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效果及评价

2024-11-04

案例教学效果及评价(精选10篇)

1.案例教学效果及评价 篇一

高中化学课堂多元教学评价实践案例及分析

----以人教版高二化学乙烯的实验室制法为例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掌握乙烯分子的组成、结构式;学会乙烯的实验室制法和收集方法。

能力培养:通过乙烯分子结构的有序推理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利用乙烯和乙烷之间的比较,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对乙烯的微观结构有一定的三维想象能力,通过课堂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思想情感:通过对乙烯分子结构的推理过程,使学生从中体会到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结合乙烯实验室制法条件的选择控制,使学生领悟到化学现象与化学本质的辩证认识;通过乙烯分子结构模型,意识到化学世界的外在美。

科学方法:从实验现象到乙烯结构的推理,使学生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结合乙烯实验室制法条件的选择控制,使学生领悟到科学的实验方法。

二、案例背景:

本人硕士论文为《多元教学评价观下的高中化学学业成绩评价案例研究》,为了开展实验研究,根据多元评价理论,我进行了课堂教学实践,其中《乙烯》是其中的一课。在对多元教学评价进行过研究后,我深刻认识到:教学评价具有激发兴趣、指引方向、发现问题、反思调整等多种功能。在化学教学评价中,灵活地运用恰当的教学评价方法,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

能,有效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发展。因此,本人在化学教学中尝试使评价方式方法多元化,也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内容分析 案例描述: 【片段一】

师:同学们,我们预习了乙烯这节课内容,有哪些收获呢? A生:“乙烯分子的空间构型是平面结构,所有六个原子位于同一平面内。”(我微笑地以赞许的眼光)

B生:“乙烯分子在结构上最大的特点就是含有一个碳碳双键,是不饱和烃。乙烯分子的这种不饱和性使得其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可以发生很多化学反应。”(我竖起了大拇指)

C生:“乙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工原料,人们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的三大重要指标之一就是乙烯的产量,乙烯在现代工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鼓掌)

D生:“我查找资料发现,秋天落叶与乙烯有关:由于秋天的日照时间缩短,叶片中有较多的乙烯和脱落酸形成的。乙烯和脱落酸有促进叶子脱落的作用,叶柄基部形成一个离层区,在酶的作用下细胞间的联系变得松驰,一遇风吹叶子便从离层区脱落。”(同学们很惊讶,集体鼓掌)教学反思: 1. 只要有机会,应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学生发表了见解后,我及时地进行激励性评价。

2. 评价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无处不在的。一个微笑,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手势、一句赞同的话,都能让学生接受到学生老师发出的鼓励信息,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片段二】

师:昨天预习了实验室制乙烯,观察乙醇与乙烯的分子结构,推测反应过程中可能生成的产物.要发生这样的反应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反应温度如何确定?

A生:乙烯与乙醇分子相差一个水分子(这位同学很善于观察,大家来点掌声)

B生:反应要用浓硫酸作为催化剂。(这位同学平时学习成绩不太理想,但能回答问题,老师点头赞许,给予鼓励和肯定)师:还有什么需要补充吗?

C生:还要控制好温度,我查了资料,乙醇根据温度不同脱水有两种方式:分子间脱水和分子内脱水(同学们很惊讶,纷纷表示赞赏)教学反思:

1. 给学生一个展示的平台让他们在众人的眼光中展示自己的成功,对学生是一种无声的表扬。

2. 能运用多元教学评价理念,提倡民主和宽容的评价,及时发现化学学习成绩不太出色的学生的闪光点并给予赞扬,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 引导学生进行同学间的“他评”活动,让学生在“他评”互相

评价过程中发现别人的优点,进而学习别人的优点,被评价者也可感受被赞扬的快乐。【片段三】

师:同学们预习了乙烯的实验室制法,本实验装置有哪些特点呢?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呢?

A生:本实验是液体跟液体需要加热的反应,要选择圆底烧瓶、铁架台、酒精灯、温度剂等仪器

师:该同学说得很好,他知道从反应类型来选择实验装置,很好.......

B生:实验时温度计要插入溶液内,为了防止暴沸要在瓶内加入碎瓷片.......

师:谁来设计实验方案及组装实验仪器.......

课堂情景:同学兴致很高,举手要求上讲台组装的同学很多,这时我选了一个平时成绩不太理想,但很喜欢动手的同学上台表现.......几分钟后,实验装置组装好了,同学们议论纷纷,有的说实验装置组装有问题,有的说组装得很好....... 师:我想请一位同学来评价一下,这位同学组装得如何?

生:一位同学站了起来,他的收集方法不对,不能用排空气的方法,因为乙烯的密度与空气的密度很接近,收集到的乙烯气体有空气......

师:这位同学组装得基本正确,但气体收集应采用排水法,后面这位同学补充得很好.......

大家掌声鼓励两位同学通过合作圆满完成任务,教室顿时热闹得很,两位同学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反思:

本环节,我发现在探究形式的课堂上学生们反应很好,特别是对化学实验很感兴趣,都有想亲自动手操作的欲望,而且同学们相互评价,增添了课堂活跃气氛,更能让同学们有机会看到他人的长处和不足,能促使同学们团结合作,增进友谊。【片段四】

组织各小组填写《乙烯实验室制法》学习评价表(见下表)教学反思:

本人教学实践中深切感受到,在一节课结束时的综合性评价是多么重要,它可以使学生更加全面而清楚地了解本节课的学习效果,而这对于学习者本人来说本身是非常重要的。另外,我们在教学评价过程中切忌只有教师单方面的评价,要强调平等、民主与理解,丰富教学评价的传统涵义,改变教学评价的单一模式;提倡被评价者要对评价结果的认同,评价的主体和客体都要清晰地认识到评价的目的—帮助评价者找到改善的途径和方法。

四、本节课教学反思:

本人认为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是以多元教学评价理论为依据,实现了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方式等多样性,改变了传统教学评价的单一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尊重被评价者,创设了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真正意义上把课堂交给了学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

地位。但本节课设计仍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评价方式未必很科学、全面。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将根据本节显现出的不足做进一步地改进与完善,努力尝试更科学、全面,适合学生特点的评价方式。

2.案例教学效果及评价 篇二

一、案例教学法的内涵与意义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 根据教学目标, 以案例为基本教学素材, 将学生引入一个特定的真实情境中, 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对案例的材料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并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 积极交流和探讨, 作出判断和决策, 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式的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这种方法将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过程转变为以学生为教学主体, 、将以往的以知识为本位转变以能力为本位,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开发其创新性思维, 满足高科技迅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教学方法的形成和运用, 始于1910年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和医学院。而哈佛商学院对案例教学法的成功运用和实施, 使案例教学法成为一种风靡全球的并被认为是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成功教育模式之一。在我国案例教学法实践性比较强的专业有法学[2]、管理学[3]、医学[4]、农学[5,6]、食品科学[7]等, 此教学方法的运用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培养和造就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高等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案例教学法, 对于培养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法,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可以作为现今教学改革中非常重要的方法应用于实践性、应用性强的专业课的教学,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提高学生的创造性。

二、案例教学法在果蔬贮藏加工学教学中的实施

果蔬贮藏加工学包括果蔬贮藏和果蔬加工两部分, 贮藏部分包括果蔬的采后生理、病害、采收技术、采后商品化处理的方法、果蔬的运输方法和要求、贮藏方法、不同果蔬的贮藏特点及方法。加工部分包括果蔬加工原料选择及前处理、常见果蔬加工制品 (如果蔬罐头、速冻、糖制、腌制、干制、果蔬汁、果酒等) 加工原理及加工工艺。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先对理论进行系统性地讲解, 然后通过来实验加深对理论的掌握。这种“注入式”、“填鸭式”的教育方式中, 学生没有参与到其中, 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而实验课的设置也是根据实验指导和老师的讲解及演示进行, 这种传统的方式已经不太适合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性较强和创新要求较高的课程的需要, 尤其是随着科技的发展, 新理论的更新及新技术的应用也迫切需要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

