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孩子间的爱(共11篇)
1.父母孩子间的爱 篇一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作者以及相关的文化常识。
2.掌握母爱和父爱在性质上的根本区别以及各自的积极面和消极面。
二、能力目标
1.把握文章的结构脉络以及行文特点。
2.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与父母的爱之间的关系。
3.区分文章在谴词造句和修辞方面与汉语写作的不同,理解有关句子的含义。
三、情感目标
1.感受母爱和父爱的无私、博大与精深,体会父母养育子女的艰辛与伟大。2.由父母之爱联系周围其他多种形式的爱,树立正确的爱心观,培养自己博爱、仁义的情感。【教学重点】
1.母爱和父爱在性质上的根本区别以及各自的积极面和消极面。2.孩子的成长过程与父母的爱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
1.文章在谴词造句和修辞方面与汉语写作的不同,举例分析说明。2.父母对自己世界的影响。【教学步骤】
一、导入
1.请看多媒体画面或张贴画:画面①,儿童跌倒,妈妈急忙扶起,呵护,询问。画面②,父亲指导孩子如何学习,如何行事。
询问:画面①②表现了父母对孩子的一种什么样的情感态度? 可能的回答:爱护、关心、体贴、教育…… 教师引导:本质是爱。
2.询问:能否列举若干父母爱自己的例子? 生举例二至三个即可。
教师引导:上述都是具体可感的事例,那么,在理论上、哲学上,到底应该如何论述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美国哲学家艾·弗罗姆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篇文章。
二、解题并介绍文章涉及的文化常识(知识目标)1.多媒体或者幻灯片展示 艾·弗罗姆,美国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新弗洛伊德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生于德国,1934年流亡美国。他长期研究马克思主义和弗洛伊德主义,撰写了大量著作,主要有《爱的艺术》《基督教义的发展》《逃避自由》《心理分析和伦理学》《让人占优势》《为自己的人》等。他论述最多的是人的存在、人的本性、人的爱、人的异化、人的解放等。
弗洛伊德(1856—1939)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心理分析学派的创始人,著有《梦的解析》《超越愉快原则》等。马克斯·韦伯(1864—1920)德国社会学家,著有《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经济与社会》等。
荣格(1875—1961)瑞士精神病学家,著有《无意识过程心理学》等。2.本文节选自《爱的艺术》一书。《爱的艺术》认为,爱是一种主动的能力,只有学会爱的艺术,才能够爱,并且才能获得别人的爱。各种形式的爱—母爱、兄弟之间的爱等等—基本要素有四个方面:关心、责备、尊重和了解。母爱是无条件的,而父爱是有条件的等等。本文标题中的“爱”点明了文章的主题,前面的“父母与孩子”则限定了所写内容的范围。文章主要论述了父母之爱的条件性以及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影响。
三、学生速读全文,提出问题(知识及能力目标)
1.划出生字词或者重要词语,自查字典解决,扫请文字障碍。2.根据文章内容,将全篇划分为三大部分,并总结大意。(三分钟后)
1.让两位同学起来说出所找词语以及解决的结果,根据情况,教师明确如下: 孤立无援:不能得到同情和帮助。
休戚相关:欢乐和忧愁一起分享,有利和不利的遭遇一起经历。节外生枝:比喻在问题之外有岔出了新的问题。归根结蒂:归结在根本上。
惶恐:惊慌害怕。
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罪孽:迷信的人认为应受到报应的罪恶。
2.让两位同学起来说出文章结构划分情况,教师指导明确,并在黑板上形成提纲:(利用多媒体展示)
(一、二、三为大的层次标志,1、2、3为自然段标志)一(1、2、3):论述人从婴儿到童年时期感受和体验母爱的能力的发展。二(4、5、6、7):阐述父爱的性质,以及父爱与母爱的根本区别。三(8、9):指出一个成熟的人最终回脱离对母亲的依赖和父亲的权威,他达到综合,成为自己的父母。四(10):总结全文。(注意过度段和过度句)由此看出,本文的思路是:
按事物发展的顺序,即人的成长成熟过程,层层深入,阐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的性质极其发展变化的。孩子从以母亲为中心转到以父亲为中心,然后最终与他们分离,并在自己心中同时拥有父母两个世界,从而达到奠定灵魂健康和成熟的基础。
四、跳读课文,筛选信息,找出母爱和父爱在性质上的根本区别,以及各自的积极面和消极面(知识目标)
(两分钟后,让一位学生发言,教师指导明确,形成提纲如下)(利用多媒体展示)1.母爱和父爱在性质上的根本区别: 本质上:
母爱的本质是无条件的,是祝福,是和平。
父爱是有条件的,它的原则是:我爱你,因为你符合我的要求,因为你履行你的职责,因为你同我相象。人生关系上:
母亲代表自然界,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
父亲代表思想的世界,人所创造的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作用上:
母亲从身体和心理上给孩子以爱和关怀,给孩子生活上的安全感
父亲从孩子六岁左右开始,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树立孩子挑战生活的信心。
2.母爱和父爱的积极面和消极面:
母爱:
积极面: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最为渴求的。消极面;母爱不能用努力去换取,而且根本无法赢得。父爱:
积极面:父爱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可以受自己的控制和支配。
消极面;父爱必须靠努力才能得到,在辜负父亲期望的情况下,可能会失去父爱。
五、同学们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感觉有的句子比较长,或者句法顺序与现代汉语不一致,理解上有些困难。主要因为这是译文,必须符合原文的风格。请找出该类句子,准确理解其含义,并试着用现代汉语的方式换一种说法。(能力目标)
(学生寻找并讨论两三分钟后,找几个学生说出所找的句子极其理解。教师取其交集,举例明确如下。)
1.如果不是一个仁慈的命运在保护婴儿,不让他感觉到离开母体的恐惧的话,那么在诞生的一刹那,婴儿就会感到极度的恐惧。
分析:用假设的语气表达婴儿出生时的情况,这种虚拟语气表现了作者使用语言的严谨性,语句用“仁慈”修饰“命运”,为后文母亲对孩子的无私关爱作铺垫,形象地表现出母爱的特点。自我说法:有母亲保护婴儿,他才不会感到离开母体的恐惧。如果不这样,婴儿就会感到极度的恐惧。
2.他也开始学习同人打交道:他看到如果他吃东西,母亲就微笑;如果他哭泣,母亲就把他抱起来;如果他消化好,母亲就称赞他。所有这些经历凝聚并相互补充成为一种体验:那就是我被人爱。我被人爱是因为我是母亲的孩子。
分析:形象地描述了孩子与人最初的交往,排比的句式概括了婴儿成长中的特点。通过这种描述得出一种结论和体验:那就是我被人爱。然后用“我被人爱是因为我是母亲的孩子”一句引出对母爱特点的描述“我什么也不做就可以赢得母亲的爱”,最终得出结论:母爱是无条件的。
自我说法:他被人爱,因为他是母亲的孩子。所以,如果他吃东西,母亲就微笑;如果他哭泣,母亲就把他抱起来;如果他消化好,母亲就称赞他。
3.人们会想:也许我并没有给那个应该爱我的 人带来快乐,也许会节外生枝---总而言之人们害怕这种爱会消失。此外,靠努力换取的爱常常使人痛苦的感到:我之所以被人爱是因为我使对方快乐,而不是出于我自己的意愿---归根结底我不是被人爱,而是被人需要而已。
分析:用虚拟语气提出自己的问题,靠努力得来的爱不是永恒的,用对比写出人们渴望母爱的最大原因,同时这种议论也引出了下文对父爱的论证。“被人需要而已”一句更能对比出母爱的伟大来。
自我说法:人们害怕这种爱会消失,因为可能没有给那个应该爱我的人带来快乐,也许会节外生枝。靠努力换取的爱常常使人痛苦,因为这不是出于我自己的意愿,而是使对方快乐,被人需要而已。
4.同弗洛伊德的“超我”理论相反,人不是通过合并父亲和母亲,从而树立起这两个形象,而是把母亲的良知建筑在他自己爱的能力上,把父亲的良知建筑在自己的理智和判断上。分析:用对比的手法,阐述孩子接受父母影响的实质和内容,说明孩子是如何发展母亲的良知,而又发展父亲的良知的。
自我说法:弗洛伊德的“超我”理论认为,人是通过合并父亲和母亲,从而树立起这两个形象。而我认为,人是把母亲的良知建筑在他自己爱的能力上,把父亲的良知建筑在自己的理智和判断上。
六、根据以上句子以及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说说父亲母亲这两个世界带给你哪些影响,你是怎样不自觉地同时拥有这两个世界的。(能力情感目标)
(思考讨论两分钟,学生起来发表看法,老师适当引申,培养学生爱心,增加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心。)
提示性明确:
