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讲座材料

2024-10-28

幼儿园教师讲座材料(精选7篇)

1.幼儿园教师讲座材料 篇一

教师读书讲座材料

【讲座专题】谈谈教师怎样进行专业阅读 【受邀嘉宾】:常作印 【嘉宾简介】:常作印

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全国中语十佳教改新星,全国中学语文优质课竞赛一等奖得主,第四届河南省十大教育新闻人物,河南省名师,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河南省教育厅课改巡回报告团专家,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教学标兵,安阳市优秀专家,《教师博览》签约作者。先后主持省级以上课题6项,获得省级以上教科研奖项20多项,发表文章200多篇,出版《不做庸师》等著作5部,应邀到全国各地做学术报告上百场。个人事迹曾被《中国教师报》等十几家报刊头版重点报道,被媒体誉为“教改新势力的代表人物,本土教育变革的领跑者”。

【二】常作印:谈谈教师怎样进行专业阅读

美国著名诗人狄金森有一首小诗《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 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也没有一匹骏马能像 一页跳动的诗行那样—— 把人带向远方。

这条路最穷的人也能走,不必为通行税伤神。这是何等节俭的车,承载着人的灵魂。

如果说天使就是传播福音的使者,那么书籍就是天使为人类准备的“不必为通行税伤神”的“节俭的车”,承载着我们的灵魂到达理想的彼岸。阅读是生命的加油站,也是精神的清洗车行。我始终认为,教师的成长是从阅读开始的。读书,就好比在天使的引领下不断寻找精神的伊甸园。按照王小波的说法——除开今生今世之外,他还拥有一个更加诗意的世界。它是松间明月和石上清泉的朗照与静默;它是天地空旷我独行的惬意与自在;它是一千朵郁金香正在隐秘盛开。

一、教师为什么要进行专业阅读

1、什么是“专业阅读”?

专业阅读:就是基于专业发展,直接直接作用于日常的专业实践的阅读。专业阅读其实就是“钻业阅读”。

2、教师阅读应以专业阅读为主

教师的阅读形式和阅读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但应该以专业阅读为主。人的时间和生命是有限的,阅读要有方向有计划有选择。漫无边际的休闲式阅读不符合专业发展的要求。世界各行业的成功人士做出大成就的年龄基本上都在35—45岁,有人把它称为“人生事业的黄金期”。西方有一种观点,35岁之前,读书应该在“博”上下功夫;35岁之后应该在“专”上下功夫。35岁之前为什么要“博”?博览群书的过程就是在不断选择自己今后的主攻方向,我适合干什么,我能在哪一块做出成绩。35岁之后为什么在“专”上下功夫?因为当你清楚自己发展的方向,那就应该心无旁骛的钻下去,只有这样才可能做出成绩来。美国当代管理学家托马斯•卡林经过研究表明:“在任何一个领域里,只要持续不断地花6个月的时间进行阅读、学习和研究,就可以使一个人具备高于这一领域的平均水平的知识。”

在西方成人中曾广为流传一条“祖鲁人原则”:只要你在某个狭窄的领域内比别人知道得多,那么你就是这个领域的专家甚至权威。进一步引申,如果在这个狭窄的领域,你做得比别人更好,那么,你将是这个领域的最大获利者。王安石说得好:“人之才,成于专而毁于杂。”

我国中小学的教师的阅读太缺少真正的专业阅读生活。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仅用5年多时间就获得了物理、数学双学士和物理学博士学位,并于40岁时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丁先生说:“与物理无关的事情我从来不参与。”这句话虽然有点偏激,但也说明也“专”的重要性!

3、专业阅读是一种积极的“偷懒”

乍看起来,读书只会更浪费时间,细一品味,才觉其实不然。如果你坚持进行专业阅读,可以不断增加我们的专业底蕴,提高我们的专业素质,使我们掌握更多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等要用的时候,随时随地信手拈来,不是节省了时间了吗?其实,专业阅读就是一种积极的偷懒。偷懒不是敷衍工作,而是为了更高效地工作,是对工作的一种近乎虔诚的热衷,也应该是教师的一种生存方式。这样的偷懒,偷来了技巧,偷来了观点,偷来了方法,偷来了思想,偷来了习惯,也偷来了自己的进步,何乐而不为呢?

4、专业阅读就是练内功 做教师其实就是做学问,就是从学问中感受生活的快乐,教育的幸福,人生价值的轻舞飞扬。我非常欣赏一句广告词:“平时注入一滴水,难是拥有太平洋。”做教师,就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充电,广积精神食粮。学生超越教师,是教育的成功,也是教育的希望;然而如果教师太容易超越,我看则是教育的悲哀。想让学生多读书,教师首先应当多读书,自觉地读专业的书。一位教师,只有不断地进德修业,把自己的工作和学生的成长结合起来,让自己成为学生的表率,才能得到学生的敬重,才能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人。然而恰恰在这一问题上出现了令人尴尬的局面。很多教师教了十年二十年的书,教育教学的经验和技能还停留在当年的那个层次和水平,用当年的技术和思想做现在的要求与质量,怎么能不忙不累?

年轻的时候看过不少武侠小说,我知道真正的武林高手随手而来的就是致命的绝招,因为他的内功已修炼到了最高境界。没练好内功,一心想出绝招,出来的,都是花拳绣腿。对一个教师来说,专业阅读就是练内功,这个功不是靠别人给的,是靠自己修炼出来的。教师不是一个仅靠热情和勤奋就能干好的职业,它还需要很高的专业技巧和专业智慧。对于一个教师的事业而言,最大的危机就是业不精专。所以,要让人看“专”你,首先要进行专业阅读,搞好专业发展。

5、教师专业阅读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顾明远先生说:“现代社会职业有一条铁的规律,即只有专业化才有社会地位,才能受到社会的尊重。如果一种职业是人人可以担任的,则在社会上是没有地位的。”所以,职业的尊严,只有靠专业去赢得,上天并不会白白的恩赐。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日益加快,社会对教师工作质量和效益的要求空前提高。在这一背景之下,进行以教师专业化为核心的教师教育的改革,已成为世界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共同特征。而教师专业化的前提是教师必须有高质量的专业阅读生活,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二、怎样进行专业阅读?

(一)专业阅读的“12345”

1、一个核心:

即教育教学实践。专业阅读应该指向教师的专业实践这个核心,突出实用性原则。

2、二种阅读方式: 即鲸吞和牛嚼。鲸吞可以拓展专业的宽度;牛嚼可以增加专业的深度。读书最大的经济学就是牛嚼专业经典。坚持牛嚼专业经典是提升自己生命价值的有效方式。某种意义上讲,翻烂一本经典,你才可能找到自己的话语权。

3、三大结构:

理想的教师专业阅读由三大块构成。即:

(1)本体性知识:即学科专业知识,约占50%左右(决定一个教师发展多高);

(2)条件性知识:即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以及职业知识,约占30%左右,它对本体性知识的传递起理论支撑作用(决定一个教师能走多远);

(3)基本的科学人文知识:即基本的科学、哲学、文学、艺术、政治、经济、历史等,约占20%左右。

三大结构中,最重要的是本体性知识。遗憾的是,一些老师什么都读,就是不读本体性知识的根本书籍。注定这样的老师发展不起来。

4、四大阶段:

一个人的正常的阅读历史应该分四个阶段:浪漫——理性——精确——融合。

(1)浪漫阶段的阅读,比较随意,基本上仅凭兴趣而为,阅读没有方向,没有选择。这是阅读的最底层次,但也是每人都必须经历的层次;

(2)理性阶段的阅读,开始认识到读书不能仅凭兴趣而为,开始有方向,有选择,有计划,读书不再盲目。这是阅读的第二阶段。理想的状态,此阶段应该在成人之后就开始;

(3)精确阶段的阅读,开始围绕自己的专业根本书籍,开始进行精确深入地研读。这是阅读的第三阶段。这一阶段的阅读质量,直接决定了你的人生成就大小。

(4)融合阶段的阅读,通过阅读,参透了教育、人生和大千世界,读什么书都能为悟出人生的真谛、教育的真谛。至于读书的形式和内容在这个阶段亦显得不那么重要。

5、五大原则

1)、方向性原则:“目标明确”(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2)、实用性原则:“解决问题”(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3)、专业性原则:“钻研业务”(钻得越深,机会越多); 4)、经典性原则:“取法乎上”(与最好的专业书籍对话。读书不在于多而在于精,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读什么样的书);

5)、阶梯性原则:“循序渐进”(按照阅读科学的规律来读)。

(二)专业阅读重在“悟”

专业阅读最重要的一个字,我这里的答案是“悟”!

专业阅读不在于你读了多少本专业书籍,而在于你从书中悟出多少的内容。其实,在每一个教师的专业阅读史中,总有那么一两本影响自己终身的专业书籍,我们可以称为根本书籍。你从根本书籍中悟出的内容越多,对你的发展越有利!专业书籍只是引爆教育智慧核反应堆的导火索,而悟就是点火器。当然,专业阅读还要注意与其他形式的阅读结合起来,不能神话它的力量!

古人是把“阅”和“读”分开来讲的:读,大致相当于我们现代人理解的“阅读”;阅,本义是在门内考察、计算事物,后引申为包含除去读之外的其他一切获取信息的方式和途径。

读有字之书是光合作用,读无字之书是化学反应。李希贵先生曾通过大量的调研,得出优秀教师成长的三个“关键”——关键事件;关键人物;关键书籍.我想,作为教师,我们若时时有为别人“创造关键事件、推荐关键书籍”的意识行动,我们就有可能成为别人的“关键人物”。

有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贵人相助;贵人相助,不如高人指路;高人指路,还需自己感悟”。我想,这句话不仅道出了一个人超越自我的关键所在,对于教师的专业阅读和专业发展也如此,对于我们每一个人做人做事大概也同样如此。只有经过“悟”的阅读,才是真正有效的专业阅读;只有经过“悟”的阅读,才能把别人的思想玫瑰移到自己的精神园地,进而开出自己绚丽的思想玫瑰。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曾说:世上读书的人很多,但大多数都是在咀嚼别人的思想,一辈子活在别人的思想当中,真正具有清醒、独到的判断力没有几个,庸众就是这样形成的。读书在于读自己,发现别人的同时,也发现自己精神的家园。人最怕的就是“心为形役”,我想在读书的问题上,我们也要避免“心为书役”,一个人如果丢掉了自己,那读再多的书又能有什么用呢?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不该自负,但也不能成为被人牵着走的动物,只有学会专业阅读,才能支撑起赖以自由呼吸和直立行走的“脊骨”,教育生命的旅程才会更加精彩!

