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太阳》教学设计与反思

2024-11-20

《四个太阳》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6篇)

1.《四个太阳》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一

“四个太阳”的教学反思

汉佐小学

毛立国

《四个太阳》的整个教学过程,我把她看成是我思维训练的过程,一种教师备课上课,课后反思的思维训练过程。教学设计的几易其稿,课堂上对目标的“执行力”不足,教课后反思的不知如何切入„„这些都可以归纳为如何上好一节具体的语文课,如何直面复杂的课堂现实这个大问题。

该课教学后,我没能按照学校研讨课的要求立刻写出我的反思来,我的思考是缓慢的,我期待自己做的不仅是对该课某个环节设计得怎样或者课堂某一点效果如何的反省,更是希望能在自己的实践感受中提炼出一点些观点或者把其中的困惑归纳引向深入,日后也好让自己的实践得以明晰。

王荣生教授这样认为:教师想教什么?教师实际在教什么?学生实际在学什么?这是一个教师面对复杂的课堂现实必须处理好的问题。

一、我到底想教什么呢?

1.认识“挂、街、熟、伙、伴、尝、甜、温、冻、脸、该、因、季”13个生字。会写“园、因、为、脸、阳、光”6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感悟作者通过画太阳要表达的心愿是什么。

以上三点是我几次教学设计中能够清晰把握的,困惑的倒是教师如何在备课时与文本产生有效的有针对性的互动,从而挖掘出文本中蕴藏的合理的语言训练点?在我的备课中,我“贪婪”地寻找每一自然段都可能加入的训练点,不知不觉中把这所有的发现都堆砌到教学设计中,对于这些语言训练点的不断筛选也是我几次重写教案的一大原因。同样的文本,读者不同,读的状态不同,对学生学习训练的目的不同,解读也会不同,教学大纲中对于《四个太阳》的教学目标是简练的,是基于认字写字,读文,理解课文内容这些而设的。那么需不需要挖掘教学大纲之外的语言训练点,尤其是低年级又该怎样筛选出合理的科学的语言训练点呢?

读王荣生教授的《语文科教学论基础》,有这样一句话:“教什么”的得当与否几乎完全依赖语文教师的教学机智和对学生需要什么的诊断能力。

可是在教师尚未形成游刃有余的教学机智以及对学生准确的诊断能力的时候,我们有应该如何驾驭文本,与文本合理互动?继续读王教授的书:王教授对语文教材分为四种类型,定篇,例文,样本,用件,他认为不同类型的语文教材分别承担了不同的语文教学任务。换句话说,不同的教材决定了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重点。“选文都是学生在语文学科里的“学件””,在定篇里,学习经典的丰厚蕴含,在例文里,学习其生动显现的关于诗文和诗文读写的知识,在样本里,学习其阅读过程中形成的读写方法„„学生其实不是去学文,而主要是用这一篇文里的东西,或者借选文所讲的那东西,或者由选文所讲的那东西触发,去从事一些与该选文或多或少有些相关的语文学习活动。“ 一篇文章,如果是“定篇”处理,那么教师参与课程主要是对该定篇的阐释把握以及多种课程资源的配置,引导学生透彻、明了地理解。

如果作“例文”处置,那么教师参与课程主要是准确、具体选择语文知识,并能对自己所生产的语文知识加以学术的审议。

如果作“样本”,那么重心应该放在对学生听说读写实际情形的了解,并在教学后检验依学生的情况所生成的课程内容,对解决学生现场问题和现实困难的有效性。

如果当“用件”,关键问题是规划听说读写活动中让学生去感受一定的新知识、新技能,在活动的同时,进行相关的、有意识的语文学习。”

这些极富创造性的见解为解决语文教学中“教什么”提供了一条有价值的思路。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不同的教材类型来把握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难点,研究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我实际教了什么?

