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论文(精选12篇)
1.试论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论文 篇一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试论职业指导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蔡妮娜
来源:《职业》2012年第08期
职业指导是为求职者就业、就业稳定、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合理用人,提供咨询、指导及帮助的过程。高校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开展职业指导的主要内容包括:就业观念指导、就业政策法规指导、就业心理指导、就业信息指导、就业技巧指导等,这些工作内容都是围绕着帮助毕业生实现就业、就业稳定和职业生涯发展的目标来开展的。本文主要从高校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角度,论述职业指导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一、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现状与问题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国家就业工作的重点,一直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高校设置了就业工作机构,为促进毕业生就业开展系统的工作。在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发生新的变化,就业压力问题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一些高校开始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将毕业生工作的重心由“就业指导”向“职业指导”转变。一些高校成立了专门的职业指导工作机构,面向学生提供职业发展与生涯规划辅导;另外一些高校虽未建立专门的职业指导机构,但其原来负责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机构也开始承担起职业指导的工作职责,只不过没有在机构名称上明显地体现出来。在人员配置方面,各高校均配置了一定比例的专职人员来开展职业指导工作。机构与人员的配置,为高校开展职业指导提供了基本的资源条件,高校在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中运用职业指导的理念与方法,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服务。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一些高校由于对职业指导的重要作用认识存在局限性,导致职业指导工作开展得不到位,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在职业指导的工作内容上,就业指导多,职业指导少
高校在开展职业指导的工作内容上,把重心放在了就业指导上,积极为毕业生提供招聘信息、开展求职技巧辅导等,但忽视对学生的职业指导,如职业生涯教育与辅导、职业素养提升训练等。一些高校就业工作机构的工作职能仍限于制定就业方案、办理毕业手续、就业派遣、发布招聘信息等,没有将工作职能的重心转移到职业指导上来。
2.在职业指导的信息传递中,就业信息多,职业信息少
高校在为大学生提供的职业信息中,以就业信息为主,包括就业政策、招聘信息、求职技巧等信息,而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理论、自我认知、环境认知、行业发展前景、职业分析等方面的职业信息偏少。而大学生由于与社会的接触不多,更希望多了解一些与职业相关的信息,比如所学专业的就业方向、相关职业的发展前景、职业的入职要求等。
3.在职业指导的工作方式上,普及性职业指导多,个性化职业指导少
高校在开展职业指导的工作方式,大部分是普及性、共性的指导,如开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组织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而个性化的职业指导比较少。一些高校并没有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对他们存在的问题进行分类,没有开展分类职业咨询或一对一职业咨询,难以满足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
4.在职业指导的人员构成中,校内职业指导教师多,其他人员较少
目前在高校的职业指导工作中,主要由校内就业指导教师参与职业指导的工作环节,而其他人员的参与比较少,尤其是社会人士的参与。而职业指导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整合社会资源,让更多有工作阅历的社会人士参与。另外,高校的职业指导未能有效调动其他人员如专业课教师、家长、学生代表等,来共同参与职业指导的过程。
5.在职业指导的工作效果上,关注就业率多,关注就业质量少
目前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的最主要指标是就业率,在单一评估指标的情况下,使得一些高校对职业指导工作目标认知存在短视性,更看重就业率这一数值的提高,而忽视了对就业质量的关注。在高校的就业工作中,片面追求就业率,“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念成为职业指导的主导思想。这样的指导思想使得毕业生将第一份工作当成是从学校到社会的跳板,把第一份工作作为积累社会经验的场所,以至于就业稳定性下降。据麦可思《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的调查数据显示,2010届全国大学毕业生中有34%毕业半年内发生过离职,频繁的离职并不利于毕业生以后的发展。
二、职业指导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职业指导工作存在上述的一些问题,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点是对职业指导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导致职业指导缺位,使其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不能得到有效发挥,其原因分析如下:
1.对职业指导的理解不够全面,将职业指导等同于就业指导
由于对职业指导的认知存在偏差,将职业指导等同于就业指导,混淆了两者的区别。就业指导主要集中在大学生就业阶段进行,重在就业政策的宣传、就业信息的提供和求职技巧的指导;而职业指导的核心是人与职业的关系及其发展,重在实现人职匹配的高质量就业。在目前高校的实际就业工作中,偏重于对毕业生的有关求职技巧、就业政策、提供就业信息等方面的就业指导,而对包括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素养提升的全程化职业指导的重视不足,导致职业指导的作用难以发挥。高校把提供就业信息、宣读就业政策法规、求职技巧辅导、组织招聘会等就业指导工作作为职业指导的主要内容,而对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与职业素养关注相对较少,这并不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的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毕业生就业受挫。
2.对预防性职业指导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高校职业指导是滴水石穿的工程,因此要开展预防性的职业指导,从大学生一进校门就应开展职业指导。通过课堂教学及学校活动,针对就业观、成长观等主要问题开展指导,采取各种措施消除和控制在毕业生实现就业的过程中将遇到的各种障碍因素,以避免无问题人群遭遇挫折。但在目前实际工作中,预防性职业指导的理念并没有得到重视。一些高校未开展全程化的职业指导,从新生入学抓起,而是到了毕业生就业的阶段才开始开展职业指导工作;对毕业生毕业前可能面临的一些就业观念或就业心理的问题,没有进行提前的思想引导,未能发挥预防性的作用。
3.对以人为本在职业指导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职业指导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也是职业指导人员素质要求的先决条件。以人为本,也就是要以服务对象为核心,尊重差异,了解不同服务对象的需求,为服务对象提供科学化、专业化和个性化职业指导。但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由于对以人为本的重要性认知不足,以及人力物力资源投入有限等原因,高校更多地关注了大学生普遍的职业指导需求,而对个性化的职业指导需求关注较少。部分高校还未建立职业咨询室,没有固定的时间安排来为有需要的大学生提供一对一的职业咨询与辅导。
4.对全员化职业指导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在高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由于对全员化职业指导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职业指导工作开展得不够深入。在职业指导中的全员参与需要在校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的参与,但在目前的实际工作中,专业课教师、家长和社会人士的参与非常少。在高校的教学工作中,仅由负责职业指导课的授课教师掌握职业指导的理念并运用到教学中,而其他专业课教师基本上未接触过职业指导的理念,更提不上在教育教学环节中渗透职业指导。而在家长的参与方面,由于在高校的学生工作中,学校与家长的联系少之又少,鲜有机会让家长接受职业指导的理念并予以配合。
5.对职业指导更深层次的工作目标——帮助毕业生就业稳定和职业发展重视不足
职业指导对劳动者一方的工作目标有三点:帮助劳动者实现就业、就业稳定和职业生涯的发展。在高校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往往更注重实现就业这第一个目标,容易忽视第二和第三个更深层次的目标。一是由于目前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尚未建立起有效的评估机制,就业率成为评估就业工作效果的主要指标甚至是唯一指标,而包括毕业生的稳定性、就业满意度等就业质量的指标较少提及。片面追求就业率的单一指标,过分强调“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念,可能会导致毕业生首份工作的错误匹配,频繁的工作转换则成了纠正错误匹配和重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过程。因此,要加强职业指导的科学性,促进毕业生“入对行”,才能加强毕业生就业的稳定性。二是由于毕业生的就业稳定与职业发展的情况,需要对毕业生进行较长时间的跟踪才能体现出效果。目前高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一般在毕业生实现就业后就结束
了,对毕业生进行持续跟踪的工作较少开展。而对职业指导帮助就业稳定和职业稳定目标的实现,才更能体现出职业指导的重要作用。
三、职业指导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具有的重要作用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见职业指导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是因为其重要作用得不到有效的发挥与应有的重视,导致职业指导的缺位。因此,只有将职业指导的理念和方法始终贯穿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才能更好地发挥职业指导在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职业指导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介作用——促进大学生劳动力供需合理匹配,促使大学生劳动力市场健康发展
职业指导作为架在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桥梁,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起到了中介作用,促进了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人职匹配,促进了大学生劳动力供需合理匹配。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高校一方面通过多种渠道收集和掌握社会需求信息,了解和掌握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并及时将供需信息传递给学生;另一方面,根据用人单位的招聘要求,将合适的毕业生推荐给用人单位。职业指导可以帮助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方进行选择,通过指导帮助高校毕业生了解自身的人格特征及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帮助用人单位根据岗位需求选择合适的毕业生。职业指导的中介作用,促进了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方的要求在最大程度上达成一致,实现人职匹配,促进大学生劳动力供需合理配置,促使劳动力市场健康发展。
2.桥梁作用——促进职业信息的有效传递,使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形成更紧密的联系
由于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运行机制不健全,没有建立起一个全国性的就业信息网络体系,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的信息沟通不畅。高校职业指导人员采集及处理职业信息,并将职业信息发布给毕业生与用人单位。高校毕业生可根据相关的职业信息来帮助自己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选择;用人单位可获得毕业生资源的相关信息并对招聘计划进行调整。因此,职业信息加强了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联系与沟通,为毕业生与就业需求之间的信息沟通服务,有效地促进了高校毕业生就业。
3.引导作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就业观念指导是高校职业指导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建立正确的就业观和人才观,帮助他们理性对待就业。就业观念的指导,一是帮助学生正确把握就业环境与形势,二是帮助学生了解多种就业途径和职业情况,三是帮助学生建立理性的就业期望。高校一般通过职业指导课程、讲座、班会、网站宣传、个别咨询等方式来开展就业观念指导工作。就业观念指导工作,可以改变毕业生的偏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部队建功立业,积极利用国家和地方政府拓宽毕业生基层就
