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数学高考试卷

2024-07-30

广东数学高考试卷(精选12篇)

1.广东数学高考试卷 篇一

2013年广东高考试卷点评

语文科

华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语文科评卷组组长 陈少华

2013年高考广东语文试卷,结构上与2012年相同,内容上切合考试说明指引的范围,题型的一些变化体现广东一贯坚持的“稳中有变”的积极态势和命题特点。试卷中几个鲜明特点,值得肯定。

一是继续强调、重视对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考查。2011年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修订,明确定义语文为“语言文字应用的实践性、综合性”课程,广东高考语文试题的命制注意和这一课程改革方向相吻合。例如,第1小题、第4小题、第22小题等等,都凸显了“语言文字应用”的测试性质。

二是坚持语文学习重在运用的导向。如论述文阅读中的第15题,要求考生依据文章中的思想方法去解读现实生活中的人物表现。这种将语文学习运用于生活的导向,对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三是试题的清晰度较以往更高。今年试题的几道阅读材料,篇幅适中、结构清楚、语言明白而内容并不肤浅,适合于阅读测量。绝大多数试题,问题集中,考点明确,表述也比较清楚,使考生易于把握答题的方向和要求。例如第10小题,古诗词鉴赏,提问角度集中在一点上,更有利于考生作答。

四是作文命题更切合“新材料作文”的特点。今年的作文题属于通常所说的新材料作文,以慈善捐助的小故事生成话题,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材料表述浅显易懂,不会造成阅读障碍,尽管考生对材料所讲的慈善捐助与接受问题不一定有普遍关注,但是大部分考生还是能形成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一些优秀考生还能就慈善的方法和本质进行深入探讨。这种就具体生活现象引出关注,生成话题,引出自己的述说的作文形式,是应该提倡的。

从评卷场评卷的情况看,古文阅读翻译题得分情况好于往年,但部分考生对文言文特殊结构把握不好,对原文理解不够准确。古诗词鉴赏题平均分也好于去年,考生对思想感情的理解好于对诗词艺术表现手法的理解。现代文考核,绝大多数考生都能较为准确地把握题意,归纳出考题所要求的考核要点,也能把握住玄思的方法,并结合原文的内容展开分析,但也存在着少数考生在对问题的分析中缺乏条理性和逻辑性,概括归纳能力不强。

文学类文本阅读题,大部分考生能把握材料,分层次回答问题,有概括及相关阐述,但也有相当一部分考生未能理解题意,如不能读出“(马)不通人意”中明贬实褒的意思。实用类文本阅读题,考生基本能读懂文章,能把握“画家根据不同对象运用不同的画法”这个主旨。但是部分考生答案的组织思路不够清晰。有些考生不擅于将文中具体说明的内容进行概括提炼。

语言综合运用题,考查图表转换成文字的题目和寓言续写的题目,材料来自现实生活,考生并不陌生,题目要求为考生所了解。两题的得分情况也好于往年。但部分考生对图表转换成的文字概括不简洁,对寓言续写题的题意理解不透。

作文题,考生对材料普遍能理解与把握,能在“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选择议论文写作的考生居多,优秀作文比去年多。但也有将“帮助”和“回报”泛议化,离开“捐助”扯帮助;不少考生作文中心不够突出,结构欠严谨,语言欠流畅,文体意识还应加强。

建议中学作文训练要注意几点:

一、吃透材料又不拘泥于材料,要在广阔性、深刻性上有所拓展、有所创造。

二、加强分析说理能力的训练,加强说理上的合理拓展能力训练。

三、加强想象能力训练。今年的材料比去年更具体,由读转写,可以对情境生成合理想象,写出相应的后续故事。不管写哪种文体,都希望文体多样与个性化写作真正结合起来,写出有创意的作文。

数学科

华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数学科评卷组组长 丁时进

今年的广东省高考数学试题延续了往年的试卷结构,解答题的考查内容与顺序与去年完全相同。整份试卷仍然重点考查高中数学主干内容,没有偏题怪题,比较切合广东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体现了整体保持稳定,立足考查基础的指导思想。考生也普遍觉得题型熟悉,内容常规。今年文科立体几何、数列解答题和压轴题都易于理科相应试题,文科试卷基础题分值比前两年进一步提高,很好地体现了“文理有别”的原则。

从评卷情况来看,文理科立体几何题的得分率比去年有所提高,最后三道大题很多考生都能找到切入点。但是平常之中不平淡,入手容易高分难。如理科数列解答题虽然一看题目似乎是“通性通法”,但很多考生的思维定势比较明显,不能做到精细的放缩估计;最后一题考查的是学生极为熟悉的利用导数判别单调性来求最值的问题,但一些理科考生不能两次构造辅助函数进行求导并分类讨论,而文科考生对于分类讨论显然还是一个弱项。三角函数属于基本题,但也有一些考生因为解答过程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被扣分。整体上预计文科平均分比去年会有提升,理科平均分估计与去年基本持平。

通过近两年高考数学试题命题趋势,反复提醒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应该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高考复习中一味让学生进行高强度、大规模的应试训练只会培养学生的机械模仿能力,而试图通过难题、偏题和怪题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则更是南辕北辙。

英语科

华师范大学外文学院院长、教授

英语科评卷组组长 周榕

2013年英语科高考试卷的命题思路延续了2007年以来的考核目标和思路,即坚持在篇章的层面上考查考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语言知识的应用能力,整卷难度适中、区分度良好,能较好地发挥其选拔性功能,特别是阅读材料从易到难,题项类型丰富,既有难度较低的信息识别题,又有较高层次的推断性问题和分析性问题,较全面地检测了考生的阅读能力。考题的素材情景真实,内容健康向上,语言准确地道。完形填空讨论了人和动物的数字辨认能力,文章趣味性很强。基础写作要求考生就移民火星的话题完成写作任务,话题具有时代感。读写任务要求讨论平凡工作的重要性,具有很强的现实教育价值。

试题较好的表面效度和内容效度也带来了较好的反应效度,考生多数都能正确审题,把握题项的要求。语法填空题考的是很基础的语言知识,多个词项是已确定的,难度较低,得满分的人较多。也因多数答案都是唯一的,使评卷误差和评卷速度得到较好把控。两个写作题在写作要求里给予考生的信息较充分,使考生不容易跑题,得分点较多。但由于句子间的逻辑连贯不易把握,得高分也不太容易。从考生答卷情况来看,对动词的变化形式掌握较好,多数考生都能给出动词的过去分词和现在分词,但对介词的用法和对形容词和副词的词性变化出错较多,这不仅在语法填空题上如此,在作文写作上这方面的错误也较突出,这表明中学英语教学在强调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同时,加强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训练是不容忽视的。

文科综合科-政治试题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院长、教授

政治评卷组组长 胡泽洪

今年的政治试题,题型、题量、分值与去年基本相同。从命题思路看,试题既有与教材内容一致、指向明确的封闭性问题,也有较大发挥空间的开放性问题。这样既考查了考生的基础知识,也考查了阐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注意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难度适中,没有偏题、怪题、超难题,有较好的区分度。

从考试内容看,试题以现有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的四个模块为基础,以党的十八大报告、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开放型经济下扩张性财政政策所导致的通货膨胀、拉动文化消费等本国内外时政热点和经济社会发展重大事件为素材,材料较为丰富,贴近现实生活,有较强的阅读性和亲和力。试题的知识覆盖面较广,不少试题涉及多个知识点,有较强的渗透性、扩展性。同时,试题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从评卷情况看,大多数考生能按要求回答问题,总体情况良好。今后,中学教学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第一,让学生掌握好基本原理,打好扎实的专业基础。第二,让学生养成关注国内外大事和时政热点的习惯,培养他们观察问题、阐释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中既要以教材为基础,熟悉教材、回归教材,又不要被教材所束缚,能超越教材、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

文科综合科-历史试题

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教授

历史评卷组副组长 陈文海

从试题命制角度看,今年的历史试题具有如下几个基本特点:

第一,覆盖面较广,但侧重点鲜明。从总体框架上说,试题基本涵盖了高中历史必修课程的全部内容,各部分分值基本符合《考试说明》的规定和要求。从考查时段的分布来看,中国古代史(12分)和世界古代中世纪史(4分)所占比重相对较小,世界近现代史和中国近现代史是考查的重点。

