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党外代表人物队伍建设

2024-10-19

加强党外代表人物队伍建设(共10篇)(共10篇)

1.加强党外代表人物队伍建设 篇一

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建议

为了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就如何做好我市党外代表人士的发现与储备、教育培养、选拔任用及管理等四个做以下建议。

一、关于如何做好党外代表人士的发现与储备工作 我认为党外代表人士应该早发现、早储备:

1、首先要明确党外代表人士的标准,这个标准要细化、量化。

2、要降低吸收党外代表人士的年龄限制,加大中青年党外代表人士的比重。

3、要拓宽视野,不能只从熟悉的人中选择人才,要深入基层、生产工作第一线去发现人才。要根据不同的使用需要,对后备人才的层次、年龄、职务等做出具体要求。

4、要建立党外代表人士发现与储备制度机制。一是建立联系沟通制度。组织部门和统战部门要和各单位加强联系、勤于沟通,及时发现各单位优秀人士,做好储备。二是建立人才的推荐机制。在党政群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法检机关,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等,依据各单位职工人数的不同,对于各单位推荐的党外优秀人才的名额要做出明确而具体的规定,要求各单位定期向组织部门或统战部门推荐一定数额的党外人士。三是建立党外优秀人才展示自我的制度机制,给党外优秀人才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和机会。比如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发现人才。四是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于符合条件留在党外的优秀人才或推荐单位进行奖励。五是建立长效的人才调研机制。依托有关的社会组织,定期进行调研,每年拿出一定的时间,组织一定力量,开展一定规模的调研活动,挖掘人才。

5、建立党外代表人士的信息库和数据库。可按照一定界别、依照一定职务、自身素质、社会影响力以及个人的优点、不足等进行档案分类,为后期的教育培养做准备。

6、建立健全党外代表人士后备人选公示制度、民主测评制度等。

同时,党外人士自身要增强自我推荐的意识和积极性。

二、关于如何做好党外代表人士的教育培养工作

1、要制定长远的、系统的教育培养规划。培训内容要科学系统。一是突出共性,二是兼顾特点。针对不同界别、不同层次及个人的不同需要,科学设置相应的不同内容。

2、在理论培训方面,把政治培养与业务培养相结合,丰富教育培训的内容、形式。一是充分利用社会主义学院进行理论培训。二是参加高层次理论学习培训。三是到外地挂职学习。四是到革命根据地学习,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五是到国外学习考察。要建立培训档案、考核登记等制度,实行目标管理。

3、加大实践锻炼的力度并使之制度化、常态化。通过轮岗交流、信访包案、包村扶贫以及到艰苦地区挂职锻炼等多种途径,加强培养。要坚持在实践中考察评价的原则,将实践锻炼的时间长短和绩效优劣作为评价与任用党外代表人士的重要依据。

4、建立定期走访制度,通过座谈会、谈心会、走访等形式,经常与党外代表人士交心谈心,从感情上拉近距离,进而取得政治上的认同,提高其政治素质。

还要注重加强对海外归国人员的教育培养,增强其组织感和归属感。有的学员认为党外优秀人才应该定向培养。

三、关于如何做好党外代表人士选拔任用工作

1、规范选拔任用的标准,要坚持党内党外标准一致的原则,同时,要实行适度的政策倾斜,同等条件下,要优先选拔党外干部。

2、加大党外代表人士在人大、政府、政协、法院和检察院、国有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方面的安排力度,尤其要扩大正职的比例,要明确党外人士任实职的量化指标。要做到党内党外干部同步考核、同步推荐和同步配备。

3、畅通党外干部的流通渠道,加大对党外干部交流使用的力度。

4、要科学制定职权范围,确保党内干部在职权范围内与党外干部享有同等的权力。

为了使这项工作开展的扎实有效,必须加强基层党委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大对党外干部的支持力度;要使选拔任用机制常态化、透明化;完善党外代表人士自荐制度等。

四、关于如何做好党外代表人士的管理工作

应该从组织管理、队伍管理、考核体系管理等方面着手。从组织管理上看,1、首先要继续加强统战部门的作用。

2、统战工作要力求均衡化,各县区要加强对统战工作的重视程度,在场所、经费、编制等方面要给予大力支持。

从队伍管理上看,1、应该着力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无党派人士的管理。

2、组织部门及统战部门要定期与党外代表人士所在单位党组织联系沟通,详细了解他们各方面的表现,共同加强管理和引导。

3、建立听取汇报的制度,每年分界别、分层次召开党外代表人士座谈会,或者通过走访慰问等形式,听取他们思想政治工作情况汇报。

从考核体系管理上看,1、建立跟踪考察制度,对已经做好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的党外代表人士进行跟踪考察。每半年进行一次跟踪考核,发现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和提醒。

2、登记备案制度。在党外代表人士的档案中,建立党外代表人士情况登记表,对党外代表人士的参政议政、工作实绩、社会影响、遵纪守法等情况进行登记备案,作为评比表彰和安排使用的依据。

3、建立奖惩激励制度,对表现好的党外代表人士在一定范围内予以表彰奖励,并给与适当的特殊照顾,对作用发挥不好的,给予批评帮助,对在社会上和所代表的群体中造成不良影响的,及时撤换淘汰。

4、定期召开民主评议、个人述职,加大考核力度。

5、加强对党外代表人士管理使用的监督。

2.加强党外代表人物队伍建设 篇二

关键词:党外代表人士队伍 同心思想 搭建实践

做好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团结广大党外知识分子,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他们在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作用,对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长期以来,我校把建设一支优秀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作为进一步加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来抓。目前,我校现有党外代表人士410人,其中7个民主党派共有成员93人,无党派代表人士293人,少数民族干部24人。学校有民革支部、民盟支部、农工党支部、九三学社支社、致公党支部、民进支部等6个民主党派校级基层组织和1个校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为进一步加强我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我校采取了有力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 建章立制,优化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环境

近年来我校下发了《安徽理工大学关于加强统一战线工作的意见》(校发[2009]54号)和《关于贯彻安徽理工大学关于加强统一战线工作的意见的实施细则》(校发[2010]37号)。学校和二级学院都相应建立了征求党外代表人士意见的制度、同党外代表人士联系交友制度、党外代表人士参加学校有关重要会议制度、党外代表人士阅读有关文件资料制度、重大节日开展联谊活动和慰问制度等。2011学校还成立了“安徽理工大学统战工作研究会”。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和统战工作制度的建立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建设优化了环境,既推动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制度化、规划化、程序化建设,又推进了党外代表人士参政议政,履行民主监督的职能。

2 教育培训,提升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综合素质

为筑牢统一战线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提升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综合素质。我校积极开展教育培训工作,在广大统战成员中开展了以“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的“同心”教育活动。如发放学习书籍,以供自学;召开学习会,集中学习;举办报告会,进行主题学习;开展学习知识竞赛,检查和促进学习;组织党外代表人士参加学校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扩大会,接受最新理论知识学习。另外,我校还积极推荐和选派党外代表人士参加省、市各类学习培訓班20人次。如推荐有关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代表人士参加了省委党校的《高校党外青年干部培训班》,市委党校的《党外领导干部研讨班》、《党外中青年后备干部培训班》,省社会主义学院的《民主党派骨干成员培训班》、《无党派代表人士培训班》等。通过教育培训进一步增强了党外代表人士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意识和能力。

