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怎样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2024-08-19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怎样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精选8篇)

1.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怎样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篇一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能力的培养是细水长流,绝对无法立竿见影马上见效的。很多家长往往不知道该如何指导自己的孩子,部分家长以为指导孩子写作,是学校老师的责任,或以为将孩子送到作文班,一切问题及可解决,自己也尽到了责任。

对于学习写作,我最推崇这样几句话:写作的源泉是生活、写作的基础是课堂、写作的关键是

阅读、写作的秘诀是多练。

一、写作的源泉是生活

小学生怕写作文、写不出作文,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小学生缺乏对生活的观察,没有积累的习惯和兴趣造成的。其实,作文的材料就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我们生活在社会上,每天会碰到许多人,遇到许多事;碰到的人、遇到的事就是作文的材料。如果能仔细想想这件事包含了什么道理,正确认识后将它写下来,就可能是篇好作文。

因此家长要善于引导孩子去感受、体验、认识生活,要注意留心周围的事物,观察人、观察事、观察景、观察物,这样才能不断得到作文的新鲜材料。观察是获取写作材料的重要途径之一,只有学会悉心观察,写文章时才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真实、具体、生动。反之写出来的文章则有可能枯燥乏味,缺少真情实感,甚至还会闹出笑话。

因此,教孩子观察,首先要教会孩子们如何积极启动耳、目、鼻、舌等感官去感知事物的声、形、色、味等表象,而不是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符合实际。我们的眼睛就要像摄影机,耳朵要像录音机,记下周围的事物,积累写作的素材。“一滴水里能见到太阳”,这句话说的是生活中一些看似平凡的小事,却能反映出深刻的道理。

怎么学会观察呢?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

第一,学会“跟踪观察法”。这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习惯,也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兴趣。用这种观察法了解小生物的变化最有趣了!比如,你孩子养了一只小鸭,天天看它怎么吃食、怎么叫、怎么长毛,那他的观察日记肯定生动!又比如,让孩子去看春天里一棵玉兰的开花过程,那也很妙,看着那白玉兰花一朵一朵绽开,记下它的开花史,很有内容可写。还有,记一个实验的过程,记一粒种子发芽的过程,都回让人觉得有内容可写。这样,不仅让孩子学会了用笔记录,而且也让孩子更全面地了解一种事物。

第二,观察还要学会找窍门,那便是抓住特点观察。无论哪一种事物,各有自己的特点。比如写风景,景的特点必须把握,春、夏、秋、冬都有不同的观赏景物。还有,不同的景点也有不同的特点,到孤山赏梅,去满觉陇赏桂,到曲院风荷赏荷……观赏的重点不同,文章的内容也就不同了。写人物的外貌神态,也一样要善于抓住特点。要用敏锐的眼光,去发现观察对象的与众不同。

第三,希望能抓住事物的形态变化。世上的万物都在发展变化,抓住了变化,也就抓住了与众不同的特点。比如夏令营安排去海滨看日出,太阳慢慢地从出现到升高,天际变化无穷。又如观察人的神态变化,小弟弟怎么从哭闹到安静;比赛场上的观众怎么从平静到紧张,到激动……还有气候的变化,马路上车流量的变化等等。许许多多事物的变化都在一刻不停地进行着,只有当我们学会观察这些变化,记载和积累这些变化的资料,我们文章的内容才会丰富和生动。

如我在要求学生写《春来了》这篇文章前,我首先带领学生来到南郊公园,走进大自然的怀抱,用眼睛去看花草树木,天空小河;用耳朵去听风声雨声,鸟虫鸣叫;用鼻子去闻花香草香,泥土气息;用舌头去尝春天里特有的菜肴。接着在具体指导写作时要求学生再回味一下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所闻到的,所尝到的事物的特点,并用诗一般的语言,通过合理的想象写出你对春天感情。结果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充满了浓重的春天气息,生动具体,条理清晰,富有真情实感,真所谓“妙笔生辉”。我想这都是悉心观察的成果。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歇。”叶老的话形象地说明了生活与作文的关系。我们要抓好作文训练这个流就必须抓好生活这个源。让学生观察大自然、接触社会,与各种人打交道。总之,我们应当把作文训练的触角伸向学生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在生活中长知识、受教育、得到启发,用情感的波澜、生活的需要,激起他倾吐的欲望。

二、写作的基础是课堂。

为什么要上好语文课呢?这与写作有什么关系呢?上语文课就是平时老师讲的上阅读课,阅读就是读一篇篇的课文,这些课文就是一篇篇写得很好的作文,有作家写的,有诗人写的,或有名望的人写的,这些文章都是好范文。鲁迅的《一件小事》,冰心的《再致小读者》,叶圣陶的《记金华双龙洞》、《赶集》,老舍的《养花》、《猫》、《林海》,朱自清的《春》,巴金的《海上日出》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值得借鉴的好文章。老师在上课时把这些范文作为例子分析给学生听,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事,他是怎么写下来的,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写?为什么要用这个词儿?老师在课堂就是讲这些道理。语文课就是老师把一篇最好的作文分析给我们孩子听,好在哪里,怎么去学习它。

比如,老舍的《猫》中,作者对猫的喜爱跃然纸上:“满月的小猫更可爱,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了淘气,一根鸡毛,一个线团,都是它们的好玩具,耍个没完没了。一玩起来,它们不知要摔

