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学校之行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2024-10-27

特殊学校之行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共12篇)(共12篇)

1.特殊学校之行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篇一

XX年特殊学校之行活动总结

XX年特殊学校之行活动总结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XX年特殊学校之行活动总结

一、活动背景

践行怀化学院“三位一体”育人模式,加强大学生能力素质教育,相应毛主席“学习雷锋”的号召。

二、活动时间

3月2日,素质拓展部召开会议,策划“特校”之行活动。

3月3日~4日,筹备。

3月5日九点开始特校之行,上午12点结束。

三、参加人

李 芸、吴陈俊杰、豆玉微、李威、蒯同英、曾庆喜

匡 靖、蔡神荣、宋 杨、王创、陈 甜、林岚

叶双双、冯海嫦、杨 宁、汤蕾、郭雄芬

四、活动总结

为了让社会上更多的人关注弱势群体,唤起人间真情,更让大学生们充分了解社会,提高自身道德素质与文化修养,我系素质拓展部特此组织并开展了此次活动。在活动之前,我班参加活动的志愿者们努力的用心学习手语,虽然大家的动作没有专业老师优美流畅,但却同样书写了大学生们对聋哑儿童的关爱。在活动进行中,同学们为聋哑儿童表演了手语歌和哑剧,然后聋哑学生为了表示对大学生们的感激表演了他们精心训练的手语表演。之后大家又一起玩了互动小游戏——背靠背夹气球,两人一组五组一队,充分展现了大家的协调性和团家,拉近了志愿者们和聋哑儿童间的距离。最后一,同学们与聋哑儿童进行交流,手语有点笨拙却也是另一番优美,很多同学也拿出了纸笔写起了汉字,表现了对聋哑儿童的极大耐心。活动结束时,志愿者们还为聋哑儿童送上了精心挑选的笔和作业本,希望他们血液有成,并一起留念合影。

此次活动受到了预期效果,不仅温暖了聋哑儿童的心灵,也开阔了大家的视野,弘扬了大学生奉献与关爱的精神。特校、特校,不同的知识他们生活在一个没有喧嚣的世界不能用声音来交流,但他们与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对等的。借此活动,我们呼吁大家要平等对待聋哑人、平等对待弱势群体,给予他们更多关爱,奉献我们的“三心二意”:关心、爱心、耐心,诚意、心意!XX年特殊学校之行活动总结

同一片蓝天下,同一个城市中,同样的微笑,对外界的一切却有着不一样的感知。他们,是特校的孩子们。为了让这些特殊的孩子感受到我们的爱,同时为了让更多的人敞开心扉去了解这一特殊群体,本协会进行了一次以“无声的世界,有声的爱”为主题的特校之行活动。

寒冬腊月,北风凛冽,寒冷异常,会员们却怀抱着满心的暖。他们对特校孩子们的生活充满了好奇和钦佩,也终于有机会去贴近他们的生活。

两点左右,文艺部部长负责提前将我们募捐来的东西送至特校。随后,外联部部长带领大家走入了那个让人产生伶爱和好奇的孩子们生活的地方。刚进校门,就发现孩子们正热火朝天地进行着大扫除。看得出,孩子们很热爱劳动,而且做起事情来相当干练。大家看到这样的情况后,也立即加入了他们的队伍。劳动结束后,女生们开始将带去的糖果发给孩子们,还为他们吹气球R22;R22;很快我们就和孩子们打成了一片。虽然平时我们也学了一些手语,可是真正与他们交流起来还是有些手足无措的。此时,笔跟纸就成了最好的沟通工具。写在纸上的那些纯洁天真的话语,总是摩擦着大家心里最柔软的部分。孩子们没有觉得世界不公,没有悲哀,相反,他们比同龄的正常孩子更加早熟和独立。

快乐的时光总是易逝的,我们以合影的方式将幸福定格在那瞬间。当我们要离开时,孩子们依依不舍,甚至拉着、抱着不让我们走。“善良的行为有一种好处就是使人的灵魂变得高尚。”以后协会应该多开展这样的活动,在给孩子带去快乐和爱的同时,使我们的心灵得到一次洗礼。

至此,活动也成功地落下帷幕了。孩子们的微笑诠释了这次活动的美好意义。糖果的不足却成了唯一的遗憾!下学期我们再来看望他们的时候,一定要在准备充分些。同时,也行此类的活动在以后会越办越好!

2.特殊学校之行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篇二

调查对象:此次调查在武汉市九所主要的特殊学校展开, 以这九所特殊学校中的特殊学生、音乐教师、学校领导为研究对象。特殊学生主要涉及智障、盲、聋哑三类。

调查方法及内容:调查方法以问卷调查为主, 辅以访谈法等。内容涉及特殊学校音乐课设置、教材选择和使用、课堂教学等情况。共向特殊学校的音乐教师及学生发放问卷170份, 回收156份, 有效问卷149份, 回收率91.8%, 有效率87.6%。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 武汉市特殊学校音乐课设置情况

2007年2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修订了《全日制盲校课程计划 (试行) 》《全日制聋校课程计划 (试行) 》《全日制弱智学校 (班) 课程计划 (征求意见稿) 》, 并更名为《盲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和《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方案中对音乐课程的设置规定为:盲校的一至六年级每周音乐课为2课时, 七至九年级每周音乐课为1课时, 音乐课与美工课共同组成的艺术课所占总课程的比例为10.6%;聋校仅小学一二三年级开设律动课, 每周2课时, 与美工课组成的艺术课所占总课程的比例为8.8-9%;培智学校音乐课为唱游与律动课, 低年级和中年级为每周3-4课时, 占总课时比例的10-12%, 高年级为每周2课时, 占总课时比例的6-7%, 同时, 在培智学校的选择性课程中还设置了包括音乐、舞蹈、美术和工艺的艺术休闲课程。

通过这次调查, 我们对武汉市各特殊学校音乐课开课情况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武汉市各聋校或特殊学校的聋哑班的小学一至三年级均设置了律动课, 每周为2课时;武汉市盲童学校的小学阶段音乐课每周为2课时, 初中阶段每周为1课时;武汉市各培智学校或特殊学校的培智班的小学和初中阶段音乐课每周均为2课时。由此看来, 武汉市各特殊学校基本能够按照2007年修订的三类特殊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执行, 仅有培智学校或培智班小学阶段音乐课每周2课时的设置, 未能达到教育部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要求。

(二) 武汉市特殊学校音乐教材的选择和使用情况

特殊音乐教材是特殊音乐课程最基本的课程资源, 是特殊音乐教育理念落实到教学行为的中介。通过调查, 武汉市各特殊学校音乐教材普遍老旧, 均为2001年课程改革和新课程标准颁布前出版的教材, 至少已有十几年的历史。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 我国社会、经济、生活等方面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而特殊学校教材仍是一成不变, 这不能不教人感到遗憾和焦虑。在调查中, 许多特殊学校学生认为音乐课本上的一些内容脱离了时代和生活, 已经不能吸引他们, 希望音乐老师在课上多添加一些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同时武汉市特殊学校的音乐教师们也普遍反映对目前音乐教材的内容不满意, 教学辅助工具书较少, 备课资源十分有限, 教材改革的呼声很高。

(三) 武汉市特殊学校音乐课堂教学情况

在这次调查中, 我们通过对武汉市特殊学校音乐教学观摩和特殊音乐教师的访谈, 对武汉市特殊学校音乐课堂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情况有了一个总体的把握。

《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程》第十九条规定:“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殊需要, 采用不同的授课制和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对音乐教学组织形式方面的调查显示, 武汉市特殊学校音乐教学组织形式以班级授课制为主在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音乐教学的同时, 武汉市特殊音乐教师也采取其他多种教学组织形式, 如小组教学、个别教学等。其中采用按照障碍程度分组组织教学的有66.7%, 按照音乐能力强弱分组组织教学的有44.5%, 按照特殊学生音乐兴趣进行分组组织教学的仅有22.2%, 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个别化音乐教学, 只有特殊音乐教师在课下对学生进行的个别辅导。

在教学方法上, 根据调查 (如图一) , 武汉市特殊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大多能注重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重视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 并且认为特殊音乐教学的过程重于结果, 同时, 能够注重分层教学, 积极应对由于学生年龄、认知、或障碍程度等差异带来的教学困难, 在音乐教学中基本可以体现以学生为中心、重视教学过程、面向全体学生和注重因材施教的理念。

但武汉市特殊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水平、有意识融入康复治疗内容和借鉴国外先进音乐教学法水平偏低, 而这与特殊音乐教师专业化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有相关性。

三、特殊音乐教育改革迫在眉睫

通过此次调查发现, 武汉市特殊音乐教育在课程设置、教材选用及音乐教师专业化水平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我国特殊音乐教育改革迫在眉睫。自2001年6月以来, 教育部先后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草案、《音乐课程标准》、《艺术课程标准》等指导性文件, 分别从课程体系、结构、内容等方面对音乐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九年中, 普通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都已结合本校情况, 积极实践新课程改革要求, 音乐教育也呈现全新面貌。但特殊教育方面的改革却迟迟未能推进。直至2007年2月2日教育部才颁布了《盲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和《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但此通知中提到的“组织力量研制盲、聋、培智学校课程标准及据新标准编写新的教材”却至今未见发行。特殊学校与普通学校课程改革道路之差异不能不教人担忧, 深入推进特殊教育课程改革迫在眉睫。就音乐教育来说, 目前由于缺乏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和教材, 多数特殊学校又将较早的已不再适用的教学大纲弃之不用, 因此长期处于一种无“标”可依的尴尬状态;而教学内容方面多数是在参照旧版音乐教材的基础上, 由音乐教师自行添删, 存在偏差在所难免。在教育部尚未有新的特殊学校音乐课程改革成果出台时, 特殊学校当然不能枯坐等待, 一方面, 应积极呼吁教育部门尽快将特殊教育课程改革的下一步动作提上日程, 尽快编订特殊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和教材, 另一方面, 应寻求当地教育部门的帮助, 集中本地特殊音乐教育资源, 联合同类型特殊教育学校, 参照普通学校音乐课程标准和教材, 共同研发适合本地本校的特殊音乐课程标准和校本教材, 推进本地特殊音乐教育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王晓柳.邱学青.特殊教育研究方法[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

[2]梁纪恒.特殊儿童的教育鉴别与评估[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7.

