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育心理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024-07-06

浅谈教育心理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共17篇)

1.浅谈教育心理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篇一

浅谈创新能力在高职教育中的发展与应用论文

【摘要】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等职业学院实施素质教育的灵魂,是实现高职院校教育目的的要求。创新能力与个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充分发挥个性,才能培养创新能力。实施个性化教育,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今天在培养人才中的一种探索式教育模式,在教学中推行个性化教育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创新能力;理论;实践;高职教育

一、我国高职教育的现状

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国逐渐开始重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在进入新世纪后,随着我国有可能成为“世界工厂”的大趋势下,我国的职业教育更是得到了迅猛发展。

原来的本科院校的高职教育发展迅猛,而且原来的大专院校也有不少向现行的高职方面转变,同时也出现了大批民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这些高职高专学校体现了高职的特点:办学模式、课程体系、教材、教学方法、师资等。高职高专的教学不是按照普通高校那样办,而是根据培养职业技术人才的方式来确定的,尤其是在实习、实训方面,因此高职高专办学模式区别于以前那种老大专的办学模式。这种新的办学模式正在形成,办得好的学校,都是跟企业有了广泛合作关系,产学研搞得比较好,比如说上海的二工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在办得好的高职院校中也成长很快,因此社会的认同度比较前几年有所提高,尤其是沿海地区的高职高专。但同时,我国的高职教育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的,诸如高职教育应该具有“高等”的性质及“职业”的特征,但是现在还是有很多高职院校的“高等”或者“职业”不明显、和本科及普通大专界限不清晰等。

二、对高职教育现状的分析

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存在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主要包括:缺乏“高等”性和“职业”性。“职业性”缺乏主要存于本科兴办的高职和老大专类高职院校中,这并不代表主流;相反,我国的高职教育现在的主要问题在于其“高等性”比较缺乏,即在注重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的同时,不注重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教育,以致不能很好的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基本上都比较侧重于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有关法规规定高职院校在课程安排过程中实践课课时不得低于40%,而实际上这里的40%是在正常的教学过程中的比例,如果考虑到目前高职办学基本上都是三年制大专,最后一学期基本上都是在校外实习,则这个比例应该是56.67%。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在实践方面片面的追求,忽视理论知识的传授,有几方面的不利影响。

第一,片面注重学生实践(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忽视理论学习,容易导致学生理论和实践能力的脱节。

第二,理论学习的缺乏,将导致学生难以承受将来知识自主拓展的需要。

第三,缺乏理论基础的实践将进一步促使理论与实践脱节,从而不利于理论的发展和实践的进步。 三、如何培养高职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即创新能力的思考

高职教育应该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的。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强弱不仅要靠高层次的专职研究人员,更要靠那些直接的.社会实践者的积极和有效参与。结合我国高职教育现状,在教学中应该贯彻以下策略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一,改变课程设计中实践课一边倒的倾向,适当增加理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在注重实践课开设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理论学习的重要性,不仅包括专业基础理论的学习,也包括其他相关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尤其要注意增开一些方法论方面的课程,提升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自主总结、自主动手等方面的能力,促使学生具备从实践中学习和总结理论、甚至创新的能力,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

第二,教师应该注重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一种开阔的思维,鉴于目前我国的高职学生基本素质较低,他们的思维通常是比较有局限性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要做到自身的思维开阔,并能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的思维能顺应的发散,对诸多相互联系的问题进行思考、总结,锻炼其自主思维能力,从实质上提升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第三,在教学手段上注重实践与理论(原理)的结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搞“一刀切”,这里包括两方面。其一,有些基础理论知识无法实践或者讲实践成本过高,则不应该搞实训;其二,需要实训的,也必须做到区别对待,对于那些独立性比较强的单个知识点应该及时进行训练,而对那些具有综合性质的知识体系则应该注重实训的综合性,以便真正做到实践和理论的结合,提升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四,进行考核体系的科学调整。当前的自然科学对实践及实践中的创新考核体系建立的是比较完善的,对社会科学方面的高职教育考核由于其教学成果(学生)的表现难以及时显性化,因而还不是很完备,考虑其结果的滞后性,拟应对学生建立一种长期的跟踪考核制度,并将重点放在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的能力考核上。

我国高职教育在营造高职院校教职工科研氛围、对学生创新思维和成果奖励方面等制度设计问题、教学期间的调整等方面也需要有较大的调整,以适应高职教育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陈奇.《论高职院校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A].中国期刊.-1-25

[2]李艳坡.《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大学.2010-6

2.浅谈教育心理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篇二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办好五年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几点意见》中指出, 要树立“以综合素质培养为基础, 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指导思想,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实行五年一贯制的高等职业教育, 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形式, 是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机衔接。五年制高职教育有效教学时间长, 为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的养成创造了良好条件, 同时, 正是因为教学时间长, 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 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科学合理的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且更具挑战性。当代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 使得行动导向教学理念在职业教育教学中凸显出其理论上的科学性和实践中的可行性。

1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五年制高职教育中的应用条件

行动导向教学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 而是一种教学指导思想, 是由一系列具体的教学方法所组成的, 如:谈话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模拟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头脑风暴法、理实一体化等教学法。它们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宗旨, 强调老师只是一个组织者、指导者, 在教学中与学生互动, 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 掌握职业技能, 学到专业知识, 获得职业能力, 构建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1.1 五年制高职学生现状

由于我国教学资源不足, 一些中考分数偏低的学生无缘接受高中教育, 这些15-17岁的孩子就成了五年制高职教育的主要生源。他们基础知识相对薄弱, 学习兴趣不够浓厚, 部分学生还有厌学情绪, 表现在上课睡觉、玩手机、不遵守纪律等。但这些孩子往往又具有活泼好动、聪明机智、动手能力好、可塑性强等优点。根据这部分学生的特点和五年制高职特色,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合理应用势在必行。

1.2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模式

综合能力可以划分为两大类:专业能力和社会综合能力。在行动导向教学法中, 社会综合能力的培养和专业能力的培养同样被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专业能力的培养包括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基本技能两部分。在培养专业能力时, 行动导向教学法将“教”、“学”、“做”三件事变为“做”中“学”, “做”中“教”一件事的三个方面。“教、学、做”的中心是一个“做”字, 陶行知先生给“做”下过定义:“做是发明, 是创造, 是实验, 是建设, 是生产, 是破坏, 是寻求出路”。只有做到先行而后知, 才能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社会综合能力中包含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行动导向教学法有效的改变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由“秧田式”变“小岛式”实施共同学习。这种方式的改变使学生以个体独立学习为中心变为以团队合作学习为中心, 不但将学生情绪调动了起来, 而且大雁排成“人”字形状南来北往的集体力量让学生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能量和智慧。“小岛式”的合作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老师只给学习小组提供应解决的问题, 为学生合作学习提供咨询和辅导, 其余问题全部有小组成员自行解决, 小组内学生可根据任务不同轮流担任负责人, 这样既发挥了优、弱势学生的积极性, 也使每个人在不同角色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小岛式”的合作学习除了有助于专业目标的实现还能培养学生下列知识和技能: (1) 能够与人和睦相处, 彼此间可以建立合作关系, 能够认真考虑别人的意见, 能与他人有一个良好的沟通, 乐于采纳他人合理建议。 (2) 在工作中, 尽量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冲突, 一旦发生, 要学会用磋商的办法。 (3) 抛弃孤军作战的方法, 学会和他人合作, 互相学习, 互相帮助, 共同解决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4) 通过参与, 判断自身的行动对整个小组的影响及领悟了组织管理的重要性, 找出合作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 从而找出自身的学习需求。

2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实施导向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现关键在于转变现有师资的教学观念, 提高教师适应行动导向教学法所需要的各种能力。海尔集团老总张瑞敏说过:观念不变原地转, 观念一变天地宽。老师应改变观念, 将教书改为教学, 使“知”和“行”结合, 才会达到“教”、“学”共长的教学效果。我们可以把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应用看做是一项破茧行动, 我们将从以下四个方面予以突破。

2.1 破围行动———教学目标、教学大纲的制定

《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则意见》对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做出了明确规定。指出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培养同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 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中等应用型专门人才和劳动者。这样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各高等院校应该如何培养人才。以职业院校为例, 五年制高职的专业设置应定位在专业能力培养要求年龄小、专业技能的掌握要求反复训练、培养时间较长、复合性教学内容多的一些特殊行业的相关专业。各地在设置五年制高职专业时, 应针对地区、行业、产业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选择适合五年制学制的专业类群。在教学目标上, 注重课程设置基于工学结合。在教学大纲制定上, 教学模块内容的传递应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理念, 要求教师在传授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 必须高度重视实践、操作、应用技能的培养。在教材使用上, 不能再采用传统体系的教材, 因为那是培养研究性人才的。在确定培养目标时, 各职业学校应明确职业教育是大众教育、就业教育, 而不是淘汰教育、精英教育和选择教育。其重点应放在培养人才素质和综合能力上, 放在基础理论知识与应用技术、实践与技能的有机结合上, 放在适应社会具有发展后劲上。具体来讲, 实现培养目标的途径有以下几条: (1) 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传统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基本上还是学科体系课程, 与职业实践还是有一定的距离。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是以典型的职业活动为核心, 整合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并按照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规律对典型的职业活动进行序列化, 形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2) 建立校企合作的教学机制。职业教育培养生产一线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 要求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具有相应的实验、实训基地。我国大部分职业院校都是学校式的职业教育, 学生在校期间缺少对实际工作过程的了解, 毕业后往往需要很长的适应期才能胜任工作。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 通过校企合作使学生尽早接触职业实践, 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