首先是案例库的建设, 案例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 其质量从某种意义上决定了案例教学的质量。本教研组构建了果蔬贮藏与加工课程的案例库, 采用“大案例套小案例”的方式。案例库以苹果、柑橘以及番茄和青刀豆的综合利用技术为主线构建果蔬的贮藏与加工的案例库。以柑橘为例, 从柑橘 (非呼吸跃变型果实) 的生理特性、采收和商品化处理、运输要点、贮藏技术和管理到橘瓣罐头、柑橘汁、柑橘果糕果冻加工和柑橘粉的制作整个大的案例。案例建设中注意案例的客观性、代表性、前沿性, 比如贮藏技术中冷库的管理、留树贮藏、精准贮藏技术、可食用膜等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够引起同学的兴趣和讨论,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贮藏病害这一部分, 则构建了多种果蔬病害的小案例, 使同学们了解各种果蔬的病害及其防治。在果酒加工中利用葡萄酒加工案例, 对果酒加工的背景、原理、技术要点、质量控制和发展方向进行系统地分析和讨论。并且案例库建设中将超高压技术、膜分离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制作小案例进行讲解和讨论。利用“大案例套小案例”的方式, 使案例库更全面, 更有代表性。其次是案例教学法的组织, 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的特点, 并且将团队合作的理念引入到教学过程中。将同学分为6~7人一组, 每个组设立组长, 并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提前将案例与同学共享, 课堂讨论过程中, 每组同学对案例进行积极讨论, 教师进行适当地引导, 及时补充相关背景知识和理论, 将新技术在贮藏加工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性报告, 引导学生把握最新进展, 并在最后进行总结。在学期即将结束时, 引导学生进行课程案例准备, 并制作PPT进行比赛。案例教学法实施的过程中,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提高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且提高了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和演讲能力, 同时也丰富了果蔬贮藏与加工学资源库。再次是建立以考核能力为核心的考核内容体系, 不再仅仅注重学生试卷考试成绩, 采用“学生课堂中的表现+综合性实验+学生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 改变了以往学期末应对考试死记硬背的现象。

三、案例教学法具体实施细节调查分析

为了了解学生对案例教学具体实施细节的看法和目前案例教学效果的评价,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 对食品科学与工程 (食工) 专业两个班级学生进行调查, 共发放调查问卷76份, 收回问卷75份。从案例教学时间安排、案例教学的具体形式、案例题材选择、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等几个方面调查《果蔬贮藏加工学》课程案例教学具体细节。如表1所示, 44%的学生认为《果蔬贮藏加工学》案例教学应该占教学时间的30~50%以上。有20%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时间太短, 缺少充分考虑问题的时间, 从而影响了《果蔬贮藏加工学》案例教学的有效性 (表2) 。在对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安排情况进行调查时, 高达90.3%以上的学生认为应该采用理论知识学习与案例教学同时进行的方式教学 (表3) , 可以看出案例教学应该和理论教学同时进行, 相互补充。从表4可以看出, 只有24%的学生希望教师直接给出案例, 分析最佳答案, 学生课堂讨论后教师再给答案和学生给出书面回答, 老师综合讲评分别占38.67%和37.33%, 这说明学生比较认同在自己思考答案后, 老师再讲解或者讲评。并且52%的学生认为老师给予方向指导为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 (表5) 。

四、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及作用

从学生对案例教学的满意度, 是否提高学生学习《果蔬贮藏加工学》知识的积极性和是否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个方面对案例教学法的效果和作用进行分析。如表6所示, 88%的学生对《果蔬贮藏加工学》案例教学效果感到满意或者非常满意, 其中有16%的学生感到非常满意, 这表明学生对《果蔬贮藏加工学》案例教学效果整体评价较高。并且96%和93.33%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结语

案例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果蔬贮藏加工学》的积极性, 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是学生满意的教学方式, 在实施的过程中应加强教师对学生的引导, 提高教学效果。

摘要:本教研组将案例教学法引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果蔬贮藏加工学教学中, 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 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分析《果蔬贮藏加工学》课程案例教学现状及实施效果。调查发现, 93.3%的学生对《果蔬贮藏加工学》案例教学效果感到非常满意, 学生都一致认为案例教学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果蔬贮藏加工学,效果评价

参考文献

[1]胡小松, 廖小军, 陈芳, 等.中国果蔬加工产业现状与发展态势[J].食品与机械, 2005, (21) .

[2]刘荣.案例教学法与Seminar教学法综合运用于法学本科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8, (28) .

[3]胡凤玲, 学进, 周艳.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课程中的应用[J].中国大学教育, 2005 (8) .

[4]赵丹丹, 武英, 李云.案例教学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 2009, (16) .

[5]郭伟, 孙海燕, 于立河.案例教学法在经济作物栽培学教学中应用的理论与实践[J].科技信息, 2008, (16) .

[6]马成云, 马淑梅.浅论案例教学法在种植专业植物保护教学中的运用[J].农业与技术, 2009 (29) .

3.案例教学效果及评价 篇三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的应用;Photoshop教学;效果分析

案例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老师围绕教学目标,采用案例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指导教学,课后要求学生讨论分析,归纳总结,进行学习反馈。这个教学方法一改以往的以老师为主的教学方式,而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导性。过去,同学们坐在教室,听着老师讲,实现了知识的直接传授,却忽视了学生的接受力。采用了教学案例法后,老师不再讲那些枯燥的文字知识,而是以举例为主,学生课后反思动手,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增加了师生互动和学生自己的体会,在学习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创新能力,发掘他们的潜能,并且能够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案例教学法在Photoshop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一)整理案例,选择素材。我们都知道Photoshop是一款用来修图的软件,学习它的目的就在于在选区中运用各种工具如套索,钢笔和颜色的设置等来做出一张精美的图片。因此在PS教学中,学生可以自主选取和本课时相关的案例,进行整理总结,选择最典型的案例交给老师,老师结合案例在课堂中阐释某个工具的具体应用及使用该工具后做出的效果,这样,可以帮助同学更好地理解该工具的作用,并且在展示时看到PS的魅力后,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他们努力学习。

(二)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结合。案例教学法就是在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上增加实物展示,二者需要有效的结合使用,缺一不可。如果只教学PS枯燥无聊的理论知识,学生们一来会对PS失去学习兴趣,二来就算学会了那些图层的概念,理解了色彩处理工具、明暗处理工具如何运用,没有实际案例分析教学,那也只能是成功了一半。例如,一堂课可以分为三大部分,首先是理论知识的教学,其次进行案例展示,加深该软件的使用技能,最后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弄懂一张成功的图是怎么修好的。这三个环节紧紧相扣,对学生知识的理解,工具的应用以及提高创新,分析解决问题能力都有很大的作用。

(三)案例教学法后续的讨论分析。学习了知识,如果不加巩固就会忘记,不加思考就会囫囵吞枣,不加反思,就会无法创新。因此,在案例教学法之后,开展学生对该案例的讨论分析或评价就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针对课堂所展示的案例,让学生对该图的修的过程进行回味,想想原图是什么样子,修好后的图和原图相比具有哪些优点和缺点,修图的过程使用了哪些工具,涉及到哪些图层等等,如果换做是自己,自己会采用什么样的手段来修这张图。这样一来,引导学生思考,既可以牢牢地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学会具体的应用,还在探讨分析中提升了自我创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应用的效果分析

(一)丰富教学目的。(1)营造课堂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师生间的互动。(2)培养行动能力强的学生,让他们更快地融入到工作中。现在高校中普遍存在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学生就业难。很多企业宁愿招有工作经验的大专生,也不愿意要一个只有知识理论而不会应用的刚毕业的学生。因此,案例教学法培养实操能力,可以让学生更快地进入企业的工作中,融入企业的工作中。

(二)提高学生软实力。在案例教学法中,十分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软实力。如在案例分析讨论中,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有所提高,他们可以很快地找到案例中的问题,客观地进行分析,并且在想自己可以怎么来修图的时候,无意中开发了他们自身的潜能,唤醒了他们的创新意识,有效地把创新精神在教学中体现出来。

(三)紧跟潮流,顺应时代发展。现在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我们的知识也应该时时更新。在Photoshop教学中,课本的更新速度是比较慢的,因为要有专业人士针对现况进行更新,然后再出版新的书籍,这样的进程是很慢的。软件的更新速度远远快于课本的更新速度。案例教学法的引入,有效的规避了这个劣势。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案例教学可以教同学们最新软件的新功能,这样既学习了基础知识,又在案例教学法中学习了新的功能,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才能时时掌握科学的发展,使自身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

参考文献:

4.课堂导入的案例及反思和评价 篇四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开头犹如一幕戏剧刚开幕的一刹那的情景,选择得适当,足以奠定全幕的情调,笼罩全幕的空气,使人把纷乱的杂念放下”。导语,是否该“„语‟不惊人死不休”呢?下面就自己或同行在课堂导入中的一些案例整理如下:

