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恶意欠薪司法解释全文(精选10篇)
1.最新恶意欠薪司法解释全文 篇一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全文解说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制定本条例。
【说明】本条显然规定了立法目的和依据。
第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行政等有关部门以及工会等组织,应当采取措施,推动劳动合同法的贯彻实施,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
【说明】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是政府有关部门、工会等组织的职责,现实中这种职工苍白得让人汗颜。
第三条 依法成立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合伙组织和基金会,属于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用人单位。
【说明】澄清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合伙组织和基金会是劳动合同法所称的用人单位。避免争论这些机构就是否属于
2.最新恶意欠薪司法解释全文 篇二
违法转包分包、拖欠农民工工资、不缴纳工资支付保证金„„针对侵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行为,6日,湖北黄石市人力社保局会同城建、公安、工商、交通、房产、司法等十个部门组成联合执法检查组,下发了《关于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的通知》,即日起至2013年1月31日对全市范围内的用人单位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以确保2013年元旦、春节期间,农民工按时足额拿到工资,高高兴兴过年。
检查三类用人单位
据悉,此次检查对象分为三类:一类是建设领域施工单位,主要是政府重点工程、房地产开发工程、市政工程、公路工程、水利工程、装修工程等项目;二类是使用农民工较多的工业园区企业,http://特别是加工制造、中小型劳动密集型企业;三类是租赁厂房的企业、餐饮服务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
对这三类用人单位将重点检查其使用农民工的用工管理台账建立、签订劳动合同、支付农民工工资、建设工程项目的发包分包、恶意欠薪、欠薪逃匿、工资支付保证金缴纳等情况。
在专项检查中,人力社保部门负责牵头组织协调工作,调查拖欠案件,依法作出行政处理和处罚;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房地产等行业主管部门参加对建筑、交通、房地产行业的执法检查;公安部门负责审查处理涉嫌犯罪的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工商部门依法取缔无照经营行为;国资部门协助处理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发生的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案件;信访部门负责农民工工资拖欠的来信来访接待;司法部门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会组织开展贯彻实施法律法规情况的监督活动。
十部门公开举报电话
市劳动监察支队队长方昕介绍,黄石市农民工工资清欠形势非常严峻,据统计,2010年,全市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受理农民工欠薪案件283件,为2133名农民工追讨工资1047.2万元;2011年受理欠薪案件698件,为9853名农民工清欠工资2431.1万元;2012年1至11月,受理欠薪案件530件,为6139名农民工追讨工资2899万元,平均每名农民工4722元。
针对严峻形势,此次十部门联合成立三个执法检查组,抽调市、区60多名执法检查人员,深入工业园区、企业、工地等农民工较多的地方,对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及发生过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用人单位逐户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同时,十部门还将公开举报投诉电话,专人负责受理、协调、处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
恶意欠薪将受严惩
在检查过程中,多部门将通力协作,严肃处理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问题。
对不按要求报送书面材料或瞒报拖欠、克扣工资数额问题的用人单位,将责令其改正,对拒不改正的,处以罚款;对无故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数额大、时间长、性质恶劣的用人单位,在依法进行处理的同时,向社会进行公布。
3.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全文) 篇三
第一百七十四条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九条规定的必须到庭的被告,是指负有赡养、抚育、扶养义务和不到庭就无法查清案情的被告。
人民法院对必须到庭才能查清案件基本事实的原告,经两次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拘传。
第一百七十五条 拘传必须用拘传票,并直接送达被拘传人;在拘传前,应当向被拘传人说明拒不到庭的后果,经批评教育仍拒不到庭的,可以拘传其到庭。
第一百七十六条 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适用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条规定处理:
(一)未经准许进行录音、录像、摄影的;
(二)未经准许以移动通信等方式现场传播审判活动的;
(三)其他扰乱法庭秩序,妨害审判活动进行的。
有前款规定情形的,人民法院可以暂扣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进行录音、录像、摄影、传播审判活动的器材,并责令其删除有关内容;拒不删除的,人民法院可以采取必要手段强制删除。
第一百七十七条 训诫、责令退出法庭由合议庭或者独任审判员决定。训诫的内容、被责令退出法庭者的违法事实应当记入庭审笔录。
第一百七十八条 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条至第一百一十四条的规定采取拘留措施的,应经院长批准,作出拘留决定书,由司法警察将被拘留人送交当地公安机关看管。
第一百七十九条 被拘留人不在本辖区的,作出拘留决定的人民法院应当派员到被拘留人所在地的人民法院,请该院协助执行,受委托的人民法院应当及时派员协助执行。被拘留人申请复议或者在拘留期间承认并改正错误,需要提前解除拘留的,受委托人民法院应当向委托人民法院转达或者提出建议,由委托人民法院审查决定。
第一百八十条 人民法院对被拘留人采取拘留措施后,应当在二十四小时内通知其家属;确实无法按时通知或者通知不到的,应当记录在案。
第一百八十一条 因哄闹、冲击法庭,用暴力、威胁等方法抗拒执行公务等紧急情况,必须立即采取拘留措施的,可在拘留后,立即报告院长补办批准手续。院长认为拘留不当的,应当解除拘留。
第一百八十二条 被拘留人在拘留期间认错悔改的,可以责令其具结悔过,提前解除拘留。提前解除拘留,应报经院长批准,并作出提前解除拘留决定书,交负责看管的公安机关执行。
第一百八十三条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条至第一百一十三条规定的罚款、拘留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第一百八十四条 对同一妨害民事诉讼行为的罚款、拘留不得连续适用。发生新的妨害民事诉讼行为的,人民法院可以重新予以罚款、拘留。
第一百八十五条 被罚款、拘留的人不服罚款、拘留决定申请复议的,应当自收到决定书之日起三日内提出。上级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复议申请后五日内作出决定,并将复议结果通知下级人民法院和当事人。
第一百八十六条 上级人民法院复议时认为强制措施不当的,应当制作决定书,撤销或者变更下级人民法院作出的拘留、罚款决定。情况紧急的,可以在口头通知后三日内发出决定书。
第一百八十七条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第一款第五项规定的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方法阻碍司法工作人员执行职务的行为,包括:
(一)在人民法院哄闹、滞留,不听从司法工作人员劝阻的;
(二)故意毁损、抢夺人民法院法律文书、查封标志的;
(三)哄闹、冲击执行公务现场,围困、扣押执行或者协助执行公务人员的;
(四)毁损、抢夺、扣留案件材料、执行公务车辆、其他执行公务器械、执行公务人员服装和执行公务证件的;
(五)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方法阻碍司法工作人员查询、查封、扣押、冻结、划拨、拍卖、变卖财产的;
(六)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方法阻碍司法工作人员执行职务的其他行为。
第一百八十八条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第一款第六项规定的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行为,包括:
(一)在法律文书发生法律效力后隐藏、转移、变卖、毁损财产或者无偿转让财产、以明显不合理的价格交易财产、放弃到期债权、无偿为他人提供担保等,致使人民法院无法执行的;
(二)隐藏、转移、毁损或者未经人民法院允许处分已向人民法院提供担保的财产的;
(三)违反人民法院限制高消费令进行消费的;
(四)有履行能力而拒不按照人民法院执行通知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
(五)有义务协助执行的个人接到人民法院协助执行通知书后,拒不协助执行的。
第一百八十九条 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适用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的规定处理:
(一)冒充他人提起诉讼或者参加诉讼的;
(二)证人签署保证书后作虚假证言,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
(三)伪造、隐藏、毁灭或者拒绝交出有关被执行人履行能力的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查明被执行人财产状况的;
(四)擅自解冻已被人民法院冻结的财产的;
(五)接到人民法院协助执行通知书后,给当事人通风报信,协助其转移、隐匿财产的。
第一百九十条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规定的他人合法权益,包括案外人的合法权益、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
第三人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五十六条第三款规定提起撤销之诉,经审查,原案当事人之间恶意串通进行虚假诉讼的,适用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规定处理。
第一百九十一条 单位有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或者第一百一十三条规定行为的,人民法院应当对该单位进行罚款,并可以对其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一百九十二条 有关单位接到人民法院协助执行通知书后,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适用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处理:
(一)允许被执行人高消费的;
(二)允许被执行人出境的;
(三)拒不停止办理有关财产权证照转移手续、权属变更登记、规划审批等手续的;
(四)以需要内部请示、内部审批,有内部规定等为由拖延办理的。
第一百九十三条 人民法院对个人或者单位采取罚款措施时,应当根据其实施妨害民事诉讼行为的性质、情节、后果,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诉讼标的额等因素,在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一款规定的限额内确定相应的罚款金额。
九、诉讼费用
第一百九十四条 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五十四条审理的案件不预交案件受理费,结案后按照诉讼标的额由败诉方交纳。
第一百九十五条 支付令失效后转入诉讼程序的,债权人应当按照《诉讼费用交纳办法》补交案件受理费。
支付令被撤销后,债权人另行起诉的,按照《诉讼费用交纳办法》交纳诉讼费用。
第一百九十六条 人民法院改变原判决、裁定、调解结果的,应当在裁判文书中对原审诉讼费用的负担一并作出处理。
第一百九十七条 诉讼标的物是证券的,按照证券交易规则并根据当事人起诉之日前最后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当日的市场价或者其载明的金额计算诉讼标的金额。
第一百九十八条 诉讼标的物是房屋、土地、林木、车辆、船舶、文物等特定物或者知识产权,起诉时价值难以确定的,人民法院应当向原告释明主张过高或者过低的诉讼风险,以原告主张的价值确定诉讼标的金额。
第一百九十九条 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转为普通程序的,原告自接到人民法院交纳诉讼费用通知之日起七日内补交案件受理费。
原告无正当理由未按期足额补交的,按撤诉处理,已经收取的诉讼费用退还一半。
第二百条 破产程序中有关债务人的民事诉讼案件,按照财产案件标准交纳诉讼费,但劳动争议案件除外。
第二百零一条 既有财产性诉讼请求,又有非财产性诉讼请求的,按照财产性诉讼请求的标准交纳诉讼费。
有多个财产性诉讼请求的,合并计算交纳诉讼费;诉讼请求中有多个非财产性诉讼请求的,按一件交纳诉讼费。
第二百零二条 原告、被告、第三人分别上诉的,按照上诉请求分别预交二审案件受理费。
同一方多人共同上诉的,只预交一份二审案件受理费;分别上诉的,按照上诉请求分别预交二审案件受理费。
第二百零三条 承担连带责任的当事人败诉的,应当共同负担诉讼费用。
第二百零四条 实现担保物权案件,人民法院裁定拍卖、变卖担保财产的,申请费由债务人、担保人负担;人民法院裁定驳回申请的,申请费由申请人负担。
申请人另行起诉的,其已经交纳的申请费可以从案件受理费中扣除。
第二百零五条 拍卖、变卖担保财产的裁定作出后,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按照执行金额收取执行申请费。
第二百零六条 人民法院决定减半收取案件受理费的,只能减半一次。
第二百零七条 判决生效后,胜诉方预交但不应负担的诉讼费用,人民法院应当退还,由败诉方向人民法院交纳,但胜诉方自愿承担或者同意败诉方直接向其支付的除外。
当事人拒不交纳诉讼费用的,人民法院可以强制执行。
十、第一审普通程序
第二百零八条 人民法院接到当事人提交的民事起诉状时,对符合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规定,且不属于第一百二十四条规定情形的,应当登记立案;对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接收起诉材料,并出具注明收到日期的书面凭证。