2.2 破冰行动———以学生为主体

行动导向理论以人为本, 认为人是主动、不断优化和自我负责的, 它将认知学习过程与职业行动结合在一起, 将学习者个体活动和学习过程与适合外界要求的行动空间结合起来, 扩展学习者的行动空间, 提高个体行动上的角色能力, 创新能力和解决能力。近几年来全国各职业院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力都在大力进行着课程和教学改革, 但有些专业、有些课程由于主观因素还没有真正的落到实处, 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学习仍然是“接受”式的, “接受”学习已经成为当今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一大障碍, 这种学习是学生整天处于被动地应对、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的重复当中, 很多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一知半解、似懂非懂。行动导向教学法强调在“发现”中学习, 提倡学生积极参与和体验学习活动过程, 这种参与不仅要让学生自己动脑思考, 还要用自己眼睛去观察, 用自己的耳朵听, 用自己的嘴说, 用自己的手操作, 从而让学生在经历的过程中去亲自体验和感悟, 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 更是激发学生生命的活力, 也是促进学生生命力成长的需要。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 “发现”学习的内容是间接呈现出来的, 学生的学习态度从要我学习变成了我要学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了, 当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后, 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 而是一种享受, 有兴趣的学习会事半功倍。同时“发现”学习还会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独特性, 弱化传统学习方式的依赖性。每个学生有着独特的个性, 因为每个人的智慧类型不一样, 他们的思考方式、学习需求、学习优势、学习风格也不一样, “发现”学习为每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 也从而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2.3 破茧行动———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新型师生关系体现在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 不再是过去的师道尊严, 教师应从知识的传授者变转变为学习过程的咨询者、指导者和学习伙伴,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和象征。教师应运用多种方式, 与学生进行情感的沟通和智慧的交流, 从而达到师生关系融洽, 彼此相互尊重, 进行平等愉快的合作。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更希望老师是朋友, 因为他们喜欢老师, 才会喜欢老师所教的课程。

2.4 破墙行动———发扬教师团队合作精神

其观点是打破“马塞克”文化, 开展教师间的专业合作。作为一个团队我们可以获得比个人努力更多的成绩。具体的益处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获得同仁的心理支持。能有人与我们共同分享成功, 分担问题总是一件好事。其次, 可给学生做出很好的示范。我们要求学生共同学习, 注重团体合作, 教师的团队合作可展示给学生, 从而力行我们所倡导的信念。然后, 可达到资源共享, 共同进步。最后, 课程改革、科研项目如果没有横向、纵向的师资团队, 只靠一个人是无法开展起来的。人们试图单独实施改革时, 往往不会发生革新的变化, 调查表明当教师集体改革才会获得成功。

3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五年制高职教育中的践行方式

行动导向教学法包含的内容很多, 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不是孤立存在, 而是相互融合。在职业教育中常用的有以下几种如:角色扮演法、情景模拟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等。

(1) 角色扮演法:这种方法的运用通常和情景模拟法融合在一起, 在职业教育中引入角色扮演法, 可以使学生体验未来职业岗位的情感, 深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又可以使学生在感悟职业角色的内涵中, 调动学生内在动力, 把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心理有机结合起来, 形成良好规范的职业行为, 所以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市场营销专业中, 《推销技巧》课程, 可以通过具体的案例, 模拟现场情景 (摆上方便面或饮料) , 分组让学生分别扮演推销员角色和顾客角色, 这种教学法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扮演推销员的学生会充分的利用自己所学的消费心理学、推销技巧等知识积极推销自己产品, 根据推销结果, 学生可以先相互自我评价, 然后老师再做出评判, 通过老师对学生努力的肯定及指出存在不足和今后能力的方向, 不仅使学生感悟了未来职业岗位的氛围, 激发了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也为学生进入未来的职业岗位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2) 项目教学法:这种教学法是指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行动。此方法的应用通常和任务驱动法结合起来。如:某学院机械类专业学生经过一定的基础培训和基本技能训练后, 根据教学计划进入综合技能实训, 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配套的工作制作任务, 学生在老师提出要求后开始工作。学生通过进行项目研究、收集信息、项目方案制定、项目行动计划的制定、项目实施、项目评价过程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任务。此方法对学生和教师的要求都很高, 在这种方法的运用中学生必须要有较高的学习热情, 要把项目学习当作是一项工作, 在学习中不断完善自我, 提高自身素养。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管理与组织能力, 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 必须耐心地指导学生解决各种具体问题。此方法的运用不仅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结合在了一起, 也强化了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记忆和巩固。 (3) 案例教学法:这种方法是通过对一个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 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方法。其目的不是把学生培养成只会解释问题的“理论高手”, 而是要培养学生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智慧高手”, 解决“怎么干”、“干什么”的问题。在会计电算化专业中, 《基础会计》实训、《财务会计》实训、《财务管理》实训等课程都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来培养学生获知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财务管理》实训课程中, 老师通过一个具体案例, 让学生分组站在财务人员角度上就西夏机床厂购置设备是一次性付款还是采取融资租赁的方式分期付款这一问题做出决策时, 学生会根据所学“资金时间价值”中的相关知识作出判断, 老师则会对学生做出的不同结论给予评价, 并在作出评价时, 将理论课中普通年金、即付年金、递延年金的不同点巧妙的引进来, 通过案例刨析及所学知识的回顾, 不但使学生很容易找出自己错误的原因, 而且对学生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专用。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一种师生互动型的教学模式, 通过优化教学过程中的各个要素, 不但可以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相结合, 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还使学生由原来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这一模式的推广应用更加有利于职业院校实现“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教育目标, 以适应社会就业需要。

摘要:五年制高职教育实现了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机衔接, 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形式, 其教育目标的实现要依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有效的教学方法。其中,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全面推荐素质教育的有效模式之一。本文将从应用条件、应用导向以及具体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浅析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五年制高职教育中的实践, 以求在丰富多彩的教学过程中, 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为地方经济建设输送专业技术型人才。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法,职业教育,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治忠.行动导向教学实务.

[2]赖平生.行动导向教学法探讨[J].各界 (科技与教育) , 2008 (5) .

3.浅谈教育心理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篇三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高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注意事项

一、项目教学法在高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课应用中取得的效果

通过项目教学法在高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课的应用,学前教育专业的同学们普遍感觉收获很大,项目教学法培养了大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正契合了项目教学法应用《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课程对学生知识、能力、素养提升的学习目标。项目教学法将课堂与社会工作联系在一起,为大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乐于探索的新形式。大学生们独立自主能力增强、合作交往能力增强、责任意识提高。项目教学法在高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课教学应用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提高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新思维,改变了传统数学教学中枯燥、缺乏实用性等问题,实现了为专业教学服务,为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大学生灵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了高职数学教学大学生原有的传统数学观念,培养了大学生综合的数学素养。教学总结中我们认识到了大学生主动的行为参与、合理的认知参与和积极的情感参与对于提升高职学生综合数学素养至关重要。

二、项目教学法在高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课应用中出现的问题

项目教学法应用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如,这些问题对项目教学法更好地发挥优势起着关键的作用。项目教学法在实践中我们再次验证了教学及其效果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但最后是要给大学生成绩评定的,能力的判断,最后仍得落实到每一个学生的成绩上。从大学生成绩评定上讲又会涉及到指导教师的定位、教师备课等问题。

指导教师的定位,在项目教学法中指导教师主要是引导,但引导的标准及程度很重要,这关系到大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一个项目完成需要几步,教师引导到第几步,大学生自己完成了几步,这在不同的大学生之间是不一样的,最后给分也应有一些差别。教师对于所有学生来讲是平等的,所有大学生在教师面前机会是平等的,因此,教师团队非常关键,定好位,发声才有针对性,针对个别学生指引才有判断度,才更有利于发挥大学生的才智,真正发挥项目教学法在《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课中的实用价值。

教师备课与指导教师的定位紧密相联系的,教学中教师备课充分,指导学生才能游刃有余,才能掌握指导的度,才能科学地进行成绩评定,备课要有针对性,备课要掌握住任务点。在项目教学应用中,备课的充分程度关系到指引的直接效果,有时会出现不公正和失误。

因此,同时要求备课时各个步骤要有一定的标准。完成项目教学法的基础是教师备课,备课是围绕目标而进行的,备课指引了教师的定位,影响了大学生成绩的评定。

三、教学法在高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课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从实际教学效果上讲,感觉到教师备课不太乐观,还保留着过于注重基础知识,偏离创造性和应变能力,在项目教学课程中,考核评价标准应客观,应制定每一步的打分点,应以大学生实践中达到效果体现出来,应注意将大学生的学习过程做为主要考核内容。

考核方案可以由三部分组成:一、平时表现。包括平时考勤,课堂表现等;二、大学生参与程度。包括在项目中的参与程度、项目完成所处的阶段等;三、能力评价。包括基本技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教师在备课之前要将教材上的内容及项目教学的内容格式化,使之适合项目教学法,更方便成绩评价。同时要求专业数学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业力素质和教学意识,将充分的备课发挥出来。

项目教学法运用过程中数学教师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制订项目计划并实施的能力。我们也在想,针对高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课,要高度注意大学生的创造力。可以让大学生自己设计项目教学,大学生可以根据指导教师给出的教学内容自行设计项目,这同时也是教师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应考虑有实用价值的项目,这样学生工作中可以应用的灵活,可以直接解决让学生就业后的问题,也就是说学生带有需求而参加项目教学实践。把在数学学习中所掌握的项目教学法的知识与能力应用到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解决之中。

运用项目教学法时一定要注意对学生完成的案例进行展示,既是对学生成绩的肯定也是教学成果的总结。明确的案例展示既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肯定,又是师生能共同评价项目完成的重要材料,同时是师生相互学习的方向指南。教师在引导学生项目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录相的方法将整个教学过程录下来,然后分析、反馈。这样可以将项目学习的过程、成果形成过程都录下来,为学生成绩评定,教学完善等留下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大学生们同时自己也可以保留一份,為以后工作提供参考,通前后比较,有利于总结和发现问题,同时可以给下届的师弟师妹们做为学习借鉴,对于大学生成绩评定是一个重要参照,相对公正客观,但实施这个办法也有一个难度,就全程摄像问题,可以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分别互相摄影,也可以让专业摄像师完成,可以通过课题经费等办法解决,相信这是一种发展趋势。

综上,项目教学法在高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课教学中的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发现一些亟需完善的地方,在实践中还会发现新的问题,将发现的问题解决了,就离我们的教育目标愈来愈近了。科研与教学是一个统一体,二者互相促进,二者都是动态体,大学生同样是动态体,这就要求教师多学习、教学中多体会。通过多记录、教师之间多交流来完善项目教学,同时多开设模拟实践,将项目教学法运用到实处,这样才会产生实效,大学生认识到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就会积极参与,开动主动思维,就会达到科研预期的效果。

作者简介:

王雪巍(1974~),女,黑龙江肇源县人,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副教授,从事数学教学与研究、学前教育数学教学法研究。

4.浅谈教育心理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篇四

多媒体技术在高职英语创新教育中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的广泛使用进入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外语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多媒体是进行创新教育的有力武器.

