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管领导督查责任体系

2024-12-04

分管领导督查责任体系(精选4篇)

1.分管领导督查责任体系 篇一

小学分管领导安全责任书

为切实加强学校安全工作,增强分管领导安全责任意识,保证学校安全工作正常开展,我校依据东港区教育局关于安全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认真落实“谁分管谁负责”的制度。特制定分管领导安全工作责任书,内容如下:

一、分管领导安全工作职责

1、建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校的安全教育、安全检查、安全隐患的排查等工作,确保学校安全教育工作有组织、有领导、有制度、有落实。

2、建立健全安全制度。同时加强宣传教育,定期组织师生学习,加强防火、防水、防毒、防电、防盗等安全知识教育,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强化防范措施,防患于未燃。

3、加强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抓好师生交通安全教育,学生上操、集会、放学自觉成队,上学、放学走人行道,不在马路追逐、打闹。

4、加强校舍安全管理。学校的校舍及各种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等,定期进行检查,特别是在雨季来临之际、寒暑假期间,要组织专人对学校教学用房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危房、危墙、危厕及时维修或停止使用。学校不能解决的,要即时上报。

5、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定期对学校设施进行排查,对发现的各类火险隐患要及时消除。学校教室、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等防火重点场所,各类消防设施、消防器材必须完备。

6、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大型活动,应当排查不安全因素,提出预防措施和应急方案。各班要作好学生的管理工作,严格请假制度,没经过班主任的允许任何学生不得随意离队,要严格带队管理,防止拥挤、踩伤事故的发生。

7、加强体育安全管理。加强体育场地、器材、活动的管理,场地、器材要经常检查,及时维修,消除隐患。体育课和活动课教师要认真负责,保证学生安全。

8、加强实验教学的管理。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管理制度,实验课要有教师指导,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9、加强学校安全保卫工作。建立昼夜值班制度,要有专人值班。

10、建立重大事故报告制度。发生重大安全事故要及时报告校长,对隐瞒情况不报或延报者,一经查处,严肃处理。

二、违反职责的处罚规定

1、如因分管领导失职造成的学生安全事故或校财流失,由分管领导负主要责任并承担相应的经济赔偿。

2、发生安全事故隐瞒不报或延报的视情节轻重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上报县教育局处理。

三、本责任书自公布之日起实施,自签字之日起生效。

校长签章:分管领导签章:

小学

2012年9月

2.分管领导督查责任体系 篇二

本文主要从企业领导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主要内容、审计评价的定量指标体系的设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应注意的事项等方面, 对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探讨。

一、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主要内容

为了避免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随意性, 使评价与目标一致, 必须明确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内容。确定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内容应注重以下三个环节:一是要紧扣“任期”。即审查法定代表人任期内的经济活动, 非任期内的经济活动如有必要可作为背景材料适当追溯, 但不作为重点。特别在对法定代表人离任审计时, 对诸如潜盈潜亏、呆坏账等可能影响评价经济责任的问题, 一定要同其前任划清界限。二是要突出“经济”。就是要审查和评价法定代表人的经济行为, 其他非经济活动, 如政治活动、文化活动等, 不在评价之列。三要体现“责任”。就是要抓住构成经济责任的内容, 对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一般事项或证据不足、评价标准不明确的事项, 一般不列为评价内容, 以免“抓了芝麻漏了西瓜”。根据上述原则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规定的经济责任审计内容, 确定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主要内容有:

1.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完成情况。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的完成情况最能说明法定代表人在任期内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经营业绩。在实施审计时, 应根据不同性质的单位, 有针对性地选择其中的一些主要指标, 进行对比分析评价。在计算指标的完成情况时, 应做到计算指标的数据来源真实、可靠, 对于报表数据, 该调整的调整, 这样计算出来的指标才有利用价值。在分析这些指标时, 不仅要同计划比, 还要与本企业的历史水平比, 与国内外同行业先进水平比。通过纵向、横向的比较, 正确地反映出被审计单位的管理水平和企业状况, 合理评价企业法定代表人的工作业绩。

