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基本规范

2024-07-16

教学工作基本规范(精选9篇)

1.教学工作基本规范 篇一

党建工作基本规范

为提高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按照有一块牌子、有一面旗子、有一个班子、有一个活动室(场所)、有一个宣传栏、有一套制度、有一系列活动、有一套完备资料等基层党组织“八个一”规范化要求,本着因地制宜、简便适用原则,就村(社区)展示“三项制度”及基层党建工作提出如下基本规范。

一、设置标牌

1.在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社区服务场所正大门设置称谓准确、制作标准的“两委”、“红岩家园”党员服务中心吊牌。

2.在党组织书记办公室设置“书记接待室”标牌,或在有关办公室设置“群众来访接待室”标牌。

二、悬挂国旗和党旗

1.在村级公共服务中心院坝内竖立标准旗杆,悬挂标准国旗。有条件的社区也可悬挂国旗。

2.在党员活动室正面墙中央位置悬挂党旗(4号墙面旗)。

三、张贴宣传标语

在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社区服务场所醒目位置张贴基层党建“三个理念”、基层党建工作“四个机制”特别是“三项制度”、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活动等方面的标语。

四、设置宣传栏(橱窗)

在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社区服务场所设置宣传栏(橱窗),展示以下主要内容。

(一)“三项制度”

1.党组织书记及“两委”干部接待时间安排。

2.“两委”干部、村(居)民小组长、骨干党员等分片走访具体安排。

3.群众反映事项办理、反馈和评价情况(包括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或类似工作法决策办理群众反映事项情况)。

(二)党务公开

1.党组织设置图示。

2.“两委”人员构成(附照片)、职责分工、联系电话。

3.党员队伍结构、党员教育管理发展、流动党员管理

服务、困难党员帮扶等情况。

4.党组织重点工作、活动开展情况。

5.党费收缴情况。

6.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情况,重点是整改落实后续工作和建立长效机制情况。

7.创先争优活动情况(包括主题、载体、重要活动等)。

(三)村(居)务公开

1.村(居)委决策、实施重大事项有关情况。

2.村(居)委为民办实事等重点工作。

3.惠民利民政策落实、低保金发放情况。

4.财务收支情况。

5.“两委”干部民主测评和考核等情况。

五、设立党建图书角

在文化活动室(书屋)设立“党建图书角”,划定专门区域,设置醒目标识,配备必需的党建类书籍、杂志。

六、建立规章制度并上墙

1.“两委”工作职责。

2.“三项制度”具体内容、操作规程(包括“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或类似工作法)。

3.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包括“三会一课”等)。

4.村(居)民会议制度。

5.党员教育、管理、发展制度。

6.党员远程教育站(点)管理使用制度。

7.村(居)民公约、村(居)民自治章程。

8.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长效机制。

9.其他有关制度。

七、健全档案资料

1.“三项制度”资料:书记接待群众《记录本》、进家入户走访《民情日志》、《群众意见交(转)办单》、《群众意见办理情况反馈单》等四簿册填写详实规范;一家一户民情档案健全完善(有纸质件和电子版);“两委”每月民情分析会记录完备;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或类似工作法决策办理群众反映问题有关资料。

2.党建工作资料:党组织班子会议记录;“三会一课”等党组织活动记录;教育、管理、发展党员资料;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资料;创先争优活动资料等。

3.村(居)务管理方面的资料。

4.其他有关资料。

2.教学工作基本规范 篇二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初级卫生保健,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

实现政府购买基层基本疾病预防控制服务的前提,一是要有明确的服务项目;二是每个项目要有明确的工作规范,包括工作的数量标准和质量标准。笔者在《基层基本疾病预防控制项目研究》一文已经提出和论证了具体的服务项目,本文将针对这些服务项目研制对应的工作规范。

1 研究方法

研究分三步展开:第一步,广泛收集与项目管理和规范编制有关的著作、文献,征询项目管理研究专家、基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人员的意见,提出并确定基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的表达方式、注意事项和流程图样式,也就是体例要求。第二步,广泛收集与基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相关的规范性论述,例如《某市社区综合防治工作方案》、《某市某县社区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指南》和《某市某县社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指南》等等。课题组通过专家咨询、专题讨论等方式对各项基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内容进行了梳理和整合,形成了工作规范编撰的基础材料。第三步,根据基层工作的实际情况,从可操作性出发,整合、归类各基层基本疾病预防控制项目,形成可落实到具体个人或团队的条线工作。针对每个条线工作,按照第一步工作形成的体例要求,结合第二步工作得到的项目工作内容,编写工作规范。课题组确定了上海市嘉定区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规范实证样本单位,其防保组所有成员被邀请评价工作规范、并提出修正建议。

2 研究结果

2.1 项目工作、条线工作和工作规范

就理论上而言,有多少项目,就应当有多少项目工作规范。但是,在社区层面具体实施项目的时候,基层工作人员总是会将其归拢在一起,形成一些大类,然后有步骤地操作。原因有二:一是因为基层人力有限,不可能针对每个基本项目都配备有专职人员,通常的情况是一个人手上同时负责着几个甚至是十几个项目。课题组在调研过程中得到的一个突出印象就是,基层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会统筹安排上级部门安排的工作项目,把内容相近、程序相接的项目打包后指派给特定的个人和工作小组执行。另一个原因是项目与项目之间往往存在着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基层工作人员可以分阶段开展工作,把任务分摊到不同的时间段,以缓解特定时间段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减少基层工作人员在1个工作年度中忙闲不均的现象。所以,站在社会宏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角度,基层基本疾病预防控制项目是一个个“点”,从实际操作的角度,基层基本疾病预防控制项目应当被整合成一条条“线”,如图1所示。

基于这一认识,课题组并未针对基本项目制定工作规范,而是在适当组合这些项目形成条线工作之后,针对条线工作研制工作规范。

2.2 流程图、质量控制点和成本控制点

2.2.1 流程图范式的设计。

课题组在研制工作规范过程中始终坚持了一个指导思想:工作规范内容的表达要便于基层卫生工作者理解和快速掌握。为了贯彻该指导思想,课题组没有采用常规的以文字为主的工作规范表达方式,而是采用了“图示”的方式来描述项目内容、内容间的联系、质量控制点和成本控制点。其中的关键技术就是流程图。流程图是指活动流或信息流的图形表达。通常的流程图以方框代表每一步的工作内容,以箭头代表工作内容的流程方向,往往是工作内容的罗列和排序,距离课题组要求同时表达“项目内容、内容间的联系、质量控制点和成本控制点”的期望还有较大的差距。为此,我们引入了运筹学的基本思想[1],对流程图进行了再设计:(1)每一项事件用一条弧(或直线)表示。(2)每一项事件由2个不同的端点惟一确定,端点表示事件结果。(3)为了保证事件之间正确的先后关系,在将每一项事件加入到流程图中时需要明确:哪些事件必须在当前事件之前执行?哪些事件需要紧接在当前的事件后执行?哪些事件必须与当前的事件同时执行?以此形成弧(直线)与弧(直线)之间的承接、并列等关系。图2是本次研究确定下来的流程图样式,F 1.1等表示事件,f 1.1等表示事件的结果。

课题组运用了“Edraw V 1.5.6”软件制作流程图。本文以社区高血压病预防控制工作流程图来解释流程图各项图形符号的含义(控制工作流程图请垂询课题组)。

2.2.1. 1 事件及其符号解释:

A.实线箭头,代表有具体内容的事件,箭尾接前一事件的结果,箭头接该事件的结果;B.虚线箭头,无实质性内容,其箭尾的事件结果和另一事件的结果共同作为后续活动的前提条件;C.和箭头的方向,代表了事件的逻辑关系和时间顺序关系。

2.2.1. 2 事件结果及其符号解释。

项目流程中的事件结果,由方框来表示。根据事件结果的成本性质和质量控制性质,分为如下4种事件结果:(1)实线方框:表示该事件结果是成本控制点,说明完成该事件有明确可计量的、不可忽视的成本。(2)虚线方框:表示该事件结果是非成本控制点,说明完成该事件不产生成本或者成本可以忽略不计,或者是事件的成本可以划归到日常经费中统筹计算。(3)填充色为灰色方框,表示该事件结果是质量控制点,质量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后续事件的顺利进行或者是项目的绩效。(4)填充色为白色的方框,代表该事件结果不是质量控制点,说明该事件完成质量的高低对整个项目绩效的影响不显著。