作 者:蒋慧萍  作者单位: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 刊 名:科技信息(学术版)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11) 分类号:H3 关键词:多媒体   高职英语   创新教育  

5.浅谈教育心理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篇五

1引言

在高职相关专业的教育过程中,如果说本科学校的教育主要注重的是学生知识性的培养,那么相应的高职院校就是针对社会需求,向社会培养专业性的技术性较强的实践型人才。所以在高职院校的学生培养过程中,更加注重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培养。高职相关专业的心理学教育主要是针对相应年龄段的儿童研究其发展规律和特点,其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如何将建构主义理论更好地融入心理学教学,是现阶段高职院校首要探究的工作之一。

2什么是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最早是由让皮亚杰提出的,这也成为了相应心理学教学中的一次革命。在二十世纪末期,大量的学者注意到心理学教学实践的重要性,也关注到建构主义在心理学教学实践与理论结合的重要作用,从而构建主义逐渐地被广泛应用于教学中。在构建注意理论中,学生成为理论的核心,相关的理论探究都是强调学生为主体,对知识进行主动地探索,并且在探索过程中主动地去发现,并且在此基础上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一种主观的构建。这种理论改变了传统教学教师为主体的讲授式的教学。也就是说,构建主义主要是以学生为中心,而教师只是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这种教学方法在一方面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又更好地利用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由传统的知识的传播者变为知识的帮助者,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探索知识,主动构建相关知识体系。在建构主义的教学中,由上述理论可见,学生再也不是知识的承受者,教师虽具有知识的传播作用,但也不再拥有传统的高高在上的地位。这个理论的创造为学生和教师都赋予了新的意义,并且转变传统教学的思想模式,为教学注入新的血液。与此同时,它还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处于主动地位,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知识的学习是为了更好的利用,其理论也强调了学习的社会性,除此之外,教学不仅仅是理论的,在某种程度上建构理论强调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情境性,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建构理论不仅强调了传统教学忽视的几种观点的重要性,更为教师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新的思路,学生的学习不再是被动的,教师应注意每个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不同,与每个学生知识含有量的不同,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不再是刨除学生已有知识体系的强行教学,强调教师应将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与经验作为教学基础,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产生新的知识体系,建构新的理论。

6.浅谈教育心理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篇六

前 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体育教育事业也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体育课程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适应新时期体育教学的需要,不断的推出新的教学方法、教学课程。现行的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提倡以健身、兴趣、娱乐为主的新型体育教育模式逐渐加强,竞技化的体育教育模式则逐渐淡化。体育游戏现在逐渐进入到高校的体育教学中,就是这一趋势发展的结果。本文就从体育游戏的概念、功能、运用、现状等方面入手,探讨体育游戏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1 体育游戏的概念

体育游戏是在游戏发展过程中派生出来的一个分支。它融体力发展、智力发展、身心娱乐为一体,既是游戏的组成部分,又与体育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们早期的游戏行为与今日的竞技运动在发展上有密切的联系。绝大部分竞技运动项目多源于民间游戏,在流传的体育游戏的基础上经过了进一步总结综合,重新设计,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发展成为今天这种具有自己内在规律和特点的竞技运动。而今天,随着人们对体育游戏功能的认识不断深化,体育游戏倍广泛运用于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群众性体育活动中,成为体育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见,在体育游戏的本质属性中,既有游戏的特点,又有体育的特征。对其本质属性可以概括为:体育游戏是在体育运动的基础上,综合人体的跑、跳、投基本生活与劳动技能及各项体育基本运动形式,创编出多种形体动作,并根据全民健身的需求,学校素质教育的需要,有针对性地拟定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情节和竞技性较强的比赛规则而创编的游戏。

2 体育游戏的功能、作用

体育游戏能够培养学生多种能力激发人的智能、体能,间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生活、运动的技能,有强体、增智、健心的功效,提高身体素质。通过体育游戏,还能增强学生的团队竞争意识和坚强的意志品质,这对树立现代人生观和对吃苦耐劳的素质教育有很大意义。因此体育游戏进入大学生的学习进程有很好的作用。

体育游戏能够改善和提高各种运动技能,如走、跑、跳、跳跃、投掷等日常生活所必需的运动技能。学校中的游戏,可与田径、体操、球类等项目密切配合,促进青少年身心的全面发展,培养多种多样的才艺、智能、技巧、有利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体育游戏能培养学生多种多样的能力,如:正停反做(说前向后、说东向西);变向跑、绕障碍跑、捕猎等游戏,能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不同方式的运球,不同形式的垫上翻滚游戏,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定向能力;在平衡木、摇晃板、旋转盘上做动作,可培养学生的平衡能力,使用不同音乐,让学生跟着音乐节律,做不同速度、力度的运动。可培养学生的协调韵律能力(协调性、韵律感、节奏感);不同花样的跳绳;不同手法的投掷;不同高度、难度的攀爬,可培养学生的判断分辨能力,很多游戏欧带有多种能力与技巧的培养。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通过游戏的方式得以不断提高,这就是游戏的魅力所在。还有一些惊险刺激的游戏,能够培养学生急中生智的应急应变的能力,这类游戏一定要学生本人具备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有较安全的`转换空间才能安排,否则会出现意外事故。

宋代教育家朱熹曾引用程颐的话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可见诱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任何一门教学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体育教学也不例外。为了使学生正确而熟练地掌握各种运动技能和提高身体素质,反复多次地重复某一练习使完全必要的,但是若穿插进行适宜的体育游戏,不仅能使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无枯燥乏味之感,而且会收到更佳的教学效果。

3 体育游戏的特点及分类

3.1 运动性 体育游戏之所以不同于智力游戏,是因为体育游戏是通过身体运动的方式进行的,与其他体育活动一样,其本身对人体有一定的锻炼价值。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游戏的编创者与组织者有意识地采用不同的手段与形式,赋予游戏特定的锻炼价值,在体育游戏中一部分游戏的运动负荷量较小,如集中注意力游戏、放松游戏等,但这些游戏仍主要以身体运动的形式出现。

3.2 竞争性 大学生体育游戏与竞技体育在竞争上是有差别的,竞技体育的竞争在统一严格的规则制约下进行,是一种强者的竞争,只有体能好、专项技术水平高的人才可能在竞争中获胜,而体育游戏获胜的因素多种多样,竞争内容可以为体力、

技巧、智力,以及与同伴的协作、集中的力量、应变能力、勇气等。因此,体育游戏可能出现的结果也多种多样。体育游戏独特的竞争性可以使弱者有获胜的可能,并对强者提出新的挑战,凡是参加者都有获胜的希望,使人的潜力得到更大的发挥。

3.3 趣味性 体育游戏是一种参加者自由选择的活动,外来压力相对娇小,因此参加者能轻松、自由、平等地进行活动,使其活跃的心理功能得以发挥,获得自由表现的机会。将注意力集中在活动过程中的乐趣上,可使参与者拥有一种轻松愉快的心境。

3.4 自由选择性 体育游戏活动的目标可以根据大学生自己的愿望提出和设定,参与活动的大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或设计玩什么、怎样玩、用什么器材,还可以制定游戏的规则及进程,从而充分发挥其自主性,以完善个体,实现自我。

3.5 变通性 体育游戏的活动方法、动作路线、主要规则、场地器材等都可以根据参加者的实际情况而变化,这与竞技体育严格的技术规范形成鲜明对比。竞技运动动作规范严格,有明确的规则,且规则既有历史依据又有国际性,对场地器材要求也极其严格。变通性使体育游戏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便于组织开展。

3.6 综合性 体育游戏的综合性特点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①任何体育项目的练习都可以作为体育游戏的素材;②任何体育项目都可以将体育游戏作为教学和训练的手段;③体育游戏既能培养、提高学生的基本活动能力,又能提高其运动技能、技术与战术。可以说,在已知的体育运动项目中体育游戏是综合性最强的一种特殊的运动项目。

3 结语

任何一种新事物的发展都必须经过反复的认知和实践才能不断完善。体育游戏课作为一门新兴的高校体育课程就其本身的特性看,符合大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的要求。通过调查统计数据可知,低年级学生对体育游戏课的兴趣和参与意识的比例比高年级学生高,这与低年级学生学习压力相对较小,性格更加活泼有关。女生比男生喜欢体育游戏课,这是由于体育游戏课可以使她们抛开羞涩和胆小,努力表现和展示自己的才能,不但满足了增强体质的需要,也满足了与同学交往的需要,乡村学生通过体育游戏课的学习,可以达到拓宽知识、提高兴趣、增强自信、展示自我的目的。体育游戏课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交往的平台,社会科学论文使学生通过游戏活动互相交往,加深同学间的了解,增进友谊,增长社会交往的知识与经验,对提高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7.浅谈教育心理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篇七

当今的美术设计开辟了崭新的领域源于电脑技术的不断发展, 电脑美术紧随时代潮流, 依托当今先进的计算机技术, 拓展了传统美术的艺术表现形式。我国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电脑美术课教学还处于起步阶段, 现阶段我们要研究学前教育与电脑美术教学内容衔接问题, 用什么样的工具, 如何开展教学, 本文将进行一些相关内容的应用和研究。

1 目前高职院校学前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1) 课时少、课程任务重

大部分的高职院校的学时安排是:学生在校的学习时间大约是2 年, 实习时间大约是1 年。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要学习的课程有几十门之多, 去掉休息日, 国家法定假期和寒暑假, 能够分配到电脑美术课学习时间不甚多, 在这样短的时间上创作一幅专业作品尚且不够, 何况要学精一门课程。 高职学生大多数没有良好的美术功底, 有些人甚至从来没有接触过美术基本功的练习, 因此, 此门课可谓是时间少, 任务重。