第二,注重时空上的大跨度和大视野。这一特点集中体现在两道主观题的命制上。第一道主观题:在时间上,该题考查范围从公元13世纪一直贯穿到20世纪。在空间上,该题涵盖了欧亚非三洲。另外,由于该题涉及到新航路开辟及殖民扩张等内容,因此,其考查的空间范围可以说已经遍及全球。第二道主观题:从时间上看,该题考查范围从19世纪晚期一直贯穿到20世纪70、80年代。从空间上看,该题虽然讲的是中国人对洋务运动的看法,但其内容不仅涉及西洋,而且涉及东方的日本。因此,从这两道主观题来看,中国史和世界史之间的传统分野被进一步弱化,总体史观得到进一步发扬。第三,梯度合理,具有较强的区分度。不论是选择题,还是材料题,均有难度较小的题点,也有难度较大的设问。因此,就总体而言,该套试题有利于优秀考生发挥自己的学科特长,也有利于高校选拔学有所长的优秀考生。

从试卷评阅情况来看,大多数考生对知识点的把握比较全面,对历史发展线索的掌握比较系统,对中外历史的纵横联系也有较好的领会。当然,从考生答题情况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需要引起学生以及中学历史老师们的注意。例如,审题不够细致:对于材料题,有些考生对材料本身没有细致阅读和梳理,便直接“凭感觉”进行答题,导致严重失分。又如,层次不够清晰:有些材料题在设计上体现着层层递进的命题思路,但是,有些考生未能通盘考虑答题层次,从而出现只论一点、不及其余的毛病。再如,文言文基础较为薄弱:有些试题涉及文言文材料,有些考生对此感到茫然无措,这反映出他们在语文特别是文言文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另外,有个别考生未能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答题,造成答题位置的连环出错,从而失去一些分值。对于诸如此类的问题,如果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多加注意和训练,一定是可以避免的。

文科综合科-地理试题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院长、教授

地理评卷组组长 徐颂军

2013年地理试题较好地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区域性、探究性、思想性、有用性等特点,难度适中,符合地理高考的考核目标,有较好的区分度,能够有效地为高校选拔合适的人才。试题具有如下特点:

一是重视对地理主干知识的考查。试题重视对中学地理主干知识的考查,主要考查了营造地表形态的内外力因素、农业区位因素、地域分异规律、大气运动、人口问题、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交通运输方式、城市空间结构、气候类型、地质灾害、农业可持续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工业结构等主干知识。二是考核目标明确、突出能力考查。试题重视运用新材料、新情境来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阅读地理图表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运用地理专业术语进行表达的能力等,运用植被覆盖度、人口指标、高铁站选址、城市首位度等新知识,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三是突出地理学科的特点。试题突出了地理学科综合性、区域性和思想性等特点,非选择题均以区域为载体,考查考生对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可持续发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灵活运用所学相关知识分析和解决印度尼西亚、西宁等区域在资源、环境与发展等方面的问题,要求考生阐明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四是试题难度适中、区分度较好。试题总体难度适中,无偏题怪题,重视考查考生的能力,与中学地理教学联系紧密,有利于引导中学地理教学,但又有较好的区分度,能够为高校选拔合适的人才。

从考生的答题情况来看,主要存在如下一些问题:地理基础知识不够扎实,从试题中获取地理信息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欠缺,运用所学知识灵活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的能力欠缺,利用地理专业术语进行表达的能力欠缺,导致失分。所以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应该注意夯实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突出阅读地理图表能力、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地理专业术语进行表达的能力的培养。

理科综合科-物理试题

华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

物理评卷组组长 李榕

2013年物理试题保持了广东省自主命题以来的一贯思想,突出能力考核,注重对考生物理思维和基本功的考察。试题具有如下特点:

一是实验题注重实验过程和实验的细节,坚持强调考生在实验探究中必须明确探究的目的。二是计算题不仅考察考生物理思维过程,同时加强了考生对新的物理情境分析能力的考察,考生需要对物理情境有正确的分析,才有可能得高分。

从评卷的情况来看,今年考生实验题的答题情况正常,计算题空白卷增多。考生直接套用公式,公式与题目中的具体物理情境结合不够,在解答过程的严谨性与使用符号的规范性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建议中学物理教学还是应该进一步回归基础性,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根据具体物理情境,加强学生物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加强对具体解题过程中严谨性与规范性的训练。

理科综合科-化学试题

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院长、教授

化学评卷组组长 陈红雨

广东理科综合化学试题延续了广东卷一贯的风格和特点,中学化学老师反映好,试卷整体平稳,难度梯度设计合理,对不同能力和水平层次的考生具有较好的区分度,没有偏题、怪题。

试题注重考查学科的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以生产、生活中化学知识的应用为载体,将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基本概念与理论、重要物质的性质与应用巧妙融合。同时又做到了稳中有变,平稳中具有创新。如30、31、32题在新情境下考查了基本的内容,33题在熟悉的情景下进行新探究模式的尝试。除了考查基础知识外,还考查了信息分析能力、计算能力、作图能力以及考生利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实际生产和科学实验中遇到问题的能力。整份化学试题难度适中,知识覆盖面较广,充分体现了“立足基础知识、突出核心内容,紧密联系实际”的理念,并且可以较好的考查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今年的试题能够反映不同能力和水平考生掌握和运用化学知识的真实情况,预计今年化学得分与去年较为接近。从已阅试卷的答题中可以看出,我省考生在化学知识结构方面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读题获取信息和应用信息能力不强;涉及化学计算题目的解题能力有待提高。

理科综合科-生物试题

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生物评卷组副组长 李娘辉

理科综合科生物试题延续了多年来的以能力立意、理论联系实际、体现地域特色、关注社会热点等广东风格,今年最突出的特点是在非选择题设置一些开放性问题,以考查考生从多个角度来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与去年相比,选择题更具情境化,提高了考生对信息的获取和分析能力的要求,难度稍有加大,区分度相应提高。尤其第25题,考生能否灵活运用遗传规律和独立事件的乘法定律来分析问题,将直接影响其解题效率。非选择题在素材选取、设问方式、难度设置、能力考查等方面各具特点。

一是着重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如第26题以优化污泥应用的科研结果为题材,着重考查考生获取表中信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解释农业生产相关问题的能力,大部分考生都能较好地完成该题,难度不大。

二是引导中学教师立足教材开展教学。如第27题紧扣教材,以流行性感冒为题材,考察学生对人体特异性免疫知识的掌握,以此考查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难度中等。其中第(3)问,要求用图解形式描述流感病毒从入侵人体到最终被清除的免疫过程,大部分考生因不能对相关知识进行系统整合,而丢失了部分分数。

三是突出对创新能力的考查。如第28题以我省较常见的“地中海贫血症”为素材,涉及其遗传传递规律和致病分子机制等内容,其中第(3)问的难度较大,虽然只要求考生为突变位点与病症关联性提供遗传学或分子生物学方面的任一证据,但只有极少数考生能正确的解答此问,让有较好严谨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意识的考生脱颖而出,体现了命题的适度开放和选拔性。

四是加大了对实验设计与探究能力的考查力度。如第29题以教材中的实验为背景,延续了去年采用表格呈现解题思路的考查方法,考生首先要找出需要探究的影响因素(发酵时间或菌种接种量等),才能进行后续的实验设计,让能敏锐发现问题或平时注重探究思维培养的考生有机会展现各自特长。另外,试题注重过程与方法,要求呈现“设计实验、预测结果、分析原因、得出结论” 完整的探究过程,对思维能力考查层层递进。从答题情况来看,绝大部分考生因不能正确分析预测结果和得出结论、一些考生忽略了对无关变量的控制而丢分,但仍有部分考生得了高分,能够很好地将中高能力层次的学生区分开来。说明这样的命题有利于选出思维清晰、推理能力强的人才。

总体来说,这份试题紧扣考纲,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是一份区分度较好的试题,对中学生物教学具有良好导向作用。

2.广东数学高考试卷 篇二

一、对新增加的内容和提高要求的内容的考查各具特点

( 一) 新增内容“算法初步”是高考试卷的主角

“算法初步”是《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新增的教学内容, 全国19份理科试卷中除全国大纲卷理科以及上海卷理科未出现“算法初步”试题, 其他17份理科试卷中均出现了该题型, 这是客观因素所决定的. 而17道相关题型中, 1道为大题, 另16道均为小题, 而“算法初步”主要以程序框图和数列的题型来进行考查, 例如: 广东、江西等理科试卷中均有出现, 或者通过统计概率来进行考查, 例如: 四川卷理科中第18题, 或通过函数来进行考查, 例如: 湖北理科卷, 而对算法语言进行考查只有陕西卷理科, 而与数列结合进行充分结合的题型是最主要的考查形式. 文科卷中试题的规律与理科卷并无较大差异, 仅是在难易程度上有所区别.

