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人口问题的作文

2024-06-24

讨论人口问题的作文(共10篇)

1.讨论人口问题的作文 篇一

Nowadays, millions of migrant workers flock into cities in search of jobs and better living.However, with the sharp rise in the urban population, many problems aris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ities.Firstly, cities become more and more crowded, putting much pressure upon transportation, housing, sanitation, education, employment and so on.City services and facilities have been strained to a breaking point.Secondly, a growing number of private cars emit huge amount of carbon dioxide, leaving the air mercilessly polluted.What is more, the city is also threatened by rising crime.Not a single day passes without the report of someone being robbed, kidnapped or murdered.Last but not least, city-dwellers are not only separated from the natural world but also isolated from each other, even not knowing the name of their next-door neighbor.All these problems have harmed the attractiveness of the city.Unless there is some improvement, more and more people may seek to live in the suburbs.

2.人口问题作文 篇二

人口普查是当今世界搜集人口资料的一种最基本的科学方法,世界各国都异常重视,但基于国情的不同,各国的人口普查又各有特点。

世界人口结构中,欧洲将持续边缘化

人口构成的这些变化将给政治革新和社会研究带来更大的挑战。

人口构成变化的可能影响,目前还是臆测为主

人口构成变化还将产生其他影响。从农村向城市的地理性移民将会同时向高速发展的城市和遭遇净人口损失的农村提出挑战。比如男女比例失调,在中国,男女新生儿比例为117:100,农村地区这个比例更为悬殊。家庭模式也可能产生变化,比如婚龄推迟、离婚率上升等等,所谓的“第二次人口构成变化”也可能加剧(“第二次人口构成变化”是指同居、单亲家庭、非婚生育以及低生育率等现象大幅度增多,以及更多人不愿结婚和接受约束性行为的传统规范的现象)。

挪威社会学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社会科学委员会主席古德蒙·赫内斯认为,目前,关于人口构成变化的可能影响,主观臆测要多过可靠结论。但这种情形应该会引起广泛的比较研究,而且这种研究可能会对欧洲和中国的政策制定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世界人口普查

3.中国人口问题英语作文 篇三

First of all, two-child policy is the gift for some only child. For some families, maybe the parents are only child and they also can have only child. Put aside the loneliness of their child, when their child grows up and they grow older, their child marry with an only child girl accidentally, the burden on their child and his wife is

unimaginable heavy. Their child and his wife have to take care of two old couples. Usually, a young couple looking after an old couple is a little difficult; if the pressure increasing twice, how can they stand it. But if their parents have two children, they can share the burden of taking care of their parents. It would be much better.