1.人生下来最初几个月和最初几年同母亲的关系最为密切,母亲一直不辞劳苦,无条件的抚养和关爱孩子。(让学生举例)
2.幼儿开始学走路、说话和认识世界后,同父亲的关系开始重要起来。父亲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让学生举例)
3.一个成熟的人既发展了母亲的良知,又发展了父亲的良知,最后达到综合。(让学生举例)
七、除了父亲母亲,还有哪些人关爱过我们,让我们感动不已呢?请讲一个自己亲身经历的小事情。(能力情感目标)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当点拨爱心的表现,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八、作业(能力情感目标)
写一个父母或者他人对自己具有爱心的小故事。要求写真人真事,有真情实感。
(目的,培养感受爱心的能力。)
一、导入:
人生最宝贵的是生命,人生不能失而复得的也是生命。如何对待生命又如何提高生命的质量呢?让我们一同走入短文三篇去找寻答案。
二、探究学习新课内容。
1.[探究过程一] 学习《热爱生命》一文(1)审读配图,关注配图中的元素。提示:布满蛛网的钟表盘
失落的钟摆
背对着钟表盘和钟摆的中世纪人
(2)诵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解读配图,思考配图要告诉我们什么? 提示:钟表可以对应为“生命”、“时间”,布满蛛网的钟表盘可以对应为“消磨时光”,遗落的钟摆可以看成是“匆匆流逝的光阴”,中世纪人背对钟表的行为可以看成是文中所写的哲人习气——尽量回避生命的流逝,无视生命流逝的存在,仿佛度过生命是一件苦事、一件贱物似的。
教师阐述:
全图可以做这样的解读。配图向我们展示了作者所生活的欧洲中世纪时 代的哲人们对待生命和生活的思想状况,当时的哲人们“以为生命的利用不外乎 在于将它打发、消磨,并且尽量回避它,无视它的存在,仿佛这是一件苦事、一 件贱物似的“。
(3)在作者看来生命是什么样的?哪些句子最能体现作者对生命的热爱
提示:我觉得它值得称颂,富有乐趣。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 比的。
品味下列语句
.“我们的生命受到大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生命是经过数十亿年的时光演化而来的。是自然的哺育,也是自然的杰作.无可比拟。).“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因为好好享受了生活,对死亡就不感到遗憾。).“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着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关心生活,才能感受到生活的乐趣,更好地享受生活。)..“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我愈要使之过得丰盈充实。”(用“丰盈充实”的生活使生命相对延长:)小结:作者面对如此优越、值得称颂并富有乐趣的生命他准备乐于生,享 受生活。讲究方法,关心生活。
(4)思考:在谈到乐于生,享受生活之前作者先谈到了死,作者既然认为生命“值得称颂,富于乐趣”、“优越无比”,那么为何又在第二段中说“我却随时准备告别人生,毫不惋惜”?怎么理解“生之本质在于死”一句。提示:“生之本质在于死。”(有生就有死,没有死 也就没有生。死亡是生命的另—种形式。).既有其生,必有其死。
生的结局就是死。所有生命都是会死去的,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就意味着死亡的开始。
生即死,死即生。此刻的你已不是从前的你(细胞不断死去,又不断重生),所以说生的本质是死。
作者在谈到热爱生命之前先说能坦然面对死亡,因为只有将现世生命过得丰
盈饱满的人,在死亡来临时才不会感到遗憾、惋惜,才能坦然。也就说作者认识到了生的本质之后,会更加珍惜此生。此时,做到此生无憾了,那么对告别人生还有什么惋惜呢!谈的似乎是生死观,但他要使此生无悔,同样还是在谈对生命的热爱。
(5)多媒体展示:中世纪的时代背景,人们的主流思想,认识蒙田思想的伟大和价值。教师阐述:我想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作为中世纪的一员,能够摆脱人们的主流思想,形成令今天的我们都称赞的伟大思想真的是难能可贵。(6)课内拓展:
古今中外的智者贤人为使生命丰盈饱满他们都做了深入的思考,对于生命的认识是相通的,人性是相通的。他们都告诫我们对待生命要热爱,对待死亡要从坦然镇定。历史上和当下也有一些人他们也懂得珍惜生命、坦然面对死亡请看:(投影展示)
英国渣打银行在对新员工的培训中有关应对抢劫的理论就是“贪生怕死”!国家新颁布了中小学生见义勇为要慎重的规定 司马迁隐忍苟活,完成了史家之绝唱。汶川地震中成名的“范跑跑” 恐怖头子本·拉登培训出的“人肉炸弹”
师:请同学们谈谈你对这些人、事的看法和观点。思考这同作者所说的对待生和死的态度一致吗?
明确:渣打银行的理论是尊重生命的生存权,生存权是第一位的;新颁布的中小学生见义勇为的规定,也是从保护未成年人的生存权的角度考虑的,重视生命、重视生存权是我们社会进步的体现。当然有象宁若诚这样的优秀青年我们应该是歌颂和赞扬的。司马迁忍辱偷生,屈原自投汨罗江,这两人我们现在给予的是赞许和肯定,因为他们都是为了信仰。同样范跑跑保全性命,拉登的人肉炸弹放弃生命,他们也是有信仰的,只不过他们的信仰违背了社会的主流意识和观点。
所以,在对待生死的问题上我们不能一概而论,要热爱生命,不做无谓牺牲,学会思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生有所获,死得其所。
2.[探究过程二] 学习《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一文
相对于浩瀚的宇宙和深邃的历史长河而言,个人的生命微不足道、转瞬即逝。但是思想会赋予生命力量,有思想的生命将会拥有更有意义的生活。(1)自读文章,思考帕斯卡尔认为“人”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人的特点是能思想、脆弱。
提示:相较整个宇宙而言,人因身体而脆弱,因思想而坚韧。在帕斯卡尔这里,人只是会思想的芦苇。
举出你熟悉的人或者亲历过的事例来证明帕斯卡尔的观点。
明确:霍金的事迹、汶川地震的幸存者们,等等。
(2)文章的结构为片段式,语言形式相对散乱,请用文中的语言归纳文章的主要观点。
明确:思想形成人的伟大。
人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
人的全部尊严都在于思想。
我们要努力好好思想。这就是是道德的原则。(3)疑难句解读
教师阐述:本文哲学味道浓厚的句子很多,哪些语句是你不好理解的?
(学生提问,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1.“思想形成人的伟大”
解读:一方面人在自然界面前是弱小的,另一方面人又因为思想超越了自然界中的其他物种,因而能驾驭自然界中的其他物种,显示出人的伟大,人的伟大来源于人思想的力量。
2.“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
解读:教师可以举例解释人与其他生命的区别在于:人知道自己渺小,也知道自己不可能抵抗宇宙的力量,但是其他生物对于宇宙的力量却不能正确认识,对于自身的渺小也缺乏认识。因此,正是在人与物思想能力的区别中体现出人的高贵。人从而超越了肉体的渺小,实现了精神的伟大。
3.为什么说“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怎样理解“这就是道德的原则”?
尊严与思想、道德之间的关系是这一部分的难点。实际上这句话的思想与前几句一脉相承,都体现出正因为客观上人类肉体的渺小无法改变,因此才需要用思想来体现尊严,而保持思考的习惯就是人类道德的原则。
作者把思想看做人之所以为人及人超出其他万物的标志。因为人是高于自然的,在自然界中有着绝对的优势,这种优势表现在思想精神上。思想可以超越自然、超越物质,可以通向无限,这使得人在自然中有了尊严,有了主宰世界的能力,所以说“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提高自己”,要“努力好好地思想”,这是我们存在于世界的意义,是人在自然中的崇高使命。这里作者把这一使命上升到道德层面,换言之,人若不努力思考,就不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即丧失了人之为人的起码条件。同时在进行道德选择的过程中,我们就能体现自己的尊严。
4.“由于思想,我却囊括了宇宙。”
思想之所以囊括宇宙是因为思想没有边际,不受束缚,宇宙可以成为思考的对象(4)结合课文内容,并为本文配上
一幅形象的插图,并从课文中选择一句话作为注释语,并做适当阐释。学生展示:
3.[探究过程三] 学习《信条》一文
(1)思想形成人的伟大,有思想的生命将会是丰盈饱满的,如何使生命丰盈饱满的问题美国当代作家福尔格姆在《信条》一文中已做过这样的思考。请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福尔格姆的人生信条。
明确:我真正需要知道的一切,即怎样生活,怎样做事和怎样为人,我在幼儿园就学过。(2)具体来讲福尔格姆在幼儿园里学到的生活、做事、为人准则是什么样的? 请同学们浏览小字部分并思考文中简单的幼儿园语对应的深广的人生道理是什么?