2.2.1. 3 大、小写字母区别和联系。

事件的拼音首字母代表事件。例如:社区高血压病预防与控制工作流程,字母为:GXY。事件和事件的结果分别用大写和小写字母表达。大写字母代表一个事件,标注于实线箭头或虚线箭头之上;小写字母代表一个活动的结果,标注于实线或虚线方框之中。

例如:事件GXY的结果为gxy,表示为:

2.2.1. 4 数字序号编码原则。

数字序号格式为N.n,位于字母后面,二者组合起来惟一性地代表了一个项目中的一件具体事件,即:代表了第N个项目中的第n项事件。

例如:,代表了社区高血压病预防与控制工作流程中,第2个工作项目中的第3项事件。

2.2.2 流程图的说明表格每个条线工作对应着一张流程图。

流程图主要是借助图形向读者传递一些直观的信息,例如整个条线工作的全貌、事件或活动之间的关联,等等。对于一些具体的内容,需要通过一个表格来予以说明。表格有6列内容,分别是事件、事件结果、成本控制点、成本核算单位、质量控制点和质控标准。图2是社区高血压病预防控制条线工作流程的说明表格。

任一条线工作的成本可分为专项成本和公用成本两类。专项成本是指工作人员从事项目事件工作时发生的、可以明确归入到该项目的经费消耗。例如开展高血压病社区宣教所消耗的宣教材料成本、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人·时成本等等。公用成本是指难以归入到特定项目事件,但又在该项目事件中切实发生的经费消耗。例如水、电、煤气及一些复印用纸和办公用品等等。成本控制环节主要是指专项成本预计较高的事件,这些事件的结果标记为成本控制点,并有相应的计量单位。某些事件的完成质量与后续事件的顺利开展密切相关,如果该事件做不好,容易造成后续事件无法操作、质量不佳。凡具备这些特征的事件结果,我们把它标记为质量控制点。

2.3 研制的工作规范

课题组研制的基层基本疾病预防控制项目清单共包括6类、62大项和125个基本项目,经组合,形成了20项条线工作,分别是:社区诊断、社区传染病疫情报告与管理、社区生命统计、社区健康教育、社区免疫预防、社区寄生虫病防治、社区结核病防治、社区艾滋病、性病、麻风病防治、社区眼病防治、社区糖尿病预防控制、社区肿瘤预防控制、社区高血压预防控制、社区饮用水卫生、社区职业卫生、社区食源性疾病防治、社区营养卫生、社区伤害预防控制、社区学校卫生、社区消毒管理和社区病媒管理。

课题组针对20个条线工作逐一绘制了工作流程图,撰写了说明表格,更进一步对工作流程图和说明表格中的关键点做了大量的文字说明。表1是基层高血压病预防控制条线工作的流程图和说明表格,是20个条线工作中的一个。

3 讨论与建议

2009年,我国国家医改方案明确提出,要加强对社区和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投入,同时也要“加强绩效考核,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2]。加强投入需要明晰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清单,加强绩效考核需要可操作的绩效考核办法。在项目清单和绩效考核办法之间,工作规范是一个重要的连接环节。只有确定了工作规范,才能够确定特定项目的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和工作要求,否则就会出现基层机构理解上的差异、执行上的变形和绩效考核上的困难。

然而,工作规范的研制又是非常困难、“众口难调”[3]的。困难之一就是范式的不统一,全国各地都在做工作规范,都有各自的体例格式和内容要求,也期望能有一个模板供参考。课题组的研究以基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为切入点,在借鉴参考国家卫生部和全国各地区疾病预防控制相关工作规范[4]的基础上,结合运筹学和流程图的基本思想,提出了用流程图来表达基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的方法,并且运用该方法编制了20个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条线工作规范和流程图,为基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的研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课题组研制的工作规范和流程图标注了成本控制点和质量控制点。成本控制点的确定,为基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成本核算奠定了基础;质量控制点的确定,则为明确基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考核指标提供了可供参考的依据。因此,本文的后续研究将是基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研究和成本核算研究。

参考文献

[1]塔哈.运筹学导论:初级篇[M].8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北京:新华社,2009.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9-04/06/content_1-1138803.htm.

[3]罗力,于明珠,于竞进,等.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规范化建设研究成果简介[J].中国卫生资源,2006,9(3):135-137.

3.我国新闻职业规范的基本专业原则 篇三

二、客观、平衡的原则。记者只叙述事实,不在消息中对事实以个人口吻加以评论或对事实的性质做出判断;使用超脱情感的中性词语叙述事实;引述记者以外的观点、意见和评论时,与自身的叙述明确分开;平衡呈现事件所涉各方的事实和观点,不使用片面的消息来源;对于报道中受到批评的当事人,给予答辩机会。

三、时效的原則。第一时间报道事实,不拖延或隐瞒,除非有合乎法律和新闻职业道德的理由。

四、自主的原则。新闻从业者与所报道的人或组织保持适当的距离,不与其发生经济利益关联。一方面是外部的自主,即传媒外部独立于政治和商业的操作。另一方面是内部的自主。

五、公共利益和个人权利兼顾的原则。报道涉及公共利益信息的同时,不侵犯无关公共利益的个人权利,如尊重公众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等人格权利;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等。

六、减少伤害的原则。坚持减少伤害原则,并不是抛弃客观与公正原则,而是一种人性和同情心的表达,也是在遵循人道主义。

七、更正与答辩的原则。新闻自由需要伴随着另一项传媒需要随时做的事情:更正与答辩。更正的对象是关于事实叙述的误差、错误,答辩的对象是观点的表述不当或错误。及时的更正或答辩(传媒自己直接更正答辩或允许当事人来更正答辩),很早在国际传媒业界就已经是公认的职业规范。

八、回避的原则。当所采写和报道的事实,以各种方式涉及到当事记者或编辑的利益时,当事记者或编辑应该回避,不参与采访和报道。

4.企业团委基本工作规范 篇四

(试 行)

一、组织团员青年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学习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学习《团章》和团的基本知识。

二、引导团员青年创新创效,立足本职岗位开展技术革新等创新实践活动。定期开展业务学习、技能培训和技能竞赛,不断提高团员青年职工的业务素质。教育引导团员青年安全生产。

三、弘扬职业道德和诚信准则,组织团员青年积极参与职业文明建设,不断强化团员青年的爱岗敬业观念和岗位奉献意识。

四、组织开展各类文体活动,丰富团员青年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加强团的活动阵地建设和管理。

五、密切联系团员青年,了解、掌握团员青年的思想动态和现实需求,听取和反映他们的意见与建议,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六、坚持党建带团建,积极争取把企业团建纳入企业党建的总体规划。认真贯彻落实同级党委和上级团委的工作部

署,定期汇报工作。

七、加强团组织制度建设,健全团的组织生活、团务公开、团员管理、团干部教育管理等制度体系。推动团的工作信息化和网络化建设。

八、做好团员发展、团籍管理、团费收缴管理、团的组织统计、组织关系转接等基础团务工作。评选表彰优秀团员、团干部和团支部(总支)。培养和推荐优秀团员作党的发展对象,培养和推荐青年中的优秀人才进入更重要的生产和工作岗位。对违反团纪的团员、团干部进行批评教育和组织处理。

九、坚持民主集中制,加强班子自身建设和作风建设。坚持按期换届,民主选举。组织团员青年积极参与团内民主实践。

十、加强所属团支部(总支)建设,指导和考核其工作,并将考核结果向同级党组织通报。

企业团支部(总支)基本工作规范

(试 行)

一、组织团员青年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学习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学习《团章》和团的基本知识。

二、组织团员青年立足岗位作贡献,积极投身企业改革和创新实践,参与青工技能培训、竞赛及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创建等活动。教育团员青年不断强化爱岗敬业观念,增强岗位奉献意识。

三、组织团员青年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四、密切联系团员青年,定期与团员青年谈心,了解、掌握团员青年的思想动态和现实需求,听取和反映他们的意见与建议,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五、定期向党组织汇报工作,积极争取党组织对团的工作的支持。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团组织的工作安排。

六、认真执行团的组织生活制度。定期召开团支部大会、团支部委员会和团小组会,组织好团员教育评议,按期进行团员团籍注册,丰富团课的内容和形式。组织开展丰富

多彩的主题团日活动,规范团的活动仪式。

七、做好入团积极分子培养、团员发展、团员统计、团费收缴、团员超龄离团等基础团务工作。做好团员的推优入党和优秀团员青年的举荐工作。维护团员基本权利,督促团员履行义务。评选优秀团员,批评、教育或协助处理违反团纪的团员。