三、你的专业阅读问题在哪

对照专业阅读的“12345”,可以思考你的专业阅读的问题在哪里?

问题1:你专业阅读的三大结构是否完善?

问题2:你目前的处于哪一个阅读阶段?是否一直在浪漫阶段徘徊?

问题3:你是否经常丧失专业阅读的原则,不自觉的滑向休闲式阅读?

四、向老师们推荐的书目

一、基础篇:

《给教师的建议》,(苏)苏霍姆林斯基著

《优秀是教出来的——创造教育契机的55个细节》,(美)罗恩.克拉克 著

《爱心与教育》,李镇西著

《做一个聪明的教师》,王晓春著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郑杰著〈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王晓春著

《班主任工作漫谈》,魏书生著 《问题学生诊疗手册》,王晓春著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朱慕菊主编

二、中级篇:

《教育漫话》,【英】洛克著 《做个聪明的教师》,王晓春著 《不跪着教书》,吴非著 《新教育之梦》,朱永新著 《教学勇气》

《现代教师读本》(或《教师人文读本》)《如何掌控自己的时间和生活》 《陶行知教育名篇》 《教师的20项修炼》

《中学课堂管理》(或《小学课堂管理》)《发现母亲》

三、高级篇:

《民主主义与教育》 《爱弥儿》

《教育的哲学基础》 《第五项修炼》 《静悄悄的革命》

《多元智能》(修订版)[美霍德华〃加德纳著 《课程:基础、原理和问题》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学会生存——世界教育的今天和明天》 《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 《学会教学》

《教育为何是无用的》 《论教育学》

《上学真的有用吗》《教育的目的》

四、科学人文书籍推荐

《时间简史》《爱因斯坦圣经》《开放社会及其敌人》《乌合之众》《康德三批判书》《教师人文读本》《通往奴役之路》《动物庄园》《类人孩》《非常道》《耻辱者手记》《潜规则》《万历十五年》《书斋里的革命》《拯救与逍遥》《顾准文集》等。

【三】群友沟通交流采撷

【秘书助理张爱敏】:走专业发展之路,培植自己教育的根,构建幸福的教师生涯。专业成长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没有五年、十年、十五年的历练,怎能有如此成就。明确常老师所讲的阅读四阶段,遵循常老师所讲的五大原则,持之以恒,读中思,思种悟,悟中践。要读别人的书,思自己的事,悟自己的路。

【周话新主持杨光】:书是智者的灵魂。

【河南初中朱丹丹】:跳着舞过黯淡的日子,使我飞翔的是一本书。

【株洲初语颜学喜】:缺乏高质量的专业阅读,就会出现假性专业阅读。

【秘书助理陈少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对读书有规划。广博以开阔眼界,专读以开掘深度。话语权也就是拥有了自己的教育思想了。多与尺码相同的人交流碰撞。我们群就是在这样的讲座与研讨中,寻找尺码相同的人。【周话新主持杨光】:学习常作印老师还可以,努力超越常作印真需要很多因素啊!

【娄底涟源罗桂分】:专是基础,博是保证。

【株洲初语颜学喜】:教师脱离生活的视野,也难以走进学生。【湖南小语刘海美】:悟意味着理解,明白,醒悟。

【福建小语柯丽红】:大凡“三”都大有文章,“三打白骨精,三碗不过岗,三顾茅庐……”常老师的“三关”一样是“耐读”的,需“细嚼慢咽”。

【河南初语郑继锋】:曾感受到常老师的广阔与深厚

2.幼儿园教师讲座材料 篇二

起初, 这一行动也受到了一些质疑, 讲座人人能承担吗?尤其是新教师和老教师。我们在管理层面首先统一了思想, 那就是相信每一位教师。不管是何种层面上的教师, 如果都有机会主持教研活动, 表达自己的看法、观点, 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经验, 这种身份的转变能拉近她们与教研活动的距离, 产生关注、期待和亲近教研活动的情感。另外, 因为讲座机会难得, 且存在着横向比较, 可极大地提高教师的重视程度, 再加上讲座的内容是教师自己感兴趣的, 这种被兴趣激发起的“内驱力”所产生的潜力是不可估量的。她们一定会力争将最优秀、最光彩、最耀眼的一面展现在全体教师的面前。

其次, 适时给予教师必要的帮助。老教师俞连芬是个养花高手, 我夸她是“走到哪儿绿到哪儿美到哪儿”。但因为年纪大了, 用电脑存在困难, 茅芳琴教研组长就主动承担了帮她做PPT和演示PPT的任务。讲座后俞老师告诉我:“园长, 这次我聘了高级秘书, 当了一回专家哦!”从她的笑脸中我读到了她的开心和快乐。新教师章钦钦结合自己讲故事的特长, 讲座题目是《让自己的脸眉飞色舞起来》。讲座前, 她的结对师傅朱桂芳和年段主任郑英两位老师帮助她把关, 仔细看了她做的PPT, 在原来已有的丰富的表情、抑扬顿挫的语气、夸张的动作等内容上, 又补充了有效停顿和适当改编等等, 使徒弟对讲故事的技能技巧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讲座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 事实证明, 效果非常不错。李利萍老师是我园的美术特长教师, 她以《做一名会“忽悠”的老师》题目开讲, 幽默地讲述如何对待那些“问题幼儿”, 所举例子都是教师们熟悉的, 让大家受益匪浅, 领悟了赏识教育的独特魅力。骨干教师茅芳琴对绘本教学情有独钟, 结合园所美术特色, 她的讲座是《寻找绘本教学中的美术切入点》, 从美术的视角对绘本进行了挖掘, 让教师们共享了绘本的艺术。郑英教师以亲身的演讲比赛经历, 结合自己对演讲的认识, 从演讲内容的选择、基本要求、语调、视线表情和服饰发型等方面进行阐述, 给全体教师上了一堂生动、有效的演讲专题课。新教师胡钢英是全园最潮的教师, 打扮得非常时髦得体, 她的讲座也与众不同, 从如何化淡妆到如何选择丝巾、配饰, 再到如何选择化妆用品, 引导教师不仅要学会学习, 还要学会生活。老教师章小园对养生特别有研究, 在她的讲座的引领下, 铁皮枫斗、红枣、枸杞成为教师们最喜欢的养生茶, 山药、土豆成为教师们最常用的菜肴, 苹果、青瓜成为了教师们最爱吃的瓜果……

3.教师专题讲座让师生共同成长 篇三

关键词:东厦中学读书节 教师专题讲座 共同阅读 教学相长

从2010年开始,汕头市东厦中学读书节已举办六届。而追踪调查表明,“有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校办读书节’对他们的课外阅读有促进作用,也对他们的学习成绩或成长有帮助。”[1]其中,读书节坚持了六年不变的教师专题讲座,应该是学生们汲取营养、对经典书目顿生兴趣的重要来源。对于阅读,兴趣无疑是最好的老师,只是,读书节连年的举办和那句萦绕在耳的“今天,你读书了吗?”,绝不仅仅为了那斗生的兴趣和一时的兴起。本文以东厦中学读书节为例,谈谈教师专题讲座如何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

一.对于学生:遇见无知的自己

教师专题讲座,是读书节中教师深度参与的一项活动,活动会邀请不同年级的老师介绍自己读过的经典,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学生们有一次不同于常规课堂的交流。作为听众,孩子们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曾有学生因听过韩金容老师关于《红楼梦》的讲座,对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极其好奇,于是买下一整套《红楼梦》,想自己弄个明白。他跟我说这件事情时,像是即将完成一次饶有趣味的挑战。

张怡妍老师的讲座《平民英雄——托尔金文学作品中的英雄形象》,让许多人(包括我)第一次真正接触了《魔戒》的作者托尔金和他创造的神奇世界,然而我真的意犹未尽,我想知道那个庞大复杂的族群关系网如何形成,想知道关于这个世界的所有故事。这种“想知道”的感觉真奇妙,像有一股力量冲击你去攫取你要的东西。想必,那些听得津津有味的孩子们,他们内心也有同样的波澜。的确,读书带给我们的乐趣就是你在“被吊胃口”,你越是想知道答案,就越是贪婪地阅读,在作者若有似无的在指引下,你慢慢找到问题的答案,找到作者那些思考的结晶。

无怪乎孔夫子说: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意识到自己无知,才会被激发一探究竟的欲望,遇见无知的自己,承认无知的自己,才知道自己该寻找怎样的答案。我们身边的学生,最常见的是那种听闻过某部经典知道一两个主要人物但其实没真正翻过书的入门级,也有那一小撮根本不知道经典为何物,会把刘备跟刘邦混为一谈的门外汉,同时我也见过读了不少诗文、写文章能旁征博引的学生,却常常困在自己的世界里钻牛角尖。因此,借讲座的形式,教师们抓住某一个切入点,为孩子们条分缕析,解读作品的人物形象抑或某一点精神内涵,尽管只是冰山一角,但至少可以给学生们一种氛围,一个契机,一点指引,让门外汉们自觉腹中草莽,让入门级者看清自身不足,让钻牛角尖者找到另一个思考的方向。

二.对于老师:温故知新,回眸不止百媚生

富兰克林有一句话说得在理:“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准备专题讲座的老师们之所以在一本自己已经读过数遍甚至烂熟于心的经典上不惜动用九牛二虎之力,想必就是沉迷于这“思索”的魅力。在我看来,这“思索”给予教师的收获有二。