4.讨论人口问题的作文 篇四

张英干(江苏省海安县迮庄中学校长):作文教学可否模式化,采取模式教学应该注意些什么,如何从根 本上克服作文训练的程式化、单一化现象,怎样使作文教学方式多元化,增强学生参与的主体性功能等等问题,是我们目前作文教学中经常遇到并急需解决的一些问题。现在,我们组织大家参加这一次讨论,目的是通过 讨论,统一认识,以利我们今后更好地在素质教育旗帜下,整体推动我校的作文教学向新的层次迈进。胡永进(迮庄中学副校长):作文教学模式,是教师教学过程中总结提炼出来的经过实践检验认为是行之 有效的比较固定的作文教学思路、教学方式。模式不是框框。教学本身有它的特殊性,尤其要按照学生的认识 规律,循序渐进地完成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熟练应用知识的能力。无论哪种作文教学模式,都不应该也不可 能是固定不变的。考虑到教学的多种因素,应该是“教无定式”。龚松兵(迮庄中学语文教研组长):作文怎么教,并没有固定的格式,但这并不意味着作文教学中无规律 可循。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少优秀教师已摸索总结了多种独特的教学模式。如“作文过程”模式、“观察— —分析——表达”模式、“分格训练”模式、“文体训练”模式等。这些模式形式不同、风格各异,但基本目 标和实际效果都是一致的,即引导学生由“学写”向“会写”过渡发展。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说明徒弟(学生)要修成“正果”,固然离不开自身的潜心修炼,但这是以“师傅的领”(即教师的教)为前 提的,离不开师傅手把手一招一式的教。因此,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可从固定的模式入手,有序的训练。如作 文的基本格式、基本步骤、基本方法及语言表达等。汪宝玉(迮庄中学教导处副主任):模式是客观存在的,许多教师根据学生作文实际和作文教学的经验,创设了一些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训练的模式。这些模式使作文教学过程更加科学化、节约化,从而大大提高 了作文教学的课堂效益。但是,作文教学的内容是极为广泛的,从素材的积累(观察、了解、阅读、记诵)、思维能力的培养(从现象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构思谋篇、语言表达到修改加工,各个子系统 都有着丰富的内涵,无论哪一种模式,都不能完全涵盖,只能侧重于其中的某个方面或某几个方面。如“扶读 ——引写”,侧重于模仿;“点评式”则侧重于作后的自我评判和修改。龚松兵:中学作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能力,而不是培养作家,写作要求不能太高,只要紧紧扣住“基本”和“全面”,因而模式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模式化的训练有助于 将学生的写作引入正常轨道,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模式教学的可操作性强,它便于教师运用,易为学生掌握。从功利的角度分析,社会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最终评价尺子就是高考成绩。而高考作文评分的一个重要 标准是合格,这样至少可以不失基准分,由此便显现了模式教学的一般作用。陈鹏(迮庄中学语文教师):作文教学同样必须“因材施教”。学生各方面素质存在差异,作文水平也有 高低之别。针对大多数同学的实际状况,选取采用一种较为稳固的教学模式,能较好地获得作文训练的大面积 丰收。然而,由于学生的基础、能力存在差异,应尽量逐个、逐篇分析点拨,重点在拔高和解难上下功夫,而 不必也不可能选用一种模式;同样,由于文章体裁不同,应该变换适合各种不同文体特征的教学模式、训练模 式,切不可模式单一化,要做到因“裁”施教。张英干:作文教学中要坚持以训练贯穿始终的原则,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不同于基础知识积累那样容易。教学过程中按照由口头到笔录,由练句练段到练篇,由简单到复杂的训练方式,分阶段实施,形成阶梯式、序 列化、综合型的教学模式,是针对作文基本功较差的教学对象而采取的比较稳妥的方式。季艳飞(迮庄中学语文教师):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迁移能力的差异,特别是对基础年级 的学生,采用适当的方式,引导他们自觉地按照教师所提供的读写练的模式进行写作过程的实践,这样做是可 行的。比如初中生练习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为避免出现形象干瘪或千人一面或生拼硬造等现象,教者可设计 “观察——积累——评价——立意——选材——作文——他评——自改——定稿”的模式,引导学生进行训练。指导学生仔细、定向、定期观察身边的某个人、一群人的学习、生活、工作情况,筛选、收集他们的言行等 并加以记录。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积累,要求学生能初步对观察对象的思想性格等作出评价,继而根据教者所 提习作要求,指导学生在准确立意的基础上,从积累的素材里再选择有益于习作的材料构思成文,小组交流,让其他同学评判或由教师评点,而后自改。自改的过程包括章法、语言等,这些都要同时考虑,最终才能定稿。这看似简单的模式训练,它对于刚接受全方位作文训练的低年级学生而言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训练途径。汪宝玉:如果囿于已有的模式把模式看成僵化静止的手段,就像一头驴子绕着磨盘在走,永远也不能走出 圈子,这样就不能有变化,有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模式的作用又是相对的和苍白无力的。作文教学应该是 形成新模式又不断打破旧模式,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胡永进:目前,农村中小学作文教学普遍存在这样几个问题:第一,学生家长、社会及学生本人的评价系 统决定了作文教学的落脚点只能是应试。为应试而教,也为应试而学,这实际成了当今各学科教学的主旋律,作文教学也跳不出这个怪圈。作文教学与作文考试的主次关系常常被颠倒;第二,封闭的单调的学生生活不适 应作文内容的开放性丰富性要求。现在孩子的学习生活甚至对未来的安排都是父母一手包办的,生活阅历、经 验、学识都较浅薄,他们很难写出具有一定厚度的作文来;第三,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常常被教师的 主导地位所取代,学生常处于被动应付状态,积极性、主动性被束缚住了,作文练习完全成了一份沉重的苦差 事;第四,忽视了作文教学是一种艺术教学的本质特点。作文训练按内容可分为两大类:说理类与非说理类。说理类作文似乎跟做复杂的哲学问答题差异不大,所以有人曾经主张议论文写作可采取答问式的写作模式。因 为有模子,套出来的产品绝大多数棱角都一样,只要不缺损,就能算作是合格产品。此说体现了模式教学的可 操作性,但也显示了功利性。非说理类作文,尤其是描摹刻画类的,则要求千人千面,各具情态,犹如莫高窟 的飞天一样。真正的艺术品,没有一件仅仅是用模子套出来的。古人云:“发乎情,止乎理。”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增强他们写好作文的信心,鼓励学生写 真话,写实话,写有话可说的话,并不断地修改。把写和改的主动权统统还给学生,教师只作适当的指点、引 导,力避僵化的条条框框,让学生在反复修改中丰富形象思维,不断提高抽象思维能力,使形象思维与抽象思 维水乳交融,完美统一。龚松兵:写作是一种将思维和语言文字联结在一起的精神劳动,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因此任何一种教学 模式都不应束缚学生的手脚,禁锢学生的思想。模式训练要由入格、合格上升到破格、创新,要让学生学会用 别人的眼睛,别人的脑筋使自己变得聪明起来,写自己想写的,抒发真情实感,变被动为主动,变厌写为乐写,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张英干:作文教学的关键是要让学生找到感觉,有了感觉才能找到文思,才能合理架构,才能选准章法,才能驾驭语言。作文教学高于一般的语文基础知识传授,它不是简单的知识迁移,它的终极目的是要教会学生 综合运用已经掌握的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进行直接的创作活动。可以这样说,学生懂的不一定能说,能说不一 定都能写。除此而外,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远远满足不了学生写作的实际需要,学生接 触生活的视野与习作的思路有很直接的关系。因此,作文教学的“模式化”更是显得平淡而不突出,也就大可 不必刻意去追求。如果说有什么模式的话,就是首先要教会学生读书,多读、熟读、读懂;其次是教会学生模 仿,是带有主观印记的仿写;再次便是教会学生自由创作,学生通过读,读出了感觉,便能跟着感觉走,就能 自然为文了。(龚松兵整理)关于作文教学及其模式化问题的讨论