5.食品系教师教学基本规范 篇五

为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增强教师对教学工作的责任心,明确教师在各个教学环节中的职责,坚持教学常规,稳定教学秩序,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使食品系的教学与管理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特制定本规范。

第一章 教师任课资格 第一节 教师资格

第一条 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教师资格条例》有关规定,具有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书,方有资格担任课程主讲工作。尚未取得教师资格证书的新教师必须经过系(部)组织的试讲和考核合格方能试用,并在来院一年内通过岗位培训,取得教师资格证书。来院兼课的外聘教师原则上须是具有中级及以上技术职务,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效果优良的高校教师或企事业单位相关人员。

第二节 新开课教师

第二条 新开课教师是指首次担任授课任务的教师。在正式任课前须经过至少1课时以上的试讲,并经系部教师评议获得通过。新开课教师在任课前原则上还须经过对拟开课程讲课环节的严格训练,熟悉各主要授课环节,并至少要有一轮以上的实践锻炼。

第三条 新开课教师必须熟悉拟开课程的教学大纲,全面掌握所开课程的内容,清楚重点、难点及其处理方法,熟悉课程的各教学环节,除教材外还须了解一定数量的教学参考书和其它教学参考资料内容,已制订较详细的授课计划。

第二章 教师教学工作基本要求

第四条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具有正确的现代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热爱教育事业,以对国家、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履行教师职责,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五条 系统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及相关学科知识,注重实践,勇于创新,不断提高学术水平。

第六条 认真学习、钻研高等教育理论,努力掌握教育教学规律,总结和积累教学经验,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注重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第七条 严于律己,遵纪守法;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在教学思想上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既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关心爱护,又严格要求、严格考核和严格管理。

第三章 教师教学过程规范要求

第一节 教学准备

第八条 教学大纲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基本文件之一,是对学生进行教学、组织考核和检查教师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各门课程均应根据教学计划要求制定教学大纲。教学大纲原则上由开课系部教研室组织制定,经系部审核批准后报教务处备案,教师在执行中不得随意更改。

第九条 各门课程均应有选定的教材或自编的讲义。教材内容应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先进性、典型性、思想性和适用性。大力提倡使用最先进的、能反映学科前沿的新教材。教师要优先选用近三年出版的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此外,主讲教师还应提出与教材配套的参考书目,确定或编写出有利于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习题、思考题或讨论题,指导学生提高自学能力。

第十条 认真编制好授课计划,合理分配课程讲授、实验、讨论的学时,课外学习指导和作业等等。

第十一条 任课教师课前必须认真备课,精心准备教案。备课中应认真研究教学计划,处理好本课程与先修课程、平行课程和后续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认真钻研教材,掌握教科书的内在逻辑关系、结构体系,同时大量阅读参考文献资料,按照课程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要求,抓住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要明确各章节和单元的教学目的、要求,分清重点难点,科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要注意不断更新和充实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尤其要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十二条 同一门课程有2名以上教师讲授时,教师除各自对教学质量负责外,应坚持定期或不定期进行集体备课,统一教学基本要求和进度,共同进行教学法研究,以求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学质量。第二节 课程讲授

第十三条 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教师上课应做到衣着整洁,仪表端庄,举止文明。讲授要用普通话,表达要清晰流畅。书写要用规范字,板书要清楚工整。

第十四条 教师应按照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的进程上课,不得随意变动。如确需变更的,须经系部批准。讲课要全面把握课程的深广度和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要因材施教,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应当根据不同课程、不同内容,采用讲授法、发现法、讨论法、提问法、案例法等针对性强且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从教师的启发式、参与式教学中学会研究事物的科学态度,并培养影响其一生的科学思维方式。要注重推广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要理论联系实际,既要重视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十五条 在课程第一堂课上,教师要简明扼要地介绍本课程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详细说明课外作业,平时测验、期中和期末考试(含实验)等在总分中所占的比重。每节课要合理分配课堂时间,重视讲课效果的信息反馈,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控讲课进度与讲授方式,力求使教、学双方协调一致,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十六条 教师要严格执行课堂纪律,注意维护课堂教学秩序,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严重的于课后向系部反映。要根据学院有关规定对学生进行考勤,学生无故缺课时数累计超过该课程教学时数1/3者,教师有权取消其该课程的考试资格,课程成绩以零分计。

第三节 辅导答疑

第十七条 辅导答疑着重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改进学习方法,并注意发现和培养优秀人才。辅导可采取集中辅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但以个别辅导为主;尤其对基础较差、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给予重点辅导帮助。一般每学期集中辅导答疑须在2次以上。

第四节 作业

第十八条 任课教师要根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布置必要的课外作业。既要有一定的数量,又要防止学生负担过重。作业内容既要密切联系课堂教学内容,又要有利于加强学生思考,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思想方法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布置作业时,应同时规定交作业的时间。

第十九条 教师要按时批改作业,批改时应细致认真,注意指出学生作业中的优点和错误。对学生完成作业的数量和质量要作书面记录,并按一定比例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计入学生课程总评成绩内。学生作业原则上应全部批改。对缺交或抄袭作业的学生应及时批评教育,必要时可适当扣除其平时成绩。对无故缺交作业量累计超过总量1/3的学生,教师有权取消其考试资格,该课程成绩以零分计。

第二十条 系部不定期地抽查学生的作业本,以了解教师批改作业情况。并作为教师课程教学质量考核的内容之一。

第五节 实验

第二十一条 实验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应有完整的实验大纲;附在理论课中的实验章节,应编有相对独立的实验大纲。教学中应选用适当的实验教材或编写实验指导书,严格按实验大纲进行,任课教师不得随意减少实验项目或实验内容。

第二十二条 指导教师应认真准备实验。对计划开出的实验,应亲自预调试做,并认真分析试做中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学生上课前,应注意检查设备仪器的完好状况,防止带故障操作,并进行有关安全教育。

第二十三条 实验过程中,教师必须在场巡视指导,不得中途离开,教师应加强巡视检查,随时纠正学生的不正确操作,解答出现的实验现象和疑难问题,注意培养学生严肃的科学态度,以及正确使用各种设备仪器和观察、测量、统计、数据处理、结果分析等的能力。要求学生认真撰写实验报告。对试验报告教师应逐一批改,不符合要求的应退回重做,对无故未做实验数达总数1/3以上的学生,教师有权取消其实验课程的考核资格,该课程以零分计。

第二十四条 要重视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积极开设一些综合型、设计型、开放型、研究型的实验,使学生的实验技能得到全面系统的培养。

第七节 实习、实训

第二十五条 学生的专业实习、实训、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是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获得实际生产知识和管理知识,锻炼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要根据学科特点认真制订实习大纲或调查大纲,实习前教师还应根据教学计划、实习大纲要求编写出实习指导书,对实习的目的、内容、时间安排、注意事项等均应作出明确的规定,不得随意取消或减少实习环节。

第二十六条 实习前教师应提前了解和熟悉学生与实习单位两方面的情况,做好必要的准备;实习中要加强指导,解答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要引导学生向实际学习,同时争取实习单位的指导与帮助。

第二十七条 教师要根据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实际表现和实习作业(包括实习周记、实习报告等)完成的情况,做好实习成绩考核与评定工作。实习活动结束后指导教师要向系部写出书面实习总结报告。

第九节 课程考核

第二十八条 课程考核是督促学生全面系统地复习、巩固、掌握所学课程知识的重要环节,也是检查和分析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教学计划规定的每门课程和各种教学环节都要进行考核。

第二十九条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教师改革考试办法,采用闭卷、开卷、论文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为保证考试质量,鼓励建立和完善试题库或试卷库。课程考核成绩应综合学生平时成绩来评定,教师应根据记载的学生考勤、学习态度、课堂表现、作业、平时测验、实验与实际操作等情况以及期中考核成绩等综合确定学生的成绩,平时成绩比例及成绩记载方法等应按学院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条 认真做好命题工作。命题应反映课程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既要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要考核学生的能力,尤其是学科渗透能力和创造能力。试卷份量与难易程度应适中,覆盖面要广。要求同时命出题量和难度相同的A、B两套试卷,经系部主任签字同意后,一份作为考试用,另一份作为缓考、补考用。各类试卷应制定标准(参考)答案和评分细则。

