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交流会策划(精选14篇)
1.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交流会策划 篇一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指南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以下称计划)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主要如下。
一、目的任务
计划的实施,旨在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倡导以本科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逐渐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其创新实践的能力。
通过开展实施计划,带动广大的学生在本科阶段得到科学研究与发明创造的训练,改变目前高等教育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动手能力不强的现状,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推广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培养的教学方式,形成创新教育的氛围,建设创新文化,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二、实施原则
1.兴趣驱动。参与计划的学生要对科学研究或创造发明有浓厚兴趣。在兴趣驱动下,在导师指导下完成实验过程。
2.自主实验。参与计划的学生要自主设计实验、自主完成实验、自主管理实验。
3.重在过程。注重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实施过程,强调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在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方面的收获。
三、计划内容
1.计划的组成。计划由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和学校创新性实验计划组成。其中,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是本科学生个人或创新团队,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进行研究性学习,自主进行实验方法的设计、组织设备和材料、实施实验、分析处理数据、撰写总结报告等工作。学校创新性实验计划包括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和对其项目的管理。
2.计划的运行方式。教育部负责批准申报学校,监督学校创新性实验计划,资助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学校申请参与计划,负责组织评审和管理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本科学生以个人或团队向学校申请项目,并接受学校的管理。
3.计划的资助范围。主要面向国家重点建设大学和一部分有较强行业背景和特色的地方大学。资助这些学校的在校本科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共资助15000个学生项目,每个项目资助1万元。
四、计划管理
1.计划采取学校申报、专家评审、教育部批准的方式选定参与学校,分两个评审和批准学校,2007年和2008年各批准50所左右参与学校。学生项目的名额由我部按照专家评审意见,分四个分配给参与学校。2007年和2008年,我部每年总共资助3000个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2009年和2010年,我部每年总共资助4500个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
2.学校在评审出本的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后,要将本的本校创新 1
性实验工作计划和评审出来的学生项目报我部备查,我部对学生项目进行备案并予以公布。
3.学生项目执行时间为1~3年,学校需每年向我部报告项目进展情况。我部将对项目运行情况进行抽查。项目结束后,由学校组织项目验收,并将验收结果报我部。验收结果中,必需材料为各学生项目的总结报告,补充材料为论文、设计、专利以及相关支撑材料。
五、学校工作
1.学校要成立校级的组织协调机构,包括教务、科研、设备、财务、学生、团委等职能部门的人员,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和配套政策,提供支撑条件。
2.学校要为参与项目的学生配备导师,负责指导学生进行创新性实验,学校要认定指导教师的工作量,制定相关的激励措施。
3.学校的示范性实验中心、各类开放实验室和重点实验室要向参与项目的学生免费提供实验场地和实验仪器设备。
4.学校要给予项目总经费不小于1∶1的配套经费支持,经费由学校代管,由承担项目的学生使用,教师不得使用学生研究经费,学校不得提取管理费,不得截留和挪用。项目团队人数不超过5人,人均经费不低于1万元。
5.学校要营造创新文化氛围。搭建项目学生交流平台,利用项目学生俱乐部等形式,定期开展相关活动。
6.学校要为参加项目学生制订个性化培养方案和相关配套措施,包括学分认定、选课、考试、成果认定等。
7.学校要组织项目学生开展学术交流,参加学术团体组织的学术会议,为学生创新研究提供交流经验、展示成果、共享资源的机会。学校还要定期组织项目指导教师之间的交流。
8.学校要鼓励学生参加项目,对参与项目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对项目申报、实施过程中弄虚作假、工作无明显进展的学生要及时终止其项目运行。对更改项目内容、更换项目成员、提前或推迟项目结题等事项要制定规范的管理办法。
六、学生要求
1.参与项目的学生一定要出于对科学研究或创造发明的浓厚兴趣,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学生是项目的主体。每个项目都要配备导师,但导师只是起辅导作用,参与项目的本科学生个人或创新团队,在导师指导下,一定要自主选题设计、自主组织实施、独立撰写总结报告。
3.学生项目选题要适合。项目选题要求思路新颖、目标明确、具有创新性和探索性,学生要对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进行可行性分析,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整优化。
4.参与项目的学生要合理使用项目经费,要遵守学校财务管理制度。
5.参与项目的学生要处理好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创新性实验和创造发明的关系。
2.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交流会策划 篇二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作为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 于2007年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启动, 旨在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 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逐渐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提高其创新实践的能力[1]。
一、落实质量工程, 培养创新人才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 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 教学在高等学校日常工作中处于中心地位[2]。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切实把高等教育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 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文《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 (教高[2007]1号) , 计划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支持15000个由优秀学生进行的创新性实验, 促进学生自主创新兴趣和能力的培养。
我校始终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学校发展的根本任务, 认真总结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和发展规律, 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机制。学校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标, 全面完成了2008版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 以核心精品课程为依托, 优化教育教学内容, 实施学生培养过程管理, 完善弹性学分制, 坚持严进严出, 进一步强化了我校“重实践、强能力”的人才培养特色。
二、营造创新氛围, 培养创新意识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实施, 首要原则就是兴趣驱动。参与计划的学生要对科学研究或者发明创造有浓厚的兴趣, 并在兴趣的驱动下、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过程。因此要通过学校的大力宣传和引导, 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和创新欲望,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创新活动中来。为了提高学生对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认识, 对参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目的、要求、程序、方法等方面加深了解, 学校在教务信息上开辟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专栏, 并通过海报、宣传板和学生组织等多种途径向学生宣传介绍该计划的情况, 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
三、制定管理制度, 形成长效机制
