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短缺与可持续发展

2024-07-28

资源短缺与可持续发展(9篇)

1.资源短缺与可持续发展 篇一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听见许多企业家慨叹,“要是他的企业的再有多一点的资源他就可以引进战略”了,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企业的抱负与企业资源短缺或企业运营缺陷的错位(或称为不匹配)的矛盾,为此,有的企业家怨天尤人、抱怨不止;而有的企业家善于借助手头现成的资源或外部轻而易举就能获得的各种资源发展壮大自己,把身边各种的游离的资源整合后作为杠杆撬动整个企业向前滚动发展。

当然这些都是构筑于正确看待自身资源问题与界定自身运营缺陷的基础之上的突破。

二、企业资源短缺(或运营缺陷)的种类

通常企业运营缺陷有以下几种:

第一类:先天资质不足

这里有企业主自身的原因,也有行业及企业的因素。前者如企业家不具备管理一个企业应具备的起码素质,或是企业主选择了与自己兴趣、能力、爱好不相称的行业,因此管理企业来很艰难。行业的因素主要是指由于各种历史原因行业本身存在着许多“畸形、缺陷”,如“壁垒”、“垄断”、“限制”等等,从一开始就注定了该行业不能健康有序地发展,或是支撑行业发展的资源(包括政策资源)非常有限。企业的因素是指不够格成为企业或是已经失去存在意义的企业却阴差阳错地成了正式企业或“复活”了,如本来濒临倒闭的企业经过改制转型后“借尸还魂”又活了,但“复活”归复活,企业仍旧千疮百孔、无一是处。

第二类:后天营养不良

创建的企业虽然还能正常运行,但企业家总有力不从心的感觉,总觉得企业发展后劲严重不足,这主要企业自身的资源不匹配、不均衡所致。主要存在以下错位现象:

1、有资金无人才;2)有人才无资金;3)有资金没有好的项目;4)有好的项目无资金;5)只有产品和服务,而无资金、无人才;6)资金、人才、项目都有,但体制不健全;7)其他;

第三类:免疫力下降

企业免疫力下降,正处于“亚健康”的状态,正处于患病的临界点上,

有的企业运营了许多年,可是企业重来没发展过,始终原地踏步,一直在损耗各种资源和能量,面临衰退的危险。而有的企业虽然发展了多年,可是渐渐地发展速度放缓下来,企业的抱负开始减弱,人才开始流失,企业也正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中。

第四类:身患重症、病入膏肓

如某些企业由于经营决策的重大失误,造成企业机构臃肿、运营成本居高不下、企业技术落后、设备老化、人才外流、市场饱和并逐步衰退、竞争对手残酷的打压,企业正处于生死的边缘。

也许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都会遇到上述类似的问题,也许有的只是出现其中的一项或两三项问题,但无论如何上述各种问题都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得到解决。

三、缓解症状的一些解决办法

针对上述的症状,企业可以采用如下办法及原理加以缓解:

1、单飞燕原理,即扬长避短,将企业的长项或优势发挥到极致,而不是想方设法弥补自己的“短板”,比如企业只有人才优势,那么就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培养一支训练有素能打硬仗的队伍,同时制定各项激励体制,让人才充分发挥才能,从而让他们为企业的发展积极创造各种有利的条件。

2、田忌赛马原理,即巧妙“护短”,采用错位侧翼攻击的战略与别人展开竞争,拿企业的长板去抑制对手的短板。

3、“草船借箭”原理,即通过各种方式充分利用外部轻而易举就能获取的资源发展壮大自己,让自己的优势更加凸显,同时也用以弥补自己的短板。

4、“碱基互补配对”原理,即通过将企业的几钟优势资源整合、优化组合、互相搭配从而创造一种或多种新的资源优势。

5、“滚雪球发展”原理,即企业采用聚焦战略,将全部资源集中于一点,这点可以是企业的“长板”,亦可以是企业的“短板”,还可以是企业想要突破的新领域或想培养的新能力,选准这些着力点后,进行总体部署,系统作战,始终围绕那一点不停地向前滚动,不断获取新的资源,不断创造新的优势。

当然,上述这些只是些“治标不治本”的缓解症状的权宜之术,要彻底根除还需要借助真正的“心道”来解决。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xbtx007@126.com

2.资源短缺与可持续发展 篇二

1 水资源短缺的内涵及标准

1.1 水资源短缺内涵

水资源短缺,指水资源相对不足,不能满足人们生产、生活和生态需要的状况。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加之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开采和利用,很多国家和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缺水问题,这种现象称为水资源短缺。依据当前的研究成果,归纳出水资源短缺的成因:(1)全球气候变化;(2)可供开发利用的水资源具有有限性,同时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3)水源污染、用水效率低下、水资源浪费并存;(4)人口数量的增加,经济快速发展,对水的需求量增加。我国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主要集中在北方多数地区:一方面自然区域条件导致北方水少地多,水资源短缺突出;另一方面人为因素也加剧了北方缺水状况。

1.2 水资源短缺判定标准

国际上,Falkenmark以人均水资源量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水资源供需关系是否紧张的指标,虽未经有关国际权威机构正式认可,但由于这个指标简单易行,已被许多机构在统计中采用,在我国亦被普遍采用。通常以人均年占有水资源量1 000m3作为公认的缺水警戒线,具体指标界定范围为[2]:(1)人均占有淡水资源大于10 000m3/a,为用水完全不紧张区;(2)人均占有淡水资源为1 670~1 0000m3/a,为旱季可能出现一些水供需问题;(3)人均占有淡水资源为1 000~1 670m3/a,为可能用水紧张区;(4)人均占有淡水资源为500~1 000m3/a,有可能出现缺水现象;(5)人均占有淡水资源小于500m3/a,为用水极度紧张并有缺水现象。本文依据国家水利部水利司以及相关专家的看法,结合中国具体情况初步确定了中国水资源紧缺指标[3]。具体明细如表1所示。

m3/a

2 我国水资源短缺类型与贫困县分布

2.1 水资源短缺类型

我国水资源具有稀缺性、降水时空分布不均衡性等先天特征。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比较严重的国家,西北干旱地区人均水资源量不足110m3,有300万人口严重缺水。缺水农村的村民,由于缺少基本的生活用水,用水的质量和身体的健康状况堪忧。同时,在缺水地区,对水资源的无节制索取、不合理开发,造成水土流失、湖泊萎缩、江河断流、水体污染、土地沙化、生态恶化,人为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当前,日益增长的需水要求,社会水循环过程中的浪费和污水的超量排放,以及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滞后等原因导致我国水资源短存在着资源型短缺、工程型短缺和水质型短缺三种形式。资源型缺水主要指当地水资源总量少,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形成供水紧张的状况;工程型缺水主要指区域水资源总量并不短缺,但特殊的地理和地质环境不易赋存水,同时,水利工程建设滞后,难以有效的开发利用水资源,造成供水不足;水质型缺水主要指有可以利用的水资源,但这些水资源由于受到各种污染,致使水质恶化,导致不能使用而缺水。

2.2 水资源短缺类型分布

(1)我国京津华北地区、西北地区、辽河流域、辽东半岛、胶东半岛等地区都是资源型缺水区域。按照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000m3作为水资源短缺的判定标准,2009年我国的缺水地市有134个,主要分布在辽河流域、海河流域、黄河流域和淮河流域;按照地理分区,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华东地区,在西北地区也有少量分布,具体如图1所示。

在我国的资源型缺水型地市中:极度缺水的地市(人均水资源量<500m3),主要分布在华北、华东、西北地区;重度缺水的地市(人均水资源量<1 000m3),主要分布在华东、中南、西北地区。紧邻江河湖泊的资源型缺水地市中,由于丰富的过境水可供利用,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缺水。

(2)我国在长江、珠江、松花江流域、西南诸河流域以及南方沿海地区是出现工程型缺水的主要区域,尤以西南诸省较为严重。如2010年西南5省(市)大旱,暴露出云南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工程型缺水严重。本文为体现水利工程在将潜在水资源量转化为可供利用水资源量过程中的重要性,采用工程缺水率来反映工程缺水程度。

从流域层面分析,2009年工程型缺水地区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流域、西南国际河流域,珠江流域以及东南沿海诸河流域也有一定的分布;从地域层面分析,工程缺水地区主要分布在西南、东北地区,在西北、中南地区有一定的分布,具体分布情况如图2所示。

(3)按照国家标准,地表水水质分为五类,其中作为饮用水水源的水质必须达到Ⅲ类水以上。水质型缺水现象的出现主要由于大量排放废污水,造成水质劣于Ⅲ类而不能被饮用。水质型缺水往往发生在丰水区,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面临的共同难题。如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尽管水量丰富,身在水乡,但由于河道水体受污染、冬春枯水期又受咸潮影响,清洁水源严重不足。

水质型缺水的形成与污废水的排放管理、污水的处理水平有一定联系,从某种意义上讲,类似于管理型缺水的后续结果。在对2009年我国缺水区域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水质型缺水区域主要分布在珠三角的广东,长三角的苏州、上海、南京、扬州、绍兴、宁波、杭州、无锡、常州、嘉兴、湖州等地。

由于水质型缺水的发生和消亡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和时间不确定性,因此,污水在得到合适的治理后,缺水现象难以持续较长时间和影响较大规模;水质型缺水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均GDP量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存在贫困的可能性较小。鉴此,本文将水质型缺水作为一种缺水类型进行阐述,并未深层次分析其与贫困的关系。

2.3 贫困县分布

2008年中国政府调整了国内贫困线,将人均纯收入1 196元作为贫困的判定标准。自2009年起,我国将采用新的扶贫标准,年收入在786~1 066元的低收入农民也列入国家扶贫政策惠及范围。以此为基准,2009年全国共划定592个贫困县,具体分布如图3所示。

(1)为便于集中反映贫困与缺水的关系,图中的“贫困地区”选取全国21省区的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未将省级划定的扶贫重点县考虑在内。

(2)从我国的区域划分层面考虑:(1)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2)东北地区包括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3)华东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4)中南地区包括: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5)西南地区包括重庆市、四川、贵州、云南、西藏;(6)西北地区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7)港澳台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

结合2009年我国贫困县的区域分布状况:(1)我国绝对贫困的人口分布很广,相对集中在多石山区、荒漠区、高寒山区、黄土高原区和地方病高发区、少数民族地区以及部分沿边地区;(2)贫困地区较为偏僻,远离经济中心地区,交通受阻,地理位置十分不利,资源缺乏,基础设施薄弱,水资源短缺;(3)从全国的地理区域分布看,贫困区域主要集中在华北、中南、西南区域,这些区域人口密集、资源相对稀缺;西北、东北地区由于地广人稀,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相对较大,贫困化比例较低;华东地区由于靠近沿海、交通便利,贫困县所占比例最低。因此,贫困县的区域分布为实现国家中西部长远发展战略提供参考,同时为实现全国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依据。

3 水资源短缺与贫困关系

我国水质型缺水区域往往出现在经济发展快速的地区,与贫困的联系不很密切。资源型、工程型缺水区域,经济、社会的需水要求由于受到水资源总量有限性、供给不足的限定约束作用,由此造成个别县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低,并被列为国家贫困县重点扶持对象范围。

从全国的区域分布看,贫困县分布在资源型缺水区域的面积比例为:华北区55%、东北区44%、中南区37%、西南区45%、西北区60%、华东区38%,全国的平均比例为52%。其中华北区的内蒙古自治区比例高达63%、东北区吉林省为70%、西北区的甘肃省高达64%、西北区的青海省为73%、西北区的宁夏回族自治区也高达65%,远远超出我国的整体比例,反映出区域水资源的稀缺性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关键作用。2009年国家贫困县分布在资源型缺水区域的情况,如图4所示。

从贫困县分布于工程缺水区域的面积情况看,中南区61%、西南区54%、东北区44%、西北区66%,全国的平均比例为59%。工程缺水区域中贫困县分布面积比例较高的区域主要为西北地区的青海省、甘肃省、陕西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地区的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东北地区的吉林省、华东地区的江西省、华南地区的海南省也有部分分布。2009年国家贫困县位于工程型缺水区域的情况,如图5所示。

在我国缺水区域,水资源短缺是造成经济上贫困的一个关键因素,贫困县分布在资源型缺水、工程型缺水区域的比例分别高达52%、59%。依据水资源短缺的基本定义,资源型缺水、工程型缺水分属于缺水的两种基本类型,结合GIS分类统计的不同缺水类型中贫困县的面积,在分类汇总的基础上,给出我国水资源短缺和贫困县分布情况(如表2、图6所示)。

%

造成区域贫困的原因是多样化的,而水资源短缺是其中的一个重要促生因素。当前针对缺水程度与贫困之间的研究多侧重于定性的分析,定量的研究成果较少。自然水贫困与经济社会水贫困都存在高度的全局空间自相关现象[4]。韩林芝等[5]采用灰色关联度方法,研究了致贫因子间的影响程度以及因子对主行为的贡献测度,但对水资源短缺在造成区域贫困的因子中的权重并未进行研究。鉴于影响因素间联系的复杂性、定量评价指标的不健全性,本文并未水资源短缺在造成区域农村贫困方面的权重进行分析,仅给出贫困地区与水资源短缺地区的重合比例进行研究。

依据上述资料进行分析,我国由于水资源短缺区域贫困县的比例较高,两者的吻合程度达到56%。不同类型的水资源短缺是制约民众收入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缺水区域充分挖掘现有及非常规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潜力,改变现有的经济产业结构布局,在节水的前提下,依托科技力量才能实现缺水区域民众的脱贫致富。

4 结语

我国区域水资源短缺和贫困面貌是长期形成的,既有自然因素,又有社会因素。世界范围内的贫困与全球水资源匮乏之间的深层关系,主要是因为淡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和分配不畅,而非仅局限于淡水资源总量不足。本文针对2009年我国水资源人均、时空分布特征,利用数字化图谱分析工具,在叠合贫困县区域分布的基础上,给出水资源短缺区域贫困县所占的比例高达56%。分析结果表明,多数水资源短缺区域的贫困县发展模式以农业种植为主,耗水量大、经济附加值低,非循环的发展模式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情形,进一步影响了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脱贫的愿望难以实现。同时,多数水资源短缺的贫困县多分布在西北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需水难以保障导致的生态退化现象严重,生态脆弱县同时是贫困县的概率高达69.9%[6]。为此,贫困县应推广有利于贫困地区生态建设的科技成果和生产方式,如在缺水地区推广节水农业技术,确保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并重[7]。在贫困地区,各级政府应加大农业水利建设力度,加大投资,及时满足农民对生产用水的需求,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因此,本文认为合理分配水资源短缺贫困县的水资源量,深层挖掘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潜力,是缺水贫困农村实现产业转型、脱贫致富的关键举措。本文的研究数据可为区域扶贫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并为区域适宜的脱贫产业模式的选取提供有效的支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雪妮,孙才志,邹玮.中国水贫困与经济贫困空间耦合关系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1,(12):180-192.

