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茶诗欣赏

2024-07-10

中国现代茶诗欣赏(共7篇)(共7篇)

1.中国现代茶诗欣赏 篇一

陆羽对中国茶诗的贡献

时间: 2008-02-14 16:27:17 来源:天门政府网

摘要:《茶经》构思时作者的诗情投入。理论条文的诗化处理。茶事事象增加了茶诗的意境。中国茶诗的首倡人。中国茶诗 的开拓者。杰出的茶诗人。

《茶经》中的诗意美凡作诗不能依情说情,这是虚情;而要托物寄情,借景抒情,感事生情。世间万物有的可生情,有的却不能生情,如枯木死灰,情无从生发。《茶经》本来是讲茶的源流,茶的名称,茶的种植栽培,茶的采制,是叫人们如何科学种茶,获得优良茶叶,以便茶农增加收成,卖出更多的钱。陆羽因为具备诗人气质,把许多茶事活动写得很美,富有艺术情趣创造出许多诗美的语言。诗人们将它信手拈出,就可化为诗的篇章。《茶经》在“茶之源”中描述茶的品质时用了“野者上,园者次。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叶卷上,叶舒次。”写得色彩纷呈。这些都可直接入诗。在描写早春茶芽时,用了“若薇蕨始抽,凌露采焉。”还用了“三枝四枝五枝”。语言平淡,但准确传神。描写茶汤的千万状,如“卤莽而言,如胡人靴者蹙缩然;封牛臆者,廉襜然;浮云出者,轮菌然,轻若飊拂水者,涵澹然。”这里语言色调柔和,化静为动,动静相映,把不动的茶叶写活了。《茶经》中在描写煮沸的茶沬运动创造了很多新鲜比喻。“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边缘如涌泉联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这些明丽的茶语,为历代茶诗人取用。《茶经》创造了许多新的事象。茶事事象为茶诗增加了新的媒介,也即是增加了茶诗外质,便于诗人歌吟。陆羽因生于底层,踏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鱼梁村寨。他的低賤出身,使他容易与普通茶农接近,和他们一块儿采茶共话茶事,知道他们心中的所思所求。他曾是佛门奇僧,又能接近许多释道朋友。他情调娴雅,文采风流,又受到达官贵人的喜爱,于各方人士的生活情趣都有深切的了解。在他立志创立诗化茶饮时,为他们设计了许多新的事象。这些事象也都充满诗情画意。请看如下这几方面:采茶工具、煎煮的器物、饮茶方法(含煎茶用水,茶店里的有关茶事挂图)。凡涉及到的采制工具和品饮器物他几乎都进行改良和重新设计制作。陆羽那时就明白了这样的道理:人类从制作最简单的工具开始,就能从自己的产品中感受到美。随着有独立艺术价值艺术品的出现,人们把美的属性和艺术联系一起了,一切人工美也都是艺术美。唐玄宗朝艺术出现了空前的繁荣。诸如绘画、雕塑、以及建筑宏构,佛寺壁画,都有最新的成就。并自觉地将外来艺术溶合在民族艺术里,丰富和发展了本民族的艺术。并出现了像吴道子这样的一些大画家,将气韵神思等许多品论诗文的审美要求融入绘画之中。唐朝,在中国画的诸多方面有许多新的突破。在工艺方面,唐代的瓷器在造型和装饰上吸收了古波斯等国的艺术风格,形成了一种兼收异域风采又不失自己的情调的瓷器审美特征。并呈现了南方越窑和北方邢窑并行发展的趋势。被称之为南青北白。后经瓷器艺人摸索绘彩也能出其它花色。在制胎上还可两色重叠拉坯,形成纹理。”不薄雅素,更喜富丽“,成为唐代时代风貌。陆羽为了将茶事活动诗化,自觉吸收了各种艺术品类的新成就,把它用在自己的茶饮革新上。他设计了种叫籝的竹笼,用竹筐编织,就像现在鄂西妇女背的竹篓,采茶姑娘背在身后,便于双手采摘。在茶叶加工上,他还设计了一种特制砧板台,取名叫”承“,要求用石头做;如果没有石头,可以用槐木,或桑木但半截要埋在土里。他还设计了一种叫焙的烤灶,挖宽二尺,五深二尺的坑,上作短墙,用泥砌。上面立着用木做的架子,名叫棧。分上下二层,能上能下,用来烘干茶。像这样的工具一共有二十多种。这些工具外型美,既有实用价值,也装饰了采茶姑娘和茶乡外景,后来也都被茶诗人用来作为歌吟题材。以上这些可说是为那些普通采茶人作的。这些美的事象和野外风光紧紧相联,自成一体,有自然淳朴之美。在茶的烹煎器具创制上,好像是为那些上层贵族和文人雅士设计的。在设计上注重富丽典雅。材料贵重,如金、银、玉石。花纹繁复。使那些审美主体能亲身感知到美。比如一只烹茶的风炉就别具匠心的为造物赋形。风炉,用铜和铁铸成,像古鼎的样子。炉壁厚三分,炉口的边缘宽九分,让六分宽的炉也在炉壁内方,把泥巴抺于炉膛。炉的下方有三只脚,铸上籀文,共有二十一个字。一只脚上写:”坎上巽下离于中“,一只脚上写”体均五行去百疾。“一只脚上写”圣唐灭胡明年铸。“在三只脚间开九个窗口。炉底下一个洞用来通风漏灰,三个窗口上共六个字的籀文,一个窗口上写”伊公“二字,一个窗口上写”羮陆“二字,一个窗口上写”氏茶“二字,意思就是”伊公羮陆氏茶“。把隔板放在里面。共三格,一格上画一只野鸡图形(属火)画一离卦。另一格画只彪,彪属风,画一巽卦。再一格画条鱼,鱼属水虫,画一坎卦。”风能使火烧旺,火能把水煮开。所以要有这三卦。炉身用花卉、流水、方形花纹等图案来装饰。风炉也有用熟铁锻成的,也有用泥做的。另又用一个接受灰烬的铁盘叫“灰承”,有三只脚,托住炉子。一只风炉有这许多讲究,可见他艺术匠心多细。《茶经》中在介绍盛水用具时引用了一首古茶诗。瓢,又叫栖;杓,把瓠瓜剖开割成;或是用树木做挖成。晋朝杜育的《荈赋》说“酌之以瓠。”瓠,瓢也,口阔,瓢身薄,把短。余姚人虞洪到瀑布山采茶,遇见一个道士对他说:“我是丹邱子,希望你改天把瓯,牺中多盛茶送点我喝。”牺,就是木杓。现在常用的以梨木挖成。这是陆羽在撰写《茶经》时不忘用诗做参照。在选用茶碗上,他也有精辟的见解。他说: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上,寿州,洪州次。或以邢州越州上,殊不为然。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类雪,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越瓷白而茶色丹,邢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观察是何等细致。诸如茶碾,茶臼,捣杵。进入皇宫后,有的改用金、银、玉等材料做,更提高了它的品位。为了方便旅游,便于一些诗人们在郊外篝火野炊,在山外湖边郊游,增加情趣,设计了一种叫“都篮”的工具,可放进所有器具。要是将所有精心制作的茶具放在一起,真可说琳琅满目,古香古色,像走进了一个古玩店。如果将它摆进京都长安一个贵妇室中,红炉丽火,香雾氤氲,假如有一个雍容华贵的少妇躺在贵妇榻上,一位传茗的丫环,为她供水烹茶,屏风上画着写有茶诗的古籀文字,以及用素绢或四幅或六幅书写的《茶经》文字陈诸座隅,这是一个多么美丽的茶情和诗意的图画。这里就引苏轼一首茶诗来见一斑。“空花落尽酒倾缸,日上山融雪涨江。红焙淺瓯新火活,龙团小碾斗睛窗。”这是北宋大诗人一首记梦的诗,也就是他在梦中参加了一次品茶活动。可见这位大诗人多么迷恋品茶和斗茶的游戏,诗写得多美,并连用陆羽在《茶经》中设计的三种茶的事象。即红焙(炉火),淺瓯(茶碗)龙团小碾(碾茶饼)使这首茶诗弥漫着茶的色香味。

陆羽是中国茶诗的首倡人、开拓者,杰出的茶诗人。1.中国茶诗的首倡人

中国茶诗的起源应该是产茶区人民口头传唱的茶歌,反映茶农自己的茶事劳动,夸饰本茶区的名茶。这样的歌,生生不息,口耳相传,世代不绝。可是真正让茶诗人争相歌咏的题材,这还是陆羽的首倡。他在《茶经·七之事》里收集了唐以前的分散在一些诗文旧集中的零星茶诗,约有七、八首,这就是左思的《娇女诗》,张载的《登成都楼》,傅巽的《七诲》,孙楚的《歌》,王微的《杂诗》,杜毓的《荈赋》……,另外还有一些断句。想唐时,信息不通畅,印刷术不发达,出版物不多。一个寒士,到那里去弄到上百种典籍,在微弱的灯光下查找。有几首长诗到结尾才出现一联有关茗与茶的文字,还要把它分析,评估,然后撷取下来,又另订诗题辑录在自己的集子里。比自己写一首茶诗下的功夫要多,可是他乐意做。这几首诗由于陆羽首次发现,用它作为探讨茶的旁证,以及茶的起源沿革,被世代研究茶的人所引用,让尘封了的旧诗,又有了鲜活的生命。这些茶诗有的夸耀地方名产,有的保存古时茶饮方法,有的则是为少妇的借茶遣怀。成为写作茶诗的借鉴。这难道不叫首倡吧?

