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认识和思考(共16篇)
1.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认识和思考 篇一
谈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它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数学教育教学中的理论与技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通过对教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
数学教育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是目前研究的热门课题。因此,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新时代、大数据、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辅助教学,做到充分利用可以利用的资源,让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为小学数学的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与时俱进。真正实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开拓视野、陶冶情操的目的。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数学教学
数学是活生生的科学,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通过学数学,要让学生增长信心。但我们的数学教育并没有实现这一目标。让数学变得更容易一些,把学生从单纯的解题技巧和证明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学习真正的数学,学习快乐的数学,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最大心愿。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教学媒体(主要指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网络、校园网和因特网)为新型教学模式的建构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关于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的实践和探索中,我有几点见解:
一、教师要“学会使用”
现代信息技术再好,但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关键点还在教师。只有教师真正掌握、能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前提下,才可以结合数学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去用好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构建全新的教学模式。
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必须从细微处入手,思考在信息化条件下如何教与学,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掌握信息工具的使用,学会在自己的教案中体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现代教育技术就是以电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理论与技术。作为青年教师因为工作需要至少要能熟练运用:word、powerpoint、excil,数学要学的软件更多。Word用来编写教案和出试卷练习、powerpoint用来制作课件、excil用来分析学生的成绩。其中课件是最重要的直观的表现形式,要提高课件的实用性,应该以服务课堂为前提,以提高教学效率为目的,这样的课件才是有效课件,课堂才是有效课堂。数学教师要提高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相结合的业务能力还需要做到几点:首先,加强自主学习,学习最新的现代信息技术,学习新课程理念,学习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与教学原则。特别是年轻教师,思维活跃,干劲十足,乐于接受现代信息技术说来的的“好处”,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和技能,从而在教育教学的改革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以迎接现代教育技术对我国教育工作者的挑战。
学会学习是未来最具价值的能力,由此,教师只向学生传授教科书上的知识已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会获取、选择、判断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做学生获取知识的引路人。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正有利于教师从单纯的“解惑”者转向有效的、启发知识的、获取知识的“引路”人。
二、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营造课堂教学的良好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因此形象的情境是小学数学的最有力的支持。现代信息技术的最大优点就是能提供海量的文字、图象、图形、动画、视频以及各种音频信息,为数学教学创设优质的虚拟真实的情境,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般地进入情境或意境之中,既能使学生更好理解与感悟抽象的文字概念,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与求知欲望,为学生学习营造了丰富多彩的课堂氛围,使他们在的愉悦的情境中学习,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积极的思维,不仅使知识达到牢固记忆,并且大大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求知欲望,充分调动了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要使学生在教学的开端就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就必须在“情”和“趣”下功夫。创设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是激发学习兴趣,萌发求知欲望,启动认知的有力措施。
课堂PPT演示,对促进学生知识的获得和保持非常有帮助。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大数据提供者,也是数学教育教学资源的指导者,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学生甚至可以自行搜索相关的学习方法和资源。教师作为教育知识的引导者,将传统教学中的黑板、粉笔、教学模型等工具,用信息技术综合整理形成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方法理念进行深加工,并把这些资料整合起来,形成前后连贯的、有趣的、有效的教学课件。数学教学时,我们可以利用教室的电脑一体机进行演示,也可以用手机进行大小屏互动。而这些新型的设备和功能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较好地在更短的时间内,现代信息技术使学生由传统的视觉,听觉感受知识演变成多种感官并用,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加深对知识的注意力,加深对知识的思考,因而可以做到更高密度的知识传授,提高课堂利用率。
利用电脑一体机进行课堂ppt演示,可以使抽象深奥的数学知识以简单明了、非常直观的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从而缩短了客观事物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好地帮助学生思考知识间的联系,促进新的认知结构的形成。时,在这里也应注意,计算机的演示只能是帮助学生思考,而不能代替学生的思考,教师应当恰当的给予提示,结合计算机的演示 帮助学生完成思考过程,形成对概念的理解。这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三、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优势
正如著名的教育家多斯惠所言:"教学的艺术不在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代信息结束借助计算机,图文声并茂,具有很强的真实感与表现力,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画面,标准逼真的演示,妙趣横生的游戏,有效地为教学创设了情境,渲染了气氛,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把学生带入到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体验到数学的奥妙。实践也证明了:没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是失败的教学,是扼杀学生创造知识的才能。在我们数学教学中,要灵活巧妙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参与教学中来,从而实现更完美的教学效果。最好的兵法是不战而胜,最好的教育是不讲而懂。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设计情景问题,中途穿插一些小提示,一步步带领学生走向正确的理解思路,使学生豁然,有利于提供学生的自信心。
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和创新能力
大量的事实证明,如果学生对事物根本就没有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很难有实际的有价值的创新行为。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结合计算机 “声、像、图、文、”于一体的优势,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创新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数学课堂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产生大量观念、疑问、不受固定模式约束的能力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学会大胆猜想、判断,并将其猜想作为逻辑推理的一种形式和发展学生创造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势,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使学生看得深、看得透,能给学生以直观的画面,从而激起了学生思维长河的波 澜,使他们从内心深处涌起创新的灵感和浪花。
总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进行数学教学是教育改革实践中的一种新探索,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学生的数学知识、能力和思维等智力因素也得到发展。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与进步,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必将成为教育的主流与方向。在教学中必需 深入研究和恰当的设计、开发、运用多媒体教学,使之与其它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优化课堂教学,力求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能体现出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丽平:《浅谈如何在数学课中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 百度百科:现代教育技术的注释
2.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认识和思考 篇二
一、运用信息技术有助于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推动力, 是获取知识的开端, 是求知欲的基础。信息技术可以给学生提供实物图像、运动过程, 利用放大、重复、慢镜头效果、定格特技等手段使教学内容形象化、直观化, 对学生的感官直接刺激, 从而创设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主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在课堂教学中, 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 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 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主动获取知识。教师在教学中要寻找与学生年龄特征、生活经验相适应的, 学生感兴趣的、新奇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 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这就要运用信息技术, 虚拟生活实际, 在数学课堂上再造现实生活场景, 使学生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学习, 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平形四边形的认识》时, 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 可爱的家园——一个动物生活小区, 整个小区的环境是各种图形组成的, 各种圆形、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然后启发大家:“小动物的小区漂亮吗?它们的房子都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 都把小手举得高高的。本来这样的课很枯燥, 这样一来激发了学生的强烈兴趣, 诱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教学效果可想而之。
二、运用信息技术可以突出教学重点, 突破教学难点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把抽象的概念和不易操作的实验活动过程进行处理, 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如把有关教学内容在大与小、远与近、快与慢、整体与部分之间进行相互转化, 使数学概念的形成, 数学事实的联系, 教学规律的揭示形象而清晰地呈现出来, 把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能直接感知的具体形象, 把静止不变的图形符号转化为不断运动的活动场景,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材料, 帮助学生建立清晰完整的表象, 起到化抽象为具体, 化难为易的作用。教师自己很难示范清楚的教学环节, 如利用信息技术演示, 可把教材中的图形图像动态化, 把抽象的概念和不易操作的实验活动过程进行处理, 使概念的形成过程直观生动、形象, 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这样的教学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 符合教学内容的特点, 达到了其他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的教学效果。如教学《圆的面积》时, 无论是用教具演示, 还是操作学具, 都难以较好地完成“曲变直”的等积变形。如果借助多媒体动态画面的课件, 形象地演示出圆无限分切后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 从而顺利引导学生推导出圆面积公式。这样既解决了“曲变直”的教学难点, 又渗透了极限的思想。
三、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利用信息技术人机互动的特点, 使得数学课堂教学变得形式多种多样, 丰富多彩, 不再是单纯的数字与图形的结合, 而且提高了学生的技能训练, 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特别是在数学教学中, 运用信息技术把一些抽象的问题变得生动形象, 复杂的演算变得简单, 难以实地操作和训练的过程展现得一目了然。还可以利用网络实现知识的最大面积的共享, 缩短了各学校之间的距离, 使交流更加便利和快捷。如在学完《千米的认识》后, 可以让学生在互联网上找一些有关“千米”这一长度单位的资料, 使学生在课外也可以了解更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如教学《24小时计时法》之前, 让学生留心观察在哪儿看到过24小时计时法, 有的学生说他通过看电视, 了解到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时每晚19:00开始;有的说在电脑显示屏上, 还有的说在手机的屏显上。学生都是通过多种媒体进行了解的, 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
3.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认识和思考 篇三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学教学、合理运用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计算机科学技术与应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它已渗透到了人类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时恰当地选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造教学的文体化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其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记忆知识,并且有肋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的材料的兴趣”。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就会引发其好奇心,而好奇心是推动学生去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动力。多媒体进入数学课堂,为我们带来了鲜艳的色彩,动听的声音以及多变的图像,有利于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创设各种数学情境,唤起学生的情感活动,促使他们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我设计“宝贝大闯关”这样一个良好情境,三个宝贝在进行闯关比赛,闯关内容为谁先计算出24×25+25×16=?和25×(24+16)=?,谁就能得到一颗智慧星,这时,有个聪明的小朋友抢先答出两道题的答案都是1000,获得了智慧星。其他小朋友都很奇怪:“这两题的算式不同,结果怎会一样呢?”此时,学生跃跃欲试,欲言而不能,教师趁势而入,因势利导,展示课题。这样就达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将学生带入了情境之中,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在这生动有趣的情境吸引下,学生们都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从而形成了“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
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源于所接受的信息,信息的传递方式适合学生的口味,学生就容易接受,兴趣就浓。因此,作为教师就要很好地把握多媒体网络信息资源这个教学工具,最大限度的为学生传递更容易接受的信息,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出更多的聪明才智。
二、 运用信息技术,突破难点,揭示抽象面纱
学生学习知识,一般都要经历“感知—理解—积累—运用”这样一个过程。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把抽象的概念和不易操作的实验活动过程进行处理,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例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时,利用计算机课件依次闪动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鲜艳的画面,悦耳的声音,对学生形成了强烈的多样刺激,使学生正确认识了长方体的各部分名称,并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了清晰的长方体表象。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探究,初步发现了长方体的特征,这时利用课件就能发挥助学、验证发现的作用。当学生点击长方体的面时,上下、前后、左右两个面就会完全重合。当学生点击棱时,课件就会出现红、蓝、绿三种不同颜色的棱,进而闪动每种颜色的4条棱慢慢重合。从而非常生动地说明了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为三组,相对棱的长度相等。同学们面对自己的发现,心里特别高兴,特别自豪。
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认知规律的形象性造成了学生认识上的矛盾,而利用多媒体教学,只要能把准时机,辅助到“妙”处,“巧”处,便有事半功倍之功效。
三、运用信息技术,展示过程,优化教法
课堂教学中要正确地、充分地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应创造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条件,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多媒体教学的优化组合,在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多媒体技术的最大优点是它可以跨时空跨地域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励学生积极地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人机互动,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实现了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几何图形,特别是立体图形的教学,要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例如:教学“圆的面积”时,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活动全过程:屏幕上画出一个圆,接着把这个圆分割成相等的两部分,共16分,然后通过动画展开圆形,把这两部分交错拼好,这样就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学生感觉并最后体会到这个近似的长方形面积与原来的圆的面积是完全相等的。反复演示几遍,电脑闪烁圆的半径、二分之一周长和组合后的长方形的长与宽,引导学生发现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圆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学生通过多媒体的形象演绎,动静结合,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学生不仅弄清了知识之间的来龙去脉,理解记忆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而且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我们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等特点,为学生创造各种问题情境,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把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一步一步演示出来,不仅降低了知识的难度,还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理,使学生乐于接受。
四、运用信息技术,可扬长避短,省时高效
运用信息技术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传统的板书,浪费大量的课堂时间。在教学中对于一些板书浪费时间的内容,我事先制成课件,教学时只是轻轻地点击几下鼠标就可以了。教学时综合利用声、光、形、色等形式,同时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既有利于表象的形成,也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巩固,它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加大课堂教学密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学习“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在做练习时,有这样一道题,补充问题,我首先利用课件出示如下条件:
果园里有苹果树320棵,梨树200棵,
我事先已经考虑了学生有可能提出问题:
(1)苹果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
(2)苹果树比梨树多多少棵?