[2]陈家琦,钱正英.关于水资源评价和人均水资源量指标的一些问题[J].中国水利,2003,(11):42-44,7.

[3]张伟丽,阚燕.我国水资源短缺评价进展综述[J].吉林水利,2011,(7):36-39.

[4]孙才志,王雪妮.基于WPI-ESDA模型的中国水贫困评价及空间关联格局分析[J].资源科学,2011,33(6):1072-1082.

[5]韩林芝,邓强.我国农村贫困主要影响因子的灰色关联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19(4):88-94.

[6]李琳,刘一良.西部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障碍与对策研究[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3,16(2):23-27.

3.资源短缺与可持续发展 篇三

为此,我国政府相继采取了一系列行政、经济、财税等手段,推进节能减排。去年四季度以来,国务院先后召开会议,部署电力工业节能减排、钢铁工业关停和淘汰落后产能等工作,出台了《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制订并发布了若干有利于节能减排的经济、财税等重大政策措施。

一年多来,虽然各地各部门节能减排工作初见成效,但去年全国并没有完成年初确定的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目标。全国节能减排的形势“十分严峻”。实践证明,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仅有政府的积极推动和引导,广大企业的落实是不够的,还需要社会各界,特别是全体城乡居民的支持和参与。

减少、杜绝浪费现象,除了适度提高资源类产品价格外,关键在于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节约和环保意识,使节能减排成为每个企业、每个单位、每个社区、每个家庭、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成为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外的经验表明,消费者文明环保的消费习惯会推动生产厂家注重节能环保,那些不重视节能环保,污染环境的企业必然会遭到消费者的排斥。

人口多、底子薄、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脆弱,是我们的基本国情。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人均森林面积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5,45种主要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而我国的单位GDP能耗高出世界平均水平70%,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比发达国家高出2至3倍。这一低一高,加剧了我国的资源短缺与经济发展的矛盾,也凸显了节约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中国土地、水资源短缺,能源安全存在隐患,部分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高,严重约束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中国能源安全存在隐患,部分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高。国内油气资源不足,石油、天然气人均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7.72%和7.07%;在国际公认的工业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45种矿产资源,中国的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铁矿石、铜、铝土矿等重要矿产资源的人均储量分别为世界人均水平的42%、18%和7.3%。

近年来,人们工作生活中各种浪费现象比比皆是,节能减排潜力巨大。以灯具为例,如果全国照明灯具全部改换成节能灯,那么全国一年可节电约600亿度,而要生产这么多电,则需要300亿公斤煤炭。煤炭是不可再生的,煤炭的开采、运输等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煤炭在燃烧发电过程中还排放大量污染环境的废气,如可形成酸雨的二氧化硫和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

减少、杜绝浪费现象,除了适度提高资源类产品价格外,关键在于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节约和环保意识,使节能减排成为每个企业、每个单位、每个社区、每个家庭、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成为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外的经验表明,消费者文明环保的消费习惯会推动生产厂家注重节能环保,那些不重视节能环保,污染环境的企业必然会遭到消费者的排斥。

要增强城乡居民的节能环保意识,还需要加强国情的宣传,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人均资源贫乏的国家。如果不厉行节约,提高资源利用率,我们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就难以持续获得足够多的资源,环境也无法支撑。

我国人均水资源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3,多数城市缺水;人均森林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5,消耗的石油约一半需要进口。如果13亿中国人每人少用一双一次性木筷,一张白纸,一张贺年卡,全国加起来将是多么巨大的数字,相当于保护多大的一片森林!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要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突破口,要大力淘汰电力、钢铁、化工、煤炭、造纸等行业的落后产能,推进节能减排科技进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对恶意排污实行重罚,严重的要追究刑事责任。

节能减排,在“十一五”规划中被确定为约束性指标。其之所以成为当前发展的重中之重,不光是因为全球能源紧张、价格不断上扬,社会生产与生活成本“水涨船高”;更是鉴于某些低端产业的高耗能低产出、暴利诱惑下的矿难事故频发、环境污染不断加剧等等,与当今绿色人文、和谐有序、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格格不入。

当然,打破旧有体系与格局,必然会触及某些人的利益;关停淘汰污染落后产能,一些地方的GDP也将受到影响。坦白地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已然成为节能减排面临的第一只“拦路虎”——尽管某些地方官员也常把“绿色经济”、“循环发展”挂在嘴边,可一旦面临投资诱惑、涉及实质性关停整顿,又会搬出“顾全大局”、“让位发展”等大言不惭辞令。更令人费解的是,某些地方的“重点保护企业”竟然就是高污染、高耗能的“黑大户”。一些忽隐忽现的“权力之手”与“黑业主”勾搭连环下,纵然“环保高压令”频频,一些污染企业依然有恃无恐,总能够“考核过关”。“灰色挡箭牌”令人愤愤的同时,官员政绩与提拔标准、科学决策与权力监督、宏观调控与局部落实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也愈发引人思索。

4.资源短缺与可持续发展 篇四

①水利部水资源司司长、全国节水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吴季松介绍说,水资源不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②其表现一是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少。我国人均水资源量22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1/4。二是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南方(指长江以南)人均水资源量达到3600立方米以上,而北方人均水资源量只有720立方米。三是全国的污水排放量快速增长,对水资源千万严重破坏,加剧了水资源的紧缺程度。据统计,1980年全国的污水排放量为310亿吨,20为620亿吨(不包括火电直流冷却水),其中工业废水占66%,生活污水占34%,近80%的废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库水域。四是由于集中取水和集中排污,致使我国不仅北方城市普遍缺水,南方一些城市也出现水质型缺水。

③长期以来,因地表水供给不足,一些地方只好采用地下水,造成局部地区地下水大量超采,形成地面沉降。调查资料显示,全国地下水多年平均超采量74亿立方米,超采区共有164片,超采区面积达18.2万平方公里,其中严重超采面积占42.6%。辽宁、山东、河北等省的一些沿海城市与地区,地下水含水层受海水入侵面积在1500平方公里以上;北京、天津、西北内陆一些地区因地下水位不断下降,荒漠化及沙化面积逐年扩大,已影响这些地区的`城乡供水、城市建设和人民生存。

④近三年,我国连续遭受干旱,尤其是去年,旱情加重,江河湖泊自然来水量减少,水库蓄水量比上年同期减少11%,3亿亩农田受灾,农村先后有3300万人发生临时饮水困难,部分城市出现新中国建立以来最为严峻的缺水局面。

⑤目前,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十分突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1、结合全文内容,说说第①自然段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2、把水资源不足当做我国的基本国情,作者的意图是什么?

3、第②自然段是从哪几个方面说明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的?

4、读第③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一自然段有三句话,对这三句话之间关系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结构上看,第1句是总说,第2句和第3句是分说。

B、从层次上说,第1句是第一层,第2句和第3句是第二层。

C、从逻辑上说,第1句和第2句之间是解说关系,第2句和第3句之间是因果关系。

D、从内容上说,这三句之间都是因果关系。

(2)本段第3句话中有两个分号,它们在句中的作用相同吗?为什么?

(3)本段第3句话从三个方面说明了超采地下水产生的严重后果,请各用四个字概括:

(4)本段主要说明方法是什么?(至少写出三个)

5、读第④自然段,回答问题。

(1)近三年大约从哪一年到哪一年?

(2)最为严峻的缺水局面具体指的是什么?

6、文章最后一段起到什么作用?

5.我国飞行员短缺制约民航事业发展 篇五

2011-11-22 《环球人物》 记者黄滢 [投稿排行榜]

2011/11/22(13:05:21)

我来说两句(2)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 分享到新浪微博

2011年,中国发生了两件跟飞行员有关的重大新闻。一是飞行员“转会”门槛再提高,最新修订的《民航华东地区飞行员流动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航空公司不得录用5年以内流动过1次以上的飞行员;因跳槽而引发劳动仲裁或诉讼的飞行员,须接受更严格的身体和技能考核方可再次上岗。二是上海吉祥航空有限公司(Shanghai Juneyao Airlines Co.,Ltd.,简称“吉祥航空”)的“避让门”事件。8月13日,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因雷雨覆盖造成管制区内20架飞机盘旋等待,吉祥航空当事韩国机长拒不执行当值空管指令,拒绝对发出遇险呼叫的卡塔尔航空公司(Qatar Airways)航班进行避让,险些导致卡塔尔航空班机坠毁。这两件看似不相关的新闻,实际上都与中国民航飞行员短缺有关。

一般来说,一架民航客机需配备12到16名飞行员。随着我国民航业的迅速发展,一些大型航空公司如国航、南航等,每年需新招500名左右的飞行员,才能跟上公司的发展速度;规模较小的航空公司,每年也要新招100多名飞行员。中国联合航空公司招飞办主任盛方告诉环球人物杂志记者,目前,国内航空公司招录飞行员主要有两种来源,一是高中养成生,二是应届大学理工科毕业生。由于对飞行员的身高、视力、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政治条件等各方面都要求极高,符合条件的人本就很少,而能通过层层淘汰成为机长的人就更少。目前,我国民航业每年大约需要3000名新飞行员,而国内院校每年输送的仅2000人左右。飞行员短缺正成为制约我国民航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飞行员之困:培养时间长,费用高

从普通人到机长,吉林小伙孟庆华用了6年,而国内的平均时间是10年。2004年,还在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专业读大四的孟庆华,在学校网站上看到上海航空有限公司(Shanghai Airlines Co., Ltd.,简称“上航”)招聘飞行员的启事后投了简历。经过身体初检、详检、面试、心理测试、政审等层层选拔,他成为上海航空在该校录取的唯一一名飞行员。与公司签约后,他被送往美国亚利桑那州环球飞行学院进行为期15个月的理论学习和飞行实践。

“开始的一两个月是纯理论学习,后面就要边学边飞。一般我们每天要进行至少1个半小时的飞行训练,4-5个小时的地面理论学习,每周都要保证有5天的飞行时间。”在美国期间,孟庆华要经过3次大的考试,拿到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edera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简称“FAA”)颁发的私用飞行执照、仪表等级证书和商用飞行员执照,才能算是一个具有基础飞行驾驶技术的初级飞行员。

由于在航校学习的都是单引擎小飞机,回国后,孟庆华还要进行改装训练,学习驾驶大型喷气式客机所必需的仪表功能、发动机性能知识,进行模拟机初始训练,熟练掌握起降技术等。这个过程大概需要半年到一年时间,合格后成为副驾驶。在右座上坐了大概5年,总飞行时间不少于2700小时、本机型飞行时间不少于1000小时后,孟庆华终于坐到了左边的机长位置。在教员的监视下,履行机长职责超过300小时之后,去年9月底,孟庆华终于正式成为机长。

时间漫长,费用也惊人。盛方告诉记者,培养一名初级飞行员大概需要花72万元,此后所进行的改装训练、起落培训以及租用场地和设备的费用,林林总总加起来,“每人每年要10万元”。如此高昂的费用是普通家庭的孩子承担不起的,因此国内民航飞行员培训大多采取“订单制”,即先与公司签约,再由公司出资培养。这也是飞行员跳槽时,航空公司往往开出天价“转会费”的原因。

航校之困:一般人分不到这杯羹

四川省广汉市的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被誉为“中国民航飞行员的摇篮”,建校51年来,为新中国民航业输送了1.3万余名飞行员,占中国民航飞行员总数的90%以上。

这所隶属于中国民用航空局(Civi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 of China,简称“民航局”)的飞行学院,拥有234架初、中、高级教练机和包括波音737-300、800、空中客车320等在内的全飞行模拟机、固定模拟机和练习器35台,每年可以培养1300名左右的飞行员。但这与国内航空公司巨大的需求量之间还是存在较大差距。2006年,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校长郑孝雍在接受采访时,就曾坦言:“中国民航业规模正以每年12%-14%的速度增长,未来5年间,飞行员缺口将达到1万名,到2015年,这一缺口将高达1.8万名。”

据《环球人物》杂志记者调查,目前招收民航飞行员的学历院校,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民航学院、民航广州技术学院以及民航上海技术学校等。但这些院校培养的飞行员数量极少,而且很多院校只能进行前2年的理论教育,飞行训练的各阶段全部需要借助国外的力量完成。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是国内唯一有资格进行理论、飞机驾驶双重培训的高等院校。

既然学历院校培养飞行员的能力严重不足,能不能借助不具备学历培养资格、只提供飞行技能培训的民营航校为企业提供飞行员力量呢?巨大的市场需求和高额的利润预期使很多民营资本跃跃欲试。香港人朱兆彬就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之一。

2005年,朱兆彬和几个朋友合资成立了青岛九天飞行学院。这是经中国民航局批准成立的国内第二家民营航校,总部位于青岛,以临沂机场为主运行基地,滨州、东营机场为辅助运行基地。然而,朱兆彬很快就发现,飞行员培训并不是实现资本快速膨胀的行业。除了培训费用高、企业和学员对民营航校不了解等因素外,最大的困难来自我国空管体制。当时,中国还没有宣布低空开放政策,空域70%都是军管,民用飞机和训练飞机并不能自由地在天空飞行。航校所使用的空域,必须经过军方的批准,等一次飞行训练往往要几个月。在飞行的前一天,航校必须向军方管制部门申报飞行计划,在飞行当日,还需要军方最后批准具体使用的空域、飞行高度和飞行区域等。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青岛九天飞行学院停飞了5个月。“不知道什么时候能飞,但工资还得照发,上百个学员都在等。”谈起当时的困境,朱兆彬仍然心有余悸。

