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礼仪

2024-09-17

儿童礼仪(精选18篇)

1.儿童礼仪 篇一

儿童常用礼仪

记者向一个功成名就的大学教授发问:“什么阶段的教育对您影响最大?”教授回答说:“绝大部分我所需要的知识,例如如何生活,该做些什么事,怎样行事方面,早在幼儿园里就已经全学到了。研究生院或许是求学过程的顶峰,但人生的智慧并不在那里。”

现在国内教育界有这样一个怪圈:幼儿园学小学的东西,小学学中学的东西,中学学大学的东西,大学生则学幼儿园的东西。的确如此,现在很多大学生竟然不会待人接物,连起码的打招呼等礼节礼貌都不懂,不通人情,有知识没有智慧,有学历没能力,有文凭没水平,这样培养出的人才合格吗?在工作中又能有多大成就呢?我们可想而知。

怎么样让一个学生除了掌握知识外,同时还拥有文化教养?又从哪里入手呢?我们的回答是:在日常生活中落实德行教育,诵读千古流传的经典著作,是获得文化教养的起点和基本方式。

现代韩国还保有“乡校”——专门教孩子教养礼仪的地方,孩子们在假期都会到那里接受传统伦理教育。在韩国,一个不孝、不尊敬长辈的人,不懂教养和礼仪的人,是无法立足社会的。

真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孟子曰:“大匠诲人,必以规矩。”《礼记》里讲:“恭俭庄敬,礼教也。”儿童常用礼仪以长养恭敬心为体,以规范儿童日常起居为用,从细节处入手,以反复实习为方,从而形成习惯,养成习性。

下面罗列了儿童生活最关键最重要最基本的礼仪,建议父母、老师与孩子三方共同“学而时习之”。

实际运用时,为人父师者须逐项为子弟明确讲析,并予以正确示范,儿童学习礼仪之六字真言为——“小朋友,跟我做。”万万不可一味指责孩子的错误。而是经常表扬其做得好的一言一行,对没做到的地方要善意温馨提示,时时提醒和督促其落实。

建议采用累计分数或代币换取奖励的方法:每项做到者可以得1分或1个代币,累计一定分数和代币,可以换取有益身心孩子又喜爱的东西(比如买一本有趣的儿童课外书需20个分数或代币)或渴望的活动(比如去公园玩需50个分数或代币)。可以自行设置一个换取奖励价目表并向孩子公示。

【晨省】

 正点起床,向父母、长辈或老师请安问候。(如:“妈妈,你昨晚睡得好吗?”) 自己整理床铺。

 盥洗(刷牙、洗脸、梳头等)。【昏定】

 向父母长辈或老师问候。(如:“妈妈,我要睡觉了。你也休息吧!”) 盥洗(刷牙、洗脚、洗袜子等)。 铺放床被。

 自己脱下的衣服依次叠好放在身边。 寝不言(入睡前不再讲话)。【吃饭】

 饭前布置桌椅,拿碗筷,端菜等。 请父母、长辈或老师先入座。 如有客人,宜暂不入席。

 坐下时,宜剑指(中指和食指并拢)放在桌上平稳,下坐;站立时亦如是。

 吃饭时不东张西望,不大张嘴,不鼓腮,食勿响舌,咽勿鸣喉(吃饭时不发出响声)。 食不语。(不边吃饭边闲谈;如却需发言,应待口中饭菜咽下始言) 咳嗽须转身向后。

 不掉饭菜,不小心掉下须立即捡食。

 碗里有菜不再夹菜;每次夹菜适量(不宜连续2次以上夹同道菜);夹菜时,不宜直接入口,可在饭碗停一下再吃。 不挑剔饭菜好坏。 分食剩饭剩菜。 同桌不另备美食独享。 饭毕碗中须不留饭菜。

 出入座位不碰响桌椅,问候退席。(如:“我吃饱了,大家请慢用!”) 饭后漱口。

 全体饭毕,撤桌椅、洗碗筷。【穿衣】

 衣贵洁,不贵华(衣冠不求华美,唯须整洁)。

 脱换衣服、鞋袜后应立即整理(或洗或放置固定位置),毋乱顿,致污秽。 侧身整理衣冠,不面向长者及大众。【行立坐卧】

 立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 站立时两脚自然站直,不跛脚,不靠椅。

 身体自然坐直,两脚打开与肩同宽,坐凳椅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

 听讲或会客时应端坐或直立,不横肱(胳膊不趴在桌子上),不支颐(手不托腮),不伸足,不箕踞(两腿不敞开),不摇髀(腿脚不颤动),两条腿不交叉,不翘二郎腿。 行走时步履要稳重,目向前视。

 立不中门(不站门中),行不中道(靠道路边走,不与汽车争路)。 拐角处、门限处需慢行(宽转弯,勿触棱)。 睡眠不仰不伏,宜右卧如弓。【洒扫】

 早起洒扫庭院,整理居室,擦拭用具。 垃圾放到适宜地方,不随手丢弃。 物放有序,用毕归放原处。【应对】

 家里来客人,须问好;客人走时须送至门口,道别。 为客人开门,请客人先行,入内安座。

 为客人端茶倒水,敬茶果先长后幼,先生后熟(先给不认识者、后给熟悉的人)。 到别人家将上堂,声必扬。

 敲门时轻扣门三下,不闻再敲,主人让入方入。

 到别人家做客时须有规矩,不高声喊叫,未经许可严禁动别人的东西。 他人与己谈话时,要目视对方,不顾盼左右。 告退时后退三步,转身慢走。 长者与物,需双手奉接。

 与长辈同行,应徐行后长,不疾行先长。 长者来必起立,长者立不可坐。

 路上遇师长,侧立路旁问候,长者先走几步后,再行离开。 居家须出必告,返必面。【言语】

 凡祈请别人帮助时出言要柔和谦下。(如:“请帮个忙可以吗?”“劳驾”) 凡接受别人礼物或别人帮助自己时需道谢。(如:“多谢!”“太感谢您了!”) 凡冒犯他人须立即致歉。(如:“对不起!”“真不好意思!”)

2.儿童礼仪 篇二

日本特别重视教育, 它是一个资源极其贫乏的国家, 但其教育在世界上却是数一数二的。在明治维新之后, “教育立国”这个思想就贯彻日本全国。以1947年颁布的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为标志, 日本教育体制逐渐形成, 其主体特征是教育的民主化、大众化和全民化。80年代以后, 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 日本的教育模式越来越受到欧美及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很多人认为, 日本在二战后的迅速崛起归功于教育上取得的成功。在日本, “教育立国”不是一句口号, 是政府、社会和所有民众的行动。日本人在幼儿时期就严格接受行为规范、劳动等各种教育, 学校十分重视学生素质和人格道德观念的培养。

日本的很多幼儿园装修、设备都很简朴, 这与日本先进发达的科技社会形成强烈反差。这正是日本教育的明智之处, 体现以人为本、以孩子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人要发挥自己的潜能, 不能变为“成品”的奴隶, 科技的进步, 合理地充分利用周围的资源, 通过环境进行教育, 从而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开始上幼儿园的时候, 妈妈们要准备书包、装餐具的包、装衣服的包、装盒子的包等, 孩子们要把自己的个人用品分门别类地整理好并放在统一的地方, 常此以往从小开始锻炼做事的条理性。日本家长在接孩子下幼儿园的时候, 手里一律空着, 各种包都是由小孩子拿着。他们认为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从一点一滴做起, 从而锻炼孩子的责任感和吃苦能力。

在日本, 很多寺院的周围都建有幼儿园, 寺院的主持兼任幼儿园的园长, 幼儿园的孩子们每个月都要到寺庙里接受一次教诲, 园里最重要的节日一定要拜佛, 佛诞日、涅磐日都有活动。日本人相信, 从小对孩子进行佛教思想的渗透, 会使孩子拥有一颗懂得感恩的心。孩子们从幼儿园毕业的时候, 也会经历一次庄重的仪式。园长、老师、家长和孩子们都会穿戴正式, 一丝不苟地完成整个仪式。从小开始对孩子进行礼仪的灌输, 这对孩子个人修养的形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日本自明治维新之后开始普及义务教育。因为从幼儿园开始到大学, 学校都有公立、私立之分, 9年免费义务教育, 是针对就读于日本的公立学校。这些学校根据“义务教育国库负担金制度”向学龄儿童提供免费的义务教育。贫困家庭的儿童就学可以得到政府的救济, 从而保障日本国内的适龄儿童都能够接受义务教育。公立学校教师的收入在日本社会差不多属于中上等, 平常辅导学生、给学生补课以及寒暑假开设辅导班也不另外收费。对于在日外国人的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虽不能上升到法律层面, 但是基于国际人权的考虑, 日本的教育设施同样也向在日外国人的子女提供免费的“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阶段, 日本学校从基础的文化知识、体能锻炼、劳动等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培养。网上曾有篇帖子, 记述了唐山一所学校的老师带队去日本上田市立武石小学校进行交流访问时的经历, 用大量图片真实展示了日本小学生如何帮厨、分餐具、文明用餐、分类收拾垃圾、打扫餐厅的全过程。该校每天都抽一个班, 不管哪个年级的学生, 都要参加帮厨, 主要负责帮助厨房做饭、准备餐具等工作。就餐的时候, 帮厨的学生会穿着白大褂, 戴着白口罩白帽子, 把餐具、饭菜等抬到餐厅。在中国学生进餐厅前, 日本学生已经安静得坐好等待, 没有人先开始吃饭, 直到中国学生都坐下来, 他们才动筷子。开启牛奶瓶的时候, 会有日本小学生主动帮助, 并把纸质瓶盖和塑料绳分类放入垃圾桶。不论味道如何, 几乎所有的武石小学校的学生都会把牛奶喝完, 饭菜吃光。而中国学生, 剩菜剩饭随处可见。就餐完毕, 很多日本小学生开始自觉地收拾碗筷、擦桌子, 没有老师指挥, 大家各自找能干的活。整个用餐过程秩序井然, 有条不紊。中国有句俗语“三岁看到老”, 虽然这个年龄的界定有待探讨, 但是, 儿童时期受到的教育无疑会影响人的一生。日本武石小学校对学生在用餐礼仪、主动承担工作、垃圾分类等事情上的教育会在学生的人格修养、素质培养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日本人都会自觉分门别类地分装、处理垃圾, 分类不对的垃圾, 环卫部门不会回收。日本在环境保护方面能成为世界典范, 和日本人高度自觉的环保意识密不可分。武石小学生的节俭是值得我们深刻自省的。

二战后, 日本快速在废墟上发展成为今天的经济强国, “教育立国”的政策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国也推行义务教育, 把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当作一项基本国策, 明确地把教育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重点地位上。但是, 仍有相当部分的人把教育当作盈利的产业, 轻视教育、轻视知识、轻视人才。很多适龄儿童上学难, 择校问题日益显著。事实证明, 一个国家的经济能否腾飞、能否由贫到富, 教育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借鉴先进经验、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 真正做到教育兴国。

参考文献

[1]静茹.我知道了什么叫输在起跑线上——和日本孩子吃午餐的震撼.环境与生活, 2012年.

[2]窦林娟, 刘兆芳.浅析日本垃圾分类措施顺利实施的原因.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2012年.