(2) 教学设施不完备

学前教育专业在当前热度比较高, 社会对此专业的毕业生需求一直很旺盛, 学生对此专业报名都很踊跃, 高职院校招生人数很多。 但是, 有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学设施还没有跟上当前的教学形势, 资源十分匮乏, 这种情况影响电脑美术课的教学效果, 长此以往不利于该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3) 教学形式单一

现在, 相当一部分的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电脑美术课还是以教师灌输式的授课为主, 学生根据知识掌握的情况局限在模仿绘制中。 有的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作品, 甚至还要利用课余的时间才能完成学习任务。这种教学形式最终不会收获良好的效果。

3 我们对电脑美术课程建设研究总结如下对策

(1) 高职教师要正确启发学生, 让其认识到电脑美术的魅力。

当前, 大家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电脑技术在美术艺术上的巨大影响力, 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正确认识它的作用。

(2) 做好基本功, 打造坚实基础。

在教学中, 不能因过分倚重计算机技术而轻视绘画基本功的练习。良好的美术素养可以让学生在电脑软件的学习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可以最大化地让教师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 让电脑美术课发挥最大的教学效果, 在学习层面上杜绝了学生会用电脑软件, 但不知道如何着手创作的怪圈。

(3) 加强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学生在学习电脑美术课的过程中往往只表现出其感性思维, 为了充分利用电脑的创作优势,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全面开发学生的思维方式。 学生也要注意从多个角度来思考问题。教师要帮助学生打破思维定势, 解放思想, 杜绝经验主义。

(4) 多媒体视频教学, 让学生互动学习。

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学可以将知识点形象直观地表达出来, 从多个角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特别是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做到与学生互动, 师生之间互相交流, 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很快掌握所学习的内容, 基础较差的学生在知识难点的学习上可以利用多媒体多次重复学习, 从而加深理解。

(5) 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深入浅出。

教学中的理论知识是抽象的, 学生要掌握概念才能运用软件操作。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出来, 可以用比喻法, 联系生活上的实际事物解释, 让抽象的概念更加形象, 让学生形成直观的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举一反三, 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多总结。 教师要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理论点的原型, 通过最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展示出来, 学生一般也会理解深刻, 提高学习兴趣, 学习自然会起到良好的效果。

(6) 教学要做到因材施教。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调整教学方案。比如, 在现实的生活中, 我们注意到男生女生对事物的接受能力是有差异的, 男生偏重于理性思维, 女生偏重于感性思维, 在学习中男生电脑操作更加流畅, 部分女生有时电脑操作起来不得要领。教师对理解能力强的学生要布置一些实例拓展他们的思维, 让他们做到举一反三, 而对接受能力差的学生, 则需要将每个知识点重点讲解演示, 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 提高学习热情, 跟上教学进度, 达到教学目的。

4 结语

教学要紧随时代的潮流, 当代的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多采用电脑多媒体综合形式, 很少用传统手工绘制教学。 计算机已经走入千家万户, 高职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也要体现数字化的美术手段。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就是让教育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要与当代的科技发展水平相适应, 培养具有良好的学前教育教师职业道德的学生。电脑美术课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应用和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 我们的事业任重道远, 要坚定信心, 改变传统观念, 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强.关于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思考[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4 (2) .

8.赏识教育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篇八

关键词:赏识;高职;英语

一、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现状

经过12年的寒窗苦读,经历了高考的洗礼,许多高考“失利者”带着深深的遗憾和无奈踏入了高职院校的大门。在经历了短暂的新鲜好奇之后,他们开始了新一轮的大学学习生活。笔者通过调查发现:(1)生源情况:高职院校生源主要有两种,一是普通高中毕业生,经历了三年的普通高中生活和高考的选拔;二是职高毕业生,英语水平停留在初中阶段,职高三年基本上没学英语。(2)学习基础:高职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很多学生英语词汇量很小,没有掌握基本的语法规则,导致英语课堂活动很难开展。(3)学习目标:进入大学后,大多数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完全放松自己,对未来感到一片茫然。(4)学习方法:大部分学生习惯了高中的学习方法,课上听教师讲解单词语法,课下基本不学英语,对于如何学习英语没有明确的方法。英语课堂上,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不高,玩手机、睡觉现象时有发生。对一些学生来说,上英语课就是一种无形的痛苦和折磨,甚至是煎熬。怎样激发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的效果,成为英语教师关注和研究的课题。

二、赏识教育及其作用

“赏识教育就是通过教师鼓励、表扬等手段,充分肯定学生的闪光点,鼓励他们不断追求成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尊重、信任、宽容、真诚为原则,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以爱为核心的一种教育方式。”教育的目的不仅是学生的考试成绩,更是让每个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实际情况,肯定自己的优势,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和提高。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师应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每个学生,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真诚相待,利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让学生喜欢英语教师,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针对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的实际情况,英语教师要合理运用赏识教育,永远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个学生,用会心的微笑、鼓励的眼神和表扬肯定的话语激励学生,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感受英语学习的乐趣,体验英语学习成功后的喜悦,培养英语学习的信心,最大程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

三、高职英语教学中实施赏识教育的具体方法

1.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发现:一个没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一旦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由此可见激励对学生非常重要。高职英语教师首先要从心理上认可、接纳学生,不断挖掘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学生表现好的地方给予及时充分的表扬,不断激励学生从而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陶行知先生告诫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对于高职学生身上存在的缺点和不足,高职英语教师要持宽容的态度,热心帮助学生认真分析查找问题的原因,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鼓励学生不断进步和提高。

2.营造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高职学生英语基础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学习能力水平不同,如果英语教师用统一进度教同样的教学内容,势必影响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英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教学内容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设计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中,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进步和提高。不论学生的表现如何,英语教师对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都要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快乐。在这样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始终对英语学习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教师组织的各种课堂活动,对英语学习的进步充满信心。

3.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不论采取何种评价方式、评价手段,都应该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注重考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进步和成绩,最终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起到一定的激励和鼓励作用。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英语教师要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采用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的方法。形成性评价主要用于评价学生的出勤、课堂参与情况、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英语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平时的教学活动,积累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终结性评价主要用于检测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根据评价结果,英语教师充分肯定学生已有的进步,激励学生不断取得更大的成绩。

四、实施赏识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赏识可以激励学生不断挖掘自身的闪光点、取得更大的进步,它也要求英语教师合理运用这一手段。高职英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客观分析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根据需要进行合理的表扬和鼓励。赏识不能过度,过度赏识容易使学生产生骄傲自满心理,对自己做出不符合实际的错误认知。赏识要因人而异,对于自信心不足的学生多表扬;对于自我感觉良好的学生,在肯定的同时,多提要求,督促学生取得更大的成绩。

赏识教育要求教师认真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具体特点,用欣赏的眼光努力挖掘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和可贵之处,关心、爱护、理解和尊重学生,鼓励学生不断取得进步。

参考文献:

[1]马真虎.论赏识教育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及其策略[J].海外英语,2010(8):400-402.

9.浅谈情感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篇九

摘要:在数学教学实践中,不仅要发掘学生的智力因素,更为重要的还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情感因素,实践证明,情感因素作为一种软实力,更能充分促进学生智力因素的发挥。

关键词:情感教育;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5-0203-01

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数学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而且还要培养良好的学习心理素质、个性品德和审美素质。据笔者的观察,在以知识和智力为中心的传统教育中,很多的数学教师只追求教学评价的唯一标准-分数,不了解学生内心真正的情感需要,不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对学生缺乏情感关怀,造成了不良的后果。

而实际上,根据调查研究,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取决于对该学科喜欢的程度,而对该学科喜欢的程度主要视该学科内容是否有趣、有用以及对老师是否喜欢等因素。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地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因此,笔者认为,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数学教师应该全面重视和发挥各种情感因素的作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建构愉悦和谐的数学课堂,使得学生主动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使得数学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欢乐海洋。接下来,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情感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使用。

1.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情感教育的几点做法

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学生的情感比做土地,把学生的智力比作种子,他说:“只关心种子而忘了耕地等于撒下种子喂麻雀”。

1.1 在数学课堂上,充分利用情感教育。⑴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动机。数学学科是一门应用型的学科,很多学生对其有畏惧感,笔者认为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深挖教材,要关注学情,要从学生的情感点出发。教师要善于教师要善于将那些抽象的教学内容结合现实生活设计成有趣的、学生易于接受的问题,使得学生在欢乐和谐的氛围中积极的思维,去享受数学的魅力。

例如,笔者在教学“ 正比例函数”的知识时,我抛弃了过去的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我把全班学生组织起来到学校的操场观察、测量影子的长度和物体的实际高度有什么关系,初中的学生一听到这样的方式,都非常的高兴。到了操场,笔者没有讲知识,先叫学生实地操作 :学生8人一小组,将短竹竿、长木棒及学生的身高和影长测量出来,学生发现在同一时间,物体的高度越高,它的影子就越长。笔者再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在同一时问、同一地点,物体的高度和影子的长度成正比例函数关系。这时候,笔者再引导学生能不能运用这个数 学规律来计算或测量某些物体的高度?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量的量、算的算,很快就出了学校旗杆的实际高度。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去研究实际情况,得出数学规律,再应用到学习上,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得学生牢牢的掌握了这一数学知识。

1.2 讲述数学家的感人故事,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讲述数学知识,笔者认为更为重要的是还应该根据数学教学内容,抓住机会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数学家的伟大成就、优秀事迹,讲述他们在事业上的成功与失败、顺利与挫折、艰辛与欢乐,由此给学生深刻的启迪,对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渗透。例如,笔者在讲到圆周率的时候,抓住时机,利用幻灯片给学生讲述祖冲之勇攀科学高峰的感人事迹。祖冲之对于自然科学和文学、哲学都有广泛的兴趣,特别是对天文、数学和机械制造,更有强烈的爱好和深入的钻研。在青年时期的他研究学术的态度非常严谨。他十分重视古人研究的成果,但又决不迷信,完全听从于古人。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决不“虚推(盲目崇拜)古人”,而要“搜炼古今(从大量的古今著作中吸取精华)”。一方面他对于古代科学家刘歆、张衡、等人的著述都作了深入的研究,充分吸取其中一切有用的东西。另一方面,他又敢于大胆怀疑前人在科学研究方面的结论,并通过实际观察和研究,加以修正补充,从而取得许多极有价值的科学成果。在天文历法方面,他所编制的《大明历》,是当时最精密的历法。在数学方面,他推算出准确到七位小数的圆周率,取得了当时世界上最优秀的成绩。笔者这样的教学设计,是有意识的向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渗透和教育,在教给学生做学问的同时更是想教会学生做人。