《四个太阳》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18课。本教材每个单元都是围绕专题组织教材内容,加强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同样,这一单元的课文均围绕“只要动脑筋,就会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一主题来编排,《四个太阳》这篇教材就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作者凭借丰富的想像力和独特的创造力,画出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分别送给“夏、秋、冬、春”,表现出作者希望一年四季时时美丽、处处舒适的善良的心地和美好的心愿。课文文字优美,语言生动有趣,每个自然段结构相近,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惬意,琅琅上口,适合背诵。

明显,我在备课的时候是把《四个太阳》当作了“样本”来处理的,这样的定位应该让我的教学实践有效才对啊?实际上,我在当时的课堂实践中未能很好地围绕自己的目标而开展师生活动,以至于课后我无法回答“我实际教了什么”这个问题。原因在哪里呢?反复看自己的教案,逐渐地把焦点聚在“教学目标”的表述上——

教学目标:

1.认识“挂、街、熟、伙、伴、尝、甜、温、冻、脸、该、因、季”13个生字。会写“园、因、为、脸、阳、光”6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感悟作者通过画太阳要表达的心愿是什么。教学重点:

1.认识“挂、街”等13个生字。会写“园、因”等6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通过画太阳要表达的心愿是什么。

我越来越强烈地感到:一则教学设计的目标不仅是写给听课者看,更是写给执教者看,怎样表述教学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执教者应对一节具体的真实的语文课时在原理层面,技术层面,操作层面,技巧层面上的重视程度。

《语文课程标准》对课程目标的设计要求遵循三个维度,即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而我在《四个太阳》的设计中明显是轻视了“过程和方法”,我对于达成“知识和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策略没能明晰。我对教学目标的表述中没有看到我在“过程与方法”上的思考。

如果我尝试这样表述我的教学目标会否更好地为我的课堂实践找到纲领式地指导?

知识和能力:认识“挂、街、熟、伙、伴、尝、甜、温、冻、脸、该、因、季”13个生字。会写“园、因、为、脸、阳、光”6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积累语言,激发学生想象力,模仿句式说话。

过程和方法:通过集中识字,读文识字,检测巩固的方法掌握本课生字词;通过创设情境,感悟情境促成感情朗读,适时采用多种读书形式,达成熟读成诵,进而迁移运用课文句式说话。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作者希望一年四季时时美丽、处处舒适的善良的心地和美好的心愿。并由此懂得用一颗善良的心去传递生活中的美好。

三、学生实际学了什么?

执教《四个太阳》,最关注的是学生到底学了什么。回想当时的课堂,诸多枝节引发了许多“弦外之音”。学会了质疑?

学生没有按照我预想的那样,用上课文中的内容来持续学习,而是对自己发现的问题耿耿于怀,频频质疑“老师,冬天里有了红红的太阳,为什么小朋友还可以堆雪人?雪为什么不会融化呢?”“老师,秋天是金黄色的,为什么果园里的苹果是红通通的呢?”„„我很清楚孩子们喜欢质疑源于我在预习中开始强化的一个习惯“学贵有疑”,鼓励学生尝试自己提出问题,自己通过反复读文解决问题。但对于孩子们判断所提问题的价值这一点上我指引仍旧模糊,我平时对孩子们说的那句话“那些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读好课文的,能够通过一遍又一遍读课文找到答案的问题就是好问题。”,在这节课上毫无保留地表现出来其弊端,孩子提的这些问题虽然源于课文,但是与课文内容和情感无关,而是自己生发出去的一些“离题”问题,可是这样的问题不解决,他的兴趣点就无法回到我们学习的正轨,如果要解决,又该怎样回答孩子呢?因此,我不禁要问自己:孩子们学会了质疑吗?质疑式教学适合这篇课文吗? 感情朗读做到了吗?

学生在朗读课文之时,有强烈的挑战读的兴趣,纷纷提出“我想跟„„比一比””我想自己读一读,不想齐读”“我觉得我能读得比他更好”“我想听„„读一读”“我要有感情地自信地读书”的自主要求,我很高兴在课堂上孩子们能有这样的自主要求,我想学生之间的互动倒是可以这样开展吧?可是有了形式,却没有激发出读书的进步来,孩子们一次次的读书,似乎总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以至于有一个学生要跳出来说“老师,他读得并不是很多感情,只有一点点感情!”是的,这个孩子的评价是到位的!孩子的这句话至今还深深印在我的脑海,经常回响在耳边,连学生自己都觉得没有进步,那这种形式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呢?仅是创设一种孩子间的竞争氛围吗?