为做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工作, 我校2009年制定了《华北电力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管理办法》, 以培养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为目标, 以兴趣驱动、突出自主、注重过程为原则, 以问题探索和课题研究为载体, 以获取科学方法、知识和体验为内容, 以学生自主开展研究性实验为形式, 以时间有余地、场所有保证、经费多方筹措、政策积极引导、机制彰显自由为条件, 开展创新性实验计划, 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对于参加国家级和省部级创新实验计划的学生所获研究成果和项目报告达到各项指标的, 经学校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专家组确认后可代替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 并获得相应学分。
管理机构的成立和管理制度的建立对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有助于该计划的良性发展。
四、开放实验中心, 提供创新空间
学校从1998年开始逐步建立了一批具有示范性、开放式的创新实践基地, 各个实践基地一直为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提供着场地、设备资源以及指导教师的支持。2005年, 为全面推进我校的实验室开放工作, 学校制定《华北电力大学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 要求全校各类实验室 (包括各类实验教学中心、实践基地、科研实验室等) 面向本科学生开放, 学生参加开放实验所得学分记入学生成绩档案, 教师根据指导工作量大小和实验效果给予相应的工作量津贴, 使之真正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 充分体现我校实践育人和“重实践、强能力”的办学特色。
五、构建交流平台, 形成创新氛围
在我校2008年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结题验收之后, 学校及时组织召开了经验交流会, 由完成项目的部分负责人分享参与项目过程中的亲身经历和体会, 给2009年参与计划的学生进行经验交流, 现场解答学生们关心的问题, 增强了学生参与的热情和信心。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过程中, 为了促进管理部门、指导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 发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在全校学生中的示范作用, 逐渐形成创新氛围, 构建一个交流的平台是非常必要的。为此, 我校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领导小组开设了专门的网站, 为信息发布、项目展示、经验交流提供了平台。此外, 我们充分利用网络优势, 建立了博客和QQ群, 拓宽了师生交流的平台与途径, 有助于师生的及时交流, 也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沟通和理解, 能够有效地促进学校创新氛围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吴启迪:《我国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中国高等教育评估》, 2007年4月。
3.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交流会策划 篇三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创新能力
“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是教育部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 ,是按照“兴趣驱动、自主实践、重在过程”的原则,直接面向大学生立项的创新训练项目,旨在培养大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和探索未知的兴趣, 从而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1]。我校自2 0 08 年起, 开始启动实施“校级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计划” ,并建立了完善的国家、省、校三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体系,加强了项目开题答辩、中期检查、结题验收等过程管理,有效保证了项目的实施质量。作为2014年度湖南省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封闭式持续负压引流技术在慢性皮肤溃疡创面治疗中的应用研究”的指导老师,在课题选题、立项和实施过程中深刻认识到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对于提高本科生的创新能力等方面的优点,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认真思考解决,才能使其发挥最大效益,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
1.开展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益处
1.1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目前,随着高校的扩招,我国医学院校普遍存在着实验设备无法满足学生数量,导致学生动手机会少,加上实验课时数普遍偏低,使得医学生实践能力力差,实践经验不足。由于医学生课程繁重,而我国针對大学本科生开展的科研项目少之又少,因此开展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对于培养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至关重要。通过开展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学生在指导老师的指引下查阅文献、阅读相关资料、选题设计、共同协作完成实验直到最后的分析结果做出结题报告。由于这个过程学生自始至终处于主体地位,所以既巩固了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使他们了解和掌握了基本的科研环节与方法,学到了更多书本以外的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科综合能力,特别是增强了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1.2 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鼓励学生开展团队合作项目,项目组的成员就是一个集体,从项目的选题、申请开题答辩以及实施的具体项目, 均须项目组成员通力合作, 共同完成,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如在我们的课题实践中,课题组的五位成员来自于不同的专业,不同的班级,从最初的确定课题名称、准备开题答辩到预实验等过程,遇到问题都是大家共同商量,最终确定一个共同的解决方法。
2.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2.1学生存在着自主性不强、创新能力不足以及投入时间少等诸多问题
本科生是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首要承担者,在参与创新实验的过程中,笔者发现相当多的本科生毫无自主创新意识,一味依靠指导老师,甚至有部分学生是导师逼着进实验室,将创新性实验当成了一种负担,这种现状严重背离了创新实验的初衷,不仅对创新能力的开拓无益,反而有害。针对此种现象,导师应该鼓励本科生更加独立地思考,尽量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整个实验过程。在监督机制上,导师要从严要求,定期检查学生的原始实验记录,要求学生定期汇报实验结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督促学生按时完成创新性实验。由于本科生的专业知识储备有限,加上医学生的课程繁重,因此他们投入到创新性实验的时间非常不足。另外由于本科生阅读专业文献的能力欠缺,导致医学生借鉴国际一流的实验思路局限,给创新性实验的实施带来了诸多困难。我们可以借鉴其他高校的做发,学生完成创新实验获得相应学分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他们有更多时间投入实验。另外,利用寒暑假时间集中进行实验也是一个既不影响正常教学,也没有加重学生负担的做法[2]。除此以外,鼓励学生加强专业英语的学习,提高大学生专业英语读写能力是创新成果升级的跳板。
2.2 切实可行的选题方向
科研选题是科学研究首要和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选题需要兼顾科学性、可行性和创新性三个方面。选择的课题要以充实准确的科学研究事实作为基础,要做到难度适中,适合本科生操作,又要考虑到项目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体现项目开展的意义。本课题在选题的时候,考虑到学生能立足本专业特点, 又要体现到科研工作的临床价值, 并且避免了选题范围过大, 本科生无法完成。我们再三思考,反复讨论,决定选择现在临床上创面处理中应用甚广的负压引流技术。本课题紧贴临床,应用价值广泛并且适合本科生操作。
2.3 完善相应的保障机制
2.3.1 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学校将指导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计算指导教师的工作量,对取得优异成绩的,将作为职称评聘、岗位津贴定级、评优评先时的重要依据。课题组成员在评定奖学金、优秀学生评比、免试研究生等方面, 优先考虑。
2.3.2 完善实验室建设 学校可进一步加大对示范实验中心和开放实验室的建设,保证实验科研项目向更精准,更先进,更前沿的方向迈进。鼓励校内工科、医科大型公共实践平台及省级示范实践教学中心积极参加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充分发挥优秀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和合作单位的国家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的平台作用,依托其有利条件和管理经验,加强学生的创业训练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邹家柱.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管理实践研究[J].教书育人, 2014,(6):40-41.
[2]吕朴,崔冉亮,戎凯,等.医学专业大学生创新课题实践思考 [J].西北医学教育,2011,19(3):471-472+486.