业渠道的政策,扩大就业选择机会。通过职业指导,可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摒弃一些错误的观念,抓住机会实现就业。
4.导航作用——帮助高校大学生提升综合素质
在高校中开展职业指导,最重要的目标之一是让大学生通过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与发展方向,并实施有效的行动与策略,有针对性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与就业竞争力。另外,职业指导很好地联结了职业中介与职业培训,毕业生通过职业指导明确职业目标,根据职业目标选择参加合适的职业培训,通过学院就业工作机构的职业介绍来实现就业。在这样的过程中,职业指导发挥了导航作用,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素质与就业竞争力。
5.援助作用——促进就业困难群体就业,解决了毕业生中的失业问题
在高校就业工作中,对就业困难群体实施帮扶是其中的一项工作内容。通过调查摸底确定就业困难的毕业生,对他们开展一对一的职业指导,帮助他们分析就业困难的原因及对策,帮助解决问题,早日实现就业,解决了毕业生中的失业问题。
综上所述,在高校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开展职业指导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是对毕业生的直接影响作用,包括帮助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的引导作用、帮助提升综合素质的导航作用、帮助就业困难学生就业的援助作用;另一方面是对劳动力市场发展的直接作用,包括促进大学生劳动供需合理匹配的中介作用、促进职业信息有效传递的桥梁作用等。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只有正确认识职业指导的概念、功能、目标和作用,深刻理解并牢记职业指导的三个工作目标,尤其是帮助就业稳定和帮助实现职业生涯发展这两个更深层次的目标,围绕这几个工作目标理解职业指导的理念与方法,把职业指导工作做到位,才能充分发挥职业指导在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职业指导是高质量、高水平的就业服务,只有将职业指导的理念与方法始终贯穿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把促进就业作为职业指导的出发点和目标,才能更有利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实现充分就业,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2.试论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论文 篇二
职业指导, 在《中国教育百科全书》中是这样解释的:职业指导, 亦称职业咨询或就业指导, 指根据社会职业需要针对人们的个人特点以及社会与家庭环境等条件, 引导他们较为恰当地确定职业定向、选择劳动岗位或者转到新的职业领域的社会活动, 是沟通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教育部门和社会的有效途径。通俗地说, 职业指导就是帮助求职者了解社会就业形势与当前就业状况, 了解社会人才需求和有关人事劳动政策法规, 认识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与个性特点的过程。职业指导工作者运用职业评价分析、调查访谈、心理测量等方法和手段, 依据市场人才供求, 按照求职择业者个人条件与求职意愿, 以及单位用人要求, 提供咨询、指导和帮助, 实现人职合理匹配的过程。改革开放, 随着国家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每年大学毕业生成倍地增长, 给企事业单位增加了择优选用人才的机会, 国家与地方政府每年都在出台增加大学生就业的政策与办法, 解决了相当大部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然而, 由于毕业生人员总量增幅迅猛, 高校就业困难毕业生逐年增加, 该群体规模不断扩大。如何有针对性地对这些毕业生进行职业指导, 成了促使他们尽快走上工作岗位, 发挥重要的作用。指导他们的就业之路, 成为高校和广大职业指导工作者深入研究工作方法, 提高职业指导作业能力的当务之急。
1 高校就业困难群体的概念及其类型
高校就业困难群体, 目前还没有统一规范的解释。一般是指在高校即将面临毕业的学生,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无法实现正常就业或充分就业的群体, 以及正处在就业困难的心理状态的群体。他们大体上有以下几种类型:
(1) 专业能力低下型。此类毕业生, 因为在大学期间学习懈怠, 或者学习能力弱, 或者其他原因造成学习成绩较差, 专业技能低下和操作能力不强, 导致他们在专业岗位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常常在专业技能面试时即遭淘汰。
(2) 综合素质低下型。主要表现为智商以外的能力欠缺, 如人际交往能力较弱、语言表达能力较差、职业道德和信用度较低、责任意识缺乏等等, 导致他们在获得工作岗位后, 无法赢得用人单位的满意和信任, 而被辞退或者因调岗、降级而主动辞职的情况。
(3) 心理问题型。这类毕业生主要是受到各种不良心理的影响, 在就业和择业的过程中往往会有自卑畏怯、消极依赖、求稳求高、盲目攀比、急躁焦虑等现象产生, 从而造成在就业竞争中要么畏缩不前, 要么屡屡碰壁。
(4) 经济困难型。此类毕业生主要指那些来自老少边穷等地区学生, 以及其他地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他们的共同特点是, 由于家庭经济困难, 导致其社会接触面较窄, 人脉资源缺乏, 在就业竞争中容易给用人单位留下交往能力弱、缺乏特长、综合素质偏低等刻板印象。
(5) 专业冷门型。主要是指那些所学专业过于冷门、市场需求量较小, 从而难以找到适合发挥其专业所学的工作岗位。
(6) 身体缺陷或形象欠缺型。此类毕业生或者有身体上的残疾, 或者由于长相、身材等条件一般而受到用人单位的歧视, 使其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
(7) 性别歧视型。一般是指由于女性的生理因素导致用人单位在录用毕业生时将女性排除在外, 也指由于人们的刻板印象, 对某一类职业中出现的少数性别人群的歧视, 使其处于弱势群体的地位。
2 职业指导在促进高校就业困难群体就业中的主要作用
(1) 充当学校与社会的桥梁。通过职业指导, 帮助毕业生认识社会, 了解社会需求, 从而有助于他们及早做好职业准备。职业指导可以通过对社会的客观描述, 分析社会对人才的界定和要求, 从而帮助高校就业困难群体以社会需求为内驱力, 明确学习目标, 增强学习自觉性, 做到有针对性的选择课程, 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努力学习从业技能, 进而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使之成为社会所需要之人才。同时, 通过深入了解社会需求, 特别是对人才类型、素质、能力、学力、规格的要求, 也有利于高校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课程设置, 从而可有效减少社会需求和学校培养目标错位造成的就业困难。
(2) 充当学校与企业的桥梁。做好职业指导, 需要积极开拓就业市场, 不断拓宽就业渠道, 为就业困难群体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高校的职业指导要主动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与交流, 加强同各类人才市场和人力资源服务单位的联系与合作, 不但要把企业引进来, 更要把人才推出去, 通过开展各类人才招聘会、推介会, 有针对性地为毕业生和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提供就业和岗位实习、专业实践的机会。同时, 建立有效的信息服务网络, 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快速、便捷、信息量大等特点, 积极主动为就业困难毕业生提供供需信息和就业服务。
(3) 充当“本我”与“自我”的桥梁。按照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职业指导师要帮助毕业生努力克服“本我”的无意识和欲望, 使职业指导成为“本我”向“自我”升华的驱动力,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并根据“自我”特征, 找准职业切入点, 发挥潜能, 扬长避短, 合理定位, 选择一个适合而又能够胜任的岗位。同时, 通过对“自我”的主动介入, 积极培养个人的职业兴趣、职业技能、个性特长和职业倾向, 从而帮助制定职业生涯规划, 实现职业发展和职业理想。
(4) 充当理想与现实的桥梁。职业指导可以帮助毕业生克服不切实际的职业理想, 使之能够从自身的现实条件、能力、学力出发,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科学的职业态度, 找准个人职业定位, 从而将职业选择和个人实际相结合, 将职业选择和职业目标相结合, 将职业选择和人生追求相结合, 进而有效减少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眼高手低、盲目攀比、唯“薪”是图等不良因素造成的就业困难的问题。
此外, 通过职业指导, 在帮助高校就业困难群体了解就业创业政策、提供法律法规指导、克服就业心理障碍等方面, 有着重要的意义, 是高校最大限度地实现毕业生就业不可或缺的有效手段。
3 当前职业指导在促进高校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工作中的问题和误区
尽管职业指导在促进高校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就业方面, 有着诸多的作用, 但目前高校的职业指导工作依然存在不少的问题和误区, 主要表现为:
(1) 针对性不强。当前各高校都已普遍重视职业指导课程的设置, 不少院校已经将职业指导课定位为必修课程。但作为课程的职业指导, 无法做到针对每个就业困难学生的不同个性开展辅导, 从而导致职业指导在高校更多的仅仅局限于课堂, 局限于课程, 难以完成指导就业困难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促进就业的使命。
(2) 理论脱离实际。高校的职业指导, 大多是空洞的理论和粗浅的说教, 缺乏实践的检验, 往往造成理论和实际的脱节, 从而导致毕业生能力与实际岗位需求的错位。
(3) 能力水平有限。部分高校对职业指导重视不够, 往往由辅导员或思政课教师兼任职业指导老师, 而又缺乏必要的培训。在面对学生咨询时, 难免由于能力水平有限而进行不恰当的指导, 甚至误人子弟。
(4) 职业指导不等同于职业介绍。由于职业指导在本质上属于思想教育的范畴, 因而它绝不等同于职业介绍, 更不是实现就业的充分保证。
4 提升高校就业生困难群体就业指导有效性的途径
由于就业指导在促进高校困难就业群体就业工作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因而提升高校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指导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其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加大对职业指导工作的投入 (包括资金和时间的投入) 。
(1) 资金投入。要建立健全职业指导机构, 设立相应的咨询室、测评室, 购置相应的测评工具。同时, 要下大力气培养一支专业化、高水平的职业指导教师队伍。
(2) 时间投入。职业指导工作要作为高校教育的一项日常工作来抓, 分梯次、分阶段地安排于大学教育的各个时间段内, 形成一项系统工程。
(2) 增强职业指导工作的科研能力。职业指导工作是一个技术性和学术性都很强的工作, 需要相关从业人员具备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知识, 更需要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升职业指导理论基础, 不断探索新的测评方法, 以实现职业指导工作科学性和实效性的提升。
(3) 强化职业指导和社会的联动效应。职业指导工作归根结底不同于高校其他工作, 它有很强的社会性, 需要高校和从业人员积极主动深入社会、了解社会, 使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相匹配。当今可喜的是, 不少高校已经逐步看到了职业指导与社会联动的重要性, 纷纷通过企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以及增加实训教学环节等方式, 培养适应社会和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5 结语
实践证明, 对高校就业困难群体的职业指导, 是一项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 促进人力资源合理、有效配置, 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工作。而这一项工作, 不能急功近利, 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它需要学校、社会、家庭和个人, 四个方面的有效联动, 共同发力, 逐步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何创雄, 杨阳.谈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建设的策略[J].华章, 20l1 (19)
[2]张维贵.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有效性探析[J].学园 (教育科研) , 2012 (1)
[3]黄鹏, 张宁.职业指导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探究[J].就业, 2012 (07)
[4]徐静.浅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J].时代经贸, 2012 (2)
[5]辛钧.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 2010 (18)
[6]王香丽.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新思考[J].教育探索, 2010 (6)
3.试论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论文 篇三
关键词:职业指导;作用;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C91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2-0118-03
随着我国就业形势的变化和高校自1999年来大量的扩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一直不容乐观。在目前的就业形势下,只有充分有效地做好高校的职业指导工作,才能促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为此,本文拟就职业指导工作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展开研究。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问题