(3)梨树比苹果树少多少棵?
(4)梨树和苹果树相差多少棵?
到上课时,果然,学生提出了以上几个问题,我就可以直接选择相应的问题,使它和已知条件组合成一道完整的应用题,学生便可一一解答相应的问题。这样不仅节约时间,还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得于提高课堂效率。
五、运用信息技术,突出主体,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主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自主操作、尝试、交流、质疑、讨论、解惑,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讲的机会交给学生,把做的过程放给学生,尽可能多地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实现知识的建构。网络中资源丰富多彩,给学生带来强烈的外部刺激,使学生处于一种强烈的感受之中。正是这种新颖性和感受性,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并迅速转化成一种求知欲望,转化成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动力,从而以一种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发展”是我们每个数学教师的出发点,也是我们的心愿。
4.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认识和思考 篇四
陕西省铜川市宜君县太安镇中心小学 王怀峰
一、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只有产生了兴趣,学生才能形成学习的动机。多媒体采用音像结合的教学方法,具有新颖性、多样性和趣味性,可以寓教于乐,更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心理需求,进而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如教学“十几减九”一课时,上课一开始教师就问:“小朋友们喜欢电视中的大风车节目吗?”学生齐声回答:“喜欢。”“好!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大风车节目摄制组看一看。”(显示动画)大意是:大风车组的阿姨制作了十二个风车,把这些风车装进了纸袋里,说是要给参加节目演出的小朋友们分一分。这位阿姨刚走,米老鼠来了,手忙脚乱地到处乱翻,看见袋子里装的是风车,很高兴,偷了九个风车就跑了,阿姨回来了,发现袋子里的风车少了。教师说:“同学们,阿姨一共制作了十二个风车,米老鼠偷走了九个,你们能猜出袋子里还剩几个风车吗?”学生齐答:“能。”教师说:“光能说出得数不行,必须说出想的方法,你们拿出学具摆一摆,想一想,怎样摆能算出袋子里装几个风车呢?”这时同学非常高兴地、积极地摆着手中的学具。通过多媒体教学,为学生创设了富有情趣的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良好的心态下开始了新课的学习。
二、利用信息技术化静为动,让学生感知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果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有效地营造学生研究问题的情景,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主动性,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的问题。例如在教学“角的概念”一课时,应用多媒体教学软件,现在屏幕上显示一个亮点,然后用不同颜色从这一亮点作出两条射线,同时闪烁着这个亮点及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使学生看后马上能悟出角是怎样形成的。在分别闪烁出亮点和两条射线,使学生认识的角各部分的名称。又将一边固定,另一条边移动,形成大小不同各种角,让学生认识到角的大小跟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跟边的长短没有关系。通过这样动态显示,将那些看似静止的事物活动起来,化静为动,使学生获得正确、清晰的概念。
三、利用信息技术变抽象为具体,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小学生的认识特点是从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思维为主过度,要使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就必须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使之借助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进行思维,从而逐步理解和掌握知识。而多媒体计算机通过模拟演示,突出实际操作过程,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通过引导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达到培养智能,启迪思维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1)首先屏幕上显示大小不同的圆形物体(钟面、车轮、交通标志、呼啦圈等),问学生这些事物是什么形状,然后点击鼠标,每个图形变成大小不同的圆,从而建立圆的表象。(2)然后屏幕展示图形成过程的动画:一只小狗脖子上系着一根绳子拴在木桩上,小狗叫着,绕木桩跑一周回到起点,小狗跑动的轨迹,展示出一条封闭曲线,也就是圆,这样直观展示出圆的形成过程,过目难忘,初步建立了圆的概念。(3)电脑演示圆规画圆的过程,一脚固定,一脚旋转,然后学生尝试画图,通过手眼脑各种感官的参与进一步加深对圆的认识。(4)电脑动态展示圆各部分,圆心、直径、半径,使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形象,通过观察比较深入认识圆各部分名称及相互关系。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静态抽象的概念,通过声音、图像、动画的融入变得生动活泼,又如在教学“时、分、秒”的认识时,虽然学生对钟表已不陌生,在生活中常常用到,但对一分钟有多长,我用课件出示钟表,让学生利用一分钟做自己喜欢的事。这时电脑一边响起优美的音乐,一边让钟表的秒针慢慢移动。通过借助计算机,教师无需更多地评议,便无声地传递了教学信息,将不易表述的内容清晰、形象、生动地展示于学生面前。而这种传递又是那么有吸引力、有启发性,使学生丝毫感觉不到由于思维产生的障碍可能带给他们的心理压力,反而,却尝到的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快乐。
四、利用信息技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难点是否能突破是一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具备准确地把握教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能力、而多媒体技术以其鲜明的图形,生动的画面,灵活多变的动画及音乐效果来优化教学过程,运动多媒体课件来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易如反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己很难示范清楚的教学环节,用课件中的动画或影像变现出来给学生看,这样就能帮助学生看清了每个细节,更快、更全的建立起表象,加深理解,对学生快速掌握学习内容,提高教学效果非常明显。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这一课时,为了突出计算过程,在汇报可以用小棒计算23加6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汇报,用课件随机演示小棒的计算过程,如课件先出示2捆和3根小棒,在出示6根小棒,当学生说出先把3根和6根合并起来,课件动态演示3根和6根合起来,然后在根据学生的汇报再动演示9根和2捆合起来的过程。这一环节,通过多媒体教学,借助多媒体额色彩、闪烁、动画演示,不仅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表象,促进知识由具体到抽象的转化,启发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巧妙的突破了本课的知识重点。
五、利用多媒体技术使练习多样化,提高教学效果
多层次、开放性、实践性的练习室学生形成良好数学技能不可缺的环节。运用现代多媒体,可以使我们的课堂变得省时、高效,可以大幅度的增加课堂密度、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练习时编各种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等,用学生喜爱的过关游戏的形式,由软件来判断学生的正确与否,学生回答正确,计算机马上会表扬你,来一声“棒极了!”“真聪明!”或是给你献上一束鲜花,学生看了听了自然高兴,兴趣盎然:如果有学生回答错了,屏幕上显示“在想想”并配以音乐,启发学生认真动脑。教师在学生完成任务的同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适当地指引和帮助,而学生在这种人机挑战、激烈竞争的氛围中渐渐养成不服输、敢于向困难挑战的好习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有利于竞争意识和学习毅力的培养,学生思维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这样既激发学生兴趣,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确保课堂教学的质量。
5.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认识和思考 篇五
竹溪县职业技术学校谌德胜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初中地理教学课堂教学运用
摘要:当前,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广泛运用,作为学科教师,深刻体会到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给课堂教学带来的深刻变化和影响。本文就从我所任教的地理学科出发,对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谈谈自己的认识和感想。21世纪,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不仅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而且对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产生巨大影响。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已经在教育领域中起了一场深刻的变革。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对于转变传统教育思想和观念,促进教学模式、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加速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对于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都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这样说,信息技术打破了教师一味靠书本、教鞭、粉笔传道授业的老套路,许多教师积极主动地在教育教学中推广和应用多媒体和网络信息技术。他们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编制出系列学科教学课件,在课堂里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形象的表达工具,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教育的单调模式,使乐学落到实处。而地理是这门学科,它反映的是千姿百态的地理风貌,变幻莫测的自然奥秘,正确运用现代教学媒体教学,可以将抽象内容具体形象化,微观事物宏观化,复杂事物简单化,多角度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从而使学生从消极被动地接受地理知识到积极主动地获取地理知识,从被动听讲变为多感观协同参与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参与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能集中注意力,思维才能主动活跃,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并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大都对形象具体,形式新颖的事物容易引起好奇,产生学习的兴趣。现代信息技术能将文字、图像等内容直观地展示出来,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授“板块的运动”时,学生对喜马拉雅山的隆起,东非大裂谷的形成很难用板块运动学说的观点来解释,教师用动画显示
高山的隆起和裂谷的形成过程,使难以理解的板块运动学说变得形象、直观,使学生印象深刻,经久不忘。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可以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教学效果