2.资产、负债、损益真实性。对企业的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进行分析评价时, 在查看会计报表有关数据的基础上, 还要着重分析企业法定代表人在任期内是否存有隐瞒收入、少转或多转成本指账外物资和“小金库”等容易造成资产流失的现象;是否存在任期末将应并入损益的费用损失故意挂入待摊、待处理以及往来账而造成潜亏的问题;是否存在虚盈实亏、假报业绩的现象等等。通过对以上情况的审查, 对资产、负债、损益情况进行调整, 据此分析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程度。

3.经营管理活动合规合法性。对企业法定代表人任期内经营管理活动的合法性进行分析, 主要是审查了解该企业是否存有国家明令禁止生产经营的产品和商品, 是否有偷税、漏税问题, 是否有转移资金、挪用公款和私设“小金库”的现象, 经济合同是否合法、规范等等。在分析审查的基础上, 评价企业法定代表人经营管理活动的合规合法性。

4.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评价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 主要是采用健全性测试和符合性测试两种方法。通过健全性测试, 检查控制点是否齐全, 控制目标是否完整, 相应的规章制度是否完善;通过符合性测试, 检查控制点是否有效, 控制目标是否实现, 规章制度是否贯彻落实。通过以上测试, 可以找出管理方面的漏洞, 促进企业挖掘内部管理潜力, 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5.重大投资决策的管理效益情况。重点审查投资项目的可行性, 投资决算程序的规范性, 投资项目的效益性。审查有无为了显示自己的“政绩”或困于局部利益, 大搞计划外项目;有无乱挤生产成本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造成固定资产盘盈或成为账外资产;有无未经过充分的研究、论证盲目对外投资, 造成“死账”。对这些问题, 在审计中要彻底查清, 准确地分析评价, 合理地界定责任。

二、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定量指标体系设定

经济责任审计的定性评价, 是在大量的具体定量指标基础上做出的, 因此, 定量指标体系的设定是审计评价体系的核心。从重要性原则考虑, 定量指标体系主要有以下几项构成:

(一) 评价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相关的经济事项完成情况的指标

1. 评价企业盈利能力方面的指标。

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主营业务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五个基本指标

主营业务利润率指标表明每单位主营业务收入带来多少营业利润。反映了企业主营业务的获利能力, 体现了企业主营业务利润对利润总额的贡献, 以及对企业全部收益的影响程度。该指标越高, 说明企业经营潜力越大, 获利水平高。

净资产收益率指标充分体现了所有者权益获取净收益的能力, 突出反映了投资与报酬的关系。该指标越高, 说明企业所有者权益的获利能力越强, 运营效益越好, 对投资人的保证程度越高。

总资产报酬率指标表示企业包括净资产和负债在内的全部资产的总体获利能力, 是评价企业资产运营效益的重要指标。该指标越高, 表明企业投入产出的水平越好, 资产的运营越有效。

2. 评价企业资产营运状况指标。

主要包括: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不良资产比率、资产损失率六个指标。

流动资产周转率指标是从企业全部资产中流动性最强的流动资金角度对企业资产利用效率进行分析, 以进一步揭示影响企业资产质量的主要因素。一般情况下, 该指标越高, 表明企业流动资产周转速度越快、利用越好。

总资产周转率指标体现了企业经营期间全部资产从投入到产出周而复始的流动速度。它受到流动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指标的影响。一般情况下, 该指标数值越高, 周转速度越快, 销售能力越强, 资产利用率越高。是综合评价企业全部资产经营质量和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

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是指企业一年内应收账款的变现次数, 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 表明实现销售与收现的时间间隔越短。

存货周转率指标是指企业年度内存货转化为现金或应收账款的次数, 该指标越高, 说明存货周转越快, 企业的存货管理水平越高;反之, 则表明企业存货过量占用, 流动性较差。但过高的存货周转率则可能暗示着存货占用水平过低和频繁发生缺货。

不良资产比率指标是指任期末企业不良资产总额占资产总额的比重。不良资产是指企业资产中存在问题, 难以参加正常生产经营运转的部分, 主要包括三年以上应收账款、积压商品物资和不良投资等。该指标直接反映了企业资产的质量, 揭示了企业在资产管理和使用上存在的问题。一般情况下, 本指标越高, 表明企业沉淀营运资金越多, 资金利用率越差。