会认字了吗?会在情境中想象说话了吗?会背诵了吗?会模仿句式说话了吗?„„

这节课,我抱着期待太大,总希望孩子们能得到了训练更多一点,但是反观事实,过多环节,任务太重,导致课堂节奏太快,就陷入了形式主义的尴尬境地了。学生到底学会了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更是空虚了。

2.《四个太阳》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二

一、参与生活实践, 发现语文视野之“广”

《四个太阳》所在的单元教材是围绕“动动脑筋, 一定会有解决问题的办法”主题编排的。单元由“识字5”和《四个太阳》《乌鸦喝水》《司马光》《称象》四篇课文组成。“识字5”中, 编者将识字与猜谜语联想到了一起。因此, 导入新课时, 我联系前面的猜谜语:劳动英雄面孔红, 天一亮来就出工。从东到西忙不停, 直到傍晚才收工。学生很快就猜出了“太阳”。当我板书“四个太阳”时, 有学生就问:为什么会有四个太阳呢?而有的学生就马上讲起了后羿射日的故事, 说:“天上原来有十个太阳呢!”带着问题, 带着神话故事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学生就进入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境界。课后, 我让学生学着上网查资料, 上书店找书籍, 了解太阳的知识以及有关太阳的故事。这样, 学生的学习跳出了书本、跳出了课堂、跳出了教室、跳出了学校, 他们的视野拓展到校外, 有利于学生充分感受生活中实实在在的物体。

二、参与评价分享, 享受合作交流之“乐”

在学习活动中, 有个别学生提出的问题相对比较复杂、开放, 低年段学生完全靠自己独立解决显然比较难。这就需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交流, 在合作中分享不同的素材, 感受方法, 在交流中取长补短, 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在合作中参与评价自己与他人的学习过程, 以达到共同进步的学习效果, 进一步培养分工合作、团结一致的意识与品格。

如在学习课文时, 我让学生课前预习, 了解课文知识, 但学生个体了解的信息是孤立的、相对片面的。一旦全班交流后, 大部分学生就可能很快地找出知识的共性:如“到处一片清凉”中“到处”还可以指哪里?小河、医院、工厂……通过交流、分享学生对“到处”有一定的概念, 学生更乐于投入学习中。

三、参与角色体验, 感受情境创设之“趣”

针对低年级学生创设的教学情境, 应该是生动、有趣、能激发学生兴趣、能诱发学生积极参与的。“角色扮演”就是一种为低年级学生量身订制的好方式。

如:金黄的落叶忙着邀请小伙伴们, 请他们尝尝水果的香甜。“落叶”不再是抽象的、冷冰冰的一堆物体, 而是化身成活泼可爱、有本领、有个性的热情小朋友。这样的角色设置, 使课堂充满浓浓的童趣。落叶会邀请哪些小朋友呢?怎样邀请呢?学生在表演中刻画了水果的香甜。更重要的是, 学生在表演中体验了主人公的邀请的诚意。同时, 转换了传统课堂上教师问、学生答的形式, 享受平常只有教师才有的质疑问难的“权利”。这样新鲜的角色体验, 能让学生在角色中体验到平常语文课少有的乐趣。

四、参与诵读练习, 品味语言文字之“美”

“读”是思的凭借, 是“悟”的前提, 是“说”的准备, 是“背”的基础。《四个太阳》作者凭着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 画出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课文语言优美, 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惬意, 适合背诵。从课文里, 我们能体会到作者善良的心地和美好的心愿。因此, 教学这篇课文时, 以读为主线, 贯穿整个教学中, 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表演, 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在美丽的情境中采到“金黄的落叶”, 闻到“水果的香甜”, 体会到“金黄的太阳”给人带来的喜悦欢乐。通过反复引导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赛读、引读、男女生对读等多种形式的读, 让学生喜欢阅读, 从中感受阅读的乐趣, 既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又使学生从读中学习语言, 让学生在书声琅琅的诵读中品味语言文字之美。