2.中国茶诗的开拓者陆羽的传奇身世,可以用这样八个字概括“竞陵野老,诗茶一生。”他在事业上成功的是茶,一部《茶经》,使中国的茶饮走向世界,使全人类受惠。可他自己精神的追求却永远是诗。作为茶诗的拓宽者我想有如下几个方面:

A.创设了新的茶事事象为茶诗写作在题材上提供了许多新媒介。我国古典诗歌最盛行、成就最高的唐代,诗人们也无不为诗的题材写尽而苦恼。上万首唐人绝句:送别、怀旧、冶游约居一半;再就是边塞争战,宫女春怨,以及战争中劳苦大众生离死别。有些具有创新意识的人不得不去涉猎新题材。《茶经》一出,一时洛阳纸贵。而陆羽早就因“诗化茶饮”的开创,名声籍籍。在诗林中,朝野上下,新交故知不少。于是诗人们无不拥经展卷,将那些富有诗意的茶事事象注入自己的诗中,于是一种新的诗歌题材出现了。如皮日休,陆龟蒙,孟郊,皎然等诗人就是开风气之先的人。

B.组织茶诗的趣味性游艺活动野游品茗和诗,传花饮茶联诗。以及后来发展到斗茗赏茶等。在野游品茖上,陆羽别开生面地设计了专门工具--都篮。因为陆羽的诗化茶饮讲究烹茶用水,讲究器具的高雅洁净,还有许多温柔敦厚的品茶仪礼。这些零散茶具便借助创制的都篮(感谢他老人家又取了一个诗化的名字)。这都篮就是一个用竹篾编置的有脚的箱子。两边穿绳索可抬可提,可以上车,可以上船,三、五知心朋友,在桨声欸乃之中,望着舱外青山隐退,白云飞驰,谈文吟诗,向旅游的地点进发。在刘言史写的《与孟郊北野泉上煎茶》这首诗里应有记载。“粉细越笋芽,野煮寒溪滨”(这是说朋友到郊外溪流边取水,并拿出茶叶准备煮茶)后边还有“敲石取新火”“拾得坠巣薪”。自己取火,捡鹊巣树枝作燃料。富有野趣。关于传花饮茗的情景,释皎然在《晦夜李宅招潘述、温衡、海上人饮茶赋》里有“晦夜不生月,琴轩犹为开,墙东隐者在,淇上逸僧来,”“茗爱传花饮”,就是朋友们在一块儿聚会,传花饮茶。其作法大约是朋友们围坐一圈,击鼓传花,鼓声止,花落谁家,便请出那位,吟一首茶诗,啜 一口香茶。C.茶诗人结社陆羽在唐代宗大历六年与湖州颜真卿共修《韵海镜源》时,和皎然、张志和等18人诗茶唱和,结成茶诗社,留下了许多咏茶联句。从许多朋友的联名看,陆羽是一位重要角色。因为那时他的名气很大,成为他们的茶顾问,相当于诗社的一个副社长。这在中国茶诗上也具有开创性质的。

3.杰出的茶诗人

作为茶人的陆羽,也许是幸运的,他毕竟留下了一部《茶经》,光照后人。作为诗人的陆羽却太不幸了,一只贮有诗歌的诗囊不知出于什么原因丢失了,又没有后人为它搜寻遗稿。那时刻一部诗稿,是需要很多钱的,然而不幸之中之幸,他却有两首诗因为当时就在茶人口中流传开了,后被唐人笔记小说的作者收在他们的著作里,得以保存下来。清人彭定求等刻《全唐诗》,将其选录进去。这就是《六羡歌》和《会稽东小山》两首诗。《六羡歌》应该说是茶诗中的上乘之作,是他能够名列诗林的代表作品,也是他在中国茶诗写作中拿出的一个范式。但到目前为止很多茶诗家还没有取得一致意见。“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登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日从竟陵城下来。”这是一首舍弃荣华富贵,将功名利禄看得轻如草灰,志行高洁的好诗。里面因为没有出现一个“茶”字,就难以将它划归到抒发茶情的这类诗中,往往将“西江水”泛指诗人像流水一样永远鲜活的向上精神。我想研究任何一首诗都不能忘了诗人这一审美主体。诗人一生嗜茶如命。这在许多传记中也有记载。“陆羽拜太子文学不就”,他为什么不接受这个官衔呢?因为他认为自己所从事、所追求的茶学研究比做官更有意义,能给众生造福,自然也能扬名于后世。家乡那条徐徐流动的西江活水,轻波涟漪,给了他许多少年的美好回忆。他曾千百次汲取西江流水为禅院的恩师积公煎煮过茶,闻师亡后,便想起了这些往事。据《茶董补》载:“陆羽少事竟陵禅师智积,异日羽在他地,闻师亡,悲之甚,作诗寄怀。”应该是抒写茶人志趣的一曲清歌无疑了。这首诗妙在写茶不点一个“茶”字,使诗的意境更广阔,更能不受局限,流传也就广远。陆羽还写过其它一些好茶诗,可惜踪迹茫然,也就不好多说了,就上述析评看,陆羽可说是中国茶诗中的一个伟大的诗人。(天门市群众艺术馆

彭秉玉)

2.中国现代茶诗欣赏 篇二

一、模块内容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属于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诗歌与散文”系列。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包含诗歌和散文两大部分,每一部分有六个单元。诗歌每个单元五篇作品,散文每个单元三篇作品。每个单元有一篇精读作品,其余都是略读作品。无论是精读作品还是略读作品,都具有“经典性”、“时代性”、“多样性”和“ 适合教学”的特性。这些作品中大多是名家名篇,比如,诗歌《天狗》(郭沫若)、散文《动人的北平》(林语堂)等,都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经典作品;还有一些新人佳作,这批作者在当代文坛已经有一定的声望,这些作品也有比较厚重的分量和新颖独到之处,比如,诗歌《神女峰》(舒婷)、散文《美》(曹明华);选文也注意作品的风格多样化,让同学们多见识一些“有意味的形式”。本册教材是必修教材现代诗文部分的进一步延伸和深化,同学们选修这门课程可以集中地阅读和欣赏更多的现代诗歌散文作品。

选修本模块,要紧紧围绕阅读和鉴赏优秀作品这个中心,在阅读和鉴赏作品的过程中,提高文学素养。应有意识地随时联系必修一至必修五所学的现代诗文的内容和形式,促成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要充分发挥阅读的主动性、创造性,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自主、合作探究问题;要区分精读、略读两种阅读方法,一般而言,精读务求深透,略读则借用精读所得的方法、技巧;提倡写欣赏笔记,鉴赏性写作可以多种多样,如写片段,写整篇文章,写作品分析,写阅读的想像和体验,续写作品,改写作品等等。此外,还应适当关注知识性内容,如文体知识、文学史知识、作家知识等等,及时总结阅读的方法和技巧,以全方位地切切实实地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二、教材特色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是必修教材现代诗文部分的进一步延伸和深化,意在引导同学们集中地阅读和欣赏更多的现代诗歌散文作品,所以培养目标确定于文学素养,学习方法确定于感悟、探究;教材也提供一些知识(如文体知识),主要目的是为同学们的“读”和“想”提示方法、技巧。

教材在框架结构上呈现序列化、整合化的特点,即条块分割、彼此勾连、头绪简明、重点突出。全书按人文专题组织单元,意在引导同学们挖掘作品的人文内涵,增强人文素养。所有专题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新型的选修课教学序列。

教材把“导读”放在作品后面,意在突出作品的地位,让同学们先读作品,再看导读,避免导读在前“先入为主”。导读的文字几经删削,务求通俗、简洁,有些难懂作品的导读稍详细一些;注意在“导”字上下功夫,解说时留有余地,注意启发思考;还附加一些与作者或作品相关的背景资料,帮助理解作品,并拓展探究的空间。

教材的练习以“思考与探究”的名目出现在单元末尾,题量三至五道不等;题目既紧扣单元里的作品,又避免只限于单篇作品内的思考探究,要求延伸拓展开来,或与其他作品勾连,或引向对文体特点的思考,或联系对欣赏指导文章的学习,或引导写作训练,总之,注重思路的开阔和题型的多样化。

教材的每个单元都有一篇的短文放在单元的末尾,供同学们自学探究。短文既介绍文体知识,又有欣赏方法指导,意在让同学们学过一个单元之后,再从理性认识上提高一步。

3.中国现代茶诗欣赏 篇三

第一单元《生命的律动》

一、中国现代诗歌的基本特征

(一)外部特征 分行,音乐性。

(二)内在特征:精美的语言,隽永的滋味,纯粹的情感,深刻的哲理,异常的美感。

二、生命的律动——现代诗歌魅力探密

(一)反复诵读本单元各首诗歌

这些诗歌的创作年代比较久远,但至今都还有其独特的魅力,独特的价值。要求静心诵读,进入诗歌的世界,体会诗歌的意韵,读出滋味。

要求先不看导读分析文字。

(二)品读现代诗歌的方法

诵读——直觉,混沌(写什么——怎么写——写得怎么样)初解——表层意义、字面意义

深入——知人论世、技法应用与目的

咀嚼——深层寄寓(滋味、情感、哲理、美感)

(三)结合导读分析文字,从语言(技法)、滋味、情感、哲理、美感等角度中,选择一两个方面进行思考和交流。

2、课文解读 ⑴《天狗》

总体评价:这是中国最早的白话诗歌之一,顺应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激情。最突出的特点:高度张扬的自我意识、激荡不已的激情(狂飙突进)主要技法:化用民间传说、极度夸张

知人论世:由于处在白话文刚刚兴起的时期,又恰逢“新文化运动”,语言总体显得粗糙,也比较直露,滋味不够隽永,美感无从谈起。⑵《井》

总体评价:是一首比较成熟的现代诗。

最突出的特点:形象鲜明,涵义隽永,美感异常。主要技法:象征、托物言志、对比衬托

写作年代:二十世纪四十年代。1944年,抗战胜利前一年。表层意义:描写“井”的形象——静默、清澈、简单、虔诚、寂寞

描写“井”的环境——草叶、小小的天空和浮云(和谐)

花叶的腐烂、垃圾(不和谐)

写“井”的对象——“你们”饥渴、汲取、扰乱、遗弃 深层意义:写井即写人,写“我”。

“我”是一个旁观者,独立于尘世,为他人(你们)的需要付出自己的帮助。

“我”遭受不公正的命运,对命运既不逃避,也不反抗,但内心却是孤独、渴望、无奈。因此,这里的“井”象征着一种坚韧、高洁的品格,是某种民族精神的象征,有其鼓舞人心的作用:同仇敌忾、众志成城,顽强地应对民族的苦难。⑶《春》

总体评价:这是一首抒写青春的比较成熟的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诗歌。

最突出的特点:赋予意向以最异常的感觉,隐晦地表达青春的热情与困惑,焦虑与迷惘。主要技法: 拟人、拟物、象征、意象的变形,句式的变形。

写作年代:1942。1940年从西南联大毕业,留校任教两年,后到缅甸抗日战场担任翻译一年。表层意义:春天,充满生命力,万物蓬勃滋长,生命的欲望赤裸展现,无比美丽。

深层意义:春带来生机,带来欢乐,也带来烦恼,甚至痛苦。这正是青春的象征。青春无比美丽,充满生命的张力,生命的欲望被点燃,却又遭受压抑,因而更加强化了对禁锢和压抑的突破与反抗的渴望。⑷《无题》

