式展开,师生多维评价后可给表现优秀的学生和小组发小奖品。充分有效地利用各小组间和学生间的比赛,促使那些平时不认真听讲的学生乐于参与到小组活动当中,使得人人都不甘落后,谁都不肯扯小组的后腿。这样一个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学习局面便悄然形成。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课外活动可采取开展读书、竞赛等形式,让学生在小组间进行会话、书写、英语歌曲演唱、讲英语小故事、收集外国有趣的风俗民情的活动,让学生融入到英语学习的氛围中去,使他们扩展语言文化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越来越对英语学习感兴趣。

四、关注转化后进生

班内“学困生”多有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等多个方面的问题,难以一时改变,需要学校、教师、学生自身及家长等多方面协同努力才能做好后进生转化的工作。而教师应根据后进生的性格和学习状况制定辅导计划,鼓励学生重建自信,赶超学习进度。1.多表扬、勤鼓励、激兴趣、树信心

《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特别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尽可能多的为他们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所以教师可在每一节课专门为“学困生”设计简单的问题,并在课堂上多给练习的机会,答对了表扬,答错了鼓励。对后进生取得的进步,哪怕是一点点也要给予大力的表扬,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到学习的欢乐和取得成绩的欢乐,帮助他们逐步建立对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2.多辅导、创机会、激斗志、促成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难以回避的问题就是学困生问题,作为学困生他们如果有了进步,教师没有继续获得引导,很容易前功尽弃,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后加强辅导,一方面为他们补习以前学过的知识,一方面辅导他们学习现在的功课,从而让他们和以前相比较,激发获胜的信心,使他们能尽快赶上其他同学。要改变后进生问题最重要的是找出其根本原因,教师发现问题后再加以合理、正确的引导,改变后进生的“后进”心态,使他们树立学习和生活的自信心。

五、实行多种评价制度,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在大班额的情况下,课堂中教师可采用形式多样的评价方式,如评出“努力倾听奖”、“积极发言奖”、“小小纠错家奖”等,把个人放入小组进行评价,使那些平时不认真听讲、好做小动作、乱插话的学生全部参与到小组评价当中,这样人人都不甘落后,不扯小组后腿,便会注意力十分集中地听讲,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之中。著名教育家斯塔弗尔化姆认为:“在教育领域中,评价的根本旨意不在证明,而在改进。”通过多元化的评价,尽力使每名学生获得成功的心理满足,激发他们的热情,使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培养他们良好的倾听习惯,并进一步产生学好英语的新的动机。在课堂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教师应考虑到学生随着年龄增大,座位上所能活动的空间越来越小,因此,学生回答问题时如有困难可以不用站起来;我们组织活动时,如有需要,学生可以走出座位,摆脱狭小的空间对身体的束缚,教师完全不必因此而批评学生。学生在教师这样的评价体系下,身心获得了自由,便能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当中。

六、多媒体技术和英语教学的整合

所谓“整合”,就是多媒体技术和英语教学相辅相承、合二为一的程度。现代的课堂英语教学不再是“教师+黑板+粉笔”的形式,而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一个更生动形象的教学环境,力求通过多种媒介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英语。在多媒体和网络辅助的课堂中,每名学生都可以和教师独享一个信息传输空间,极大地改善语言的学习环境。例如,在口语练习中,学生可以自己组织演说内容,然后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的功能,把自己说的话录下来,并以文件存在机器里。这样学生可以通过播放文件听到自己说话的声音,了解自己的语言和发音的状况。教师则可以随机点取学生的文件进行播放,了解学生们的口语情况。这种方法能使学生的口语活动参与率达到百分之百,省时高效,可以最大程度地提供各种交互学习的机会,使学生能与教师、同学、教学内容和多种教学资源进行最广泛的交互学习,这样让学习者感觉到自身对学习的深度参与,从而促进学生对于复杂课程内容的学习以及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多媒体情景的设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交互的学习方式,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主动建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认知环境。

而在课外,服务支持平台和学习的平台可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利用该平台来预习、复习;该平台的在线测试等应用功能可实时地给予学生客观的评判,巩固他们的学习效果。这样就有效缩短了学生、老师之间的距离;教师也可以在线关注到学习者学习前、学习中和学习后的整个过程,使得学习者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水平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从而极大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小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现状还会长时间存在,作为小学英语教师不能一味地抱怨。在现状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只要我们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吃透教材,在课堂上组织好课堂秩序,用多种方式的来调动学生的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实行多种评价制度,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将多媒体技术和英语教学得到有效的整合,就可以使大班英语课堂充满和谐的气氛,圆满的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6.浅谈英语词汇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篇六

摘要:本文分析了目前学生词汇学习的现状,并从语境中学习词汇的重要性和艾宾浩斯遗忘定律这两个角度,提出了指导学生结合语境来学习单词,和利用艾宾浩斯遗忘定律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方式的复现这两种词汇教学策略。

关键词:词汇学习现状 语境 艾宾浩斯遗忘定律 词汇教学策略

词汇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词汇是学好英语的基础。是提高听、说、读、写、译各项能力的必要保证。当前高中英语课堂中普遍存在教师过于重视讲解单词词义和用法的现象,学生机械记忆单个单词,遗忘快,效率低。如何使学生摆脱低效的词汇学习状况,有效地积累词汇,如何使教师的教学策略适应学生的学习策略,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现实问题。本文依据高中英语课程新标准、情境学习词汇的重要性及艾宾浩斯遗忘定律,就如何通过在语境中进行词汇教学及利用艾宾浩斯遗忘定律,及时重现所学词汇,克服遗忘,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进行了探讨。