3.社会实践报告——敬老院之行 篇三

当前社会人口老龄化现象愈来愈明显,老年人人口较多,一些社会负担也随之而来。老年人的供养问题,健康问题,精神孤单的问题,都亟待年轻人和整个社会共同解决。

孝文化,敬老文化,一直都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近些年,我国的社会福利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国家通过在城市至乡村设立各种福利机构,为老人们营造了温馨舒适的晚年生活环境,减轻了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许多社会负担。

虽然农村福利事业的发展程度比不上城市,但是在社会大众和国家的共同努力之下,农村的福利事业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近年来,乡镇敬老院在镇党委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坚强领带下,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按照“花园式建设,人性化管理”的原则,本着“以人为本,以院为家,文明办院,敬老爱业”的办院理念,是敬老院的条件不断改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切实保障了敬老院稳步健康发展。

我的家乡就像个越来越成熟却又安静的姑娘。年轻人几乎都奔向了城市,有的是为了工作挣钱养家,有的是为了获得更好的学习机会,只有老人们还依然留在这片养他们的土地上。他们除了在田地间劳作,卖卖小菜,便没了其它的生活乐趣,当他们静下来的时候,又何尝不会去想念远方的孩子们呢?我记得,每次我和爸爸放假回家的时候,爷爷奶奶都开心得不得了,他们的笑容就像小孩子的那样纯真,其实他们不在乎生活要过得多么富足,他们只期望那遥远的天伦之乐,他们只希望有家人陪在身边,希望自己的晚年不要那么孤单!他们尚且如此,更何况那些孤寡老人,甚至是被遗弃的残疾老人们呢?

暑假又来了,为了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我和多年未见的同乡朋友们聚在一起,经过讨论,我们决定前往敬老院去慰问那些孤寡老人们!我们事先和敬老院负责人联系并了解了敬老院的基本信息!为了和老人们度过愉快的一天,我们几个女生练习了好多首经典老歌——浏阳河,茉莉花,夕阳红,辣妹子等等,准备和老人们一起K歌呐!男生便准备了小小的魔术以及舞蹈表演!我们都期待着和老人们有着愉快地互动!我们买了些当季的新鲜水果,出发了!我们边走路,边唱

着歌,不知道为什么,心情又激动却又很紧张,也害怕我们只会把事情搞砸,只会打扰了他们!或许女生就是会想得太多,不像男生,洒脱点,干脆点,快乐也就多一点,我们始终带着笑容,才能尽可能的给老人们带去更多的快乐,不是吗?因为快乐是会传染的,忧伤也能影响周围的人的心情!

走着走着,不知不觉就到了,负责人在门口迎接了我们,随着他,我们终于走进了敬老院!老人们在房子前面的小花园里聚集着,我们快乐地叫着爷爷奶奶,老人们也亲切的和我们打了招呼。他们的欢笑让我觉得好开心,是真正的开心!老人们起得早,刚做完了晨间运动。爷爷们聚集了起来,要下象棋了,男生们倒是开心了,可以和爷爷们打成一片了!只可惜我们女生都不会下象棋,不过没关系,看见阿姨们在打扫卫生,我们也去搭把手!我一边擦着玻璃,一边欣赏着几位奶奶剪纸的模样,好慈祥,这种场景,让人的心感觉好温暖,好舒服!做完了室外的活儿,我们随着阿姨们走进了爷爷奶奶们的房间,桌面上摆了好多他们一起出去旅游时拍的照片,他们有一个大家庭,有一个温暖幸福的家,他们彼此相依相靠,更重要的是,他们不再孤单!我们几个女生整理着床铺,打扫着房间,平时在家里可能都是公主的我们,在这里做着这些劳务活儿,却也这么开心!

时间过得好快,做完了室内的活儿,参观完了敬老院,便到了午饭时间!大大的圆餐桌,坐满了人,大家就像一家人一样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热热闹闹地享受着午餐!这一切让我感觉就像过年时一样快乐,一家人团聚,享受着团圆饭,年夜饭,分享着一年以来开心的不开心的一切,一起期待着未来的美好,互相感谢着,祝福着,祈祷着!老人们每天这样生活着,真好!饭后半个小时左右,老人们开始了午休!我们和阿姨们一起整理了餐桌,做完这些,便和这里的阿姨姐姐们聊了起来!

我们这才了解到,这里有位特殊的张爷爷。张爷爷的老伴很早就去世了,前两年自己唯一的儿子因意外离开了他,儿媳带着孙子离开了家,去城里打工,便把张爷爷寄养在敬老院!但是可能因为工作的关系,儿媳和孙子都不能常来看他,爷爷带着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伤痛,带着对家人的无比思念仍然坚强的活着,因为他想亲眼看到孙子健康的长大,过着幸福的生活!

我们在院子里拔着小草,一边唱着歌,一边给花儿浇水!男生们还在一旁练着他们的小魔术,怕是有点紧张了吧!爷爷奶奶们的午休时间过了,也该我们露

一手了吧!我们聚集在了客厅,要进行歌唱比赛了,唉!可惜,我们会唱的歌不多!输得挺惨的,但是会唱的歌唱的也还不错!那也不是自夸,那可是爷爷奶奶们公正的评价呐!唱歌比不过,只好让男生们来表演魔术了,果然不负重望,嘻嘻,至少没有穿帮!这时,阿姨突然放起了音乐,居然是——最炫民族风,原来爷爷奶奶们也会跳啊!顿时,大家的兴头儿全起了,我因为不能运动,所以,只好在一旁看着了,不过我可是照了好多照片呐!不过,还是忍不了了,于是我也像个老奶奶似地慢慢腾腾地扭来扭去!

哎呀!玩儿累了,也该休息了!爷爷奶奶们去了花园,我们在厨房跟着阿姨们用今天买来的水果做着沙拉,榨着果汁,还做了水果拼盘!我们一起,吃着水果,聊着天,这个时刻令人感到那样惬意、舒服!

快乐的时光总是流逝得很快,我们就要说再见!奶奶们将剪纸送到我们手上——是“福”字,还有“惜”字!奶奶希望我们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都能拥有幸福的未来,希望我们能彼此珍惜身边的缘分,珍惜当下的幸福!我们带着感动和爷爷奶奶依依惜别,说,再见了!

惜福,福惜!珍惜缘分的人才会得到真正的幸福!真正懂得幸福的人就一定会珍惜身边的缘分!不论生活给我们多少苦难,我们只要有一颗坚强而又乐观的心,值得我们珍惜的缘分就一定会到来,让我们逐渐成长为一个懂得幸福的人,懂得爱的人,从那一刻起,我们对那些身在困境中的人来说,又是特别的人,因为我们,生活暗淡中的人们,又寻找到了值得他们珍惜的缘分,又像我们一样,学会了爱,感受到了幸福!爱,原来就是这样在人与人之间传递着,不论血亲关系,不论种族之分,没有任何界限,只要你始终保持着一颗善良的心!

现在看一眼我的爷爷奶奶,他们真的老了好多,那充满了皱纹的脸,我有几时认真仔细的看过呢?那满头的白发,几时起,变得那么多了?曾经还那样矫健的他们,如今步履蹒跚。一切都安静了,那种苍老,让我的心更痛了!我没有感受过亲人离别的痛苦,现在也开始害怕了!奶奶常说这里痛,那里痛,爷爷也常常生病!但是与其担心我们还能在一起走多久,不如珍惜现在,多陪在他们身边!即使我不说什么,只要看到我在,他们就已经很开心了!

其实老人就像孩子一样,他们单纯,随让有时也会有小小的固执劲儿,但那也很可爱,不是吗?总有一天,我们也会变老,我们也会有步履蹒跚的艰难,也

会深深的挂念自己远方的亲人,也会固执的期待每一天都能和孩子们在一起,期待家里每天都会有快乐的笑声,那样即使容颜苍老的我们,变得体弱多病的我们,心也会是年轻的,快乐的!