3 选拔使用,充分发挥党外代表人士积极作用

我校在干部聘任工作中积极支持党外代表人士参与竞聘,在相同情况下优秀的党外代表人士优先考虑。2011年我校选拔了党外处级干部17人,科级干部32人。2012年我校又有1名党外代表人士担任了校级领导干部。在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人员的推荐提名工作中,我们积极与上级统战部门和有关单位联系沟通,推荐我校优秀的党外代表人士。目前我校有全国人大代表1人,市人大常委、代表4人,区人大常委、代表5人;省政协常委、委员5人,市政协副主席、常委、委员17人,区政协委员5人;省文史馆馆员1人;市台联理事1人;市港澳台专门委员会委员1人。为充分发挥党外代表人士的积极作用,我校的有关专门委员会,校院两级教代会执委会,党务校务公开的监督组织等都安排党外代表人士参加;在基本建设的招投标,大宗物质采购的招投标,机关处级单位的年度考核评议,领导干部的考核评议,推荐领导干部等工作中也安排党外代表人士参加。在省市人大、政协会议上,我校省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积极建言献策,受到了好评。

4 开展活动,做好党外代表人士队伍政治引领

我校以践行“同心”思想为主题,下发了《关于在我校统一战线成员中开展“同心奉献”活动的实施方案》(统战[2012]2号),开展了一系列的“同心奉献”活动,深化了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政治思想引领工作。一是“同心奉献”考察活动。如,组织党外代表人士赴六安市金寨县开展“重走红色之路,重温革命历史”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等。二是“同心奉献”演讲与朗诵比赛活动。各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代表人士用激情四溢的演讲和声情并茂的朗诵,表达了诚挚的爱国主义情怀,颂扬了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展示了博学多才的精神风貌。三是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1周年“同心奉献”歌咏比赛活动。歌颂了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绩,抒发了统一战线广大成员对中国共产党炽热的赤子情怀,同时也增强了我校党外代表人士的凝聚力,展示了我校党外知识分子的风采。四是“同心奉献”文艺联欢活动。我校举办了以“唱响主旋律,永远跟党走”为主题的庆祝建党91周年文艺联欢活动。联欢活动的实况录像在淮南市电视台多次播放,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影响。五是举办了“同心奉献”百家讲坛活动。我们请校各民主党派支部和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安排人员,到学校开办的“安理工百家讲坛”上讲学。较好的发挥了党外代表人士传播社会主义文化、“同心”培养合格人才的作用。六是“同心奉献”爱心帮扶活动。校各民主党派支部和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积极帮扶生活上有困难的老教师,帮扶青年教师搞好教学科研工作,帮扶学习有困难或就业有困难的大学生等。七是“同心奉献”教学科研比赛活动。党委统战部、教务处、科研处等单位联合举办党外代表人士教学科研比赛,努力提高党外代表人士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八是“同心奉献”师德师风报告会活动。组织了有关党外代表人士参加了学校举办的师德师风报告会,强化了党外代表人士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意识。九是“同心奉献”服务社会活动。党外代表人士发挥专业优势,自觉促进产学研紧密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步伐,通过科技攻关、技术指导、科普宣传、咨询服务、送文化、送知识等活动,搭建实践平台,服务社会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总之,高校的党外代表人士已成为学校改革、发展和稳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人员数量、知识结构、技术专长、社会关系等都成为学校建设和发展的资源和财富。所以,我校围绕践行同心思想、搭建实践平台,在建章立制、教育培训、选拔使用、开展活动等方面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强了学校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

参考文献:

[1]关于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经验材料http://www.docin.com/p-220607512.html.

[2]樊亚斌.对做好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的若干思考.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2010-06-28.

3.加强党外代表人物队伍建设 篇三

本调查采取不记名形式,调查内容只作统一战线政策研究用,对被调查者无任何影响。为确保调查的准确性,请如实填写。对每一个问题的答案请选择一项在“()”内打√(另请在横线上写上您认为合适的内容)

谢谢合作!

中山市委统战部

一、单选题

1、你的性别是:()男()女

2、你的年龄是:

()30岁以下()31—40岁()41—50岁()51岁以上

3、你的民族是:

()汉族()少数民族

4、你的政治面貌是:

()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群众()其他 5.您是否有宗教信仰:()有()无

6、你的学历是:

()高中(中专)及以下()大专()本科()硕士()博士

7、你的职称是:

()初级职称()中级职称()高级职称()无

8、你的出生地在:

()中山市()广东省()外省()港澳地区()台湾地区()外国

9、你的常住地在:

()中山市()广东省()外省()港澳地区()台湾地区()外国

10、您所从事的职业属于:()高等教育()普通教育()科学技术界()医药卫生界()文化体育艺术界()公有制经济()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民营科技企业创业人员或管理技术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私营企业主()个体户()社会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司法机关()政府机关()民主党派机关()社会团体()宗教团体()其它

11、你对自己目前的社会地位:

()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满意()不太满意()不满意

12、你对社会热点问题(特别是政治方面问题)的关心程度:()非常关注()比较关注()一般关注()不太关注()不关注

13、您对市委、政府的中心工作:

()非常了解()比较了解()一般了解()不太了解()不了解

14、我国当前社会发展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

()贫富分化严重()腐败现象()社会诚信缺失()人民生活水平还不高()社会治安问题()医疗教育等民生问题()其他

15、你认为我国现行政治制度应:()体现“普世”价值观()与国情相符()与现实发展相适应()与历史发展相适应()其他

16、你认为统战部在举荐党外代表人士方面做得如何:()很好()比较好()一般()不太好()不好

17、你认为当前在政府机关、司法机关、镇区任职的党外代表人士发挥作用状况为:

()很好()较好()一般()难有作为

二、多选题

18、您目前兼任的主要社会职务有: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领导()团体领导

2()特约人员()无

19、你认为党外代表人士应具备什么条件:(按重要程度排序)

()政治坚定()业绩突出()群众认同()其他 20、你认为党外代表人士,要提高哪几方面素质:(按重要程度排序)()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其他

21、你认为我市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存在哪些问题?(选取4项,并按重要程度排序)

()单位领导重视程度不够高()工作机制不健全

()党委领导与党外代表人士联谊交友不深入()群众对党外代表人士认可度不高()党外代表人士总量相对不足()党外代表人士结构不尽合理()党外代表人士实践锻炼不充分()党外代表人士代表性不够强()党外代表人士后备人才不多

()党外代表人士参与社会事务活力不足

()其他

22、围绕“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自身素质方面有更大作为”,你认为应该做好哪几方面工作(按重要程度排序):

()带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带头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带头履行社会责任()带头提升自身素质

()其他

23、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你认为应该注重做好哪几方面工作(按重要程度排序):

3()注重政治引导,增强使命感()注重培养选拔,增强责任感()注重商会服务,增强归宿感()注重宣传表彰,增强成就感()注重利益分配,增强幸福感

()其他

24、你认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代表性主要体现在(按重要程度排序):

()企业规模()利税贡献()参政议政能力()履行社会责任()其他

三、问答题

4.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原则 篇四

2009年11月13日 16:17

党外代表人士是指中国共产党以外的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民族界、宗教界、新的社会阶层以及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中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和一定代表性的人士,而不是指普通的党外群众。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政治性、政策性很强,必须把握正确的原则。《中共中央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规定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应重点把握以下原则:

一是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原则。要把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作为党的人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列入党委(党组)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职责明确、协调配合的运作机制,党委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认真抓的领导机制,努力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使之形成积极配合、共同参与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良好格局。

二是坚持进步性和代表性相统一。要坚持干部队伍“四化”的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坚持党外代表人士的政治标准。特别是在思想建设工作中,不能只强调进步性,忽视广泛性,失去党外代表人士自身存在的价值,也不能只强调广泛性,忽视进步性,失去团结合作的政治基础。因此,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既要按照坚持和发展进步性、继续保持广泛性的要求,既讲共同理想,坚定政治方向,又讲求同存异,不提过高要求,不搞“纯而又纯”,从而达到进步性与广泛性的和谐统一。