一、词汇学习的现状:

(一)学习方法不科学

很多学生由于基础的语音知识缺乏,记忆单词没有正确的方法和良好的习惯,加上条件的限制,学生常常孤立地、机械地记忆单词,费时而且效率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注意词汇在语境中的运用。由于脱离了语境和相应的文化背景,词汇就很容易被忘记,学生在特定的语境中就难以准确理解所学词汇,在做阅读理解时碰到推测生词的意义的题目时,就无所适从。

(二)学习效率低下

因为缺乏基本的拼写规则常识和语法知识,学生在学生单词时很难去领会单词的音形义之间的联系,对字母组合的基本构成没有进行归纳,即使学会了一些词语,碰到类似的单词还是不会拼读,造成事倍功半。

(三)词汇遗忘快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有一定的抢记能力,往往能应付老师当天的检查,但由于学习方法欠缺,记过的单词第二天、第三天就忘了许多,加上又不及时复习巩固,对学过的单词,有时就不能回忆其音形义。有的学生寄希望于考前复习时大量记忆,但收效甚微,因为这个基本功是靠平时日积月累形成的,考前即使记了很多,也不能有效地运用。

二、词汇教学策略

(一)在语境中教授词汇

语境有助于理解、操练和运用词汇。通过语境我们可以看到词汇的搭配和具体用法,有助于词汇运用能力的培养,有助于记忆词汇。余德敏认为,由篇章构成的包含语境的内容把篇章中的词语联系起来,使学生更容易从他们的心理词汇中提取词汇,有利于词汇的记忆。因此,脱离语境孤立地学习词汇仅仅是一种记忆练习,很难使学生在实践中灵活使用该词汇。刘砚认为,语境中的各种社会角色与周围环境围绕一定的言语活动相互依存,围绕语言交际的中心话题,形成相对完整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语境。在这样的语境中学生自然而然地将自己融合进去,感知词汇在语境中的真实意义,学生自感有话可谈,就愿意使用新学的词汇交流他们的观点和情感。这样的词汇学习才是真实有效的。只有在语境中感悟词义,才能全面、深刻地理解词汇,进而提高驾驭语言的能力,以达到交际的目的。因此,词汇离开语 1

境,其表达的意思就较难确定。词语的使用受制于特定的语境,我们不能抽象地、孤立地讨论某一词汇的意义和用法。词汇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词汇的目标就是要正确运用它们组成句子、段落或语篇来表情达意,进行交际。因此,词汇教学要尽量结合情境来进行,不应停留在知识的讲授和机械记忆上,而应成为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桥梁和支架,使学生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来理解和掌握它们。(二)艾宾浩斯遗忘定律

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1850-1909),认为人的记忆是有一定规律的,遗忘过程的发生是不均衡的,熟记后最初遗忘的较快,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遗忘会由快到慢,到最后就基本不会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则。观察这条遗忘曲线,你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两组学生学习一段课文,甲组在学习后不久进行一次复习,乙组不予复习,一天后甲组保持98%,乙组保持56%;一周后甲组保持83%,乙组保持33%。乙组的遗忘平均值比甲组高。根据这一规律,为了防止遗忘,提高记忆效果,就应该及时复习,与其等已经遗忘了再去记忆,不如及时复习防止遗忘。

三、词汇教学方法

(一)指导学生结合语境学习单词 吕淑湘先生曾说过:“词语要嵌在上下文里才有生命。”词语连成句子或连成语段,才能实现其表达思想的交际功能。因此,在课文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应该孤立地进行词汇教学,为使学生有效地掌握词汇,应千方百计地把词汇与句子、语境结合起来。因为即使是同一单词在不同的句子和语境下意义也各不相同。例如:raise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也不相同。raise children(抚养孩子),raise voice(提高嗓音),raise a question(提出问题),raise money(筹钱)。因此,为使学生准确的掌握词的用法,教师在讲解词汇时,必须要结合语境,让学生产生形象记忆。同时也要给学生创造一定的语言环境,让他们把所学词汇运用到实际中去。例如,每学完一篇文章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听写与课文话题相关的材料,让学生复述课文或根据课文表演情景剧。在Speaking部分更是要鼓励学生结合课本上的情景将所学的新词用在对话当中去。不少阅读理论家如Johnson& Pearson认为:将单词放到文章中进行理解是习得词汇的可行方式。Cook指出:“人们对事物记忆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大脑对信息的处理的深度。对孤立的词的重复是一种低层处理,记忆效果差;将词与所处的语法结构结合起来,则是一种较深层的处理,记忆效果最好。”将词汇与句子、语篇相结合,鼓励学生将新词放在文章当中去记忆。如此反复实践,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词汇,而且能提高学生学习词汇的兴趣,发展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达到学好英语的目的。鼓励学生造句或写作是一种能让学习者迅速提取和巩固所记忆信息的方法,属于对词汇的深加工。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标注好注释的新词,要求学生编写小故事,故事中要求出现新学的词汇。通过这种方法,学生根据学习任务的要求进行了不同层次的加工,他们的注意力与写作目的有关,反过来又受到任务要求的制约。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写的练习附带习得了词汇。

(二)利用遗忘规律,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方式的复现方法(1)音的复现法

有些初中没有进行过正式的语音教学,导致有些学生连音标也不认识。然而,语音是语言存在的物质基础,利用读音规律记忆单词是避免死记硬背,提高记忆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因此,高一开始就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读音规则和拼读。