小结:作者在文中通过浅显的幼儿园语,告诉我们,怎样生活,怎样做事和怎样为人。当我们拥有了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了正确的生活态度,遵循了友爱互助的为人准则,那么我们的人生状态将是健康的。
福尔格姆用浅显的幼儿园语告诉我们,要使自己的生命丰盈饱满就要学 爱自己、爱他人、爱生命、爱生活。
(3)课内拓展:解读课本P53页配图。提示从构图要素和注释语解读。
提示:全图重点构图要素是两个紧挨在一起的人并排坐在大树下,注释语也强 调了手拉手、紧挨一起。于文中的“当你们出门,到世界上去走走,要 注意来往车辆,手拉手、紧挨一起”这一信条对应。
思考:为什么画者会从众多信条中选取了这样一条强调互助友爱的信条语作 为绘图的对象?互助仁爱的集体精神对于我们生命的意义何在? 提示:这一信条是作者在文中唯一重复强调的一条信条。绘图者也把这一条作为注释语放在了插图下。绘图者想告诉我们,他更看中在生命的历程中关爱他人的品质。一个人仅仅自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树立健康的生活态度,只是单纯的关注自身的存在价值是不够的,更多的时候我们要考虑的是如何关爱他人,如何关爱集体,因为毕竟只有整个社会的健康才会有个人生命状态的健康。从这一意义上讲,关爱他人,处理好个人与他人与集体的关系,对我们人生的意义更为重大。
三、总结归纳
(教师通过板书巧妙地通过图画将三篇文章连为一体。)
师:以上三篇短文从文体上说都是观点鲜明,语言形象,思想深刻的哲理散文,我们通过解读形象的配图,自创形象的配图,了解了文章的主旨。蒙田告诉我们要热爱生命;帕斯卡尔告诉我们要使生命丰盈饱满、更加有意义,要做一个有思想,会思想的人;富尔格姆告诉我们在生活中应该遵循基本的人生信条,并且强调只是关注自身存在的价值意义是不够的,还有学会关爱他人、关爱集体。板书设计 短文三篇
热爱生命
学会思考
人生
遵守信条
四、作业设置
作业布置:今天,同学们学了三篇文章,相信能够指导同学们更好地面对生命、学会生活,有所启发。设想你是一个心理健康网站的版主主,面对这样的一个帖子,你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你会对他们说些什么?(投影展示)
我读完初三就没读书啦。读书成绩不上不下。后去在别人店里学习了三个月电脑。又回家又读初三。没读完。又到深圳做了一年。见识了很多。又不想在那干了。回家玩了半年,我妈又托人让我到河南读职高要我学技术。我来这里比叫晚在班级中是插班生上课都听不懂。在这里我没一个人认识,又不懂他们这里的话。我湖南的,想过不想读了但觉的很对不起我爸妈。我现在觉得很迷茫,但又不能不读下去。不用跟我说大道理这方面我不比你们差,外面我见识得多。我原来在深圳做了一年的服务行业。知道很多。
五、结束语: 人是有生命、有思想、有信念的一种高级动物,是受到自然厚赐的优越无比的一种生命形式,我们应该用思想指引自己的行为,用信念照亮人生的道路,热爱生命、热爱生活,让我们生活是丰盈充实,有意义,有价值的。如此,即是是“死亡”,我们也会泰然处之。
2.父母孩子间的爱 篇二
新课程理念很强调学 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基于此, 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 确定这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
1.人本原则: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 把发现、体验、感悟、交流的权利还给学生。
2.交往原则:通过师生互动、生生小组合作互动, 加强课堂交流。
3.开放原则:通过拓展迁移, 拓宽教学内容和教学空间。
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 提供以下学法
1.勾画圈点法:在浏览课文的过程中, 学会寻找关键句子。
2.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 探究交流。
3.师生共创, 设立情境。
本课的三维目标可确定为:
1.知识与能力
理解父爱、母爱的本质, 了解孩子爱的发展阶段及特征, 了解作者关于健康而成熟的灵魂的观念;体会本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的写作特点, 理解、探究和评价作者对父爱与母爱及理想人格的分析。
2.过程与方法
从一些关键句子入手, 把握文章的信息与作者的观点;初步掌握阅读论述类文章的方法, 即理性分析的解读方法;讨论交流, 联系自身, 感悟生活, 获得爱的真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对“爱”的认识由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的高度, 从而对“爱”进入哲学层次的思考;理解作者对“爱”的定义, “理性对待爱”的观点阐述;通过本文的学习, 让学生对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有更为深入的理解, 从而产生共鸣, 受到教育。
可以设计以下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配乐诗朗诵导入, 创设情境。
童年时看父亲/父亲是一座山/ 而我是一只林中鸟/鸟永远离不开山的熏陶/
童年时看母亲/母亲是一片蓝色的湖/而我则是一尾鱼/鱼永远离不开湖的怀抱/
山给我坚强的品格/湖给我水的欢笑/山进化我飞翔的羽毛/湖蜕尽我游弋的鳞屑/
成年时再看父亲/父亲变成山中一片林/而我却挺拔成一座山/山永远报答不完林的恩情/
成年时再看母亲/母亲则变成湖中一片水草/而我却坦荡成一片湖/ 水草永远庇护湖的波涛
讲解:我们都得到过父母对我们的爱, 这节课我们就带着爱的真情来进入一个理性的世界, 一起来学习美国哲学家弗洛姆的一篇随笔《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二) 研读课文
第一环节:了解爱
1.母爱具有哪些特点?
2.什么样的爱才是成熟的爱?
3.与母爱相比, 父爱具有哪些特点?
过渡语:我们知道, 爱是与生俱来的吗?———不是, 爱是一种能力, 是逐步的成长达到成熟的。俗话说,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呵护着我们影响着我们的父母的爱有哪些特点。
解决第一问, 母爱具有哪些特点?
快速阅读课文1-6自然段, 找出你认为最能表现母爱特点的句子。
生1:他也开始学习同人打交道:他看到如果他吃东西, 母亲就微笑;如果他哭泣, 母亲就把他抱起来;如果他消化好, 母亲就称赞他。———无微不至的关怀
生2:母亲是我们的故乡, 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博大、无私、包容一切
生3:如果有母爱, 就有祝福;没有母爱, 生活就会变得空虚, 而我却没有 能力去唤 起这种母 爱。———说明了母爱的伟大和重要, 是一种天性, 是任何其他事物都不可能替代的, 可代表一种自然世界。
解决第二问:什么样的爱才是成熟的爱?
生:文章中谈到两种爱 的原则:“我爱, 因为我被人爱”和“我被人爱, 因为我爱人”;“我爱你, 因为我需要你”和“我需要你, 因为我爱你”。
前一句, “被人爱”是原因, “爱人”是结果。因为被人爱, 所以我爱人。以自己为中心, 强调先获得再付出, 是幼稚孩童式的爱的方式。
后一句爱人是原因, “被人爱”是结果。因为我爱人所以我被人爱。先付出再获得, 是对爱成熟的理解。
天真的爱是单向的、简单的、自我中心的;
成熟的爱是双向的、相互的, 更加复杂, 也更加美好。
解决第三问:与母爱相比, 父爱具有哪些特点?
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6-8自然段, 其他同学划出描写父爱特点的语句, 比较父爱和母爱有哪些区别?
第二环节:感悟爱
1.作者认为父爱是有条件的, 你同意他的看法吗?
2.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父爱的积极面和消极面?
3.如何正确看待母爱与父爱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作用?结合生活实例谈谈你生活中的父爱或母爱对你的影响。
这三个问题采取合作交流的方式解决。
解决第一问:作者认为父爱是有条件的, 你同意他的看法吗?
生1:认同, 我的父亲对我的爱就是有条件的, 如果我认真学习, 他就对我特别好, 如果我不认真学习, 他会对我特别凶, 甚至动手打我, 让我感到恐惧。所以, 我觉得我的父爱是有条件的。
生2:我不同意, 因为在以前, 每个家庭都至少有两个孩子, 而现在时代不同了, 几乎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 不管孩子是否优秀, 父亲仍会去珍爱他此生唯一的宝贝。
生3: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父亲, 父亲表达爱的方式是含蓄的, 严父并不代表不爱你。
教师小结:父爱到底是不是有条件的呢?我跟大家的看法一样, 既有认同, 又有不认同。
举例, 一个中学生沉迷于网络好多天没有回家, 父母亲到处找他, 最后终于在网吧找到了面容消瘦的儿子, 设想一下, 他的父母亲找到儿子时分别会怎样对待他?说些什么, 做些什么?
父亲和母亲一样深深地爱着我们, 所谓父爱是有条件的, 只是表达的方式不同, 我们平常说, 母爱如水, 父爱如山, 这将父爱与母爱的一个最大区别表现了出来, 母爱是温柔的, 而父爱更深沉、更严厉。
解决第二问: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父爱的积极面和消极面?
要求联系自己的生活实 际来谈。
父爱的积极面: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 可以受自己的控制和支配。
父爱的消极面:必须靠努力才能得到, 在辜负父亲期望的情况下, 可能会失去父爱。
解决第三问:如何正确看待母爱与父爱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结合生活实例谈谈你生活中的父爱或母爱对你的影响。
生:母亲从身体和心理上给孩子以爱和关怀, 给孩子生活上的安全感;父亲从孩子六岁左右开始, 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 树立孩子挑战生活的自信心, 从而摆脱对父亲的依赖而自立。
教师小结:“如果要让你的父亲感到荣耀, 那你要继续忠诚于你的学业, 并努力成为一名男子汉。”
———贝多芬
第三环节:升华爱
1.如何才能综合父爱和母爱, 达到一个成熟的健康的爱的灵魂?
2.通过本课两种爱的对比, 弗洛姆为我们指出了成熟的爱的标准, 在我们以后的人生道路上, 我们该如何去实践这种爱, 又如何去成就完美人生呢?
3.案例分析:晓澜在刚满五个月时, 父母就离婚了, 母亲弃他而走, 父亲长期外出打工, 所以从小由年迈的奶奶带大, 现在晓澜16岁了, 性格孤僻, 倔强, 不爱学习。他时常情绪低落, 想辍学, 很苦恼。思考, 主人公晓澜是怎么了?假如他是你身边的同学或亲戚, 你可以怎么去帮助他?
解决第一个问题:
全班齐读课文最后两自然段, 从文中找出答案, 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谈谈。
生:成熟的人使自己同母亲和父亲的外部形象脱离, 却在内心建立起两个形象, 把母亲的良知建筑在他自己爱的能力上, 把父亲的良知建筑在自己的理智和判断力上。如果只具有父亲的良知那么这个人会变得严厉而没有人性, 如果只有母亲的良知他就会失去自我的判断力, 我们需要父爱, 也需要母爱, 把二者的积极面消极面进行互补, 那么我们就会获得一种最原始的爱的能力和爱的方向性。
解决第二个问题:
爱的途径———努力和奋斗
爱的内涵———爱他人, 爱自己
爱的升华———珍惜情感, 感恩
案例分析:原因, 缺少父母的关爱;没有父亲向他指出通往世界之路, 没有母亲影响他懂得爱别人;从父爱的积极面角度进行分析, 由于缺少父爱, 他对自己想要的东西不知道如何通过努力去获得, 如果在父爱下成长, 他就会懂得如何通过积极的努力去获得父爱, 所以他长大以后自然也不知道如何通过努力去获得想要的东西。
办法:感受爱———学会爱———爱别人
教师小结:通过这节课 的学习, 我想我们同学们是应该有所得的。我们要充分的理解我们的父母亲, 要学会正反方向的接受他们的爱, 也要将这种爱适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3.情人间的情,父女间的爱 篇三
A
那个暮春的午后,童苏跟着母亲离开,头也不回。我绝望地看着她,却喊不出口。巷口的转弯处,她忽然转回过头来看了我一眼,只一眼,三十几岁的大男人,硬撑着站在那里,眼泪刷地下来了。
如果失去一段婚姻是无奈,那么失去童苏,是一个父亲不能接受的痛苦。我知道童苏的那一眼是充满怨怼的,是不肯原谅的。这多让我心疼。就算整个春天过去,童苏也还不足10岁。她是我的女儿,我不想失去她。
之前冗长的一段时间,为了童苏,我们曾一再犹豫是否要将这个已经完全不和谐的婚姻解体,最后终究是难以再圆满。那天晚上,我在童苏面前低低地蹲下来,仰起头问她:“童苏,如果爸爸和妈妈不在一起了,你想和谁在一起?”
她不答,却问:“为什么?”