3.儿童礼仪 篇三

近年,我县响亮喊出“打造重庆市教育强县”。“教育强县”既是工作的目标,也是方向。除了聚集人气和凝聚跨越赶超的勇气,需要学生普遍素质强、教师业务能力强等可靠性指标支撑外,老百姓满意之“强烈”度应该是里面最核心的指标。

我县农村教育是县域基础教育的半壁江山,根本性影响“教育强县”的做大盘强。农村教育办不好,县域教育就成问题;农村教育中留守儿童教育管护工作没做好,村民有意见,农村教育肯定没办好。这批标有“留守儿童”的孩子,教育管护问题亟待破解。

留守儿童教育管护是社会变迁带来的当下教育话题;文明礼仪教育是弘扬中华传统的美德教育,也是立德树人的育德范畴。当二者不期而遇,留守儿童管护和文明礼仪教育互动共生,为破解社会难题和教育话题找到了方向。

一、留守儿童教育难题催生文明礼仪教育

1.留守儿童既是社会问题,也是教育话题

云阳位于三峡腹地,地理偏狭带来人文闭塞,属于国字号贫困县。改革开放以来,我县农村劳动力资源实现动态流动,大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把小孩老人留在家里让老人看管,或托付亲戚朋友管护后,背井离乡外出务工,留守儿童应运而生。

以我县渠马镇为例,该镇是三峡移民大镇、劳务输出大镇。在群众路线大贴近、大家访、大调查工作中,发现留守儿童特别多。以本期为例,在校的985名学生中,留守儿童达493人,占学生总数的50.05%。其中58.01%的留守儿童由父亲或母亲单方抚养,21.9%的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20.08%的留守儿童由亲戚、朋友抚养或独立生活。

据年报统计数据,在全县在校生近20万中,留守儿童就达10万以上。近几年来,尽管国家实施了营养改善计划,对这些孩子身体生长给予宝贵营养。但身心健康成长才是未成年人必需的,教育是育心的,如何开展留守孩子的教育管护,让这些娃娃健康快乐成长,为国家社会分忧,这成为教育话题。

2.直面教育难题,努力办老百姓家门口好学校

父母不在身边,亲子教育自然缺位。经多年调查研究,和其他孩子比较,留守儿童主要表现在“四差”:一是行为习惯差,二是生活自理能力差,三是學业成绩差,四是人际交往能力差。这“四差”的严重导致心里问题和性格缺陷出现两个极端:要么性格变得悲观自卑孤僻,胆小怕事;要么自私狭隘,霸道蛮横,逆反心理重,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

日前,教育部发文要求“办老百姓家门口好学校”。如何实现穷县办大教育?如何提高教育满意度?破解了留守儿童教育难题,“办老百姓家门口好学校”、打造“重庆市教育强县”将不是一句口号。

近年,我县立足当下教育难题,以“教育为完满生活作准备”的使命,直面问题不回避、不懈怠,毅然决定在全县中小学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用文明礼仪教育破解留守儿童管护难题。

二、文明礼仪教育破解留守儿童管护工作

在教育行政部门主导下,学校责无旁贷成为开展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主阵地。县教委加强机制设计,在“为什么做”方面给予归因性分析,在“怎么做”方面加强规范性指导,在“做了会怎样”给予导向性引领。同时,鼓励学校自编自演“自选动作”,创新探索教育策略。

文明礼仪教育不同于于基础文化学科教学,重点在“组织实践以教化、教化规范以内化”方面做足文章。所以,学校必须开展几大活动:

一是高度重视师资培训活动。编印好了文明礼仪校本教材,让教材进课堂需要教师来做。文明礼仪不研则浅,做起来教育学问深。按照目前我县师资引进专业来看,由于大专院校尚未专业师资供给,致使我县这方面的专业师资引进成为空白。作为学校,应该着力培养文明礼仪兼课教师。

县继续教育中心不定期举办文明礼仪方面的培训活动,学校要组织教师(最好是班主任)积极参加一级培训,再通过一级培训教师回到学校开展二级培训。这样“既要点、也要面”,“以点带面”影响一大片。只有这样,才能根本解决文明礼仪“进课堂”问题。

二是持续开展常态性教育“行动”。学校要把将文明礼仪内容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标语、墙报、展板、宣传栏、校园广播等载体,让校园成为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文明礼仪教科书。

特别是学校要持续开展常规性“行动”教育活动。在全校学生中间广泛深入开展诸如问候行动、捡拾行动、滴水行动、排队行动等教育,让这些德育范畴的点上教育因子影响孩子一生。譬如,渠马小学的“问候行动”突出礼的传统教育,“捡拾行动”突出保洁教育,“滴水行动”突出节约教育,“排队行动”突出秩序教育。这些“行动”要“润物细无声”,经常性开展,经常性规范要求。学校要建立考核办法,做到齐抓共管,共同要求、共同营造,真正让文明礼仪教育蔚然成风。

三是要广泛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利用重大节日或时间节点,既要在校内、班内开展一些主题性教育活动,也要拓展教育活动场所,譬如进社区乡村、敬老院、车站、码头、农家院落等地深入开展文明礼仪宣传、文明行为劝诫、环境卫生整治、文明服务行动。近几年,我县云阳报开辟了“建设中国礼仪之乡”专版和教委门户网站的“校园文明礼仪”专栏,里面报道了近100所学校举办的文明礼仪主题教育活动,有看点,有亮点,有传播点。其中凤桥小学的“三强化”文明礼仪教育、 初三中“开放式”文明礼仪教育,值得学习推广。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教委、教工委连续组织开展教师“大家访”活动,要求教师走进留守儿童家庭指导家庭教育,指导代理家长如何管教孩子,教育学生在家学做家务尽孝心,这样“小手”、“大手”一起牵,收到很好育人效果。

4.儿童餐桌礼仪常识 篇四

吃是孩子的本能,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吃相”。

有的孩子吃相不雅:趴在桌上,目中无人,把盆里的食物“翻江倒海”,有的孩子见到自己喜欢吃的,不顾他人,独霸、独吞、独占、独享,父母见怪不怪,习以为常。

其实,每个孩子从他在餐桌上的“吃相”,都可看到他背后家庭的文化,教养和每个人的修养品位,当然这不是即兴“表演”,而是家庭长期熏陶的结果。

餐桌上,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

在学校食堂,经常会看到学生将整碗白米饭洒在一地,弃之泔脚,却毫无珍惜之心。

作为父母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餐桌是最好的课堂。

重视对孩子感恩教育的父母是绝对不会放弃餐桌上这一家庭教育的平台,常怀感恩之心的孩子会珍惜每一粒饭,每一叶菜;常怀感恩之心的孩子,会知足常乐,珍惜今日生活来之不易。

感恩之心是一切道德的起源,“常怀感恩之心”应从生活中每一件小事起步,从节约每一粒粮食做起。

餐桌上,培养孩子的文明“吃相”

在家中,与父母共同进餐;在社会,与朋友同学一起聚餐;如果能养成一个文明,儒雅的用餐习惯,这是保证孩子将来社会规范上的适应,人际互动上的和谐,以及各种条件下事业成功的重要前提。

如果从小能养成文明的用餐习惯,对孩子来说,是父母留给孩子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这种资产是永恒的,无限的。

超越万贯家财,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孩子在餐桌上要养成哪些好习惯呢?

1.用餐前(长者先,幼者后),家人各就各位,全家人坐定后,方可动筷;

2.学习正确端碗、吃饭:幼儿大拇指在碗边缘、其余四个指头放在碗底(龙含珠,左手拿碗的姿势;凤点头,右手拿勺筷吃饭的姿势),并养成习惯;

3.用餐过程中,随时保持桌面的整洁;

4.用餐时,细嚼慢咽,餐食在口中不说话;吃东西,喝汤不出声;

5.不翻捡盘中食物,有些菜食使用公筷;筷子上沾有食物时不夹菜;

6.不可挥动餐具指人;

7.三餐定时、定量、不偏食、不暴食,珍惜食物不浪费;

5.儿童礼仪教育要从小抓起 篇五

儿童礼仪教育要从小抓起

我国自古就有“不学礼,无以立”的说法,书香门第以“诗礼传家”为荣,平民大众也把“知书达礼”视为有学识、有教养的标准,要求子女们努力做到。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在不断强调对孩子进行智力及特长培养的同时,也丢掉了一些传统美德,忽略了对孩子进行礼仪的教育。幼教专家曾就这一问题通过调查问卷、设计情景、让少儿回答问题等方式进行测试。其结果表明:许多少儿对礼仪知识知之甚少,能做到“进屋先敲门”,见了客人“主动问好”,以及做客时“征得同意后再玩玩具”的很少。在测试进入一个彩门取玩具时,没有孩子肯排队,他们一哄而上,根本不听“按顺序进门”的要求……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的礼仪教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也不能临时突击,而是需要日常生活中长期地引导。少儿礼仪是指少年儿童在与周围人交往活动中表现出的和谐、文明的态度、行为或品格。它包括礼仪意识、礼貌用语、仪表仪容、形体姿态、礼仪道德行为规范五个面。丽雅礼仪专门开办少儿礼仪培训班,让广大少年儿童学习到专业的礼仪知识,提高个人的社交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一系列的教学课程,为少儿的良好的站姿、坐姿、走资以及身体素质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通过一定的手段,使少儿实现从“知礼、懂理”到“用礼”的阶段,从而对少儿的未来学习和人生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6.儿童应该学哪些卫生礼仪与习惯 篇六

幼儿成长阶段需要学习很多不同的知识,其中当然包括了生活常规。日常的生活技能是最基本也最重要的能力,跟着孩子一辈子,因此,身为家长的你,应该给予宝宝正确的观念,协助他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一、学龄前幼儿应学的卫生习惯

1、正确清洗双手

教导孩子吃饭前后以及如厕后清洗双手。你可以先将肥皂洗出泡沫,然后再让宝宝使用肥皂泡沫,他一定会喜欢这个有趣的`洗手方式。

2、良好口腔卫生

教导孩子正确的抓握牙刷,并且每天刷牙2次。勤刷牙可以防止有害的牙龈感染或蛀牙。除了正确刷牙之外,还要记得使用牙线清洁口腔牙缝中的食物颗粒。

3、沐浴保持清洁

就像大人一样,小孩也要每天洗澡,保持身体清洁,没有细菌。展示孩子如何正确的清洗身体,并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提供援助。

4、打喷嚏的礼仪

教导孩子咳嗽或打喷嚏的时候如何使用手帕或卫生纸,并且如何处置使用过的卫生纸。打喷嚏的礼仪可以防止病菌传播。

5、保持指甲清洁

保持孩子的指甲清洁以及剪短,并要孩子不要咬指甲。潜藏在指甲中的细菌有可能会藉由口腔进入他的身体,影响他的健康。

6、如何使用厕所

当孩子想要上厕所时,教导他如何正确的如厕,并且冲洗马桶。如厕后务必清洗双手,保持双手的干净整洁。

7、定期清洗头发

很多传染性的病菌会潜藏在头发中,然后进入人体。正确的洗发可以帮助孩子保持头皮干净,防止感染。教导孩子如何梳理头发,保持整齐。

二、教导幼儿卫生习惯的重要性

1、预防疾病传染

人体会潜伏很多的细菌和病毒,因此很容易会在不小心的时候让病菌进入身体。良好的卫生习惯可以预防疾病的传染。

2、正确生活方式

孩子的生活习惯是要靠养成的,因此身为父母的你有责任要教导他正确的方活方式,协助他拥有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身体的健康。

3、不会影响他人

7.礼仪漫谈之二:接待礼仪(下) 篇七

四、接待室礼仪

接待的地点确定之后,往往有必要对其室内进行一些必要的布置。接待的现场,必须认真注意以下几点。

(一)光线色彩。招待来宾,一般宜在室内进行。室内的光照应以自然光源为主,房间最好是面南。如担心阳光直射,则可设置百叶窗或窗帘予以调节。接待现场,通常应当布置得既庄重又大方。色彩有意识地控制在一两种之内,最好不要令其超过三种。乳白、淡蓝、浅绿诸色,为适宜之选。

(二)温度湿度。有条件的话,要对用以招待客人的房间之内的室温加以调控。室温以24℃左右为最佳。与此同时,还需要注意:室外气温较高时,室内外温差不宜超过10℃。湿度,一般认为,相对湿度为50%左右最舒适宜人。

(三)安静卫生。为了使主客的正式会谈不受打扰,待客地点的安静与否至关重要。除了其具体地点的选择有一定之规外,在进行室内布置时,亦须注意下列几点:地上可铺放地毯,以减除走动之声;窗户上可安放双层玻璃,以便隔音;茶几上可摆放垫子,以防安置茶杯时出声;门轴上可添加润滑油,以免关门或开门时噪音不绝于耳。在待客的房间之内,一定要保持空气清新、地面爽洁、墙壁无尘、窗明几净、用具干净。