4.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交流会策划 篇四
各院系及相关师生:
根据我校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工作安排,2010年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开始申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要求
1.申请立项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必须是学生在对科学研究或创造发明有浓厚兴趣驱动下,在导师指导下自主选题、自我设计、自主实验、自我管理的研究项目。
2.申请立项的项目应具有学术性、实用性、创新性和先进性等特点。
3.项目实施时间为1-2年;每个学生只能申报参加一个项目,不允许交叉申报,团队研究项目参与者不超过3人。
4.申报院系应提供保证项目开展的必要的软、硬件条件,建立保障项目运行的管理机制。
5.申报院系要为参与项目学生配备具有副高(含副高)以上职称或获得博士学位者的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学生进行创新性实验,学生也可根据项目研究课题自主选择指导教师。
二、申报对象
已获立项的2010年校级项目均可申报,另外国家文科人才培养基地专业可增报2项;国家理科人才培养基地专业可增报3项。
三、申报单位
以院系为单位组织申报。
四、经费资助额度
国家级项目:学校将根据项目类型资助每个项目经费5000—20000元。
五、申报立项程序
1.9月7日前,项目申报者在导师指导下参照《国家大学生创 新性实验计划指南》(见附件一)填写《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申请表》(见附件二),向所在院(系)提交。
2.9月8日,各院系对推荐项目汇总排序(附件三)。3.9月9日下午17:00前,各院系填写院系推荐项目汇总表(附件三)并将推选项目申请书及相关支撑材料签字盖章后报送至教务处教务科,逾期不受理。(以上材料均须提交电子文件和纸质材料两份,联系人:
4.9月12日,学校将聘请有关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会议评审及答辩,综合评审及答辩结果将在校园网公告栏上公示。
5.学校发文公布全部立项项目及各项目资助额度,并报教育部备案。
6.学校与各院(系)及各项目负责人签定《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合同书》(一式三份)。
六、相关政策
1.完成“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并通过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的学生,根据《大学课外附加学分管理办法》,给学生记相应的课外附加学分。
2.对参加实验计划项目并取得优秀成果的学生,学校将进行表彰奖励,可直接推免研究生。
3.对实验计划取得阶段性成果的项目,由学生(限项目负责人人)提出申请,征得指导教师同意后,经院系学术分委员会审定,可作为毕业论文(设计)课题。
4.项目指导教师,学校将给予一定的教学工作量。对指导学生项目取得了优秀成果的教师,学校将进行表彰奖励。
七、其他
1.项目的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等项目管理规定均参照《大学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管理办法》
2.请各院系做好立项的宣传动员工作和管理工作,以保证学校大学生创新性实验立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附件一: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指南 附件二: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申请表
附件三: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院系推荐项目汇总表
5.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交流会策划 篇五
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是“十一五”期间教育部为推动创新性人才培养工作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是按照“兴趣驱动、自主实践、重在过程”的原则,直接面向大学生立项的创新训练项目,旨在培养大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和探索未知的兴趣,从而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1]。南华大学是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与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大学。大力开展创新创业训练,加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学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既是落实南华大学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基础扎实、专长突出、实践能力强,勤勉务实、甘于奉献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需要,同时也是实现我校从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大学成功转型的必然要求。我校自2008年起,开始启动实施“校级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计划”,并建立了完善的国家、省、校三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体系,加强了项目开题答辩、中期检查、结题验收等过程管理,有效保证了项目的实施质量。学校共累计投入经费300余万元,资助各级各类项目390项,参与项目的学生高达2000余人。本文总结我校实施创新能力培养计划的一些具体措施和工作体会。
一组织管理
南华大学“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学校全面统筹规划,学院具体实施,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机制。成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分管教学工作的校领导任组长,成员由教务处、学生工作处、团委、科技处、财务处、国有资产管理处等单位的负责人共同组成。领导小组负责“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的统筹规划、政策制定、经费保障、管理和决策。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教务处,负责日常工作的落实。同时成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指导委员会。指导委员会由有关校领导和各类学科专家组成。指导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及实施方案提出论证意见;参与项目的中期检查与结题验收;督促和帮助学校开设与创新训练有关的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业训练、项目管理和企业管理类课程;提出其他咨询性意见和建议。各学院下设“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组,由各学院学科专家教授组成,具体负责本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的组织实施。另外学校建立相关网站,网站内容主要包括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包括课题项目、开题立项、研究结题、研究成果等资料在网上公布)、学科竞赛、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网站由教务处、团委、学工部共同管理。
二项目申报、评审、实施
1项目申报
(1)实验室公布课题。学校教学、科研实验室根据本实验室的硬件条件、科研水平拟订《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选题表》,提交到学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办公室。(2)课题评审。学校组织对各实验室提交的项目课题进行评审,通过评审的课题上网公布供学生选择。(3)学生选择。学生根据公布的课题选择课题和指导教师,填写《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申请表》提交到学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办公室。学校鼓励学科交叉融合,并大力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动跨专业、跨年级、跨学院的研究项目的申报,在研究团队的构成上要求以老带新,以保证项目研究能持续有效地进行而不中断。
2项目评审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评审工作由学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办公室组织有关学科专业和相关职能部门的专家,组织现场答辩,进行评审,形成评审意见。项目管理办公室汇总学校专家组和领导小组的评审意见,确定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报省教育厅、教育部备案。
3项目实施
学生项目负责人对研究项目负全责,组织协调项目组全体成员认真执行教育部、教育厅和学校管理条例,按期保质保量完成项目研究各项任务。学校将严格按照以下几个环节组织项目的实施:(1)项目开题。课题负责人和团队详细的介绍研究计划、经费安排、研究进展安排等。(2)中期检查。项目研究时间过半,项目负责人应提交《“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期检查报告》,内容包括:任务完成情况、困难和问题、下一步工作计划等,学校将组织中期检查,并提出实验与研究改进建议。(3)结题验收。项目完成后,项目负责人应撰写《“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结题验收报告》,并附上研究记录等相关材料和研究成果、实物等,由学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办公室组织对研究项目进行结题验收。验收结果为优秀、合格与不合格三种。
获得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的团队项目在项目实施时间范围内应取得项目成果,项目成果的形式包括:小发明、小创作、小设计、调研报告以及研究论文等。
三激励机制
1指导教师
对指导教师有严格的要求:指导教师应具有相应职称,一般应主持过校级以上科研或教改课题;指导教师应认真履行指导职责,审查项目申请表、任务书,加强过程指导,审查原始数据、科研日志和实验报告,督促学生按期结题。