目前,青岛九天飞行学院每年培训飞行员60-100人,与华夏、奥凯、首都航空等多家航空公司都签订了培训协议。“现在我们培训一个飞行员的费用在65万元左右,很多人会以为这是个暴利行业,其实我们的利润连50%都不到,只能算是微利。再加上泛美的前车之鉴,我们不敢盲目扩张。”朱兆彬口中的泛美,指的是中国第一家民营航校——北京泛美国际航空学校。2004年泛美刚成立时,红极一时,教员和教材全部来自国外,迅速招收了10期学员,但5年之后就因资金链断裂等原因而倒闭,300多名学员无一人按期毕业,造成了中国民航业的重大损失。

企业之困:大笔资金不得不流向国外

由于国内培养飞行员的数量有限,航空公司不得不将招聘来的学员送到国外培养。春秋航空公司发言人张武安告诉环球人物杂志记者,目前春秋航空每年会送100到200名飞行员去国外学习飞行驾驶技术。朱兆彬认为,国外低空领域开放,各类型航校多,飞机数目多,因此培训飞行员的成本相对较低;身为飞行员的孟庆华则觉得,国外培训机构培养出的飞行员英语水平往往比较高,安全飞行的理念也较强,对规章制度的遵守度也较高。

另一个办法是引进外籍飞行员,尤其是外籍机长。“中国飞行员虽然非常短缺,但从全球市场来看,飞行员数量是充沛的。”张武安说。由于近年国际航空业持续低迷,航空公司纷纷裁员,因此很多外国飞行员愿意到新兴的中国市场谋取一份待遇可观的工作。2011年初,民航局局长李家祥透露,目前在我国就职的外籍飞行员,仅机长就多达1300多人。在拥有中国民航1/3飞行总量的华东地区,外籍飞行员尤为密集。《2010年中国民航飞行员发展现状调查报告》显示,这些外籍飞行员来自美国、巴西、韩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一名初级外籍飞行员的年薪可达6万美元,最高达25万美元,是中国同级别飞行员的2到3倍。

吉祥航空外籍机长“避让门”事件后,外籍机长的管理问题再次浮出水面。航空管理部门和航空公司在加强对外籍飞行员培训和管理的同时,也都在强调,造成“避让门”的韩籍机长只是特例。张武安说,春秋航空目前有30多名外籍飞行员,他们遵守制度的理念很好。

如何解困:转变培养机制

依赖国外毕竟不是长久之计,长年雇佣外籍飞行员所支付的薪水要超过培养一个国内飞行员的费用。业界很多专家认为,要在短期内缓解民航飞行员短缺现状,可以建立从通用航空向民用航空输送飞行员的渠道,也可以采取“军转民”的方式,从空军中培养民航飞行员。但这两种方式都存在很大争议。

通用航空是指使用民用航空器从事公共航空运输以外的民用航空活动,包括从事工业、农业、林业、渔业和建筑业的作业飞行以及医疗卫生、抢险救灾、气象探测、海洋监测、科学实验、教育训练、文化体育等方面的飞行活动。通用航空向民用航空输送飞行员必须建立在通用航空飞行员本身足够充沛的基础上,但目前我国各通航公司自身尚存在飞行员短缺现象,通航公司转入民航公司的人数相当少,平均每年不足10人。

招收从军队退役的空军飞行员,这始终是国内民航公司发展的一条路子,但每年这部分人的数量也只有几十名,还要经过漫长的培训和英语学习之后才能上岗,而且大规模的“军转民”无疑会严重削弱我国的国防力量。

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国民航飞行员短缺问题,需要转变国内飞行员的培养机制。新中国成立之初,民航招飞和飞行员培养由“空军统一招生、统一培养,民航需要多少分配多少”。1968年之后,才变成“民航系统统一招生,统一分配”。再往后逐步过渡到各大航空公司各自招生,送往国内外院校委托培养。但由于一直没有设立新的航校,社会办学又存在诸多限制,国内航校的发展远远跟不上民航企业的发展,这是造成中国飞行员“供血不足”的主因。因此,怎样在政策和资金层面大力扶植航校发展,促进航校和企业的结合,对于缩短飞行员培训时间、提高飞行员培训质量,至关重要。

另一方面,低空领域的全面开放虽然在短期内会加剧中国飞行员短缺的程度,但长远来看,对于降低飞行员的培养成本是有利的。李家祥透露,对于空域的管理体制,中国政府将在“十二五”时期进行改革,争取到2015年实现全国低空空域的全面开放。

6.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论文 篇六

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1班

学号:201024093122

姓名:叶振邦

摘要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缺乏,环境压力大。改革开放以后,我过经济长期保持快速增长,粗放式经济增长造成了对环境的巨大破坏。在这个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里,信息化可减少森林砍伐,从而减少因为过渡砍伐森林所带来的一系列污染和破坏。信息化还能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生活效率,在开采和生产的过程中作用尤其突出,可见信息对资源环境的重要性。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也需要信息时代的大力支持。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目前的资源环境状况 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是中国的基本国情。我国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各种资源总量均位居世界前列。但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是世界上人均资源占有水平较低的资源小国之一。加上地理条件复杂,人口分布不均匀,我国资源分布不平衡,资源分布和生产力分布不协调,在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开采不当,加上开采、冶炼过程中造成了大量的二次污染,导致众多人口对有限资源的压力愈来愈大,各种资源将严重衰竭。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消耗巨大,废气、废水与固体废弃物日益增加。我国的环境污染日益加剧,并且严重威胁我国城镇居民的生活健康,甚至在将来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的合理发展。

二、环境恶化与资源衰竭的成因

1、经济活动的盲目扩大,城市化和工业化对环境的破坏最为严重。城市化和工业化对大气环境的影响。随着经济水平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都在迅速的往前推进,带来人口和工厂企业的集中。而大工业生产以及工厂门类和数量的增多,居民使用燃料、工厂采用化工产品排放的大量烟尘,极大地改变了大气的组成。据分析城市大气污染物中烟尘最为突出,而且在排放烟尘的同时,还夹杂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氟、氯等废气的排放。城市化和工业化对水环境的影响。城市化增加了房屋和道路等不透水面积和排水工程,从而减少了渗透,增加了流速,地下水得不到地表水的补充,破坏了自然界的水分循环,导致地球表面总体供水紧张。并且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直接流入江、河、湖、海或渗入地表都会对水体产生影响,危害人们健康。城市中的生活用水,尤其是各种洗涤剂、洗衣粉、浴液、洁厕液等的大量使用,使城市废水中的化学成分和有毒物质的比例上升,再加上一些城市对污水处理和排放不当,使水污染更加严重。城市化和工业化对水生物环境的影响。城市化严重地破坏了生物环境,改变了生产环境的组成和结构,使生产者有机体与消费者有机体的比例出现失调。房屋密集,街道交错,到处是水泥建筑和马路,阻断了生物群体之间的通道,影响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同时工业生产所产生的污染严重影响了生态系统的原生态,使一些适应性差的生物被现实环境所淘汰。城市化和工业化所带来的噪声污染。城市人口集中,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商业经济、交通运输等活动都产生的噪声,直接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2、人口的急剧增长是环境恶化的另一个主要原因。人口问题,西方学者称为“人口爆炸”,是指人口增长与环境承载能力之间存在着矛盾。目前,世界人口已超过了60亿,而亚、非、拉等许多发展中国家新增人口占世界人口增长的90%。这些地区多属于人口素质低、资源开发状况差、经济贫困的国家,是世界人类与环境矛盾较突出的地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人口城市化速度加快,现在世界城市人口已超过了30亿,占世界总人口的60%以上。大城市、特大城市发展较快。世界百万人口以上城市从1980年的243个增加到2001年的390个。因此,人口的急剧增长所带来的城市人口的过度膨胀,导致城市环境自净能力降低,污染严重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3、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地膜造成环境污染加剧。首先,氮、磷、钾等化学肥料,比传统农家有机肥含量纯度高,作物吸收快,能迅速提高农作物产量。但是大量施用化肥的负面作用日益突显出来,造成土壤板结,土壤质量下降,更严重的是造成水质污染,化肥含量高的农田用水特别是稻田用水排入河湖,导致鱼、虾、蟹等水生动物减少直到灭绝。其次,农药污染近年来也逐年加重。菜农、果农为了追求高产量大量喷洒农药。其喷洒农药的过程中对实施者本人造成了皮肤的污染;长期过量对粮作物施用农药,使害虫产生很强的抗药免疫性,还将导致农药的更严重的过量施用,如此恶性循环,使蔬菜、水果中的农药残留量加大,长期食用这种过量使用农药的瓜果蔬菜,对人体的健康严重有害。最后,地膜覆盖和各种暖房生产的出现,有效提高了蔬菜、水果的单位面积产量,冲破了季节性和地区性的生产限制,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实惠。但是据科学资料显示,现在使用的这类塑料薄膜,埋在土壤中200年也不会腐烂,塑料大棚之类的使用和不恰当的废旧处理,已经形成了“白色污染”,威胁着人们的生活和健康。

通过对环境问题的现状及成因的分析可知,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与经济的关系越来越复杂。因此,我们必须采用正确的对策来面对今天的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就是一种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的需要构成危害的发展政策。

三、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1、走资源节约型的发展道路。根据中国的环境资源状况合理制定中国的发展目标与发展速度。中国的资源节约有潜力可挖,如果能严格执行土地法,全面实施入地利用总体规划,做好水土保持,防治土地的荒漠化,土地资源对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可减弱。矿产资源由于非法开采,乱采乱挖,资源破坏浪费严重,并造成局部地区的环境污染。因此,通过资源保护理发,规范资源的开发、利用,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之一。

2、依靠科技进步利用资源,推动环境保护。中国必须提倡清洁生产,提高工农业生产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加强资源环境保护的立法保护水资源,利用经济价值规律实现水的商品价值,提倡节约用水。

3、加强保护环境的立法执法,提高全民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意识。中国的环境资源的实际决定了必须走资源节约型的道路,依靠科技合理利用资源,加强资源,环境的立法、直发和全民意识,以合理的经济发展速度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对策

1、加强城市规划,使城市布局合理,通过城市土地价格机制,控制城市规模的恶性膨胀。城市的布局涉及到自然、经济、技术和环境等各方面因素,必须统筹规划,综合平衡。首先,城市的布局要考虑地形、气象、水文等对环境的影响。城市工业严重污染区,一定要布置在下风向。城市的工业布局还要密切注意河流的走向、流量、泥沙流动规律和河流的自净能力。其次,城市内部布局也应有利于保护环境。多中心的格局、放射壮布局,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对城市土地实行有偿使用,以地租地价来调节土地需求,就可以使城市既具有凝聚力,又具有排斥力。有偿使用土地,可以杜绝多占地、占地不用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土地需求膨胀与供求短缺的矛盾,使城市经济的运行基本建立在城市土地存量上,减少了盲目向外扩张。

2、控制人口增长,促进人口素质提高,从而合理的调整人与自然界的关系。通过经济手段和政策鼓励控制生育,调整人口年龄结构和地区分布。对于少生优生者给予良好的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障,使其没有后顾之忧。同时通过普及高等教育大力提高人口质量,提高整个民族的身体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生产力布局的可持续发展。

3、实行以资源保护为核心的环境管理。用新技术、新工艺开发新能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实施制度创新,实行环境资源的有偿使用。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由粗放式生产向集约型生产转变,通过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把资源转化为产品。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生物资源,防止水土流失,控制污染,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经济的外部性。我们可利用经济政策,通过市场机制,把由于物质利用不一致造成的经济外部性内化到各级经济分析和决策过程中。通过事后增加治理成本的方法来削减污染,实行环境资源的有偿使用,既能有效地约束污染者的排污行为,确保“污染者负担”,又能为政府进行环境集中治理筹集资金,或将资金用于清洁生产技术的研究开发等,实现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实行环境资源的有偿使用,是解决污染的根本思路。

4、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同时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把环保产业列为优先发展领域,依据生态经济学理论,用生态工艺代替传统工艺,具体对经济活动进行规划、设计,保持环境系统基本的生态过程和生命的延续,实现人类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在全民中开展环保知识的宣传活动,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树立“保护生态环境也是生产力”的思想,破除“产品高价,资源低价,环境无价”的观念,使企业树立“清洁生产观”,消费者树立“绿色消费观”。

总之,在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中国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通过普及全民的节约意识,大力发展高科技,以提高各种生产的效率,从而降低不必要的损耗,提高利用率。实施保护环境资源,认识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解决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

参考文献:

7.资源短缺与可持续发展 篇七

尽量把煤的价值充分体现出来

金涌

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清华大学化学 科学与技 术研究院院长。1959年毕业于原苏联苏拉尔工学院。1979年领衔组建清华大学反应工程研究室, 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7年获得美国化学工程师协会(AICHE)的PSRT流体化讲座教授奖。主要研究领域为流态化化学反应工程学和生态工业工程,担任国际循环流化床系列会议顾问组成员,中国化工学会、中国颗粒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工业生态经济与技术专委会主任,中国环境学会顾问,以及国家发展改革委循环经济试点园区规划顾问和评审委员。

我国煤价进入下行周期后,煤炭企业迫切希望拉动煤价,为了安抚煤炭企业,同时考虑到石油进口比例也确实很大,国家能源局在2014年年初的内部咨询会上通报的关于煤制油、煤制气的初步规划是,到2020年规划建设3000万吨的煤制油,500亿立方米的煤制气。此消息一出,业界一片沸腾,政策大门进一步打开似乎触手可及。“现在几乎凡是有煤的地方就有煤化工。中国煤化工现在是处在爆发期、井喷期”。“我们的煤也要节约用,因为我们的煤也不是多得不得了”,金涌认为,搞煤化工的第一个指导思想,就是要尽量把煤的价值充分体现出来。

记者:如何才能把煤的价值充分体现出来?

