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高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说课评比(精选10篇)
1.凉山州高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说课评比 篇一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说明
甘肃省张掖市实验中学 雒淑英
一.本课数学内容的本质、地位及作用分析:
本节课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数学》(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数学室编著)第二册(上)第八章第一节《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第一课时。
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对顶的圆锥,当平面与圆锥的轴夹角不同时,可以得到不同的截口曲线,它们分别是圆、椭圆、抛物线、双曲线,我们将这些曲线统称为圆锥曲线。圆锥曲线的发现与研究始于古希腊,当时人们从纯粹几何学的观点研究了这种与圆密切相关的曲线,它们的几何性质是圆的几何性质的自然推广。17世纪初期,笛卡尔发明了坐标系,人们开始在坐标系的基础上,用代数方法研究圆锥曲线。在这一章中,我们将继续用坐标法探究圆锥曲线的几何特征,建立它们的方程,通过方程研究它们的简单性质,并用坐标法解决一些与圆锥曲线有关的简单几何问题和实际问题,进一步感受数形结合的基本思想。
解析几何是数学一个重要的分支,它沟通了数学中数与形、代数与几何等最基本对象之间的联系。在第七章中学生已初步掌握了解析几何研究问题的主要方法,并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研究了直线和圆这两个基本的几何图形,在第八章,教材利用三种圆锥曲线进一步深化如何利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由于教材以椭圆为重点说明了求方程、利用方程讨论几何性质的一般方法,然后在双曲线、抛物线的教学中应用和巩固,因此“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本节内容蕴含了许多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如:数形结合思想、化归思想等。因此,教学时应重视体现数学的思想方法及价值。
根据本节内容的特点,教学过程中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用动态作图优势为学生的数学探究与数学思维提供支持。二.教学目标分析:
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根据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理解椭圆的定义。
②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在化简椭圆方程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经历椭圆概念的产生过程,学习从具体实例中提炼数学概念的方法,由形象到抽象,从具体到一般,掌握数学概念的数学本质,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②巩固用坐标化的方法求动点轨迹方程。
③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培养学生利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识。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活动、观察、思考、合作、探究、归纳、交流、反思,促进形成研究氛围和合作意识。
②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通过学习新知识体会到前人探索的艰辛过程与创新的乐趣。
③通过对椭圆定义的严密化,培养学生形成扎实严谨的科学作风。
④通过经历椭圆方程的化简,增强学生战胜困难的意志品质并体会数学的简洁美、对称美。
⑤利用椭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广泛应用性和知识的力量,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
心。
三.教学问题诊断:
1.教学的第一个问题可能是椭圆是怎样画出的。教学中通过椭圆与圆的关系,让学生观察与操作,利用水杯及细绳建立直观的概念,要鼓励学生大胆操作。
问题解决方案一:学生可能提出将圆柱形水杯换成圆锥。(解释方法一致)问题解决方案二:两定点距离、绳长与图形的关系,通过操作,完善定义。2.教学的第二个问题是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与化简中含有两个根式的等式化简。
问题解决方案:由于用两边同时平方法化简较为繁琐,有些学生完成可能的有困难,老师要及时加以指导。如果学生有能力掌握,可运用方案二“等差数列法”或方案三“三角换元法” 降低难度。
3.教学的第三个问题可能是竖椭圆方程的得出。
问题解决方案:可以利用类比“化归”的思想,通过翻折和旋转的方式实现图形变换,从而利用焦点在x轴上椭圆的标准方程得到焦点在y轴上椭圆的标准方程,避免繁琐、重复的推导过程。四.教法特点以及预期效果分析:
本节课采用启发式与试验探究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在启发式教学过程中,以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学设计突出了对问题链的设计,教学中,结合学生的思维发展变化不断追问,使学生对问题本质的思考逐步深入,思维水平不断提高。
通过学生试验的方法进行教学。本节课主要是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归纳出椭圆的定义。在试验中注重数学的逻辑性和严谨性。本节课立足教材,重视对现象的观察、分析,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操作等活动获得数学结论,把合情推理作为一个重要的推理方式融入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
通过学生反思,自己总结归纳学习内容,构建知识链。在总结时采用“一个知识点、两种方法、三种思想”的方式,学生目标明确,学习重点清晰,易于掌握。
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和促进者,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提出问题,体验数学,感知数学,数建立数学,巩固新知,归纳提炼”。本节课采用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及教师启发引导的教学方法,按照“创设情境、意义建构、数学理论、数学应用、回顾反思、巩固提高”的程序设计教学过程,并以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使学生经历实践、观察、猜想、论证、交流、反思等理性思维的基本过程,切实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凉山州高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说课评比 篇二
结果通报
市辖县区、市直各相关中学:
2012年北海市高中数学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分北海市区和合浦县两个赛区进行,活动得到合浦教研室及承办学校北海中学和合浦县廉州中学的大力支持,参赛学校重视,参赛教师准备充分,课堂教学质量整体有所提高。经过评委认真公正评审,评出一等奖六名,二等奖七名,现将评比结果通报如下: 一等奖:(6名)
吴凌燕(北海中学)陈文慧(北海七中)李 燕(北海五中)罗 燕(合浦廉中)蓝银敏(公馆中学)冯学金(合浦廉中)二等奖:(7名)
黄丹妮(北海九中)蔡海玲(南康中学)苏帅钦(北海二中)吴小英(北海一中)林静强(合浦一中)邓雪媛(合浦二中)唐小昌(西场中学)
注:同一等级不排名,以上顺序是上课的先后顺序。
3.凉山州高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说课评比 篇三
函数的单调性(教案)
(绵阳中学数学组)
赵志明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增函数和减函数的定义;
2、会利用定义证明函数的单调性;
3、了解函数单调区间的概念,并能根据图象说出函数的单调区间;
4、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在分析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领会从特殊到一般,从直观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数学思维方法。
二、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和判断;
2、教学难点:利用函数单调性的定义或者函数的图象判断函数的单调性。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1、教学方法:采用探索发现法和启发式讲解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直观、形象的动态功能,为函数单调性概念的理解
提供直观、形象的认知基础;同时对函数在某一区间内的变化趋势进行动态演示,帮助学生理解。
四、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1)近六届世界杯进球数如下表:画成折线图:
规律,对我们的生活很有帮助。观察满足函数关系的数据变化规律往往是看:随着自变量的变化,函数值是如何变化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函数的单调性。(板书课题)
(二)建构定义:
1、引入直观性定义:
观察下列函数的图象,由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下列问题(几何画板动态展示)
(1)f(x)x1(2)f(x)x
问题3:这两个函数图象有怎样的变化趋势?(上升?下降?)
问题4:函数f(x)x2在区间y随x的增大而增大,在区间y随x的增大而减小;
教师说明直观性定义:称左边的函数在区间D上单调递增函数,右边的函数则称为区间I上单调递减函数。
2、严格数学语言定义:
多媒体展示:图象在区间D内呈上升趋势
当
xy也增大
1x2,当x1x2时,有f(x1)f(x2)
问题5:若区间内有两点x1x2时,有f(x1)f(x2),能否推出f(x)是单调递 增函数?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构造反例,动画演示,引导学生对自变量取值的“任意性”的深刻理解。定义:一般地,设函数f(x)的定义域为I:
如果对于定义域I内某个区间D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1、x2,当x1x
2时,都有f(x1)f(x2),那么就说函数f(x)在区间D上是单调递增函数。由学生类比得到减函数的定义:
如果对于定义域I内某个区间D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1、x2,当x1x2时,都有f(x1)f(x2),那么就说函数f(x)在区间D上是单调递减函数。注:
(1)x1,x2三大特征:①属于同一区间;②任意性;③有大小:通常规定x1x2;(2)相对于定义域,函数的单调性可以是函数的局部性质。
举例:yx2在(0,)上是单调增函数,但在整个定义域上不是增(减)函数。(三)定义应用:
例
1、下图是定义在[-5,5]上的函数yf(x)的图象,根据图象说出函数yf(x)的单调区间,以及在每一单调区间上,yf(x)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
分析: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理解。
解:yf(x)的单调区间有[-5,-2),[-2,1),[1,3),[3,5]。
其中yf(x)在[-5,-2),[1,3)上是减函数; 在[-2,1),[3,5)上是增函数。强调单调区间的写法:
问题6:可否写成[-5,-2)U[-2,1)? 问题7:写成[-5,-2)还是写成[-5,-2]? 多媒体展示构造反例说明:
(1)单调区间一般不能求并集;
(2)当端点满足单调性定义时,可开可闭。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例
2、试判断函数f(x)x2x 在区间(0,+∞)上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并给予证明。
分析:问1:除了图象法判定函数单调性还有什么方法?2:如何用定义法判定函数单调性?
3:用定义判定函数单调性的关键是什么?(提示如何比较3和2的大小,从而引入作差法)
证明:函数f(x)x2x 在(0,+∞)上是增函数
设x1、x2 是(0,+∞)上的任意两个值,且x1
x2则f(x
1)f(x2)
(x1
2
x1)(x22x
2)
(x1x2)(x1x2)
取值
(x1x2)(x1x2)(x1x2)(x1x2)(x1x21)
又0x1x2,故x1x20,x1x210 则f(x1)f(x2)0,即:f(x1)f(x2)
因此,函数f(x)x2x 在(0总结定义法证明函数单调性的步骤:
1、取值:设任意x1、x2属于给定区间,且x1x2;
作差变形
定号 下结论
2、作差变形:f(x1)f(x2)变形的常用方法:因式分解、配方、有理化等;
3、定号:确定f(x1)f(x2)的正负号;
4、下结论:由定义得出函数的单调性。思考题:
在上面证明中,你能理解x1、x2的任意性的意义吗?
解答:有了“任意性”在区间内不管取哪两个值,其证明过程都是一样的。
四、课堂练习:
(1)课本P65页1,(0,)(2)证明:函数y在上是减函数。(动画演示帮助理解)x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课后思考:
函数
f(x)在R上单调递增,那么,f(x1)f(x2)的符号有什么规律?若单调
x1x
2递减,又该如何?