总体评价:这是一首形式新颖的经典的现代诗歌。

最突出的特点:理想崇高,意象鲜明,形式特异,形象鲜明,语言简洁。主要技法:设问、想象。

写作年代:1948年,解放战争时期。

表层意义:仆倒于雪地,化为万物的营养,迎来美丽的春天。

深层意义:直面苦难,毫不畏惧,相信为正义的事业、崇高的理想的牺牲的价值。

形式特色:最后五行特别有意思。四个词语独立成行,强调了牺牲之后迎来的美好的未来图景;结尾句既照应开头,又余味隽永。⑸《川江号子》

总体评价:这是一首气势雄浑、情感悲壮的现代抒情诗。最突出的特点:情感浓烈、炽热。

主要技法:直接描写与侧面烘托,复沓与对仗。写作年代:1958。大跃进。

表层意义:描写川江号子,川江船工。表现号子和船工给人带来的心灵的震动。

深层意义:主要从最后六行表现。一方面写船工,另一方面也表现自己的思考。这是理想与现实错位交织的一种深沉而悲凉的感慨。

第二单元《挚情的呼唤》

诗的发现

教学目标:理解诗歌内涵,领会真挚情感,体会诗歌以情动人的特点。教学内容安排:

1、阅读讲解讨论《诗的发现》

2、诵读本单元所有课文,感受诗歌情感。教学过程安排:

一、挚情的呼唤——感悟诗歌情感

1、朗读诗歌,初步感知

2、谈谈你的感受。(1)《贺新郎》(毛泽东)表达对妻子的依依柔情,更表现了献身革命的激情。二者水乳交融,互为映衬。(2)《也许》(闻一多)表达对早夭的女儿的刻骨的爱,以及失去女儿的无限的痛苦。(3)《一个小农家的暮》(刘半农)表达思乡之情,对农村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4)《秋歌》(瘂弦)表达一种向往,一种追求。诗行透露出的情感,至诚至柔。(5)《妈妈》(江非)表达了对妈妈的歌颂和热爱。

二、柔软的心——体会情感表达的方法(探究怎么写)

(一)《贺新郎》

1、化用古诗典故和诗意

2、对比与衬托(异常)

把儿女私情与革命激情相对比,又相映衬,突出了青年革命者的追求理想的高大形象,又表现了真实的儿女情长。

3、以景衬情

凄清的秋天初晨之景,衬托别情离绪之沉重;此沉重又反衬出青年革命者离家投身革命、实现伟大抱负的可敬可佩。

4、细节描写

“眼角”两句,写离愁别绪,是常理;“住”字又突出了异常,表现对方(妻子杨开慧)的深明大义。

(二)《也许》

以痴想表达对早夭的女儿的爱意柔情,其中隐含的悲怆与无奈,比捶胸顿足更令人不忍卒读,更加的撕心裂肺!对比。想象。至柔至痴。不谐中的和谐。

(三)《一个小农家的暮》

1、细节描写。选取最有代表性的日常细节画面,体现农村平民生活的和谐与宁静。

2、口语化的语言。质朴无华滋味隽永。

3、声想结合,动静结合。

4、结尾异常。引民歌入诗,与前面的和谐宁静情调迥异,表现了对民生的关怀。

(四)《秋歌》

1、化用古意。前三节,意象的选择别有诗意,有古典的美。为后两节的抒情营造了古朴典雅的诗歌意境。

2、朦胧含蓄。文中的主体意象是“暖暖”。我们可以感受到“我”对暖暖的深情与依恋,欣喜与呵护,但却对“暖暖”是谁颇费猜度。

(五)《妈妈》

1、对比写法。城市化与农村生活的对比。撼人心魄的是最后五行。前面都为这五行铺垫,它不止是反衬农村生活的艰苦,更是反衬生活在农村的妈妈的伟大,突出“我”对妈妈的赞美和思念。

2、欲扬先抑。对现代城市化的生活,妈妈也许都没见过,都不懂。但妈妈又勤劳,有爱,那一切其实都显得并不重要。

3、细节叙写。白描,毫无渲染,却令人感动。

第三单元《爱的心语》

诗的意象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安排:阅读《诗的意象》,了解掌握有关知识:什么是意象?意象的种类有哪些?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安排:反复诵读,品味意象,鉴赏妙处,破解奥妙

1、《蛇》

表达爱情的寂寞、苦闷,采用的主要意象是“蛇”。配合意象有:草原、乌丝、月影、花朵。

“蛇”这个意象在诗人的笔下被赋予了新意,一反常态,别有妙处。诗人跳出了关于蛇的古老的思维定势,以浪漫的的笔触翻新蛇的形象。这里,蛇不再是可怕的、令人厌恶的,而是通灵的、温情的爱的化身,爱的使者。

2、《预言》

表达对爱神光临的如梦如幻的激动,以及对爱神无语而去的失落。采用的主要意象是“你”——年轻的神。配合意象丰富多彩。年轻的神,从诗歌中看,是作者理想的爱的化身,她的光临令人激动不已,她的消失又令人无比怅然,恍然若失。

作者追求艺术的“镜花水月”,本诗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特点。爱神光临,是一种感觉,作者的倾诉充满激情,是一种梦幻中的细致无比的诉说,这种细致接近于写实的仔细描摹;在恍然如真的甜蜜中,爱神的消逝竟然又如此的无情和决绝,恰如“镜花水月”,荡然无存,只留下“我”的孤独的咏叹和徘徊。

3、《窗》

写失去爱情之后的感触,表现一种纯情与无奈。与前一首相比,诗意更加的凝练,情感更加的深沉,给读者留下更多的咀嚼与悲慨。从意象选择看,作者选用的主意象是两扇“窗”,前后两部分的对比的描摹,把看似如轻烟一般,实则浓重难敌的失落、哀愁,表现得含蓄哀婉。从营造意象的手法上看,最重要的是意象对比。

4、《你的名字》

这是一首构思奇绝的爱情诗。奇在何处?

一奇:奇行至痴。从唤,到写,到画,到梦,到最后的刻,真是痴情人做痴情事!二奇:奇想至痴。这是最大的亮点。名字刻于生命树,跟着树长大。

三奇:奇言至痴。最后一句。七个“轻”排列在一起,完全打破语言常规,甚至有些疯癫之象,却表达了不可穷尽的痴情!从意象营造看,主意象是“你的名字”,作者不仅使之化无形为有形有声,甚至还赋予它以生命,不同寻常!

5、《神女峰》

最大的价值在于表达一种全新的爱情观。

神女峰,可以从传说当中去理解,是忠贞爱情的表现;但作者似乎从这里又品出了别样的意味——妇女的生命价值,是否只在这对男性的依赖上? 点睛之笔在最后两句。

还可以参考舒婷的另外两首爱情诗《致橡树》《双桅船》。

第四单元《大地的歌吟》

诗的语言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安排:

一、阅读《诗的语言》,理解诗歌语言的特征

诗歌语言与实用语言的区别,最显著的就是它们的目的不同。现实语言为实用,目的为“读解”;诗歌语言不为实用,目的在于“审美”。

1、多义性

2、跳跃性

3、可感性

4、音乐性

二、精读《河床》 ㈠作者简介: ㈡精读探究

1、请体会主意象的外在特点和内在性格。

2、主要的语言特点

3、意象特点:丰富多彩

⑴与传说、神话有关的意象,如“兀鹰”“母狼”“黄河象”,原始、血性,突出旺盛生命力的特征。⑵与民族世俗生活有关的细节意象,如“唐古特人的马车”“猎人”“鹰的城堡”。给人视觉刺激,浓重的黄土色调给人巨大而奇异的感觉。⑶具有沧桑感、伤残感的意象,如“飓风”“时间”“古迹”“化石”“始皇帝”“驰道”“不可攻克的球门”。这一系列意象,既是作者心灵痛觉的复写,又是他对那种狞厉粗犷的原生力量的认同,表达出人类最高贵的精神品质——认知自我的历史、感知自我的清醒、珍爱历史的智慧。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安排:略读本单元其他几首诗歌。

1、郑敏《金黄的稻束》

⑴写作时间:20世纪40年代。当时作者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读书。⑵意象:

主意象:金黄的稻束。象征:母亲;历史;思想。

配合意象:疲倦的母亲;皱了的美丽的脸;满月、树巅、远山、暮色;小河。突出的意味:静穆;坚忍;深刻的美丽。⑶意象特点:

跳跃:稻束——母亲——历史——思想(自然的联想与想象)

叠加:金黄的稻束——母亲的疲劳——静穆的雕像(刻意的对比冲击)⑷语言力度:

“皱了的美丽的脸”——奇特而真挚的感受,异常的组合异常的效果

“伟大的疲倦”——苦难、磨砺、忍受,而且挺住了,熬过了。不是体力不支,而是充分释放后的深沉和宁静。疲倦是必然的,伟大却从这平凡者抗拒苦难的过程中升华出来,成为一种精神的雕像。

2、李保田《地之子》

感情:对大地母亲的深情。

含义深刻的句子:“因为住在天国时,/便失掉了天国。” 安泰的神话传说。

“住在天国”,意寓离开了大地,离开了母亲,失去了力量。而失去了力量,便也失去了生命。这就突出了诗人作为大地之子对大地母亲的爱,把感情推向极至。

3、牛汉《半棵树》 ⑴主意象一:半棵树。

特点:令人惊诧的不只是半棵树的残损的身躯,而更是它依旧“挺立”“高”“伟岸”。

象征:这个意象颇为耐人寻味。被雷电劈掉了半边,命运遭受了重大的打击,但残损的身躯却依然挺立,春天到来的时候,依然“长满青青的枝叶”,依然把日子过得生气蓬勃,毫不随便,毫不颓废。⑵主意象二:雷电。

全诗就只有两个意象。雷电是作为树的对立物而出现在诗歌中。一共出现三次,一次比一次可怕。结合写作的时间,我们不难想象,雷电象征什么。那是恶对人性、天性的践踏和蹂躏,恍如邪恶之幽灵!