5.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篇五

案例: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规划指出,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并日益呈现高龄化、空巢化趋势,目前,我国城乡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约3300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9%。自1999年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以来,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并日益呈现高龄化、空巢化趋势,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剧增。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任务十分繁重。

规划称,截至2010年底,全国各类收养性养老机构已达4万个,养老床位达314.9万张。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进一步改善,社区日间照料服务逐步拓展,已建成含日间照料功能的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1.2万个,留宿照料床位1.2万张,日间照料床位4.7万张。以保障三无、五保、高龄、独居、空巢、失能和低收入老人为重点,借助专业化养老服务组织,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等服务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初步形成。

但是,规划指出,中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与新形势、新任务、新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统筹规划,体系建设缺乏整体性和连续性;社区养老服务和养老机构床位严重不足,供需矛盾突出;设施简陋、功能单一,难以提供照料护理、医疗康复、精神慰藉等多方面服务;布局不合理,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政府投入不足,民间投资规模有限;服务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行业发展缺乏后劲;国家出台的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服务规范、行业自律和市场监管有待加强等。

在面对挑战的同时,中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已越来越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关心、社会广泛关注、群众迫切期待解决的重大民生问题。同时,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城乡居民收入的持续增多,公共财政更多地投向民生领域,以及人民群众自我保障能力的提高,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已具备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问题:(1)中国社会人口老龄化的成因是什么?

(2)中国的人口老龄化给国民经济和社会带来了哪些问题?

(3)为什么我国的社会保障不能应对突如其来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6.人口计生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篇六

1、居委会主任工资待遇低工作任务量大。计生、劳动、民政等各部门的大量工作都要由她们收集整理基础资料,而居委会主任的工资只有910元,各类保险均有她们自己承担。

2、流动人口办证难。原因如下:xxx市一中和林业医院在xxx办辖区,辖区一部分地段又处于本市中心地段,陪读和做生意的流动人口较多,流动性大。部分流动人口不配合办理流动人口证,或因户籍地较远、离开户籍地时间较长等原因办证较难。

3、社会抚养费征收困难。计生执法人员虽有执法证,但是并没有执法力度,没有有效征收手段,只能反复做相关人员工作,社会抚养费征收难以到位。

4、计生工作需经常需要公安等部门的支持配合,需上级单位就身份信息查询、抚养费征收等具体工作和公安部门协调,有具体可执行规则可以遵循。

7.讨论人口问题的作文 篇七

一、计划生育政策的衍生问题

1、养老问题。计划生育政策会直接引起新生儿人口数量的减少,从而提高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加深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程度。人口老龄化会加重社会负担,制约经济发展。尽管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但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与老龄化社会不相适应,如果不建立起较为完善的老年人口保障制度,养老问题将会在以后的几十年内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

2、男女比例失调。由于传统的重男轻女思想以及计划生育政策对家庭出生人口的限制,一些人便利用各种手段限制胎儿性别,造成了男女比例失调的局面。《2007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8年2月28日)显示,全国男女出生性别比为120:100,大大偏离了联合国设定的正常范围[(103~107):100]。《当代中国青年人口发展状况报告》显示,[1]2007年中国男性已经比女性多出3700万人,其中,0—15岁的男性比女性多出1800万人。男女比例失调会直接造成大量男性无法结婚,进而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如婚外恋、卖淫嫖娼等,对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威胁。

3、独生子女问题。独生子女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二是独生子女夫妇负担过重问题。由于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加之家庭的过分宠爱,在其成长过程中

[2]会造成集体意识淡薄、独立生活能力差等。另外,过多的独生子女会导致大量“四二一”家庭的出现,即四位老人、一对夫妻、一个孩子,造成独生子女夫妇家庭负担过重,不利于社会安定发展。

4、流动人口问题。近年来,由于流动人口的增加,传统的户籍管理遇到很大障碍,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难度也日益加大,一些人的超生现象也难以得到有效遏制。