( 二) 新增的知识点在高考试卷汇总出现的频率各不相同

幂函数、三视图、随机模拟实验、空间直角坐标系等均是《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新增加的知识点. 其中三视图占据了理科试卷立体几何小题的半壁江山, 根据统计结果来看, 在27道理科小题中, 三视图试题就达到了1/3之多, 而文科卷中25道小题中甚至一半均为三视图, 仅是难易程度有所差别.

例1 ( 辽宁卷·文/理13) 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 则该几何体的体积是.

简单解析16π -16.

例2 ( 四川卷·理3) 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 则该几何体的直观图可以是 () .

简单解析D.

评析从上面所选取的两个高考题来看, 题型均为三视图, 且难度并不大, 但是此类题目中非常典型的提醒, 一是通过三视图和所给出的数据, 对体积、面积等进行计算;二是根据所给出的三视图对直观图进行判断. 当然各地在该类型题目的考查上难易程度各不相同, 上面提到的两个题相对来说就比较简单, 而湖北卷理科与湖南卷理科中的题型则比较难.

二、回归基础, 注重通性通法

由于高考给学生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压力, 故非常容易因此出现分析能力下降等情况, 导致学生在应试时无法准确把握难题中出现的基础因子, 致使通性通法无法被运用起来.

( 一) 多思考巧转化, 紧扣核心问题求解

例3 ( 上海卷·文23/理22) 如图, 已知曲线C1:, 曲线C2:| y | = | x | + 1. P是平面上一点, 若存在过点P的直线与C1, C2都有公共点, 则称为P为“C1- C2型点”.

(1) 在证明C1的左焦点是“C1- C2型点”时, 要使用一条过该焦点的直线, 试写出一条这样的直线的方程 ( 不要求验证) ;

(2) 设直线y =kx与C2有公共点, 求证: |k| >1, 进而证明原点不是“C1- C2型点”.

简单解析 ( 1) 通过对图进行分析, 可以看到满足条件的直线为:

( 2) 通过相交问题来对该问题进行解答:

评析例3的两个问题紧密性非常强, 需通过不同的思维角度来对其进行解读, 其中第一问主要是对学生过该点的两条已知曲线和直线都有交点的基础知识进行考查, 而第二问则主要是在几何较为常见的问题上进行提炼, 考查学生通过相交曲线进行推断出不符合条件的点, 并对学生运用熟悉问题求解方法来进行新问题的解答能力进行考查.

( 二) 函数图像性质是求解函数综合题的根基

函数综合题往往出现的题型多较难或难度高, 这使得不少学生在该类型题上丢分, 但对其题型进行深入解析后, 可看到它们往往是与函数的性质和图像紧密结合的, 而解题的难度主要是在于函数关系式较为复杂, 且需要经过大量计算, 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拆分转化能力.

例4 ( 新课程全国Ⅰ卷2) 已知函数f ( x) = x2+ ax +b, g ( x) = ex (cs + d) , 若曲线y = f ( x) 与曲线y = g ( x) 都经过P ( 0, 2) , 且在点P处有相同的切线y = 4x + 2.

( 1) 求a, b, c, d的值;

( 2) 若x≥ -2时, f ( x) ≤kg ( x) , 求解k的取值范围.

简单解析 ( 1) 结合已知条件, f ( 0) = 2, g ( 0) = 2, f' ( 0) = 2, g' ( 0) = 4, 而f' ( x) = 2x + b, g' ( x) = ex ( cx + d +c) , 故a = 4, b = 2, c = 2, d = 2.

( 2) 首先对所掌握的问题进行转化, 使其以一般的恒成立问题的形式展现出来, 可将问题转化为F ( x) = kg ( x) f ( x) = 2kex ( x +1) -x2- 4x - 2, 当x≥ - 2时则恒成立, 根据分析结果来看, 解题就更加简单, 步骤如下:

当k≤0时上述函数式则无法恒成立, 根据这个特点, 可得出F ( 0) ≥0, 则可得出k≥1. F' ( x) = 2 kex ( x +1) - x2- 4x = 2 ( x + 2) ( kex- 1) , 令F' ( x) = 0, 得出x1=- lnk, x2= - 2, 根据这一结论即可得出 - lnk = - 2, 故k =e2, 由此可推出k的取值范围为[1, e2].

评析通过对例4进行解析, 可以看到第一问就是最基本的解方程; 而第二问的解题则主要集中在两点: 确定分类讨论的标准, 对k的取值范围进行缩小, 该类型的解题策略经常出现在各地的高考题型中, 都是非常基础的函数图像性质解析, 在分类讨论的过程中, 因其中一个根明确了参数, 故能够非常自然地明确两者之间的大小关系, 为函数的单调性判断提供基础, 而通过这一解析, 也就可以看出该类型题的解答并不难, 也不存在什么高深莫测的解题技巧, 都是非常基本的解题思路[2].

总而言之, 2013年的高考数学题始终基于基础知识点和新内容, 尽管有所改变, 但仍然未离开数学试题的必然规律, 故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解题技巧非常关键, 未来下一步复习中, 教师应当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 强化其基本解题技巧, 避免其在应试时, 走入解题误区, 提高得分率, 为其高考加注动力.

参考文献

[1]王惠清.彰显教材价值, 回归数学本质——2013年江苏高考数学试卷分析与启示[J].文理导航 (中旬刊) , 2013, 9 (20) .

3.广东数学高考试卷 篇三

按照起草草案、审议等法定程序,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于2014年2月27日通过表决,确定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此决定的性质和目的分别是()

①人大常委会立法权的体现②人大常委会决定权的体现③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外交大局④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标准答案是B,但是很多老师认为选D更符合题意,其争议的焦点就是材料中的人大常委会究竟是行使决定权还是行使立法权。

[支持“立法权”的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人大常委会的职权,且与时事政治联系紧密。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决定草案》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草案》,其性质是“通过立法形式确立纪念日和公祭日,使我们中华民族纪念历史的行为上升到国家和法律层面,是赋予经念日和公祭日以法律效力”。故行使的是立法权,而不是决定权,应选①而排除②;③与题意不符,应排除;④是其目的,应选;故正确答案是B。

[支持“决定权”的解析]十二届全国人大七次会议表决通过确定国家公祭日是节日,而不是立法,因而体现的是人大的决定权而不是立法权;节日确定的目的是为了让人民记住历史,增强爱国主义情怀,与国家外交大局无关,D符合题意。

笔者认为,该题主要看前两项的判定,“该决定”属立法权还是决定权,但看清了材料中的“按照起草草案、审议等法定程序”,就不难判定“该决定”属立法权。

立法权是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职权之一,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是我国国家的立法机关,有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权力。决定权是指国家权力机关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的权力。依题意,全国人大是代表全体中国人民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的形式确立纪念日和公祭日,使我们中华民族纪念历史的行为上升到国家和法律层面,赋予纪念行为以法律效力,既表明了纪念历史行为的庄重和威严,也保证了纪念历史行为不会被随意更改,具有持续性。这些都在向国际社会表明中国是一个法治国家,是一个能够正确、理性对待历史问题的国家,而不像日本那样在开倒车,搞“历史修正主义”,甚至极端的“民族主义”。因此,在这里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的应是立法权,故①入选,②与题意不符。③也与题意不符,确定两个“纪念日”与国家外交大局没有必然联系。确定抗战胜利纪念日和设立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的目的是为了让人民铭记历史,教育后代,警示社会,让国人以及全世界有正义感、热爱和平的人们都能记住这段历史,牢记血的教训,从而使后人能做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对于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进一步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做2015年高考备考工作时,要特别注意不要混淆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人民代表大会有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省、直辖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各级人大和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有权依照法定程序决定国家和社会或本行政区域内的重大事项,这是人大的决定权;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对相关国家机关领导人及其他组成人员进行选举、任命、罢免的权力,这是人大的任免权;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监督“一府两院”工作的权力是人大的监督权。

[典例](2012年江苏高考题)目前,我国的立法重点由制定新法转到修订旧法、抓紧配套方面。2012年国务院计划完成“商标法修订草案”等33项法律的起草、修订,并提请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这表明()