1.3 充分利用课堂评价,积极鼓励学生。马斯洛特别指出:“自尊需要的满足使人产生一种自信的感情,觉得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有价值、有实力、有能力、有用处,而这一需要一旦受挫就会使人产生一种自卑、软弱、无能之感觉”。笔者认为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因材施教,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的层次提出不同要求,让层次不同的学生都尝试到成功的滋味。当学生达到目标时应及时给予评价表扬,并让其他学生一道分享成功的欢乐;当学生遇到困难或失败信心不足时,应及时进行鼓励。教师的积极肯定的评价对于学生的学习非常的重要,能够激发学生无穷的学习动力。例如,笔者在上七年级下 “ 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的教学中的课堂练习这一数学活动里,让学生练习解方程组 : 2 xy ②。我每组安排一个学生共四位学生在黑板上解题。然后再让几个学生上来批改,其 中一个学生的做法被批改为错误,他的做法是: 由①得2 x = y + 4 ③,把③代人②得y + 4 = 1 0 一 Y。2y =6,y =3。把y = 3 代入③得2 x = 7,x =7 / 2。方程组的解是x = 7 / 2. y = 3。于是笔者问:“为什么他的解法有误?” “老师讲的代入方法不是这样的。他没有按老师的方法做。”我说: “ 但他 的结论与其他 的同学是一样的呀!”该学生答不出。于是我趁机表扬解题 的学 生:“ 他的解法是一种创新的解法!他能够不满足于老师所讲的方法.自己探索出一种新的方法解决问题。同学们应多动脑筋,多向这位同学学习,从更多方面去开拓解决问题的方法”

2.课后,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

教师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学习,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在课后,还应该积极的关心学生的生活和成长。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学生,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当学生在学习中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候,要耐心地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应过多地苛求、指责,让每位学生都感受到老师的爱和期望。教师应该积极主动的和学生交朋友,找学生谈天,了解学生的情况,主动积极地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 s ] . 北京 : 人民 教育出版社. 2 0 0 3 .

10.浅谈教育心理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篇十

浅谈远程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普及,国家远程教育项目的实施,为农村中小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实现了共享优质资源、缩小了城乡教育的差距。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远程教育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生成了优化的教学结构,它不受地域的限制,师生可以进行异地同步教学。远程教育如同催化剂,使教师们通过远程教育,不断学习教育理念、先进的教育思想,为学校的校本培训和教师的终身学习铺设了快捷的绿色通道。远程教育利用各种网络给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信息,使教师以及学生的素质得到了快速提高。远程教育还使教师课堂不再“寂寞”,学生们不仅限于以书本去理解课文内容,而是可根据优质的教育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远程教育使同在一片蓝天下的农村孩子得到了和城市孩子一样的教育。

【关键词】现代远程教育语文教学应用

在基础教育薄弱的农村学校,长期以来的课堂教学都是以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黑板的教学模式延续着农村中小学的教与学。陈旧的教学手段,严重制约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封闭的教育环境,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狭窄的见识,与新课程标准理念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远程教育如春风,吹醒了小学教师,大家开始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现代远程教育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它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和国际互联网等高新技术为主要教学手段,进行跨时空、跨区域教学。作为一名年轻的小学语文教师,结合自己近几年来运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实践和总结,我现来谈谈远程教育资源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一、远程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在传统的小学教学中,教师是学生的信息源,是教学中的主讲人,是信息的传授者,是知识的传递者。教师在教学中占主导作用,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

在现代远程教育条件下,教师的这些传统角色已经悄然发生转变。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这一优越的条件下,教师知识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远程教育给学生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教师就不再是信息源。在组织教学活动中,教师成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参与者和导航者。学生知识的获得不再主要靠教师讲授,教师不再是教学中的主讲人,而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指导者。

1、教师的观念得以转变。过去教师认为远程教育离我们农村太遥远,不实际,不如粉笔加教鞭,时间加汗水实惠得多。现在,教师通过学校的校本培训学习,接受了优质示范课、优秀教案等远教资源的熏陶,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发生了根本变化,使教师从传统的教学圈子中走出来,一些年轻教师也改变了过去在网上聊天、斗地主的陋习,有时间便在教育平台上查找教育资源。

2.远教资源示范课,促进教师不断成长。

对于教学资源中的示范课例,我们充分发挥了它的示范作用,学校经常组织教师观摩学习,并开展评课、反思,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及技能的发展。在示范课的影响下,我校一大批青年教师教学艺术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日益进步。

3、教育教学成效显著。项目实施以来,在远程教育资源的效应下,农村教师的综合素质在不断的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也在不断的提高,我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成果突出。学生上

课再不是单一的看书写字了,连平时经常旷课的学生,也对课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些成果的取得,归功于现代远程教育大面积的使用。

二、远程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远程教育的发展将对语文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习和教学方式产生重大的影响。语文课程要重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远程教育作为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使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活动中去。在教学实践中,应将远程教育运用到语文教学和研究活动之中,努力提高现代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利用“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高儿基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及强烈的求知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小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程度也是与他们对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兴趣具有极高的相关性。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自然他们才能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陶醉于学习之中,乃至达到自我境界,形成一种期待的求知欲望。远程教育辅助教学的出现,对诱发学生的情趣、产生学习的兴趣、增强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有很大的优势。同时,使教学变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生动形象,扣击学生的心弦,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兴趣,出现旺盛的求知欲,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

如在学习《鲸》一文时,我先设计出课件,展现鲸在大海中活动的画面,然后用“关于鲸,你想了解什么?”的问题来诱发学生。学生顷刻间活跃了起来:我想知道鲸是怎样捕食?鲸有哪些种类?鲸是怎样喷潮的?鲸到底有多大?„„问题一个接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就提高了,情绪处于亢奋状态,为学习课文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

2、利用“动画”模拟课文内容,突破教学重点,启迪思维。

古今中外的名家都非常重视启发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经过多媒体辅助语文学科的教学,能够把多种现代化媒体的视听功能融合在一起进行综合运用,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使语文课堂教学更形象,让学生能眼见其形,耳闻其声,形成大容量的信息传送,使抽象的概念成为具体的事物,使静止的画面成为活动的情景,从而使学生认知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更恰当地把握好教学的重点,掌握好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启发学生课后自行探求和应用知识,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在学习语文活动中进行深度思考,产生假设与推段,引起想象与联想,发展发散与聚合等思维能力。

如《田忌赛马》一文,讲述了孙膑帮助田忌与齐威王赛马转败为胜的故事,孙膑对双方的马的强弱进行了简单分析的那一段,正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良机。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出来的动画情景,演示出赛马出场顺序,让学生形象化地理解转败为胜的科学道理。接着启发学生分析有没有其他出马顺序同样能使田忌取胜,并配以动画,显示比赛结果。通过交流发现,孙膑设计的出场格局是使田忌赢得胜利的唯一方法。用这种教学手段诱导学生质疑问难,有效地满足了学生渴望探索的心理需求,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认识,增强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突破了教学重点,发展了学生思维。

3、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认知作用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中,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教师的主要职能不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而是要精心策划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哪些环节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来解决语文学习中的实际问题。教师可事先设计出课件,引出问题,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共同探讨来解决。由于以小组形式学习,每个学生在小组中都有不同的学习任务,因此既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特长,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所发展。同时,由于各小组之间的竞争,使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大大增强。多媒体技术的出现,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学生素质的提升提供了良好的引导作用。

总之,远程教育的应用,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谱写了现代教育理念的新篇章。为农村孩子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给他们撒下了希望的种子。如果说语文教学是一朵绽放的花蕾,那么远程教育教学就是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二者相得益彰,互为一体,给学生创设了愉悦有趣的情景,从而提高了语文教学的质量。

单位:奇爽希望小学

姓名:黄帮敏

学历:本科

职称:小学一级

11.浅谈教育心理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篇十一

【摘要】微课程的出现为英语教学开拓了新的视野,“微课”正受到教育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此背景下,文章探讨了“微课”的特征及其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微课 高职英语 应用

一、微课简介

1.微课的概念。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

2.微课的特点。(1)短小精悍。所谓“微课”,首先表现在它的时间很短——其视频一般都在 10 分钟左右。它化繁为简,短小精悍,只学核心内容,只学最需要的,只学最有用的。它是一个简化了的、经过细分的教学过程,易于学生掌握。(2)重点突出。“微课”只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教学活动,因而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它使学生和教师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问题。(3)资源众多。“微课”以课堂教学视频为核心,但又不仅仅局限于单一的视频材料。它是一个由众多资源构成的立体化、多元化的资源包:可以包括教师所做的教学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课程练习、相关测试、教学评价、教学反思、多媒体素材等。(4)随时学习。“微课”的学习灵活机动。学生除了在课堂上可以观看教师提供的微课视频外,在课余时间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随时反复观看。

二、微课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课堂教学。要上好一节英语微课,首先要备好一节英语微课。要把微课的特点和英语授课内容结合起来。微课程的教学设计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它必须紧密联系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1)讲授线索要明亮醒目。为了讲授重点内容,论据讲究精而简,力求论据充分,准确。必要时,教师应巧妙启发或积极引导,力争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既定任务。在英语的教学中,总有些较难理解的难点知识让学生费解。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充分阅读讨论之后,通过观看视频,采取讲解、图式、列表等方式让学生对难点知识有更直观的认识。微课的教学设计结合单元主题的生活场景,培养学生在职业场景中的英语应用能力。(2)力求创新,亮点突出。微课一定要有自己独特的亮点:可以是深入浅出的讲授,可以是细致入微的剖析,可以是激情四溢的朗诵,可以是准确生动的教学语言。英语微课可以根据教师自身的特长和听说读写的特点来确定亮点。

