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6篇)
1.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心得体会 篇一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
培训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对今后的教育教学方法产生极大影响,感受到教学工作的艰巨。同时,对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现在已不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使我认识到做为一名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并致力于把它们应用于课堂内乃至课外的教与学活动中。这次培训,学习内容非常实用,他们(她们)分别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重要性、信息化环境的运行与维护、数据的统计处理、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的整合、新技术新媒体网络教学平台在教学中的应用、电子白板的应用、演示文稿制作,多媒体素材的获取、加工方法,如何利用网络搜索信息的方法和技巧,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等方面展开培训。还结合大量中小学实际教学案例,特别是教学各环节的具体设计与处理,上网查找资源和一些软件的学习和使用,教师如何深入开展教科研、更多的获取资料、展示成果提供了指导与帮助。在这短短的几天培训中,我深深的体会到:
1.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者具有的特征。在信息社会,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通过网络与学生家长或监护人进行交流,在潜移默化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身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2.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需要。
中国加入WTO后,需要更多的高素质、复合型的创新性人才参加国际竞争。同时,信息社会呼唤信息人才,如果我们培养的人才缺乏捕捉信息的能力、有效利用信息迅速发现新机会的能力,就很难在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中求得生存与发展。也就是说,要求这些高素质的人才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而这些人才培养的速度、数量和质量直接由教师的信息素养的高低来决定。
3.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教育系统本身的需要。在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在教育系统中,教育信息则成为最活跃的因素,成为连接教育系统各要素的一条主线;而教育系统的一项主要职能就是由教育者把教育信息传递给受教育者。因为从信息论的角度看,教学过程是一个教育者(主要是教师)对教育信息的整理、加工和传播的过程。教师是这一过程中主要的信源和传输者,在教育信息的准备和传递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育系统本身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
4.通过培训,使我们掌握了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知识、研究方法,教学媒体选择和使用方法,学习媒体素材的加工和获取方法,掌握了信息检索加工利用方法、授导型和探究型教学设计的模式依据、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包括前期分析、确定目标、制定策略、选择资源、确立步骤、时间分配、分析评价),教学资源与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基本概念,教学设计的实施与评价反思等。通过培训,使我们具备了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特点及教学条件有效的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具备了收集、甄别、整合、应用于学科相关的教学资源加以优化教学环境的能力,具备了在教学中对教学资源、学习活动、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管理的能力。
总之,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我一定扎实工作,努力学习,把所学到和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与能力,更好地应用到教研教改中,做一名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优秀教师。最后,我想说,在紧张而繁忙的工作之余进行培训是我的荣幸!我会不停地学习各种关于信息技术的知识、提升应用能力,持之以恒,不懈地努力优化课堂教学,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具有高信息技能的新兴人才。
2.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心得体会 篇二
(一)教师自身的信息化意识不够高
一些教师,尤其是一些老教师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及基于教材大纲和教材的教学活动,从内心上对新的教学方式有抵触,认为信息技术是可有可无,不采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工作, 不会影响教学效果,反而信息技术的引入会使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分散,最终影响教学的质量和效果。由于认识上的误区,致使一些老师在参加信息技术就是走过场,拿个培训合格证,而对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上没有一点进步,也就更谈不上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了。
(二)教师陷入“信息化”误区
很多教师误以为,只要把多媒体引入课堂,运用课件教学就算达到了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殊不知,教师点击课件的频率过高,或者课件的内容单一,学生对课件内容根本无任何兴趣及印象,就更谈不上理解内容,提高学习的效率了。教师的教学效率再高,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无法接受也是没用的,教师做的就是无用功。在某种意义上讲,这种教学方式只是将以往的“教师灌输”,变成了“机器灌输”。实属换汤不换药。
(三)教育经费的缺乏
大多数中小学由于缺乏教育经费,没有能力购置大量适合现代化教学需要的计算机设备,教师教学过程中没有充足的信息设备,这就严重影响了教师教学的兴趣。另外,这也直接导致了中小学教师不愿意从主观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能力,即便教师有较高的信息技术能力,在教育经费缺乏的学校也没有用武之地。
(四)缺少交流的机会
先前由于中小学校领导不重视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等原因,教师缺少参加研讨会,听取专题讲座,以及出校与其他学校教师进行交流的机会。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
二、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培训出现的问题
(一)培训等同技术培训,脱离学科内容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主要目标体现在技能培训(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和理念培训(具有科学的、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两个层次。而现有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在内容设计上,只停留在技术层面,主要以学习硬件的操作和软件的使用为主,忽视了如何将软件的使用方法与具体的学科联系起来,忽视了使用信息技术的理论和方法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观念。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仅是教学手段的丰富,更是整个教学观念的更新。接受过培训的教师需要重新考虑如何安排教学程序,如何开展教学活动。因此仅仅依靠在操作和技术上的培训并不能保证提高受训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把他们所学的东西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大多数教师参加培训之后,虽然掌握了软件的基本操作,但仍不能充分地把所学的软件整合到实际的学科教学过程中,发挥它们的特点,使教学准备更充分,教学过程更完善,教学评价更准确。
(二)培训的对象不分层次,脱离教学实际。
由于教师的年龄和知识水平的差异导致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 有的教师已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而有的教师计算机知识一片空白。这需要我们针对实际情况认真研究, 按不同情况组织培训方案。但是,一些组织部门在安排培训内容时, 没有全面考查、分析教师的实际水平和需求, 将不同水平的培训教师组织在一起, 机械化地进行千篇一律的培训, 使得培训班中部分信息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的学员“吃不消”, 而信息技术水平相对较高的学员又“吃不饱”。
三、当前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对策思考
提高信息素养,改变教师观念。对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改变教师观念要贯穿培训的始终。要注意做好教学观念的更新与转变,使之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人才观,掌握先进的、与信息技术相适应的教育科学理论,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让中小学教师真正认识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的优越性。从而使受训教师喜欢上信息技术的学习,由被动接受的培训转变为教师主动进行信息技术的学习。
培训和教师的教学实践相结合。教师信息技术培训需要把技术知识和教师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向教师演示如何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使用技术。培训内容的选择应该结合教师教学实际需要,力争做到学以致用,一切为教学服务。
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信息技术培训应面向基础教育,研究和服务于中小学,尽可能采取多种方式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层面的教师需要。
重视对培训的评价。评价对培训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监督作用,评价的目标体系、方式、方法等都直接影响培训目标的实现。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使评价环节贯穿培训始终。
充分利用校本资源。具体可通过专家讲座、读书研讨、互相听课评课、优秀教案的示范研讨等形式,结合课改深入课堂教学,形成互相切磋交流的机制,实现“做中学”、“学中做”,实现现代教育技术和学校实际的最佳结合。
3.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心得体会 篇三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有效性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现代社会已经步入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无处不在,切切实实地影响着人们的现实生活,基于这种现状,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对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是推动信息化应用的直接动力,具有较高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其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强有力基础,因此全面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至关重要。本文在分析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探究,希望对其提出更具有效性的培训方案。
一、重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薄弱环节提高
对于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并不是盲目的、无目的的,在培训之前,首先针对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行全面的、综合性的评估,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评估方案,根据评估结果,针对教师的薄弱环节进行课程的设计安排,从而在最大限度上实现培训效果最大化。
根据评估结果,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来辅助课堂教学的能力的整体达标情况是比较可观的,然而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其学习方式的能力的整体达标情况却略差一些,因此,必须在这两方面差距的基础上,有侧重地设计培训课程,尤其是在制定培训体系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于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的能力的培训,加大这方面培训的强度。其次,根据评估结果我们也可以看出,除却不同方面的差异,例如上文提到的,教师在同一方面的各种能力的达标情况也不尽相同。例如,在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的能力的达标情况中,教师的理解与应用能力、学习与拓展能力已经达到了很高的达标率,而号召与应用能力却略有差距,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适当减少前者的训练内容,加大后者的训练比例,其中包括课程和时间的设置。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在省市的大前提下,不同省市的培训课程与培训强度可以结合本地的能力达标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设计,根据达标能力的高低,重点进行能力薄弱环节的课程设计与培训,以达到同一区域内教师的各方面能力全面发展的良好效果,同时,缩小不同区域内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差异。