由于地理时空的广远性和地理学科的综合性,使得某些地理教学内容的时空跨度很大。许多地理现象无法或很难看得到,又不宜演示或实验。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延伸和拓宽教学时空,通过图像、声音、色彩和动画,传递教学信息,解决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造成的教学难点,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特别是一些不易说明,头绪较多的地理知识点,传统教学方法和媒质很难具体形象地加以描绘,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带来困难。而运用多媒体技术能模拟仿真,化抽象为形象,使学生感官接受刺激,利于学生发展思维能力,拓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大大减轻学生认识的难度。如:在讲地球公转一课时,利用动画展示,地球不停地以地轴为中心自转,同时又时快时慢地绕着太阳公转,在公转时,近日点速度快,远日点速度慢,太阳直射点在回归线之间来回运动,这时学生则被课件的内容所吸引,于是我抓住这一时机,提出问题:“为什么近日点时琼海为冬季,而远日点时琼海是夏季呢?琼海冬季时太阳直射在哪里?夏季时太阳直射在哪里?”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就很自然的把重难点掌握了。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认知能力,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地理教学中少不了会遇到各种类型的图。在地理教学中,读图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贯于始终的基本技能。现代信息技术的引入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用图兴趣,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而且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全面的读图、用图乃至制图的重要本领。例如:在展示黄土高原范围时,我采用多次闪烁的方式使学生对黄土高原范围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而增强了学生地理读图的空间想象能力。又如:在分析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的成因时,我就给学生出示“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形成图”,且图中的风向我制作成动画效果,学生很容易就看出一个规律:“离风的发源地越远,风力越小,搬运的颗粒也越小”。由此可推断出: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由风搬运而来的(即“风成说”)。从而学生也提高了根据图中所给资料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学生的认知水平总是由低到高,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总是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地理是研究地球的形态特征、人文特点等方面知识的学科。现代教学媒体以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促使学生认知能力得到发展。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是要按照现代教学理念,最大限度满足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尽可能做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智。因而,新教材中大量活动内容成了一大亮点,为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提供保证。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打破传统的封闭式教法,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组织学生探索和解决地理实际问题,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个性得到张扬,初步形成学会学习的良好素质。如七年级上学期,在教学“地震火山带”时,同学们会联想到“5·12”汶川8.0级的大地震。这次地震给四川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同学们纷纷上网查寻资料,了解到这次地震发生的地点、地震产生的原因、世界上地震频繁的地区、地震发生时应该采取哪些自我保护的应急措施、地震发生后如何救助受伤人员以及如何预防地震等等,并在老师的指导下,把上网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总结和交流,加深学生对地震的认识,同时也学习到地震发生后应该如何救助受伤人员以及应该采取的自我保护措施。这样,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真正学习到了对生活和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有利于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由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信息,使学生乐于接受,积极参与课堂。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教学理念。教师也能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来实现教师教学的主导地位。如我在“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这节课中,结合现代信息技术设计了四个活动,这四个活动贯穿了整堂课,使得师生互动。又如在课前我就让学生去找一些相关的资料,在介绍黄土高原三大典型地貌和黄土高原位置与范围时,我让学生上讲台边指图边讲解,这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使师生关系更加的和谐融洽。
以上是我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几点看法。现代信息技术打破了时空的界限,提供了更多充分的感性材料,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效率。现代信息技术合理运用于地理课堂教学,有利于强化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当然,这并不是说可以将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手段,而是要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扬长避短,这才能真正达到为教学服务的目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处理好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关系。在教学系统中,包含了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四个要素。作为整体的各个部分,它们各司其职,又相互联系。要保证手段的应用取得最佳效果,就不能将现代化教学手段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系统整体的一部分,仅仅注意到自身的因素是不够的,必须对教学
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根据内容的需要,选择手段与媒体,才能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第二、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成败,取决于现代信息技术使用是否能取得教学实效。实效性是学科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学科教学的归宿。现代信息技术的多媒体是辅助性教学手段,而不是目的,切忌为了使用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这样有时会带来负面影响和画蛇添足之嫌。突出多媒体教学的实效性,必须把握多媒体使用的“度”,围绕“实效”,慎用媒体,明确多媒体教学的真正价值,以教学的知识内容为基础,利用多媒体创设学习情境,扩大课堂容量,杜绝用多媒体代替讲义和小黑板。事实上,多媒体教学的真正意义也就在此。教育技术改革与实践成功与否的标志,最终还应体现在教学效果上,无论何时都要坚持以教学为主的原则,围绕提高教学水平作文章。使学生感觉到自己在控制学习,激发其学习动机和兴趣。第三、不能忽视教师对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教师不能因多媒体的存在而放弃课堂。多媒体教学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学生主动参与,师生互动、协同学习的良好环境,教师就从传统课堂中的信息提供者转变为指导学生正确获取信息的方法技能的指导者,也就是由讲解员变成了导航员,主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指导学生主动探究,搜集学习信息,从而将演讲式的教学过程转向讨论式、推导式的教学过程。这方面我采取在学生视听之前或之后,教师或提出问题,激励探索;或开启思路,提出方法;或强化要点引起注意等,使措施得以落实。第四、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要注意其合理性。多媒体使教学效果最优化,关键还在于教师开发、利用的教学课件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是否与教学内容相适宜,课件出现的时机是否适时、恰当。如果设计过于繁杂,画面过于华丽,出现时机不当,就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导致事倍功半。所以开发和运用教学软件时,一方面应注意简洁明快,注重实效性、辅助性。另一方面要把握好软件出现的最好时机,要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为依据,在学生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过渡时出现。实践证明,只要我们把现代信息技术与地理课堂进行有效整合,随时都可能有创意灵感产生,把那些繁杂枯燥的地理知识变得妙趣横生、直观易懂,达到教师教得轻松、自然,学生学得快乐、牢固的效果。这种运用多媒体技术完成中学地理教学任务,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信息教研周刊》 2011年第10期
[2]《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3]《地理课程与教学论》 浙江教育出版社
6.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认识和思考 篇六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网络信息及多媒体计算机在大屏幕上图文并茂,声像同步,动静兼故。如果能创情激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开阔眼界,陶冶情操。获取信息。在新时期的可改之际,在农村小学习作教学中恰当运用电教、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可使其课堂教学更加深动形象逼真,并能充分调动新时期学生的口、耳、目、脑、手等多种感官同时参与活动,创设宽松的和谐的习作情境。激发其学生的写作欲望,在快乐中获取知识技能。从而使习作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运用远程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习作情境。
在远程信息网络时代的今天,新时期的“儿童想要好好学习习作的愿望,是跟他乐观的感知世界分不开的。”若习作教学中巧妙运用多媒体远程信息技术可融视、听、于一体,把声、形、光、动态安排在同一屏幕上,化静为动,将远化为近,活化习作指导,有利于创设生动有趣的习作情境,更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写作效果。如在教学《我们美丽的校园》这一习作课时,我先用相机把校园内具有特色的主要景物拍下来。如“朴实大方的校门”、“永垂千古、名流千秋的名人画像”、“绿草如茵的花园”、“四季常青的塔柏”“生动有趣的课间活动”、“奇妙生动有趣的信息技术课‘等等;再用扫描仪把这些照片输入电脑,并对其进行剪辑加工,然后配上黄书记谱写的优美动听“校歌”,教师则适时适度地给予解说。教学前,解说运用多媒体远程计算机(电脑)把这些视图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在其鲜活的画面和悦耳动听的音响的刺激下学生对我们美丽的校园有了更进一步的深化了解,此时,他们的思维闸门被打开了,其强烈的写作欲望被激起了。为下一步的选择教学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奠定了习作基础。
二、运用远程信息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作文的素材。
古人言:“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河水来”。在农村学校的小学作文课上,农村的小学生由于受到其生活范围、感知水平和表象积累的引响,面对习作题目即使是天天看,时时想,也常常因熟视无睹而感到提笔忘字无话可说,难以下笔习作。教师在习作教学时运用多媒体远程信息技术,按作文写作目的要求,给新时期学生提供丰富而形象逼真的习作练笔资料,让学生主动观察和思维,其作文时“无米下锅”的问题就解决了。如在教学“写你(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时,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及远程资源相结合,为新时期小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习作资源。有从其书刊中找到各种小动物。如:“小狗、小猫、鸽子,鹅……”的图片和文字简介,又的直接从远程资源中选择下载,并复制或扫描进计算机(电脑)中;有用摄像机拍下的家庭小动物生活片段及录下一些小动物生活习性的镜头,并汇集制成多媒体作文素材课件。引导学生依据这些活生生的画面、对白、文字简介进行写作训练,并让学生依据自己所喜欢的选择直接感兴趣的一种来仔细观察后,再下笔行文小练笔,在写作时再也不会无话可说了,文章内容也丰富充实了。这样不仅让学生在愉悦中喜获写作素材,还打开作文源泉的闸门。
三、运用远程多媒体信息技术,指导新时期学生的写作方法。
从古至今的小学作文指导课上,却常常出现学生面对生动有趣而丰富的题材,有点像“老虎咬刺猬无从下口,”只能咬着笔头苦苦思索,感觉下笔似磐石,这从而造成了新时期学生习作兴趣不强,写作水平不高的现象,这些缘故主要是由于学生没有掌握好写作方法。教师在作文指导课上,如果能运用远程现代教育技术或自制声音、文字、图画、视频等多媒体信息课件来正确地辅导其写作的话,就能指导好学生语言流畅、层次清楚的作文,其效果甚佳,与传统似的作文教学方法是无法比拟的。比如:在教学“观察一处秋天景色”时,我把自己写的一篇“下水作文”《秋天的田野》制作课件,并与远程教育信息技术相结合,让学生边仔细观察屏幕上展现的田野秋色边诵读相应的语句,从“晴朗的天空_空旷的原野金黄的到田忙碌的人群”,教师在一边引读一边巧加点拨,并抓住此图景指导他们怎么选择观察点,选取观察角度,选用观察顺序及写作方法。此时学生渐渐地清楚了教师的下水作文是按“空间顺序、由上而下、由远及近、由静倒动”来进行描写的。同时,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计算机(电脑)把这一写作方法逐步按顺序用字幕展现出来,并用上“闪烁”的效果、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便趁热打铁给予启发诱导学生模仿“下水作文”的写作方法下笔练习,由于刚才在教学时巧用多媒体远程信息技术清楚地呈现了秋日的田野的观察顺序和习作的写作方法,新时期的学生只要稍加联系自己的实际习作就有话可说,行笔的语言便如流水了……