金涌:一定要想到,煤不只是碳,煤是有机与无机的复合物,里面有机的成分有十几种,煤里面还有氢,碳氢比在煤的组成里是1:0.8,就是1个原子的碳对应有0.8个氢存在。如果煤炭只是烧掉,就把氢也烧掉了。氢实际上是很珍贵的,烧掉很不合算。要把煤的价值充分体现出来,就要高价高用,实现煤的综合利用。煤的综合利用应该配合煤加工的多项联产:煤先热解,变成半焦,半焦拿来作燃料,产生蒸汽发电,蒸汽轮机的背压还有十几公斤的压力,可以用来供热。半焦热解产出的东西,焦炉气可以拿来作燃料,也可以做合成气,液体焦油分离出粗苯、轻焦油、重焦油等等,这样对煤的利用就是全价的、综合的。

记者:的确,现在煤化工呈现井喷之势。据悉,这个情况引起了工程院很多院士的关注。请问,包括您在内的院士们关注的焦点是什么问题?

金涌:煤化工最明显的问题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大、水耗大、投资大、而且煤炭转化也会损失很多能量,所以要对产品和用途作仔细分析,选择如用煤制气后再发电就很不合算。虽然城市清洁了,但是全国总的二氧化碳排放却增加了。

记者:能用能源效率来说明煤制气大规模发展的不经济性吗?

金涌:煤制气再发电的效率是30%多,而煤直接燃烧,通过超超临界发电的效率最高可以达到42%~45%。在民用方面,用天然气做饭其实热效率很低,大约70%的热量都散发在空气里浪费了,所以美国虽然天然气产业很发达, 但还是有一半以上的家庭用电做饭。在这种能效下,还不如提升煤电厂技术,这样可以实现低煤耗,清洁利用。所以煤制气一定要考虑到使用是不是合理。

煤可以很好地解决机动车尾气污染问题

机动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是不言而喻的。所不同的是,在不同的地方危害程度不同,例如在首都北京,机动车尾气便是PM2.5的首要元凶。为了治理机动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国家采取了油品升级的方略。 在金涌看来,减少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和治理机动车尾气可以让煤化工来出力,“只要可以驱动汽车,为什么一定要是汽油或柴油呢?”金涌如是说。

记者:如何用煤替代石油作为机动车的燃料?

金涌:除了有人支持煤制油外,可以用醇醚添加。醇醚可以通过煤化工来获得。实际上,最早的醇醚路线是甲醇汽油。甲醇添加到汽油里,如果不超过14%,可直接利用。但是甲醇路线在国内一直没有进入主流。从技术角度看,还有一个选择是二甲醚。二甲醚合成也用合成气作为原料,产品是附产1份重量的水,2.5份重量的二甲醚。假如是煤变油,合成出来的产品是0.78份重量的油,附产1份重量的水。所以,二甲醚的用煤量只是煤变油的二分之一,而且1公斤二甲醚的行驶里程数和同等量的柴油一样。更重要的是,二甲醚的排放非常干净,在排气管后面放一张白纸,跑多远纸都是白的。

记者:看来使用二甲醚的确可以有效治理机动车尾气污染,但据了解,二甲醚在常温下是气态的, 使用必须压缩灌装。如果用罐装的话,使用起来就不太方便。现在这个问题可以解决吗?

金涌:(二甲醚确定需要在5公斤压力下罐装才能作汽车燃料)清华大学的新技术是用煤通过合成甲醇制造聚甲氧基二甲醚。聚甲氧基二甲醚的沸点可以达到140℃,完全可以和柴油调和,提高柴油的十六烷值,成倍地减少PM2.5排放。这项技术的鉴定会已经开过,我和谢克昌、汪燮卿、杨启业、郝吉明、 陈丙珍等几位院士一起,联名上书政府,建议促进聚甲氧基二甲醚在全国的推广应用。

记者:使用聚甲氧基二甲醚调和柴油、汽油与直接使用柴油、汽油相比为何会有这么明显的优点?

金涌:现在的柴油机、汽油机都需要吸进空气 (主要是利用空气中的氧气)才能燃烧,但空气里还有大量氮气,氮气对燃烧不起作用,最后只是加热到高温排出去,白白走过场,浪费了很多能量。而聚甲氧基二甲醚的分子链上带着氧,如同“自带干粮”,所以虽然其燃烧的热值相对较低,但十六烷值高,出力得到补偿。这项技术尤其适合在空气稀薄、氧气不足的高原和高寒地区使用。

记者:电动汽车最为节能、环保。我国政府正大力推广电动汽车,但电动汽车的技术还在成熟前夜。这个问题您怎么看?煤电可以为电动汽车发展出力吗?

金涌:我们国家现在大力发展电动汽车,并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来扶持。是十分明智,也是全世界公认的方向。我认为,三至五年之内电动车技术上的大多数问题基本上可以解决。国际上的共识是采用直插式电动车最节能,而且污染完全可以集中治理。以燃煤超超临界发电用于驱动电动车为例,煤电转换效率可达45%,按照电动车的电机效率75%计算,。 相对煤制油的能量转化效率为35%,汽油机的效率为25%,煤经电到驱动车轮的总能量转换效率,要成倍地大于煤经合成油驱动燃油汽车的总转化率, 因此煤的最合理利用还要回归于发电。

记者:充电不方便的问题是制约电动汽车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您如何看这个问题?

金涌:现在电动汽车的发展面临着地方保护、标准不统一、群雄割据等情况,我认为未来电动汽车生产厂商只需要卖裸车就可以了,标准都统一后,一些企业可以建设充换电站,形成品牌电池经营,汽车没电后只需要去换电池就可以了,既方便又快捷。更重要的是电池交换站可以在夜间为乏电池充电,利用夜间电价低,发电站的总能效也更高。

“煤化工”在“十三五”规划中需要有准确定位

国家发展改革委已经在做“十三五”规划的前期工作,今年10月召开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也将研究“十三五”规划——毋庸讳言,能源与环境是 “十三五”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煤炭是我国目前主要能源,预计未来二三十年内仍将唱主角。在 ‘十三五’规划中,煤化工的发展需要有一个准确的定位。要分清楚哪些应该作为战略储备,哪些具有商业价值。”金涌表示,在油价低位运行的情况下, 煤化工做燃料不宜大规模发展(如煤制油),而是要向做材料的方向发展,如附加值高、产业链长的煤制烯烃、煤制芳烃、煤制乙二醇等。如果非要往燃料方向发展,那么也不应做燃料本身,而是做燃料改性的添加剂如醇、醚、聚甲氧基二甲醚(DMMn)等,使其更清洁、更环保、更便宜、更低碳。

记者:是什么因素决定煤化工中煤制油的路径不可取?

金涌:目前来看,发展煤制油有两大制约因素。 一是经济性差。煤制油没有产业链,只是做燃料,只不过是将燃料形态从固体变成液体而已,能量损失却很大,利用率只有36%左右。除了南非在因种族隔离政策时,建了几百万吨/年的装置外,全世界基本上没有哪个国家有煤制油的计划,同时,它二氧化碳排放大,能源转化效率低;投资也大,动辄上百亿元。 当前,有的企业宣称实现了盈利,实际是把煤价压得很低,相当于把煤的利润吃掉了。二是煤制油项目在油价低于65美元/桶以下,无利可图,其寿命目前来看未必能超过10年。因为在中美去年签署的有关应对气候变化和清洁能源合作的联合声明中,中方首次正式承诺2030年前后中国碳排放力争达到峰值。 煤制油并非低碳项目,届时一旦附加碳税,本来就雪上加霜的企业根本无法承受。

发展煤制油的唯一理由就是石油替代。而目前世界石油年贸易量约为23亿吨,我国进口量为3亿吨左右,所占份额25%以下在经济上是安全的。煤制油等煤制燃料项目应当作为战略储备,保持技术优势不要丢掉,少数战略储备企业国家给予适当的扶持,把技术、人才留住,以备后需。

记者:煤制油这条路径是不是要抛弃?

金涌:已建成的煤制油企业应该做一些特殊油品,比如润滑油、大比重航空煤油蜡等,此外,还可以做石油添加剂,以提高油品质量。目前来看,炼油产品要提高质量是很难的。以柴油为例,十六烷值越高,燃烧越充分,对PM2.5等减少排放意义重大。 目前柴油的十六烷值普遍在50以下,提高十六烷值比较好的一条途径是添加DMMn。添加20%的DMMn,可将柴油的十六烷值提高到近60。我国目前柴油年产量为1.5亿吨,添加20%则需要DMMn约3000万吨。并且DMMn很便宜,1.3吨甲醇就可以生产1吨DMMn,经济性很好。

记者:煤化工中还有煤制气的路径,这条路径怎么样?

金涌:对于煤制天然气,国家也应有个战略考量,应研发催化气化、加氢气化等先进甲烷生产技术,同时要重点考虑煤制气的用途。如民用、工业窑炉用、取暖用等是可行的,也有利于砍掉污染严重的小工业锅炉,但如果用来发电则非常不合算。

记者:您认为煤炭有哪些更好地增值途径?

金涌:实际上,相比于煤制油、煤制气,煤炭有更好的增值途径。煤制甲醇后,可以代替石油生产烯烃和芳烃,补充油气原料的不足,并且完全没有污染。比如大量在建的MTO、MTP等项目,技术已经成熟,甲醇制芳烃(苯、二甲苯)、煤制乙二醇等也都有实践。目前我国乙二醇60%需要进口,烯烃、芳烃每年缺口都在千万吨级,这都可以成为煤化工的机遇。煤化工还可以进入塑料、橡胶等领域,做化纤、 做油漆等,甚至可以发展一些特殊的煤化工路线, 如生产帘子线用的己二腈。我们现在考察的是万元GDP能耗,假如产品价钱高,万元GDP能耗就降下来了,所以提高附加值是我们减碳、搞低碳经济的一个好抓手。总之,要将其高附加值化,最终产品应该是材料而非燃料。

记者:“十三五”时期除了要对煤化工发展作一个定位外,还需要强调哪方面的问题?“十三五”煤化工发展的总原则是什么?

金涌:需要强调的是,“十三五”时期,煤化工要把“清洁”摆在第一位。煤化工废水的处理问题至今仍然无法彻底解决,零排放还无法实现。目前来看, 选择适宜的废弃干矿井固化后进行深埋,防止污染地下水源或许是比较现实的处理方法。总之,煤化工在 “十三五”时期有很多可以做的事。总的原则就是能耗要小、产品便宜环保、尽量延长产业链。对不具有经济性的技术,就做战略储备,而不应大规模发展。

煤化工在“十三五”时期有很多可以做的事。总的原则就是能耗要小、 产品便宜环保、尽量延长产业链。

几个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

在金涌看来,我国对化石能源认识、生产、利用方式等方面存在着自相矛盾、浪费等问题。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重视。

记者:在您看来,我国对化石能源的认识、生产、 利用方面存在哪些问题?

金涌:第一,认为我国油气少、煤多,所以要用煤制油、煤制气可能是一种短视的想法。实际上, 我国煤多是自比的结果——我国的煤也不多,也必须节约用、高附加值利用。由于2013年,我们国家石油的对外依存度达到了58%,距离我们当初设定60%的红线已经很接近了。根据中国工程院预测,到2020年我国石油供应的缺口可能在6000万~7000万吨/年。这可能影响我国的能源安全。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业界普遍看好用煤来替代石油或天然气。 这是中国以煤制油和煤制气为代表的新型煤化工发展的大背景,其结果就是煤化工产业呈现井喷。但如果真的用煤填补油和气的缺口,则要多排放近10亿吨二氧化碳,这样,我国在减排上的努力将受其拖累,我国还将承受巨大的国际舆论压力。所以大量用煤制油来解决问题是不现实的,发展电动车技术,替代汽油燃料是世界科技界的共识,它清洁、节能,目前的问题只要政府出台政策可以很快迅速发展到一定规模。

记者:那您认为,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金涌:从世界范围看,我国缺油实际上确实是属于我国的特殊情况。因为就目前世界范围来讲,石油并不短缺,一般来讲其他国家都没有发展煤化工的强烈愿望。权衡利弊,与其大量用煤制油、制气,不如买油、买气更清洁。我们在确定了市场经济为主导的地位后,关于对外依存度上限的问题我认为可以再思考。现在国际上石油供应的波动性并不是很大, 美国、欧洲现在对石油的进口都趋向稳定,实际上买石油的主要是中国、日本和印度,不是像前些年那么明显地抢油;天然气进口方面,随着俄罗斯天然气将源源不断地输往我国,进口上看来没有多大问题。另外,从技术角度出发,红线(进口上线)实际上也是难于守住的。

第二个问题是,通过延迟焦化工艺获得交通用轻质油产品。目前我国石油主要用于生产汽油、煤油、柴油等液体燃料。2012年我国生产了2.82亿吨成品油,其中有1.2亿吨重质油原料大多是通过延迟焦化工艺获得车用轻质油产品的,并产生了千万吨级石油焦(基本与煤同质),这与我们进行煤制油是矛盾的。重质油采用加氢裂化生产轻质油要比延迟焦化法多产14%的轻质油现在加氢裂化途径在国际上被广泛采用,大家认为这一技术比较适合我国的重质油加工,可以大大提高能源利用率。如果通过煤炭生产氢气(能源转化效率可以达到70%以上), 为重质油加氢,每年可多产出千万吨成品油,所以国家应鼓励石化企业发展煤制氢和石油加氢产业。

第三个问题是,煤制气再用天然气发电是能效低的方案。为了减少排放,各地都在计划采取的措施,天然气越来越炙手可热。天然气是化石能源中相对最清洁的,现在很多城市都大力推进天然气用于发电或车用燃料,这在天然气供应充足的情况下是没有问题的,但我们现在天然气也是短缺的,这就出现了采用煤制气+天然气发电的路线,但实际上它的能源转换效率不如用煤发电。天然气采用燃气- 蒸汽联合循环发电的效率为60%,煤制天然气的能源效率也是60%左右,因此,煤经天然气到电能的总效率约为36%,而超超临界燃煤发电的效率可以达到45%,这就相当于丢掉了相当一部分能量。事实上燃煤电厂也可以做的很干净,比如像上海外高桥第三电厂在减排方面已经做的非常好了。

记者:那么,煤制气的最佳用途在哪里?煤制天然气民用的节能减排效果如何?