二、设计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的设计包括两方面的内容,首先是整体的评价体系的建构,它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一是教师需要在培训前进行自我评估,通过测评结果全面了解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与能力薄弱环节,从而与培训后的自我评估相结合,为全面评估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二是教师在经过系统性、针对性得训练之后必须具备相应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并且根据相应的课时课程训练具备相应资格认证证明。三是在教师的网络学习中,必须注重教师研习情况的考察,并且根据教师在课堂上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四是评价体系也可以延伸其广度,例如可以将教师参与的各种相关活动所取得的成绩作为评估的参考内容从而使评价体系更为完善。
其次我们具体分析组织教师进行培训前后的能力自测。首先必须明确的是,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取决于很多先决条件,其中不但包括教师个人所具备的知识内容,而且主要取决于培训体系的设计,同时前期培训体系的设置为后期的修正提供了较好的基础 ,因此必须进行教师的自测。这个过程可以以问卷调查的方式,组织教师在线完成自我测评,达到了解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的目的,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课程设置。
三、实现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翻转课堂设计
无论进行什么层次什么方面的培训,注重过程与方法永远是取得成功的不二法门,更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在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过程中,应尤为关注教学的方法与技巧,而实现翻转课堂的关键就是实现教师学习中学习认知的翻转,尤其要注意知识的传递与接受的过程必须是内在、深化的执行过程。实现翻转课堂的核心即是学习模块,即信息技术的任务要点、技术内容,这一部分是在课堂上进行教学的,在这一部分的学习过程中,作为学习者角色的中小学教师必须明确学习的内容与学习的形式,教师必须明白学习的是哪方面的知识,学习这些知识的目的,学习这些知识的要求,即怎样能学好这些知识,以及学习的这些知识可以怎样应用,应用在哪些方面等等。其次就是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即知识的应用拓展。所有的学习都是以其实际应用为最终目的,因此在这一阶段必须系统整合所学的内容,从而总结出应用的核心以及关键,同时能够有所设想,有所创新,构建出自己的学习体系,在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过程中能够最大程度发挥自身水平,实现自身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促进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培训的有效性,而培训有效性实现的关键不仅在于技能与技巧方面的培训,更重要的是实现“技”与“学”的有效融合,在“学”的基础上提高“技”,在“技”的运用中深化“学”,在双边的互动中教师可以切实有效地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为我国信息化的推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王柳元.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调查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2]闫小倩.矩阵培养模式下中学学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年
[3]桑新民,郑文勉,钟浩梁.区域教育信息化的战略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4.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心得体会 篇四
2017年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一
XX年8月,我参加了暑期信息技术培训,回顾一晃而过的几天,培训的时间很短,但对我来说受益匪浅,我以这次培训为契机,积极接收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更新了观念,开阔了教学研究的视野,充分认识到了现代教育教学媒体的特点和重要性。
通过学习、网上交流等环节,我感到长了许多见识,教学思路灵活了,对自己的教学也有了新的目标和方向:首先在课堂的设计上一定要力求新颖,讲求实效性,不能活动多多而没有实质内容;教师的语言要有亲和力,要和学生站在同一高度,甚至蹲下身来看学生,充分的尊重学生;再者在课堂上,教师只起一个引路的作用,不可以在焦急之中代替学生去解决问题,那样又成了“满堂灌”的形式;教师可以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但是不能全靠问题来牵引学生,让学生跟着老师走,这样便又成了“满堂问”的形式。
我深深的体会到,在教学中,我们所设计的课堂教学,应该使学生在使用远教资源时能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合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能够在他人的帮助下使用通讯方式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提高了学生的认识程度,学生可以触类旁通地知道很多知识,扩大知识面,使他们增长见识。
远教资源是学生萌发创新思维、创新精神,走向世界的窗口,我们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向电脑多媒体网络信息领域,可利用网络信息丰富、传播及时、读取方便、交互强等特性,促进教育制度的革新,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育质量。
学习虽然已经结束,来自导师的谆谆教诲,来自同行们的倾情相助,汇成了一股股沁人肺腑的暖流、汇成了一阵阵催人奋进的号角,支持、激励着我始终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和停留。展望未来的工作、学习之路,将是永无止境。
2017年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二
本学期我校利用暑假时间对全体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使我受益匪浅,使我深刻的认识到,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正飞速的发展,越来越深刻的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对教师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只有教师的素质高,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为了适应工作的需要,教师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以适应当今教育形势需要。从小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增强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教师而言,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的一大趋势。信息技术教育培训给我带来了一次与现代技术接触的机会。
通过学习我的最大收获是:
1、教育观念的改变
本次培训,最大的收获是使我的教育理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信息技术不但可以在我们的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兴趣,也使我懂得了网络资源多么的丰富。
2、信息技术是一门新的学科,所以没有现成的教学规律可循,而本次培训就我们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通过教师展示,指导,其他学员的探讨,使我学会了如何写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设计,学到了许多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而且师生平等,使我更易于理解与接受。使我认识到怎样从学生的角度,将自己的课设计好和上好,并且很大程度的弥补了我的计算机知识的缺陷。
总之,我觉得这次培训很有实效,使我学到了许多知识,也是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一定要努力深研,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把时间都用到学习中去,充分利用自己身为信息技术教师的优势,多利用网络的优势,不荒废时光,化荣誉为压力,为今后教育教学多积累宝贵知识财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轻松工作,轻松生活。
2017年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三
通过这几天的学习,我有所了解计算机不是信息技术,也学到博客是怎么建的,自己也学到了建邮箱。学会了上网、教学设计等。随着信息时代已经到来,信息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不管你愿意也罢,不愿意也罢。早学早受益,不学则会很被动,而且会越来越被动。学还是不学,用还是不用,反映着智力与能力的水准,没有学习,就没有进步。在信息社会中,如果缺乏必要的信息素养,那么他的知识结构就不完整,就很难立足和发展。信息学与技术的内容十分丰富,且发展十分迅速,当前科技发展异常迅猛,每个人,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必须不断地学习。我很高兴,我有机会和我们学校的五位电脑教师一同工作,这个学期和其他很多位同事一起接受了比较系统的技术运用的培训。在他们身上,我不仅学到了孜孜不倦的工作态度,而且团结协作的精神。
我认为,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当它们与各学科的教学进程密切结合时所具有的特性,为新型教学模式的创建提供了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应用信息技术来改进课堂教学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一条重要思路。当我学了信息技术并且能初步运用时,不骗大家,我是感到一点的满足感的。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把文字、图形、图像、活动影像和声音等多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管理,给学生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能给学生提供图文声并茂的多重感官综合刺激,优化教学过程,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学生参与和学习积极主动性,也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这将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我任教的学科是英语,在教学当中,从现代化教育手段中,也体会到了现代化的运用之益。特别是课堂教学中,学生喜欢新鲜事物电教媒体的使用,使他们精神振奋,积极性与主动性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也随之提高。
2017年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四
通过学习我感到长了许多见识,教学思路灵活了,对自己的教学也有了新的目标和方向:首先在课堂的设计上一定要力求新颖,讲求实效性,不能活动多多而没有实质内容;教师的语言要有亲和力,要和学生站在同一高度,甚至蹲下身来看学生,充分的尊重学生;再者在课堂上,教师只起一个引路的作用,不可以在焦急之中代替学生去解决问题,那样又成了“满堂灌”的形式;教师可以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但是不能全靠问题来牵引学生。让学生跟着老师走,这样便又成了“满堂问”的形式。
我深深的体会到,在教学中,我们所设计的课堂教学,应该使学生在使用远教资源时能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合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能够在他人的帮助下使用通讯方式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提高了学生的认识程度,学生可以触类旁通地知道很多知识,扩大知识面,使他们增长见识。
远教资源是学生萌发创新思维、创新精神,走向世界的窗口,我们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向电脑多媒体网络信息领域,可利用网络信息丰富、传播及时、读取方便、交互强等特性,促进教育制度的革新,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育质量。
能参加此次培训倍感荣幸,身在基层教育站线的我们,能够接触远程教育,步入信息课堂,能够运用先进网信息技术教学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化教学方式,也是当今世界教育技术发展的新趋向。cai的兴起是整个教育界进行信息革命最有代表性的产物。随着cai的逐渐推广和应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也越来越成为广大教师所应掌握的一种技术。网络化的进程,也正一步一步临近,对我们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等特点,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因此,一个好的课件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那什么样的课件才算一个好的课件呢?通过学习我认为:制作课件既要讲究精美又要讲究实用。