多少个跟头,但是跌倒了马上起来,再跑再跌。它们的头撞在门上、桌腿上,彼此的头上,撞疼了也不哭。它们的胆子越来越大,逐渐开辟新的游戏场所。它们到院子里来,院中的花草可遭了殃,它们在花盆里摔跤,抱着花枝打秋千,所过之处,枝折花落,你见了,绝不会责打它们,它们是那么的生气勃勃,天真可爱!” 这段话语言质朴、生动,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真挚朴实的情感。像这样的好文章,一定要孩子们好好学习,积累词汇,积累句子,了解课文的写作方法,把好的文章背诵,成为自己的语言,以后要用到了,就自然会联系上的。因此上语文课时必须认真学习,反复体会。

作文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我在这里跟家长们提到这一点,就是希望各位家长能让自己的孩子认识到上好语文课的重要性,能时常督促自己的孩子要认真上好语文课。因为课堂是老师的教育阵地,所以我在这里就讲得简单了一些。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六年级毕业的时候,每位学生要有150万字的阅读量。虽然语文课本中有不少精美的课文,但是量太少。一本语文课本收集了约三十篇课文,都是好文章,但毕竟数量有限,只有三十篇左右,还不够,那怎么办呢?要得到更多的方方面面的知识,就要到课外去寻找,读课外书籍。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对小学生来说,要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增加自己的知识量,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就要广泛地阅读课外书。天文、地理、历史、常识都要知晓一点。世界十大文豪之一的鲁迅说过:文章应该怎么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读多看,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

读书好比蜜蜂采蜜,只有采很多花,才能酿出更多更好的蜜。如果孩子们寻找课外书籍,广泛地阅读各种各样的书,《儿童时代》、《少年文艺》、《小伙伴报》、《少年报》、《中国少年报》,各种各样的刊物,读得多,得到的知识也多,懂得的道理也多,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觉悟,就能写出一篇一篇的好文章,所以要广泛地读课外书。

读和写,究竟是什么关系呢?有的人读了不少书,可是不太会写文章,有的人读的书不多,可是很会写文章。前者被人讥为书橱后者被人誉为天才。写作需要的思想、知识、语言等积累,固然跟阅读中的记忆有关,过目不忘与过目即忘,一字之差,天壤之别!然而,阅读中的悟性更重要!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读过之后,你领悟到些什么呢?

孔夫子教诲我们要温故而知新,是很有深意的。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的领悟,大概是一个没有结束的过程,常读会常新。小学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到中学再作研究性阅读,肯定有新的发现,新的体会,这就是领悟的层次和深度不一样了。如果今天有同学写篇《幸福的女孩》,文章里很自然地谈到那个卖火柴的女孩,或者运用类似《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幻想场面的描写,这种积而后发就体现了阅读是基础。

2.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怎样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篇二

关键词:学生,英语,写作能力

我们经常说学习英语就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但是在这些能力当中, 写的能力经常不被重视。其实, 写是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具体体现。那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呢?

一、提倡记忆, 多读多记

语言是个复杂的体系, 是人类思想的载体。从词到句, 从句到篇, 需要缜密的思考。一系列的思考需要一个语言数据库, 这个数据库是存储在大脑之中的, 它应该包括大量的词汇、典型的句式、结构精巧的段落和具有代表性的章节。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学生要每天诵读和记忆, 由少到多, 由简到繁, 日积月累, 才能做到水到渠成, 出口成章。学生在大量阅读的时候, 不仅可以大大提高自己的词汇量, 完善自己大脑中的知识数据库, 还可以在写作中, 有效地减少文章中的病句, 为文章增添色彩, 增添文化底蕴。

二、模仿创新

模仿是创新的基础。模仿提供了一个将语言活学活用的机会。学生通过使用熟悉的单词、句型、语法结构、文章结构来展示自己的思想。有了这种尝试, 学生就会渐渐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 进而有所创新。具体方法如下:

(一) 遣词造句, 由浅入深

英语属于结构语言, 最有效的方法是加强七种基本句型的教学。学生要牢记这七种句型:主+动、主+动+宾、主+动+宾+补、主+动+状、主+动+间宾+直宾、主+动+宾+状、主+动+补 (表) 。在不断运用和操作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一些问题。首先, 教师要将句型教学作为一个基本点, 引导学生多做一些句型句式的转换练习。通过简单直观的句型教学, 可以把语法规则、词汇搭配、课文重点都融入其中, 反复操练, 使原来各成系统的语法、词汇和文章内容真正达到相互结合使用。其次, 进行组词、组句练习时, 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写一些句子结构, 为以后英语作文打下扎实的基础。在一般场合使用英语时, 我们不要求英语句子过长、过于复杂, 但要求简练、句式多变、用词恰当。同一个意思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来传达, 就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二) 加强听说, 促进写作

不写没有读过的语言, 不读没有说过的语言, 不说没有听过的语言。通过听说的渠道获得的语言信息及表达方式, 在外语学习中是基础。听、说、读、写译五种能力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写作能力的提高有赖于其他方面能力的提高。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在课堂上使用英语, 多开展听说训练。不光是英语课要注意听说能力的培养, 其实每一个有关英语的科目都可以以各种形式, 锻炼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只要引导学生注意学习方法, 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可以得到发展。比如课堂提问时, 被提问的学生要用英语回答问题, 这是锻炼说的能力, 但是换个角度也可以说是写的能力, 因为这里要用到组词造句的能力, 它是写和说的基础。其他的学生虽然不回答问题, 但是听别人回答问题, 听到的内容要明白其意思, 这就可以锻炼他们听的能力以及写和译的能力。听、说、读、写、译是没有办法完全分割的。教师的任务是让学生沉浸在英语氛围中, 去体会, 使用英语。久而久之, 学生自然能够使用正确的、地道的英语进行交谈和写作。