五、回顾小结:
1、函数单调性的定义;
2、判定函数单调性:
(1)方法:图象法,定义法;
(2)定义法步骤:取值,作差变形,定号,下结论。
六、课后作业:
1、必做题:课后练习1,4,6,2、选做题: 课后练习7
.精品资料。欢迎使用。
4.凉山州高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说课评比 篇四
柳州高级中学刘继淑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向量的加法定义,会用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作出两个向量的和向量;掌握向量加法的运算律,并会用它们进行向量计算。
2.能力目标
使学生经历向量加法法则的探究和应用过程,体会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归纳、类比、迁移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
注重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大胆探索的精神以及合作意识;通过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向量加法的两个法则及其应用;
难点:对向量加法定义的理解。
突破难点的关键是抓住实例,借助多媒体动画演示,不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使学生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
教学方法
结合学生实际,主要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对向量加法有一定的感性认识;通过设置一条问题链,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层层深入的例题与习题的配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灵活掌握知识,使学生从“懂”到“会”到“悟”,提高思维品质,力求把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融为一体。
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通过直观演示体现形、动、思于一体的教学效果,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质量。
5.凉山州高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说课评比 篇五
§2.2.1 直线方程的概念与直线的斜率
教学设计说明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数学必修2(B版)》第二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直线方程的概念与直线的斜率,教学内容有直线方程的概念、直线倾斜角、斜率以及直线倾斜角与直线斜率的关系等概念。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都描述了直线的倾斜程度,倾斜角从几何角度刻画了直线的倾斜程度,斜率是从数量关系上刻画了直线的倾斜程度。直线的倾斜角是几何概念,它主要起过渡作用,是联系新旧知识的纽带;而斜率则是代数量,建立斜率公式的过程,体现了解析法的基本思想:把几何问题代数化,通过代数运算研究几何图形的性质,而且它在以后建立直线方程、通过直线方程研究几何问题时也起到核心作用,是本节课的重点.同时,本节课是第一次用方程研究直线,为后续研究曲线起到一个示范作用.二【目标分析】
(1)、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定义;掌握斜率公式,并会求直线的斜率.(2)、通过直线倾斜角概念的引入和直线倾斜角与斜率关系的揭示,以提高学生分析、比较、概括、化归的数学能力,使学生初步了解用代数方程研究几何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在教学中充分揭示“数”与“形”的内在联系,体现数、形的统一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三.【教学问题诊断】
学情分析之知识储备:1.学生之前已经学习了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现在基本会画简单函数的图象,也会通过图象去研究理解函数的性质,初步的数形结合知识也足以让学生理解直线的方程概念,教材是由一次函数的图像引入的,是将一次函数与其图像的对应关系,转换成直线方程和直线的对应关系。这样引入比较自然,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2.直线方程的学习安排在三角函数之前,因此,倾斜角的 2010年第五届全国高中数学青年教师观摩与评比活动精品教案
正切等于斜率,这一事实还不能直接引入。在研究斜率与倾斜角的关系时,由于没有三角函数的知识,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这是本节课的难点.在这部分内容的研究中,鼓励学生小组讨论, 尽多的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二者的联系,学生充分利用特值验证,或斜率公式作出解释,教师再利用几何画板演示变化关系,给学生更加深刻的直观印象,从而突破难点.学情分析之心理准备:对现在的高中生来说,他们的思维能力、阅读能力已基本成熟。其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可以把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来理解材料内容的大意和结构,有目的的检索有关的阅读信息。而由于数学语言的特殊性,数学阅读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必须不断的同化和顺应新的数学概念、术语及符号,不断进行假设、预测、检验、推理和想象,不断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所以教师要适时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引导他们在阅读探究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四.【教法分析】
综合以上分析, 教法上本着“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思想,主要采用自学、阅读、问题探究式教学与学习方法。通过鼓励学生阅读课本,引导学生捕捉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使学生从懂到会到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环节一
新课引入
展示数学教育家波利亚名言:学习任何东西,最好的途径是自己去探究发现.提出阅读是探究知识的重要手段.揭示本节课研究方式:自主阅读,探索研究!
【设计意图】通过声情并茂的激励语,鼓励学生认真阅读,自主探索,大胆尝试!
环节二 概念探究(一)自学阅读:阅读课本74页内容,自主探究直线方程的概念.概念形成: 教师提出问题1
问题1:本部分内容阐述了哪些概念?你是如何理解这些概念的? 学生活动:学生分析讨论,师生共同总结。
强调直线方程的概念: 1.直线上点的坐标都是方程的解,2.以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直线上,两者缺一不可.2010年第五届全国高中数学青年教师观摩与评比活动精品教案
学生可能还会发现:有的方程不一定是函数,引导学生举例说明如x2,教师指出,用函数表示直线不全面,用方程更全面
【设计意图】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层层深入,与学生共同体会概念的严谨,感受学习的乐趣。
概念深化:思考:如图,(1)直线l的方程是
yx1吗?为什么?
(2)直线l的方程是x(xy)0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得出:(1)
yx1不满足直线上所有点的坐标是方程的解(2)x(xy)0不满足以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直线上,所以均不是直线的方程.教师及时强调定义的两部分内容缺一不可。
【设计意图】加深对直线方程的概念的理解,使学生明确直线方程的概念的两部分缺一不可.环节三 概念探究(二)自学阅读:如何通过方程研究直线的问题,我们需要哪些工具?请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第75页内容.学生边读边思考,教师合理安排阅读时间,控制阅读进程
【设计意图】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和性质,向学生提出阅读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边阅读边思考,使阅读更有效.概念形成 本部分内容主要涉及哪些概念?(斜率和倾斜角).问题2:能谈谈你对斜率的认识吗?
学生可能会回答直线斜率的定义,以及已知直线上两点A(x1,y1),B(x2,y2),x1x2,如何求斜率的公式。
教师进一步引导:两点间斜率公式有什么注意事项吗? 引导学生讨论,学生代表发言:
(一)垂直于x 轴的直线无斜率
(二)斜率公式与直线上点的位置无关,学生一般会想到用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来证明该问题,此处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三)斜率的几何意义.教师总结点评.思考:关于斜率,你还有其它认识吗? 这是一个发散性问题,学生一般会联系物理学中svt,速度就是斜率,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斜率与函数单调性的关系
学生活动: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关于对斜率公式的注意事项,其他学生补充,教师完善总结。引导他们在交流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2010年第五届全国高中数学青年教师观摩与评比活动精品教案
问题3:反映直线倾斜程度的量,除了代数角度的斜率,还有别的量吗?请一名同学谈谈对倾斜角的认识.学生不难回答出倾斜角的定义和范围.【设计意图】以问题研讨的形式替代教师的讲解,分化知识点、解决重点,给学生“数学创造”的体验,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并强化对斜率的理解.学生在讨论、合作中解决问题,充分体会成功的愉悦.思考题是发散性问题,鼓励学生注意学科间以及所学知识前后的联系.环节四 概念探究(三)问题4: 斜率与倾斜角分别从代数和几何的角度反映了直线的倾斜程度,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活动: 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交流、讨论的氛围,相互学习,相互补充.请小组代表到讲台讲解,教师及时点评补充,最后教师可借助动画展示,让学生有更直观深刻的印象.思路一: 特值验证:已知A(1,0)B(3,1)C(2,1),D(1,1)E(1,0),F(2,1)求直线AB,AC,AD,AE,AF的斜率,并判断这些直线的倾斜角是锐角,直角还是钝角。并观察出倾斜角随斜率变化的情况.思路二: 以斜率为正值的两条不平行的直线为例,分别取两点,使得⊿x相同,比较⊿y的大小关系,进而判断斜率大小,再观察倾斜角的大小,进而得出结论.教师提供思路三 :
教师演示几何画板做出的动画.思考:斜率与倾斜角之间还有别的关系吗?
学生结合初中所学直角三角形知识回答:在倾斜角为锐角情况下,斜率等于倾斜角的正切值.教师补充:钝角情况同样适用,但目前超出了我们的知识范围,关于斜率和倾斜角的关系,我们将在必修4中再次讨论。
【设计意图】斜率与倾斜角的关系是本节课的难点.学生在自主探索,自由想象和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成功和失败的情感体验,深刻地领会到数形结合思想在解决问题中所起的作用.第一种方法学生容易想到,第二种方法体现了斜率公式的应用,第三种动画演示可以使学生有更直观深刻的印象.通过讨论交流演示,层层深入,突破本节课难点.环节五 知识应用
2010年第五届全国高中数学青年教师观摩与评比活动精品教案
1.求下列直线的斜率(1)y13(2)3x5y20 x1
(3)已知直线上两点A(a,c),B(b,c)ab 2.求斜率为12.且过点(2,13)的直线方程,并画出图象
3.判断正误:
(1)任一条直线都有倾斜角,也都有斜率
(2)直线的倾斜角越大,斜率也越大
(3)平行于x轴的直线的倾斜角是0或180
4.如图所示,直线l1,l2,l3的斜率分别为k1,k2,k3,则:()
B.k3k1k2 C.k3k2k
1Dk1k3k2 学生回答,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在整个练习过程中,教师做好课堂巡视,加强对学生个别指导。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知识,有助于保持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信心。,第一题总结求直线斜率的方法,第二题总结已知斜率和一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为下节研究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做好准备.第三题是概念辨析,第四题体现本节课难点,考察直线斜率与倾斜角的关系。
问题由学生解决,解题后的反思总结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作出补充和总结。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A.k1k2k3
环节六 小结与作业
引导学生从知识和方法两方面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补充完善.布置作业.【设计意图】让学生大胆发言,归纳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教师及时点评。充分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鼓励学生阅读思考,进一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分层次布置作业,让各层次学生均得以发展
五.【设计特色】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始终本着这样的理念 “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而阅读是自学的重要形式,自学能力的核心是阅读能力。因此,教会学生学习的重头戏就是教会学生阅读,培养其阅读能力。希望能做到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所以,这节课既是一堂新课又是一堂自学阅读课.整个教学过程,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探索研究学习,从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入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难 2010年第五届全国高中数学青年教师观摩与评比活动精品教案
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引导他们在阅读探究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改变过去我们熟悉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及大量演练习题的模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重视思维训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溶入渗透.整个教学设计中,特别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动手、动口、动脑相结合,使他们“读”有所思,“学”有所获,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2)有效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鼓励学生做探究式阅读,而非被动接受式阅读。,使其养成“边阅读,边思考”的阅读习惯,有利于其数学能力的发展,进而促进其终身学习能力的提高。
(3)注重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使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群体交往中,学会沟通、互助、分享和合作,实现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完善。
6.凉山州高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说课评比 篇六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董雁飞
课题:3.1.1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教材: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
1(人民教育出版社A版)第三章函数的应用
【环节一:揭示意义,明确目标】揭示本章意义,指明课节目标
教师活动:用屏幕显示第三章函数的应用
3.1.1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教师活动: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三章函数的应用。通过第二章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指数
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分段函数等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而这一章我们就要运
用函数思想,建立函数模型,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为此,我们还
要做一些基本的知识储备。方程的根,我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了,而我们在初中
研究的“方程的根”只是侧重“数”的一面来研究,那么,我们这节课就主要从
“形”的角度去研究“方程的根与函数零点的关系”。
教师活动:板书标题(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环节二:巧设疑云,轻松渗透】设置问题情境,渗透数学思想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思考这个问题。用屏幕显示判断下列方程是否有实根,有几个实根?
(1)x2x30;(2)lnx2x60.学生活动:回答,思考解法。
教师活动:第二个方程我们不会解怎么办?你是如何思考的?有什么想法?我们可以考虑将
复杂问题简单化,将未知问题已知化,通过对第一个问题的研究,进而来解决第二个问题。对于第一个问题大家都习惯性地用代数的方法去解决,我们应该打破
思维定势,走出自己给自己画定的牢笼!这样我们先把所依赖的拐杖丢掉,假如
第一个方程你不会解,也不会应用判别式,你要怎样判断其实根个数呢?
学生活动:思考作答。
教师活动:用屏幕显示函数yx22x3的图象。
学生活动:观察图像,思考作答。
教师活动:我们来认真地对比一下。用屏幕显示表格,让学生填写x2x30的实数根
和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
学生活动:得到方程的实数根应该是函数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的结论。
教师活动:我们就把使方程成立的实数x称做函数的零点.
2【环节三:形成概念,升华认知】引入零点定义,确认等价关系
教师活动:这是我们本节课的第一个知识点。板书(一、函数零点的定义:对于函数y=f(x),使方程f(x)=0的实数x叫做函数y=f(x)的零点)。
教师活动:我可不可以这样认为,零点就是使函数值为0的点?
学生活动:对比定义,思考作答。
教师活动:结合函数零点的定义和我们刚才的探究过程,你认为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究竟
是什么关系?
学生活动:思考作答。
教师活动:这是我们本节课的第二个知识点。板书(方程的根与函数零点的等价关系)。教师活动:检验一下看大家是否真正理解了这种关系。如果已知函数y=f(x)有零点,你怎
样理解它?
学生活动:思考作答。
教师活动:对于函数y=f(x)有零点,从“数”的角度理解,就是方程f(x)=0有实根,从“形”的角度理解,就是图象与x轴有交点。从我们刚才的探究过程中,我们知道,方
程f(x)=0有实根和图象与x轴有交点也是等价的关系。所以函数零点实际上是
方程f(x)=0有实根和图象与x轴有交点的一个统一体。
在屏幕上显示:函数y=f(x)有零点
方程f(x)=0有实数根 函数y=f(x)的图象与x轴有交点
教师活动:下面就检验一下大家的实际应用能力。
【环节四:应用思想,小试牛刀】数学思想应用,基础知识强化
教师活动:用屏幕显示求下列函数的零点.(x4)(x1),x41(1)y3x;(2)ylog2x;(3)y;(4)y.x(x4)(x6),x
4学生活动:由四位同学分别回答他们确定零点的方法。画图象时要求用语言描述4个图象的画法;
教师活动:根据学生的描述,在黑板上作出图象(在接下来探究零点存在性定理时,图象会
成为同学们思考问题的很好的参考)。
教师活动:我们已经学习了函数零点的定义,还学习了方程的根与函数零点的等价关系,在这些知识的探究发现中,我们也有了一些收获,那我们回过头来看看能不能解决
lnx2x60的根的存在性问题?