学校将按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计算指导教师的工作量。项目指导教师依据指导的项目数量计算工作量,对取得优异成绩的,将作为教师职称评聘、岗位津贴定级、评优评先的重要条件。
2学生
学校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纳入到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中,学生取得成果,可以获得相应的创新创业学分,并作为大学生免试推荐就读研究生的优先条件。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取得优异成果的,学校鼓励其利用学校现有的产业平台将其进行成果转化。
四开展大学生研究创新计划的益处
1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中对科研能力培养的重点是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但对大学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及科研能力的培养较少。开展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对于培养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至关重要。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实施,为那些具备创新能力的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发挥的机会。国内当前的本科教育,同学们在实验室里做实验基本上都是按照老师的讲解和书本上的实验步骤一步步操作,很少有机会去自己动手设计实验。通过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学会如何查阅资料、阅读文献、查新论证、选题设计、共同协作完成实验,最后分析数据做出结题报告。由于这个过程学生自始至终处于主体地位,所以既巩固了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使他们了解和掌握了基本的科研环节与方法,学到了更多书本以外的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科综合能力,特别是增强了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2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大学生研究创新计划鼓励学生开展团队合作项目,从课题构思、任务分工、经费预算、申报书填写,到课题的具体实施等,都需要课题组成员之间互助合作、共同努力。很多问题都要经过严谨、周密、细致的考虑,包括在项目实施的过程当中出现的具体问题,都需要整个团队共同商讨,找到一个一致认可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因而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完善措施
1切实可行的选题方向
要搞好本科生创新性科研活动,选择合适的课题是重要环节之一。选题需要兼顾科学性、可行性和创新性三个方面[2]。选择的课题要以充实准确的科学研究事实作为基础,要做到难度适中,适合本科生操作,又要考虑到项目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体现项目开展的意义。课题可以是指导老师课题的一部分也可以完全由本科生自主选择。我们在项目的管理过程中发现,一部分项目选题过大,学术性强,理论要求高,超出了本科生的能力范围;部分项目只是指导老师课题的简单重复,毫无“创新”可言。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在课题立项之前,进行全校的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答辩评审,由项目主持人或项目组成员陈述,重点突出项目的主要内容与基本思路;项目的难点以及解决难点的方法;项目的创新点,项目实施方案的可行性;项目实施的条件保障(包括经费保障条件以及学院是否提供实验条件保障等),然后由专家组提问,项目组答辩,最后由专家对申报课题进行评审,择优立项。
2完善和有效保障硬件条件
南华大学是教育部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有20个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基础实验室,14个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专业实验室,13个中央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实验室,1个国家级示范实验教学中心和10个省级实践教学中心。学校可进一步加大对示范实验中心和开放实验室的支持,鼓励校内工科、医科大型公共实践平台及省级示范实践教学中心积极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一方面要求各个平台积极提供条件和项目,同时也将各平台承担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情况作为考核上述平台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充分发挥优秀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和合作单位的国家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的平台作用,依托其有利条件和管理经验,加强学生的创业训练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6.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交流会策划 篇六
校级、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实施
承诺书
项目名称:所在学院:
项目级别:
为确保我校校级、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顺利实施,本项目承诺遵守以下条款要求:
1.严格按学校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在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中实事求是、诚实守信,在项目经费使用上做到专款专用;
2.每学期末向教务处教学科提交《陕西师范大学校级、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进度报告》,按照学校对项目进行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的通知,如期提供中期检查或结题验收相关材料;
3.因主观原因致使项目无法执行者,项目组根据实际情况退回全部或部分资助经费;
4.研究成果需要按技术秘密进行保密的,项目组应制定具体方案并报学校批准;
5.凡研究工作有发明创造,经学校科技处审查符合条件的,可由科技处协助申报专利,以保护知识产权,维护学校的合法权
益。
本承诺书由项目负责人及指导老师签字并经教务处确认后生效,如有违反,愿承担相应责任。
项目负责人(签字):指导教师(签字):
陕西师范大学教务处
200年月日
说明:1.将承诺书下载后用A4纸双面打印,一式一份,签名处一律用笔书写,打印无效,于11月26日前报送到项目主持人所在学院教学秘书处。
7.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交流会策划 篇七
创新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长期以来, 我国政府始终强调创新的功能和作用, 突出创新水平的提升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从“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到“建设创新型国家, 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再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创新已成为关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决定民族前途命运的重大战略问题。
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与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 高等学校和高等教育肩负着重大历史使命[1]。如何深化高等学校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是我国教育部门以及各高等学校必须面对的重要现实课题。2007年, 教育部公布了“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总体安排及“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相关文件, 提出实施“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并将该计划列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的在于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 倡导以本科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在校园内形成创新教育氛围, 建设创新教育文化, 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实验能力。目前, 该计划已在全国120所高等学校实施, 为我国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人才培养以及国家创新能力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也成为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所提出的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内容、方法及教学手段的重要举措[2,3,4]。
与此同时, 各省和许多高等学校也相继制定并出台了相关管理办法, 并实施了省级和校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 进一步扩大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覆盖范围, 对促进形成创新教育氛围, 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实践等创新活动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 在各等级、各类型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实施过程中, 也存在若干问题。为评估项目实施情况, 笔者设计了“关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调查问卷, 并以西北大学为例, 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问卷调查与访谈, 通过调查结果分析, 总结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实施特点和存在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以期为该类项目的顺利开展, 以及更有效地发挥其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思路和借鉴。