在教学中,可以由教师带读,反复练习,不断纠正;更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设备,以录音、录像、电视、幻灯等多种形式,给学生提供更多模仿、练习发音的机会,以达到最终准 2

确发音的目的。我们还要利用早读课,通过录音机领读所要学习的单词、短语,使学生尽早掌握单词的正确读音,为快速有效的记忆打好基础。

打下基础之后,老师还要在课堂上尽量多的重复这些新词的发音,比如在课文讲解中就可以尽量多的用英语进行教学,并且把那些需要学生加深记忆的词汇放在教学中来,让学生做到不仅认得到而且听得懂。(2)形的复现法

英语单词是由词素(词根,词缀)构成的,掌握构词规律有利于记忆单词。单词的核心是词根,词缀是附件,两者结合产生词义。1)词根:往往一个词根领导、统辖着一群单词,在这一群单词中,每一个单词的基本含义都以这个词根的意义为基础。例如,create, creation, creativity, creator,creature都与“创造”有关。2)词缀:指导学生了解与识别常见词缀是迅速扩大词汇量的有效途径。例如,用-ness/-tion/-ism/-ian/-ist/-ee/-er等构成名词;用-ful/-ive/-ial等构成形容词;用-en/ en-/-ize等构成动词。3)合成词:由两个或多个词合成一个词,其词义往往是原词义的叠加。例如,classroom, postman, schoolyard, footprint。4)缩略词:尽量介绍一些新的缩略词,例如,smog(smoke + fog), telecast(television + broadcast)。教授了这些构词基础之后,鼓励学生阅读时仔细观察生词,结合语境大胆猜测。5)形似结构:主要用于重点词汇的用法讲解与复习。教师总结出不同词相似的结构,归纳出它们用法上的相同之处或不同之处,便于学生深刻领会,举一反三地运用。如,hope/ wish/ expect的用法,注意区别:没有hope sb to do的用法,强调wish加从句后虚拟语气的用法;used to do/ be used to do/ be used to doing的区别;prefer/ refer/ confer/ infer变形时都要-rr-。(3)以旧带新教学法

我们还可以采取以旧带新的方法进行单词教学,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让单词教学的课堂更具有趣味性也可以让学生对过去的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与过去的学习结合起来更具有整体性。例如,教annual时,呈现如下内容:an annual income=a yearly income.这种方法借用同义或反义联想法,解词时学生思考两个句子的联系从而判定出生词的含义。再如,教vital(adj),可以说:Something is vital.You mean something is important.亦或由当前正在学习的新知识联想起曾经学过的旧知识,形成知识网。如:学习词组an amount of就会联想起a great deal of, plenty of, a lot of, 等词组,因为它们的意义相同。

四 结束语

在词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利用语境来培养学生词汇学习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同时根据艾宾浩斯遗忘定律,不断帮助学生进行再现所学词汇来抵制遗忘,给学生的词汇学习加点“油”。在词汇教学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鼓励和督促学生学习,努力提高学生记忆英语词汇的能力,为学生学好英语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7.英语写作方法浅谈 篇七

关键词:英语写作,用词造句,写作的审题中心

一、词性的理解

英语词性和汉语词性有相似之处, 分为动词、形容词、介词、副词等。词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日常生活中, 我们要表达某种思想, 不仅要选择适当的词语, 还要注意选词的词性要准确。例如:

(1) Don't touch my thing.

句中的thing词不达意, 应改为things。

(2) I think the bag is big enough, so I can fill the books in it.

The bag is big enough是中式英语, 按英语的习惯应说the bag is old enoug。

His father maintains that he should give up love for the sake of learning。He, however, hold that forbidding love among he is no good.

这句话里谓语分别是maintain和hold, 如将二者都改为think, 虽然表意相同, 但是用词宽度就不如原文。这两句里还有for the sake of, give up, is no good等短语, 都是用词宽度的表现。

二、句子

(一) 句子的简要性

When I ran into the room, I saw a young beautiful girl.

为了使句子简短紧凑, 我们用现在分词短语来改变句子, 但句意不变。

Running into the room, I saw a young beautiful girl.

(二) 句子的多样性

句子的多样性可以增添文章的文采, 强化表现力, 增加可读性。

句子的长短并无优劣之分, 长短句各有特色。长句运用了较多的修饰词语, 来使意思表达得更完整;短句简单明了, 但不能表达具体的语意内容。使用时应注意长短句的交替使用, 使语句跌宕起伏, 意韵和谐。

When Mr Zhang arrived the station he saw a boy in a red coat at the door.He said to Mr Zhang he was waiting for him for a long time.

(三) 句子的一贯性

表达一个句意完整的内容, 句子就需要一些修饰的词。

I met a man that he helped me in a street two years ago.

I saw a man, he helped me in a street two years ago.

(四) 句子的特殊性

1.倒装句子的特殊性。在词的排列上把重要的信息放到明显的位置, 突出句子的主意, 常通过以下手段实现。

The apple was eaten that was on the table yesterday.

2.递增性。突出句子在几个词语并列时, 一层意思深一层。

He was quickly a large number of published articles.

3.重复性。重点词、关键词有目的地重复, 体现出句意的重要性。

He was beaten another and another.

4.使用强调性词、短语和结构。

The work was finished by herself, nobody helped her.