(三) 紧扣教材, 多读多写

写的能力要在读的基础上进行培养和提高。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多背好句子和好文章。在阅读中要注意常用的句子结构、习惯表达方式, 让典型的语言材料在多次反复的信息冲击下沉淀下来, 成为学生记忆的一部分, 这样写作时可以信手拈来。再就是谚语、俗语的记忆和使用, 写作时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阅读教学中, 可以限时让学生听写课文中的重要段落, 或者写摘要, 复述文章。这样既锻炼了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又锻炼了遣词造句和笔头连贯表达的能力。教师还要指导学生进行摘要、改写、复述、仿写等多种文体格式。比如摘要的写作, 它要求简洁、概括、尽量用自己的语言, 这是英语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的一种重要训练。教师要指导学生抓住每一段的大意, 然后再整合, 适当裁剪, 突出重点, 要注意使用学过的某些词语加以替换。

三、排除母语干扰, 强化英语思维

学会一门外语的同时, 要学会适应一种外国文化。要克服母语对英文写作的干扰, 就必须进行一系列中英文思维转换训练。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中文和英文的段落和篇章结构的不同, 小到标点符号运用的不同。还要注意选词, 选词很多时候涉及使用习惯或者说习惯用法, 遇到习惯表达方式, 教师要多提醒学生记忆, 教师还要经常帮助学生辨析同义词、近义词和反义词。同一个意思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需要不同的表达结构, 要注意句子的正确性和适合性。教师可以拿一些英文原版的东西和学生的习作相比较, 让学生切身体会英语思维和汉语思维的异同。完全排除母语干扰是不可能的, 但是要尽力向英语思维靠拢。

四、开展讲评, 以评促写

教师在课堂上拿出学生的优秀习作进行讲评, 或者对一些不尽如人意的习作进行修改演示, 是很奏效的教学方法。教师讲评学生作文的时候, 要多表扬少批判, 要保护学生的写作激情。对学生经常犯错的地方, 教师应该不厌其烦地多提醒、多纠正, 要使用不同的方式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于一些像拼写和语法这样的小错误,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式的讨论和修改。通过有效的写作讲评, 学生既可以把握写作的基本方式, 又会产生一定的成就感, 他们会更喜欢写作。

3.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怎样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篇三

【关键词】高中语文 写作教学 能力提高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5.071

作为中国学生来说,语文是整个受教育阶段中最为重要的学科之一,作为包涵中华民族通用语言和五千年优秀文化成果的综合体,语文这门学科具有德育、美育以及知识教育等多个方面的功能,所以对于学生来说学好语文不仅仅是一种知识层面上的要求,更是作为中国公民的一种义务。所以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科本身出发,不断展现语文这门学科的魅力所在,从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体会到语文知识学习的乐趣,进而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作文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语文学习过程中最为基础的听说读写四方面,其难度系数也是层层递进,也就是说写作是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难度系数最高的部分。尤其是对于高中阶段来说,作文在整个高考语文中占据的分值比重超过三分之一,学生作文成绩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学生未来大学之路甚至是以后人生道路的选择。所以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们在日常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于作文教学的重视度,尤其要从课堂趣味性和教学模式等两个方面入手,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和能力。

一、创建趣味性课堂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研究表明,兴趣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学生对于一门课程感兴趣,那么在日常学习过程中的动力趋向性就会无限放大,而如果对一门学科没有兴趣,即使有教师的不断督促,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持续走低。作为语文教师,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作文是大部分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最不感兴趣的部分。所以,对于写作教学来说,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通过各种方法创建趣味性的作文课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新时期素质教育明显反对教师与学生界限泾渭分明、地位不平等的课堂教学方式,而是提倡互动型教学,而且写作是语文教学过程中主观性最强的部分,课堂教学基本上就是一种思维和交互。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首要的任务就是放下教师高高在上的“传道者”架子,以平等的姿态和学生进行交流,融入学生群体中,从而通过自身的知识素养和思维不断引导学生。一方面,作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语文方面就要去严肃化,可以尝试幽默活泼甚至利用网络性的语言实现和学生思维之间的对接;另一方面教师要从意识上树立平等观念,从教学过程中的一举一动中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通过这两点,可以实现课堂教学氛围的轻松性和活跃性,从而为进一步的课堂互动打好基础。

(二)求同存异

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要最大限度的给予学生思维上的自由,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在高考这道升学界限的压力下,很多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容易不自觉地陷入写作教学程式化的桎梏。何为程式化,即在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所谓的标准写作模式,甚至直接针对每一种作文体裁设定一个写作模板,然后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形成思维模式的定势,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想象力的发挥,从而造成写作的形式化,所以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最大限度的思想自由,让学生可以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情感。当然,如果学生在思维导向方面出现原则性的问题,教师依旧需要进行干涉和引导,从而保证学生基本思维方面的正确性。