二、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实施特点
通过前期的调查发现,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开展主要集中在大三和大四高年级学生中, 因此, 问卷的调查群体主要针对这两个年级的学生展开。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60份, 收回160份, 有效问卷数为100%。
发放的调查问卷, 以大三学生为主, 占调查总数的53%;大四学生由于面临就业、考研和毕业等事宜, 项目开展相对较少 (见图1) 。调查结果表明,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覆盖面非常广。在调查对象中, 参与过创新项目的学生几乎达到一半 (49%) (见图2) , 而项目主持人占调查总数的比重达1/3左右 (33%) (见图3) 。由此可以看出, 大学生对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参与热情较高, 以团队形式参与为主, 在学校内基本形成了创新的教育氛围。
在调查对象所申请的项目中, 研究内容与本专业相关的占总数的93% (见图4) , 表明专业问题导向是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的焦点。从资助率来看, 调查对象中有64%的项目获得各类型资助 (见图5) , 其中国家级项目占17%, 省级项目占19%, 校级项目占63%, 院级项目占2% (见图6) 。项目的资助率较高, 但国家级和省级项目的要求较高, 申请难度相对也较大, 而校级项目所占比重最大, 突出反映了西北大学在大学生创新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中的投入力度, 这也是西北大学本科生培养方案中创新实践培育的集中体现。
通过进一步对未申请项目和未获资助学生的深入调查, 发现未申请的原因主要集中在没有兴趣和缺乏好的选题两个方面 (见图7) , 这说明应进一步培养大学生开展自主研究的兴趣, 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学生认为所申请项目未获资助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申请书不够成熟, 二是选题的创新性不够 (见图8) , 基本反映出了大多数学生对其未获资助的原因还是有较为客观的认识的。
三、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结题情况的调查发现, 尚未结题的项目占调查总数的75%, 而仅有1/4的项目已经结题 (见图9) , 这对已经成为大三和大四的学生来说, 结题的时间较为紧迫。在对结题成果形式的调查中发现, 一半以上以论文为主要结题形式, 占调查总数的58%, 其他成果形式包括研究报告和设计方案 (见图10) 。
通过对指导教师指导情况来看, 副教授是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指导教师的主导群体, 约占总数的40%;讲师占29%;教授占25% (见图11) 。指导教师以副教授和讲师等年轻教师为主。对指导教师指导次数的调查结果表明, 大多数指导教师较为认真负责, 指导超过5次以上的占调查总数的48%, 3~5次的占38% (见图12) , 体现出指导教师对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重视程度。然而, 仍有14%的项目在开展的过程中, 指导教师的指导次数仅为1~2次, 这说明应继续强化部分指导教师对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重视程度。
通过进一步的调查发现, 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开展过程中, 缺乏数据资料和发表论文与结题成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最大困难 (见图13) 。这主要反映出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学生对数据资料的获取程度较困难, 从侧面反映出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仍有待提高。缺乏数据资料只是一个表面现象, 其本质上是科研能力不足, 学生还没有彻底掌握前期研究的资料和数据的收集方法以及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 当然, 也有可能是因为有些项目在前期论证过程中忽视数据采集的难度, 对项目实施的可行性预判不足。二是发表论文与结题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科研能力不足的问题, 在与部分学生的访谈和交流过程中, 会深刻感受到发表论文是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实施过程中普遍面临的较为突出的压力。除此之外, 团队合作能力差也是问题之一。部分项目在研究过程中, 往往只是项目负责人在单独开展研究, 其团队作用并未充分发挥, 但指导教师的作用得到了学生的广泛认可, 大多数学生认为指导教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承担起了应有的责任。
四、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实施的优化对策
通过对项目实施情况及未来改进对策的调查与访谈, 总结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实施的优化对策。
首先, 加强过程管理, 定期督查项目进展工作。项目立项后, 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加强过程管理, 通过中期检查和进展汇报及时跟进项目进展情况, 保证学生按期完成项目, 避免临近结题时为拼凑成果而大量抄袭的现象出现。另外, 注重过程也是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突出强调的主要方面, 制定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和项目结题成果要求, 改变只将论文作为项目结题的唯一成果形式, 重视项目实施过程中大学生在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方面的收获。
其次, 提高责任意识, 提升教师的指导力度。进一步提高指导教师的责任意识, 将对学生的指导贯穿于选题论证、项目申请、调研方案设计、具体研究、项目结题等整个过程中, 但同时也要注意其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部分学生的项目源于导师科研方向, 这些学生往往能较好地完成项目, 但自主创新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提高, 因此, 一定要避免学生成为导师项目的“工作者”, 而要使其成为“思考者”和“创新实践者”。
再次, 强化团队合作研究, 提升项目实施质量。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已经形成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体系 (甚至还有院系级) , 资助力度与覆盖面得到提升, 但部分项目由于团队合作不够, 导致实际参与项目研究的学生仍较少。因此, 应进一步强化项目的团队合作研究, 真正做到项目覆盖面的扩大和更多学生的参与。另外, 对项目选题与申请严格把关, 突出项目的创新性、探索性和可行性, 既可提升项目质量, 又可保障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得到良好的创新锻炼。
最后, 深化基础培育,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一个长期过程, 需要在日常的教学和科研等多方面开展持续性工作, 结合教学改革质量工程项目, 针对不同的专业性质和特征, 深入研究如何改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进而提高其对科学研究和发明创造的参与度。同时, 学校要营造创新文化氛围, 搭建项目学生交流平台, 定期开展相关活动, 以提高学生对科研的兴趣与关注度。
摘要:为评估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实施情况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文设计了一些调查问卷, 以西北大学为例, 开展问卷调查与访谈, 通过对调查结果分析, 总结出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开展的特点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以期为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高效开展, 充分发挥其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积极作用提供借鉴。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实施,高等教育
参考文献
[1]岳晓东.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J].高等教育研究, 2004, 25 (1) .
[2]赵希文, 李旦, 朱宁.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与高校课程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 2008, (12) .
[3]王祖源, 毛骏健, 吴淤人.实施“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体会[J].中国大学教学, 2007, (9) .
8.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交流会策划 篇八
各学院: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东北师范大学关于实施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东师校发字[2007]20号)等文件精神,按照教育部2010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申报工作的总体安排,学校决定启动第四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申报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对象
具有较突出的科研能力,对科学研究或创造发明有浓厚兴趣的我校全日制2008级、2009级在读本科生。