四、正确运用远程信息多媒体技术,有效地训练学生自己主动写作文。
当前,多媒体、远程信息技术应用于习作教学中,能让新时期学生亲自动口、动手、动脑,使其学生将被动化为主动习作,在实作感知中觉得有话可说、又话可写,有法可循,这在训练新时期学生自己主动习作方面,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在习作教学时、我把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文片段和典型的“病例”集存起来,并加以编写加工。然后在习作辅导课上,通过电视(电影)屏幕呈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一起来评说。“那个词语搭配是否恰当。那个语句通顺了没有?标点那个使用正确与否?那么、好、好在那里?不好,又在哪里?”只要经过大家一致讨论同意,教师便即可直接用键盘打字展现在屏幕上订正,并用红色标示,提醒同学们加以对比;如果大家一致认为词句运用得准确生动的,并在语句文子下面划上波浪线以表正确;要是发现作文的篇章结构不合情理的,也可以请学生直接动笔修改。这样当场训练及时反馈信息,不断讨论、评议、修改;再次让生讨论,再评议,再修改。因此,逐步自我完善,这不仅强化了习作课堂反馈环节,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让学生直接享受到了习作成功的喜悦,同时调动了他们的其主动性,从而达到了学生自己主动写作文的目的。激发了学生自能习作兴趣,锻炼培养了新时期学生的作文能力。
总之,在习作教学中,巧妙应用远程信息技术、多媒体教育,让学生开阔视野,触景生情地感悟视频图文并茂的习作源泉,有利于提高习作教学效率激趣,培养、锤炼学生作文的综合素质和技能。
7.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认识和思考 篇七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活动的成败。学生对学习材料感兴趣, 才能乐于接受、乐于探究, 这样的认知活动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 学生不感兴趣, 不爱学习, 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智力的发挥, 而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是教学的重中之重。要激发学生对英语浓厚的学习兴趣就要以学生的视角来设计教学活动, 以学生所喜爱的方式来呈现教学知识。
小学生活泼好动, 喜欢新鲜而有趣的事物, 而这些是一块黑板加一支粉笔加一本教材加一张嘴的枯燥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所无法做到的。
现代信息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 不再是枯燥而直白的口头描述, 不是枯燥而单一的呈现, 而是以直观逼真的画面、生动形象的图片与悦耳动听的音乐来立体、直观而动态地呈现教学信息, 将原本抽象、静止、无趣的英文字母转换成小学生所喜爱的画面、图片与音乐。这样的教学更有新鲜感与趣味性, 可以刺激学生的视觉与听觉, 带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实现在最短的时间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延长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 从而使学生更加专注于新知的学习, 这样更能为教学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单词的学习是枯燥无味的, 以往我们都是采用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通过大量的读与写来掌握, 很难激起学生学习的激情, 难以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通过实物、动作, 制作短片等, 为学生创设图文并茂、声像俱全的教学情境, 这样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激情与动力, 让学生对单词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如动物类单词的学习, 我们可以带领学生一起来动物园游玩, 通过展现相关的动物, 并模拟动物的叫声, 再出现相应的单词, 并配以标准的发音。这样的教学可以带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来展开学习, 学生的学习更加快乐, 更有成效。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
英语是一门语言, 要想真正地掌握这门语言, 就必须要置身于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之中, 让学生受到强烈的熏陶与感染, 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门语言。对于母语非英语的中国学生来说, 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是制约学生英语水平的一个主要因素。在传统教学中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并不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 这是制约学生英语水平的主要因素, 也是一直困扰着广大英语教师的主要问题。
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英语教学中, 使得这一问题迎刃而解。现代信息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 可以突破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 声像同步, 更能将学生置于真实的交流场景与交际情景中, 让学生置于良好的语言环境中来学习英语。这正是学生学好英语的关键所在。英语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将那些零散的语言素材与交际情景、文化背景结合起来, 从而将学生置于真实的英语文化情景中, 这样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就不会再是机械而枯燥的背诵单词与语法, 而是能够将语言素材与运用与文化结合起来, 这样更加利于学生从文化背景等多层次来了解英语、理解语言, 更加利于学生英语听说读写水平的全面提高。
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多收集相关的信息与资料, 从英语的视角来设计教学活动, 对各种语言素材进行重新优化、组合与加工, 为学生创设真实的生活、逼真的场景, 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思维习惯。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生动逼真的交际情景
传统的只重读写的知识性教学已无法顺应教学的发展与社会的需求, 英语新课改更加重视学生的听说技能, 明确提出在英语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听说技能的培养。我们要改变传统只重语法轻听说的灌输式教学, 而是要顺应新课改的形势与要求, 体现语言的交际性, 来构建“以言语交际为中心”的课堂教学, 将语言的学习与情景交际结合起来。现代信息技术在这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将其运用于英语教学中更能为学生创设生动逼真的交际情景, 让学生在真实的交际情景中来展开会话。
1. 再现生活, 引导运用。
语言学科植根于生活, 又服务于生活, 与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只有将语言的学习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 学生的英语学习才具有生存与发展的土壤, 学生才能真正学到有用的语言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独特的图文声像功能来将枯燥的语言知识寓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 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 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掌握语言的精髓。为此在教学中我们不能机械地运用教材, 而是要站在生活的角度来审视教材,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信息资源与处理功能来向学生展现直观的生活, 以此来拉近学生与教材的距离, 以引导学生展开主动的学习。
2. 情景会话, 增强语感。
我们不仅要学生置于真实的生活场景中, 还要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情景会话, 这样才能彻底改变学生枯燥而机械的记忆, 学生才能积极交流与对话, 学会运用。如问路, 我们可以将学生所熟悉的街道搬上荧屏, 街道上有Super Market, Hospital, School, Bank等, 熟悉的场景更能唤起学生参与的热情。学生更能入情入境, 进入特定的角色, 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结合生活经验来展开积极的对话, 这样就可以变抽象而枯燥的语言知识的死记硬背为灵活运用, 在真实的生活中运用, 这样更能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 提高学生英语整体驾驭水平。
8.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认识和思考 篇八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景,强化学生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我们的写作课堂使学生产生兴趣,学生自然就会迸发出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三八”妇女节前夕,布置学生写一篇以《说说我的好妈妈》《妈妈,我想对你说……》等为题的文章,学生容易讲空话、套话。新课标强调:“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因此,笔者设计在《烛光里的妈妈》的乐曲中,让学生看从VCD碟片中转录的《懂你》,那朴实而真挚的感人画面及动人的音乐强烈地冲击着学生的感官。学生的写作欲望马上被激发起来,完全进入了角色,纷纷自觉地拿起笔,将心中对母亲的爱尽情地倾诉出来。学生柯秀丽在文章中写道:“妈妈,是您给了我生命中的第一个微笑,是您教我迈出了人生的第一步,是您用甘甜的乳汁滋润了我幼小的心灵……而您听到我说的第一句话却是‘爸爸’,我十分抱歉,我深深体会到,我那时就已经伤透了您的心。”而学生游修毛是这样写的:“以前,您整天在家里做家务,我只是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尽管您的汗水一滴一滴地往下落,我却一点也未感受到您的辛苦。我记得有一次‘三八’妇女节,我还和您吵了一架。过去之后。我才知道我有多无知。现在我长大了,我知道,是该我关心您的时候了。当您下次生日的时候,我会点上三十八根蜡烛,让您也像我一样感受到生日的温暖与亲情的甜蜜。”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跨越时空,虚拟生活情境,为学生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
课程标准提及: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绝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也学不好语文。素材是写作的基础,而素材的来源就在于广泛的阅读和生活的积累。可是学生往往对身边所熟悉的人、事、景、物熟视无睹,感觉不到,感悟不出,现代信息技术不仅具有模拟性,能生动直观地再现生活情境,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同时还可借助网络平台,搜集、扩充大量信息,跨越时空,创造相应情境,为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如在七年级上册《感受自然》的写作教学指导中,笔者先让几位学生带上数码照相机,亲自去发现、游览渔寮景区,学生拍摄到的景点有:潮退后沙滩上留下的五光十色的贝壳、珊瑚;晶莹多彩的鹅卵石;沙滩西岸大小不等矗立着的音乐石(百姓称“响鼓”);还有形态峻险的“试胆背”(礁石)所形成的“双榕迎浪”“金钩钓鲤”“双虎抢食”诸景,学生们弄潮的情景。上课前,笔者把学生拍摄的照片配上优美的乐曲并精心制作成演示文稿。鲜明的图像,优美的旋律,使学生沉浸在美好的意境之中。当学生情不自禁赞叹家乡景色真美时,笔者又顺势以台湾著名散文家张晓风《常常,我想起那座山》中的一段话,即“由于天地的仁慈,他俯身将我们抱起,而且刚好放在心坎的那个位置上。山水是花,天地是更大的花,我们遂挺然成花蕊”来作为这堂课的结束语。让学生明确人与自然的关系——我们每个人都是自然的一分子,我们和自然息息相关,并由此把感受自然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笔者要学生再次把自己沉浸在与自然亲密接触的那一段情景之中,将自己全身心地融进自然的怀抱,写出独特感受,写出真切情感。而此时,学生们智力活动也呈现出最佳状态,表现美的欲望油然而生。有李青青同学这样写道:“……躺在细而软的沙滩上尽情享受着绚烂温暖的阳光。一阵阵海风吹来,像是躺在摇篮里,像是偎依在妈妈的怀抱里。……啊!多宽的大海呀,无边无际。海水是皎洁无比的蔚蓝色,海浪平稳得像春晨的西湖一样,偶有微风吹起了绝细绝细的千万个粼粼的皱纹,使得曝晒于阳光之下金光灿烂的水面显得温秀可爱。……傍晚,大海却又变成了另一副模样,它像一个无边的战场。海风吹着尖利的号角声,海浪咆哮着,向海岸猛烈地冲激着,发出隆隆的怒吼声。古人云仁者爱山而智者爱水,面对扑面而来的海浪,我也感受到它的变动不居,它永远是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于是我的心灵也像经过海水浴,种种忧患意识冲洗一净,又可轻装上路,去迎接生活中的风风雨雨。”学生们凭着自己至诚至情发出的心灵之音,相信一定会触动阅读者的心弦。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强化语言与思维训练,有效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以说促写