(一)就业歧视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难度
从宏观上说,国家相关的劳动与就业政策、法规的不完善滋长了就业歧视。目前,大学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遭遇的就业歧视主要包括四类:地域歧视、性别歧视、身体歧视、学历和非专业技能歧视。相比男性毕业生,女生的就业显得更加步履维艰,性别歧视成为女生求职中最大的障碍,据统计,在相同条件下,女大学生就业机会只有男生的87.7%[1]。在2008年到2009年间,在未就业的大学生中,女大学生占到60%—70%[2]。由于就业歧视这种社会排斥现象的存在,导致有的大学生长时间失业、待业或者临时的和不安全的就业,甚至有些优秀的毕业生不得不从事低层次、低薪酬的工作。
(二)求职陷阱打击了毕业生的就业信心
由于社会阅历浅,缺乏相应的法律及政策知识并且求职心切,毕业生容易在职场上遭遇求职陷阱。常见的求职陷阱有:第一,网络陷阱。利用网络的虚拟性,不法分子通过建立钓鱼网站、诱人的网络招聘待遇、冠冕堂皇的网络招聘职位等方式吸引防范意识薄弱的大学生求职。第二,试用期陷阱。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企业故意延长毕业生的试用期,在初次约定的试用期满后,企业提出再次延长试用期以做进一步考查毕业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二是在试用期间内企业无条件地占有毕业生的劳动成果。第三,劳动合同陷阱。用人单位在与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时,合同中涉及模糊词句,附加不平等条款,使合同内容倾向于用人方利益,无视毕业生的合法权利。
(三)就业成本高增加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从经济学的角度上说,“成本”是指从事一项投资计划所消耗的全部资源的总和[3]。大学生的就业作为一种人力资源投资,必然离不开成本投入,主要的成本包括:考证费用、求职材料费、交通费用等。(见表1)
此外,在问卷调查的两项内容中“您认为就业过程中的各种成本付出值得吗?”和“就业成本增加您的就业压力吗?”(见表2),我们得出了以下的结论:毕业生普遍认为在择业过程中一定的成本投入是值得的,但就业成本偏高让他们深感就业压力大。
(四)企业侵权增大了毕业生的求职风险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不仅指大学生难以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也指其在就业过程中遭遇到种种侵权行为而不能正常就业[4]。用人单位因为各种不合理且不合法的理由,对毕业生进行区别性、排斥性的对待,导致了毕业生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这在毕业生的就业过程中是屡见不鲜的现象。就业歧视就是企业侵害毕业生平等就业权的一种侵权行为的表现形式,除此之外,用人单位的违约行为、无故扣押毕业生的证件、故意规定“高额”的违约金和借故扣减劳动报酬等行为都是用人单位惯用的侵权伎俩,这不仅对毕业生造成了身心的伤害,而且还增大了毕业生的求职风险。
二、职业指导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
相比美、英、德等西方国家成熟的职业指导理论与实践,我国的职业指导工作虽然尚处在起步和探索阶段,但是在当前的就业环境下,职业指导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性的作用。
(一)指导毕业生充分认识自我和职业环境,实现人职匹配
“特质—因素匹配理论”认为职业指导过程就是基于自我认知、职业认知前提下的人职匹配过程[5]。据新浪网的一份调查显示,每年约有两三百万毕业生迈入社会,可是有80%的人感到不适应本职工作,60%的人有跳槽的打算,30%的人没有职业规划,仅有10%的人表示工作还算快乐[6]。由此可见,人职匹配是大学生实现就业、就业稳定和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大学生要在就业中实现人职匹配,高校的职业指导发挥关键作用,应做好三方面主要工作:一要引导大学生正确地认识和分析自我,全面了解个人的兴趣、性格和能力;二要引导大学生客观地分析职业世界,掌握社会职业对人才的需求和要求;三要引导大学生主动寻找与个人的人格特征和能力特点相对应的职业,实现人职匹配。通过充分认识自我和职业环境,减少了毕业生在择业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也有利于降低就业成本。
(二)指导毕业生全面掌握就业市场信息,积极参与就业竞争
就业市场是毕业生参与就业竞争的重要场所,由于就业信息具有变动性和时效性的特点,毕业生要在就业竞争中处在有利的位置,必须要真实而及时地掌握和运用就业市场信息,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选择。通过职业指导,毕业生可以掌握的就业信息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反映整个就业市场状况的社会信息,即:毕业当年的有关就业政策、就业法律法规和社会职业发展状况;另一部分是毕业当年各高校应届毕业生的基本情况,即:毕业生总人数、专业分布情况、地区分布状况等。在处理搜集的就业信息过程中,职业指导教师要发挥导航作用,既要指导毕业生有效地筛选有价值的信息,又要提醒学生提防渠道不明的信息源,警惕求职陷阱,还应鼓励毕业生学会共享就业信息,共同参与就业竞争,实现及早就业。
(三)指导毕业生端正择业观念,培养健康的就业心理
从教育本位上看,职业指导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要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质,必须要发挥其教育和帮助的功能,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念,主要做法有:在就业区域上,支持毕业生投身到艰苦边远和西部等人才稀缺的基层地区;在就业方式上,教育毕业生合理对待择业和创业,鼓励有能力、有条件的毕业生大胆创业。在就业领域上,引导毕业生打破传统“专业对口”的狭隘观念,利用公平自由的就业环境去尝试和争取在专业相关或者专业外的领域中就业。在就业期限上,教育毕业生理性看待“跳槽”现象,帮助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先生存,后发展”的动态就业观[7]。在择业观教育过程中,一方面可利用团体或者个体指导方式校正因择业观误区而导致职业选择错误的学生;另一方面要及时发现因就业观误区产生心理问题的毕业生,通过采取一对一心理辅导,以消除择业过程中毕业生的心理问题,促使他们以健康的状态参与就业竞争。
(四)指导毕业生熟练掌握求职技巧,提高就业的成功率
纵观当前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从主观上说,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不仅仅是不正确的就业观,求职技巧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择业技巧是职业指导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向毕业生传授求职技巧过程中,高校的职业指导教师要把握好“1W1H”:一是要讲什么(what),在内容上,求职技巧应该与社会职业状况密切联系,着装技巧、制作简历技巧、交谈技巧、握手技巧以及问候语使用技巧等应成为重点讲解的内容;二是如何有效地传授这些技巧(how),可通过“老师—学生”和“学生—学生”两种方式,具体而言,前者是先老师示范,学生领会后,再由学生现场模拟;后者是学生在掌握要点后,由志愿表演者现场操作,其他同学面对面给予点评,达到互相学习提高的效果。很明显,正确而熟练地使用求职技巧不仅增加毕业生求职的自信心,而且还提高毕业生的个人形象,让毕业生的求职更顺利。
三、职业指导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重要性
职业指导始于人类社会的职业分工,从社会本位角度上看,职业指导是为求职者就业、就业稳定、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合理用人,提供咨询、指导及帮助的过程[8]。在今天,就业方式由国家分配转向自主择业的背景下,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了各种问题,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结合职业准备、就业服务、人力资源配置和职业发展四个方面,对职业指导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重要性展开论述。
(一)是大学生做好职业准备的需要
就业准备是成功就业的关键环节,在职业指导的发源地美国,高校的职业指导在学生就业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无论是机构设置、经费投入、师资队伍还是法制保障等方面都为大学生的就业提供了充足的职业准备条件,其完善和成熟的职业指导理论与实践对我国高校做好职业指导工作有很大的启示。在我国,虽然职业指导起步较晚,但是其重要性日益得到肯定,尤其在毕业生的职业准备中,缺乏职业指导,毕业生难以实现人职匹配。职业准备贯穿整个大学阶级,过程可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职业指导在各个阶段分别满足了大学生的不同需要。在准备前期,职业指导帮助大学生根据个人的特质合理规划职业人生,形成初步的职业方向;在准备中期,职业指导促使大学生熟悉国家就业政策与制度法规、产业发展政策以及人才需求信息,增加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信息对称,教会学生使用法律知识保护个人在就业中的合法权益。在准备后期,职业指导侧重于加强大学生的择业技能培训、创业教育和开展个性化的择业心理辅导,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自信心。
(二)是高校做好就业服务工作的需要
就业服务是高校职业指导机构围绕就业工作提供的咨询、辅导、培训和测评等操作层面的服务,不等同于职业指导,职业指导更多侧重于从诸如就业政策、求职技巧、就业信息等知识层面对学生开展指导。从操作层面上说,高校的就业服务主要包括三方面工作:第一,网络服务。利用网络资源,通过设立专业门户网站和导师博客,以在线方式有针对性地为大学生提供网上就业服务,既可解答就业疑惑,又可发布就业信息或者提供网络视频面试。第二,个性化咨询服务。针对不同的大学生群体,以面对面的交流方式,通过团体或者单独的咨询指导,既可为学生提供专业细致的职业信息,又可以缓解学生择业的心理压力,同时还应借助一定的职业测评工具,促进学生认知自我,根据测评结果明确择业方向。第三,职业技能培训。借助课程实习、职业资格认证考试、专家讲座等方式对学生开展就业素质和能力的培训,促使学生体验职业环境,了解社会需求,明确职业目标,进一步提高就业的砝码。除此之外,一些常规性工作,如:就业协议书的审核盖章、就业方案的报批、就业报到证的办理和组织专场招聘会等也在就业服务之列。做好了就业服务工作,不仅能大大节省毕业生的求职费用,而且能促使学生客观地认识社会环境,防止掉入求职陷阱。
(三)是社会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需要
劳动经济学把人力资源的流动分为三种形式:工作调整、工作搜寻和迁移[9],大学生的就业属于工作搜寻。纵观目前大学生资源的流动,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第一,跳槽率高;大学毕业生在两年内最容易跳槽,其中,女性跳槽率比男性要高。有关资料显示[10]:
第二,就业区域要求高;调查显示:选择上海、北京、深圳三地就业的毕业生高72%之多,而老少边穷地区却很少有人问津[11]。第三,自主创业率不高;据麦可思(权威教育数据咨询研究公司)调查显示,2010届中国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达到了1.5%,比2009届(1.2%)高0.3个百分点,比2008届(1.0%)高0.5个百分点(见表3)[12]。
由此可见,我国大学生创业比例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接近30%的大学生创业比例相去甚远[13]。高校职业指导遵循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规律,贯穿整个大学生活,在树立大学生正确的择业观,消除大学生择业心理误区和提供有价值的社会就业信息等方面促使学生学会正确处理就业、择业与创业的关系,保证了大学生资源的合理配置。
(四)是大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
发展性职业指导理论认为,职业发展可以分为几个连续发展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定的特征和发展任务[14]。对大学生而言,职业选择不是面临择业时才有的单一事件,而应视为一个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职业指导的影响力不容忽视。以大学本科生为例,入学第一年,职业指导的任务是帮助学生结合所学专业培养职业兴趣,树立科学的就业观。第二年,职业指导的任务是要求学生结合个人的特质,合理规划职业人生,确定人生的奋斗目标。第三年,职业指导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通过与社会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搭建参与社会实践的平台。第四年,职业指导的任务是加强择业技巧培训、就业政策宣传和就业信息的发布。通过循序渐进的发展式职业指导,大学生的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能够更好地做到人尽其才,而并不仅仅以就业为目的,实现了职业指导的最终目标[15]。
参考文献:
[1]卢志同.新形势下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J].教书育人,2009,(15):6-7
[2]崔影慧,等.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9,(15):60-61.
[3]陈良华.成本管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21.
[4]陈亮,等.高校毕业生就业权益侵害表现形式研究[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1,(3):74.
[5]吴祠珍.美国高校就业指导理论与实践[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1):104.
[6]李燕冰,等.职业指导与大学生就业[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6):217—218.
[7]赵彩瑞.积极面对就业压力,树立现实的就业观[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1,(7):28—30.
[8]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编写.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68.