(四)摆设。在布置专门用以待客的房间时,其室内的摆设一般来讲以简洁大方为主,在待客的房间之内放置必要的桌椅和音响设备即可。必要时,还可放置一些盆花或插花;摆放诸如奖状、奖旗、奖杯等奖品。

五、座次礼仪

按照接待礼仪的约定俗成之法,排列主客之间的具体座次时,主要有以下四种办法。

(一)面门为上。主客双方采用“相对式”就座时,依照惯例,通常以面对房门的座位为上座,应让之于客人;以背对房门的座位为下座,宜由主人自己在此就座。

(二)以右为上。主客双方采用“并列式”就座时,以右侧为上,应请客人就座;以左侧为下,应归主人自己就座。若主客双方参与会见者不止—人,则双方的其他人员可分别按照各自身份的高低,由近而远在己方负责人一侧就座。

(三)居中为上。如果客人较少,而主方参加会见者较多时,往往可以由主方的人员以一定的方式围坐在客人的两侧或者四周,而请客人居于中央。

(四)以远为上。当主客双方并未面对房间的正门,而是居于房内左右两侧之中的一侧时,一般以距离房门较远的座位为上座,应请客人就座;而以距离房门较近的座位为下座,由主人就座。

六、接待的具体操作

接待具体操作中的要点是:

(一)主动招呼。来访者进来时,应马上放下手头的工作,面带微笑,起身相迎,并招呼客人就座(如“你好!请坐!”)。如果客人进来时你正在通电话,也应马上站起来,先跟通话方说一声“对不起,请稍停一下,我这儿来了客人”,然后捂住话筒,招呼客人入座,并请稍等(如“请您稍等,我马上就完”)。重新通话后,长话短说,尽快结束通话。如果你手头工作非常紧急,可以在起立让座后,请客人稍等(如“很抱歉,我手头上工作急需完成,请您稍等”)。如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应介绍其他人接待。接待人员切忌对客人的来访熟视无睹,只顾自己与人闲聊或是在电活里说些无关紧要的事;也不应只顾埋头工作;或是只接待某些自己熟悉的或是自认为重要的客人。同时接待几位来访者,应做到一视同仁,不应冷落其中的任何一位客人,接待的顺序应按客人到达的先后次序。

(二)及时介绍。当客人坐定后,就应询问客人的来意。如“请问您是……”,。客人在被询问后,一般会马上递上名片作自我介绍,并说明来意。

(三)热情周到。客人坐定后,接待人员应为客人送上茶、咖啡等饮料。在接待时,按照中国传统的习俗,应端茶送水。泡茶是一项很重要的礼节。礼节如下:

1.泡茶时应站在客人右边倒茶。

2.泡茶时应注意茶叶不要太多或太少。

3.泡茶时,第一遍可以只冲一点水,第二遍再倒八成满。

4.倒水时不要洒水出来。如果不小心洒了水,应及时用抹布擦去。一般上茶时左手端的茶杯垫布可用来擦水。

5.茶盖揭下来应倒放在桌子上,以避免弄脏茶盖。

6.茶泡好后,盖好茶盖,应把茶杯摆在客人右前方,茶杯把手向右,以利于客人端放。

7.如果有一桌客人,中间有一主人,应首先从主人的右边即第一主宾处开始倒起,逆时针转动倒茶。

(四)专心致志。接待工作中,与客人交谈时,一定要做到洗耳恭听,专心致志,一心一意地对待客人,要精神集中,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不要表现得心不在焉。接待客人时,忌讳在客人面前摆架子、爱搭不理、无精打采,或看书、看报、打电话,不停地看表、起身,把客人冷落一旁。

七、送客礼仪

8.“小费礼仪”与“交往礼仪” 篇八

美国付小费的风气很盛行。一般来说,当你得到别人的服务时就应该给小费。但是,并非在任何场合、对任何服务人员都要付小费。小费究竟应该给哪些人,还颇有讲究。

1. 乘船或火车时应给小费,但长途汽车和飞机则不必。

2. 对搬运工应付小费,但存取行李时不必付服务员小费。

3. 在旅馆时,对帮你提行李或打扫房間的服务员应付小费,但对柜台上的服务员则不必。

4. 在餐馆时,对上菜上饭的服务员应给小费,但对领班服务员则不必。

5. 乘车时,对出租车司机应付小费,但对公共汽车司机则不必。

6. 对理发师、美容师应付小费,但对售货员、自助洗衣店的服务员则不必。

7. 对警察、海关检查员、大使馆职员、政府机关职员等公务人员绝不可付小费。

8. 小费占总费用的15℅左右,表示对服务满意。

二、文化礼仪之“交往礼仪”

与日本人交往:初次见面万勿送礼。接受礼物要回礼。

与法国人交往:初次见面万勿送礼,有行贿之嫌。

与英国人交往:不要穿戴太随便。不要随便称呼名字,要加上“Mr.” 等。

与美国人交往:不要在周五或13号约会,不要称呼黑人为“Negro”,应用“Black”。别忘了问候他们的孩子。

与韩国人交往:不要不守信用。

与德国人交往:要十分注重礼仪,不宜直呼名字,不要谈二次大战。谈话不要太夸张,他们喜欢一是一,二是二。

与泰国人交往:不要触摸别人的头部。

9.儿童礼仪 篇九

今天,学校召开了这个关于“6+1”儿童综合素质提升工程礼仪教育的讲座,让我们做家长的意识到礼仪教育是要渗透在孩子一天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的,并且要随时善于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和幼儿园,社会协同教育,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而且随着礼仪教育活动的不断深入,希望可以让孩子们越来越彬彬有礼,更积极主动的参加各项学校组织的活动,可以显得更加活泼,健康和自信,也希望可以让孩子在亲身实践中,感知,逐步培养良好的道德素质,能够懂得待人接物的基本礼仪。

不过,我们做家长的也会和学校一起协同教育孩子的。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则,做孩子的好榜样。因为,我们也明白只有学校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的日常行为在另一程度上对孩子们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环境影响孩子的一生,其实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言传胜于身教。每一个不经意间,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孩子。所以,我们首先应该规范自己的礼仪,无论说什么,做什么,都给孩子树立榜样,让他们在自己的生活中习惯这些,慢慢把正确的礼仪规范传递给孩子,用孩子所喜欢的方式,让孩子愿意接受正确的礼仪。孩子的求知欲一般都特别强,只要选对方法,孩子们学起来才会开心快乐,才会愿意接受。

在这里,我想说说我自己的看法:礼貌用语要从家庭做起,家人之间讲究礼节并非装模作样,而是发自内心的理智与情感所至。首先,平时我们可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比如在家里将说话的声调适并放低,多谈心,多沟通;听音乐,看电视等;也千万要在中等音量以下,处处为别人着想。家人,亲子之间,一定要自然地多使用礼貌用语;进孩子的房间要敲门,检查孩子的作业等,也要得到孩子的答应。

10.儿童礼仪 篇十

六一儿童节礼仪专场汇报演出幼儿代表发言稿

尊敬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亲爱的园长、老师、小朋友们:

大家好!

我是XX幼儿园XX班的小朋友XXX,今天我非常高兴能够代表所有的小朋友在这里发言。首先,我祝所有的小伙伴节日快乐!

今天,我们要把自己学到的礼仪表演给所有的到场的所有人,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今天,是我们的节日,我们感谢所有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还有我们的园长和老师,能够共同为我们庆祝节日,谢谢你们!我想告诉所有小朋友的爸爸妈妈,请你们相信,我们在慢慢的长大,我们会变得更加乖巧懂事,我们会好好的爱你们。

11.儿童礼仪 篇十一

【关键词】中职学校;学生;校园礼仪;培训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学校是一个人成长的地方,校园礼仪是学生和教师应该共同遵守的,也是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因此通过对学生进行校园礼仪培训来提升学生礼仪修养就显得非常必要。

一、中职学校学生校园礼仪现状

现阶段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多数都是应试教育的淘汰者,初中毕业时升不上高中;父母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就外出打工,跟着婆婆、爷爷、外公、外婆长大;现在15、16岁的年龄,正值年少气盛的青春逆反期,上班年龄不到,留在家里老人又管不了,送到中职学校还能够学到一技之长。

这些学生由于从小没有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文明礼仪、行为习惯比较差,主要表现在:不尊重老师的劳动,迟到、旷课,不做好课前准备;上课不认真听课,睡觉、玩手机、讲话;课后不复习、抄作业或不完成作业。不愿意佩带标志牌、穿校服;发式不符合学生的要求;佩戴首饰、化妆;服装追求流行,与学生的身份不符。在生活中吸烟、讲脏话、乱扔果皮纸屑,对人没有礼貌。在宿舍里,不按时就寝,睡懒觉;东西乱丢乱放,浪费水电。在食堂,买饭插队,浪费粮食等。针对这些现状,开展校园礼仪培训,有利于学生礼仪修养的培养和提高。

二、对中职学校学生开展校园礼仪培训的必要性

知书达礼,待人以礼,是中职学校学生的一个基本素养。开展校园礼仪培训,有利于在同学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任何交往活动都离不开礼仪,它是人际交往的前提条件。学生们一般都远离父母家人,过着集体生活,在新的生活环境中,通过同学间的交往找到朋友,获得友谊。其实,在校期间能否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同时,讲文明、讲礼貌是人们精神文明程度的实际体现;普及和应用礼仪知识,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通过校园礼仪培训,让学生们明确言谈、举止、仪表和服饰能够反映一个人的思想修养、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每个人的文明程度不仅关系到自己的形象,同时也影响到整个学校的精神面貌乃至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

三、对中职学校学生开展校园礼仪培训措施

(一)、学校重视

中职学校的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教育教学管理人员、工勤人员等,都要统一认识,意识到对学生进行校园礼仪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及时纠正不文明、不讲礼仪的行为和习惯。

(二)、多形式、多渠道开展校园礼仪培训

开设校园礼仪课程,利用课堂教学,使学生学习、了解礼仪知识,掌握基本的礼仪技能;通过专题讲座、校园报刊、校园展板宣传校园礼仪知识;结合主题班会、二课活动加强校园礼仪的培训、练习、展示;全校师生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随时随地将文明礼仪的行为习惯展示出来。

(三)、校园礼仪培训主要内容

1、课堂礼仪:遵守课堂纪律是学生最基本的礼貌。

(1)、上课:上课的铃声一响,学生应端坐在教室里,恭候老师上课,当老师宣布上课时,全班应迅速肃立,向老师问好,待老师答礼后,方可坐下。

(2)、听讲:在课堂上,要认真听老师讲解,注意力集中,独立思考,重要的内容应做好笔记。当老师提问时,应该先举手,待老师点到你的名字时才可站起来回答,发言时,身体要立正,态度要落落大方,声音要清晰响亮,使用普通话。

(3)、下课:听到下课铃响时,若老师还未宣布下课,学生应当安心听讲,不要忙着收拾书本,或把桌子弄得乒乓作响,这是对老师的不尊重。下课时,全体同学仍需起立,与老师互道:“再见”。待老师离开教室后,学生方可离开。

2、服饰仪表:穿着的基本要求是:合体、整洁、大方、讲究场合。

3、尊师礼仪:学生在校园内进出或上下楼梯与老师相遇时,应主动向老师行礼问好;学生进老师的办公室时,应先敲门,经老师允许后方可进入;在老师的工作、生活场所,不能随便翻动老师的物品。

4、同学间礼仪:注意同学之间的礼仪礼貌,是你获得良好同学关系的基本要求。同学间可彼此直呼其名,但不能用“喂”、“哎”等不礼貌用语称呼同学;在有求于同学时,须用“请”、“谢谢”、“麻烦你”等礼貌用语;借用学习和生活用品时,应先征得同意后再拿,用后应及时归还,并要致谢;对于同学遭遇的不幸,偶尔的失败,学习上暂时的落后等,不应嘲笑、冷笑、歧视,而应该给予热情的帮助;对同学的相貌、体态、衣着不能评头论足,也不能给同学起带侮辱性的绰号,绝对不能嘲笑同学的生理缺陷。