4、洛夫《边界遥望》

⑴作者简介:洛夫,原名莫洛夫,1928年生。20世纪40年代去台湾。著名诗人,人称“诗魔”。常有奇异突兀之句,含深刻之美、奇崛之美。

⑵重要的词句:乡愁

内伤

咯血

冷雾 ⑶意象:杜鹃

白鹭

鹧鸪

传统意象,表达乡愁,更加深沉。意寓文化传承,一脉相传,难以分割。

第五单元 苦难的琴音

《诗的鉴赏》 教学内容安排:

阅读短文《诗的鉴赏》,学习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一、诗歌鉴赏的三个阶段

二、诗歌思想内容的鉴赏

1、步骤过程:

诵读——直觉,混沌(写什么——怎么写——写得怎么样)初解——表层意义、字面意义

深入——知人论世、技法应用与目的效果

咀嚼——深层寄寓(滋味、情感、哲理、美感)

2、表达模式参考:

⑴本诗描写(或叙述)……的景色(或人物、事情),表达了……的感情(或哲理)。⑵本诗从……等几个方面塑造了……的形象,突出了他(她)的……性格特征(或情感),表达了……,寄托了……

三、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

1、修辞手法

⑴主要修辞手法:比喻(明喻、暗喻、借喻、博喻)、拟人、拟物、排比、夸张、对比、类比、反复、呼告、通感等。⑵掌握修辞的一般表达作用。

⑶结合诗歌的整体,理解和把握修辞的具体作用。

2、表现手法:象征、白描、映衬 象征:群体象征、个体象征(风格)

3、抒情方式:

⑴直接抒情(直抒胸臆)⑵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融情入景、以情驭景)

借物抒情(象征、托物言志)

借事抒情(白描、叙事抒情)

4、语言品味:

要品出诗歌和谐优美的语言滋味,也要品出不和谐的语言特色。和谐与不和谐是相对的,尤其是不和谐,即异常,往往是要适度的。和谐:所采用的语言(含意象)与所要表达的感情水乳交融,和谐一致。

5、结构技巧:

总-分-总的一般模式。

先写景,后抒情的一般模式。虚实相生 动静、曲直、开合、张弛、对照(正反)、抑扬、藏露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安排:

学习运用诗歌鉴赏的有关知识,自主品味,讨论表达。

一、鉴赏要点提示:

1、精读《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鉴赏提示:

1、找出反复咏叹的主旋律,体会作用。

2、拟人写法的作用。

3、散文化的语言。

4、可触可感的意象。注意:本诗写于1937年12月。

2、略读《老马》

本诗写于1932年4月。鉴赏提示:

诗中“老马”的象征意义。

主要的艺术手法(虚实结合、反语,写实、白描)理解“它抬起头望望前面”的意味。

3、略读《憎恨》 本诗写于1941年。

鉴赏提示:诗人憎恨什么?诗的末句“不是要写诗,要写一部革命史啊”有何含义? 意象的选择上有何特色?

4、略读《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鉴赏提示:

诗歌以“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开头有何用意?诗歌中化用了古诗,有什么作用? 诗歌中幻觉意象有哪些?它们的组合有何意义?

5、略读《雪白的墙》 鉴赏提示:

4.中国现代茶诗欣赏 篇四

对应学生用书P14

冯至(1905-1993),诗人、学者。原名冯承植,字君培。直隶涿州(今属河北)人。1921年考入北京大学,1923年后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开始发表新诗。1927年4月出版第一部诗集《昨日之歌》,1929年8月出版第二部诗集《北游及其他》,记录自己大学毕业后的哈尔滨教书生活。1941年他创作了一组后来结集为《十四行集》的诗作,影响甚大。冯至的小说与散文也十分出色,小说代表作有20世纪20年代的《蝉与晚秋》《仲尼之将丧》,40年代的《伍子胥》等;散文集则有《山水》《东欧杂记》。被鲁迅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有《冯至全集》行世。

冯至的诗到1925年趋于成熟,1926年写的这首《蛇》,便是诗人收获季节里的一颗硕果。关于这首诗的写作缘起,作者自己这样说:“1926年,我见到一幅黑白线条的画(我不记得是毕亚慈莱本人的作品呢,还是在他影响下另一个画家画的),画上是一条蛇,尾部盘在地上,身躯直立,头部上仰,口中衔着一朵花。蛇,无论在中国,或是在西方,都不是可爱的动物,在西方它诱惑亚当夏娃吃了智慧果,在中国,除了白娘娘,它不给人以任何美感。可是这条直挺挺、身上有黑白花纹的蛇,我看不出什么阴毒险狠,却觉得秀丽无邪。它那沉默的神情,像是青年人感到的寂寞,而那一朵花呢,有如一个少女的梦境。于是我写了一首题为‘蛇’的短诗。”

现代诗派

“现代诗派”是在自由主义文学思潮激荡下,自觉追求“纯诗”艺术美的一个诗歌流派,得名于1932年5月施蛰存创办的《现代》杂志。这一诗派既受益于法国象征诗“纯粹诗歌”观念的影响,又与20世纪20年代以李金发为代表的初期象征诗派的诗美追求一脉相承。

从内容上看,诗歌的主题来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精神:彷徨和失落。在诗歌技巧上,将西方的象征主义和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融合在一起,不仅使诗歌意象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更将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意象和主体的人生感悟有机地容纳整合,形成诗歌的整体意象之美。

代表诗人冯至、戴望舒、卞之琳、施蛰存、何其芳、废名、林庚等。

对应学生用书P14

版权所有:中国好课堂

[课文主旨]

《蛇》这首爱情诗围绕“蛇”这一冰冷的、使人悚惧的中心意象展开,通过诗人对“蛇”这一象征意象的游走、乡思、归来的描绘,抒发了抒情主人公“我”对姑娘怀有的热烈的单恋情思,寄托了年轻的诗人深挚浓烈、难以排遣的思恋之情。

[语意分析]

1.我的寂寞是一条蛇。

[点拨] 本句中“我的寂寞”是本体,“蛇”是喻体,换言之,“寂寞”才是作者真正要述说的主题,但这一个主题只出现在第一段第一句,当作者开宗明义地破题之后,“寂寞”一词便不再是叙述的焦点,也不再被提及,而以喻体“蛇”作为叙述的对象,写了恋人不在身边而感到的“寂寞”。

2.它是我忠诚的侣伴,/心里害着热烈的乡思:/它想那茂密的草原——/你头上的、浓郁的乌丝。

[点拨] 本句是说“蛇”的思想与感情,将“蛇”拟人化,取“蛇”栖息草丛的生活习惯,说它想念的草原,就是姑娘头上的浓郁的乌丝。用这比拟“我”对心爱的人的乌丝的感情。借蛇的“乡思”,凸显“我”对姑娘的相思。“蛇”的形象是热切而渴望的,而蛇的热切与渴望其实就是作者的热切与渴望。

3.它月影一般轻轻地/从你那儿轻轻走过;/它把你的梦境衔了来,/像一只绯红的花朵。[点拨] 本节诗写“蛇”的归来,通过“蛇”的行动抒写了“我”的意愿。取“蛇”轻轻行走和只能以口衔物的特点来表现情感。蛇行走时,就是轻轻地、潜伏式地走过,就如同作者内心小心翼翼、想引起姑娘注意的心情;最后,作者的渴望也是通过“蛇”把梦境衔来。

1.这首诗以“蛇”为题,在构思上有什么好处?

[提示] 从侧面反映出抒情主人公冷漠平寂的外表下有一颗渴望美好、幸福生活的热烈的心。

2.为什么说“你的梦境”“像一只绯红的花朵”?

[提示] 诗人把“你的梦境”比喻为“一只绯红的花朵”,以温暖的颜色修饰花朵,衬托出情感的痴迷和浓烈。意味着姑娘的应许,会一改自己郁闷的状态,换来醉心的欢喜。

对应学生用书P15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考点点击]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版权所有:中国好课堂

一是表达方式,即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二是修辞手法,主要包括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起兴、通感、互文等;

三是表现手法,常见的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运用典故、联想、想象、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以小见大、衬托(或烘托)、渲染、象征、对比等。

[典题例证]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我一无所求 泰戈尔

我一无所求,只站在林边树后。倦意还逗留在黎明的眼上,露润在空气里。

湿草的懒味悬垂在地面的薄雾中。在榕树下你用乳油般柔嫩的手挤着牛奶。

我沉静地站立着。我没有说出一个字。那是藏起的鸟儿在密叶中歌唱。

芒果树在村径上撒着繁花,蜜蜂一只一只地嗡嗡飞来。

池塘边湿婆天的庙门开了,朝拜者开始诵经。

你把罐儿放在膝上挤着牛奶。

我提着空桶站立着。我没有走近你。

天空和庙里的锣声一同醒起。街尘在驱走的牛蹄下飞扬。

把汩汩发响的水瓶搂在腰上,女人们从河边走来。

你的钏镯叮当,乳沫溢出罐沿。晨光渐逝而我没有走近你。

1.“倦意还逗留在黎明的眼上,露润在空气里。/湿草的懒味悬垂在地面的薄雾中”几句诗中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效果如何?

[自主尝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版权所有:中国好课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指导] 考查的是修辞手法。答题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分析:

(1)点明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要开宗明义地点出来,不能分析了半天,还没指明用了何种修辞。如本题主要点明用的拟人的手法。

(2)分析关键的字眼。虽然整个句子用的是拟人,但哪些关键字眼体现了拟人的手法,是分析的关键。其他修辞手法的分析也是这样。如本题则要抓住“倦意”“黎明的眼”“湿草的懒味”等词语来分析。

(3)要指明表达的作用。分析完了修辞手法只能算是答了一半,其表意作用则是另一半。表意作用要紧扣修辞格作答。如本题中的拟人则要扣住“变无情的自然为有人情”这一角度作答。

[参考答案] 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倦意”“黎明的眼”“湿草的懒味”等词语,不仅真切地呈现了黎明的情景,且把无情的自然万物变得富有人情味,很好地折射了“我”的内在情感。

2.诗歌用优美的文笔写乡间的生活小景,诗中呈现着各种美丽而恬静的画面。请自选角度对这一画面作简要评述。

[自主尝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指导] 考查的是表现手法。答题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分析:(1)点明表现手法。如果有多种表现手法,则要分条作答。(2)具体分析表现手法。分析表现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是用总分总的结构分析:开始点明方法,中间具体分析,最后总结。这种方法最常见。如本题可先点明用的是“动静结合法”,再分析哪些地方体现了“动”,哪些地方体现了“静”,最后指出这种用法的表达效果。