二、申报条件
1.申请立项的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应是学生在兴趣驱动下,在导师指导下自主选题、设计的研究项目。研究项目必须具有创新性和探索性,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学术思想,立论依据较充分,研究内容和目标明确,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可行;
2.申报项目以2010东北师范大学大学生科研立项项目为主,在校级(含校级)以上学术科研类竞赛(如“挑战杯”竞赛)中获得一等奖以上奖励的学生主持的具有一定研究基础和研究成果的项目也可申报(附证明材料);
3.每名学生只能申报1个项目(含项目负责人及项目组成员);
4.每个项目申报人数3-5人。要求项目组成员要有年级梯度,每个项目组必须含有至少1名2009级本科学生。鼓励来自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学生组队申报项目;
5.项目运行周期一般为1年半。要求项目负责人本科毕业之前必须结题,对跨学院的项目,由第一申请者所在学院申报。
三、申报限额和资助数量
每学院限报3项,专业数超过4个(含4个)的学院可申报5项。每学院申报项目中2010年东北师范大学大学生科研立项以外的项目不超过1项。
本次遴选并资助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40项。
四、资助范围
本次主要资助自然科学类项目中创新性强、实用性强、能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的项目;人文社会科学类项目中属于社会焦点问题、与社会需求密切联系的项目,如教育问题、资源能源环境问题、“三农”问题、社会保障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突发事件应对问题等。
五、申报与评审程序
1.项目负责人下载并填写《第四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申请书》(附件1),经指导老师审阅、签字后,于9月5日前交至学院团委;
2.9月6日至10日,各学院组织初审。9月11日15:00前各学院将确定推荐申报项目的项目申请书(一式八份)、《第四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统计表》(附件2,一式三份。请各学院填写统计表中的项目统计、项目指导教师信息统计、项目参与学生信息统计共3张表格,每页表格均需加盖学院公章)以及相关的证明材料(一式一份,项目组成员科研经历证明,包括发表文章、申请专利、荣获奖励等)交至校团委科研实践部(北苑餐厅三楼B03),逾期不予受理。同时将以学院为单位汇总后的附件1和附件2的电子版以及答辩PPT(时长约为5分钟,内容及顺序参照项目申请书)发送至gjcxnenu@163.com;
3.9月12日至15日,学校对项目进行资格审查,并对通过资格审查的项目进行评审,最终确定资助项目和资助额度;
4.9月16日,公示拟上报教育部立项项目名单。
联系人及联系电话: 张泽东(教务处)85099348
李烨(校团委)85099382
附件:1.第四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申请书
2.第四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统计表
教务处
校团委
9.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交流会策划 篇九
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通知
发布人: 教务处教学建设科发布时间:2014-04-0
3各学院: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实施湖南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湘教发„2008‟7号)和《关于申报2014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通知》(湘教通[2014]98号)文件精神,学校决定开展2014年“湖南工业大学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立项和“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推荐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评选推荐数量
2014年学校将立项80项校级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其中2011级素质提升班10项,2012级素质提升班20项,其余项目从各学院产生。学校将从所有校级立项项目中择优推荐21个项目参加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评选。
二、评选推荐办法
1、请各学院按照《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指南》和《湖南工业大学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试行)》(湖工大教字[2009]27号)的要求,组织好项目申报工作,并按附件1分配的名额数以学院为单位推荐校级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
2、各学院须组织填写《湖南工业大学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申报书》、《湖南工业大学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申报表》、《湖南工业大学2014年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
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汇总表》、《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成果统计表》以及本学院2013年已立项项目的组织管理和实施情况总结(均双面打印)各一份,连同相应的电子文档,于2014年4月25日前报至教务处教学建设科,逾期不予受理。联系人:全湛宇,联系电话:22183127。
3、评选分理科组和文科组进行,并从校级立项的80个项目中推荐12项理科类项目和9项文科类项目参加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评选。
三、其他事项
1、计划项目应在项目负责人毕业前完成,2010级学生不得参与项目;项目组成员须包含不同年级学生,形成梯队。计划项目一经立项,项目组成员原则上不允许更换。
2、教务处将组织专家对申报的相关材料进行审核,有以下情况之一的将不予立项:①已经立项的项目和项目负责人今年不再申报;②学院未组织实施校级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的;③与专业学习联系不紧密的;④申报材料不符合要求的;⑤项目为教师科研、教学研究项目,不宜由学生完成的。
3、为鼓励各学院切实加强对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在项目申报名额的分配中引入奖惩机制,对项目管理到位、实施效果好的学院以及在大学生学科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院,奖励申报名额,对项目管理不到位的学院减少申报名额。
四、相关附件
各相关附件请在教务处网站下载。
特此通知。
湖南工
业大学
10.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交流会策划 篇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确立,市场不仅需要人才有良好的专业基础知识,更需要人才具有将知识正确运用于实践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成为学校的重要职责。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就是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性人才。在2007年,教育部就在全国高等学校正式启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这一计划是国家直接面向大学生立项的创新训练计划,目的是探索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改革,倡导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和创造发明的科学素质。这一计划在全国正式实施到现在已经4年了,算上20世纪90年代在研究型大学就进行了试点,计划实施已经十几年了。在这十几年的时间里,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凡是参加实验计划的大学生都得到了科研和实践的锻炼,各个院校也基本形成了一套计划实施的教学模式。
2 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的实施已经形成一定教学模式
上一世纪90年代国家在研究性大学进行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的试点到本世纪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在全国高校的推广,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已经成为高校现有教学模式的有益补充。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的实施,让大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申报和研究,提高了大学生自学能力和运用课本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大学生敢于实践和创新的意识,使大学生认识了科研过程,锻炼了科研毅力。同时,随着计划的开展和实施,不同院校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实验计划实施模式。复旦大学通过设立“莙政基金”、“曦源项目”拓展本科生科研活动,通过授予“王道学者”对结题的学生给与激励;南京大学成立了大学生创新训练指导中心组织创新项目的申报和开展,建立了相对固定的创新研究基地,还建立了“南京大学本科生创新网”,作为学生申报和展示创新项目的平台。华中科技大学提出“第二课堂”计划,创办了启明学院,推动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华中科大的DIAN团队注重把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和导师的科研项目相结合;厦门大学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统一,在学院设立创新基地或者创新实验室,给学生开设“学科入门指导”等科研类课程,对学生进行科研训练。[1]这些学校的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实施居全国的前列,为全国普通高校创新实验计划的实施提供了经验和借鉴。目前,创新实验计划已在高等院校全面推广,普通院校在学习和借鉴研究性大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实施模式,这些模式各有不同,但有共同特征。