A.国务院行使构建法律体系的职能

B.全国人大可以委托国务院行使立法权

C.国务院可以对所有法律进行修改

D.立法权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

[解析]本题考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权的知识。A选项错,国务院是行政机关,不能行使构建法律体系的职能;B选项错,国务院具有一定的制定行政法规的权力;C错,国务院不能对所有法律进行修改。材料中国务院计划完成相关法律的起草、修订并提请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体现了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立法权,故选D。

4.广东数学高考试卷 篇四

同时,

除三科外其他均新增选考题

据了解,作为高中新课程改革后的首次高考,全省今年将采用“3+文科基础/理科基础+x科”方案。

就广大师生和家长所关心的试卷结构等问题,该考试说明指出,今年高考各科除文科基础、理科基础和英语科目外,其余各科试卷整体结构均有一定的新变化,即在原必考题的基础上将增设选考题。选考题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等,其所占分值将控制在单科总分的5%~10%以内。

按照考试说明,语文科目将在阅读鉴赏部分,按照“文学类文体”和“实用性文体”设置两组各三道的选考题,分值为15分,考生可二选一作答;首次区分开文科数学和理科数学的数学科,其文科数学选考部分可二选一作答,理科数学可三选二作答,分值分别为5分和10分,题型均为填空题。

同时,作为选考科目“x科”的政治设有两道简答题,所占分值7分;历史两道非选择题,分值9分;地理两道综合题,分值约9至10.5分;物理两组选择题,分值7.5分左右;化学两道非选择题,分值10分;生物同样设有两道非选择题,分值15分;考生可在两小题(组)中选做一题(组)。

物理数学明确规定试题难度

为避免因考试内容繁杂而不合理地加重高中生的课业负担,该说明还在考试大纲许可的范围内适当做了“减法”。如物理科便是根据全省的实际情况,在大纲范围下挑出几个模块来考核,既为学生减负,又保障学习新知需要。

在试题难度方面,考试说明同样作出了明确规定,和往年相比略有降低。文科基础和理科基础试卷将全部采用四选一单择题,共设75道选择题,以使难度降低。语文、历史等科目则规定为“中等难度”,而数学、物理等科目则明确规定了难题、中等题和较容易题的比例,分别为3∶5∶2或者3∶6∶1。

报名整体分两个阶段

就今年新高考的预报名,东莞市教育局考试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报名整体将分为两个阶段:全市体育类、音乐类、美术类考生可在本月13日至16日预报名,并在17日至19日确认报名资格;文科类、理科类、单考单招类以及报考“3+专业技能课程证书”类考生,将从3月6日至9日预报名,并在当月8日至10 日确认报名资格。需要注意的是,该市体育类考生将在3月11日至14日于华南师范大学统一进行考试。

5.广东数学高考试卷 篇五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2)松间沙路净无泥。(苏轼《浣溪沙》)(3)但愿人长久。(苏轼《水调歌头》(4)__________,有容乃大。(《林则徐书两广总督府对联》)(5)__________,冷露无声湿桂花。(王建《十五夜望月》)(6)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刻舟求剑》)(7)淡白的花儿,和青年说:“!”(冰心《嫩绿的芽儿》)

(8)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淡黑的起伏的连山,____________,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鲁迅《社戏》)

1.(17分)

快递(梅子涵)

①现在都喜欢快递。一封不重要的信,一份有点重要的合同,一包盼望读到的书,一盒扬州包子,一袋山西枣子,都会快递而来,弄得门铃不断,喜气洋洋,很像成功人士。我不但有快递,而且几乎天天有,有时一天多到五六个,喜气洋洋得有点手忙脚乱。

②有一天我在书房看着书睡着了,没听到门铃声,没听到送快递打我的手机,当时手机设置为会议状态。不过当电话再次打来时,我醒了。“你在家吗?”声音很恼怒。“我在啊。”“你看看我打了多少个电话给你!我打到现在没有停过!”很恼火的声音在喊。“你是谁啊?”“快递!”他都是喊的。“对不起,对不起!我刚才睡着了,没听见。”“你们上海人都不接电话的!”“上海人都不接电话?刚才是没有听见。”“你不要说了,你现在下来!”他大喊着,声音非常响,已经无礼得“不成体统”,任何一个收快递的人听见都不可能按得住性子了。我的火“腾”地蹿上来,那蹿上来的声音也几乎听得见。我飞快地下楼。我要去问问他想干什么,他这是在送快递还是准备拼命?二楼、一楼,我飞快地走,我极力地压制自己的怒火,不让它蹿成歇斯底里。二楼、一楼,我走得快,结果火竟然也被我压得快,散得快,等我开了大门的时候,已经没有什么火了。从三楼到一楼的过程,我把自己锤炼了一次。我不想吵架,没有意思,歇斯底里会不成体统。但是那个大喊的声音想吵,他站在门口,他的脸上只有火!“你好,”我说,“很对不起,我睡着了,没有听见。如果听见我怎么会不接?”我还说了别的话,表达歉意,也想表达友好。可是他的气不消。最后,当他把一包书递给我,把签收单扔给我,喊叫着对我说“你签名”的时候,我锤炼了的克制又一次被粉碎,火“腾”地重新蹿上来!“我不会签的!”我大叫。“你打电话给你们老板,让他和我说话!”我大叫。我也歇斯底里了,锤炼的成果很容易被扔弃,我歇斯底里的时候哪里像个教授!只要歇斯底里,那么人人就都会是一个样子。

③他说他不要签收单了,跳上助动车开了就走。他就像一团烈火,是滚着离开的。我站在门口大口喘气,整个上午乃至整个下午的日子,仿佛都已毁坏。我没有回到房里,而是去追那团烈火了。我像一团烈火似的去追他,我自以为是地要让他向我道歉。我心里的怒火就像是脚底的轮子,可笑极了。我们的小区很大,可是我竟然追到了他。他已经到了另外一家的门口,他的助动车停在樟树下,他正在和这一家的女主人吵架。我幸灾乐祸地说:“你看你,刚才和我吵,跑到这儿又吵,你很喜欢吵架?”他没有理我,有些沮丧地回到助动车前,上了车。他也许也在懊悔:我怎么又吵了。

④这时,我看到他的头上有好多的汗。他被晒得很黑,其实他大概只有二十出头的年龄。二十出头的时候,我正在一个农场当知青,也被晒得很黑。那时,我不能再读书,他现在也读不了书,干着这样一份按人家门铃,打别人手机,可是别人却可能没有听见的职业。我用手擦擦他额头上的汗,说:“你热吗?”怎么会不热?他没有避开我的手,猛然流泪了,大滴地落下来。我突然觉得,自己像一个父亲在抚摸孩子。他的年龄应该比我女儿还小些,是应该叫她姐姐的。女儿正在法国读书,而他呢,骑着助动车,把一包我喜欢的文学书给我送来。我有些难受起来。我摸摸他握着车把的手,说:“我刚才态度不好,谢谢你为我送快递。你一个人在外面工作,要照顾好自己,让父母放心。上海人都很感激你们的!”这么说着,我也流泪了,觉得温暖。心里涌满了情感和爱的时候,人人也都会是一个样子。⑤这个上午没有被毁掉,被我们挽救了。他离开的时候说:“我走了。”我说:“你骑得慢一点。”我们竟然有些像亲人告别。后来,他又来过一次。他有点害羞地站在门外,我说:“是你啊,你好吗?”那以后,我再没有见到他。我很想他再来为我送快递,我会说:“是你啊,你好吗?” 【小题1】文章围绕“快递”展开叙述,标题“快递”是文章的线索。请你换个角度为文章拟一个新的标题:(2分)

【小题2】根据语境,请具体说说下面两句话中的“样子”是怎样的?(6分)(1)第②段最后一句“只要歇斯底里,那么人人就都会是一个样子”是怎样的一个“样子”?(2)第④段最后一句“心里涌满了情感和爱的时候,人人也都会是一个样子”又是怎样的一个“样子”?