5、富人超生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不符合本法第十八条规定生育子女的公民,应当依法缴纳社会抚养费。未在规定的期限内足额缴纳应当缴纳的社会抚养费的,自欠缴之日起,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加收滞纳金;仍不缴纳的,由作出征收决定的计划生育行政部门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可见,对于普通公民的超生问题,政府主要是以罚款的形式进行处罚。这一形式对普通公民有一定效果,但对于拥有大量财产的公民却难以形成有效制约。另外,个别计生部门贪污受贿,不认真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同样会导致非法超生问题。

6、劳动力问题。2000年至2010年,中国年平均增长率为0.57%,而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6.29个百分点[3] ,出生率的降低和0-14岁人口的减少,势必会引起未来劳动力的减少,造成劳动力短缺的情况,同时由于人口老龄化,青壮年劳动力的社会负担也会加重。另外,由于性别分工的存在,一些以男性从业者为主的行业会产生较严重的就业压力,而以女性从业者为主的行业则会出现一定的劳动力短缺现象。

7、社会资源的无效配置。我国农村地区以及西部欠发达地区,尽管同样积极落实“少生”政策,但因基础设施不完善,医疗、教育资源短缺,对于“优生”政策的要求,则难以完全达到。而在发达地区,丰富的医疗、教育资源,加上少年儿童人口增长率的降低,人口素质得到很大的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拉大了城乡之间的差距。

8、其它衍生问题。如政府部门冗杂、滋生腐败、降低家庭抵御风险的能力等。

二、计划生育政策出现衍生问题的原因

1、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尽管目前我国初步建立起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但总体上看,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还处在较低层次,难以保障占全国总人口13.26%的老年人口的生活,同时还出现了城乡分布不均的情况。

2、传统的重男轻女的思想。由于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很多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出现了男女比例失调的情况,对于社会稳定发展具有极大危害。同时在农村,男性仍然是主要劳动力,这也导致了生育中对男孩的需求。

3、计划生育政策的制定出现失误。一些计划生育政策特别是地方性人口政策的制定脱离客观实际,盲目追求出生率的降低,加之相关的政策没有实施到位,导致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同时,对公民违反计划生育法规的处罚措施过于单一,力度偏小,难以对其形成有效遏制。

4、传统的户籍管理制度的弊端。我国现行的户籍管理偏重静态管理模式,重“籍”、重“户”„„缺乏流动性和公示性„„常住人口、暂住人口名目繁多,既增加了管理工作的难度,而且容易造

[4]成人口统计的失实,同时也导致社会管理成本的上升。

5、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不完善。由于很多欠发达地区教育相对落后,导致居民受教育水平较低,难以形成科学观念,易受传统生育观念的制约。同时,教育、卫生资源的相对短缺,也不利于提高新生人口的素质,同时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6、城乡二元制结构的影响。我国城乡长期存在着制度性差别,形成了以城乡分隔为特征的二元社会结构。城市居民享有各种社会福利和离、退休金待遇,不必担心无人养老的问题。然而在农村,目前绝大部分地区还处于老年人口自养和由亲属供养的状态,社会(集体)养老在发达地区刚刚处于试点阶段,大部分农村老年人丧失劳动能力后,无养老金作保障,如果没有子女,面

[5] 临的将是老无所养的处境。

7、其它原因。如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影响、相关部门贪污腐败等。

三、计划生育衍生问题的对策

1、建立起覆盖城乡的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很多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由于社会保障不发达,人们常常形成“养儿防老”的观念,从而影响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如果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保证人们“老有所养”,人口的出生率便会得到有效降低。

2、继续宣传男女平等的思想,打破传统生育观念。

3、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要密切关注本地实际,进行政策调整,加大对独生子女的扶持力度,落实相关奖励政策,同时加大对超生现象的处罚力度。

4、改革传统的户籍制度。要适应当前人口流动性大的特点,相关机构要简化户口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推进人口流动向自由迁徙转变,尽量避免户口异地管理的情况,以加大对计划生育落实情况的监督。

5、发展经济,完善农村及欠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发展教育和卫生事业,提高居民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落实优生优育政策。同时加大对农民的科学技术培训,发展经济,缩小城乡和地区之间的差距。

6、打破城乡二元制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改革现有的经济体制,坚持以城带乡,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同时推进农村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发展农村经济和社会保障事业。另外政府相关部门要转变观念,将城乡看做一个整体,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二元制结构改革。

7、其它措施。如加强廉政建设、提高相关部门办事效率、加大对独生子女家庭的奖励等。

参考文献:

8.安康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分析与建议 篇八

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据“六普”资料,安康市2010年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8.97%;据预测,到2015年全市65岁以上人口将占全市总人口的9.3%,说明我市人口老龄化趋势已经逐步形成。因此,加强对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对于推进安康跨越发展、建设和谐安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安康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一是老年人口增多,老龄化进程加快。根据五普资料显示,安康市65岁及以上人口为18.89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7.09%,据六普主要数据公报,2010年全市65岁以上总人口为23.59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8.97%,65岁及以上人口净增长总数和增长率都呈现出强劲势头。