一个收获是温故与知新。不得不承认,由于种种原因,作为教师的我们不再如以前能随性、随时阅读,加上时间冲淡,我们也慢慢疏远了经典。回顾经典,像探访一个老朋友,交谈中时时有惊喜。我们对情节存有零星印象,却对结局依然充满细节上的期待。同时,重温经典,以讲座为目的,须纵观大局,又须从细节入手,既然不能面面俱到,要琢磨如何深入浅出,那就需要重新梳理,有所取舍。这对老师来说也是一次不小的考验。梁小艳老师谈《三国演义》的独特魅力,主要从“智谋”与“英雄”两个角度入手,而“智谋”又主要讲诸葛亮和孙子兵法,“英雄”主要谈了关羽。要完成短短一小时的如数家珍的讲座,就要在自己喜爱的经典面前细细考量,慎重选材,无奈割爱,这实在是教师们斟酌再斟酌的成果。当然,重温经典的独特之处,绝不仅仅是故事本身。有人说过:作品一写完,作者就死了。的确,经典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和无数读者的咀嚼玩味,作者不能完全左右我们的思想。你在不同的时刻阅读一部经典,你所思考的问题绝对会有不尽相同的答案。不夸张地说,只要我们愿意,一个读者眼中都可能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另一个收获是对教学做合一的深度体验。陶行知先生倡导“教学做合一”,初想觉得教学不都是如此吗,现在却略有所悟。他说:“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教师专题讲座不正是教与做的深度合一么?教师自己选材,自己阅读过整理过思考过,授以知识之外,把自己思考的角度和方法呈现给学生,又表达自己最真实最内心的想法,这与日常的备课差别甚大。而有心的学生在讲座上学习到方法之后自己对经典进行阅读、咀嚼、回味,这不便是学与做合一么?只是,我们得以反馈的渠道太少,交流的时间又实在有限,这样能“学做合一”的学生有多少,效果如何,我们没有准确的答案,但心存期待。如果在这一点上能设计出具体而有效的措施,那么学生的收获将更多。教学做合一不难,难的是把它进行到一定的高度和深度。

三.对于学校教育:共同阅读、教学相长是正道

时代在发展,教育教学观念在变化,以前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如今则大力倡导 “以学生为中心”,前者有利应试,后者有利于锻炼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达的能力,但我想,不管模式如何改变,不变的应该是在学校教育中老师与学生的共同成长。《说文》中对“教”这样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由此看来,“教”是施教,也是受教,教学是一体。既是一体,就不该分离,更应共同成长。学生听课习得知识点,有老师的点拨能突飞猛进;教师教的也许是一成不变的知识点,但学生的疑惑可能触动教师心生灵感、生发新的教学或解题方式。这样的情况也许不常有,但不等于无。这就要求老师和学生都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思考的能力,这样,学生才提得出有质量的问题,教师才解得了种种的疑惑。孔夫子与其门下弟子的对话,不正是教学相长的实录么?我们当然不敢与孔圣人相媲美,但如果每个课堂都能有教师与学生非常自如的关于学问的交流甚至辩论,那么,我们的教学自然会紧张得多,但也将有趣得多。而阅读就是形成这种课堂的最为重要的前提。很多学生问的问题都可以自己在书中找到答案,阅读实际上就是一个求知的过程,阅读能力的培养就是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而师生的共同阅读可以让他们共同找到答案,如果有质疑而不得解,这便带来了延伸阅读,虽然花上些许时间,但师生可以收获答案之外的更多东西。但如果相反,孩子们若不愿自己寻求,他们求知的能力也将停滞不前,教师对学生的问题也日渐兴趣索然。所以,求知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之高低就决定了学生层次之高低。

实际上,这个社会已经越来越意识到自己的浮躁和浮夸,我们的教育也在寻找一种更为健康、温和而有利于孩子们成长的模式。然而当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开展得如火如荼而家长们、孩子们乐在其中时,阅读的踪影却甚少出现,甚至它的出现可能还必须依托一个“丰富作文素材”的名义。我们必须承认它正是人心浮躁的另一种表现。如今高考语文总分有所提高,它不仅是提醒人们重视语文这一科目,更希望我们看到语文并非生硬的词语、句子拼接和似懂非懂的现代文或者根本看不懂的文言文,其真正目的之所在,应是让我们有阅读的热情、养成阅读的习惯。所以我想,只有喜欢阅读的学生才能读好语文,喜欢阅读的老师才能教好语文,喜欢阅读的社会才会是一个健康的社会。惟其如此,师生才能拂去各种与功利有关的干扰,踏踏實实地在书中找到与我们有缘的“黄金屋”、“颜如玉”。阅读能使教学相长,而热爱阅读,就是教学相长的永恒动力。

可以说,东厦中学读书节之教师专题讲座,也在为共同阅读、教学相长提供另外一种形式的动力。阅读于生命不可或缺,卢海华老师在她的讲座上把阅读经典比作“生命的化妆”,十分贴切,但愿你我都能在书香中陶冶心性,提升自己,给自己最美的妆容。而如何在学校教育中将共同阅读进行到底,是与我们每一位教师息息相关且值得我们都为之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姚佩琅.校办读书节对学生课外阅读认知与行为的影响——以汕头市东厦中学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5(7):25.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校办“读书节”综合实践活动研究——以汕头市东厦中学为个案》(2012YQJK271)

4.安善社区幼儿园家长学校讲座材料 篇四

一、怎样才能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不同的家庭教育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不同的。如:温暖型的家庭,家中成员关系和谐,生活安定,给孩子丰富的爱,孩子的个性、智力会得到较好的发展。冷漠型的家庭,父母对孩子缺乏感情和责任心,放任自流,会使孩子的身心发展受阻,养成任性、内向的性格。民主型的家庭,父母事业心强,家庭气氛和谐、平等、民主,孩子往往性格较开朗、好学、有上进心。

(一)、创设整洁、美化的家居环境

家居保持整齐清洁,色彩和谐,美观大方,还要注意尽量减少居室内空气污染和噪音污染,并引导孩子参加美化家庭环境的活动。如:把椅子摆整齐,把桌子抹干净,把玩过的玩具和看过的图书放回原处,把叠好的衣服放回衣柜,给种植的花浇水。这些都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从小渗透了保护美好环境的教育。

(二)、处理好家庭的人际关系

家庭生活气氛要注意和谐愉快,家庭成员之间要做到亲密和睦、尊老爱幼、互相关心。对孩子要有一定的行为规范和要求,以助于培养孩子正确的是非判别标准和良好的品德行为。要为孩子创设轻松、自由的心理环境,尊重孩子,给孩子在家中以平等的地位,使用孩子在家庭中无心理压力,感受家庭的温馨和爱意,在和谐、宽松、愉快、有序的氛围中成长。

(三)、家长要注意言传身教

幼儿心理认识的特点是具体形象,他们爱模仿,最容易受家长影响,所以家长要从自己做起,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加强自身修养,用自己良好的言行给孩子以良好的影响。如幼儿期是口语发展的最佳期,刚学说话还分辩不善恶、美丑,家长要引导孩子学讲礼貌的语言。成人对孩子说话要注意采用礼貌、温和的语气,少用命令的语气。

又如父母的服饰要美观大方,为孩子选择的服饰也要注意舒适合体,美观大方。给孩子烫头发、涂口红等是有损孩子身心健康的。美的仪态也是创设良好家庭环境必不可少的内容。

(四)、给孩子创设一个“小天地”

有条件的家庭最好给孩子创设一个属于孩子的“小天地”,让孩子放置图书、玩具及属于自己的东西,让孩子在小天地里自由活动,有利于培养孩子爱惜物品、整齐清洁、做事有条理等良好习惯。

(五)、在家庭中注意通过艺术活动熏陶孩子

幼儿期是美育的最佳期,孩子爱唱爱跳,爱画爱做,在荼饭后或节假日一起聚聚,让孩子表演一下在幼儿园学过的歌舞、儿歌、绘画、拼砌„„父母也要参与表演或欣赏、评价。

(六)、把家庭活动扩展到大自然和社会

在假日把孩子带到大自然和社会中,通过参观、游览开阔孩子的眼界,提高观察力。

2015年9月

家长怎样跟孩子沟通。

有的孩子喜欢与家长说话,每天放学总是不停地跟妈妈说今天在幼儿园早餐吃什么,午饭又吃什么,老师教了什么,还玩了什么游戏„„

有的孩子喜欢提问,常常接二连三地问这问那:“太阳公公要睡觉吗?”“天上的小鸟会迷路吗?”“小蚂蚁头碰头咬耳朵,是在说悄悄话吗?”

对此,有的家长很有兴趣,也很耐心听孩子说话,回答孩子的问题,有的家长却十分厌烦,有时甚至没好气地说:“别烦我。”

实践证明,善于与孩子进行健康和谐的沟通,容易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知道孩子的需求与困难,有利于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使孩子身心和谐发展。相反,不善于与孩子沟通的家长往往会对孩子产生偏见,由于自己的主观片面,高估或低估孩子,有时甚至误解和委屈孩子,使孩子产生压抑的心理。

和孩子沟通应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父母和孩子相互沟通,应由倾听开始,以对待好朋友的方式与孩子说话,下面我们介绍和孩子沟通的一些做法:

1、尊重孩子是沟通中不可缺少的要素,尊重孩子表示你对孩子有信心,若运用太多的挑剔、斥责、说教、警告、劝导及威胁等交谈方式是不能和孩子沟通的。

2、沟通的方式有言语沟通和非言语沟通两种,脸部表情、说话表情、轻轻拍拍肩、轻轻抚摸„„都是非言语方式沟通。如果我们善

于运用言语或非言语方式表达自己的态度,将能加强和孩子的相互沟通。

3、和孩子沟通要注意察言观色,能在最短时间内察知孩子的喜怒哀乐,才有机会与孩子沟通,和孩子多谈论他感兴趣的事情,才能更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4、适当参与孩子的游戏活动,与孩子一起进行小种植及饲养活动,边玩边谈,边做边谈,这是与孩子沟通的好机会。

5、父母要注意适当安慰、体谅孩子,谅解孩子的处境,同情他们的遭遇,但这不等于溺爱、迁就,而是要在关心、爱护的前提下引导孩子应该怎样做,避免向孩子施加压力。

6、要多关心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游戏、学习,在早送晚接的路上多谈,多倾听。

总之,要与孩子沟通,必须要了解孩子,要注意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了解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基础,作为父母要经常知道孩子最喜欢和谁玩?孩子单独一人时喜欢什么?他最爱什么玩具?最喜欢吃什么?厌食什么?孩子有没有同情心?有没有自信心?对大人的问题是否积极回答?是否爱提问题?孩子对新鲜事物的兴趣如何„„家长要注意经常和孩子交谈、游戏、散步、看图书、听音乐、看电视等等,这样才能和孩子沟通好,使孩子身心和谐发展。

人们常常说,从你孩子的身上,往往可以看到当年你的为人。这是因为:

你今天对孩子随意斥骂,他明天就常常会出言伤人。

你今天对孩子以打代教,他明天往往就会用拳头来“讲理论事”。你今天对孩子的劣行迁就包庇,他明天就会明知故犯,屡教不改。你今天不耐心倾听孩子的意见,他明天就会随心所欲,独断专横。你今天对孩子的弱点热嘲冷讽,他明天就会自卑胆怯,犹豫不前。你今天对孩子贬东家讥西宅,他明天就会对别人吹毛求疵,与谁都合不来。