需要补充必要相关材料的,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告知当事人。在补齐相关材料后,应当在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立案后发现不符合起诉条件或者属于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四条规定情形的,裁定驳回起诉。
第二百零九条 原告提供被告的姓名或者名称、住所等信息具体明确,足以使被告与他人相区别的,可以认定为有明确的被告。
起诉状列写被告信息不足以认定明确的被告的,人民法院可以告知原告补正。原告补正后仍不能确定明确的被告的,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受理。
第二百一十条 原告在起诉状中有谩骂和人身攻击之辞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其修改后提起诉讼。
第二百一十一条 对本院没有管辖权的案件,告知原告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原告坚持起诉的,裁定不予受理;立案后发现本院没有管辖权的,应当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
第二百一十二条 裁定不予受理、驳回起诉的案件,原告再次起诉,符合起诉条件且不属于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四条规定情形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第二百一十三条 原告应当预交而未预交案件受理费,人民法院应当通知其预交,通知后仍不预交或者申请减、缓、免未获批准而仍不预交的,裁定按撤诉处理。
第二百一十四条 原告撤诉或者人民法院按撤诉处理后,原告以同一诉讼请求再次起诉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原告撤诉或者按撤诉处理的离婚案件,没有新情况、新理由,六个月内又起诉的,比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四条第七项的规定不予受理。
第二百一十五条 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四条第二项的规定,当事人在书面合同中订有仲裁条款,或者在发生纠纷后达成书面仲裁协议,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原告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其坚持起诉的,裁定不予受理,但仲裁条款或者仲裁协议不成立、无效、失效、内容不明确无法执行的除外。
第二百一十六条 在人民法院首次开庭前,被告以有书面仲裁协议为由对受理民事案件提出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进行审查。
经审查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驳回起诉:
(一)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已经确认仲裁协议有效的;
(二)当事人没有在仲裁庭首次开庭前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提出异议的;
(三)仲裁协议符合仲裁法第十六条规定且不具有仲裁法第十七条规定情形的。
第二百一十七条 夫妻一方下落不明,另一方诉至人民法院,只要求离婚,不申请宣告下落不明人失踪或者死亡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对下落不明人公告送达诉讼文书。
第二百一十八条 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案件,裁判发生法律效力后,因新情况、新理由,一方当事人再行起诉要求增加或者减少费用的,人民法院应作为新案受理。
第二百一十九条 当事人超过诉讼时效期间起诉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受理后对方当事人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抗辩事由成立的,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第二百二十条 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八条、第一百三十四条、第一百五十六条规定的商业秘密,是指生产工艺、配方、贸易联系、购销渠道等当事人不愿公开的技术秘密、商业情报及信息。
第二百二十一条 基于同一事实发生的纠纷,当事人分别向同一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可以合并审理。
第二百二十二条 原告在起诉状中直接列写第三人的,视为其申请人民法院追加该第三人参加诉讼。是否通知第三人参加诉讼,由人民法院审查决定。
第二百二十三条 当事人在提交答辩状期间提出管辖异议,又针对起诉状的内容进行答辩的,人民法院应当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对管辖异议进行审查。
当事人未提出管辖异议,就案件实体内容进行答辩、陈述或者反诉的,可以认定为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的应诉答辩。
4.合同法司法解释(二)全文 篇四
(二)全文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二)(法释〔2009〕5号,2009年2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62次会议通过,2009年5月13日起施行)目录
一、合同的订立
二、合同的效力
三、合同的履行
四、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
五、违约责任
六、附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二)》已于2009年2月9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62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9年5月13日起施行。二○○九年四月二十四日
为了正确审理合同纠纷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对人民法院适用合同法的有关问题作出如下解释:
一、合同的订立
第一条 当事人对合同是否成立存在争议,人民法院能够确定当事人名称或者姓名、标的和数量的,一般应当认定合同成立。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对合同欠缺的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内容,当事人达不成协议的,人民法院依照合同法第六十一条、第六十二条、第一百二十五条等有关规定予以确定。
第二条 当事人未以书面形式或者口头形式订立合同,但从双方从事的民事行为能够推定双方有订立合同意愿的,人民法院可以认定是以合同法第十条第一款中的“其他形式”订立的合同。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三条 悬赏人以公开方式声明对完成一定行为的人支付报酬,完成特定行为的人请求悬赏人支付报酬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但悬赏有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情形的除外。
第四条 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合同,合同约定的签订地与实际签字或者盖章地点不符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约定的签订地为合同签订地;合同没有约定签订地,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不在同一地点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最后签字或者盖章的地点为合同签订地。
第五条 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应当签字或者盖章。当事人在合同书上摁手印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其具有与签字或者盖章同等的法律效力。
第六条 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对格式条款中免除或者限制其责任的内容,在合同订立时采用足以引起对方注意的文字、符号、字体等特别标识,并按照对方的要求对该格式条款予以说明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符合合同法第三十九条所称“采取合理的方式”。
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对已尽合理提示及说明义务承担举证责任。
第七条 下列情形,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人民法院可以认定为合同法所称“交易习惯”:
(一)在交易行为当地或者某一领域、某一行业通常采用并为交易对方订立合同时所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做法;
(二)当事人双方经常使用的习惯做法。
对于交易习惯,由提出主张的一方当事人承担举证责任。
第八条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经批准或者登记才能生效的合同成立后,有义务办理申请批准或者申请登记等手续的一方当事人未按照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办理申请批准或者未申请登记的,属于合同法第四十二条第(三)项规定的“其他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和相对人的请求,判决相对人自己办理有关手续;对方当事人对由此产生的费用和给相对人造成的实际损失,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二、合同的效力
第九条 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当事人违反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一款关于提示和说明义务的规定,导致对方没有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责任的条款,对方当事人申请撤销该格式条款的,人民法院应当支持。
第十条 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当事人违反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一款的规定,并具有合同法第四十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格式条款无效。
第十一条 根据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第四十八条的规定,追认的意思表示自到达相对人时生效,合同自订立时起生效。
第十二条 无权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订立合同,被代理人已经开始履行合同义务的,视为对合同的追认。
第十三条 被代理人依照合同法第四十九条的规定承担有效代理行为所产生的责任后,可以向无权代理人追偿因代理行为而遭受的损失。
第十四条 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五)项规定的“强制性规定”,是指效力性强制性规定。
第十五条 出卖人就同一标的物订立多重买卖合同,合同均不具有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的无效情形,买受人因不能按照合同约定取得标的物所有权,请求追究出卖人违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三、合同的履行
第十六条 人民法院根据具体案情可以将合同法第六十四条、第六十五条规定的第三人列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但不得依职权将其列为该合同诉讼案件的被告或者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
第十七条 债权人以境外当事人为被告提起的代位权诉讼,人民法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一条的规定确定管辖。
第十八条 债务人放弃其未到期的债权或者放弃债权担保,或者恶意延长到期债权的履行期,对债权人造成损害,债权人依照合同法第七十四条的规定提起撤销权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支持。
第十九条 对于合同法第七十四条规定的“明显不合理的低价”,人民法院应当以交易当地一般经营者的判断,并参考交易当时交易地的物价部门指导价或者市场交易价,结合其他相关因素综合考虑予以确认。
转让价格达不到交易时交易地的指导价或者市场交易价百分之七十的,一般可以视为明显不合理的低价;对转让价格高于当地指导价或者市场交易价百分之三十的,一般可以视为明显不合理的高价。
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的高价收购他人财产,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债权人的申请,参照合同法第七十四条的规定予以撤销。
第二十条 债务人的给付不足以清偿其对同一债权人所负的数笔相同种类的全部债务,应当优先抵充已到期的债务;几项债务均到期的,优先抵充对债权人缺乏担保或者担保数额最少的债务;担保数额相同的,优先抵充债务负担较重的债务;负担相同的,按照债务到期的先后顺序抵充;到期时间相同的,按比例抵充。但是,债权人与债务人对清偿的债务或者清偿抵充顺序有约定的除外。
第二十一条 债务人除主债务之外还应当支付利息和费用,当其给付不足以清偿
合同法司法解释三
时间:2013-04-12 11:18 来源:互联网 我要评论(0)大家都在问(29,263人参与)
【找法网 合同法司法解释】合同法司法解释三讲述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对《合同法》实施以来及合同案件审判实践中出现的问题、遇到的难题集中梳理和应对,其涉及合同的订立、合同的效力、合同的履行、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违约责任等几大合同法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已于2012年3月31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45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2年7月1日起施行。
二○一二年五月十日
法释〔2012〕7号
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
(2012年3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45次会议通过)
目录
一、买卖合同的成立及效力
二、标的物交付和所有权转移
三、标的物风险负担
四、标的物检验
五、违约责任
六、所有权保留
七、特种买卖
八、其他问题
为正确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的规定,结合审判实践,制定本解释。