二是未富先老,农村所占比重较大。由于经济、文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我市人口老龄化来势猛,发展快,是典型的未富先老,发达国家和地区在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GDP基本上为5000至10000美元,而安康现阶段人均GDP不足1500美元。由于农村经济相对滞后,大量农村年轻人口向城区流入(打工、安居等),加速促进农村人口老龄化,全市老龄化程度农村高于城镇,经济条件差的地区高于经济条件好的地区。

三是“空巢”老人增多,自养能力不足。受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影响,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纷纷外出打工,加之子女婚嫁、外出工作及经商,使得单身老人户或只有一对老夫妇的“空巢”户增多。特别是农村的这些“空巢”老人从业范围单一,自养能力明显不足,没有基本的生活保障措施,使得他们在生产、生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

四是人口迁移加快了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据六普数据显示,全市共有流出人口39.21万人,而流出人口中以中青年为主,大量的中青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加重了全市老年人口的比重,加快了人口老龄化的进程。

二、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一是老龄人口的增长会改变人口的抚养比,被抚养人口的增加必将加重现有劳动人口的负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和老龄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被抚养的人口不断增多,将直接导致抚养系数提高、劳动年龄人口负担加重。现阶段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将呈现为劳动年龄人口负担由养小为主变为养小与养老并重的现状(即每个家庭要负担抚养一个子女或二个子女和四个老人),人口老龄化使得劳动年龄人口负担明显加重,这一问题在农村将表现将更加突出。

二是人口老龄化使老年社会保障的费用大幅增加,给政府带来比较沉重的财政负担。由于老龄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需要社会赡养的老年人口越来越多,用于退休职工养老金、老年人口的医疗费用等开支都将迅速上升,从而社会负担日益加重,给财政将带来更大的压力。而且随着老年人口的逐年增多,社会保障和福利费用支出也会成倍增长,这一问题将主要表现在城镇。

三是“空巢”老人家庭增多,传统的家庭养老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目前,安康家庭养老特别是农村家庭养老仍然是解决老有所养的主要模式。大部分独生子女组成的家庭,需要供给自己的子女及双方老人,这就意味着家庭收入的减少,赡养老人的能力降低,传统的家庭养老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而随着现代生活步伐加快、竞争的加剧,成年子女自身生存和发展受到威胁,大部分依靠在外打工或创业,造成了一部分人对老年父母的照顾力不从心,“空巢”家庭日益增多。

四是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市场影响深远。虽然现阶段我市劳动力充足,但从长远来看,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必然出现劳动力年龄人口比重下降,从而影响到劳动力的有效供给。

五是人口老龄化将引起消费和服务领域发生变化。不同年龄人群的消费、需求的差异性必将引发消费和服务领域的变化。随着老年人的增加,未来老龄人口比重逐步加大后,这些特殊群体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特殊需要将越来越迫切,必将影响社会经济结构和消费方式的转变,发展老龄产业、满足老年人口的社会需求将成为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

六是人口老龄化将对社会管理产生影响。老龄人口是社会的重要成员,也要享受社会发展带来的文化成果,这就要求政府和社会高度重视老龄教育工作和老龄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调整教育、文化、体育事业的资金投入,进一步改革完善社会管理和服务制度体系。

三、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对策

人口老龄化影响和制约着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现阶段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务必引起党委、政府和社会的普遍关注,共同努力,积极探索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对策和措施。

一要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社会、家庭和个人都要承担起各自应尽的职责和责任。但是,各级政府始终起着主导的作用,必须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把握人口红利期和老龄化初期的有利时期,及早着手,未雨绸缪,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要认真落实“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定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中长期政策和专项规划,建立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安老、养老产业的不断发展,满足老年人在物质、精神和文化等方面的特殊需求,改善老年人的生活环境,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二要大力发展壮大经济实力。解决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问题,集中到一点就是要大力发展经济,努力壮大经济实力,以强大的经济实力做后盾来解决老龄化所带来的经济社会问题。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利用当前人口红利期,大力推动县区经济发展,大幅度提高应对老龄化问题的财政资金投入,在财政资金的强力支撑下,建立完善多种形式的奖励优惠政策,以较短的时间建立起多层次、广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养老保险制度。

三要大力弘扬尊老爱幼优良传统。从养老传统及发展趋势上看,绝大多数老人最终都要在家中安度晚年,回归家庭养老是一种必然趋势。现阶段实行“以政府为主导、家庭为主体”的养老模式是从实际出发的必然选择。因此,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的“孝文化”,广泛宣传并加强对公民的传统美德教育,继续提倡居家养老,实现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同时,要对不赡养老人的行为进行道德谴责,对遗弃、虐待老人的违法犯罪行为依法予以严惩。