资产损失率指标是指任期内企业待处理资产损失净额占资产总额的比重。任期内待处理资产损失净额是指任期内企业发生的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以及固定资产毁损、待报废三项的合计。该指标直接反映了企业资产损失对资产营运状况的影响程度。

3. 评价负债及偿债能力状况指标。

主要有: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四个指标。

资产负债率指标是衡量企业负债水平及风险程度的重要判断标准。国际上一般公认为60%比较好。但在实务中, 难以简单用资产负债率的高或低来判断负债状况的优劣, 因为过高的负债率表明企业财务风险太大, 过低的负债率则表明企业对财务杠杆利用不够。所以, 实际分析时, 应结合国家总体经济状况、行业发展趋势、企业所处竞争环境等具体条件进行客观判断。

流动比率指标是衡量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评价企业流动资产变现能力强弱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 流动比率越高, 说明资产的流动性越强, 短期偿债能力越强;但过高的流动比率, 也许是企业存货超储积压、存在大量应收账款的结果。有时, 尽管企业现金流量出现红字, 但是仍然可能有一个较高的流动比率。此外, 过高的流动比率也可能反映了企业拥有过分充裕的现金, 不能将这部分多余的现金充分利用于效益更高的方面, 有可能降低企业的获利能力。

速动比率指标是衡量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评价企业流动资产变现能力强弱的重要指标。速动资产是指扣除变现能力最差的存货后的流动资产数额。该指标是对流动比率的补充。国际公认标准比率为100%, 中国目前较好的比率在90%左右。该指标越高, 表明企业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越强。但是还应将该指标与行业的平均水平进行分析比较。

现金比率指标是对企业流动性进行分析的最保守的指标, 是现金等价物 (现金、银行存款及其他货币资金) 和有价证券与流动负债的比值。除一些存货和应收账款周转速度很慢的企业和高度投机的企业外, 大部分企业很少使用现金比率指标。一方面, 现金比率高, 说明企业资产没有发挥最大效益;另一方面, 要求企业维持高的现金水平是不现实的, 而且如果当企业的流动性主要依靠现金维系时, 其偿债能力可能已经被严重削弱了。

(二) 评价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指标

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指标是根据“资本保全”原则设计的指标, 主要是反映了企业国有资本的保全和增值状况。它充分体现了对所有者权益的保护。该指标越高, 表明企业国有资本的保全状况越好。若为负值, 表明企业国有资本受到侵蚀, 没有实现资本保全, 损害了所有者权益。其扣除因素具体包括国家资本金及其权益因客观因素增加额和国家资本及其权益因客观因素减少额两大类。

(三) 评价企业投资决策及其效果情况指标

主要有长期投资回收期、长期投资收益率二个指标。

长期投资回收期指标是指以投资项目经营净现金流量抵偿原始总投资所需要的全部时间, 若长期投资回收期短于期望回收期, 则可接受, 反之则不接受。它能够直观地反映原始投资额的返本期限, 便于理解, 计算简单, 是应用较为广泛的传统评价指标, 但由于它没有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因素, 又不考虑回收期满后继续发生的现金流量的变化情况, 故存在一定缺陷。

长期投资收益率指标提供了一个尺度, 用以衡量长期投资所产生的效果, 是否超过预先确定的最低标准。该指标越高, 说明投资效果越好。

(四) 评价企业发展能力状况指标

主要有资本积累率、销售增长率、市场占有率三个指标。

资本积累率指标表示企业一定时期资本的积累能力, 是评价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该指标越高, 表明企业的资本积累越多, 企业资本保全性越强, 应付风险、持续发展的能力越大。

销售增长率指标是衡量企业经营状况和市场占有率的重要指标, 是预测企业经营业务拓展趋势的重要标志, 也是企业扩张增量资本和存量资本的重要前提。

市场占有率指标反映了市场占有率状况, 产品适销对路的程度, 竞争能力的大小, 企业信誉的高低。

(五) 评价执行财经法规制度情况的指标

主要有违纪违规总金额、违纪违规资金率二个指标。

违纪违规总金额。该指标是指责任人在任职期间利用权利之便, 采取各种手段侵占国有资产的数额、为捞取政绩, 搞短期行为, 实行掠夺性经营, 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数额以及会计信息违法性失真数额。它是评价经济责任人在任期内遵守财经法规纪律情况的主要指标之一。