(三)题材自由

我们应该明白,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不仅仅是应付考试,也要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和情感表达能力,所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写作方面的自由,尤其是题材选择方面的自由。尽量避免命题作文的出现,让学生能够在一定的范围内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写作形式和内容。我在对历年高考语文试卷的研究中发现,开放性作文逐渐成为语文作文考试的主流形式,所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通过给学生案例和观点甚至是漫画的方式,让学生自选角度进行写作,这样一方面能够给学生选择的余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另一方面还可以让学生进行更为真实的情感表达,提高作文的可读性。

二、选择科学的写作教学模式

对于高中作文来说,考试不是目的,但也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一部分,所以在保证学生学习趣味性的同时,教师还要选择合适的写作教学模式,从习惯和写作方法方面给予学生科学的指导,从而加快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速度。

(一)以说促写

作文实际上就是学生将自己的情感和观点通过书面语言表达在纸上的一种形式,所以要想学生能够写出好的作文,光有一颗多愁善感的心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表达能力。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还应该锻炼学生“说”的能力,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目的性的设置一个主题或者事件让学生之间进行讨论,这样在语言交互的过程中就会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度,然后让学生自由的表达观点和看法,这样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主动表达出来,从而在实际写作过程中,学生通过回味讨论结果,可以更为流畅的将情感表达出来,继而提高作文的情感性和可读性。

(二)以读促写

在听说读写四方面中,读和写是关系最为密切的部分,从写作角度来看,学生的素材和思想来源有两个:生活中的亲身体验,其他人诉诸笔端的间接经验。一般情况下后者占主导,因此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阅读他人的文章来进行修辞、基本情感表达等方面经验的累积。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在写作教学过程中要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给予学生阅读方面的指导。例如给学生推荐一些在题材和文章结构较为典型的文章或书籍进行阅读,还可以鼓励学生建立读书笔记,将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及时的保存下来,最终通过阅读积累写作方面的经验。

4.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怎样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篇四

怀集县桥头镇徐丰小学闲蓝胜

【内容摘要】作文教学是发散思维和创造艺术的学科,既没有定法,也没有什么可以直接套用的公式,对于思维能力尚在形成过程中的小学生来说,必然会产生一定的畏难情绪。要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笔者认为主要从激发习作兴趣、积累写作素材、发散思维多角度作文、以情感批改几方面探讨怎样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激发兴趣 积累素材 写作教学习作批改

作文教学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要突破这个难点,我认为应该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着手。习作指导既没有定法,也没有什么可以套用的公式,但对于思维能力尚在形成过程中的小学生来说,必然会产生一定的畏难情绪。正如:马克思说的“想象力是‘十分强烈地促进人类发展的伟大天赋’”。所谓想象,必是个人的思维得以发散,才能对头脑中对原有的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组而建立新的表象的过程。作为语文教师,该如何使小学生发散思维并乐于作文和善于作文呢?

一、激发习作兴趣,培养爱写作

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什么事情都可以办成,作为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应要注意激发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笔者在《祝福》一文教学中,就是让学生作大胆但又不能脱离现实的合理想象,“祥林嫂被赶出去之后一段时间的生活境况究竟如何?”学生对文章已有了深入地了解,大家的思维很活跃:有想到祥林嫂被赶出之后,碰上了一个与她有相同境遇的人;有想到祥林嫂碰上了一些孩子,原本她想从孩子身上得到一些安慰,没想到那么天真的孩子也在嘲弄她,取笑她;还有想到,祥林嫂后来又回到了自己的娘家等。我对学生这些大胆,而又不失合理的想象叫好,他们的想象、思维、创新能力得到了开发、挖掘、利用与发展,于是,我便抓住时机让他们把这种所思所想记录下来。几乎每一位学生都有着高涨的创作热情、汩汩流淌的创作思路。另外,指导学生写作时也不要只局限在单一的书中学习到的,更应让学生向生活靠拢、融入生活、多参加各种活动,体验生活中的各种情感,还有就是让学生明白作文就是应生活之需、切生活之用;为真情而写、为兴趣而写、为交际而写、为自己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而写。题目也不要受拘束,还尽量给予他们自由选择,写自己关心的、相信的和想说的话,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去写观察到的事物。这样才可以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提升。利用语文阅读材料作为了写作训练的一个切入口,就会激发学生兴趣。

二、积累写作素材,为写作文铺路

叶圣陶在《论写作教学》中明确指出:“训练学生写作,必须注重于倾吐他们的积蓄。”他进一步

阐发这种思想:“通常作文,胸中先一腔积蓄,临到执笔,拿出来就是,很自然。”这种观点强调有积蓄才能倾吐,有感而发,符合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对于从事作文教学的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把“积蓄”化成“文章”的能力。素材主要是来自实际生活,充分利用好生活素材才可以写好文章。农村学校条件有限,学生阅读面窄;生活阅历有限,兼之平时并不注意积累素材,到了写作文就只好东拼西凑、胡编乱造地乱写一通,即使有的学生写出了自己想写的内容,也脱离实际,没有新意。原因就是学生写作素材匮乏,可见积累作文素材对提升学生写作能力是那么重要。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进而使学生逐步掌握对事物的一般观察方法,这是指导学生写好作文的基础。在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事物都可以作为学生观察的对象和写作的内容,然而学生在观察时往往不够仔细,粗枝大叶,写作中自然缺少具体描写。针对这些问题,重点要求学生在“仔细”上下功夫,分析课文中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进行总结,并布置一些小片段,让学生进行仿写也很有心要。我在上《我爱故乡的杨梅》这一文时,让学生学习作者对杨梅的描写方法:作者先总写对故乡杨梅的喜爱,再抓住杨梅的形状、颜色、味道等特点进行分写;分写部分写出了作者留心观察杨梅的顺序,不仅观察了杨梅树,还观察了杨梅果;不仅观察了静态的杨梅树,而且观察了杨梅果成熟的动态过程;不仅用眼看,而且还用手摸,用嘴尝等。学生便会总结出观察事物的一般方法:观察事物时可以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先观察事物的外观形态,再用发展的眼光来观察事物的变化。事物的特点在学生的亲身感受之下,就会清晰而牢固地留在他们的脑海里。