我做不出完整的解释,只能尽可能婉转回答。但她一直问:“为什么?”
始终没有回答。我一直握着她两只细小臂弯的手,最后无力地放下。那晚,童苏一直到回到母亲卧室时才开始压抑地哭,或者她不想不愿意让我听到,声音很低,可依旧隔着薄薄的木门传递出来。我几乎想冲进去说“不离了不分了”,但事实是,我们已经拿到了那个绿本。
那种感觉让我心碎。
童苏最终选择了母亲。她对母亲说:“同学说,所有的爸爸妈妈离婚,都是因为爸爸是个坏男人。”她说:“我不会原谅爸爸,我不要他了。”
所以她不要我了,跟着母亲头也不回地走掉。她用一个孩子所能表达的怨恨的目光告诉我,她将和我在同一个世界上,成为陌生人。
童苏,我的女儿,她9岁半,不肯原谅我和她母亲的分离。
B
那个春天最后的日子对我来说格外漫长。我找到童苏的新家,她的新学校,学校和家之间的那条路的路口。站在那个路口,我可以看到她,不被她看到。
她背着一只新的红色书包沉默地行走在那段不长的路上。她9岁生日时跟我要的绿色书包,被她丢在了家里。她能记起的所有我买的东西,全部被她遗弃,如遗弃她的父亲。而我已经不再为这些细节伤感,我心疼的是,她由一个快乐的小丫头,变得沉默起来,不再和以往那样与谁同行,在路上说说笑笑,或者在街边买冰糕买汽水。
我那么心疼。
有时候,刻意地,我在她必经的路口不隐藏地停留,她却总是看不到我。她根本不东张西望,只是一味地走,那种神情,不似这样小的孩子。
种种,都是我这个父亲的罪。纵然有些事没有是非,但毕竟结果伤害了她,且无法再挽回。我们是错走在一起的夫妻,如果没有童苏,或者早早就分了手。而童苏亦没有成为这个失败婚姻的转折点,坚持了10年,到底没有坚持下去。
那个漫长的春天终于在我无望的等待中过去,天热了起来。
连着两天没有在放学时看到童苏,第二天下午,我忍不住打了电话过去询问。前妻说:“孩子病了,不严重,夜里有点发烧,已经退了。”
我的心一揪,说:“我想看看孩子。”
她叹气:“你随时可以看她,只要她愿意。童,我一直想劝童苏不要怪你,但她不许我提起你。你知道她从小就任性。现在,她刚刚睡了……”
算了。我颓然。挂了电话,我买了童苏爱吃的萨琪玛送过去。在楼下,我告诉前妻,别说是我买的。她点头,眼圈忽然红了,说:“童苏大了就会知道,其实,她一直更爱你,因为爱,才会怨吧。”
是的,童苏一直更爱我。在她很小很小的时候,刚刚学会用简单语言表达自己心情的时候,很多次对我说:“爸爸,我长大了要嫁给你。”仰着小小的一张脸,固执地坚定地对我说,长大后,她要做我的妻子。再大一点,她更霸道,要我只对她好,要我在这个世界上,只对她一个人好,只许爱她。
因为这个心愿,童苏也早早知道怎么爱我。她会霸道地不许我抽烟;她会洗我的手绢;她5岁就学会了给我冲茶而不让她的母亲做,有次不小心,把手烫了一大片的水泡;她送我的第一件礼物是领带,在她6岁时,她说,女人要给自己的男人送领带……
我不敢常常回想,怕想起来,夜晚的时候,我会哭。
终于捱不下这种欲见不能见的苦,我申请了南方分公司的业务,离开了这个城市。
C
再回来时,是两年后的春天。我拥有童苏的所有信息,她每长高一点每重一斤,每次的考试成绩,还有每个阶段的照片……前妻说,孩子渐渐快乐起来,到底是小,容易适应新的生活,而这新的生活里,还包括另外的男人。
前妻在第二年冬天结婚了,对方是个警察。她说,童苏一直叫她叔叔,但两人相处很好,合得来。他待童苏很亲,童苏亦接受。
说不出是安慰还是酸涩,我心爱的女儿,已经读完了小学,近150厘米高的女儿,现在,她重新快乐起来,陪伴着她新的亲人。
我愿意她快乐,却嫉妒重重,曾经,那是属于我的快乐。我想,她会不会给他冲茶水,给他送领带……想重了,嫉妒得,如热恋中的男人。好在,我想,她不肯叫他爸爸。这好像是我心里最后的那块城池。
如同当初捱不下不见的苦,两年后,因为捱不下想念的痛,我又回去。
事先制造了巧遇,我在童苏爱去吃饭的麦当劳等待和她“无意”地邂逅。
半个小时格外地长,我探着头朝外看了又看,玻璃窗外,略高略瘦的童苏,甩着长长的马尾辫同两个女孩嬉笑着走过来。
我看到她依然纯真的面孔,忽然窒息。
童苏也看到了我,隔着玻璃窗,自然愣了一下。我的心在窒息过后疯狂地跳起来,眼睛里几乎全是乞求,求她进来,不要掉头离开。
12岁的童苏在短暂的愣怔后神情平静下来,似乎不曾看到我,一手扯住一个同伴掉头离开了。两个小姑娘还在不解地朝后张望,她瘦瘦的,却有那么大的力气扯走了她们。
nlc202309061629
看着那个窄窄的身影,我的心再度酸疼起来。
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我不再试图和童苏接近,只是远远地看,怕她察觉到会飞快消失。也看到了她和那个警察一起说说笑笑。那天在街中,两个人不知说着什么,警察忽然弯下腰将童苏背了起来,童苏在警察头顶上笑,远远地,我可以听到她脆脆的笑声。
那一刻,我再度感觉到失去她的恐慌,无比地慌。曾经,童苏总是小赖皮一样,走累了就会让我背,我总会把她背得很高,背着她跑,听她在我头顶欢笑。她是个骄傲的小孩,我是个骄傲的父亲,因拥有她而骄傲,现在,她却把这骄傲给了另外一个男人。
童苏,她真的不要我了吗?
D
也终于有了新的生活,新的女人,新的家。
童苏依旧不原谅我,我依旧在爱着她,爱着,也只能在同一个城市同一片天空下,寻找和收藏童苏的成长。
她过了15岁,读了高中。我想,她已经忘记了我了,忘记了吧。
并不晓得这场突如其来的病由是什么,因为工作的劳顿还是内心始终隐隐的痛楚,病却急急袭来,将我拖进了医院。
问题出在胃,并没有严重到不可救药,但需要切除一小部分。
手术前夕,躺在沉寂的病床上,一阵紧一阵地想念童苏。以前生病,她总爱用胖胖的小手摸我的额头,装模作样地扮医生,不再调皮,变得格外安静,一首接一首地唱儿歌给我听。现在,四下更是安静,真安静啊,死寂一般。
药的作用,我沉沉地睡了过去。
好像梦到童苏,梦到6岁或者更小一些的她,用柔软的小手摸我的额头,“爸爸,爸爸”一声声地唤。我伸手抓她,她却躲开,恢复成现在的样子,急急地躲避。
越来越着急,猛地张开眼,浅淡的灯光下,却真是童苏一张挂满眼泪的脸,唤我:“爸,爸。”已不再是奶声奶气的儿音,声音里有了少女的清脆。
是我整整5年半没有听过的呼唤。这让我疑心是梦,无法确定地茫然地看着她。
有液体滴落在我脸上,又滚到唇边,涩涩的,眼泪的味道。童苏像个小泪人,“爸,你怎么了?”她问我,“你怎么了?”
我回答不出。我看到她身后,我的妻、前妻和那个面容俊朗的警察。我确定了并不是梦,张了张嘴巴,依旧说不出话。
童苏忽然站起来转向妻,冲她嚷:“你是怎么照顾我爸的?你怎么让他生病让他这么瘦让他有了白头发?我爸有白头发了你知道吗?他才40岁他有白头发了,你怎么对他的……”
我从来不知道一个15岁的小女孩会如此,如个充满怨恨的妇人,对着一个陌生女人横加指责,无理地指责,不给那个女人任何说话的机会。
童苏的母亲阻止了她,“苏苏,不许这样说话!跟阿姨道歉!”
她住了口,肩膀抽动着,依旧盯着妻,那样的眼神,像一个女子仇视着她的情敌。她忽然又大声说:“不!谁让她让我爸生病,谁让她让我爸有了白头发?”童苏忽然弯下身来抱住我,“爸,你为什么有白头发?你说了你不会老,说等我长大了娶我的……”
童苏毛茸茸的小脑袋埋在我的怀里,放声大哭。她的眼泪,她的气息,她的温暖,那么真实地覆盖着我,全部覆盖着我。我小心地用手抚摩她的肩、她的发、她的脸,这是我以为已经失去的温暖,却依旧不能确定这种真实性。我轻轻地小声地唤她:“童苏。”心又一惊,怕她听到了会跑掉,再度用手臂拥抱她,确定她的存在。
一切都是真的,我的女儿在我怀里,整整5年多的时间,她不见我不原谅我,可是,她依旧不许我生病不许我老。她还爱着我,像小时候一样爱我。
旁边,两个女人一起流下泪来。
E
前妻说,这些年,如我知道童苏的消息一样,她同样通过母亲了解着我的一举一动,总是恨恨地问,总不会说一句想念的话,却又不停地问。而自从警察出现,那个男人几乎被童苏彻底改变,她会告诉警察,你不行,我爸怎样怎样,你该怎样怎样……在这个孩子眼里,这个世上所有的男人,都不如她爸,即使她不肯原谅他。而警察待她再好,她说,她也不会叫他爸。
前妻说:“有时候觉得你们父女俩就像一对情人,因为那个小气的女孩子认为你负了她,纵然深爱着,也不肯原谅你,可是她知道,有多恨,就有多爱。我都打算再生个男孩子,以后,也能这样爱我……”
说着,她笑起来。
身体渐渐康复过来时,依旧是暮春,是午后,我问挽着我的手在花园里散步的女儿:“为什么那时候要那么狠地对待我?”