你今天对孩子轻诺而寡信,他明天对人就会信口开河,言而无信,不负责任。

你今天对孩子的事情越俎代疱,他明天就会事事没有主见,凡事想依赖别人。

你今天用朋友的口气与孩子说话,他明天就会谦虚随和,遍得人缘,得道多助。

你今天对孩子的乖巧常说谢谢,他将来就会珍惜友情,怜老爱幼,乐于助人。

你今天对孩子的进步不吝赞扬,他明天就会赞赏别人,宽容别人,广交朋友。

你今天对他的失误给予原谅安慰,他将来就心胸开阔,体谅别人,团结大众。

2015年12月

怎样让孩子告别自私

(一)怎样让孩子告别自私

您家里是否也有这样的情况:爷爷要睡觉,孩子要看电视,只能爷爷让步;女儿要吃什么东西,不管路多远,爸爸也得去买;儿子要妈妈在家,一哭闹,妈妈便一天不去上班„..现在的孩子是独生子,更是备受呵护和宠爱。为了孩子,很多父母可以牺牲一切。然而,父母的这种牺牲却可能使孩子滋生只关心自己的需要、自己快乐,而不考虑别人的需要、别人的感受的利已主义思想。如果孩子只是关心自己而很不尊重别人,那么他在幼儿园往往很难受欢迎。所以,我们要注重培养孩子关心和帮助他人的高尚情操,让孩子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1、让孩子体验父母的辛苦。父母要经常和孩子交流,用能理解的语言或表情告诉孩子自己的辛苦、烦恼和不适,并且可以让孩子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如:洗手绢、擦桌子、倒垃圾等,让他亲身体验父母每天的操劳和辛苦。

2、启发孩子的正面情感。孩子的行为绝大多数是由感情冲动引起的,而且行为过程带有很浓厚的感情色彩。在让孩子做某件事情时,最好从启发他的正面情感入手。正面情感包括同情心的启发:“你看那位老爷爷弯腰多吃力啊!赶快帮助他把报纸捡起来吧!”

3、给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2—3岁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萌发,很愿意做事。父母应利用这一特点,如妈妈蹲着洗菜,爸爸就可以启

发孩子为妈妈送去小板凳;也可让孩子帮助“招待”客人,拿出糖果给小客人吃,拿出玩具给小客人玩等等。另外父母出可给孩子出一些“难题”,如“只有一个苹果,应该怎么办?其他小朋友要借用你心爱的东西,怎么办?教他学会如何与他人友好相处及合作。

4、温和地惩罚孩子因自私引起的攻击行为。对于孩子的这种行为,父母可以适当地惩罚孩子,但态度要温和。如:孩子抢夺了他人的玩具,就拿走他抢到的玩具,并立即明确的告诉他大家的不满,使孩子明白自己不良行为的后果;严重的可以用“完全收回爱”的方法对孩子进行惩罚,即对孩子不再予以理睬,暂时让他感到没人爱护他,直到孩子愿意认错并道歉为止。并且在惩罚前后,一定要给孩子讲明“为什么”和“以后应该怎么做”。

2016年1月

为孩子插入创造的翅膀

发展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可以增加其感受力、悟性、独创性与适应性,而这些素质无论孩子将来做什么工作都是需要的。幼儿期是孩子创造性思维迅速发展的时期,所以,父母绝不能错过教育的时机。

1、为孩子提供民主、宽松的环境。父母不压抑孩子的创造力,要鼓励孩子积极、独立地思考。有些父母对孩子管束过多,孩子吃、穿、住、行都由父母安排,稍有不合意就训斥。在这种环境下,孩子被管制得规规矩矩,怎么还能去想象、创造呢!长此以往,孩子就不会运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只会做个听话的、创造力贫乏的“好孩子”。所以,父母应为孩子创设民主环境,为其创造力的发展提供肥沃的土壤。

2、用多种形式启发孩子,激发其创造性思维。父母可以通过种种形式启发孩子,培养孩子举一反三的能力,从而活跃他的思维。如让孩子说出钉子的作用:钉东西、挂东西等,鼓励孩子从多种角度回答这个问题。

父母可以通过讲故事、看图想象、音乐、舞蹈等形式来激发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如:看图想象,父母可给孩子一幅完整的图,请他想想这幅图画的是什么。有时父母也可以画一些图形让孩子想象:“它是什么?”孩子想象的事物越多越好,只要抓住图形的主要特征就可以了,没有必要让孩子所说的物品与图形完全吻合。

3、多让孩子思考,解决实际问题。遇到任何问题,父母都要让孩子积极地、独立地思考,这对其创造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

不会动脉筋、思维懒惰的人是不会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所以,当孩子遇到问题时,父母不要急于提供现成的答案,而要让孩子自己想一想,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以此激发孩子解决问题的愿望,培养他们积极思考的习惯,消除他们对父母的依赖心理,调动他们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使生活游戏化。父母在生活中经常别出心裁,以游戏的方法充实生活,增加生活中的乐趣和情调。如[穿衣服既从上穿,亦可以由下穿;出外散步可以正着走,也可倒着走。父母的情趣会感染孩子,使其思维更加灵活、富有新意。

2015年10月

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很感谢大家来参加我们今天的家长学校活动。今天的活动让我们来聊一个话—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一、习惯决定命运

各位家长:教育孩子,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在家长的协助、引导和监督之下,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一旦孩子养成习惯,就将决定孩子的性格,进而决定孩子一生的命运。所以有这样一句很富有哲理的话——习惯决定命运。

让我们先来听几个小故事:

1、一个留学生的故事。(略)

2、一个应聘者的故事。

有一个流传很广的关于应聘的故事――-《地毯上的纸团》。有家招聘高级管理人才的公司,对一群应聘者进行复试,尽管应聘者都很自信地回答了考官们的简单提问,却都未被录用,只得怏怏离去。这时,有一个应聘者,走进房门后,看到干净的地毯上有一个纸团,他弯腰捡起了纸团,准备将它扔到纸篓里,这时考官发话了:“您好,朋友,请看看您捡起的纸团吧!”这位应聘者迟疑地打开纸团,只见上面写着:“热忱欢迎您到我们公司任职。”几年以后,这位捡纸团的应聘者成了这家著名大公司的总裁。可见,一个不经意的细节就决定了面试的成败。

3、面试 “不拘小节”,丢了分

一中国留学生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摘下了笔试的魁首,却在面试

时不注意小节而丢了分,不被录取。据报道,在近日举行的日本留学大型说明会上可以发现,礼仪逐渐成为出国前的选修课。

据了解,大部分国外学校在录用学生时除了看重其考试成绩,还会参考其面试成绩。目前在东京大学攻读博士的中国留学生赵丽华不无遗憾地说,她的一位朋友在申请日本某一流大学时,获得了笔试第一名的好成绩,但却因为面试时的一些小细节而不被录取。事后,这位朋友给面试老师发了邮件,得到的答复是,他穿着T恤、牛仔裤前往面试,着装不妥,且在面试时态度欠佳。

4、一位科学家成功的秘诀。

《读者》杂志,登过一篇短文,说的是1987年,7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个记者问其中一位老科学家:“您在哪所大学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那位老科学家不加思索地回答:“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什么?”“学到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这些。”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良好的习惯是人在其思维习惯中所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增长,一个人毕生可以享受它的‘利息’。坏习惯在同样的程序上就是一笔道德上未偿还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其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上面的小故事,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了细节习惯是多么重要啊。

二、习惯不是天生的

世间万事都是祸福相倚,难易相成。最易往往是最难,反过来说,最难也可以转化成最易。那位老科学家讲的这几件“易事”,在目前也是困扰我们的难事。

我们来看看我们身边的一些现象吧: 现象:

△上学路上的包装袋,剩下食物,边吃边走(不文明又不安全)△校园里的餐巾纸

△校园门口、抽屉里、教导处的校服(丢三拉四)△边玩边做作业(在校在家),影响学习效率 △乱涂乱画(自家楼道上)„„

这种坏习惯难道是天生的吗?那当然不是的,这都是——习惯是后天养成的。

△中班家长的介绍(边玩边做作业,就让他玩,玩个痛快后在做)△侄子的故事。

习惯的养成与环境的关系: △小鹰的故事(环境影响)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猎人,他在一次打猎中捡回一个老鹰蛋,放在了母鸡正在孵的鸡蛋中。没过多久,小鹰和小鸡一起出世了。在母鸡的照顾下,小鹰很高兴的和小鸡们生活在一起,小鹰当然不知道

它是一只鹰,它和小鸡们一样学习鸡的各种生活本领,母鸡也不知道它是一只鹰,按照教育其他小鸡那样教育小鹰,这只小鹰一直按照鸡的习惯生活,在它们生活的地方,不时有老鹰从空中飞过,每当老鹰飞过时,小鹰就说:“在空中飞行多好啊,有一天我也要那样飞起来。”听它这么说,母鸡每次都要提醒它:“别做梦了,你只能是一只小鸡!”其他的小鸡也一起说:“你只是一只小鸡,你不可能飞那么高!”被提醒的次数多了,小鹰终于相信它永远不可能飞那么高,小鹰再看到老鹰飞过来时,它便主动提醒自己,我是一只小鸡,我不可能飞那么高。就这样,这只鹰到死的那一天也没有飞翔过——虽然它有翱翔蓝天的翅膀和体格。可见,习惯虽小,却影响深远。

△狼孩的故事(环境影响)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父母出言不逊(孩子也脏话连篇)△父母在家麻将、打牌(孩子做作业,哪能专心,慢慢地就养成了做事情三心二意的习惯了)△父母不遵守规则(孩子能遵守纪律吗?)如:放晚学时,校门口家长们的车子挤得水泄不通,看到自己的孩子大声嚷嚷,有的甚至跑到校门里面把孩子从队伍中拉出就走,一下子整齐的队伍乱了套,(很多家长每天教导孩子以学校要听老师的话,遵守校规校纪,您觉得孩子会按照您的教导这样做吗?你觉得孩子会有这样的意识吗? 待孩子全部接走,校门口的地面上,什么都有,有糖纸、包装纸、瓜子壳、香烟壳、香蒂等等,这些垃圾是哪

儿来的?很多就是我们家长们的,这样的家长,您的一举一动让您的孩子看在眼里,您想想您的孩子会不会学您的样?)

所以家长要时时处处做孩子的好榜样。

三、良好习惯怎样培养

一个人,生活、卫生习惯好,就有益于身体健康成长;文明礼貌习惯好,品德就优良;学习习惯好,就能取得好的学业成绩。总之,习惯对人的生活、学习以至事业上的成就都至关重要,我们应从小培养。

(一)家庭中需要培养孩子哪些良好习惯?