5、集会礼仪:集会在学校是经常举行的活动。一般在操场或礼堂举行,由于参加者人数众多,又是正规场合,因此要格外注意集会中的礼仪。

升国旗仪式:升旗时,全体学生应列队整齐排列,面向国旗,肃立致敬。当升国旗、奏国歌时,要立正,脱帽,行注目礼,直至升旗完毕。升旗是一种严肃、庄重的活动,一定要保持安静,切忌自由活动,嘻嘻哈哈或东张西望。神态要庄严,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所有在场的人都应抬头注视。

6、校内公共场所礼仪:应该自觉保持校园整洁,不在教室、楼道、操场乱扔纸屑、果皮、不随地吐痰、不乱倒垃圾;不在黑板、墙壁和课桌椅上乱涂、乱画、乱抹、乱刻,爱护学校公共财物、花草树木,节约用水用电;在食堂用餐时要排队礼让,不乱拥挤,要爱惜粮食,不乱倒剩菜剩饭。

12.儿童礼仪 篇十二

“礼”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标志,是历代最基本的道德教化内容。我国古代完备的礼仪知识、规范的礼仪体系,不仅对东方各国,而且对整个人类文明史的发展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在中华民族的礼仪中,保留了丰富的优秀文化元素,这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往越来越频繁。现代社会的“礼仪”在内容和形式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青少年成长的需求,我校融合了传统礼仪道德和现代人文理念,归纳出诚信、尊敬、宽恕和秩序四项教育内容。我们认为,这四项教育内容不仅是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也是学校礼仪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礼仪文化浸润校园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在一中心的校园,礼仪已成为一种文化,浸润在教育的各个方面。

1. 礼仪誓词共铸校园精神

校园文化不仅仅体现在外在的形式上,更要具有精神内涵。“我要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有教养的人,做一个精神饱满、情绪愉快、人际关系协调、言谈举止受人欢迎的人。”这不仅成为我校礼仪教育的总目标,也是每学期开学典礼上师生共同的誓词,成为推动师生精神成长的一种动力。

2. 礼仪碑墙彰显文化内涵

一位哲人曾说:“对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环境。”礼仪环境建设的效果,体现在学生一走进校园就受到环境的熏陶、影响和制约,从而自觉产生遵守学校礼仪规范的意识,融入校园礼仪氛围。

如学校在校门口矗立一块“知礼碑”,在碑上刻着孔子的话:“不知礼,无以立”。学生一进校门便望见了“知礼碑”,时刻提醒自己要“知礼”,并以此规范自己的行为。

学校东、西两个校区还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设立了不同主题的“礼仪墙”。东部校区集中了低年段学生,其“礼仪墙”设计强调形象、可爱,主题为“播种礼仪树,收获智慧果”,内容包括苹果树和“七彩苹果”。果子类型有离校果、洁净果、用餐果、美化果和锻炼果等。“七彩苹果”象征着学习文明礼仪行为过程的快乐,通过激励评价,低年段的学生可以摘到“七彩苹果”,彼此分享成长的喜悦。而西部校区集中了高年段学生,其“礼仪墙”设计强调精神内涵,我们把主题定为“放飞礼仪火箭,畅游智慧星空”,内容包括宇宙空间和“七彩火箭”。火箭类型有离校火箭、戴带齐火箭、洁净火箭等。七彩的火箭飞向浩瀚的宇宙星空,象征着各种文明礼仪行为的养成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高年段的学生通过这项活动养成了以乐观的心态面对困难和挑战,激发起不断进取的动力。

3. 礼仪奖章传递和谐氛围

我校的礼仪奖章来自师生的共同创意,是全体师生智慧的结晶。远看是一张笑脸,寓意和谐人际关系的前提是微笑待人。“BSYZX”是“宝山一中心”拼音首字母,代表着我们的校名。倒三角的嘴隐藏着两个拼音字母——LY,也就是“礼仪”二字的拼音首字母。这两个字母又像是两个好朋友面对面、手拉手坐在草地上促膝谈心,寓意和谐的人际关系离不开良好的沟通。这样的礼仪奖章是每一个学生渴望佩戴的,学生们以争礼仪奖章为乐,以佩戴礼仪奖章为荣。

附礼仪奖章:

二、礼仪实践多维推进

一中心小学的礼仪教育在实践了多年之后,已初步取得实效。主要有两大教育实施途径。

1. 打造校本课程,共育文明促和谐

我校实施的“小问题、大礼仪”生活礼仪教育是基于以礼导行、以礼融德、以礼育人理念,着眼于提高学生礼仪行为自觉性的一种活动课程教学模式。我们开展的礼仪教育是针对小学生礼仪行为中的问题来设置教学内容,是由“小问题”而引发的“大礼仪”教育,具有生成性和即时性特点。

问题从哪里来?就从学生平时的生活中来。比如,厕所的“脏、乱、差”一直是学校管理的老大难问题,礼仪课程教学组经过反复研究决定进行“厕所里的礼仪”教育。又如,针对学生领奖时的失礼表现,学校设置了“领奖台上的礼仪”;针对学生用餐的问题,设置了“用餐礼仪”;针对学生在校园行走中出现的种种不安全、不文明行为,设置了“校园行走礼仪”;针对学生过了一个假期“遗忘”一些礼仪规范的现象,我们设置了“开学第一天”,等等。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将这些“小问题”进行整合,就形成了系统化的校本教材。

目前,我们已经形成了“提出问题一联系自己一探索方案一实施计划”四个步骤引导学生自我教育的学校礼仪教学模式。“校园行走礼仪”就是在此基础上建构起来的一堂实践课。

[案例]“校园行走礼仪”

第一,提出问题。首先,在课堂上出示学生在校园行走中出现的各种不安全、不文明行为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思考:我们每个人似乎都会走路,但图片和视频中同学们的行为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看来我们当中确实有人不太会走路,或者不是不会,而是明知该怎么走路却不好好走。在引发学生思考的同时,将自觉学习“校园行走礼仪”转化为每个学生的内在需要。

第二,联系自己。“联系自己”是自我教育的开始,也是自我教育的关键。学生联系自己及周围人在行走方面存在的问题。只有学会自我反省,才能将“校园行走礼仪”融入自己今后的生活。

第三,探索方案。校园行走礼仪,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更多的不是知不知道的问题,而是愿不愿意、有没有恒心去做的问题。在本环节的设计上,我们的定位是“引导探索”。既要使学生觉得制订的计划有可操作性,又要使学生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保持足够的热情,因此评价方式由学生们自己设计,这也是大家乐于接受的方式。

第四,计划实施。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中,我们鼓励学生做好自评和助人小贴士。一周以后,不仅要评一评谁的“笑脸”多,还要比一比谁的小贴士多。不仅如此,由于计划实施环节是动态生成的,因此在下一节礼仪课上,我们还要组织学生交流自己在实施计划、改进行走礼仪方面的举措。这样,学生们就学会了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不仅订好计划,更要执行好计划。

目前,我校在一年级起始年段开设了礼仪课,每周一节,排入课表,由专职礼仪教师授课。二至五年级,以年级为单位,由学生和任课教师共同来发现、提炼当前存在的问题,并在每周的礼仪午会上引导学生运用“四步法”开展自我教育。这一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成效。

2. 开展中队经营,快乐礼仪增智慧

“经营”一词在《辞源》中的解释为:筹划,管理,建设。我们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将“经营”二字进行了重新定义:经——经略:筹划治理、经略之才,指队员在快乐中队建设过程中自主、自动地处理学习、生活、交往等各项活动的方法;营——营聚:操持、准备,指中队辅导员以“首席队员”的身份参与开展快乐中队建设,并在与队员共同活动中适时给予影响的过程。

中队经营作为集体建设的一种组织形式是促进队员社会化发展的有效载体。它为队员搭建了一个平台,引导队员在中队集体这样的“小社会”中学会交往,学会合作,进而适应社会,成功地进行社会角色的扮演。礼仪教育作为学校中队经营的主要内容,不仅对队员的社会化发展起到点拨、启迪的作用,同时通过礼仪学习,队员的自信心、责任感、为他人服务的意识都在这一过程中得以养成。我们的主要做法,一是在组建小队的过程中学礼仪,二是把制定和执行个人计划作为小队经营的内容。通过中队经营,生活礼仪教育融入了队员的现实生活,融入到队员的人格发展之中。

其一,在组建小队的过程中学礼仪。以低年级组建小队为例。在最初组建小队时,对于小学生来讲,讨论的内容是否切题,说的内容是否正确完整,并不是最主要的;而小队讨论的形式,包括讨论过程中的语言和行为,如是否集中精神、是否倾听别人发言、是否积极参与以及坐姿等问题,更值得关注。为了强调在小队活动中学习文明言行的重要性,可以挑选一个小队开展活动,请其它小队观摩,最后由师生共同评议。

其二,把制定和执行个人计划作为小队经营的内容。学会安排生活作息是学生学会健康生活的第一步,学会尊敬长辈和人际交往礼仪是学会做人的第一步。学会生活和学会做人从根本上说是一回事,作为自我教育的个人计划,教师完全可以而且应该要求学生把两者结合起来。在引导学生自律的过程中,班主任必然会遇到一个现实难题,即:教师一个人如何面对全班几十个学生的计划执行问题,这就要求班主任能够充分利用小队资源,通过小队生生互动,用小队群体的力量来协助和推动个体,解决个别化教育的问题。个体在小组中能得到个别化的帮助,而个体能力素质的提高又能推动小组整体水平的提高。

其三,实施多元评价,回归生活常态。礼仪教育的评价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评价的主体多元化和评价信息多样化,从过分关注评价结果转向关注学生成长过程,这使评价成为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乃至社区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我们还强调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和即时性,在学生参与礼仪活动时,小到一个表情、一个动作,我们都会及时做出评价,引导学生从细节中感受到礼仪外显行为的重要性,同时也鼓励学生从细微处感受到自己的进步。

礼仪教育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礼仪知识的学习,更要关注学生礼仪行为的发展过程。“我是礼仪小使者”系列学习单是礼仪教育评价的主要方式。每节礼仪课之后,我们都设计相应的礼仪学习单,这是礼仪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小学生因能力所限,不善于把握评价标准,不善于反思和用相对客观的眼光评价自己和他人。因此,我们的礼仪教师、中队辅导员、学校教职员工以及学生家长、亲友、邻居甚至是社区团体等,都加入到了评价者的队伍中来,他们分别从学生的在校礼仪、家庭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做出了多角度、发展性的评价。

在评价过程中我们还充分利用学生成长手册,各种与礼仪相关的评价都会记载到学生成长手册中。礼仪课程学习情况的评价、雏鹰礼仪章争章情况,以及家长、社区对学生的礼仪素养的评价都在成长手册中有所反映。因此,每一本学生成长手册都综合体现了学生在一年中礼仪素养的养成情况。学生成长手册每年都会印发,我们从一年级至五年级对学生的礼仪素养持续不断地进行记录,到学生毕业时,就形成了一个贯穿整个小学阶段的纵向评价。

三、礼仪教育寻求转变

在多元文化相互碰撞的今天,“小问题、大礼仪”要更好地适应社会转型期带来的挑战,必须实现三个转变:

其一,努力实现教育内容的转变。

从内容上说,生活礼仪教育应由原来偏重礼仪的知识性、系统性教育转变为更关注学生的具体行为和实际生活。刚开始进行礼仪教育,特别是编写礼仪教材时,关注系统的礼仪知识教育是有必要的,但礼仪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让学生学知识,而是要让学生有行动。在礼仪教育中,是从知识概念出发还是从学生实际出发,是符合知识体系还是符合学生生活实际。对于这一问题,我们遵循陶行知所说的“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就是要带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在自身生活中学习礼仪,从学生生活实际中选择和提炼礼仪问题,如“上厕所的礼仪”等,使礼仪知识与学生生活完全融合起来。