写句子时要注意使句子生动、清晰、鲜明、千变万化, 使文章更精彩、漂亮。教师要想法设法让学生摆脱乏味的主谓宾简单句、含糊的场景描写、呆板的人物刻画, 从而提高他们的英语欣赏水平。

三、写作的审题中心连贯

写作内容一要切题, 二要表达恰当, 三要通顺连贯。所以写作时应注意认真审题, 确立中心, 保持语篇通顺连贯。

(一) 审题

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灵魂, 只有把题目审清, 才能正确领会命题者的意图。

(二) 中心

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 围绕这个中心思想展开全文。

1.认真仔细找出主题句, 主题句一般在句首或句末, 主题句是文章段落中的主体框架, 在段落中起支撑作用。

2.合理安排文章的段落层次, 安排好句子与句子, 段落与段落之间的顺序。段内的层次关系大体上分为并列、渐进、总结。

3.找准文章论点, 选好题材, 将题材与论点有机结合, 对全文进行总体设计, 仔细分析文章中所要阐明的观点, 并弄清材料和观点之间的关系及材料与材料之间的联系, 构成一个合乎逻辑的思路。

(三) 连贯性

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要紧密相连, 上下衔接, 文章通顺, 表达清楚, 突出主意。

总之, 写作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 它需要长时间的大量词汇积累, 还要对英语语言习俗、习惯的研究。而提高写作水平的最好方法还是动笔去写。如果平时坚持勤写多练, 英语写作的水平就能很快提高。

参考文献

[1]马博森.阅读教学中的话语分析模式[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0 (2) .

8.初中英语教学方法浅谈 篇八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方法;阅读方法;增趣法

一、教会学生阅读方法

英语课文阅读是教学的起步,在课堂教学中为了降低学习难度可让学生先自读一段时间,找出重点和难点清晰地写在黑板之上。在开展阅读理解和口语交际练习的基础上,利用提示关键词拓展成文的方式复述全文或开展口语交际练习,有利于学生们结合课堂教学中本课的提纲和关键词及情节等提示,回忆本课要点,巩固要领,减少障碍,并为进一步提高写作能力做准备。如Learning English Book 6 Lesson 2,本课教学内容较多,教学项目复杂,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方案时,为了克服学生“望文生畏”的情绪,可将文中的几个要点归纳成简短的问题展示给学生。

二、寓教于乐

莎士比亚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所以,教师要寓教于乐,采用游戏促进教学的方法,这样才能够加深印象,对学生来说有无限引力,让学生在玩中体会和感悟,学起来非常轻松。课前可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一个悬念吸引学生;也可提出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抓住学生的思维;也可从直观教具和演示开始,使学生情趣大增,热情倍增。

三、了解学生的兴趣点,设置环节让其乐于参与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有时会为学生准备了各种小的奖品,满足小学生成就感。有时我还会还会“举贤纳士”,让有各种才能的同学尽量的参与到你的教学中来对于增强他们的兴趣与信心有很大帮助,比如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定语从句,我先在学生中间做调查,看他们喜欢听谁的歌,喜欢看什么书,玩什么游戏……然后,让同学们给我传一些他们喜欢的歌曲、人物照片、游戏截图等等,结果孩子们饶有兴趣,积极参与,给我传了贾思丁的歌曲,QQ飞车的截图,漫画啊衰的图片等等,当他们怀着好奇心第二天上我原本可能会以为枯燥的定语从句语法课的时候,突然发现在我的课件里有他们亲自传给我的图片和歌曲,兴奋度一下子提升了不少,而且有他们感兴趣的东西作为载体这节课一点也不枯燥了,我和学生也走近了,今后就更加鼓励他们努力学习英语。经过很多次的尝试,我觉得轻松活泼的课堂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

四、发挥幽默魅力,把微笑留给课堂——教学幽默增趣法

发挥幽默魅力,把微笑留给课堂——教学幽默增趣法。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情绪、思维在不同状态下,接受新事物的快慢会不一样。当人们的情绪、思维处于兴奋、积极的状态时,接受新事物就快;反之则慢。如果教师的课堂语言幽默诙谐,课堂气氛轻松愉快,学生就会兴趣盎然,全神贯注,学习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五、初中英语兴趣教学法的实施策略

相对来说,兴趣教学法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有着很大程度的功能作用,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兴趣教学法的策略如下:

1.加强专业素质融合,发挥教师修养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有着较强的崇拜心理倾向,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从一定程度上说,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个人的整洁仪表,优雅言行和魅力修养极具感染力,能够对学生产生一种亲切自然的情感形象。教师通过不断加强自身专业教學素养,注重个人修养品行与英语教学的相互融合,利用自身言谈举止感染学生,拉进学生的情感距离,引导学生在心理情感上增强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2.整合教学资源优势,采用实物直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基于初中学生的趣味性心理需求来说,初中学生的学习认知能力偏重于直观感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充分发挥校本资源优势,有效利用相关实物造型,图片声像等直观性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在观察与理解中掌握英语知识,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知识问题的潜能。

3.优化课堂教学环节,创设生动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中,良好的教学情境设计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情绪。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特别是英语阅读听说能力训练时,应巧于构思,利用多媒体电教设备技术,通过融合声像、音频、光影等教学资源,模拟真实的教学情境,优化设置英语教学环节,让学生在真实生动的学习氛围中感受并形成情感共鸣,逐步梳理和内化英语语言知识结构。

4.创新多种教学手段,灵活兴趣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教学并没有固定模式,其核心在于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激发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初中英语教师应基于教学目标前提下,融合优化或创新研发多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或模式,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目的,增强英语学习内容的趣味性。采用游戏活动教学、幽默性语言、音乐图片展示、情境故事交流等手段都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李丽.初中英语教学中交际教学法的实践尝试[J].中学生英语(高三版),2014(12):51.