金涌:煤变气有一个地方效果比较好——就是大企业集群内部。比如用天然气、煤气来炼钢,烧陶瓷、烧玻璃。我们发展煤变成天然气,必须要考虑它的用处合理、经济。煤制成天然气供民用固然清洁度高,但家用电器也很清洁。比如用电饭煲做饭,比直燃天然气做饭热效率高50%,用电通过热泵技术为家庭取暖也比用天然气取暖节能。再有我国尚有一亿多吨,在城乡、乡村,小企业用散烧煤,利用效率低,污染大,应该优先采用煤制气,煤制二甲醚燃料替代。

8.浅谈我国医疗卫生资源的短缺 篇八

关键词:医改医疗卫生资源短缺

0 引言

目前,我国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正在紧张的筹备和进行之中。医药卫生事业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是重大的民生问题。此次改革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专家学者纷纷献计献策。然而,期待已久的改革方案却始终不能“如期临盆”。在经济转轨时期进行涉及13亿人的医改所面临的问题关系到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其难度可想而知。对于一些关键问题,改革的决策各方还存在较大的分歧。在2007年3月进行的全国政协医药卫生界联组讨论会上,有专家指出:公立医院作为医疗卫生服务的主要供给方,其供应的短缺是医改的核心问题。个人认为,医疗卫生资源紧缺是制约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医疗资源供给不足是此次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关系到改革的成败。

1 医疗卫生资源整体不足的表现。

经过20多年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人民的健康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的医疗卫生资源总体上还处于短缺的状态,严重制约着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我国医疗卫生资源整体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 人均水平低,医疗卫生资源短缺 中国以占世界卫生总支出1%的比列,为占世界22%的人口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样的支出水平导致了我国人均所拥有的医疗卫生资源远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千人口拥有的医师数和床位数相对于其他国家都是很少的。2000年OECD成员国中绝大部分国家每千人口拥有的执业医生数量都超过2个,其中意大利达到了6个。而我国到2006年才达到1.54个。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每千人医疗床位数还处于很低的水平,1990年-1999年世界发达国家每千人口医院床位数分别为:日本为16.4张,法国为8.5张,韩国5.5,张英国4.1张,而我国到2006年时每千人拥有床位数才达到2.7张。(数据来源于2007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除此之外,医疗机构、医疗设施和医疗设备也处于短缺的状态。

1.2 区域、城乡差别大,结构性紧缺明显 我国医疗卫生资源不仅在整体上处于短缺的状态,而且不同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配置有较大差距。东部地区占有了全国大部分医疗卫生资源,而西部地区则严重缺乏。到2001年,北京每千人床位数为6.28,贵州则只有1.51,两者相差4.2倍。据统计,我国2006年城镇医院拥有执业医师1049118人,而乡镇卫生院劲拥有执业医师393251人,两者相差悬殊。(数据来源于2007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城市人口仅占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多,但那却占有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的医疗资源,是农村人口的三倍多,农村地区的医疗卫生资源是十分紧缺的。结构性紧缺使医疗卫生资源与医疗卫生需求之间的矛盾更加明显。

1.3 供给增长速度落后于需求增长速度,发展速速不匹配70年代至今,医疗床位数和医师数翻了一番,然而居民的医疗卫生支出却翻了79倍多。医疗卫生需求几十倍的增长,而医疗卫生资源仅仅增长了一倍,需求拉大,供给不足。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便会要求更高质量和更高层次的医疗卫生服务。然而医疗卫生资源的增长速速远远落后于医疗卫生需求的增长速度,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药卫生需求。我国的医疗卫生资源原本已经处于紧缺状态,其增长速度又落后于医疗卫生需求的增长速速,这将进一步加重我国医疗卫生资源短缺的状态。

2 造成医疗卫生资源短缺的原因。

医疗卫生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瓶颈,也是此次医改的难点所在。如何走出医疗卫生资源短缺的困境成为各方讨论的焦点。影响医疗卫生资源供给的因素众多,而其各种因素相互影响。个人认为,造成医疗卫生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2.1 政府投入不足 医疗卫生事业最主要的投入应该来自于政府。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我国的医疗卫生经费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按照WHO的标准,卫生事业支出应占GNP的7%左右,而我国仅有3%。我国卫生事业支出占政府支出的17%,甚至低于世界低收入国家27%的平均水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水平有了长足的发展,然而政府对医药卫生事业的投入却没有得到同步的提高。我国的财政投入机制是分级投入,很多县级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支出还达不到国家规定的GDP5%的标准。政府投入的不足是造成医疗卫生资源短缺的最主要原因。

2.2 医疗卫生资源缺乏统筹配置 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呈现城乡分割的特点。在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上城乡之间缺乏公平。大部分医疗卫生资源集中在城镇,城镇中的大部分医疗卫生资源又集中于大城市。就区域而言,全国大部分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于东部。在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对成员国卫生筹资与分配的公平性评估排序中,我国列188位,在191个成员国中倒数第四。缺乏统筹的医疗资源配置规划,资源配置过于依靠市场导致了我国医疗卫生资源的区域性紧缺。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再造成区域性紧缺的同时还带来医疗卫生资源的浪费。

2.3 医疗卫生资源使用效率低与浪费严重并存 全国医院的日诊疗人次和病床使用率从80年代至今一直呈下降的趋势。全国病床使用率由80年代的80%下降至现在的60%。在2000年WHO进行的卫生总体绩效评估中,我国列144位。在医疗卫生资源的使用效率不断下降的同时,医院的数量和医务人员的数量却在不断的上升。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见到这样的景象:乡镇医院门可罗雀,一个医生一两天接待不了一个病人,甚至一些一二级医院一天的病人都寥寥无几,造成了医疗卫生资源的闲置和浪费。低效率和严重的浪费进一步加剧了医疗卫生资源的短缺。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艰巨的任务,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明确方向,然而无论医改走向何方,医疗卫生资源短缺都是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正视医疗卫生资源短缺的事实,分析其短缺的原因,实施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成功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秋芳.我国卫生资源配置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构想.华中科技大学

[2]尹文.论我国社会保障医疗资源配置.武汉科技大学.

9.区域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试题 篇九

1.下列关于鲁尔区综合整治措施,错误的是

A.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B.对企业进行集中化、合理化的改造和整顿

C.消除污染,美化环境D.增加煤炭、钢铁工业部门的数量

2.下列关于德国鲁尔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鲁尔区处于欧洲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优越B.鲁尔区内水源充足,铁矿丰富

C.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但是埋藏较深,品种单一D.内河航运虽然发达,但不能直通海洋

3.与德国鲁尔区相比,我国的东北地区发展工业的劣势是()

A.水资源、能源短缺,限制了重工业的发展B.陆运、水运条件较差,交通不便

C.位置处于沿海,偏居东部,不利于与中部地区往来D.煤炭、矿产不足,需要大量从区外调入

4.下列工业部门中,不属于鲁尔区的是()

A.钢铁工业B.电力工业C.机械制造工业D.石油工业

5.下列城市,属于鲁尔区内重要工业中心的是()

A.汉堡、法兰克福B.波恩、慕尼黑C.杜伊斯堡、埃森D.斯图加特、鹿特丹

6.20世纪50年代以来,鲁尔区衰落最明显的工业部门是()

A.纺织、钢铁B.钢铁、煤炭C.机械、煤炭D.钢铁、电力

7.关于鲁尔区工业发展的区位优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B.多瑙河交通便利,可直通海洋

C.有十分丰富的铁矿资源D.有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

8.鲁尔区为吸引新兴企业落户,采取的措施有()

A.强化煤炭作为能源的地位B.消除污染,改善环境

C.减小钢铁企业的规模D.充分发挥传统产业的优势,强化其基础地位

9.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与德国鲁尔区比较,具有的共同优势条件是()

A.有丰富的煤铁资源B.充足的能源供应

C.有优美的环境D.有充足的淡水资源

10.下列不是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

A.矿山遍野,煤碴、矿碴堆积成山B.化工厂和炼钢厂排放的废水、废气污染了河流和大气

C.煤炭、钢铁工业开始衰落D.失业人数减少

11.鲁尔区开始实施综合整治的时间是()

A.20世纪60年代B.19世纪中叶C.二战以后D.20世纪90年代

二、综合题

12.读右面工业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工业区位于国家。

(2)该工业区发展的优越区位条件是:

(3)与该工业区同属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兴起的工业区还有____________、等。

13.读“鲁尔区工业发展框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的含义:

A____,B,

C,D。

(2)现代鲁尔区传统工业减少,

扩大,积极发展

和。

(3)我国的四大工业基地(辽中南、京津唐、沪宁杭、珠江三角洲)中,工业基地应该借鉴鲁尔区的经验。

第二节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2.C3.A4.D5.C6.B7.A8.B9.A10.D11.A

二、综合题

12.(1)丰富的煤炭;便利的水陆交通;钢铁工业;机械工业(2)数目;规模;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3)辽中南

中国的气候

3.3 中国的气候

学习目标:

1.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温度带。

2.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干湿地区。

3.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4.主要灾害性天气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图表落实

1.读我国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

(1)请在图中用色笔描出一月0℃等温线,该线大致位于我国____(山脉)、____一线,向西沿伸至____高原东缘。

(2)从海口到磨合,温度大致相差____℃,温差较大的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秦岭 淮河 青藏

(2)48 受季风的影响 受太阳辐射的影响

2.读我国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

(1)将图上28℃等温线用色笔描出,并写出气温最低的区域所在的地形区名称________。

(2)漠河与海口气温大致相差____℃,________是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特征。

【答案】

(1)青藏高原

(2)20 南北普遍高温

3.读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完成下列要求:

(1)将下列各温度带的代号填在图中恰当位置,正确表示温度带的分布。

A.热带 B.亚热带 C.暖温带 D.中温带 E.寒温带 F.高原气候区

(2)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与一月平均气温____℃等温线一致,其东段都位____一____一线。

(3)说出下列地区所处的主要温度带:

平原:①东北平原____、②华北平原____、③长江中下游平原____。

盆地:④四川盆地____、⑤塔里木盆地____、⑥准噶尔盆地____、⑦柴达木盆地____。

高原:⑧黄土高原____、⑨内蒙古高原____、⑩云贵高原____。

(1)略(2)0 秦岭 淮河(3)中温带 暖温带 亚热带 亚热带 暖温带 中温带 青藏高寒区 暖温带 中温带 亚热带

4.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中找到800毫米、400毫米、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并用色笔描出。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沿____线,经____高原东南边缘;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沿____(山脉),经____高原东南边缘,最后进入____高原东南部。

(3)从图上可以看出,我国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略(2)秦岭一淮河 青藏 大兴安岭 内蒙古 青藏(3)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5.读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示意图(如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中用∥∥画出非季风区的范围。

(2)在图中用箭头画出夏季风的风向。

(3)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大致以哪些山脉为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略 (2)略 (3)大兴安岭 阴山 贺兰山 巴颜喀拉山 冈底斯山

6.下图是我国东部地区不同月份的雨带,读后完成下列要求:

(1)按雨带推移的时间顺序,将A、B、C、D图重新排序,________,并用文字描述。

四、五月份____,六月份____,七、八月份____,九月份____。

(2)雨带的推移主要是由____风的进退所决定的,雨带的降雨类型属____雨。

(3)我国南方和北方雨季的长短有何差别?南方雨季开始____,结束____,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____,结束____,雨季____。

【答案】(1)DBAC 夏季风在我国南部沿海登陆 到达长江流域 到达东北、华北 撤到长江以南

(2)夏季锋面

(3)早晚晚早短

学海导航

一、气温分布与温度带

1.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南北温差很大,越往北,气温越低;越往南,气温越高。

原因:(1)北方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昼长比南方短。(2)冬季风对北方影响显著,南方由于重重山岭,阻挡影响小。

2.夏季气温分布特点:除青藏高原和天山、大小兴安岭以外,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

原因: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虽比南方小,但白昼时间却比南方长,得到的太阳辐射并不比南方少多少。

3.温度带

根据积温的多少,我国自北向南五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还有一特殊的高原气候区。

中国气温分布状况

一月(冬季)七月(夏季)

等温线分布特点等温线密集等温线稀疏

特点冬季南北温差大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

气温分布原因①北方太阳高度角小于南方,北方白昼比南方短,旧照时间少,获得热量少;②北方临近冬季风源地,冬季风影响大,加剧了北方的寒冷,扩大了南北温差①虽然北方太阳高度角比南方小,但白昼时间比南方长,日照时间长,因而北方获得的太阳辐射不比南方少;②南方雨季长,阴雨天多,日照时间短

极值气温及原因最低气温处:漠河原因:纬度高,获太阳辐射少,邻近冬季风源地最高气温处;吐鲁番盆地原因:①盆地地形,地面不易散热,且外界气流越过山地下沉时,增温作用强,形成焚风;②该地沙漠广布,吸热快;③空气干燥,天空少云,太阳辐射强。最低气温处:青藏高原,原因:地势高

【例1】(全国卷)下图为我国某地区l月、7月等温线图。读图,回答(1)~(3)题。

(1)造成甲、乙两地1月等温线闭合且数值低于周边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B.地形C.人为因素D.距海远近

【解析】由图中信息知甲、乙两地为山东半岛上的山地丘陵,从而得出正确答案为B

【答案】B

(2)影响7月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地形

B.地形、海陆差异

C.人为因素、海陆差异

D.纬度位置、人为因素

【解析】从图中得知,7月等温线分布沿山脉走向,沿海地区和海岸线平行,所以影响7月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和海陆差异。

【答案】B

(3)下列四组地方,气温年较差相差最大的是( )

A.甲地、黄河口附近

B.石家庄附近、黄海沿岸

C.丙地、乙地

D.甲地、丁地

【解析】气温年较差的分布规律,一般是由沿海向内陆逐渐变大,平原大于山区。而石家庄距海较远且位于平原,气温年较差最大;黄海沿岸临海,受海洋的影响最大,气温年较差小,结合图中等温线的数值,即可判断气温年较差最大的一组是B。

【答案】 B

二、降水

1.年降水的分布特点: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原因:降水主要受来自太平洋、印度洋上的夏季风影响。

我国降水特点及其影响

基本特点(规律)原因影响

项目内容

空间分布规律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给我国带来丰沛降水的是来自东南部海洋的夏季风,我国东南部沿海距海近,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多;西北内陆,远离海洋,受夏季风影响小东南部湿润,愈向西北部内陆越干燥