学生活动:可受到化归思想的启发应用数形结合进行求解。
教师活动:用屏幕显示学生所论述的解题过程。这种解法充分运用了我们前面的解题思想,将未知问题转化成已知问题,将一个图象不会画的函数转化成了两个图象都会画的函数,利用两个函数图象的交点解决实根存在性问题。看来我们的探究过程是
非常有价值的。
教师活动:如果不转化,这个问题就真的解决不了么?现在最棘手的问题是y=lnx2x6的图象不会画,那我们能不能不画图象就判断出零点的存在呢?
【环节五:探究新知,思形想数】探究图象本质,数形转化解疑
教师活动:我们看到,当函数图象穿过x轴时,图象就与x轴产生了交点,图象穿过x轴这
是一种几何现象,那么如何用代数形式来描述呢?用屏幕显示yx22x3的函数图象,多次播放抛物线穿过x轴的画面。
学生活动:通过观察图象,得出函数零点的左右两侧函数值异号的结论.教师活动:好!我们明确一下这个结论,函数y=f(x)具备什么条件时,能在区间(a,b)上
存在零点?
学生活动:得出f(a)·f(b)<0的结论。
教师活动:若f(a)·f(b)<0,函数y=f(x)在区间(a,b)上就存在零点吗?
学生活动:可从黑板上的图象中受到启发,得出只有在[a,b]上连续不断的函数,在满足
f(a)·f(b)<0的条件时,才会存在零点的结论。
【环节六:归纳定理,深刻理解】初识定理表象,深入理解实质
教师活动:其实同学们无形之中已经说出了我们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定理,那就是零点存在性
定理。这是我们本节课的第三个知识点。板书(三、零点存在性定理)。
教师活动:用屏幕显示函数零点存在性定理:
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并且有
f(a)·f(b)<0,那么,函数y=f(x)在区间(a,b)内有零点.
即存在c∈(a,b),使得f(c)=0,这个c也就是方程f(x)=0的根.
教师活动:这个定理比较长,找个同学给大家读一下,让大家更好地体会定理的内容。学生活动:读出定理。
教师活动:大家注意到了么,定理中,开始时是在闭区间[a,b]上连续,结果推出时却是在开区间(a,b)上存在零点。你怎样理解这种差异?
学生活动:思考作答。
教师活动:虽然我们已经得到了零点存在性定理,但同学们真的那么坦然么?结合黑板上的图象,再结合定理的叙述形式,你对定理的内容可有疑问?
学生活动:通过观察黑板上的板书图象,大致说出以下问题:
1.若函数y=f(x)在区间[a,b]上连续,且f(a)·f(b)<0,则f(x)在区间(a,b)内
会是只有一个零点么?
2.若函数y=f(x)在区间[a,b]上连续,且f(a)·f(b)>0,则f(x)在区间(a,b)内
就一定没有零点么?
3.在什么条件下,函数y=f(x)在区间(a,b)上可存在唯一零点?
教师活动:那我们就来解决一下这些问题。
学生活动:通过黑板上的图象举出反例,得出结论。
1.若函数y=f(x)在区间[a,b]上连续,且f(a)·f(b)<0,则只能确定f(x)在区间
(a,b)内有零点,有几个不一定。
2.若函数y=f(x)在区间[a,b]上连续,且f(a)·f(b)>0,则f(x)在区间(a,b)内
也可能有零点。
3.在零点存在性定理的条件下,如果函数再具有单调性,函数y=f(x)在区间(a,b)
上可存在唯一零点。
【环节七:应用所学,答疑解惑】把握理论实质,解决初始问题
教师活动:现在我们不用画出图象也能判断函数零点是否存在,存在几个了。那解决
lnx2x60的根的存在性问题应该是游刃有余了。
用屏幕显示判断下列方程是否有实根,有几个实根?(2)lnx2x60
学生活动:通过对零点存在性的探究和理解,表述该问题的解法。
【环节八:归纳总结,梳理提升】总结基础知识,提升解题意识
教师活动:本节课的知识点已经在黑板上呈现出来了,但最重要的,也是贯穿本节课始终,起到灵魂作用的却是三大数学思想,即化归与转化的数学思想,数形结合的数学
思想,函数与方程的数学思想.数学思想才是数学的灵魂所在,也是数学的魅力所
在,对我们解决问题起着绝对的指导作用。愿我们每个同学在今后的学习中体味、感悟、应用、升华!
【环节九:理论内化,巩固升华】整理思想方法,灵活应用解题
21.函数f(x)=x(x-16)的零点为()
A.(0,0),(4,0)B.0,4C.(–4,0),(0,0),(4,0)D.–4,0,4
2.已知函数f(x)是定义域为R的奇函数,且f(x)在(0,)上有一个零点,则f(x)的零点个数为()
A.3B.2C.1D.不确定
3.已知函数f(x)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有如下对应值表:
那么函数在区间[1,6]上的零点至少有()个
A.5个B.4个C.3个D.2个
34.函数f(x)= – x – 3x + 5的零点所在的大致区间为()
A.(– 2,0)B.(1,2)C.(0,1)D.(0,0.5)
【环节十:布置作业,举一反三】延伸课堂思维,增强应用意识
7.凉山州高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说课评比 篇七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奇函数,偶函数的概念,学会运用定义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2.能力目标: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绘制和展示优美的函数图象来陶冶学生的情操.通过组织学生分组讨
论,培养学生主动交流的合作精神,使学生学会认识事物的特殊性和一般性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善于探索的思维品质.二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是函数的奇偶性的概念,难点是函数奇偶性的判断 三 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观察,归纳,启发探究相结合的数学方法,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活动,首先按照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由形及数,数形结合,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形成概念,使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在思考,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获得对函数奇偶性的全面的体验和理解,对于奇偶性的应用采取讲练结合的方式进行处理,使学生边学边练,及时巩固,同时设计问题,探究问题,深化对概念的理解.用心爱心专心
用心爱心专心3-
8.幼儿园优秀课说课稿(共7篇) 篇八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大班语言文学活动《鹅大哥出门》,我将从设计思路、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教学法以及活动过程等几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次活动的理解和认识。
一.说设计思路
《鹅大哥出门》这个故事选用了小朋友生活中比较熟悉并喜欢的大白鹅为主要角色,讲述了一只大白鹅骄傲不懂礼貌的故事,特别是鹅大哥之前“红红的帽子,雪白的羽毛”和之后的“一只大黑鹅”对比这个情节既让人觉得有趣又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自高自大的人,特别是现在独生子女较多,比较以我为中心,我觉得这个故事既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又符合孩子们现在的心理而且也符合<纲要>中的教育要求,即教育幼儿使用礼貌语言与人交往,养成文明交往的习惯.
二.说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导向作用。<纲要>语言领域中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是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的环境。在新《纲要》中,活动教育提出了“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以教师带领幼儿共同创设适应幼儿年龄特点的,丰富多彩的,引导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心理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去体验,实践、创造,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因此,在整个活动中都以幼儿的自主参与活动为主,教师在活动中起一个引导者和支持者的作用,和孩子共同活动感受,我从认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认知上:使幼儿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初步学会复述故事,丰富词汇“神气、乐滋滋”
2.能力上:积极参与故事情节的讨论,愿意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情感上:懂得不能骄傲,不能欺负弱小的道理体验骄傲自大带来的烦恼
根据目标,在活动中,我把在游戏情节中理解故事内容,懂得不能骄傲不欺负弱小的道理设为教学重点,根据大班幼儿的语言发展情况,用完整的语言复述故事设为难点。
三.说活动准备
为了此次活动的组织符合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的协调统一,寓教育于生活情景游戏之中,我做了以下两方面的准备: 1.物质上的准备
我给小朋友准备了多媒体课件《鹅大哥出门》,大白鹅、小鸡、小鸭的头饰,这是为了让幼儿更能进入到游戏角色当中,帮助幼儿理解故事 2.知识的准备
我让幼儿先认识鹅大哥,了解鹅的基本特征,练习鹅的走路姿势
四.说教法、学法
说教法: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掌握学习对象。”《纲要》强调幼儿是中心,教育活动应以幼儿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幼儿的经验来进行,(学决定教〉在活动中教师应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情景教学法,角色游戏法、课件演示法、提问法。
1、情景教学法:我尝试打破以往仅用图片进行故事教学的传统模式,而是根据故事内容,为幼儿创设情境,让幼儿模仿鹅的走路姿势,就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环境中,知道鹅大哥的自傲,体验鹅大哥自高自大的后果,这种效果是与以前仅通过图片理解故事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
2、课件演示法:幼儿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鹅大哥出门》发展孩子的观察力,激发孩子的复述故事的能力。
3、角色游戏法: 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让他们自己来扮演这一角色,不仅能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还能充分让他们表现自我、大胆说话。
4、提问法:在教学中,我尝试改变以往的语言教学总是先讲完故事再进行提问的模式,而采取将单一性、回忆式、封闭式的提问方法改成多样性、开发性的提问如:鹅大哥为什么会掉进河里呢?我们能不能学他啊?为什么?等这些问题既能启发幼儿的思维,又能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 验表达自己的想法。,引导幼儿有目的、有顺序地仔细观察、激发幼儿说的兴趣,创造幼儿说的空间。
说学法:
整个活动我遵循幼儿的学习规律和年龄特点,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围绕目标,突出重点,克服难点。创造条件让幼儿自己参与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让幼儿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本次活动我采用了谈话法,趣味游戏法。
1.谈话法:在活动中适当的问题有助于活跃幼儿的思维,有利于幼儿获得新知识和发展智力,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较好的语言习惯。2.趣味游戏法:陶行知老先生说:“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幼儿在游戏中,边游戏边联系故事中的语句,正体现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五.说活动过程
在活动中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围绕目标将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使幼儿能始终处于积极探索的状态,为了完成本节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安排的:
一.激发兴趣,导入活动
诗歌是幼儿最喜欢的艺术活动,是表现情绪、情感的最好方式。用诗歌《咏鹅》导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出大白鹅。
师:小朋友们老师想问一个问题,这首诗歌是说得谁啊?那谁又能说说大白鹅长什么样子?(请个别幼儿说说)说的同时,出示图片。
那谁愿意表演一下鹅大哥走路的样子呢?(其余幼儿跟着学)让幼儿在看看、学学、做做的过程中加深对鹅大哥的了解,也为下面理解故事作铺垫。
教师小结:雪白的羽毛,长长的脖子,头上有顶红色的帽子。鹅走路,总是昂着头,挺着胸,仰着脖子,一摇一摆的,很高傲的样子(丰富词汇“神气”)
二.出示多媒体课件《鹅大哥出门》,幼儿理解故事: 1.猜想
有一只神气的白鹅,长得很漂亮,可是后来怎么变成了大黑鹅呢?这是为什么呢?(幼儿猜想)
2.出示多媒体课件《鹅大哥出门》,让幼儿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3.师问:小朋友们,我是鹅大哥,谁可以告诉我,我为什么变成了大黑鹅呢?请幼儿回答,给他们表现自我的机会,正如<<纲要>>中所说,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特点,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引导幼儿积极运用语言进行交往.在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后,教师小结,原来是鹅大哥太骄傲太神气了.教师小结,原来是鹅大哥太骄傲,太神气了。从而突破了教学重点,懂得不能骄傲不能欺负弱小的道理。
三.依次出示故事角色头饰,老师讲述故事(教师操纵角色头饰教幼儿学讲故事)
讲完后问: “我大步往前走 第一次遇见了谁?说了什么?”
鹅大哥看见自己的倒影心里怎么样?它是怎么说的?(理解乐滋滋)
“后来我又遇见谁了?说了什么?”