五、参与拓展训练, 咀嚼语文思维之“奇”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一年级学生虽然识字不多, 但有一定的口语积累。教师该如何在感受作者思维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呢?教学中, 我先让学生朗读课文, 抓住季节的特点和所画的图进行感悟:如第一自然段课文呈现的是夏天, 夏天是骄阳似火, 很热的, 小作者想画个绿绿的太阳, 想让大家更清凉, 从而感受作者为别人着想的美好心灵。接着, 我引导他们展开想象, 说说:假如让你画, 你会画怎样的太阳呢?学生纷纷说:我想画个许多手的太阳, 能帮妈妈做家务活, 使妈妈不再劳累;我想画个长翅膀的太阳, 能随时载着爸爸赶快回家, 让爸爸不再有等候车的寂寞;我想画个会治病的太阳, 能治好盲姑娘的眼睛, 让她不用再戴上眼镜。小孩子除了有犀利的眼睛———能找到生活中的问题, 还有一颗善良的心啊———能解决困难。听着这充满花香、天真可爱的童言, 我也陶醉在他们童心满满的世界里。通过解决问题思维训练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说话, 既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也拓展了课文的意境, 使学生的思维更丰满、更鲜活。

3.《四个太阳》教学设计 篇三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18课。

二、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积累词句。

(2)正确、流利、充满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想象之美,并且仿照课文实行想象,流利表达自己喜欢的太阳。

三、教学过程

(一)欣赏音乐,导入课题

播放课件,欣赏音乐,指导学生听一听这首歌的演唱内容。

单击课件展示“太阳”指导读准音“阳”。同学们,你们了解太阳多少呢?谁可以画出太阳?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文讲得也是小朋友画太阳,请同学们一起读出课题:四个太阳。

设计意图:通过创立情境,通过歌曲引出这一孩子们熟悉的太阳,不仅培养了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借助音乐带给学生美感。

(二)初读课文,综合感知

1.指导读法

同学们,我们一般在读课文时碰到不会的生字都会怎么做?

生:看拼音、问同学老师、查字典等。

那就利用你们的方法读一读这篇课文吧,注意读准字音、语句通顺连贯,可以反复多读生字。

2.自读课本

教师随时准备接受学生的请教。

3.组成小组,记忆生字

以四人为一组制作一套生字卡,由组长带领其他同学读一遍课文,之后学习生字,说一说将它们记住的好方法。

4.认读字词

老师发现同学们合作的非常好,那么你们都认识课文中的生字吗?

(1)教师单击课件:展示13个课文中的生字,这些生字分别写在不同颜色的13个小太阳上,教师指名认读,学生读出一个生字,教师就单击该字,写有生字的小太阳就会上升,并且发出一个你真棒的声音。

(2)不用拼音,随机进行认生字。(设计与应用课件与上一环节相同,只是没有拼音)

(3)认读词语。不用拼音也可以读得这么棒,那么老师要再提高下难度哦。这些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你们还能够读出来吗?(课件展示出本文中的词语)

5.通读长句

老师这里有几个不好读的长句子,你们有信息可以读出它们吗?自己可以尝试读一读;安排全班读一读;集体读。(课件展示出课文中的长句子,都是本文比较难读的句子)

设计意图:教师并没有采取先读课文的方式,而是鼓励学生自己尝试读一读,在读的过程中记录不认识的字,这也是对学生原来知识与经验的充分尊重,进一步建立课堂教学,主要目的是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促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展现学生的个性。在学生自由学习的前提下,设计小组学习,最大程度发挥小组学习作用,强调学生彼此之间的交流,这也是不断的自我完善。同时教师并没有放任不管小组学习,而是有计划、有导向的。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方式识字,这与他们的心理需求相符,同时也鼓励学生开展创造性学习。