2017年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五
通过学习,我进一步理解了作为一名教师要适应现代教育工作的需要,就应该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的素质。如果不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的素质就不能完成或很好地完成现代教育和未来教育的教育和教学任务。因此,现代教育技术要应用现代教育媒体和开发各种现代教育技术,要适应工作需要首先应掌握现代媒体技术。如果只有现代教学媒体,教师不能很好的应用在教学中,就不能很好的发挥其作用。
同时我还感受到充分利用各种网络资源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也要积极参与网络资源的建设,运用网络技术贡献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成果,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学会合理选择和有效利用网络资源,从而丰富自己的学习经验。
2017年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六
通过远程教育培训,我进一步掌握了信息技术等有关基础知识及其应用,虽然很紧张,但我觉得很充实。因为我在这紧张学习的氛围中学到了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现代远程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态,在观念、过程、方法以及师生角色等诸多层面赋予教学以全新内涵。
我个人认为远程教育资源的作用和好处有两个:一是能让农村的孩子同城市的孩子一样享有优质的教育资源,使不发达的边远地区的教育手段上了一个新台阶,改变了课堂教学以教师的语言讲授为主要形式,一直沿袭单一的口耳相授的教学模式,使我们的教学方式变得丰富多彩,让课堂更形象、具体、生动,更直观,更逼真。使用教学光盘、教育网络去采集和利用各种教学媒体资料使学生的视野更开阔了、教育信息更灵通了,不再限制学生的发展空间,更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二是帮助教师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让我们有时间有精力真正用心去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不断提高自身水平。通过学校的系统培训后,在我的学习和运用过程中,让我的教育教学理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视野逐渐开阔,技能大大提高,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更新。同时远程教育资源的运用,使得信息技术的使用已成为实现现代化、信息化必不可少的手段,也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应用多媒体教学的最佳途径。信息技术的使用符合了中学教学过程有效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实现信息化教学、媒体化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迫切要求。使教学方式方法更精益求精,丰富多彩,声色具备。在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之后,更能激发了学生们的探索精神及求知欲。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既学到了知识,又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更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总之,通过培训学习,使我受益匪浅。在这里,我们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理念,一种带着现代技术投身于教育事业的信念。远程教育资源的运用,使学生的视野开阔了、信息灵通了,变得“耳聪目明”,更具发展潜力;我相信学生会拥有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我将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为教育事业作出一份微薄的贡献。
2017年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七
暑假我们学校组织学习关于powerpoint模版制作方法和邮件的发送,进行了母版设计方法的指导,相信这次学习,会让我在今后的工作中运用电脑制作课件时更能够得心应手.为了提高大家的认识,不仅采用实物演示的办法,而且还为我们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虽然时间紧迫但我感到受益匪浅。
当然,通过这次学习我更真正体会到了计算机知识更新的迅速,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教育理念的更新,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如何接受新的教育理念,转变我们传统的教育观念,来充实我们的专业技能,已经成为我们每一个人必须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掌握最新的知识,才能在以后把工作做得更好。
2017年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八
2015年8月10日至16日,我有幸参加了2015年海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培训地点是在三亚进修学校里。通过6天的信息技术培训学习,我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听了培训老师的指导后,我感触最深的是Flash课件制作技巧与白板的使用与管理。培训中,老师一方面要求我们以超脱姿态,踏实前行,坚持遵循教育规律,研究教育手段新思路;另一方面也要求我们自觉培养自学发展意识,力求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要求,促进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上新的台阶。通过深入学习,下面谈一谈这次培训学习的一些感悟。
一、深入掌握Flash课件制作技巧
通过两天学习Flash,使我对Flash的动画制作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了解动画原理,了解帧与层的概念,通过多个简单的动画制作实例,为我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我原先学会了一些简单的Flash知识,制作过作品参加比赛评比,但制作出的作品不理想,技术含量不高,此次培训,老师从浅入深,从基本的概念理解开始,以实例入手,给我印象深刻的知识点是音乐的播放与停止、遮罩层的使用、动画制作等技巧。这些技巧的应用,将大大提高我今后制作课件的水平及效率,学就能用,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二、初步学会电子白板的使用与管理
原来我对电子白板的认识几乎无从下手,其中一个原因是我校并没有这些设备,但通过这次学习,我才明白:交互式电子白板就是集传统的黑板,计算机,投影仪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新兴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作为教师的我们,首先就是要学习好电子白板的使用方法和技巧,才能学以致用,真正地发挥它强大的功能。通过专业教师的讲解,以下几点是我的小小收获:
1、利用电子白板来辅助教学,可以省去许多传统的教学工具,如粉笔、刻度尺、三角板,圆规、挂图、电视(DVD)等。
2、恰当地选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来辅助教学,以逼真、生动的画面来创造教学的丰富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化、清晰化,使教学知识由静态的灌输变为图文声像并茂的动态传播,一方面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可以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
3、政府教育部门应加大财力投入,尽快普及白板教学,作为教师,人人应会用巧用白板进行上课,这样的教学手段才能创设出高效的课堂。
三、认识了新的课程——微课
在一天老师的讲解下,我初步认识了“微课”这一门新的课程。他们指出“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微课”具有教学时间较短、教学内容较少、资源容量较小、资源使用方便等特点。
通过学习,本人从别人的身上学习到一些有关微课设计的知识。一节微课能否设计得好、教学效果佳,知识点的选择和分析处理非常重要。因此,在设计每一节微课时,我首先慎重选择知识点,并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处理,使它们更符合教学的认知规律,学习起来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尝试做到如下几点:
1、知识点尽量选择教学的重点、难点。
2、知识点的选择要细,十分钟内能够讲解透彻。
3、知识点要准确无误,不允许有文字、语言、图片上的知识性错误或误导性的描述。
4、要将知识点按照一定逻辑分割成很多个小知识点。
四、初步认识“思维导图”
老师重点讲授21世纪全球革命性思维工具、学习工具——思维导图,介绍思维导图的由来与思想方法,展示典型的思维导图范例,介绍思维导图软件工具用法及其特点,并利用思维导图解决实际问题。
制作思维导图的流程大致为以下几点:
1.将需要解决的问题的基本单位一图文的形式放到中间。
2.围绕基本单位来做放射性的思维发散。
3.将放射线思维标注关键词。
4.对关键词再做进一步的发射型分解。
5.对最后得出的词进行连线。
6.当找到最终多次出现的词汇时,可以以此词汇作为基本单位来在做一个思维导图。
7.对所用的导图要有主次之分,字体,整洁,清晰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8.如果能以图像形式作图,效果更佳。
作为一名初学者,通过此次培训的学习,我基本上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在工作中把握重点、精炼想法,让自己成为不可或缺的教师能人。
5.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心得体会 篇五
心得体会
我有幸参加了2017年开封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通过为期30天的培训和学习,对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在这短短的培训中我收获颇多。
一、信息技术水平有所提高
1、通过聆听专家教授对“用Excel挖掘教学信息(2010)”、“Word高级教学应用(2010)”、“PPT的设计及高级教学应用(2010)”专题与案例分析的学习,使我充认识到作为数学老师,首先要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掌握信息操作的基本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真正理解了信息化教学环境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掌握了几种常用的教学软件的基本应用。
2、通过聆听专家们对“微课程应用实践与思考”、“ 简易多媒体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交互多媒体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微信及其教育应用——建立家校、师生互动等等的解析,才真正的意识到自己在专业知识方面太落后与不足。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来丰富自我专业知识。
二、交流空间扩大了
1、远程研修教育通过网络媒体、通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更加便于对每个知识内容的融 会贯通,使原来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成为现实。
2、通过这个平台,与全国教育专家进行了一次“零距离”的接触,“面对面”聆听他们的辅导讲座、鲜活的案例和丰富 的知识内涵,让我开阔了视野。
3、在答疑过程中,专家们的建议和意见对我们今后更好地驾驭课堂,更好的解决课堂突发事件提供了 理论基础和方法支撑。通过观看答疑,我得到了很大启发,学会了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窍门,让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游刃有余,对今后的教育教学来说感觉受益匪浅!
三、更新了教学方法
此次远程教育培训,结合专家讲座、作业练习、教师间相互交流等学习方式,更新教学理念,也明确了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
6.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心得体会 篇六
2017年10月至今,我有幸参加了2017年甘肃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通过培训学习,我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听了培训老师的指导后,我感触最深的是Flash课件制作技巧与白板的使用与管理。培训中,老师一方面要求我们以超脱姿态,踏实前行,坚持遵循教育规律,研究教育手段新思路;另一方面也要求我们自觉培养自学发展意识,力求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要求,促进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上新的台阶。通过深入学习,下面谈一谈这次培训学习的一些感悟。
一、深入掌握Flash课件制作技巧 通过两天学习Flash,使我对Flash的动画制作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了解动画原理,了解帧与层的概念,通过多个简单的动画制作实例,为我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我原先学会了一些简单的Flash知识,制作过作品参加比赛评比,但制作出的作品不理想,技术含量不高,此次培训,老师从浅入深,从基本的概念理解开始,以实例入手,给我印象深刻的知识点是音乐的播放与停止、遮罩层的使用、动画制作等技巧。这些技巧的应用,将大大提高我今后制作课件的水平及效率,学就能用,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二、初步学会电子白板的使用与管理 原来我对电子白板的认识几乎无从下手,其中一个原因是我校并没有这些设备,但通过这次学习,我才明白:交互式电子白板就是集传统的黑板,计算机,投影仪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新兴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作为教师的我们,首先就是要学习好电子白板的使用方法和技巧,才能学以致用,真正地发挥它强大的功能。通过专业教师的讲解,以下几点是我的小小收获:
1、利用电子白板来辅助教学,可以省去许多传统的教学工具,如粉笔、刻度尺、三角板,圆规、挂图、电视(DVD)等。
2、恰当地选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来辅助教学,以逼真、生动的画面来创造教学的丰富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化、清晰化,使教学知识由静态的灌输变为图文声像并茂的动态传播,一方面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可以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
3、政府教育部门应加大财力投入,尽快普及白板教学,作为教师,人人应会用巧用白板进行上课,这样的教学手段才能创设出高效的课堂。
三、认识了新的课程——微课 在一天老师的讲解下,我初步认识了“微课”这一门新的课程。他们指出“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微课”具有教学时间较短、教学内容较少、资源容量较小、资源使用方便等特点。通过学习,本人从别人的身上学习到一些有关微课设计的知识。一节微课能否设计得好、教学效果佳,知识点的选择和分析处理非常重要。因此,在设计每一节微课时,我首先慎重选择知识点,并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处理,使它们更符合教学的认知规律,学习起来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尝试做到如下几点:
1、知识点尽量选择教学的重点、难点。
2、知识点的选择要细,十分钟内能够讲解透彻。
3、知识点要准确无误,不允许有文字、语言、图片上的知识性错误或误导性的描述。
4、要将知识点按照一定逻辑分割成很多个小知识点。
四、初步认识“思维导图” 老师重点讲授21世纪全球革命性思维工具、学习工具——思维导图,介绍思维导图的由来与思想方法,展示典型的思维导图范例,介绍思维导图软件工具用法及其特点,并利用思维导图解决实际问题。制作思维导图的流程大致为以下几点: 1.将需要解决的问题的基本单位一图文的形式放到中间。2.围绕基本单位来做放射性的思维发散。3.将放射线思维标注关键词。4.对关键词再做进一步的发射型分解。5.对最后得出的词进行连线。6.当找到最终多次出现的词汇时,可以以此词汇作为基本单位来在做一个思维导图。7.对所用的导图要有主次之分,字体,整洁,清晰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8.如果能以图像形式作图,效果更佳。作为一名初学者,通过此次培训的学习,我基本上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在工作中把握重点、精炼想法,让自己成为不可或缺的教师能人。
7.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心得体会 篇七
一、什么是数字化校园
数字化校园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克莱蒙特大学的教授凯尼斯。格林在其1990年发起并主持的一项大型科研项目“信息化校园计划”中提出的[1]。具体来说,数字化校园就是学校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实现对学校教学、教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有关的所有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数字化,并用科学规范的管理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以形成统一的用户管理、统一的资源管理和统一的权限控制[1]。通过实现从环境 (包括设备、教室等) 、资源 (如图书、讲义、课件等) 到应用 (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 的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传统校园的运行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最终实现教育全过程的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1]。
笔者在对文献的研究中发现,数字化校园的应用模块一般包括网络基础服务、教学应用系统、教务管理系统、资源管理平台、网络办公系统 (OA) 、数字图书馆、综合门户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档案人事财产类等其他系统。就数字化校园的规模而言,各中小学校因各区信息化建设所处的阶段、学段特点及学校规模等的不同而产生一定的发展差异。随着教育信息化的纵向发展,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进入由上至下与由下至上相互糅合的阶段,不同规模、不同层次的学校根据自身发展需求设置数字化应用模块。目前应用的模块主要有网络办公系统 (OA) 、校园网站 (属综合门系统) 、学籍管理系统 (教务管理系统) 等。但建设教学应用系统、资源管理平台的学校比较少,应用常态化的就更少了。因此,我们既要加强对数字化校园面向教育教学应用模块的研究,也要加强学校师生使用其模块的应用设计活动。
二、什么是中小学教师的信息能力
1. 什么是信息能力
信息素养包含技术和人文两个层面的意义,它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这四方面。其中,信息能力是整个信息素养的核心,从狭义方面讲,包括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和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信息和信息资源的搜索、评价、获取、利用、表达、交流和创造的能力[4] (如图1所示) 。
2. 中小学教师的信息能力
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具有其职业的独特性,它指向教育教学实践,教师具备信息技术知识和信息技能、形成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教学实践的能力是教师信息素养的关键。其着眼点是教师通过对教育教学信息资源的搜索、评价、获取、表达、交流和整合加工以优化教学,促进学生学习以及自身职业素质和能力的提高[4]。
三、中小学教师信息能力培训现状
十多年来,教师接受信息技术类培训课程经历了基础操作、办公软件应用、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三个阶段,在培训方式上也经历了校本培训、模块化考试、瀑布式培训、远程学习等方式。在这些培训中,比较多的课程设计仍然沿袭计算机操作观的培训,主要是面向软件使用的教学,而缺乏面向信息素养观的、基于问题解决的策略性技术课程。而且培训的组织实施缺乏长效机制和有效的评估机制及应用支持体系.因此,虽然时间和精力没少花,但是培训效果不明显[6]。在学校调研、信息能力比赛、教师课件比赛等活动中,都可以看到教师信息能力仍然不能满足当前的教学需求。
笔者对近几年的市教师继续教育信息技术类课程进行质性分析,以2011年的1102期市继续教育课程为例 (见表1) ,面向各学科教师的公共技术课程有11门,其中针对一线教师的急需培训的课程只有多媒体素材在教学中的处理和应用一门。从培训方式来看,基本都是通过网络课程和远程教育进行,对于技能性课程来讲,这无疑是纸上谈兵。事实上,教师需要实战式的课程内容,需要教练式的技能传授,需要案例式的点拨指导。可见,针对教师信息能力方面的课程内容和培训设计等急需纳入培训工作。
三、中小学数字化校园环境下教师的信息能力
菲利普·纳尔认为,能力是“活动的动态组织结构”,情景是能力的源泉和标准,教师的能力需要在情景中体现和发展[7]。因此,笔者基于中小学数字化校园环境,分析教师应该具备的信息能力组成结构及层次。
1. 中小学教师信息能力的组成
中小学教师信息能力,包括通识部分和专长部分。通识部分,由计算机基础操作、办公软件基本运用、因特网基本运用、网络平台运用技能、信息核心技能组成。专长部分,由数字化系统应用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专长能力组成,具有一定的个性和特色。一方面,是指面向不同学校的个性化的系统应用,例如基于交互白板、专题学习网站、Moodle网络校本学习课程等的教学以及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模式的运用等。另一个方面,是指面向教师个体的个性化应用能力,例如利用动画软件制作教学积件对教育教学进行诠释,多用在理化生等学科,进行微观世界学习探究;或利用超级画板等专用软件对数理关系形成过程进行演绎。在通识部分可以忽略掉中学和小学的应用差异;在专长部分,不同学段和不同学科对技术应用的需求各有侧重。
2. 中小学教师通识信息能力的层次
中小学教师通识信息能力有4个层次:第一层是计算机基础操作,第二层是办公与网络基本运用,第三层是网络平台基本运用技能,第四层是信息核心技能。4个层次构成教师信息能力结构 (如图2所示) 。
持有技术消融观的学者可能会这样认为:计算机基础操作、办公软件、网络基本运用这三方面也属于同一个层次。笔者认为,恰恰是不少专家和学者太少接触一线,不了解教师的现实困难在哪里,把苗拔得过早、拔得太高了,需要加强的技术未消融的认识以及处理技术消融的过渡工作还有很多。
3. 各能力层的技术应用点
中小学教师信息能力的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的技术应用点,在过去十年里已经与广大一线教师有较长时间的磨合,基本上与大众达成共识,笔者在此不再累述。第三层次与第四层次是教师应用网络的必经门槛,还需要加强培训。
(1) 网络平台的运用技能。第三层次的网络平台运用技能,在数字化校园中的使用极为普遍,但在数字化校园的建设进程中,网络平台系统多、更换多也是常事。例如区域办公平台、学校办公平台、学籍、人事管理系统等,很多教师在使用时平台时依赖固化习惯,因此,基于工作进行的常用项,如注册、登录、平台菜单功能逻辑及其人机交互过程都是需要教师掌握的。教师容易出错的是:利用网页编写器发布文章,对于图片、音视频的插入,经常将图片与音视频作为附件上传。
(2) 信息能力的核心技能。第四层次的信息核心技能,是教师经常用到的,也是核心关键的技能。具体指信息搜索、获取、交流、加工、利用和表达6个方面。同时,笔者将根据实际应用,将六大信息核心技能划分为3个模块,其应用点具体如下。
模块一:信息的沟通与交流,在技能点上侧重于利于邮件系统、即时通讯工具等网络交流工具进行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交流,掌握利用网络通讯工具与同行、家长、学生展开交流与合作的技巧。除了因特网的公共邮件系统、博客、论坛,还有基于校园网的OA系统、邮件系统、校讯通系统、师生博客系统、学科论坛等。
模块二:信息的检索与获取,主要指教师基于因特网,使用搜索引擎进行互联网信息的 (如文本、图片、动画、视频等各种媒体格式的信息) 检索 (重点是百度和Google的搜索技巧) 、评价和下载的方法,结合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资源库应用,在资源中检索和获取相应类型的信息。
模块三:信息的加工和利用,主要指教师要了解多媒体素材的类型、特点及作用,能使用简易型多媒体工具小软件处理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制作多媒体作品表达主题信息 (例如数字故事、学科教学课件等) 并形成资源重构的观念和能力。特别对于建设校园视频点播应用模块的学校,教师的多媒体素材加工能力的培训需求更为迫切。
四、数字化校园环境下中小学教师信息能力的培训策略
1. 通识部分的培训策略
(1) 实施分类分层策略。首先根据教师信息能力层次,对学校教师进行层次诊断,划分到对应类别里,再结合年龄特点,组织学习培训小组,逐层过关。例如,面向中青年组的信息核心技能培训,面向老年组的系统平台操作培训。还有面向不同学科应用需求的培训,例如文史类学科教师,他们用到视频资源的几率较大,对他们进行互联网视频资源下载与基于学校资源库学科资源的集结、下载和点播培训;对于理化类学科教师,实施swf或fl v文件资源的采集和重构方法的培训。
(2) 实施阶段性晋级策略。根据学校教师信息能力现状,开展阶段性培训和测试晋级工作。培训和测试内容均基于数字化校园的常规操作与应用。测试时可以围绕各层次的技术应用点设置内容包,进行分包测试。如邮件发送测试、网络公文发布测试、图像基本处理测试、信息搜索测试等。
(3) 实施积件式策略。积件式策略,既可作为资源建设的策略,也可作为培训内容划分的策略。
PPT是目前课堂教学主要使用的课件形式,教师喜欢将网上搜索到的学科资源根据自己的教学认识和习惯进行重组。因此,按照教学内容的需求划分积件包,进行积件式资源建设,有利于教师下载、拆解、重组PPT和再分享。
培训内容设计的积件式策略,指将大技术模块划分为小技术模块进行培训,笔者将其称为技能积件式培训。以技能积件为概念进行资源建设和使用培训,有利于教师积跬步以致远。例如图像的像素处理、音频剪辑、视频文件压缩、文件格式转换、多媒体文件插入到PPT等的技术运用等,制作截图步骤或屏幕录制媒体,积累成可视化的操作帮助库,供教师供他们自主学习。
2. 专长部分的培训策略
教师信息能力的专长部分,在技术和意识方法上具而有一定的门槛,不要求全体教师都能发展起来,而要适合特色教师或专项团队的学习和深入。同时,学校信息化应用发展机制方面要紧密配合。
(1) 标兵模式策略。根据学校数字化应用模块实际和教师个体特长情况,建设特色模块,鼓励有余力的教师发展,让一小部分人先“强”起来。例如,本区景泰小学的数学和信息科组,利用Moodle进行混合式教学、网络教研,方圆实验学校利用Wiki进行网络教研,钟落潭镇竹料第一小学利用师生博客系统进行未成年人的道德教育。这些模式实验发展到一定阶段,再培训、示范、带动其他教师参与应用。
(2) 网络联盟策略。加强教师网络教研的意识和实践,建立网络联盟团队。联盟团队可以是基于校本的,如果是校际、区际甚至国际的则更好。联盟的内容可以面向教学案例的文本研讨和在线写作,可以是面向实验课视频的研讨分析,可以是面向基于视频点播的重难点微课研究,可以是基于主题的团队协作 (如综合实践主题课程的开发等) 。
(3) 借东风策略。中学对数字化校园的管理、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应用需求较大,小学对数字化校园的校园文化协同、师生竞赛、数字图书馆等的应用需求较大。不同规模、不同类别学校,可以挖掘学校应用的特色模块,发起应用培训和应用比赛,引入更多专家资源及展示的机会,拓展教师应用的视界,激活创作潜力。例如,竹料第一小学的学生博客平台建设得不错,可以发起小学生现场主题博文的跨校联赛;本区开展的教师能力系列赛事,如教学资源搜索比赛,可以通过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工作及学术会议在国内外推广。
五、结束语
由上至下的培训开展十多年了,教师也经历了很多,而技术始终要在自家使用,而且符合教育教学工作需要才可能成为常态。有常态才有技能可言,有技能、有方法、有应用生态才有能力可言。数字化校园的硬件与软件系统建设已经走了较长的一段路,应用系统及应用生态的建设,还需要依照中国教育教学的生态环境特点去建设,这样才能够使信息化的应用更加深入,促进技术消融、技术无痕应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2][3]张光明.以校园数字化建设推进宁波教育信息化的策略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 2011, 4:45-48.