一、买卖合同的成立及效力
第一条 当事人之间没有书面合同,一方以送货单、收货单、结算单、发票等主张存在买卖合同关系的,人民法院应当结合当事人之间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以及其他相关证据,对买卖合同是否成立作出认定。
对账确认函、债权确认书等函件、凭证没有记载债权人名称,买卖合同当事人一方以此证明存在买卖合同关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除外。
第二条 当事人签订认购书、订购书、预订书、意向书、备忘录等预约合同,约定在将来一定期限内订立买卖合同,一方不履行订立买卖合同的义务,对方请求其承担预约合同违约责任或者要求解除预约合同并主张损害赔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三条 当事人一方以出卖人在缔约时对标的物没有所有权或者处分权为由主张合同无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出卖人因未取得所有权或者处分权致使标的物所有权不能转移,买受人要求出卖人承担违约责任或者要求解除合同并主张损害赔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四条 人民法院在按照合同法的规定认定电子交易合同的成立及效力的同时,还应当适用电子签名法的相关规定。
二、标的物交付和所有权转移
第五条 标的物为无需以有形载体交付的电子信息产品,当事人对交付方式约定不明确,且依照合同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买受人收到约定的电子信息产品或者权利凭证即为交付。
第六条 根据合同法第一百六十二条的规定,买受人拒绝接收多交部分标的物的,可以代为保管多交部分标的物。买受人主张出卖人负担代为保管期间的合理费用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买受人主张出卖人承担代为保管期间非因买受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七条 合同法第一百三十六条规定的“提取标的物单证以外的有关单证和资料”,主要应当包括保险单、保修单、普通发票、增值税专用发票、产品合格证、质量保证书、质量鉴定书、品质检验证书、产品进出口检疫书、原产地证明书、使用说明书、装箱单等。
第八条 出卖人仅以增值税专用发票及税款抵扣资料证明其已履行交付标的物义务,买受人不认可的,出卖人应当提供其他证据证明交付标的物的事实。
合同约定或者当事人之间习惯以普通发票作为付款凭证,买受人以普通发票证明已经履行付款义务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除外。
第九条 出卖人就同一普通动产订立多重买卖合同,在买卖合同均有效的情况下,买受人均要求实际履行合同的,应当按照以下情形分别处理:
(一)先行受领交付的买受人请求确认所有权已经转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二)均未受领交付,先行支付价款的买受人请求出卖人履行交付标的物等合同义务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三)均未受领交付,也未支付价款,依法成立在先合同的买受人请求出卖人履行交付标的物等合同义务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十条 出卖人就同一船舶、航空器、机动车等特殊动产订立多重买卖合同,在买卖合同均有效的情况下,买受人均要求实际履行合同的,应当按照以下情形分别处理:
(一)先行受领交付的买受人请求出卖人履行办理所有权转移登记手续等合同义务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二)均未受领交付,先行办理所有权转移登记手续的买受人请求出卖人履行交付标的物等合同义务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三)均未受领交付,也未办理所有权转移登记手续,依法成立在先合同的买受人请求出卖人履行交付标的物和办理所有权转移登记手续等合同义务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四)出卖人将标的物交付给买受人之一,又为其他买受人办理所有权转移登记,已受领交付的买受人请求将标的物所有权登记在自己名下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三、标的物风险负担
第十一条 合同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第二款第(一)项规定的“标的物需要运输的”,是指标的物由出卖人负责办理托运,承运人系独立于买卖合同当事人之外的运输业者的情形。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负担,按照合同法第一百四十五条的规定处理。
第十二条 出卖人根据合同约定将标的物运送至买受人指定地点并交付给承运人后,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由买受人负担,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十三条 出卖人出卖交由承运人运输的在途标的物,在合同成立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标的物已经毁损、灭失却未告知买受人,买受人主张出卖人负担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十四条 当事人对风险负担没有约定,标的物为种类物,出卖人未以装运单据、加盖标记、通知买受人等可识别的方式清楚地将标的物特定于买卖合同,买受人主张不负担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四、标的物检验
第十五条 当事人对标的物的检验期间未作约定,买受人签收的送货单、确认单等载明标的物数量、型号、规格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合同法第一百五十七条的规定,认定买受人已对数量和外观瑕疵进行了检验,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除外。
第十六条 出卖人依照买受人的指示向第三人交付标的物,出卖人和买受人之间约定的检验标准与买受人和第三人之间约定的检验标准不一致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合同法第六十四条的规定,以出卖人和买受人之间约定的检验标准为标的物的检验标准。
第十七条 人民法院具体认定合同法第一百五十八条第二款规定的“合理期间”时,应当综合当事人之间的交易性质、交易目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标的物的种类、数量、性质、安装和使用情况、瑕疵的性质、买受人应尽的合理注意义务、检验方法和难易程度、买受人或者检验人所处的具体环境、自身技能以及其他合理因素,依据诚实信用原则进行判断。
合同法第一百五十八条第二款规定的“两年”是最长的合理期间。该期间为不变期间,不适用诉讼时效中止、中断或者延长的规定。
第十八条 约定的检验期间过短,依照标的物的性质和交易习惯,买受人在检验期间内难以完成全面检验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期间为买受人对外观瑕疵提出异议的期间,并根据本解释第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确定买受人对隐蔽瑕疵提出异议的合理期间。
约定的检验期间或者质量保证期间短于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检验期间或者质量保证期间的,人民法院应当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检验期间或者质量保证期间为准。
第十九条 买受人在合理期间内提出异议,出卖人以买受人已经支付价款、确认欠款数额、使用标的物等为由,主张买受人放弃异议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二十条 合同法第一百五十八条规定的检验期间、合理期间、两年期间经过后,买受人主张标的物的数量或者质量不符合约定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出卖人自愿承担违约责任后,又以上述期间经过为由翻悔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五、违约责任
第二十一条 买受人依约保留部分价款作为质量保证金,出卖人在质量保证期间未及时解决质量问题而影响标的物的价值或者使用效果,出卖人主张支付该部分价款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二十二条 买受人在检验期间、质量保证期间、合理期间内提出质量异议,出卖人未按要求予以修理或者因情况紧急,买受人自行或者通过第三人修理标的物后,主张出卖人负担因此发生的合理费用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二十三条 标的物质量不符合约定,买受人依照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一条的规定要求减少价款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当事人主张以符合约定的标的物和实际交付的标的物按交付时的市场价值计算差价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价款已经支付,买受人主张返还减价后多出部分价款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二十四条 买卖合同对付款期限作出的变更,不影响当事人关于逾期付款违约金的约定,但该违约金的起算点应当随之变更。
买卖合同约定逾期付款违约金,买受人以出卖人接受价款时未主张逾期付款违约金为由拒绝支付该违约金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买卖合同约定逾期付款违约金,但对账单、还款协议等未涉及逾期付款责任,出卖人根据对账单、还款协议等主张欠款时请求买受人依约支付逾期付款违约金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对账单、还款协议等明确载有本金及逾期付款利息数额或者已经变更买卖合同中关于本金、利息等约定内容的除外。
买卖合同没有约定逾期付款违约金或者该违约金的计算方法,出卖人以买受人违约为由主张赔偿逾期付款损失的,人民法院可以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同类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为基础,参照逾期罚息利率标准计算。
第二十五条 出卖人没有履行或者不当履行从给付义务,致使买受人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买受人主张解除合同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合同法第九十四条第(四)项的规定,予以支持。
第二十六条 买卖合同因违约而解除后,守约方主张继续适用违约金条款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可以参照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处理。
第二十七条 买卖合同当事人一方以对方违约为由主张支付违约金,对方以合同不成立、合同未生效、合同无效或者不构成违约等为由进行免责抗辩而未主张调整过高的违约金的,人民法院应当就法院若不支持免责抗辩,当事人是否需要主张调整违约金进行释明。
一审法院认为免责抗辩成立且未予释明,二审法院认为应当判决支付违约金的,可以直接释明并改判。
第二十八条 买卖合同约定的定金不足以弥补一方违约造成的损失,对方请求赔偿超过定金部分的损失的,人民法院可以并处,但定金和损失赔偿的数额总和不应高于因违约造成的损失。
第二十九条 买卖合同当事人一方违约造成对方损失,对方主张赔偿可得利益损失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当事人的主张,依据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条、第一百一十九条、本解释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等规定进行认定。
第三十条 买卖合同当事人一方违约造成对方损失,对方对损失的发生也有过错,违约方主张扣减相应的损失赔偿额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三十一条 买卖合同当事人一方因对方违约而获有利益,违约方主张从损失赔偿额中扣除该部分利益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三十二条 合同约定减轻或者免除出卖人对标的物的瑕疵担保责任,但出卖人故意或者因重大过失不告知买受人标的物的瑕疵,出卖人主张依约减轻或者免除瑕疵担保责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三十三条 买受人在缔约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标的物质量存在瑕疵,主张出卖人承担瑕疵担保责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买受人在缔约时不知道该瑕疵会导致标的物的基本效用显著降低的除外。
六、所有权保留
第三十四条 买卖合同当事人主张合同法第一百三十四条关于标的物所有权保留的规定适用于不动产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三十五条 当事人约定所有权保留,在标的物所有权转移前,买受人有下列情形之一,对出卖人造成损害,出卖人主张取回标的物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一)未按约定支付价款的;
(二)未按约定完成特定条件的;
(三)将标的物出卖、出质或者作出其他不当处分的。
取回的标的物价值显著减少,出卖人要求买受人赔偿损失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三十六条 买受人已经支付标的物总价款的百分之七十五以上,出卖人主张取回标的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在本解释第三十五条第一款第(三)项情形下,第三人依据物权法第一百零六条的规定已经善意取得标的物所有权或者其他物权,出卖人主张取回标的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三十七条 出卖人取回标的物后,买受人在双方约定的或者出卖人指定的回赎期间内,消除出卖人取回标的物的事由,主张回赎标的物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买受人在回赎期间内没有回赎标的物的,出卖人可以另行出卖标的物。
出卖人另行出卖标的物的,出卖所得价款依次扣除取回和保管费用、再交易费用、利息、未清偿的价金后仍有剩余的,应返还原买受人;如有不足,出卖人要求原买受人清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原买受人有证据证明出卖人另行出卖的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除外。
七、特种买卖
第三十八条 合同法第一百六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分期付款”,系指买受人将应付的总价款在一定期间内至少分三次向出卖人支付。