三是坚持政治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要坚持不懈地加强党外代表人士的政治引导,组织他们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统一战线的理论方针政策,学习多党合作的光荣历史和老一代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与中国共产党真诚合作的优良传统。同时,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实践锻炼,建立健全党外代表人士轮岗、挂职锻炼等培养机制,为了解情况、磨炼意志、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创造条件。

四是坚持统筹兼顾,全面安排。要坚持照顾同盟者利益的原则,按照民主协商的方法,充分酝酿,综合平衡,兼顾各方,对各方面党外代表性人士做出适当安排,使他们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各得其所,各尽其能,使各方面代表人士资源得到合理配置。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人才资源分布的新变化,逐步消除区域、部门、行业、身份、所有制等限制,积极探索从新的社会阶层和留学回国人员中选拔优秀党外人才担任领导职务,使党外干部队伍结构不断优化,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进一步增强。

五是坚持发扬民主,沟通协商。要充分发扬民主,坚持走群众路线,采取多种形式听取各方面意见。特别在重要人事安排问题上,要与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及有关方面充分交换意见,经反复酝酿和协商达到共识,真正做到协商在前,决策在后,使民主协商贯彻于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的始终。

《中共中央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总体要求是:解放思想、拓宽视野,抓住源头、打好基础,完善机制、推进选拔,努力造就一支能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广泛代表性和较强参政议政能力、与党长期亲密合作、德才兼备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

解放思想、拓宽视野,就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树立党外代表人士是党和国家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重要组成部分的观念,认真坚持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选人用人原则,坚决克服僵化思维、“清一色”思想,把党外代表人士的培养、选拔、安排、使用,放到当代世界和中国深刻变化着的大背景下,放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局中,放到新一代党外人士成为统一战线人士队伍主体的大趋势中来认识和落实。当前,就是要在做好科教文卫系统选拔工作的同时,注重从民主党派领导成员及工作骨干、无党派代表人士和人民团体、科研院所、国有企业中选拔党外代表人士;逐步消除区域、部门、行业、身份、所有制的限制,积极探索从新的社会阶层和留学回国人员中选拔优秀党外人才;在抓好体制内党外代表人士的物色培养的同时,着力推进公有制外党外代表人士的物色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拓展选拔渠道、广识各界人才、广开进贤之路,才能营造鼓励党外人士干事业、支持党外人士干成事业、帮助党外人士干好事业的良好环境,使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动力,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开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

抓住源头、打好基础,就是党外代表人士的培养选拔安排使用,要切实抓住科教文卫系统特别是高等院校这个产生党外代表人士的“源头”,着力抓好党外代表人物培养教育这项重点和基础工作。知识分子是统一战线代表人士的主体,高校是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抓住了这个源头,人才就会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党外代表人士队伍中来。同时,高校在培养党外代表人士方面,组织力量比较强,工作机构比较健全,具有较好的现实基础。据统计,在政府和司法机关担任省地两级领导职务的党外干部中,直接来自高校的就有20%多。当前,法院检察院系统安排党外干部门槛升高,从事法律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人员可以直接进入法检系统,相对其它领域,高校在培养选拔党外人士方面更有优势。目前,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普遍学历高、职称高、学术地位高,同时由于他们特殊的成长经历,在政治阅历、参政意识、管理能力方面还需要加强培养和锻炼。要结合这支队伍的实际情况,加强培养教育,突出政治性、强化代表性、着眼复合型,打牢素质和能力基础。

完善机制、推进选拔,就是要建立健全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的科学机制,改进和加强党外代表人物的选拔任用工作。这是做好党外人士工作的重要制度保证。培养选拔党外人士,要与党和国家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相协调、相适应,与民主党派、无党派代表人士的政治交接和新老交替的需要相协调、相适应,逐步建立健全党外代表人物考察评价体系、选拔任用机制和管理监督机制,把工作纳入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特别是要把握新世纪新阶段党外代表人士的成长规律,树立“选拔使用也是培养”的观念,加强对党外人才的选拔工作和使用性开发。这既是合作共事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强党外代表人物的社会影响和能力,培养代表性人物的重要环节。

解放思想、拓宽视野,抓住源头、打好基础,完善机制、推进选拔,是一个有机联系,缺一不可的整体。要切实抓好每个环节,实现互相促进,统筹推进。要以发现人才为重点,以培养人才为基础,以用好人才为关键,以识才的慧眼、用才的气魄、爱才的感情、聚才的方法,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环境,把各类党外代表人才聚集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来,努力造就一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广泛代表性和较强参政议政能力、与党长期亲密合作的党外代表人物队伍。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是一项多层次、多领域的系统工程,必须抓住重点。《中共中央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明确提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重点是: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各级组织负责人,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有关社会团体领导班子中党外人士,无党派和民族宗教界人士。加大在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和司法机关担任领导职务的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力度,加大重点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国有大中型企业以及人民团体领导班子中的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力度。加强对爱国宗教团体负责人和教职人员的培养培训。努力建设一支爱国爱港、爱国爱澳代表人士队伍。

5.加强党外代表人物队伍建设 篇五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区委关于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有关精神,着眼于民主党派、工商联和人大、政府、政协换届工作需要,抓住发现、培养、使用、管理四个环节,解放思想、拓宽视野,突出重点、加强培养,健全机制、推进选拔,全面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努力培养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亲密合作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推动统一战线事业持续发展。

(二)党外代表人士范围。党外代表人士是党和国家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民主党派代表人士、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宗教界代表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无党派代表人士、港澳台海外代表人士等。重点是各级人大、政协中的党外代表和委员,在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司法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担任科级(或相当于科级)以上职务的党外干部,民主党派、工商联各级组织负责人,及在有关社会团体担任一定职务并发挥较大作用的党外人士。

(三)总体目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明确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内涵,理清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思路,完善党外代表人士分级和动态管理方式,形成有利于党外代表人士“发现、培养、使用、管理”的工作机制,在民主党派代表人士、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宗教界代表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无党派代表人士、港澳台海外代表人士“六支队伍”中,各掌握一批适应换届工作需要、适应统一战线可持续发展需要、适应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任务目标需要的党外代表人士,以不断增强党外代表人士的代表性为核心,以广交深交党外朋友为基础,以加强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为重点,以提高素质、发挥作用为目标,努力造就一支能自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广泛代表性和较强参政议政能力、与党长期合作、德才兼备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

二、重点活动内容

(一)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围绕党外代表人士“六支队伍”建设,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全面了解掌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基本状况、主要特点和成长规律,系统总结近年来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的经验做法,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对策措施,研究制定《中共日照市东港区委统战部“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为组织实施“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年”活动夯实基础。

(二)广泛动员部署,统一思想认识。召开全区统战工作会议,对组织开展“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年”活动进行动员部署。各镇街道、各相关部门单位也要通过召开会议、举办培训班等方式进行层层动员部署,引导各级各部门充分认识到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是一项事关全局的重要工作和十分紧迫的重大课题,做到思想上高度统一、精力上高度集中、行动上高度一致,推动活动深入开展。

(三)拓宽选人视野,深挖人才资源。各镇街道、各相关部门单位要按照“政治坚定、专业突出、群众认同”的标准,在严格人选条件的前提下,针对党外代表人士分布广泛的特点,突破区域、部门、行业、所有制界限,不拘一格,“海选”一批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和一定代表性的党外代表人士人选,实现人才选拔的宽领域、广覆盖。