第三十一条 考试复习期间,教师不得给学生划范围,圈重点或制定统一的复习提纲,更不得以任何形式暗示和泄露考题。

第三十二条 监考教师应认真执行“考场规则”,严格维护考场纪律,不徇私、不护短。发现学生违反考场纪律或作弊应及时取得证据,并立即中止其考试,填写考场记录表,及时报系部和教务处处理。

第三十三条 考试阅卷应严肃认真,并按学院有关规定实行优良比例控制。评卷结束后,任课教师应认真填报学生成绩登记表并于考后5天内(含考试目)将成绩报系部和教务处。课程教学结束后,要及时对学生成绩进行研究分析,并认真填写课程教学档案。试卷应交系部存档。

第十节 毕业论文

第三十四条 毕业论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指导教师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做好各方面准备。

第三十五条 指导教师要认真审定学生草拟的总体方案和工作计划。经常督促检查工作进度和工作质量,对无故拖延进度和质量不符合要求的要及时提出警告,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补救。

第三十六条 学生完成初稿后,指导教师要认真指导学生修改。答辩前指导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答辩准备,同时对所指导的论文写出书面评语,提出评分初步意见。各答辩小组要认真做好答辩、评分和优秀论文推荐工作,并形成答辩总结材料交系部备案。

第四章 教学工作考核

第三十七条 考核教师教学工作要以教师的基本职责、教学态度、教学能力、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为内容,着重考核师德表现、业务水平和工作实绩。考核要着眼于实际的教学活动,用学生评教、教师评教(相互听课、观摩教学)、督导评教、意见反馈等帮助教师克服薄弱环节,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第三十八条 教师应主动承担教学任务。在正常情况下,教师每年应完成规定的教学工作量。

第三十九条 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考核依据有关文件进行,考核结果归档,并作为教学工作量计算和教师职务(岗位)聘任的重要依据之一。

第五章 教学纪律

第四十条 教师不得在教学活动中散布违背四项基本原则的言论和其它错误思想,不得进行不良的宣传活动。

第四十一条 执教期间,不得无故缺课,不得擅自调课、停课,未经系部同意不得随意找人代课。排定的课程表不得任意更改(包括上课时间、地点和任课教师),如需更改,须经系部和教务处批准。教师有特殊情况必须请假者,要事先填写调、停课申请单,由系部主任签署意见,并报教务处备案后方可调、停课。调、停课后必须安排时间及时补课。

第四十二条 要按时上下课,不得迟到早退,授课中不得吸烟、使用手机等,要严格维护课堂教学秩序。

第六章 奖励与处分

第四十三条 对在教书育人、课堂教学、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改革、教学管理等某一方面有突出成绩的教师,经系部评议可以推荐优质课、优秀等。因工作失职,违反教学纪律,引起教学秩序混乱,造成一定程度教学负面影响的,列为教学事故。对教学事故的责任人,根据情节轻重将给予通报批评或一定的纪律处分并按有关规定扣发岗位津贴。

第四十四条 对教师的鉴定、考核、奖励或处分等均归入教师教学业务档案。第七章 附则

6.城厢实验小学教学规范基本要求 篇六

城厢实验小学教学规范基本要求

为了实现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有效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我校制订了以下的教学规范基本要求。

一、备课

1、备课的科目有:语文、数学、作文指导与评讲、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科学、综合实践;专职教师备英语、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等。

2、备课笔记封面由各年级统一书写。教师备课一律使用黑水笔,画图使用铅笔、直尺,醒目处可用红水笔标注,书写要认真,字迹要工整。

3、语、数科目及专职英、音、体、美一律使用大备课笔记,语、数科目要提前2课时,其它科目提前1课时。

4、各科教案要制订好学期教学计划,其内容包括:本学期教学的总体目标、教材内容、教学的重难点、教学措施、教学进度安排。

5、课时计划,即课时教案,一般应有: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辅助手段,教学步骤,作业布置,板书设计,教学后记。其中,教学目标要体现“三个维度”;教学步骤要注重教师教学活动,又要注重学生学习活动;作业布置要精选精练;教学后记要对自身的教学行为及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既有课堂教学的成功体会,又要有改进提高的设想。

6、语文、数学科均要有单元备课,语文按课写教学后记;数学、英语按单元写教学后记。

7、备课课时数:语文、数学均按课时数备课;作文指导与评讲与教材的单元数相符;专职英语每周3课时;音乐、美术每周2课时;

一、二年级体育每周4课时,三至六年级体育每周3课时;综合实践、信息技术每周一课时,品生或品社按课备课,科学按课备课。

二、上课

1、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提前1分钟到班上候课,中途不离开教室,也不拖堂,不做与上课无关的事情,教师不坐着讲课。

2、严格按课表上课,不随意调课或增课,不得随意安排自习或请别人看堂。

3、摆正教与学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得轻松,学得愉快。

4、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注重实效,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5、教学时间分配得当,课内要有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质疑问难,反馈练习的时间;留有开放性、趣味性的家庭作业,以减轻学生过重负担。

6、教态亲切自然,教风朴实,条理清楚,板书规范,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7、教师语言要文明规范,不讲方言,使用普通话。

8、教师仪表端庄,穿着整洁。男教师不敞胸,不穿背心,拖鞋进教室;女教师不穿无袖衬衫进教室,体育教师上课要穿运动服和运动鞋。

9、教师上课时不得吸烟、喝水或接打手机等。

三、作业与批改

1、作业封面由教师统一书写,班级、科目、姓名等。

2、学生用笔要求:

一、二年级使用铅笔;三至六年级使用钢笔,毛笔习字使用毛笔;美术根据需要用笔;作业中需要画图的使用铅笔,并利用直尺、圆规等。同一本作业杜绝使用2种及以上的笔色。

3、作业的种类 一、二年级作业有:习字、语文补充习题、语文练习册、数学课堂作业、数学补充习题、数学练习册、数学学做玩、美术,二年级还有写话训练本。三、四、五、六年级作业有:硬笔习字、毛笔习字、大作、小作、语文补充习题、语文练习册、数学课堂作业、数学补充习题、数学练习册、数学学做玩、速算、英语课堂作业本、英语抄写本、英语补充习题、英语练习与测试、美术、品德与社会、科学等。

4、作业布置要适量,簿本要整洁,字迹要工整、清晰,杜绝涂改现象,每次作业均要在左上角先写上作业日期。

5、批改等第

各科作业批改一律使用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第。

6、作业要求

(1)语文科:硬笔习字册按课做按课改;毛笔习字册按页做按页改;语文补充习题按课做全批;语文练习册按课做,高年级可组织学生改,单元测试由教师全批;大作、小作与语文单元数相符,作文批改杜绝只打等第,只写批改日期的现象,大小作每次详改不得低于总数的三分之一,详改要有眉总批。

(2)数学科:数学课堂作业按课时做,低年级要当堂做,当堂改,其它年级也提倡课堂作业当堂练。数学补充习题,按课做按课改;数学练习册按课做,教师改单元测试;数学学做玩按课做,一、二年级抽改部分,高年级可组织学生批改(无练习册年级,教师批改《学做玩》单元测试;速算练习也按课做,低中年级教师抽改部分,高年级组织学生互批互改。

(3)英语科:英语课堂作业按课时做,按课时批改;英语补充习题按课做,按课改;抄写本按单元做,按单元改;练习与测试按课做,改单元测试。

(4)美术按要求做书面作业或手工作业。(5)品社:三至六年级的品社按课做按课改。

(6)科学:三至六年级的科学按课做按课改。

7、批改要求。

教师批改符号要规范,杜绝改大题拖差跑现象;杜绝就题改题现象,批改要体现激励性,需指出问题应委婉地提出。数学作业中出现打差的题,要注明“订正”,让学生订正,每次作业批改教师均要在右下角写上批改日期,作业要按时批改,不得积压。

四、辅导

1、教师应重视个体差异,体现因材施教原则,主动、及时对学生进行辅导。

2、提倡教师在校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个别辅导。

3、教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予以更多的关心与帮助。

4、科任教师与班主任要密切配合,相互协调,分析学生学习成绩的基础及其存在问题,根据学生们实际订出导优辅差对象,拟定计划及措施,对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着重培养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五、考试