“我是怎样变成大黑鹅的?”用形象的头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跟着老师讲述角色的对话,锻炼幼儿的胆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四、分角色游戏,让幼儿扮演角色,在游戏中学会复述故事,在情境中体验。心理研究表明,人在主动积极参与的活动后,记忆力比平时提高很多倍,因此,这个活动让孩子自己亲自参加,体验活动的乐趣。通过以上环节,突破了用完整的语言复述故事这个难点。
五、出示多媒体课件《鹅大哥出门》,同时提问幼儿跟着课件画面复述故事,对复述好的幼儿给以肯定和表扬。通过以上环节,突破了用完整的语言复述故事这个难点。
结尾部分,总结一下你的说课稿,例如,本次课,我遵循了纲要中。。。的精神,让孩子在教学活动中获得了知识和情感。
篇二:幼儿园优秀课说课稿 幼儿园优秀课《鹅大哥出门》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大班语言文学活动《鹅大哥出门》,我将从设计思路、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教学法以及活动过程等几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次活动的理解和认识。
一.说设计思路
《鹅大哥出门》这个故事选用了小朋友生活中比较熟悉并喜欢的大白鹅为主要角色,讲述了一只大白鹅骄傲不懂礼貌的故事,特别是鹅大哥之前“红红的帽子,雪白的羽毛”和之后的“一只大黑鹅”对比这个情节既让人觉得有趣又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自高自大的人,特别是现在独生子女较多,比较以我为中心,我觉得这个故事既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又符合孩子们现在的心理而且也符合<纲要>中的教育要求,即教育幼儿使用礼貌语言与人交往,养成文明交往的习惯.
二.说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导向作用。<纲要>语言领域中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是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的环境。在新《纲要》中,活动教育提出了“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以教师带领幼儿共同创设适应幼儿年龄特点的,丰富多彩的,引导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心理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去体验,实践、创造,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因此,在整个活动中都以幼儿的自主参与活动为主,教师在活动中起一个引导者和支持者的作用,和孩子共同活动感受,我从认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认知上:使幼儿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初步学会复述故事,丰富词汇“神气、乐滋滋”
2.能力上:积极参与故事情节的讨论,愿意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情感上:懂得不能骄傲,不能欺负弱小的道理体验骄傲自大带来的烦恼
根据目标,在活动中,我把在游戏情节中理解故事内容,懂得不能骄傲不欺负弱小的道理设为教学重点,根据大班幼儿的语言发展情况,用完整的语言复述故事设为难点。
三.说活动准备
为了此次活动的组织符合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的协调统一,寓教育于生活情景游戏之中,我做了以下两方面的准备: 1.物质上的准备
我给小朋友准备了多媒体课件《鹅大哥出门》,大白鹅、小鸡、小鸭的头饰,这是为了让幼儿更能进入到游戏角色当中,帮助幼儿理解故事 2.知识的准备 我让幼儿先认识鹅大哥,了解鹅的基本特征,练习鹅的走路姿势
四.说教法、学法
说教法: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掌握学习对象。”《纲要》强调幼儿是中心,教育活动应以幼儿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幼儿的经验来进行,(学决定教〉在活动中教师应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情景教学法,角色游戏法、课件演示法、提问法。
1、情景教学法:我尝试打破以往仅用图片进行故事教学的传统模式,而是根据故事内容,为幼儿创设情境,让幼儿模仿鹅的走路姿势,就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环境中,知道鹅大哥的自傲,体验鹅大哥自高自大的后果,这种效果是与以前仅通过图片理解故事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
2、课件演示法:幼儿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鹅大哥出门》发展孩子的观察力,激发孩子的复述故事的能力。
3、角色游戏法: 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让他们自己来扮演这一角色,不仅能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还能充分让他们表现自我、大胆说话。
4、提问法:在教学中,我尝试改变以往的语言教学总是先讲完故事再进行提问的模式,而采取将单一性、回忆式、封闭式的提问方法改成多样性、开发性的提问如:鹅大哥为什么会掉进河里呢?我们能不能学他啊?为什么?等这些问题既能启发幼儿的思维,又能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自己的想法。,引导幼儿有目的、有顺序地仔细观察、激发幼儿说的兴趣,创造幼儿说的空间。
说学法:
整个活动我遵循幼儿的学习规律和年龄特点,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围绕目标,突出重点,克服难点。创造条件让幼儿自己参与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让幼儿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本次活动我采用了谈话法,趣味游戏法。
1.谈话法:在活动中适当的问题有助于活跃幼儿的思维,有利于幼儿获得新知识和发展智力,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较好的语言习惯。2.趣味游戏法:陶行知老先生说:“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幼儿在游戏中,边游戏边联系故事中的语句,正体现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五.说活动过程
在活动中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围绕目标将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使幼儿能始终处于积极探索的状态,为了完成本节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安排的:
一.激发兴趣,导入活动
诗歌是幼儿最喜欢的艺术活动,是表现情绪、情感的最好方式。用诗歌《咏鹅》导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出大白鹅。
师:小朋友们老师想问一个问题,这首诗歌是说得谁啊?那谁又能说说大白鹅长什么样子?(请个别幼儿说说)说的同时,出示图片。
那谁愿意表演一下鹅大哥走路的样子呢?(其余幼儿跟着学)让幼儿在看看、学学、做做的过程中加深对鹅大哥的了解,也为下面理解故事作铺垫。
教师小结:雪白的羽毛,长长的脖子,头上有顶红色的帽子。鹅走路,总是昂着头,挺着胸,仰着脖子,一摇一摆的,很高傲的样子(丰富词汇“神气”)
二.出示多媒体课件《鹅大哥出门》,幼儿理解故事: 1.猜想 有一只神气的白鹅,长得很漂亮,可是后来怎么变成了大黑鹅呢?这是为什么呢?(幼儿猜想)
2.出示多媒体课件《鹅大哥出门》,让幼儿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3.师问:小朋友们,我是鹅大哥,谁可以告诉我,我为什么变成了大黑鹅呢?请幼儿回答,给他们表现自我的机会,正如<<纲要>>中所说,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特点,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引导幼儿积极运用语言进行交往.在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后,教师小结,原来是鹅大哥太骄傲太神气了.教师小结,原来是鹅大哥太骄傲,太神气了。从而突破了教学重点,懂得不能骄傲不能欺负弱小的道理。
三.依次出示故事角色头饰,老师讲述故事(教师操纵角色头饰教幼儿学讲故事)讲完后问:
“我大步往前走 第一次遇见了谁?说了什么?”
鹅大哥看见自己的倒影心里怎么样?它是怎么说的?(理解乐滋滋)
“后来我又遇见谁了?说了什么?”
“我是怎样变成大黑鹅的?”用形象的头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跟着老师讲述角色的对话,锻炼幼儿的胆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四、分角色游戏,让幼儿扮演角色,在游戏中学会复述故事,在情境中体验。心理研究表明,人在主动积极参与的活动后,记忆力比平时提高很多倍,因此,这个活动让孩子自己亲自参加,体验活动的乐趣。通过以上环节,突破了用完整的语言复述故事这个难点。
五、出示多媒体课件《鹅大哥出门》,同时提问幼儿跟着课件画面复述故事,对复述好的幼儿给以肯定和表扬。通过以上环节,突破了用完整的语言复述故事这个难点。
结尾部分,总结一下你的说课稿,例如,本次课,我遵循了纲要中。。。的精神,让孩子在教学活动中获得了知识和情感。
附:故事《鹅大哥要出门》
鹅大哥一摇一摆地走出门去,来到池塘边,看见自己的倒影,心里乐滋滋地说:“瞧,我多漂亮啊,红红的帽子,雪白的羽毛,谁也比不上!”
鹅大哥真神气,大步大步往前走。看见一群小鸡,它大声嚷嚷:“让开,让开!你们这些小东西。”看见一群小鸭,又大声嚷嚷;“走开,走开!你们这些小不点。”
鹅大哥越来越神气,它把胸脯挺得高高的,脑袋抬得高高的,眼睛望着天,连前面有个大泥坑也没看见,“扑通”一声,掉进了泥坑里。大白鹅变成了大黑鹅,这一下,它可就神气不了啦!
篇三:幼儿园优秀说课稿[1]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我长大了》优秀说课稿范例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班主题活动《我长大了》,这是二级主题《人在变》中的一个活动。
一、说教材
1、教材来源:在一次常规的身高体重测查后,我把前一次的测查结果和这次的测查结果同时展示,引起了小朋友对自己成长的关注,渴望知道自己小时候的故事。为此,我设计了这个主题系列活动,一方面满足孩子们的心理需要,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另一方面让孩子了解长辈对自己的关怀、爱护,改善孩子只会享受长辈对自己的爱,而不懂得会报的心理状态。纲要中要求:应“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我认为选择此教材有一定的阶段性和必要性,它符合《纲要》的精神:“教育活动内容既适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2、目标定位: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以及布鲁纳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标,融合了语言、科学、社会、艺术领域的整合。目标为:(1)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幼儿发现自己的成长与变化。(2)激发幼儿欣赏自己的成长,展示自己的能力,树立自信心。(3)乐于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成长的快乐。(4)让幼儿尝试制作个人成长册,发展幼儿的精细动作。(5)让幼儿体会父母的辛苦、关心,增进亲子之情。根据目标,我把活动重点定位于:感受“我长大了”,主要是发现自己成长与变化。通过观察、比较小时候的照片和用品、播放录像、交流分享、展示自己,使活动得到深化。活动的难点是:根据人的成长过程进行排序、制作个人成长册,主要是通过自主操作,在动手的过程中培养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和提高排序的能力,对自己的成长充满了期待。在目标定位上,树立了目标的整合观、科学观、系统观,各领域内容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中。因此,我作了以下活动准备:(1)空间准备:幼儿小时候的照片、衣物、用品布置于墙上,桌椅呈同字型便于评价和集中。(2)物质准备:“人的成长过程”图片,卡片纸、彩笔、彩纸、剪刀、胶水等美工材料与工具若干,已制作本领树的树干,小时候的录像(或小中班在园的录像),胎儿的生长发育以及新生儿的养育的录像。(3)知识准备:幼儿向家长了解爸爸妈妈的故事及自己小时候的趣事,观察各个阶段自己成长的照片,熟悉人物主要特征。
二、说教法: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本次活动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主要有:
1、情景教学法:本次活动通过环境的刺激,让幼儿寻找、辨认同伴小时候的照片,引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吸引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
2、演示法:通过电教手段、多媒体动画“小时候的录像(或小中班在园的录像),胎儿的生长发育以及新生儿的养育的录像”,让幼儿对自己的成长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在这一个过程中,现代教学的辅助手段的运用发挥了传统手段不可代替的功能,使理解和认识更透彻。
3、操作法:本次活动用了两次操作活动,第一次让幼儿看一看、试一试、比一比,通过观察比较(小时候与现在)获得了最直接的经验,并在交流操作的过程中增进了对自己和他人的了解;第二次分组操作把自己获得的经验再一次深化,通过制作、想象绘画、排序的形式表现自己对成长的理解与期盼,体验成长的快乐。
三、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锻炼了能力,更升华了情感。本次活动采用的学法有:
1、多通道参与法:《纲要》科学领域目标明确指出:“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活动中,我引导幼儿看一看、试一试、比一比、说一说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不知不觉对自己的成长发生了兴趣。
2、交流讨论法:当幼儿对自己成长有一定的感受时,让他们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讲述自己的故事,讨论自己的成长,不仅让幼儿分享快乐,达到生生互动,而且能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展示法:让幼儿展示自己的本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每个幼儿都获得了表现自我的机会,并对自己的成长充满了期待。
4、尝试法:陶行知说过“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在活动中让幼儿制作、排序、布置“本领树”,幼儿的思维更加灵活,各种能力得到锻炼,拓展了知识面。
与此同时,我还通过幼儿间的互补学习,师幼合作共长的方法,表达着各自丰富的、多样性的认识,体现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
四、说教学程序: 我采用环环相扣组织此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
激发兴趣——自由探索——积累经验——交流体验——展示自己——操作表现——分享快乐