一、多媒体导入

例一:

1.在教学《安塞腰鼓》一文时,我是这样提问的:同学们,2008年奥运盛会在北京召开,大家都记得吗?(记得!)那奥运会开幕式大家都看了吗?看了!(正合我意)在开幕式上有2008个人击缶的场面,不知道大家还有没有印象?(播放奥运会开幕式中2008人击缶的视频)大家看完千人击缶之后什么感觉?(宏伟、壮观、力量„„)

2.教师小结:

缶是中国古老的打击乐器,由陶土或青铜制成。击缶声,用震撼的节奏,激荡千年祖国的万里疆土,激荡中华民族的奔腾血脉,共同迎接奥运之光的莅临。它以宏伟壮观的气势和声响向我们传达了一种坚强伟大而又生生不息的力量,展现了一种生命的原始动力。看完了击缶,我们今天再来认识另外一种融舞蹈、歌曲、武术于一体的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安塞腰鼓。我们先来欣赏一下它的艺术美。(播放腰鼓表演视频)

3.安塞腰鼓是我国北方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民间舞蹈之一。看完腰鼓的表演片段后,你有些什么感受呢?(场面壮阔、气势磅礴、舞姿刚劲奔放、动作粗广豪放)这些,我们只要看一看就能感受得到,但是要把它用语言文字表现出来又该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作家刘成章的《安塞腰鼓》!借助作者的生动描摹,跟着安塞腰鼓的节奏,体会它的气势,感受其中的生命律动。

反思: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辅以卡片、黑板、模型、挂图、板书和实物等;以静态形象为主,学生在学习中会感到单调、枯燥,缺乏激情。《安塞腰鼓》的视频走进课堂后,充分发挥了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优势,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为一堂课的成功铺下了基石。在此基础上,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创设了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萌发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为整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例二:

在教学《埃及的金字塔》一文时,我校老师是这样导入的。她先让学生用课件欣赏有关金字塔的诸多图片,感受金字塔的宏伟、壮观、以及结构的精巧。在此基础上,学生对金字塔就会有一个直观感性的认识;然后进一步学习课文,易于学生理解课文,开阔思维,直至感受古埃及人民的伟大智慧及高超的创造才能。

评价: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有这样一句名言:“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他们的思维火花,好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新课导入是起始课,学生情绪尚未稳定,巧妙运用现代教学媒体,精心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开发潜在智慧。成功敲好这“课的第一锤”,为整堂课的教学作好铺垫,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后文的学习中产生了兴趣。

二、谈话导入

例一:

1.板书:英雄(红色粉笔)

2.你喜欢英雄、崇拜英雄吗?你心目中的英雄是谁呢?说给大家听听。

3.小结:英雄有不同的类型,像同学们说的黄继光、董存瑞等属于战斗英雄,像岳飞就属于民族英雄(板书:民族),什么是民族英雄?就是在抵御外来侵略的战争中涌现出来的,为保卫民族利益立下伟大功绩的人。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民族英雄,叫——,板书课题:郑成功。

4.既然郑成功是一位民族英雄,那么他有什么伟大的历史功绩呢?

5.播放荷兰侵略者驻台湾头目揆一举着白旗向郑成功投降并在归还文书上签字的录像,提示:看清楚这段录像告诉我们什么事?

6.交流看到的情景。

7.看了这段录像,你还想知道些什么?(怎样打败侵略者收复台湾?收复后又做了些什么?)交流板书:收复台湾

建设台湾

带着这些问题朗读课文。

评点:

这段课前谈话抓住学生感兴趣的“英雄”话题展开,既能活跃气氛,拉近师生距离,又解决了学生对“民族英雄”这个词语的理解,为学习课文奠定基础。选取荷兰人举白旗投降、双方签字这一段声色形兼备的录像来导入,一是让郑成功的这一历史功绩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二是由这一历史性时刻向前向后延伸,很自然地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例二:

教学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时,我是这样引入的:同学们,中国,是诗的国度,我们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你能朗诵给大家听吗?学生随口就会背出许多古诗。然后再问:你会背《赠汪伦》吗?借此引出李白并简介“诗仙”,随即进入今天的新课学习。反思:

在中国这样一个诗的国度里,很多孩子在咿呀学语时就学会了背唐诗。在课堂上以漫谈的形式交流,学生更是乐于接受、乐于表现。此时教师已经轻轻松松的打开了学生谈诗的“话匣子”,为学习整堂课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三、引用歌曲导入 例一:

1.课前准备:看雄伟的天安门图片,听《大中国》。(课前通过音乐、图片创设良好的情景把学生带入诗中的情景。)

2.课件播放《大中国》“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每当听到这熟悉的旋律老师都会情不自禁唱起这首歌,因为“中国”这个名字,对于所有华夏儿女来说,是多么亲切!在升旗仪式时,同学们在《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中一定无数次默念着它。你的脑际一定也无数次出现它雄鸡状的版图,你一定会联想起许多关于它的辉煌记忆!那时,你的心中是否也涌起了阵阵波澜,想高歌一曲,来赞颂我们伟大的母亲——中国呢?相信你若读了《我们爱你啊,中国》,一定会产生强烈的共鸣。今天我们要学习这一首歌唱祖国的诗歌。

3.读题《我们爱你啊,中国》

4.每当打开课本,看到这激扬的文字,老师都想大声朗诵,想听吗?

5.教师配乐(我爱你,中国)朗诵。(教师的范读引领学生走进诗中情景。)

评点:

音乐能够抒发人的各种情感,包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科学研究表明:优美、健康的音乐会对人的神经系统产生有益的影响,使人处于一种心情平稳愉快的状态之中。在教学中,音乐导入会让学生耳目一新,就如同注入一支兴奋剂,让他们快速地进入课文的氛围中,置身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境之中,较好地感知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

教师适时的音乐导入为学习诗歌打下了良好的基调。让学生深情地,高昂地读题,潜移默化地感受诗中的爱国情感。

例二:

在教学《在大海中永生》这篇课文时,我先让学生听《春天的故事》,然后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歌写的是谁吗?学生随口而出回答是邓小平爷爷。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在大海中永生》,一起来缅怀伟大的邓爷爷,感受邓爷爷的丰功伟绩。

反思:

生活中处处离不开音乐,许多学生都有“随声听”。如果在新课前播放或吟唱与课文有关的歌曲,不愧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好方法。同学们一听到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时,表情丰富,一双双眼睛里都迸射出了思维的火花。随着教师的提问,学生在此基础上,都产生了想进一步了解邓爷爷 的丰功伟绩的浓厚的感情。我想:这对于这堂课已经是成功了一半。

四、利用背景资料导入

例一:

教学《最后的姿势》一课,我是这样进行的。

1.师:同学们,还记得2008年5月12日14分28分04秒吗?(四川汶川里氏8级地震)

2.看图片(书上的两幅),感受大地震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灾难。3.请学生交流预习中搜集的地震中的感人故事。(至少两个)4.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最后的姿势》,也是发生在地震中的一个感人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谭千秋

5.简介谭千秋,先请学生讲,教师补充。6.通过预习,你能来模仿一下,谭老师最后的姿势是怎样的吗?(请生模仿)反思: 汶川大地震距离学生们还是比较近的,孩子们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感受。然后让孩子们欣赏书中的图片,并交流课前搜集的地震中的感人故事。这一连串的背景资料、一系列的环节都是上好这堂课必不可缺的。做好了这些,这最后的姿势到底有着怎样的含义,应该是一目了然的。

例二:

同样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时,五年级的施老师是这样教学的,她先让学生欣赏两组数据。

1.2008年5月12日14分28分04秒四川汶川里氏8级地震,造成69142 死亡2.1976年7月28日,发生于中国唐山的里氏7.8级大地震,造成242769人死亡。通过这两组直观鲜明的数据,学生会对地震的危害程度有一个比较直观的了解。然后,她说道:是啊,在地震中很多人也许有生的希望,但是由于父母的不坚持,或其它种种原因,有一些可以活下来的人并没有活下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对坚强的父亲,是一对创造奇迹的父亲。今天我们一同走进《地震中的父与子》,感受这对父亲的了不起!