1、各科要组织好单元过关测试,各村小各年级要组织好月考工作以及期中、期末考试。

2、出题要紧扣教材,难易适中,题目要精、巧、新,不出偏题、难题。

3、教师要严格监考,不得擅离考场,不做与监考无关的事。

4、批阅试卷及时认真,不弄虚作假。做好成绩统计工作和试卷质量分析。

六、教学研究和总结

1、教师必须按时参加教研活动,不迟到、不早退。同科目所有教师必须参加,提倡其他无课教师也参加活动。

2、每次教研活动要体现与课题研究的结合,要体现学科特点,如有个人课题的可结合个人课题研究。如无则应体现:语文为《整合语文教学资源,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研究》;数学科低年级为《快乐学习与有效教学的研究》,中高年级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科学、品社、体育、音乐、英语等均是《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3、每个教师平时上研究课,外出学习上汇报课,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定期上示范课、展示课。

4、每位教师每学期必须做到“五个一”,即一堂优秀的公开课、一次精彩的讲座、一篇优秀的教案、一篇有价值的论文、一个微型课题。

5、教师每周至少听1节课,中层领导每2周不少于3节课,要认真做好听课笔记写好意见和建议,积极与上课人研究和交换意见。

七、教研活动要求

1、教研组活动由教研组长具体负责。

2、学期初,教导处、教研组必须根据学校工作意见和教学计划制定教研组的研究计划和活动安排。

3、学校教导处组织每月召开一次教研组长会议,每周进行一次教研活动。每位教师每学期面向全校上一次公开课。骨干教师要上示范课,年轻教师等上研究课,外出学习要上汇报课或举行讲座。每位教师承担公开课或讲座任

务均纳入绩效工资考核。

4、教研活动时间定为周三、周四上午第一节课,下午晚办公时间定为评议时间。由各次召集人负责对每次教研活动教师出勤情况进行考评。

5、开课老师在每次活动前把设计教案 打印好交校长室审核。负责评课的老师也要提前把评课材料打印好并交校长室审核。

6、教研组长组织每次的教研活动,并认真记录好教研活动记录本。

7、每学期组织两次对教师“六认真”工作的抽查活动。期中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互查;期末教导处组织力量对所有任课教师进行全面检查。

8、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定期抽查学生的作业,了解作业分量、难易程度和学生完成作业、教师批改作业的情况,进行试卷抽查,了解、分析教学情况。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要求。

9、学校要关心教师的文化进修和业务进修。青年教师要制定文化学习和业务进修计划,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业务进修和文化进修,学校加大对学历进修的奖励力度。中老年教师要制定教学科研计划,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10、每学期举行一次论文评比活动,凡获奖的论文学校将推荐参加县市级论文评比,鼓励教师向报刊或出版社投稿,踊跃参加各级各类的教学论文的竞赛。凡教师自由投稿发表的或者论文竞赛中获奖的,学校给以适当的奖励。

11、教研组长要认真组织好每一次的教研活动,详实写好活动记录。要及时向教导处反映教师的意见和要求,以便领导改进工作。

12、学期结束时,做好教研工作总结和个人教学工作总结。

八、集体备课要求 1.时间安排:

周二下午1、2节课:语文

周四下午1、2节课:数学 2.校长室人员负责对各备课年级蹲点与督查,各年级备课组负责人对每次活动进行牵头并考勤。

3.备课组长负责制定集体备课计划、安排每周的集体备课活动、担任每次活动的主持并督促每周的主备人按时写好集体备课记录。4.主备人负责材料整理(记录),包括教学设想、讨论记录、教材梳通形成性材料。主备人要提前打印好集体备课内容交姜校长检查。5.主备人负责材料整理(记录),包括教学设想、讨论记录、形成性材料。主备人提前打印好备课内容周一交姜校长检查。6.严格按照教学进度进行提前备课。

7.备个案要开展组内听课,梳通教材的周内备课要按集体讨论思路进行备课。

8.主备人要把打印稿张贴在集体备课记录上,另外再写上讨论记录。

7.《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 篇七

一、基本规范内容及特点解析

(一) 科学界定内部控制的内涵, 强调“全员控制”

基本规范强调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是一种全面、全员、全过程控制的理念。企业是不同理性主体之间的一组契约, 但由于现实世界的复杂性、经济人的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的影响, 这组契约通常又是不完备的, 为了在取得低交易成本收益的同时弥补企业契约的不完备性, 就需要在企业内部存在一个控制机制, 以保证企业的正常运作和发展。内部控制通过明确企业内部各成员的职责, 以及制定各种交易规则, 保护距离企业较远一方的正当利益, 同时对交易另一方进行监督, 最大限度维护企业内部交易的公正和公平, 内部控制系统通过对组织内部的资产专用性交易制定日常交易管理制度, 减少博弈数量和频率, 大大降低企业内部的交易费用。有效的内部控制是所有要素投入主体之间经济利益博弈的必然选择。基本规范认为, 企业的每个管理主体就是控制主体, 经营者对企业的管理是宏观层次的资源配置, 管理者对其所负责部门的管理也是资源配置, 员工则是在其岗位上直接操持一定的资源并实现对资源的控制, 员工是最基本的管理者, 是直接对资源进行控制的主体, 而且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最终落脚点。所以员工也就成为控制主体之一, 每一个员工必须最大善意地使用自己直接控制的资源, 保护企业财产和资源的安全, 如实报告各种相关信息。从组织的全体来看, 至下而上的全员控制有助于改善内部信息不对称, 由此受益的不仅仅是一般员工;对管理者的不同层次来说, 同样也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控制困难。因此可以说“人人都是控制者”。

(二) 准确定位内部控制的目标, 既适合我国国情又具有前瞻性

基本规范要求企业在保证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的基础上, 着力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基本规范从组织最根本的目标出发, 充分考虑投资者、债权人、管理者的要求, 以提高企业战略管理和自我引导能力为目的, 判断现有的内部控制方法、控制对象与控制目标是否相容, 及其之间存在的对应关系, 这些目标的不同层面, 每个层面作用的特定控制要素, 相应的配套措施;考虑了哪些目标层面的可控性更强, 哪些目标层面受其他系统的影响更多等;具有循序渐进、适合国情的特点。

基本规范目标最终定位于企业发展战略的实现, 发展战略的实现需要进行战略思维, 这就需要考虑:企业对其前景做了哪些瞻望;使命是什么, 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有哪些机遇可以利用;怎样运用新技术加强竞争力;需要考虑哪些相关的经济因素;从竞争中能期望什么;从监管环境中能获取哪些好处;能否通过合并、合资及合作等方式取得战略优势等。正如史蒂文·鲁特认为, 保持使企业发现、利用机遇的能力和保持企业的反应能力——对意外风险与机遇的反应和适应能力, 以及根据不确切的信息做出决定的能力, 这对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以及其能否取得成功至关重要, 因为这种控制显得更有意义, 董事会和高级管理人员应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利用机遇方面, 而利用机遇也正是那些前景瞻望、战略规划、战术、行动、创新方案、项目和目标所要达到的主要目的。

(三) 统筹构建内部控制的要素, 有机融合国际先进经验基本规范构建了以内部环境为重要基础、以风险评估为重要环节、以控制活动为重要手段、以信息与沟通为重要条件、以内部监督为重要保证, 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五要素内部控制框架。笔者认为这个框架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特点:

一是该框架有效整合了公司治理结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 将三者归结为风险控制。目前我国内部控制存在的突出问题在于:尽管制定了看似完善的内部控制, 由于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缺陷, 对公司实际控制人缺乏必要制约, 管理层任意超越内部控制, 最终导致内部控制成为一纸空文;在战略及经营目标实现方面的风险控制严重缺失。基本规范也凸显了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密切联系, 规定企业应当根据设定的控制目标, 全面系统持续地收集相关信息, 结合实际情况, 及时进行风险评估;应当准确识别与实现控制目标相关的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 确定相应的风险承受度;应当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按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等, 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排序, 确定关注重点和优先控制的风险;应当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 结合风险承受度, 权衡风险与收益, 确定风险应对策略;应当综合运用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和风险承受等风险应对策略, 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应当结合不同发展阶段和业务拓展情况, 持续收集与风险变化相关的信息, 进行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 及时调整风险应对策略。所以, 内部控制本质上是解决组织内部代理问题、实现组织目标的一种内部风险控制机制。当然, 内部控制不同于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的首要工作是风险计划, 风险控制是在风险计划既定的前提下所开展的各种控制活动;风险控制除了包括内部风险控制之外, 还包括外部风险控制。