时间变化季节变化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降水集中在五月至九月的夏秋季节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的影响,降水丰沛,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干燥空气的影响,降水少使我国旱涝灾害频繁,夏季风强或

年际变化各地降水年际变化大,南方较小,北方较大,西北干旱地区最大夏季风进退规律异常造成来得早,北涝南旱;夏季风弱或来得晚,南涝北旱

降水的南北差异北方:降水少,雨季短南方:降水多,雨季长由夏季风的进退规律决定的形成北方的春旱、夏涝,江淮地区的梅雨和伏旱

2.季风气候对降水的影响

夏季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主要影响我国东部地区;来自印度洋上的西南季风主要影响我国西南地区、华南地区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等,甚至黄河中下游地区也能受其影响。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

3.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称为季风区,其他区域为非季风区。大致界线: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巴颜喀拉山一冈底斯山。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区别方法

习惯上我们把受夏季风显著影响的地区称为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显著的地区称为非季风区。由此可见,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区别主要在于受夏季风的影响是否显著,事实上我国受夏季风的影响不显著的非季风区(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巴颜喀拉山一冈底斯山一线以西以北)的大部分区域却明显地受到冬季风的影响。

我国冬、夏季风的比较

冬季风夏季风

源地亚洲内陆太平洋、印度洋

风向偏北风偏南风(东南季风、西南季风)

性质寒冷干燥温暖湿润

影响范围除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台湾、海南岛外都受影响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巴颜喀拉山一风底斯山一线以东以南地区

活动规律爆发性强,快速南下,每年9、10月到次年4、5月控制我国增长和推进和缓,每年;4、5月到达南部沿海,6月到达长江流域:7、8月到达华北东北,9月撤回江南,10月在大陆消失

对气候的影响加剧北方严寒,使南北温差加大,活动异常时,带来严寒、大风、霜冻等恶劣天气影响我国降水量的时空分布,活动异常时;易发生水旱灾害

【例2】(高考江苏卷)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锋面雨带,通常位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以北5~8个纬度距离处,并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北进南退而移动。下图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双选)

(1)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移到图示位置时 ( )

A.长江三角洲地区都吹东北风

B.副热带高压南侧洋面处于台风活动期

C.台湾海峡受上升气流影响而多雨

D.华北地区干燥少雨

(2)下列诗句描述的降水情景,可能出现在图示时期的是( )

A.清明时节雨纷纷

B.黄梅时节家家雨

C.雨滴梧桐秋夜长

D.清风细雨湿梅花

【解析】从图中看出,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在此位置时,6月或9月,所以高压南侧洋面处于台风活动期,雨带徘徊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天气,华北地区干旱少雨,也有可能是秋季。

【答案】(1)BD(2)BC

三、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1.特征: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气候复杂多样。

2.我国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①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南北普遍高温,使我国南北方都能种植喜温作物;②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森林、牧草的生长;③气候复杂多样,使我国农作物及各种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例3】读我国与世界纬度相近地区气温(℃)比较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点纬度一月平均气温七月平均气温气温年较差

齐齐哈尔47°23′N一19.622.6

巴黎48°58′N3.119.O

北京39°54′N一4.526.4

纽约40°40′N一0.822.8

(1)计算四城市的气温年较差,并填人表中。

(2)四城市中,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____,最小的是____。

(3)一月份,北京的气温比纽约低____℃,七月份齐齐哈尔比巴黎高____℃。

(4)由上表可以看出:冬季,我国是世界上同纬度气温最____的地区;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是世界上同纬度除沙漠地区以外气温最____的地区。这说明,我国的季风气候具有显著的____特点。

【解析】东亚地区季风气候显著,冬季受从西伯利亚和蒙古高气压中心吹出的偏北风的影响,东部大部分地区低温少雨;夏季东亚东部地区受来自太平洋、印度洋偏南风的影响,降水丰沛。我国东部地区就处在东亚季风区内,冬季主要受冬季风的影响,夏季东部地区、西南地区主要受东南和西南季风的影响。在东部季风区,冬夏季节风向明显不同,随之而来的是气温和降水方面冬夏季节也有很大的差异,越往北方,差异越大。

我国季风气候有大陆性特点,主要表现在气温方面,东部季风区内的大部分,冬夏季节气温有明显差异,气温的年较差比同纬度地区偏大。

【答案】 (1)齐齐哈尔:42.2℃ 巴黎:l5.9℃ 北京:30.9℃ 纽约:23.6℃ (2)齐齐哈尔 巴黎 (3)3.7 3.6

(4)低 高 大陆性

四、主要灾害性天气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1.寒潮:秋末、冬季、春初常有强冷空气从西伯利亚一蒙古一带侵入我国,形成严寒、大风、霜冻天气,即为寒潮。全国只有西藏、云贵地区受寒潮影响较小。

台湾和海南岛受寒潮的影响非常小的原因

寒潮是由冬季风造成的,台湾和海南岛受其影响小的原因主要有:①台湾和海南岛距冬季风的源地远,冬季风到达时势力已非常弱I②它们受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大;③冬季风沿途受高大地形阻挡,势力大大减弱。

2.台风:发源于热带洋面上的大气蜗旋,多在夏秋季发生,主要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台风灾害主要是狂风和较大暴雨所引起的。

3.水旱灾害:洪涝和干旱是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气候灾害。

灾害天气地区时间形成原因主要特点综合防治

梅雨江淮地区春末

夏初江淮地区,冷暖气团势均力敌阴雨连绵——降水多,出现“空梅”——干旱降水多——排水,出现“空梅”——引水灌溉

伏旱长江中下游地区7月梅雨过后,在单一的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天气酷热少雨,抗旱任务 艰巨组织抗旱,若有台风雨形成,可缓解旱情

台风东南沿海夏秋热带海面上形成的一种强烈的热带气旋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监测和预报是防灾、减灾的重要措施,营造沿海防护林,提高公众灾害意识

春旱华北3~5月夏季风未到降水少,气温回升快引水灌溉

夏涝华北6——8月夏季风来得早,影响时间长,降水强度大洪涝灾害低洼地排永,河流疏浚,增加入海口

“倒春寒”东部季风区3~5月极地大陆气团势力强盛春季出现强低温、雨雪天气薄膜覆盖等

寒潮除青藏高原以外的广大地区秋末、冬季和初春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降温使农作物受冻害,大风能吹翻船只,摧毁建筑物,破坏牧场;大雪、冻雨可压断电线,造成通信和输电线路中断,交通运输受阻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做好防寒准备

风沙天气东北、华北、西北冬季和春季,以春季严重西北季风吹扬干旱地区的沙尘向东南方向扩散风大,大气含沙量大,能见度低,影响范围广,一般与寒潮路径相同营造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

暴雨洪涝除西部一些沙漠地区的广大地区春、夏、秋①自然原因:源源 不断的水汽供应、强烈的上升运动、持续时间较长的降水天气系统。 ②人为原因:人类 不合理的生产和生 活活动,如乱砍滥伐造成水 土流失;围湖造田 等活动加剧了洪涝灾害①淹没农田,造成人员伤亡;②经济财产受损①监测和预报;②工程措施:修筑堤 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 洪区等;。③非工程措施:加强洪泛区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预报警报系统,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实行防洪保险等

干旱全国四季长期无降水或降水 异常偏少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突 出的世界问题,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因地制宜,合理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干旱多发地区选择优良品种;开展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营造防护林,改进耕作制度

【例4】读“寒潮路径图”回答。

材料:在南方地区寒冷季节,对柑橘等经济作物要进行培土、熏烟,以提高地温,防御寒潮灾害。

(1)寒潮入侵的季节不同,经过地区的地理条件不同,会出现不同的天气现象,下列有关图中各地寒潮天气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寒潮入侵①地区常带来风雪迷茫,寒冷彻骨的天气

B.寒潮到达②地区,由于冷空气干燥,常出现少雨雪多风沙的天气

C.4、5月份,寒潮冷锋到达③地区常使该地区成为全国多雨中心

D.春秋季节寒潮入侵④地区可带来大规模雨雪、冰雹天气

(2)寒潮灾情最严重的地区是____、____(填序号),此次持续寒潮天气对当地农业生产会产生哪些影响?

(3)今年我国部分地区的冰冻雨雪灾害就是寒潮异常强势所致,雪灾已造成llll亿元的损失。这次雪灾对自然灾害的防御带来什么启示?

【解析】(1)寒潮来自北冰洋和大西洋,所以寒冷,水汽较多,风雪迷茫。(2)雪灾发生于我国南方,所以选择③④,其影响从不利和有利两方面回答。(3)从灾前和灾后两方面着手回答。

【答案】(1)A

(2)③④不利影响:寒潮因温度骤降的“爆冷”天气,影响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安全越冬;形成低温连绵阴雨天气,日照减少,影响水稻、油菜等作物的生长;降雪融化,形成渍害;作物生长缓慢,对病害的抗性降低,可能导致一些病害发生。有利影响:持续低温会冻死部分农作物的害虫,减轻病虫害的发生;降水会给农田补充水分,改善土壤墒情(缓解旱情)。

(3)加强对灾害的监测和预报;重视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的演练;提高政府应对自然灾害的应急机制和能力;提高全民的防灾意识和应对知识。

A级 双基过关

一、选择题

1.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卫星云图是由气象卫星摄取的地球上的云的图像

B.卫星云图可以真实地反映出云雨区域的位置、分布,尤其是能直观地显示出台风、暴雨、寒潮、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位置和强度

C.卫星云图的判读是:蓝色表示云雨区,绿色表示陆地,白 色表示海洋

D.卫星云图中的“ ”这个符号表示八级北风

2.下列有关我国气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青藏高原是我国冬季气温最低的地方

B.曾母暗沙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

C.漠河是我国冬、夏气温最低的地方

D.吐鲁番盆地是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区

3.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位置

B.地形

C.洋流

D.冬季风

4.四川盆地冬季暖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形因素

D.洋流因素

5.我国既不受冬季风影响,也不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是( )

A.塔里木盆地

B.雅鲁藏布江谷地

C.云贵高原

D.藏北高原

6.关于我国降水的正确表述是( )

A.降水量从西北内陆向东南沿海递增

B.各地降水量的季节分配不均,80%集中于7、8两个月

C.北方一些地区的水旱灾害发生频繁,是因为那里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小

D.湿润地区的年降水量必须达到800毫米以上

7.下列山脉既是我国地势第二和第三阶梯的界线,又是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界线的是 ( ) A.秦岭

B.太行山

C.阴山

D.大兴安岭

8.全国不受寒潮侵袭的地方有 ( )

①台湾岛 ②海南岛 ③滇南谷地 ④雅鲁藏布江谷地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二、综合题

9.读中国季风进退与雨带推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线表示____的分界线,B线表示________的分界线。

(2)将图中所代表的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山脉的名称,填在横线上:

①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⑤____。

(3)图中C、D、E三线表示我国雨带移动多年平均位置,表示6月份的是____线,表示4、5月份的是____线,表示7、8月份的是____线。

(4)我国夏季风进退的快慢与____有关,雨带的降雨类型属____雨。

(5)当我国雨带推移到C位置时,长江流域出现____天气。当雨带推移至D位置时,长江流域出现____天气。

(6)下列有关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正确叙述是( )

A.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均分布在季风区内

B.非季风区主要分布在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上

C.季风区既受冬季风影响,又受夏季风影响

D.非季风区既不受冬季风影响;也不受夏季风影响

(7)我国北方和南方雨季的长短有何差别?

10.读我国部分气象灾害分布图,完成下面的表格。

图例AB

灾害名称

主要成因

多发季节

主要危害

防御措施

B级 能力跃迁

读下图,回答1~3题。

1.图中①地降水大于②地,其主要原因是 ( )

A.①地位于沿海,②地位于内陆

B.①地位于山地迎风坡,②地位于内陆盆地

C.①地受准静止锋控制,②地受副高控制

D.①地有暖流经过,②地有寒流经过

2.②地降水量( )

A.<100mmB.<200mmC.<50mm D.>50mm

3.有关③、④、⑤所代表的三条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③河为东南亚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B.③、④两河注入印度洋

C.④河是我国径流量最大的河流

D.⑤河为内流河

下图为我国某年夏季等温线和盛行风向图(图中阴影部分 为我国暴雨洪水严重地区)。回答4~7题。

4.图中最低气温的成因主要是( )

A.该处为封闭的盆地地形

B.地势高

C.夏季风不能影响

D.太阳辐射少

5.东部地区等温线的走向大致与海岸线一致,说明( )

A.受纬度位置影响明显

B.不受地形地势影响

C.受夏季风影响明显

D.夏季我国南北温差较大

6.图中的暴雨区中,受台风影响较大的是( )

A.东南沿海B.黄土高原C.华北平原D.江淮地区

7.北方暴雨区比其他暴雨区更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是( )

A.地势起伏不平

B.降水量大

C.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D.土质疏松,植被少

某一地区同时出现某一物候现象的各点的连线简称为等物候线。读我国东部刺槐年平均始花期图(图中数字代表开花日期),据此回答9~10题。

9.关于我国东部刺槐始花期分布规律及影响主导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南向北推移一一气温

B.东部早于西部一—降水

C.由南向北推移——光照

D.西部早于东部——湿度

10.成都、重庆等地较同纬度沿海地区始花期提前半个月左右,原因是( )

A.地处大陆内部,气温的年较差大

B.地处四川盆地,积温多,气温高

C.地处四川盆地,空气湿度大

D.地处大陆内部,气温的日较差大

二、综合题

11.(全国高考)读下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不同地区年降水量的季节分配

地名年降水量(mm)春季降水量(%)夏季降水量(%)秋季降水量(%)冬季降水量(%)

广州1680.530.844.317.77.2

南昌1598.043.631.212.812.4

郑州653.919.953.222.34.6

五台山913.313.562.321.13.1

成都976.016.562.918.32.3

乌鲁木齐194.634.233.124.O8.7

(1)表中资料显示,我国(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

A.各地降水量集中于夏、秋季节

B.各地降水量季节分配极不均匀

C.东部季风区降水量集中于夏、秋季节

D.华北平原的降水量集中于夏、秋季节

(2)表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比例最小的地点是____,根据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分析造成该现象的原因。

(3)表中,夏季降水量最少的地点是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五台山年降水量高于郑州年降水量的原因。

12.读我国部分地区的等温线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A的等温线大致呈____方向延伸,说明气温受____影响大。东部地区的等温线向东北延伸,这里的气温比西部同纬度地区的气温____,说明东部受____影响较大。

(2)图B的等温线密集,南北两侧气温比中部____,从地形上看,这里分布着____走向的____山脉。

答案

A级双基过关

1.D 2.D 3.A 4.C 5.D 6.A 7.D 8.D

9.(1)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人品稠密地区与人口稀少地区

(2)①大兴安岭 ②阴山 ③贺兰山 ④巴颜喀拉山 ⑤冈底斯山

(3)D E C

(4)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强弱 锋面

(5)伏旱 梅雨

(6)C

(7)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

10.