其二,努力实现教育方法的转变。

从方法上说,礼仪教育应由原来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转变为由学生自己来探究和实施。礼仪交往作为一种智能必须通过主体自身的探究才能获得。所以礼仪教育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探究为中心,以学生行为改变为中心。我们称之为“学生自我教育”教学模式。教师要充分运用班级、少先队的民主经营、自我管理的条件,把礼仪教育和中队经营结合起来。

其三,努力实现教育要求的转变。

从要求上说,礼仪教育应是由原来全校全班统一要求、统一教育转变为各班逐步实施个别化教育。个别化教育不是由教师对学生逐个提不同要求,而是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和设计自己的目标。要给学生留出个人思考的充裕时间,还要给小组留出足够的交流空间,让学生审视自己的情况,提出适合自己的要求,制订符合自身发展的计划,然后自己去行动。教师要关注学生对自己提出要求时的态度,因为“态度决定一切”。

13.儿童礼仪 篇十三

准用餐礼仪。

上菜之前主动给别人倒茶、吃饭时不要发出声音,从最大的领导开始,切忌不要对着别人。

51、给别人敬酒的时候杯子要比别人的低。

4,倒完茶后将茶壶嘴对着自己,希望对你有帮助、第一个菜要放在领导面前。

2。

3,这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自己最好坐在门口的位置。

6、在用餐的时候长辈或者领导先入座,对着正门的位置为上座,领导不

动筷子就不要动。

这都是我看范智老师的《赢在举手投足间》总结的、离席时要让领导或长辈先走,先干为尽

其实并没有很标准的动作,要自然,不然看着格外死板,比如嚼的东西不能大于你的嘴巴,吃东西的时候最好不要说话,不要拿筷子指着别人,背要直,双手一定要在桌子上,在等餐的时候不要玩手机,这对你的气质影响很大,不要抠头皮,挠屁股的不雅动作

我看着下面给的回答大多都是复制粘贴,要理解有点难,我推荐你三本书,对打造一个优雅有气质的男孩或女孩很有帮助,优雅的社交礼仪,优雅的用餐礼仪,得体的行为举止,这三本书看完你一定大有裨益,话只能说到这,如果你是心血来潮的话,建议你就别费脑筋去找这三本书的

湿毛巾的用法:

如果服务员送上一块湿毛巾,你应礼貌地接下并轻轻擦拭一下自己的双

手,然后放在桌沿上,绝不能用它擦脸或脖劲和手臂,哪怕你此时汗流浃背。

餐巾的用法:

当主人示意用餐时,你可将桌上的餐巾拉开平铺在自己的双腿上,中式餐是将餐巾完全打开,西式餐则是将餐巾打开到双*为止。当你中途因故离开座位,可将餐巾稍微折一下放回桌上,但绝不能将餐巾放在椅子上。

如果用手取食,可用洗手洗清后用餐巾擦干。

如果用手取食,可用洗手水洗清后用餐巾擦干。

用餐完毕,可用餐巾轻轻擦拭嘴唇和嘴角,然后顺势放在餐具右手边,但不可放在椅子上,也不能叠得方方正睚地放在一边。

筷子的用法:

规范的握筷方式是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相对,五指握在筷子三分之二处。用餐时,应先用公筷或汤匙将所需菜肴夹到自己餐盘中,然后再用自己的筷子

慢慢食用。

用筷时,一忌每次夹菜太多,二忌夹菜到自己餐盘时滴汗不断,三忌用筷在桌上*齐,四忌用筷在菜盘中挑选,五忌用筷在汤中洗刷,六忌用筷敲打餐具,七忌用筷指点人,八忌用汤匙盛汤时手里同时拿着筷子。

如果有骨头之类杂物,应用筷子放在嘴唇间将杂物新年好送至你自己的碟盘中,不能直接吐在桌布上。

xx-9-15 16:48:12

汤勺的用法:

汤勺专用于喝汤,不宜用来进食,但可以与筷并用,帮助提取食物。

盛汤时,应放下筷子再用汤勺。用完汤勺,应将其放在自己的碟盘中,不能直接放在桌布上。

与西餐喝汤持汤匙从自己一方由里向外盛汤的方式不同,中餐喝汤通常都持公用的大汤勺将汤从汤锅中盛至自己的小汤碗,然后端起汤碗用小勺或直接就着在碗口喝。

饮酒的方法:

1.祝酒

应由主人和主宾先碰杯,如陪同上司赴宴,你则随同在上司之后对对方碰杯,碰杯时应目视对方以示敬意。

2.斟酒

倒酒时,应一手执瓶身,另一手轻扶瓶侧,脸带笑容,全神贯注,姿态优雅而认真地将酒慢慢倒入对方杯中。

啤酒宜斟满,让泡沫注溢至杯口;甜酒宜倒至杯的八成;白酒或烈性洋酒倒至杯的三分之二强。

3.接酒

别人为你斟酒,你应一手持杯,一手扶住杯底,微笑对人并轻声道谢。

防止醉酒的方法:

超过自己酒量的敬酒,含笑婉拒。

赴宴前稍微吃些东西或喝瓶牛奶或吃些含油多的食物。

举杯浅尝即止,然后用微笑及敏捷的动作,将对方手中的酒瓶取过来为他斟酒,使他没有机会为你斟酒。

保持满杯的状态,因为杯一空,别人自然会给你倒酒。

假装已有醉意,多跑几趟洗手间,可躲掉一些喝酒的机会。或者涂一点腮红,假装因酒精作用而脸红,也可打消别人的敬酒意图。

征求护花者,有时可以男同事或熟人代喝,相信会有不少人乐意表现男子汉风度为你解围。

应付醉酒男性的方法:

当你看到上司或邻座的男客微醉时,不妨趁他人不注意时偷偷倒一杯茶给他,这种体贴入微的表现会获得对方的好感和感激。

14.宴会礼仪、餐饮礼仪 篇十四

宴会礼仪

(1)在当你应邀赴宴时,你对同桌进餐的人和餐桌上的谈话,大概要比对饮食要更感兴趣。因此进餐时,应该尽可能地少一些声响,少一些动作。

(2)女主人一拿起餐巾时,你也就可以拿起你的餐巾,放在腿上。有时餐巾中包有一只小面包;如果是那样的话就把它取也,放在旁边的小碟上。

(3)餐巾如果很大,就双叠着放在腿上;如果很小,就全部打开。千万别将餐巾别在领上或背心上,也不要在手中乱揉。可以用餐巾的一角擦去嘴上或手指上的油渍或脏物。千万别用它来擦刀叉或碗碟。

(4)正餐通常从汤开始。在你座前最大的一把匙就是汤匙,它就在你的右边的盘子旁边。不要错用放在桌子中间的那把匙子,因为那可能是取蔬菜可果酱用的。

(5)在女主人拿起她的匙子或叉子以前,客人不得食用任何一道菜。女主人通常要等到每位客人都拿到菜后才开始。她不会像中国习惯那样,请你先吃。当她拿起匙或叉时,那就意味着大家也可以那样做了。

(6)如果有鱼这道菜的话,它多半在汤以后送上,桌上可能有鱼的一把专用叉子,它也可能与吃肉的叉子相似,通常要小一些,总之,鱼叉放在肉叉的外侧离盘较远的一侧。

(7)通常在鱼上桌之前,鱼骨早就剔净了,如果你吃的那块鱼还有刺的话,你可以左手拿着面包卷,或一块面包,右手拿着刀子,把刺拨开。

(8)如果嘴里有了一根刺,就应悄悄地,尽可能不引起注意地用手指将它取出,放在盘子边沿上,别放在桌上,或扔在地下。

15.儿童礼仪 篇十五

一、礼仪文化中的集体与个性取向

中西方礼仪文化中, 对于集体和个人的关系有着明显区别, 总体来说, 中方重集体轻个人, 而西方先个性后集体。在宴饮礼仪的就餐方式中, 体现为西餐奉行“分餐制”, 中餐提倡“合餐制”;餐桌礼仪上, 西餐讲究“help yourself”, 中餐则讲究主人殷勤的敬酒和劝酒。

1. 西餐的分餐制:

强调个性存在。西餐是指欧洲国家和地区以及由这些国家和地区为主要移民的北美洲、南美洲和大洋洲的广大区域的餐饮, 其显著特点是用刀叉进食。就餐时, 为用餐者提供的主食、菜肴、酒水及其他餐具一律每人一份, 以“独享”方式进行, 是一种“你吃你的, 我吃我的”个人就餐行为, 强调个性的存在和个人对饮食的独占。宴饮中, 主人一般只给客人夹一次菜, 其余由客人自主食用, 强调“help yourself”。宴饮中的人际交流, 主要局限于一对一或小群体间的自由平等的情感交流, 无须事事与大家共享, 加之西餐环境中的典型因素如熠熠闪光的水晶灯、银色的烛台、优雅的举止、幽雅的环境等较好地维护了西方人看重的隐私性, 强调个性存在和个人隐私。

2. 中餐由分餐制走向合餐制:

注重集体共享。中餐是指以汉民族为主的中原地区的主要宴饮, 主要以筷箸进食。先秦时期, 先民习惯席地而坐, 凭俎案而食, 人各一份。秦汉时期, 遵循商周时期传统, 盘腿坐于席, 一人一案。这种就餐方式在许多汉代壁画、砖画里得到证明。隋唐时期, 社会风气变得开放、兼容, 吸收外来文化, 其坐具、服饰、坐姿形制等发生很大变化。榻和案较前代增高, 进而逐渐演变成今天的高桌大凳;坐姿由盘腿坐过渡成垂足坐;紧窄衣衫便于同享一份食物, 这些为合餐创造了有利条件。宋代现代式的高大椅、凳已取代唐代低矮的桌凳, 成为各阶层普通的日常家具。《清明上河图》中, 可以看到汴京餐馆里摆放的都是大桌高椅, 现代意义上的合餐方式已经形成。明清时期, 合餐的就餐方式完全定型。

现代的合餐式宴饮, 菜品并不事先分盘, 由进餐人根据自身喜好各自选取菜品及菜量, 就餐过程更注重人际关系、社会角色的协调与分配, 交流的信息在圆桌上集体共享, 较少进行个别交流。非典的特殊时期, 我国的共餐形式由于卫生方面的弊端, 很多餐馆施行分餐方式揽客, 但国人习性难改, 时间不长, 很快又恢复为合餐制。中餐这种围桌而坐、集体交流方式在形式上创造出一种团结、礼貌、共趣的气氛, 符合中华民族“大团圆”的普遍心态。

二、礼仪文化中的席位尊卑

国际惯例中, 西方文化讲究右为尊;中国传统文化中则是左为上。在宴饮礼仪中, 不同场合席位尊卑各有不同。

1. 西式宴饮席位排列:

右为尊。西式宴饮中, 最典型的餐桌是长桌, 其席位排列规则是:女士优先、恭敬主宾、距离定位、以右为尊 (男主宾坐女主人右侧, 女主宾坐男主人右侧) , 面门为上, 男女穿插而坐。西餐的席次排列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男女主人坐在长桌两端, 女主人坐在离门远的一端, 其右边和左边分别是男宾1和2。若两端不坐人, 则女主人面门居中就座, 其右手男宾1左侧男宾2, 男主人在女主人对面就座, 其右边和左边分别为女宾1和2。西方礼仪中的女士优先, 在宴饮活动中得到充分体现。

国际正式宴请中, 往往使用长方桌 (椭圆形桌) 宴请客人, 男主人居中而坐, 右座最尊, 其次是左座和对面。2009年4月1日晚于金融危机中举行的G20国际金融峰会, 英国首相布朗宴请各国领导人, 作为东道主布朗坐在椭圆形宴会桌主人坐的位置上, 他右侧那个众人瞩目的座位, 属于中国领导人胡锦涛。按照西方餐桌礼仪, 这个位置是最重要的客人。国际席位排列依据主要是国际惯例和礼宾顺序, 此外还考虑宾客间的政治、身份、语言、专业等关系。但不论如何, 都把主宾置于尊贵位置, 即主人右侧。