无论是内部控制、公司治理还是风险管理, 都是为了控制企业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而产生的, 伴随企业由自然人企业向公司制企业过渡, 企业的组织层次发生变化, 相应的风险控制也由员工层次向经理层、董事会以至股东大会转换, 风险控制也由内部控制发展为公司治理;并且在企业较高层次, 其主要的职责是经营决策, 所以公司治理更多地关注决策理性, 也就是决策非理性的风险;早期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是财物侵吞和信息欺诈风险, 风险控制的主要任务是保证财产安全和信息真实, 而现代企业财物的安全控制体系和信息体系不断地建立健全, 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已转变为市场竞争风险, 所以风险控制就更加关注战略风险和经营风险。从这个意义出发内部控制、公司治理、风险管理都属于企业管理的范畴, 都是为了进行风险控制。

二是基本规范的内部控制五要素框架体现了“价值创造导向”。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 风险识别与应对作为价值驱动因素被纳入框架, 风险分担和风险承受等概念在价值导向型内部控制框架中的意义重大。基本规范规定, 企业应当合理分析、准确掌握董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关键岗位员工的风险偏好, 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 避免因个人风险偏好给企业经营带来重大损失。风险偏好是企业在向相关者提供价值的过程中所愿意承受的风险水平, 通常与企业战略相关联, 是与企业经营目标 (增长) 和财务目标 (报酬) 相平衡的可接受风险。企业在制定内部控制战略目标时, 应该确定和选择一个与战略目标相一致的风险偏好。风险承受是相对于目标的实现而言所能接受的偏离程度, 风险承受能够被计量, 为了捕捉商业机会, 需要管理者积极地面对风险, 愿意并有技巧地接受风险。这其中涵盖了与价值创造活动有关的政策、程序和方法。

(2) 信息与沟通要素被价值导向框架继续沿用了, 信息范围的界定与控制目标是一致的, 从价值创造的视角看, 信息的范围包括了来自内部和外部的所有与管理相关的财务与非财务的信息, 并且都是建立在对之有效分析的基础上。框架还特别强调了与利益相关者的信息沟通。基本规范在描述信息及沟通要素时, 关注了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 因为有效的信息及沟通要借助于一体化的、共享的信息平台。同时还规定企业应当建立反舞弊机制、举报投诉制度和举报人保护制度。

(3) 基本规范的框架强调了绩效评价与激励, 这是对控制标准 (包括所制定的目标和预算、风险承受水平等) 的实施结果在信息传递与反馈基础上进行的评价, 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奖励或惩罚。绩效评价是衡量控制目标的实现程度, 体现以结果为导向的管理。绩效评价是综合性的, 既有财务指标又有非财务指标, 并与控制目标相结合;基本规范规定的激励内容是宽泛的, 既包括物质激励又包括非物质激励, 其中重要是职务激励。

(4) 内部监督程序的设计和运行也必须本着达到既定目标的原则。基本规范规定, 企业应根据本规范及其配套办法, 制定内部控制监督制度, 明确内部审计机构 (或经授权的其他监督机构) 和其他内部机构在内部监督中的职责权限, 规范内部监督的程序、方法和要求。首先, 企业应当制定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 对监督过程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 分析缺陷的性质和产生的原因, 提出整改方案, 采取适当的形式及时向董事会、监事会或者经理层报告。企业应结合内部监督情况, 定期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 出具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其次, 基本规范对内部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内部审计机构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 应当按照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程序进行报告;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 有权直接向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监事会报告。这拓展了内部审计的责权、保证了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建立了风险管理的后续评价和持续改进机制。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在独立于经营管理层、对董事会直接负责的基础上, 扩展了其责权, 通过持续的监控活动、个别评价, 或者二者的结合, 实现对风险管理的评价, 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优化, 以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后续评价和持续的改进机制。内部审计是重点关注各个风险管理构成要素是否能够在风险管理体系中正常运行、业务流程是否能够满足防范风险的需要, 各种量化管理的内部模型是否有效等, 促进风险管理体系不断改进。而内部控制监督程序的有效性取决于各利益相关群体的参与以及相互影响的程度。使众多的利益相关群体保持适度的相互影响是一项颇具挑战性的工作, 主要参与方的态度必须改变, 理解和接受风险所必需的公开交流十分必要, 从而形成一种有益于积累知识的环境, 知识在这里是指理解内部控制的概念、对资源的需求程度、应具备的能力以及伴随的风险。

框架考虑了战略导向和风险导向的管理要求, 企业的控制标准主要通过战略和预算、风险承受等体现出来, 执行与成效衡量可具体化为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绩效评价与激励三项要素, 内部监督可视为纠正偏差所采取的行动之一, 而所有这些要素都是以内部环境为基础的;所以价值创造导向的内部控制是以企业价值创造为主要目的、以可接受的风险水平为出发点、以管理信息系统为平台、体现控制全过程的一个开放型系统。

(四) 提出切实可行的内部控制实施机制

基本规范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以政府监管为促进、以中介机构审计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内部控制实施机制, 要求企业实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制度, 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 并将各责任单位和全体员工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纳入绩效考评体系;国务院有关监管部门有权对企业建立并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明确企业可以依法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本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 出具审计报告。这充分体现了基本规范在实施过程中适当的引入了信息机制和声誉机制、强化检查监督机制, 落实内控责任主体和严格问责并实施严厉的奖惩机制的特点。

(五) 满足不同主体对内部控制的需求, 形成内部控制的理论结构

注册会计师、企业管理者、企业的投资者和潜在的投资者、外部监管者以及更多的利益相关者如供应商、代理商、债权人等不仅关注企业的财务报表, 更关注企业的经营运作, 也产生了对内部控制的需求, 基本规范的发布满足了其对内部控制的需求。注册会计师是内部控制理论研究的发起者和推动者, 主要是为了提高审计效率, 降低审计成本, 关注企业内部控制中与财务报表审计有关的部分;企业管理者是企业的实际经营者, 需要一整套有效控制所辖资源的制度、程序和方法, 以有效使用企业的各种资源, 实现企业经营目标和战略目标。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 职业经理人的出现, 企业投资者和潜在投资者更希望在企业内部有一套能够有效约束和激励经理人、保护其投资和收益的机制, 同样, 潜在投资者除了希望通过可靠的财务报表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外, 更希望通过了解企业内部的这种投资保护机制, 来分析企业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 估计投资风险大小, 做出自己的投资决策;外部监管者希望通过企业内部控制促进其监管目标的实现, 使企业遵守法律法规, 维护投资者和国家的利益, 保持良好的市场秩序等。基本规范满足了不同主体对内部控制的需求;不仅如此, 基本规范形成了一个能够统领各视角内部控制的更广阔视野、更大范围的内部控制逻辑结构, 即“目标→原则→要素→概念结构→实施机制”, 将目标置于理论体系的最高端, 然后按实现该目标的需要来推导、演绎出各个理论要素, 并根据各理论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排列其结构与顺序, 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二、基本规范的相关思考

(一) 基本规范的出台是一种强制性的制度变迁

以政府机构、实务界为研究主体, 以调查分析、总结归纳为基本研究方法, 通过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实践的调查研究, 筛选和总结出较好的管理惯例, 形成内部控制规范——我国沿着这条路线所进行的研究活动已经开展多年, 并且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2006年财政部发起成立了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 广泛凝聚一批各方面的专家学者, 旨在为推进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提供政策咨询。通过两年的努力, 要基本建立一套以防范风险和控制舞弊为中心、以控制标准和评价标准为主体, 结构合理、内容完整、方法科学的内部控制标准体系, 推动企业完善治理结构和内部约束机制。

从《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到当前的基本规范, 是由政府机构所发起的制度变迁, 这多与各种社会危机或外在压力直接相关。其中, 危机的表现较为明显。政府机构发起制度变迁的成本低于民间组织, 但政府机构本身不能获取提供了某项制度的收益, 因为从理论上, 政府机构日常运行耗费的是全社会的资源, 理应以全社会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其所发起制度变迁带来的制度收益理应归社会所有。而政府机构的“收益”就是政绩和良好的社会评价。因此, 制定和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标准体系, 是新形势下会计管理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长期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 是促进经济健康运行、规范资本市场秩序、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现实需要, 是完善我国会计法规制度、推动我国会计走向国际市场的正确选择。但管制权力又是一项十分珍贵的资源, 且具有供给刚性, 政府机构会利用其优势, 不断扩张其管制范围, 增加其管制权力。所以, 必须处理好内控标准体系与现行监管规则的关系, 即解决内控标准体系的协调性问题。内控标准体系与已经出台的有关内控监管规则之间不是替代关系, 而是一种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和谐互动关系。内控标准体系能否得到有效实施, 监管部门的推动和配套监管措施的支撑十分关键。