四要大力加快老龄服务产业发展。人口老龄化在客观上要求产业结构调整,满足老年人口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增加老年人所需要的社会服务业,发展老年人衣、食、住、行、用、文等各种消费品。因此,各级政府在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工作中,要坚持公益性和市场性相结合的原则,大力引导、扶持老龄化产业发展,大力兴建公共养老设施,扩大老年活动场所,增加老年服务项目,提升老年服务水平。在农村,要进一步推进乡镇敬老院、村级集中供养点等社会化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提高农村老人的养老水平;在城镇,要以居家养老为基础,大力推进社会照料进家门,充分发挥社区养老助老功能,建立医疗服务、社区护理组织和老年人文化活动阵地;在中心城市和县城,要建立老年人养老中心,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9.讨论人口问题的作文 篇九

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泗泾镇外来流动人口日益增多,在他们给泗泾镇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的同时,也给泗泾镇的人口管理带来了诸多问题。因此,对外来流动人口的管理已经成为维护泗泾镇治安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泗泾镇外来流动人口分布状况

泗泾镇的外来流动人口主要来自安徽、江苏、湖北、浙江、四川等2

0多个省、市自治区。其特点一是数量大、增长快,2006年泗泾镇外来流动人口是53000余人,而截止2007年年底,泗泾镇的外来流动人口将近65000人,同比增长22%;其二是文化素质偏低,在外来流动人口中建筑民工、个体经营者居多,以建筑民工为例,小学文化程度占85%以上;其三是结构年轻化,18岁至35岁之间占70%;其四是性别比例差异大,男性多于女性,在建筑民工中男性达99%;其五是滞留时间短,且季节性往返比较突出,有其规律性。

二、泗泾镇外来流动人口的管理现状

“流动人口”是全国各大中小城市特别是相对比较发达的城市所共同面临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社会繁荣稳定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现象。

(一)现泗泾人口分布

泗泾镇位于松江区东北部。全镇东西长约1.5公里,南北宽约0.5公里,总面积约0.75平方公里,其中水面积约占12.6%,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截止2007年底实有居民人口80000余人,其中常住户口20000余人,外来流动人员60000余人。******1000002005年2006年2007年常住人口流动人口

(二)外来流动人口管理单位

加强外来流动人口管理,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加强领导,更需要各个部门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公安、宣传、组织、工商、劳动和社会保障等职能部门要积极把外来人口管理工作当作份内事,作为重要工作来抓,确保领导、力量、工作三到位。街道、居(村)委会要明确分工,既要各负其责、依法行政,又要上下联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综合治理,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级组织管理的整体效能。

在泗泾镇政府、党委领导的重视下,并且配合泗泾派出所做好泗泾地区外来人口的登记、管理、教育、服务工作,还包括房屋租赁的登记、逗留3天以上办理上海市临时居住证,维护泗泾镇的社会治安稳定和经济发展。

(三)对外来流动人口实施的主要工作

建立健全各项法规规章,不断提高依法管理的水平;强化基层基础工作,建立并完善三级管理体系,确立对外来人口管理工作的组织与领导地位;加强对外来流动人口的教育管理,提高外来人口管理的社会文化水平;注重基层创新,形成一些行之有效的管理形式。

三、泗泾镇外来流动人口管理面临的问题

(一)给社会治安带来不稳定因素

外来人口的规模大,素质偏低;城乡结合部外来人口聚居村点数最多,盗窃、诈骗、抢劫等侵犯财产型犯罪较为突出,因此外来违法犯罪活动居高不下,基层基础工作和社会治安任务比较艰巨。

(二)社会丑恶现象的加重

在外来流动人口中大多无劳动技能,也没有文化水平,很难找到能满足自身的职业,因此,他们中的许多不安于现状的人就走上所谓的“既省力,赚钱又多”的职业。可想而知,随之而来的抢劫盗窃、卖淫嫖娼、吸毒贩毒、聚众赌博等社会恶劣现象在流动人口中就司空见惯,而且正呈蔓延趋势。针对外来流动人口犯罪率上升和违法经营的问题,应突出抓好重点地区、重要场所、重点人员和房屋出租的管理。对外来人口相对集中、问题相对突出的重点地区,投入主要精力,加大管理工作力度,重点从清理违法建设、违法出租、违法经营入手,严格抓好外来人员落脚点的管理,加强对集贸市场、学校周边环境的重点整治。同时本着“谁用工谁负责”、“谁出租谁负责”的原则,加强对用工单位、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其他落脚点的管理。要把外地来泗泾的外来流动人员中的零散务工经商人员、及“三无”人员作为管理教育的重点对象,对无照经营、偷税漏税和搞黄、赌、毒等违法犯罪活动进行重点清理整顿,有效地控制了违法犯罪活动,维护了社会治安和市场秩序。

(三)违反工商、环境卫生、计生等政策法规现象突出

一些从事个体饮食经营、贩运蔬菜水果、日杂商品经营的外来流动人口无固定经营场所,无证照经营,随意挤占公共场所,摆摊设点,严重影响了环境卫生、镇容镇貌和交通秩序。流动人口还将暂住地作为超计划生育的“避风港”,计划外怀孕现象时有发生,给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

四、对进一步做好外来流动人口的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是做好外来流动人口管理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