1、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开始,以活动室环境的变化引发幼儿对小时候用品的兴趣。
2、自由探索(欣赏小时候的照片和用品):根据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让幼儿猜照片“照片上的人是谁?一起议论为什么猜不着?从而发现小朋友的变化。看一看、试一试、比一比,真实地感受自己长大了。在这一过程幼儿的经验
是浅显的,我就通过集中让幼儿互相议论的方法:现在与小时候比,自己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从更多的方面有目的进行比较,目标一得到了体现。3、观看录像,积累经验:幼儿对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是怎样长大的,充满了好奇。通过观看录像把幼儿带到了神秘的生命起源时刻,他们深深地感受到妈妈怀孕的辛苦、父母养育的艰辛,增进了对父母的感情,目标五得到了体现。
4、交流体验(回忆童年趣事):让幼儿讲述自己小时候的趣事,鼓励幼儿积极参与,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成长的快乐,目标三得到体现。
5、展示自己:幼儿分组自由交流、展示自己的本领,同时又让幼儿有互相学习、感受别人长处的机会,并在适当的时候请个别孩子在集体面前进行展示,树立自信心,目标二也得到了体现。
6、操作表现:为了让幼儿进一步感受自己的成长、了解成长的过程,我让幼儿分组操作,一组制作“成长变化图”——我小时候是这个样子——我现在是这个样子——我将来会变成这个样子——请幼儿画一张自己将来的画像。一组排序:请幼儿给人的成长过程图片排序,表现人是怎样变化的?一组幼儿在每片树叶上画一件自己会做的事情,然后贴在树上。让幼儿自主选择,有领域的整合,目标四得到了体现。
7、分享快乐:这是活动的延伸,《纲要》指出“为幼儿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幼儿在这一环节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同伴,愉悦的情感得到极大的满足,很有成就感。
幼儿园优秀说课稿:《大雨小雨》
各位领导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小班的音乐活动《大雨小雨》,下面我将分:说活动背景、说教法学法、说活动过程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活动背景:
春天不知不觉已来临,大自然到处洋溢着一片春的气息,我班也随着春天的来临开展了《春天的童话》主题活动,在活动中幼儿感受到了春天美丽的大自然,也知道春天是个多雨时节,而下雨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俗话说:“清明”时节雨纷纷,时下正是春雨绵绵的季节,幼儿也异常喜爱雨天,他们常常兴奋地谈论着。我抓住这一季节特征,利用这一自然资源,引导幼儿有意识地去观察、感受、了解雨。
《纲要》中指出:教师要培养幼儿大胆地表现自己情感和体验的能力,鼓励 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活动,因此,我就生成了音乐活动《大雨小雨》。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他们必须在亲身体验、探索中去发现事物的特征。下雨天,他们常常爱往雨中跑:接着雨滴、踩着水坑等等。对雨是兴趣昂然、情有独钟。我们便可利用幼儿这个兴趣点,又发生在幼儿周边的生活经验开展有益的教育活动,从而真正体现《纲要》中提出的将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的精神。
为此,我制定了活动目标:
1、感受和表现声音的大、小。学习用不同的演奏铃鼓的方法,表现大雨和小雨的不同的节奏和音色。
2、根据大雨和小雨的不同音色和节奏,探索铃鼓的不同演奏方法。
3、在教师的眼神和动作的帮助下,不演奏时能控制住铃鼓,使其不发出声音。根据活动目标及幼儿实际,我把重点定位于:感受和表现声音的大、小,学习用不同的演奏铃鼓的方法表现大雨、小雨的不同的节奏和音色。难点:根据大雨和小雨的不同音色和节奏探索铃鼓的不同演奏方法。
为了使活动能更好地开展,我作了充分的准备:
1、教学挂图《大雨和小雨》。
2、将座位排成一个圆圈。每人一个铃鼓。
二、说教法学法: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因此,活动中我精选了以下教法:情境法,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提问法,结合图片引导幼儿有目的、仔细观察,让幼儿将生活经验和所见联系,解决难点。示范法,解决难点,用富于情感、较夸张的示范榜样来诱导幼儿模仿。
本次活动中,我以幼儿为主体,创造各种条件让幼儿参加表现活动,精选的学法有:听唱法,幼儿通过听来感受乐曲的不同音色和节奏,锻炼幼儿的自学能力及音乐鉴赏能力。观察发现法,是解决个别幼儿差异的好方法,让幼儿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看法,体现《纲要》中创设宽松、自由、愉快环境,激发师幼互动,利于幼儿想象。表演体验法,幼儿在把握音乐形象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个性,大胆想象表演,能直接而充分地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便于实现“因势利导,因人施教”。这些方法我将在说活动过程中详细体现出来。
三、说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我针对教学目标,对每个环节作了精心设计,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使技能训练渗透于艺术感受中,贯穿在音乐实践里。1.设置谈话,回忆导入。
活动一开始,我设置谈话引导幼儿回忆有关下雨的经验。由于幼儿喜欢雨,只有他们感兴趣的,才能激发真正的学习动机。因此,我这样导入:小朋友,你们见过下雨吗?大雨是什么样子的?小雨又是什么样子的? 2.欣赏歌曲,感受意境。
这是活动的重点,我引导幼儿在感受大雨、小雨的不同音色及节奏后用动作来表现出来:小朋友说得真好,大雨的声音是大大的,哪个小朋友愿意来用动作来把大雨表现出来?我鼓励幼儿在欣赏歌曲后和同伴讨论并表演出来,幼儿通过自己对音乐的理解,知道了大雨的声音大大的,可以用拍手等动作表示。接着用同样的方法理解小雨的音色及节奏。3.视听结合,学唱歌曲。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歌词,我利用图片用较慢的速度清唱歌曲,引起幼儿对歌曲的兴趣:刚才小朋友听到老师唱了《大雨和小雨》,谁来告诉老师大雨的声音是怎样的呢?幼儿根据自己所听到的回答:哗啦――哗――啦,小雨的声音是:嘀――嘀――嗒――嗒――嘀――嘀――嗒――嗒。由于幼儿存在个别差异,挥发的话语有完整、不完整之分的,我就鼓励幼儿说完整话,当幼儿说出一句,我就以夸张的示范节奏朗读出来,让幼儿加深印象,从而模仿,等幼儿全部说出后,再完整节奏朗读。于是,我再引导幼儿:大雨和小雨的声音不一样,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我一边唱一边请幼儿配上动作。4.出示铃鼓,模仿音色。
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我鼓励幼儿充分发挥其想象力,用铃鼓来演奏大雨、小雨的声音。我是这样导入的:小朋友看,这是什么?怎样演奏它,发出的声音像下大雨呢? 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把铃鼓摇起来,这样发出的声音就像下大雨的声音了,于是,我让幼儿一起空手练习演奏大雨的声音,并提出要求:我们在唱到哗啦哗啦时,才用铃鼓把下大雨的声音演奏出来,开始两个小节和最后一小节是不用演奏的。用同样的方法让幼儿探索演奏小雨的声音。(用手碰铃鼓,发出的声音就像下小雨的声音)。接着我请幼儿用铃鼓完整演奏歌曲的节奏。为了激发幼儿学习的更高兴趣,我将幼儿分成大雨和小雨组。在老师动作的暗示下,让幼儿学习准确地演奏自己的角色“大雨”和“小雨”。
以上是我对《大雨小雨》这一活动的设计思路及粗浅认识,我想一节好的音乐活动应该体现“教学生活化”的教育理念,也应该是一种艺术享受,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熏陶下,不断探索,不断成长。其中不当之处,还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谢谢!
篇四:幼儿园优秀课说课稿 幼儿园优秀课《鹅大哥出门》说课稿
各位领导;评委;老师们大家好!
我是面试幼教。00号
我说课的题目是大班语言文学活动《鹅大哥出门》,我将从设计思路、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教学法以及活动过程等几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次活动的理解和认识。
一.说设计思路
《鹅大哥出门》这个故事选用了小朋友生活中比较熟悉并喜欢的大白鹅为主要角色,讲述了一只大白鹅骄傲不懂礼貌的故事,特别是鹅大哥之前“红红的帽子,雪白的羽毛”和之后的“一只大黑鹅”对比这个情节既让人觉得有趣又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自高自大的人,特别是现在独生子女较多,比较以我为中心,我觉得这个故事既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又符合孩子们现在的心理而且也符合<纲要>中的教育要求,即教育幼儿使用礼貌语言与人交往,养成文明交往的习惯.
二.说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导向作用。<纲要>语言领域中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是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的环境。在新《纲要》中,活动教育提出了“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以教师带领幼儿共同创设适应幼儿年龄特点的,丰富多彩的,引导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心理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去体验,实践、创造,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因此,在整个活动中都以幼儿的自主参与活动为主,教师在活动中起一个引导者和支持者的作用,和孩子共同活动感受,我从认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认知上:使幼儿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初步学会复述故事,丰富词汇“神气、乐滋滋”
2.能力上:积极参与故事情节的讨论,愿意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情感上:懂得不能骄傲,不能欺负弱小的道理体验骄傲自大带来的烦恼
根据目标,在活动中,我把在游戏情节中理解故事内容,懂得不能骄傲不欺负弱小的道理设为教学重点,根据大班幼儿的语言发展情况,用完整的语言复述故事设为难点。
三.说活动准备
为了此次活动的组织符合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的协调统一,寓教育于生活情景游戏之中,我做了以下两方面的准备: 1.物质上的准备
我给小朋友准备了多媒体课件《鹅大哥出门》,大白鹅、小鸡、小鸭的头饰,这是为了让幼儿更能进入到游戏角色当中,帮助幼儿理解故事 2.知识的准备
我让幼儿先认识鹅大哥,了解鹅的基本特征,练习鹅的走路姿势
四.说教法、学法
说教法: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掌握学习对象。”《纲要》强调幼儿是中心,教育活动应以幼儿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幼儿的经验来进行,(学决定教〉在活动中教师应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情景教学法,角色游戏法、课件演示法、提问法。
1、情景教学法:我尝试打破以往仅用图片进行故事教学的传统模式,而是根据故事内容,为幼儿创设情境,让幼儿模仿鹅的走路姿势,就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环境中,知道鹅大哥的自傲,体验鹅大哥自高自大的后果,这种效果是与以前仅通过图片理解故事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
2、课件演示法:幼儿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鹅大哥出门》发展孩子的观察力,激发孩子的复述故事的能力。
3、角色游戏法: 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让他们自己来扮演这一角色,不仅能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还能充分让他们表现自我、大胆说话。
4、提问法:在教学中,我尝试改变以往的语言教学总是先讲完故事再进行提问的模式,而采取将单一性、回忆式、封闭式的提问方法改成多样性、开发性的提问如:鹅大哥为什么会掉进河里呢?我们能不能学他啊?为什么?等这些问题既能启发幼儿的思维,又能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自己的想法。,引导幼儿有目的、有顺序地仔细观察、激发幼儿说的兴趣,创造幼儿说的空间。
说学法:
整个活动我遵循幼儿的学习规律和年龄特点,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围绕目标,突出重点,克服难点。创造条件让幼儿自己参与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让幼儿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本次活动我采用了谈话法,趣味游戏法。
1.谈话法:在活动中适当的问题有助于活跃幼儿的思维,有利于幼儿获得新知识和发展智力,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较好的语言习惯。2.趣味游戏法:陶行知老先生说:“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幼儿在游戏中,边游戏边联系故事中的语句,正体现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五.说活动过程
在活动中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围绕目标将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使幼儿能始终处于积极探索的状态,为了完成本节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安排的:
一.激发兴趣,导入活动
诗歌是幼儿最喜欢的艺术活动,是表现情绪、情感的最好方式。用诗歌《咏鹅》导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出大白鹅。
师:小朋友们老师想问一个问题,这首诗歌是说得谁啊?那谁又能说说大白鹅长什么样子?(请个别幼儿说说)说的同时,出示图片。
那谁愿意表演一下鹅大哥走路的样子呢?(其余幼儿跟着学)让幼儿在看看、学学、做做的过程中加深对鹅大哥的了解,也为下面理解故事作铺垫。
教师小结:雪白的羽毛,长长的脖子,头上有顶红色的帽子。鹅走路,总是昂着头,挺着胸,仰着脖子,一摇一摆的,很高傲的样子(丰富词汇“神气”)
二.出示多媒体课件《鹅大哥出门》,幼儿理解故事: 1.猜想
有一只神气的白鹅,长得很漂亮,可是后来怎么变成了大黑鹅呢?这是为什么呢?(幼儿猜想)
2.出示多媒体课件《鹅大哥出门》,让幼儿初步理解故事内容。3.师问:小朋友们,我是鹅大哥,谁可以告诉我,我为什么变成了大黑鹅呢?请幼儿回答,给他们表现自我的机会,正如<<纲要>>中所说,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特点,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引导幼儿积极运用语言进行交往.在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后,教师小结,原来是鹅大哥太骄傲太神气了.教师小结,原来是鹅大哥太骄傲,太神气了。从而突破了教学重点,懂得不能骄傲不能欺负弱小的道理。
三.依次出示故事角色头饰,老师讲述故事(教师操纵角色头饰教幼儿学讲故事)
讲完后问:
“我大步往前走 第一次遇见了谁?说了什么?”