发展思维能力,训练思维能力方法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突出的地位。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想交流的工具,发展思维和发展语言是统一的。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基础,是思维活动后的具体表现形式,学生只有“说”得“清”才能写得“通”。而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能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为学生的“说”创设了良好的情境。比如在学习了《珍珠鸟》之后,布置学生写一篇以“可爱的小动物”为题的小作文,在指导写作时,笔者首先采用多媒体让学生观察了各式各样不同形态的小狗,紧接着用一句话过渡:“其实,在大自然中,还有许许多多活泼可爱的小动物,不信你们瞧!”鼠标一点,大屏幕上显示出几十种形式各样的小动物。顿时,教室里气氛沸腾起来,学生们面对这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动物,欢呼雀跃:“呀!怎么有这么多的小动物?”“真有趣!”笔者抓住时机,紧接着问:“那想不想给大家介绍你所喜欢的小动物?”“想!”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个个跃跃欲试。这时笔者再因势利导:“请你按老师介绍的观察方法加以观察,然后选一只你最喜欢的小动物先同桌互相介绍,小组讨论、交流,然后每小组推荐一名代表上台发言,比一比谁是最佳解说员。”鲜明生动、声情并茂的画面把学生们的思维紧紧地凝聚在小小的屏幕上,学生想说的愿望被充分调动起来了。个个说得开心,这也为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评价机制,实现多点交互式的评改交流,提高学生评改能力
评改是学生作文训练的重要环节,它的作用是指导、帮助学生分析、运用写作材料,以不断提高学生作文质量。而传统的作文评改费时费力,学生不当一回事。每一次作文本子发放下来,总是极少数学生面对自己的分数激动不已,面对自己的评语喜上眉梢,而其他大多数同学看看分数然后惊诧不已,瞧瞧评语紧锁眉头。可见,当前的评改方式缺乏更高层次上的互动性,只由老师一人改,学生一人看,而难有机会看别人的分数和评语。这意味着,一个学生向他人借鉴经验和吸取教训的机会比较少,意味着一篇作文难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它的示范或警示作用。鉴于此,笔者采用信息技术手段,让评价成为一种互换交流、多向互动的过程。当学生初成作文后,教师先浏览,并按训练重点和作文要求,选择出反映共性问题的好、中、差作文数篇。发布在学校的写作指导论坛上,学生可以从中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作文提出自己的评改建议。这些建议可以是就全篇的,也可以是针对某一段的、某一句话的,同时说明修改的理由和方法。教师也参与作文评改的讨论,并适时作出指导。最后,文章的作者对照同学评语对自己的作文进行重新审视和修改。这种点评是交互的,立体的,多层次的。学生充分发挥了主体作用,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提高了写作能力和文章的鉴赏能力。经过这样的评改,一篇作文的分数和评语就不再是惟一的了。分数的多种和评语的多样,会极大地刺激每一个学生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和热情。
总之,在写作指导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实现教学的优化整合,能多方位地刺激学生的感官,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欧阳芬.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55个细节[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
9.信息技术在幼儿园中的运用与思考 篇九
信息革命是一次席卷全球的浪潮,应用广泛,人类已经进入信息化、网络化、多媒体化的社会,计算机信息技术已经应用于幼儿园的教育中。为了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培养中国儿童接受信息素质教育的工作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由此产生了人们争论最多的一个问题:“孩子从几岁开始接触电脑才合适?”专家认为儿童接触电脑,没有固定的年龄限制,现代计算机专家比尔·盖茨让女儿两岁时玩电脑,两岁的孩子就可以通过感受电脑上声音色彩的变化来培养感知能力。专家在实验中发现,在学电脑的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对电脑最没有“恐惧感”。幼儿园应该尽早开发孩子的信息素质,这有利于推进幼儿素质教育的发展。
一、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幼儿园中的应用
1、在幼儿园中开展计算机游戏活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⑴
教师熟练的操作计算机
运用各种软件如:FLASH、3DSMAX 等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能够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活动,也就是幼儿教师利用以计算机为中心的丰富的教学资源,改进传统教学,或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环境,使学生通过与计算机的交互对话,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形式。如:让中班的孩子区别以自我为中心的左右,教师将计算机与投影仪相连接,孩子们可以跟着教师精心设计的 卡通蝴蝶飞来飞去,辨别方向。孩子在与计算机的互动游戏中快乐、自主的掌握辨别左右的方法。
⑵创设良好的硬件环境和良好的软件环境
创设良好的硬件环境,建立课堂多媒体教学系统、电脑室。即以多媒体计算机为核心,并配置其他多媒体教学设 备,例如,投影机、视频展示台、成像器、教师用机和幼儿用机等构成,以及相应的教学软件和教材。教师在计算机教学活动中的指导是进行计算机游戏活动的软环境
⑶
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合理的安排时间
一方面满足孩子游戏的需要,以及激发孩子探索的能力的培养。比如:每周活动2次,小班的上机时间为15分钟,中班的上机时间为20分钟、大班的上机时间为25分钟。
⑷
培养孩子的兴趣.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让孩子大胆动手,轻轻移动鼠标,用儿童的口吻引导孩子游戏,如:“轻轻敲一下小屋的门,就可以再玩一次游戏”。又如当孩子们第一次进入电脑室的时候,教师和孩子一起洗干净手、并且换上干净的拖鞋,轻轻地坐好,教师向孩子们介绍一个新朋友,能让孩子们变得更聪明的电脑,然后再开始游戏活动,让孩子始终保持一种愉快的心情和好奇心。
2、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开拓幼儿的视野,培养幼儿的游戏活动的兴趣,提高教学教养活动的效果
由于计算机强大的表现能力,特别是能够动态地表现一些现象,能够表现其他手段难以表现的微观现象。如:探究血液是如何在人体内流动的。表现过去的过程事件;需要反复观察的动态现象;幼儿感到好奇的一些科学现象。如:龙卷风、地震、火山;月亮、地球之间的关系等等。同时教师根据本班幼儿年龄特点设计、选择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软件能使事物更加直观、更加具体,适应幼儿思维具体、形象的特点,满足幼儿好奇、好问的心理特征。有利于加深幼儿对事物的理解,培养幼儿良好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起到是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传统教学难以达到的。、多媒体技术与互联网技术有机结合,建立幼儿园自己的网站,做好家园共育工作。幼儿园建立自己的网站,定期在网页上向家长宣传育儿新理念,及时反馈家长的意见,为家长提供辅导素材,以及图文并茂的幼儿园课程内容,交流育儿的优秀经验,传递现代幼教思想。传扬幼儿园文化主题,建构幼儿园良好的环境氛围。教师通过留言板和E-mail信箱,与家长交流思想,建立起了崭新的交流方式。
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都能得到发展。并且体现儿童的主体性:要让孩子在生活、学习、游戏、中充满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和独立性。
二、信息技术与教学、游戏内容的整合,提高孩子综合素质的发展。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内容,把计算机游戏活动融入到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之中,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1、计算机信息技术培养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使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在幼儿园生活中,开展一些人机互动,人机对话活动,开展一些计算机游戏活动,通过计算机设计一些游戏情景,发出的语音提示、及问题,让孩子沉浸在游戏中,大胆回答问题,在计算机面前孩子通过点击鼠标,选择、判断其乐无穷。当回答正确时,会出现赞扬地卡通形象;如果错误时,会鼓励孩子继续探索。屏幕上美丽的画面,悦耳的声音,生动的卡通形象,能调动幼儿的兴趣,手脑并用,促使孩子积极思考,在获取大量信息基础上,孩子会自发的去发现、探索,体验游戏活动的快乐。还有些游戏需要两个孩子共同完成,在完成过程中孩子们相互帮助,团结协助、自由讨论,体验计算机虚拟游戏的快乐,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2、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采取多媒体教学手段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语言反应幼儿的内心世界。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计算机程序为幼儿创设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并能积极应答的情景,如形象生动的卡通和优美的提示语言,反复进行情景对话,帮助幼儿复述故事,熟悉儿歌内容,寓教寓乐,起到加深印象,孩子掌握的快,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3、计算机游戏促进幼儿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教师选择适合的软件,通过幼儿与计算机的交互作用实现教学目的。为幼儿创设各种情景,提供如:“请幼儿判断哪些行为是文明的?哪些行为是不良的?”又如:“判断哪个宝宝好?”等内容,让孩子们判断。孩子通过反复的操作电脑,在判断正确与错误的过程中,在“人机交互”中,形成正确的行为取向,有利于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这是多媒体教学手段的魅力所在。
4、计算机信息技术,为幼儿科学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应从生活或媒体中幼儿熟悉的科技成果人手,引导幼儿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对科学家的崇敬。结合特定的事件,人物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如:2003年10月15日飞行员扬利伟乘坐“神舟五号”,光荣完成太空飞行任务,并于2003年10月16日返回。教师可以收集有关图文资料、声音、录像剪辑,以及关于地球之外星球的传说的精彩卡通动画,通过多媒体计算机制成CAI课件,组织生动的科学教育活动,激励幼儿立志于中国航天事业,树立起学科学、爱科学的远大理想。教育意义深远。
5、计算机信息技术促进幼儿艺术活动的开展
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教师为幼儿提供音乐、舞蹈、绘画方面的多媒体素材,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想和想象。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欣赏、共同提高。比如:将幼儿的绘画作品通过PowerPoint软件,汇集成幻灯片,形象生动的展现在孩子面前,让孩子相互评价,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独特的审美感受。
实践证明,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幼儿园中的应用打破了在幼儿教育中以老师“教”为主的模式,有利于幼儿主动学习,获取信息的能力的培养。功能强大的计算机表现为:提供给幼儿的是生动的图像、声音、符号、语义,可以培养幼儿手、眼、脑并用的能力,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达到提高孩子综合素质的教育目的。
10.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认识和思考 篇十
一、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孔子云: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可见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增强参与意识。然而,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概括,有些知识点学生在理解上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畏惧的情绪,导致参与意识不强。而现代教育技术以其声情并茂、动静结合、感染力强等特点引起学生的注意,而且在生动的动画中感受到求知的乐趣,激发起对知识的探究欲望,从而主动地参与学习。
一个人对某种对象有了兴趣,就乐于接触它,并力求认识它,了解它。如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年龄和特点,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6的加减法》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工具制作一段动画:有一个清澈的湖面上,有许多美丽的荷花、荷叶。其中有6只可爱的小青蛙蹲在一片荷叶上呱呱叫,突然3只青蛙跳下水。学生被那漂亮的界面、逼真的蛙叫声、青蛙跳水那流畅的动作效果吸引住了。学生像是在观看自己喜欢的动画片,兴趣极高,不知不觉进入学习角色,掌握了知识。又如上数学练习课时,把练习题设计成游戏课件。如做对一道练习题,皮卡丘小动物奖励一个苹果放在篮子里,并说:“你真棒”;做错一道练习题,篮子里的苹果不见一个,皮卡丘小动物会说:“没关系,再来一次,你一定能行的”。这样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情境,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诱发他们的求知欲。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再现生活场景,展示知识形成过程