分期付款买卖合同的约定违反合同法第一百六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损害买受人利益,买受人主张该约定无效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三十九条 分期付款买卖合同约定出卖人在解除合同时可以扣留已受领价金,出卖人扣留的金额超过标的物使用费以及标的物受损赔偿额,买受人请求返还超过部分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当事人对标的物的使用费没有约定的,人民法院可以参照当地同类标的物的租金标准确定。
第四十条 合同约定的样品质量与文字说明不一致且发生纠纷时当事人不能达成合意,样品封存后外观和内在品质没有发生变化的,人民法院应当以样品为准;外观和内在品质发生变化,或者当事人对是否发生变化有争议而又无法查明的,人民法院应当以文字说明为准。
第四十一条 试用买卖的买受人在试用期内已经支付一部分价款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买受人同意购买,但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
在试用期内,买受人对标的物实施了出卖、出租、设定担保物权等非试用行为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买受人同意购买。
第四十二条 买卖合同存在下列约定内容之一的,不属于试用买卖。买受人主张属于试用买卖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一)约定标的物经过试用或者检验符合一定要求时,买受人应当购买标的物;
(二)约定第三人经试验对标的物认可时,买受人应当购买标的物;
(三)约定买受人在一定期间内可以调换标的物;
(四)约定买受人在一定期间内可以退还标的物。
第四十三条 试用买卖的当事人没有约定使用费或者约定不明确,出卖人主张买受人支付使用费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八、其他问题
第四十四条 出卖人履行交付义务后诉请买受人支付价款,买受人以出卖人违约在先为由提出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按照下列情况分别处理:
(一)买受人拒绝支付违约金、拒绝赔偿损失或者主张出卖人应当采取减少价款等补救措施的,属于提出抗辩;
(二)买受人主张出卖人应支付违约金、赔偿损失或者要求解除合同的,应当提起反诉。
第四十五条 法律或者行政法规对债权转让、股权转让等权利转让合同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没有规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合同法第一百二十四条和第一百七十四条的规定,参照适用买卖合同的有关规定。
权利转让或者其他有偿合同参照适用买卖合同的有关规定的,人民法院应当首先引用合同法第一百七十四条的规定,再引用买卖合同的有关规定。
第四十六条 本解释施行前本院发布的有关购销合同、销售合同等有偿转移标的物所有权的合同的规定,与本解释抵触的,自本解释施行之日起不再适用。
5.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司法解释全文 篇五
为依法惩治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关规定,现就办理此类刑事案件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
第一条 劳动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法律的规定应得的劳动报酬,包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之一第一款规定的“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第二条 以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为目的,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之一第一款规定的“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一)隐匿财产、恶意清偿、虚构债务、虚假破产、虚假倒闭或者以其他方法转移、处分财产的;
(二)逃跑、藏匿的;
(三)隐匿、销毁或者篡改账目、职工名册、工资支付记录、考勤记录等与劳动报酬相关的材料的;
(四)以其他方法逃避支付劳动报酬的。
第三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之一第一款规定的“数额较大”:
(一)拒不支付一名劳动者三个月以上的劳动报酬且数额在五千元至二万元以上的;
(二)拒不支付十名以上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且数额累计在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备案。
第四条 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或者政府其他有关部门依法以限期整改指令书、行政处理决定书等文书责令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后,在指定的期限内仍不支付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之一第一款规定的“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但有证据证明行为人有正当理由未知悉责令支付或者未及时支付劳动报酬的除外。
行为人逃匿,无法将责令支付文书送交其本人、同住成年家属或者所在单位负责收件的人的,如果有关部门已通过在行为人的住所地、生产经营场所等地张贴责令支付文书等方式责令支付,并采用拍照、录像等方式记录的,应当视为“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
第五条 拒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符合本解释第三条的规定,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之一第一款规定的“造成严重后果”:
(一)造成劳动者或者其被赡养人、被扶养人、被抚养人的基本生活受到严重影响、重大疾病无法及时医治或者失学的;
(二)对要求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使用暴力或者进行暴力威胁的;
(三)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第六条 拒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尚未造成严重后果,在刑事立案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并依法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可以认定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在提起公诉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并依法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刑事处罚;在一审宣判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并依法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可以从轻处罚。
对于免除刑事处罚的,可以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予以训诫、责令具结悔过或者赔礼道歉。
拒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造成严重后果,但在宣判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并依法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可以酌情从宽处罚。
第七条 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单位或者个人,违法用工且拒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之一的规定,以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条 用人单位的实际控制人实施拒不支付劳动报酬行为,构成犯罪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之一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6.合同法司法解释二全文及逐条解读 篇六
解读:本条主要是针对合同法第十条及第十二条所做的解释。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因口头形式合同的特点或者书面形式合同、其他形式合同在条款上的欠缺,当事人双方可能在争议发生时对合同是否成立会产生争议,根据促成交易、维护交易安全的合同法原则,此时法院通过举证质证,如果能够确定当事人姓名、标的、数量的,一般应当认定合同成立。因为对一般合同而言,当事人姓名是解决谁与谁签订合同的问题、标的是解决合同是关于合同质的问题、而数量是解决合同量的问题,这三个问题解决,合同的大的方面的内容即以确定,至于欠缺其他内容的,则可以依据合同法六十一、六十二条、一百二十五条所确定的规则进行处理。当然对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按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处理。
第二条:当事人未以书面形式或者口头形式订立合同,但从双方从事的民事行为能够推定双方有订立合同意愿的,人民法院可以认定是以合同法第十条第一款中的“其他形式”订立的合同。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解读: 本条是对合同订立形式的具体细化,在细化合同订立形式的同时也赋予了法官巨大的自由裁量权。合同订立的形式除了书面、口头还有其它形式三类。前两种形式容易理解,对于其它形式是法律一个兜底性规定,根据本解释的规定“从双方的民事行为能够推定双方有订立合同意愿”可以成为合同订立的方式之一。这一规定为赋予了法官巨大的自由裁量权,将对合同是否订立产生重大影响。 “推定”一词指出对于以此种方式订立的合同,法官可以采用自由心证的方式来认定,从而赋予了法官巨大的自由裁量权。因此,建议在经济活动尽量以书面形式订立合同,以限制法官的自由裁量权从而最大限度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附法条: 第十条 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第三条:悬赏人以公开方式声明对完成一定行为的人支付报酬,完成特定行为的人请求悬赏人支付报酬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但悬赏有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情形的除外。
解读: 本司法解释第一次确定了悬赏广告的契约性,明确规定悬赏人以公开方式声明对完成一定行为的人支付报酬,完成特定行为的人请求悬赏人支付报酬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但该解释并没有解决以契约说解释悬赏广告可能带来的问题。
第四条: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合同,合同约定的签订地与实际签字或者盖章地点不符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约定的签订地为合同签订地;合同没有约定签订地,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不在同一地点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最后签字或者盖章的地点为合同签订地。
解读:本条主要是解决司法实践中当事人双方在合同中约定签订地法院有管辖权,但合同约定的签约地点与实际签约地点又不相同时,法院应当按照哪个地点确定管辖的问题。司法实践中,各地法院对此观点并不一致,有的法院按实践签约地法院确定管辖,有的按合同约定签约地确定管辖,本司法解释对此进行了统一。
第五条: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应当签字或者盖章。当事人在合同书上摁手印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其具有与签字或者盖章同等的法律效力。
解读:根据合同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自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时合同成立。而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按手印的传统,所谓“签字画押”,本司法解释弥补了司法实践中大量存在的按手印代替签字现象在法律规定上的漏洞。
第六条: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对格式条款中免除或者限制其责任的内容,在合同订立时采用足以引起对方注意的文字、符号、字体等特别标识,并按照对方的要求对该格式条款予以说明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符合合同法第三十九条所称“采取合理的方式”。 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对已尽合理提示及说明义务承担举证责任。
解读:本条是对合同法三十九条“采取合理的方式”所做的解释,解决了司法实践中对何为采取合理的方式的问题。根据该解释的规定,只要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在订立合同时采取了足以引起对方注意的文字、符号、字体等特别标识,并对该条款予以了说明时,即视为采取了合理方式提请了对方注意。在保险、电信等格式条款广泛使用的领域,一般是以黑体字予以提示,因此,这也提醒我们在签订格式条款合同时一定要注意合同中的特别标识条款的内容。
第七条:下列情形,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人民法院可以认定为合同法所称“交易习惯”:
(一)在交易行为当地或者某一领域、某一行业通常采用并为交易对方订立合同时所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做法;
(二)当事人双方经常使用的习惯做法。
对于交易习惯,由提出主张的一方当事人承担举证责任。
解读:本条是对合同法第六十条所做的解释。对什么是“交易习惯”进行了解释,解释认为在交易行为当地或某一领域、某一行业通常采用并为交易对方订立合同时所知道或应当知道的做法或当事人双方经常使用的习惯做法即为交易习惯。
第八条: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经批准或者登记才能生效的合同成立后,有义务办理申请批准或者申请登记等手续的一方当事人未按照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办理申请批准或者未申请登记的,属于合同法第四十二条第(三)项规定的“其他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和相对人的请求,判决相对人自己办理有关手续;对方当事人对由此产生的费用和给相对人造成的实际损失,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解读:本条是针对合同法四十四条所做的进一步规定,弥补了司法实践中合同当事人怠于办理申请批准、登记手续或者未按规定办理批准、登记手续后导致合同不能生效后如何处理的问题。解释规定这种情形属于合同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的“其他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守约方可以可依据该条要求相对方承担缔约过失责任。