评价:

这堂课的导入很有价值,也很有深度。两组鲜明的数据使学生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在这个基础上学生对于地震造成的危害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对于体会在这种艰难之中的父子的了不起起了很大的作用。

五、做动作导入

例一:

在教学《鲸》这篇课文时,曾老师是这样导入的。她先让学生用手摆出各种动物的样子。如:小牛、小鸭、小鹅、小老虎等,之后她又做了一只鲸的样子,学生随机呼出,这是鲸。在学生兴趣盎然的时候,她说,今天我们一起了 解鲸,学习鲸的生活习性、外形特点等。

评价:

别人说十遍不如自己做一遍,学生自己亲手操作演示的东西,因为有切身实践往往体会深刻,有助于激发悟性,增强思维力度。缘于上述原因,老师在导入设计上应尽可能组织全体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他们动手动脑,摆一摆、拼一拼、剪一剪和做一做……据此,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有真切的感觉,建立了生动的、足够的表象,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

例二:

同学们,请把你们的手放进口袋里,说说你的口袋里放了些什么?现在有一个人,他的口袋里放进了昆虫,你们奇怪吗?这个口袋里放了昆虫的人是谁?他是哪里人?他为什么要把昆虫放进口袋里,读了《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你就知道了。

反思:

这个动作很简单,也很容易完成。但在简单轻松之余却引起了每位学生的思考。是啊!这个口袋里放了昆虫的人是谁?他是哪里人?他为什么要把昆虫放进口袋里?这是一个怎样的人物。此时学生满脑子都是问题。可以说达到了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六、借用名言导入 例一:

上《小草和大树》一文,我是这样导入的: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司马迁曾遭受宫型,忍辱负重发奋注写《史记》;培根曾言:“奇迹多是在厄运中产生的”。接着我再问学生,你们还知道哪些逆境成才的名言,学生自然而然的说出了他们知道的名言。接着教师说道,夏洛蒂. 勃朗特可谓是逆境成才的典范,课文中是怎样评价他的,就这样顺理成章的就走入了新课。

反思: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名言名句是祖国,也是世界文学史中瑰丽的奇葩,课堂上经常引用名言名句,以名人高尚的情操和志趣熏陶感染学生,名言大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含有很深的哲理。能够丰富学生的美文积累,达到培养语感,厚积薄发的目的。利用名言名句导入,言简意赅,耐人寻味。通过名言的学习交流可以提高学生的各项综合能力。

例二:

有位老师是这样上《鞋匠的儿子》的:

1.出示名人名言:人,走向追求之路,就会终身快乐!成功是每次屡遭挫折而热情不减。

2.谁知道这是哪位名人说过的话(林肯)。

3.是,这是林肯说的,那么你知道林肯德生平吗?(简介林肯)4.正是由于林肯是鞋匠的儿子,林肯就在任总统时,仍遭到别人的讽刺和讥笑。但他都从容自信的应对,以非凡的人格魅力赢的了信任和赞叹的掌声。今天我们就去感受他伟大的人格魅!请看课文《鞋匠的儿子》(学生读课文)现在你能用一句话来介绍林肯吗?或者谈谈林肯给你的感受(引导学生体会他是美国人民最伟大的儿子)

评价:

青少年对名人都极为崇拜,经常在他们的课桌上、书本里看见“名人”的踪影,看来名人在他们的心目中会产生一种奇特的光环效应。教师如能恰到好处地利用这种心理,根据授课的主旨,选择针对性较强的名人名言作为导入语,就有产生使人惊警、扣人心弦的效果。

名言本生就包含着深刻的道理,是精辟的见解,是众人智慧的结晶。这一名言的出世,集中了学生的思维,引起了学生的深思。之后,直接引出林肯、谈论林肯,教师又启发性的问道:鞋匠的儿子到底有怎样伟大的人格魅力?

七、讲故事导入 例一:

教《坐井观天》这篇课文时,可以这样给学生讲故事:“很久以前,有只青蛙住在井里,有天青蛙坐在井底望着蓝天出神。这时,一只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于是青蛙和小鸟谈了起来,同学们想知道他们都说了些什么吗?”这样,从这个故事入手,过渡到要教的内容,给学生设下了悬念。

评点:

学生的好奇心强,爱听有趣的故事。故事本身就具有一种吸引孩子们的魅力。故事像磁铁一样,能吸引住学生,激起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且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使之尽快地进入课文所设计的某种境界之中。以故来导入课文,轻松幽默,往往能以小见大。教师若能抓住学生的这个心理因素,变学生的好奇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二:

在教学《惊弓之鸟》这个寓言故事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天上飞着一只大鸟,国王带着手下人去打猎,正好发现了这只大鸟,国王的手下人说,大王我不用箭就能把这只鸟射来。你们说这个人箭法高不高。现在我们读课文来看看这是怎么回事?”

反思:

小学生爱听故事,这是他们的天性。古今中外有许多动人的妙趣横生的故事。我选取了一个片段,绘声绘色的讲给学生听,为新课的开始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讲故事导入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种最好的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尤其适合低年级的语文教学。通过讲故事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八、猜谜语导入

例一:

孩子们喜欢谜语,也爱猜谜语。所以张喜梅老师在教学《松鼠》一文时,她是这样导入的,先让学生猜谜语,课件上出示:一位老头背袋豆,一头走,一头漏。(打一动物 谜底:羊)站着没有坐着高,一年四季穿皮袄。(打一动物 谜底:狗)头戴红帽子,身披五彩衣,从来不唱戏,喜欢吊嗓子。(打一动物 谜底: 公鸡)身披花棉袄,唱歌呱呱叫,田里捉害虫,丰收立功劳。(打一动物谜底:青蛙)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像把伞?没错,松鼠的尾巴像把伞。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松鼠》。板书课题,简介作者。亲切的叫叫它,奇迹就会出现,幻灯片出示:松鼠图片。

评价:

谜语既是一种有趣的游戏,又是一种文学式样。它的主要特点,就是运用比喻、拟人、象征等手法,集中描绘某一事物特征,它能在猜测中接受知识,培养言语表达能力。这节课的开始,教师就让学生猜谜语,一条条谜语的出示,吊起了学生的胃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一个图片出示后,随即停下来和学生一起研究松鼠的生活习性,外形特点等。

例二:

在教学《猫》这篇课文时,我也让学生们猜谜语。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帮人把活干。(大象)八只脚,抬面鼓,两把剪刀鼓前舞,生来横行又霸道,常把泡沫吐。(螃蟹)身披花棉袄,唱歌呱呱叫,田里捉害虫,丰收立功劳。(青蛙)八字须,往上翘,说话好象娃娃叫,只洗脸,不梳头,夜行不用灯光照。(猫)然后,我介绍到毛是一种即调皮又可爱的动物。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伟大作家巴金先生的《猫》。看看,巴金家的猫和你们家的猫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

反思:

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一堂课之所以必须有趣味性,并非为引起笑声而耗费精力。趣味性应该使课堂上掌握所学材料的认识活动积极化。”充满趣味的导入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猜谜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元宵节的特定节目。用猜谜的活动导入,对于学生是颇具吸引力的。教师用谜语导入,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论是猜对的还是猜错的学生的热情都非常高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为了猜中谜语,就要认真思考,自然就使他们以最佳的思维状态进入到学习中来

九、游戏导入法。

例一:

先组织学生做游戏,再导入对新知识的学习。如对《比金钱更重要》的教学时,可以进行简短的价值大拍卖活动,拍卖品为:真挚的友情,好的学习方 法、健康的身体、成为首富,F4演唱会门票等等,然后请竞拍;“真挚的友情”、“健康的身体”的同学谈谈想法,从而引入课题,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敏锐力,还为上好新课打下基础。

反思: 记得有一句话叫“儿童永远生活在游戏中”,不做老师的人感觉不到。从事了语文教学,深感游戏教学的确深入学生的内心,适时的游戏渗透对于孩子们巩 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兴趣大有裨益。因此,在教学中,给学生创造游戏的机会,搭建游戏的平台,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让课堂生机盎然,多姿多彩。

例二:

在教学《新型玻璃》时,张老师设计了召开展销会和聘请推销员的导入环节,把学生直接推向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在模拟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激发了学生的经济意识和学习兴趣。在学生表演的基础上,她在进行课文的讲解,学生掌握的更牢固。

评价:

我认为把游戏恰到好处地引入小学语文教学,让学生在游戏中转变学习方式,在实践中提升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师们值得一试的好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一节课的学习中去,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环节,渲染气氛,制造一种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以激发学生兴趣,诱发思维,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之中,引起心理共鸣,从而进入学习新课“角色”的一种导课方式。

这种“未入其文,先动其情”的导课方式,创设情境巧妙精当、真切感人,触到了学生的内心深处,并使之产生深入体验教材内涵的动力,不能为“景”而“布景”,这样,老师指导课的目的就达到了。