2. 中式宴饮席位安排:

涉外、商务场合右为尊, 传统宴席左为上。

(1) 涉外、商务场合右为尊。中式涉外、商务宴饮中, 最正规、典型的餐桌是圆桌。主人坐在主桌上, 面门正中就座, 宾客距离定位, 近高远低;与主人距离相同, 右尊左卑。如2009年11月17日晚,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宴请首次访华的美国总统奥巴马, 胡锦涛坐在巨大的圆桌正中定位, 背依国画面对众宾, 右侧奥巴马, 左侧希拉里。

(2) 传统宴席左为上。我国古代宴饮, 席位排列以左为尊。《礼记·少仪》云:“尊者, 以酌者之左为上尊。”《礼记·曲礼》:“主人入门而右, 客入门而左。”《仪礼·公食大夫礼》:“宾入门左。”《史记·项羽本纪》中著名的“鸿门宴”中, “项王、项伯东向坐, 范增南向坐, 沛公北向坐, 张良西向侍” (清代学者凌廷堪在《礼经释例》中明确提出“堂上以南乡 (向) 为尊, 室中以东乡 (向) 为尊”。鸿门宴在军帐中举行, 座次尊卑按室内以东向为尊) 。很多学者认为, 项羽将范增置于高于刘邦位的排列, 突出了项羽自大傲慢的性格。

《红楼梦》第三回叙述贾府接待林黛玉席次安排:“王夫人遂携黛玉穿过一个东西穿堂……贾母正面榻上独坐, 两边四张空椅, 熙凤忙拉了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上坐了, 黛玉十分推让。贾母笑道:‘你舅母你嫂子们不在这里吃饭。你是客, 原应如此坐的。’黛玉方告了座, 坐了。贾母命王夫人坐了。迎春姊妹三个告了座方上来。迎春便坐右手第一, 探春左第二, 惜春右第二。”贾母正中, 先左后右, 左座为上。

三、礼仪文化中的价值观念

一般来说, 西方礼仪文化侧重形而上学, 中式注重模糊娓美。在宴饮礼仪的饮食观念和制作过程中, 体现为西餐追求菜肴本身的自然属性和营养价值, 烹饪程序规范;中餐强调菜肴“色、形、味”的整体配合, 制作时随意灵活。

1. 西餐宴饮文化观念:

以营养价值为核心, 烹饪程序规范化。在饮食观念中, 西餐不论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 首先讲究食物的营养价值得到保证, 讲究一天要摄取多少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即便口味千篇一律, 也一定要吃下去——因为有营养。由于这一观念, 使得他们最注重保持菜肴本身的自然属性和营养价值, 而非对菜肴的色、形、味、香等人工技巧的追求。

西餐烹饪大多严格按照科学程序行事, 采用机器操作进行规模化生产, 调料添加精确到克, 烹调时间精确到秒, 从而达到每次出产的菜品不论其味道还是色泽惊人相似, 整个过程带有明显的规范性、机械性色彩, 从洛杉矶到纽约, 牛排都只有一种味道, 口味稳定, 缺少变化, 无艺术可言。作为菜肴, 鸡就是鸡, 牛排就是牛排, 纵然有搭配, 也是在盘中上桌时而不是在烹饪过程中进行的。如西餐中的“法式土豆羊排”, 一边放土豆泥, 旁倚羊排, 另一边配煮青豆, 加几片番茄便成, 色彩上对比鲜明, 绝非集土豆牛肉于一锅而炖, 滋味上各种原料互不相干, 各是各的味, 简单明了。

2. 中式宴饮文化理念:

以美味为核心, 侧重制作时的知觉感悟。在宴饮观念中, 中式注重细火慢炖, 以菜肴精细、香诱食欲为特征, 以调和五味为根本, 以色彩艺术为精华, 食不厌精, 脍不厌细, 要求色香味形俱佳。如有名的上海菜“咸笃鲜”, 其原料仅是简单的火腿、冬笋和鲜肉三味, 经中式烹饪后, 火腿、冬笋、鲜肉中都早已各含其他两种原料的味道, 从而形成了一道含三种原料而又超乎三种原料的美味佳肴。此味道与西式烹饪后泾渭分明的“咸笃鲜”截然不同。

中式烹饪不讲求精确到秒与克的规范, 制作时注重随意与经验把握, 调料添加是“稍许”或“少量”, 即使是“20g”, 也很少有厨师用天平称量, 而西方很多家庭厨房备有天平、液体量杯、定时器、刻度锅等。这就出现了同一菜系的同一道菜, 其所用的配菜与各种调料的匹配会依厨师个人特点而有所不同;甚至同一厨师的同一道菜, 也会依季节、场合及用餐人身份的不同而加以调整。如同样一道“红烧鱼”:冬天色彩较深、口味较重, 夏天则色和味均清淡;宴请江浙一带的人在调味中加糖, 川湘顾客则多放辣椒。这使得中国菜品风格灵活且富有变化。例如宴请奥巴马的西式传统美食牛排, 使用中式方法烹调、调味, 将西方的牛油和奶油改成植物油, 把洋葱改成葱、蒜, 把番茄酱改为酱油和豆豉……通过中式烹饪方法, 或许令奥巴马一行在口味上找到新惊喜。

中西宴饮礼仪存在多方面差异, 我们不能以此简单判断中西两种宴饮文化的优劣高下, 因为这种宴饮文化适应了各自的地理环境和民族风俗, 体现不同的文化个性, 但其发展趋势是中西方宴饮文化的融合, 实现“西餐中吃, 中餐西吃”。在许多宴请中, 我们已经看到西餐中做, 或中餐自助大行其道。

西方的礼仪文化以基督教为核心, 强调的是一种“差异性”与“独立性”的文化观念, 普遍认为某一事物的价值在于与其他事物的区别性, “个性”意识非常强烈, 其思维模式中普遍强调突出自我的独立与个性。中国的礼仪文化以儒家“和”的思想为基础, 强调共性与和谐, 这也养成了中国人好商量、好通融的性格。对中西方不同的礼仪文化, 用“和而不同”的态度来对待, 承认和尊重差异, 并探寻礼仪文化的互通性, 有助于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对其他文化的适应力, 从而提高沟通效率。

参考文献

[1]李春芳.由分餐到合餐[J].饮食文化研究, 2007 (3) .

[2]顾晓苏.G20峰会晚宴座次的政治玄机[J].新闻天地, 2009 (5) .

[3]侯嘉亮.中国传统家宴及其座次礼仪[J].中国机关后勤, 2002 (6) .

[4]王玉霞.礼仪中的左右尊卑辨析[J].兰台世界, 2010 (1) .

16.展览礼仪企划 篇十六

展览礼仪企划以其独具的专业性、针对性的特点逐渐成为国际、国内企业直接面对客户,展示自己的极好工具。它最早形成于40年代法国巴黎的一次展览会,之后在70年代形成规模,并逐步向专业化、正规化发展,80年代末90年代初,展览礼仪在我国也逐步发展起来,尤其是近几年来伴随展览业的发展,我国的公司对展览礼仪企划也越来越重视了。

什么是展览礼仪企划

礼仪企划既是通过专业策划公司的精心策划,为参加展览会的公司提供最完美的参展活动设计方案。它包括硬件的展位、展台布置,以及与之配合的各种声、光、电效果;软件的宣传促销活动、展览礼仪模特的培训及包装等,使公司的优势最大限度地表现出来。公司参加展览会的主要目的无非是提高公司的知名度,吸引客户,洽谈合作,在客户心目中树立自己良好的品牌形象。但是要达到这些目的的前提条件必须是:先把尽可能多的人吸引过来。参展企业通常把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交给展览礼仪企划公司来做。

如何做好展览礼仪企划

(一) 要了解展览会的类型、企业品牌、产品特点、展台风格、展位的周遍环境及竞争对手的情况;

(二) 通过所掌握的资料进行整个礼仪活动的创意策划。例如要达到影视效果、解说效果、配音效果等等;

(三) 根据展示风格,选择礼仪小姐是活波开朗型、小巧玲珑型还是现代表演型模特;

(四) 根据选择的模特进行服装的设计制作,展览服装要求新奇悦目,可按创意分为稳重型和明快型。总之能充分表现一个企业的特色;

(五) 根据创意将模特进行分工,例如:解说员、演员、展示员、接待员进行人员培训;

(六) 展览期间礼仪企划公司的管理及礼仪小姐的发挥也对展览的成功有着很大影响。 1996年国际汽车展在国际展览中心举行,世界名车云集,盛况空前,取得极大成功。在成功的背后,展览会中的礼仪企划功不可灭。奔驰、宝马、本田、三菱等名车不仅在展台设计、技术专业人员上花了大力气,更在礼仪策划、人员的选择培训,服装的选择等方面下了功夫。当我们走进展览会,本田小姐嗓音清澈的解说,让人赞叹不已;福特小姐的现场表演让人流连忘返,精美的展台、高雅的小姐,更显示出汽车的名牌。这些展览礼仪小姐与汽车的品牌、车型、风格、特点巧妙融合,相得益彰,体现出展览礼仪企划的精细和独具匠心。伴随汽车展的轰动效应,展览礼仪企划更加受到人们的重视。

提到模特,大家立即想到时装表演,时装模特在服装业中的重要作用大家已认识到了。而对展览模特的了解却较为浅淡。去年2月份的COMDEX电脑展中,一些朋友说,展览模特不就是请几位漂亮的小姐,站在那里发资料吗?这里仅说对了一点,漂亮小姐发资料是为了推广企业形象,但这2还远远不够,单单是漂亮的小姐还不能胜任展览礼仪模特,展览礼仪模特还要具备良好的公关素质。如:应变能力,动听的声音,流利的解说能力,服装模特的表现能力,丰富的礼仪常识等。有的企业认为本公司中的专业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应付,就可不需要礼仪企划。其实回答很简单,那就是宣传和销售是不可分割的。现在这已成为事实。一位企业家曾经这样说:我的产品80%是宣传卖掉的,余下的20%存在库房。

17.礼仪之宴会礼仪 篇十七

古往今来,宴会一直是人际交往的一种重要形式,早在《礼记·礼运篇》中,就有“夫礼之初,始于饮食”的结论,千百年来,人们在摆席设宴中形成了一整套纷繁复杂的礼仪。

大到菜单的制订,小到餐具的使用,其中的讲究使得很多人面对宴会而无所适从。请客需要注意些什么?如何才能少花钱多办事?参加宴会又有哪些注意事项?