9.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篇九

寺底小学刘新民

随着新课程改革步伐的加快,要求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方法上应该有一个重大的转变,教师针对创新教育及时代特点,要一改粉笔、黑板、嘴巴等简易的教学手段,充分设计利用演示仪、投影仪、录音机、录象机、多媒体电脑等设备辅助教学,使语文富有“高密度,大容量,快节奏”等特点,让课堂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要把教学同提高学生的素质结合起来。作为义务教育的一门基础学科——小学语文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素质呢?本文仅就个人的体会谈几点认识。

一、注意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质疑是人类思维的精华,因为创造的起点是从问题开始的。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我只不过是喜欢寻根问底地追求问题罢了。”他一语道破了创新和发现的真谛;好奇心理、问题意识及锲而不舍的探求,是科学研究获得成功的前提。让学生主动求知,学会质疑问题,应成为当今课堂教学的航标,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对任何问题都质疑。如在讲述《雨中》时,教师先板书课题《雨中》,让学生看题并提出自己看了题之后的想法或疑问,这样一来,提高了学生的思考积极性,而且增进了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如:“雨中到底发生了一件什么事?”“雨中有谁和谁?”“为什么事情发生在了雨中?”„„通过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哪

些问题比较感兴趣,对哪些问题还关心不够,这样就能增加教学的针对性,做到有的放失。

二、注意学生的说话训练

对于这一点,我在导入正课之前给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真情告白”,为了做到情切语明,表意直接,不少学生提前收集资料,防止上台窘迫,为了表达自己的心声,学生们会更多地阅读有关资料,甚至会用上一些电影、电视中精妙的台词。那种认真劲与执著精神,是他们个体意识逐渐成熟的表现。因为他们从同龄人身上更容易看到自身的不足,十分期盼能跟上或超越别人。此时此刻,教师如能恰当地在一边给予点拨,采用激励手段及时巩固,就会远胜于平常教师上课时的苦口婆心。久而久之,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逐渐提高,学生与老师走的也更近。

三、让学生当小演员,表演课文内容。

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说:利用表演教学,第一是由孩子们自己进行以动作为基础的表演,能更直接地使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感受。第二,这种情节教学本身包含创作的诸因素,促使孩子思维发展,激发了孩子的创新意识。例如教学《狼和小羊》,为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中狼的凶恶和羊的可怜,教师在课外指导学生做狼和小羊的头饰,然后在课堂戴着头饰表演课文内容。在表演时,提示学生将狼凶恶的样子和羊可怜的样子表演出来。学生们表演的都很精彩,尤其是细节

表演上更是一组胜过一组。实践证明,表演使孩子们由“本角色”变为“他角色”,在新奇、好奇中,学习成为一种智力活动,创造活动。

四、运用电教手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在教学《一束鲜花》一课时,教师准备好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的磁带,在上课之前用音乐导入,这样就可使教学新颖,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讲解当“我”看到小男孩跪在母亲坟前,心里想到了什么时,可播放《天下父母心》的歌曲,教师可跟着音乐轻轻朗诵歌曲,使学生通过歌曲内容去理解“我”当时的内心活动,学生们在回答问题时各抒己见,有的还引用了歌曲中的歌词来回答老师的提问。电教手段的运用,成为课堂中化难为易、激发情感、掀起高潮的重要手段。

10.浅谈初中历史教学方法 篇十

作为在教学第一线的中学历史教师,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和如何才算教得好?考虑这些问题是必须的,也是很实现的。特别是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可以说是老师们经常要思考的问题。但这些又都涉及到有关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也就是说,教学方法的问题不仅仅是教学方式和手段的技术性、技巧性的问题,而且体现了深层次的教学理念问题。

时代的发展需要我们换一种角度来思考教的问题。这就是要把教师职业这一角色,放在社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大视野中来定位,从而使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转到注重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具体地说,就是把学生的学习放在首位。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根据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宗旨,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中学历史教学,虽然涉及的是历史上的事物,但也具有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的重要意义。这是因为通过历史教学,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历史知识,了解人类的过去;又能够促进学生历史学科能力的发展和历史意识的生成,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使学生学会以全面、客观、辨证、发展的眼光来认识人类社会。

在素质教育观念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历史教学的很多领域,诸如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学评估、教师培训等等,每一个领域都可能会制约教学实际的创新。

以探究问题为目的没有问题是谈不上学习和研究的,有人曾说:正是问题才把只不过是小碎石的东西变成了历史的证据。然而,以往的历史教学往往是固定式的,对于学生来说,并没有产生真正的探究性问题,或只有肤浅的问题,要不然就是令人头痛的问题(如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机械重复)。历史教学的真正意义在于使学生发现问题,探讨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所有的教学方法都应该是为了探究问题而设计的,都要给学生机会去了解事情的基本情况,使学生去深入探讨。

以思维训练为核心

历史学习不应该是促成思想固化的过程。无论从哪一个角度讲,历史本身和历史学科都不是限定在某一种僵化的模式中。人们对历史的正确认识,需要发散式的思维、复合式的思维,需要广阔的、全面的、客观的、辨证的、变化的、发展的视野,尤其是对历史上因果关系的思考,是对人的思维水平的检验。学生学习历史,像学习数学一样,也是思维的训练和强化,是思考的过程,是获得思维成就的经历,是积累经验的机会。所以,任何教学方法都要以激话、调动、启发学生的思维为主,促动学生历史思维的活跃发展。