十、借用实物导入 例一: 教《姥姥的剪纸》这篇课文时,课前老师收集各种剪纸图片,让学生观察。随后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是谁剪的,为什么剪得这样好?”在学生回答声中,进入了本课的学习。这样,可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反思:

这种导入方式一方面能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加深对事物的印象;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加强对将要学习新课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因此这类导入方式运用很广,各学科,各年级均可运用,尤其在中低年级,运用这种导入方式,效果更好。

例二: 同学们,大自然是一个绿色的课本,是一个百科全书,它有许多奥秘等着我们去揭开。自然界中,有许多动物有奇异功能你们知道吗?在学生谈的基础上,拿出《变色龙》的图片,让学生说说变色龙的特点,在学生对于事物感性认识之上,进入课文《变色龙》。

评价:

实物能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在教授新课文前,出示与课堂内容有关的实物,导入自然,便于理解。吸引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每一节课的开始,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来设计巧妙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产生强烈的求知的欲望。

十一、激情表演导入法 例一:

根据课文内容编排一个节目,设置情景,使学生进入角色。如教《葡萄沟》一文时,我可以穿上民族服装,戴上新疆帽,来上一段新疆舞。一开堂就让学生投入到这种氛围中。在讲课文的过程中,适当的来上一些动作。有助于学生理解这篇文章的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劲头。这不仅让学生入了戏,熟悉了课文思想内容,而且仿佛给学生注入了兴奋剂,学习情绪活跃高涨,课堂气氛情趣盎然。

评价:

这是一位低年级老师上的公开课,课堂上老师绘声绘色的讲解,以及轻松优美的舞姿,使学生都动了起来,仿佛把我们带入了美丽的新疆。课堂上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似乎身临其境,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例二:

(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观察、写作,老师安排其他班级学生共同表演了这样一个情景。)

上课铃刚响,老师正准备上课,这时,一位学生出现在教室门口,手捧一束鲜花,说:“老师,祝您教师节快乐!”老师接过鲜花,欣喜地说:“谢谢。”那个学生说了声“不用谢”就走了。

师:谁能把刚才的情景说一说?

(学生描述刚才的情景,教师引导学生用各种动词、形容词将语句描述得生动、具体、形象。)

教师把花拿在手里,左看看,右看看,又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做陶醉状。问:“谁能把刚才观察到的情景说一说?”教师几个简单的动作表演,好像学生也深受感染,闻着花香呢!

(不少学生迫不及待地举手要求发言。学生在教师逐步的引导下,不容自竭地说着……)

生:老师把花儿拿在手里,左看看,右看看,怎么也舍不得放下。老师正 闭着眼睛闻着花香,好像被花香陶醉了呢!

师:看到有人送花给老师,你心里没有想法吗? 生1:我想老师真幸福,还有学生送花给他。生2:我长大了也要送一束美丽的鲜花给老师。生3:我长大了也要做一个象老师这样的人。

(学生由观察表演,进一步产生内心体验。教师开始展开写作练习)

评价:

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从观察入手,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在本案例中,教师有意识的设计了一个表演环节,让学生身临其境,获得“真知识、真情感、真体验”,然后逐步引导学生把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用语言进行表述。就这样,在老师的引导下,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的认识从抽象趋向具体,思维从模糊趋向清晰。当要他们写下这段话时,个个有一种急于向人倾吐的欲望,写起来自然轻松,写话内容具体生动,连“老师做陶醉状”以及“同学们的笑声”也写进去了。

十二、复习旧课导入法 例一: 子曰:“温故而知新。”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导学生去发现新问题,从而巧妙地引入新课的学习内容,这是导入新课的常用方法。这种导入,既复习巩固有关的旧知识,又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基铺路,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便于学生了解新旧知识的联系,认识到新内容是旧知识的深入和提高;使学生对新知识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学生就会很快进入课文,激起学习的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学习杜甫的《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一诗时,可让学生复习杜甫的其他诗歌,如:《春望》、《望岳》、《八阵图》。

评价:

此法从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出发,结合所授课文的内容及其特点导入新课。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如果教师能够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使学生一开始就知道新课属于他们所熟悉的哪类内容,这样比较容易接受。联系旧知导入,既使学生复习掌握了旧的知识,又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

例二: 在学习《伊索寓言》时,我是这样导入的,你们知道寓言有什么特点吗?了解伊索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伊索寓言》。

反思:

即通过复习已学知识的方式进而过渡到新课内容的讲授。上新课时,引导学生学习与新课有关的新知识。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我看来,交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新旧联系,温故知新,既能巩固旧知,克服遗忘;又能让学生自信百倍,去学习新知。

十二、设置问题导入法 例一:

导入艺术贵在质疑问难。以疑难问题引路也是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教学《郑成功》一文时,可问学生:“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才能称的上英雄?你都知道哪些英雄?”通过一系列的提问直奔主题。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郑成功。以此来走进本堂课的内容。

反思:

这是在新的教学内容开始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创设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俗语云: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在导入中设置悬念,一般是出乎学生的意料,或展示矛盾,或让学生迷惑不解。这样一来,就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焦虑、渴望和兴奋情绪。此时,学生心理着急知道答案,自然能集中注意力。教师应设置恰当而适度的悬念,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反之,太悬不悬都不利于课堂教学。

例二:

在学习中,如果你遇到了拦路虎,那该怎么办呢?学生自由发言,然后教师直接说出。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读书莫放“拦路虎”》。

评价: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

十三、借用图片导入法

例一:

学习《珍珠鸟》一文,我是这样进行的。课前交流:欣赏一组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图片,谈体会。

导语: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位动物小朋友,请看幻灯片。读出它的特点,它,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后背上还有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整个身子像个蓬松的球儿。它,叫声笛儿般又细又亮。它就是——师板书课题:珍珠鸟。听听它的叫声,亲切地叫叫它。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我把它放在简易的竹条编成的笼子里,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呢?

反思:

当一张张令人赏心悦目的图片映入学生眼帘时,学生会觉得耳目一新,会用一种全新的眼光去理解新的知识。每册语文课本都有几页插图,这些插图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素材,使用这些素材可一举两得。通过网络资料也可查阅更多的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充分发挥其作用,以此导入新课,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二.1.上一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一位伟人,课件(头像)他就是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林肯是——(齐读课题:鞋匠的儿子),而且他说他永远是——鞋匠的儿子。

2.(课件)师述:在美国的一所以林肯的名字命名的纪念馆的墙壁上,刻着这样一段话:(一起来读)对任何人不怀恶意,对一切人宽大仁爱;坚持正义,因为上帝使我们懂得正义;让我们继续努力去完成我们正在从事的事业;包扎我们国家的伤口。

3.过渡:林肯,这位出身贫寒的总统,在刚当选总统时,遭到了参议员们的羞辱,但是最后那些自认为是上流社会优越的人的参议员们却彻底改变了自己的态度。打开书,请同学们浏览一下课文,迅速找出参议员态度变化的词语。(板书:尴尬——羞辱——静默——掌声)

评价:

小学生的视野,由于生活圈子的局限而狭窄,对事物的认知度还不够深刻,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为他们提供感性的东西,以帮助他们完成大脑中的完美构图,给学生以身临其境之感,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最有动力的因素。而视觉的刺激是最容易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教学手段。在这节课这些图片就很好的起了辅助作用,为整堂课的学习埋好了伏笔。

5.课堂教学即时评价案例 篇五

(课堂实例〕

(背景:学生学习了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定理后,教师出示了如下的一道练习题:)

师: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吗?请快速抢答,并简单说明判断过程.

⑴ 2cm,4cm,5cm⑵ 2 cm,2 cm,4cm⑶ 1cm,5cm,3cm,生 1:⑴、⑶可以组成一个三角形。⑵不能组成三角形。

师:为什么呢?

生 1:根据两条边之和大于第三条边。2+4〉5,2+2不大于4,1+5〉3

师:大家同意吗?

生 2:我认为⑶不能组成三角形,因为1+3不大于5。

师:很好!大家对⑴、⑵没问题吧。对于⑶,大家同意吗?你认为应该验证三个不等式,如果我们只验证一个不等式,大家看看行吗?

生3:应该是每两条边之和都应该大于第三条边

师:是吗?可是该怎样验证才最快啊?

生1:定理说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应该任意两条边才对.我看只须验证1+3不大于5,是最小两边之和不大于最大一边。

师:非常好!大家看看,是吗?