其次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平时注意写观察小日记积累素材,并有意识地把观察的所得,分门分类别地收集起来,建立一个充实的材料库,例如:人:从容貌,身体,动作,表情等几方面收集;事:收集校内的事,校外的事、家里的事等等;物:平时注意收集对书包,建筑物,布娃娃,日月星晨,花草树木,飞禽走兽等动态及静态的描述。这样一来,到了写作时候,一个个素材便呼之欲出了。

三、思维发散,写作多角度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是从给定的信息中产生信息,其着重点是从同一的来源中产生各种各样的为数众多的输出。”因此多角度作文,就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审视作文题目、材料,根据一个题目写成多篇作文,达到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日的。作文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创造性思维能力要从小开始培养,反映到作文教学中,就要鼓励学生多角度作文。多角度作文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多角度作文分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体裁上的多角度,另一层面是主题上的多角度。比如在布置写《凡卡》一文读后感时,体裁不限,让学生充分自由发挥,结果有的学生写成读书笔记,有的学生用日记的形式来写,还有的学生写成书信形式,总的各种形式都有,我都加以充分的肯定。主题上要注重引导学生根据事物的不同特点进行立意,用同一题材写出不同立意的作文。在作文训练中我曾以《登山》为题,要求同学们敢于“越雷池一步”,发挥想象从不同的角度立意作文。学生的立意多样表达“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同心协力,战胜困难”、“烧香拜佛,祈求保佑儿子金榜题名”然后以破除迷信,加强科学知识普及为主题进行作文,如:“从这两位老人的举止,我深深感到,我国的科

学知识的普及在民间还有很艰难的路要走,就像我们现在攀登的山峰。我们小学生也应承担一些科普任务,积极参加学校和社会组织的科普活动,不忘宣传科普知识,让封建迷信消失”。这次作文新颖的立意,我在班上进行了表扬和鼓励,因为它富有创造性,别具一格,且写出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其思维方式值得学习。

四、情感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利用好情感交流的平台——作文的评改。评改批语是老师与学生情感沟通的桥梁,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手段,能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情感空间,让学生在批语中逐步进入乐于作文,善于作文的境界。因此,学生每次练笔之后,教师都应及时用心地为每一个学生写好评语,引导他们善于独立观察、勤于思考、精于表达,鼓励他们从小养成以自己独特的视角、纯净的童心、天真的语言来描绘他们心中的世界。作文评改批语的写法是一门艺术,是一种境界,教师在作批语时要带着一颗爱心,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去和学生进行交流。

使用恰当的语气和关爱的心态,写出富有情感魅力批语。批语应始终本着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原则,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按学生的思路顺序去疏通句子、勾通思路、校正段落层次,不可从自己的角度和想法去代替学生的想法帮学生修改。即便是批评也总是以婉转的、商量的语气来写。尽量启发学生自己修改,学生容易接受,改过后再肯定成绩,鼓励每一点进步。至于对写得较好的片段,一定要及时鼓励,不要吝啬赞美的词汇。在一次习作中,陈娟兰同学把一串串香蕉比作一座座倒挂的宝塔,又像兄弟们团聚在一起,活像一个大家庭。我在评语栏中写到:“你用的比喻连老师都没有想到,真是太棒了!”通过批语,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真切的关爱:当学生看到老师那么欣赏自己的作文时,他们从中得到鼓舞,增强了作文的自信心,对写作充满兴趣,作文水平自然会很快提高。作文评改就像一座无形的桥梁,联结着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世界,教师在付出的同时也在收获,与学生共享教与学的快乐。

参考文献:

1、语文《新课程标准》

2、《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0年第03期

5.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怎样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篇五

摘要:美术作为一门艺术课程,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方面起着独特的作用,是其它任何学科不可替代的。而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不仅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也是衡量和评价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标准。

美术作为一门艺术课程,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赋予学生敏锐的眼睛、灵巧的双手、丰富的想象力,还可以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地思想品德,并能促进其智力的发展;也通过对学生审美知识的传授和美术技能的训练,使其成为社会需要的美术方面的专业人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创造一切条件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

一、扩大学生欣赏范围,开拓学生的视野。

开拓学生的视野可以为创造能力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美术学科所包含的门类众多,且中外美术史上形成了众多的流派,有着不同的风格和艺术表现形式。所以艺术欣赏在开拓学生视野方面显得非常重要。教师要从美术教学的各个环节入手,让学生尽可能地多接触各种艺术形式、艺术风格、艺术流派,体验不同的艺术形式带来不同的艺术感受,领悟其中不同的思想风采,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打下基础。学生接触的东西多了,视野和思路开阔了,才能谈的上创造。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培养创造能力的主要内容,也是培养创造能力的先决条件,只有思维上的创新,才会有能力上的创造性。在美术教学中激活学生思路非常重要的,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能使学生在知识的探索和学习上,在创作和发现上,达到最佳状态。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主动探索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的直接感受、想象和灵感,激发儿童自身存在的潜能,促使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在不断的主动探索和积极发现中得到发展。