她停下来严肃地看着我,说:“我爱你,所以我不能原谅你伤害我。”
“怎么又原谅了我?”我也认真地问。
“可是就算你伤害了我,我还是爱你,因为你是我爸爸。多简单的道理,”她说,“你不懂啊?真是个笨男人。”已经过了我肩膀的女儿,大女人一样伸手指来点我的额头。
我的脑袋被她点的摇晃着,站在那里傻笑,如个最幸福的男人那样傻笑着。谁说过呢,女儿是父亲上辈子的情人,我想这必定是真的,因为上辈子做过情人,所以这一生,父女间的爱,情人间的情,就这样纠纠葛葛搀杂在一起,辩不清理不顺。怨有多深爱有多重,却注定了永远无法分割。
4.父母对孩子的爱作文 篇四
我的父母是一队平凡的夫妇,和一般的父母一样,他们爱他们的孩子。但他们却从不表现在他们的孩子面前;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有出息。努力但却从不给他们的孩子加压。作为他们的孩子,我了解他们的期望,我也在努力的实现他们的期望。因为我不想让爸妈失望,我想让他们知道:他们的孩子不输任何人,我想看到他们欣慰的笑容。仅此而已。
从小,老爸就很少跟我们说话,有的也只是训骂和不屑。一看到他,就会毛骨悚然,就象老鼠见了猫。说实话,我挺怕他,也很恨他。小时候,我很羡慕一些孩子,因为他们有老爸陪。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老爸的态度还保持不变,但我对他却了解了很多。
5.父母对孩子的爱的句子 篇五
2. 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
3.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4. 世间最伟大,最无私的爱是母爱。奉献和牺牲是母爱这两个字眼丰富内涵中最动情和闪光的部分。正是这种博大深厚的爱的力量,繁衍传承了生生不息的人类社会和万物生灵,谱写出永恒不朽传诵不衰的爱的诗篇和情的乐意。
5. 圣洁的母爱心中澎湃,风雨岁月没有彷徨和徘徊,博大的母爱洒向天地,人生旅途充满缤纷的色彩。啊母爱啊母爱,人间最伟大的爱,啊母爱啊母爱,把温馨的世界搂在胸怀……
6. 生命就像是跳跃的音符,既然是母亲给予我生命,我一定要好好珍惜它。因为母爱有一种莫名的力量,母爱就是如此神圣!
7. 生活处处充满母爱,母爱的光明无处不在,我们生活在这种光明中,应该觉得自己是幸福的。让我们把这片光芒这种爱献给孤儿们,让他们也感受到这种幸福,让他们知道世界是充满爱的社会是关心他们的。每一天都充满希望;每一天都充满爱。相信明天会更好,明天又是个新的开始。
8. 年轻,就像母亲的笑脸,转映着布满云彩的天空,让我们心中充满那爱与关怀。让我们展开岁月的长卷,拂去历史的尘烟,去感触这人间的亲情,去解读母亲的缠绵。高台亭谢间的轻歌曼舞已渐渐消歇,昔日的繁华风流已湮灭无闻,只有绵绵慈母爱,穿越时空,流注千年。
9. 母亲甜甜的乳汁谁能忘怀,母亲暖暖的怀抱谁不感慨;天下纵有万般情意,最最动人的还是母爱;无私的母爱心中深埋,时刻系着系着儿女的命脉;广阔的母爱胸间激荡,日夜牵挂牵挂儿女的未来。
10. 春暖花开,也没有转好这几日的心情,思念故去亲人,心里觉得郁闷。转眼三载,父亲的音容偶尔的会出现在我的梦里,还是那么瘦弱,间或地去看他的遗容,心里甚觉悲凉,可是今年的清明,父亲的那张大照片,也要随他去了。
11. 父亲,我爱你!千万个思念,在空气中凝固,扬起风吹向你,带着我的祝福,带着我的思念,带着我万分的祝福,想你是我的幸福,我敬爱的父亲。
12. 中秋之夜月亮之上,思念亲情泪水流淌生活艰难背井离乡,亲情亲人留在家乡。亲爱的爸爸妈妈,每逢佳节倍思亲,儿在异乡祝福中秋佳节平安幸福!
13. 母亲,东面的小河边,那一串的脚印还在吧;南边的坝上,我执笔画出的那叶扁舟,是否被风掀没进水中。
14. 想念父母,儿女是爹娘永远的活化石,他们用力地藏起软弱的心,暗暗地发下誓言,用成功的事业,和美满的家庭,完成新年的祭奠,延续一种希望,传递揪心的问候。
15.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
16. 您额上的皱纹记载着您的坎坷,您古铜色的脸庞标志着您的坚贞。您的一生就是一首瑰丽动人的诗篇。
17. 感恩是要发自内心的不管是我们平时的一句问候,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会牵动着父母的心情。在他们劳累的时候捶捶背,在他们口渴的时候端上一杯温暖的清茶,在他们的节日时送上一份温馨的礼物,他们的心中都会感到欣慰,觉得我们长大了。
18. 在我困难的时候您伸出无私的手,在我痛苦的时候您奉献真诚的心,在我失望的时候您伴我同行。爸爸,您是我永远的朋友,给我希望,也给我温暖。您是一棵大树,春天倚着您幻想,夏天倚着您繁茂,秋天倚着您成熟,冬天倚着您沉思。您那高大宽广的树冠,使四野永不荒凉。
19. 完成父母年轻时未完成的梦想,哪怕是坐坐飞机,看看大海,爬爬长城这样的念头。
20. 认真回父母的短信,不要因父母的电话啰嗦而表现烦躁。
关于父母爱孩子的语句
1. 全世界的母亲是多么的相像!她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
2.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永远需要报答最美好的人,这就是母亲。
3. 母亲如玉般纯洁象牙雕刻般精致,受母爱浇灌的生命酝酿着纯美和芬芳。我们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聆听完母亲的唠叨,诚恳面对母亲的严厉,感悟母亲阳光般的心灵世界……
4. 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
5. 妈妈,是您怀胎十月,把我带到了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是您,含辛茹苦把我拉扯长大,多少个寒冷的夜里起来帮女儿拉被子,多少个炎热的夏日里,是您把扇摇,为我赶走蚊子……妈妈谢谢您,感谢您的容忍,包容了女儿的一切。回想以前的任性,我羞愧万分,那一幕幕的往事涌现脑海,推开记忆的大门,我思绪飘然回到从前。所以我立志做一个感恩的人,感恩父母,感恩祖国,感恩所有关心过我的人!
6. 我感恩父母,虽然我所有的语句都显得是那么苍白,但我仍然赞美父母,我用我的心,我用我的爱,诚恳的祝福着。我时时刻刻都感受着父母一次又一次的奉献,却无以回报。
7.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8. 真情是一方沃土,思念是一粒种子,想给她灌溉施肥,理解是阳光雨露,共同呵护是辛勤耕耘,到收获的季节,一定会品味到甘甜,这是我对爱的体会和理解。
9. 这个很冷季节,思念是一杯冰冷的水,不敢碰它不去碰它不想碰它却不小心打翻了它,思念变成海洋,汹涌的潮水,一寸一寸地将我淹没。
10. 常常在暗夜里,脑海中不自觉的闪过父母的身影,记忆就如离弦之箭,再不受自己的控制,多年的往事,父母的辛酸,曾经的感动,一幕幕如走马灯般呈现在眼前。心中有太多的感动,太多的自责,太多的惦记,还有无奈。
11. 解决父母最基本的衣食住行问题,条件允许,给父母备足零花钱,每年亲手帮父母选一两套新衣,让他们穿的舒畅体面。
12. 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有一个词语最为亲切,有一声呼唤最动听,有一个人最需要感恩,她就是——母亲!母亲把爱寄托在无限的唠叨中,如涓涓细流滋润幼苗成长。母亲,你的爱将伴随我行走一生,无论将来漂泊的足音敲响何方,它都会一如既往地温暖我的心灵。那是如太阳一般亘古不变的爱,是生命中唯一的存在;如同皎洁纯净的日光;如同千年的书页中飘落的干花!
13. 风中的风铃再次响起,似乎在奏响一首感恩之歌,感谢父母的唠叨/因为他们是为了让你少走弯路/感谢父母的鞭策/因为他们是为消除你前行的障碍/感谢父母的斥责/因为他们是为了助长你的智慧/感谢父母赋予我们的一切,让我们用生命去珍惜,用感恩的心去呵护。
14. 互相赠送礼物的家庭习惯有助于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诚挚的友谊。其主要意义并不在于礼物的本身,而在于对亲人的关心,在于希望感谢亲人的关心。
15. 问世间什么样的爱是永恒不变的?那无疑是父爱和母爱,这份爱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起,就一直伴随着我们,然而,我们的到来,也给父母带来了莫大的负担,父母却把这份负担当成幸福,用心爱我们,用生命爱我们,我们哭,他们伤心,我们笑,他们高兴,我们健康快乐,他们会露出无比幸福的微笑。
16. 每年或每两年带父母去做一次体检。
17. 母爱似水一般柔和,温和而细腻;父爱如山一般雄伟,深沉而伟大。我们从小就在父母的臂弯下长大,如今,我们就要陪伴在父母的身边,让他们安详地度过后半生,不让他们感到孤独。我们应懂得感恩,感恩所有为我们付出的人!