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还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眼、耳、手等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教师讲课大得多。因而在讲授数学中一些较抽象的问题时,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演示,使一些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例如:教学《行程问题》,其中一些抽象的概念如“相向而行”“相背而行”“同时出发”“先行后行”等是相遇或追及问题的特征,如何正确理解关系到能否顺利解决问题。通过多媒体的情景演示两辆车行驶的情况,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而当再碰到类似的问题,学生就可以借用脑海中重演媒体播放过的影像,将复杂的问题情境化,随之再简化为清晰的线段图,使得知识的形成过程充分而清楚地展现出来。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现代教育理论表明,学生的学习不仅要获取正确的结果,更关键的是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使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才能奠定学生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敢于探究、发现规律、寻求真理的创新意识。而通过信息技术进行知识形成的演示,就能使一些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
例如:教学《长方体的体积》,如一开始就告知学生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只要牢记这个公式,就能求解长方体的体积,然后不断巩固练习,死记硬背。这样的教学是填鸭式、满堂灌,是不能培养出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的人才。此时通过信息技术,结合数学学具,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电脑投影屏幕,出现一个长方体,并不断改变长方体的长、宽、高,使长方体的体积也随着进行变化,非常形象地说明长方体的体积受长、宽、高的影响发生变化,与长、宽、高有着密切的联系。同学们此时急切地想知道它们的内在联系,求知欲高涨,再次通过电脑出现一个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同时利用数学学具(事先准备好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300个)分组进行按要求操作:①把5个这样的小正方体排成一排;②再摆出4个排成一排长方体,组成一层;③再用组成的三层垒成一个长方体。通过这样一些步骤,学生非常清楚地知道垒成后这个长方体的长是5个1厘米(5厘米),宽是4个1厘米(4厘米),高是3个1厘米(3厘米),而它的体积为60個1立方厘米(60立方厘米)。再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归纳,就能准确地得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将知识形成的过程充分展示在为学生面前,使学生顺理成章的得到深刻的概念知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化抽象为直观,促进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特征和生活实践的制约,对于一些数学概念,无法通过文字来有效地理解,利用多媒体为学生铺路搭桥,逐步降低思维难度,有达到理解概念的目的。运用信息技术能直观形象地把整个过程显示出来,可以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为他们学习数学知识架设一座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的桥梁,帮助他们理解知识。
如在教学“时、分、秒”时,事先制作了一个大钟表,上面的大格和小格都显示的很清楚,点一下运行,时针、分针和秒针同时走动,点一下暂停,可让学生读出钟表上的时间,也可拖动秒针或分针自动转动,使学生明白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小格,生动形象地使学生对时、分、秒有了深刻的认识。
如在“圆的认识”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圆的形成过程:一根绳子两端各系一个小球,把其中一个小球固定不动,甩动另一个小球,使其作圆周运动。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并提问:你看到了什么?这个圆是怎样形成的?请用数学的观点来说说:这个几何图形中,点、线、面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说:“我看到两个点、一条线;一个固定不动,另一个点环绕着固定的点运动……最后形成了一个圆。”有的说:“固定的点与运动的点的距离是不变的。”……这样将演示、观察、操作与语言表达结合在一起,不仅使学生对圆有了一个形象的感知,而且渗透了“在平面内,到一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这样一个圆的概念,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圆打下了基础。
11.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认识和思考 篇十一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性方法
(一) 现代信息技术在中职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中职英语教学必须要考虑到词汇教学的具体问题, 解决词汇量大和传统孤立式教学引发的问题, 中职生从初中步入职业学校中进行学习, 面对英语学习往往会感觉十分困难, 一方面是因为这部分学生都是中考中失利的学生, 本身就对学习不感兴趣, 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面对相对枯燥的英语词汇学习就更是提不起兴趣, 总是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敷衍了事, 无法记住单词, 进而影响了英文的学习。理论研究表明:单凭听觉获取知识, 只能记忆15%的内容;单凭视觉获取知识, 能记忆25%的内容;但同时调动视觉与听觉就能记忆65%的内容。我们的学习所得有94%左右是通过视觉和听觉而来的。而集生动性、直观性、广泛性和实用性等特征为一身的现代信息技术就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视觉和听觉环境。因此, 教学中就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尽可能地从视觉和听觉角度给学生以刺激, 将单词的文字信息转化为直观易懂的图形信息反馈给学生, 使枯燥的单词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有趣。比如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英语 (基础模块2) 》Unit4中语言知识目标之一是要求学生掌握有关交通工具的词汇。笔者利用信息技术从互联网上下载有关交通工具的图片及声音, 精心制作成课件展示给学生, 然后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激励学生当堂记忆, 让他们一看到或听到某一交通工具就立刻说出与之对应的英文单词, 这样, 在视觉、听觉的双重刺激下, 学生积极参与, 既提高了学生的记忆效率又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 现代信息技术在中职英语听说教学中的运用
英语听说可能是中职学生较最薄弱的环节了。绝大部分中职学生英语基础很差, 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 如何能帮助他们在其原有基础上提高听说水平却是我们中职教师应该探讨的问题。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网络及多媒体技术, 课堂教学情境的设计要重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如:教师剪辑多部不同类型的影片, 放映给学生看, 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更容易进入角色, 课堂气氛也异常活跃, 很容易就掌握重点词汇action movies、comedy、thriller、documentary、exciting、funny、scary、boring、interesting。当然, 在应用多媒体技术的过程中要考虑到适度性, 保证音像技术能够与词汇语境有关, 不应该生搬硬套;音像技术的设计不要占用过多的课堂时间, 否则中职学生的注意力会被迁移, 导致学习效率降低, 充分发挥其音与像、动与静等相结合的优势, 有效地把视与听结合起来, 给学生提供听说的实践, 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教学效果。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自主学习, 除了教材上的配套听说资料外, 还想方设法拓宽学习渠道, 丰富听说教学内容。比如从互联网上下载英语原声电影让学生们欣赏。精选的这些电影片段具有语音、画面、音响三结合的优势, 影片产生的强烈视觉冲击力和听觉感染力使学生们有身临其境之感, 有的学生甚至在听到某一情节时会情不自禁地模仿起来。教师还可以给学生们介绍了非常有用的网络英语学习资源, 使英语程度好的同学有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机会。比如牛津英语网、金山词霸等, 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 自选学习内容, 按照自己的速度和能力进行学习。
(三) 现代信息技术在中职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 教师一直把英语语法教学作为单独的一个部分来进行教学, 而且把语法教学作为英语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来进行教学, 但事实上, 英语语法并未作为考试当中最重要的环节来进行考试, 所以, 在中职英语的语法教学中, 笔者没有把他作为一个单独的部分进行, 而是在平时的教学中穿插一些相关的内容, 让学生通过练习, 自己来总结规律, 但是在练习中, 如果只进行机械的语法操练, 效果肯定不好。但如果加上一些现代教学手段进去, 学生就不会觉得枯燥乏味了。如通过播放和学唱英文歌曲, 但是教师要在课前将英文单词做成幻灯片的形式, 这样, 学生一边看, 一边跟着唱, 这样反复进行, 当学生会唱这首歌曲时, 他也就能明白里面所讲的语法了。或者让学生观看一些下面有英语标注的短片, 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高涨。
(四) 现代信息技术在中职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对于绝大部分中职学生, 他们都不知道英语写作该怎样写或者写些什么, 于是在考试时, 他们一般都是将考试试卷中其他题的某些单词或句子抄到写作部分来。我们要正视这一事实, 要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从最基础的做起。一开始只要求他们写几个简单的单词。慢慢再要求他们以每个单词来写一句话, 然后再将这几句话连成一小段话。然后让他们在班上把自己写的那段话大声地读出来, 但是老师要将他们大声读的过程录制下来, 然后在班上放映, 学生们就会通过观看做出评价, 表现好的学生就会越来越有信心, 而不太好的同学也不想丢脸, 之后更会下工夫。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注意的几个问题
首先, 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 现代信息技术所起的作用是辅助教学, 但它的运用不能占用太多的课堂教学时间, 否则就本末倒置了。我们在教学的环节中整合了信息技术, 虽然教学效果与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 但是英语课堂的教学具有一定的学科特点, 不需要每一个都依靠信息技术手段来进行。中职课堂中更多的还是要追求教学效果的发挥和优化, 不能够使用太多的技术而耽误正常的教学进度。
其次, 现代信息技术在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 我认为教师不能以自我为中心, 而是要多给学生表述自主的权利。因此, 我们应该学会做一位辅导者。例如, 教师可以协调学习小组制定学习计划, 随时提醒和监督学生不要偏离学习的范畴, 以及帮助学生寻求最佳的学习策略。其实, 在英语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这对我们的要求更高。英语教师具有语言的便利, 对知识的掌握要求更为渊博, 该做的事情也更多, 不仅需要继续当好传授者、监督者、咨询者和考核者, 还应是一名网络的使用者, 甚至是网页作者或编辑。教师要适应这种角色的转变, 以便更熟练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英语教学, 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最后, 现代信息技术在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 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对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力, 而不是抱怨网络提供的信息不够, 因为有一部分老师经常感觉自己想要的资料或数据在网络上找不到, 但事实上是他们对于某些软件不了解, 不会使用, 还有就是在浩瀚的信息中, 不懂得如何去查找自己想要的信息或资料。
三、结语
总之, 现代信息技术在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 既是信息技术在英语教育教学中的运用过程, 又是英语教师提高认识水平和自身素质的过程, 教师要以计算机为沟通教学的媒介, 把网络作为主要的渠道, 除了继续扮演传授的角色外, 更要以学生为中心, 制订学习计划, 担任辅导者的角色, 并要成为计算机及一些重要教学软件的使用者。
参考文献
[1]袁秀萍.关于创新在中职英语教学的探索和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 2009 (07) .
[2]邹琴.浅议让中职英语教学充满爱[J].快乐阅读, 2011 (02) .