[9]陆铭.劳动经济学——当代经济体制的视觉[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45.
[10]于成锋.人力资源流动现象分析[J].国土资源高等职业教育研究,2007,(2):32.
[11]林明.试论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内容和方法[J].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4):76.
[12]中国2008-2010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EB/OL].http://www.mycos.com.cn.
[13]夏大庆,等.新形势下大学生创业问题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2,(3):95.
[14]陈石清,等.论职业指导与大学生就业[J].教育与职业,2007,(5):81—82,
4.试论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论文 篇四
目前,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毕业生就业工作既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也关系到高校的生存与发展,当然更关系到学生的前途和命运。辅导员作为大学教师的特殊群体,承担着育人的重要任务,处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的第一线,是高校就业上作队伍:重要成员,在参与就业指导工作方肉有诸多有利条件,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辅导员的有利条件
1.1辅导员的素质优势,有利于提高专业化的就业指导
近年来,各高校在选聘、培养、管理辅导员时本着“高进、明责、严管、精育、优出”的原则,并按。教育优先、德育为先、素质领先”的上作方针实施,逐步朝着职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这样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有着专业化的引导,可以帮助学生确立自己的发展方向。
1.2辅导员的角色优势,有利于和学生沟通
高校辅导员一般由刚毕业小久的青年教师担任,他们的年龄结构、知识背景、生活阅历等方面和大学生比较接近,与学生交流沟通起来不存在代沟,有助于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而另一部分年龄处于中年阶段的辅导员,生活阅历丰富,社会经验充足,可以给学生就业工作一些建设性的指导意见,避免其育目性和无序性
1.3辅导员的工作性质优势,有利于增强就业指导的针对性
辅导员的工作不仅包括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包括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处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线,工作内容涵盖大学生活的各个方面。他们经常深人学生中间,与学生朝夕相处,他们对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性格特点、专业能力、综合素质等都有一定的了解。这样可以使师生之间可以更多地以朋友的身份展开交往活动,从而使辅导员较易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赢得大学生的信任。对于大学生在职业规划、求职择业中遇到的情绪波动或心理障碍,辅导员可利用掌握的有关资料与学生本人进行沟通,开展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及时分析自身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制定科学的职业规划,提升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转变就业观念,掌握求职技巧,实现顺利就业
1.4辅导员的工作方式优势,有利于增强就业指导的实效性
就业问题是当前学生思想政治_L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密切关心的敏感问题。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可以学生成长成才为落脚点,将就业工作融人学生日常教育管理之中,既能抓住学生的兴奋点,也有助于增强就业指导的实效性。具体方法有:一是利用主题班会讨论、经验交流等形式,给学生介绍往届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分析本专业的前景、当前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鼓励和帮助学生把自已的特长、兴趣、爱好、与社会需求、行业的发展结合起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二是通过评奖、评优等方式,在学生中树立先进标兵,利用标兵的带动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文体活动、科技竞赛、社会实践、就业实习等,让学在实践中了解社会、提升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
2.辅导员的作用
2.1政治辅导员是构建和谐校园和皆社会的现实需要
高校的和谐校园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大学生就业是影响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与和谐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所以如何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促使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成了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任务,也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辅导员与学生接触频繁,他们掌握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熟悉学生的心理特征,了解学生的现实表现和能力,是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最直接的老师。通过发挥辅导员的作用,可以及时发现因就业问题而引发的校园不和谐因素,并及时把它消灭在萌芽状态。
2.2政治辅导员是大学生职业梦想的启发者和制定职业生涯的参谋者
大学生一进人高校,学校就应针一对学生特点迅速开展形式多样的专业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课,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远大理想,制定职业规划,明确职业生涯每一阶段的奋斗目标和实现所有目标的具体措施辅导员可从日常教育、服务管理过程中,根据每一位同学的实际情况启发学生职业梦想,参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制定,并因人而异提出个性化的指导意见。
2.3政治辅导员是大学生求职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者
在社会交往中,学生的阅历浅、书生气、冲动、莽撞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表露,遇到问题和挫折无所适从。这就要求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意志培养,帮助学生树立理想,正视挫折,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我,认识自我,完善自我。要注意发现学生在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专业技术运用能力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制定改进措施和办法,帮助其提场:
2.4政治辅导员是学生求职单位和岗位的推荐者
毕业生在向用人单位投出简历后,用人单位要对学生的专业知识、操技能进行考核,对备案认真审阅,对学生进行面试,对学生进行访问调查,这些全面,准确、详尽的资料非辅导员准备莫属。
2.5政治辅导员是学生求职力一法与技巧的指导者
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与学校教师联系最多的是辅导员。大多辅导员经过了国家就业指导师资格培训机构的专门教育和培训,不少都有国家就业指导师资质,掌握一定的就业指导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技巧,加之对本班级学生的家庭情况社会背景、求职能力、个人特长、心理素质、性格特征、兴趣爱好、身体状况最为熟悉,是学校帮助学生就业开展个性化求职方法与技巧指导的主力军。
2.6政治辅导员是国家、社会学校就业政策、就业需求信息、就业工作程序等信息的宣传者
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各级党委、政府长期以来十分重视大学生就业工作,为了帮助学生能及时、充分就业,每年制定出台了一套完整规范的管理服务办法和程序,更为重要的是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信息等都需要毕业生们及时地了解和遵循,如有疏忽,将会给学生造成难以弥补的差错。辅导员是学校教育学生、管理学生、服务学生的一线直接责任人,理当做好有关学生就业各项方针、政策、办法、措施以及其他信息的宣传和解释作。
2.7政治辅导员是帮助大学生解决求职过程中具体困难的协助者
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有:就业信息不灵、不明用人单位详情、贫困学生经费紧张。为此辅导员应按学校就业职能部门的要求,采取语言、网络、书信、手机短信等形式,将各种信息传递给学生,并帮助困难学生向学校中请特殊困难补贴,或帮助他们到有偿实习基地实习。
2.8政治辅异员是学生就业后发展跟踪考察的联系者
5.试论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五心” 篇五
【摘 要】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 政治 教育 的必然要求,也是造就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要求。高校辅导员是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指导者、引路人,是学生学业的辅导者,因此在工作中应该具备爱心、热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
【摘要】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 政治 教育 的必然要求,也是造就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要求。高校辅导员是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指导者、引路人,是学生学业的辅导者,因此在工作中应该具备爱心、热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
辅导员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力军,高校辅导员的综合素质是关系到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学校 发展 的重要因素。加强和改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升辅导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辅导员在工作中必须具备“五心”。一爱心
教育没有感情,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辅导员要有爱心,主要体现在对工作本身的热爱以及对自己学生的热爱。热爱是一切事业成功的基础,教育的力量来源于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感人心者,莫过于情。”辅导员的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对学生有一颗爱心,是做好学生工作的重要前提。辅导员要热爱自己的学生,爱学生是一种高尚的情感体验,是辅导员爱的最高境界。要关心学生的生活,经常找学生谈心,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学生要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培养学生的自立能力和自强意识,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做到既有情感中的教育,更有教育中的情感。二热心
辅导员的工作要有热情、有激情,工作态度要适合青年朝气蓬勃、奋发热情的特点。辅导员必须心中想着学生,行动上爱护学生,时时刻刻关心帮助学生,要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在工作中寻找乐趣。学生军训的疲惫,成长的烦恼,学习的艰辛,理想的困惑,择业的焦灼„„喜怒哀乐,成败得失都需要辅导员的关心、帮助与支持,如果辅导员能真心地去关心他们,及时地了解他们的困难,并给予解决,对学生的成长是十分重要的。在学生工作中要保持高度的工作热情,以积极饱满的情绪投入到各项活动中去,面对困难不轻言放弃,学会克服一切不利因素,将工作进行到底。三责任心
6.试论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论文 篇六
摘要:班级管理和每个学生的成长都有密切的关系,因此要积极发挥高校辅导员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改革管理方式,提高班级管理成效。因此,首先分析高校辅导员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包括对班级的凝聚作用、对学生的引导作用以及对班级矛盾的协调作用,接着提出了高校辅导员的班级管理策略。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班级管理;策略
班级是高校学生学习生活基本单位,也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基层组织,是学生自我管理与教育的载体。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班级管理是重要的环节之一。作为班级管理的主要负责人,辅导员在班级建设的作用不容小视,要认真研究班级管理艺术,提高班级管理成效。
一、高校辅导员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1.对班级的凝聚作用
班级的主要组成成分是学生,当全班学生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并且认为这个目标与大家息息相关时,大家就会有共同努力的动力。辅导员在进行班级管理的时候以学生为主体,与学生一起探讨学习目标,其良好的.工作方式与人格魅力能够赢得全体学生的尊重,提高班级凝聚力。
2.对学生的引导作用
高校辅导员通过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科学地引导他们进行人生规划,辩证地看待身边的人和事物,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并且通过言传身教,根据不同的专业和年级实际组织和开展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3.对班级矛盾的协调作用
对于高校辅导员来说,因为他们担负着学生管理的重任,要及时了解学生的综合信息,与学生成为朋友,对学生中出现的各种突发事件及时应对,按照学校各项章程规定来协调班级矛盾,用公平公正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这样才能为校园稳定与学生发展服务。