4.寒假社会实践报告.敬老院之行 篇四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敬老院看望老人

学校:陕西科技大学 学院:设计与艺术学院 班级:包装 091 姓名:杨楠 学号:200909030115 时间:2011.2.26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寸晖”父母把儿女含辛茹苦养大,而 当儿女们雏翼渐渐丰满展翅之时,却忘记那个曾经把爱和一 辈子时间奉献给自己的人,留下那个佝偻的身影在敬老院徘 徊。或许有人说“敬老院多好,管吃管住,有人伺候,有人 说话”。但是父母的那颗心毕竟是孤独的,没有亲情的温暖 再好的环境,心都是凉的,况且中国目前的社会福利不是很 高,敬老院的环境也不会太好 2 月 26 日我和两个舍友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出于学校社 会实践的目的,但更多也是想为老人做点什么。进入敬老院 我们找到院长,看我们能为老人做些什么。院长把我们领到 老人房间,我们边打扫卫生边和老人聊天。老人特别和蔼,看我在擦墙壁,就说“姑娘我把电视给你开开吧”,我说“不 用了,我还要劳动呢。“没事,我把电视开开,你听着,干 ” 活就不无聊了”老人的细心体贴让我的心暖暖的。他们已习惯了为他人着想,可谁又会为他们着想呢?如此一想心便空 落落的,我们要多多爱护老人。随后我们聊了好多老人在这 里的生活,她告诉我她和老伴都有病,她还好,老伴行动都 有点困难。她问我在哪里上学,以及一些家里情况。在打扫 卫生的过程中,老人一直叮嘱着“累了,就休息一下”,临走 出她的房间,老人对我说“姑娘,好好念书,将来不像我们 这样,肯定有出息”我深深的点点头。

接着又去帮一位瘫痪在床上的老人打扫房间,房间光线 比较暗,还有点难闻的味道,老人见我走进来吱吱呀呀地说 着,眼神里透着孤寂与落寞,对着老人,我深深地点点头然 后仔仔细细打扫起来,从墙壁桌子到马桶地板。心里想着能 为她做的就只有这点,就越干越起劲。离开的时候对她笑着 示意地走开了!然后和同学会合,共同打扫了两个空房间,听说还有老 人要住进来。屋子里灰尘很大,似乎好长时间都没人住了,擦窗、抹桌、拖地、挂窗帘· · · · · ·我们花了好像时间才打 扫干净,看到焕然一新的房子真的很高兴。楼道里也被我们 拖了好多遍,做事应该有始有终,做到最好,这是我们现代 大学生应该有的做事原则。一切就绪很开心,是成功的喜悦,是助人为乐的幸福。一上午忙忙碌碌,骨头都快散架了,在 家都没干过这么多的活,但心里特别高兴,做好事是一种幸 福。老人脸上开心的笑是对我们最大的奖励。最后来到院中和老人聊了一会天,我们向院长告别,她 说“今天你们辛苦了”

“没事”心里暖暖的。在敬老院我感触很深,老人确实很寂寞。特别渴望能够 亲情的滋润。而我自己也有爷爷奶奶,他们开明、热心、勤 劳、视子孙为自己的一切。我得到爷爷奶奶无穷无尽、无微 不至的爱,爸妈在外打工的这七八年都是爷爷奶奶在照顾我 们,这爱比山高比海深,是我这辈子也还不了的。幸运的是

他们现在身体都特别好,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要加倍地爱他 们,不会因为放假要和同学一起出去玩而放弃回家陪他们 了,不会因为他们的反复叮嘱而感到啰嗦,而就此不理。我还能陪他们多久呢?所以要珍惜时间,不要等到“子欲 养而亲不待”那时候就欲哭无泪了!我想这也是现在年轻人 该做的。想一想那时候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父母们怎样教 我们系鞋带、扣扣子、穿衣服、梳头发· · · · · ·所以当他们 想不起来,接不上话的时候,我们能等一下;当他们吃饭时,会弄脏衣服,我们能宽慰地说句“爸您慢点吃” ;当他们梳 头发手会不停地抖时,我们能上去搭把手。古人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现在也一样。我们首先应 该孝敬自己的老人,常回家看看,帮爸爸妈妈刷刷筷子洗洗 碗,帮老人洗头洗脚,铺床叠被。更不要让现在吃老啃老的 不良习惯影响着自己。我们是以后孩子的榜样,也一样是这 个社会文明风貌的缔造者。相信爱是可以传承的。要真正拥 有“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的感觉。小爱可以温暖一个家庭,大爱可以温暖整个社会。记得 在我们物资丰盈的时候,拿出一俩件买奢侈品的钱为一两个 老人送去温暖。献上爱心。“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 将变得更美好· · ”让这首歌永远在我们的心底流淌。·· “最 美夕阳红”希望全社会的老人都能够安度晚年。


5.特殊学校之行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篇五

环保之行实践队

暑期实践报告

杨帆海大,践行青春。

郭塘桥地处新桥、薛家以及春江三镇交界处,拥有22个村民小组,800余户,户籍人口2500余人近年来村支部、村委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因地制宜,着力打造亮点,突出重点,在环境建设上有突破。以“村容整洁”为切入点,多方面积极争取资金,扎实、稳步、有序争取做到道路硬化、河塘净化,改变脏、乱、差的恶劣环境。

大学一年,总是想要努力成熟,渴望面面俱到,希望完美无缺,现实却总是让我们懂得什么是更加完美,就像无论春日果实多么青涩可口都不及秋日硕果甜美多汁。四天前的一个月,看见学校的宣传号召,感觉易如反掌,跃跃欲试的心很快便投入实践,有句俗话说得好,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现在是不实践不知实践有多难。前期的准备冗长而艰难,又逢考试月,初次接触的我们有些手忙脚乱,从策划到讨论到推翻到再讨论,夜幕下的合欢花对我们迎来送往,一间间不断被保安大叔催促的教室总是响起我们急迫的脚步,夜半寝室楼道里见惯不惯的我们低声联系的身影,所有社交软件中我们疯狂刷屏地赞助声,以及瞬间化为心机person的我们与赞助商的坎坷谈判,我们焦虑过,迷惘过,也无助过。像风走了八千里,不问归期;我们,也义无反顾地走完了一个月的前期准备,不问归期。

我们本次的社会调研主题是“关于农村垃圾的分类处理问题”。适逢郭塘桥村争评“五美乡村”的活动,经过第一天与当地村委政府筑梦环保绿满乡村

环保之行实践队 的洽谈,我们决定本次实践与当地活动有机结合,争取让社会实践的正面影响得到最大化的拓展,也希望能对郭塘桥村的评选尽一点微薄之力。7月11日清晨,伴着淅淅沥沥的小雨,环保之行实践队共12人由上海出发,中午抵达常州。在经历一场大雨的午后,便派四名学生代表来到了郭塘桥在与当地领导进行短暂地后期安排会议后我们便在当地村民的带领下对郭塘桥村进行了实地勘察,确定了第二天要进行的工作以及开展方式,在一片忐忑和期待中等待着第二天的到来。

7月12日早上,政府工作人员与环保之行队员在会议室开了简短的出征仪式,并邀请村民代表和学生代表共同了解情况且参与后续工作,下午,在当地进行环保工作的宣传。带着事先准备好的问卷和相关知识,四人一组分头行动,并且对四人进行了明确地分工:交流,填问卷,拍照,分发小礼品。在村民代表的带领下,我们渐渐地对当地方言有了一定了解,在语言方面的交流障碍逐渐缩小,与村民的交流也愈加娴熟。

7月13日在村民代表地陪同下,我们到了郭塘桥附近几个村去做问卷调查。在郭塘桥附近几个村,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我们挨家挨户调查下来的基本是上了年纪的村民,在村民代表的沟通下,我们跟大爷大妈聊着天,聊着当地风土人情,聊着环保。下午我们自行前往农户家里进行问卷调查。从我们了解的情况看来,村民的环保意识不错,大部分农户都愿意抽出时间为我们填完问卷,只有少部分人忙着自己的事,对环保不屑一顾或者认为我们在搞传销,不理睬我们。一天下来最多的感受就是热,还有腿酸,但是,工作完成的不错,为筑梦环保绿满乡村

环保之行实践队

每个小伙伴点个大大的赞。

7月14日全天,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对郭塘桥大队的其他村继续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环保宣传义务捡垃圾,分类垃圾等工作。下午则是最苦最累的捡垃圾活动了。以地为炉,大家都快成一只烤卤猪了。弯腰起身,把好久没疏通的筋骨全疏通了。捡了一路,垃圾都被消灭了,躺尸在我手中的大号黑色垃圾袋,最后被安置在某一垃圾池中消尸灭迹。当日晚上,就直接都累趴在床上,动弹不得了。

7月15日上午,对当地政府工作人员汇报工作,就调研期间工作记录与工作结果进行汇总,并与当地政府进行交流,分配后期工作。中午实践队的成员无暇顾及劳累的身体,就开始最后的宣传收尾工作。下午完成所有工作后,实践队的成员们纷纷踏上回家的路。

在调研中发现村民对政府的环保宣传,管理,整治工作相当满意,尤其是近两年在当地政府的管理下,村里的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村民的意识也有了很大的提升。虽然现在村里仍然存在少数环境污染问题,当地政府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村民也都保持着乐观的态度。在环保宣传中,村民也乐意听取学习环保小知识他们的朴实的笑容也深深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

现在回想起来实践远没有想的那么简单,经过这些天的努力,才觉得生活有多么不易,作为年轻人多出去闯一闯,接触不一样的人,不一定有高学历的人才会有大道理大知识。百姓朴实的道理有些时候可能听起来会更有道理。他们在乎的或许只是邻里之间的一点事,正如我们此行一样,在22个村我们用五天的时间也不可能全部都去完,筑梦环保绿满乡村

环保之行实践队

也不可能解决反馈所有百姓的意见和建议。但我想我们传达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感染力。我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实现我们的梦想,从自身做起,感染他人。“筑梦环保,绿满乡村”不仅是一个口号更是一中内心的希望。

此外也十分感谢在调研中陪同环保之行实践队的村民和学生们,同时也十分感谢郭塘桥村委对环保之行实践队调研期间的大力支持。

环保之行实践队

6.特殊学校之行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篇六

一、调研概况

调研目的是为了解该校大学生特殊群体社会适应性现状, 剖析其在社会适应性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探索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的方法, 务必使其在校期间以及步入社会以后都能得到健康发展。

(一) 研究对象概况

本次调研开始于2013年11月, 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 我们选取了吉林省某高校大学生特殊群体中的566名进行了调查。被调查的大学生特殊群体可分为三种情况, 即学业障碍 (也就是学业进行困难, 必须延期答辩) , 单亲家庭和学校经济关注对象, 调查人数分别为248人, 141人, 177人。本次调查所选取的样本涵盖范围非常广, 包含了社会科学、医学等六大学科门类近百个专业。其具体情况见表1。