违纪违规资金率指标是指查出的任期内各项目违纪违规金额对各项目审讯审定金额的比率。它是评价经济责任人在任期内遵守财经法规纪律情况的主要指标之一。

三、审计评价应注意的事项

要想客观、公正地作出审计评价, 必须确保审计主体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对审计事项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 合理地进行经济责任界定和划分、科学地选择评价标准, 辩证地使用评价指标, 谨慎地进行综合分析评价。

1.合理地划分经济责任。对企业离、接任领导任期经济责任界限进行合理、准确地界定和划分, 是搞好企业领导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前提和基础。通常, 企业领导人任期经济责任界限的划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的界定和划分;二是主观责任与客观责任的界定和划分;三是前任责任与现任责任的界定和划分;四是集体责任与个人责任的界定和划分;五是错误与舞弊责任的界定和划分;六是“为公为私”的界限的界定和划分。

2.科学地选择评价标准。审计评价标准也称审计评价依据, 它是判断被审计事项是非、优劣的准绳, 是提出审计意见, 作出审计结论和决定的客观依据。没有审计评价标准, 审计工作者就无法进行审计评价。在具体选择运用审计评价标准时必须注意其以下特点:一是审计评价标准的层次性;二是审计评价标准的时效性;三是审计评价标准的地域性;四是审计评价标准的相关性;五是审计评价标准的综合性。

3.辩证地使用评价指标。在运用上述定量指标进行审计评价时, 不可生搬硬套, 要辩证地进行分析和利用:一是运用定量指标进行经济责任评价的前提是被审计单位的财务账项正确, 财务报表能够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二是运用经济指标应掌握动态原则, 审计评价指标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变化而变化, 根据需要增删相应指标;三是评价指标在使用时要求审计人员要树立起正确的时空观, 把被审计单位放到一定的经济发展背景中加以考虑;四是在进行经济评价时要做到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

总之,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是经济责任审计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其评价体系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评价是否客观、公正。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 需要我们在将来的工作中不断地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王晓梅.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J].财会通讯, 2007, (8) .

[2]汤土云.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设想[J].江苏审计, 2001, (1) .

[3]四川省审计学会课题组.湖南省审计学会课题组.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原则和标准[J].湖南审计, 2000, (11) .

[4]刘世林, 牛玉韬.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和评价程序[J].中国内部审计, 2006, (12) .

3.督查体系促责任制落实 篇三

推动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落实

中共石家庄市委组织部

(2007年9月)

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是进一步深化“三级联创”活动,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载体和手段。近年来,石家庄市各级党组织在省委的正确领导和省委组织部的有力指导下,不断强化管党意识,落实管党职责,深入探索,锐意创新,通过建立督查网络监管体系,有力地推动了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的落实。

一、抓规范、造氛围,构建“四级二线”式督查网络

落实基层党建责任制工作已经推行多年,通过不断总结、交流、提升,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从实践来看,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的领导同志特别是基层的领导干部,对落实党建责任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思想还不到位,或者没有完全到位;二是有的地方抓党建责任制时紧时松,忽冷忽热,在落实上满足于通过会议或文件进行一般号召,缺乏具体的落实措施和有效的监督检查;三是有的地方虽然建立了领导责任制和党建联系点,但流于形式,抓党建工作的成效一般,没有发挥联系点应有的示范和带动作用。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落实基层党建责任制工作的系