尽管如今人们的交往不再墨守成规,但是如果不掌握必要的宴会礼仪,只凭美酒佳肴往往适得其反。今天,金正昆教授就在推杯换盏中,为您解析吃喝中的礼仪。

所谓宴会,是指的以宴请为形式的`一种重要的社交应酬。换而言之,你自己请自己吃饭,你自己跟老婆孩子吃饭,跟爹妈吃饭这不是宴会,宴会实际上是一种社交活动。

我们现代人要讲多交朋友,广结善缘,你没有形式你很难有实质性的进展,你想认识别人,你到哪儿认识啊?你不可能在菜市场你告诉人家,咱俩认识认识吧,那倒也行,但是不容易有实质性的接触。

所以社交需要形式,像我们一般讲的,宴会、舞会、音乐会、家庭聚会容易创造人们交际的形式。所以第一点我要讲了,宴会实际上吃是形式,交际是内容,

否则它没地方,没时间,没场合,所以这个要说清楚。

另外这个宴会礼仪它很有特点,据我所知,宴会礼仪主要来自两大内容,第一,来自习俗。我们曾经说了,礼出于俗,俗化为礼,礼仪是来自习俗的,其实社交礼仪很大一块内容来自宴会。

你回想一下你的人生经验,你认识了好朋友,你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人际关系,往往是在家庭聚会中,平常交往应酬中,吃饭的时候认识的密切的。那么很多宴会的礼仪它来自习俗,譬如我们北京地区北方地区家里来了客人筷子、碗碟摆放都有讲究,比如筷子在筷子托、筷子架要竖放的话,这样竖放说明这个吃饭正在进行。

但是你注意了吗?我们这儿有些老同志,老同志都有这个经验的,一般的情况下筷子不横放的,筷子横放就是逐客之嫌,什么意思?你把筷子在碗上或者碟上一横放就等于告诉客人,打住,该散了。

人家吃得高高兴兴,有人话多他不想走,想说醉话,你不好驱逐他,筷子一横放就是走人的意思。它其实来自习俗,比如我们到南方地区去,刚才讲的是北方的习俗,你到南方地区是吃鱼,吃鱼,你这个鱼上面吃完了下半面就不能叫翻过来,叫正过来,因为这个船家有忌讳,翻船不吉利,它是来自一个习俗。

18.儿童礼仪 篇十八

小学生文明礼仪的小故事

古代的时候有一个男人,他想要去一座寺庙,于是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城镇。走着走着,他越来越迷路,不知道该往哪里走。这时,他身边刚好有一个老伯伯走过,他一把挡在老伯伯前,大声吼道:“喂,老头儿!快告诉我xx寺庙在哪里!还有多远啊!”老伯伯望了望他,平静地说:“无礼(五里)。”于是那个男人往前走了五里,可是还看不到他想到的那座寺庙。这时候,他寻思着老伯伯的话,突然明白了什么„„

英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洛克说:“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养成习惯的一种大事。”这点,我们应向周总理学习,美国总统尼克松曾在他写的《领袖们》一书对此作过评价。尼克松说:“周恩来的敏捷机智大大超过我能知道的其他任何一位世界领袖。这是中国独有的特殊的品德,是多少世纪以来的历史发展种种中国文明的精华结晶,他待人很谦虚但很沉着坚定。”周恩来的文明谈吐、礼貌举止和他所具的令人折服的气质和风度,正是他那高尚的品德、宽阔的胸襟、超群的智慧、美好高尚心灵的生动体现。

看来,文明、礼仪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首先,注意培养自己美好高尚的心灵。从表面上看,文明礼貌是外在的,而实际上外在的形式下蕴含着内在思想和情感。真正讲文明懂礼貌的人,是有着美好心灵的人,美好的语言来自于美好的心灵,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言为心声”、“形为内现”。其次,要在实践中用文明礼貌的道德标准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文明礼貌,重在表现。主要包括四点:①谦虚礼让②谈吐文明③举止端庄④讲究卫生。我想,你若能做到以上四点,也不愧为“礼仪之邦”的成员了。

德国著名文学家歌德有句话说得好:“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镜子。”的确,人们总是根据你的言谈举止评价你。因为,礼貌是人类和谐相处的金钥匙,只有拥有它才会有幸福、快乐。文明礼仪小故事:团结的力量 从前吐谷浑国的国王阿豺有20个儿子。他这20个儿子个个都很有本领,难分上下。可是他们自恃本领高强,都不把别人放在眼里,认为只有自己最有才能。平时20个儿子常常明争暗斗,见面就互相讥讽,在背后也总爱说对方的坏话。阿豺见到儿子们这种互不相容的情况,很是担心,他明白敌人很容易利用这种不睦的局面来各个击破,那样一来国家的安危就悬于一线了。阿豺常常利用各种机会和场合来苦口婆心地教导儿子们停止互相攻击、倾轧,要相互团结友爱。可是儿子们对父亲的话都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表面上装作遵从教诲,实际上并没放在心上,还是依然我行我素。

阿豺的年纪一天天老了他明白自己在位的日子不会很久了。可是自己死后,儿子们怎么办呢?再没有人能教诲他们、调解他们之间的矛盾了那国家不是要四分五裂了吗?究竟用什么办法才能让他们懂得要团结起来呢?阿豺越来越忧心忡忡

有一天,久病在床的阿豺预感到死神就要降临了,他也终于有了主意。他把儿子们召集到病榻跟前,吩咐他们说:“你们每个人都放一支箭在地上。”儿子们不知何故,但还是照办了。阿豺又叫过自己的弟弟慕利延说:“你随便拾一支箭折断它。”慕利延顺手捡起身边的一支箭,稍一用力,箭就断了。阿豺又说:“现在你把剩下的19支箭全都拾起来,把它们捆在一起,再试着折断。”慕利延抓住箭捆,使出了吃奶的力气,咬牙弯腰,脖子上青筋直冒,折腾得满头大汗,始终也没能将箭捆折断。阿豺缓缓地转向儿子们,语重心长地开口说道:“你们也都看得很明白了,一支箭,轻轻一折就断了,可是合在一起的时候,就怎么也折不断。你们兄弟也是如此,如果互相斗气,单独行动,很容易遭到失败,只有20个人联合起来,齐心协力,才会产生无比巨大的力量,可以战胜一切,保障国家的安全。这就是团结的力量啊!” 儿子们终于领悟了父亲的良苦用心,想起自己以往的行为,都悔恨地流着泪说:“父亲,我们明白了,您就放心吧!”阿豺见儿子们真的懂了,欣慰地点了下头,闭上眼睛安然去世了。折箭的道理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只有团结起来,才会产生巨大的力量和智慧,去克服一切困难。

粗鲁的小老鼠

从前有一只小老鼠,总觉得自己了不起,对别人很不礼貌。

一次他去上学,一只蜗牛迎面走了过来,挡住了他的去路。小老鼠凶巴巴地说:“小不点儿,滚开,别挡我的路!”小老鼠说着一脚踢了过去,把蜗牛踢得滚出去很远。

有一次,小老鼠到河边喝水,觉得河里的一条小鱼妨碍了他,于是,捡起一块石头就扔了过去。小鱼受到袭击,吓了一跳,慌忙躲避。小老鼠哈哈大笑说:“知道我的厉害了吧”。一天晚上,小老鼠在回家的路上看见一只小猪躺在路边,就趾高气扬地说:“谁给你这么大的胆子,竟敢挡住我的路”说着,一脚踢了过去。“嘭”地一声,小老鼠正好踢到小猪的脚上,小猪倒没什么事,小老鼠却“唉呦,唉呦”地叫了起来,原来他的脚肿起了一个大包。小猪站起来对小老鼠说:“你对别人傲慢无礼,不懂得尊重人,今天尝到苦头了吧!只有尊重别人,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小老鼠看着受伤的脚,羞愧地低下了头。

想一想,你有过小老鼠这样的举动或心理吗?

张良拜师

张良是西汉高祖刘邦的军师,他的祖先是韩国人。在秦灭韩后,张良立志为韩国报仇。有一次,因刺杀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张良在下邳闲暇无事。有一天他到下邳桥上散步,碰到一个老人,穿着粗布短衣,走到张良旁边,故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桥下。然后回过头来冲着张良说:“孩子!下桥去给我把鞋子拾上来!”张良听了一愣,很想打他一下,但一看他是个老人,就强忍着怒气,到桥下把鞋拾了上来。那老人竟又命令说:“把鞋子给我穿上!”张良一想,既然已经给他拾来了鞋子,不如就给他穿上吧,于是就跪在地上给他穿鞋。那老人把脚伸着,让张良给他穿好后,就笑嘻嘻地走了。张良一直用惊奇的目光注 视着他的去向。那老人走了里把路,又折回身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孩子是能培养成才的。5天以后的早上,天一亮,就到这里来同我会面!”张良跪下来说:“是。”第五天天刚亮,张良到了下邳桥上。不料那老人已经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就生气地说:“和老人约会,怎么迟到了?以后的第五天早上再来相会!”说完就离去了。到第五天早上,鸡一叫,张良就赶去,可是那老人又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又生气地说:“怎么又掉在我后面了?过了五天再早点来!”说完又走了。到第五天,张良没到半夜就赶到桥上,等了好久,那老人也来了,他高兴地说:“这样才好。”然后他拿出一本书来,指着说道:“认真研读这本书,就能做帝王的老师了!过十年,天下形势有变,你就会发迹了。以后13年,你就会在济北郡谷城山下看到我??那儿有块黄石就是我了。”老人说完就走了。早上天亮时,张良拿出那本书来一看,原来是《太公兵法》(辅佐周武王伐纣的姜太公的兵书)!张良十分珍爱它,经常熟读,反复地学习、研究。10年过去了,陈胜等人起兵反秦,张良也聚集了100多人响应。沛公刘邦率领了几千人马,在下邳的西面攻占了一些地方,张良就归附于他,成为他的部属。从此张良根据《太公兵法》经常向沛公献计献策,沛公认为很好,常常采用他的计谋,后来成了刘邦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师。刘邦称帝后,封他为留侯。张良始终不忘那个给他《太公兵法》的老人。13年后,他随从刘邦经过济北时,果然在谷城山下看见有块黄石,并把它取回,称之为“黄石公”,作为珍宝供奉起来,按时祭祀。张良死后,家属把这块黄石和他葬在一起。

篇二:文明礼貌小故事 文明礼貌小故事?

有一次,列宁同志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退回去给让路。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这不也是良好文明礼仪的体现么?

程门立雪的典故? 程门立雪这个故事,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事儿。

二程是洛阳伊川人,同是宋代著名儒学家。二程学说,后来为朱熹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杨时、游酢,向二程求学,非常恭敬。杨游二人,原先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四十岁,而且已考上了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求学。故事就发生在他们初次到嵩阳书院,登门拜见程颐的那天。

相传,一日杨时、游酢,来到嵩阳书院拜见程颐,正遇上这位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程颐明知有两个客人来了,他欲不言不动,不予理睬。杨、游二人怕打扰先生休息,只好恭恭敬敬,肃然待立,一声不吭等候他睁开眼来。如此等了好半天,程颐才如萝初醒,见了杨、游,装作一惊说道:啊!啊!贤辈早在此呼!意思是说你们两个还在这儿没走啊。那天正是冬季很冷的一天,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下起雪来。门外积雪,有一尺多深。

人人争做文明使者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发言的主题是《人人争做文明使者》

有一天,小红妈妈对小红说:“你和爸爸一起去商场买点东西吧!”小红很高兴,因为可以顺便买点好吃的和一些课外书等。于是小红和爸爸来到商场,准备乘坐电梯上二层超市。上电梯时人很多,小红赶紧跑到前面冲上电梯,她爸爸着急地说:“你这样做是不对的,为了安全要按顺序排队乘坐。”于是,小红回到爸爸身边,准备和爸爸按顺序上去。爸爸一边把小红拉到他的前边,一边接着对小红说:“乘坐电梯时不仅要按顺序,而且还要靠右站立,以便有急事的人在左侧顺利通过。”小红按照爸爸的要求,和爸爸一起顺利来到二层超市购物,买完东西他们高高兴兴地回家了。这次购物小红不仅买到了她需要的东西,而且从实际生活中知道了关于乘坐电梯的一些小常识,以后会按照有关要求乘坐电梯,做一名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也希望同学们在乘坐电梯时按顺序靠右站立,人人争做文明小使者。

文明礼仪在校园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讲话的主题是《文明礼仪在校园》

我们的校园里有绿绿的树,红红的花真美丽,在这舒适的环境里我们要好好学习。在校园里要做个讲卫生、讲礼貌是好孩子,讲卫生要不乱扔废纸,不乱抛果皮杂物。我们喜爱打扫校园和教室。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互相监督。讲礼貌就是说话要轻声慢语,见到老师要问好,见到长辈要说:“您好!”同学帮助要说:“谢谢。”做错事跟别人说:“对不起。”

礼仪是表现一个人的修养,在于他平时的坐.走.站.立.行和待人接物。接待客人要热情,端上一杯热水,我们作为祖国的花朵,未来要靠我们去创造。所以我们凡事都应该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相信在我们的校园每个同学都能做到讲文明讲礼貌,做一个有礼仪的好学生,我们感谢老师辛勤的教育。