【小题3】下面两句话,都写出了人物心中的“火”,但写法有所不同。请根据句子后面的提示加以赏析。(6分)

(1)我的火“腾”地蹿上来,那蹿上来的声音也几乎听得见。(从词语角度)(2)他就像一团烈火,是滚着离开的。(从修辞角度)【小题4】“我”被小伙子的无礼气得“歇斯底里”,可第④段写“我有些难受起来”,你知道“我”难受的原因吗?(3分)

2.议论文阅读(共8分)

①在传统的中国社会,做学生与当老师,享受的待遇截然不同。学生必须无条件尊敬老师,所谓“天地君亲师,老师是神职”,无不在宣扬为师者的神圣;老师呢,似乎只要尽心传授知识就行了,至于尊不尊敬学生的人格,是不是尊重客观真理,那是无足挂齿的。其实,真正的“生道”(做学生之道)与“师道”(当老师之道)有着别的内涵。

②1898年,时年16岁的蔡锷来到长沙时务学堂读书,当时担任他的老师的正是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梁启超、谭嗣同,来自偏僻小城却满怀爱国激情的蔡锷接受了维新思想,并积极参与相关的军事活动。时光总是催人成熟,当蔡锷经的世事多一些,他感觉靠封建统治者内部革新以达国家富强之目的,其难度堪比登天,他与乃师在思想上进行了切割,转而主张革命。1911年10月30日,蔡锷与革命党人李根源等在昆明率领新军炮轰清政府的政府机关,以响应武昌起义。成功后,他被推为云南军政府都督。

③蔡锷一生非常尊重梁启超,以有幸做过他的学生为荣,他的可贵之处在于一方面尊师,一方面又与时俱进,舍弃老师不合时宜的学说,向真理致敬。④“生道”的最高境界是服从真理,“师道”也同样如此。钱学森当年留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时,物理大师冯·卡门是他的导师。某天,钱学森花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的一项研究获得了成功,当他将结果告诉导师时,导师听了很久都没明白,于是不耐烦地打断说:“这不可能,一定是你弄错了。”钱学森的内心非常郁闷。正在他苦苦思考该以何种方式让老师改变态度时,冯·卡门敲门了,向钱学森深深鞠了一躬,满脸歉意地说:“我思考了一个晚上,觉得你的科研成果是正确的。我向你道歉。”有人对冯·卡门的道歉之举不以为然,老师没有必要向学生道歉。冯·卡门回答:“我是在向真理与科学鞠躬,这是一个科学家最起码的道德。” ⑤“生道”与“师道”最后都要走到真理的路上,真理指向哪里,“生道”与“师道”就奔向哪里。原因很简单:求知也好,传道授业也罢,最本质的要求就是了解事物的真相,探索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这种尊敬与管教,都必须建立在大家携手开掘真理之矿的基础上,否则,就会失去应有的意义。

⑥不看重真理的教育,即使将老师捧上神位,它也培养不出真正的人!【小题1】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2分)【小题2】根据文章的论证思路,填写下表。(3分)①

传统中国社会,老师和学生待遇截然不同。本论

生道最高境界要服从真理 ② ③

冯·卡门在误判钱学森的成果后主动向他道歉。结论

不看重真理的教育,培养不出真正的人!【小题3】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这句话如果作为一个道理论据放到文章的第②段合适还是第④段合适?(3分)

1.阅读《陈涉世家》一文的节选文字,回答后面小题。(16分)。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需改为走之旁)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①会天大雨()②为天下唱()③辍耕之垄上()④陈胜王()

【小题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1)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2)等死,死国可乎:

【小题3】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①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②天下苦秦久矣

【小题4】 ①陈胜用“ ”表明自己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用原文回答)②陈胜、吴广派人“”和“ ”是为起义做舆论准备。(3分)

【小题5】起义能顺利进行,因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陈胜的才能。他有哪几个方面的才能?请简要作答。(3分)

2.阅读(公输》,完成后面小题。(16分)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公 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盘服。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公输盘曰:“诺。”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王曰:“必为有窃疾矣。”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①不可谓知类()

② 吾义固不杀人()③ 请说之()

④ 子墨子九距之()【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②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小题3】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①子 墨 子 闻 之②舍 其 粱 肉 【小题4】用原文语句填空。(3分)

①墨子与公输盘一见面,就向他提出了“”的请求。之后墨子又提出“”是想让公输盘答应他的请求。

②表明墨子与公输盘假想的攻守战结果的语句是:“。”

【小题5】墨子是用什么办法说服公输盘的?请结合原文概述。(3分)

3.阅读《捕蛇者说》,回答后面题目(16分)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貎若甚戚者。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戚,汪然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徒,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小题1】 解释黑体字:(4分)太医以王命聚之()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以尽吾齿()

【小题2】选出下列各组中黑体字意思相同的一组。(2分)()A.悍吏之来吾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B.殚其地之出——出郭相扶将C.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D.虽鸡狗不得宁焉——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4分)(1)君将哀而生之乎? 译文:

(2)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译文:

【小题4】蒋氏的两次“戚”,各为了什么而“戚”?作者的两次“悲”,又各是为了什么?用自己的话加以简要回答。(4分)

【小题5】 文中那一句话能集中体现作者的观点?(2分)

1.(一)阅读古诗《渔家傲 秋思》,完成8--9题。(5分)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小题1】、《渔家傲》上片重在描写__________,下片集中抒发之情。(2分)【小题2】、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请谈谈你对千古传诵的名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理解。(3分)

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⑪⑫两小题。(5分)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①。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①绦(tāo):丝带。

⑪一、二两句中,诗人用“碧玉”“绿丝绦”写出了早春杨柳的哪些特征?(2分)⑫“二月春风似剪刀”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请你对这句诗做简要赏析。(3分)

3.(三)游山西村(5分)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小题1】.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全诗围绕诗眼突出了山西村的哪三美,以至诗对此颇为留念?(2分)

【小题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试从情、景、理三方面分析其妙处?(3分)

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中并不缺乏快乐,只要用心体味,你总能从中悟出快乐的真谛,找到获取快乐的办法,捡到打开快乐之门的钥匙„„

请以“那天,我捡到了快乐的钥匙”为标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

(1)立意明确;

(2)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3)文中不得出现校名、人名,如必须出现,一律用“×××”代替;(4)不少于600字。

6.广东数学高考试卷 篇六

网友1.一般来说二模比一模难,高考介于两者之间。

网友2.最难的是高考,然后一模,接下来是二模。一模是高考前最难的一份卷子。

网友3.难不难不能绝对,各区不一样。但是一模给人的感觉是最难的,其次高考,再次二模。一模是让你知道不懂的地方很多,敲警钟用的。二模则是信心考。但是一模二模的分数是无效分数,有效的是名次。

高三一模相对难度较大,却是对高中三年知识的大型检测

高三一模考试通常是在高三下学期刚开学,大概是3月份左右。

高中前两年基本是学新知识,高三上学期开始一边学知识一边进行全部高中知识的统筹复习。而高三下学期的一模考试就是为了检测大家对高中知识的掌握情况。

模拟考试最大意义在于找出自己复习的漏洞,以便补救。模拟考试在形式和题量上接近高考,又充分考虑到新教材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前一段复习内容的检测。

相对来说,高三一模考试难度比较高,但是分数和名次都非常接近高考。所以非常重要。

高三一模考多少分正常

一模的成绩虽然很重要,但也仅仅是一场模拟测试而已。这一次考好,并不是说他的成绩很好,这一次的成绩不好,并不意味着他就会被淘汰。在一次模拟中,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不要因为兴奋而松懈了学习的强度和韧性。

大部分的第一次模拟考试都是在第一次复习之后进行的,因此,这一次的考试主要是看考生的表现。因为现在大部分学校都在复习,所以一次的成绩并没有太大的帮助。

第二次的模拟考试是在二次复习之后进行的,有了前两次的学习,大部分同学都对自己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再加上这段时间的知识积累,二模的表现还是相当不错的。而第三次的模拟测试,就是为了让考生们能够更好适应自己的情绪,这样的话,他们的考试就会变得更容易一些。

高三模拟考试后怎么学

1、学生应在模拟考试前复习自己在上次考试中不会的题目。

高三模拟考试中,模拟考试前复习好自己上次考试中不会做的题目,以免在这次考试中再次遇到上次所见之题,且又不会做,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学习效率。

2、将每次模拟考试当作高考对待,沉着冷静,一丝不苟。

将每次模拟考试当作高考对待,才能将高考当作模拟考试对待。如此,真正的高考考场中,学生才能沉着冷静,认真答卷,降低外界因素的影响。

3、考完试后做笔记,应重点做自己似会又不会的题目。

7.广东数学高考试卷 篇七

2010年江苏数学试卷在结构、题量与题型保持基本稳定的前提下,有难度有创新。重点考查高中数学的主体内容,适当考查新课标的新增内容,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试卷在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的基础上,突出了对考生数学思维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的考查。

试卷的知识覆盖面广,命题稳中有变,富有创新。试卷难、中、易比例略有变化。试卷具有较高的区分度。对基础、能力、素质、潜能的考查要求较高。总体来说,整套试卷难度大,比2009年难。“送分送到手”的容易题较少,思维量适中,运算量偏大,给人一种沉稳不流畅的感觉,考生心理压力大。