鹅大哥看见自己的倒影心里怎么样?它是怎么说的?(理解乐滋滋)
“后来我又遇见谁了?说了什么?”
“我是怎样变成大黑鹅的?”用形象的头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跟着老师讲述角色的对话,锻炼幼儿的胆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四、分角色游戏,让幼儿扮演角色,在游戏中学会复述故事,在情境中体验。心理研究表明,人在主动积极参与的活动后,记忆力比平时提高很多倍,因此,这个活动让孩子自己亲自参加,体验活动的乐趣。通过以上环节,突破了用完整的语言复述故事这个难点。
五、出示多媒体课件《鹅大哥出门》,同时提问幼儿跟着课件画面复述故事,对复述好的幼儿给以肯定和表扬。通过以上环节,突破了用完整的语言复述故事这个难点。
结尾部分,总结一下你的说课稿,例如,本次课,我遵循了纲要中《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让孩子在教学活动中获得了知识和情感。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各位评委老师您们辛苦了!
篇五:1幼儿园优秀说课稿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我长大了》优秀说课稿范例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班主题活动《我长大了》,这是二级主题《人在变》中的一个活动。
一、说教材1、教材来源:在一次常规的身高体重测查后,我把前一次的测查结果和这次的测查结果同时展示,引起了小朋友对自己成长的关注,渴望知道自己小时候的故事。为此,我设计了这个主题系列活动,一方面满足孩子们的心理需要,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另一方面让孩子了解长辈对自己的关怀、爱护,改善孩子只会享受长辈对自己的爱,而不懂得会报的心理状态。纲要中要求:应“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我认为选择此教材有一定的阶段性和必要性,它符合《纲要》的精神:“教育活动内容既适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2、目标定位: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以及布鲁纳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标,融合了语言、科学、社会、艺术领域的整合。目标为:(1)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幼儿发现自己的成长与变化。(2)激发幼儿欣赏自己的成长,展示自己的能力,树立自信心。(3)乐于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成长的快乐。(4)让幼儿尝试制作个人成长册,发展幼儿的精细动作。(5)让幼儿体会父母的辛苦、关心,增进亲子之情。根据目标,我把活动重点定位于:感受“我长大了”,主要是发现自己成长与变化。通过观察、比较小时候的照片和用品、播放录像、交流分享、展示自己,使活动得到深化。活动的难点是:根据人的成长过程进行排序、制作个人成长册,主要是通过自主操作,在动手的过程中培养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和提高排序的能力,对自己的成长充满了期待。在目标定位上,树立了目标的整合观、科学观、系统观,各领域内容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中。因此,我作了以下活动准备:(1)空间准备:幼儿小时候的照片、衣物、用品布置于墙上,桌椅呈同字型便于评价和集中。(2)物质准备:“人的成长过程”图片,卡片纸、彩笔、彩纸、剪刀、胶水等美工材料与工具若干,已制作本领树的树干,小时候的录像(或小中班在园的录像),胎儿的生长发育以及新生儿的养育的录像。(3)知识准备:幼儿向家长了解爸爸妈妈的故事及自己小时候的趣事,观察各个阶段自己成长的照片,熟悉人物主要特征。
二、说教法:《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本次活动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主要有:1、情景教学法:本次活动通过环境的刺激,让幼儿寻找、辨认同伴小时候的照片,引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吸引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2、演示法:通过电教手段、多媒体动画“小时候的录像(或小中班在园的录像),胎儿的生长发育以及新生儿的养育的录像”,让幼儿对自己的成长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在这一个过程中,现代教学的辅助手段的运用发挥了传统手段不可代替的功能,使理解和认识更透彻。3、操作法:本次活动用了两次操作活动,第一次让幼儿看一看、试一试、比一比,通过观察比较(小时候与现在)获得了最直接的经验,并在交流操作的过程中增进了对自己和他人的了解;第二次分组操作把自己获得的经验再一次深化,通过制作、想象绘画、排序的形式表现自己对成长的理解与期盼,体验成长的快乐。
三、说学法: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锻炼了能力,更升华了情感。本次活动采用的学法有:1、多通道参与法:《纲要》科学领域目标明确指出:“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活动中,我引导幼儿看一看、试一试、比一比、说一说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不知不觉对自己的成长发生了兴趣。2、交流讨论法:当幼儿对自己成长有一定的感受时,让他们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讲述自己的故事,讨论自己的成长,不仅让幼儿分享快乐,达到生生互动,而且能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3、展示法:让幼儿展示自己的本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每个幼儿都获得了表现自我的机会,并对自己的成长充满了期待。4、尝试法:陶行知说过“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在活动中让幼儿制作、排序、布置“本领树”,幼儿的思维更加灵活,各种能力得到锻炼,拓展了知识面。
与此同时,我还通过幼儿间的互补学习,师幼合作共长的方法,表达着各自丰富的、多样性的认识,体现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
四、说教学程序:我采用环环相扣组织此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激发兴趣——自由探索——积累经验——交流体验——展示自己——操作表现——分享快乐
1、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开始,以活动室环境的变化引发幼儿对小时候用品的兴趣。2、自由探索(欣赏小时候的照片和用品):根据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让幼儿猜照片“照片上的人是谁?一起议论为什么猜不着?从而发现小朋友的变化。看一看、试一试、比一比,真实地感受自己长大了。在这一过程幼儿的经验是浅显的,我就通过集中让幼儿互相议论的方法:现在与小时候比,自己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从更多的方面有目的进行比较,目标一得到了体现。3、观看录像,积累经验:幼儿对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是怎样长大的,充满了好奇。通过观看录像把幼儿带到了神秘的生命起源时刻,他们深深地感受到妈妈怀孕的辛苦、父母养育的艰辛,增进了对父母的感情,目标五得到了体现。4、交流体验(回忆童年趣事):让幼儿讲述自己小时候的趣事,鼓励幼儿积极参与,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成长的快乐,目标三得到体现。5、展示自己:幼儿分组自由交流、展示自己的本领,同时又让幼儿有互相学习、感受别人长处的机会,并在适当的时候请个别孩子在集体面前进行展示,树立自信心,目标二也得到了体现。6、操作表现:为了让幼儿进一步感受自己的成长、了解成长的过程,我让幼儿分组操作,一组制作“成长变化图”——我小时候是这个样子——我现在是这个样子——我将来会变成这个样子——请幼儿画一张自己将来的画像。一组排序:请幼儿给人的成长过程图片排序,表现人是怎样变化的?一组幼儿在每片树叶上画一件自己会做的事情,然后贴在树上。让幼儿自主选择,有领域的整合,目标四得到了体现。7、分享快乐:这是活动的延伸,《纲要》指出“为幼儿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幼儿在这一环节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同伴,愉悦的情感得到极大的满足,很有成就感。
幼儿园优秀说课稿:《大雨小雨》
各位领导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小班的音乐活动《大雨小雨》,下面我将分:说活动背景、说教法学法、说活动过程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活动背景:
春天不知不觉已来临,大自然到处洋溢着一片春的气息,我班也随着春天的来临开展了《春天的童话》主题活动,在活动中幼儿感受到了春天美丽的大自然,也知道春天是个多雨时节,而下雨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俗话说:“清明”时节雨纷纷,时下正是春雨绵绵的季节,幼儿也异常喜爱雨天,他们常常兴奋地谈论着。我抓住这一季节特征,利用这一自然资源,引导幼儿有意识地去观察、感受、了解雨。
《纲要》中指出:教师要培养幼儿大胆地表现自己情感和体验的能力,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活动,因此,我就生成了音乐活动《大雨小雨》。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他们必须在亲身体验、探索中去发现事物的特征。下雨天,他们常常爱往雨中跑:接着雨滴、踩着水坑等等。对雨是兴趣昂然、情有独钟。我们便可利用幼儿这个兴趣点,又发生在幼儿周边的生活经验开展有益的教育活动,从而真正体现《纲要》中提出的将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的精神。为此,我制定了活动目标:
1、感受和表现声音的大、小。学习用不同的演奏铃鼓的方法,表现大雨和小雨的不同的节奏和音色。
2、根据大雨和小雨的不同音色和节奏,探索铃鼓的不同演奏方法。
3、在教师的眼神和动作的帮助下,不演奏时能控制住铃鼓,使其不发出声音。根据目标及实际,我把重点定位于:感受和表现声音的大、小,学习用不同的演奏铃鼓的方法表现大雨、小雨的不同的节奏和音色。难点:根据大雨和小雨的不同音色和节奏探索铃鼓的不同演奏方法。
为了使活动能更好地开展,我作了充分的准备:
1、教学挂图《大雨和小雨》。
2、将座位排成一个圆圈。每人一个铃鼓。
二、说教法学法: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生生互
动。因此,活动中我精选了以下教法:情境法,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提问法,结合图片引导幼儿有目的、仔细观察,让幼儿将生活经验和所见联系,解决难点。示范法,解决难点,用富于情感、较夸张的示范榜样来诱导幼儿模仿。本次活动中,我以幼儿为主体,创造各种条件让幼儿参加表现活动,精选的学法有:听唱法,幼儿通过听来感受乐曲的不同音色和节奏,锻炼幼儿的自学能力及音乐鉴赏能力。观察发现法,是解决个别幼儿差异的好方法,让幼儿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看法,体现《纲要》中创设宽松、自由、愉快环境,激发师幼互动,利于幼儿想象。表演体验法,幼儿在把握音乐形象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个性,大胆想象表演,能直接而充分地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便于实现“因势利导,因人施教”。这些方法我将在说活动过程中详细体现出来。
三、说活动过程:本次活动,我针对教学目标,对每个环节作了精心设计,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使技能训练渗透于艺术感受中,贯穿在音乐实践里。1.设置谈话,回忆导入。活动一开始,我设置谈话引导幼儿回忆有关下雨的经验。由于幼儿喜欢雨,只有他们感兴趣的,才能激发真正的学习动机。因此,我这样导入:小朋友,你们见过下雨吗?大雨是什么样子的?小雨又是什么样子的?2.欣赏歌曲,感受意境。这是活动的重点,我引导幼儿在感受大雨、小雨的不同音色及节奏后用动作来表现出来:小朋友说得真好,大雨的声音是大大的,哪个小朋友愿意来用动作来把大雨表现出来?我鼓励幼儿在欣赏歌曲后和同伴讨论并表演出来,幼儿通过自己对音乐的理解,知道了大雨的声音大大的,可以用拍手等动作表示。接着用同样的方法理解小雨的音色及节奏。3.视听结合,学唱歌曲。
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歌词,我利用图片用较慢的速度清唱歌曲,引起幼儿对歌曲的兴趣:刚才小朋友听到老师唱了《大雨和小雨》,谁来告诉老师大雨的声音是怎样的呢?幼儿根据自己所听到的回答:哗啦――哗――啦,小雨的声音是:嘀――嘀――嗒――嗒――嘀――嘀――嗒――嗒。由于幼儿存在个别差异,挥发的话语有完整、不完整之分的,我就鼓励幼儿说完整话,当幼儿说出一句,我就以夸张的示范节奏朗读出来,让幼儿加深印象,从而模仿,等幼儿全部说出后,再完整节奏朗读。于是,我再引导幼儿:大雨和小雨的声音不一样,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我一边唱一边请幼儿配上动作。4.出示铃鼓,模仿音色。
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我鼓励幼儿充分发挥其想象力,用铃鼓来演奏大雨、小雨的声音。我是这样导入的:小朋友看,这是什么?怎样演奏它,发出的声音像下大雨呢?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把铃鼓摇起来,这样发出的声音就像下大雨的声音了,于是,我让幼儿一起空手练习演奏大雨的声音,并提出要求:我们在唱到哗啦哗啦时,才用铃鼓把下大雨的声音演奏出来,开始两个小节和最后一小节是不用演奏的。用同样的方法让幼儿探索演奏小雨的声音。(用手碰铃鼓,发出的声音就像下小雨的声音)。接着我请幼儿用铃鼓完整演奏歌曲的节奏。为了激发幼儿学习的更高兴趣,我将幼儿分成大雨和小雨组。在老师动作的暗示下,让幼儿学习准确地演奏自己的角色“大雨”和“小雨”。
以上是我对《大雨小雨》这一活动的设计思路及粗浅认识,我想一节好的音乐活动应该体现“教学生活化”的教育理念,也应该是一种艺术享受,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熏陶下,不断探索,不断成长。其中不当之处,还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谢谢!