(四)实行动态管理,健全人选档案。各镇街道、各相关部门单位要在党委(党组)的领导下,统筹考虑各领域党外代表人士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和梯次结构,对“海选”的党外代表人士人选进行认真研究和考察了解,遴选出比较有代表性的人选名单,分层级建立健全党外代表人士后备人才数据库。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年”活动办公室进行汇总遴选后,确定区级各类党外代表人士后备人才数据库,并从中择优报市委统战部“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年”活动办公室,纳入全市党外代表人士后备人才数据库,完善规范有序、备用结合的动态管理机制。

(五)加强培训锻炼,提升整体素质。举办全区党外代表人士培训班,有重点地培训一批党外代表人士。各镇街道和各相关部门单位要根据党外代表人士“六支队伍”的各自特点、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岗位要求和培养方向,进行分级分类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探索建立党外代表人士实践锻炼基地,选派一批重点培养的党外后备人才挂职锻炼,引导党外代表人士在实践锻炼中提升素质、增长才干。抓住各级人大、政府、政协以及民主党派、工商联换届的机遇,加大党外代表人士政治安排、实职安排和社会安排工作力度,为党外代表人士发挥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作用搭建实践锻炼平台。

(六)完善工作程序,推进选拔任用。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区委有关规定,进一步健全完善政协委员推荐安排程序,民主党派、工商联各级组织负责人以及有关社会团体负责人推荐安排程序,党外领导干部选拔推荐程序,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做好党外代表人士的选拔任用工作。

(七)深化联系交友,促进合作交流。积极推动《关于建立区委领导同志与党外人士联系制度的意见》的贯彻落实,加强党员领导干部与党外人士交往,定期与他们谈心交心,认真听取意见建议,积极帮助解决困难,切实照顾同盟者利益,进一步改善与党外人士的合作共事关系。各镇街道、各有关部门负责统战工作的同志要根据工作分工,加强与各领域党外代表人士的联系交友,把交朋友和做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及时了解党外人士的思想、工作和生活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党外人士的思想政治工作,把党外人士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

(八)构建评价体系,强化人才管理。深入开展党外代表人士综合评价工作,加强综合评价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党外代表人士考察、评价、监督和激励机制,完善个人述职、民主评议、定期考核等管理制度,全面了解党外代表人士的德、能、勤、绩、廉,重点考察政治表现、思想状况、履职情况和廉洁自律情况,建立健全党外代表人士择优选拔、优胜劣汰、能上能下的正常进退机制,以科学的评价体系和制度机制,促进党外代表人士健康成长。

(九)巩固扩大成果,构建长效机制。对“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年”活动进行总结,把好的经验做法固定下来,制定出台《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统筹推进民主党派代表人士、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宗教界代表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无党派代表人士、港澳台海外代表人士“六支队伍”建设,推动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

三、组织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任务十分紧迫而繁重,必须切实加强对“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年”活动的组织领导。区委统战部成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年”活动办公室,在部长办公会领导下开展工作,办公室设在部办公室。各镇街道、各相关部门单位也要结合自身实际,成立相应的机构,确保活动深入扎实。

(二)落实责任,齐抓共管。实行区委统战部领导班子成员分区域包保责任制,落实工作责任,强化监督检查,帮助镇街道出主意、想办法、抓落实,确保“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年”活动的质量。各镇街道要立足各自实际,精心组织,扎实推进,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三)健全机制,协调推进。要积极争取党委的重视和支持,推动各级党委把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门具体负责、各有关部门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工作沟通和人才信息交流,不断充实、整合人才资源,扎实做好打基础的工作。要加大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的宣传力度,宣传先进典型,交流工作情况,通报经验做法,推动活动有序有效开展。

(四)搞好结合,注重实效。要把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年活动与各级人大、政府、政协以及民主党派、工商联组织换届结合起来,搞清楚换届退多少、可以补充多少,哪些干部比较成熟,哪些干部需要重点培养,哪些岗位还没有合适人选、如何统筹解决,等等,为换届和今后工作打下基础。要把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年活动与巩固扩大“双基”成果结合起来,注重从基层一线物色选拔党外代表人士。要把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年活动与推进整体工作结合起来,通过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外代表人士在理顺情绪、协调关系、增进团结中的作用,不断提升统一战线工作科学化水平。

(五)督促检查,强力推进。在活动开展的中期和后期,分别召开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研讨会和经验交流会,通报活动进展情况,交流和推广先进经验,研讨重点难点问题,推动活动深入开展。年底,组织力量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考核验收,推动“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年”活动取得实效。

附:党外代表人士名册

中共日照市东港区委统战部

2011年4月18日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

栏目:大事记 发布人: 王斌 发布时间:2011-11-07

各村(社区)、街直各部门、重点企业:

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是一项事关统战工作全局的重要任务。根据省、市、县委统战部的部署,今年被确定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年”,为全面推进开发区(街道)“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年”活动的开展,结合开发区(街道)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委关于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有关精神,围绕统战工作的总目标,着眼于民主党派、工商联和人大、政府、政协换届工作,全面提升党外代表人士的整体素质,努力培养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亲密合作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为统一战线事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

二、活动目标

党外代表人士是指中国共产党以外的民主党派、少数民族、宗教界、非公有制经济、无党派以及港澳台海外人士中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和一定代表性的人士。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深刻理解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内涵,确定党外代表人士分级和动态管理的方式,形成有利于党外代表人士“发现、培养、使用、管理”的工作机制,掌握一批适应统一战线可持续发展、适应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工作目标的党外代表人士,为党外代表人士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可靠的组织保证。

三、活动内容

(一)进行动员部署。由开发区(街道)党工委组织召开基层党组织负责人会议,进行动员部署。认真贯彻落实有关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的文件,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二)深入调查摸底。各村(社区)、街直部门、重点企业要开阔选人视野,深挖人才资源,全面调查了解掌握辖区内党外代表人士基本情况,健全党外代表人士档案,实行信息化管理。按照统一规划、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安全共享的原则,建立党外代表人士数据库。

(三)汇总上报名单。各单位对调查摸底情况,进行汇总,并将所有信息及建立的数据库统一报街道党政办公室。

(四)集中推荐选拔

1、推荐人选条件。推荐人选的基本条件是:政治立场坚定,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业务专长突出,具有较高文化水平,在所从事的专业领域中有较深造诣或有较大影响;社会影响力大,有较广泛的社会联系和较强的参政议政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在群众中有较高的声望、认同度和影响力,能够起到示范、团结和引领作用。

2、广泛推荐人选。开发区(街道)党工委按照党外代表人士的内涵和人选条件,对各单位上报的党外代表人士,在统筹考虑各领域党外代表人士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和梯次结构的基础上,进行认真研究,遴选出比较有代表性的人选名单。同时集中掌握一批学历高、层次高、威信高、贡献突出的党外人才,作为对党外代表人士的推荐选拔人选。

3、上报人选情况。开发区(街道)党工委将拟推荐的党外代表人士初步人选名单分类上报县委统战部。

四、组织领导

(一)加强领导。成立由开发区(街道)党工委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村(社区)、街直部门、重点企业负责人组织的领导小组,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把开展“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年”活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抓好本辖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各项工作。

(二)强化宣传。各村(社区)、街直部门、要及时总结“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年”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大力宣传,及时推广经验做法,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不断扩大活动的社会影响。

(三)抓好落实。“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年”活动已被县委统战部列入各镇街统战工作考核指标体系,各单位也要把党外代表人士建设年活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来抓,按照考核目标,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抓好落实,确保取得好的成绩。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四日