二是结合表现手法直接点明,不做总结。一般用于多种表现手法分析时,但每种手法要分条作答。

(3)指出表达效果。可以采用边分析边指出效果的方法,也可以先分析后指出效果。[参考答案] 在描写画面时用了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总说)一幕生活小景,发生于乡间恬静的榕树下。从景观的动与静的关系看,这里有静的自然景观和动的人的景观。清晨,乡村的一切仍带着黎明时分的倦意,湿润的空气,薄雾中的嫩草,芒果树在村径上飘洒着繁花,蜜蜂在四周嗡嗡地飞着。就在这样的情景中,“我”提着空桶子,看着“我”的女人挤牛奶。这是一幅近乎静态的美丽的图画。远处,湿婆天的庙门开了,朝拜者开始诵经;汲水的女人从河边走来,水瓶里发出汩汩的声响,这是动态的景观。(分说)动态也罢,静态也罢,这里只有客观的描摹而没有主观的评说。诗人要表达的爱,正融化于这幅乡间美景之中,爱成为大自然的一部分。当诗人的感情移位于大自然的时候,周围的一切就莫不充溢着爱意。(总结)

版权所有:中国好课堂

[方法总结]1.提问方式:

这首诗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2.解答分析:

分析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因此,最好从诗歌的艺术构思入手。规范答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写什么”“怎么写”“效果怎样”。

3.答题步骤:

(1)分析内容:结合诗歌的意象,概括分析诗歌或诗句所写的内容;(2)分析手法:要准确指出运用了什么或哪些表达技巧;

(3)分析效果:要结合诗句阐释说明作者是怎样运用这种手法的,以及这种手法对于传达诗歌的内容或作者的感情有什么效果、作用。

4.注意事项:

(1)手法确认上的张冠李戴:在确认手法时,有学生会凭自己的主观想象而不是根据诗歌的实际内容去认定,结果出现张冠李戴的错误;

(2)手法列举时的包罗万象:出于担心采点不全,所以在解答时有相当数量的学生会对手法进行多方列举,结果是包罗万象、无中生有;

(3)分析作用时的空洞无物:很多学生在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时,不是从诗歌的内容和情感的实际出发,不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仅仅罗列一些名词术语,显得十分空洞。

对应学生用书P80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寂寞(mò)

悚惧(sǒnɡ)

侣伴(lǚ)

...B.绯红(fěi)

.C.泥淖(nào)

浓郁(yù).诱惑(yòu)

厌恶(â)

温馨(xīn)...饿殍(fú)

嗟叹(jiē)

聒噪(ɡuō)..

淬火(cuì).D.摈弃(bìnɡ)

城垣(yuán)

木讷(nâ)

...解析:B项,“绯”应读fēi,“恶”应读wù;C项,“殍”应读piǎo;D项,“摈”应读bìn。

答案:A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茂密 甜蜜 宣宾夺主 秘而不宣 B.菲薄

诽谤

和颜悦色

随声附合 C.狙击

家具

高潮迭起

叠床架屋 D.梦境

镜子

世外桃园

桃园结义

版权所有:中国好课堂

解析:A项,“宣宾夺主”的“宣”应为“喧”;B项,“随声附合”的“合”应为“和”;D项,“世外桃园”的“园”应为“源”。

答案:C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①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正组织制订三峡水域落水集装箱打捞计划,对可能________通航的将强制打捞;对既无不良影响,又无打捞价值的,将尊重货主和专家意见再作决定。

②谈到决赛对手时,教练说:“这将是一场漂亮的比赛,在决赛中和他们会师________是一次独一无二的机会。”

③人们在异国他乡为了生存而不得不放弃自己原有的文明,________首先放弃也最难放弃的就是母语。

A.妨害 必定 必须

C.妨碍 必定 必需

B.妨碍 必定 必须 D.妨碍 必然 必需

解析:“妨碍”指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妨害”指使人或事物受到损害,词义较重。根据语境应该用“妨碍”。“必定”重在强调说话人对事物的推测或判断,侧重主观;“必然”强调事理上的确定不移或客观必然,侧重客观事实。题意表明“比赛”是人为主观控制的。“必须”指一定要;“必需”指一定要有的,不可少的。题意强调的不是不可少而是一定要。

答案:B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在今年高考志愿填报咨询阶段,北大明确拒绝了少数企图向北大索要巨额奖金,进行讨价还价的所谓“状元”,使人闻后无不拍手称快。....B.河南电视台的《汉字英雄》这类节目被陆续推出,热情而又认真地引领广大观众,特别是暑假里的中小学生,一起识文断字,实在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C.少数地方官员干工作急功近利,谋发展简单粗放,不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行政化、简单化地处理问题,大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却视而不见百姓的生活困难,缺少公仆意识。....D.在微博等网络舆论大力监督下,在有关部门的周密调查下,“表哥”“房叔”等人光鲜外表下掩藏的腐败本质被暴露得具体而微。....解析:A项,用错对象或感情色彩不对,拍手称快,坏人坏事受到惩处。C项,功能错。“视而不见”不能带宾语。D项,望文生义。“具体而微”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门大体都有了,不过形状和规模比较小些。不合语境。

答案:B

二、阅读提升(一)课内阅读

阅读《蛇》一诗,完成5~6题。5.怎样理解诗中“蛇”的意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版权所有:中国好课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诗中的“蛇”实际上就是“爱”的同义语,是诗人“寂寞”情绪或心境的一种比喻或象征,确切地说,是一种青春期特有的难以言表的单恋、单相思。

6.第一段中的“梦”字能不能换成“见”字?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不能。这里用“梦”字而不用“见”字,显露了诗人的匠心:“梦”是姑娘在想念,而“见”则是“我”闯进了姑娘的眼帘;同时,这个“梦”字又与第三节的“梦境”相呼应,有着暗联的作用。

(二)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7~8题。

蛇 敏彦文

蛇爬过窗口 盘住你的心灵 寂静的屋子里

灿烂的阳光打开鲜艳的花朵

激情地扬起头颅 眼中流溢绚丽的光芒 心与心之间架起温馨的彩桥

阳光汹涌 心灵的歌唱澎湃 如粮食堆满仓库 如金子铺满道路 而蛇经受不住长久的激动

在泪水中死去 心灵枯萎了 鲜花一一凋落 不等风雨洗礼

7.试分析“蛇”这一意象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版权所有:中国好课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蛇”:从到来至死亡这一过程,象征一段坎坷的心路历程(没等经历风雨磨炼祝福而夭折的感情),一颗心从流光溢彩到渐渐枯萎的过程。蛇的闯入使心灵之门开启,心灵之间架起了彩桥;随后就到了感情的饱和点;心灵的脆弱注定了长久激动后感情的终结。

8.“寂静的屋子”“花朵”“阳光”分别指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寂静的屋子”指空虚的心灵。“花朵”指心灵。“阳光”指人间种种美好温馨的情感。

9.“而蛇经受不住长久的激动/在泪水中死去”的原因是什么?试作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因为心灵的阻隔不能真的打破;②因为激发出的丰盈而细腻的情感难以持久;③因为期待原本难以完全得到回报;④因为情感的复杂、易变;⑤因为美好的感情经不起俗世纷扰;⑥因为美好的感情未受考验便已早早被拒绝了。

三、语言运用

10.依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比喻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大致相同。

厚道有如参天的大树,给你遮挡暑热炎凉; 厚道有如坚实的舞台,容你演绎生旦末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厚道有如母性的怀抱,替你抚慰喜怒哀乐;厚道有如宽广的大海,载你搏击风雨浪涛。

11.(新课标全国卷Ⅰ)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二氧化碳是最主要的大气保温气体之一。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会导致全球变暖,造成天气干旱或旱涝不均,甚至可能造成海洋水位上升,淹没大量沿海城市,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而,也有研究指出,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如增加的二氧化碳可以给植物“施肥”,有利于植物的生长。但这必须有个前提,植物还活着!如果土壤被污染,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就失去了这些向大气中释放氧气的“氧气工厂”和“空气净化器”。

版权所有:中国好课堂

参考答案:①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②二氧化碳增加会带来好处 ③植物就会生病甚至死亡

5.中国现代茶诗欣赏 篇五

新提升·课时作业 基础巩固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传衍(yǎn)发轫(rèn)优胜劣败(lüě)...B.庶民(shù)蹂躏(lìn)谄媚(xiàn)...C.匿迹(nì)契约(qì)差强人意(chā)...D.疾疫(jī)暴掠(lüè)作祟(suì)...【解析】 A项,“劣”应读“liè”;B项,“谄” 应读“chǎn”;D项,“疾” 应读“jí”。【答案】 C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掣肘 渔船 新纪元 弱肉强食 B.竞争 觉醒 冷不防 万事具备 C.坐阵 服帖 忘年交 陈陈相因 D.振撼 屈枉 煞风景 匿迹销声

【解析】 B项,万事具备—万事俱备;C项,坐阵—坐镇;D项,振撼—震撼。【答案】 A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最恰当的一组是()(1)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经过传统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的________,我们精神上才有了华夏儿女的文化印记。

(2)今日是1919年的新纪元,现在的________又是人类生活中的新纪元,所以我们要欢欣庆祝。(3)朝鲜媒体近期接连发表评论,________美国接受朝鲜提出的签订和平协定以替代《朝鲜停战协定》的建议。

A.熏染 时代 督促 B.熏陶 时期 督促 C.熏陶 时代 敦促 D.熏染 时期 敦促

【解析】 “熏陶”:指长期接触的人对生活习惯、思想行为、品行学问等逐渐产生好的影响;“熏染”:指长期接触的人或事物对生活习惯逐渐产生某种影响(多指坏的);两者的感情色彩不同。“时代”指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或时期,比“时期”要长;“时期”指发展过程中的一段时间。“敦促”:以诚恳或迫切的态度催促或提请注意,多用于外交辞令;“督促”:指监督推动,催促使事情做好,多用于日常生活中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

【答案】 C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公安部相关负责人认为,机动车行至交叉路口或者人行横道之前,就应该履行减速缓行、停车让行的义务。

B.广东省教育厅公布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广东省参加高校招生考试实施办法(试行)》,明确随迁子女2016年起可报名高考,也明确了“合法稳定职业”“合法稳定住所”的标准。

C.近年来,我国各地日渐增多的灰霾天气不仅给人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而且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

D.高考改革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到社会发展与进步,2013年年底教育部计划推出的考试招生总体方案,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解析】 A项,“机动车”和“履行”搭配不当。B项,第二个分句缺少主语,应该是“该《办法》明确……的标准”。C项,语序不当,应该是“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而且给人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

【答案】 D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中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民俗________,________。在文字出现以前,民俗靠话语口口相传,有了________,便有了________。文艺张扬民俗,民俗在不断的社会历史变革中得到重塑和创新。这样看来,________是一个问题,________更是一个问题。