2.微课设计。微课程的教学设计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它必须紧密联系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设计开发出能真正促进学生学习的简明扼要的微问题。以此促进学生的思考。所以。微课程的设计一定要能够抓住细节。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和透彻。微课程的设计一般包括选题设计、时间设计、教学过程设计、资源设计等环节。(1)选题设计。一般来说,微课程的选题一定要简练。要能突出重点。教学内容要明确清晰,可以是知识讲解、考点归纳,也可以是教材解读、方法传授。(2)时问设计。微课程相对于传统课堂最大的不同就是它的时问比较短。微课程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3)教学过程设计。微课程的教学过程一定要简短完整。它主要包括教学问题的提出、教学活动的安排、学生协作探究解决问题等环节。1)教学问题的提出。微课程教学问题的提出可以是通过设置悬念和疑问引入。也可以是从与生活中相关的现象引入。但是不管是用哪种方法。都需要能与题目紧密结合。迅速切题。2)教学活动的安排。在微课程的讲授中。教学内容一定要清晰,要尽可能按照一个线索展开。要能突出重点内容。在讲授重点内容时。还要保证证据的充分,不会在有其他疑问的出现。3)学生协作探究解决问题。在微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学生之间的讨论是必不可少的。这样既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促进小组间的合作,使其全面发展。(4)资源设计。从大小上来说,“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rm,wmv,flv等),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上实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非常适合于教师的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

3.自主学习。作为在线教学视频,微课被广泛地应用于在线学习之中。尤其是在最近几年,微课的设计开发越来越简单方便,微课的应用也日益风行。教师把制作的微课上传到网上,学生便可以随时点播,随时观看,自主学习。微课应用于高职英语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如下好处:(1)微课短小精悍,相对于冗长的学习材料,学生比较喜欢这样的学习形式。微课把学习内容分成了一个个的小片段,学生学习起来就会相对轻松。哪怕只是弄懂了一个小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也会有很大的成就感。(2)学习方式灵活。学生可以自己选择时间和地点随时学习,自主学习空间大,只要愿意学习就行。学习不再局限在课堂上,自主性越大,学生的逆反心理就会减少。通过日积月累,学生所学到的知识也就在不断增长。(3)适合不同程度的学生学习。高职的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微课的出现可以解决学生水平上的差异问题。微课视频可以反复播放,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视频观看。

英语微课极大地拓展了英语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英语学习不再仅限于课堂之中。使英语学习不再单调和枯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创造力。英语微课使英语教师对研究感到亲切,带动广大英语教师更加积极地从教学走向研究。

参考文献:

[1]R.M.加涅.教学设计原理[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12.浅谈教育心理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篇十二

1.微课的概念。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

2.微课的特点。(1)短小精悍。所谓“微课”,首先表现在它的时间很短——其视频一般都在10分钟左右。它化繁为简,短小精悍,只学核心内容,只学最需要的,只学最有用的。它是一个简化了的、经过细分的教学过程,易于学生掌握。(2)重点突出。“微课”只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教学活动,因而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它使学生和教师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问题。(3)资源众多。“微课”以课堂教学视频为核心,但又不仅仅局限于单一的视频材料。它是一个由众多资源构成的立体化、多元化的资源包:可以包括教师所做的教学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课程练习、相关测试、教学评价、教学反思、多媒体素材等。(4随时学习。“微课”的学习灵活机动。学生除了在课堂上可以观看教师提供的微课视频外,在课余时间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随时反复观看。

二、微课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课堂教学。要上好一节英语微课,首先要备好一节英语微课。要把微课的特点和英语授课内容结合起来。微课程的教学设计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它必须紧密联系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1)讲授线索要明亮醒目。为了讲授重点内容,论据讲究精而简,力求论据充分,准确。必要时,教师应巧妙启发或积极引导,力争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既定任务。在英语的教学中,总有些较难理解的难点知识让学生费解。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充分阅读讨论之后,通过观看视频,采取讲解、图式、列表等方式让学生对难点知识有更直观的认识。微课的教学设计结合单元主题的生活场景,培养学生在职业场景中的英语应用能力。(2)力求创新,亮点突出。微课一定要有自己独特的亮点:可以是深入浅出的讲授,可以是细致入微的剖析,可以是激情四溢的朗诵,可以是准确生动的教学语言。英语微课可以根据教师自身的特长和听说读写的特点来确定亮点。

2 . 微课设计。微课程的教学设计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它必须紧密联系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设计开发出能真正促进学生学习的简明扼要的微问题。以此促进学生的思考。所以。微课程的设计一定要能够抓住细节。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和透彻。微课程的设计一般包括选题设计、时间设计、教学过程设计、资源设计等环节。(1)选题设计。一般来说,微课程的选题一定要简练。要能突出重点。教学内容要明确清晰,可以是知识讲解、考点归纳,也可以是教材解读、方法传授。(2)时问设计。微课程相对于传统课堂最大的不同就是它的时问比较短。微课程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3)教学过程设计。微课程的教学过程一定要简短完整。它主要包括教学问题的提出、教学活动的安排、学生协作探究解决问题等环节。1)教学问题的提出。微课程教学问题的提出可以是通过设置悬念和疑问引入。也可以是从与生活中相关的现象引入。但是不管是用哪种方法。都需要能与题目紧密结合。迅速切题。2)教学活动的安排。在微课程的讲授中。教学内容一定要清晰,要尽可能按照一个线索展开。要能突出重点内容。在讲授重点内容时。还要保证证据的充分,不会在有其他疑问的出现。3)学生协作探究解决问题。在微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学生之间的讨论是必不可少的。这样既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促进小组间的合作,使其全面发展。(4)资源设计。从大小上来说,“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rm,wmv,flv等),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上实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非常适合于教师的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

3.自主学习。作为在线教学视频,微课被广泛地应用于在线学习之中。尤其是在最近几年,微课的设计开发越来越简单方便,微课的应用也日益风行。教师把制作的微课上传到网上,学生便可以随时点播,随时观看,自主学习。微课应用于高职英语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如下好处:(1)微课短小精悍,相对于冗长的学习材料,学生比较喜欢这样的学习形式。微课把学习内容分成了一个个的小片段,学生学习起来就会相对轻松。哪怕只是弄懂了一个小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也会有很大的成就感。(2)学习方式灵活。学生可以自己选择时间和地点随时学习,自主学习空间大,只要愿意学习就行。学习不再局限在课堂上,自主性越大,学生的逆反心理就会减少。通过日积月累,学生所学到的知识也就在不断增长。(3)适合不同程度的学生学习。高职的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微课的出现可以解决学生水平上的差异问题。微课视频可以反复播放,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视频观看。

13.浅谈教育心理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篇十三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疏导的有效方式之一就是进入疏导法。指的是教师运用说理的方法对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引导,使其尽快地从情绪化中走出来,带领学生认知自身的行为,并且进行深入的理性思考。在刚刚进入校门之后以及在毕业之际需要工作岗位之时,恰恰是高职院校学生大规模爆发伤心、痛苦感情的高发期。还有很多例子就是在校期间,年轻人因为恋情的问题也会产生一定的情绪波动甚至是有负面的情绪出来。这些时候都是需要教师来及时的引导学生,告别负面的坏的情绪,回忆自己做过的高兴的开心的或者是成功的事情,通过这样的心理历程的回味来促使学生改变过去只是凭着主观和意气办事的做法,慢慢恢复自信心。深入的疏导法对教师则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之外,还要提升心理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不仅要重视沟通技巧,更要注重沟通态度。学生们往往更加欢迎热情、和蔼以及善于沟通的教师,因此需要教师转变自身意识,定位为学生的朋友,置身于学生的位置,了解学生的品行、思想和问题,这样才能够做到有的放矢,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启发和激励,使心理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

2、营造轻松的学生氛围

辅导学生进行心理教育需要一个轻松的环境和氛围。想要学生卸下心防、打消心理戒备,就要教师试图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一学生的视角来看待问题。这是因为如果学生有着很深的心理戒备,是不会轻易的被打开心防的,教师也就无从疏导。还有,有一部分学生对于心理教育存在着一定的偏见,认为是有心理疾病的人才需要疏通和教育。其实这是一个致命的偏见。高职院校学生因为就业和社会压力等各个方面的因素均会产生心理方面的问题或者是障碍,有了问题就需要及时做到排解,否则不仅会加重心理负担,还会被心理包袱困住拘束,产生不好的影响。针对这一情况,高职院校可建立一定树立比例的“心理疏导室”,聘请心理医生,对前来咨询的学生给予详细的讲解和疏导。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不要急于对学生下评论,更不能反应冷淡,造成学生的紧张感,应在较为活跃和轻松的气氛中进行谈话和咨询。高职院校为教师和学生创造这样一个环境,不但会很好地为学生排解问题,同时还利于学生的身心愉悦和健康发展。

3、健全干预机制

14.浅谈教育心理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篇十四

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国家现代远程教育项目的实施,使教育教学塔上了信息时代的快车。远程教育资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移植性。远程辅助教学是一项新型的教学活动,是教学领域的一项重大变革,我们的教师必须加强学习,才能适应这一变革。语文课程要重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远程教育作为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使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地选择、加工、整合,创造性地应用远程教育资源,能开阔教师的视野,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农村小学远程教育资源配置

目前就农村小学远程教育现状而言,虽还不具备完善的远程教育资源,多数学校不可能具备多媒体教室或者专业的微机室,但目前多数学校均能提供大彩电1台、DVD、电脑1台,条件稍差一点的小学教师可将此配置作为远程教学的资源进行语文教学。

二、农村小学远程教育对教师的要求

1、转变思想。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是学生的信息源,是教学中的主讲人,是信息传授者,是知识传递者。在现代远程教育条件下,教师手中的信息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远程教育给学生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教师就不再是信息源。在组织教学活动中,教师成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参与者和导航者。学生知识的获得不再主要靠教师讲授,教师不再是教学中的主讲人,而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指导者。

把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引入课堂是对只用一本书、一块黑板、一支粉笔教好书的陈旧观念的挑战,要把这些运用于教学,必须要把学习落实到自己的教学中去。固有的教材限制了教师的发展,更限制了学生的发展,这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限制作用,不利于我国提出的“培养学生应从应试教育向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转变的方针。我们教师只有为自身发展、为学生发展着想,早日掌握信息技术,掌握多媒体的应用,才能使大量的课程资源应用于实际的教学课堂之中。因此,我认为教师应从自身出发,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将远程教育引入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去,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才能顺应时代的步伐,不被知识所淘汰。