第九条: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当事人违反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一款关于提示和说明义务的规定,导致对方没有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责任的条款,对方当事人申请撤销该格式条款的,人民法院应当支持。
解读:本条是对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的进一步规定,合同法第三十九条仅规定了采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当事人间的权利义务,提请对方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责任的条款,并对条款的内容进行说明,但对于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违反提示和说明义务该怎么处理没有规定,本解释弥补了上述立法漏洞,规定此事当对方有权申请撤销格式条款。
第十条: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当事人违反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一款的规定,并具有合同法第四十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格式条款无效。
解读:本条是在解释第九条基础上更一步的说明,如果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不仅违反提示和说明义务,且符合合同法第四十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无论相对方是否按第九条规定提出撤销请求,人民法院均应当认定该条款无效。但该认定是人民法院依职权作出或者依当事人申请作出,解释并无明确规定。
第十一条:根据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第四十八条的规定,追认的意思表示自到达相对人时生效,合同自订立时起生效。
解读:本条是对追认的生效时间所作的解释。同要约、承诺的生效采用达到主意一样,司法解释对追认的生效时间同样采用到达主义。因为追认是对效力待定合同的确认,效力待定的合同一经权利人追认,自合同订立时发生效力。
第十二条:无权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订立合同,被代理人已经开始履行合同义务的,视为对合同的追认。
解读:默认是指当事人无言语、文字表示、又无任何积极的行为、以沉默方式进行意思表示。在通常,要约生效以后,承诺的意思表示必须由承诺人明确表示,并把意思表示通知给要约人。因而默认一般不会构成成承诺。但根据法律的有关规定,在特殊情况下,默认是能产生相应的法律效力的。本条即是法律规定的默认产生法律效力的情形之一。
第十三条:被代理人依照合同法第四十九条的规定承担有效代理行为所产生的责任后,可以向无权代理人追偿因代理行为而遭受的损失。 解读:合同法第四十九条规定了表见代理的法律后果,表见代理保护了善意相对人的利益,但对被代理人承担有效代理行为责任后如何处理的问题没有规定,本解释明确规定了承担有效代理行为责任后的被代理人有权向无权代理人追偿。
第十四条: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五)项规定的“强制性规定”,是指效力性强制性规定。
解读:鼓励交易是合同法的重要精神,因此合同法谨慎认定合同无效,所谓强制性规定包括效力性规范和管理性规范。管理性规范是指法律及行政法规未明确规定违反此类规范将导致合同无效的规范,此类规范旨在管理和处罚违反规定的行为,但并不否认该行为在民商法中的效力。效力性规范是指法律及行政法规明确规定违反此类规定将导致合同无效的规定,或者虽未明文规定违反之后将导致合同无效,但若使合同继续有效将损害国家利益及社会公共利益的规范。虽然在本解释出台前,主流的观点均是认为此处的强制性规定是指效力性强制性规定,但本解释对此明确予以规定。另外,必须是违反了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和国务院制定的条例、规章和命令等效力性性强制性规定,才能直接导致合同无效,违反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等都不导致合同无效。
第十五条:出卖人就同一标的物订立多重买卖合同,合同均不具有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的无效情形,买受人因不能按照合同约定取得标的物所有权,请求追究出卖人违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解答:本条是多重买卖的处理规则。按合同法的相关规定,承诺生效时合同成立,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双方具有约束力。多重买卖并不影响各合同的效力。《物权法》也确定了合同行为与物权行为的区别。出卖人不能按合同约定履行合同义务的,依法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第十六条:人民法院根据具体案情可以将合同法第六十四条、第六十五条规定的第三人列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但不得依职权将其列为该合同诉讼案件的被告或者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
解读:合同法第六十四条、第六十五条规定的是向第三人履约及第三人代为履约制度。此外,民诉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对当事人双方的诉讼标的,第三人有独立请求权的,有权提起诉讼。对当事人双方的诉讼标的,第三人没有独立请求权,但案件处理结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厉害关系的,可以申请参加诉讼,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参加诉讼。因此,法院只有权利通知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参与诉讼,而无权通知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加诉讼,因为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在诉讼上相当于原告或者被告的地位。
第十七条:债权人以境外当事人为被告提起的代位权诉讼,人民法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一条的规定确定管辖。
解读:本条是对合同法解释一第十四条所做的解释。提起代位权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而对涉外案件,则以民诉法第二百四十一条所确定的规则处理。
第十八条:债务人放弃其未到期的债权或者放弃债权担保,或者恶意延长到期债权的履行期,对债权人造成损害,债权人依照合同法第七十四条的规定提起撤销权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支持。
解读:合同法第七十四条规定的是债权人的撤销权问题。但该条仅规定了以下三种情况下的债权人的撤销权(1)债务人放弃到期债权(2)债务人无偿转让财产(3)受让人知道的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低价转让财产,以上三种情况只要债权人的这种行为对债权人造成损失,债权人均可以提起撤销之诉。合同法解释二在以上三种情况的基础上,针对司法实践中的客观情况,增加了(1)债务人放弃未到期债权(2)放弃债权担保(3)恶意延长到期债权的履行期(4)以明显不合理高价收购他人财产四种可以提起撤销之诉的情形,更好的保障了债权人的利益。
第十九条:对于合同法第七十四条规定的“明显不合理的低价”,人民法院应当以交易当地一般经营者的判断,并参考交易当时交易地的物价部门指导价或者市场交易价,结合其他相关因素综合考虑予以确认。
解读:该条是对合同法第七十四条“明显不合理的低价”所做的解释,指导了人民法院在自由裁量什么是“明显不合理低价”的判断标准,即如果转让价格达不到交易时交易地的指导价或者市场交易价的百分之七十应则可以视为明显不合理低价,对转让价格高于当地指导价或者市场交易价百分之三十的,一般可以视为明显不合理的高价。
第二十条:债务人的给付不足以清偿其对同一债权人所负的数笔相同种类的全部债务,应当优先抵充已到期的债务;几项债务均到期的,优先抵充对债权人缺乏担保或者担保数额最少的债务;担保数额相同的,优先抵充债务负担较重的债务;负担相同的,按照债务到期的先后顺序抵充;到期时间相同的,按比例抵充。但是,债权人与债务人对清偿的债务或者清偿抵充顺序有约定的除外。
解读:本条是对债务人不能全部履行对同一债权人相同种类的数笔债务时的履行顺序问题,主要是针对司法实践中,相同合同相对人之间有多个性质相同的合同,而债务人不能全部履行所有合同债务时,合同双方对债务人的给付针对的是哪份合同产生的争议,以避免双方由此产生诉讼时效方面的争议,更好的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例如在买卖合同中,当事人双方签订有数份性质相同的买卖合同,买方不能完全履行付款义务时,双方可能会对买方的付款行为是针对哪份合同产生争议,而针对的是哪份合同的履行就会涉及到诉讼时效的中断问题。本条就是为解决此问题而做的解释。
第二十一条:债务人除主债务之外还应当支付利息和费用,当其给付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时,并且当事人没有约定的,人民法院应当按照下列顺序抵充:
(一)实现债权的有关费用;
(二)利息;
(三)主债务;
解读:本条是针对债务人不能完全履其针对同一债权人的债务时先后履行顺序问题,实现债权的有关费用是指债权人通过诉讼、仲裁等所需诉讼费、仲裁费、律师费等,当然也包括债权人实现债权所支付其他合理费用,其次是利息,最后才是主债务,当然如果当事人之间对履行顺序有约定的,从其约定。
第二十二条:当事人一方违反合同法第九十二条规定的义务,给对方当事人造成损失,对方当事人请求赔偿实际损失的,人民法院应当支持。
解读:本条是针对合同当事人违法通知、协助、保密、注意、说明、照顾、忠实、减损等附属合同义务(也称后合同义务)时所应承担的赔偿责任,所谓附属合同义务是指这些义务并非由双方合同明确约定,而是基于诚实信用的民事法律原则所应该负担的义务,违法这种义务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予以赔偿。其责任形式主要有停止侵害、强制履行、赔偿损失等,赔偿范围仅限于实际所遭受的损失。 相对人因不能或不能及时得到后合同义务之履行而在处理有关事务上增加的费用或必然失去的利益,即应为后合同义务之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造成的损害,应由负有后合同义务之当事人予以赔偿。
第二十三条:对于依照合同法第九十九条的规定可以抵销的到期债权,当事人约定不得抵销的,人民法院可以认定该约定有效。
解读:合同法第九十九条规定债务抵销规则,但该条只规定了依法律规定或者合同性质不得抵销的除外,这与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原则不符,合同法解释二补充规定尊重当事人不得抵销的约定,尊重了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合同法准则。
第二十四条:当事人对合同法第九十六条、第九十九条规定的合同解除或者债务抵销虽有异议,但在约定的异议期限届满后才提出异议并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当事人没有约定异议期间,在解除合同或者债务抵销通知到达之日起三个月以后才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解读:本条是针对异议期的规定,合同法第九十六条、第九十九条虽然规定了当事人对合同解除或者债务抵销有异议时可用向法院起诉或者申请仲裁合同解除或者债务抵销的效力,但并未明确规定当事人行使异议权的期限,合同法解释二对此予以明确,对约定有异议期的,应当在异议期内起诉,没有约定异议期的,应当在解除合同或债务抵销通知到达之日起三个月内起诉,否则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二十五条:依照合同法第一百零一条的规定,债务人将合同标的物或者标的物拍卖、变卖所得价款交付提存部门时,人民法院应当认定提存成立。提存成立的,视为债务人在其提存范围内已经履行债务。 解读:本条是对合同法蒂一百零一条提存制度的解释,解释认为,重要债务人将合同标的物或者标的物的拍卖、变卖所得价款交付提存部门即认定提存成立。
第二十六条:合同成立以后客观情况发生了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无法预见的、非不可抗力造成的不属于商业风险的重大变化,继续履行合同对于一方当事人明显不公平或者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当事人请求人民法院变更或者解除合同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公平原则,并结合案件的实际情况确定是否变更或者解除。
解读:本条是合同法解释对情事变更原则的具体规定,我国合同法并未规定情事变更规则,但司法实践中遇到大量的因情事变更而导致的合同纠纷的案件,审判实践中大多依据情事变更的法理进行了审判,合同法解释二以司法解释的形式对此进行了补充规定,无异于对这一法律规则在司法实践中应用的一种肯定。情事变更原则,是指合同依法成立后,因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的原因发生了不可预见的情事变更,致使合同的基础丧失或动摇,如果继续维护合同原有效力则显失公平,允许变更或解除合同的原则。所谓情事,是指合同成立基础或环境的客观情况,如货币、物价等状态。所谓变更,是指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作为该合同生效的环境或基础发生了异常变动,这种变动可能是市场因素,也可能非市场因素;可能是经济的,也可能是非经济的。 确需在个案中适用的,应由高级法院审核。
第二十七条:当事人通过反诉或者抗辩的方式,请求人民法院依照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调整违约金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解读:本条是针对当事人以何种方式要求调整违约金进行的规定。在司法实践中,各法院对当事人调整要求违约金应当以何种方式进行没有统一做法,有的法院认为以抗辩的形式提出即可,而有的法院要求以反诉的方式提出,合同法解释二认为以这两种方式提出均可。
第二十八条:当事人依照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请求人民法院增加违约金的,增加后的违约金数额以不超过实际损失额为限。增加违约金以后,当事人又请求对方赔偿损失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解读:我国合同法对违约金性质主要是以弥补当事人的损失为主。本条司法解释同样贯彻了该原则,当事人请求增加违约金的,增加后的金额以不超过实际损失为限,当事人增加违约金后,因为违约金已经可以弥补当事人的损失,因此如果在增加违约金后,又提出赔偿损失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二十九条:当事人主张约定的违约金过高请求予以适当减少的,人民法院应当以实际损失为基础,兼顾合同的履行情况、当事人的过错程度以及预期利益等综合因素,根据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予以衡量,并作出裁决。 当事人约定的违约金超过造成损失的百分之三十的,一般可以认定为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的“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