①是地域文化的沉积

②探讨文艺话语保护和传承民俗 ③文字记载和文艺话语载体

④承载着博大深远的文化品格和文化精神 ⑤寻找文艺介入民俗的有效切入点 ⑥生动鲜活、历久不衰的生命力 A.①④⑤⑥②③ B.④①⑥③②⑤ C.①④③⑥②⑤ D.④①②⑤⑥③

【解析】 按照“阐释概念→民俗与文字的关系→新时代下民俗的发展”这一逻辑关系排列即可。【答案】 C 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

山村弦歌 宋利萍

(1)我家有一盆文竹,要长到窗外了,教师节得的,学生特意全体起立唱《感恩》,一百零八支花朵一百单八杯红酒,我那天臭美得四处得瑟。

(2)窗外秋玫瑰开得正好,我的记忆跨山跨水一直通到故乡,村庄小学课堂上。那时我们也给老师送花,五月初山丹丹开成焰火,我们都是采花大盗,家里,老师的办公室桌上,教室里的水桶也栽满了,香气汩汩穿流,我们就是一株株快乐的植物。老师俨然是护佑的“树头”,还必带一束花回家,给他病瘫的老婆看。

(3)他疼爱那个病怏怏的女人,尽力让她活得舒服,每晚为她擦洗躺下,才去判作业。女人不想拖累他和孩子,偷喝了农药,恰好他有事赶回家救了命。他严肃地哄她:“为啥你得稳稳地坐着动不了,你是树根,树头的主心骨,你没了我们活不好。”女人便高兴得做起了树根。

(4)贫困,劳累,睡眠不足,他的脸像松树那样常青着,又永远地穿草绿的衣裤,背草绿的挎包。早起去田间劳动,奔回家做饭侍弄老婆孩子,拿了饽饽路上啃,小跑三五里到学校,用现在的话叫深圳速度。校长吹口哨了,他衣衫整齐,及时站在了课堂上,看他的虾兵蟹将闯进来,细长的眼睛荡起得意的笑。

(5)树头脾气好,但对男生犯错误不客气,脑绷子弹得铮铮响,一脚踹屁股从讲台踹到门外去。乡间的孩子太野,课间也跑到树林里转一圈打一两只麻雀,拔光毛用纸包起来,就地挖坑烧烤,吃得嘴边黑漆漆。要么截水抓鱼,顺便拎几只青蛙水线虫回来捉弄说话咬舌的女生。

(6)树头对女生就宽容多了。课间休息时间长,我和女伴也上山了。男生摘杏女生坐在树下吃。吃完把水泡泡的嫩瓤冷不丁地挤到别人的脸上玩闹,牙酸倒了,方想起还上课中,妈呀一声跑回去。

(7)树头的眼光似立秋的剑,穿透几个女生冷而不滴血,“下次注意!”转到男生处立刻霜降了,全部面壁,一屁股一脚,写三篇深刻检查。一篇班上念,一篇拿回家,一篇留底,敬待期末表现。

(8)树头作文课上格外活泼,声音敲大缸似的,震得土墙都掉渣,总算换了白背心,讲出汗了便撩开去挠挠肚皮。小学老师很累,两个年级同上复式班,要变幻多种角色教所有的课程,我是觉得好的,早早做完作业听高年级课文,趣味得紧。

(9)蛤蟆骨朵儿在黑板上游来游去,音乐课上,他摆弄五线谱,想给榆木脑袋们开开仙窍。我们这些笨拙的牻牛儿苗,针,没一个走得准,干脆画小人描张飞赵云去了。老师看情形不对,立刻又张开大嗓门:“啊,牡丹,百花丛中最鲜艳。”声震林樾,一群亢奋的鸟呼啦啦扑过来。他的青黄的脸也变红了,像年轻的没有任何压力的男孩,在田野小径上自由地奔跑。忽而眼睛湿了,他转身出门。我们仍扯着吼“你把美丽带给人间”。

(10)黄昏,我们值日锁门,听到幽怨的二泉映月,树头老师坐在台阶上拉二胡,专注,颓废,忧郁,满目悲伤的水汽。地雷花静静开着落着。空旷的校园,后面萧条的秋草坡。是整个小学时光最寂寥的一瞬。

(11)我们不懂他的忧伤。

(12)不久小学撤了,给钱少又拖欠,没有老师来,几岁的娃就得过山过梁找学上。封山育林了,拖拉机种地,牛群也没了。孩子老早不念书打工嫁人去,山丹丹花开了,艳也无人采。树头老师和他的老婆孩子怎样了,我不知道。

(13)有时路过他们村庄,白墙红顶都是新房子,他大概早脱贫了。也老了。还能拉得动二胡不?(选自2012年10月《美文》上半月刊,有删改)【注】 ①弦歌:用琴瑟等伴奏歌唱。古代传授《诗》学,均配以弦乐歌咏,故称“弦歌”。后指礼乐教化、学习诵读为“弦歌”。②牻(máng)牛儿苗:别名太阳花。

6.文章开头写学生“唱《感恩》”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首段作用往往是引出下文,为后面内容作铺垫等。本段意为引出下文对树头老师的回忆。【答案】 引出下文对树头老师的回忆。与下文的音乐课和树头老师“拉二胡”等内容呼应。暗扣主题,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感恩。

7.文章第⑽段画横线句子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回答此类问题,先要概括环境描写的特点,还要指出其在烘托人物性格,凸显文章主旨方面的作用。

【答案】 描写了校园及周边环境的寂静、空旷、萧条(或答“寂寥)的特点,烘托了二胡乐曲的幽怨,烘托了树头老师内心世界的忧伤。

8.概括树头老师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先要找出直接描写人物的语句,从内外两个方面概括,注意人物形象的复杂性。【答案】 外观形象:生活贫困、忙碌、劳累;生活朴素,注意自身仪表。内在品格:热爱教育工作,在艰难的环境中仍尽忠职守。注意教育方法,既严格要求又能宽严相济。关爱家人和学生,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因为生活和工作条件所迫,内心充满热情又略带哀伤。

9.这篇散文以“山村弦歌”为题,联系全文和注解,谈谈其中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既然题干提到了“注解”,也就是说回答本题必定要用到命题人给的“注解”,注意答题的层次性。

【答案】 浅层含义:指树头老师在音乐课上教我们唱歌和在黄昏时坐在台阶上拉二胡。深层含义:化用“弦歌”的文化内涵,赞美树头老师对乡村学生的教育。通过“弦歌”深入树头老师的内心深处,揭示乡村教师的不幸和哀伤。

表达交流

10.仿照下面的示例,再写两组句子,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人生就如茶叶一般,只有经过了沸水的冲泡,才能展现出它生命的本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本题应注意三个方面,即修辞、句式和句意。

【答案】

示例:人生就如钻石一般,只有经过了工具的打磨,才能展现出它璀璨的光芒;人生就如青松一般,只有经过了大雪的重压,才能体现出它坚韧的品质。

11.下面甲、乙两幅漫画都表现了环保的主题,相比之下,你更喜欢哪一幅?请作出选择,并简要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既要看懂画面内容,同时也应和环境保护相联系,从而阐释清楚喜欢的理由。

【答案】 示例一:我更喜欢漫画甲。这幅漫画借用了大家熟悉的《西游记》故事,经历过千难万险的唐僧竟然被眼前的臭水沟熏晕过去了,可见水污染多么严重!漫画画面生动活泼,人物刻画细致传神,非常形象地表达了环保的主题。相比之下,漫画乙表现形式过于严肃,主题体现不直观,生活气息不浓。

6.唐茶诗教案 篇六

第一课时 七碗茶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体会诗人品饮新茶的美妙意境。【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人品饮新茶的美妙意境。【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唐代茶诗两首,板书课题。

2、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从插图中能了解到什么。题目叫:七碗茶歌,齐读。大家想读读吗?快快打开书本。

二、了解作者

说说你对作者了解多少呢?(唐诗人卢仝(公元—835),自号玉川子,范阳(今北京大兴)人。爱茶成癖,被后人尊为茶中亚圣。)

三、初读古诗

1、生借助拼音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生自由读。)

2、同桌互相读古诗,互相纠正。(生互读。)

3、四人小组轮读,读完后说说自己读懂了词语或者句子?(整体感知,了解古诗的大意,交流字词理解,形成一定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学习生字词

1、出示本课生字,带拼音。生自由练读。

2、组词、读准字音:(借助一定的语言环境。)

3、保留生字,抽读。

4、在小组里跟同伴说说。(小组合作记着生字。)然后全班交流。

五、品读古诗

1、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也想读一读,听听老师哪里读的最美。(师有感情的范读,有节奏,富有韵律来感染学生。)生评价老师。

师:“大家想不想学学老师,把古诗读的有感情?”生齐读,抽读,(朗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师作评。)模仿读。

2、师作意境的渲染

运用图画的直观效果,想像古诗的画面,使学生感悟古诗的意境。理解古诗的意思:第一碗喉吻润;第二碗破孤闷;第三碗便能让诗人文字五千卷,扬扬洒洒,神思敏捷;第四碗,平生不平之事都能抛到九宵云外,表达了茶人超凡脱俗的宽大胸怀„„喝到第七碗时,已两腋生风,欲乘清风归去,到人间仙境蓬莱山上。

3、面对这么美妙的意境,同学们想怎么表达?那就快快读读古诗吧,边读边看看黑板上的画。

4、多种形式的朗读。(男女生赛读,师生赛读,配乐读。)

5、诵读:

⑴ 看着黑板,边看图画,边跟老师一起背诵。⑵ 生自由练背。

⑶ 比赛背诵,看谁背既准确又有感情。

六、总结提升

通过七碗茶歌的学习,你有什么体会?还想说些什么?