潍坊组织部新浪网搜狐网易中华网雅虎中国新华网人民网潍坊传媒资讯网山东泰山网潍坊临朐分站中国临朐临朐信息港

临朐人大常委临朐教育网临朐广电网临朐老干部工作网临朐廉政网中国娱乐网百度娱乐腾讯娱乐新华网娱乐快车网pplive

临朐e支部 | 关于临朐 | 联系我们

鲁ICP备09065996号

临朐E支部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6.加强党外代表人物队伍建设 篇六

如何发挥党外代表人士队伍作用的调研方案

一、目的要求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是我县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科学发展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此,通过开展专题调研活动,进一步掌握这支队伍发挥作用的具体状况,深入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下一步工作的对策与建议,从而在一个新的层面和新的高度上审视这支队伍在全县发展大局中的作用定位,以及充分发挥作用的新思路和新途径。对调研活动主要把握这样几点:一是坚持在推进“双带动”发展战略实施的背景下开展调研。二是注重从政策引导、工作平台、组织保障等方面研究如何发挥好他们的作用。三是在争取上级支持上研究如何加强队伍建设和发挥作用。

二、方式方法

一是分层面召开党外代表人士座谈会,深入讨论发挥作用问题。二是召开有关部门负责人座谈会。共同探讨下一步思路,研究如何从组织领导方面推动工作。三是与代表人物个别座谈,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

三、时间安排

调研活动计划月日开始,确保按时完成任务。

四、保障措施

一是成立调研活动领导小组。由部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部长任副组长,抽调2名同志做具体工作。二是制定具体调研活动方案。拟定调研题目、调研提纲和调研活动计划。明确分工和责任。三是拟定参与调研活动人员范围。提前通知每个人做好各项准备。四是确定调研报告撰写小组成员,拟定调研报告撰写提纲。

7.党外代表人事教育培训规划2 篇七

党外代表人士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力量,抓好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是统一战线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作,事关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势、巩固和壮大新阶段爱国统一战线的大局,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为认真贯彻落实•2010一2020年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办发„2010‟23号,以下简称•纲要‣)精神,按照市委办公厅印发•关于贯彻落实†2010—2020年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渝委办发„2010‟52号)要求,现结合我区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准确把握•纲要‣精神,坚持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改革和发展的正确方向

1.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改革和发展的总体要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全国、全市大规模开展统一战线教育培训的总体要求,坚持教育培训工作走在全市前列的标准,以改革创新和科学发展为主线,以政治共识教育为核心,以理论培训与实践锻炼相结合为基本途径,切实发挥社会主义学院主阵地作用,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和加强薄弱环节,整体推进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运行机制、内容方式、实践基地和主阵地建设,做到培训规模、质量、效益相统一,不断提高全区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工作科学化水平,为推进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坚实的人才支持。

2.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改革和发展的目标任务。2011 年研究制定全区统一战线各领域代表人士教育培训规划,形成近期、中期、长期相结合的目标体系,全面启动全区统一战线大规模教育培训工作。2015年前,全区培训各领域党外代表人士1200名左右,实现全区党外代表人士全面轮训一遍;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基本健全,万州社会主义学院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善,教学改革和科研创新取得突破,师资力量巩固增强。到2020年,形成与全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和干部教育培训改革要求相一致、与全区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科学发展相适应、与全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目标任务相符合的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体系,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专业突出、群众认同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

二、提高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工作科学化水平,建立健全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运行机制

3.进一步健全联合调训机制。完善党外代表人士联合调训机制,区管党外领导干部由区委组织部和区委统战部联合调训,其余重点班次由区委统战部与万州社会主义学院联合调训。区委统战部要建立党外代表人士每5年调训一次的机制,搞好调训计划申报与备案工作,出现交叉调训时,遵循“下级部门服从上级部门、相关部门服从主管部门、其他部门服

中共重庆市万州区委办公室 从牵头部门”的原则,切实解决重复调训、多头调训、缺训漏训等问题,不断增强调训的科学性。

4.建立健全培训计划协商机制。坚持按需培训原则,认真做好培训需求调研。健全培训计划协商机制,由区委统战部牵头,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社会主义学院等有关方面参加的协调会议,共同研究确定培训计划、重点班次等事项。社会主义学院要结合各领域党外代表人士特点和培训要求,合理制定教学计划。支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等开展自主培训。探索学习计划自主选择机制,由党外代表人士根据自身实际,自主选择参训时间和培训需求,列入年度培训计划,并根据计划安排调训。

5.建立健全学习培训考评激励机制。完善党外代表人士学习培训登记管理制度,把参训情况和学习培训考核结果反馈给学员选派单位,纳入综合评价体系,重要培训情况进入学员人事档案。建立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电子平台登记制度,2012年前完成区管党外领导干部培训电子档案登记,2015年前完成全区各类党外代表人士培训电子平台登记档案。完善训用结合制度,坚持“凡用必训、凡训必考”的原则,把教育培训情况作为推荐安排使用的重要依据之一。拟推荐使用的党外代表人士,要按有关规定参加主体班次培训,确因特殊情况未在使用前参加培训的,须在一年内参加补训。

6.完善教学质量评估机制。社会主义学院要坚持组织每个主体班次学员对培训项目、课程设臵、师资水平、教学管理等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教师职称评聘、评优选先结合起来,实行优教优酬,达到以评促教,以评促改的目的。

三、适应统一战线形势的新发展,优化完善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内容

7.制定各领域党外代表人士分类培训规划。按照理论武装、凝聚共识、继承传统、提升能力的要求,适应各领域党外代表人士不同特点,2012年前,研究制定出民主党派、党外知识分子、少数民族、宗教、新的社会阶层、侨台等队伍分类培训规划,明确不同类别、不同层次党外代表人士的培训目标、内容、方式方法和要求等,并根据形势的需要和党外代表人士需求及时进行调整完善。

8.丰富完善“一个主题、四个方面”教学布局。不断丰富和完善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主题,以基础理论、政治素养、统战政策、能力培养为内容的“一个主题、四个方面”教学布局。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教育培训的首要内容;系统开展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和方针政策教育、统战传统教育、民主党派史教育;加强科学知识、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教育;坚持素质与能力并重,培养提高党外代表人士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开展岗位需要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方法培训。

四、增强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工作活力,改革创新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方式

9.科学设臵教学,突出分类分层培训。探索与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相适应的方式方法,抓好课堂教学、现场教学和实践教学三大环节,推广专题研讨、短期培训、小班教学等班次设臵方式,分层分类、因班制宜地采取讲授式、研究式、互动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不同培训方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时代性和实效性。

10.合理利用资源,突出互动合作培训。按照“布局合理、分工明确、优势互补”的工作思路,重视发挥党校、行政学院在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中的重要作用,有效整合现有统一战线教育培训资源,合理利用市内外高等院校、对口支援培训机构等资源,探索互动培训、异地培训等方式。

11.改进教学模式,突出自主多元培训。继续开展并规范常规培训,推行个性化、差别化培训。建立健全党外代表人士在职自学制度,促进培训方式由单一型向多元型转变、培训渠道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

12.延伸课堂教学,突出实践锻炼。坚持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优化“两段式”培训,有计划地组织学员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统一战线传统教育基地、沿海发达地区、中西部其他地区、贫困地区考察学习,有针对性地开展“三进三同”、“感恩行动”等实践活动。抓好市级党外代表人士实践锻炼万州基地建设,大力开展实践锻炼。加大党外代表人士推荐任用、挂职锻炼、交流轮岗等的力度。进一步推进党外代表人士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项目、重点课题,深入开展考察调研,了解社情民意,积极建言献策,开展社会服务,在社会实践中接受教育、增长才干、扩大影响。

五、发挥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主阵地作用,加强万州社会主义学院建设

13.加强万州社会主义学院基础设施建设。集中力量办好万州社会主义学院,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完善教学功能。充分利用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的“三校合一”优势,构建上下联动、特点鲜明、优势互补的教育培训网络。