解读:本条同样贯彻了违约金主要功能是弥补当事人损失的原则。但与解释第二十八条不同的是,如果当事人主张违约金过高应当减少时,人民法院是以实际损失为基础,兼顾合同的履行情况、当事人的过错程度以及预期利益等综合因素,根据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予以衡量,并作出裁决。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所作出的违约金的裁决并非一定是以不超过实际损失为限。同时本条解释第二款对什么是“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进行了规定,作为对司法实践中判定的标准。
第三十条:合同法施行后成立的合同发生纠纷的案件,本解释施行后尚未终审的,适用本解释;本解释施行前已经终审,当事人申请再审或者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决定再审的,不适用本解释。
解读:本条是对本司法解释适用情况所的规定。对合同法施行后成立的合同发生纠纷的案件,本解释施行后尚未终审的,可以适用本解释;本解释施行前已经终审,当事人申请再审或者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决定再审的,不适用本解释。
7.《弟子规》全文及解释 篇七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译:作为子弟所要谨守的规戒,古圣先贤所传下的教训,第一就是要我们在家能孝顺、出外能敬长,其次是敬业而守信用。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译:多关爱众生,亲近有仁德的人。有多余的时间和经精力,学习有益的学问。入则孝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译:父母叫我们,不可以慢吞吞的;父母交代事情,要勤快认真,不可以懒惰懈怠。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译:父母教导的时候,要恭敬听取;父母责备的时候,要心悦诚服地接受。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译:天冷或天热,要关心父母亲的寒暖;早起或晚睡,定时的问候父母起居安好。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译:出门或返家,都向父母报告一声;居家作息有一定的规矩,工作行业则不要经常更换。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译:虽然是小事情,也不可擅作主张;如果擅自作主,就不合作为子弟的身分了。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虽然是小东西,也不可私自收藏;如果个个藏为己有,就会惹父母亲难过伤心了。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译:父母亲所喜欢的事物,我们要尽力准备妥当;父母亲不喜欢的,我们要留意避免。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译:身体如果受伤了,会让父母亲担忧;品德如果败坏了,会让父母亲蒙羞。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译:父母亲喜欢我,要孝顺一点都不难;父母亲不喜欢我,我仍然孝顺那才是真贤能。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译:父母亲有过错,想办法劝谏让他们改正,但是要和颜悦色,要声音柔婉。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译:如果父母不听劝谏,和悦的再劝,甚至用哭泣来求父母答应,就算被责打也无怨言。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译:父母有了病痛,侍奉汤药冷热苦甘亲自尝过;早晚照顾,不离父母身边。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译:父母去世守丧三年,心存哀苦,居家作息有所改变,酒肉美食暂时不去享用。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译:守丧完毕,逢年过节祭祀要竭尽诚意;对死去的父母亲,要如生前一样的尽孝。出则悌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译:作哥哥的友爱弟弟,作弟弟的尊敬哥哥;兄弟和睦,也就是尽到了孝道。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译:如果能把财物看得轻淡,彼此就不会产生怨隙;说话时忍一忍,就不会有意气之争。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译:无论吃饭餐饮、入坐走路,要让长辈在先,晚辈在后。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译:长辈叫人,马上帮忙代为传唤;如果所叫的人不在场,自己先到长者前听候使唤。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现能
译:称呼长者要有礼貌,不可直呼其名;在长者前面,不要自以为才能高强。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译:路上遇到长辈,立刻趋前问候;长辈没有别的话,再恭敬退下站在一旁。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余步
译:遇到了亲长,如果是骑马立刻下马,如果驾车立刻下车;就算过了百余步,也要等候。
长者立 幼勿立 长者坐 命乃坐
译:长辈站着,晚辈一定站着;长辈坐下,吩咐我们坐下,我们才坐。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译:在长辈面前,说话要轻声细语;但声音低到听不清楚,也不恰当。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译:长辈有事要赶紧趋前,离开时则从容缓慢;长辈相问,起立作答再坐下,视线勿移开。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译:事奉叔伯,要像事奉父亲一般;敬爱堂兄弟,要像敬爱自己兄弟一般。谨
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译:起得早睡得晚,老年转眼就来到,要珍惜宝贵的光阴。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译:早上起来,一定要漱洗妥当;大小便後,一定要净手。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译:帽子要戴正,衣纽要扣好,袜子穿好鞋带要绑紧。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译:帽子衣服有一定的位置,不可随意摆放,以免沾染灰尘。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
译:穿衣服要整洁,不在於华丽;对上对下合乎自己的身分与家庭。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译:对於饮食方面,不可挑三拣四;适时适量,不可暴饮暴食。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
译:少年人不可饮酒,酒醉之後总是丑态百出。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译:走路要从容,站立要端正,作揖要尽礼,拜候要恭敬。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译:不可踩踏门槛,不可歪斜站立,不可曲脚蹲坐,不可摇动大腿。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
译:拉开窗帘动作轻缓,不可声音太大;转弯时绕大圈,不可撞到弯角。
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
译:拿空的器具,要像拿装满东西的器具一般;进入空房间,要像进入有人在的房间一样。
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译:做事情不可以太匆忙,匆忙最容易出差错。也不要怕困难,即使是小事,也不轻易忽略。斗闹场 绝勿近邪僻事 绝勿问
译:凡是打架闹事的场所,绝对要远离:发现别人做了不正经的事情。绝对不要声扬。
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译:要进入别人家门,先问有谁在家;要进别人房间,一定要先出声告知。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译:有人问我是谁,要说出自己的名字,「吾」跟「我」是没有分别的。
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译:用别人的东西,一定要先征求别人同意,如果没有问过,就是偷窃的行为。
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译:借用别人的东西,要及时归还;人家向我们借东西,如果有不要吝啬 信
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译:说任何话,总以信用为最重要,诈骗与虚假,绝不可为。说话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译:话多不如话少,说话算话,不可花言巧语。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译:刻薄话、脏话、流里流气的话,都要切实戒掉。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译:没看清楚的事情,不要随便说;知道不详细的事情,不要随便传。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
译:事情如果不适当,不要轻易答应;一旦轻易承诺,便会进退两难。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译:凡是说话,语气宁可加重而缓慢,不可急躁匆忙,也不可模糊不清。
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
译:别人说长论短,与自己无关,不要加油添醋管闲事。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译:看见别人的优点,要想到跟他一样,即使现在相差很远,慢慢总是能接近的。
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
译:看见别人的缺点,要反省检讨自己,如果犯同样的错立刻要改,如果没有可作为警惕。
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译:只有品德、学问、才艺,有不如人的地方,要加紧努力赶上。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译:至於衣服、饮食等物质享受,不如别人,不必忧虑悲伤。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译:别人说自己的缺点就生气,赞美夸奖自己的优点就高兴,如此坏朋友就会出现,而好朋友就逐渐离去了。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
译:听到别人赞美心生戒惧,别人指出过错反而高兴,这样正直的朋友就会慢慢跟你接近了。
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译:无心造成的过失叫做「错」,有意造成的过失叫做「恶」。过能改 归于无 倘掩饰 增一辜
译:犯了过错能立刻改正,等於没有过错;如果极力掩饰,那就等於再犯一过了。泛爱众
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译:任何一个人,我们都应该去爱他,因为大家是同一个天所覆同一个地所载的呀!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译:品德高的人,自然名望也高,人们所尊重的,并不是外表容貌的美好。
才大者 望大自 人所服 非言大
译:才能多的人,总是希望别人看重自己;但别人所服的,并不是说大话的人呀!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有能 勿轻訾
译:自己有一点能力,不可自私自利;别人有能力,不可轻视毁谤。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
译:不可对有钱人谄媚,不可对贫穷人骄傲;对於物质则不可喜新厌旧。
人不闲 勿事搅 人不安 勿话搅
译:别人不得闲,不要拿事情去打扰;别人心不安,不要拿话去打扰。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
译:别人的短处,不要去掀开;别人的隐私,不要去传说。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译:说别人的好处,是一大优点;别人知道了,会更加自我勉励。扬人短 即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译:揭别人的短处,是一大罪恶;既惹别人痛恨,也会带来灾祸。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
译:如果能彼此赞美优点,大家都建立了好品德;如果有过错不愿相规劝,彼此都损了德性。
凡与取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译:给人东西跟拿人东西,要清楚明白,给人家的可以多,拿人家的最好少。
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译:要求别人必先问问自己,自己如果也不想要这样做,就得立刻停止。
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
译:有恩一定想办法报答,有仇则想办法忘掉,报仇的心念时间要短,报恩的心念时间要长。
待仆婢 身贵端 虽贵端 慈而宽 译:对待仆人婢女要端庄,在端庄之中也要慈祥宽厚。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无言
译:想要用权势来服人,那是不可能的,只有用真理服人,才是真正心服口服。亲仁
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希
译:同样是人类,却各有不同,在芸芸众生当中,能具备仁德的非常稀少。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
译:如果真的是一位仁者,别人多半对他敬畏;说话不会隐瞒逃避,表情也不会恭维谄媚。
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
译:能够亲近仁者,是一件非常好的事,品德可以日益增长,过错也一天天减少。
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败
译:不肯亲近仁者,害处非常大,不但小人进入生活中,做各种事情也容易失败。余力学文
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译:不努力实践德行,只知学习经典知识,会越来越浮夸,将来不知成为什麽人。