文明礼仪记心中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讲话的主题是《文明礼仪记心中》

文明礼仪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优良传统。一个人,任何东西没有了,都可以重新再来。但是,你绝不能丢失了文明礼仪,它是做人的根本,如果没有它,那就算有再多的金银财宝也没用。

就拿我们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有一次,在回家的路上,偶然看到一位载着孩子的妇女不小心撞到了一位年轻的阿姨,那位妇女连说:“对不起,对不起”,而那位阿姨却不顾孩子的面子破口大骂,把小孩都吓哭了,在众目之下,妇女也忍无可忍,两个人在大街上对骂了起来,最后在众人的劝说下,两个人才气冲冲地离开。

文明礼貌?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讲话的主题是《总经理面试》

给大家讲个故事:北京有一家外资企业招工,对学历、外语、身高、相貌的要求都很高,但薪酬挺高,所以有很多高素质人才都来应聘。这一些年轻人,过五关斩六将,到了最后一关:总经理面试。这些年轻人想,这很简单,只不过是走走过场罢了,准十拿九稳了。

没想到,这一面试出问题了。一见面,总经理说:“很抱歉,年轻人,我有点急事,要出去10分钟,你们能不能等我?”年轻人说:“没问题,您去吧,我们等您。”老板走了,年轻人一个个踌躇满志,得意非凡,闲不着,围着老板的大写字台看,只见上面文件一摞,信一摞,资料一摞。年轻人你看这一摞,我看这一摞,看完了还交换:哎哟,这个好看。10分钟后,总经理回来了,说:“面试已经结束。”“没有啊?我们还在等您啊。”老板说:“我不在的这一段时间,你们的表现就是面试。很遗憾,你们没有一个人被录取。因为,本公司从来不录取那些乱翻别人东西的人。” 哎呀,这些年轻人一听啊,捶胸顿足。他们为什么这么感慨万千呢?他们说:“我们长这么大,就从来没听说过不能乱翻别人的东西。”

想想看,我们哪个家庭、哪个学校,经常进行这样的教育?翻东西,是儿童时期的一种习惯,是一种好奇。小孩去串门,看到人家的抽屉,挨着个儿地翻。爸爸妈妈下班了,孩子就翻爸爸妈妈的包。但是,对儿童来说,这是一个特点,他就是好奇,他的社会化程度,他还不知道要尊重别人。

篇三:文明礼仪小故事 文明礼仪小故事

孔融让梨

孔融(153—208年),鲁国人(今山东曲阜),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学创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据史书记载,孔融幼时不但非常聪明,而且还是一个注重兄弟之礼、互助友爱的典型。

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每次,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见了,问道:“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

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惊喜。从此,孔融让梨的故事也就流传千载,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

程门立雪

“程门立雪”这个故事出自《宋史·杨时传》:“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程门立雪”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事。杨时、游酢二人,原先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四十岁,而且已考上了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求学。故事就发生在他们初次到嵩阳书院,登门拜见程颐的那天。

相传,一日杨时、游酢,来到嵩阳书院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惊,说道:“啊,啊!他们两位还在这儿没走?”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

这个故事,就叫“程门立雪”,在宋代读书人中流传很广。后来人们常用“程门立雪”的成语表示求学者尊敬师长和求学心诚意坚。

这只是古代的 还有很多现代的故事

动果实,用优异的成绩和良好的表现来回报老师。再次,同学相处时,我要做到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学习他人的优点,取长补短,争取共同进步。最后,我要讲卫生讲道德。不论是个人卫生,还是集体环境,我们都保持干净。

篇四:文明礼仪小故事

1.团结友爱--心平气和的刘铭传

清廷派驻台湾的总督刘铭传,是建设台湾的大功臣,台湾的第一条铁路便是他督促修的。刘铭传的被任用,有一则发人深省的小故事:当李鸿章将刘铭传推荐给曾国藩时,还一起推荐了另外两个书生。曾国藩为了测验他们三人中谁的品格最好,便故意约他们在某个时间到曾府去面谈。可是到了约定的时刻,曾国藩却故意不出面,让他们在客厅中等候,暗中却仔细观察他们的态度。只见其他两位都显得很不耐烦似的,不停地抱怨;只有刘铭传一个人安安静静、心平气和地欣赏墙上的字画。后来曾国藩考问他们客厅中的字画,只有刘铭传一人答得出来。结果刘铭传被推荐为台湾总督。

按语:没有耐性的人,必定缺乏坚毅持久、克服万难的精神,自然成就不了甚么伟大的事业。我们希望将来能有所作为,首先便须磨炼自己的耐心和毅力。2.孔融让梨

孔融(153—208年),鲁国人(今山东曲阜),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学创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据史书记载,孔融幼时不但非常聪明,而且还是一个注重兄弟之礼、互助友爱的典型。

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每次,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见了,问道:“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

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惊喜。从此,孔融让梨的故事也就流传千载,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3.程门立雪

“程门立雪”这个故事出自《宋史·杨时传》:“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程门立雪”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事。杨时、游酢二人,原先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四十岁,而且已考上了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求学。故事就发生在他们初次到嵩阳书院,登门拜见程颐的那天。

相传,一日杨时、游酢,来到嵩阳书院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惊,说道:“啊,啊!他们两位还在这儿没走?”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

这个故事,就叫“程门立雪”,在宋代读书人中流传很广。后来人们常用“程门立雪”的成语表示求学者尊敬师长和求学心诚意坚。4.千里送鹅毛

千里送鹅毛”的故事发生在唐朝。当时,云南一少数民族的首领为表示对唐王朝的拥戴,派特使缅伯高向太宗贡献天鹅。

路过沔阳河时,好心的缅伯高把天鹅从笼子里放出来,想给它洗个澡。不料,天鹅展翅飞向高空。缅伯高忙伸手去捉,只扯得几根鹅毛。缅伯高急得顿足捶胸,号啕大哭。随从们劝他说:“已经飞走了,哭也没有用,还是想想补救的方法吧。”缅伯高一想,也只能如此了。

到了长安,缅伯高拜见唐太宗,并献上礼物。唐太宗见是一个精致的绸缎小包,便令人打开,一看是几根鹅毛和一首小诗。诗曰:“天鹅贡唐朝,山高路途遥。沔阳河失宝,倒地哭号啕。上复圣天子,可饶缅伯高。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唐太宗莫名其妙,缅伯高随即讲出事情原委。唐太宗连声说:“难能可贵!难能可贵!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这个故事体现着送礼之人诚信的可贵美德。今天,人们用“千里送鹅毛”比喻送出的礼物单薄,但情意却异常浓厚。

文明礼仪小故事

一、学校每天中午都有工作餐,教师都在一起吃。但为了学生安全,每天都安排了两位教师送学生过马路,这就使得这两位教师要晚一些吃饭。一天中午,许多教师都和往常一样开始吃午餐了,只有陈校长一人坐在桌边没有动筷。我们还以为他哪儿不舒服,没想到他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故事大概是讲“义门陈”的人都十分注重“义”和“礼”,使得当时皇帝都为之震惊。其中有一个细节说:这儿的狗都知道“义”、“礼”,有“一犬不至,百犬不食”的传说。当大家听完这个故事之后,才记起还有两个老师为了送学生过马路还没来吃饭„„从此以后,他们每次吃饭都会等到所有人到齐才开筷。

文明礼仪小故事

二、几个低年级的同学,肩并肩有说有笑地走着,前面迎面走来一位老师,他们也不认识,但当这位老师走到这几名同学身边时,其他人都还是说笑,只有一位同学,恭敬的鞠了一躬,说了声“老师好”。老师当然也很高兴的回答了一句“你好”,别的同学都没哼一声。等老师过去了之后。有的人说那个同学油饼,不认识的老师还给鞠躬,有的人说他根本是装样子,给别人看的。那个同学没有反驳他们,只是说了一句:做一个有礼貌的人是做学生的最基本要求。我正走在他们身后,听了这句话非常感动,感动那个同学的真诚,一个人懂礼貌,真的是很难得的品质。

文明礼仪小故事

三、可以说只是一个动作,那天一位老师看见了一张棒冰包装纸,弯下腰拣起来扔到了垃圾桶。这是一个不起眼的动作,但是他的以身作则、师为表率的行为教导我们,他是老师。如果有同学看见了这位老师的做法,又怎会不佩服这位老师呢?说不定下次他也会这么做,他也会明白乱扔废弃物是不文明的行为。通过这几件小事,我更加认识到了“礼仪”的含义是从一件一件小事上表现出来的,是心灵美的一种表现,是一个人做人的标准。我们应该让社会变成一个到处都是文明的,一个“没有污染的世外桃源”。还是那句真理:从我做起,只有你我他都“从我做起”才会到处充满礼仪的“味道”,才会使你我他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1.有一次,列宁同志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退回去给让路。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这不也是良好文明礼仪的体现么? 2.娇娇和妈妈去参加老同学聚会。用餐时,大人们举杯换盏尽情地聊着,娇娇伸着筷子,看哪盘菜好吃就一个劲儿地挑着吃,一副不管不顾的样子。有人开了个玩笑说:“这小丫头真精啊!”妈妈听了简直无地自容。是呀,在家里吃饭这不算什么事,姥姥每次做了好菜都紧着娇娇吃。像三鲜虾仁这道菜,娇娇就专挑虾仁吃,姥姥还帮着她挑,直到把盘子里的虾仁挑得一个不剩,留下一堆黄瓜片,她才住手。现在虽说到了外边,可习惯已经成自然了,这丢脸的吃相一时那里改得过来。

3.某小区7号楼刘家与李家住上下楼,是一对冤家对头,经常为一点儿小事吵得邻里不安。刘家的冬冬天生淘气,一两岁就调皮得很,整天在屋里折腾,穿着小皮鞋跑来跑去,玩具往地上乱摔。李家的两口年纪大了,心脏又不好怕吵闹,听不得楼板叮咚叮咚地响,自然要去提意见。可刘家的孩子淘气惯了,不但没改,反而越大越闹腾,在房间里拍球,跳绳。吵得楼下整天不得安生。李家人上门去说,刘家大人护着孩子,小冬冬在一旁做鬼脸,之后又蹦又跳闹得更欢。

4.面试

给大家讲个故事:北京有一家外资企业招工,对学历、外语、身高、相貌的要求都很高,但薪酬挺高,所以有很多高素质人才都来应聘。这一些年轻人,过五关斩六将,到了最后一关:总经理面试。这些年轻人想,这很简单,只不过是走走过场罢了,准十拿九稳了。

没想到,这一面试出问题了。一见面,总经理说:“很抱歉,年轻人,我有点急事,要出去10分钟,你们能不能等我?”年轻人说:“没问题,您去吧,我们等您。”老板走了,年轻人一个个踌躇满志,得意非凡,闲不着,围着老板的大写字台看,只见上面文件一摞,信一摞,资料一摞。年轻人你看这一摞,我看这一摞,看完了还交换:哎哟,这个好看。10分钟后,总经理回来了,说:“面试已经结束。”“没有啊?我们还在等您啊。”老板说:“我不在的这一段时间,你们的表现就是面试。很遗憾,你们没有一个人被录取。因为,本公司从来不录取那些乱翻别人东西的人。” 哎呀,这些年轻人一听啊,捶胸顿足。他们为什么这么感慨万千呢?他们说:“我们长这么大,就从来没听说过不能乱翻别人的东西。”

想想看,我们哪个家庭、哪个学校,经常进行这样的教育?翻东西,是儿童时期的一种习惯,是一种好奇。小孩去串门,看到人家的抽屉,挨着个儿地翻。爸爸妈妈下班了,孩子就翻爸爸妈妈的包。但是,对儿童来说,这是一个特点,不是一个缺点,他就是好奇,他的社会化程度很低,他还不知道要尊重别人。文明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哪怕是一个手势、一句话语。帮助别人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文明的行为。它可以表现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像这种讲文明、有礼貌的小故事,在我们身边可谓是数不胜数的!

上一篇:关于做好冬季防火安全工作的公告下一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的作文3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