以学生参与为形式

使学生参与教学,而且是积极、主动地参与,是使教学得以真正展开的关键性问题。只有让学生投身其中,从做中学,才会激发动机,引起兴趣;才能使学生思想活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才能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体验到挫折感与成功感;才能看出学生的鉴别力、理解力、创造力;才能使学生多与教师、同学交流,建立亲密的合作关系。因此,教学方法的设计和运用重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

以史料运用为条件

人们认识历史的前提是获取承载历史信息的材料(主要是文字材料),获取史料的过程也是掌握历史学习方法的过程。在对历史信息进行处理时,如果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和储存,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学习历史的本来意义,甚至会加重学生的负担,使学生对学历史感到厌倦。所以,要改变历史学习是对现成知识的记忆这种传统的模式。教学方法的运用要使学习的过程与结果得以统一,而不是分离。我们提倡把学习历史看作是在研究和认识历史,这就要训练学生去掌握和理解历史的信息,注重史料的作用,通过对史料的汇集、整理、辨析、推论,把史料作为证据,用以解决历史的问题。所以,历史教学方法的运用,是离不开对史料的运用的,尤其是学生对史料的运用。

以周密设计为准备

任何教学方法的运用,都不是随意的,甚至不是随机的,都要有事先的准备和安排,有具体的目标,有明确的设计思想,体现出一定的教学观念。方法的实施,是有步骤的,而且要有回旋的余地。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教师以认真的和客观的态度来对待。前苏联的一位教育家巴班斯基曾提倡最优化教学,在教学方法的问题上,他认为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材难易程度、全班学生的程度、各种教学方法的效用和长短处、教师本人的特点和能力等,这些都需要进行认真的思考和计划。

以教师引导为助动

以往的历史教学模式中,教师是唱主角戏的,好像教室这个舞台是为教师搭建的。现在我们倡导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但并不是说教师只是一名“场记”了,不再起重要作用。反之,教师的作用更为重要,他要像导演一样,要对教学进行引导、组织、控制,并随时诊断教学,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整。教师与学生的最基本的关系是教学上的朋友。朋友是有共同的爱好和志向的,是互相了解对方的,是互动的,是有交情的,朋友之间的交往是不能靠主观臆想的。所以,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应有的主导作用。

对于中学历史教学方法的探索,在教学实际中要注意避免以往传统模式下运用方法时的弊端,或是片面地强调某一种方法的效用,以为某一种方法是万能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用到哪里都会灵”;或是僵硬地照搬和套用某一种方法,而不去考虑学生、教材等具体情况;或是只注重方法运用时暂时的、表面的效果,而忽略学生的心理活动反应,等等。

总之,在教学方法的问题上,我们特别强调要研究学生的学习历史方法,注重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力图使学生通过历史教学,逐渐掌握开启历史之门的金钥匙,成为能够认识历史的真正主人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

一、注重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学水平的提升

我从1998年至今一直从事初三历史教学,之所以能有一点点的经验,那是因为我对教材熟悉罢了,教学时间长了,自然就有一点体会和感受,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基本上能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致于在课堂上能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二、抓住常规教学,认真地上好每一节课,力求提高课堂效率

这是对教师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对教师的最高要求。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要翻阅教材、教参、教辅用书,力争做到把老师知道最多的知识,教材中所蕴含的所有

要点,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联点都备出来,有条列地传授给学生。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认真组织课堂教学,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定要抓住课堂上的40分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三、抓好学生的知识点的过关检查,及时反馈,做到功在平时

上好课,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也要对学生掌握的知识及时反馈,过关检查,在每一节上课前,老师就要对学生所学的旧知进行复习提问,这样既检查了学生以前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起到新旧知识的衔接的承上启下作用。可谓是一举两得。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温故而知新”。

四、加强中招、新课程改革等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关注中招命题趋势,在平时的课堂渗透中招意识

初三的教学工作是直接面对中招考试。做为初三教师不能只顾眼下,闭门造车,不去学习来了解新信息。因此,老师要多浏览时下最新的教学参考、杂志,多留意中招考试方面的信息,便于更好的把握中招命题的趋势,力争在平时的教学中渗透中招意识,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技能和做题的方法。平时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做到功在平时,形成习惯。

五、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教学工作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平时的教学中,在传授知识时,也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比如概括、归纳、比较、判断等诸方面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养成勤于复习旧知,善于总结归纳,做题条理清晰,规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都是做为毕业生必备的技能。教师平时训练的好,不致于在考试中顾此失彼。

最后,我用荷兰著名的绘画大师梵高的名言作结:“相信我吧,在艺术问题上,下面这句话吧,实实在在的,老老实实是最好的办法,宁肯不厌其烦地严肃钻研,而不是投机取巧,哗众取宠。”

 备课三步曲: 第一步,使自己懂; 第二步:使学生懂; 第三步:使学生学得容易、有趣。重要经验:(1)多上公开课,压力变动力,推动自己成功;(2)认真备课,常教常新。

 经验一:上课前,充分准备,课本、教案倒背如流;上课时不看教案。

 经验二: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之一,直接关系到教学工作的成败。如果不能选择和使用适合的教学方法,会导致事倍功半,效果差一)百年来学者、教师的探索何炳松:使过去能够“活现”。“活现”的方法,归纳起来(1)充分利用本地的各种历史遗迹等;(2)充分利用历史图画、图表等;(3)教师的生动讲述;(4)启发式的而非注入式的教学。