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 译:只知努力实践,不愿学习经典知识,会放纵听任自己意见,而不明真理所在。
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译:读书的方法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是非常要紧的诀窍。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译:刚读到这本经典,不可又羡慕另一本经典;这个进度尚未完成,不要又进入另一个进度。
宽为限 紧用功 工夫到 滞塞通
译:给自己订的进度宽一点,但要求必定做到;工夫到家了,所有的阻塞就会畅通了。
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
译:心中有疑惑,随手记下来,遇到适当的人就请教询问,一定要找到正确的答案。
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译:房间要清爽,墙壁要乾净,桌案要整洁,笔砚要放正。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译:墨磨得偏了,是因为心不正了;字不能好好的写,是因为心先病了。
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译:经典书籍的摆放,有一定的位置,读完看完,要摆回原来的地方。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坏 就补之
译:即使有急事,仍然要收束整齐;有了缺损,立刻想办法修补完好。非圣贤 屏勿视 蔽聪明 坏心志
译:不是圣贤的书籍,宁可摒弃不看,免得蒙蔽了耳目,坏了我们的心志。
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8.最新恶意欠薪司法解释全文 篇八
http:// 2003年12月29日15:36 中国新闻网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003年12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99次会议通过)
为正确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下简称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等有关法律规定,结合审判实践,就有关适用法律的问题作如下解释:
第一条 因生命、健康、身体遭受侵害,赔偿权利人起诉请求赔偿义务人赔偿财产损失和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本条所称赔偿权利人,是指因侵权行为或者其他致害原因直接遭受人身损害的受害人、依法由受害人承担扶养义务的被扶养人以及死亡受害人的近亲属。
本条所称赔偿义务人,是指因自己或者他人的侵权行为以及其他致害原因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第二条 受害人对同一损害的发生或者扩大有故意、过失的,依照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一条的规定,可以减轻或者免除赔偿义务人的赔偿责任。但侵权人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人损害,受害人只有一般过失的,不减轻赔偿义务人的赔偿责任。
适用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条第三款规定确定赔偿义务人的赔偿责任时,受害人有重大过失的,可以减轻赔偿义务人的赔偿责任。
第三条 二人以上共同故意或者共同过失致人损害,或者虽无共同故意、共同过失,但其侵害行为直接结合发生同一损害后果的,构成共同侵权,应当依照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条规定承担连带责任。
二人以上没有共同故意或者共同过失,但其分别实施的数个行为间接结合发生同一损害后果的,应当根据过失大小或者原因力比例各自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第四条 二人以上共同实施危及他人人身安全的行为并造成损害后果,不能确定实际侵害行为人的,应当依照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条规定承担连带责任。共同危险行为人能够证明损害后果不是由其行为造成的,不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条 赔偿权利人起诉部分共同侵权人的,人民法院应当追加其他共同侵权人作为共同被告。赔偿权利人在诉讼中放弃对部分共同侵权人的诉讼请求的,其他共同侵权人对被放弃诉讼请求的被告应当承担的赔偿份额不承担连带责任。责任范围难以确定的,推定各共同侵权人承担同等责任。
人民法院应当将放弃诉讼请求的法律后果告知赔偿权利人,并将放弃诉讼请求的情况在法律文书中叙明。
第六条 从事住宿、餐饮、娱乐等经营活动或者其他社会活动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未尽合理限度范围内的安全保障义务致使他人遭受人身损害,赔偿权利人请求其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因第三人侵权导致损害结果发生的,由实施侵权行为的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安全保障义务人有过错的,应当在其能够防止或者制止损害的范围内承担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安全保障义务人承担责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赔偿权利人起诉安全保障义务人的,应当将第三人作为共同被告,但第三人不能确定的除外。
第七条 对未成年人依法负有教育、管理、保护义务的学校、幼儿园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职责范围内的相关义务致使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损害,或者未成年人致他人人身损害的,应当承担与其过错相应的赔偿责任。
第三人侵权致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学校、幼儿园等教育机构有过错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
第八条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以及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中致人损害的,依照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一条的规定,由该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民事责任。上述人员实施与职务无关的行为致人损害的,应当由行为人承担赔偿责任。
属于《国家赔偿法》赔偿事由的,依照《国家赔偿法》的规定处理。
第九条 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致人损害的,雇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雇员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人损害的,应当与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的,可以向雇员追偿。
前款所称从事雇佣活动,是指从事雇主授权或者指示范围内的生产经营活动或者其他劳务活动。雇员的行为超出授权范围,但其表现形式是履行职务或者与履行职务有内在联系的,应当认定为从事雇佣活动。
第十条 承揽人在完成工作过程中对第三人造成损害或者造成自身损害的,定作人不承担赔偿责任。但定作人对定作、指示或者选任有过失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第十一条 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遭受人身损害,雇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雇佣关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雇员人身损害的,赔偿权利人可以请求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也可以请求雇主承担赔偿责任。雇主承担赔偿责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
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因安全生产事故遭受人身损害,发包人、分包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接受发包或者分包业务的雇主没有相应资质或者安全生产条件的,应当与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属于《工伤保险条例》调整的劳动关系和工伤保险范围的,不适用本条规定。
第十二条 依法应当参加工伤保险统筹的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因工伤事故遭受人身损害,劳动者或者其近亲属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用人单位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告知其按《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处理。
因用人单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权造成劳动者人身损害,赔偿权利人请求第三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十三条 为他人无偿提供劳务的帮工人,在从事帮工活动中致人损害的,被帮工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被帮工人明确拒绝帮工的,不承担赔偿责任。帮工人存在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赔偿权利人请求帮工人和被帮工人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十四条 帮工人因帮工活动遭受人身损害的,被帮工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被帮工人明确拒绝帮工的,不承担赔偿责任;但可以在受益范围内予以适当补偿。
帮工人因第三人侵权遭受人身损害的,由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第三人不能确定或者没有赔偿能力的,可以由被帮工人予以适当补偿。
第十五条 为维护国家、集体或者他人的合法权益而使自己受到人身损害,因没有侵权人、不能确定侵权人或者侵权人没有赔偿能力,赔偿权利人请求受益人在受益范围内予以适当补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十六条 下列情形,适用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六条的规定,由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承担赔偿责任,但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除外:
(一)道路、桥梁、隧道等人工建造的构筑物因维护、管理瑕疵致人损害的;
(二)堆放物品滚落、滑落或者堆放物倒塌致人损害的;
(三)树木倾倒、折断或者果实坠落致人损害的。
前款第(一)项情形,因设计、施工缺陷造成损害的,由所有人、管理人与设计、施工者承担连带责任。
第十七条 受害人遭受人身损害,因就医治疗支出的各项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赔偿义务人应当予以赔偿。
受害人因伤致残的,其因增加生活上需要所支出的必要费用以及因丧失劳动能力导致的收入损失,包括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被扶养人生活费,以及因康复护理、继续治疗实际发生的必要的康复费、护理费、后续治疗费,赔偿义务人也应当予以赔偿。
受害人死亡的,赔偿义务人除应当根据抢救治疗情况赔偿本条第一款规定的相关费用外,还应当赔偿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死亡补偿费以及受害人亲属办理丧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和误工损失等其他合理费用。
第十八条 受害人或者死者近亲属遭受精神损害,赔偿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请求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的,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予以确定。
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请求权,不得让与或者继承。但赔偿义务人已经以书面方式承诺给予金钱赔偿,或者赔偿权利人已经向人民法院起诉的除外。
第十九条 医疗费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医药费、住院费等收款凭证,结合病历和诊断证明等相关证据确定。赔偿义务人对治疗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有异议的,应当承担相应的举证责任。
医疗费的赔偿数额,按照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实际发生的数额确定。器官功能恢复训练所必要的康复费、适当的整容费以及其他后续治疗费,赔偿权利人可以待实际发生后另行起诉。但根据医疗证明或者鉴定结论确定必然发生的费用,可以与已经发生的医疗费一并予以赔偿。
第二十条 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
误工时间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受害人因伤致残持续误工的,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
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受害人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受害人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可以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
第二十一条 护理费根据护理人员的收入状况和护理人数、护理期限确定。
护理人员有收入的,参照误工费的规定计算;护理人员没有收入或者雇佣护工的,参照当地护工从事同等级别护理的劳务报酬标准计算。护理人员原则上为一人,但医疗机构或者鉴定机构有明确意见的,可以参照确定护理人员人数。
护理期限应计算至受害人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时止。受害人因残疾不能恢复生活自理能力的,可以根据其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确定合理的护理期限,但最长不超过二十年。
受害人定残后的护理,应当根据其护理依赖程度并结合配制残疾辅助器具的情况确定护理级别。