资料来源:本研究整理

(二) 调查工具

本次调查工具选用《大学生适应性量表》 (2003) , 该量表由卢谢峰等人编订, 从大学生生活、学习的不同方面出发将大学生社会适应性分为学习适应性、人际适应性、角色适应性、职业选择适应性、生活自理适应性、环境总体认同和身心症状等七个维度, 共计66个项目, 其中各维度项目构成数依次为8、11、9、9、6、7、10, 另有6个重复项目构成“效度量表”。对于采集来的数据, 采用Epidata数据录入软件进行数据录入, 统计工具采用社会性统计分析软件SPSS13.0对数据进行分析。

问卷的选项采用Likert式五点评分, 即使被调查者从“很不符合”、“不太符合”、“不能确定”、“有点符合”、“非常符合”五个选项中, 选取最符合自身情况的一项打钩, 然后进行统计记分。记分方式根据题目叙述不同分为正向与反向两种, 从“很不符合”到“非常符合”五项分别记1分~5分不等, 正向叙述的题目按升序计分, 反之则以降序方式计分。最终的分越高的项目, 表示该调查者在此项中的适应性越强。

《大学生适应性量表》 (2003) 的信度、效度均具有较高水平, 分半信度系数值为0.88;内部一致性良好, 均在0.58~0.78之间;各分测验a系数的范围在0.5790~0.7759之间, 而量表的a系数为0.8978;分量表与总量表同质性较好, 量表的预测效度值为0.74。【1】【2】

二、研究结果分析

(一) 学业障碍群体适应性

注:*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1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资料来源:本研究整理

从表2中可以看出, 学业障碍群体在学习适应性、角色适应性、身心症状三个维度上的表现与常模差别不明显 (p>0.05) 。人际适应性、职业选择适应性、环境认同三个维度上的得分高于全国常模, 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在职业选择适应性、环境认同两个维度上的表现明显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p<0.01) 。在生活自理适应性这一维度上, 学业障碍群体得分明显低于全国常模 (p<0.01) 。这说明, 该校学业障碍人群在生活自理适应性方面存在问题。

(二) 单亲家庭群体社会适应性

注:*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1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资料来源:本研究整理

从表3中可以看出, 单亲家庭学生在身心症状维度上的表现与全国常模没有明显差别 (p>0.05) 。单亲家庭群体在学习适应性、职业选择适应性、环境认同适应性三个维度上的表现明显优于全国常模 (p<0.01) 。但是, 单亲家庭群体在人际适应性、角色适应性、生活自理适应性三个维度上的得分均低于全国常模, 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并且在角色适应性、生活自理适应性两方面劣势明显 (p<0.01) 。

(三) 经济困难群体社会适应性

注:*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1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资料来源:本研究整理

从表4中可以看出, 经济困难群体在角色适应性、身心症状两维度上的表现与常模差别不明显 (p>0.05) 。经济困难群体在学习适应性、人际适应性、职业选择适应性、环境认同四个维度上的得分高于全国常模, 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并且该群体在学习适应性、职业选择适应性、环境认同三个方面明显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p<0.01) 。在生活自理适应性这一维度上, 经济困难群体明显劣于全国常模 (p<0.01) 。

(四) 高校特殊群体社会适应性

将 (学业障碍、单亲、经济困难学生) 大学生特殊群体社会适应性得分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 结果如下。

注:*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1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资料来源:本研究整理

从表5中可以看出, 高校特殊群体 (包括学业障碍群体、单亲家庭群体、经济困难群体) 在学习适应性、人际适应性、职业选择适应性、环境认同四个维度上的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 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而且在学习适应性、职业选择适应性、环境认同三个方面明显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p<0.01) 。但是, 该高校特殊群体学生在角色适应性、生活自理适应性、身心症状三个维度上的得分低于全国常模, 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并且在生活自理适应性、身心症状两方面明显劣于全国常模 (p<0.01) 。

三、大学生特殊群体社会适应性现状归因分析

从上述的调查结果来看, 该校大学生特殊群体社会适应性四个维度上存在较大问题, 分别是人际适应性、角色适应性、生活自理适应性、身心症状, 就具体原因来说, 分析如下:

(一) 人际交往适应性现状归因

首先, 大学生群体的生活、学习环境状况是其人际交往适应性差的客观原因。由于大部分的大学生从未脱离过校园生活, 生存环境是由家庭、学校共同搭建的“温室”, 涉世未深, 心理不成熟。其次, 现代大学生大都来自于核心家庭, 更有相当一部分是独生子女, 生活空间局限于家与学校两点, 社交环境单纯, 人际交往经验不足, 也缺乏必要的社交技巧;且受家庭模式限制, 较为任性, 不容易接纳他人, 交往中容易出现以自我为中心的错误倾向, 缺乏合作意识。最后, 大学生特殊群体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因素易产生自卑心理, 在交往中缺乏必要的勇气, 虽然非常渴望受到关注, 却又总是被动的, 甚至是退缩的, 难于融入群体, 经营好人际关系。

(二) 角色转换适应性现状归因

首先, 现代大学生群体年龄均在18岁—22岁左右, 虽然是法律意义上的成年人, 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但是却缺乏相应的阅历, 尚未具备较为成熟的思考行为方式, 会处于自我认知片面、幼稚的境地。其次, 大学阶段是学生们由学校到正式迈入社会的过渡阶段, 大学生们面临着多重角色转换, 不仅仅是学习情况、科研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其所承担的家庭责任、社会责任也会更重, 自我期望值更高, 但却困于单调的校园之中, 较少参与社会实践, 缺少必要的历练与引导, 多重角色冲突难以调和。再次, 大学生特殊群体普遍缺乏抗挫折能力, 在适应新角色受挫后, 往往踟蹰不前, 对自己产生怀疑, 没有一往无前的勇气与魄力, 责任意识缺乏。

(三) 生活自理适应性现状归因

大学生特殊群体生活自理适应性现状不如人意主要受以下几方面因素影响:首先, 由于现代大学生有很多来自于独生子女家庭, 在成长过程中家长溺爱, 因而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其次, 应试教育体制下, 学生自入学后便埋头于学习, 数十年如一日“两耳不闻窗外事”, 没有做过多少学习以外的事, 缺乏动手能力, 难以独自安排自己的生活。再次, 读大学意味着远离父母、远离家乡, 离开熟悉的环境, 大学生们面临着与新环境磨合的困难, 当自身习惯与新环境不能契合时, 他们就会在新环境中手足无措。最后, 大学生特殊群体之间缺乏必要的生活技能、技巧交流, 生活中缺少互助。

(四) 身心症状现状归因

大学生特殊群体的心理症状与疾病, 往往也是由于长期压抑、闭塞, 角色差异性等问题所造成的。由于普通高校的实践教育的缺失, 大学生的理想定位的偏差, 大学生特别是大学生特殊群体往往会因为实际状况与自身理想差距较大, 难以找到心理平衡点。与此同时, 大学生又要面对社会的高要求、家庭的高期望、学术上的高标准, 忍受多重压力困扰, 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的状态而造成的身体不适。而部分大学生缺乏独立生活能力, 难以很好的照料自身日常生活也是造成其身心症状出现的原因之一。吉林地区地处东北, 特殊的自然环境加剧了这一情况。

四、增强大学生特殊群体社会适应性的建议

(一) 加强社会适应性教育

良好的社会适应性是大学生就业和未来发展的必要条件, 其重要作用毋庸置疑, 因此, 加强大学生特殊群体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必须引起大学教育工作者及学生本人的高度重视, 并渗透于课程设置、大学生特殊群体管理等各个环节中。【3】首先, 在课程设置方面, 学校可以在普通课程中, 或针对特殊群体的课程中加入社会适应性教育内容, 使学生们明了进入高等教育阶段后, 自身在家庭、社会、学校中所扮演角色的变化, 并了解这一变化对于个人、家庭与社会的重要意义。同时, 高校还要针对学生角色变化中的常有问题, 给以合适的建议。在学习与科研方面, 学校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 还要注重学习方法、研究方法的教导, 引导学生迅速适应大学自学为主的学习方式及团对协作的科研模式。其次, 学校要积极创设环境, 促进大学生特殊群体的自我教育, 加强其群体内部互动。例如, 学校可以开设大学生特殊群体自助平台, 给予相应的资源倾斜, 将特殊群体学生凝聚在一起, 群策群力, 同舟共济, 协同解决自身困难。这样一来, 很多学生的困难便可以直接得到解决, 其自身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同时, 学校也可以面向所有大学生开展新老生的生活、学习交流会, 使新生掌握必备生活技能、学习方法, 尽快融入到新的生活环境中。最后, 学校要关注学生生活、心理状况, 建立有针对性的长效心理指导机制。学校可以征集志愿者, 开展“心理一对一互助“活动, 使大学生特殊群体成员能够正确认识自身, 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 有效管理自我。

(二) 自我教育, 自我适应

大学生自身才是提升社会适应能力的主体。大学生特殊群体要加强自身的社会适应性水平, 也应积极开展自我调节和适应, 主动出击, 促进自身适应能力的增强。为此, 学校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 要积极培养和激发大学生特殊群体提升社会适应性的动机。通过社会适应性教育, 使其明确社会适应性对于人生发展的重要作用, 形成内部驱动力。其次, 要加强大学生特殊群体理想教育, 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坚定独立自强观念, 积极面对人生, 摆脱家庭、地域、经济收入等环境性因素的制约, 掌握人生“方向盘”。再次, 对大学生开设人生规划教育, 特别是职业规划教育课程, 使其能够为自己设定人生/职业目标体系, 并不断付诸行动, 提升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最后, 学校要重视对大学生特殊群体创造性及实践能力的培养, 提高其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大学生特殊群体进行系列式的培训, 实现其个性心理品质的提升。【4】