4.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疏导作用
大学生面对学习、生活与就业的各种压力,尤其是大一新生,刚到大学这样一个新的环境,如果自我调节不到位就可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甚至出现焦虑、自闭或者抑郁等。辅导员是学生的贴心朋友,学生对辅导员充满信任,会对辅导员说很多知心话,辅导员运用专业知识和人生经验分析、能解答学生的困惑,对学生起到很好的心理疏导作用。
二、高校辅导员的班级管理策略
1.提高自身素质,打造人格魅力
对于辅导员来说,其工作职责和主要任务就是教育和管理好班级学生,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这就是所谓的“言传身教”。要提高班级管理成效,辅导员要先从提高自身素质上下功夫,增强自身人格魅力。因为大学生的性格中具备很强的“向师性”特点,他们甚至可能会把喜欢的老师当作偶像去模仿。辅导员可以利用这个特点,用自身的行为去感染学生,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在提高自身素质方面,要真正把学生当作孩子,增强自身的责任感,热爱教育事业,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心理学知识,这样才能增强处理突发事件和棘手问题的能力。此外,还要学会控制自身情绪,在处理麻烦事的时候做到不温不火,对学生管理问题充满信心,这样才能在学生心中树立威信。
2.实施与创新班级管理制度,提高工作成效
在高校班级管理中,制定规章制度是搞好班级管理的重要保证,例如班委选举制度、班级奖惩制度、宿舍管理制度等。在实施与创新班级管理制度方面,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要借鉴其他专业或者其他年级先进的班级管理经验,在与其他班级交流中创新管理制度,对于当前班级管理中不适应的部分进行修改,引用先进班集体的模范管理模式,完善班级激励制度建设,对先进的个人采取积极、有效的奖励措施,定时通过展览会或者班会等形式展示优秀班集体或者个人的风采。其次,强化班委会培训制度。可以适当放权,积极构建班集体授权式管理模式,把部分班级管理的权利交给班干部,加强与班委会的沟通,及时了解班级动态。对于初为班委会成员的学生进行适当的培训,教给他们与同沟通的技巧,让他们明确班委会成员的职责;定期把班委会成员召集起来,集中研究处理一定时期内班级中出现的问题。事实上,班委会培训还可以采取横向培训的方式,例如,把几个班级的学习委员、生活委员或者团支书等分别集中培训,让他们互相交流彼此的工作经验和心得体会,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解决问题的时效性。
3.运用新媒体进行班级管理,提高工作成效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学生管理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班级管理符合大学生群体的兴趣,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才能取得成效。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在大学生班级管理中应用新媒体技术能够抢占思想教育的阵地。例如,运用微博、QQ群、微信、人人网等网络媒体宣传班级管理的措施,让大家在班级群中畅所欲言,提出关于班级管理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提高班级管理的民主性,建立由班委会牵头、辅导员全程监督的新媒体建设机制。班级成员要以主人翁身份积极建言献策,辅导员要做好舆论导向工作,运用新媒体宣传积极向上的生活和学习态度,提高班级管理成效。
三、结论
综上所述,社会的发展给高校教育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冲击,教育模式和教育内容都要随形势发生改变。辅导员作为班级管理的领导者和参与者,要顺应时代发展,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创新班级管理策略,运用新媒体等技术提高班级管理成效。
参考文献:
[1]李建华,张晓雯.高校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
[2]马啸尘,罗明忠.基于控制理论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J].科技创新导,
7.试论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论文 篇七
众所周知, 就业是民生之本, 是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的关键。随着高校毕业生逐年的增加, 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就业关系着国计民生, 对大学生而言, 就业更影响着今后的人生道路, 只有参加劳动, 才能取得生活必需品, 其基本生活才有保障, 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在我国社会、科技、经济等各方面飞速发展的今天, 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并不能使所有大学生都能适应并融入到整个社会的发展速度当中, 就不可避免的出现就业危机。职业指导是帮助人们选择并准备从事一项适合自己的职业的过程。具体到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 适当的就业指导可以帮助他们更充实的度过自己的大学生活, 最终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更好的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二、职业指导概述
职业指导是通过采用科学方法, 旨在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生理与心理特点, 帮助人们了解工作的世界, 获得职业信息并学会作出职业决策, 即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选择职业、预备职业、获得职业和改进职业。[1]职业指导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涉及职业测验、职业咨询、就业指导等多个方面。职业指导促进被指导者自我发展与学习, 介绍求职经验, 提供教育与劳动力市场信息的综合, 同时包括创业指导与服务等。
职业指导是高等教育的社会需求与个人需求的有效衔接, 促使教育的个人需求体现为个体的求学需求。职业指导能够帮助大学生就业, 帮助实现他们职业生涯的规划与发展。
三、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近年来, 在高等教育阶段, 重视理论基础的学习而忽略社会需求, 忽视社会所提供的工作岗位的要求, 忽视学生自身职场能力的培养和自我规划与发展的指导, 导致现在社会需求与个人需求严重脱节。很多用人单位抱怨招不到合适的人, 很多大学生抱怨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解决用人单位的困难和大学生择业困境的较好的方式就是在大学中开展适当的职业指导。大量调查显示, 70%左右的毕业大学生选择职业是非常盲目的, 65%左右的大学生没有自己的职业规划。而在大学教育中, 42%左右的高校是没有开展职业指导的相关课程的, 35%左右的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是毫无作为的。20%左右的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的帮助是微乎其微的。俗话说:“七十二行, 行行出状元”、“条条大路通罗马”, 现代社会, 对于这群天之骄子来说, 明明是可以通过多元选择、多种途径可以实现自我发展, 而且可能是更好的发展、更利于个人潜能的发挥, 但大部分学生偏偏不能做出适合自我发展的选择, 往往是“一条道走到黑”, 更有甚者沉迷于网络游戏, 最终毕业即失业。纵观社会, 知识改变命运已经是社会的共识, 但掌握知识的大学生没有适当的就业指导, 没有良好的职业规划, 很多学生到临近毕业一两个月才关注人才市场, 才考虑自己以后要从事什么工作, 对自己的认知又存在众多盲点, 所以很多学生往往抱着“骑驴找马”的态度投出自己的第一份简历, 开始自己的第一份工作。而职场的精英们则不同, 他们更早的关注就业市场, 更早的注意自身素质的提升和专业素养的积累, 更早的做出自己的职业规划和理性的咨询, 他们通过自己的方式选择了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点。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所指出的, 人具有多元智能, 每个人的智能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差异性以及职业倾向性。[2]
因此, 在我国高校中建立起广泛的职业指导与咨询服务的网络系统十分必要, 同时也有必要开展就业指导或者人生规划的课程, 让大学生较早的有这种意识, 并给出时间让其改进, 这对于大学生以后人生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帮助。
尽管很多高校已经在社会上出现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后开展过相关的活动, 进行了改进, 部分高校也有相应的课程设置, 但我国高校在职业指导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 主要表现为:缺乏专业的职业指导与咨询服务中介, 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服务相对较为落后, 职业指导课时偏少且停留在课堂教学, 教师上课时缺乏个性化指导, 对专业和兴趣不能给出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不能够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社会需要对学生的就业、创业提供必要的咨询服务和帮助, 不能明确指出学生发展的不足;职业指导没有渗透到学校的各项教育活动中, 形式过于单一, 有时仅仅停留在招聘会上, 对学生职业规划缺乏指导;学校与劳动力市场、用人单位的联系不紧, 沟通不畅, 不能及时向学生提供有价值的社会人才需求信息、就业信息等;至于高等教育中的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更是紧跟社会需求, 每位学生都必须在大学期间对自己今后的职业生涯做出合理规划, 指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以便在大学阶段进行提升, 也正是基于这一点, 社会需求往往和个人发展需求能够合理的结合起来, 从而转化为社会前进的动力。
四、职业指导的宏观作用和微观作用
就宏观方面而言, 职业指导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有很大影响, 合理的职业指导有利于国家把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规格的人才需要转变为受教育者个人的需求, 把经济和社会对高等教育的潜在需求转变为现实的有效需求。这种转变有利于减少人才浪费、资源浪费现象, 有利于人才结构的合理配置与均衡发展。职业指导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它对大学生就业的指导是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导向, 立足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潜心研究企业以及劳动者的服务需求, 让“对自己负责、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贯穿于就业指导的全过程, 努力转变社会劳动人员的工作理念, 让每一位大学生都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力, 在合适的岗位上做出更多的贡献, 使社会财富总量大幅增加。同时, 职业指导不仅有利于消除职业歧视, 让大学生尊重社会上存在的每一种职业, 明确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也有利于提升国民幸福指数, 职业指导能提高家庭的生活质量, 一个大学生的就业往往会影响一个家庭的幸福度。对社会就业结构而言, 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能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 激活更多的宝贵人力资源, 引发兴趣驱动型人才的出现。在了解社会职业和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后, 大学生在职业指导的帮助下可以讲个体能力融入到社会需求, 选择自己的兴趣点, 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
从微观方面来看, 大学生是社会进步的不可或缺的生力军, 是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力量, 这个群体对于国家的稳定和经济发展都有不容小视的影响力。通过大学阶段的职业指导, 可以让大学生把自己所学的知识与社会需求更好的结合起来, 尽早的通过合理的规划确定自己的职业道路, 从而谋求更好的发展。大学生可以渗透到社会职业的各个方面, 并对其进行改进提升, 职业指导可以转变他们的就业观念, 不再以大城市为中心, 不再以薪金为寻找工作的唯一指标, 而是以个人发展为重点, 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在兼顾个人兴趣的同时, 找到自己合适的职业, 从而让人生更美好。通过职业指导, 大学生还可以了解自己期望的岗位标准以及目前自己与该工作存在的差距, 差距多大等, 激励大学生努力提升自我。
五、职业指导的方法和途径
立足国情, 实事求是,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解决任何问题的法宝。具体到现在高等教育阶段, 本文提出以下几种途径, 以供参考。
(一) 观念重视, 全员参与
政府和高校要高度重视, 并且积极参与。高校应在能力范围内, 设置健全的机构, 安排合理的有经验的人员, 并给以适当的经费支持, 并且应该把职业指导课程作为必修课纳入学校教学计划, 制定符合高校实际的教学大纲, 进行教学, 让全体师生都参与进来, 真正让学生受益。
(二) 内容合理, 适当安排
职业指导具有系统性, 不仅要向学生讲授就业形势和理论, 求职技巧, 权益保护等内容, 以促进大学生就业;还应向他们传授职业生涯规划技巧, 帮助每一位学生规划好大学生活, 甚至整个人生发展。因此, 职业指导内容应覆盖学生就业及职业发展诸多方面, 同时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育教学规律, 结合专业课程来安排教学内容。
(三) 师资专业, 指导精专
职业指导师资队伍的配备是相对较高的, 学校要组建一支专门从事学生职业指导的高素质精干队伍, 全面指导学校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 聘请部分专业教师或辅导员作为兼职教师来开展职业指导, 聘请社会招聘专家, 企业人事部经理作为兼职教师来强化学生职业指导工作, 让大学生真正对职业要求有清醒的认识。
小结
大学生的就业不仅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也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 而且是重大的经济问题, 更是重大的政治问题。职业指导可以为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提供帮助, 为他们的职业发展提供方向, 有利于他们认知自我, 从而进一步提升自我。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工程。
参考文献
[1]卢珺, 李玲.现代企业管理[M].济南:山东省职工教育办公室, 2013年08期.