篇六:幼儿园优秀说课稿 幼儿园优秀说课稿《喂动物宝宝》说课稿
一、设计意图 幼儿与动物有着天然的情感联系,他们如同关爱自己一样关爱动物。孩子喜欢动物,视动物为朋友。千变万化的动物世界总是能够引起孩子的注意。而对三岁左右的咪咪班孩子来说,什么动物喜欢吃什么实物,是他们最感兴趣的话题。我设计“喂动物宝宝”不是一个单一的活动。我希望通过一系列幼儿参与的活动过程,将“如何与动物相处、如何照顾动物、爱护动物”等情感,一点一滴的累积起来,成为幼儿内心真切的感受和体验。
二、制定活动目标 从“新纲要”科学领域目标的表述中可以看出: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在是注意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儿童的情感态度和儿童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纲要精神,结合咪咪班幼儿年龄特点,我制定以下目标:
1、培养幼儿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我希望通过幼儿关注、观察、探究动物,了解动物进食的有趣特征的行为,增长幼儿对动物的关爱之情。
2、引导幼儿学信号做动作,练习向指定放向跑 本活动中设计一定的场景,根据咪咪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整个活动的活动性较强,与体育活动相结合,所以制定这一目标。
3、发展幼儿判断能力 这一目标的制定是在小朋友已有过探究小动物吃什么的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材料的投放,让小朋友用已获得的经验解决问题。
三、活动准备
1、小兔、小狗、小猫头饰各一个,嘴巴张开
2、准备活动:幼儿用橡皮泥模型制成各种食物
3、小动物走路音乐、欢快跳跃音乐作为活动背景音乐
4、布置场景:山洞、草地
四、活动各环节
1、听音乐模仿小动物走路到活动场地(这是一个导入活动,以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2、出示小动物头饰和幼儿讨论“小客人”来做客,请他们吃什么(这一环节帮助幼儿回忆已获得的经验)
3、游戏“喂小动物”(这是一个重点环节,意在培养幼儿爱护动物的情感,发展幼儿判断力)(1)在前方10米处分别设小鸭、小猫、小狗的家(通过中间设置场景,如钻过山洞、爬过草地,以增加活动乐趣)
(2)请小朋友选择适当的食物跑过去喂相应的小动物,然后跑回来(这一环节与体育活动相结合)(如有小朋友喂错,可引导小朋友讨论,让小朋友获得正确的经验)
4、引导幼儿学小动物跳舞 小动物吃饱了,高兴的和小朋友一起听音乐跳舞,小朋友可自由发挥,也可以跟着老师模仿小动物跳舞。(这是活动的延伸环节,进一步增强幼儿对动物的情感)
5、组织幼儿与小动物告别回家 延伸活动:将材料放在区域活动中继续进行,并增加动物与食物的品种。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说课稿:微笑 尊敬的各位领导 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中班故事《微笑》。新《纲要》明确指出,教师要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同时,新的省编教材中,在各主题活动的设计上也为教师提供了根据幼儿情况自由生成的空间,幼儿教师要不断尝试将新的题材,新的内容引入课堂,以新角度、新形势、新方法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善于站在幼儿的角度上设计教学,驽驾教学,水到渠成的实现教学方面的突破。省编幼儿园中班教材中第五主题《我的朋友》的总目标为:初步了解并体验人与人,人与整个环境和解相处的快乐感觉,学习并尝试与他人交往的方式,促进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所设活动有:好朋友画像、换名片、哭哭脸和笑笑脸等,多为实践,操作活动,而作为幼儿最喜欢的教学形式,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故事教学的内容却很少,所以在进行本主题活动内容的基础上我生成本次故事教育活动。第一部分:说教材分析 一 说教材内容 童话故事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是富有浓郁幻想的虚构故事。它以现实生活为基础,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把故事中的事物描绘的有思想、有感情,能像人一样说话,富有生命力,并编制生动的情节来反映生活。童话的语言通俗易懂,情节简单,符合幼儿的心理状态和认识水平,富有教育意义,易于幼儿接受。《微笑》是一篇充满浓郁儿童情趣的童话故事,它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小蜗牛用微笑的方式给大家带来快乐,从而自己也快乐起来的经过描写的形象逼真。让幼儿充分感受到小蜗牛的助人之心和与朋友的友爱之情,体会到为朋友做事的快乐。二 说教学目标 根据我班幼儿语言发展的实际水平、年龄特点、兴趣需要,及本 主题的总目标,确定本活动的目标为: 情感目标:使幼儿懂得只要有爱心,不管能力大小都可以帮助别人并愿意给别人带去快乐。能力目标:培养幼儿欣赏文学作品的兴趣和能力,发展幼儿的感受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知识目标:初步理解故事内容,掌握故事的名称、角色和故事的主要情节。确定本次活动的依据有以下几点:1 根据中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特点。4至5岁的幼儿理解能力还很肤浅,注意力往往受兴趣的影响和支配,有意注意初步得到发展,所以需要教师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恰当、巧妙地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还要注重培养幼儿认真倾听的习惯。2 现在绝大多数幼儿都是独生子女,缺乏一定的爱心,不懂得去关心别人,不知该如何去关心别人.向幼儿进行这样的情感教育和思品教育也显得尤为重要。3 是根据幼儿园课程目标及《纲要》、《规程》,幼儿课程目标的宗旨在于提高幼儿素质,提出引导幼儿接触各种艺术作品,关注人类道德行为美。本故事通过使幼儿懂得“微笑”的真正含义,来感染幼儿,美化幼儿的行为。《新纲要》在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结合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由此制定了情感、能力、认知三方面的教学目标。三 说重点 难点 重点:使幼儿理解故事情节及内容,了解故事的含义。难点:能主动帮助别人,愿意给别人带来快乐。制定重难点的依据是:我班幼儿在情感及认知方面的特点,即中班幼儿理解水平有限,对理解隐含在故事中的寓意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让幼儿充分感受小蜗牛的助人之心和与朋友的友爱之情,体验为朋友做事的快乐尤为重要。四 说教学准备 1 自制多媒体课件:符合故事情节发展,动画形象生动有趣,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吸引幼儿注意力。2 空白圆形卡片、彩笔,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加深对故事含义的理解。第二部分:说教法、学法 本次教学活动以遵循“三个原则”,做到“两个注意”,体现“一个整合”的指导思想来设计教法,学法。“三个原则”:一是“教师主导、幼儿主体,以问题的引导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二是“教师在前、幼儿在后”的教学原则,既当幼儿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过程时,教师要观察了解幼儿的学习行为是怎样产生的,并在尊重幼儿认识过程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施加影响。三是“同时进行原则”,即在教学活动中,要同时顾及兴趣,态度和行为的培养,既有明确的重点,又相互渗透。“两个注意”: 一是设置符合幼儿“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情境。既要把各教学环节与教学要求设置成问题情境展示给幼儿,这样容易使幼儿被问题情境吸引而主动投入学习。二是注意根据幼儿的认知规律和情感发展规律,把教学目标的要求分解成若干细小的层次,分散到各个具体的活动中,形成一个循序渐进的教学活动,使教学重点得以巩固,教学目标得以实现。“一个整合”:《新纲要》中明确的指出: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通过自主的学习,促进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教学过程体现整合性,对多元智能的发展提供保证。281677addpl0 《幼儿园语言说课稿》
一、说教材 《贪吃的小老鼠》讲述的是一只小老鼠吃西瓜皮沉入河底的经过,本课配合故事内容安排了四幅图片,让幼儿按情节发展顺序排图并用连贯地语言,讲述一个完整地故事,教育幼儿遇事要先动脑筋想一想,想清结果后再做,不要向小老鼠学习。根据学前班幼儿语言发展的水平,我认为这一活动应达到以下目标:
1、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排列图片,并用连贯的语言讲述画面内容,鼓励幼儿根据情节发展设想故事的结尾。
2、丰富词汇:羡慕、神气。
3、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幼儿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重点:让幼儿按情节发展顺序排图并用连贯地语言讲述一个完整地故事。难点:设想故事结尾并讲述。准备:投影仪、图片、每人一块拼图板
二、说教法 针对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充分利用故事图片,启发式的教育思想,寓教于乐。采用了观察法、图片讲述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 幼儿活泼好动,想象丰富,语言表达能力有了一定的基础,我充分利用故事图片,让幼儿展开想象,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发展他们的判断思维能力几口语表达能力,从
而达到良好的效果。
四、说教学程序:
1、悬念导入 放投影仪出示西瓜皮,请幼儿讲述西瓜皮的用途。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费时3分。
2、经验讲述 出示投影片小老鼠,启发幼儿讲讲小老鼠看到瓜皮它会想些什么?会说些什么?用一句完整地话讲述图片内容,让幼儿充分发表见解,培养幼儿的推理能 力,接着出示小老鼠坐在瓜皮船里的情景,请幼儿讲述老鼠的神情,让幼儿学会理解“神气”这个词。让幼儿自己动手排序,每人一块拼图板,四幅图片,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排列四幅图的顺序,再把故事讲给大家听。指名幼儿先按老师排得图片讲故事,老师再用生动的语言讲故事,这样能够培养幼儿的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能力。并学习理解“羡慕”一词。费时20分。
3、让幼儿创编故事 提问:水慢慢地流进来,西瓜皮船沉下去,最后会发生什么事呢?请幼儿大胆发言,想象出不同的故事结尾,这样做,可以培养幼儿的想象推理能力。费时4分。
4、活动延伸:联系实际,教育幼儿。费时3分。中班语言教案:小马过河 活动目标:
1、情感: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片,大胆猜想故事情节。
2、知识:使幼儿在故事中懂得遇事要多观察、多动脑筋、勇于尝试的道理。
3、能力:发展幼儿初步的比较分析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出示三张图片,请幼儿比较三种小动物的高矮,涉及过河问题。
(二)活动过程与指导:
1、展示课件,教师讲述故事提问:(1)老牛说了些什么?(老牛为什么这样说?你说小马会相信老牛的话吗?)(2)小松鼠说了些什么?(小松鼠为什么要这样说?他为什么和老牛说的不一样?你相信谁说的话,为什么?)(3)你猜小马是怎么做的?为什么?