(三) 注重沟通技巧, 培养交往能力

良好的人际沟通协调能力能够促进大学生特殊群体迅速熟悉社会规范, 加快其社会化进程, 使他们能够在毕业之后迅速融入到社会中去, 在新环境中建立起融洽的人际关系。对此, 学校应着重帮助大学生确立恰当的交往原则, 注重对其交往技巧的培训。首先, 要确立以相互尊重、真诚待人、互利共赢为荣的人际交往原则, 常怀感恩, 与人为善, 只有以这种心态面对他人, 才能取得大家的尊重与信任。其二, 要增强大学生特殊群体人际交往自信心, 帮助其克服自卑、怯懦的心理, 勇敢迈出交往第一步, 积极主动地融入群体, 要使学生明白, 其实每个人都渴望与他人交流, 主动一点一定会受到欢迎。其三, 以恰当的方式, 促进大学生特殊群体与他人的交往, 如通过朋友互助、联谊等形式扩大交际范围, 增加其人际交往经验。其四, 针对必要的人际交往技巧进行培训, 并组织专题活动进行强化训练, 增强大学生特殊群体的沟通交往能力。【5】

(四) 增强综合实践教育

社会实践经历不但能够丰富大学生的社会经验, 帮助学生提高动手和实践操作能力, 还能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让学生学会自我调节, 为踏入社会做好准备。在社会实践中, 大学生能够积极进行角色的调整, 增强沟通与交往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增强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其次, 实践教育也能够有机地统一实践教育与教学工作, 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感, 树立为社会服务的责任意识。高校应该深化改革实践教育的内容与形式, 增强社会实践教育的实践性和针对性。社会实践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 不仅仅指实习, 也可以是社会调研、兼职工作、志愿活动等。此外, 大学生社团组织能够凝聚大学生中大部分活跃分子, 鼓励大学生特殊群体积极参与社团活动, 以社会适应性强的人群带动不足者, 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也是提升大学生特殊群体社会适应性的有益途径。

参考文献

[1]卢谢峰.大学生适应性量表的编制与标准化[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003:21—65.

[2]李永强.大学生合作?竞争人格特点与其社会适应性的相关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 2010:13-19.

[3]廖信伟.浅谈大学生社会适应性问题[J].党史文苑, 2011 (1) :79—80.

[4]陈建文.健康人格教育的理论透视[J].高等教育研究, 2010 (3) :81—87.

7.特殊教育学校师德师风自查报告 篇七

近日学校掀起来学习师德师风的高潮,本人透过师德师风整改的学习,对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透过学习,我受益匪浅。决心以这次师德师风教育活动为契机结合工作实际,深刻进行自我剖析,使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改造,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

一、查有无爱国守法,依法执教。

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认真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严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和义务,认真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活动和学习。不足之处:有时在学习中有敷衍的现象。

二、查有无爱岗敬业,乐于奉献。

在教育教学中,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以崇高的职业道德,良好的教风,严明的教纪从教,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以人为本、严格要求、耐心引导,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用心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达成教学相长之目的。

不足之处:有时对于一些哭闹厉害和自闭症的学生缺乏耐心。不能经常深入教材,不能深入探究教育教学的新理论。

三、查有无以生为本,关爱学生。

关心爱护班里的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主动关心家庭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地评价和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注重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特别关心体质较弱的学生,督促他们坚持体育锻炼。

不足之处:对学生们的管理有时不能面面俱到。

四、查有无教书育人,因材施教。

坚守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不利用职责之便谋取私利。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严于律己,作风正派,以身作则,注重身教。正确的评价学生,积极利用康复手段,一生一案,针对学生不同的情况进行分类不在公共场合公开学生和家长的隐私。

不足之处:评价学生的体系不够完善。

五、查有无为人师表,廉洁从教。

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在平时工作和生活中,遵守社会公德,克服个人主义、注意言行,不讲粗话,以模范对学生做出表率。外出时,注意自己的形象,不参加任何赌博活动和其他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的活动。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严于律已,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没有参加任何有偿家教活动。

不足之处:工作作风不够深,有时还不能持续从学生的利益出发,关心学生的生活,分担学生的疾苦,服务于学生的意识不牢。有时会对学生出现过高的甚至不切实际的要求。

六、查有无终身学习,勇于创新。

在工作中认真钻研教材、研读学生、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善教学教育方法,提高自己的教育、用心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努力做到了不断自我充电,谦虚谨慎,相互学习、相互帮忙、不耻下问。

8.特殊学校之行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篇八

济源市特殊教育学校 李淑敏

课 题: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与对策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职业倦怠 开题报告 内容提要: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个人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渡要求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状态。教师是一个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的职业。一般说来,教师多多少少都会存在一些心理问题。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偏低,随着社会的急剧变化,教师的心理问题正呈现出增长的趋势。教师的职业特点和特殊教育学校的工作环境使得特殊学校的教师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现象。教师职业倦怠的结果,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对于他们的工作以及学生都有许多消极不利的影响。

学校管理者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观念,充分认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采取有效措施克服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引导教师正确认识自己,树立自我保健意识,端正教育思想,提高工作效率;要正确对待教师的挫折心理,创建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减轻不必要的负担让教师轻装前进。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概念

所谓职业倦怠,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弗鲁顿伯格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的一个概念,主要用来描述个体在长期的工作压力下,由于得不到有效缓解而产生的心理、生理上的疲惫。具体表现为:工作能力下降,工作热情衰退,对他人逐渐冷漠,自我成就感降低等等。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相比普通教育,特殊教育教师表现尤为突出。

教师的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付工作应激的一种心理反应,主要包括以下三种心理反应。

第一、情绪耗竭。这个阶段的教师表现为疲劳、烦躁、易怒、过敏,情绪紧张,反映出负向、消极地心境和态度,畏惧早晨去上班,形成对学生消极地、玩世不恭的态度。

第二、人格丧失。人格丧失一般表现为通过减少和断绝与学生的联系来表现出来。例如,教师减少与学生接触,从身体距离上远离学生,不理睬或拒绝了解学生,给学生取贬损性的称呼、外号或给学生贴标签,甚至倾向于极端对学生进行体罚和变相体罚,这些都是性格解体的标志。

第三、降低成就感。教师的职业是使学生获得知识,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教师们特别是农村的小学教师们一旦发现他们的职业为他们提供较少的反馈时,就不再努力了。教师一旦经历这三个方面的过程就引起动机上的变化,进而在生活方面体现出了失败感,这就是社会心理学称之为的“习得性无助”。

二、特殊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

教师是一个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的职业,一般说来,教师多多少少都会存在一些心理问题。国内外的研究表明: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偏低,随着社会的急剧变化,教师的心理问题正呈现出增长的趋势。英国的调查表明:有五分之一至三分之一的教师正承受着巨大的职业压力。我国的研究者认为:教师的心理焦虑比其他职业群体的人更为严重,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评明显低于其他职业群体。特别是现代社会,应激事件多、竞争加剧、工作压力大,突出表现为教师的身心耗竭状态。特别是特殊学校的教师,表现的更为突出。

为了全面了解特殊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我们对全市校100余名特校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感受到很大,经常感觉急躁易怒,没有成就感,职业压力大,身心疲惫。

从性别上来说,特殊学校的女教师相比男教师更容易出现职业倦怠。特殊教育中成就感对教师的影响比中小学教师小,再加上特教对象比较难以控制,女性教师情感体验深刻,对于工作压力的承受能力低,因此体验到的工作压力比男性教师大。

从教龄上来说,特殊学校教龄5-10年的教师职业枯竭感最高,因为教龄在5年内的特教教师人格解体程度最严重,极易产生职业倦怠。调查发现30~39岁的特教教师体验到的压力最大,其次是29岁或以下组,压力最小的是40岁或以上的特教教师。

从学历上来说,在特殊学校教师中专科与中专毕业的教师相比于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在身心衰竭维度上,中专及其以下学历的特教教师的得分显著高于专科及本科以上的特教教师;专科学历的特教教师得分又显著高于本科学历的特教教师。

从工作量上来说,特殊学校教师每周授课数量越多,其职业倦怠感越严重。得出特殊学校教师的工作量和职业倦怠的程度的成正比。工作的忙碌感越强烈,身心衰竭的程度也越严重。

从任教科目上来说,特殊学校生活实践类任课教师情绪衰竭、非人性化程度显著高于文化知识类、技能发展类任课教师。

据不完全统计自1995以来,我市有10多名特校教师放弃了特校教师职业,而选择了其他工作,有多名教师调到城市中小学去任教。特校教师流失数据说明农村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现状,应该引起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学管理者的足够重视。

三、特校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成因分析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是师资的均衡。特殊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得到较快发展,作为核心的师资队伍均衡是重要保障。但当前,影响特殊教育学校师资队伍个体综合素质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职业倦怠。探究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对促进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成就感导致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所谓成就感是指一个人做完一件事情或者做一件事情时,为自己所做的事情感到愉快或成功的感觉。目前特殊教育学校的生源逐步转变为以智障学生为主,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时,由于学生的特性和教学设施设备等条件的限制,致使教师很难在与学生互动交流的过程中产生成功的体验。