2.1 设立专门的基金,为实验计划实施提供资金保障
没有资金,创新实验项目就没有保障。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的顺利实施,是由学校设立专项资金来保障的。复旦大学设立了“莙政基金”、“曦源项目”来拓展本科生科研活动,建立了学生受益面广、申请形式多样、管理层次分明的“复旦大学本科生学术研究资助计划”。哈工大1998年设立产业支持的“八达创新基金”,后来产业不再支持,学校为了保证科技创新活动的长期持续开展,每年从教学经费中拿出30余万元来保证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截止2006年,学校已经累计投入了260万元经费来保证科技创新活动的持续开展。刚刚开展试验计划项目的普通院校也为计划的实施提供了专项资金和管理办法。
2.2 设立专门的部门和项目管理办法,为实验计划的实施提供组织管理保障
没有组织者,人群就是一盘散沙,没有管理者,工作就不能顺利开展。创新实验计划是面对广大师生的、全校范围内的项目申报、设立和研究工作,需要有部门负责组织管理才能顺利开展。为了实施创新计划,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各校分别成立、指定相关部门负责此事。南京大学成立了大学生创新训练指导中心,下设创新训练专家委员会和创新项目管理办公室,组织创新项目的申报和开展,建立了相对固定的创新研究基地。厦门大学在各学院成立学生创新研究领导小组或者本科生创新实验室,对大学生项目的申批和研究进行组织和管理。有的学校把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交给学校的学生工作部门、让学生处协助其工作,有的学校把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与教学工作相结合,由教学管理部门负责计划的实施,还有的学校将大学生创新计划的实施放在了科技部门,由科技部门主管并评价项目质量。不管是哪个部门负责,各校都制定了专门的项目管理办法,对项目的申报、审批、结题、资金的使用等作了规定,这些做法,明确了计划实施的机构,使得实验计划有序展开。
2.3 形成了导师制度,为实验计划的实施提供了专业保障
在目前的教育模式下,本科学生普遍缺乏科研基础和科研素养,创新实验计划从本科生申请项目入手,促进学生多用脑、勤动手,提高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有意向参加项目申报的大学生,各个院校都采用了指导教师制度。有的院校直接给学生指定指导教师,有的院校让学生自主选择指导教师,有的院校把学校指定和学生选择相结合。学生和指导教师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联系沟通,这种沟通有的以实验室为平台,有的以导师的科研项目为平台,有的采取私下约定的形式。导师制的确立,为大学生申报项目、项目运作和项目的顺利完成提供了专业保障。
2.4 形成了一定的激励机制,促进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项目申报和研究
创新实验计划是教育部倡导的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新的教学模式探索,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但教学资源可以共享。传统的教学模式实施时间长,对传统课程各院校都有自身特色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如对学生所学课程采用学分制,评价采用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相结合、考试和考查相结合等,对教师激励则规定基本工作量数发相应奖金、科研奖励给课时工作量支付课时费,对教师教学的评价采用学生评价、教师自评、专家评价、职能部门督促等形式。为了提高学生申报项目和指导教师的积极性,有的院校采用了学分制,对教师给一定金额的补助;也有的院校将学生项目的申报和指导教师的课题研究相结合,既带动了指导教师的积极性也为学生顺利完成项目提供了专业平台。但是,创新实验计划虽然从最初实施至今已经十几年了,在全国的推广是从2007年才开始,如何激励教师和学生参与项目申报和完成,成为各院校首先面临的问题。
3 大学生创新试验计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 创新实验计划实施的目标不清
开展创新性实验项目是为了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推广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培养的教学方式,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是为了改变目前高等教育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动手能力不强的现状,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法。由于项目开展时间短,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设置的目的被抛在一边,为了项目申报而申报项目、为了项目的完成而完成项目,申报项目成了追逐功利的平台,好大喜功、急功近利、重形式轻目的的现象很严重,不仅没有提高大学生创新的能力,还增加了大学生的学业负担,学会了敷衍了事、形式主义的工作作风。
3.2 创新实验计划的项目也存在很多问题
第一,项目普及不够。大学生创新试验项目是惠及所有大学生的教育工程、是对新教学模式的探索。项目在大学生中的普及面越广、惠及的学生越多,计划实施的越成功、越有价值。实际上,参与项目的人数只是学生人数中的少数,某高校教育科学学院共964人,参与学生人数289人,参与人数不足1/3。第二,项目课题设置也不合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项目选题应该从学生的知识积累、兴趣爱好、所学专业出发,而不是不顾自身知识结构、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为了申报项目而申报项目,如果这样就失去了创新计划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在已开展的创新项目中,题目过大、过小和专业脱节的现象普遍存在,当然,项目不是不能跨专业设置,不同专业相结合更容易产生新的认识和新的成果,但是完全脱离专业的项目课题结构是一种很不正常的表现,它充分暴露了大学生选题还不够成熟,较为仓促和随意。这样的课题,要么会给大学生带来太多的负担影响正常的学业,要么会让大学生应付了事影响项目的研究和质量。第三,项目完成质量不高。现有教学模式培养的本科学生缺乏科研素养,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做过项目也不会做项目,加上项目的选题和个人兴趣、专业不符,项目时间又短,学生又缺乏科研积淀,这使项目的完成成为难题。为了完成任务,文章草草写成、应付了之的现象也就十分普遍。
3.3 缺少创新试验计划实施的教学和科研平台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具有教学和科研的双重性质,计划的实施,既是符合教学规律的一个教学过程又是对学生科研潜力的挖掘的一个科研过程。本科生缺乏科研引导,没有科研的经验,对科研无所适从,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接触科研、启发学生的科研兴趣,为学生开设相关的科研课程。但长期以来形成的教学模式,很少开设或者不开设培养学生科研素养的课程,试验计划项目是第二课堂,它的实施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因而在计划实施中也没有涉及传统课程中对学生科研素养的培养问题,这样一来,作为具有教学性质的教学过程就缺乏一个教学平台。试验计划是学生自主的科学研究,科研团队的组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具有随意性和自发性,科研分工、科研合作和交流、科研场所也是随意的和自发的,作为具有科研性质的科研过程也没有很好的科研平台。没有教学平台也没有科研平台,教学和科研活动的开展就得不到保证,这些都不利于项目的申报和完成。而且,由于没有形成新型教学科研平台,计划实施中对现有教学资源的利用也很不足。
3.4 对创新试验计划项目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实施,各高校都根据办学定位提出了一些评价标准和实施办法,在政策上激励大学生参加创新项目的申报,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科技创新活动的健康发展。但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现有的评价模式还存在评价方法简单、评价标准过高、评价主体模糊、评价指标单一的问题。[2]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完成的质量怎么样,评价办法多以团队小组发表文章的期刊等级和数量、是否获得专利来判定,而现行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评价体系主要对立项评审和结题验收两个阶段进行评价,评价主体是管理部门聘请的专家。专家评价对于保证立项评审和结题验收的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但却难以对研究过程进行考察与监督,难以认定成果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学生在其中具体作出了什么贡献。这种评价机制在运行过程中,由于评价主体模糊,指导教师的评价责任不明确,难以全面、系统、准确地对学生创新实验研究的过程进行跟踪评价,会造成在整个创新活动中对创新小组的监督粗放,常常导致整个过程基本上无人过问。[3]在项目评价中往往重结果而轻过程、重论文数量而轻研究质量、重专家评价而轻导师评价的模式对培养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种种不利之处。
总之,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在全国的推广时间短,各普通院校对实验计划的实施虽然已经形成模式却还不够成熟,大学生创新试验计划实施的模式仍需要进一步探索。
摘要:经过多年的试点和推广,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实施已经形成了一定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为大学生提供了项目申报、项目研究和项目评价等一系列支持和服务,也为大学生组建科研团队、参与科学研究提供了机会。但是,由于推广时间短,刚刚形成的教学模式还存在项目课题设置不合理、缺乏教学科研平台、对现有教学资源利用不足、评价体系不够科学有效等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性实验,教学模式,问题
参考文献
[1]乔连全.我国研究型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现状与反思[J].高等教育研究,2011,(3).
[2]李旦等.以过程为导向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评价体系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1).