12.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认识和思考 篇十二
现代教育技术是指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以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当前,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现代课堂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不仅仅是教学手段的变化,同时它也带来的教育内容、教学组织及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变化。
我们应该怎样理解教育技术呢?也许可以这样说:搞教育技术,无非是搞好理论,用好技术。但是,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搞好理论,用好技术呢?一本书中做出了如下的回答:教育为体,技术为用!这是改自洋务运动时一位思想家的一句话。所谓“教育为体”,即是在告诉我们在探讨教育技术问题的时候,不管在哪个层次上,应要先从教育的角度出发,多关注教育问题,而不是太多的关注技术问题。这是因为技术首先必须要适应教育的形态,而且技术对教育的改造甚至革命要比教育对技术的制约弱得多、慢得多。所谓“技术为用”,即技术是作为一种工具来参与教育的。但这不等同于它是技术的奴隶。因为教育会决定使用什么技术,如何使用技术,技术反过来也会影响教育,使教育发生变化。教育在不同的阶段使用着不同的技术,而教育的本身也随着技术的使用发生着变化。这一点是符合实际、有目共睹的。总之,技术对教育的改革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个进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技术首先被教育采用,技术的影响会有产生从量变到质变的积累,从而影响教育本身也发生改变。
13.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篇十三
恩施市特殊教育学校 蒋芸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已进入教育领域,并得到迅速发展。聋校教育教学中也开始使用计算机,使得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结构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新的变化。作为课堂上呈现知识的信息工具——多媒体课件,可以为聋生创造出图文并茂、丰富多彩,人机交互,及时反馈的学习环境,其优越性是不容置疑的。但多媒体课件仅仅是工具和手段,为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必须从教学的整体出发,精心设计和制作课件,并恰到好处运用课件。本人结合一个学期的实验,谈一些个人的体会:
一、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合理选择课件内容
制作一个多媒体课件首先要选好课题,因为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要运用多媒体课件。课题若选择不当,就会出现喧宾夺主、画蛇添足的现象。多媒体课件题材的选取,要从
教学实际出发,根据数学教学内容来确定,具体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深入研究教材,找出重点、难点,在满足教学要求的前提下,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如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十二章中的“能画出多少个平行四边形?”是考察聋生空间想像能力,聋生在这方面是比较缺乏的,对于他们是有很大的困难的,聋生很难画全,如果把它设计成动画的形式,使其直观形象地呈现在聋生的面前,便于聋生的理解,既有助于突破教学难点,又不断激发聋生学习兴趣,从而实现常规教学无法达到的效果。
2、把握好聋生,了解其知识、能力,使课件的设计和应用切合聋生实际,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和发展聋生的主体性,便于聋生理解、掌握知识、培养聋生的能力,提高聋生的认识。
3、充分多媒体的特长,根据教学内容及特点,精心设计课件,使其化无声为有声,化无形为有形,化静态为动态,集图文、声像及动画功能为一体,能有效地调动聋生的视、听、说等多种感官达到教学最佳效果,如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字母能表示什么”中的课件“摆火柴棒”,原来是静态的一个正方形,通过按钮“分开观察”,把它演示为动态,让聋生直观地观察到总结到的规律,使聋生在探索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及学习数学的方法。
二、精心设计课件的呈现顺序
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论到实践,归纳到演绎,这是聋生的认知规律和中小学数学课教学的基本规律。无序或不适时使用课件会分散聋生的注意力,如上面提到的“摆火棒”中原来课件的呈现秩序是点击每种方法,直接显示:4+3(X-1):4,4+3,4+3×2,4+3×3。在实际使用中,我作了如下修改,点击分开观察,出现分开观察图形;再点击,出现4,4+3,4+3×2,4+3×3;再点击出现4+3(X-1);最后点击,出现4+3×(100-1)。如此的呈现秩序,让聋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严谨性,向聋生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知规律。
三、演示与点拨相结合,适时进行调控 多媒体教学具有对动画、图像、文字等资料有重复演示的功能,快现,慢现以及逐步展现等调控方便的特点,因此在使用课件时,应坚持演示与点拨相结合,合理控制课堂容量和进程,使聋生既能在有效时间内获得较多的信息,又留有观察思考和想象的空间,同时,教师应适当地加以点拨、引导,通过课件的演示和教师的点拨,把直观与抽象,视听与思考相结合,引导聋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把握本质和规律,加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四、多媒体教学课件的演示与聋生的动手操作想结合
课堂上聋生的动手实验不能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代替。实验是任何其他媒体所取代不了,它能培养聋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但实验可以与课件有机结合,相互取长补短。如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正方体的截面”,可以通过课件进行演示、观察,然后再通过实验,如动手切萝卜等进行验证,加深聋生的感性认识。
14.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认识和思考 篇十四
一、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在机械制图教学中运用的优势
机械制图大多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教师主要是利用尺规、挂图、模型进行教学, 教学形式比较呆板、单一, 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也难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识图能力较差, 很难识别专业的零件图和装配图;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 创造力和后续发展能力不强, 在以后的专业课程学习中比较吃力。现如今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迅技术飞速发展, 计算机应用已从传统的单机模式转变为以Web为平台的新型应用服务模式, 网络化教学已成为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也将成为机械制图教学的一个重要形式。所以, 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机械制图的教学方法和课程内容设置进行一些改革和调整, 引入网络化教学。其主要有如下几方面的优势:一是网络化教学允许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 它可以借助Internet强大的服务功能, 使学生和教师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随时都可以进行学习、交流, 从而突破了传统教学的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使得获取知识的范围更加扩大。二是网络化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协同学习。对于所学内容, 任何人都可以参与其中进行共同的交流、讨论, 从而提高了讨论的深度与广度。可形成一个协同学习的学习环境, 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 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三是网络化教学可采用仿真技术创建一个逼真的虚拟环境, 使学习者获得直接体验。虚拟实物和多媒体的演示、情境教学的创建为学习者的技能训练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创造了“实践机会”, 从而可真正实现所谓的虚拟教学。四是网络化教学是一种以电子网络为存储载体和传播媒介的数字化信息资源, 可实现资源共享, 影响面大。同时可采用数据库管理技术, 教学内容的修改和更新可以随时在网上进行。
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在机械制图教学中运用的方法
由于计算机网络功能强大, 若要充分、合理地运用网络教学, 挖掘网络教学的潜力, 不断提高机械制图教学效率, 就必须研究与课堂教学有关的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通过一定量的教学素材的积累, 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与现有资源的有机结合。一是教学习题库的积累。结合现有教材, 做好与网络教学法相配套的机械制图教学习题库选题及编制工作, 运用AutoCAD绘图软件将图形输入计算机及运用计算机进行资料管理, 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充分利用网络教学手段, 减轻教师学生的繁重劳动, 提高教学和检查测评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二是教学图片库的积累。根据学生特点, 选择合适的教材, 将典型例题分析的二维图片进行选编, 做好成套与网络教学方法相配套的机械制图教学图片集, 图片数量不得少于200张, 并通过扫描仪将图片输入计算机, 完成图片处理后, 由计算机进行资料管理。在实际教学时, 可作为课件制作的素材, 也可直接调出供教学之需要。三是建立制图虚拟模型库。由于机械制图课程的特殊性,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培养空间思维能力, 上课的时候常常借助实体模型这一个重要工具。在传统的教学中使用的教学木制模型存在着容易损坏, 不易携带和保管等缺点。把网络化教学运用于机械制图教学中, 有一最大的亮点就是可利用VRML虚拟现实技术, 建立网络虚拟现实模型库, 这样就可避免传统教学模型的不足。VRML是虚拟现实建模语言 (Virtual Rea lityMod e ling La ng ua g e) 首字母缩写, 是Inte rne t中用于实现三维虚拟交互场景的国际标准, 可应用于创建虚拟现实的对象、场景和展示模型等, 能够建立用户可参与的, 并能对场景中的对象主动作出反应的虚拟真实环境。
建立虚拟现实模型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直接使用VRML语言编写源代码, 较适合于建立比较简单的虚拟现实模型。另一种方法适合于复杂的立体模型, 应将VRML编程与三维造型制作软件 (如Pro/E) 等结合起来, 完成立体虚拟现实模型的建立。然后利用VRML语言进行位置、动作、空间背景、视点、传感效果等设置。VRML增加的交互性及对动画和行为的描述, 能够实现动态仿真及交互。一般用时间传感器 (Timer Sensor) 和各种内插节点配合使用来完成动画效果。通过VRML中的各种空间传感器节点, 可以有效地创建一个交互性很强的虚拟世界。用VRML技术建立的虚拟模型库, 还可以避免以往多媒体教学中用3dsmax等三维造型制作软件制作模型生成AVI动画, 或用Flash制作SWF动画, 进行三维动画教学演示的不足。因为这些方式存在着局限性, 由于动画的路径早已由设计者设计好并渲染, 动画一旦做成之后, 就不能修改。学习者只能被动地从头到尾看完, 机械地接受知识, 无法参与互动, 也就达不到主动学习的目的。利用虚拟现实造型语言 (VRML) 结合三维造型制作软件来构造虚拟模型库是解决该问题的一个方案, 这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教师的负担, 有助于学生空间形象思维能力的提高, 对开展机械制图远程教育具有良好的借鉴作用。四是建立智能习题系统。习题的练习是教学过程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以往制图作业方式是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习题, 按照投影规则, 在脑海中去构思形体, 用铅笔在作业本上完成, 交给老师批改。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批改作业的工作量十分繁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的普及, 特别是随着网络技术、网上教育的迅猛发展, 更多要求学生自主学习。
随着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 网络教学己经成为当今信息时代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只有在新形势下不断地优化教学手段, 采用现代化的教育方式, 多方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加教学的信息量, 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机械制图教学才能顺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建构现代教学新景观。
摘要:对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 认为针对新形势必须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 开发和利用网络教育资源。
15.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认识和思考 篇十五
关键词:高中地理;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软件;具体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24-125-01
地理作为一门以研究地球表层空间为主要内容的学科,具有研究对象的客观性特点,这也就使得这门课程在教学当中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开放性的特点。但是在实际教学当中依然有大部分教师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单纯依靠教材中的图片和有限的资料来进行教学,这也就很难让学生真正掌握和理解应用地理课程的知识,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形成。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当中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充分运用,必须要将教材当中重点与难点内容以直观、生动的方式来展现给学生,从而帮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这不仅可以有效提升课程教学的效果,而且也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水平与学习能力的提高。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信息技术的运用
(一)合理高效的运用地理教学软件