同时,由于社会各方面对特殊教育教师的关注不够,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比较而言,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工作环境中,难以与外界社会交流,和学生一样不能融入主流社会。特别是每年暑期和教师节期间,每名普通教育工作者都有可能得到来自升入高等学府的学生的祝福,而作为仅仅为义务段的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却绝无这种接受学生祝福的可能,即使工作一生也不能有桃李满天下的满足感和幸福体验。这样,导致特殊教育教师工作和生活中缺乏由工作而产生的成就感,从而缺少职业幸福度,久而久之,形成职业倦怠。

2、缺乏工作压力导致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产生职业倦怠。工作压力是指因工作责任过大等因素对人产生的压力。特殊教育学校由于每个县市只有一所,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未能在业务上进行的统一管理和要求,特殊教育教师的工作责任和工作职能完全由学校自己制订和执行。在具体制订和执行的过程中,很多学校由于没有升学及质量考试考核的要求,同时由于所有教师都是朝夕相处,碍于情面和处理各种关系的需要,不能像普通学校一样制订和严格执行统一的管理规范,导致学校管理不够规范,长期的这种运行状态使处于较为封闭的特殊教育工作环境中的教师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认为工作原来就是如此而已,令教师缺乏工作的进取心和积极的工作动力,长此以往,导致一部分自觉性不强的教师不够敬业,形成职业倦怠。

3、缺乏一定的社会尊重导致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相当一部分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在社会交往中不愿承认或回避自己从事什么样的职业。笔者在与朋友的交往中,往往会遭遇一种尴尬:“每天那么忙不就是教几个聋子、哑巴和憨头而已嘛,还能教成一朵花不成。”这样一种观念就是典型的认为你从事的职业不过就是如此而已,不可能做出什么成绩。在有些初次相识的场合,作为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要耐心的向对方解释半天什么是特殊教育,之后看到的是一种不屑的表情。这些对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较为普遍的不够尊重的言行极大的挫伤了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职业自尊,形成了职业倦怠。

4、家长的态度导致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家庭大都较为贫困,产生贫困的原因主要是因残致贫。绝大多数学生家长对每个孩子都付出了无限的爱心,在发现孩子有残疾的初期,每名家长都爱子心切,不惜借贷,投入大笔资金,希望借助现代医学手段,治疗好学生的残疾。但当发现投入巨资却无法治愈孩子时,家长的心态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有的家长因爱成恨,从此对孩子不管不问,放任自流;有的家长因内疚,对孩子溺爱有加„„

医学的终点是教育的起点。当家长发现医疗无效时,就将孩子送到特殊教育学校就读。由于因残致贫,家庭贫困,大多数家长对学生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

笔者曾经亲身经历两件事情足以说明家长的态度:其一,2010年11月,气温骤降,学生由于月初上学时(我校属全寄宿制学校,学生在校住宿)天气还较为温和,所带寒衣不够。这时,学校班主任老师逐一给每位家长打电话,要求给学生送寒衣到校。令人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了,竞然有超过三分一之的学生家长说没空送衣服来或者是说“他(指学生)不冷”,最后还是全校教师自发的捐献衣物才帮助每名学生渡过了寒冷的一个月。其二,学校打算召开家长会,主要目的是家校联合,共同教育帮助学生成长。家长会初定于四月二十六日举行,由于超过三分之二的家长说由于有事不能参加,家长会一拖再拖,最后定于十月二十六日举行,到场的家长仍然只有不到三分之一。

相当一部分家长都是甩包袱的心态将学生送到学校的。学生在校期间,教师教给学生良好的习惯和教会学生学会一些知识,但星期天返校后,教师会惊讶的发现,二十几天教会的知识在星期的时间里几乎会全部遗忘,原因是家长总是以工作忙、没有时间或无法与孩子沟通为由,根本没有配合教师要求的月休时教育学生。大多数家长也认为这样的孩子学不到什么东西,来学校就是请个保姆照顾学生不出事就行了。

家长的这些态度也导致了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对从事的职业能够取得的成就失去信心,产生职业倦怠。

5、教育行政和业务部门对特殊教育的管理不够导致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产生职业倦怠。

其一是教师参加活动,展示自己的愿望被忽视。相当一部分教育管理部门或是业务部门在组织教师活动时忽视特校教师参加。

其二是教师在业务上成长的愿望被埋没。由于在市里特殊教育的唯一性,教育管理部门没有专门的特殊教育业务权威指导机构。同时,由于经费的缺乏或其他方面的原因,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外出学习或业务成长的愿望不能像普通学校那样得以实现,特殊教育在封闭的环境中“闭门造车”,艰难前行。

其三是管理部门的态度给教师以职业暗示。相当的管理部门和社会机构对特殊教育的出发点是:只要管住这些孩子,确保他们不出事就行了,这样的孩子不可能教出什么名堂。

其四是特校教师编制不足,专业教师缺乏,专业师资引进困难。国家《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09]41号)明确指出:“配齐配足教师,确保特殊教育学校正常教学和管理工作。省级有关部门要根据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少、班额小、寄宿生多、教师需求量大的特点,合理确定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并保障落实。”按照特殊教育的教育规律,特殊教育需要有具有专业资质的心理咨询师、行为矫正师等专业人才,但目前较为普遍的情况:一是由于缺乏经费等支持,无法开展相应的教师职业培训;二是由于近年来,编制缺乏,正常的专业师资难以落实,造成特校很多专业课程和专业教学内容不能落实,很多课程属东拼西凑,无法提出具体的考核要求,学生随班就混,达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给了教师以心理暗示。同时,由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师资培训等活动都以“普通教育的培训,不懂特殊教育”为由将特校教师排除在培训之外。

四、如何减缓特校教师的职业倦怠

(一)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根据我们的调查,特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第一位因素是不良的社会环境,它对教师个人需要的满足、动机的激发以及目标的实现关系很大,影响很深远。因此,除了要树立“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尊重教师的劳动,理解他们的苦衷外,对于特殊学校的教师要少说空话,多办实事,切实解决他们工作与生活中的各种困惑,特别要减轻他们过重的工作与心理负荷,学生要减负,教师更要减负,他们的心灵更需要社会的关心和安慰。

(二)营造良好的学校氛围

据调查,我们特殊学校教师的职业倦怠还有一个原因集中在:“智障学生难教”、“聋哑学生难管”、“工作压力过重”等方面。我们学校的领导采取了很多措施来缓解这些矛盾,一是深入了解教师的实际需要,针对教师的不同需要,采取“寻找自己的幸福”等不同方式激励自我,使教师保持良好的心态;二是开展各种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心理承受能力,使教师保持心理平衡;三是致力于优化校园人际关系,营造一个融洽、和谐的工作环境。在关心教师思想进步、业务提高、待遇改善的同时,更注重关心教师的心理健康。

(三)开展活动缓解教师心理压力

1、开展心理健康讲座活动。学校经常请一些心理专家或医生到校做一些比较专业的心理辅导、心理健康报告等,切实提升教师心理素质,学会自我疏缓心理压力。

2、开展文体活动。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放松自己的身心,缓解紧张情绪。每学期我们学校都有教工运动会,让教师积极参与集体和个人项目比赛,不但加强了教师之间的相互沟通,增强了凝聚力,还让教师在活动中忘记了烦恼。

3、开展谈心活动。学校领导和工会委员经常主动和教师谈心,针对教师存在的问题给予及时的关怀、疏导,共同解决问题。

4、开展读书活动。书是人类最好的伙伴,我校每年都开展读书学习活动,提升教师素质,使教师心胸开阔,见识广泛,业务精湛。通过读书学习,教师开阔了眼界,不再沉陷于眼前的小利益中不能自拔。

5、开展幸福分享活动。我校定期举行教师职业幸福分享会议,让教师分享自己的职业幸福感受,发展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

同时,我们每个特校教师都要及时克服消极心理的影响,满怀热情投入教学工作,能做到像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每一句话都对他们饱含热情,每一次眼神都对他们寄托希望,每一个手势都对他们亲近,每一个动作都对他们以鼓励。”

让我们每一个特校教师都拥有健康的心理,拥有永久的快乐,为我们济源特殊教育美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普通心理学应用教程》张小乔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国外教师职业倦怠理论对我国的启示》

2、李红霞 《教育科学》2003 年2月《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类型、成因和对策》

3、周雪梅、俞国良《教育科学研究》2003年3月《小学教师现代人格形成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9.特殊学校之行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篇九

职称 教龄 学科 年级

一、选择题(可多选)

1、在平时的教学中,你觉得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A难度很大

B有一些难度

C没有难度

2、你认为目前特殊教育学校课堂教学现状主要表现在()

A.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B.被动式接受学习C.师生之间缺乏交流 D.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

3、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途径有()

A 优化教学目标 B 增加课堂教学容量C 优化教学结构

D 优化课堂教学的思路E 优化教师的个人素质和修养

F 优化使用多种教学策略

4、从哪些方面衡量特殊教育的课堂教学是否有效?()

A 是否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B 是否关注所有学生的发展。C 是否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D是否能够很好的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5、利用信息技术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系()

A 只有利用信息技术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B 只要利用信息技术就能提高课堂教学效。

C 利用信息技术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没多大关系。

D 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6、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有()的有效性

A教师教学行为 B学生学习行为C教学目标D教学内容

E教学方法F教学评价G教学反思

7、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应从()出发

A 课程需求

B 学生的兴趣爱好

C 学生的需要

8、您在备课时,有否考虑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A.全部考虑了 B.部分考虑了 C.个别考虑了 D.没有考虑

9、设计有效的教学情境应遵循的原则是()

A 实用性原则 B价值性原则 C 趣味性原则

10.您常使用的教学策略有哪些?()