二、知识点分布

对照《考试说明》中所列17块必做内容与10块附加题内容,将所考题数和分值统计如下。

三、试题特点

1. 试题稳中有变,富有创新。

在题目的排列顺序上,2010年延续了一贯的由易到难的排列原则,体现了高考的人文关怀精神。这种良好的出发点有利于考生稳定情绪,顺利作答。但是送分送到手的容易题较少,题型呈现的面孔、考查方向熟悉中隐藏陌生,对数学本质的考查更深刻,更有新意。这些特点使得整张试卷难度较2009年大,感觉凝重,从而增大了试题的区分度。

例如第(2)、(5)、(8)、(10)、(11)、(12)、(13)、(14)、(17)、(18)、(19)、(20)、(23)题都比较有新意。特别是第(2)题、(5)题在简单题解法设计上隐藏新巧、第(10)、(11)、(13)题在困难题的认识及解法上暗藏玄机,第(10)、(11)、(13)、(14)题在情境设置上有创意,第(12)、(19 (2))、(20)、(23)题在问题呈现上别出心裁。将三角与向量分离考查,抛弃向量与三角、向量与解几,甚至向量与函数等有形无质的交汇形式,使得试卷清新明了,实现试题的平稳过渡。

2. 思维量适中,运算量偏大。

整套试卷中第(1)—(9)题、第(15)、(16)、(21A、B、C)等各题都立足基本知识基本概念,考查通性通法,避免偏题、怪题,很好地控制了运算量和思维量。只要想到恰当的知识与合理的解法很快就能解决问题。第(9)—(14)题思维量与运算量增加,特别是(13)、(14)两题用一般方法去解决,其运算量与思维量远远超过了第(15)、(16)两题。但填空题的思维量、运算量和难度还是在意料之中。解答题第(17)、(18)、(20)、(21D)、(23)运算量大,对字母式的化简、整理要求都比较高,推理过程也不轻省。这些解答题与填空题第(10)、(12)、(13)、(14)题共同形成了试卷的凝重感,似乎与新课程强调数学思维避免繁杂运算的理念稍微有些偏差。总体感觉许多题都是会做的,但攻之不克,弃之不舍。欲罢不能的感觉体现了本试卷“思维量适中,运算量偏大”的特点,证明了试卷难度偏高。

3. 注重基础知识,突出课改理念。

试题覆盖了高中数学中的主要知识点,突出了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力度。正卷解答题则沿袭了前两年的做法,分别涉及函数、数列、三角(应用题)、立几、解几和平面向量等内容,体现了平稳过渡的精神。在对题目的选配上,突出了对考生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的考查。同时试卷中渗入了新课改元素。如第(4)、(17)、(22)题应用题情境设置贴近生活、贴近时代,清新公平,体现了关注实际,注重应用的新课改理念。第(16 (2))、(17 (2))、(18 (3))、(19 (2))、(20)、(21C)、(22)、(23)都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自主探究空间,也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研究平台,这正是新课标理念的突出体现。附加题第(21)题为四选二,对学生来说可以取长补短,以达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的目的。整套试卷多处突出了数学形式上的特点,如第(2)、(5)、(12)、(13)、(14)、(17)、(19)、(20)、(21D)、(23)题在认识与解决上都要关注形式、形状或结构特征,这是2010年试卷的一大特色。

4. 注重考查数学的各种思想和能力。

(1)数形结合的思想。

数形结合的思想是借助于形的生动性和直观性来阐明数之间的联系,或者是借助于数的精确性和规范严密性来阐明形的某些属性。利用这种数学思想往往能简化解题过程,在今年的高考试题中如第(9)、(10)、(11)、(20)题都涉及数形结合,第(4)、(7)、(16)、(17、(18)题都与图表信息有关。

(2)分类讨论的思想。

分类讨论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这种思想能够使我们思路清晰,处理问题井井有条,真正做到不重不漏,养成严谨慎密的思维习惯。在2010年的数学理科试题中第(19)、(20)、(21D)题体现了这一思想。这种思想应该在中学数学的教学中得到充分的重视。

(3)函数与方程的思想。

体现函数与方程思想的如第(10)、(13)、(14)、(15)、(18)、(19)、(20)、(21C)题。

(4)转化与化归思想。

转化与化归思想的考查在整套试题中处处可见,主要体现化繁为简的转化;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数学语言互译转化;数学形式之间的转化;知识与方法的迁移等。特别是第(2)、(5)、(6)、(9)、(10)、(12)、(13)、(14) (16)、(17)、(19)、(20) (21C)等题更为明显。

(5)充分体现、挖掘考生的各项数学能力。

《考试说明》指出数学能力主要包括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在2010年的江苏卷中,这些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如涉及运算求解能力的有第(2)、(9)、(14)、(18)、(21A)、(21C)、(22)题。涉及数据处理能力的有第(4)、(7)、(17)题,涉及空间想象能力的有第(16)题,涉及抽象概括能力的有第(5)、(9)、(11)、(20)、(23)题,涉及推理论证能力的有第(7)、(12)、(16)、(18)、(19)、(20)、(21A、C)、(23)题,涉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的有第(2)、(4)、(5)、(10)、(19)、(20)题等。

5. 注重数学适度的形式化特点。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注重适度的形式化特点”,这成为2010年江苏卷的一大亮点。如第(2)题注重两个复数积的模等于模的积|z1z2|=|z1||z2|,第(5)题注重“R上的两个奇函数的积为偶函数”,第(12)题两边都是正数的不等式相乘前的凑形,第(13)题数学轮换性,第(14)题S (x)与第(17)题tan(α-β)的表达式结构,第(19)题等差数列,第(20)题函数具有性质P (a),第(21D)题与第(23)题证明等都非常突出地体现了数学形式上的结构上的特点。

四、对今后高三复习的启示

2011年是我省进入新课改后的第三次高考,应该说我省的高考命题已趋成熟。2011年高考为今后的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提供哪些重要的信息必将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高考命题的导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学推行新课改的力度和发展新课改的深度,影响着高三复习的方向。通过研究2010年的高考试题,我认为今后高三复习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 夯实基础,落实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

从2010年的试卷中不难看出,函数、数列、不等式、三角、立几、解几和向量仍然是考查的主要内容,从本文的知识点统计中更是一目了然。

试题的框架主体仍是考查数学的基础知识和通性通法。如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数列的基本运算及应用;不等式的求解与证明;三角函数图像与性质;空间图形的识别及线面的位置关系(包括体积和距离);直线与圆,圆锥曲线的基本概念、性质及应用等在今后的高三复习中仍然是重中之重,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价转化、函数与方程、换元法、配凑法、变量分离等思想方法应该成为数学能力的核心,只有具备这些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才能从容应对高考。不能因为高考难了,平时教学就上难度。

2. 坚定新课程改革方向,研究《考试说明》。

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更新,这是很正常的规律。因此新时期的高中数学有新的教材和新的考法,纠缠不休的新旧对比只能说明我们自己走不出自己的心理。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逐渐淡化新增内容的说法。从2008—2009—2010三年的高考来看,执行和推广新课标是大势所趋,所以新课标中新增加的教学内容会与传统的主干知识一起成为高考的重要内容,会不断地出现在今后的高考试题中,今后在教学中应一视同仁。特别是高三复习时要立足教材,研究《考试说明》,充分相信《考试说明》所列举的三大方面的考查:(1)突出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的考查;(2)重视数学基本能力和综合能力的考查;(3)注重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的考查。研究考试内容及要求,对各知识点是了解、理解还是掌握,是A级、B级还是C级做到心中有数。2010年《考试说明》中的8个C级要求除“圆的标准方程与一般方程”外都考到了。(这可能和2008、2009两年都考圆有关,但2010年第(9)题、第(21A)、第(21C)均和圆有关。)

3. 通法为主,变法为辅,培养能力。

重视高中数学的通性通法,倡导举一反三、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努力培养学生的“五种能力、两个意识”,即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能力的分类和要求必然要反映在命题中。特别应注意新增加的“数据处理能力”和“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另外,“推理论证能力”有别于先前四大能力之一的“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注重是演绎推理,“合情推理”也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它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正是新课改大力倡导的。

2010年的试题中在“数据处理能力”方面体现得很明显,其中包括对数学形式化特征的认识,这方面的考查表面上增加了试卷的难度,本质上反映出考生能力的欠缺,所以我们要加以重视。