图例AB

名称寒潮台风

成因冷锋快速南下热带海洋上气旋强烈发展

季节冬半年夏秋季节

危害冻害、风灾、雪灾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

措施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

B级 能力跃迁

1.B 2.C 3.C 4.B 5.C 6.A 7.D 8.C 9.A 10.B

11.(1)D

(2)南昌 夏季副热带高压带盘踞此地,形成伏旱降水偏少

(3)乌鲁木齐距海远、水汽少

(4)五台山地形雨增加了降水量

12.(1)东西、纬度、偏高、海洋

(2)高、东西、天山

工农业污染的防治

第三单元环境污染与防治

3.2 工农业污染的防治

[教材分析]

工农业污染构成了环境污染的主要组成部分,如何防范工农业对环境的污染及其重要,本节课就是让学生了解在工业农业减少污染的措施。

[目标]

1.了解工业生产造成的主要污染,理解工业污染、治理和预防的相互关系。明确工业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2.理解循环经济的概念、意义和基本原则,了解循环经济的最佳模式——生态工业园区。

3.明确农业污染的类型和危害,以及农业污染的防治途径。

4.了解当地工业污染或农业污染的状况,选择突出的问题,研究预防和治理的措施。

【重点】

工业生产造成的主要污染,工业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教学难点】

理解循环经济的概念、意义

【教学方法】

启发式、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可利用本节开头的情境导入。补充DDT的发明初期给人类带来的惊喜,及后来对其危害的认识方面的资料。展开讨论,创设学习情境,引入新课。

承转: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巨大的财富,伴随工业文明而来的污染也是空前的。

(学生活动) 学生读火力发电厂、造纸厂排放“三废”示意图。

(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工业污染主要是工厂排放的废气、废水、废渣,简称“三废”。

(教师引导)解决工业环境污染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层面:

第一是废物的终端治理及达标排放

第二是推广清洁生产

第三是发展生态工业,走循环经济之路。

(知识拓展)通过实例说明:对于工业污染,预防优于治理。

要从根本上解决工业污染问题,必须以“预防为主”,将污染物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实行工业生产全过程控制。

讲解: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重视对工矿企业废物的综合利用,从末端治理思想出发,通过回收利用达到节约资源、治理污染的目的。进入90年代开始提出了源头治理的思想,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的清洁生产得到发展。推广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学生阅读课文,明确清洁生产的概念和内涵。

(教师点拨):清洁生产包含工艺(技术)和管理两个层面。可补充说明清洁生产的主要内容。

(学生阅读,总结)“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比较表”

描述清洁生产比末端治理有哪些优越性。

承转: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世界潮流的近几年,源头预防和全过程治理才替代末端治理成为国家环境与发展政策的真正主流,人们在不断探索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以资源利用最大化和污染排放最小化为主线,逐渐将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套系统的循环经济战略。

讲解: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从物质流动的方向看,传统工业社会的经济是一种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即“资源→产品→废物”,线性经济的增长,依靠的是高强度地开来和消耗资源,同时高强度地破坏生态环境。循环经济是一种“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3R) 为社会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运用生态学规律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 “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以最大限度利用进入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提高资源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排放,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

引导学生阅读知识窗和正文,回答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目的和特征。

学生自学课文。

提问:生态工业园区是循环经济的主要模式,阅读课文说说什么是生态工业园,与一般工业园区有什么不同

引导:近年来,循环经济在我国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并在理论上进行了探索,特别是在清洁生产的基础上,开始建设工业生态园区示范。广西贵港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是典型范例之一,实现了经济与环境的“双赢”。

引导学生阅读知识窗:“广西贵港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小结工业污染防治的有效途径。

承转:工业污染危害严重,已是公认的事实,其实,现代农业生产中的污染对人的生命同样也构成了威胁。

让学生通过讨论,自己说说农业生产存在哪些污染。针对农业生产中的污染问题分别应采取哪些措施。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总结概括。明确防治农业污染的主要措施。

学生自学课文。可分步自学分步讲解、点拨。

点拨:化学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施用,大大地提高了农业产量,并养活着地球上的几十亿人口,可谓功不可没。合理施用化肥确是夺取高产的主要措施。如果错误地认为化肥施用量越多越好,就会产生负面影响。

讲解:农药是现代农业稳定高产不可缺少的物质,它对防治危害农业生产的病菌、虫害和杂草三个大敌起了特殊作用,为人类作出了贡献。但农药一般都是有毒的化学药品,长期大量施用,会给农作物、土壤留下残毒。全国每年农药使用量达30多万吨(原药量),除30%—40%被农作物吸收外,大部分多余药液进入了水体和土壤及农产品中。同时,据报载,全国仅受农药污染的农田就有1.4亿亩。

由于农药本身不易被阳光和微生物分解,对酸和热稳定不易挥发,且难溶于水,故残留时间较长。农作物在吸收土壤中养分的同时,也吸收了残留在土壤中农药毒素,再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给人们的健康造成危害。如果农药在作物上,特别是其果实上残留不多,对消费者健康到关系不大。调查发现,绝大多数粮食作物检测不出农药残留,而蔬菜和水果则比较严重。

点拨:土壤污染是农业生产污染造成的主要后果,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都会造成土壤的污染,另外,垃圾中的重金属、塑料等也会造成土壤污染。

“白色污染”一词不是科学的定义,而是一种对现象的描绘。“白色污染” 主要是指对环境造成的 “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 两种负面效应。

讲解:联系到必修知识,有必要弄清有关农业的几个概念:石油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弄清生态农业与石油农业的区别。理解有机农业的含义。介绍一些有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方面的知识。

总结全课。安排作业和活动。

两项活动内容要求课后进行,农村学校可选择活动1,城市学校可选择活动2,条件允许也可安排活动1。

【板书设计】

一、工业污染的防治

1.清洁生产

2.循环经济 基本原则

3.建设生态工业园区

二、农业污染的防治

1.合理使用化肥农业

2.发展有机农业

3.加强土壤污染治理

【随堂练习】

发展绿色产品,进行清洁生产、避免因产品生产和使用过程而产生污染,是保护环境、提高人类生存质量的重要措施。据此回答1~2题。

1、关于清洁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清洁的厂区、清洁的设备、健康的工人

B、清洁的能源、清洁的生产过程、清洁的产品

C、清洁的环境、清洁的产品、清洁的消费

D、清洁的环境、清洁的产品、清洁的包装

2、下列属于清洁生产的是 ( )

①生产可在自然界分解的包装纸 ②生产过程中使用矿物燃料 ③加强对生产末端环境污染的处理 ④及时清理垃圾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下列属于循环经济行为原则的是 ( )

①减量化原则 ②再使用原则 ③再循环原则 ④可持续原则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有关循环经济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循环经济是将清洁生产与废弃物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

B、循环经济是一种建立在物质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

C、循环经济中的物质和能量是循环流动、多次利用的

D、循环经济生产模式中完全没有废弃物的排放

5、目前,我国治理城市环境,防止工业污染的工作已趋向 ( )

①末端治理 ②全过程控制 ③分散治理 ④浓度控制 ⑤严格控制污染物总量排放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②⑤ D、①④

【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通过让学生了解工业生产造成的主要污染,来掌握对于工业污染防治所应采取的主主要措施。理解循环经济的概念、意义和基本原则,并且了解循环经济的最佳模式——生态工业园区。知道农业污染的类型,给人们带来的主要危害,以及农业污染的防治途径。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M

2.2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学案(湘教版必修3)

[学习目标] 1.了解湿地的概念及其分布,理解湿地的重要价值。2.了解湿地资源的现状、破坏湿地造成的危害,认识保护湿地的重要性。3.了解湿地的综合治理和保护措施。

一、湿地概述

1.定义:指水位经常①__________或为②________覆盖的土地。

2.类型天然湿地:③ 、滩涂、④ 、湖泊、低 潮时水深不超过⑤ 米的浅海区人工湿地:水库、⑥ 等

3.特点:地表⑦______或⑧______有水,属于⑨______________之间的过渡带。

4.我国湿地的分布

从⑩________________、从?________________、从?______________都有较为广泛的分布。

二、“地球之肾”

1.湿地的生态价值

提供水资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中污染物质、?__________________等。

2.湿地的别称

“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和“鸟类的乐园”等。

3.洞庭湖湿地的重要价值

?________________、调蓄洪水、提供丰富的?____________、航运和?____________等。

三、湿地资源问题

1.原因:人类对于资源、环境的?____________。

2.表现:天然湿地的数量在不断减少,?________在逐渐下降。

3.危害:湿地生态系统的○21______________得不到有效发挥,○22______________的能力明显降低。

四、保护湿地

1.湿地破坏的危害:严重威胁居民的○23______环境和区域的○24____________。

2.保护湿地的意义: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25______效益,提供更好的○26______环境。

3.洞庭湖“变”大了的原因:退耕还林、○27__________、退田还湖、○28__________、以工代赈、○29______________、加固干堤、○30__________等。

探究点一 湿地的作用与保护

【探究材料】

材料一 “北大荒”指20世纪50年代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中尚未开发的区域。20世纪60年代,随着大庆油田的开发,国家加大了对“北大荒”荒地资源的开发力度。经过10~的草甸开垦和沼泽治理,“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

材料二

1.分析“北大荒”沼泽地形成的原因。

2.近年来,“北大仓”土地质量下降,有人说“北大仓”又将会变成“北大荒”,简要分析其原因。

3.说说该地区沼泽的生态功能。

4.我国为什么要停止开垦三江平原的湿地,并且加以保护?

【规律总结】

湿地的作用

湿地的作用湿地美称

生产粮食、药材、工业原料、农副产品等“资源的宝库”

提供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生命的摇篮”

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天然空调机”

涵养水源,调蓄洪水“天然水库”

净化水中污染物质“地球之肾”

为各种野生动物生长、栖息、繁殖提供条件“鸟类的乐园”

【考例探究1】 西藏拉鲁湿地是世界上稀有的、国内最大的城市湿地。它位于拉萨市的西北角,总面积6.2平方千米,为典型的青藏高原湿地。该湿地的主要植被是沼泽草甸,覆盖度达95%。据此回答(1)~(2)题。

(1)拉鲁湿地的作用表现在( )

①是拉萨市氧气的主要补给源 ②增加拉萨市区的空气湿度和温度 ③吸附空气中的尘埃,吸收有毒气体,是拉萨市的空气净化器 ④有非常大的蓄洪能力,可有效地消除拉萨市区北部山洪的威胁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拉鲁湿地的发展方向,不可取的是( )

A.通过湿地建设和草种改良,合理发展畜牧业

B.利用湿地的大面积水域发展水产业

C.利用其独特的高原天然湿地风貌和动植物种类,发展旅游业

D.利用湿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拉萨市的广阔市场,建立蔬菜、瓜果生产基地

探究点二 湿地资源问题及保护

【探究材料】

下图1是“20世纪80年代洞庭湖示意图”,图2是“洞庭湖1825~间同水位湖面面积变化柱状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上图可知洞庭湖的面积变化趋势是________(变大、变小),试分析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

(2)在洞庭湖周边地区国家设立了大片蓄洪区,其原因是什么?

(3)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应采取哪些措施?

【规律总结】

湿地资源问题与湿地保护

1.湿地减少、质量下降的原因

(1)人为原因:①人口急剧增加带来巨大的环境压力;②过度利用湿地动植物资源,导致湖泊水生动植物减少;③大量围垦和开垦湿地,围湖造田、泥沙淤积等导致湖泊湿地减少,因围垦导致沼泽湿地骤减;④工业污水、城市生活废水及农田污水排放,造成水质变坏;⑤水利工程建设的影响;⑥外来物种的干扰;⑦城市化和旅游业的发展与道路建设等;⑧围海造陆等导致滨海滩涂湿地的减少等。

(2)自然原因:①气候变化,使干旱、半干旱地区湿地逐渐消失;②海岸侵蚀,使滩涂湿地不断消失。

2.保护湿地的措施

退田还湖、还沼泽、退耕还林还草;防止水污染;保护野生动植物,禁止滥捕滥猎;建立健全保护湿地的法规,增强保护湿地的意识。

【考例探究2】 湿地有“地球之肾”之称,也是鸟类集中的栖息地,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分析“长江中游湿地50年的变迁图”,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图中长江中游湿地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简要说明长江中游湿地变化对环境的影响。

(3)看一看洞庭湖的面积有什么变化,分析引起变化的原因、产生危害及其相应的对策。

原因对策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危害

参考答案

课前准备区

①接近地表 ②浅水 ③沼泽 ④河流 ⑤6 ⑥稻田 ⑦常年 ⑧经常 ⑨陆地与水体 ⑩寒温带到热带 ?沿海到内陆 ?平原到高山 ?调节气候 ?涵养水源 ?保护生物多样性 ?维持生物多样性 ?农副产品 ?旅游观光 ?过度开发利用 ?质量 ○21功能和效益 ○22抵御自然灾害 ○23生存 ○24持续发展 ○25综合 ○26生存 ○27封山育林 ○28平垸行洪 ○29移民建镇 ○30疏浚河道

课堂活动区

探究点一

1.气温较低、蒸发微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季节性冻土融化,下层为永久冻土层,水分不易下渗,造成积水。