18. 孝,其为人之本也,一个只有懂得回报父母的人,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人。父母养育了我们,给了我们一个可以依靠的家,让我们在这个幸福的家中快乐的成长,让我们不愁吃穿,而我们却应该要懂得回报他们,就是应该好好学习,努力上进,不断开拓,用自己优异的成绩回报他们。
19. 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
6.《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弗洛姆及其作品《爱的艺术》的基本观点。
2、感受不同阶段的爱。
3、父爱与母爱的比较。
4、区分“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和“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二、过程与方法
1、比较法,通过对父爱与母爱的比较,重新审视爱。
2、问题探究法,以时间和逻辑顺序分析“爱是一种能力。”
3、讨论法,联系自身,感悟生活,获得爱的真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把对“爱”的认识由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并且形成健康而成熟的心灵。
2、享受爱的同时,试着学会付出和努力,更好地热爱生活。【教学重难点】
(1)用信息整合的方法加深对于文章的理解。
(2)本文有些语句很难,影响对段以及文章的理解,所以理解难句很重要。
【教学方法】
采用“激趣—感知—品读、赏析—讨论—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课前让学生收集资料。倡导教师必要的牵引到放手,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转变,真正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教师适时的启发点拨,使整个教学导之有序,从而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的语文课堂。【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世上有一部永远也写不完的书——那便是父母 让家充满爱与馨香的——那也是父母 地震中母亲的遗言
在四川的“汶川大地震”中,抢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是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死的,透过那一堆废墟的间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势,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有些象古人行跪拜礼,只是身体被压的变形了,看上去有些奇怪。
经过一番努力,人们小心地把挡着她的废墟清理开,在她的身体下面躺着她的孩子,包在一个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三四个月大,因为母亲身体庇护着,他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地睡着,他熟睡的脸让所有在场的人感到很温暖。
随行的医生过来解开被子准备做些检查,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医生下意识地看了一下手机屏幕,发现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妈妈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却在这一刻落泪
了,手机传递着,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泪了。
二、弗罗姆(1900—1980)
20世纪著名的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和哲学家,是精神分析学派中对现代人的精神生活影响最大的人物。主要作品《爱的艺术》,是一部以精神分析方法研究和阐述爱的艺术的理论专著。他认为爱是一种主动的能力,是可以而且应该学习的。只有学会爱的艺术,才能够爱,并且才能获得别人的爱。
三、解题:
对象:母亲、父亲、孩子 内容:爱
四、本文是属于议论文,课文主要阐述了怎样的观点?(——阐述父爱和母爱的本质,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区别,父爱和母爱共同促成了人的成熟。)
五、整体感知
一(1~3):爱的能力的发展。二(4~7):爱的对象的发展。三(8~10):完善自我。
全文的论证思路:纵向展开论证
六、品味文本 感悟父母爱 探讨问题:
1、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人们对爱的感受如何?完成下面的表格。
1、人生各个阶段对爱的感受变化有什么特征?年龄段特征刚出生阶段无爱的意识,不具备感受爱的能力(婴儿期)8岁以下有被爱的意识,对被爱的反应是感谢和高兴(幼儿期)8—10岁有爱的意识,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唤起爱(童年期)少年时期通过努力去唤起爱(克服自我中心阶段)(成长期)和学习爱别人,“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成熟时期爱别人,创造爱“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成熟期)规律:无爱
被爱有爱创造爱
2、母爱与父爱分别有哪些特点?
母爱的特点:母亲代表自然世界,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 母亲从身体和心理上给孩子以爱和关怀,给孩子生活上的安全感
母爱是无条件的
父爱的特点:父亲代表思想世界,代表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父亲从孩子六岁左右开始,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树立孩子挑战生活的自信心
父爱是有条件的。
3、父爱与母爱在性质上有何根本区别,为何有这种不同?
根本区别:
母爱---无条件的爱,不需要去赢得它,也不用为此付出努力。父爱---有条件的爱,“我爱你,因为你符合我的要求,因为你履行你的职责,因为你同我相像。”
原因:母亲代表自然世界,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父亲代表思想世界,是法律、秩序和纪律。
4、父爱与母爱各有什么积极面和消极面? 母爱:
积极面----它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最为渴求的。消极面----母爱不需要用努力去换取,而且根本无法赢得。父爱:
积极面----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赢得,可以受自己的控制和支配。消极面----必须靠努力才能得到,在辜负父亲期望的情况下,可能会失去父爱。
5、人如何完成成熟的一生? ★从母亲那里得到身体上、心理上的爱和关怀,从父亲那里获得指引和信心。★发展一个母亲的良知,又发展一个父亲的良知。把母亲的良知建筑在爱的能力上,把父亲的良知建筑在理智和判断力上。
★从外部脱离父母,而在内心树立父母的形象,成为自己的父母。
七、关于作者提出的父爱与母爱的区别,你完全认同吗?
1、母爱也是有一定条件的。
2、父爱和母爱一样,也有一定的无私性。
3、母爱比较细腻,父爱比较粗犷;母爱比较着眼于眼前,父爱比较着重于未来;母爱比较注重身体健康,父爱比较注重精神成长;母爱以情感来感染和引导孩子,父爱以理智和行动来教育孩子。
八、如何认识两种爱的原则?
幼稚的爱:会爱上你,因为我寂寞/因为你有钱,所以我爱你 成熟的爱:爱人者,人恒爱之/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小结:前一种爱是幼稚的爱,以自己为中心,强调先获得再付出,因为得到了别人的爱,需要别人,才去爱别人; 后一种爱是成熟的爱,强调先付出再获得,从爱他人中实现爱自己。
九、课堂小结:
母爱是温暖的阳光,奉献着七彩光芒;
母爱是辽阔的海洋,坦露着宽广胸怀;
母爱是肥沃的土壤,哺育儿女茁壮成长;
母爱是无限的宇宙,任儿女自由遨翔。
父爱是山,无论你有多大的困难,他总是你依靠的屏障;
父爱是路,无论你走到哪里,他都伴你延伸,为你指点迷津,护你一路走好。
十、送大家一句话,与大家共勉
在享受无私而博大的父爱母爱的同时,请付出爱心给父母,让他们也能享受到我们对他们赤诚的爱,让生命因为爱而更为富足!
7.父母离异,不能割断亲子间的亲情 篇七
案例
可可7岁时,他的妈妈无法忍受爸爸赌博的恶习,提出离婚。由于当时妈妈要上班,又没有住房,就把他留给爷爷奶奶照顾。刚离婚时,妈妈在工作之余常常去看儿子。可是,可可见到她时却不会像以前一样心情放松、举止亲密。后来,可可长大了,与母亲的关系也逐渐疏远。可可的父亲离婚后很少与可可见面。正值青春期的可可表现得异常叛逆,每天在外喝酒、吸烟、跳舞、交女朋友,爷爷奶奶操碎了心。后来,妈妈领他到一家心理咨询机构进行咨询,可可告诉咨询师:“她(母亲)现在来管我,了解我吗?现在对我好,已经晚了,无法弥补。”
原来,可可上小学时,学习成绩优秀,性格也很乐观。自从父母离婚后,他就变得敏感多疑,常常一个人发呆,整日担心老师和同学瞧不起自己。上初中时,可可很希望自己能出类拔萃,与班里另一位优秀学生较劲,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习成绩真的超过了那位同学。这种良好的学习状态保持了一学期。后来由于压力太重,可可的学习成绩逐渐下滑,中考也不理想。进入高中后,在学习上他没有任何优势,便陷入深深的苦恼中。为减轻心理痛苦,可可竟学会抽烟、喝酒,在自暴自弃中度日。
分析
像可可这样因父母离婚而失去亲情关系的生活状态,在离婚家庭中屡见不鲜。造成离婚子女成长环境不如人意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心理压力。大部分离异家庭的子女承受着无形的精神压力。父母从他们的生活圈中消失,幼小的心灵失去依靠,一种不安全感从四面八方袭来,让他们变得异常敏感和脆弱。一句本来无关紧要的话语,就可能成为打击他们自尊心的秘密武器。自卑情结会在他们的心中形成很多对手,他们常常与之较劲。但是,异常的竞争容易导致失败。由于社会支持系统严重缺损,当他们再次失意,很可能一蹶不振,朝反方向发展。很多离异子女在自暴自弃中误入歧途,成为青少年犯罪团伙的一员。
其次,是经济压力。在大部分离婚子女中,经济拮据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他们大多数在父母婚姻解体后,寄居在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家。经济的拮据,无法为孩子发展兴趣爱好而提供投资。所以,他们在完成学业时,会遇到更多的困难,无法参加课外培训、兴趣小组,渴望得到的学习工具成为泡影。
再次,是父母心理不成熟。一些离婚夫妇,本身就是不成熟的成年人。为了以后再婚减少麻烦,他们往往会推卸抚养责任,离婚时一次性付足抚养费,与孩子长期隔离。等到孩子出现问题,他们才表现出关怀。这时候的关怀,有点儿急功近利的成分,很容易加剧子女的叛逆心理。在不了解孩子心理需求的前提下,沟通往往是无效的。有些父母认为心理医生都已看过,如以后孩子还不成器,就更有理由放弃孩子,为逃避抚养、教育的义务找到了借口。这样的父母是高危父母,是问题孩子的制造者。
最后,是孩子的学习压力。有些年幼的孩子不明白大人离婚的真正原因,以为父母抛弃自己是因为自己不乖、不聪明,于是在心里暗暗下决心要做个让人刮目相看的好孩子,特别勤奋努力地学习。由于超负荷地用功和承担家庭事务,这些孩子很容易被拖垮身体,甚至患上严重的疾病。有的因为长期闷闷不乐而演变为慢性忧郁症,对生活失去信心甚至自寻短见。
思考
8年来,我在119例(有68%的孩子被寄养在婚亲家庭中)离婚家庭子女心理和行为问题的个案分析中发现:首先,威胁子女成长的因素是亲子关系的淡漠。其次,是经济状况不稳定,明显限制了子女潜力的正常发挥。
造成当事人离婚的理由虽然各异,但是,父母在离婚时一旦把自身的生活安排放首要位置,子女便成为他们追求幸福生活的障碍。在这种思想主导下,孩子在父母离婚后的生活得到父母照顾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由此,离婚子女产生严重的不安全感、自卑感、无价值感,以至对父母、对社会产生敌意。这些可能弥撒在孩子整个生命过程中,成为孩子忧郁和对抗社会的根源。
在现有的体制下,国家对于保护离婚子女合法权益的制度还比较薄弱。即将离婚的父母大打离婚战,等到离婚时已成为仇人。以后,为报复对方,有的任意控制对方探视孩子的权利,有的随意放弃抚养义务。等到孩子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父母双方会为推卸责任而相互恶语中伤。这样不但对改善孩子的教育环境毫无帮助,还会在孩子头脑中留下歪曲的坏榜样,使他们对成人世界充满恐惧和敌视,严重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我曾经与一个离异家庭的少年犯保持一年多电话咨询,他深有感触地说:“希望大人爱孩子,不要单纯地为孩子提供物质条件,而是要陪伴孩子一起长大。这样,孩子就有安全感,不会盲目干傻事。”
建议
从心理健康角度,给正准备结婚或离婚的人们提如下建议:
第一,准备结婚的新人,最好接受心理健康服务机构的专业咨询,或者建立家庭心理健康档案。结婚前,重点了解自己与配偶的个性特征,最好是心理素质相反的两人结婚,这样可以在性格方面得到补充。能降低因个性冲突而导致的离婚率。
第二,在婚姻最初三年磨合期,婚姻当事人主要确立“我们”观念。大到家庭经济建设、姻亲关系处理,小到日常家务,最好建立一套合理的制度或规范,以民主、平等的原则为前提,倡导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求大同,存小异,努力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第三,关于生育孩子问题,最好选择在磨合期以后,而且一定要在丈夫也想要的情况下决定计划生育,因为孩子充其量是个第三者。如果自己对婚姻的适应都存在困难,那么千万不要草率地决定要孩子;否则,孩子很有可能成为失败婚姻的受害者。