经验三:语言生动幽默,教态亲切,富有情感。

1、讲述法

历史教师运用口头语言表述历史事实的一种教学方法。

历史教师首先是讲述历史的人,优秀的历史教师是优秀的历史讲述者

对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历史现象的基本状况、历史人物的主要活动进行具体而比较完整的讲授。

 叙述的基本特征:

有头有尾;语言清晰;有起有伏

 注意点:

(1)紧扣教材内容;

(2)详略得当,不平铺直叙;

(3)富有情感。

 2讲解法

 对事物进行解释和说明的一种方法。

 一些历史概念、术语、资料等的解释。

3谈话法

 历史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对话、问答的方法。

 谈话法,可以分:

 A、记忆性问题——哪年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

 B、理解性问题——山顶洞人与北京人相比,有什么进步?

 C、假想性问题——假使你是当时的人,你会怎样做?

 D、评价性问题——这个资料的价值何在?如何评价李鸿章?谈话法运用:  第一,提出的问题不能模棱两可。

 第二,侧重于对问题的探究。

 第三,提问要适量。

教学方法归纳。

 ……1)这些方法是最基本的、常见的方法。

(2)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 一不要单纯用某一种方法;二运用时要适时,恰到好处。有的方法,如角色扮演,还需要适量,不必要求达到专业表演水平,等等。

 具体运用什么方法,一看教材内容;二看学生特点。

11.浅谈英语词汇教学方法 篇十一

关键词:学生     教师   英语   词汇   教法新探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8.097

众所周知,词汇是语言的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之一,是构成语言的起点和基本材料,如果离开词汇的运用,就无法传递信息、表达思想、交流感情。当然,如果没有一定量的词汇储备,也就无法进行听、说、读、写的语言训练,也无法有效开展英语教学活动,由此可见英语词汇教学的重要性。

我将根据个人的教学实践,谈谈词汇教学的几种方法。

一、利用直观教具教单词

所谓直观教具教学,就是在教学中适时使用图片、实物、器具、PPT幻灯片等辅助教具,以及恰当、夸张、形象的动作手势等体态语言进行词汇教学。例如,表示具体事物的名词、表示具体动作的动词、表示情感的动词和形容词一般都可采用直观教学法。初学者对英语往往是陌生的,是缺乏信心的,如果教师能恰当采用直观教学法,不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能够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如学习“apple”这个单词时,师生可进行这样的互动:教师一手举起苹果,口中问到:“Whats this? Its an apple.”再延伸举起两个苹果问:“What are these? They are apples.”自问自答,有意渲染一种合适、恰当的语言氛围,然后进行教师问话、学生作答,学生问话、学生作答的交流方式。这样反复训练,学生不但能熟练掌握apple这个单词的意义、词性、单复数,而且在使用时也能够信手拈来、运用自如。当然,教师如能在师生互动中,把苹果奖励给大家公认的最佳选手,那课堂气氛就活跃了,也能激励全体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二、利用音形结合、构词法教单词

如记忆care这个单词,可以试着用构词法,引申出care–careful-carefully-careless,这样做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也使他们了解了词汇常识。又如,在教授unhappy时,让学生联想出具有前缀un表示否定的单词unlike,unusual,unable,unfriendly等。又如,教学drive时,引导学生联想出带后缀-er或-or的单词teacher,farmer,worker, writer,reader,visitor,inventor等。

三、采用游戏法教单词

学生学习单词、运用单词的方式方法应该是多种多样的,而通过趣味性的游戏形式来识记单词,往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具体来说,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单词教学。

(一)接龙游戏法

班级学生全员参与,分成若干小组,分组可大可小,也可以每个小组派代表参加竞赛。前一个同学给出一个单词,下一个同学要用所给单词的最后一个字母作为自己要说的单词的首字母,如此这般,依此类推。游戏规则是:不能说重复的单词,如果说出重复的单词就要被淘汰出局。例如,an-no-on-not-to-of-for-rose-excuse等。

(二)“减字法”

给单词减少一个字母,使它变成另外一个单词。例如:ant-an,ball-all,she-he,they-the,not-no,that-hat等。

(三)“增字法”

给单词增加一个字母,使它变成另外一个单词。例如:an-any,our-hour,tree-three,at-cat(hat, mat),for-four,here-three,red-read,plan-plane等。

教学中,教师若能适时、恰当运用以上单词学习的方法,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记忆思维,可以帮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活动中掌握一些较难掌握的词汇。

四、采用联想法教单词

(一)同音联想法

如学习单词son时,可以用已经掌握的同音词sun与之比较,并联想出一个新的句子:My son likes the sun.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很容易地把son这个单词记住了。

又如,教授write时,可利用学过的同音词right与之比较,并联想出一个句子:We write with our right hands.再如,教授sea时,可与see比较,联想出一个新句子:I see the sea.

(二)归类联想法

比如,在教授饮食、吃喝方面的单词时,即可采用此法,具体如下:

饭食类:rice,noodle,dumpling,bread,cake,porridge,egg,etc.

肉食类:meat,pork,beef,mutton,chicken,fish,etc.

蔬菜类:vegetable,carrot,potato,tomato,cabbage,etc.

水果类: fruit,apple,orange,pear,banana,etc.

饮料类:water,orange,milk,tea,coffee,juice,wine,etc.