1、品德礼貌习惯:

(1)孩子在家中的品德礼貌习惯,①出去,回来要向父母、老人问候或说:“我出去了,再见。”“我回来了”。②出门玩耍,有事都要告知父母或征得同意,并让父母知道去向。③对父母、长辈说话要恭敬,不许高声,不许顶撞。④不打扰父母。长辈工作,家人休息时要轻声说话做事。⑤吃饭时,长辈不动筷,自己不先吃,好的菜不一人独吃。⑥父母呼唤应即时答应。虚心接受父母的批评。⑦家里来了客人,要叫人,有礼貌。要问父母是否需要回避。⑧同学来了要欢迎,去了要送客。⑨对兄弟姐妹、亲属有礼貌。

(2)孩子在外边的礼貌常识和行为:①对人友好礼貌,懂得并学会使用“您、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②别人向自己问话,要热情明白地回答。不能低头无语或听而不闻。③别人对自己说话要注意听,不左顾右盼,心不在焉。④保持头发、衣服、仪

表的整齐清洁,⑤不随地吐痰、大小便,不乱扔果皮纸屑,遵守“七不”规范,③坐汽车给老人和怀抱婴儿的人让座。

(3)口语文明。①不说脏话、粗话,不提别人绰号。②打招呼懂得老小与辈份,不没大没小,没老没少。③与人说话口气温和,不顶撞人,不高声喊叫。

2、守时惜时的习惯。

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从小懂得“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效率”,从而养成守时惜时的良好习惯。每天从早到晚要做到早上定时起床,晚上定时睡觉,不睡懒觉。不因看电视而影响睡眠。保证每天9-10个小时的睡眠。早上起床后要有充裕的时间整理床铺、洗刷、吃早饭,并确保上学不迟到,上学时间也不应太早,否则,校门尚未开启,孩子在马路上游荡,容易发生意外事故。上学迟到不仅影响孩子本人和班级的学习,还容易使孩子产生拖沓、不求上进的思想。放学后按时回家,不在马路上溜鞑玩耍。回家后,马上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当天事当天毕。家长指导孩子制定一张合理的作息时间表,并督促孩子认真执行。此外,还要培养孩子定时大便的习惯,大便时不看书、不玩弄其他东西。同学间交往,一定要守时,决不拖拉迟到,失去伙伴的信任。做作业时,不磨磨蹭蹭,浪费时间。

3、讲究卫生的习惯。

(结合学校春季传染病放宣传工作)

近年来,出现非典、禽流感两类新病种,这些传染病主要传播途径是病原体通过呼吸道的排泄物传播的。所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很

重要。

现在又是霍乱、流感等病发病期,最近欤城小学一女生突发高烧52小时内死亡。如果发现孩子高烧、呕吐、腹泻等症状必须马上去医院求症。

4、独立生活和自我服务的习惯。

有这样一则报道:一个独立生活能力极强的五岁男孩,能将自己的生活小空间整理得井井有条,还能主动帮妈妈干活。当记者问其母亲“你的孩子独立生活能力怎么这么强”时,这位母亲说:“不这样培养,将来他怎么能够生存!”

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他们生活条件优越,依赖心理严重,缺乏自我料理能力。(早上在校门口:喂孩子吃饭,一直送到教室里„„)

有一句古话:“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我们不仅要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习一些生活劳动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思想、习惯、吃苦耐劳的精神、有责任感、独立自主自强,并把这些品质习惯“迁移”到学习、工作、事业等方面,这对他们一生成长都有好处的。

(二)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注意的几点。有以下几点,提供家长参考: 1、要明确要求,不要轻易改变。

对孩子的行为习惯要求,家长应对孩子交待得详细明确,操作性强,让孩子清楚明确,决不能含含糊糊,使孩子看不见摸不着,不知从何入手做。在孩子了解清楚明确的基础上,就应严格实施,决不能只提要求,但在行动上却不加以督促。不要求孩子做到,或在遇到困难后就任孩子打退堂鼓。这样不仅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反而会加重他们的惰性,养成无规无矩的习惯。所以要求要么不提,一旦提出,就应严格施行,毫不退让,决不轻易改变,直到孩子良好习惯养成止。

2、要持之以恒,不要半途而废。

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必须经过长期的训练。另外,据专家研究,一个良好习惯的养成,最起码需要3-6个月,有的甚至更长的时间。所以对每一个习惯的培养,家长都应坚持3-6个月或更长的时间。这对家长来说是十分艰巨的任务,但为了孩子的终身幸福,广大家长要不怕反复,持之以恒。下面虽是一个幼儿园小朋友的故事,但对我们也很有启发:

两岁半的萌萌喜欢自己拿勺吃饭,虽然吃的很慢,桌上、地上、衣服上常有菜汤、饭粒,但妈妈却不急不躁。她坚持每顿饭都让萌萌自己吃,并一边鼓励、一边教孩子进步方法。还常常夸孩子“真棒”、“真好”、“有进步”使萌萌非常开心。不久,萌萌不仅学会了自己吃饭,还学会了自己穿脱衣服。入幼儿园后成了班上小朋友学习的榜样。

良好的习惯要经过不断的重复。反复地实践才能养成。只要家长坚持要求,日积月累孩子的大脑神经活动才能形成“定型”。这时孩子做起来会感到轻松、自然、舒服、愉快,主动地去做,慢慢形成了习惯。反之,他会感到紧张、压抑、难受不愿意去做,自然很难形成习惯。

3、要防微杜渐,不要听之任之。

对孩子身上的不良行为习惯,家长不能听之任之,认为这点小事无关紧要,要防微杜渐,及时矫治。否则是“小洞不补,大洞吃苦”,等到孩子的坏习惯发展到违法犯罪行为时,就为时已晚了。所以家长一是要把坏习惯消灭于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二是要及时矫治,使孩子救失长善。

4、要统一要求,不要各行其是。

在家里,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对孩子的要求应该是一致的。这就意味着相同的信息重复地转入孩子的大脑,容易使孩子形成神经联系,良好的习惯就容易养成。如果爸爸妈妈对孩子要求严格而爷爷奶奶放纵,或者施教者今天严格,明天放松。

学校培养孩子好的习惯家长不坚持,都是难以形成良好的习惯的。(戴红领巾、校徽、不吃零食、不随便扔纸屑„„

5、要注意方式方法,切忌简单粗暴。

前不久,一位六年级的家长在学校里打孩子,我劝他,他还不肯罢手,说:“这孩子要把我气死了,天天都有家长老师向我告状。”接着这位家长向我讲述了孩子习惯怎么差怎么差。这位家长的苦恼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纠正不良行为习惯要比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难得多。家长应从改变对孩子的态度开始。孩子喜欢受人鼓励、夸奖,如果总是换来批评、受指责,他情感上接受不了,会产生逆反心理。加上家长的冷眼、厌恶、甚至是打骂会更加激起不良情绪,产生“破罐子破摔”甚至做出新的不良行为。但这样的孩子有时受了环境的影响也有

想改正的愿望,希望得到家长的表扬,但做起来要费很大的力气。因为不良的行为往往会不自觉地表现出来,而好的行为则要十分自觉,必须克制自己的需求,这种抑制力要经过自身的努力才能实现。这时孩子往往表现的不会那么自然、轻松。如果家长理解孩子的心理和需求,对他的想法给以鼓励、支持再加以耐心的诱导和启发并坚持下去,良好的行为习惯就会逐渐养成。

——好习惯将给孩子一生的幸福!最后我想用这样一段话与家长们共勉: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 播种习惯,收获性格; 播种性格,收获命运。——与家长们共勉

2015年11月

如何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在幼儿园中总有这么一类孩子,特别不爱说话,语言表达能力差,不与别人交往,表现出明显的社会交往能力发展不足。作为教师,我们努力想办法加以改善,但往往收效不大。幼儿交往能力差与幼儿的家庭教育环境,尤其是父母的教养观念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父母的教养观念和方式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父母教养观念是指父母在教育和抚养儿童的过程中,对儿童的发展、教育儿童的方式和途径以及儿童的可塑性等问题所持有的观点或看法,包括儿童观、发展观和父母观。在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方面,父母对儿童的影响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直接影响表现在:父母关心儿童的社会交往,有意识地训练他们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让他们参与家庭中某些事情的决策,为他们提供交往的机会等都会促进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间接影响表现在:儿童早期的亲子依恋及亲子间日常的互动是儿童发展同伴关系的实验地。另外,父母的社会交往能力较强,亲子关系较好,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根据相关理论和实践,我们针对个别幼儿展开个案研究,对症下药,注重从改善家庭教养环境,家园密切配合入手,使这些幼儿的语言表达和社会交往能力得到明显发展和提高。

案例一

一、幼儿表现:某5岁男孩,交往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发展较差,尤其不善表达,不敢说话,说明一件事情时往往语句模糊不清,紧张

口吃,像要哭的样子,表现非常焦虑无助。不爱与别人交流,不主动参与集体活动,在活动中表现极不自信。

二、调查分析:

通过与该幼儿妈妈交谈我了解到,体弱,出生时体质较差,因此妈妈以一种补偿的心理对他加倍照顾。每到一个新班,妈妈都会特别叮嘱老师,王浩自理能力差,需老师特别照顾。每天早上入园都要交待好多需照顾的事情,中午还要来园看孩子吃饭,对穿衣服,扣扣子,系鞋带这些事情更是不让他动手,任何事情由她代劳,有话她替王浩说,还经常笑着嗔怪浩浩:“你真笨,什么也不会做。”在日常活动中我仔细观察,他有时也会和小朋友玩得较融洽,也有参与集体活动的欲望,但胆怯不自信。

正确的儿童观是指视儿童为独立的不断发展变化的个体,尊重儿童的人格,尊重儿童的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我们分析认为,王浩的问题主要是妈妈缺乏正确的儿童观造成的。在妈妈眼里,孩子是大人的附属品,而没有意识到他是独立的主动发展的个体,缺乏对孩子人格和发展的尊重和信任,不相信孩子的能力,溺爱过度,事事包办,使孩子形成强烈的依赖心理,自信心严重不足。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先改变妈妈的教养观念。

三、家园配合策略:

1、积极主动赢得家长信任,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2、耐心细致观察孩子需要,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

案例二:

一、幼儿表现:某女孩,是个安静瘦弱的5岁女孩,早上由爷爷送来后就坐到老师的大椅子上哭,任凭我们怎么哄劝都纹丝不动,这样一直坚持到十点半再由爷爷接回家吃饭、午睡。连续一个星期都是这样,我们既焦急又心疼孩子,费尽口舌却不见效。

二、调查分析:

来班近两周了,她都是由爷爷接送,从没见过她的爸爸妈妈。爷爷近七十岁了,而且耳朵也不太好用,我们沟通有一些困难。我初步分析她可能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才出现这种情况。根据了解,她出生后基本由爷爷奶奶带大,该幼儿爸妈也乐得清闲。老人年纪大,又不太爱交往,把她从小圈在家里不出门。虽然注意不纵容溺爱孩子,但却是不科学的严格管教,不懂得尊重孩子的特点和需要,结果导致孩子非常胆小,不自信,害怕参与社会活动,甚至出现语言表达、交往困难。

父母观是指对父母在儿童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问题的看法。由于工作繁忙或图清闲,好多父母把孩子交给老人,这些孩子往往大多表现出社会交往能力差。这些家长缺乏正确的父母观,忽视了自己在儿童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影响了孩子社会性的发展而追悔莫及。

三、家园共育策略:

1、帮助家长分析问题,树立正确的父母观

2、寻找切入点,走入孩子内心世界

孩子的个性和教育环境不同,出现问题也各不相同。通过案例我总结出以下几点:

1、及时发现问题,积极对待,认真分析,向家长客观真诚地反映问题,引起家长重视。

2、认真观察幼儿表现,科学分析问题现象,寻求相关理论、实践支持,制定科学的个案研究计划,要持之以恒。

3、针对不同家长特点给予不同方式的指导,使家长乐于接受,逐步转变家长教养观念,改善幼儿家庭教养环境。

4、热爱、尊重幼儿,为幼儿创设宽松积极的心理氛围和良好的社会交往环境,培养幼儿自信心。

家庭是儿童生活发展的最初场所,而幼儿园是儿童离开家庭独自参与的第一个小社会,在这个转折点不免会暴露出一些问题。我及早发现了问题,科学分析,家园积极配合,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不断得到发展和提高。

2016年4月

隔代教育值得关注

幼儿家庭教育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具有突出的作用,各类研究表明,影响幼儿认知发展水平和个性发展的因素中,家庭的影响都大于幼儿园。再来看现在的年轻父母,不少因出国、下海经商或为自己事业奔忙,就把孩子托给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照管,形成了以隔代家庭教育为主的趋势。

祖父母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和人生感悟,也有抚养和教育孩子的经验,并且有较多的时间与耐心,能细心地照顾孩子的衣食住行,保证孩子的身体健康,这对于孩子的发展无疑是有益的。然而,祖辈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育问题。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不仅要清楚地认识到隔代教育的利与弊,还要充分发挥祖辈家庭教育的优势,形成更大的教育合力。

一、交流沟通是转变祖辈教育观念的前提

1、聆听祖辈心声

祖辈家长大多话较多,教师要耐心倾听,用最诚恳的态度,如注视对方,点头、微笑等表示认同。这样祖辈家长就会对你产生信任感,也就愿意进一步与教师交换意见了。同时,在聆听的过程中,还要及时了解家长的需要、困难,从而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如震心奶奶认为孩子有哮喘就给孩子穿了很多衣服,又千叮咛、万嘱咐不要脱衣服。然而孩子穿得太多,轻微活动后就会出汗,这时如果再脱衣服,孩子马上就会感冒。针对这一情况我及时与其奶奶进行沟通,让她了解其中的利弊,并请她放心,孩子的冷暖老师会随时关心的。多次的交谈,再从孩子的身体情况来看,震心奶奶终于转变了观念,给孩子穿上适当的衣服了。

2、讲究沟通策略

孩子是爷爷、奶奶的心头肉,缺点再多的孩子在祖辈眼中也是最棒的。因此,在描述孩子的行为时,要充分肯定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使老人们感到老师对自己孩子是充满信心和关爱的,从而愿意接受老师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如宏宏的奶奶非常关心孙孙,中午来送饭时,只要一见孙孙把外套脱了,就会大惊小怪地责怪孙孙,而对孙孙经常和同伴发生纠纷,却常常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在和宏宏奶奶交谈时,我先夸孩子能干,知道热了脱衣服,冷了穿衣服,宏宏奶奶听了很开心,又表扬了孩子肯动脑筋,积极举手发言,引得奶奶也忍不住夸了孙子几句。然后,我再告诉她的孙孙和同伴游戏时,偶尔会有一些小纠纷,从而把奶奶的注意力转移到如何帮助孙子与同伴友好相处上来,并巧妙地提出建议,改变了奶奶以往的教育观念。

3、创设沟通的环境

我们经常召开两代家长参加的家长会,让年轻的家长介绍自己的教育方法,并让祖辈们来谈谈对年轻父母教育观点的看法,从而达到观念上的一致,每次的活动,都得到了家长的认同和赞赏,家长们也很乐意相互介绍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的经验与教训。通过这样的活动我们也发现班中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都有了不同层度的提高。

二、参与活动是改变祖辈教育方法的关键

1、邀请祖辈参加园中家长学校的学习

俗话说:做到老,学到老,还有三行未学到。要想让祖辈们更好的教育好下一代,让他们健康的成长,必须改变祖辈们陈旧的教育方法。我们根据祖辈的特点,安排家长学校的教学内容,介绍科学育儿知识为主,再请一些年长有经验的教授来讲课,在讲课时,多举一些生动、有说服力的、使祖辈们能去尝试的例子。班中非凡的妈妈说:“自从孩子的奶奶参加了家长学校的学习后,包办现象减少了很多,孩子自己动手的机会增加了,也变得能干了。”

2、向祖辈们开放半日活动

观看孩子半日活动,能使祖辈们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方法和培养目标,从而更好的配合幼儿园共同教育好孩子。成成的爸爸、妈妈工作很忙,经常是爷爷来接送,而爷爷对他的学习从不过问,认为小孩子长大了就自然会懂了,自从看了我们的半日活动后,他深受启发:这么小的孩子,老师教得样样都懂、样样都会,真是不容易!看来,我以后也要多关心一下孩子的学习了。

3、参与活动材料的收集和制作

我们经常把要家长配合的工作写在家园栏里,这时就会有很多的家长帮助收集,特别是我们的科常室里需要很多材料,如废旧的小家电;垒高的各种盒子、沙包等等,有很多都是爷爷、奶奶收集的,有的祖辈说:这些东西本来都是要丢掉的,原来,有这么大的用处呀,以后再有这些东西一定拿到学校里来,给孩子们玩。晨晨的外公原来一直反对孩子玩螺丝刀、小榔头等工具,看了孩子在科常室里的活动后,还回去教孩子用这些小工具装赛车呢!

通过交流沟通和参与活动,祖辈家长们都感到教育孩子不仅仅是老师的责任,而是家园双方的共同责任。深刻认识到在家中要和小辈多沟通,形成共同的教育目标,不能在小辈教育时,去阻拦或袒护孩子。祖辈家长们还开始尝试站在科学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不仅能放手让孩子自己动手,还能放手让孩子做一些以前认为很危险的事情了;并能主动与老师交流教育孩子的方法,坦然地向老师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对幼儿园的各项工作更加积极地配合。

“421”综合症豢养了什么?

“421”综合症(“421”综合症指四个老人,一对夫妻,一个独生子女的家庭结构教育模式,对独生子女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在我们的青少年身上暴露出来了,不得不让我们正视这个严峻的子女教育问题。八十年代中后期,曾有人预言,独生子女将患“421”综合症。“412”综合症的病根,主要来源于隔代教育的缺陷,或者说隔代教育使下一代的认知出现了偏差。

“421”综合症是由于“隔代亲”这种人为心理造成的,父代和子女不管矛盾冲突多么剧烈,祖孙辈都是亲密无间的。这是由于人类对自身延存生命的一种潜在心理意识在作崇,当年老的上代一人意识到,自己生命将息,不久于人世,而替自己活下去的是自己的孙辈们,当这种强烈替代意识产生的时候,就形成了强大的“隔代亲”现象。所以,这就是“隔代亲”产生的心理根源和社会因素。

这种根深蒂固的“隔代亲”,一方面使家庭教育产生了“不作为”现象,父代人想教育孩子,祖代人可能认为太严厉了,而大加阻挠,影响家庭教育的正常进行,甚至很多家庭的主要矛盾,往往由其它因素,上升为了对孩子的教育对立,这样一来就形成了子女教育上的“不作为”现象。另一方面这种教育理念豢养了孩子们骄横的纨绔思想,有意无意地将孩子培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事来指挥人”的阔少纨绔子弟。这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悲哀,出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忧思。

那么,如何消除孩子们被豢养起来的阔少纨绔子弟意识呢? 首先,祖辈人和父辈人要相互沟通,统一教育孩子的思想。教育孩子是双方共同的任务,当然也是整个家庭发展的重要一环。

其次,社会不仅要办好各种学校教育,还要办好家长学校,家长学校可以依靠学校教育来进行,定期不定期地开办家长学校,引导家长教育好孩子,当然也要开办祖辈家庭教育短训班,教会祖辈们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尽量避免“5-2=0”(“5-2=0”现象是指学校辛辛苦苦教育一周,回家双休两天,便将一周学校教育效果全部抵消的现象)的家庭负面教育的影响。

其三,教育是一个多棱镜,三代或者四代人,都要相互教育,平等相处,上代人要向下代学习,下一代人,当然也要向上一代人学习。除相互学习外,还要相互监督,相互促进,铲除陋习。可是如今在家庭教育中,我们还存在很多家长制,暴力制,独尊制„„的简单粗的家庭教育方式。这不仅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同时会引起孩子心理偏差,从而导致孩子们走上犯罪道路。

其四,教育本身就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一厢情愿地教育别人,那都是苍白无力的。教育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通力合作。要消除“421”综合症,这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都要做出一些实际行动来,不能让“421”综合症害了我们的未来。

消除“421”综合症的影响,是该到像治理环境污染一样引起我们重视的时候了。

年5月

5.听幼儿教师讲座感受 篇五

听幼儿教师讲座感受1

认真聆听了全国中小学优秀班主任万平老师的《做一名播种幸福的班主任》讲座。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万老师的这几句话:

一、幸福 在播种中,在耕耘中,在守候中,在陪伴中,在鼓励中,在坚信中??