(二) 基本规范的出台受内部控制知识存量的影响

一般而言, 设计一项制度安排所需的知识准备, 除了特定制度安排之外, 多为社会科学知识, 包括经济、法律、商业组织等。因此, 社会科学知识的进步, 将在相当程度上降低制度设计和创新的成本, 从而促进制度变迁的发生。或者说, 对制度理解的知识进步, 能增加制度变迁的供给, 尽管增加的量不会正好等于知识进步的量。而社会知识进步对制度变迁供给的促进作用, 是通过对意识形态的影响来实现的。在一个意识形态和宗教影响较弱、民主化、公开化程度较高的国家, 对社会科学知识的依赖性要高得多。我国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和探索, 在内部控制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就, 涌现出不少具有理论见地或者具有较大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这些为普及我国的内部控制管理, 提高人们的内部控制管理意识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同时也为我国制定内部控制规范做了较好的理论铺垫。内部控制的知识存量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制度变迁的方式与内容;内部控制知识的进步, 将会推动原有制度的修订和新制度变迁的发生。现有的知识存量, 如COSO报告和ERM框架以及我国的理论与实践的经验总结, 能提供一个有关制度环境、各种可能的制度安排及其功效的详尽、透彻的知识, 这将为制度创新提供有效的依据, 为制度创新决策、特别是选择制度安排提供帮助。这种帮助和影响, 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 知识存量通过对制度制定组织和 (或) 执行主体思想的潜移默化影响, 来引导其制度选择, 制定内部控制规范。这是科学研究影响制度变迁的主要作用方式, 也即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

(三) 基本规范发布实施的后续相关问题

第一, 做好基本规范实施的准备工作, 加强宣传培训、研究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总结在实施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 同时应分析原因并找到解决的对策。第二,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 (征求意见稿)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征求意见稿) 和《企业内部控制鉴证指引》 (征求意见稿) 被征求意见并实施后如何进行具体的实务操作。第三, 如何健全内控规范体系, 不断完善以法制为推动、以企业实施为主体、以政府监管和社会评价为保障、以各方面积极参与为促进的内控实施机制。第四, 基本规范在上市公司实施后, 对公司的利益相关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其会有怎样的行动, 对不同利益集团的行动预期需要进行规范和实证方面的研究, 从而得出有益的结论。第五, 研究分析内控规范的实施与新会计准则、审计准则的实施以及信息化建设之间的互动关系和配套机制、措施, 以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朱荣恩、贺欣:《内部控制框架的新发展:企业风险管理框架——COSO委员会新报告<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简介》, 《审计研究》2003年第6期。

[2]刘明辉、张宜霞:《内部控制的经济学思考》, 《会计研究》2002年第8期。

[3]吴水澎、陈汉文、邵贤弟:《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与启示》, 《会计研究》2000年第5期。

[4]李连华:《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衔接与互动》, 《会计研究》2005年第2期。

[5]张砚、杨雄胜:《内部控制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审计研究》2007年第1期。

[6]谢志华:《内部控制、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关系与整合》, 《会计研究》2007年第10期。

[7]丁友刚、胡兴国:《内部控制、风险控制与风险管理——基于组织目标的概念解说与思想演进》, 《会计研究》2007年第12期。

[8]李心合:《内部控制:从财务报告导向到价值创造导向》, 《会计研究》2007年第4期。

[9]吴水澎:《萨班斯法案、COSO风险管理综合框架及其启示》, 《财会学习》2007年第2期。

[10]陈志斌、何忠莲:《内部控制执行机制分析框架构建》, 《会计研究》2007年第10期。

8.教学工作基本规范 篇八

关键词:新闻稿件 新闻写作 新闻创作 新闻宣传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9-0092-02

新闻宣传稿作为宣传性质的文章,有着自身独特的写作规范与要求。新闻宣传稿的基本落脚点在于宣传,根本目的在于宣传,因此如何把握宣传力度和在宣传方面如何下工夫,是新闻宣传稿写作的基本問题所在。以下就我个人的实践经验,简单阐述一下新闻宣传稿写作规范和基本要求。

一、新闻写作坚持的基本标准

新闻,是以宣传为手段反映当前生活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报刊、广播、电视经常大量运用的一种文体。是消息、通讯、新闻特写、速写等体裁的统称。由此对于新闻稿件的书写也要求具有一定的标准。

1.真实性:新闻稿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主观与客观有机统一的原则,真实、准确、全面地反映生活实践活动的事实;

2.政治性:必须坚持党性原则,遵守法律法规,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服从全党工作大局,服务社会民生;

3.时效性:充分考虑新闻报道的及时性,做到在新闻事件发生后最短时间内及时快速地投递新闻稿件;

4.重要性:充分考虑所投递新闻报道的影响范围、影响深度,力求发布重要和比较重要的新闻;

5.内涵性:切合本地方、本部门和本单位的性质和特点,言之有物,传达信息丰富,叙述事实清晰,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

6.严肃性:符合新闻稿件的基本写作格式,具有新闻语言风格,结构清晰、合理,语言规范、简练,表述准确、流畅,讲究遣词造句。

二、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

新闻稿件因其作用的特殊性,除了要求具备一般文章的要求外,还有自身的特殊要求。具体说来新闻稿件要求有四个字:真、快、短、活。

1.真即是坚持真实性。

新闻真实性的具体要求:

(1)新闻真实性要求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都要确凿无误。也就是说,新闻事实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因果等都必须真实、准确。这些情况若有出入,将会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2)新闻真实性还要求新闻所反映的事实的环境条件、过程、细节和人物的语言甚至动作都必须真实。任何一种用来修饰和渲染素材的虚构在新闻写作中都是要不得的,那是对新闻真实性的忽视或者说轻视。

(3)新闻作品中引用的各种资料,如数字、史料、背景材料等也必须确切无误。总之,新闻以求真标明自己的价值,就是要坚决杜绝新闻失实现象的发生。这就要求我们不要为了追求生动感人,凭主观想象增加许多不真实的细节,更不要进行主观的“合理预言”,夸大其词,胡编乱造。

2.快即是坚持时新性。

时新性是时间性与新鲜性的合称。新闻写作不但要讲究时间性,还要给人以新鲜感。新闻姓“新”,时间性是新闻的本质特征之一。记者采访必须雷厉风行,随时处于待机状态,争取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在写作上则要坚持新鲜性:内容新(角度新、主题新),形式新(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新闻的最前面、寻找“最近点”)。

3.短即是坚持简明性。

简明是一切题材的新闻作品的最显著的特征。简练也是最高级的写作技巧,对记者来说,更是语言文字方面的最基本的基本功。具体地说,简明性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要求通俗明了。这是新闻作品写作上一个主要特征和主要要求。要达到这个要求,就要消除生僻艰深的字句,控制句子长度。二是要求简洁凝练。这是比“短”更高一个层次的要求。如何把新闻写短?作为一名多年从事新闻工作的工作人员,本人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总结。a、直截了当,开门见山陈述事实;b、空话少说;c、一事一报;d、语言准确、简练;e、善于删改等等。

4.即是要坚持灵活性。

如何把新闻写活,本人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觉得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运用蒙太奇手法,把最重要、最精彩的内容放在最前面。二是运用断裂式行文,多分段;即择取事实点面结合,跳跃式行文;段落简短,叙事简洁,讲究思想的递进和丰富;讲究逻辑衔接,省去铺垫过渡等等。三是要多写视觉新闻。

三、新闻稿件写作的基本规范

新闻宣传稿的写作需要有一定的规范和特殊的要求。

1.新闻宣传稿要重视宣传的本身意义和作用。

新闻宣传稿的根本目的在于宣传,因此在写作新闻的同时需要尤其重视宣传的本身意义和作用。同时需要明确一点的是,新闻宣传稿是新闻而并非纯粹宣传稿件,也就是说,新闻专业性的书面语言是新闻宣传稿必备的一个基本性内容。因此,如何把握新闻和宣传两者之间的关系,即如何在新闻基础上体现宣传的基本作用,是写好新闻宣传稿的一个基本前提。新闻宣传稿具有宣传的多种功能,因此重视宣传的本身意义和作用,是新闻宣传稿写作所应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