(三)同义、反义联想法

比如,在教be good at时,就与其同义词组do well in进行比较;教expensive时与dear比较,be able to与can比较,fast与quick比较等。又如,以下反义词联想:old—young,cheap—expensive,far—near,dark—light,come—go, cry—laugh,wide—narrow,etc.

当然,英语词汇的教学方式方法多种多样,一般不宜孤立运用,交叉使用效果会更好。但不管运用何种方法,都是为了让学生轻负、高效地记住并学会使用生词。关键在于教师要能够充分启发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让他们的思维发散开去。平时,教师还要要求学生多听、多说、多读、多写,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对生词的内化和长期记忆,为他们学好英语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简介:

12.浅谈高中英语教学方法 篇十二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英语,教学方法,积极性,兴趣

传统的英语教学把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中心, 教师们只是灌输式的教学方式, 忽视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学生们不知道自己如何构建知识框架, 如何去具备实际英语交际能力。听力的训练不够充分, 而且听力训练的效率很低, 学生的学习方式很单调, 也很被动, 只是听讲课, 记笔记, 归纳教师的授课内容, 然后进行背诵, 这使得学生对学习英语失去了兴趣, 所以很多学生在学习了很多年的英语后却不能用英语进行交流。这种学习方式不能使学生具备实践和创新能力, 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不能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外语人才。所以我们需要在英语教学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 发现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1 做好高一年级与初中英语的衔接过渡

高一作为新学期的开始, 教师们应该先对学生的英语水平做一个大致的了解, 然后弥补学生在初中英语学习中的基础知识, 利用大概一个月的时间对初中的语法、词汇和句型方面进行整体统一的复习, 让学生能够以最快速度来适应高中英语教学的形式。比如说: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总结的学习习惯;教师要用英语进行授课, 在讲课当中要鼓励学生用英语来回答问题;教师要把高考的要求来灌输给学生, 并且从一开始就要以高考的要求来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 听力和协作水平, 教学生正确的阅读技巧, 加快阅读速度;多多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和生活状况, 从而能够因材施教, 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和英语水平。

2 高中英语教学的方法

2.1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教学效果

在学习英语的时候学生需要掌握比较好的学习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教师需要做到: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能力, 使学生掌握英语基本的语法知识, 养成总结的能力。

只有在教学当中做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提高教学效果, 才能使学生们均衡发展, 避免两极分化现象。我们需要把英语教学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到一起, 在教学当中多讲解一些西方的背景和趣事。课后多了解学生的需要, 多和学生交流, 并且举办一些课后的活动来增进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加强高中英语听力的训练

英语的听、说、读、写的能力的培养都很重要, 听力的训练往往是被忽视的训练内容, 然而这也是影响英语能力全面提高的重要部分。所以应该重视听力的训练, 要抽出固定的时间来进行合理的训练, 教师要注意把单词以及词组等内容都准备好, 将重点和难点的部分要反复听, 要指导学生抓住重点信息, 提高听力的技巧。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目标来设计听力的内容, 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提高听力水平。

2.3 提高学生的英语交流意识

实施三分钟课堂交流计划, 让学生之间互相对话三分钟, 让学生用英语把日常的生活来表达出来, 使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 达到用英语交流的目的。尽量让学生做课前演讲, 这是教师们经常采取的一种做法, 但是需要能够坚持下去。演讲是锻炼学生开口说英语的好方法。学生们可以向同学们介绍天气、趣事等等, 也可以讲故事。让学生表演课文的内容, 然后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讨论。定期举办英语的课外活动, 比如英语广场, 圣诞晚会, 让这些活动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调动学生进行交流的积极性。

2.4 将英语教学和情感教育结合在一起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 尽量把消极因素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影响降低到最低。学生不愿意学习英语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对英语没有兴趣。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 就要先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教师要起到主导作用, 而学习的主体是学生, 我们要摈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 要引导学生多多练习, 创造英语学习环境,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英语是语言学科, 语言的作用就是为了交流, 所以学生学习英语就要能够做到学以致用, 学生在学习英语以后能够开口说英语。在教学内容上面, 要先让学生预习课文, 理解课文, 并且进行反复的听说读写的训练, 提高教学效果。

2.5 开展探究式学习

中学英语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 而是为了培养跨世纪的人才, 所以我们要改善高中英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 学生如果能够在高中的三年时间里打下很好的基础, 就相当于掌握了一种求生的技能。

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 高中英语的探究式学习就是教师要指导学生围绕某一个问题来开展探究式活动。教师先创设一个学习情境, 然后学生进行讨论学习, 创新学习。具体步骤为:教师先提供材料, 列出需要讨论的问题, 然后进行小组的讨论, 最后是教师做总结。教师提供的材料必须有针对性, 提出的问题也是和教学内容相关的, 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材料, 通过提出的问题来进行分析, 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想要表达的思想, 然后教师最讨论的结果做评价。

总之, 高中生学习英语的能力的提高的关键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高中英语新课程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 不能忽视任何一个教学环节, 通过和学生的交流来解决学生提出的各种难题, 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仕清.新课程改革与高中英语教师智能结构的构建[J].中小学外语教学, 2004, (11) :4-7.

[2]乔凤杰.高中英语教学的实然调查与新课改理念下的应然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 2006, 26 (2) :47-51.

[3]郭玉荣.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师专业成长初探[J].大学英语, 2006, 3 (2) :424-425.

[4]俞虹.论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方式的转变[J].文教资料, 2006, (4) :192-194.

上一篇:《隋书·列传·卷四十三》原文及译文解析下一篇:家庭的作文——希望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