2、展示课件、听录音 提问:(1)老牛说得对吗?为什么?(2)小松鼠说得对吗?为什么?(3)马妈妈对小马说的什么?小马最后是怎么做的?(4)故事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3、教师总结:碰到事情要多动脑筋想一想,还要动手去试一试,这样才能聪明能干。
4、幼儿自由看图讲述故事。
三、结束: 进行生活渗透,请幼儿动脑筋试一试制作风标。延伸活动:继续为幼儿提供看图讲述的材料,请幼儿仔细观察图片,大胆讲述。户外活动: 体能练习:幼儿广播体操、武术操。游戏:卖蒜。自由活动:自选各种球类玩具。安全提示:注意天热休息。在卖蒜过程中,钻时不要猛跑,后面的小朋友太危险。
篇七:幼儿园优秀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兔宝宝做运动》是一个美术活动,新《纲要》提出幼儿美术教育的价值在于激发情趣、激活兴趣;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赋于幼儿满足感和成就感。新《纲要》理念指导下的幼儿绘画教育强调精神创造的意义;强调艺术活动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应该是“自由地表达”、“创造性地表达”,而不是一味地模仿。所以我生成了幼儿既感兴趣,又能充分发挥想象、大胆表现的绘画活动——兔宝宝做运动,为他们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宽松的环境,尊重个体差异,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让幼儿去感受,去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带来的快乐。
2、说目标。
鉴于对该活动的认识,并结合小班幼儿的水平,我制订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1)在动动、看看、摆摆中了解兔子的各种动态,并尝试用不同的动态画兔子。2)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
3、说重点、难点。
本活动的重难点是画兔子不同的动态。
二、说教法、学法。
本次活动我是以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情节——兔妈妈带兔宝宝来做运动导入,跟着兔妈妈一起做运动,这样的情节能够激起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做运动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各种动态。接着我让幼儿看自己做运动的样子,让幼儿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感知各种动作的特征,尝试用身体做动作,接下来我让幼儿自己操作摆动作,巩固各种不同动作的特征。从而由动动——看看——学学——摆摆——画画,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这样,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自然会用他全副的精神去做他要做的事情,整个过程充满轻松、愉悦的气氛。
三、说教学程序。
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和本次活动的目标要求,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导入
通过游戏情景兔妈妈带兔宝宝来做运动,一二三四弯弯腰,伸伸腿等引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给幼儿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让幼儿初步感知各种动态。
2、幼儿看动作并学一学
这一环节中我通过让幼儿看看自己做运动的样子,选了3个小朋友的动作让幼儿了解各种动作不同的特征,并学一学动作来加深幼儿对各种动态的理解。
3、幼儿操作摆动作
这个环节我通过让幼儿自己在小兔子上摆一摆各种动态,让幼儿通过教师的指导和自己动手操作学习的技能来知道各种不同的动态,为后面画画做铺垫。
4、教师交流作品并范画
这个环节我通过交流幼儿的作品,让幼儿说一说,学一学你摆的是什么动作,教师进行示范画,特别弯腰的时候头和身体的变化,让幼儿掌握画画的技能,知道头弯过去了,耳朵就要画在旁边了。
5、幼儿绘画,并给予指导。
这一环节是操作的过程,在这里我利用激励性和提示性的语言给予幼儿提醒、指导,便于幼儿对目标的掌握。
9.高中英语第二册第54课说课稿 篇九
主动阅读,自主发展,培养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理论依据是:语言习得理论(美国)
语言能力是语言行为的重要部分,它是使语言使用者能够说出和理解无限的句子,并能识别语法错误和歧义。就是说话者掌握的语法结构、词汇和语法规则等方面的知识,从某种意义上讲,语言能力就是一部语言的百科全书。而阅读是在没有他人参与的情况下,主动增加语言的输入,不仅直接参与作者的自然交流,而且使学生从中获得语言的内涵,培养语言的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内容
1、本节课是高中英语第二册(下)第54课的一篇阅读文”Satellites”
2、目标:1)通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阅读课文以获得语言信息,提高阅读水平,同时使学生了解有关卫星方面的知识。2)掌握大纲教材中的词汇:broad, circle, in space, pull, camera, fold, unfold, connect, object, direction, position,signal, orbit, rocket, panel. 并且复习定语从句的用法。3)用语所学语言,围绕人造地球卫星这一题材,完成教科书和练习册中规定的听、说、写的任务,并完成有关的课文内容的练习。
3、重点、难点:
1)一些四会、三会词。(词组)
broad, circle, in space, pull, camera, fold, unfold, connect, object, direction, position once every month, fold up, at the speed of, is likely to, keep out of,carry up, go into, in order to, return to, more than, not only…but also…,each other
2) 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的复习。
三、教材处理
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三读:快读、再读、深读。
1、教师放录音,要求学生快读全文,获得主要信息:
1)Why are satellites so expensive?
2)What can satellites send back to the earth?
以了解课文的中心内容。
2、再读:主要是帮助了解一些文中细节。借助于学生用书P79,Ex 1中的题目,来指导学生阅读全文。
3、深读:主要是通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地细读全文,加深学生的深层次的理解。
4、精要的语言知识讲解。
四、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是自觉实践法和自主习得法相结合。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习得语言知识以培养语言能力。
五、教学程序
1、复习:1)检查上节课的作业。2)词汇听写。
2、阅读准备:看P8图,讨论学生所看到的。板书:Why are satellites so expensive? What can satellites sand back to the earth?
3、快读:学生带着黑板上的两个问题,教师放录音,学生快速浏览全文,找到问题的答案。
4、再读:借助Wb 中的7个问题,引导学生再读全文,完成相关内容,并对不理解的句子和词组划线。
5、推断词义,解决难句。教师把学生在再读中的难句收集,引导学生猜义和解释。帮助解决理解障碍。
6、深读: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阅读全文。
7、精要的语言点讲解。(见教案)
8、验收效果:True or false练习。(见教案)
10.凉山州高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说课评比 篇十
东北师大附中:丁则惠
一、本课教学内容的本质、地位、作用分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前后联系
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数学》第三册(选修Ⅱ)的第一章“概率与统计”中的“抽样方法”的第一课时:简单随机抽样.其主要内容是介绍简单随机抽样的概念以及如何实施简单随机抽样.数理统计学包括两类问题,一类是如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另一类是如何根据对样本的整理、计算和分析,对总体的情况作出一种推断.可见,抽样方法是数理统计学中的重要内容.简单随机抽样作为一种简单的抽样方法,又在其中处于一种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它对于学习后面的其它较复杂的抽样方法奠定了基础,同时它强化对概率性质的理解,加深了对概率公式的运用.因此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教学重点
①简单随机抽样的概念,②常用实施方法:抽签法和随机数表法
(三)教学难点
对简单随机抽样概念中“每次抽取时各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相等”的理解.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
(1)理解并掌握简单随机抽样的概念、特点和步骤.(2)掌握简单随机抽样的两种方法:抽签法和随机数表法.2、能力目标
(1)会用抽签法和随机数表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并能运用这两种方法和思想解决有关实际问题.(2)灵活运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常见非数学 问题的现象,加强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3、情感、态度目标
(1)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加工信息的实际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学会生活的意识,强化他们学生活的知识、学生存的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三、教学问题诊断
本节课是学生在义教阶段学习了数据的收集、抽样、总体、个体、样本等统计概念以后,进一步学习统计知识的.这是义教阶段统计知识的发展,因此教学过程不应是一种简单的重复,也不应停留在对普查与抽样优劣的比较和方法的选择,而应该发展到对抽样进一步思考上,主要应集中的以下四个问题上:(1)为什么要进行随机抽样;(2)什么是随机抽样(数理统计上的随机抽样概念);(3)简单随机抽样应满足什么样的条件;(4)如何进行简单随机抽样.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关注数据收集的方法应该由目的与要求所决定的,任何数据的收集都有一定的目的,数据的抽取是随机的.要更加理性地看待数据收集的方法,要从随机现象本身的规律性来看待数据收集的方法.特别是要突出简单随机样本的两个特征.要改变学生仅从形式上来理解简单随机抽样的问题.在教学中学生可能会产生随机抽样中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和分层抽样的雏形,教师不必进一步明确界定概念,可待后续的学习中进一步完善.
如何发现随机抽样的公平性,也就是“如何去观察,才能发现规律”。学生可以很顺利地得到几个事实,但是如何去观察,这是学生学习时遇到的第一个教学问题。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之一。教学时,应通过实例,帮助学生总结出观察一定要有目标,并用具体问题让学生练习进行体会。
1、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用多媒体展示情景:新闻报道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问题。举例说明一些实际问题,提出统计的概念。并提出思考问题: 如何收集数据? 请同学们举例说明.,请学生自由发言,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补充,辨析普查与抽样调查。提出抽样调查的必要性。从实际问题入手,提出抽样调查的科学性。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补充,同时向学生介绍我们所要研究的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都是不放回抽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简单随机抽样.(板书课题)
2、学法指导,研探新知 思考1:
从5件产品中任意抽取一件,则每一件产品被抽到的概率是多少?
一般地,从N个个体中任意抽取一个,则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是多少? 思考2:
从6件产品中随机不放回抽取一个容量为3的样本,在这个抽样中,每一件产品被抽到的概率是多少? 一般地,从N个个体中随机抽取n个个体作为样本,则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是多少? 规律总结:
一般的,如果用简单随机抽样,个体数为N的总体中抽取一个容量为n的样本,那么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都相等。.3 实际运用,巩固升华
简单随机抽样体现了抽样的客观性和公平性,如何实施简单随机抽样呢? ①抽签法
提出问题学校要进行庆典,每个班到主会场观看节目有6个名额,高二(24)班共有57人,怎样分这6个名额? 要求:每个学生获得名额的概率相等小组讨论设计操作步骤。
.学生很容易联想到抽签法这时我又抛出一个问题:那如何实施抽签法?学生能根据生活中的经验来实施抽签法引导学生从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得出抽签法的一般步骤:
先将总体中的所有个体(共有N个)编号(号码可从1到N)并把号码写在形状、大小相同的号签上(号签可用小球、卡片、纸条等制作),然后将这些号签放在同一个箱子里,进行均匀搅拌,抽签时每次从中抽一个号签,连续抽取n次,就得到一个容量为n的样本.②随机数表法 请你设计分配方案:
5·12特大地震后,都江堰某地区198户地震损毁户需要搬进安居房,规模创造了全国之最.近期首批20套安居房准备发放.要求:每户首批获得安居房的概率相同,从而提出随机数表法的概念
随机数表法:为了简化制签过程,我们借助计算机来取代人工制签,由计算机制作一个随机数表,我们只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则,到随机数表中选取在编号范围内的数码就可以,这种抽样方法就是随机数表法。步骤:
(1)将总体中的所有个体编号(每个号码位数一致)(2)在随机数表中任取一个数作为开始。
(3)从选定的数开始按一定的方向(或规则)读下去,得到的号码若不在编号中,则跳过;若在编号中则取出;如果得到的号码前面已经取出,也跳过;如此继续下去,直到取满为止。(4)根据选定的号码抽取样本。
4、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抽签,体会抽签的公平性。
5、承上启下,留下悬念
回到开篇提到的实际问题,引出抽样还有其他方法。
四、教法分析和学法指导
(一)教法分析
1、讨论法与自学法相结合
改变传统的把学生看作是接受知识的“容器”的现象.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来,体现学生参与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手、脑、口并用,主动地获取知识,允许学生争论,在讨论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如在解决“整个抽样过程中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是相等的”时组织学生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使学生对这一难点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又如在学习随机数表法时组织学生自学,既提高了学生独立学习、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又能满足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获得的成就感从而培养了自信心.
2、指导法
结合一些具体事件,如对用抽签法解决问题等事件进行分析,从而使学生对简单随机抽样过程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加深对简单随机抽样方法的理解.
3、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二)学法指导
(1)通过丰富的例子引入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会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学习数学,如学生从生活的实例发现问题得出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就是从生活 中发现数学,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2)教会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学习数学的方式,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如“研探新知”、“实际运用”等.五、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