做好外来流动人口管理教育工作,必须转变对外来人员的偏见,树立四个观点:管理暂住人口要像常住人口一样管理的观点;管好外地人首先要管好本地人的观点;将管理寓于服 务之中的观点;充分运用科技手段加强管理的观点。从加快泗泾镇地区经济发展、提高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保持社会高度稳定的角度出发,把外来流动人口管理教育工作纳入整体工作布局中,来制定工作计划、抓好落实,才能有力地推动工作深入开展。

(二)建章立制,科学管理,是做好外来流动人口管理教育工作的重要步骤

加强对外来流动人口管理教育,必须积极适应新形势,探索新的工作思路和管理方式,既要在教育、疏导和服务上下功夫,又要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建章立制,不断调整和改革外来人口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改进工作方法,转变管理中的粗放状态,提高科学化管理水平。

(三)依靠群众,常抓不懈,是做好外来流动人口管理教育工作的根本保证

外来流动人口遍步泗泾镇的诸多领域,他们的生活、工作和活动与当地居、村民有着密切联系,做好外来流动人口管理教育,离不开广大居、村民们。创建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必须处理好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暂时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加强对非法用工、无照经营、制假贩假和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改变过去那种突击式、运动式或忽冷忽热的做法,实行专群结合、推进社会化管理。

相信通过泗泾镇全体居(村)民们上下共同努力,泗泾镇“规模控制,严格管理,加强服务,依法保护”的十六字方针得到具体贯彻,外来流动人口管理、教育及服务的各方面措施和制度得以有效落实,具有特色的外来流动人口管理模式已初步形成,这为外管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和迈向一个新的台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解决问题的措施

从近期来看,外来人口管理的重点应当是强化基层基础工作,加大各项法规和规章的落实力度,把外管工作在现有基础上做深、做细、做实。

(一)健全基层管理组织,严密日常管理网络

基层管理网络的构建应以街乡为中心,以居村委会为依托,统筹社会各方面力量,切实确立“外勤民警主管,户籍协管员专管,居村委会或治保会干部协管,用工单位、出租房主和外来人员共同参与”的基层外管责任机制。

1、应在居村委会建立外来人口管理站,把好外来人口管理的“第一道关”

要把大量的日常事务性工作下放到与外来人口接触最密切的基层组织,以方便外来人口的生产生活和日常管理,从而把外管工作的根牢牢扎在最基层。

2、应注重外来人口自管组织建设,强化自我管理

在外来人口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或单位,应当尽快建立外来务工经商人员自管小组。对于外来人口自管组织,要着重落实教育、管理和服务等各项措施,充分调动他们参与管理、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切实发挥其在基层基础工作中所不可替代的良好作用。

(二)以出租房屋管理为重点,分层次分类别地管好“头”与“脚”

外来人口管理工作应当确立“头”“脚”并重、以“脚”管“头”、以房管人的思路,以此把对出租房屋的管理和对暂住人口的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从源头上堵塞管理的漏洞。

1、坚持“管好外来人先要管好本地人”的原则,管好出租房主和出租房屋

通过同用工单位、集贸市场、出租房主签定责任书,要把外来流动人员的落脚点及其活动或工作场所纳入规范化管理,并建立健全各种档案资料;对于私搭乱建的违章建筑和租住过违法犯罪分子的房屋应一律不予办理出租许可证和安全合格证,严格出租房屋的审批制度;房管部门应与公安部门配合,对私搭乱建的违章房屋进行有效的清理整治,加大对违法房主的处罚力度;要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出租房主的监管责任,对于不能履行监管责任的出租房主,不予办理《房屋租赁许可证》;鉴于违法建筑、违法出租、违法经营是形成大量外来人口无序聚集的重要根源,管理工作中要坚持疏堵并用的方法,要把实际已出租的房屋全部纳入管理视线;对私人出租房屋,要继续推行旅店式的规范化管理;对于招用外来流动人员数量较多且相对集中的企事业单位,应实行集中住宿和规范化管理;对于外地来泗泾镇务工或经商比较集中的地区,可以继续进行“公寓式”管理的试点,并因地制宜地鼓励探索,创造出各具特色的管理模式。当前,应当把出租房屋管理的重点放到外来流动人员居住比较多的居(村)民出租房、单位或小区自管房和“上天入地”房,即居(村)民区内楼房、套房转租和高层建筑地下室出租,并尽快出台楼房与地下室出租的有关规定。