1、创设丰富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内驱力,它可以使学生保持一种经久不衰的热情,从而转化为直接的学习动机和学习主动性。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丰富充实的教学内容,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状态,成为学习的主人。比如,在人体素描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轮流做模特,然后将作品在全班展示,让学生自己组织评比和评价;在静物课中,让学生亲自设计摆放静物;在设计课中,让学生不受约束天马行空去构思创作。这样,在看、评、讲、创作中,学生真实地投入和参与其中,每个人都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感觉自己真正成了课堂和学习的主人,激发了学习和创作的兴趣和积极性。触摸感受,使学生一开始就产生课堂气氛一下活跃起来。教师紧接着提出问题,许多学生举手,争相发言。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分析讨论得出结论。在学生的浓厚兴趣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尝到成功的喜悦,枯燥的课变得生动活泼了。

2、根据知识点设计不完全或无结果的问题或情景,使学生有积极思考、设想和探索的可能。

3、在写生课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美术教学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实践性强,丰富多彩的实践写生不仅能锻炼学生的绘画技巧和能力,而切能使学生的思想和大自然融为一体,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创作欲望,使学生充分感受自然界的变幻莫测,扑捉到自然和生命变化发展的不同表现形式,提升作品的立意和思想。因此,教师应注重实践课堂,经常带领学生外出写生,让学生在领略自然风光的同时,展开想象的翅膀,扩展自己的思维空间,不拘泥于事物本身,构建自己对自然、对生命独特的感悟,从对事物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创作出能表现自己创造能力和有生命意义的好的作品。

三、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6.怎样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篇六

一、让学生走进生活

“生活是作文之本。”刚开始作文的学生因为缺少观察,所以总感觉无话可说,或有话写不出来,因此,我们应教会学生学会观察。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知识底子薄,兴趣、爱好、个性和经验等诸多方面参差不齐,认识事物也不统一,往往对事物的观察比较肤浅、粗糙、不具体、不详细、不深入,仅仅局限于表面现象。这就要求教师多引导,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经常让学生观察周围发生的事情,留意身边的人和事。初写日记时,我和家长们达成共识,一起引导孩子学着观察生活:一次不经意的对话,看似平常的一个微笑,乃至鸟飞兔走、日月更迭……只要是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并能用几句话描述出来,我们便要鼓励、引导。同时明确告诉学生:好的作文,并不在于华丽的语言、优美的词句。更重要的是要有感人的故事,真实的感受。如“妈妈下班晚了,我给她端饭。”这样发生在许多学生身边的小事,经过教师的巧妙点拨,也能写出好的习作:“妈妈见我这样做,先是惊异地睁大了眼睛,接着便满眼笑意地看着我,那眼神中有赞许,有感动,还有欣慰。想起平时,妈妈为我洗衣做饭,端茶送水,将我照顾得周周到到,我都不以为意,觉得理所当然。而今天,我只是随手的一个动作,却让妈妈这么感动……”当学生叙述着自己的“家常”,诉说着自己的感悟,这难道不是我们所要的作文吗?教师在这儿的责任是什么?便是要引导学生能从平常人、平常事中感悟到不平常,从司空见惯的人和物中,发现使自己动心的东西来。

二、为学生创设情境

1、创设情境,引导创新

一味把教室作为课堂,学生往往感到厌倦,缺乏新鲜感。如果改变课堂环境,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就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开阔视野,帮助打开选材思路。例如写景类的作文,可以说是最让孩子们头疼的,原因是他们缺少细致入微的观察,于是,在春暖花开的季节,我的作文课是在校外开满樱花的街道边上的,我让他们先远距离地观察樱花树,再近距离地观赏樱花,然后闭上眼睛,听落英缤纷的声音,嗅那难以捕捉到的樱花香。看那,他们笔下的作文不再是干巴巴的了:喜欢听樱花被风吹时的声音,婉转的,如乐器发出的曲调,十分动听,让人忍不住驻足侧耳倾听。它不像刚劲的现代音乐,它是淡淡的,轻轻的,如丝竹般悦耳,如丝绸般轻柔。它绝不属于尘世,是天使奏出的天籁之音。它属于大自然,属于大自然特有的纯真,优雅。樱花,坠落时伴着一丝憔悴……多么优雅而诗意的描写呀!在这儿,你还怀疑孩子们的写作能力吗?只要我们方法得当,他们笔下的作品也可以成为“名作名篇”。

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有了自己的亲身感受,写起作文来当然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有情可抒。

2、作文命题,要有创新

传统的作文教学由于过分注重命题作文,常常把学生的思路逼向死角,使其无法发挥想象。新课标要求作文命题开放性、灵活性、多样性相结合。命题作文要从学生的主体出发,在学生下笔之前,教师可先亲自“下水”试试,以便知难知易,使得作文命题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诉。半命题作文题目趣味性、想象空间大,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培养他们对未来的畅想。此外,还要多给学生自由命题写作文的机会,让其“我手写我心”、“我手诉我情”,让学生充分发挥,自由施展。