[4][5]龙丽嫦.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信息能力培训的评价研究 (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开题报告) .2007, 9.
[6]龙丽嫦.中小学教师I C T技能培训体系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 2012, 4.
8.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策略研究 篇八
【关键词】中小学阶段 教师培训 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0.075
教学过程中有两个重要的参与者,一是学生,二是教师。教师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的素养、教师的知识储备都影响着的教学质量。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很多学校都会对教师定期进行培训,通过培训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水平。但是在培训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使得培训质量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导致培训质量下降。随着新课改以及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教学资源不断丰富起来,信息技术在当前的教学中应用普遍度不断提高,但是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却存在很大的差别。因此,我们必须要重视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但是从当前的培训并没有达到良好的效果。本文就此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够提高当前的教师培训效果。
一、从教学观念出发,提高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认识
教学观念在教师的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学观念支配教师的教学行为。在进行信息技术的培训过程中,要从教师的教学观念出发,让教师自身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当前教学中的重要性,从而激发教师的学习动力。许多优秀的老教师对当前的教学形式把握不够清楚,认为不利用信息技术也能够上好课,这种思想观念会阻碍教师的学习。因此,在进行培训时就要解决教师的思想观念问题,让教师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提高教学水平、增强教学效率方面的重要作用,让教师从心理上接受信息在教学中的应用,这样才能保证培训的顺利进行。
二、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培训计划
教学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在培训过程中也一样,要做到以培训的教师为主,了解和掌握培训教师的基本情况,根据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在进行培训的教师中,信息技术水平存在差别,这就要求在培训过程中要做到有所差别,不能一视同仁,培训过程中要根据教师的实际水平进行有层次的培训,掌握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情况,分层次进行培训。为了清楚的把握教师在信息技术上的应用情况,在进行培训之前可以对教师的信息水平进行摸底考试,通过测评了解培训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同时根据测评的成绩对教师进行合理的分层,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同时还要了解教师的教学科目,结合教师的教学科目制定个性化的培训方案。
三、采用任务驱动法,激发教师的学习动力
在培训过程中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给教师提供相应的任务,以促进教师更好的锻炼技能。通过相应的任务能够让教师更加深层次的了解自身的信息水平,同时近距离的感受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信息技术培训不能专注于理论上的培训,还要加强教师实际技能的操作,通过实际技能的操作让教师掌握信息技术,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正确使用这项技能。如果在培训中只是简单的让教师掌握相关的理论没有进行技能上的相应练习,那么就会大大降低培训效率。采用任务驱动法就是要加强教师的技能训练,在培训过程中给教师制定相应的训练任务,让教师在任务的带动下积极参与培训,同时经过相应的任务练习,能够让教师更加明确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从而提高教师在培训过程中的积极性,增强教师的培训动力。只有经过实际的练习,教师才能更好地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现实教学中,从而真正实现培训的目的和意义。
四、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促进教师全面发展
评价在培训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能够给教师提供方向性的指导。在培训过程中要及时给予教师评价,让教师看到自身在培训过程中的进步之处,增强教师的学习信心。在培训过程中可以设置相应的信息技术级别,根据教师的实际水平选择相应的级别,促进教师不断提升自我。在进行评价时要设置多方面的评价标准,根据教师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教师评价和指导,让教师认识到自身在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取得的进步,这样才能给予教师有效的指导,让教师学得更加积极主动,同时,通过评价能够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增强培训有效性。评价的过程其实就是教师查缺补漏的过程,通过评价能够对教师的培训起到巩固的作用,让教师学的更扎实。
五、因材施教,针对学科教学实施培训
在培训过程中要做到因材施教。不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授不同的科目,科目不同在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时,就会存在相应的差别。在培训过程中要看到不同科目教师之间培训内容上的差别,提高培训内容的针对性。要根据教师教授的不同科目制定相应的基于学科的培训内容,体现信息技术在应用过程中的学科性。
比如,针对语文学科的信息技术培训要体现教师教学中对学生情感的引导作用,利用多媒体教学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增强学生读语文学习的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针对数学学科的培训要体现教师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引导作用,通过利用多媒体的多种功能引发学生思考,带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等等。针对不同学科在利用信息技术时所要达到的不同效果给教师制定相应的培训内容,同时要让教师认识到在利用信息技术时应该注意的问题:信息技术只是教学的一种手段,不能对其产生依赖作用,要认清信息技术的位置。同时,要注意在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时,不能忽视与学生的互动,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建立健全的教学评估体系,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的评估
要想真正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除了进行必要的培训外,学校还要建立健全教学评估体系,加强对教师的信息技术的评估,以此来督促教师不断提升自我。信息技术的培训和应用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在教学中学校相关部门要调动各个方面的力量,共同促进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仅仅依靠培训来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学校以及政府各级部门的配合。同时,需要教师自身在教学过程中不断钻研和学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信息技术的提高,使得信息技术的应用在教学中有效进行。
9.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心得体会 篇九
在为期3个月的集中学习时间里,为了加强自己在思想上的认识和理论上的修养,我努力学习了各位教育界领军人物的理论讲座和案例分析,这些理论和实例都对我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标准解读”、“开发指南研制思路”、“交互式教学系统”、“云课堂”、“微课”、“微课堂”等等无一不冲击着我的脑海,不由笑曰“我被洗脑了”。从培训前的不知到知,从听说到了解,我对此次提升工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都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也了解了自己在接下来的任务和需求。
通过培训我还了解到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能熟练运用信息工具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加工、组织和运用。同时要深刻的认识到教育信息的重要性,范文写作明白什么是教育信息化发的发展情况,真正理解了信息化教学环境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掌握了几种常用的教学模式和软
件的基本应用。我深深知道丰富的专业知识是提升自身能力前提,聆听了进修学校老师对教育教学信息理论深入浅出的讲授,我充分认识到作为一名新时代老师,除了要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掌握信息操作的基本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之外,还应具备信息收集处理以及表达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同伴互助是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顺利完成的有效保证。在本次学习中,让人收获最大的应该是学员们的互助学习和经验共享精神。在学习中,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同学们通过QQ群相互交流自己的经验,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已有技术。学习中一人出现困难时,认识的、不认识的同学都主动支招,帮助解决问题。这点,在以往的培训班中甚至在学校同事之间都很难看见。各种新技术运用于教学中是信息技术提升工程的一大亮点,在这次培训中,我也了解了一些新的软件,并尝试用于自己的教学之中,这完全让学生感到很惊讶,而我自己在相同内容的教学中也得以在课堂上创造一个个亮点。这些都告诉我在今后的培训和学习中也需要特别重视培养同伴之间的互助精神。
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应该是一项长远的工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更新出现,这就需要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坚持不懈地主动学习、了解和掌握新技术、新知识,并不断地运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之中,方才能真正转变观念,提升教学方法与教学质量,才能
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总之,在这次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过程中,我收获颇丰,
10.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心得体会 篇十
我有幸参加了“ 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培训者培训 的学习,通过两阶段的学习,让我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 升工程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也对自己后一阶段的任务有了较为 清晰的认识。从培训前的不知到知,从听说到了解,我对此次提升工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都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也了解了自 己在接下来的任务和需求。通过培训我了解到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 信息素养,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 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能熟练运用信息工具(手机、网络、电脑等)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加工、组织和运用。而这些素质的 养成就要求我们不断地进行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 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没有良好的信息素 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丰富的专业知识是提升工程完成的前提
1、通过教授的《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 应用能力标准” 及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 解读》,使我充分认识到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首先要具备基 本的信息素养,掌握信息操作的基本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除 此之外还应具备信息收集处理以及表达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深刻的认识到教育信息的重要性,明白什么是教育信息化发的发 展情况,真正理解了信息化教学环境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掌握 了几种常用的教学模式和软件的基本应用。
2、通过专家们的讲座,我发现自己对专业知识极为缺 乏,很多新技术和新信息都需要不了解,蓦然回首间,才发现自 己原来已经 OUT 了,再不学习将被时代的潮流所掩埋。大足区技 装中心何政权老师对 word、excel、PowerPoint 使用技巧的讲解、九龙坡区教师进修学院王开明老师介绍的 QQ 影音的使用 音的使用及市提升工程项目办老师介绍的培训老师要能 将最简单的软件功能挖掘出来让老师在 5 分钟之内能上手等等,对我的原有观念都有着很大的冲击,回想自己,对很多软件都停 留在初步了解或者简单会用的基础上,根本谈不上熟悉,平时对 知识的学习也存在贪多而不精的情况。这些都会制约自己的专业 发展,同时也会让自己在后边的对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中 的培训陷入老师认为这个软件使用太难而不愿意学习的泥潭之 中。通过同行的解析与演示操作,我深刻的认识到什么是专业知 识,同时我也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通过不断的学习来丰富自我专业 知识。