生:是的.师:好!我们考虑问题就是要这样,全面、有快速,抓住关键的东西。

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给学生创造自我评价的机会,学生通过自我评价,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素质教育的一个亮点是突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己体验、领悟、积累的过程。多给学生创造自我评价的机会,可以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

课堂教学即时评价能够激励、唤醒与鼓舞,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发掘学生的潜能,在教学中,课堂是活生生的,学生思考的角度、速度是多种多样的,充满未知的因素,具有动态生成的特性,因此,教师充分开发利用的课堂的突然的问题,并能瞬时作出即时评价,则会紧扣学生的思维,让课堂充满勃勃的生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发挥即时评价的及时性,激励性,启发性,从而教师在面对课堂出现的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时,教师才能化被动为主动,随机运用自己的机智,让教师引语在此精彩呈现,让学生的疑问在此一一解析,所以获得必然的收获。

教师评语:

教师能针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及时的评价,能引导学生对课本知识做总结归纳。

我难忘的课堂即时评价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涌出知识的溪流。”报刊中还写到过这样一句话:“靠近清泉,心灵就会湿润;靠近评价,生命就会舞蹈。”可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何等的重要,而在琳琅满目的评价形式中,最直接、最快捷、使用频率最高、对学生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即时评价语言。所谓即时评价,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语言、思维等学习行为,作出及时的价值判断,帮助学生调整、控制后继学习行为。在我近8年的教学经历中令我记忆深刻的即时评价很多,现举两例和大家共享:

举例1:

在一次模拟考试中,我发现本班的同学普遍考得不好,便想了一个办法用以激励学生。

师:在这次模拟考试中,同学们都付出了努力,你们对自己的成绩满意吗?

(有部分同学摇头,几个同学小声说:不满意,可有什么办法呢?)

师:如果你对本次的考试成绩不满意,可提出申请,允许重新考试。

生(欣喜地):真的吗?

师:是真的。如果你对自己的成绩不满意,那么可再给你一次机会,老师重新出一张试卷来考试,你们认为怎样?(教室里响起了一片掌声。)

(全班约有1/3的学生参加了第二次考试,绝大多数学生的成绩高于他们的第一次成绩,但也有几个学生的成绩不如第一次。)

师(考试之后的总结):我们班大约有1/3的学生参加了第二次考试,参加两次考试的同学可以在两个成绩中选择你满意的一个成绩,老师将它作为你们的这次模拟考试的成绩。(有一些学生禁不住欢呼起来)

这个事例我认为:这样可以让学生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解决问题。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不断提升其思维品质,同时也能创设出精彩的数学课堂。

举例2:

讲解概率时组织的摸奖活动。

(我拿起1只红球和9只黄球放进不透明袋)

师:在这个袋中任意摸一个球会有什么结果?

师:你觉得摸到哪种球能中大奖?(红球)大家想不想摸一下,摸到红球为大奖。

我请一名学生上来摸一摸,并发奖品。

师:你们也想来摸吗?(教师拿着袋子到每个小组,学生摸一摸)

师(故作疑惑):为什么刚才这么多的同学摸,中大奖的人却很少呢?

生回答:因为红球少,不容易摸到。

师:如果让你再摸一次,你会选择什么颜色的球中奖?

生:黄色,因为黄球个数多,容意摸到。

师:分析得真好。但真正摸奖活动的组织者才不会像你们这么大方,他们总把大奖放得很少,这样中奖的人才会很少,他们才能赚到钱。不过如果是为社会作贡献的摸奖活动,老师还是希望你们献上一份爱心。

6.评价融入教学案例熊海波 篇六

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训练的一大重点就是归纳总结课文。根据课程标准要求,阅读的评价应关注学生是否能依据语言环境了解语句前后联系,能否根据提示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本案例主要评价学生在学习《观潮》一课中理解语句和归纳课文段落的水平。

《观潮》是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课文,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练习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虽然前一单元已经有所练习,但是学生还没有摸索出合适的总结课文的方法,所以本文教学中需要教师提领。

一、评价目标

1、会读“观潮 据说 笼罩 薄雾 闷雷 沸腾 天下奇观 人声鼎沸 风号浪吼 漫天卷地 山崩地裂 浩浩荡荡”等词。

2、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了解钱塘江大潮在“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不同景象及特点,尝试归纳课文内容。

3、能在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震撼中,陶冶身心,从而产生对钱塘江大潮、乃至祖国的大好河山、锦绣风光的无比热爱。

二、课堂实录(片段)

师:请同学们阅读“潮来时”部分,说说你认为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怎样描写“潮来时”情景的?(出示第四五自然段)

生1:我认为作者从声音方面来描写潮来时的情景。师;你从哪里看到声音的描写?

生1:我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响声越来越近”、“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看出作者是用声音来写潮水的。

师:你阅读的非常细心。你看出作者用声音来写潮水。

生2:我认为作者主要还是描写看到的情形。因为这篇课文的题目叫《观潮》。师:你的观点非常正确。看到的我们叫——视觉,听到的叫——听觉。作者正是从视觉听觉两方面来描写“潮来时”的情景。那么作者又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潮来时”情景的?

生3:我从“再近些”、“越来越近”这些词中看出作者是按由远到近的顺序来描写的。

师:你的阅读真仔细。看到这些词就能知道潮水从远处涌来,越来越近了。师: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作者笔下的潮水是怎样的?请同学们再读一读第五自然段。说说自己的感受。生4:我觉得作者笔下的潮水汹涌澎湃。

师:你的描述用词真好,那你能告诉同学们你是怎么体会到的吗? 生4:我是从“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这个比喻句,“浩浩荡荡”“山崩地裂”这些词语中感受到潮水的汹涌。

师;你真棒!不仅抓住关键词语,还带领大家从比喻句中感受到潮水的浩荡。师:那么现在我们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归纳一下作者笔下的“潮来时”? 生5:作者通过视觉和听觉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描写了潮水汹涌澎湃的样子。师:你能准确运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出作者笔下的“潮来时”情景。师:现在请你再读读作者笔下的“潮来时”,尽量读出汹涌澎湃的画面来。

三、案例简析

“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倡导教师在教学中融入评价,因此,教学中对学生的表现要认真关注,倾听他们的发言,肯定他们的见解,及时有针对性的做出评价。通过评价来引导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

7.案例教学效果及评价 篇七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曲式与作品分析》,效果评价

《曲式与作品分析》是普通高校音乐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通过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结构的分析能力,从而提高他们评析作品、理解音乐的能力,加强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案例教学法是根据教学目的,选取一个 “案例” 为载体, 通过提问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展开分析、讨论从而掌握知识的启发式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的核心是 “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创造了师生平等融洽的教学环境。 《曲式与作品分析》中的案例教学,以具体生动的音乐作品为载体,通过对音乐作品的分析、讨论,掌握曲式结构的发展原则和方法。近年来,案例教学法在 《曲式与作品分析》 课程中的实践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 1对象

授课对象为邵阳学院音乐专业普通本科学生,采用分班授课,整班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2010级音乐表演1个班53人,音乐学2个班100人; 2011级音乐学2个班70人; 2012级音乐学2个班69人。共计292名学生。其中女生231名,男生61名,年龄20 ~ 24岁,已完成 《乐理》 《和声学》《视唱练耳》等前期基础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进入综合性强、理论要求更深的专业学习阶段。

1. 2方法

1. 2. 1教学内容

案例教学法在 《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中的教学实践分为三大模块: 小型曲式、复三部曲式以及奏鸣曲式。小型曲式指的是包含单一部曲式、单二部曲式和单三部曲式在内的曲式结构较小、音乐内容较简单的曲式类型。这类曲式的特点多为单一主题引申发展,调性和声也较为单纯。复三部曲式和奏鸣曲式都属于大型曲式,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和完整性。该结构的典型作品非常多,案例的选择十分方便。每个模块的教学都首先有重点明确、层次清晰的理论讲授,通过讲授建立曲式学习与作品分析的基本思路,然后将理论知识与内容生动、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作品有机结合,紧扣核心知识,形成具有音乐专业理论课程特色的案例教学模式。

1. 2. 2教学方法

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学习小组,随机组合,每组5 ~ 6名成员。每组选取一名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和讨论。任课教师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如教材的深入分析、案例作品的选取等,通过课件播放向学生布置要求,便于学生查阅、收集资料,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课堂上,教师围绕着作品进行提问。同学们先独立分析,提出个人观点再进行小组讨论,之后以小组为单位发言进行全班讨论,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评比。课后各学习小组完成作业的分析与记录。任课教师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反馈进行案例教学法实践应用的分析总结与调整。