第四,为了预防离婚伤害孩子,夫妻离婚以后,没有与孩子生活在一起的一方,切莫放弃对孩子的抚养权和每个月两到四次的探视权。离婚只是离掉婚姻关系,亲子关系(血缘关系)是永存的。父母的角色不会因离婚而丧失,亲情也不能因离婚而丢掉。人类美好的情感(友情、爱情)都是在亲情的滋养中派生的。父亲一定要懂得,一起抚养孩子不仅是为了做个爸爸,更重要的是你在孩子性别角色形成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女孩子会在父亲的欣赏中感到做个女性很美好;男孩子会在父爱的作用下确立男性的价值观与社会责任心,变得男子气,将来可以担当起家庭与社会的建设重任。
第五,离婚以后,最好把孩子安排在心理相对成熟、经济比较稳定的父或母一方。在孩子比较小的情况下,最好与母亲一起生活,因为母亲是年幼孩子的安全岛,其他任何情感的抚养都无法代替。缺乏安全感,是青少年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
第六,在学校教育环境中,教师要用正确的态度对待离异家庭孩子的各种问题,消除偏见,帮助他们走出父母不幸婚姻带来的心理阴影。班里的同学,要用平常心接受离婚家庭的孩子,避免用语言和行动歧视他们,让他们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中学习生活,维护他们脆弱的自尊心。
8.《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设计 篇八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三单元是学习社会科学方面的杂文、随笔单元。通过学习本单元,将使学生学会思考社会、人生等与自己成长密切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单元第二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就是一篇的随笔。从应用的角度来说,它其实是一篇议论文。这篇文章不是简单的对父爱与母爱的歌颂,而是为了构建健康、成熟的灵魂而对父爱与母爱以及孩子的发展进行的剖析。也就是“人从同母亲的紧密关系发展到同父亲的紧密关系,*后达到综合,这就是人的灵魂健康和达到成熟的基础。”
根据教学大纲、《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及教材特点,我设立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解父爱的本质和母爱的本质,了解作者关于爱的理论观点;
过程与方法:初步掌握阅读论述类文章的方法,体会本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的写作特点,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从而锻炼判断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父母之爱的伟大,学会爱父母、爱他人。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的特点、地位。我确定以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从理性的高度认识父爱、母爱的本质及其对孩子成长的影响。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学会爱人。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在文中阐释的爱的本质及成熟的爱应具备的条件。
课时安排:1课时
二、说教法学法
1、用弗罗姆在《爱的艺术》中阐释的爱的观点(“爱是一种能力”)引入。
2、通过对课文的研读、探究、讨论,了解作者的观点,对“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形成自己的认识。引导学生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学会爱别人。
3、父爱、母爱与学生的关系非常密切,每个孩子都是在父爱与母爱的笼罩下成长起来的。所以,这篇文章的教学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从生活细节里搜集父母之爱的小事或感受。
三、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今天我们要讨论一个大家既熟悉又陌生的话题:爱。我们熟悉爱,因为它就在我们身边:父爱、母爱、友爱等等,爱在我们心中,所以它属于情感范畴。然而,有人说:爱,是一种能力,他就是美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弗罗姆,他在《爱的艺术》中系统的阐释了他对爱的理解。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父母与孩子的爱》,感受弗罗姆带给我们的那一份陌生的爱吧。
(二)朗读全文,分析文章结构。
学生推荐10名同学读文章,播放音乐营造氛围;其他同学在文中划出自己认为重点的句子。读完后分段如下:
分段依据为第四段首句:“同爱的能力发展密切有关的是爱的对象的发展。”
第1~3段:“我”的爱的成长过程
第4~8段:爱的对象的发展(母爱与父爱)
第9~10段:总结全文,阐释成熟的爱
(分段可以给学生一个整体思路,便于分析和理解文章内容。)
(三)具体分析:用问题理解课文中所阐释的观点:
问题1、一个人爱的能力是怎样发展的呢?
学生可以在前三段中找到三个阶段:婴儿、儿童、少年,进而概括出三个阶段爱的特点:“自恋阶段”、感到被人爱和感到爱别人的快乐。
由此可引出文章第3段结尾对于成熟的爱和不成熟的爱的区分。
问题2、母爱和父爱的特点及优缺点(或积极性与消极性)各是什么?
先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到相应位置,再进行概括总结:
母爱:是无条件的;积极性:不需努力即可拥有;消极性:无法赢得。
父爱:是有条件的;积极性:可以通过努力赢得;消极性:必须努力,否则将失去。
两种爱的进一步区分在课文的第6段:母爱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父亲代表思想的世界,父亲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引申:对于作者提出来的关于母爱和父爱的理论,你认同吗?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
此处学生可以依自己的理解回答,言之成理即可。这一问题的设置,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名人大家的理论不一定要认同,学会怀疑;一方面让学生学习将生活中的现象概括成理论问题,从而有所思考。
问题3、对于父母,成熟的爱应该是怎样的?
对于这一问题,学生较容易理解为文章第9段的“成熟的人,爱是怎样的”,由此提醒学生看清问题再作答。
母爱应该给孩子安全感,应该希望孩子独立;
父爱应该是宽容的、耐心的,应该使孩子更加自信,成为自己的主人。
概括起来就是:作为父母,应该让付出的爱符合孩子健康成长的需要。
问题4、对于孩子,成熟的爱应该是怎样的?
不再依赖父母,与父母分离,在他心中同时拥有父亲和母亲两个世界。他独立了,成为了自己的父母。
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他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
(四)课堂小结:弗洛姆认为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的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相信大家对此已经有了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了。*后送大家一句话:在享受无私而博大的父爱母爱的同时,请付出爱心给父母,让他们也能享受到我们对他们赤诚的爱,让生命因为爱而更为富足!
(五)课后作业:听一支歌曲《感恩的心》,看一部电影《当幸福来敲门》,读一篇文章《孩子,我为什么要打你》
(六)板书设计: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婴儿―“自恋阶段”母爱+父爱=成熟
儿童―“我被人爱”无条件有条件
9.父母孩子间的爱 篇九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第四册第三单元是学习社会科学方面的杂文、随笔的单元。通过学习本单元,将使学生学会思考社会、人生等与自己成长密切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单元第二课《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就是一篇著名的随笔。
二、 说教学目标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阅读论述类文本,教师应引导学生把握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着重关注思想的深刻性、观点的科学性、逻辑的严密性、语言的准确性;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根据这些要求,我设立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父爱的本质和母爱的本质,了解作者关于健康而成熟的灵魂的观点。
能力目标:初步掌握阅读论述类文章的方法,即理性分析的解读方法。体会本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的写作特点。学会对生活现象进行哲学层次的思考。
情感目标:认识到父母之爱的伟大,学会爱自己的父母。进而敬畏生命,学会回馈社会。
三、 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的特点、地位。我确定以下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理性的高度认识父爱、母爱的本质及其对孩子成长的影响。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学会爱别人。体会本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的写作特点。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父爱与母爱的本质及部分关键语句。
四、 说教法学法
1、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搜集爱的格言、爱的故事、爱的歌曲,
2、父爱、母爱与学生的关系非常密切,每个孩子都是在父爱与母爱的笼罩下成长起来的。所以,这篇文章的教学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从生活细节里搜集父母之爱的小事。
3、通过对课文的研读、探究,了解作者的观点,对“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形成自己的认识。引导学生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学会爱别人。
4、拓展课堂,结合《诗经》、《论语》中有关“孝论”的阅读,开展“怎样爱父母”的`研究性学习。
五、 说教学过程
一、 导入。激发情感,创设氛围。
1、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2、在音乐的旋律在,讲述汶川地震中的一个小故事。
救援人员在一所坍塌的民宅废墟里,搜寻到了一位母亲。她已经停止呼吸,却至死保持着一个姿势:双手撑地,双膝跪地,上身向前匍匐,背部早被压得变形,却依然努力拱着。救援人员见她已死去,转身离开,但救援队长忽然往回跑,来到这位母亲跟前,将手费力伸进女人的跪姿之中,惊喜地大叫:“有孩子,还活着!”孩子被成功救出。他只有三四个月大,被包在小被子里,在里氏8级的大地震中竟毫发未损,酣睡如初。随行的医生发现被子里有部手机,屏幕上显示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假如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这是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例,一则只有19个字的短信,刺痛了全中国人的眼睛,震撼着我们的心灵。而《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篇文章则从心理学的角度阐述了“爱”的理论。文章按儿童成长过程的各个阶段阐述了父母之爱与孩童情感与心智成熟的关系,揭示了爱作为一种改变社会的力量的心理基础。
二、 研读课文,探究问题。
1、 理清结构,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填写人在生长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情感变化特征表。设计这个环节,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体会本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的写作特点。
年龄段 特 征
刚出生阶段
8岁以下
8~10岁
少年时期
成熟时期
10.父母对自己的爱 篇十
用一两件事写写父母对自己的爱,也可以写发生在自己和父母之间别的感人的事,要表达真情实感。写完以后,读給爸爸、妈妈听,请他们提提意见,再认真改一改。
【习作指导】
老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种爱犹如天降甘霖,沛然而莫之能御。这种爱犹如春天里灿烂的阳光,能带給我们温暖;这种爱,犹如狂风中一把稳定而沉着的大伞,能为我们遮风挡雨;这种爱,能在我们困难的时候給予我们帮助,給予我们动力;这种爱,能在我们犯错误时,給予我们正确的引导,让我们不会误入歧途……这种爱,就是父母給予我们的爱。这次习作就让我们来写一写父母对自己的爱,或者是发生在自己和父母之间别的感人的事。
小丫:好啊!在我成长的过程中,爸爸妈妈不知給了我多少无微不至的关怀,他们給我的爱说也说不完,道也道不尽,这话题可难不倒我。
老师:你能举个例子来说说吗?