二、我们播种幸福,耕耘幸福,守候幸福,因为她是我们的终极愿景,更是我们的工作的初衷。

三、一个能让学生幸福的教师,自己首先应该是一个具有幸福价值追求的人??

万老师个人的经历中充满了挑战,很佩服万老师迎难而上的勇气。工作中,万老师很细腻同时又很积极乐观,再难的工作被万老师一讲也觉得很有意思,比如班上脑部受过损伤,说话有问题的学生,和他有关的事情总是那么令人头疼,但经万老师的处理后却又那么的有意思。“教育是有温度的”,有温度的教育,是在孩子们开心时,陪伴在身边的那张笑脸;有温度的教育,是在孩子们受伤时,守候在身边的那个身影。有温度的教育,让孩子的学校生活更加斑斓;有温度的教育,使孩子的人生更加温暖。做为一名教师,万老师是一个取之不竭的温暖源,她那温暖的教育让每个学生都能享有幸福的学生生 涯。为了让自己的教育永远都能有温度,万老师也付出了超出常人的辛劳和汗水。钦佩的同时,我也为之感动。万老师用她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出色的教师,什么是优秀的班主任!作为年轻的教师,年轻的班主任,需要向万老师学习的太多!也许我们不能成为像万老师那么优秀的教师,但万老师的精神会鼓舞着我们向着这个目标前进。

在讲座中,我们共同分享了万平老师的班主任管理办法,尤其是班主任三件事:一辆通往幸福的直通车;日记教学,点亮一盏灯;一座连接幸福的小木桥。在一个个事例的讲述中,我们感受到万平老师的激情和智慧。“我期望了解每一个孩子的生活”,“我愿意让我的每一个孩子的心灯都点亮着”,伴随万平老师铿锵而充满魅力的表白,我心倍受鼓舞。通过这次学习,反思自己的班主任工作,深感班主任工作的责任重大,深感班主任工作的艺术魅力的重要性,同时也感受到自己工作上的欠缺和不足。

万平老师在还说到“教育是温暖的,爱一朵花,就要陪她绽放??班主任是幼小心田的播种者,是童蒙养正的奠基者,是良好习惯的塑造者,是理想目标的引导者”。班主任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德育的主导者。作为班主任,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考虑,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感受幸福,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这将为学生今后的健康成长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我愿像万平老师一样,“做一名播种幸福的班主任 以自己的努力使我的每一个学生都获得益处,以至于对他的一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听幼儿教师讲座感受2

刚接触学前教育时,我原本只是觉得照顾小是孩子是件简单的事,只要有耐心,爱心,责任心,再加上会一些基本技能就好。经过专业入门课和冯晓霞老师和李季湄老师的进一步对学前专业的阐述,我越发觉得当一个幼师是难的,当一个优秀的幼师更是艰难困苦的事情。

___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明白学前教育改革是件艰巨的事。要从传统观念转到行为上来。我们不仅要有专业的理论知识,更要将理论付诸实践,更要注重幼儿活动的教育过程。

讲座中最让有所触动的是要求幼师不仅有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懂得自然知识,人文科学知识,并且将这些科学知识融入幼儿园教学中。而不是简单的将生活常识再做无用之功,浪费人力物力,且让儿童失去了对世界的探索的好奇心。这影响的不只是一代人而关乎着国家未来科技的发展。

___老师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指南》的讲解中,我深刻体会到教育的不仅是孩子,还有无数的家长需要我们的帮助。因为在这浮躁的时代,家长如果没有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孩子就成了浮躁时代的学习机器,成了最可悲的牺牲品。所以指南不仅是对老师提出要求而且还有我们的家长,这就要求幼师要与家长沟通,不能拿指南来当指标来要求我们的孩子达标。

对于老师对指南的解读,我体会到幼儿教学不能小学化,不能一味违背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要求孩子理解数与数学。毕竟发展都有逐渐积累的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所以指南要求幼师与家长要学会充分的尊重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让孩子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在做中学,玩中学,生活中学。

名师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更让我有沉重的压力,做好幼师是艰巨的,要坚持努力学习。

听幼儿教师讲座感受3

学习了《0-3岁幼儿早期教育》讲座,我受益匪浅,感受较深刻有以下几点。

一、重庆早教发展幼儿语言是早期教育的关键。

人的智力核心——思维,与语言密切相关。思维的发展离不开语言的发展。发展幼儿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儿童早期教育的成败。据儿童发展心理学家研究,幼儿期是语言急速发展的阶段,这时期儿童对事物的表达能力已大大提高。发展幼儿的语言,主要通过和成人的语言交流。因此,应当注意和孩子的语言交流,把增加孩子词汇量和提高孩子理解语言意义的能力,作为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的最重要的任务。

二、福乐蕊游戏是儿童早期教育最重要的手段。

幼儿期也称“游戏期”,幼儿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就是游戏,游戏是幼儿自我教育和自我治疗的手段,也是发展幼儿智力的最有效途径。

会玩的孩子更适应社会交往,心理也更健康。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运动不仅能促进孩子身体各器官的发育和肢体动作协调,也让孩子很容易获得成功感和满足感,从而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避免厌烦和疲劳等负性情绪。通过运动不但增强了孩子的体质,而且在和同伴一起玩耍的过程中还能让孩子学习到社会交往技能,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以及勇敢、冒险精神。

三、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和兴趣

不管是做游戏还是玩玩具或是看书,家长千万要注意的就是一定要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和兴趣,不要强迫孩子去学不感兴趣的东西,即便是孩子感兴趣的,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也一定不要轻易叱责孩子,多一些启发和鼓励,和他一同体会克服某个困难的全过程,帮助他树立起自信心,否则,就会适得其反,不仅会让孩子从此丧失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

教育无处不在。老师、家长平时可以多带孩子“游山玩水”,让孩子多一些亲近大自然的机会,随时准备一些小问题让孩子回答,同时也要鼓励孩子多观察、多提问,既可以开拓孩子的视野,又可以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述能力。

看了听听幼儿教师讲座感受的人还看了:

1.幼儿教师听讲座心得体会

2.幼儿园讲座心得体会

3.幼儿园讲座学习心得

4.幼儿园教师讲座学习心得体会

6.幼儿园教师讲座材料 篇六

每个人都对我说:国考比高考还难,难过高考,我给吓到拉。不会这么恐怖吧。最后,经过各方面的考虑,鼓起勇气,准备报考。

经了解,教师资格证考试需要《综合素质》(幼儿园)《保儿教知识与能力》(幼园)这两门笔试,笔试后一个月左右会出分数,通过笔试之后就是面试,面试之后等一个月左右知道结果,合格的话就可以拿着合格证明和普通话证进行资格认定,认定之后就可以拿到教师资格证拉。

听起来流程不复杂,做好心理调整后就开始行动。以下是我考取教师资格证的历程和总结,以及整个过程的一些注意事项,希望对有志考取教师资格证的老师有帮助。

首先:第一关就是笔试,所以我上网买了复习资料 ,买好书之后就开始看,先看理论,后再做题。

一段时间之后开始要进行网上报名笔试,考试费用是70元一科,当时我是一次性报了两科(为何要报两科呢?因为每科的考试成绩只保留两年,为了保障),共140元。

报名过程需要注意

报名后会进行资料审核,审核不过的话就要重新提交资料,所以报名后要经常看看,如果看到说审核通过,就要记住缴费的时间,审核过后需要缴费成功才是报名成功了。

我身边有几个可爱的小姑娘,报名之后以为就一切OK,忘记了缴费这件事情,等到想起的时候,为时已晚。错过一次就要等半年,半年等一回。

报名成功之后就进入到复习阶段,刚好是过年期间,大家伙都在热闹的过年,我拿着书本,在背着“鸦片战争”中国的近代史,“唐宋八大家”……一边磕着瓜子,一边看着书本,偶尔看看联欢晚会,脑袋瓜里面诗词歌赋、名人义士、教师的职业观、道德观、儿童观、……

脑子里面有很多东西。

在临近考试的时候,就开始要进行归纳,通过做题和考试后总结如下:

1.选择题是灵活性比较强的

2.简答题最主要是答出观点

3.论述题是论点~围绕材料中案例论述

4.综合中的作文务必完成,字迹清晰,工整,观点鲜明,尽量论述有关教师的。

5.保教中的教案设计,需要按照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延申活动等过程去设计。

温馨提示:

1.考试的时候,早上是综合,下午是保教,前天晚上早些休息,当天早上务必早些起床,7:30到考试地点,然后进行综合观点复习,看着材料进行观点复习。

2.早上考试完毕后不要与同学讨论早上的考试情况,因为那已经过去了,下午考的是保教,所以,11点找地方吃东西,继续复习保教的材料观点。

以下是考试日程:

3.考试的时候务必带好准考证和身份证,不要让自己匆匆忙忙的赶到考场,提前到达考试现场:

考试完毕后,等待消息,笔试通过后进行面试,说说面试的事情吧。

第二关:面试,面试报名是280元。

1、面试报名后需要到现场核实资料的,我当时报名后,天天上去查,奇怪为何没有审核通过了,很多天过去了,感觉不对劲,于是当电话问了当地教育局,才知道是要到现场确认后才会显示通过。等到面试现场的时候,还遇到一个同学,她也跟我说起她也遇到这件事情,但是她选择等待,最后错过了面试。

2、报名完毕后,开始要买衣服,剪头发,买《面试》书籍,复习了结构化面试的题目,尝试自己讲课,对着空气讲,滔滔不绝,……

3、面试当天,早早起床,穿着得体,落落大方,化了淡妆,出发。

说说我面试的经历吧,太想不到拉,7:30到现场,抽签面试,可爱的我抽到100多号的。经过层层检查,到达侯考室,没有带书本,四面壁,从8点钟到12点钟,我坐在同一个课室等。等到感慨时间为何如此的长,看着一个个同学考试出来,我默默的默默的等着。12点左右,终于进入备考室,选题,定好后到另外一个课室20分钟备课,然后面试。

进入面试室,三个老师一线排开,老师面前是电脑,后面还有一个老师,全程录像。

三个结构性问题后进行自己的试课,10分钟之内讲完,老师针对讲课内容提问,然后递交备课稿,礼貌退出,面试结束。

温馨提示:

1.礼貌、礼仪很重要

2.不懂不要装懂,老师可以接受你在某领域有不明白的地方,但一定要有学习的激情和当老师的亲切、耐心

3.全程讲课是没有学生的,当时一定要有与学生互动,当成有学生的时候上课。有鼓励学生的环节。

接着面试通过后就可以拿到这个拉:

有了这个,加上普通话证就可以去申请教师资格证拉。

有人问,普通话证难考吗?难,但是每一个月都可以考,普通话只有二级乙等的考生才可以在广东省申请教师资格证认定。

申报资格证认证后,需要到按照各区指定的医院体检,需要

温馨提示:

1.《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打印是B3,不是A3

2.学历鉴定证明要提前做

3.体检医院是教育部指定的,不是随便哪家医院可以做的,体检表要双面复印,贴好相片。因为需要显示体检合格才要到现场提交资料。所以务必要先在网上查体积合格。

接下来,等待,等待,等待教育局通知,领取教师资格证。

恭喜,我们已经正式步入伟大的教师行业。在这里,特别感谢在考取教师资格证路上,一直支持我、鼓励我、帮助我的家人、同事、朋友……谢谢你们,感恩有你。

7.幼儿园教师讲座材料 篇七

其实, 经验总结法作为一种体育科研方法, 在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 仍可发挥其独特、重要的方法学作用, 其研究方法的功能并未过时。

一、经验总结法及其现实意义

体育科研中的经验总结法, 是指人们对在体育实践中获得的有价值的感觉经验 (感性认识) , 经过一定形式的逻辑加工, 总结提炼为有一定科学内涵或创新含量, 达到某种理性认识的研究途径 (或过程) 。科学意义上的经验总结, 大都总结的是成功的先进的经验;当然也有对“失败经验”的总结, 进而获得更成功的宝贵经验。

和其他研究方法相比, 经验总结法的意义在于:

1.方法的草根性和经验的实践性, 可使实践一线的体育教师人人可用

目前, 全国除不足千人的专职体育科研人员外, 主要的研究队伍是大中小学 (包括体育院校在内) 的40余万体育教师, 他们在完成日常体育工作之余, 还不同程度地参与各类体育科研活动。由于研究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他们中的多数人不可能以规范的研究方法去专门研究高水平的竞技训练与比赛, 也不具备完善的实验仪器设备去探索运动生理生化方面的基础性问题。另外, 广大体育教师中每年能申请到政府部门的正规科研项目的也是极少数。因此, 大多数体育教师还只能立足于大中小学体育的若干实际问题、从他们身边最熟悉的经验入手, 开展简便易行的大众化研究。体育教师无论在大学还是中小学, 也不管年长还是年轻, 都在学校体育的第一线摸爬滚打, 都在实践中对工作、对成败有着不同的体会与认识。所以, 对于广大体育教师, 经验总结法的科研适应性强、人人可用、方便可行。作为一线体育教师参与的起步性科研而言, 该方法成本不高, 又不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 且人人具备方法所依赖的实践基础。

2.经验总结的成果可直接、及时地运用于学校体育实践之中, 能有效地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由本校、本地先进经验总结而成的研究成果, 由于其生动具体和现实的说服力, 往往比单纯或空洞的理论指导更容易让广大体育教师接受, 更能引起实践一线教师心灵上的共鸣和应用中的认同, 使经验成果成为先进理论指导实践的桥梁。特别是经验成果的普适性强, 来源于教师的相同实践, 拿来就可运用, 进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训练效果, 实现科研的真正目的;并使经验变为全体教师的共同财富。

3.经验总结是初期从事科研的体育教师的研究起点

学校体育活动的实践性特征, 决定了广大体育教师对科学理论的理解, 及对教育教学规律的把握, 首先是从实践的经验开始的。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 是体育教师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它蕴含了教师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教育智慧和先进认识。大多数一线教师在从事科研的初期, 在运用其他研究方法时相对难度较大;而从经验总结入手, 从自己在体育实践中最熟悉的感性认识入手, 则是简便易行、普遍有效的研究起点。

4.经验成果是体育科学发展的基础, 当前及今后体育科学理论的发展仍然需要依靠经验总结来丰富其内容

通过经验总结而形成的研究成果, 不仅仅具有生动性和实践气息, 而且由于它揭示了体育实践活动的某种本质特征, 总结了带有普遍意义的客观规律, 从各种体育现象之间找到了某种必然联系, 概括了广大教师在教学改革中的创新与智慧, 因而它必然成为体育科学理论发展的重要基础与内容, 并上升为具有理性认识特征的科学认识。可以说, 经验总结也是构建体育科学理论体系的重要出发点。

世界体育科学的发展历史不足百年, 我国体育科学的真正发展也主要是改革开放30年来的巨大进步。相对于教育科学、生命科学等相邻科学而言, 体育科学的发展水平和成熟性还不高。在我国, 在体育教师依然是体育科研的主力军这样的现实面前, 包括学校体育理论在内的现代体育科学理论发展, 还需要依靠经验总结来研究各种体育现象, 得到多样化的研究成果。当然, 这并不排斥体育教师也可采用其他多种研究方法, 开展不同层次和类型的研究。

二、经验总结法的类型

不同学者按照不同的分类依据, 对经验总结法有不同的分类。归纳起来, 主要有以下两大类:

(一) 按经验总结所涉及的研究范围与深度分类

1. 事件性经验总结

这类经验总结大多以体育实践中的某一具体事件、活动、事实为基础, 概括性地描述其中的基本认识、成功的体会与收获, 总结出先进有益的方法与模式。如本刊 (2008年第六期) 在“教学实践”、“课余训练”、“一线话题”等栏目中的大量小论文, 大多是此类经验总结的研究成果, 例如, 其中的“小学篮球教学四步骤”、“发展跳高能力练习十二法”等等。这类研究成果虽然属于经验总结的初级层次, 但由于其生动具体、描述性与应用性强, 因此容易为他人学习、仿效和应用, 又能为积累经验、开展下一步的深入研究打好基础;同时, 也是初期从事体育科研的教师的起步成果。

2. 科学性经验总结

这是经验总结法的较高层次。它以大量具体的事件性总结为基础, 并在更大的时空范围把若干体育现象与事例进行归类处理;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 进行系统的逻辑分析与归纳, 以从中揭示实践经验的本质, 从大量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其成果已跃升为一般意义的科学概括和理论层次。在本刊 (2008年第六期) 的“教学研究”、“理论探索”、“教师教研”栏目中的大部分文章, 基本是这类总结研究的成果。其特征是所涉及的具体事例与经验更为丰富, 实践过程更为完整, 其总结加工的方法更具多样化和逻辑性。

(二) 按经验总结时的主要方法特征分类

1. 对比性总结

这主要是对学校体育活动的某些同类体育现象中的不同活动的程序、方法、手段与模式进行比较总结 (如中小学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不同模式与方法) ;或者是对不同体育现象中的某些共同规律和不同特点进行对比总结 (如体育课、课外体育锻炼和课余体育竞赛中对增强学生体质的共同作用, 对培养学生情感、个性与品德的不同作用与特点) 。对比性总结需要较多的经验事实与观察资料。

2. 归因性总结

这类总结更倾向于对某一体育事件在某一段时间内发展变化的过程回顾, 力图感受性的揭示其发生明显变化、产生某种结果的主要原因与背景, 进而发掘和总结这些原因的先进性或文化价值。归因总结带有事后证实的色彩, 但它仅属于“经验式”的粗略实证研究, 它不可能像实验法、观察法那样有事先的严格设计和过程的精确测试与统计。因此, 这类研究成果可以为正式的实验和观察研究提供有价值的研究假设。古今中外许多重要的教育原理、方法和体育规律的揭示, 正是源于人们对长期实践经验的归因总结。

3. 个案性总结

这种总结法类似于上文所述的事件性总结。它与归因总结不同的是, 它主要总结事件发生过程中的某种发展规律与本质特征, 弄清事件所涉及的各要素之间的不同联系, 力图揭示出事物发展中的特殊性或典型意义。如对某一位优秀运动员成长历程的总结, 对某一个体育传统学校20年体育发展成就的全面总结。

三、经验总结法的运用步骤与要求

1.基于经验选好总结经验的相关课题, 确保经验的先进性与代表性

选择研究问题时, 主要不是从问题本身的理论性或重要性出发, 而是从该问题在长期实践中已获得的经验事实出发。因此, 首先要全面考察已有经验的品质即经验的系统性、代表性、可靠性与先进性, 是否在该问题领域具备一定的创新, 是否具有较可靠的事实与数据, 是否具有值得总结和推广的普遍价值。

2.加强科学理论学习, 深入发掘经验的本质

经验总结的目的是从现象和事实中发掘事物的本质, 绝不是流水账式的堆砌现象、罗列事实。而要达到这一目的, 研究者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学习并运用一定的科学理论知识、高屋建瓴地对实践经验进行剖析和阐释;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分析, 使原生态的感性经验上升到有逻辑联系、有事实支撑的理性认识;进而再抽象概括, 形成对某一问题的新观点、原理与方法。

3.积累经验重在平时

体育教师在学校体育工作的日常实践中, 要善于和勤于收集各种有益的经验, 注意观察体育教学、课余训练中的新现象、新矛盾, 及时记录所观察的各种现象与结果, 细心分析这些问题的原因与背景, 进而在实践中不断去探索改进和完善, 使初步、零散的经验更加系统和丰富。如果有条件, 可以定期对初步经验、体会进行阶段性整理小结, 防止遗忘或错记。同时, 通过这样的小结也为之后的正式经验总结做好前期准备。

4.总结经验时要运用科学的方法论, 注重定量与定性方法相结合, 综合采用多种具体方法

首先, 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系统论的思想方法, 解决研究者对事物的整体观与研究思路, 包括对事物的系统与结构、局部与整体、主流与枝节、现象与本质、特殊与一般、数量与质量等关系的正确认识。其次, 在具体收集和分析各类经验材料时, 会用到逻辑分析方法、数理统计方法、访谈调查法、文献资料法等各种具体方法。特别要强调的是, 定量与定性方法的结合, 就是要避免传统经验总结的某种弊端, 力图用更多的案例和数据说话, 以提高经验总结成果的可信度与科学性。

5.经验总结法与行动研究相结合, 可产生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良好效果

研究者在研究初期, 用经验总结法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研究问题;再通过对问题的进一步反思与设计, 用行动研究继续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去改进完善和检验;这不但为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更深刻和丰富的经验, 而且又为后续的行动研究提供新的问题起点。两种方法的有机结合, 最终能有效地增强研究活动的科学性与规范性, 提高研究成果的质量, 提高研究者的研究能力与方法学水平。

参考文献

[1]谢春风, 时俊卿.新课程下的教育研究方法与策略[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上一篇:卫生计生信息管理平台下一篇:学习顾问工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