4. 注意命题动向。

2010年试题中立体几何题目变化较大。一是填空题没有设置立几题,二是附加题没有设置空间向量题。立几的考查减少了题量,降低了难度,也回归了立体几何的核心———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所以在教学中不能完全依赖向量工具,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也就是要重视学生用综合法解立体几何题的训练。向量的出现既专业又简洁,就考向量,不拖泥带水,将三角与向量分离考查,抛弃向量与三角、向量与解几、甚至向量与函数等有形无质的交汇形式,实现试题的平稳过渡,使得试卷清新明了。这样的处理像二次函数一样,也许是想降低向量知识性的考查,体现向量的工具性的应用。不等式的地位有所提高,试卷中出现了解不等式(第(7)、(9)、(11) (23)题)、基本不等式的应用(第(17)题)、不等式的性质(第(12)、不等式的证明(第(21D)、函数与不等式的交汇(第(11)、(20)题),甚至数列与不等式的交汇(第19题)。命题的冷热度有所变化,如数列与不等式的交汇虽然简单,不像其他省份炒得那么热,挖得那么深,但毕竟也出现了。炒得火热的绝对值有所降温,凉在一边的直线与圆锥曲线上了台面。

由此可见,高三复习时关注命题动向,捕捉高考信息固然重要,但吃透教材,研究《考试说明》,掌握“三基”方能以不变应万变。有了教材,高考就有了立足之本;有了《考试说明》,高考就有了可依之据;掌握了“三基”,就具备了应对高考的能力。高考有规律可循但不拘泥死板。

参考文献

[1]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试题 (江苏卷) .2010.6.

[2]江苏省考试院.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2010 (江苏卷) 说明, 2009.10.

8.高考数学模拟试卷(十三) 篇八

1. 已知集合M={x|-35},M∪N等于.

2. 函数f(x)=loga(x+1)(a>0且a≠1)在12,1上的最小值是1,则a=.

(第4题图)

3. 在复平面内,复数2i1+i对应的点位于第象限.

4. 执行右面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入的n是4,则输出的p是.

5. 从13,12,2,3中随机抽取一个数记为a,从{-1,1,-2,2}中随机抽取一个数记为b,则函数y=ax+b的图象经过第三象限的概率是.

6. 某个容量为100的样本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则数据在区间[8,10)上的频数是.

(第6题图)

7. 在△ABC中,三个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b=5,∠B=π4,tanC=2,则c=.

8. 已知点A(0,2),B(2,0),若点C在函数y=x2的图象上,则使得△ABC的面积为2的点C的个数为.

9. 已知函数f(x)=sinωx-π6(ω>0)在0,4π3单调递增,在4π3,2π单调递减,则ω=.

10. 已知向量a=(1,2),b=(1,λ),c=(3,4),若a+b与c共线,则实数λ=.

11. 已知函数y=f(x),x∈D,若存在常数C,对x1∈D,唯一的x2∈D,使得fx1·fx2=C,则称常数C是函数f(x)在D上的“和谐数”.若已知函数f(x)=12x,x∈[1,3],则f(x)在[1,3]上的“和谐数”是.

12. 已知函数f(x)=ax2-2-b2+4b-3·x,g(x)=x2(2a2-x2)(a∈Z*,b∈Z),若存在x0,使f(x0)为f(x)的最小值,g(x0)为g(x)的最大值,则此时数对(a,b)为.

13. 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已知(a2-1)3+2 011(a2-1)=sin2 011π3,(a2 011-1)3+2 011·(a2 011-1)=cos2 011π6,则S2 012=.

14. 已知O为坐标原点,OP=(x,y),OA=(a,0),OB=(0,a),OC=(3,4),记PA,PB,PC中的最大值为M,当a取遍一切实数时,M的取值范围是.

二、 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9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5. 已知向量a=(sinx,-1),b=3cosx,-12,函数f(x)=(a+b)·a-2.

(1) 求函数f(x)的最小正周期T;

(2) 已知a,b,c分别为△ABC内角A,B,C的对边,其中A为锐角,a=23,c=4,且f(A)=1,求A,b和△ABC的面积S.

16. 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M,N分别是AB,BC中点.

(1) 求证:平面B1MN⊥平面BB1D1D;

(2) 若在棱DD1上有一点P,使BD1∥平面PMN,求DP与PD1的比.

9.安徽高考数学试卷点评 篇九

数学试卷

整体难度低,少见跨章综合点评:合肥168中学数学教师翟荣宝

今年的数学试题立足教材,以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方法为主,试题的考查内容覆盖了高中数学的主体内容。和语文试卷一样,今年我省数学试卷也有一个显著特点,那就是在凸显安徽特色又自然贴近全国卷上,还有明显的尝试和暗示。

均分有望涨十分以上

今年的文理科数学试题难度明显降低。客观题主要围绕“双基”进行设计,解答题重点考查了三角函数、概率统计、数列与不等式、立体几何、解析几何以及函数与导数等核心内容。对运算求解、等价转化、分类讨论、逻辑推理、空间想象、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能力进行了全面考查。

选择题、填空题几乎都在该知识所在的章节内设置,很少出现跨章的综合,同时也减少了试题的阅读量,有效地避免了让考生“小题大作”。前几道题运用基础知识一望而知,而后几道题则需要在深刻理解知识的前提下灵机而动。试题都是似曾相识但又推陈出新,题干简约但又不落俗套。解答题采用分层设问,有效降低了试题难度。

预计理科与2018年的数学试题相比,均分能提高10~15分;文科则与2018年均分大致持平。

试题寻求“一题多解”

理科解答题设计加大了入口宽度,考生可以根据知识的掌握程度,从不同的角度切入解题。6道解答题都可以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思路进行求解,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展示数学能力的机会。

如理科第16题,考生可以从解三角形、平面几何、平面向量、通过建立坐标系转化为代数问题等思路来解决问题。压轴题的第III问也一改以往偏难或要运用特殊技巧来解决的现象,考生可以通过放缩法将问题转化为关于丨α丨的二次函数,也可以利用不等式,还可以通过数形结合等方法进行求解,极大地提高了每道试题的检测功能和考查目的。

也尝试去贴近全国卷

今年文理科试题的区分度进一步加大,考查目标和能力要求更加清晰。问题的设计非常重视文、理科考生的思维个性和差异,文理科试卷仅有四个相同的客观题和一个解答题的姐妹题。试题在思维量和运算量上对文理科考生不同的数学要求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10.2022年浙江高考数学试卷 篇十

高考填报志愿的技巧

各批次志愿填报注意落差

“平行志愿”不是“平等志愿”,也不是“平行录取”。考生填报的平行志愿有自然顺序,并不是只要成绩达到所填报的4个平行志愿院校录取条件,就可能会被4所院校同时录取。实际上,只要考生档案投到一所志愿高校后,就不会到其他高校,对每个考生而言投档录取机会只有一次。

注重学校录取平均分

考生在填报志愿时,首先要了解自己在学校、区所处的位次,这个是最关键的参考因素。可根据自己一模、二模的成绩,看看自己在区、学校的排名,并 排一排自己在全市的位次所在。咨询老师往年该名次段考生的去向,掌握自己可能被录取的学校范围,然后再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以及家庭背景等因素,在这个范围 内做选择。

避免被调剂慎写“不服从调剂”

选学校退一步,选专业进一步 高考填报志愿中,究竟是选学校,还是选专业,是考生和家长最难把握的问题。尤其是对各批次的中分段、低分段考生来说,这一难题最为显现。选好的学校,有可能要舍弃好专业:想填个自己喜欢的专业,学校上就得有所顾忌,因为好学校的好专业肯定是要“挤破头”的。

高考先填志愿还是先出分数

现在都是先高考完知道分数之后再填志愿。高考考生填志愿时所报考的学校层次要根据考生所在省份的分数线决定,所以现在一般都是先出成绩再填相关志愿。

在查到高考分数之后,就可以提前预估自己分数可以报的学校和专业,现在是填报的平行志愿,考生可以一次性填报多所高校,多个专业,按照惯例,填报志愿一般是在出分后,在这之前,考生们要确定好自己的意向学校和专业,认真考虑,不要盲目或者瞎填报。

11.高考数学模拟试卷(十一) 篇十一

1. 已知集合A={x1≤x≤3,x∈Z},B={2,m,4},若A∩B={2,3},则实数m=.

2. 若复数2+ai1+i(a∈R)的实部与虚部互为相反数,则a的值等于.

3. 不等式(|x|-1)(x-2)>0的解集是.