A.联系生活,创设情景 B.开展活动,鼓励探究 C.教师精彩讲解,学生认真倾听 D.主要由学生自学探究 11.你在提问学生之前,会不会注意结合个别学生的基础或者平时行为表现作针对性的提问?()A、经常会 B、有时会 C、很少注意 D、从来没有

12、你认为以下哪些途径对“有效提问”起辅助作用?()

A、鼓励性语言 B、期待的眼神 C、鼓掌 D、变换提问的次序

13、您班学生平时课堂回答问题时,您认为其表达逻辑性强的学生

()

A.很多

B.多

C.一般

D.很少

E.极少

14、您在课堂提问时经常采用哪种方式?()

A.先让学生起立,再提问题让他回答 B.先提出问题,留一定时间让学生思考后回答

C.提出问题后立即点名让学生回答 D.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小组讨论后再让学生回答

15、您在课堂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方法是()A.用问答法讲述新知识

B.展示教学目标,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精讲

C.让学生看课本,做练习D.教师主讲,辅以学生讨论、思考

16、您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方法是:()A多用相关的生活实例如图片、视频等。B给学生激励或积极性评价 C多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 D其他方法 17.您认为什么样的课才是一堂好课?()A.学生学会了内容 B.学生学会了方法,形成了好的习惯 C.学生喜欢的课 D.学生开展了学习活动

18、目前你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感到最大的困难是()A.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率

B.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C.学生厌学,难以管理

19.您对学生的学习有什么样的期望?()

A.充分表现他们的天赋、发掘他们的思维潜力 B.和谐发展科学素养

C.希望有更强的学习兴趣,培养更好的学习成绩,有一定的学习自觉性

D.能达到基本要求,考试成绩优秀

20、您对下列教学方法和教具的使用情况是()

讲授法

A.经常用

B.偶尔用

C.从不用

讨论法

A.经常用

B.偶尔用

C.从不用

案例法

A.经常用

B.偶尔用

C.从不用

电脑课件

A.经常用

B.偶尔用

C.从不用

研究性学习法

A.经常用

B.偶尔用

C.从不用

社会实践活动

A.经常用

B.偶尔用

C.从不用

二、问答题

1.你认为当前特殊教育学校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实施现状是什么?你自己在平时的教学中具体运用了哪些有效的教学策略?

10.特殊学校之行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篇十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河北省57所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师配备及工作量、教师结构现状、职后培训情况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94.3%的教师每周课时数达8节以上;体育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中级职称的.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的主导力量;接受培训人数少、时间短,且培训内容陈旧.因此,加强特殊体育教育的政策扶持,实行倾斜政策建立绿色通道“特事特办”;制定各种奖励机制;建立特教体育教师科研机构;改革特殊教育体育教师的职后培训,尝试职前培养新模式等方法来改善特教学校体育师资队伍的现有问题.

作 者:李立新 李亚龙 张梦娣 高峰松 杨学勤 赵禹 LI Li-xin LI Ya-long ZHANG Meng-di GAO Feng-song YANG Xue-qin ZHAO Yu 作者单位:李立新,李亚龙,张梦娣,高峰松,杨学勤,LI Li-xin,LI Ya-long,ZHANG Meng-di,GAO Feng-song,YANG Xue-qin(保定学院体育系,河北,保定,071000)

赵禹,ZHAO Yu(河北大学医学部,河北,保定,071000)

11.寒假社会实践冠县之行有感 篇十一

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 kj.Co m来源跟着院里组织的寒假社会实践小分队到聊城冠县的两所乡村小学进行“留守儿童教育及心理状况”实践调研。一路下来,感慨万千……

(一)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人

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人……

这是一群特殊的未成年人,社会上用“弱势群体”来定位他们,他们的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爱与呵护,他们从小就对 “家”的概念极为模糊。

他们就是“留守儿童”。

近几年,留守儿童越来越受社会各界关注,甚至有人说,关注留守儿童就是关注社会发展。确实,留守儿童的问题得不到不解决,和谐社会的构建就不能彻底实现,关注留守儿童就是关注和谐社会建设,就是关注社会发展。

然而,以前只是知道这样的一些概念。当我亲临其境,真正走到他们中间,才知道他们生活在怎样的环境,过着怎样的生活。而这些人,一直就在我们身边。

(二)冠县之行 震撼我心

一座以“富不上学不长久,穷不上学不除根”为标语的小学:古老的砖房,简陋的教室,破旧的桌凳……

这个小学叫“刘村小学”。

一群脸上充满渴望又略带无奈的孩子:单薄的衣衫,冻僵的双手,麻木的表情……

这群孩子叫“留守儿童”。

…………

刚到学校就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这是学校吗?走进教室,看到那些孩子,又是一阵心酸……

他们的眼神有些麻木,或者至少看上去是呆滞无神的,当他们拿到调研问卷,想到他们的父母,表情愈加凝重。我们知道,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们最贫困的并不是物质条件,而是精神生活。他们的眼神告诉我们,他们需要父母的爱,需要有人关心和照顾。

清楚记得,一个孩子在问卷中写了这样一句话“我有种被遗弃的感受”。我从心底,深深被震撼了…… 那种辛酸,是十几岁的孩子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有的事情,有些感受,只有他们自己明白吧……生活在阳光下的我们,永远都不能体会那种阴影下的感觉,即使是亲临其境,又怎能彻底走进他们的心里?

(三)留守儿童:和谁在一起你最开心

在我们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及心理状况调研问卷中有这样一个题目:“和谁在一起你最开心?”,出乎我们的意料,大对数孩子选的都是“同学”而不是“父母”。

出于好奇,我随机询问了一名同学。寒假社会实践冠县之行有感:本站原创 作者:大学生校内网整理 点击量:

“和谁在一起你最开心?”

“同学。”

“为什么不是‘父母’呢,难道跟他们在一起你不开心?”

“不是……”

“那是为什么呢?”

“我不知道跟父母在一起什么感觉,他们都不在家……”

…………

这是一个六年级的小学生,从小父母就外出打工,他一直寄宿在叔叔家,叔叔婶婶有自己的小孩,平时只是照顾他的食宿,对于其它问题一概不问。长期以来,这个孩子开始对家淡薄了感情,只能跟同学在一起玩。

为了不让他继续伤感,我试图跟他交流另外一些话题。可当我问他的梦想是什么时,他说:“和爸爸妈妈在一起”……

留守儿童,到底跟谁在一起最开心?……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只能跟同学一起玩,部分孩子可能因此觉得跟同学在一起很开心。可是在他们心里,和爸爸妈妈在一起,一直是一个梦想,只是因为这个梦想无法实现,他们才不知道和父母在一起的开心。

今天,我的心里也有了一个梦想,希望所有怀有“和父母在一起”的梦想的留守儿童都能实现他们的梦想。因为和父母在一起,他们才是最开心的。

(四)心理问题 谁与倾诉

在这次问卷调研中,我们还发现,大多父母在外打工的孩子在遇到挫折或烦恼时不是和自己的父母交流,而是和同学一起解决或自己保留问题。有人说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他们锻炼自理和自立能力,但对于一群小孩子,没有父母的教育指导,更多的,是造成他们心理问题的滋生。

在一份问卷中,我们看到这样一句话——“没有爸爸妈妈在身边,好多事我都不知道怎么办,可我不想问别人”。由此可见,父母在孩子身心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是怎样的不可替代。

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多是为孩子更好的发展,为了改善他们的生活,让他们有更好的受教育条件。但这些孩子因长期不和父母在一起,缺乏关爱,遇上问题没有父母在身边可以倾诉,导致更大程度的心理问题,造成了他们思想教育上的缺失。这何尝不是一种得不偿失的遗憾呢?

经济上的困难要解决,心理上的问题同样不容忽略。为了让孩子们真正健康成长,外出打工的爸爸妈妈们,是该思考了:到底什么对孩子来说是最重要的。

他们需要一片蓝天可以自由飞翔;他们需要一个港湾可以放心停靠;他们需要父母在身边,第一时间倾听他们的心声……寒假社会实践冠县之行有感:本站原创 作者:大学生校内网整理 点击量:

(五)面对留守儿童,我们该做些什么

“你希望父母在外打工吗?请说明原因。”(调研问卷题目)

“希望。因为可以挣钱,没有钱就没有衣服穿。”(一个留守儿童的答案)

“父母在外打工,你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是什么?”(调研问卷题目)

“很想爸爸妈妈,做梦都想,严重的时候想哭”(答案)

…………

还有个孩子在我们的调研问卷中这样写:“父母在外打工挣钱可以买好多好东西,但我很想他们。”

平实无华的语言,透漏最真实最淳朴的感情,也最让人心碎。留守儿童,他们其实是生活在尖锐的矛盾中:一方面,他们渴望父母在外打工赚钱让生活条件改善,渴望得到物质上的满足;另一方面,他们又渴望父母在身边,渴望和其他同龄孩子一样在父母的关爱和呵护下成长。

面对这样一群孩子,我们又该做些什么呢?我们不能代替他们的父母,给他们家的感觉。但我们可以让他们感受社会这个大家庭的温度。我记得孩子们看到我们时那种期望的眼神,记得他们跟我们聊天时透露出的喜悦。他们需要有人问候和关爱。我们有责任和义务,给他们温暖,驱除他们身边的寒冷。“关爱留守儿童,共建和谐家园”应成为我们共同的意识。

真心希望,阳光普照,让社会的每一个角落都温暖起来!