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地理软件具体指的是教学课件,也就是通常在地理教学当中对于软件运用的统称。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当中,对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是较为常见的形式,通常有幻灯片以及flash动画等软件。对于信息技术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为高中地理教学注入了新的教学活力,更多的是其能够将抽象的教学知识运用直观、生动的方式来展现给学生,从而帮助学生更容易的理解教材知识点。但是在实际情况当中,部分教师由于课前对于教学课件内容准备不够充足或者没有很好地运用教学软件,从而使得课堂教学氛围虽然营造出来了,但是学生依然难以对地理教学知识没有真正的进行掌握和理解。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当中,在课件的运用上要做到合理高效,并且要依据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来制定出最为合理高效的教学课件,从而真正使得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当中学习到更多的高中地理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将信息技术的作用与效用在高中地理教学当中充分的发挥出来,从而进一步提升高中地理教学的效果和水平。
(二)高中地理教学当中对于教学软件的具体运用
由于高中生还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所以高中生在思维方式上尚未形成完整的理性思维模式,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实践当中,在教学课件的制定上要充分体现出科学合理性。教学课件作为教学实践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当中要努力体现出其科学效用。例如在旅游地理这类感性教学内容的讲授上,教师只要将部分图片融入到教学内容当中就可以,没有必要为此制作大量课件。教学课件的主要作用在于将教学的难点与重点以直观生动的方式来展现给学生,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担任指导的角色就可以。同时,教师在教学课件的制作过程巾要充分考虑到教学目标的实现以及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学习特点,从而运用动态化的图片或者相关影片来使得学生对于抽象化的地理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常规类的知识以及抽象化的知识点的教学上通常是采取教师直接传授的方式。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教学软件的运用
(一)常用教学软件的运用
当前在高中教育教学中常用的教学软件有PS、暴风影音以及worrd办公文档和谷歌地球等软件。PS较件与word办公文档中的幻灯片通常用来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中的图片以及播放相关幻灯片,以此来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一个直观的了解;而暴风影音软件则主要用来播放教学视频,除了暴风影音之外,最为普遍使用的是豪杰播放器,这一软件也是用来播放教学视频以及相关教学影片的。谷歌地球的具体应用,笔者将在下面的内容中进行详细的介绍。
(二)谷歌地图的具体应用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当中,谷歌地球是最为常见的教学软件。这款软件是谷歌公司用来向公众提供地图搜索的专业性软件,软件可以非常详细且清晰地向使用者提供其想要搜索的影响,从整个地区到住宅影响都能够进行清晰地呈现。谷歌地球这款软件在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中的运用不但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而且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在具体教学当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学习和使用谷歌地球这款地图搜索软件,从而使得其对于教材相关知识进行一个形象的了解和深入的掌握。
总而言之,在当前的高中地理教学实践当中,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所以,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当中应当以教学内容为主线,以教学大纲为指导,以学生学习特点为参考,来科学合理的制定教学课件,从而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得到充分的提升。另外在教学软件的使用中应当加强学生对谷歌地球这款软件的了解和运用,从而使得这款软件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在地图搜索以及基本地理概念进行充分的理解与掌握。
[参考文献]
[1]赵锦红,朱小明胡又农,信息技术教育装备的可用性分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03).
[2]马维军.构建地理教学新模式,搭建学生学习地理新平台[J]中小学电教(下),2011(01).
[3]李淑梅.信息化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3 (20).
16.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认识和思考 篇十六
中山市西区后山小学
李丽梅
[内容提要]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一门对学生进行艺术熏陶的重要学科。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使他们在课堂的有限音乐天地里,充分展开他们想象的翅膀,从而获得散发性思维和创新的能力。音乐是种想象,创造和创新的艺术。教师要非常重视课堂教学艺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多媒体的应用,有效地帮助和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使课堂教学富于新意。因此多媒体的应用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网络技术在学校教学中的广泛运用,网络环境中的教学以其特有的科学性和高效性,显示出独特的内在魅力。网络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巨大动力推动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技术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一切因素进行革命。它能够促进教学形式的丰富多彩、教学过程的优化组合和教学质量的普遍提高。面对网络,音乐教学如何迎接新世纪的挑战?这是每一个音乐教师十分关心的问题,如何在音乐课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我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调动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动力,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儿童的学习兴趣对鼓舞和巩固他们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积极性起决定的作用,一旦激发了儿童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音乐课是一门有趣的活泼的艺术课程,运用多媒体课件来展示内容多、动感强的教学内容,辅助音乐教学,可以使抽象音乐形象化,使虚幻音乐形象变得具体、直观,带学生进入一种好奇、急不可待的境界,在头脑中产生“究竟为什么”的欲望,使学生爱听爱看,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教唱歌曲《小象》时,由于在现实中小朋友很少有见过大象的,同学们对大象的形态、动作等方面形象模糊,为了让他们更好的理解想象歌曲中描绘的音乐形象,我将歌曲和有关大象、小象的画面剪辑成小影片,课前在大屏幕上循环播放,让学生合着音乐,看着画面,用律动形式进入课堂。“象妈妈”和“小象”一起游戏的画面一下就吸引了学生,使学生不由自主的萌发了学习这首歌曲的兴趣。会唱歌后,我又利用“附件”中的“录音机”将学生的演唱配上伴奏录下来,然后播放,全班欣赏,使学生享受到参与音乐活动的快感,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和表现欲望。
音乐课应努力创设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环境,在导入新课时,用动感的画面来体现教学意图,创设出绚丽多彩、声情并茂的环境,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及享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例如,我在教学《咏鹅》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用课件展示):美丽的小河边,微风轻轻地吹着柳枝,小鸟在快乐地歌唱,水中的鹅儿也在快活地叫着,就连小河里的流水也在哗啦啦地唱着歌……同时,播放出鸟鸣、鹅叫、风吹柳枝、小河流水的音乐,使声音与画面融为一体,营造出了这首古诗所描绘的意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孩子们动脑、动手,不断想象、创造中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诗、画与音乐融合的同时,也把美融入了孩子们的心中。不知不觉地有感情地背诵出这首古诗,激发了学生学习演唱这首歌曲的浓厚兴趣。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中,我们常会遇到一些比较抽象的问题,如果只通过简单、枯燥的讲述,很难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表象,不易掌握。采用教学媒体,经过精心设计与制作,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传递教学信息,使学习者能学得更快,学得更好。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质量。
例如:在教唱歌曲《云》时,我采用了POWERPOINT幻灯片教学。随着音乐旋律、节奏、力度的不断变化,在视屏上分别出现了蓝天白云、大海、帆船、雨点、麦田等单幅图,然后根据歌词的内容慢慢出示有关的组合图;让小朋友直观地感受到蓝天中的白云就好像大海里的帆船,里面装的不是鱼也不是虾,而全是小雨点。让孩子们直观的通过视觉效果感染、感受作品情感。又如在教唱歌曲《小白船》时,首先,我边放映“小白船”的课件边动情地朗诵歌词,利用多媒体出示幽静的画面,然后在屏幕上出示小朋友们自己的照片,好像他们自己在月亮上嬉戏、玩耍。能有效地将视听和听觉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使孩子们受到作品美的感染,使之达到身临其境的地步,激发了小朋友的兴趣,加深孩子们对作品的理解和对主旋律的记忆。随着音乐边听边动,能帮助孩子们感知音乐的节奏、速度、力度和情绪起伏,营造良好效果和课堂美感,使孩子们更能投入到音乐所展现的情景中。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观察是感知活动的重要手段。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使教学内容变抽象为具体,再加上有次序地指导学生动手动脑,观察思考,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可以利用它进行“发现”和“探索”的学习活动,针对问题去寻找资源,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创造能力。使学生对乐曲的感受更深,对歌词的理解更进一步。
例如,在教唱《我的家在日喀则》一课中,我设计了一个课件,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很大的不同。其最大的区别在于学生并非是个被教学者,而是一个主体,主要是自己学习,去“发现和探索”。每个学生按照步骤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基础,自己调节学习的速度,从网络上查阅了大量的有关西藏的民族风情特色、音乐特色、舞蹈特色等,然后进行模仿表演创编。每个环节学生自己动手,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动性和灵活性。学生有极为真切和自由的感受。多媒体互动使学生感受到学习音乐轻松有趣,参与性又激发了他们对学习的主动性和自发性,网络的使用,潜移默化地启发了学生获取信息的思路,音乐游戏也让学生能够认真地反复品味音乐内容。从教学实践的结果看,学生爱学要学,效果相当好。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教师创设特定的情景,使学生在学会歌曲后充分宣泄情感,“歌咏不足,则手舞之,足蹈之”。例如,在学习《小动物唱歌》的最后环节,运用多媒体课件放映出大森林的一些画面,营造出一个与音乐相符的环境气氛,然后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爱好每人扮演一个自己喜欢的角色。有好多同学喜欢扮演在天空中自由飞翔的小乌,起伏有致,好似鸟儿在树林中尽情地对答歌唱;有的同学扮演可爱的小猫;有的同学两手指竖起放在头顶,扮演可爱的小兔子;有的扮演小树在微风中随风摇摆等等,他们边演唱边自由地舞动,全身心地融入音乐情绪中。这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又起到了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作用。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招一式地教给学生,学生的积极性也不一定高,当利用电教手段后,情况就大不一样了,给学生放一段与教学内容相关或相同的舞蹈录像资料,让学生观看并自由模仿,然后再利用学到的动作,自己根据歌曲进行动作的创编。将教学融于多维互动的学习活动之中,并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闪光的思想火花进行精彩的质疑提问,点拨引导,既促进了教师的教学,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音乐是人类创造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几千年的文明史为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富的音乐文化宝库,现代教育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方法各式各样,需要不断探索。如何更好地使用多媒体手段教学,怎样在音乐教学课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还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慢慢学习、探索。让我们以新课标为指导方向,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认识和思考】推荐阅读:
谈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11-14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09-07
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10-30
现代信息技术在聋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09-21
浅析美学在现代广告学教学中的运用09-21
信息化教学设计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07-10
微课程在数学教学中的实际运用10-21
异步教学法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运用10-08
激励策略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