1统性、规范化程度还不够高,特别是缺乏经常性的、有效的监督、检查、制约。为此,2004年以来,石家庄市委通过深入思考和认真实践,着力构建了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党委组织部门和基层组织建设联系会议成员单位“双线出击”的“四级二线”式督查网络,并不断加以规范,逐步形成了纵横相间、党政齐抓的工作格局,促进了党建责任制落实。为切实增强督查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可操作性,以市委组织部名义制发了《关于建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督查体系的通知》(石组通字[2007]65号),明确了“县乡党委抓基层党建责任制落实、重点工作、工作创新和经验总结推广、组织开展专题调研”等4项重点督查内容,规范了党建督查“谁来查”和“查什么”,有效避免了基层党组织以往“零敲碎打式检查”和检查中“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现象,真正把党建督查工作推向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我市每半年组织一次全市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大检查,市委组织部负责牵头抓总,市委联系办负责组织协调,市委基层组织建设联系会议成员单位负责配合指导,检查结果通报全市。近两年,各县(市)区参照市委的作法,累计成立组织部挂帅,乡镇党委副书记、农村党组织书记和党建指导员、县直职能部门分管同志参加的各类督导组、巡查组310个,做到了“谁检查、谁负责”,形成了上下一致、协调配合的党建工作大氛围,促进了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落实。

二、抓突破、求创新,开展“点、线、面”式督导检查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对于党建工作来说,没有创新就没有出路。近年来,市委在明确督查的操作主体和主要内容基础上,坚持在解决“怎么查”问题上下功夫、做文章,以开展“点、线、面”式督查为着力点,推动了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落实。

一是从“点”上随机查。县(市)区委是深化“三级联创”活动的“领跑者”,县级领导干部是落实党建责任制的“带头人”。为此,凡涉及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方面的各种实地调研、督导检查,市委组织部坚持将县(市)区委书记、县(市)区长、县(市)区委副书记和县(市)区委常委、组织部长等四人,到各自基层党建联系点指导开展工作情况作为必查内容。今年6月底,市委组织部分7组对上半年后进转化工作进行了督导检查,在召开村级班子座谈和入户走访调查基础上,全市通报了县级干部到点工作情况。表扬了高邑、平山、藁城等地县(市)委书记发挥表率作用,深入一线暗访掌握情况,帮助联系点摆脱后进面貌;批评了个别县级干部不履行党建职责,不按要求分包联系点或到点工作走马观花、不解决实际问题。这一作法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在全市县级包村干部中引起强烈反响。

二是从“线”上重点查。开展自下而上党组织书记述职,是检验基层党建责任制落实情况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按照省委统一安排部署,市委认真开展了县乡党委书记履行党建职责大会述职,探索实施了半年一次的书面述职。今年4月26日,市委召开了各县(市)区委书记履行基层党建工作职责专项述职会议。与

会人员在听取县(市)区委书记述职的同时,观摩了反映每位书记履职尽责情况的专题片,音像并茂,深化了会议效果。在抓好县(市)区委书记述职的基础上,每年7月份和12月份,市委组织部分别备案24个县(市)区开展乡镇党委书记大会述职的具体日期,届时派员参加,并以全市通报形式总结工作、交流作法。同时,从2005年开始,在全市农村党组织书记中,推行了每半年“向乡镇党委和党员村民代表双向述职、接受乡镇党委和党员村民代表双向测评”的“双述双评”制度,市委组织部有重点地参加了辛集、正定等的农村党组织书记“双述双评”大会。通过督导检查自下而上党组织书记述职情况,掌握了全市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为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工作奠定了基础。

三是从“面”上推磨查。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点多面广,任务繁重。为保证开展监督检查的时效性,把基层党建责任制落在实处,市委结合不同时期的中心任务,组织各县(市)区委开展了“推磨式互查”,既为市委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又促进了各兄弟县(市)区之间相互交流,实现了“双赢”。在检查过程中,通过实地查看、入户走访、座谈测评等形式,随机解剖被查对象1个乡镇所有农村,以上评上、以点映面,促进了各县(市)区之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2005年以来,市委先后围绕基层党建考核、农村党组织换届选举、后进转化和集中整顿、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等具体工作,组织各县(市)区开展了12次推磨式互查。去

年以来,为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工作,我们把各县(市)区分为山区、丘陵、平原等三种地貌类型,每季度至少组织同类型县(市)区之间推磨查一次,保证相互之间可学可比。各地通过相互借鉴交流,确保了全市600个村级新建场所在今年7月底前全部投入使用。

三、抓责任、促落实,实施“考责、问效”式挂帐询谈近年来,市委通过督查追责问效,前移了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关口,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了薄弱环节,提高了全市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推动了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的落实。