14.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以办好进修班、培训班、专题研究班、国情研修班等主体班次为抓手,形成分类科学、层次合理、长短结合的培训班次,实现规模和质量双重提升。积极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手段,开展网络培训、远程教育,推进教学模式创新。建立健全主体班优秀课程、优秀学员评选奖励制度,建立培训成果转化机制。丰富学员学习培训生活,积极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辅助性活动,调动学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培训活力。

15.积极推进科研创新。坚持出成果与出人才相结合,建立科研创新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围绕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开展科研,形成教学与科研互动机制。加大对万州社会主义学院重大课题项目支持力度。

16.着力加强队伍建设。探索建立教师准入和退出机制,坚持公开选拔、择优聘用,积极引进优秀人才,多途径培养和锻炼专职教师,多方面优选兼职教师。运用全市统一战线教育培训师资库,实现资源共享、动态管理。大力培养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骨干。根据工作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的专兼职教学科研人员。积极推进万州社会主义学院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健全竞争激励机制,完善考核评价办法,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六、加强组织领导,有序推进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工作

17.高度重视,落实责任。成立由区委统战部牵头抓总的全区统一战线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每年定期召开教育培训工作联席会议,及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工作,相应落实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工作的责任领导、组织机构和工作力量。

18.统筹安排,狠抓落实。坚持把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干部教育培训目标总规划和党建工作年度考核内容;坚持把统一战线教育培训经费列入同级政府年度预算,做到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工作与党内干部培训工作同等重视、同样要求;坚持把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理论政策作为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重要学习内容,并纳入党校、行政学院的重要教学内容,作为培训党政干部的必修课程;加大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专项经费投入,保证党外代表人士政治培训经费需求。

8.党外代表人士迎春座谈会上的讲话 篇八

20xx年,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建设“经济强市、生态大市、旅游名市”的目标,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了“十五”计划各项任务。可以说,20xx年是多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一年,对外开放引进最多的一年,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一年,人民群众生活改善最好的一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人民同心同德、顽强拼搏的结果,也凝聚了全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20xx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大力弘扬“纵比上台阶,横比争一流”的进取精神,以“对接粤港澳,追赶长株潭”为目标,扎实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确保“十一五”时期开好局、起好步,力争使**成为全省“一点一线”区域率先发展的先进地区。为此,全市上下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着力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努力深化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伟大的事业需要坚强的团结,坚强的团结推进伟大的事业。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需要一个更加宽松稳定、团结和谐的政治环境,需要充分凝聚和发挥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和各界人士的智慧和力量。元月9日,市委会今年第一次专题听取了统战工作情况汇报,专题研究了统战工作。市委将一如既往地关心重视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工作,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5号文件、省委9号文件和市委10号文件精神,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为党外人士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营造好环境。广交、深交党外人士,是统一战线工作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党联系党外人士的基本方式,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必然要求,也是统一战线工作坚持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要切实做好中共市委与党外人士交朋友的工作,进一步增进党内领导同志与党外代表人士相互了解,进一步推动党同党外人士合作共事,使这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并不断探索广交深交党外朋友的新方法。希望结对交朋友的同志坦诚相见,相互信任,求同存异,共同进步。

同时,希望全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继续发扬优良传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认真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要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发挥各自优势,团结广大成员和所联系的群众,同心协力做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一是要着眼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献计出力。要围绕制定和实施“十一五”规划,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总体部署,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多献求真务实之策、多做开拓创新之事。二是要着眼于巩固民主团结的政治局面,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献计出力。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根据各民主党派章程规定的参政党建设目标和原则,坚持以思想建设为核心,以组织建设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全面加强自身建设,全面履行参政党职能,不断提高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能力和水平。三是要着眼于确保社会政治大局稳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献计出力。要积极协助各级党委和政府做好化解矛盾、理顺情绪的工作,引导各自成员和所联系群众正确认识改革发展中利益格局的变化,把竞争压力转化为奋发有为的动力,更好地支持和参与改革,为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贡献力量。四是要着眼于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为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献计出力。要坚持进一步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协助市委和政府全面准确把握社情民意,扎扎实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好地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同志们、朋友们!曙光迎盛世,旭日照新春。**全面和谐发展的蓝图正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共同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为的中共中央周围,团结一致,锐意进取,为全面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尽快把我市建设成“经济强市、生态大市、旅游名市”而努力奋斗!

9.加强党外代表人物队伍建设 篇九

在我国,党外人士是统一战线的特定概念,不是指普通的党外群众,而是指中国共产党外有广泛代表性和社会影响力的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作为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战友,党外人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坚定拥护者和捍卫者,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深刻认识党外人士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一)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迫切需要

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政治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和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屏障。其中,党外人士在维护意识形态安全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视。

一方面,党外人士是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重要群体。党外人士思维比较活跃,政治参与意识较强烈,更容易受到西方社会思潮的影响。在一项对党派骨干成员的调研中发现:有21%的成员认为他们的思想容易受到“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有*%的成员认为他们的思想容易受到“社交圈的言论影响”,有*%的成员认为他们的思想容易受到“互联网思想言论的影响”。要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就必须有效争取党外人士对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广泛支持。

另一方面,党外人士是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力量。党外人士是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必须发挥党外人士的作用,共同做好意识形态工作。

(二)加强党外人士思想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

党外人士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复杂多变。我国党外人士数量不断增加,人员结构呈现出年轻化、高学历化的特点,且大多数党外人士具有海外留学的经历,他们思维活跃,接受新物快,更容易受到西方价值观的影响。加强党外人士思想政治建设至关重要,要求广大党外人士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三)发挥党外人士自身优势的重要途径

党外人士广泛分布于各行各业,掌握着一定的社会话语权,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力。党外人士普遍具有专业造诣深、参政意愿高、议政能力强、群体代表性好等特点,大多数党外人士是各专业领域中的领军人物,学养深厚,是我国重要的“人才库”和“智囊团”,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具有独特优势。

并且,党外人士地位较为超脱,在引导社会舆论时更容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特别是做出突出贡献的党外人士,在社会上具有较高的威望,其言行更具感召力和说服力。

二、全面把握党外人士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发挥作用的现状

(一)党外人士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发挥作用的主要表现

1.加强思想建设,夯实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思想基础。思想建设是党派自身建设的中心环节,是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的先导,是党派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思想根基。只有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在维护意识形态安全中发挥积极作用。

在党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党外人士的主流是进步的,绝大多数党外人士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表现出健康稳定、积极向上的思想状态,能够正确认识自身的政治责任,自觉增强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为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构筑了牢固的思想防线。

2.培育责任观念,增强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社会意识。党派人才荟萃、智力密集,既是我国政治生活的重要力量,也是服务社会的重要主体。各级党派组织通过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开展教育培训等多种方式,推动各党派组织及其成员积极履职尽责,主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将党外人士的个人发展融入到社会发展中,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融合。通过打造有特色、叫得响、可复制的社会服务品牌,有效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突出政治素养,提升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政治能力。各党派是我国新型政党制度中的重要主体,其政治素养决定了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党外人士的政治素养包括正确的政治立场、较高的理论水平和较强的参政议政能力。

各级统战部门和党派组织通过对党派成员进行政治培训、实地调研,鼓励党外人士就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的重大问题和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撰写调研报告、提案,提出意见建议等多种形式,全方位提升党外人士的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

(二)党外人士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1.思想认识不到位,源动力不足。部分党外人士对意识形态工作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

一是“政治冷漠”心理,认为意识形态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事,与党外人士无关,未充分认识自身地位和作用、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特色和优越性。