第二课时

喜园中茶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感受古诗意境,用自己的话语说说古诗的意思。3、体会诗人一生淡泊、不图名利、勤劳廉政的道德情操。【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熟读古诗

1、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2、师:同学们,大家从小到现在一定会背不少诗吧!现在,请你们自由背诵你最喜欢的那一首。(学生纷纷自由背诵。)

师:同学们真棒!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韦应物写的茶诗《喜园中茶生》。

3、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一幅喜园中茶生图,并伴以婉约动听的古筝曲。

师:同学们,你们看见了什么?想到什么?(让学生展开想象尽情地说。)通过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3、熟读古诗,感知意境

现在就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走入这美丽的茶园图画中吧!同学们,预习后你们获得了那些有关的资料和同学交流交流吧!(四人小组交流汇报查阅的有关资料。)

注意课内外结合,通过让同学们,了解作者介绍,时代背景、典故趣事、古诗范读等资料;自主感知古诗的意境。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这首诗吗?(喜欢)我们怎么才能把它学好呢?(学生各抒己见。)

师:说得真好!那我们就先来朗读古诗吧!先自由地读,读好后再读给同桌小朋友听,要读准字音,读出重音、节奏。

生自由地大声朗读、同桌互读纠正错误、同学们自告奋勇地朗读、小组读、全班、齐读等方式把古诗读正确。

学习古诗,重在朗读、背诵,在反复诵读中,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

二、领悟意境,品读古诗

1、理解诗意,领悟意境:

师:同学们真棒!一会儿就把这首古诗读通顺,读正确了!请同学们再轻轻读读这首古诗,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一下:你们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分小组学习讨论交流。)

师:刚才小朋友的学习热情很高,现在来把你们的学习体会与大家分享分享。

(小组汇报学习情况,师随机出示多媒体等手段。)

师:我今天惊奇地发现,我们同学读书的水平已经超过了老师,读书的方法也越来越高明。(表扬学生好的学习方法。)

充分信任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读读、说说、想想、议议中自我品味语言,感悟诗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2、整体感知,体会诗情:

师:你们真是了不起,能自己读懂这首古诗。谁能用自己的话再说说诗的意思?(生看着画面说,师点拨。)

师:作者欣赏着茶树想到了什么呢?

三、诵读品味,感悟诗情

(生自由选择,小组合作,表达情感。)

1、感悟写法

借茶言志,饮茶修身,种茶育德。

2、名句欣赏

开头一句“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的著名诗句,通过赞茶之纯洁和功效,比喻人品的高洁、高雅。

3、品悟情感

该诗全篇讲茶,也是讲人,希望通过饮茶、种茶,来培养自已一生淡泊、不图名利、勤劳廉政的道德情操。

四、训练迁移

师:学了这首古诗你们准备完成什么作业?

7.中国现代茶诗欣赏 篇七

一、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它也不怕跌落水里去,它全身的二万刺毛都是中空的,它好比穿了件救生衣,一到水里,自会浮起来的。

而这些空心针似的刺毛又是绝妙的自卫武器,别的野兽身上要是刺进了几十枚这样的空心针,当然会有性命之忧,因为这些空心针是角质的,刺进了温湿的肌肉,立刻就会发胀,而且针上又遍布了倒钩,倒钩也跟着胀大,倒钩的斜度会使得那针愈陷愈深。因此,遇到外来的攻击时,豪猪的战术是等在那里“挨打”,让敌人自己碰伤,知难而退。因为它那些刺毛只要轻轻一碰就会掉落,而又因其尖利非凡,故一碰之下未有不刺进皮肉的。

然而具有这样头等的自卫武器的它,却有老大的弱点:肚皮底下没刺毛,这是不设防地带,小小的老鼠只要能够设法钻到豪猪的肚皮底下,就是胜利者了。但尤其脆弱者,是豪猪的鼻子。一根棍子在这鼻尖上轻轻敲一下,就是致命的。这些弱点,豪猪自己知道得很清楚;所以遇到敌人的时候,它就把脑袋塞在一根木头下面,这样先保护好它那脆弱的鼻子,然后四脚收拢,平伏地面,掩蔽它那不设防的腹部,末了,就耸起浑身的刺毛,摆好了“挨打”的姿势。当然,它还有一根不太长然而也还强壮有力的尾巴(和它身长比较,约为五与一之比),真是一根狼牙棒,它可以左右挥动,敌人要是挨着一下,大概受不住;可是这根尾巴的挥动因为缺乏一双眼睛来指示目标,也只是守势防御而已。

敌人也许很狡猾,并不进攻,却悄悄地守在旁边静候机会,那时候,豪猪不能不改变战术了。它从掩蔽部抽出了鼻子,拼命低着头(还是为的保护鼻子),倒退着走,同时猛烈挥动尾巴,这样“背进”到了最近一棵树,它就笨拙地往上爬,爬到了相当高度,自觉已无危险,便又安安逸逸躺在那里啃起嫩枝来,好像根本没有发生过什么事情似的。

这真是典型的绅士式的“镇静”。的的确确,它的一切生活方式——连它的战术在内,都是典型的绅士式的。但正像我们的可敬的绅士们尽管“得天独厚”,优游自在,却也常常要无病呻吟一样,豪猪也喜欢这调门。好好地它会忽然发出了声音摇曳而凄凉的哀号,单听那声音,你以为这位“森林中的绅士”一定是碰到绝大的危险,性命就在顷刻间了;然而不然。它这时安安逸逸坐在树梢上,方正而持重的脸部照常一点表情也没有,可是它独自在哀啼,往往持续至一小时之久,它这样无病而呻吟是玩玩的。

据说向来盛产豪猪的安地郎达克山脉,现在也很少看见豪猪了,以致美国地方政府不得不用法令来保护它了。为什么这样“得天独厚”,具有这样巧妙自卫武器的豪猪会渐有绝种之忧呢?是不是它那种太懒散而悠闲的生活方式使之然呢?还是因为它那“得天独厚”之处存在着绝大的矛盾,——几乎无敌的刺毛以及毫无抵抗力的暴露着的鼻子,——所以结果仍然于它不利呢?

我不打算在这里来下结论,可是我因此更觉得豪猪的“生活方式”叫人看了寒心。1.豪猪的“弱点”是什么?请根据原文概括。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那肚皮底下没刺毛的地方是不设防的地带,一根棍子在鼻尖上轻轻敲一下就可致命。

2.作者在最后一段中说“可是我因此更觉得豪猪的‘生活方式’叫人看了寒心”,“寒心”二字可见出批评,那么,豪猪那不慌不忙、潇洒悠闲、逍遥自得的生活方式究竟为什么让人寒心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种生活方式实质上就是一种懒散、无所用心、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生活方式。

3.作者称豪猪是“森林中的绅士”,因让人寒心的生活方式而有绝种之忧,作者写这些仅仅是介绍森林中的一种动物吗?有何深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作者称豪猪是“森林中的绅士”,是因为豪猪与现实中的绅士有很多相似之处。豪猪的生活方式其实就是作者所担忧的某些人的一种生活状态。这篇文章写于20世纪40年代,作者的用意在于提醒艰苦年代的人们不要像豪猪那样生活,否则有绝种之忧。

4.“得天独厚”又颇具“绅士风度”的豪猪为什么有了绝种之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根本原因在于豪猪那种太过“懒散而悠闲”的生活方式。

二、语言运用

5.调整下列语段中画横线的短语的位置,使之表意通畅。(只填序号)有拒绝才有追求,有追求才能坚持独立的自我。拒绝热闹,是为了追求淡泊的心境①;拒绝华丽,是为了追求个性的独立②;拒绝名利,是为了追求宁静的生活③;拒绝时髦,是为了追求质朴的天性④;拒绝放纵,是为了追求平凡安详的人生⑤;拒绝忧愁,是为了追求快乐向上的心情⑥;拒绝轰轰烈烈,是为了追求完善的自身⑦。

答:____与____对调;____与____对调;____与____对调。答案:①③;②④;⑤⑦

6.为下面的一段话重新排出正确的顺序。

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子之大,除了芭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①窗前摆了几枝梧桐,我觉得绿意实在太多了。

②那猪耳朵一般的东西,重重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上挂到树顶。③梧桐叶虽不及它大,可是数目极多。

④若登楼眺望,芭蕉便落在眼底,应见“梧桐分绿上窗纱”了。

⑤芭蕉叶形状虽大,数目不多,那丁香结要过好几天才展开一张叶子来,全树的叶子寥寥可数。

⑥古人说“芭蕉分绿上窗纱”,眼光未免太低,只是阶前窗下的所见而已。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据“芭蕉叶形状虽大”“梧桐叶虽不及它大”,可知⑤③排在一起。据“只是阶前窗下的所见而已”“若„„便落在眼底”,可知⑥④排在一起。①②都写梧桐叶,②与③内容相连,故②在①前。

答案:⑤③②①⑥④

一、基础考查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挨打

挨斗 挨近挨整 ....B.调门儿

调防

调遣

调干 ....C.号叫

哀号

暗号

号脉 ....D.委曲

委蛇

委托

原委 ....解析:选B。B项,全读diào。A项,依次读ái, ái, āi, ái;C项,依次读háo,háo,hào,hào;D项,依次读wěi, wēi,wěi,wěi。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模仿 抵抗 灌木丛 绅士风度 B.钦佩 呻吟 救生衣 代人接物 C.宛然 倾刻 狼牙棒 优游自在 D.姿式 悠闲 不设防 逍遥自得

解析:选A。B项,代—待;C项,倾—顷;D项,式—势。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一连几星期,它只在三、四棵树上爬来爬去。

B.重读一过,觉得也还可以发表一下,姑以付新文学。

C.它不喜群的生活,但也并非完全孤独,由此可见它在“待人接物”上多么有分寸。D.它从掩蔽部抽出了鼻子,拼命低着头,(还是为的保护鼻子),倒退着走。

解析:选C。A项,去掉顿号;B项,“新文学”加书名号;D项,去掉括号前的逗号。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中国科学家在航天技术研究领域中,殚精竭虑,无所用心,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B.我国西部地区如能用好政策,更新观念,大胆创新,那么迅速赶上沿海发达地区,甚至青出于蓝,是完全可能的。....C.如果没有无数默默的枕木,风驰电掣的火车头也只好无病呻吟了。....D.看篇末所记年月日,方才想起写这一则时的心情,惘然若有所失。....解析:选D。A项,无所用心:不动脑筋,什么事情都不关心。B项,青出于蓝:靛青是从蓼蓝等草中提炼出来的,但颜色却比蓼蓝等更深。比喻学生胜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C项,无病呻吟:本来没病却装作有病的神态。D项,若有所失:好像丢掉了什么东西。形容心神不定的神情。

二、类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天 鹅

[法]布 封

天鹅的面目优雅,形状美丽,这同它温柔的本性是一致的。看见它的人都赏心悦目,它所到之处都增色生辉;人们喜爱它,欢迎它,赞美它;其他种类的动物都不配得到这样的荣誉。的确,大自然没有赋予任何其他动物这么多高贵而柔和的丽质,天鹅是它精美的杰作:优美的身段、浑圆的形体、秀丽的轮廓、洁白的色泽,柔和的动作,时而兴致勃发、时而悠然自得的姿态。天鹅身上的一切表现出高雅和美丽,使我们感受到那种酣畅、那种魅力。