一是执行了挂帐督导和定期通报制度。2004年9月,市委组织部制发了《关于在全市实行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挂帐督导和通报制度的意见》(石组[2004]27号)。市、县两级组织部门按照“分级负责、目标量化、内容规范”的原则,普遍建立了工作台帐。通过定期调度、互查联查、不定期暗访等方式,对市委部署的每一项工作及时进行督办,每季度进行一次面上通报。市委组织部针对个别工作拖沓、标准不高的县(市)区,通过全市通报和下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督办卡》,跟踪督导党建责任制运行情况,保证了工作落实。2006年,市委组织部共制发市委《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情况通报》129期,其中,涉及总结交流全市面上工作开展情况,通报个别县(市)区有关工作落实不力的近30期。

二是坚持了给县(市)区委书记寄信函询。通过督导检查发现,有的地方由于落实党建责任制不到位,造成某些工作进展缓

慢、效果不明显的问题和现象,均与本地县(市)区委书记重视不够、调度不多、没有把党建责任制牢牢抓在手上有直接关系。因此,从2004年以来,我们坚持以市委组织部名义给有关县(市)区委书记寄信函询,指出督导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明确下步努力方向,提出整改意见。有的县委书记接到督办信函后,立即形成书面报告,就单项工作进展情况向市委进行了专题汇报;有的及时召开常委会议,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题研究部署。据统计,去年10月份以来,我们先后围绕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农村“两委”换届、后进转化等工作寄送督办信80余封,取得了较好效果。

4.分管领导督查责任体系 篇四

一、指标的评价内容

根据单位性质、任务的不同以及国家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 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在资金、收费等方面的管理模式不同。部分行政单位具有行政收费、行政处罚职权, 收缴的罚款全部上缴财政;收取的费用按现行财政规定, 部分项目的收费纳入预算管理, 全部上缴财政, 部分项目的收费按非税收入进行管理, 纳入财政专户, 按计划使用, 弥补单位行政经费、事业经费的不足或专项用于规定的支出项目。因此, 行政单位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是管好用好国家拨付的各项资金;按照国家规定收缴罚款, 收取费用;按照国家规定的用途使用非税收入。

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就是管好用好国家拨付或自行组织收入取得的资金。在任职期间, 应根据国家政策、法律法规、行政规章规定的收费原则、收费范围、收费标准大力组织收入, 不断扩大服务项目, 开展增收节支、增产节约活动, 照章纳税。

二、经济责任指标体系

(一) 经济计量指标

1.资产负债率

反映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离任时, 本单位资产与负债比例是否合理以及家底情况, 还反映债权人资金的安全保障程度和偿债能力。计算公式为: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2.人员经费比率

反映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单位经费支出中的个人支出情况及所占的比例。计算公式为:

人员经费比率=人员经费÷经费支出×100%

式中人员经费是指主要用于人员方面, 其开支额与人员数量的多少有关的经费。包括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奖金、福利费、社会保障费和以其他形式、名义用于个人工资、福利方面的支出。

3.支出增长率

反映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任职期间, 本单位支出增长情况。计算公式为:

支出增长率=本期支出总数÷上期支出总额×100%

4.人均开支

反映离任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所在单位人均年消耗经费的水平。计算公式为:

人均开支=本期支出总额÷本期工资目平均人数

5.专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

衡量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所在单位的支出结构。计算公式为:

专项支出占总支出比重=本期专项支出数÷本期支出总额×100%

6.人员支出占总支出比重

衡量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所在单位的支出结构。计算公式为:人员支出占总支出比重= (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 ÷本期支出总额×100%

7.人均费用比率

反映行政单位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本单位人均费用支出水平。计算公式为:

人均费用率=经费支出总额÷单位人数×100%

个人支出比率=人员经费总额÷单位人数×100%

人均公用经费比率=公用经费总额÷单位人数×100%

8.经费自给率

衡量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组织收入的能力和满足本单位各项支出的程度。是综合反映事业单位财务收支情况的重要指标。计算公式为:

经费自给率= (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 ÷ (事业支出+经营支出) ×100%