面对社会上的噪音杂音、错误观点,不能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抵制。

二是“无关紧要”心理。

对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而是将其视作一项“软任务”,存在“重业务轻思想认识”的倾向,忽视、淡化意识形态工作。

2.体制机制不健全,执行力不强。当前,各党派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仍处在探索完善中。党外人士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中的任务、内容、程序、保障等方面缺乏规范性,有的只是局限于口头约定或零星规定。意识形态工作规范性不够,具有一定的随意性,这导致党外人士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执行力不强,效果不显著。

3.方式方法单一,吸引力不够。表现为意识形态工作形式比较枯燥,以座谈会、通报会为主要形式,以学习文件为主要内容,采取单一的说教方式,使得意识形态工作流于形式,难以达到释疑解惑的效果。

4.舆论引导声音弱,影响力不大。一是与主流媒体联系沟通不够。主流媒体上关于党派有影响的宣传报道并不多见,党派在宣传发声、争取社会更多关注上缺少有效措施。

二是新媒体技术运用不够。

各党派的网站内容比较枯燥,信息更新比较滞后,缺乏与网民互动交流的平台,微信公众号运营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活跃度和关注度不够。

三、党外人士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发挥作用的着力点

(一)增强党外人士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责任意识

1.加强对党外人士的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团结中华民族的最强大凝聚力,这种团结越广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越有利。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本质上是统一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

要通过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党外人士将个人理想融入祖国统一、民族复兴大业,使党外人士在国际国内社会多样化的声音中,特别是在敌对势力的挑衅中坚守政治底线,努力做团结人心、争取人心的工作。

2.加强对党外人士的中国共产党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教育。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只有将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路线方针政策及时、全面、准确传达给党外人士,党外人士才能在维护意识形态安全上有明确的目标和积极的举措,时刻保持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向同行。

3.加强对党外人士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教育。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其基本特征就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

要加强对党外人士新型政党制度教育,引导他们认清其独特优势和鲜明特色,充分认识到各党派、无党派人士不是“政治花瓶”,政党协商是“有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有事会商量”,提高党外人士对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认识,增强制度自信,强化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主动性。

(二)提高党外人士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

1.提高政治鉴别力。政治鉴别力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基础。面对历史虚无主义、普世价值、西方宪政、新自由主义等西方社会思潮的渗透,最为重要的就是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

要引导党外人士善于从政治上判断形势、分析问题,敏锐洞察和鉴别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等领域的各种现象,透过现象看清本质。特别是要认清国际政治斗争中的“意识形态陷阱”,保持政治定力,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划清是非界限,不被假象所迷惑,增强对各种政治谣言、灰色信息、负面消息等噪音杂音的政治免疫力和辨别力。

2.提高共识凝聚力。有效凝聚共识,必须充分发挥党外人士的独特优势。发挥他们在科技、经济方面的专业优势,围绕高质量发展,开展科技、经济政策宣讲,传递经济发展正能量;发挥政治协商、监督、建言献策的优势,树立参政议政的良好形象,彰显社会主义协商的优势;发挥联系广泛的优势,通过关注民生、服务社会、投身慈善,树立良好形象,凝聚社会共识。

3.提高理论创新力。党外人士的理论水平直接决定了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发挥作用的效果。近年来,“去意识形态化”“非意识形态化”“意识形态多元化”“意识形态终结论”等错误思潮刻意淡化、弱化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力,一些党外人士也容易受到蛊惑。面对这些挑战,必须加强对意识形态问题的理论研究,包括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关系的研究,对“文明冲突论”“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普世价值”“文化保守主义”等错误思潮的实质与危害的研究,特别是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的研究。通过理论研究厘清思想认识,夯实理论基础,增强理论自信。

4.提高舆论影响力。针对党外人士舆论声音弱、影响力不够的问题,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重视新媒体的运用,提升舆论影响力。一方面,加强党派门户网站建设。通过数字化、视听化、网络化改造,把党派门户网站打造成一个集理论学习、信息发布、思想研讨、互动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特别是要善于运用新颖鲜活、传播力强的网络话语,提高网站的点击率和关注度。另一方面,有意识地培养网络“意见领袖”。鼓励有较大社会影响的党外人士建设自媒体平台,通过个人的博客、微博、评论等灵活多样的方式,理性正面发声,为增进思想共识、提升舆论影响力发挥积极作用。

(三)营造党外人士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良好环境

1.加强组织保障。党外人士是传播正能量的重要力量。要通过加强组织保障,在各领域、各行业建立一支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精深的理论素养、专业的业务素质的党外人士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特别是注重从中青年党外人士中发现、培养后备人才,引导他们创新意识形态工作方式方法,全力做好意识形态工作。

2.落实政治待遇。要注重加强制度建设,保障党外人士的各项政治权益,落实党外人士的政治待遇,引导他们将意识形态工作作为自己的政治责任与使命,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发挥优势作用,凝聚共识、凝聚力量、凝聚智慧,以开放进取的状态弘扬正能量,传播好声音。

10.加强党外代表人物队伍建设 篇十

分享

创新

如何扎实推进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理论研究心得体会

党外代表人士是党和国家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着眼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结合《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20年)》的实施,着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是深入学习贯彻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加快建设人才强国的必然要求,也是新形势下搞好与党外人士合作共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时代命题。

一、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是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战略任务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在不同历史时期,我们党始终从决定力量对比、影响事业成败的战略高度,把团结与培养党外代表人士作为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要政治优势。实践证明,党和国家事业越发展,越需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做好党外代表人士工作。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关系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力量支持。重视发挥党外代表人士作用,实现最广泛的团结,为完成党的历史任务凝聚强大力量,是我们党的一大优良传统,也是一条重要的实践经验。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深化改革开放,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需要更加充分广泛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更加主动有效地协调化解各方面的矛盾。党外代表人士不仅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也是我们党加强同社会各方面成员联系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在团结和引领所联系的群众致力于共同奋斗的事业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要通过做好党外代表人士工作,更好地团结和凝聚统一战线各方面成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智慧和力量。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关系到人才强国战略的贯彻实施。党外代表人士广泛分布在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包括民主党派代表人士、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宗教界代表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无党派代表人士、港澳台海外代表人士等“六支队伍”,汇聚了大量的专家学者和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等。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20年)》明确提出,要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非中共党员干部培养选拔和教育培训工作,抓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人才培养和使用,大力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新创业等。这些都对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要从创新体制机制、营造

免费

分享

创新

成长环境等方面着手,鼓励党外人士干事业,支持党外人士干好事业,努力形成党外人才不断涌现的生动局面。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优势作用的发挥。各党派、各民族、各阶层、各团体和社会各界的代表人士共同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是我国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的重要特点和独特优势,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长期战略方针。党外代表人士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坚定拥护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参与者,在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要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高度,切实重视和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确保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长期坚持、不断完善。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关系到新形势下统一战线的可持续发展。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我们党不断取得胜利的一条基本经验,也是新形势下党治国理政必须正确处理的一个基本问题。党外代表人士作为统一战线中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和代表性的重要成员,是统一战线优良传统薪火相传的重要承担者。80多年来,我们党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团结培养了一批与党亲密合作的党外代表人士,这是统一战线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党外代表人士队伍总体状况很好,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但是也要看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也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主要是数量总体不足,后备队伍不能满足可持续发展需要,有的领域存在青黄不接的现象;素质有待提高,有的领域高层次人才匮乏;发展不平衡,相对集中于教科文卫等领域,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和梯次结构需要完善。要切实加大工作力度,着力培养一批有一定威信和影响,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说得上话、能发挥作用的代表性人士,确保统一战线事业日益巩固壮大、持续发展。

二、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是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重要前提