2、对于外来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应实施分类管理

针对租房暂住、集体暂住、旅居暂住、客居或借宿暂住、“三无”暂住等不同类型,要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根据外来人口分布、居住、从业等不同情况,应分别采取“经营店铺抓店主,建筑工地抓工头,出租房屋抓户主,宿舍院区抓单位”的方式,进行分类管理。要通过深入细致的基础工作,将出租房户摸底排队并分列为重点户、一般户、放心户;对于雇工单位也要分为管理外地务工人员好的、比较好的和易出问题的三种类型;对于外来流动人口也要区分为长期(暂住1年以上)的、中期(暂住1年以下3个月以上)的和短期(暂住3个月以内)的。外管工作中应当将出租房的重点户和一般户、易出问题的居(村)民出租房屋和雇工单位以及短期来泗泾镇的外来流动人员为管理的重点。在实施分层分类管理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发挥典型示范的引导作用。通过总结各类示范点的经验做法,以点带面,推动泗泾镇外来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三)完善管理档案,加快外来人口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应以房屋租户为单位,按照统一的格式,为出租房主和外来人口建立管理档案,实施信息的规范化管理。对于外来流动人口中的重点人口,要在建档建卡基础上,向跟踪管理、掌握行踪深入,既要做到人头基本情况清,又要做到落脚地和现实情况明。通过经常化管理和全程管理,要掌握重点人口的活动动向和经济生活情况,达到提名知人、提人知情。

(四)以社区建设为契机,强化外来人口的社会化管理

贯彻属地管理原则,提高外来人口管理的社会化水平,“社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载体。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当前加强社区建设的有利时机,把外来人口管理有机地纳入各类社区工作范畴,大力推进外来人口管理的社会化进程。

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应当特别重视发挥辖区内社区联度工作会议等组织形式对外管工作的渗透作用,充分调动辖区内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居(村)民自治组织等的力量,共同配合派出所及其外管机构,做好泗泾镇外来流动人口的外管工作;要通过民工学校、社会志愿者队伍及各种形式的青年和妇女组织,将广大外来团员、青年、妇女有效地组织起来,将外来人口的主体部分管理好;应当高度重视非政府、非营利性社会中介组织或机构的培育与发展,要通过他们富有成效的社会工作,及时解决或处理外来流动人口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将一些隐患和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要通过提供优良的社区服务,着力增强外来人口对工作、生活和居住地区的认同感,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有条件的外来人口聚居区,应成立有外来人员参加的社区管理委员会或相应机构,借以协调外来人口内部、外来人口与本地人之间、外来人口与雇主或出租房主之间的关系,使外来流动人口顺利地融入泗泾这个大家庭之中。

(五)转变管理方式,加强外来人口综合管理

1、转变管理方式要以市场化为目标取向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外来人口管理制度是一种与市场机制适应的现代化管理制度。外来人口管理方式的变革方向必然是市场性的,即应以市场化为制度变革基本的目标取向。

2、转变管理方式要以外来人口服务为基本宗旨

防范式的管理方式将外来人口预设为可能危害城市社会安宁的洪水猛兽,基本上不考虑外来人口的正当利益与需求,无法把外来人口动员到城市安排的管理秩序中来,必然带来管理的低效率。以服务式的管理制度取代防范式的管理制度是外来人口管理方式发展的必然方向。

3、转变管理方式要以教育外来人口为重要环节

现行外来人口的管理方式只强调控制外来人口的行为,而忽视对其思想观念进行教育,等他们的违法犯罪意识形成以后再去试图制止他们的行动,显然已为时已晚。放弃对外来人口进行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的机会,是现行外来人口管理方式的一大失策。因此新型的管理方式必须弥补这一不足,将教育外来人员确立为新型管理方式的一项基本原则。

参考文献

[1]、《加强对外来人口管理》,陆文军,新华社,2006年12月27日

[2]、《上海市外来流动人员租赁房屋治安管理办法》,沪府[2002]第128号,上海市人民政府,2002年11月18日

[3]、《关于流动人口管理的问题思考和建议》,杨月娥,吴江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2005年11月1日

致谢

本论文是在指导老师娄眉卿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娄老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深深的感染和激励着我。本论文从选题到完成,每一步都是在娄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倾注了娄老师大量的心血。在此谨向娄老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本论文的顺利完成离不开泗泾派出所领导和泗泾外口办领导的支持和帮助,在此对所有帮助过我的人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10.世界的人口问题 篇十

1.人与环境发生着密切联系

2.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1)资源遭到破坏,环境恶化

(2)造成许多社会问题

3.

二、人口向城市的迁移

1.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2.城市人口比重大小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准之一

3.城市人口过多带来的问题

探究活动

对所居住小区的外来人口调查报告

要求:

1、周末对自己居住小区的外来人口进行一个调查。调查的范围包括附近农贸市场中的各种摊位各种外来人员,家附近的餐馆、理发馆及清洁、环卫、保姆等。调查统计出你们家的这个小区里的外来人口都做着多少种不同的工作?随机问几个人,他们都是从哪里来的?来了多长时间了?今后有什么打算?

2.整理好资料后,在全班开的讨论会上进行交流。然后,全班找出有共性的资料,汇总出一份我们所在城市的外来人口调查报告。

目的:

1、通过调查学生所居住小区外来人口的情况,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整理资料的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2.通过这一实践活动,使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际能力得到了锻炼。

上一篇:企业管理事件案例分析下一篇:六年级科学经验交流会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