第二十二条 交通费根据受害人及其必要的陪护人员因就医或者转院治疗实际发生的费用计算。交通费应当以正式票据为凭;有关凭据应当与就医地点、时间、人数、次数相符合。
第二十三条 住院伙食补助费可以参照当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予以确定。
受害人确有必要到外地治疗,因客观原因不能住院,受害人本人及其陪护人员实际发生的住宿费和伙食费,其合理部分应予赔偿。
第二十四条 营养费根据受害人伤残情况参照医疗机构的意见确定。
第二十五条 残疾赔偿金根据受害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或者伤残等级,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自定残之日起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受害人因伤致残但实际收入没有减少,或者伤残等级较轻但造成职业妨害严重影响其劳动就业的,可以对残疾赔偿金作相应调整。
第二十六条 残疾辅助器具费按照普通适用器具的合理费用标准计算。伤情有特殊需要的,可以参照辅助器具配制机构的意见确定相应的合理费用标准。
辅助器具的更换周期和赔偿期限参照配制机构的意见确定。
第二十七条 丧葬费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六个月总额计算。
第二十八条 被扶养人生活费根据扶养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标准计算。被扶养人为未成年人的,计算至十八周岁;被扶养人无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计算二十年。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被扶养人是指受害人依法应当承担扶养义务的未成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生活来源的成年近亲属。被扶养人还有其他扶养人的,赔偿义务人只赔偿受害人依法应当负担的部分。被扶养人有数人的,年赔偿总额累计不超过上一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额或者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额。
第二十九条 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第三十条 赔偿权利人举证证明其住所地或者经常居住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受诉法院所在地标准的,残疾赔偿金或者死亡赔偿金可以按照其住所地或者经常居住地的相关标准计算。
被扶养人生活费的相关计算标准,依照前款原则确定。
第三十一条 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一条以及本解释第二条的规定,确定第十九条至第二十九条各项财产损失的实际赔偿金额。
前款确定的物质损害赔偿金与按照第十八条第一款规定确定的精神损害抚慰金,原则上应当一次性给付。
第三十二条 超过确定的护理期限、辅助器具费给付年限或者残疾赔偿金给付年限,赔偿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继续给付护理费、辅助器具费或者残疾赔偿金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赔偿权利人确需继续护理、配制辅助器具,或者没有劳动能力和生活来源的,人民法院应当判令赔偿义务人继续给付相关费用五至十年。
第三十三条 赔偿义务人请求以定期金方式给付残疾赔偿金、被扶养人生活费、残疾辅助器具费的,应当提供相应的担保。人民法院可以根据赔偿义务人的给付能力和提供担保的情况,确定以定期金方式给付相关费用。但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已经发生的费用、死亡赔偿金以及精神损害抚慰金,应当一次性给付。
第三十四条 人民法院应当在法律文书中明确定期金的给付时间、方式以及每期给付标准。执行期间有关统计数据发生变化的,给付金额应当适时进行相应调整。
定期金按照赔偿权利人的实际生存年限给付,不受本解释有关赔偿期限的限制。
第三十五条 本解释所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职工平均工资,按照政府统计部门公布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经济特区和计划单列市上一相关统计数据确定。
上一,是指一审法庭辩论终结时的上一统计。
第三十六条 本解释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2004年5月1日后新受理的一审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本解释的规定。已经作出生效裁判的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依法再审的,不适用本解释的规定。
9.弟子规全文拼音解释版 篇九
zǒng xù
总 叙
dì zǐ guī shèng rén xùn
弟 子 规 , 圣 人 训 。
shǒu xiào tì cì jǐn xìn
首 孝 悌 , 次 谨 信 。
fà nài zhòng ér qīn rén
泛 爱 众 , 而 亲 仁 。
yǒu yú lì zé xué wén
有 余 力 , 则 学 文 。
rù zé xiào
入 则 孝
fù mǔ hū yìng wù huǎn
父 母 呼 , 应 勿 缓 。
fù mǔ mìng xíng wù lǎn
父 母 命 , 行 勿 懒 。
fù mǔ jiào xū jìng tīng
父 母 教 , 须 敬 听 。
fù mǔ zé xū shùn chéng
父 母 责 , 须 顺 承 。
dōng zé wēn xià zé qìng
冬 则 温 , 夏 则 凊 。
chén zé xǐng hūn zé dìng
晨 则 省 , 昏 则 定 。
chū bì gào fǎn bì miàn
出 必 告 , 反 必 面 。
jū yǒu cháng yè wú biàn
居 有 常 , 业 无 变 。
shì suī xiǎo wù shàn wéi
事 虽 小 , 勿 擅 为 。
gǒu shàn wéi zǐ dào kuī
苟 擅 为 , 子 道 亏 。
wù suī xiǎo wù sī cáng
物 虽 小 , 勿 私 藏 。
gǒu sī cáng qīn xīn shāng
苟 私 藏 , 亲 心 伤 。
qīn suǒ hào lì wèi jù
亲 所 好 , 力 为 具 。
qīn suǒ wù jǐn wèi qù
亲 所 恶 , 谨 为 去 。
shēn yǒu shāng yí qīn yōu
身 有 伤 , 贻 亲 忧 。
dé yǒu shāng yí qīn xiū
德 有 伤 , 贻 亲 羞 。
qīn ài wǒ xiào hé nán
亲 爱 我 , 孝 何 难 。
qīn zēng wǒ xiào fāng xián
亲 憎 我 , 孝 方 贤 。
qīn yǒu guò jiàn shǐ gēng
亲 有 过 , 谏 使 更 。
yí wú sè róu wú shēng
怡 吾 色 , 柔 吾 声 。
jiàn bú rù yuè fù jiàn
谏 不 入 , 悦 复 谏 。
háo qì suí tà wú yuàn
号 泣 随 , 挞 无 怨 。
qīn yǒu jí yào xiān cháng
亲 有 疾 , 药 先 尝 。
zhòu yè shì bù lí chuáng
昼 夜 侍 , 不 离 床 。
sāng sān nián cháng bēi yè
丧 三 年 , 常 悲 咽 。
jū chù biàn jiǔ ròu jué
居 处 变 , 酒 肉 绝 。
sāng jìn lǐ jì jìn chéng
丧 尽 礼 , 祭 尽 诚 。
shì sǐ zhě rú shì shēng
事 死 者 , 如 事 生 。
chū zé tì
出 则 弟
xiōng dào yǒu dì dào gōng
兄 道 友 , 弟 道 恭 。
xiōng dì mù xiào zài zhōng
兄 弟 睦 , 孝 在 中 。
cái wù qīng yuàn hé shēng
财 物 轻 , 怨 何 生 。
yán yǔ rěn fèn zì mǐn
言 语 忍 , 忿 自 泯 。
huò yǐn shí huò zuò zǒu
或 饮 食 , 或 坐 走 。
zhǎng zhě xiān yòu zhě hòu
长 者 先 , 幼 者 后 。
zhǎng hū rén jí dài jiào
长 呼 人 , 即 代 叫 。
rén bù zài jǐ jí dào
人 不 在 , 已 即 到 。
chēng zūn zhǎng wù hū míng
称 尊 长 , 勿 呼 名 。
duì zūn zhǎng wù xiàn néng
对 尊 长 , 勿 见 能 。
lù yù zhǎng jí qū yī
路 遇 长 , 疾 趋 揖 。
zhǎng wú yán tuì gōng lì
长 无 言 , 退 恭 立 。
qí xià mǎ chéng xià jū
骑 下 马 , 乘 下 车 。
guò yóu dài bǎi bù yú
过 犹 待 , 百 步 余 。
zhǎng zhě lì yòu wù zuò
长 者 立 , 幼 勿 坐 。
zhǎng zhě zuò mìng nǎi zuò
长 者 坐 , 命 乃 坐 。
zūn zhǎng qián shēng yào dī
尊 长 前 , 声 要 低 。
dī bù wén què fēi yí
低 不 闻 , 却 非 宜 。
jìn bì qū tuì bì chí
进 必 趋 , 退 必 迟 。
wèn qǐ duì shì wù yí
问 起 对 , 视 勿 移 。
shì zhū fù rú shì fù
事 诸 父 , 如 事 父 。
shì zhū xiōng rú shì xiōng
事 诸 兄 , 如 事 兄 。
jǐn
谨
zhāo qǐ zǎo yè mián chí
朝 起 早 , 夜 眠 迟 。
lǎo yì zhì xī cǐ shí
老 易 至 , 惜 此 时 。
chén bì guàn jiān shù kǒu
晨 必 盥 , 兼 漱 口 。
biàn niào huí zhé jìng shǒu
便 尿 回 , 辄 净 手 。
guān bì zhèng niǔ bì jié
冠 必 正 , 纽 必 结 。
wà yǔ lǚ jù jǐn qiè
袜 与 履 , 俱 紧 切 。
zhì guān fú yǒu dìng wèi
置 冠 服 , 有 定 位 。
wù luàn dùn zhì wū huì
勿 乱 顿 , 致 污 秽 。
yī guì jié bú guì huá
衣 贵 洁 , 不 贵 华 。
shàng xún fèn xià chèn jiā
上 循 分 , 下 称 家 。
duì yǐn shí wù jiǎn zé
对 饮 食 , 勿 拣 择 。
shí shì kě wù guò zé
食 适 可 , 勿 过 则 。
nián fāng shào wù yǐn jiǔ
年 方 少 , 勿 饮 酒 。
yǐn jiǔ zuì zuì wéi chǒu
饮 酒 醉 , 最 为 丑 。
bù cōng róng lì duān zhèng
步 从 容 , 立 端 正 。
yī shēn yuán bài gōng jìng
揖 深 圆 , 拜 恭 敬 。
wù jiàn yù wù bǒ yǐ
勿 践 阈 , 勿 跛 倚 。
wù jī jù wù yáo bì
勿 箕 踞 , 勿 摇 髀 。
huǎn jiē lián wù yǒu shēng
缓 揭 帘 , 勿 有 声 。
kuān zhuǎn wān wù chù léng
宽 转 弯 , 勿 触 棱 。
zhí xū qì rú zhí yíng
执 虚 器 , 如 执 盈 。
rù xū shì rú yǒu rén
入 虚 室 , 如 有 人 。
shì wù máng máng duō cuò
事 勿 忙 , 忙 多 错 。
wù wèi nán wù qīng lüè
勿 畏 难 , 勿 轻 略 。
dòu nào chǎng jué wù jìn
斗 闹 场 , 绝 勿近。
xié pì shì jué wù wèn
邪 僻 事 , 绝 勿 问 。
jiāng rù mén wèn shú cún
将 入 门 , 问 孰 存 。
jiāng shàng táng shēng bì yáng
10.婚姻法司法解释三发布(全文) 篇十
最高人民法院2011年8月12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根据新出台的婚姻法解释三,夫妻离婚,房产根据出资人不同有不同的分割方法。法规还对DNA亲自鉴定的法律效果有了新的规定和解释。这部司法解释于2011年7月4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25次会议通过,并将于2011年8月13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
(2011年7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25次会议通过)
为正确审理婚姻家庭纠纷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对人民法院适用婚姻法的有关问题作出如下解释:
第一条 当事人以婚姻法第十条规定以外的情形申请宣告婚姻无效的,人民法院应当判决驳回当事人的申请。
当事人以结婚登记程序存在瑕疵为由提起民事诉讼,主张撤销结婚登记的,告知其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二条 夫妻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确认亲子关系不存在,并已提供必要证据予以证明,另一方没有相反证据又拒绝做亲子鉴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推定请求确认亲子关系不存在一方的主张成立。
当事人一方起诉请求确认亲子关系,并提供必要证据予以证明,另一方没有相反证据又拒绝做亲子鉴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推定请求确认亲子关系一方的主张成立。
第三条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父母双方或者一方拒不履行抚养子女义务,未成年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请求支付抚养费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四条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请求分割共同财产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有下列重大理由且不损害债权人利益的除外:
(一)一方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夫妻共同债务等严重损害夫妻共同财产利益行为的;
(二)一方负有法定扶养义务的人患重大疾病需要医治,另一方不同意支付相关医疗费用的。
第五条 夫妻一方个人财产在婚后产生的收益,除孳息和自然增值外,应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
第六条 婚前或者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当事人约定将一方所有的房产赠与另一方,赠与方在赠与房产变更登记之前撤销赠与,另一方请求判令继续履行的,人民法院可以按照合同法第一百八十六条的规定处理。
【最新恶意欠薪司法解释全文】推荐阅读:
最新公司法全文20107-12
09物权法最新司法解释全文06-26
施工单位恶意拖延工期02-20
《恶意》的读书笔记个人所感06-11
网络恶意攻击呈现五大特点11-15
什么是恶意透支信用卡03-22
招商银行非恶意逾期证明格式样本04-03
教你解决常见的几种网页恶意代码10-23
最新修订个人所得税法全文12-29
最新急诊医学名词解释总结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