看见天鹅那么雍容自在,看见它在水上活动得那么敏捷自由,我们不仅应该把它当成禽类中最好的航行家,而且应该把它当作大自然向我们提供的航海术中最完美的典范。高昂着脖子、圆润的胸脯,仿佛是破浪前进的船头;它的宽阔的腹部是船底;为了航行的便利,它的身子往前倾斜,越向后抬的越高,最后像船尾一样翘起;它的尾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舵;双脚是宽大的桨;而它半扎巨大的翅膀微微鼓张着,这就是推动这条活的船舶前进的帆,它们把船和驾驶员一起推着往前航行。

它,享受与人为伴的乐趣。它似乎是很喜欢接近人的,只要它觉得我们是它的客人或朋友,而不是它的主子或暴君。

天鹅由于自己高贵,所以自豪;由于自己美丽,所以自爱。它仿佛炫耀自己的种种优越;它那副模样似乎在寻求人们的赞美,招引人们的注目。而它确实做到了这一点:无论人们遥望它在宽阔的水面上结队遨游,或者它独自离开这有翅的船队,应召来到岸边,以种种温柔和优雅的动作,显示它的美丽和妩媚,任由人们欣赏。

天鹅兼有天生的丽质和自由的品性;它不属于那些我们可以强制或禁闭的奴隶之列。它是我们湖沼的自由居民,它只在享有充分独立,毫无被奴役、被囚禁的感觉时才愿意在那儿逗留、居住;它要随自己的喜好在水面上游弋,到岸边小憩,往返于湖心和湖岸,沿着岸边踯躅,在高岸下栖息,藏匿在灯芯草丛中,深入到最偏僻的港湾里,然后终止它孤独的漫游,回到诱人的地方。

(选文有删改)5.选文第二段描写了天鹅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通读全文后,可以看出全文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

答案:敏捷完美的航行技巧 对天鹅的讴歌和赞美的感情

6.最后一段开头写到“天鹅兼有天生的丽质和自由的品性”,这句话在这里有什么作用?“天生的丽质”指的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承上启下。是指优雅妍美的形态,善航的最美的典型。

7.选文通篇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描写天鹅?请结合文章,具体说说这样写的好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拟人手法。好处:将天鹅拟人化,语言生动形象地表现天鹅美丽高贵,同时也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两只狼狗

陈永林

老坎的花狼狗总被村长的黑狼狗咬得遍体鳞伤,花狼狗落荒而逃后,黑狼狗便伸长脖子,对着天空汪汪地叫,黑狼狗高亢雄壮的欢叫声落满村里的沟沟壑壑。

村长听了黑狼狗的欢叫,就知道黑狼狗又打了漂亮的胜仗,几丝满意的笑容便在村长的脸上跳跃不停。可老坎的脸变成了苦瓜脸,他狠狠地猛吸了几口烟,随后,沉重而无奈的叹息和着烟雾一圈圈从嘴里喷出来了。

片刻,花狼狗呜呜地叫着一跛一跛地来了,狗的脸上掉了块肉,骨头的肉都露出来了。老坎的心痛得痉挛成一团,泪水也涌出了眼眶。老坎的女人说,还是把这条狗送人,省得它三天两头遭罪。老坎却舍不得把狼狗送人。这条狗曾救过他的命。他以前在林场当护林员,一回在林中巡逻时,遇到了一只狼,幸好狼狗拼死相救,才把狼打跑了。前两年,老坎被林场减员增效减下来了。林场领导问老坎有什么要求,老坎说,我想把狼狗带走。林场领导一口答应了。老坎每月只拿一百多块钱的基本生活费,可老坎要养活一家人。老坎便求村长分他一点田地。村长很爽快地分给了老坎四亩田地。尽管那四亩田地都是村人不愿种的,那些田地易涝又易旱,还贫瘠。但老坎还是很感激村长。

老坎没想到他的狼狗总是同村长的狼狗打架,而且村长的狼狗身上每回挂彩。村长便不高兴了,村长便对老坎说,老坎,村里人对我把田地分给你意见很大,我的工作很难做。老坎的女人忙给村长下面条。后来老坎把好话说尽了,村长才说回去研究研究。村长出门时摸着老坎的狼狗的头说,你的狼狗好厉害。

村长走后,老坎狠狠教训了一顿花狼狗。

后来,花狼狗同黑狼狗打架,打赢了,必定遭到老坎一顿毒打。花狼狗起初很纳闷,再同黑狼狗打架,它佯装败了,想不到老坎竟奖赏了它几块骨头。花狼狗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主人只想他打架打输。从此,花狼狗只有一忍再忍„„

但让老坎震惊的是村长的狼狗有一天竟被人毒死了。

村长黑着脸说,让我查出来谁毒了我的狗,我决饶不了他。村长说这话时,那闪着刀刃寒光的目光在老坎脸上落了落,便移开了。老坎低下头,浑身激灵灵得打了个寒颤。村长准以为他的黑狼狗咬了老坎的花狼狗,老坎记恨在心头,便对村长的狼狗下了毒手。老坎心里说,村长,我真没有毒死你的狼狗,准是你的狼狗时时吃村里人的鸡,那个人气不过,就对你的狼狗下毒了。

晚上,老坎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半宿,还不时叹气。女人也被吵得睡不着。女人说,我们没毒死村长的狗,怕啥?老坎说,可是村长以为我们毒死了他的狗。女人说你给村长说他的狗不是我们毒死的。老坎又叹气。

第二天一早,老坎还是去了村长家。村长还没起床,老坎站在村长的床前说,村长,你可千万别怀疑我毒死了你的狗,我对老天发誓,我如毒死了你的狗,那我全家都让雷打死。村长一般早晨要睡个好觉,可睡意被老坎弄没了。而且一清早,老坎又说这晦气的话,村长很不高兴,说,老坎,你回家吧,我知道我的狗是谁毒死的。我心里清楚,村长说着转过身,给老坎一个冰冷的脊背。老坎的腿一软,扑通一声,给村长跪下了:“村长,我真的没有毒死你的狗,我哪有那么大的胆?”村长掀起被子坐起来,大吼:“老坎,你还有完没完,我又没说你毒死我的狗!”老坎竟哭起来,村长,你一定要相信我„„你不相信我,那我就一直跪着。

老坎从村长家出来,心里极清楚,村长还是怀疑我毒死了黑狼狗,怎样才能让村长相信他没毒死黑狼狗呢?

老坎把放有老鼠药的肉包子扔给狼狗时,狼狗嗅出了异味竟不吃。老坎便把肉包子放在手上说,还是吃了吧!其实我也舍不得你离开我,我欠你的恩情,下辈子你变成人我变成狗来还你„„老坎哽咽得说不下去,狼狗的眼里汪着泪,呜呜地呜咽两声,眼一闭,一口

吃掉老坎手里的肉包子,狼狗蓄在眼里的泪水也滚落下来。老坎的心剜样痛。老坎紧紧搂着狼狗的脖颈,哽咽着说,我对不起你,你心里准恨我,你狠狠地咬我一口吧,我不是人„„狗的身子很快变冷变硬了,老坎便嚎啕大哭起来,这是哪个千刀万剐的毒死了我的狗„„

村长也被老坎的哭声引来了,老坎见村长来了,哭得更凶了,村长劝老坎。死了就死了,哭不活的。老坎抬起满脸是泪水的脸,我这狗可救过我一次命。我们不知道得罪了谁?他竟毒死我们的狗。村长出门时对老坎说,村里还多了两亩水田,不知道你还想不想种?老坎忙说,种,我当然想种。

8.小说为什么反复强调“这条狗曾救过他的命”?请结合文章,分析其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引出关于狗的故事,强调了他和狗特殊的感情。②表现花狼狗强悍的一面,在自然界中花狼狗是英雄,而今在小村落里输给黑狼狗,这是被主人训练的结果。③与下文老坎最终毒死花狼狗形成对比,写出老坎在重压之下矛盾痛苦的心情,暴露了人性的某些缺点。

9.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中老坎这一人物形象特点,你怎么评价老坎这个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憨厚老实,胆小怕事;又因为被欺负怕了,就处处设防,多疑。村长的黑狼狗和自家的花狼狗打架,老坎为了让村长有颜面,就想法子让自家的花狼狗不能赢,只能被黑狼狗欺负;村长家的狗被毒死了,老坎就自危,夜里辗转难眠,深怕村长以后刁难。(2)老坎可爱、可悲、可怜、可恨。可爱的是老坎的实在,可悲的是老坎的胆小,可怜的是老坎的最终的解决方法,可恨的是老坎的软弱。从老坎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权力挤压下人性的萎缩和人格尊严的丢失。

10.老坎毒死救过自己命的花狼狗来消除村长对自己的嫌疑,你认为这一情节安排合理吗?请阐述你的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1)合理。①从客观实际看,牺牲一只狗远比让一家人挨饿强得多,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这篇小说也是很现实地反映小老百姓老坎的真实生活。②老坎胆小怕事,委曲求全,逆来顺受,毒死救过自己命的花狼狗来消除村长对自己的嫌疑,符合他的性格。③和花狼狗体谅主人形成对比,人性不如狗性,对比中可见人在社会中生存被扭曲、被践踏的毫无尊严的生活现状,突出主题。④优秀的小说作品都是真实客观地反映社会生活,以引起读者的共鸣。这个情节有出人意料的效果。

(2)不合理。①这只狗是对老坎有救命之恩的狗,何况老坎一直念念不忘花狼狗的恩,让它受村长家的狗欺负,已经非常内疚了;毒死它,与情理不合。②老坎虽然胆小怕事,但他憨厚老实,与人为善,毒死花狼狗无异于伤天害理,老坎做不出来。③老坎毒死了花狼狗,也不一定消除村长的疑虑;就村长相信他,依然会欺负他。因此毒死花狼狗,不会有用。④安排这一情节,夸大了人的自私冷酷,与社会倡导的风气不合。

三、语用创新

11.(原创)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则新闻导语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长篇历史小说《张居正》荣获第六届茅盾文学奖。近日,据此改编的电视连续剧《万历首辅张居正》在全国热播。15日,小说作者熊召政来到上海书城签售。他说:“电视剧只是隔壁邻居,我的家还是在文学。”

(2010年5月19日《广西日报》)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茅盾文学奖得主熊召政:我的家还是在文学

12.仿照下面画曲线的句子,另写两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对于究竟什么是“幸福”?每个人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对每天需要翻过几座大山去上学的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来说,幸福是一条好走的路和一双合脚的鞋,或是离家更近一点的一所希望小学;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篇:消夏活动晚会主持词下一篇:《为自己工作》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