8.试论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论文 篇八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毕业生;就业指导
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政府巨资投入所培养出来的高素质人力资源正在被积压、被埋没、被浪费,这种现象如果得不到解决,将不利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开展,制约我国人力资源整体质量的提升,因此,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任重而道远。辅导员在学校培养教育工作中与大学生距离最近,与学生接触最多,能够得到学生的充分信任,因此,发挥好辅导员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教育中的能动作用,是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涵盖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政策解读、信息服务等内容”,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辅导员在进行就业指导工作时要树立全程化的就业指导意识,改变就业指导工作只是对毕业生进行指导的观念,要将就业指导工作从新生入学就开始,贯穿整个大学时期;要针对不同年级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各有侧重、突出重点、分步实施,使大学生得到个性化的指导。
一、就业工作的准备阶段
(1)自觉加强就业政策的学习。辅导员要自觉加强对相关政策的学习,熟知党和国家关于毕业生就业的各项方针政策,此外,辅导员也要关心各项时事,为广大毕业生宣讲和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特别是经济发展形势对就业的影响,同时,辅导员应积极参加专业培训、就业论坛及交流会,走访高校,学习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
(2)做好学生的职业生涯导师。很多学生由于职业准备不足,临近毕业时仓促就业,甚至盲目就业,因此辅导员应该把就业指导渗透到大学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在大学生涯的不同阶段分别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做职业生涯规划及提高生涯决策能力 。大一新生,可将就业教育与开展入学教育相结合,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以及相应的职业适应范围,在思想上、观念上提早做好就业准备。大二、大三时,可要求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能力结构,鼓励他们参与社团活动、勤工俭学、社会实践,逐步了解就业市场,打破理想化,贴近现实,并根据自身特长、潜能、爱好和社会需要来设计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大四、大五时,可根据就业形势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举办诸如“就业心理讲座”、“简历制作”、“面试技巧”、“校友交流座谈会”等有针对性的主题讲座,为毕业生走向社会做好充足准备,使他们在掌握相应的求职技巧的基础上实现顺利就业。
二、就业工作的起步阶段
(1)建立健全的信息服务平台。就业信息资源是大学毕业生通向用人单位实现就业的桥梁,而辅导员在掌握信息上有其特有的优势,辅导员对学生了解比用人单位多,对用人单位的了解比学生多。因此,辅导员在日常的就业指导工作中,要确立为学生和用人单位服务的意识,担起学校与企业之间人才供需的桥梁,及时将相关的就业政策文件、就业指导讲座、有关用人单位宣传资料和需求信息等等信息通过班级、年级飞信群、QQ群,辅导员的个人空间、以及有针对性的打电话等方式传达出去。
(2)积极开拓就业市场。在“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下,就业市场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提供了公平竞争和双向选择的机会,因此,辅导员要大力开展以促进就业为目的的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活动,建设完善的就业基地,通过实践和实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用人单位的广阔发展前途,联系自身的能力,将在毕业后选择就业实习单位作为其人生事业的起点。这样,既节省了用人单位用于招聘活动和人才选拔的时间和精力,同时更多的学生通过就业实习获得宝贵工作经历,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增加就业竞争力,使用人单位、毕业生和高校达到“三赢”的结果。
三、就业工作的冲刺阶段
(1)倡导多元化就业。作为辅导员要把国家鼓励大学生投身西部、投身基层的各项政策及时传达给每位学生,积极引导,大力推进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大力宣传和动员毕业生应聘到“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三支一扶”(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项目岗位,并主动邀请在参加地方项目的毕业生回校给应届毕业生开讲座。
辅导员要向学生宣传政府鼓励毕业生创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在学生创业贷款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主动出击,邀请自主创业处于良好职业发展状态的校友回校开办讲座,介绍经验,增加学生创业的信心。与此同时,辅导员还要大力宣传高校毕业生参军的优惠政策,鼓励毕业生到部队服役,并争取任士官、军官以及鼓励渴望进步的同学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专升本考试以及各类资格培训。
(2)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临近毕业,很多学生会变的越来越焦虑、迷茫和无助。常面对理想与现实不符,找不到合适的工作,面临选择无法取舍,就业与升学等矛盾,使他们无所适从,不满、嫉妒、焦虑、恐慌等心理问题对学生的日常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针对学生各个阶段出现的心理压力,辅导员要利用与毕业生比较贴近、对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发展规律比较了解的优势,承担起心理疏导的责任,采用有针对性的疏导措施,让毕业生的不良情绪得以宣泄和缓解,调节和保持学生心理的平衡和健康。
(3)充分利用社会帮扶。随着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全社会已经越来越关注大学生资助工作,社会资助具有针对性、自由性的特点,不但可以解决学生的学习、生活费用,学生还可以利用社会资助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就业本领。辅导员应正确引导学生利用社会帮扶,以帮助他们通过勤工俭学谋取个人发展的机会,从而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同时要公正、公平、公开地实施就业激励和就业补助。
高校辅导员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准确的角色定位,实现人才资源合理配置和利用,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只有不断提高辅导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技能,增强就业服务意识,才能围绕市场的需求和变化提高学生素质,进而提高学生市场竞争力,全面实现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参考文献:
[1] 陈炳权,李昊珉.浅析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从大学生就业观念角度出发[J].成功•教育,2010(9):5-6.
[2]郝艳海.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中的能动作用[J].学习月刊,2010(18):45-46.
[3]袁维维.高职院校辅导员参与毕业生就业工作之思考[J].河南教育.中旬刊,2009(6):80-81.
作者简介:
9.发挥高校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篇九
高校的功能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拓展和丰富起来的。从大学刚出现时培养人才的一维功能,到增加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三维功能,再到当下增加的文化引领功能,这既是社会发展对高校提出的要求,也是高校在不断适应社会需要对自身功能的调整和充实。高校功能的发挥决定了它在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高校与城市的“共生”关系
高等教育、高等学校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两者之间有一种“共生”关系。环顾国际经验,英国诺丁汉大学以“城市建于智慧”为办学理念,其内在涵义就是“大学是城市经济增长的发动机”。践行这一理念的典范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由于它的研发源泉和人才源泉,在其周围形成了“硅谷”;还有以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为源泉和依托,产生了芝加哥—波士顿128路线高新产业区。在我国,北京中关村信息产业群的形成与发展,与海淀区大学群有着直接的共生性。所有这些都表明,在当下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依赖度已越来越大,两者必然地成为一个有机的共生系统,重视发挥高校的功能及其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
首先,高校重视社会服务是“政治论”认识哲学的需要。
在不同认识哲学的支配下,高校的三大职能分别拥有不同的地位及内涵。自从以《莫雷尔土地赠予法》为标志的社会服务职能确立以来,我们一直处于“政治论”哲学居主导的时代。这就决定了高校距离社会越来越近,而这在今天的知识经济时代表现的尤为明显,这就决定了社会服务一定是高等学校日趋重要的职能形式。
其次,社会服务是高校办学特色的有效路径和需要。“大学特色的目标是以服务社会发展为宗旨,创造领先的科研成果,培养出有独特个性和丰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大学的办学特色是在服务社会中实现的,服务社会是高校特色寻求的有效路径特色恰恰是一所大学的生命力所在,也是其建设一流大学的必要要素。
再次,社会服务是高校生存与发展的保障。高校自其产生之日起就始终与它生存的周围社会发生作用,高校就是在与周围组织的相互作用中生存和发展的。克拉克〃克尔计算过, 1520年前建立的85个组织,至今还以同样的方式、使用同样的名字、做着同样的事情, 其中有70个组织是大学。之所以如此,高校对于社会的价值、功用是一个重要原因,它能够解释高校历经时代变迁和制度更迭后依然能够持续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纵观世界,凡是历史悠久、经济发达的城市总能看到若干著名高校活跃的影子。如伦敦的剑桥大学,波士顿的哈佛大学;凡是闻名于世的大学总是对所在城
市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如斯坦福大学所在的城市硅谷。
在发展的过程中,高校社会服务本身的内涵也在逐步扩大。从最初的直接服务于农业和其它生产劳动到立足于为地方培养人才和输送知识,再到今天的通过教学服务旨在提升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社会服务的理念已经开始渗透到高校的其他职能当中。在今天,“高校的社会服务就是在保证教学、科研任务的基础上,发挥知识密集、人才密集的优势,充分利用高校的图书资料、仪器设备、实验室等良好条件,有组织有目的地开展的旨在促进企业、行业、地区等经济、科技、社会发展的一系列活动。”虽然,今天的社会服务职能的内涵得以扩展,但它仍然受制于前两种职能,也就是说,它一定是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之下的社会服务。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是对其他两项职能的延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并受制于其他两项职能。
高校对城市发展的作用路径
高校的显性服务路径主要体现于为城市经济社会提供教学服务和科研服务。显性服务功能是高校自觉的功能,是个性功能,它因高校的使命、定位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内涵。不同类型高校的经济社会服务体现出路径差异性。我国学者甘晖等人将高等学校划分为研究型大学、教学科研型大学、教学型大学和高职高专院校四种类型。这样,高校类型与其
服务社会的路径之间就构成了一个四乘二的矩阵。其中,高职高专院校对社会的作用更为直接,其次是教学型和教学研究型大学,对社会作用方式最为间接的是研究型大学。
高校的隐性服务路径有两个:拉动当地经济。大学生作为一支庞大的消费群体,能在很大程度上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这一点在高等教育扩招后变得更为明显;涵养城市文化。高校不止作为文化中心,对其所生存城市社会的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辐射作用;她更作为文化的生成中心,对所生存城市社会的文化具有引领、提升的作用,能够涵养城市文化。
面临的问题
高校生存于一定的城市社会环境中,其隐性作用是自在发挥的,无须人为地创造条件。而其显性功能却只能自觉发挥,需要一定的条件对之做出保障。然而,我国高校服务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条件不足,造成了一系列问题,使得高校不能得以顺畅地服务于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
特色缺失。作为职能教育的基本载体以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点的专业设臵存在明显的学科导向性。这体现在高校从招生到培养的各个环节。比如,教学方式缺少实践教学或流于形式。我国高校的专业设臵存在普遍的雷同现象,缺少对本地区的地方特色的关照。
能力缺失。我国高校为地方、企业提供科技成果的能力差、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下。长期以来高校对科技成果的价值
评估,都是主要以获得国家经费的多少、发表论文的数量、参与人学术地位的高低等来确定。这种评价体系仅体现了科技成果的“学术价值”,忽略了“市场价值”,这是造成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普遍不高的根本原因。
制度缺失。社会服务职能在我国高校的实践中还缺少相关的制度保障。首先,缺少激励政策。在最直接关系教师切身利益的教师评聘制度中,我们更多看到的是对教师科研能力、科研成果的强调,其次是教学,而几乎看不到对教师社会服务行为和成果的强调和要求。缺少评价制度。已有的评价制度存在严重的“重高深、轻应用”现象。再次,高校社会服务的管理组织不完善,没有相应的管理机构,没有专人负责,没有相应的规划措施。组织制度的缺失造成社会服务在我国很多高校只能停留于号召或口号,而很难得以真正落实。