三、同伴互助是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顺利完成的有效 保证 在本次学习中,让人收获最大的应该是学员们的互助学习和 经验共享精神。在学习中,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同 学们通过 QQ 群相互交流自己的经验,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已 有技术。我们提供技术支持外,还经常利用休息时间给全班同学介绍新技 术、新资源,并承诺将他自己所有的资源无偿地给大家共享。同 时,学习中一人出现困难时,认识的、不认识的同学都主动支招,帮助解决问题。这点,在以往的培训班中甚至在学校同事之间都 很难看见。在这次培训中,我也了解了一些新的软件,并在 校在岗研修中尝试用于自己的教学之中,这完全让学生感到很惊讶,而我自己在相同内容的教学中 也得以在课堂上“偷懒”。这些都告诉我在今后的培训和学习中 也需要特别重视培养同伴之间的互助精神。
四、各种新技术运用于教学中是信息技术提升工程的一大亮 点 在此次培训中,培训的专家们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 助教学,将 QQ 群、在线答题(问卷星)、手机微信等引入课堂 教学中,老师让学员课堂上利用 QQ 群 参与讨论,教授要求用手机扫描微信参与学 等均让人眼前一亮。这些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引入,无一不丰富了 课堂,让原本沉闷的讲座充满生机和人气。这些,也为我们今后 在培训老师和日常教学中提供了更多的方法和手段。
11.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心得体会 篇十一
关键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模式
1.信思技术教师情况统计
根据全省11个地市一线信息技术教师的有效问卷统计结果分析,我们发现85.44%的教师都参加过职后培训,参加培训的方式和内容均呈现多样性,教师最喜欢的培训方式与最希望从培训中获得的内容见表1、2和3。
2.教学业务培训
根据表3的数据和我们了解的实际情况,教学业务培训主要围绕课程改革实践、教学组织管理、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等内容开展培训。
培训由一系列活动构成,包括研读课标和经验介绍(专家讲座)、讨论交流(分组)、名师风采、教学展示(受训教师)、观摩学习等。邀请省级、市级教研员、重点中学优秀教师、大学研究专家等组成培训教师队伍。
信息技术教学离不开教学环境、教学条件,尽管课堂教学组织管理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信息技术教师却常常为驾驭课堂教学心生苦恼:学生上网玩游戏、QQ聊天、计算机设备配件的管理等等,影响教师教学情绪。西北大学附属中学陈桂玲老师的《计算机机房管理》专题讲座,很好地帮助教师解决他们遇到的实际问题,针对性强,很受欢迎。
名师风采、教学展示(受训教师)、观摩学习、交流研讨等活动,一方面由全省重点中学(高新一中、铁一中、西安中学、师大附中等)优秀信息技术教师培训授课,展示教学设计、教学资源、教学方法的有效运用,把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核心——信息化教学设计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进行实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教师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受得启发。一方面由受训教师讲课,专家、教师进行点评,大家共同交流、研讨,在自我表现中达到培训提高的效果。受训教师最感兴趣的是观摩学习,用他们的话说“看看别的老师是如何上课的”。
3.专项技术培训
信息技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有他自己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实践性、应用性、发展的快速性和文化性,为此,在教学业务培训的同时,还应加强技术培训,使教师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并跟踪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便更好地驾驭教学环境与手段,提升自信心,提高教学质量。
3.1模块化依据教材并结合当前流行技术,将技术培训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模块,如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FLASH动画等。在每次培训时,征求受训教师意见,确定技术培训内容,使培训既能解决受训教师在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又能帮助他们提升整体技术水平,使其技术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在学校信息技术方面起到引领作用。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李冬梅老师的《信息技术教学环境、教学资源的建设及管理》,不仅很好地解决了软硬件资源、学生用户、学生作业的管理,还充分发挥局域网的优势,建设各种应用的文件服务器,为教学提供大量使用方便的教学资源,彻底把教师从繁忙的管理中解放出来,且提高了硬件的使用寿命,不失为一种值得借鉴的方法。
3.2任务驱动
技术培训采用“任务驱动”方式,要求受训教师完成指定的具体任务。“任务驱动”是指教学全过程中,以若干个具体任务为中心,通过完成任务的过程,介绍和学习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指导教师与受训教师的大量互动、交流,受训教师在受到训练的同时,既可更新观念又能掌握或提高技术水平。
4.网络教研
教师专业化发展需要较长的时间,单靠一、两次集中培训是不能有效解决问题的。必须使培训工作长期化。信息技术教师在中小学校人数较少,全校有3名及以下数量的为68.75%,4名及以上的占32.25%,而在校学生1000名以上的学校有53.85%,开展校本教研会遇到“瓶颈”问题。目前,教师一般采用论坛、QQ、UC等平台交流,有一定的局限性。基于服务一线教学、提升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水平的目的,应该建设本省教师教研网,为广大教师提供网络教研平台,对教师的教学问题、技术困惑、学习难点等提供及时帮助,将培训延伸到网络,实现培训的常态化和可持续性。
教师教研网在架构时,要注意与其他网站的区别,教研特色明显,内容更新及时,能够把教师吸引到该网站。
4.1方便教师获取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信息、政策法规
4.2提供的内容
4.3在论坛上得到心理、技术或教学上的咨询、交流和帮助
4.4可下载优秀教学成果等
5.结束语
12.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心得体会 篇十二
“建设计划项目”要求加强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基地建设,建立国家、省、市(地)、县(市、区)四级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体系,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学用结合、注重实效”的原则组织实施。从2005年开始,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先行试点。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从2006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开。2007年以后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实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培训、考试、认证工作,到2 0 1 0年形成完善规范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考试、认证体系。2007年10月、1 1月,上海、北京两地相继启动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的中级培训。
针对我国各地区信息化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情况,培训大纲细化了《标准》,将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水平分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等级。初级和中级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大纲已制定完成,高级大纲正在制定之中。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初级和高级大纲也在酝酿之中。在标准、大纲具备的基础上,中央电化教育馆、高等教育出版社联合报送的教材编写方案和华东师范大学报送的教材编写方案在竞争中中标,这两套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教材的初级和中级已经出版,并成为全国统一培训使用的教材。
目前,“建设计划项目”已按计划在全国范围展开,各地培训工作正在进行。“建设计划项目”今后的发展应对以下问题给予足够重视。
1. 与项目目标相同、相近的培训经认定后予以承认
近几年,部分省市及国际大公司开展了很多与信息技术、教育技术相关的各种培训,为了避免重复培训,对于与“建设计划项目”目标相同、相近的培训予以承认。
(1)英特尔未来教师培训作为教育部培训项目,不做重复培训。相关政策已经制定。
(2)各省、市、自治区自行开展的教育技术培训、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培训只要符合教育部规定的要求,经专家评审合格,也予以承认。对欠缺的内容则采取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补充完善其不足。
2. 促进职前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发展
(1)对职前教师与在职教师能力要求有区别,可以针对在校期间特点做规定,但职前教师培训要遵循《标准》并与之衔接,达到合格。培训中要考虑其既是未来教师又是现在学生的特点,以及高校环境的特点。
(2)要处理好师范生教育技术公共课建设与《标准》的衔接,内容应与标准对应。
(3)在大标准下,制定职前教育技术标准和相应的培训课程体系。
3. 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
参加骨干培训的人员担负着整个地区的培训任务,所以骨干班培训一定要采取面授形式,以保证整个地区的培训质量。“建设计划项目”已经开通了网络培训平台,已经在新疆、辽宁、广东实验,取得较好效果。最近,北京等省、市、自治区也在积极考虑采用远程参与的混合学习模式。此外,开始尝试校本研修形式。学校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安排培训时间和内容,使培训更具有针对性。
4. 完善过程性评估办法
过程性评估是使培训不流于形式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能力评价的有效方法,要把过程性评估和传统考试的方法结合起来对培训进行考核和评价。要不断优化评估指标,简化评估操作程序,使过程性评估成为评价能力的评估方法。同时,要不断研究测试能力的新形式,更加有效、合理地进行评估。
5. 高级培训的培养目标、培训内容与评价
随着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初级、中级大纲的制定和培训的持续开展,高级大纲要抓紧编制。相关的培养目标、培训内容与评价方法要组织专家研究,并征求广大教师意见。
6. 教师、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三类都要培训
13.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心得体会 篇十三
一、理念上应更新
1、这次教育信息化能力提升培训,我真正的认识到活到老学到老,只有更新观念,不断学习新知,从根本上提升专业素养,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2、作为一名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我的需要。还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等)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加工、组织、运用,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我们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化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
二、专业知识方面
1、此次培训使我充分认识到作为老师,要具备基本的信息化素养,掌握信息操作的基本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还应具备信息收集处理以及表达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同时,认识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了解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情况,信息化教学环境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以及几种常用的教学模式和软件的基本应用。
2、教育的实质是通过传播、交流信息,有目的的影响他人的活动,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五大感官对信息的获取,并按一定的目的要求,选择一定的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载体把经验,知识,方法传给学生。发挥信息传递视角的六大功能,方可创造情境,变静为动,变可见为不可见,变抽象为直观,模拟场景,转化信息,课堂教学效率才会不断提高。
3、利用现代技术,解决传统教学手段传统信息技术教学目的的那些关键性的教学因素和教学环节。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的困难点和影响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的哪些关键性的教学因素和教学环节是整合点的不同定义。正确运用整合点的诊断方法,才能在现代教学设计中,找准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的困难点。
4、要“以人为本,育人为本,发展为本。”作为教师要尊重终身教育观,做好解析者,示范者,组织者,启迪者,指导者,给渔者,促进者。学生终身学习、发展观。做到主动参与,自主,探究,交互,合作,会学习,会活用。要以优质的数字化学习环境为支撑创新,因材施教。处理好尊重鼓励,民主平等,学会合作的师生关系。
三、细节上的渗透
本次培训注重细节上的教学渗透,各位专家和名师通过专题讲座与案例分析和演示操作的方式,不仅教给我们知识和技巧,更在无形中用自己的言行来引导大家,在一些细节的讲解上十分细致,恰当地渗透各学科的常识,使不同程度的老师都能得到提高,真正的学有所获。
14.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心得体会 篇十四
为进一步提高我校广大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教学实施能力,推动我校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特制定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培训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自培、自修为主,集中培训为辅,做到集中培训、校本培训和自学提高相结合,真正把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落到实处,使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真正得到提高,为教学服务。
二、工作目标
(一)通过集中培训,促使教师基本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基本理论与技术、Word2010操作、PPT多媒体基础操作、Exel表格的应用等信息化教学基本技能。
(二)通过集中培训和日常研训,促进教师熟练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的教学设计、课堂信息化教学基本技术应用技能等,并能熟练运用微信、QQ群、校园网站等网上教研方式与专家、教师之间进行研讨交流。
(三)建立全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骨干教师人才队伍。
三、培训对象
我校全体在职在岗一线教师全部参加培训