式中经营收入、经营支出指纳入单位统一核算、统一管理, 在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之外开展的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中取得的收入和付出的开支费用。在计算时, 应将那些使经费自给率波动较大的临时性和一次性的特殊收支等不可比因素予以扣除。

9.业务支出比率

反映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单位为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经费和购置的低值易耗品占用于事业发展方面支出 (包括专项资金支出) 的程度。计算公式为:

业务支出比率=业务支出÷事业支出×100%

10.收支结余率

反映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家底情况。计算公式为:

收支结余率= (各项收入额-各项支出额) ÷各项收入额×100%

11.收入增长率

衡量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单位总收入增长水平以及表现经济实力和经营能力的指标。计算公式为:

收入增长率= (离任时当年收入额-任职初当年收入额) ÷任职初当年收入额×100%

式中当年收入额是指按财政年度计算的全年收入额。离任时间在年中的, 要注意两者的可比性, 一般情况下任职在年中的, 可按任职后第1个财政年度的收入数为比率基数;离任在年中的, 按上一财政年度的收入数为比率基数。另外收入增长率还可分为事业收入增长率和经营收入增长率。

12.专用基金增长率

衡量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单位积累能力的指标。计算公式为:

专用基金增长率= (离任时专用基金余额-任职初专用基金余额) ÷任职初专用基金金额×100%

13.应收帐款周转率

反映事业单位开展经营活动中应收帐款的周转程度。计算公式为:

应收帐款周转率=赊销收入净额÷平均应收帐款余额×100%

赊销收入净额=销售收入-现销收入-销售退回、折让、折扣

14.资产创收率和收入计划完成率

衡量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工作业绩。计算公式为:

资产创收率=自组收入额÷资产总额×100%

收入计划完成率=实际完成收入额÷计划收入额×100%

15.招待费支出比率

计算公式为:

招待费支出比率=年 (任期内) 招待费总额÷年 (任期内) 公务费总额×100%

或=当年招待费总额÷当年单位公务费预算额×100%

式中地方行政事业单位的招待费支出比率以不超过当年单位预算中“公务费”的2%为合规, 超过2%为违规;中央级事业单位的该比率以不超过当年单位预算中“公务费”的1%为合规, 超过1%为违规。在计算时, 应扣除财政安排的专项会议费等一次性经费。

16.违规金额比率和帐务处理差错率

计算公式为:

违规金额比率=违规行为金额÷审计资金总额×100%

帐务处理差错率=帐务处理差错总额÷审计总金额×100%

(二) 评议指标

1.内控机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性

指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系统的建立健全和执行情况。包括会计处理、货币资金管理等内部控制系统。

2.领导班子基本素质

主要指领导班子的学历层次、知识结构、工作经验, 以及爱岗敬业、清正廉洁、赏罚分明、团结协作、工作成绩如何等。

3.在岗干部职工素质状况

主要指在岗职工的学历层次、对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及单位对干部职工的在职培训情况。

4.在本地区、本系统的影响

主要是指单位和干部职工在本地区本系统因工作成绩突出或其他原因受到表彰的情况;单位或干部职工由于触犯法律法规、违反工作纪律、工作成绩太差受到的处罚、处分、通报、警告等情况。

5.基础管理水平

主要指单位组织结构是否健全、合理、精简, 各项各种管理制度的完备可行性, 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的建立健全, 人力资源的配置。

(三) 指标权数的确定

对离任者的经济责任评价实行百分制。经济责任指标权数根据目前通用的专家印象打分法确定。其中经济计量指标的权数占75%, 评议指标的权数占25%。

(四) 政绩量化的计算过程

利用审计手段对领导干部进行监督和经济责任评价, 采用经济责任指标权数设定的方法对领导干部在其任职期间对本单位经济活动应当负有的经济责任进行量化。依据审计结果, 按照下面确定的权数计算出综合评价得分。综合评价得分按95、85、75、60、40、20六个分数线将离任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划分为七个档次:全面履行、较全面履行、较好履行、基本履行、较差履行、很差履行、基本没有履行。

1.经济计量指标权数100

2.评议指标权数

参考文献

上一篇:维修合同下一篇:《创业教育》学习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