经费缺失。与高等教育规模的发展速度不成正比,我国高校的经费数额增长缓慢。目前,我国财政经费支出仅为3.19%,低于同期发展中国家4%的平均水平,与发达国际6%的平均水平相比差距更大。
构建支持社会服务的制度体系
高校服务于城市经济发展应注意的几对关系。
高深与应用的关系。高等学校尤其研究型大学是高深知识的殿堂,它们因高深知识而生。高深知识是大学之所以为大学的根本依据。从本质上说,高深与应用分别对应于“发
现的学术”与“应用的学术”。如何在高等教育系统中、如何在一所高校中协调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将成为整个高等教育系统、整个高校学术能否得以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如果过于注重为社会服务,则大学容易沦落为“社会服务站”,如果仍旧抱持其高深传统,则大学极易封闭自己而再度成为“象牙之塔”。因此,高深与应用的关系将成为高校发挥其对城市经济社会作用时需要协调的首要关系。
精神与技术之间的关系。为地方提供产业咨询服务是社会服务职能的经典职能,作为一种显性职能,很容易受到重视而精神培育和人文熏陶虽然是社会服务的一项隐性职能,但它却是更为重要的一种,对一个地区的精神面貌、人文素养起着“人文化成”之功能,高校在服务于所在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时候,应特别注意把握好精神与技术二者之间的关系,做到两者的平衡兼顾。
同时,构建支持社会服务的制度体系。加强人才培养的服务面向,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各类型高校应结合所处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和学校自身条件,重新确定服务地方经济的独特人才培养模式。尤其应重视学科专业的建设,应尽可能全面地考察本地区的经济形势,使得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科研学术活动都能满足本地区产业、企业的发展现状和需求。
加强社会服务支持制度建设。首先,建立专门的社会服
务机构。其内部人员的组成由大学和企业共同提供,为科技成果的转化提供专门的机构支持。其次,加强对高校社会服务职能评价体系的研究。评价是指挥棒,也是高校一系列制度中最具指导力的一种。评价体系中对社会服务的忽视,容易给各主体造成一种“社会服务可有可无”、“社会服务不重要”的偏见。进而影响他们对社会服务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另外,要想克服目前高校对社会服务的弱势问题,“自重”是唯一有效路径,而“自重”的核心便是评价制度的建立。最后,制定社会服务的激励政策。在事关教师切身利益的职称评聘制度中,加入对教师社会服务行为的考核指标设计,将对教师社会服务行为的考核与其职称评聘等切身利益相挂钩。
加强研究的现实导向。目前,在传统学术观的影响下,我国高校的科研主要集中于纯理论研究,是一种“为学术而学术”的探究,相对忽视了社会需要。这直接导致高校科技成果的低转化能力。高校应树立大学术观念,扭转“科学研究即为学术”的传统观念,认识到应用也是学术,认识到现实问题才是学术的生命源泉。鼓励教师多开展以实际问题为导向的应用研究,加强研究的现实导向。
鼓励高校融资,优化资源配臵。在政府投入不足的情况下,高校应多方自筹经费办学。这也是高校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转变。在此前提下,高校还应做好资源的优化配臵。
10.试论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论文 篇十
吉林大学工会
中国工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了。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团结和动员广大职工,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做出新的贡献,努力开创新世纪新阶段工会工作的新局面。大会明确指出:中国工会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在新世纪新阶段,工会组织的定位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履行各项社会职能,突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职能。高校工会只有深刻领会工会十四大精神,准确把握自己的定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工会工作的全局,才能不断推进学校的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才能在学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积极倡导民主治校和依法治校,在推进学校的政治文明建设中发挥工会的重要作用
政治文明建设是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保障。在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进程中,民主管理、民主临督和民主决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做到民主治校、依法治校,必须具备浓厚的政治文明氛围。学校的政治文明集中体现在完善的民主管理制度、民主决策制度、民主监督制度等方面,而教职工代表大会正是这些制度的具体体现。因此,建立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在学校改革、建设、发展中的突出作用,才能不断推进学校的政治文明进程,才能确保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前进方向。
新吉林大学合校后,考虑当时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的时机还不成熟,所以,在学校工会的倡导下,首先成立教职工代表大会执委会来代行教代会的职权。学校教代会执委会积极参与学校的重大决策,如教职工岗位津贴的分配方案、大宗物品采购、重大项目投标等,适时提出意见和建议,确保学校各项重大决策和方案更加合理、公正和科学。之后,在学校工会的积极努力下,学校又成立了教职工代表大会筹备委员会,积极筹备召开教代会的各项工作,并于2003年6月19日召开了合校以来的首届教职工代表大会。
在本次教代会上,省领导作了重要讲话,对吉林大学的建设发展提出了殷切希望。学校校长在教代会上作了合校以来的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了吉林大学发展的目标。学校党委书记在教代会闭幕式上作了总结讲话,高度评价了学校工会在学校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中的主导作用,深刻阐述了教代会在学校改革、建设和发展中的突出地位,希望教代会和工会在学校民主自治、民主管理、民主协商、民主自律、民主维权、民主监督等方面发挥主渠道作用。
在本次教代会上,广大教职工代表围绕学校建设与发展的各个方面提交了六百余件提案。学校工会组织人员对提案进行了分类,并协调有关部门对各类提案进行了处理,及时把处理结果通报给提案提出者。为落实中华全国总工会和教育部的有关通知精神,在学校工会的努力下,学校党委下发了校务公开实施意见,学校设立了校务公开栏,使学校各职能部门的工作广泛接受教职工的监督,进一步营造了学校的民主氛围。
二、坚持先进文化方向,构建宣教体系,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工会的重要作用
精神文明建设是政治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动力。文化具有传承和教化功能。要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坚持弘扬文化的主旋律,倡导进步、文明、健康向上的先进文化。宣传教育对于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和行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就必须加强文化建设和宣传教育建设。
学校工会始终坚持正确的文化方向,在传播文明、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等方面发挥
重要作用。学校工会积极对所属文化场所进行修缮和改造,要求全体工作人员对广大师生优质服务。并严格规定不播放不利于师生健康成长的影片和录像,坚定正确的文化方向。工会所属的文化娱乐场所在承接各类演出或报告会之前都要严格审查政治关和方向关。对学校学生开展文化星期二等丰富校园文化的演出活动,学校工会则提供便利和义务服务。
为推动学校的实质性融合,合校以来,校工会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迎接新世纪文艺汇演、庆祝建党八十周年教职工艺术团汇报演出、庆祝建党八十一周年暨迎接党的十六大召开教职工歌咏比赛,以及教职工乒乓球赛、网球比赛、长跑接力赛等等。学校工会还号召和组织各基层工会成立各类文化协会,通过各种文化活动把广大教职工凝聚起来,寓思想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进一步提高广大教职工对合校的认同,密切了教职工之间的联系,促进了学校的实质性融合。
为构建宣传教育体系,学校工会在合校后就创办了《吉大教工》,及时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学校的重大决策以及工会的主要工作和工运知识。同时,学校工会还建立了语音信息台,及时把广大教职工的意见或建议反馈给各有关部门,并在《吉大教工》等报刊上刊载各职能部门的做法,对沟通信息、完善工作、化解矛盾起到了积极作用。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为弘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神,学校工会成立了劳动模范等先进人物评选工作领导小组,积极发现、培养和选树一大批劳动模范、师德标兵、医德标兵等先进典型,并在有关报刊上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号召全校教职员工和广大会员向他们学习,起到了鼓舞干劲、振奋精神的良好效果。
学校工会十分注重理论学习,成立了工会政治理论研究会,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政治理论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为提高广大专兼职工会干部的理论水平和工作水平,学校工会每学期都举办培训班,并配备教材,这一做法切实提高了工会干部的理论素质和业务知识,为进一步做好工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现在,学校工会已形成了以《吉大教工》为宣传导向,以选树先进典型为载体,以素质培养为切人点的宣教体系,在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工会的重要作用。
三、认真贯彻依靠方针,做好维权工作,在学校物质文明建设中发挥工会的重要作用
物质文明建设是政治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高校的物质文明建设集中体现在广大知识分子的科技攻关能力,科技的进步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能力,广大教职工的经济收入、生存环境和发展环境的改善以及业余文化水平的提高等方面。物质文明建设关系到人才工程建设,制约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生产力中人是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做好广大知识分子的各项工作必将推动科技的进步和提高,必将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必将促进社会的物质文明建设。
为贯彻党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校工会在调动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方面作了许多工作。合校之初,学校工会就与有关部门联合举办了“认识新吉大、了解新吉大、热爱新吉大”的活动,使广大教职工对新吉林大学有充分的认知,起到了关心学校发展、立足本职岗位的积极作用,促进了新吉大的实质性融合。
为增强广大教职工对新吉大的切身感受,体现党政组织对教职员工的关怀,学校工会在“三八”节、“五一”节、教师节、元旦等重大节日来l临之前都要为教职工发放慰问信、慰问品或纪念品,使广大教职工真正感受到新吉大的温暖。每到新年来临,学校工会都为院士、长江学者等知名教师,以及劳动模范等先进人物发送慰问信和慰问品,极大地调动了学校各界知名人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为维护广大教职工的切身利益,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学校工会自合校以来每年都组织教职工健康疗养和旅游度假活动。学校工会先后为各校区医院购置医疗设备,累计投入100余万元,为提高教职工的医疗保健水平创造了条件。从2002年开始,学校工会还响应上级工会的号召,开展职工互助保险活动,让广大教职工得到更多的实惠。从2003年开始,学
校工会建立女职工基金,为进一步维护女职工的特殊利益创造条件。
学校工会每年都与有关部门联合开展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为提高广大知识分子的科技攻关能力提供舞台,并积极推广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学校工会还与教务处、师资办、后勤等部门联合举办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后勤青年职工岗位技能比武等等。通过开展这些活动,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了教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校工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和《中国工会章程》,积极参与学校各项重大决策,尤其是涉及广大教职工切身利益的各项决策,工会都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代表职工群众的呼声,从源头上维护教职工的根本利益。学校工会还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为切实改善教职工的生存环境和发展环境做了大量的工作,收到了良好效果。
四、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和工作创新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新时期做好各项工作的指针。高校工会只有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工会工作的全局.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工会理论和工会工作,才能在学校的建设发展中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