小丫:行啊!人人都说妈妈最唠叨,可我却有个特别爱唠叨的爸爸,整天在我的耳边“念经”。做作业时,他总会说:“坐姿要端正,字要写工整,错了,不行,重做……”看书时,他总会在旁边不断提醒:“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一定要做到专心致志;不动笔墨不读书,要把好词佳句划下来,并背一背,腹有诗书气自华……”虽然爸爸非常唠叨,但我知道他的唠叨就是对我深深的爱。在他的“经书”中,我一定能修成“正果。”
老师:刚才小丫举了个具体的事例说明父母对自己的关爱,语言非常风趣幽默,相信她的文章写出来,一定会吸引读者的眼球。那么,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你们和父母之间又发生了哪些感人的事呢?毛豆,你来说说吧!
毛豆:说起我和父母之间的事,相信你们一定也会感同身受。记得有一次,我考试考砸了,爸爸看了我的试卷之后,二话不说,先来了个“竹笋炒肉丝”,而后是“屁股煎大饼”(巴掌),打得我哇哇大哭。我一时非常生气,正想抬起头指责爸爸,一滴冰凉的水滴掉在了我的脸上。我仔细一看,发现从来不掉眼泪总是说“男儿有泪不轻弹”的爸爸竟然哭了。当他的眼睛和我对视的那一刻,他立即转过头去,用手背拭干了眼泪,然后对我说:“哭什么哭,不打不知道长记性。来,我帮你分析分析试卷。”他指出了几个我不该做错的题目,语重心长地说:“平时不要只顾着玩,要多看点儿书。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随后便坐下来,一题一题地給我讲解。虽然当时我还不懂爸爸的用意,但现在我终于知道,爸爸的严格要求其实是对我的一种爱,他打在我的身上,却疼在他的心里。他对我的这种爱是别人不能代替的。
老师: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哪!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写才能把这篇文章写好呢!
小丫:我觉得应该选择自己经历过的、能体现父母的爱的事例来写,应力求真实,有板有眼,有血有肉。人物和事件都应让人感到可信、真切。这样,我们在叙述的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思想、抒发出来的情感,才能真正感动读者,引发读者的深思。
毛豆:我认为在选材时还应注意选择比较新鲜的事例来写,这样我们的文章才会具有新颖性。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外貌和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的描写。如果是写两件事的,应该注意详略的安排,不要平均用力。
老师:你们都说得很有道理。那写完后还应注意什么?
小丫:写完后,还要給文章拟个新颖而有内涵的题目。比如我上面说的这篇文章,我想用《爸爸的“经书”》作为题目。
老师:这个题目不错,毛豆,你又想給你的文章起个什么题目呢?
毛豆:我想用《“坏”爸爸》作题目,行吗?
11.父母亲对孩子慢慢的爱作文 篇十一
读完整本书,所有的感觉就是一个字:爱!正确的爱!细心的爱!耐心的爱!孩子和父母都会在这无尽的浓浓的爱中获得巨大的满足和幸福!一切的问题也都会得到圆满的解决!用爱陪伴孩子,也是用爱包围自己!
首先,正确的爱!我认为正确的爱应该是培养孩子独立成长!我相信每个父母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爱到把孩子当作一个稀世之宝:含在嘴里怕化了,放在手里怕摔了!于是,时时处处小心翼翼,不敢让孩子有一刻的时间离开自己的视线!读书陪着,做作业陪着,所有的事情父母都不遗余力地帮忙做着!就像书里面说的“直升机父母”,时时刻刻盘旋在孩子的上空!
其实,他们忘了就算是一棵小草,也要有自己独立生长的空间,孩子也一样!正确的爱应该是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独立和自主!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在我们家,除了玩乐,我们很少陪孩子做她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比如,我也从来不会陪着她做作业,有不会的题让她自己仔仔细细读三遍题目,思考以后再做!如果还不会,也得让她先讲讲她对题目的理解!最初的时候,她也会很反感,很不高兴会发脾气!本来做不出来题目,心里已经很着急,求助父母,还不能立即得到帮助!有时会委屈得掉泪!这个时候,我们一般只是安慰她,不要着急,慢慢想,想不出来还可以先画一画,动动手动动脑,总会多懂一点点的!然后,你会发现孩子慢慢会处理这样的问题了!脾气也没有那么急了!
而且,等她自己解决问题以后,我们适时地表扬她鼓励她,她会很骄傲,很得意,很有成就感!我觉得孩子就应该是这样一步一步慢慢学会成长的!我相信如果父母是大树,孩子是花草的话,就不要让孩子长在你的树荫下!不信你看,自然界中哪棵大树下会有长得很好的花草呢?
其次,细心的爱!来自父母和老师细心的观察,当然还有爱!我这里要特别强调和感谢老师的细心和爱!孩子在学校这个相对陌生的大环境会遇到更多的问题,也会更需要老师的反馈!在她们手足无措的时候需要父母和老师的帮助,这个时候父母和老师需要细心发现孩子的需求,让她感受到父母和老师的爱!我家的孩子从小原则性就很强,一旦讲定规则,她是会严格遵守的,对自己对别人都一样!我知道她上幼儿园的时候经常被表扬是最认真的,最听话的!因为对她来说认真就是一个规则!
所以,上小学后,我们也告诉她要听老师话,上课要认真,积极回答问题!她自己也同意了!我们都没有太担心的认为她做得到!她放学回家也没有表现出高兴或者是不高兴!可是,我们发现她整个人精神状态是很不好的,简直就是萎靡不振!也不是因为生病!后来,经过慢慢观察和老师的反映,才发现她根本跟不上老师的讲解,整个上课都是云里雾里,听不懂回答不了问题,自然上课上学都是没兴趣的,无精打采的.!可是她也知道不去也是不可能的,自己也是答应了爸爸妈妈的!
所以,也不好跟爸爸妈妈说的!当我们了解这个情况后,只对她提出了一个要求:上课老师是怎么讲的,回家给我们讲一遍!懂不懂都没有关系,爸爸妈妈不会批评你!于是,她知道自己上课至少该把这件事情做好,有了努力的方向!而且,因为要回家讲述一遍,上课听得认真仔细了!慢慢的可以听懂了!自己也有信心了!解决了不适应小学生活的问题!尤其二年级开始,会经常回家给我们讲班上和学校的趣事!我相信以后还会有其他的问题,只要细心的观察,会共同度过难关的!
最后,耐心的爱!有人说陪伴孩子的过程就是牵着蜗牛去旅行!那真是一点儿不假!尤其,我这种急性子,看着她慢腾腾的时候,感觉我能喷出火来!尤其进入小学后,感觉每天的时间都不够用!我认为十分钟能做完的作业,就是想不通她为什么会做两个小时呢?
于是,我总是在不停的唠叨不停地催促;而她也越来越对我怨恨和不亲密!以前,她总说“妈妈,我最爱你”!那时候,我习以为常,不以为意!可是,当她说:“我好想回到小时候哦!那时候你那么爱我!”我说:“我现在也爱你啊!”可是她一副完全不要相信的样子,说:“我觉得你现在一点儿都不爱我!对我总是那么凶巴巴的!”我的心有一种刺痛!我相信她说的是真实感受和实话!我多想心平气和地静待花开!我也多想看她每天阳光灿烂的样子!
以前,我从来不陪她做作业,那天,我坐在她旁边,仔仔细细看了她做作业的全过程!她没有一点儿不专心,也没有一点儿不耐烦!她就是在认真地做作业而已!她一笔一划的写,写得慢,还有遇上不会的,她也得想上好半天!我知道,我不应该只是指责和埋怨!她就是一个孩子,一只蜗牛,一只比其他蜗牛还慢的蜗牛!这也不是她的问题!如果有问题,也是我们父母的问题,所以我应该花更多时间来等她!等她有一天也许会变快,也许还是一样慢!一切看起来还是那么慢,可我看到了她的笑容!看到了她发自内心的又在慢慢接受我!因为,她知道了就算她是一只慢吞吞的蜗牛,我也会一直陪着她,也会一直耐心的等着她的!
读了这本书,我又一次感受到,所有成功的父母都有超乎寻常的耐心、细心和正确引导!其实就是在一件件或大或小的事情中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独立和受尊重!这就是孩子感受到的最好的爱!
【父母孩子间的爱】推荐阅读:
孩子生日父母感言06-27
孩子生日父母寄语08-13
父母该怎么称赞孩子?07-01
呵护“孩子”,感恩父母作文08-18
父母对孩子的简短寄语08-02
父母写自己孩子的范文08-27
孩子尊重父母的三大秘诀11-07
父母9个行为毁掉孩子一生08-02
父母写给初中毕业孩子的赠言08-09
父母该孩子的期望赠言语录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