1. 2. 3评价方式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 《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结束, 学生以不记名的形式填写案例教学法教学效果的调查问卷。 问卷是参考国内有关文献,根据学生学习期间的表现,组织专家同行多次讨论修改而成,以选择题和问答题的形式设计的,采用 “好、较好、一般、较差、差”5个等级标准。问卷包含6个教学内容条目,11个教学效果条目,1个教学建议条目。根据条目,学生对案例教学法的效果进行测评,提出意见与建议。

2教学效果评价

2. 1教学内容

85. 96% 的学生认为教师运用案例教学法授课时能够紧扣曲式理论核心,选取的作品与所讲的理论内容一致。 81. 23% 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模式能加深他们对曲式理论知识的认知和理解。88. 25% 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方式突出了音乐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而认为选取的案例作品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占82. 53% ; 认为案例作品生动有趣的占81. 12% ; 认为教学中案例任务的布置和问题的设置都较为合理的占82. 34% 。

2. 2教学效果

通过对调查问卷结果的分析发现,学生们对案例教学的效果是普遍认可的。有86. 10% 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增加了他们学习 《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的兴趣和主动性; 认为教师在案例教学中能够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进行讲授的占82. 53% 。82. 13% 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增加了师生互动,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方面,案例教学法的效果也是十分突出的。89. 34% 的学生认为这种方式有利于提高作品分析实践能力和学生查阅文献资料的能力(80. 65% ); 能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79. 80% )。通过讨论与交流,能够增进学生人际沟通交流技巧(77. 98% ) 以及团队合作精神(73. 52% )。与传统教学法相比,有78. 65% 的学生对案例教学法印象深刻,78. 56% 的学生认可案例教学法授课。认为案例教学法效果较差或差的学生不到10% 。

3案例教学法实施的意义

3. 1有利于落实 “以人为本” 的现代教学理念

在 《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宰,“填鸭式”是主要的教学方式。学生仅仅充当一个现有 “知识”的容器。这违背了现代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案例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化被动为主动,积极参与,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突出 “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

3. 2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长期以来, 《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依靠教师的 “一张嘴”“一支粉笔”来进行,形成 “一言堂”的僵局,教学效果不容乐观。案例教学模式的建立,学生围绕一个案例可以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讨论、交流,将理论知识生动化、形象化,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扩展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3. 3有利于培养并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普通高校音乐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指出, “创新” 能力和 “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是重点。案例教学不以学生知道正确答案为目的,而侧重从多角度、多层次围绕一个问题进行思考,启发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探讨过程中的交流与沟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 4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传统教学模式下 “一言堂”的局面和沉闷枯燥的课堂气氛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学生各抒己见的发挥,将课堂真正交给了学生,教师变成了参与者,这更能与学生打成一片,活跃了课堂气氛,将师生关系平等化,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

参考文献

[1]张勇,段君玮.基于案例教学法的“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改革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8).

[2]张兵.案例教学在运筹学教学中的运用[J].徐州: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3).

8.《国际金融》案例教学效果分析 篇八

【关键词】 案例教学;问卷调查;分析

2010年以来我教研室在《国际金融》课程中开展了案例教学。在不断的授课实践中通过分阶段采取案例教学实践,对不同阶段的教学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如下。

1、教学过程简述

在本校国贸专科08级的学生进行案例教学实践, 采用问卷调查、个人访谈的形式。问卷内容涉及到:对案例教学的认识;对本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认识;对课下自学情况的统计;对课堂表现的认识;对案例教学内容的理解;对案例教学形式的改进意见等。

2、学生对案例教学认识的情况

从问卷结果得出,有86%的同学愿意参加案例教学的实践,他们认为在所上的课程中还是有大概一半左右的课程都在进行案例教学。案例教学实践后,有超过四成的同学愿意参加这种教学形式。当然,同学们也希望能加入其它的教学形式,比如课堂实验、上机模拟等等。在一次45分钟的课堂上,有74%的同学愿意参与一个40分钟左右的案例讨论。在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同学们还希望能接收到其它的教学资源,比如与案例相关的视频。

在第一次案例教学的课堂上,有18%的同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并积极发言,有70%的同学也参与过课堂讨论,但并不是积极主动参与。在第二次课堂上,有30%的同学积极参与,还是有70%的同学并不是积极参与。影响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原因中,有68%的同学对理论知识准备不足,担心观点错误,进而影响其课堂表现。有22%的同学则认为自己口头表达能力有限,没有很好的说服能力。还有8%的同学则是怯场,不敢在大家面前发表自己的观点。还有10%的同学则是由于其他原因,如怕闹笑话、准备不好、现场不活跃等原因没有积极参与发言。 学生课下的准备情况,在第一次案例教学的课堂上,有16%的同学花了大量时间收集资料,有42%的同学花了较多时间查询资料,还有42%的同学只是稍微看了一下。在第二次案例教学的课堂上,有24%的同学查询了大量资料,有74%的同学只是简单查询了相关资料。影响同学准备讨论资料的原因中,有60%的同学认为是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教学资源,有36%的同学不知道收集什么资料。还有少数同学则没兴趣去查询资料。

3、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效果测评情况

对案例教学课堂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有54%的同学认为是由于发言同学没有认真准备讨论资料,导致对案例的讨论不系统、不深入,影响了案例教学的效果。有64%的同学认为制造轻松活跃的氛围会有助于他们参与案例讨论,有22%的同学认为老师给予的鼓励与引导会起到更好效果。

学生对案例教学课堂所涉及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较好,比如,通过对案例“中国香港的联系汇率与港元保卫战”的讨论,大部分同学都加深了对汇率制度、金融危機、货币危机的理解。并且对以下知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香港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联系汇率制度在抵御金融危机所起到的作用,港政府采取的抵御危机的方法,金融危机对香港的影响等。

4、启示与思考

(1)以讲授为主的教学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案例教学这种形式是比较受学生欢迎的教学形式。

(2)实施案例教学的课堂,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第一,教师提前准备好要讨论的案例,这包括对讨论案例的选取,对理论知识的选取等。并且提前告知学生,至少在课前一周下发资料,布置任务。由于学生的层次不一,需要准备的时间也不尽相同,所以,对于专科班同学还要进行跟踪调查,中期检查一下大家准备的情况。第二,要对案例做一些必要的分析,指导同学查询有用的素材,而不是漫无目的地收集资料。选择的案例一定要结合课程理论知识的要求,提前要求同学们预习,然后根据知识点再收集资料,这样就能避免同学们不知道如何查询资料,或是找不到合适的讨论材料的问题。第三,准备好教学资源,比如,课堂硬件环境的匹配,必要的电子化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环境等。更重要的是其他的案例辅助材料,比如与案例相关的视频资料,音频资料,讨论用的文档材料,小道具等等。

(3)做好教学设计,注意充分营造活跃的讨论氛围,让同学们围绕案例展开充分的讨论,鼓励大多数同学参与进来,并积极发表有建设性的观点。针对目前大多数学校都是大班上课的现实,我们在做教学设计时就应该充分考虑,尽量能够“大班化小”,就是将大班先进行一个分解,分成多个小组,以小组的形式来开展案例教学,为了保证大家都能参与,小组人数一定不能多,尽量控制在3—5人左右,小组数控制在5—10个组之内。在课堂上教室要注意营造一种活跃的氛围,并且注意控制课堂讨论的节奏,即不能松散漫无目的,也不能死板缺乏生动。当然,这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以及现场局面有较好的调控能力,其效果的好坏也极大地取决于整个讨论的氛围以及深度。

(4)注意对案例教学的效果进行分析,并不断调整教学的组织形式,注意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注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这也是案例教学的根本目的,包括口头表达能力、说服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分析能力、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参考文献

[1] 孟庆茂、刘红云.大学教师教学效果评价维度结构及影响因素研究.心理科学[J].2003(4):617-619

[2] 陆海琴.高校教学效果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统计与决策[J].2008(17):158-160

作者简介:洪丽君,硕士研究生,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研究方向:经济学、国际金融教学与研究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

9.案例教学效果及评价 篇九

阜阳市第十九中学 张林 案例教学过程回顾:

一、启发导入

通过课件展示一组标志图形,并向学生提出问题,由此引入新课——标志设计。

问:同学们,你见过以下标志吗?能说出它们各代表了什么?(生:观看图形,根据生活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以上图片的观察,让学生讨论并总结标志的定义