吉林大学工会注重理论学习,自合校以来,不断进行工会理论和工会工作的研究和探索,继提出“创建‘人员精干、作用突出、党政满意、职工信赖’的工会”理念后,又结合学校的规模和现状,提出工会工作要重心下移。这一举措得到基层工会的普遍欢迎,极大地调动了各极工会组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校工会还组织各基层工会开展“建家”活动。并为基层工会购买文化活动器材,通过“建家”活动把广大教职工团结在各级工会组织周围。进一步增强各级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学校工会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倾听群众的呼声,广泛集中民智,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团结和组织教职工为学校的建设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学校工会始终把握自己的定位,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积极为党政分忧,服从和服务于学校的大局。在2003年的“非典”肆虐阶段,学校各项工作受到严重干忧和冲击,抗“非典”斗争已成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工会积极配合学校的中心工作,预见性地关闭了各个文化活动场所,为全校教职工购买了杀菌香皂,并主动慰问抗击“非典”一线的医务人员及其家属,慰问在抗击“非典”斗争中不辞辛苦的公安干警和校卫队员,累计投入资金一百余万元,为抗击“非典”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受到学校领导和广大教职工的好评。
11.试论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论文 篇十一
关键词 职业指导 精细化 就业服务 作用 重要性
盛夏刚刚将至,上百万的大学生在这一时期正在接受着命运的考验,他们奔波于人才市场的里里外外,大街小巷,工厂办公楼里都充斥着他们找工作的身影,不知不觉中,他们经历了太多人生的第一次,面试失败后的辛酸,突如其来的喜悦,相聚与分离,选择与后悔,成长与感悟,反思与历练——都无时无刻不围绕着这些初次步入社会的莘莘学子,解决他们的困境,减少他们压力的唯一办法就是加强职业指导管理,提高精细化就业服务水平。
一、职业指导与“精细化”就业服务的定义
职业指导就是一些有经验的人协助求职人选择与指导工作的过程,运用科学的方法帮助求职人员了解自身的特点,优势与劣势,知晓现代社会的就业形势与用人单位的需求等等,职业指导的主要工作形式表现为:提供就业信息,岗前就业培训,为求职者做职业就业规划与指导等等,通过这些协助方式,为求职者寻求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确保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有所发展。
“精细化”就业服务就是指就业服务方式更加周密、具有针对性、就业服务更加完善,让所有的求职者都能够从中学到就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找到符合自身的性格,适合自身长远发展的工作,精细化就业服务针对的人群范围更加广泛,不仅仅是在校大学生,也包括一些下岗失业人员。
二、职业指导在“精细化”就业服务工作中的作用
首先,协助找工作的人更加深入地了解劳动就业形势与制度,近年来,因为劳动力市场与就业形势瞬息万变,国家的政策与用人单位的用人制度也在发生着不断改变,普通的劳动群体如果没有专业的人员指导就很难理解这些变化的形势,也无法深入理解其中所蕴含的道理,在这种情况下,发挥职业指导人员的职能,为这些求职群体提供精细化的就业指导与服务,是十分必要的,在他们的指导下,求知者就能够深入理解就业方面的政策法规,就能够审时度势地适应社会的变化,以及用人单位的政策调整,由此可见,职业指导在整个的“精细化”就业服务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其次,促进求职者与用人需求之间的平衡。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形势千变万化,用人单位对于求职者的要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社会分工呈现精细化方向发展,各种各样的岗位对于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都提出了各自的要求,同样,不同的劳动者由于自身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以及学历层次等各不相同,要想达到求职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协调配合,达到彼此之间的平衡,就需要职业指导发挥作用,在求职就业与企业招聘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两者的相互赏识,彼此配合达到就业的平衡。通过职业指导,可以让求职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做好沟通,双方都清楚彼此的优势与特点,各自的需求以及条件限制等等,例如:职业指导中心能够为用人单位提供求职者详实的信息,也能为求职者提供用人单位的具体的工作环境,工种特点,岗位要求以及福利待遇等,这样就建立起了就业沟通交流的平台,双方在彼此了解与沟通中,相互选择,最后达成一致,形成了就业与招聘之间的平衡,这就是职业指导在“精细化”就业服务中发挥的作用,他们之间有相互配合与彼此选择的功效。
最后,减少求职者求职与用人单位工作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企业招聘是一项非常重要、非常棘手的工作,选择真正适合企业职位的人才绝非易事,同样一名资深优秀的求职人员要想获得适合自身的职位来充分发挥自身特长非同小可,企业如果单纯依靠招聘信息来吸引求职者,或者关系运作就很难找到合适的人才,为了减少企业招聘的工作量,通过建立劳动力市场,从就业指导中心获取信息是十分必要的,这样企业才能选择合适的人才;同样,对于求职者来说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是心理的迫切愿望,“精细化”就业服务为就业人员提供了更多的用人单位的信息与服务,让求职者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位,减少求职的压力,让用人单位能够及时找寻到合适的人才,提高工作效率,这就是职业指导在“精细化”就业服务中发挥的作用。
三、职业指导对于“精细化”就业服务工作的意义
职业指导是“精细化”就业服务中的重要环节,没有相关部门的职业指导,精细化就业服务就失去了意义,精细化就业服务的核心人员不仅包括:求职者,用人单位,也涵盖了那些已经从事职业的人员,职业指导就是以服务对象为核心,将彼此的需求加以融合,建立双方的沟通与了解,实现彼此的理解与信任,最后达到平衡。
职业指导为大多数的求职者提供了精细化的服务,解决了一大批人的就业问题,满足了个人利益,达到了企业发展的目的。
四、总结
职业指导在整个的精细化就业服务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无论是对于用人单位还是对于求职者来说,要想实现自身利益,就需要职业指导工作作用的发挥,在就业指导中,相关的工作人员要对求职者或者用人单位进行思想上的疏导,转变彼此的就业观念,求职者要不断完善自身的能力和水平,用人单位也要加强招聘与岗位需求制度建设,双方在积极配合中,达成一致利益。
参考文献:
[1]越战军.中国公共服务市场化转型中的政府职能定位[J].求实,2005,(2)
[2]陆弘彦.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专家系统的分析与构建[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學校学报,2008,(9)
12.试论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论文 篇十二
1 职业指导的概述
1.1 什么是职业指导
职业指导是指政府、劳动部门及有关单位对劳动者求职就业提供具体指导帮助的一种方式。同时, 也是职业指导人员根据社会需求及职业活动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 结合每个人的个性特点, 帮助求职者选择适合的职业, 帮助用人单位选择合格的劳动者, 达到人与职业优化组合的指导过程。职业指导就是指根据社会的人才需求形势以及人们的自身特点来进行职业上的定向或者是职业上的规划, 以提高人的就业能力和对职业的选择、适应能力为主要的目的。
1.2 大学生职业指导的方法和特点
大学生职业指导主要是运用心理测量、调查访谈、职业评价分析等手段和方式, 帮助大学生认识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与性格特点, 帮助大学生分析和了解当前社会的就业形势、社会人才需求和有关人事与劳动政策法规等, 结合劳动力市场的人才供求状况, 根据学生的自身条件, 为大学生提供咨询、指导与帮助, 最终实现人职匹配。因此, 开展大学生职业指导可以合理配置社会人才需求和个人就业需求两个市场, 达到供求信息对接, 促进人才的充分就业。
职业指导是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 从高校毕业生来看, 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和社会的需求及变化, 从而以一个良好的心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帮助学生了解自我与职业, 不断掌握国家关于就业的一些政策, 提升职业技能成功成为一名合格的职业人。我国高校目前的职业指导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职业指导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过程, 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一方面, 是学校教育的组成办法。二是其目标是让学生学会选择与设计人生。三是其内容主要是对学生职业意识、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等方面进行教育。四是提供职业信息, 向学生提供就业咨询。
2 大学生就业的严峻形势
一到毕业季,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就会再次吸引社会的眼球。就教育部的数据显示, 自2002大学开始扩招到2011年, 我国高校毕业生总量达到660万, 2012年达到680万, 2013年的毕业生比2012年增长19万, 达到699万, 高校毕业生的总量虽然一路飙升, 但是就业率却不是很高。
职业规划意识不够, 很多大学生对于今后的就业模模糊糊, 另外一些根本没有打算, 只有极少数具有明确的规划。据一组调查, 学生认为学校有提供很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仅占8%, 而觉得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还不够完善的占61%。高校大学生缺乏职业化素质, 缺少职业指导从而导致自身缺少市场竞争力。因此针对高校大学生开展科学有效的职业指导成了高等学校的重要任务之一, 也是大学教育的一部分。
3 职业指导在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重要性
3.1 及时对大学生进行职业指导
近年来, 大学生在就业方面出现了很多不适应。职业指导对于大学生来说, 尤其重要, 它可以帮助大学生认清就业形势, 合理对自己进行职业定位, 掌握就业和求职技巧, 实现人职合理匹配;它可以帮助大学生增长维权意识, 是大学生不盲目就业.既然职业指导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那如何发挥好作用则是关键, 上到国家、地方政府, 下到学校乃至大学生个人, 都无不与职业指导有着密切的联系。
3.2 职业指导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大学生的择业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人才观, 决定着大学生对择业的期望、定位和选择, 支配着大学生的择业行为。因此, 要求大学生对职业进行正确评价、准确定位及合理选择, 首先就要帮助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 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从而树立高尚的职业理想、良好的敬业精神、普通劳动者观念, 确立符合实际的期望值, 树立服务基层, 先锻炼后发展的观念。
3.3 职业指导有助于大学生克服就业心理障碍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 竞争也非常激烈。社会职业的发展和大学生双向选择就业, 给大学生带来了各种选择就业的机会。同时, 也给求职者带来了从未有过的失落和遗憾。择业成功的喜悦总会带给有心理准备的大学生。相反, 不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择业期间又不能保持良好的心态, 不但影响顺利就业, 而且还会在职业生涯中难以取得成就。”因此, 高校要充分利用各种形式进行就业指导, 使大学在面对就业的考验和矛盾时, 做到镇定自如、乐观向上、不怕挫折、勇于创新、慎重考虑、果断决策。拥有正确的心态对就业目标的实现起着促进和保障作用, 可使求职者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挖掘自己的潜力, 利用自己的优势, 扬长避短, 从而找到最能施展自己才华、实现人生抱负的舞台。
3.4 职业指导有助于大学生获得更多的就业信息
拓展就业渠道的基础是拥有就业信息。就业信息关系到求职者求职的成功与否。求职信息不仅帮助大学生了解、掌握和运用好就业政策法规, 而且帮助大学生了解就业市场需求、了解自我, 大大增加大学生的就业机会。大学生获得就业信息主要有以下几种渠道:学校的就业指导机构、人才市场、大众传媒、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关系、网络等。当然, 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 职业指导还是他们获得就业信息的主渠道。一方面, 学校可以联系政府机关和相关的企事业单位, 收集各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情况及招聘岗位的条件要求等, 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实时的就业信息;另一方面, 高校可以把学生的学习成绩、思想表现、兴趣爱好以及奖惩情况等提供给各用人单位, 并向用人单位介绍或推荐合适的毕业生人选, 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
摘要:职业指导不仅可以为大学生就业, 以及他们的就业稳定、职业发展有极大的帮助, 而且可以帮助用人单位合理用人, 提供咨询和指导。职业指导不仅仅是让学生找到工作而已, 全程化的就业指导能在促进大学生的就业和全面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且能够帮助他们进一步确立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的方向, 更好的实现自身价值。无论作为一名老师还是一所高校, 都有义务为毕业生上这人生的关键一课。
关键词:就业,职业指导,重要性,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5.
[2]方伟.大学生就业工作教师培训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3]郑颖.关于增强高校职业导航功能的思考与建议[J].教育与职业, 2011 (3) .
【试论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论文】推荐阅读:
高校招聘辅导员考试中的内部资料08-30
高校美育教育的重要作用论文11-21
高校辅导员工作记录08-04
高校工会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11-25
高校辅导员学期工作计划10-14
高校辅导员个人工作总结01-12
有关高校辅导员年终工作总结07-24
上学期高校辅导员工作总结10-16
高校辅导员岗位认知与工作职责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