2.新闻要注重事件本身的报道,突出报道事件的重点。

新闻报道离不开事件本身,事件构成新闻报道的主体,即常说的新闻素材。注重事件本身的报道,突出报道事件的重点,其意义和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这里只说明一点潜在的作用构成。在新闻报道中突出事件,不是要否定事件发生的主体行为人,因为新闻五要素的基本理论常识规定了新闻事件主体行为人的作用和不可替代性的地位,本身对于主动性极强的活动主体就是一个良好的宣传定位,不必在乎上述这种否定所可能发生的几率性;相反,突出事件本身,往往起到意外的遮眼障目的作用,即在突出行为人地位和作用的同时,能够遮掩新闻报道本身从属于行为人、完全为行为人宣传服务的“奴性面目”,即使新闻报道本身丢却了从属与主观的嫌疑,更加突出新闻宣传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3.注重在规范形式上的创新,尽量避免新闻宣传稿出现千人一面的尴尬现象。

新闻宣传稿最大的弊端恐怕在于规范形式上千篇一律的呆板和新闻报道方面千人一面的尴尬。这种弊端的形成既与新闻写作理论本身内在的规律性和机械性有关,同时又是宣传稿所必然面临的不可避免的麻烦和窘区。从理论本身来说,新闻宣传稿需要有这样呆板的规律,则必然出现千人一面的尴尬。因此,如何在实际运作中充分调动新闻宣传稿写作人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使在规范形式上有大的创新,是避免新闻写作出现尴尬局面的一个重要举措。

4.注意新闻语言的专业性和书面化,做到字斟句酌,避免出现常识性错误。

9.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教学基本规范 篇九

教育教师常规是指教师必须遵守执行的势头规范。加强教育教学常规的管理,有利于增强教师在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核教学研究等方面的能力,使我校教师教学工作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Y

一、备课

备课是进行教学的基础,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教师必须认真备课:

1、教师应在认真学习教学大纲、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学习现状的基础上,制订好学期授课计划,经教研组长同意,教导处审批后方可实施,中途变更授课计划须报教导处批准。

2、备课立刻银根趋利而无标的需求,一学生为主体学的教学目标;更新教学目标及学生认知规律教材;更新教学规律及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既能发电能力的实际需要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3、教师应将备课结果必须在教案之中,教案必须按课时认真编写,教案的详略应以利于教学实践为原则,教龄在五年以内或新任教的教师必须写详案,教师开学前应提前写两周教案,学期中应提前写一周教案。

教师应接受上级教育部门、学校领导、教导处和教研组长对教案的检查。教导处每学期至少进行两次教案检查。教研组长要在教案上签字。

4、教案必须精心设计,与加利用已有课题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板书、练习设计

和师生活动设计等,提倡写教后感。

二、上课

上课是把教案转化成教学实践的师生双边活动过程,教师要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娴熟运用基本教学技能,正确过用教学方法,恰当有效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1.目标明确。依据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实际确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

2.内容正确。讲究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做到紧扣目标,容量适中,难易适度,重点突出,难点分散,讲有中心,练有目的,精讲精练,分析精当,寓德于教,教书育人。

3.方法恰当。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师自身特点,充分使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设备,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的手段,要废除注入式,运用启发式,深入浅出,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

4.基本功扎实。教师要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具备演讲、解题、示范、实验操作,使用教具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语言要准确、规范、生动,具有启发性的引导力,要用普通话讲课。

手语要规范、准确、能辅助教学,但不能依赖手语教学。

板书要正确、工整、清楚、精练、布局结构合理,讲课重点突出,教学过程科学严谨。

5.讲究艺术。教学中要讲究语言的艺术、提问的艺术、板书的艺

术、实验的艺术、教态的艺术、学法指导的艺术。教师要仪表端庄,教态亲切、自然。

6.反馈及时。根据课堂教学信息传递的多向性,教师要上好每堂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通过学生学习活动信心的反馈,及时调控教学过程,弥补知识,技能缺陷。

7.常规严格。教师应在上课前两分钟到教室门口候课,以示学生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进展有序,面向全体,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有独立思想,质疑的时间和机会,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严禁讽刺、挖苦、体罚、变相体罚学生,要重视教学卫生,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读写姿势,就是要以身作则,上课不迟到、拖课、可提前下课,中途不擅自离开课堂,不随意调课、缺课。

三、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作业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巩固和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1.练习、作业要有目的。练习作业要要符合学科特点和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着重于对已学知识的巩固,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

2.设计练习、作业要以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依据,并与课堂教学密切配合,要准确、全面地覆盖相关知识点,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3.练习、作业设计要具有思考性和可操性,为了有效地掌握和运用知识解决学科实际问题,发展学生智力,教师设计练习、作业时,习题要典型,题型要多变,主客观兼容,难易适度,分布合理,让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获得良好的发展。

4.练习、作业分理要适当,教师要精选和编制练习作业,注意课内外练习、作业合理配置,一般情况下,低年级不留课外作业,中高年级段每天只能有半小时作业,凡布置给学生的作业,教师都必须先做。

5.练习、作业要有规格要求,各学科都要有体现本学科技能特点的规格要求。作业要做到步骤完整,行款规范,字迹工整,标点正确,作业整洁,并要求学生按时、独立完成。

6.认真批改,及时反馈矫正,作业批改一律采用等级制。

7.教导处每学期至少进行两次作业大检查,教研组每月至少进行一次作业检查。

四、课外辅导

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形式和必要补充,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重要措施,是实行分类指导,提优补差,培养特长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1.辅导目的要明确,准备要充分,要在分析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确定分类辅导对象和所要解决的问题上,做到因材施教,使各类学生都能在各自的水平上得到提高。

2.辅导可采用集体辅导、个别辅导、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和组织学习等多种形式进行。

3.早读课教师要深入课堂解答疑难问题。

五、实验

实验是课堂教学的形式之一,是增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确立科学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规定的实验课题,在学年或学期初教师要编制实验计划,安排实验课题,做好所需仪器、材料、工具的准备。

2.实验应明确目的要求,确定方法、步骤和操作程序,熟悉实验过程,实验前教师应先试做,以保证实验效果。

3.实验前要做好分组准备,每组人数不宜过多,以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实验操作的机会。

4.实验课要讲清目的、步骤、仪器性能、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难做的关键性实验,教师应先演示。

5.学生实验时,教师应巡视指导并在实验室管理员的配合下,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的困难,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6.实验完成后,要指导学生写出实验报告,要对实验情况进行登记。

六、成绩考核

考试是教学控制系统中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知识能力的综合检查,是教学评价的重要手段。

1.明确考试目的要求,严格控制考试次数。每学期学校只能举行期中期末两次考试。

2.上好复习课,复习要全面、系统,突出知识的内在联系,对知

识要综合归纳,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巩固技能技艺,形成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复习要突出薄弱环节,有的放矢。

3.做好命题工作,命题应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全面考查学生的能力,试题的难易要从易到难。题型设计应体现多样性,做到客观题与主观题相结合,多角度对学生进行考试查。

4.成绩评定要客观公正,既有统一标准又要灵活掌握,看答题思路,鼓励学生创新,重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5.考试后及时进行试卷质量分析总结经验与教训,弥补学生知识与能力方面的缺陷,尤其要引导学生自我分析,剖析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学习方法。

6.积极创造条件,改革考试方法,力求全面反映学生的素质。

七、教学研究

实施素质教育,要更新教育理念,加强教学研究,探索教学过程中如何实现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途径和规律,积极进行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考试方法的改革。学校在教学过程管理中,要加强教研组建设,健全教学研究的制度,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教育法规和有关素质教育的论述,掌握教学规律、原则、策略、方法和模式,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学习可采用教师自学的办法进行,每个教师要有学习笔记,每学期写一篇学习和实践的体会文章,学校不定期组织专题讲座,组织专项检查和考核。

2.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编制学科教学目

标体系(包括认知领域、情感领域、操作领域的知识能力体系),训练体系,学法指导体系和教学评估体系,制定学科教学改革方案,开展说课活动,不断提高教学设计水平。学校要定期检查、评估教案,定期展示优秀教案。

3.组织公开课、观摩课、研究课,开展课堂教学研究,组织教师从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旧,汲取营养,引导教师着力解决在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指导学生会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探索素质教育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4.积级开展教学专题研究,加强教学研究课题管理,增强教师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能力,努力构建以适应现代化教育的研究型、创新性教师队伍,学校应组织教师通过专题调查,经过总结、实验探索、文献分析等方法研究教学思想、课程设置和内容、教学目标和管理、教学原则和策略、教学方法和模式、学法指导、教学艺术、教学手段等。每人每学期至少与一篇有学术价值的论文,争取在省、市级等刊物上发表。

特殊教育学校

上一篇:暑假参加夏令营提升孩子下一篇:英文商务合同的结构格式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