3、给学生自由发挥的余地

许多学生写完作文或日记后,意犹未尽,还喜欢在文后画上相应的小插图,这些插图,或卡通,或寥寥几笔简笔画,有的甚至还贴上剪纸,这样的创作,和作文相得益彰,真可谓图文并茂,我们当然应该鼓励加表扬。说不定,未来的大画家就是在你语文老师的激励声中成长起来的。更何况,学生做着醉心,老师看着舒心,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

三、在作文评改上多下功夫

1、教学生学会互改作文

每当学生打完草稿后,教师可以让他们先用默读、朗读的方法,找出标点、字词及语句的不当之处进行修改,然后念给家长、同学听,或者请同学看,请他们帮自己找找毛病,学生评改他人的习作时,因为感觉得到了信任,所以一般能竭尽全力,反复推敲,认真负责地指出不足。同时,学生互评互改,还可以扩大交流范围。当然,互改作文的方法要有一个从扶到放的过程。在开始阶段,选一两篇具有代表性的习作投影出示,在教师指导下,全班集体评改,让学生发现问题,修改遗漏。在学生掌握方法之后再慢慢放手。这样同学间互相启发,取长补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评改能力和写作能力。

2、教师批改

对小学生来说,要改好一篇习作还需老师“点石成金”,教师在批改作文时,不能用自己的眼光去衡量学生习作,批得“体无完肤”,改得“满纸通红”,这只会极大地挫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使他们望而生畏。在改学生习作时,教师要本着多就少改的原则,尽量保留学生习作的“原味”,以保护学生写的积极性。对于当堂完成的习作,我们要尽量采取分层批改,当面批改的方法,对个别作文基础差的学生习作,要既改又批,多些面批;中等程度以上的学生,则可以少改多批,适当面批,引导自改。在分层批改和当面批改中,应多鼓励少批评,尤其要及时肯定中等及以下学生在作文中存在的可取之处,要毫不吝惜把“优”奖给作文中有亮点的中差生。对于基础较好的同学,则要防止他们固步自封,对于他们的作文更要严格要求。

而作文评语,则要以鼓励、商量、朋友般的语气来写。

7.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怎样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篇七

一、培养兴趣并克服写作的畏惧心理

作文是一种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东西用言语表达出来的形式。如何的把这种形式表现出来是许多学生比较头疼的话题。许多的学生在提到写作文时, 就把脑门挤出一个“川”字:不是没得写, 就是写不出。久而久之就会对写作文产生一种厌倦或者是畏惧心理。如何克服这样的心理?首先让学生有的写, 写的出。量的事实证明, 平时可以让学生多写随笔和日记, 无内容限制。重在写出自己内心的情感、烦恼或是瞬间的感悟。也可以摘抄一些文字优美的文段或者句子等。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还有助于学生缓解心理压力等等, 可以说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对于刚开始进行作文写作时, 老师可以鼓励学生把写作文当成一种情感抒发的平台, 就像平时写随笔一样, 把写作文当成一种表达情感的工具, 不必过多的在字数和形式上纠缠, 更不必把它当成一项任务来完成。慢慢的学生们就会形成一种写作习惯, 从根本上摆脱对写作的畏惧, 摆脱不喜写作、无话可写的困境。

二、通过网络扩大学生的阅读面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几乎大部分的家庭都有电脑, 网上阅读也逐渐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一种有效途径。在过去, 老师常常会要求学生去订阅各种有关于作文方面的报刊杂志, 以高中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方面用来汲取写作的精华和营养。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改革, 网络资源所蕴含的信息量要远远超过市面上的报刊杂志。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通过网络查阅所需相关的文章资料, 以便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拓宽其信息储存容量, 加强学生的语言积累, 使学生在习作水平上取得一定的提升。日久积累下来, 必定“读书破万, 下笔有神”。

三、结合写作目标进行模仿写作训练

模仿写作,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仿写, 就是模仿课本上某篇文章的立意、构思、布局和框架进行写作的一种训练方法。然仿写绝不是抄袭, 在仿写时应切合自身经历, 用原作的写作方法, 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切实的加以表达出来。因此, “仿中求新”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对于初中语文写作的教学, 就可以先从仿写教材开始入手。当然写作过程中要保障语言通顺、流畅。如何进行仿写练习呢?在仿写前, 首先要仔细阅读原作, 了解其想要阐述的中心思想, 在文中作者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情感, 作者是采用一种什么样的方法写出来的?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理解课题大意;2) 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 并加以标记;3) 正确划分段落层次, 概括段意;4) 搞清文章主次, 辨别详略;5) 找出中心句并加以理解;6) 概括中心思想。其次, 要考虑自身有什么事、什么人或物可以贴近原作的中心思想, 并用原作的写作方法来进行表达。最后在整体构思的基础上开始仿写。

对于仿写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依文仿写, 对文章题目、结构及表现手法进行仿写。2、依段仿写, 这是局部模仿原作的作文方式。是抓住一点进行的强化训练。实践证明, 仿写是学生写作的开始, 是写作兴趣培养的基础。

四、进行写作的训练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生活中的各种事物都可以成为我们写作的素材, 当然光学会观察生活是不够的, 还必须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课外阅读训练, 通过课外阅读训练扩大学生的视野, 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锻炼学生的自我表述能力, 让学生多看, 多读, 多说, 以便能在写作时能快速的将脑中素材综合起来, 并有条不紊的抽出自己所需要的内容。在教学方法上, 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任务量化, 即规定学生写作的任务量。如规定学生在每星期都要写三到五篇作文, 锻炼其写作能力的同时也让学生有个大致的写作任务目标。为了不给本就学习任务繁重的学生们增加多余负担, 教师在规定写作任务时可以明确写作的专题, 并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该篇作文, 这样做可以锻炼学生快速审题、快速构思的能力, 并在写作时能够一气呵成。