2、努力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水平

要利用好远程教育资源,我们就必须要提高自己的计算机的操作水准。这是用好远程教育的先决条件。远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关键在我们教师,只有我们教师掌握了较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才能把远程教育资源运用得灵活自如。对于大多数小学教师来说,计算机水平都不高,有的甚至连基本的windows操作都不会,如何能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因此,我认为教师应在教学之余给自己制定一个电脑学习计划,平时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多接触电脑,多学多问,碰到问题先自己想一想,再看书上网查找。我们可以从最基本的Word文档的编排、演示文稿PPt的应用和制作、Excel电子表格的绘制、文档的下载技术、设备的正确使用等入手,再学习常规软件的安装方法及使用方法。根据自己的能力,可以学习photoshop、Dreamweaver、Flash、3D-Max等难度较高的软件的操作与使用方法。这样以来,就会让我们在远程资源的运用上就得心应手了,变远程资源为自已教学所需,并能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提高质量的目的。

三、如何将远程教育运用于小学语文教育

1、充分利用好网络资源,准备教学资料

现在广大农村学校为教师们提供的教学资源以“教学参考书”为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受此局限而不能大胆的进行语文教学的改革。但教育平台上的“教学参考”资源,能打破教学参考书的局限性和有限性;还能帮助教师走出教学的陈旧圈子,大胆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进行革新,教给学生实用的语文知识。同时,平台上还有课文背景、作者情况等丰富的辅助资料,减少了教师在备课中烦琐的资料查找过程。平台上的资源在使用的过程中又比其它资料快捷、方便、直观,所以更具有参考的价值和指导意义,因此,它是每位语文教学工作者的首选。

2、制作生动形象的教学课件

远程教育资源利用声、形、色等多种渠道,同时作用于学生大脑,形成鲜明的表象,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巩固。而这种资源生动、形象和感染力,大大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活思维活动,使学生在欢快、愉悦、充满活力的情趣中获取知识。因此,将语文教学内容制作成生动形象的漫画,配上声音或音乐等。利用文字、图片、声音处理工具,将教学内容制作成声形图貌齐全的课件,并加入部分设想。如在《狼和羊》一课中,可将狼如何设想能吃到羊,羊如何能逃脱狼的设想加入到课件中去,让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拓展。

3、利用好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教学

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教学,不是说教师将课件在电脑或者DVD上放一下就可以了,而是结合课本和课件进行认真讲解,同时,避免学生在看课件时,只关注课件中的漫画或者声音,而对教学实质不感兴趣等问题。

4、利用好远程教育平台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设校园论坛网,或者利用好教师的博客或者论坛,可根据学生的喜好,将教学中的可拓展学生思维的内容让学生在网上或者书面进行讨论。如学了《狼和小羊》一课,可让学生在网上讨论:狼向小羊扑去,会有哪些结果?学生想出了十几种结果,如:狼不小心掉进了河里;正好猎人经过,猎人用枪打死了狼;牧羊犬赶来与狼搏斗,赶跑了狼;羊妈妈拼命保护自己的孩子,吓走了狼;狼掉进了陷坑;一个孩子正准备用弹弓打鸟,见状射伤了狼的眼睛;小羊被狼吃了,它的爸爸决定复仇,就设计打死了狼„„ 现代远程教育条件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更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和自主精神的培养。在远程教育条件下,学生具有充分自由、独立的学习空间,有充足的时间动手动脑,这不断促进学生增强自觉性,培养独立自学能力和自主精神。

15.浅谈教育心理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篇十五

一、能力本位教育概念

能力本位教育是近30年西方出现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 能力本位教育的最初形成, 是培养技能型的工作人员, 使其快速掌握工作技能, 尽快进入工作当中。这一教育理念形成之后, 马上受到了人们的欢迎, 并得到了迅速传播, 在不断的完善中逐渐被人们广泛应用。

能力本位教育在国际上是新颖的教育模式, 非常受人们欢迎, 这也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能力本位教育的教学理念, 主要就是要以学生为中心, 对学习的过程、学习的态度、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更加重视。这种新颖的教育理念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方式, 真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同时对学生从业规划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二、能力本位教育在高职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能力本位教育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力本位教育中, 教学理念是以能力培养为目标, 让学生有目的地学习, 实现了英语教学中职业能力的培养。具备职业能力是社会的对人才的要求。从以下三个方面可看出, 能力本位教育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是十分必要的。首先, 能力本位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 凸显出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优越性。其次, 是社会发展需求和对人才的要求。最后, 从国家教育制度和教学方式的改革和不断完善分析, 可以看出能力本位教育正是满足技能型人才需求的教育模式,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 有效实施能力本位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一) 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优越性

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着很强的优越性。在传统的教学中, 学生知识量达到了, 却在日常实践的时候表达不够到位, 很多时候并不能表达自己心中所想的。这就是因为传统教学中教师并没有将能力的培养放在首要的位置。而能力本位教育模式能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我国教学模式的改革更新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 让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得到提高。在英语教学中实施能力本位教育, 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 提高学生在日后工作中的工作能力, 让学生真正从主观意识上对学习态度有所转变, 让学生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

从古至今, 新开发的教育模式通常很受欢迎, 因为新开发的教育模式都是应时代需求而产生的。能力本位教育做为新兴的教育方式, 对提高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有着巨大的作用。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还能促进学生交流方式方法,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运用这种教学模式能使学生的英语成绩有明显的提高, 还能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新型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的表达与沟通能力明显提高。因为新型的教育模式必然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 是具有灵活性的教育模式, 并且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是以学生为核心, 因此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态度有所改变。能力本位教育理念正是结合了多种教育方法, 能使学生在实践中自我成长, 自我发展。

(二) 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目前, 我国的教育理念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 由于学生的英语水平良莠不齐, 其口语交际能力更是普遍较差, 而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弥补了这样的不足, 同时也满足了我国经济发展对相关人才的需求。能力本位教育使学校和学生都能明确教学目标, 学生从根本上转变以往的学习方式, 由过去的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学习专业课程知识。专业性的教育体系不断完善, 也为学生适应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 能力本位在高职教育中占据首位。

(三) 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高职英语教育通常是以职业规划为首要任务, 为学生以后的实践工作做好铺垫。能力本位教学理念宗旨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锻炼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此一来, 实现了能力本位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这也是英语教学改革的趋势。

三、能力本位教育理念在高职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高职英语教学中, 能力本位教育拥有独特性, 能力本位教育主要的理念是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而在传统教学中, 教师拥有着主要的地位, 常常忽略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只关注学生学习的质量, 导致学生在日后走出校门参加工作的时候, 不能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学生在传统教学模式之下逐渐成为只会书写的考试机器, 学到的是“哑巴”英语。在实践过程中, 学生往往知道对方是什么意思, 却不能将心中所想完全表达出来。为了培养学生英语实践能力, 将能力本位教育融入到现代高职英语教学中, 使教师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在日后日常交际中有很好的口语表达能力, 能将英语这门交际语言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表达得更好。下面笔者针对能力本位教育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的方式, 做几点总结。

(一) 改变传统教育理念

能力本位的教学模式首先需要教师提升自我素质, 对自己岗位要有正确的认识, 要更新教学理念。教师必须要对自己的工作岗位有一定的切合实际的认识, 才能更早地去适应新的教育理念。

能力本位教育与之前的教育模式相比有一定的变化。因此,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培养新型高素质、高能力人才。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 还要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 从而使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好地发展。

(二) 改进英语教学的方法

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师采用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 在注重能力培养的同时,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组织教学活动, 克服传统教育的缺点, 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 突出能力本位在教育中的重要性。教师还需结合生活实践, 把原来单一的教育方式转变为多样化的教育方式。比如, 教师可以利用情境教学, 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可以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

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教学方法是以应用为主体, 在分析知识内容的基础上, 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及在工作中的职业能力。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目标就是要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在高职英语教学中, 教师要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英语技能的考核, 加强专业能力的培训, 才能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满足社会的需求。

综上所述, 能力本位的教学方式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能力本位作为新的教学理念, 有利于培养专业性人才, 满足社会各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高职英语教学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教学重点, 这也是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为了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提高学生的工作实践能力, 高职英语教学融入能力本位教育理念,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让学生从主观意识上改变对学习的态度,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也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使学生能更好地就业, 同时也满足了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为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摘要:经济的繁荣发展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更多的行业都需要具有专业性知识的人才支持。英语作为国际上通用的语言, 成为政界与商界中主要的语言沟通工具。这就要求相关的从业人员具备专业的语言沟通能力, 顺应社会发展需求。各个高职学校开设专业性的课程, 应以能力本位教育为教学主旨,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 实现为社会培养优秀的专科人才的目的。本文简要论述能力本位教育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希望对日后的高职英语教学有所裨益。

关键词:能力本位,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裘洁洁.能力本位教育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0 (1) .

[2]汪洋.能力本位教育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 (1) .