四、培训内容
(一)Word2010操作
(二)PPT多媒体基础操作
(三)Exel表格的应用
五、培训方式及时间
1.分散自学:要通过自学,基本了解和掌握微信、QQ使用方法,对信息化能力有较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2.集中培训:根据课程内容及参训教师的实际,采取集中讲授、操作练习、小组研讨、互相交流等方式,主要培训PPT制作、Word2010操作、Exel表格的应用,切实提高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
3.培训时间及培训地点:
培训时间:6月22日上午、下午、23日上午
培训地点:多媒体教室
六、培训成果
(一)在集中培训期间,每名教师要高质量完成培训学习任务,并写好一个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的教学设计、基本技术技能培训测试达到合格以上水平。两个月内完成一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汇报课。
(二)日常教学工作期间,学校把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技术在日常课堂教学应用的普及率作为评价学校和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每周定期组织各学科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教学典型课例的研讨交流培训活动,教师运用博客、QQ群、校园网站等网上教研方式与专家、教师之间进行研讨交流形成习惯,研训成果能及时发布到网站上共享。
(三)做好评选小学各学科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教学能手、优质课的推荐上报工作,要求教师一定要积极准备,力争取得好的成绩。
七、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小组,由教务处等相关人员组成,具体负责我校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校本培训工作。
八、培训具体要求
(一)按照要求认真抓好工作落实,确保培训质量和效益。
1.制定相应的培训工作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建立切实可行的各种应用培训管理与评价机制。
2.在培训之前进一步检查、维修培训硬件环境和网络,确保顺利开展培训。
3.将认真组织、严格管理,将日常研训纳入学校教研计划,切实保证培训时间。
4.建立完备的培训人员考勤和监督检查制度,保证参训人员数量(要求全体在职在岗一线教师全部参加培训),确保提高本次参训教师课程整合技术应用水平。
(二)认真收集、积累培训资料,搞好培训档案建设。
1.及时将应用培训工作实施方案和应用培训管理与评价等各种制度入档。
2.及时收集参训教师理论学习笔记、上机操作笔记和学习体会文章,要求学习笔记(包括上机操作笔记和学习体会文章)1本/人,其中学习体会文章集中培训期间4--5篇/人,并将其中的1―2篇发至博客或学校网站,以备学习交流应用。
15.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心得体会 篇十五
一、中小学教师对教育技术培训的期待
自2005年4月国家教育部启动“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项目”以来,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在全国得到了大规模推广,培训的范围覆盖了包括西藏在内的主要省市区,培训的形式也从最初的50学时面授培训发展为目前的面授培训、远程网络培训、网络培训和面授培训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培训形式的多样性、培训学时的压缩以及全国各地差异性极大的师资条件等因素,对培训效果的保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我们在指导师范生教育实习的过程中接触到很多中小学教师,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我们调查了10所初中、5所小学的85名教师,共回收有效问卷79份。通过问卷与访谈,我们了解到,大部分教师认为教育技术培训对自己掌握教学设计知识、了解教学媒体的特性、提高信息技术技能和搜集教学资源方面有很大的帮助;有少数教师感觉对教学设计成果和教学实施效果的评价理念及方式掌握不甚理想。总体来说,相比培训前,教师感觉自己的教育技术水平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教师对教育技术普遍抱有比较积极的态度,参与调查的中小学教师大多希望未来的教育技术培训能够重实际、勤交流、多推广。在此,我们整理了教师的建议,他们主要关注以下几方面:
1.深入教学实践,满足学科教学需求
多数教师反映,培训能提供给教师一些通用性的教学理论和信息技术技能,他们在将教学理论和信息技术技能与自己的学科教学相结合时会有一些困难,希望在获得教学理论和信息技术技能的同时能够多获得一些学科教学方面的帮助,希望通过培训提高教育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能力,使学习到的教育技术知识可以在教学实践中得到更好的应用。
2.通过交流互动,完善个体教学经验
很多教师希望通过培训能够更好地完善个体的教学经验,希望在培训中增加互动环节,使教师学员有更多亲身参与的机会,能够认识到个体已有教学经验的不足,并得到改善和提高。另外,希望多创造各学科、各地区的教师之间交流经验和彼此学习的机会;希望多创造基层教师与教育技术专家之间交流的机会,能够向专家提出教学问题,并得到指导和帮助。
3.关注日常教学,给予持续性支持
目前针对广大教师的培训工作主要以短期集中辅导的形式开展,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收效毕竟有限。教师反映,他们在教学实践中缺乏持续的、系统的教育技术理论、技能支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往往无从解决,导致受训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很难长期应用培训成果。
二、教育技术学习的学习圈理论
针对学习者的认知过程是循环结构的特点,国内外很多学者都提出了学习圈模型。美国加州大学的Karplus教授于1967年提出了一种学习圈理论(Learning Cycle Theory),包括初探、发明、发现三个要素,形成环状结构,其本质上是一种探究式教学法。Torrance等人提出了由投入、探索、解释、详细阐述、评价等五个元素依次循环组成的“5E建构式学习圈”,来发展个人创造能力的教学模式。David Kolb在体验式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创立了包括经验、反思、理论、行动四个元素依次循环组成的“经验学习圈模型”,后成为很多企业用来培训员工的培训方式。Sprague等认为有效的技术开发模型应该包括:1.认识到技术所能够提供的便利;2. 挖掘技术整合的时机;3.学习技术的时间;4. 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5. 对教学的反思。Wedman和Diggs于2000年进一步提出了技术学习圈(Tech-nology Learning Cycle)的概念,认为教师学习技术应该分为五个阶段:1.意识到技术工具的存在;2.挖掘和过滤;3.培养技能;4.应用;5.共享经验。这五个阶段不断循环,贯穿了学习技术的整个过程。
上述对学习过程的相关研究为我们认识一线教师教育技术学习的内在过程提供了很重要的参考和启示。结合前人对学习圈相关理论的研究,曹晓明、林君芬提出了“教师教育技术学习圈模型”(见下图),他们认为一线教师的教育技术学习应该包括:经验唤醒、感知学习、实践应用、分享交流和反思提高五个过程元素(同时在各个环节中都包含有体验过程),这五个过程元素依次连接,形成了一种环状结构。此模型是一个双循环结构,其中外循环为一些相对独立的过程活动,内循环为学习者的体验活动,表示“体验”和外循环的每一个环节都会同步发生。
三、关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建议
为了使教育技术更好地在教学中发挥作用,借鉴上述相关学习理论,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对如何培养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提出几点参考性的建议。
1.重视教师的需求,为其量身定做培训课程
教师学员作为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活动的主体,其需求是有效培训的源泉,是调动其积极性的原动力。在制定培训目标、编排和规划培训内容时,不仅要依据培训大纲、培训总体目标以及培训宗旨所提出的各项要求,更要以满足教师学员的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培训与教师学员的需求密切联系,从而在培训伊始就能够调动学员参与培训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使培训产生强大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外部条件刺激的需要只是动机的诱因,内在需要才是动机产生的根本原因。这要求课程设计者要能够走进一线教学的课堂,保持与一线教师对话,注意观察与思考一线教师的主要教学经验,并关注他们所面临的主要困惑,既关注不同学科教师的差异,又能够归纳教师的共性,才能对一线教师的基本需求有一定的认识。只有切实了解学员的内在需要及工作目标,分析学员的背景,才能确保培训适合他们的教育背景、工作经验、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确保培训可以帮助他们实现工作目标,从而满足学员多样化的需求,有针对性地为教师量身打造培训课程,推动培训向更为有效的方向发展。
2.注重教育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探索学科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
目前的教育技术培训更多的是让教师掌握一定的信息技能,而忽视了教育技术在具体学科中的运用规律。许多教师在接受了培训之后仍无法有效地在特定学科的教学中应用教育技术,不能使其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因此,教育技术培训人员应该重视探索学科教学规律,充分发掘学科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策略,才能在培训内容上更加关注教育技术的学科应用能力,尽量将教育技术的培训内容与具体学科相结合,提供相应的教学案例和教学分析,让教师能够切身体会到教育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帮助教师反思和总结特定的课程目标需要什么样的技术来实现,怎样充分利用技术才能更加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从而真正发挥技术的作用,实现教育技术应用的有效性。
3.重视教师的经验和体验,提供具体案例与活动任务
在培训中,如果一味地强调理论知识容易让学员产生抗拒和疏远心理。充分利用教学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评价来开展培训,会拉近教师和培训的距离,增强切身体会,更利于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同时便于教师更好地理解案例中所渗透的理论。同时,在培训中加强实践性课程,可以为教师提供全新的学习体验。活动化的实践课程能够使培训学员将自己的学习所得轻松地迁移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在培训过程中,针对学员的学习需求,分配相应的活动任务,并将其作为学习和研究活动的主线,贯穿于培训过程的始终,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帮助学员掌握知识与技能,发展高级思维能力,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真实的活动任务不仅是活动目标的具体化,也是解决问题的步骤与框架。精心设计的活动使学员能够积极参与到其中,学员不仅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并且能在活动中获得具体的体验。另外,培训应主要采用面授的形式,重视教师的亲身体验,不能过于依赖远程的方式。
4.加强对话与交流,设置互动与分享
在培训中,应该加强培训者与教师学员的对话与交流,在对话性活动中,培训者与教师学员之间具有平等地位有助于开展更具非指导性的交流,容易展示教师学员的知能基础,并暴露其认知中的缺陷;教师本身的教学阅历与经验已经构成了其认知的基础性资源,培训者的适度认同与合理引导,更容易帮助教师学员逐步改变其所固有的自我概念、态度与行为等。同时,要加强教师学员之间的互动与分享,学员之间的思维碰撞,更容易激活教师学员的思维潜能,进而促使其产生求知的热情。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学员的特质分成学习小组,构建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共同研讨、共享经验和共同发展的学习共同体,因活动而彼此联系,通过协商和反思完成对意义的建构。有了在活动中具体体验的积淀,学员与其他体验过或观察过相同活动的人通过交流讨论来分享他们的感受或所观察的结果。在分享个人感受之后,学员将这些分享的内容结合自己的体验,内化为自己的思想与认知。在培训过程中,教师学员不仅通过语言、行为、情绪表达自己的思想观念、知识、经验和技能,还常以电子档案袋、思维导图、量规、主题资源网站、演示文稿、学习记录表、培训反思表等多种方式来展示学习成果,供大家交流分享。同时,培训教师还可以借助活动成果来跟踪、记录学员的活动表现,分析培训成效,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及时为学员提供反馈信息。
5.完善评价体系,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
在培训过程中,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是对培训效果的有力保障。通过有效的评价,实现对受训教师的激励、对教学过程的调整以及对后续培训环节的支持,而不是以作品完成的质量、最终考核是否通过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一个完整的评价激励体系,宏观上讲是若干职能部门通力协作的成果,微观上则是指导教师能否灵活、科学地应用教育技术的体现。通常,我们更多的是通过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运用来实现修改教学和评定教学两个目的,针对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教学设计,不仅具备修改教学的作用,还要实现评价考核结果对后续环节的有效支持。但是,通过评价考核实现对受训教师的激励,这也是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教学设计所必需的。合理的激励会激发教师的研究热情,促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主动应用教育技术;匮乏的、不科学的激励,不仅不利于教育技术培训的进行,更会影响教学的整体发展。
评价应贯穿于培训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评价一方面包含培训学员对培训活动设计与实施的评价,另一方面也包含对培训学员自身能力表现的评价。在培训活动过程中,可采用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个人评价和集体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使用量规、电子学档、概念地图、学习契约、评估表等评价工具。采取多元化评价手段进行考查,同时加强动态评价。对教师提交的作业、小组分工合作的作品、实践情况、日常考勤等汇总综合考查。既让教师充分展示自己的技能与特长,又全面考查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成果。评价通过教师自评、小组互评,师生共评的方式交替进行。教学过程中,适时留出一定时间让受训教师交流学习反思、阐述学习心得、共同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使每位受训教师的思维都受到审视、检验,不断提升元认知水平。
6.提供培训的后续支持服务,形成可持续发展机制
形成可持续发展机制,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
第一,为满足教师不断发展的要求,培训不能仅仅面对现阶段的、单一的要求,更要考虑到如何通过培训帮助教师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和习惯,为教师今后的自我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对教师而言,要想获得专业发展,一次性终结型的师范培训难以奏效,必须依靠多次回归型的教师继续教育。目前更倾向于把“培训”看成“发展”,看成是为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而提供的一系列服务。