总而言之, 现时期推行的素质教育, 就是要以人为本, 进而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做到对生活的多深入、多观察、多实践、多积累和勤动笔, 把学生带进文学的世界之中。在课堂教学中, 根据学生的不同的自身情况, 抓住其自身特点, 做到因材施教、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写作难题, 从而全面提高中学生的语文能力。

参考文献

[1]耿红卫, 张丽娟.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理性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11, (2) .

8.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怎样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篇八

关键词:化学;提问能力;制约因素;策略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化学学习中经过学生思考,提出存在于化学事物内部或者化学事物之间的问题是化学学习中的一种基本活动方法。为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让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主动发现、积极思考和乐于探究的过程,就应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积极提问。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提问教学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发扬民主,优化提问环境

科学实验和人们的生活体验证明在民主和谐、自由宽松的环境下,人的思维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各种智力和非智力的创新因子能发挥其最佳水平。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摈弃“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热爱、尊重学生,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努力促进学生发展,引导学生不仅要重视学习结果,更要重视学习过,做学生的朋友。

学生在课堂上之所以缺乏问题意识,除了没有掌握怎样提问外,更重要的还有思想方面的原因:一是怕别人说自己水平低,二是怕說错了被别人讥笑,三是怕提出不同看法得罪老师。为此,教师自己首先要端正态度。以实际行动真诚欢迎学生对自己的教学提出有关问题,经常与学生交心,课堂上允许学生插“嘴”以消除学生的顾虑,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二、转变教学方式,教会思维方法,提高提问技能

要培养学生提问能力,教师就必须从“一言堂”“满堂灌”中解放出来,倡导让学生探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课堂上由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关注学生的“学”,加强师生间和学生间的互动性,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大胆探索。在相互交流、合作中相互启迪,促进问题的提出,并在课堂教学中将学生“答问”的时间,分配一些给学生“提问”,以创造学生提问的机会和条件。

很多学生没有提出问题并不表示没有问题,而是没有受过产生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提问技能的训练,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去启发诱导,做好提问示范,授之以渔,逐步训练和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1、加强双基教学,丰富认知结构。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理论,学生的发展建立在原有认知结构基础之上。通过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把新知识同化和顺应到原有认知结构中,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一个比较丰富的认知结构是问题产生的前提条件。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要加强双基教学,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综合等手段将新旧知识重组、整合,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学生只有具备了优化的认知结构,才可能从综合的角度提出“为什么”的问题。

2、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教学,要从关键词上提出问题。如氧化反应的概念,这一概念的得出是在磷和氧气的反应,碳和氧气的反应,铁和氧气的反应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学生的印象最深的就是“物质和氧气”的反应。但定义中的只是“氧”而不是“氧气”,这就是诱发学生提出问题的一个关键词。在教师的引导下,可启发学生自己去找定义中不理解的“成分”作为问题提出来。

3、对化学实验的教学,引导学生通过现象和结论的不致提出问题。对化学实验的教学,教师首先本着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但有些实验做起来实验现象与课本上介绍的不一致,也要允许学生提出问题。例如,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课本上介绍的火焰呈蓝色,而实际做起来却带有较大成分的黄色,这是为什么?等等。要鼓励学生捕捉疑点,大胆提问。教师要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的情境,逐步使他们掌握提问的一些方法,形成良好的提问习惯,养成强烈的问题意识。

4、教学联系社会,拓宽提问渠道。应让学生走进社会,关心社会,亲身体验到化学世界的奇妙,认识到化学科学的用处,了解化学应用中的一些社会、生活问题,以活生生的、具体的化学事实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思维,产生同题意识。例如,参观炼铁厂、化肥厂、制药厂、水泥厂等生产流程观察存在的问题并思考如何改进它;面对当今的污染问题,想到如何去防治它等等。

课堂提问要灵活。提问过程中,首先教师要密切注意学生的反应,注意正确分析判断学生的回答情况,并及时做出相应的处理;其次,单位时间内的群组疑问应涵盖本堂课的主要内容及其思维线路,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提问不断延展其思维轨迹,感知知识信息。把握突破途径,从而通过自我思考而获取新知,提高能力。其三、课堂提问中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尽可能多站在学生的旁边和中间,而不是站在他们的对面和上面,要让学生自然地把教师当作交流的伙伴;注意自己的表情、语气及手势,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

对于学生在课堂提出的问题,教师应给予明确解答,当学生提出一个好问题,老师应给予鼓励,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一时难以回答,教师应及时向学生说明,但在课后也要通过查资料或请教同行及时给学生一个较满意的答案,切忌不了了之,这样才能保护学生提问的兴趣和积极性。

当然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的策略多种多样,但教师无论实施什么策略都要着力改变“自己是权威”的传统观念,要鼓励学生提问,促进学生发挥想像力,提出各种哪怕是异想天开的问题,要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平等地与学生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生只有在教师不断的情感激励下,才能形成真正强烈的提问欲望。

上一篇:铝合金门招标文件下一篇:女娲补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