4. 为了解一大片经济林的生长情况,随机测量其中若干株树木的底部周长(单位:cm),其数据绘制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则估计该片经济林中底部周长在[98,104)中的树木所占比例为

8. 将号码分别为1,2,3,4的四个小球放入一个袋中,这些小球仅号码不同,其余完全相同,甲从袋中摸出一个小球,其号码为a,放回后,乙从此口袋中再摸出一个小球,其号码为b,则使不等式a-2b+4<0成立的事件发生的概率等于.

9. 已知数列{an}是等比数列,若a4,a5+1,a6成等差数列,且a7=1,则a10=.

10. 在△ABC中,已知BC=4,AC=3,且cos(A-B)= 1718,则cosC=.

11. 已知lga+lgb=0,则满足不等式aa2+1+bb2+1≤λ恒成立的实数λ的取值范围是.

12. 椭圆x2a2+y2b2=1(a>b>0)与双曲线x2a2-y2b2=1的渐近线在第一象限相交于点P,点F为椭圆的右焦点,O为坐标原点.若∠OPF=π2,则椭圆的离心率为.

13. 已知向量OA,OB,OC满足条件:OA+OB+OC=0,且OA=OB=OC=2,点P是△ABC内一动点,则AB·AP+BC·BP+CA·CP=.

14. 若关于x的方程ex-3x=kx有四个实数根,则实数k的取值范围为.

二、 解答题(本大题共六小题,共计90分.请在指定区域内作答,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5. (本小题满分14分)

若函数f(x)=3sinx+2cos2x2,△ABC的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f(A)=3.

(1) 当b+ca取最大值时,判断△ABC的形状;

(2) 在△ABC中,D为BC边的中点,且AD=13,AC=2,求BC的长.

《高考进行时》数学冲刺卷(十一)第2页(共4页)

16. (本题满分14分)

在正三棱柱ABCA1B1C1中,AA1=2AB,D,D1,G分别为AB,A1B1,A1C1的中点,E、F在BB1上,且BB1=4BE=4B1F.

(1) 求证:DG∥平面BCC1B1;

(2) 求证:平面DEG⊥平面C1D1F.

12.广东数学高考试卷 篇十二

一、试卷评析

理科卷在填空题中考查了集合与命题、函数、数列、三角、向量、不等式、直线方程,在选择题中考查了集合与命题、极坐标方程、数列极限、函数,在解答题中考查了立体几何、圆锥曲线、函数与方程(不等式)、数列,全面覆盖了中学数学教材中的主干知识模块,把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作为首要考查内容这一命题原则在今年的高考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同时突出了重点知识的考查,层次分明。

1. 试题立意新颖

理科卷第1 1题数列题并未考查传统的等差等比知识,而是以数列为背景,结合集合知识考查了数列和数列的定义,以及分类讨论思想。理科卷第13题则对三角恒等式进行考查,跳出了常规的辅助角公式与诱导公式,立意十分新颖。

2. 试题抓住数学本质考察

解析几何两大本质内容,已知曲线求方程和已知方程研究曲线性质在理科卷第21题中考查得比较到位。第一小问是已知直线与双曲线位置关系,求双曲线方程及渐近线方程;第二小问是已知双曲线方程求直线斜率,即研究曲线性质。在一道解析几何试题中将两个方面都考查到了,这是一道难得的好题。

3. 知识交汇处设计巧妙

理科卷第10题是在二元一次方程组与基本不等式交汇处设计的试题,这两者相结合让人耳目一新,试题入口宽,可以考虑直线平行条件,也可以考虑行列式判断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情况,还可以考虑矩阵判断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情况,更可以在直接计算中考虑无解条件。对于方程组,我们常常习惯于解方程组,而此题是判断是否有解,回到问题的入口处,并未陷入解方程组传统思路,十分大气。

4. 重思维考查,减轻运算量

理科卷第14题作为填空题的“压轴题”并没有太大的运算量,要求学生深刻理解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有清晰的分类标准和枚举能力,重视对数学思维的考查,减少对运算的考查。

二、复习教学建议

1. 在回忆中完善知识结构

高三的复习不是知识的简单回忆,而应该是在回忆中完善知识结构。高中数学知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联系紧密,逻辑性强。学生的数学知识是分散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中完成的,其系统性不够,知识间联系松散。因此,针对高三复习,教学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学生系统梳理知识,建立相关知识的联系,从而形成知识体系,学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综合问题,并深化认识、拓展新知。课本内容主要按照知识体系渐次讲授,综合应用各科知识的例子较少。高三复习要把分散在课本中的知识点有机串联起来,使之在学生的头脑里形成牢固的知识网络,这样应用时才能得心应手,这是一个螺旋上升、逐渐深入的过程。高三复习要将这个完成的过程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自我完善知识结构。

高考复习教学如何帮助学生在回忆中完善知识结构呢?比如在集合的复习中,可以通过一组习题首先回忆集合的定义、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集合的性质(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其次是集合间的关系(子集、真子集);再次是集合的运算(交集、并集、补集);最后是集合的应用。让学生通过复习体会数学地认识事物的基本结构:定义概念——推导性质——建立联系——实践应用。再如在向量的复习中,可以通过一组习题首先回忆向量的定义、向量的表示;其次是向量之间的关系(平行向量、相等向量、相反向量);再次是向量的运算(加法、减法、数乘、数量积),最后是向量的应用。正如人民教育出版社章建跃编审所强调的一样,要重视对一个数学对象的基本套路的研究。

2. 在运用中实现方法融通

高三阶段学生新课已经上完,所有的知识与方法均已接触,对同一个问题常常有不同的思考与解法,复习的任务就不仅仅是回忆与巩固,更重要的是融通各种方法,站在更高的角度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以此次理科卷第22题为例。

已知a∈R,函数。

(1)当a=5时,解不等式f(x)>0;

(2)若关于χ的方程f(x)-log2[(a-4)x+2a-5]=0的解集中恰好有一个元素,求a的取值范围;

(3)设a>0,若对任意函数f(x)在区间[t,t+1]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不超过1,求a的取值范围。

这是一道难得的好题,解法几乎涵盖了函数、解不等式的重要知识点,可谓“一题考尽函数”。学生阅读完此题感觉并不陌生,但在高考统计中第(2)题得分率较低,主要是考生对“解集中恰好有一个元素”理解不透,以为消去对数符号后得到的一元二次方程有唯一解,就是判别式非负,忽视了原来条件中对数真数大于零,即消去对数符号所得的一元二次方程若有两个根,则有且只有一个根在定义域内,另一个根在定义域外,从而求出a的取值范围。造成这些错误既有心理原因,也有知识方面的欠缺。因此,教师在高三复习教学中要抓住典型题,把通性通法练习到位,同时多角度分析问题,在运用中实现方法的融通。

在高三复习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在运用中实现方法融通呢?我以为应将第一思考时间交给学生。尽管高三时间紧迫,每节课的教学任务繁重,但教师始终要坚持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学生会独立思考,对题目有自己的理解,才能产生想法,从而产生多种解法。教师要将第一表达机会交给学生,要由学生讲出自己的解法或想法,而不是教师直接讲解各种方法。同时,教师对于各种方法的讲解要清晰到位,符合学生的认知,对比不同解法的切入口,对于困难的问题搭建恰当的“脚手架”帮助学生自然过渡。教师还要将第一认知反思机会交给学生,各种解法要设置恰当悬疑,让学生对自己没有想到的解法有恍然大悟之感,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引导学生从各种解法中选择最符合自己认知习惯的解法。

3. 在探究中提升数学思维

教师在复习课的教学中要增加探究性问题,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让学生主动地参与研究过程,获得亲身体验,培养其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科学的研究态度。教师要把掌握知识作为揭示学生思维过程的材料和媒介,让看似“大”的研究,转化为课堂上一次“小”的发现和探求,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增强和发展其主体性,满足学生在开放性的环境中获得亲身体验、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需要,还可以为学生搭建一个能够提升良好数学思维品质的平台。

2017年是上海市高考数学试卷第一年文理不分科,有人认为为了照顾文科考生题目难度会有所降低,笔者认为这种可能性并不大,难度极有可能和今年差不多。因为高考不是会考,是选拔性考试,要甄别各类考生供各种类型大学选拔人才,题目容易,没有区分度,怎么突出选拔性?同时,如果题目难度较低对指导教学也极为不利,因为这会无形中助长教学中的“刷题”现象,不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最后导致得不偿失的结果。

上一篇:培训的重要性和名人名言下一篇:水立方游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