第二,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不能脱离教学实践,要对教学实践情况进行适当追踪,将教学实践作为培训的一个环节,就是强调培训的最终目的是要通过对教育技术理论和技能的学习,实现对教学实践的更好支持。教学实践以前期的培训过程为基础,同时又作为培训工作持续开展、渐进深入的必要支持,从而使培训工作形成了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模式。只有经过教学实践证明其行之有效的培训工作,才能够成为有意义的培训。
第三,要想把教育技术能力培养顺利、持续地推行下去,学校必须提供一个合适的支持环境。要有相应的政策支持,促使教师积极参加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活动。要为教师提供选用(或开发)适合自己的教学资源的空间;为教师成长提供时间、信息、资金和其他资源保障。要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提供互相交流切磋、互相帮助促进、互相支持的学校文化,使学校成为教师不断提高自己教育技术能力的学习型组织。
第四,需要设立技术支持人员的专门岗位。教师应用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会不时出现各种问题与障碍,如果长时间得不到解决,会使教师丧失热情。设立技术支持人员的专门岗位,并明确其职责,真正排除教师日常教学中的障碍,在教师需要的时候能够及时得到帮助,这是保障教师顺利、持续地应用和探索教育技术,持续不断地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必要措施。
16.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心得体会 篇十六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 信息技术 应用能力 标准 建议
近年来,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突飞猛进,特别是校园信息化的发展越来越受到教育部门的重视。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在数字化校园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能够促进优化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能力的提升。信息技术能力标准是衡量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发展的准则,为教师在专业发展中提供明确的学习方向,可以帮助决策者和教师培训者利用标准规划教师培训课程。我国《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2011—2020)》提出,到2020年,应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帮助教师有效应用信息技术,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基本达到教育技术能力的规定标准。2013年10月,教育部印发了教师[2013]13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并于2013年11月开始启动“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但是对中小学教师进行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时应该参照怎样的能力标准?中小学教师当前的信息技术能力现状如何?对标准的达标情况怎样?中小学教师在信息技术能力方面有哪些需求呢?
为了即将到来的新一轮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得到更好地实施,本文首先解读了《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从标准的角度出发,分析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发展现状,通过分析发现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现存的问题,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提供有力的依据,促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的解读
2014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能力标准》)。
《能力标准》以教师工作为主线,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导向,《能力标准》根据我国中小学校信息技术实际条件的不同、师生信息技术应用情境的差异,对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应用信息技术提出了基本要求和发展性要求。其中,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为基本要求,主要包括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讲解、启发、示范、指导、评价等教学活动应具备的能力; 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的能力为发展性要求,主要针对教师在学生具备网络学习环境或相应设备的条件下,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所应具有的能力。本标准根据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与学习发展主线,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区分为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学习与发展五个维度。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现状
(一)对新设备掌握不熟
信息技术教学凭借传统教学所没有的优势近年来得到了很好地发展,但通过对延吉市中小学校走访发现,很多中小学教师的应用信息技术能力仅限于一些基础的操作,例如演示型的课件制作和播放等简单操作,而对常用设备、通用软件的功能及特点并不是十分了解。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中,教师到底要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如何组织、设计和管理教学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二)信息技术环境不完善
虽然现阶段我国大部分教育机构的硬件系统条件较好,但部分教育机构也存在着硬件设施投入不足和管理不善等问题。在我实习的学校里,硬件系统建设得非常好,完全可以充分满足教师日常的使用,但也存在着一些其他问题。例如,学校对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并没有建立明确的规章制度,这就造成了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操作,这就有可能出现错误操作,对设备造成损坏,影响后面的教学;没有定期维护,往往是在设备出现问题之后才进行维修,有的即使出现问题了,也不立即进行修理,用已经严重超负荷工作的设备继续进行教学,直到不能使用了才会去修理。这仅仅是我在实习学校发现的一些问题,在其他学校还有着很多的问题,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发展。
(三)组织培训不到位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需要具有现代教学观念和多学科管理知识的跨学科人才,能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把信息技术内容有机地融入学科教学活动当中。在培训方面,我实习的学校做得也比较独特,每个月都有教学比赛,比赛的形式就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教师在比赛中使用的课件等资源都是自己独立完成的,并且每学期都会针对教师做相关的培训。这些都刺激着教师充分、高效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反观一些其他学校,教师根本没有机会去一些培训机构进行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即使做过培训,回到学校还是按照以往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长此以往,培训中所学到的知识也就慢慢淡忘了。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学校领导不重视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教师没有机会参与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当地没有针对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机构等等。总之就是对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力所做的培训不到位,教师没有掌握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的本领,不能适应信息技术化教学的要求。
三、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的建议
(一)开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自评工具
具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教师应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技术支持,能够利用技术去帮助学生学习,这已经成为每个教师不可或缺的一项技能。这也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因此必须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并且是在对中小学教师教学实际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教师展开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同时,教师的自评结果,也可为我国各地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体系的制定提供借鉴。
(二)制定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课程体系
通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自评工具测试,在教师培训前对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进行测评,了解基本情况之后,可以在教师培训时根据教师的自身能力现状制定能力培训课程体系,从而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查漏补缺,逐渐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整体处在一般的阶段,各项信息技术能力都有待提高。学校应重视加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增加信息技术培训的次数。另外,学习与发展虽处于较高的水平,但是其与教师能力的其他方面发展不协调,没能突出学习与发展的效果。所以要加速中小学信息化的进程,必须合理制定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课程,并鼓励教师大胆应用已有的信息技术知识对教学进行组织与管理,并对学生进行合理评价。
(三)通过前后测评了解培训的效果,开展绩效评估
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或学校开展信息化相关活动结束后,应该对学习的效果进行评价,通过前后测评,开展绩效评估,判断经过培训后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是否有所提升以及哪些方面有待提升,同时为下一轮培训提供借鉴。但是,当前我国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评价,主要是通过各级教育机构自主制定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标准,并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测试,这致使各地中小教师标准不一、能力不一。建议制定一套完整的适用于全国各地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试的规范体系,并开发测试平台,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实施测试评价及认证,从而丰富我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评价体系,并为各级教育机构对教师的评价、考评及聘任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张倩苇.信息素养与信息素养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01(2):9-14.
[2]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DB/OL]. 2013-05-02.
[3]何克抗.关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J].电化教育究,2005(4) :37-44.
[4]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J].基础教育论坛,2013(2):58.
[5]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标准研制专家咨询研讨会[DB/OL].[2014-05-02].
[6]“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研究”课题组.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专题研究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7]“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研究”课题组.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现状调研与战略研究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8]吴全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信息和传播技术能力标准》解读[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8(4):5-8.
[9]张屹,黄欣,周平红,等.中小学数字化校园管理水平影响因素分析——基于X省16个市区的问卷调查[J].中国电化教育,2013(10):36-41.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总结10-26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研修总结275024106-23
国培计划(2014)”-四川省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远程培训研修总结08-03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培训体会10-06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总结11-07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招聘试题09-23
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心得体会20107-23
关于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心得体会09-20
学习《中小学信息技术新课标》体会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