16.浅谈教育心理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篇十六

【关键词】英文电影 英语教学 应用

在2009年,教育部英语类指导委会在最新公布教学要求中指出,应该积极引进计算机、网络科技等现代化方式,建立适合学生的新的学习模式;还应该多利用多媒体的技术去进行教学,选择多样的教学方式,对互动学习加强。这就是我们应该要努力探索的教学方法。

一、英文电影对英语教学的积极作用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电影是一种艺术形式,它是由声音、画面结合起来的,给大家带来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电影里面演员独特的魅力、细腻的感情、精彩的演绎以及丰富的心理活动都可以抓住观众的心理。好的电影利用感人的故事以及刺激的情节让观众进行心灵的旅行。把英语原声电影当作学习的素材,可以充分引起学生的积极性,在享受中去学习英语,避免了课堂的单一性。

2.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美国一名学者Krashen在20实际70年代提出语言习得的理论,它是指人们在掌握一种语言利用的方式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学习,另一种是习得。学习就是说有意识的研究,用理智的方法理解语言,而习得一般是指在很多语言信息的刺激下,利用语言的交际得到的,就像小孩学习母语一样。他强调掌握住语言一般都是在交际中使用语言的结果。而单独进行语言训练是没有很好效果的。英文电影中的语言丰富,它生动直观地表现出来,并且通过声音以及影像出现在现实生活中,这对学生理解语调以及语言中的含义有很大的帮助,让学生慢慢掌握语言知识,自然而然的学习纯正的语音。

3.有助于学生了解文化差异,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文化的载体是语言,学习语言的同时还学习到了文化,他们是截然相同的,在教学里必须坚持文化和原共同存在的原则。

所以学习语言不只是学习词汇以及结构等,还要了解该语言的国家的文化等。英文电影在很多方面展现了英语民族的文化,还包括人们的思维、生活习俗以及行为方式等,从而使学生对东西文化的差异有了更深的了解。

二、英文电影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1.英文教学电影的选择。(1)影片必须对语言的学习有帮助。一是语言的含量很大,而是贴近生活的内容,三是发音清晰。按照以上几点标准,为学生提供生活片、科幻片、喜剧片,而不是色情片、黑帮片或者恐怖片等。(2)思想内容必须健康向上,对学生健康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及人生观有一定的帮助。电影和别的方式一样,其价值观、世界观以及人生观都在影响着学生。所以选择的电影必须有利于学生健康向上的观念,让他们可以用正确的视角和心态去解读现代生活。(3)必须遵守从简单到复杂原则。简单精彩的电影是提高学生听说能力的突破点。在刚开始看电影的时候,应该选择一些语言简单清晰的电影,慢慢熟悉之后,再去选择一些难度高、语速快的电影,让学生可以进步。(4)紧贴课本,服务教学。高职课程着重突出学生的听说能力,所以影片的内容和它相互结合是对它作出一个充分的补充。教师应选用一些和课本内容有关的电影,可以更好的让学生去理解所学的内容。

2.教学活动组织形式和活动内容。(1)课前准备。在放电影之前,教师应该准备好和电影有关的背景资料,去方便学生理解。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去看电影,比如《阿甘正传》中反应什么样的社会现象,电影中的历史事件等。(2)教学活动设计。1)听的训练。选择一段对白,去掉图像,让学生反复的去听,然后根据听到的猜测内容,这是一种有效的听力策略。还可以把电影中的对白设计成“复合式听写”的形式,就是空出一些关键字,然后让学生进行填空,去训练学生抓住关键词的听力能力。2)说的训练。选择电影里面具有代表性的片段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这样能够提高学生说的能力。反复播放电影中的片段,鼓励学生去模仿电影里面人物的语调、语气。3)写的训练。电影不只是适合听和说的技能训练,还可以去进行写作活动的训练。写作活动可以在听、说后作为一个反馈。在记忆很多单词、对白后,想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可以把对白中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这就需要写作训练去进行完善。在观看电影之后让学生写观后感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这还给学生的写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素材。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加深了对电影中人物性格的分析能力,并且对西方国家的文化习惯、思维方式以及价值取向也有了很大的了解,增强了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文字处理能力。(3)观后回顾。在看完电影之后,可以进行一个以主题为基础的讨论,并在讨论结束后,作出一个完善的总结,还可以在学生旁边在合适的时候给予合适的帮助。第一,让学生去复述电影的内容,要求学生必须用到电影里面出现的词汇以及表达方式,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参考教师在之前准备的参考资料,巩固观看电影的效果。第二,让学生描述电影当中最为吸引人的场景、人物以及片段等,进行对话让学生再次加强对电影的感性认知。

三、结束语

把英文电影应用于教学上,不但可以提高听力还可以了解西方世界的文化习俗等。英文电影对英文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它也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以及语言知识的有效途径。这种新的教学方法对教师本身也有很高的要求,因为教师要选择一部包含丰富知识的电影,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费时费力的准备工作。但是只要用心,学生们会在其中获得很大好处,在真正意义上学“活”英语。

参考文献:

[1]李娟.英文电影对英语口语教学的影响[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01).

17.浅谈教育心理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篇十七

注意就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是人人都熟悉的一种心理现象。学生注意听课,他的心理活动就指向、集中于教师的讲述;某件事物对我们有着特殊的意义,我们的认识活动就指向它,并集中心思去考察它、思考它,以提高我们对这件事物的感性上、理性上或行动上的积极性水平,这就是注意。

由于学生的注意状态总是伴随着一定的行为表现,因此应根据注意的外部表现了解学生的听课状态。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外部表现,既能够判断学生是否在专心听讲,又能够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由于刺激物的特点和个体的主观状态是无意注意产生的基本条件,因此,可以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活动。在此过程中,首先教师应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有效地减弱学生上课时的注意分散,并能够迅速妥善处理偶发事件;其次,教师要注重讲演、板书技巧和教具的使用,客观刺激物的强度、对比、新颖性和活动性是引起无意注意的重要因素,教师要发挥无意注意的积极作用。板书应该做到运用有度、重点突出、清晰醒目,教具应该新颖直观,能够很好地说明问题,最后,注重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有意注意是学习活动中应该具备的一种必须的注意状态,因此教师可以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活动。在教学中,教师要保证学生有良好的有意注意,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明确学习的目的和任务,提高活动的目的性。学习活动的进行,更多地需要有意注意的调节和控制。帮助学生确立明确的学习目的,有一个正确的学习态度,是保证学生持之以恒的学习活动的前提。另外,在每节课的开始,教师都要给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应掌握的知识点,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有的放矢地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学习。特级教师魏书生提出的“目标定向教学法”,就是强调使学生了解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和任务要求,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学,完成预定目的。

其次,培养间接兴趣除了确立学习目标,还应对学生阐明本学科知识学习的意义和重要性,在知识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特别是在一些内容相对枯燥、难度较大的科目学习中,使学生了解知识掌握后的功用和社会价值,引起他们对学习结果的间接兴趣,可以使他们进入有意注意的学习活动。历史上有些科学家一生从事物理、化学研究,一开始并非其兴趣所在,但为了使国家富强,科技腾飞,总是能兢兢业业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和工作。

最后,合理组织课堂教学,防止学生分心。学习活动需要学生维持有意注意,但人的注意力又很难长久地集中,所以教师的教学过程应避免任务安排过满,节奏过于紧张,应该张弛有度,给学生适当放松休整的时间。有时,教师适当放慢速度,穿插些有趣的谈话,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同时教师同时也应该正确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要保证学生有良好的无意注意,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凡需要学生注意的对象和操作的活动,尽量赋予它们无意注意的特性。教师讲授的内容,难易要适当,让学生既能听懂又要有新意。这是引起小学生兴趣、维持对学业注意的关键。在处理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时,教师应注意运用具体生动的教学方法,如充分利用直观教具,语言要生动形象,语调要抑扬顿挫,配以适当的表情和手势,化难为易以吸引儿童的注意。对于教学中必须重复的东西,如课文的熟读、同一类题的反复练习活动,教师应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以保持其新颖性。

然后就是尽量减少与教学无关的对象或活动的刺激作用。教室的布置要相对稳定。在直观教具的运用中,背景材料必须淡化,出示的时间要适当,切忌过早显示。下半节课才用的教具,不要在一上课就暴露在学生眼前。教师的服饰、发型不宜过于耀眼,有的教师换了新装或理了新发型后,往往在上课前先到学生面前“亮亮相”,这种做法可以有效地减弱学生上课时的注意分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迅速妥善处理偶发事件。如天气骤变、学习条件恶化(突然阴雨、停电、室外嘈杂等)、学生病倒或严重违纪事件等,教师既不能熟视无睹,也不能惊慌失措,要以自己平静的情绪与学生一起审慎、迅速地处理好,保持课堂教学秩序的稳定。在课间休息时,不宜让学生做激烈的或竞赛性的游戏活动,以防止学生因过度兴奋而不能将注意及时转移到课堂上。

另外,教师可以运用多种电化教学手段,采取生动活泼的形式,来调整学生的注意状态。色彩丰富的形象和活动画面的刺激,以及操作活动,有利于降低和消除学生的疲劳感,维持较长时间的有意注意。

可以说,课堂教学组织越合理,越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内在需要,学生越不容易分心。但有时为了避免学生分心,还要采取一些具体的控制措施。

(1)预先控制。对有不良的学习习惯、上课爱做小动作的学生,作有针对性的调查分析,进行说服教育并适当采取防治措施。

(2)信号控制。教师在教学过程通过言语提示和表情暗示等信号来提醒分心的学生。

(3)提问控制。针对个别分心的学生点名提问,在回答不出时要求他集中注意,听其他同学的正确回答。

(4)表扬控制。不失时机地表扬专心听讲、正确回答问题的学生,给分心的学生树立榜样。同时适当地对分心的学生进行批评,也可起到加强注意的效果。

运用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转换的规律,让学生在有目的的学习活动中,快乐地学习。高度集中注意要消耗相当的体力和脑力。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必定使人疲惫不堪。怎样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积极地注意而又不疲劳呢?在一天的学习活动中,在一节课乃至在解决一个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转换的规律,把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交融在每一个认识活动中。如,一节课中教学内容安排应有难有易,教学方式应稳中有变,使小学生的注意有张有弛。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有机联系,尽量杜绝造成注意涣散的机会,使小学生快乐地完成学习任务。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把注意的转换简单地归结为让两种注意按着一定的程式轮番交替地出现。教学是一门极其复杂的艺术,它只有一般的规律可循,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仿效。在如何运用两种注意转换规律的问题上同样如此。

注意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注意本身并没有自己特殊的内容,它表现在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当中,成为这些过程的一种共同的特性而与这些过程分不开。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注意都不能离开心理过程而单独起作用的。平时我们常说“请注意黑板”“请注意人家的发言”,这并不是说注意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可以离开认识过程,这实际上只是说“请注意看黑板”“请注意听人家发言”,只是在口语中把“看”字和“听”字省略掉了。我们平时还常说“学生没有注意听”,这不是说学生听课时的注意没有指向性,也不是说学生听课的心理过程对什么对象也没有指向,这只是说学生听课时的心理活动没有指向当时应该指向的对象,没有集中在当时应该集中的对象上,而是指向并集中于当时不应该注意的对象上去了。

上一篇:儿童喜剧《小孩不笨》观后感下一篇:小学生作文:生活中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