1、标志的定义:标志是象征性的视觉语言,是用一种图形和文字代表另一种事物的符号。它的特征是直观生动,易于识别和记忆。

2、标志的构成要素:图形、文字、色彩、构图。

二、调查研究

从每组收集的标志中,大家分析一下,它们在设计上的特点。(简洁明了,通俗易懂)

三、标志的分类

1、商业标志

标志主要分为商业性标志和非商业性标志两大类。商业性标志用简洁的文字和形象表明产品和品牌的一种符号,是区别不同商品的特点和质量的标志。

2、非商业性标志

是非商业性的,以具体可见的图形、文字表示出来。

3、公共性标志:

以简洁明了的图形表示,对人们生活起告知、警示和规范的作用。

四、标志的表现形式

1、图形构成的标志

2、文字构成的标志

3、综合型标志(包括文字和图形)

五、标志设计的主要原则

用四个字概括“简、准、奇、美”

1、“简”:(出示标志)

表现形式简练,形象清晰,容易辨认和记 忆,让人一看就明了。

2、“准”(出示标志)

传递信息明确。

3、“奇”(出示标志)形象独特,构思新颖。4.“美”(出示标志)符合艺术美的规律。

六、标志的构思与创意

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标志 该标志运用奥运会五环组成五角星,相互环扣,象征主办国的地位,同时有中国传统民间工艺品“中国结”的形象,象征世界五大洲的团结、协作、交流和发展,携手共创新世纪。五星似一个打太极拳的人形,以表现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精髓。那流动的弧线和其中的“飞白”,充分展示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神韵。图案简洁、信息量大,既富有民族特色,又具有时代特点。

七、欣赏

欣赏一组标志图形

八、标志设计的方法、步骤

1.选题。确定标志设计的题目、内容和表达的信息。2.构思。突出标志设计的特征,用什么表现形式来表现。3.构图。反复思考,寻找简练、概括的形象,明确地表达信息。

4.定稿。确定设计定稿。

5.着色。设色做到单纯、醒目。可以用调和色,也可以用对比色。

九、动动手

同学们可采用以上任何一种制作方法,为学校运动会设计标志。

(学生合作进行课堂练习。每个学生可根据自身的能力选不同难度的任务完成。)

十、课堂作业展示 把学生的作业展示出来,师生共同评价。(自我展示会让学生更加自信。)

十一、课堂小结

在现代社会中,标志已不仅是一种单纯的视觉符号,而且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强大的社会功能。本节课我们欣赏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标志作品,对标志的作用和设计原则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尝试设计了一个标志,希望大家注意观察、收集素材,下一节课我们将尝试运用形状和色彩将自己的构思表达出来。

案例评价:

以上是我上的一节美术课。当时自我感觉还可以,课堂上我先让学生欣赏创意独特的优秀标志作品,这样不仅开拓了学生的眼界,也激起学生对标志设计的兴趣。通过标志的欣赏,引导学了解标志设计的特点及构成要素,让学生明白好的标志是靠形象语言来说话的,不能靠注解来表达。师生共同讨论、共同分析总结加强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培养了学生的集体精神;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节省了时间,丰富了讲课的内容、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选不同难度的作业任务完成,使得设计的过程充满了无限的乐趣;作业的展评,给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展示机会,同学们利用标志设计表现自我、张扬个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但观看了吴老师的《标志设计》一课,颇有自惭形秽之感。吴老师的课生动有趣、颇具感染力,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很好的投入到课程的情景中去。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去研究学习。结合教学实际,我觉得我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改进:

1、精心演绎导课艺术,点燃学生学习兴趣。

吴老师课的导入巧妙而真实,不仅体现标志的实用性,也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课程情境中来,从而为进行后来的课程内容做好了铺垫。

2、多元化创设情境,完成教学目标

教师是创设情境的主导者和调控者,通过一定情境的设置,让学生尽快了解课堂目标内容,产生探究欲望。

3、实例分析以点带面,简洁而透彻

以实例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进而引导学生利用发散思维形成普遍性认识。

4、精心设计实效作业。

美术课的作业要针对我们的教学目标而定,并且应尽可能预测到学生可能完成的量。

10.初中英语教学案例设计与效果分析 篇十

一、德育教学类案例设计及结果分析

1.案例设计

这篇阅读文章由五个自然段组成,文章的主人公是一位名叫Simom的学生,主要讲述了他在上学的途中看到了形形色色的工作人员,有清洁工、报摊小贩、菜贩、面包师等。

首先,笔者向学生说明,无论哪一种职业,都有他们骄傲和值得我们尊敬的一面,所以我们不可以轻视他们。当带领学生通读全文之后,笔者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How many jobs are mentioned in the passage?

What does Simon see them doing?

因为学生事先通读了全文,所以他们很快回答了这两个问题。然后,笔者又提出了几个具有探索性的问题。例如:

Do you want to be a street sweeper?

How useful are the street sweepers?

这时,很多学生都陷入了僵局,因为他们并未从事过这样的工作,虽然他们都知道这项工作会对城市带来清洁,可是具体的内容他们却很难回答上来。最后,笔者又提出了两个问题:

Why does Mrs.Chen get up early?

When you grow up, will you work hard?

这两道问题引起了学生很大的共鸣,他们反观全文,并快速找出了答案:陈老太太之所以起得很早,主要是因为她要保证自己的鲜花店能够及时满足顾客的需求,也是为了养家。而针对第二道题,学生则纷纷表示了肯定。

2.效果分析

教学不仅仅是简单的教,同时它还涉及到了德育方面。所以,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必须牢牢把握这一点,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也要让学生懂得如何建立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的人格也得到培育。而本次的教学案例不仅彰显了教学的特点,更提倡了知识的灵活应用,这也是当前牛津版英语教材所遵循的主要原则。让学习变得灵活生动,让学习与生活紧密相联,也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更好地融入到学习当中。特别是在这次课堂中提出的那个问题:Do you want to be a street sweeper?学生很难回答。因为现在的学生受到生活、社会等诸多环境的影响,他们既不屑于虚夸地回答“yes”,又不会轻易地说“no”,所以,这个问题不仅会让他们陷入沉思,更会让他们对人生有一个简单的体会。

二、语法教学类案例设计及效果分析

1.案例设计

本案例选择了童话故事《三只小猪》,这个故事广为人知,它主要讲述了三只小猪如何盖房子,并与大灰狼斗智斗勇的故事。在这个故事当中,三只小猪分别用稻草、木头,以及石砖来盖房子。最后,它们利用坚固的石砖房子击败了大灰狼。

这个故事的叙述涉及到了条件状语从句。在学习该从句时,笔者首先结合了这个故事的文学性给学生构建了一个宽阔的想象空间,让学生互相进行对话练习,从而巩固他们对句型及结构的掌握。

接着,笔者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影音功能将这个故事呈现在学生的前面,看到第三只小猪的房子建成之后,学生的兴趣已然达到了最高潮。于是笔者指着第三只小猪的房子问学生:

What is the house built of?

学生很快做出回答:

It is built of bricks.

然后,笔者模仿第三只小猪的语气,用英文表达了这样的意思:这个石砖的房子会更好地保护我。笔者问学生是否赞同这个观点,并请他们说出赞同的理由。

学生纷纷回答:yes!然后便开始阐述自己的观点。

当学生的讨论进行到尾声的时候,我及时对这节课中设涉及到的句型和结构做出了总结:

The three pigs have told us the real will.That is what we can learn from these sentences.

2.效果分析

在以往的教學当中,教学的步骤大体上为结构分析、句子分析、习题练习。这样的步骤不仅会让学生感觉枯燥无味,在记忆的同时还会加大学生的压力。特别是同时学习虚拟和真实两种条件状语从句的时候,很容易混淆学生的记忆。有时,部分教师也会就地取材,直接拿课本中的例句来讲解,使整体教学变得生硬,缺乏灵活性。

而译林牛津版英语教材和常规英语教材不同的是,它在七年级课程中便涉及到这类句型,并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加以诠释,直到九年级的时候才对这一知识点进行详解和巩固,这不仅符合了循序渐进的思想要求,还会让学生在掌握该知识点的时候不至于感觉疲惫。特别是在知识的讲解中融入生动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可以是学生喜爱的,也可以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这样不仅会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生活性和真实性,还会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了解到所学知识的实际意义,进而为他们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上一篇:学校2013年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开始下一篇:成功企业家的管理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