党外代表人士成长,既遵循人才成长的一般规律,又具有自身的突出特点。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需要深入研究和把握党外代表人士成长规律,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使工作更加有的放矢、富有成效。

深刻认识党外代表人士的根本属性。党外代表人士与一般党外人士的区

免费

分享

创新

别,在于他们代表性鲜明,能够起到示范、团结和引领作用。党外代表人士的代表性是政治性、专业性、群众性的有机统一,即政治上坚定、专业上突出、群众中有威信。集中表现在:能够自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本领域本专业造诣深,成就突出,贡献较大;在所联系的群众中有较高的认同度和影响力,在关键时候能够起作用。其中,政治性是根本,专业性是前提,群众性是基础。明确党外代表人士代表性的内涵和外延,有利于把握党外代表人士的标准,制定科学的综合评价体系,切实做到选拔时注重代表性,培养时提升代表性,使用时发挥代表性,确保党外代表人士实至名归、堪当其任。

准确把握党外代表人士的时代特点。党外代表人士成长与社会环境密切相连,不同历史时期的党外代表人士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当前,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已经成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主体,他们大多出生在新中国、成长在改革开放中、磨练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

作为改革开放的参与者、实践者和受益者,他们既有较高的政治认同,拥护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认同社会主义制度,又有较强的民主参与意识;经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既有较强的创新意识、进取精神、务实态度,又注重主观能动作用的实现;经历从相对封闭到全面开放的转变,既思想开放、眼界开阔、观念较新,又具有多样的价值取向;经历社会结构单一到多元的转型,既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又是各自领域的“小众代表”。要科学分析和准确把握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成长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和实践基础,充分认识其基本特点,有针对性地引导他们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深入研究党外代表人士的成长路径。在个人努力的同时加强组织培养,是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成长的现实需要。要密切关注各领域崭露头角的党外人士,及时把他们纳入视野、跟踪培养、给予安排,为他们施展才能、健康成长搭建平台、提供舞台。在专业素养基础上展现综合能力,是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成长的必由之路。要把专业能力作为考察和选拔党外代表人士的基础,在安排使用中注意发挥专业特长,同时帮助他们适应新的岗位要求,改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能力、实现角色转变,在更大范围、更广阔领域发挥代表性作用。在扩大个人影响基础上发挥集群效应,是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必然要求。要着眼发挥导向示范作用,既要培养与党亲密合作、具有较大影响、经得起风浪考验的社会活

免费

分享

创新

动家,又要在不同领域、不同群体、不同方面、不同层次形成具有引领作用的团队,发挥整体带动效应。

三、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必须坚持和把握的基本原则

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是一项政治性很强的工作,要始终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落实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

坚持党管人才与发扬民主相统一。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必须坚持党的干部路线,贯彻党的人才工作方针政策,严格选拔任用的标准和程序,使党外干部和人才成为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力量。要坚持总体规划和重要政策由党委研究制定,同时听取吸纳各有关方面的意见建议;要坚持重大人事安排由党委研究决定,同时加强与党外代表人士所属党派团体、所在工作单位、所联系群众的沟通,通过民主推荐、民主评议和民主协商,增强选人用人公信度;要坚持重要决策部署由党委统一安排,同时充分调动各有关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共同推进、规范有序的工作局面。

坚持培养为重与以用为本相促进。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重点是培养,根本在使用,必须坚持育用结合,使他们学其所需、展其所能。要把教育培养作为基础环节,贯穿于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全过程,积极铺台阶、搭舞台、压担子,为安排使用做好充足的政治素质和能力准备。要把作用发挥作为教育培养的导向,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岗位职能需要,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加强政治培训和岗位锻炼。要坚持在使用中培养,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岗位的社会实践历练,帮助党外代表人士不断增强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

坚持严格要求与热情关心相兼顾。这是长期以来培养选拔党外代表人士的宝贵经验。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把政治立场和政治表现作为第一标准,综合考察业务水平、实践能力和群众公认度,严格把关、确保质量。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引导,针对社会热点问题加强思想沟通,确保他们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保持清醒头脑和政治敏锐性。要热情关心党外代表人士成长,坚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成就人,对发展潜力较大、实践历练有待增强的,要提供台阶,锻炼能力;对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积极帮助排忧解难,为他们发挥作用、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免费

分享

创新

坚持统筹推进与突出重点相结合。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分布领域广、具体差异大、涉及方面多、时间跨度长,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以统筹思维谋划各个环节,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考虑党外代表人士的数量和比例,形成总量适应、分类选备的合理梯次结构,同时着力打造一批懂专业、善管理、会领导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统筹推进“六支队伍”建设,特别是支持协助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统战团体加强对各级组织负责人的培养,加强后备人才发现和储备,实现人尽其才、人才辈出。

四、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重点在于做好发现、培养、使用和管理工作

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必须开阔选拔视野,创新培养模式,拓宽安排渠道,健全管理机制,在把握工作规律上悟道,在领会具体要求上用心,在突破制约因素上着力,确保各环节都扎实有效、各个层面相互促进。

把握发现这个前提。发现是选人用人的第一道关口。要开阔选人视野,加强与相关部门、党派组织、有关团体的人才信息交流,探索突破区域、部门、行业、所有制等选人方式,增强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推荐工作的组织性、程序性,实现人才选拔的宽领域、广覆盖。要突出选人重点,立足领域分布、专业结构、年龄梯次等实际,把高校、科研院所、中介组织作为发现党外代表人士的重点范围,特别是加大中青年党外代表人士的比重,保证后备队伍数量充足、结构合理。要坚持科学评价,完善各领域党外代表人士评价体系,综合运用单位推荐、民主评议、群众测评等方式,以评价的科学性保证人选的高质量。

打牢培养这个基础。培养是增强党外代表人士代表性的主要手段,必须突出针对性、增强实效性。要提升理论素养,支持党外代表人士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老一辈党外代表人士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的优良传统,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认同和思想共识。要强化实践锻炼,坚持和完善考察调研、岗位交流等有效方式,特别是积极探索建立党外代表人士实践锻炼基地等新形式,为各领域党外代表人士和后备队伍的成长提供平台。要突出抓好骨干,坚持重点人选优先培训,特别是注重从早抓起,对一些领域崭露头角的青年才俊,及时建立联系,尽早进行培养。

免费

分享

创新

抓住使用这个关键。党外代表人士的发现、培养,目的在于使用,成效检验也在于使用。要树立以用为本的人才观,切实为各领域、各层次党外代表人士干事创业、实现价值创造条件。要有用人所长的胆识,解放思想、拓宽视野,不拘一格、惟才是举,最大程度地发挥党外代表人士的聪明才智,做到扬其所长、优势互补。要有放手使用的魄力,确保党外干部有职有权、有责有为,鼓励支持他们大胆工作,各显其能、各尽其才。要坚持以用量才的尺度,把实践效果作为第一评价标准,激励和推动党外代表人士投身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实践,立足本职建功立业,关注国事建言献策,使人才优势充分体现、创造活力竞相迸发。

强化管理这个保障。加强对党外代表人士的管理,是确保党外代表人士健康成长的关键所在。要突出管理重点,全面了解党外代表人士的德、能、勤、绩、廉状况,着重考察政治表现、思想状况、履职情况和廉洁自律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加强教育引导。要丰富管理形式,坚持正面教育、事前监督为主,健全考察、评价、监督和激励机制,探索运用个人述职、民主评议、定期考核等多种方式,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管理体系。要明确管理责任,推动各有关部门和党外代表人士所属党派团体、所在工作单位等建立考察、考核制度,各有侧重、相互配合,共同担负起管理职责。

上一篇:自然之道-课文原文下一篇:门诊实习生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