文 章

来源莲山

12.特殊学校之行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篇十二

我是一位特殊教育教师,我们托起的不是娇艳的鲜花,而是受伤的小草。在特殊教育岗位上工作已经整整 10 年了,十年的酸甜苦辣,十年的风雨历程,让我更加热爱特教,更加忠诚于特教,也铸就了一个特殊教育工作者崇高而美丽的灵魂。本人 98 年毕业于安顺特殊教育师范学校,同年 7 分配到贵定聋哑学校工作至今。2000 年 7 月参加贵州省教育厅基教处组织的全省特殊教育师资培训“盲专业班”学习并取得结业证; ?2003 年经学习考试取得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科毕业证书,现在职学习本科; ?2003 年 7 月注册为“贵州省教育学会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员; ?2003 年 12 月参加“中小学教师普法教育培训”考试合格; ?2005 年 9 月被学校评为少先队中队辅导员。2006 年 7 月到上海师范大学参加了“中小学校长及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学习并取得结业证; ?2007 年 6 月参加贵州省计算机职称考试成绩优秀并取得合格; ?同年 12 月参加贵州省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测试成绩为二级甲等(87 分)。

?一、思想认识 ?本人自参加工作以来,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中国共产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与时俱进,从中吸取搞好教育工作的力量源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教育观。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热爱聋生、尊重聋生、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类政治学习,并且认真记录,及时反馈,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不断完善自我,争取让每一个残疾孩子都能享受到最好的教育,都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由于我们的学生有的听不到,有的看不见,还有的智力低下,给他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不便,他们比正常孩子更需要爱,需要理解和关注,特教教师肩负的责任更大,我们不仅要“为人师”,更要“为人母”,有人曾说:“你们真是一群高级保姆”。对于这样的话,这样的理解,我并不自卑、难过,反而更加坚定了我对特教的信念和愿望,以五心(爱心、耐心、信心、责任心、慈母心)献给残疾孩子。

?二、教学工作

?从事特殊教育以来,我一直担任语文教学工作。任现职以来,我担任过不同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还兼任了政治、社会、电脑等学科教学工作。工作中,我积极钻研、勇于探索、不甘落后、虚心学习。为了做到有条不紊、有的放矢,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每学期初,我都积极地钻研教材教法、教学大纲,并根据个体聋生的特点,编写出具有针对性、导向性的教学计划,以确立学期目标、明确阶段目标,把握好教学重难点。课前,我积极钻研教材、教法、学法,结合自身实际及现有的教学设备,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课上,本人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积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重“导”轻“灌”的教学法,培养了聋生的自学能力,拓宽了聋生的思路,发展了聋生的创新思维; ?此外,本人还以新课标提出的:“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指导,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通过改革,转变了教师的地位和角色,课堂教学体现了聋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提高了聋生学习的参与度,调动了聋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在校公开课比赛中得到领导和很多老师的肯定。课外,本人认真批改作业; ?积极反思教学,认真写好教学随笔,通过总结得失,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近几年,本人还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益。例如,我教学中有两篇文章,第十四册课文《颐和园》和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文中所表现出来的和诣的美景,优美的意境,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及博大的胸怀和气概,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着聋生。但这里却存在着一个关键的问题,全篇都是以景色作为背景的,景色对于增强聋生对诗的感知能力,审美能力,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耳聋聋生的生理特点,我用手语是无法把这种意境美完全讲解给聋生理解和体会的。如果此时不加深聋生对美景的形象感知,即使聋生对课文背得很熟了如指掌,也达不到对诗歌内在美的品味和欣赏,那么这堂课就是失败的。为了在上课之前加深聋生对景色的认知和感知的能力,我从网上下载了许多有关两篇课文景色图片及有关的视频,然后把它们制作成课件,在上课的时候进行演示,这样在上课的时候既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情境,也有力地调动了聋生上课的积极性。整堂课下来,聋生们都显得意犹未尽,这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所达不到的效果。

?在教学工作中,我特别注重做好培优转差的工作。对于班级中的优等生,如聋七年级蕙水的张国飞、都匀的张韬等同学我都额外给他们“加餐”,教育他们不

要骄傲,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理想; ?经常出一些难度比较高的,能够锻炼思维的题目给他们做。对于差生,如瓮安的魏靖洋、长顺的陈小明我都鼓励他们不要灰心泄气,尽力挖掘出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树立起战胜困难的信心,帮助他们制订好追求进步的计划; ?另外给他们“开小灶”,利用空闲时间给他们辅导没有学好的知识,以使他们获得进步。同时,我还充分发挥优等生的作用,开展“一帮一”助学促学活动,提高了优等生的品质和道德又加速了后进生的转化,强化优等生的能力。通过不懈地努力,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提高了整体教学效果,这些可以从来接学生的家长的反映得到体现。

?在几年的特教语文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特教语文教学关键是一个“活”字,死扣书本,死记硬背,是绝对出不了成绩的,只能是对汉字的认识。对“活”的理解是多种多样,有教学模式上的改变,有教学手法上的更新,因人而异罢了。我在特教语文教学中能“活”字当先,不拘一格,所以我的语文课受到了同学们的喜爱和欢迎。这几年的语文教学,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03 年论文《重视口语教学发展聋生语言》刊登在黔南教育第 3 期上; ?该论文经黔南教育推荐至《东方教育》,04 年该论文获东方教育杂志社论文评比二等奖,并刊登在第一期上; ?08 年论文《浅谈聋校高年级的作文教学》获得好评并在《贵定教育》第 1、2期合刊上发表。

?三、班主任工作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用心牵着残孩的手; ?用心去品评残孩; ?倾注一片真情,爱心奉献”。班主任是一个班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班级是学校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班级管理水平的高低,对聋生健康全面的发展,对聋生的素质教育起着重要作用。在班主任工作中,我首先抓好班级管理,让聋生既受到严格的行为规范的约束,又能在宽松自如的氛围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并健康的成长。再次要求全班同学参加班级日常管理,形成轮值制度,每个人都有机会履行班级管理职责,增强责任感和参与意识,为管理好班级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最后我对聋生在教育、教学、生活和各项活动中,该肯定的就肯定,并给

予适当的批评和教育,在全班形成一种能够扶持正气,伸张正义,制止错误思想的良好班风。

?我深知,教师教育聋生,单靠丰富的知识去教育是不够的,还得靠崇高的魅力去影响聋生(特别是我们的残疾孩子),以无限的爱心去感化他们,让他们时时处处感到你的关心和爱护,这样才能打开聋生的心扉,倾听他们的心曲,并及时给他点拨、引导,慢慢地托起他走向成功的彼岸------面对着这些有着这样或那样困难的残疾孩子,我每天都要手把手地教他们洗漱、穿衣戴帽、系鞋带; ?帮他们、教他们洗澡; ?教他们学会打饭,保管好自己的衣物; ?指导他们整理床铺,摆放碗筷; ?搀扶腿脚不灵便的孩子上厕所,买药来给聋生消灭虱子; ?晚上睡觉之前监督每一个孩子洗脸、洗脚,脱衣服睡觉,闻闻他们的鞋、袜子臭不臭,有时还给聋生擦屁股; ?在清凉的晨风中,带着他们晨炼,直到早晨的晨光渐渐明朗起来,映着他们轮廓分明而又幼嫩的脸,那个时刻我的心里总是溢满感动和温馨,我将使这踏响黎明的脚步声继续“踏响”下去,它给这些孩子强健体魄的同时,也将不断开启他们的心灵。

?四、其它工作 ?上班几年来,我积极配合校内外的各项工作及活动搞好手语翻译工作:2002 年被贵定师范学校聘为“特师班”手语课兼职老师; ?07 年先后被州残联、福泉残联、龙里残联和贵定残联聘为残疾人联合会第五次代表大会的手语翻译老师; ?且多次配合学校在活动中搞好手语翻译等工作。1999 年至 2000 年间,本人经常在课余时间或周未到“邓小红盲人按摩店”给里面的几个员工上盲文课。2001年和 2002 年分别辅导了贵定师范和安顺师范毕业的几个实习生。07 年,和杨蓉老师一起负责舞蹈《花裙子飘起来》的编排并取得较好成绩; ?08 年 5 月,协助彭芳老师一道制作并策划的时装步节目,得到来宾和全体师生的一致好评。

?五、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成绩给聋生家长带来了欣慰,当他们看到展板上聋生编织的帽子、围巾、手套、衣物、鞋袜、小提包、提篮、中国结、布艺、粘贴画、水粉画、线条画、刺绣、金线围贴、剪纸、折纸; ?聋生的作业、书法、考试试卷时,就在丰富多彩的展板前久久地站着、品评着、微笑着、夸奖着----一个说哥哥读初中了,字没有聋哑妹妹写的好; ?另一个说姐姐的画赶不上弟弟的了; ?一个说想不到孩子进步这么快; ?另一个说孩子进校后,不仅会写会画,也懂事多了-----他们拉着我的手,拉着校长的手,千恩万谢,脸上洋溢着满意、欣慰、快乐的表情,许许多多的希望在他们的心里绽开了,也坚定了。我所带班级聋生在学校及校外的各种比赛中,多次获奖。2001 年获全校第七套广播体操比赛一等奖; ?2002 年我所带班级聋班的舞蹈《种太阳》和《赶海的小姑娘》获得全校“六一”儿童文艺节目比赛一等奖和二等奖; ?2003 年我所带班级聋班的小品《这样做对吗》获得全校“六一”儿童文艺节目比赛一等奖。本人也曾多次获得“优秀班主任”、“优秀中队辅导员”和“优秀残疾儿童教育工作者”称号。

?以上是我任小教一级职称期间的述职报告,回首五年来的工作,有风雨有阳光,有欢笑有泪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这几年的工作是踏实而小有成绩的。但本人也知道:只有努力、努力再努力; ?学习、学习再学习,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出色!我迫切希望此次能顺利通过评审,成为一名具有小学高级职称的教师。

上一篇:经营管理能力培训班学习心得下一篇:精读与略读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