11.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交流会策划 篇十一
第四阶段实验计划
一、情况分析:
培养创新精神是实施创新教育、深化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开展教育科学实验,运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技术手段,实施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然选择,任何教育科学实验的开展,都离不开课堂这一主渠道。国家远程教育传输信息平台的建成,实现的卫星电视系统、因特网系统和通讯系统的合一,就为实施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供了契机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阶段实施目标:
1、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培养学生再次发现知识的探索精神,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2、优化课堂结构,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为学生创造质疑问题、探索创新的氛围和时间。
3、用信息技术,通过校园网,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开阔知识视野,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改善学生的思维空间,实现认识能力的飞跃和突破。
三、阶段研究措施
1、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充分发挥利用信息技术优势,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诱发创新灵感,引导学生创新思维,鼓励学生求异、质疑,诱导想象,培养创造想象能力,唤起创新灵感。
2、加强对实验的全程管理,坚持课题组集体备课,研制教学软件,设计训练方案,负责检测人员对实验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进行适时地、有计划地检测。
3、加强对实验班的横向交流,通过互听互评等形式取人之长,补已之短,不断改进和完善实验研究工作。
4、每月一次专题实验研讨活动,谈经验、述体会,共同进步。
5、课题组负责搜集实验课例、教案、随想、论文、个案分析和自制的软件等实验资料。
四、具体安排:1、2007、9制定阶段实验计划,开展学生的创新精神现状的调查。2、2007、10――2007、12开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方面的研究3、2008、1总结本学期课题研究的开展情况。
(《信息技术对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课题组)
12.大学学生交流会策划书 篇十二
榜样的力量(牧医三人行——优秀学长面对面、企业高管面对面)
——跨越荆棘 冲向未来
二、活动目的
此次活动旨在借助优秀毕业生传授经验这一方式,让在校生了解就业、考研以及考公务员中的点点滴滴,解除困惑,树立向上、向前、求知、求学的信念,从而让自己以后的大学生活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长远的计划。
三、活动单位
主办单位:园艺林学学院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发展部
动科动医学院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发展部
协办单位:动科动医学院团委办公室
四、活动对象
园艺林学学院及动科动医学院非毕业班学生
五、活动时间
5月16日晚7点
六、活动地点
二教404
七、活动准备
1、宣传:
①:通过班长支书例会、空间、微信、QQ群等渠道向同学们宣传介绍此次交流会。
②:制作海报宣传。
③:提前制作含有所邀请优秀毕业生的个人介绍宣传单,并且提前发给各个班级以及党团学各部门的部长副部进行传阅。
④:制作宣传视频,剪辑电影或广告的视频,重新配音或加字幕。
2、联系优秀毕业生,邀请学院书记及辅导员。
3、布置会场,做好会前准备。
4、制作邀请函。
5、为嘉宾和观众购置礼物。
6、主持。
7、维持现场秩序(全体)。
八、活动内容策划
1.播放暖场音乐以及当场活动预告视频(第一场:另外播放部门宣传视频)。
2.开场:主持人邀请与会成员就坐并做简单介绍,第一场时请辅导员老师宣布活动开始,请优秀毕业生上台毕业生们依次进行个人演讲。
3.中场:播放宣传PPT及暖场音乐。
4.交流环节:听众就演讲中或个人感兴趣的问题与毕业生进行交流、讨论,并为提问同学颁发纪念礼物。
5.交流会后期:保持交流环节的.热情,告知在场想进行深入交流的同学们,可以在活动结束后留下。
6.颁发礼品:各场交流会结束后请辅导员老师为优秀毕业生颁发礼物。
7.总结:主持人宣布活动结束,请各院辅导员老师对此次交流会进行总结。
九、礼物设置
1、嘉宾礼物 :待定
13.大学学生会交流会策划书 篇十三
不经意间,一段时间的工作已经结束了,我们又迎来一个新的工作阶段,要定下新的目标了,我们要好好制定今后的工作方法,写一份策划书了。好的策划书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学学生会交流会策划书,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活动单位
主办单位:学院团委
承办单位:院系学生会
二、活动主题:放飞梦想,携手共进。
三、活动背景:丰富的大学生活,是让学子们走向耀眼之路的开始,路上的风与雨,教会着学子们成长,勤工俭学的学子们更是如此,在风雨并兼的.路上行走,他们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历练自我和展示自我、挥洒着自我的青春。他们是值得我们敬佩与学习,同时他们也需要我们的鼓励与支持。
四、活动目的:此次座谈会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处的社会位置。提供锻炼自己的能力舞台,用实际活动体验社会的压力及劳动者的工作艰辛。同时让同学们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
五、地点:学院小礼堂
六、时间:4月15日晚19:30
七、参与对象:全院学生
八、邀请嘉宾:学院领导、各系老师
参加人员:院系学生会、院系团委、社联、各班班长、团支书和心理委员等。
九、座谈会的准备
1.资金的筹备
2.院校的宣传
3.小礼堂的场地布置
4.嘉宾名单的统计
5.邀请函的制作和派发
6.奖品的准备
十、活动宣传:
a.海报、横幅等进行宣传
b.下发《勤工俭学座谈会》评选制度到各系各班
c.以邀请函的方式邀请学院领导、各系老师。
十一、活动流程:
1.主持人出场,作简单的自我介绍,同时介绍本次座谈会,然后介绍我们的领导和人员,再邀请学院领导致开幕词。(10分钟)
2.放映我们一直以来勤工俭学的事迹的ppt(10分钟)
3.主持人发表个人的观点和对勤工俭学的看法
4.优秀兼职生(代表)发表工作经历(为什么做兼职,做的时候和想象有什么不同,有什么感想及想对下面同学们说。)(30分钟)
5.主持人发表对代表们感言的看法及感受而介入有奖问答(例如:由观众提出对勤工俭学的看法与意见及问题,老师和09师兄师姐做出回答。)(30分钟)
6.勤工部发表一直以来对勤工俭学的工作总结(5分钟)
7.有请学院领导为各位优秀兼职生颁发证书及礼品,同时邀请我们学院领导发表一直以来对勤工俭学的看法并致闭幕词。(30分钟)
8.以励志音乐宣布结束.
共计需时:115分钟
十二、经费预算:
十三、注意事项:
A事先安排人员维持现场秩序
B座谈会结束后:院勤工部、土木、经管、计机、机电、化工的勤工部干事要自觉留下清理会场,关好门窗后方可离开。
14.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交流会策划 篇十四
进行结项验收的通知
各指导老师、各项目组成员:
根据校创教字[2012]20号文件“关于2011、2012年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结题暨推荐表彰优秀项目、先进集体的通知”的要求,学院将于2012年11月29日(星期四)下午组织对2012年立项的140项创新项目进行结项验收,请各项目组抓紧时间,准备结项材料。
1、关于上交的结项准备材料
(1)《北方民族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结题报告》一式两份,(可在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心网页下载),由项目组填写并经指导教师审查签署意见后上交学院。
(2)根据各项目立项的预计成果形式,同时上交相应的材料(如调查报告、论文、软件、实物样品等)。其中:
成果形式为调查报告的,上交纸质材料一式两份及电子版、及发放并回收的原始调查问卷;
成果形式为论文,已完成但未公开发表的,上交纸质论文一式两份及电子版;
成果形式为论文,并已公开发表的,上交论文复印件一式两份(包括发表杂志的封面、目录、论文所在正文);
成果形式为软件的,将软件程序拷贝至办公室负责老师处;
成果形式为设计图的,待评审结束后上交设计图纸一式两份及详细的说明;
成果形式为实物样品的,待评审结束后上交实物样品一份;
各项目组汇报的PPT文件;
(3)以上所有材料,除去待评审结束后上交的之外,其余务必在2012年11月28日(星期三)下午5点之前交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肖国炜老师处。
2、关于结项评审安排
(1)评审时间:2012年11月29日下午1:30——5:00;(如有变动,另行通知)
(2)评审地点:由于本次项目较多,学院将分四组同时进行结项验收,具体分组名单及地点另行通知。
(3)各项目的负责人,准备3-5分钟的汇报PPT,向学院评审组进行汇报,主要汇报项目的预期目标、完成情况。请严格把握汇报时间。
其他未尽事宜,请咨询学院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肖国炜老师。
信息与计算科学学院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交流会策划】推荐阅读:
关于申报2011年校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通知07-26
大学生毕业交流会策划书08-15
宁夏大学科技创新大会交流材料09-02
志愿者与大学生交流活动策划方案06-29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合同06-14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感想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