2.随着人们对“北大荒”的不断开发,黑土将大量流失,土壤有机质减少,生产能力降低乃至丧失。

3.沼泽是湿地(水源地、蓄水池),它可以调节气候,保护和改善环境,是丹顶鹤、天鹅等珍稀动物的栖息地。

4.三江平原是我国重要的湿地集中分布区之一,随着荒地的开垦,东北三江平原的湿地遭到惊人的破坏。湿地是东北陆地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蓄水池,也是水源地。它像湖泊、森林一样,对调节气候、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起着重要作用;东北的湿地还是我国特有珍禽丹顶鹤、天鹅等的栖息地,湿地植物又是一项重要的资源。湿地被大量垦殖后,水环境污染严重;土壤沙化、盐碱化面积不断扩大;生物多样性急剧减少;河川径流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因此我国停止开发三江平原的荒地。

考例探究1 (1)C (2)D [(1)西藏拉鲁湿地植被主要是沼泽草甸,覆盖度达95%,通过光合作用,为拉萨市补给大量氧气;能够降低城市温度,减缓热岛效应;能吸烟滞尘,调蓄洪水;(2)发展方向应该是保护好湿地生态系统,维护好生物多样性。建立蔬菜、瓜果生产基地就是要开垦湿地为耕地,这是不可取的。]

探究点二

(1)变小 自然原因:泥沙淤积;人为原因: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围湖造田。

(2)洞庭湖区地势低洼,荆江河道弯曲,流水不畅,设立蓄洪区可调节水量,更好地防御洪水侵袭。

(3)有计划地退耕还湖、还湿;搞好周围及上游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积极防治水污染。

考例探究2 (1)湿地面积急剧下降,湖泊数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

自然原因:湖泊的沼泽化,其本身就是泥沙淤积的自然消亡过程。

人为原因:大规模的围湖造田是导致湿地面积减小的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还有上游地区对森林的乱砍滥伐和毁林种粮,使水土流失加剧,含沙量增大,也加快了湖泊的沼泽化过程。

(2)①农业生态遭到破坏,加大了旱涝灾害的发生频率;

②削弱了湖泊对长江水量的调蓄功能;

③破坏了水平衡,改变了这里原有的水循环方式;

④削弱了湿地对有害物质的吸收与分解功能;

⑤使水分的蒸发量减少,影响当地局部地区的小气候;

⑥压缩了生物的生存空间,使原有的水生生物大量灭绝。

(3)

原因对策

自然

原因泥沙淤积,湖面缩小禁止对长江中上游天然林的砍伐,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减少泥沙淤积

人为

原因围湖造田,湖面缩小退田还湖,移民建镇

危害调蓄洪水的能力下降,洪涝灾害频繁;影响航运;破坏生物多样性

解析 对比1950年与图可知,长江中游湿地数量和面积大幅减少,这种变化是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引起的。湿地变化必然带来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效益得不到有效发挥,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降低。

第六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知识结构 学案

(1)学习重点

把握通过不同历史时期珠江三角洲不同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特点;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呈现的发展阶段,特点及对城市化的影响。

(2)学习目标

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比较归纳珠江三角洲地城市化进程的两个阶段主要发展特点和形成原因。

比较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归纳出不同时期的主要发展特点,并能够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工业化进程对城市化的巨大推动。

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并尝试评价目前的一些调整措施和发展方向。

(3)学习提纲

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 ,珠江 。包括 、、、

、、、等市的全部和 、的部分县市。广义的珠江三角洲还包括 、。

一、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进程

阶段改革开放初期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

形成原因以发展 为主导, 发展迅速,分布具有 性 (广州、深圳)辐射带动作用

进程特点 结合,农业与非农产业相混杂的城乡一体化形成以 (广州)为中心的 和城镇高度密集的 体系

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四个方面表现:一是 。城镇人口比重高达 。二是 。三是

。四是 。

二、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发展:

工业化进程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夯实基础阶段稳步发展阶段

20世纪 年代以来,大力发展“三来一补”企业。在引进 、和

方法的优势下,发展了以 的多种 和制造业,形成了以 工业为主的轻型工业体系20世纪 年代以后,工业发展在高速度的基础上更加注重 和 ,

得到优化调整,技术水平明显提高, 速度保持较高水平不足,

有限发展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扩大经济腹地

泛珠三角区域包括福建、江西、、广东、、、四川、、九个省区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2”)。

1.工业化加速了 向城市的集中

毗邻 向城市集中

华侨众多 经济稳步发展

加速了农村城市化

2.工业化加速了 向城市的集中。

工业化所带来的大机器生产为吸纳大量劳动力 。随着珠江三角洲工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 ,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3.工业化加速了 和 的转变。

现代化的 和严格的企业管理制度改变原先农村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 。

三、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有: 、过度密集、严重、偏低等。

珠江三角洲城市问题:

城市问题产生原因

一、城镇密集,分布以江河或国道、公路为中心

二、建设项目多,大量占用耕地

三、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入

四、火电厂排出大量SO2等酸性气体,随降水降落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学案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学案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我知道了吗?

2、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原因。我清楚了吗?

(二)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学会描述黄土高原的范围,培养读图、分析图的能力。

2、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进一步培养训练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二、学习重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三、学习过程

复习: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2、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内涵以及它们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读图2—1-2,明确黄土高原的范围:

描述一个地区的地理范围时,常用“四至点”来描述:

__________以西、__________以东、__________以南、__________以北

包括省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个省区。

面积:__________KM2,水土流失面积__________,占__________,严重流失的为__________万,占__________,每年通过三门峡的泥沙量达__________亿吨。

黄土高原区域地理特征:

1、自然环境:

气候:温带__________气候,其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势:__________向__________倾斜,海拔多在__________~__________米。

地形:__________、支离破碎。

植被:黄土覆盖,植被多为__________,覆盖率__________,许多地方几近光裸。

土壤:__________。

2、人文环境:

(1).黄土高原养育了中华民族

(2).不断尖锐的人地矛盾

地理位置特殊——过渡性:

① 处于从平原向_______的过渡地带。②处于从沿海向_______的过渡地带。

③处于从湿润向_______的过渡地带。④处于从森林向_______的过渡地带。

⑤处于从农业向_______的过渡地带。

三、试一试:根据以上内容,试着自己总结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都有哪些原因:

四、共同探讨:

同学们,我国是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国家,至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水土流失总面积达356万平方米。为什么会这样呢?在右图3-6中找出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分布,分析这些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

首先,确定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除了黄土高原外,还包括哪些地区,请描述。

第二,从地形、地势着手,看一看这类地区分布在哪些地形区内,又在第几级阶梯上。

第三,看等降水量线,观察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其降水量分布情况。

最后归纳出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巩固性练习: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是( )

①黄土具有直立性和吸湿性 ②黄土高原地区夏季多暴雨

③黄土土质疏松 ④森林破坏严重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除了黄土高原外,还有:( )

A.新疆地区 B.青藏地区

C.长江中下游地区 D.南方丘陵地区

六、拓展练习:

1、如图表示我国各省水土流失面积。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大于1000万公顷的省级行政区有(写简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疆面积大,但水土流失面积小,主要原因是:

(3)山西面积小,但水土流失面积较大,主要的原因是:

2、据图回答:

这种住宅叫______,它是______地形区特有的景观,反映了这里气候______的特点。导致该地区出现这种景观的最主要原因是______。有这种居住景观的地区,最需要注意的环境问题是______。

七、课后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或困惑,请写下来;

农业的区位选择

《农业的区位选择》案例

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区位的概念

2.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能对不同的农业部门进行合理的区位选择和评价

智能目标

通过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思想目标

树立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努力实现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教学难点

如何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农业区位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问题探究式教学法、图表导读式教学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时安排

1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

农业生产活动有多种类型,并具有地域性的特点(展示:三江平原的种植业和青藏高原的游牧业)。

而且同学们知道世界上有多种农作物和驯化了的动物,那为什么这个地区要选择这种类型呢?一块土地放在面前,到底怎样去安排农业生产才是合理的呢?有哪些要素是需要考虑的呢?怎样考虑呢?这就是这一节要研究的农业的区位选择问题。(板书:5.2农业的区位选择)

注意,这里出现了一个新的概念区位,什么是区位呢?同学们在本上找出它的定义,看看是否等同于位置。

新教学

讨论归纳:不同,包含两层意思:一方面指该事物的位置,另一方面指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空间联系。(板书斜体字)

(转)位置往往是固定的,因此,我们考虑更多的是后者,也就是事物之间的空间联系,这里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到农业的区位选择,怎么影响的呢?接下我们就先学习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这部分内容,我们可以从两则案例谈起。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下面两个材料,注意其中黑体字的内容。(板书:一、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案例一:

据北京电视台“第七日”报道,望京地区某街道两旁种的竹子几乎全都枯死了。记者进行了相关采访后了解到:竹子是常绿浅根植物,要求温暖湿润的气候条。温带竹区的年平均气温为12~17℃,1月平均温度-2℃~4℃,年降水量700~1000mm;亚热带竹区的年平均气温为15~20℃,1月平均温度4℃~8℃,年降水量1000~1500mm。竹的根系集中稠密,竹秆生长快,生长量大,蒸腾作用强,对土壤、水肥条要求较高。土层深厚、肥沃湿润、富含有机质、呈酸性反应的土壤最适宜生长。由此看,该地区的竹子死亡不是管理不善造成的。该地区街道两旁选择种竹子是由本地区主管部门领导决定,从我国南方地区(亚热带竹区)引种的。

表一:北京与南方地区气候资料比较表

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以南)北京地区

一月平均气温0℃以上-4℃

年平均降水量800mm以上609mm

土壤酸性碱性

案例二:

据《北京晚报》报道,通州区今年从美国、欧洲引种树莓获得成功。树莓,亦称红葡,主要分布在寒带和温带地区,中国南北各地有野生。人工栽培最早始于欧洲,中国仅东北地区栽培。树莓根系较浅,要求疏松的土壤和较好的肥水管理。另据报道,春,在北京八达岭长城东北部的永宁镇,有一片40公顷的玉米田被改建成国际标准化的树莓种植园。根据地方政府的规划,今后五年左右,位于长城北侧的北京延庆县境内的40万亩玉米田将有50%分批改建成树莓种植园。届时,树莓将达到20万亩。这是北京市为优化生态环境,防御蒙古高原风沙侵袭首都、建立环北京森林生态屏障而积极推行“退耕还林”政策的一项重大举措。届时,采摘、品尝红莓成为一项普及的休闲旅游活动。在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红莓果被誉为“黄金浆果”,广泛用于饮料、食品、糖果、冷饮和鲜食。树莓在我国刚刚起步,国际市场需求量大。因此,树莓将成为我国新兴果业的先锋树种,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附:延庆永宁镇部分自然资料

永宁镇位于延庆盆地东部,地势东高西低,东、南、北三面为区及半区,中部为平原,海拔在490.6~800米之间。新华营河(妫水河的上游)流经镇域西部,白河南干渠、北干渠从镇区穿过,区水资丰富,生态环境非常优越,土壤、水质、空气的洁净度基本与瑞士日内瓦处在同一水平。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8.7℃。

案例应用:

思考一:北京从我国南方地区引种的竹子失败了,而延庆县永宁镇从欧美地区引进的树莓却获得了成功,为什么?

结论:气候、土壤(板书)

分析:

1.光照、热量、水分等气候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极大,不同的动植物生长发育要求不同的气候条,而气候条的分布往往具有地域性。

2.土壤是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种类的土壤,适宜生长的作物不同。

思考二:“北京从我国南方地区引种竹子”,“延庆县永宁镇从欧美地区引进树莓”这两个举动撇开自然条不考虑,有没有什么非自然的因素在影响这种行为呢?

结论:政策、市场

分析:

1.世界各国的农业,都受到国家政策以及政府干预手段的影响。北京竹子的引进就是政府决策的结果,永宁镇树莓的引进也是北京城市规划的一部分。

2.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小结: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看到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很多,大体上可以分为自然和和社会两大部分──投影图“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补充其他重要的农业区位因素。

跟踪训练:农业在三江平原与青藏高原进行不同区位选择的原因

思考三:北京地区是否就无法种植竹子了?有哪些办法呢?

结论: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板书)

分析:

1.一方面可以通过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等扩大南方竹子的区位范围。

2.另一方面我们注意到,北京地区种植竹子,目前说气候、土壤、水分等都存在较大障碍;但这些障碍并非都是决定性的,例如可以通过建立温室等方式改照当地的光、热、水等条,从而让竹子度过不适宜的冬春季节。另外对于所需酸性土壤我们也可以通过人为方式改造。

跟踪训练:1.双季稻生产、小麦种植的例子

2.玻璃温室、梯田、茶园喷灌

追问:当前阶段,你要是北京的城市规划部门的主管领导,你真会不惜一切代价,去改造当地的自然条吗?

结论:不会

分析:对自然因素的改造,要根据当时当地的经济技术条,并充分考虑到投入和产出比,另外还要注意保护环境。

思考五:北京市的远郊区县在自然条许可的情况下能否都种植树莓?

结论:社会经济因素是发展变化的(板书)

分析:北京引种树莓可以说一方面是自然条适合,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树莓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量,但是市场等社会经济条不像自然条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它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

跟踪训练:

1.城市周围将生产的重点转为蔬菜、肉、蛋、奶以及园艺业。

2.果树的种植面积随市场价格的变化而变化。

3.北京冬季可以吃到南方的蔬菜。

4.荷兰的鲜花装点着世界;美、加、澳、法等国成为世界主要的商品粮食生产国;荷兰、丹麦、新西兰等成为世界主要的乳畜产品供应国;拉美、非洲以及东南亚、南亚成为世界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

5.我国的棉花价格与棉花种植面积之间的关系。

边练,边总结并板书。

教学反思:通过这一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有自然因素,有社会经济因素。对于有利的自然因素可以加以充分的利用,不利的因素可以在考虑技术、效益、生态等的前提下加以合理改造。社会经济因素不同于自然因素,它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需要用发展的观点去分析。只有方方面面的因素都考虑到了,才能保证选择出对农业土地的最合理的利用方式。

板书设计:

5.2农业的区位选择

上一篇:大邑学科带头人优秀事迹推荐材料下一篇:医院新职工岗前培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