(三)朗读课文,感受想象之美

这也是教学的关键,利用多媒体课件等设计情景,帮助学生利用各种方式朗读课文,在这一过程中体会作者在画太阳的过程中体会到什么,同时体会课文文字之美。

(1)学生主动读文,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课文多读几次,并且向同桌听,促使学生饶有兴趣的诵读课文。

(2)以学定教,学生喜欢读哪一段,就引导学生读好这一段。

绿绿的太阳这一段: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的夏日炎炎的图片比较课文中的绿太阳,请学生讲一讲炎热夏天、烈日当空时的体会,理解作者画出绿太阳的目的是想送给大地一片清凉,在引导学生带有感情的朗读。

金黄的太阳一段:请喜欢这一段的学生读完以后,教师通过课件展示秋日硕果累累的情景,教师一边引读一边指导学生观察,之后邀请学生台上表演将水果提供给小伙伴品尝的情景,培养学生读书和表演的兴趣,再将他们分成四组进行表演阅读,如此一来学生就可以在趣味演讲的过程中,理解作者画金黄的太阳时联想到了秋天的收获情景。

多彩的太阳一段:请喜欢这一段的学生一起朗读之后,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春景,鼓励学生在看的过程中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综合旧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就会了解到春天季节的多彩特点,体会到作者美好的想象,在帮助学生带有感情的朗读。

(3)背诵全文,累积语言。

①背诵自己最喜欢的一段,在以四人一组的形式互相交流,之后对其他段落进行背诵。②根据课文讲解的季节顺序,通过教师的帮助实行背诵。③配置音乐对课件进行演示,在情景中一起背诵全文。

(4)教师范读:同学们读得都非常好,老师也想读一读,向同学们进行挑战。(学生们十分欢迎)请你们闭上双眼,一边听一边想你最喜欢的太阳是哪一个?(教师单击课件,放出《种太阳》的优美音乐,教师饱含深情的进行朗读,学生陶醉其中,有的不由自主的鼓起了掌)

(5)体会交流:你最喜欢的太阳是哪一个?想一想文中的“我”画这样的太阳的原因,指名交流,并且及时补充。

(6)感受四季:一年包含了四个季节,小作者画的太阳充满想象力。现在我们对课文产生的美好感受再一次体会一下。

(教师单击课件:展示出一年四季美好的景物,形成了十分显著的特点,对人们形成了美好的享受。下面是教师展示课件时,产生的旁白:

炎炎夏日,烈日已经吞噬了清透晶莹的露珠,一直照射大地到黄昏,这一段时光是多么沉闷啊。人们都变得懒懒的,仿佛丧失了生命力。画个绿色的太阳吧。为大地送上一片清凉。金色的秋天,望远登高,大地呈现出一片金灿灿的,它为人们送上了一个丰收的季节。画个金色的太阳吧。它比春天体现出了更加灿烂的色彩,使人们享受收获的喜悦。寒冷的冬天,寒风凛凛,天冷的使人缩手缩脚。画个红色的太阳吧,让阳光为人们送出温暖。美丽的春天,万物复苏,山清水名,大地穿上了绿色的新装。画个彩色的太阳吧,为人们送去惊喜,使人们产生希望。)

(7)课文美读:看到了这么多美丽的景色,你可以不可以通过朗读表现这种美?(利用各种形式的读)

设计意图: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同时利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开展想象,在课堂中引入自己的生活体验与经历,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表达。

学生认识理解课文的外化表现是通过朗读完成的,因此朗读必须体现出浓厚的个性特点。本次设计并没有从技巧着手,没有过分追求齐整的朗读效果,转变了传统教学中通过齐读营造课堂氛围的方式,而是让学生在感受的前提下,自主选择听众,以及朗读方法。在本次设计中,朗读并非是机械的播放,而是学生对个人情感的表达。

(四)书写生字,激发创新

请学生一起朗读生字字音,寻找相同偏旁的两个字,分别是园和因,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多媒体课件展示书写园字的过程,找出书写大口框的特点以及笔画顺序,先里头后封口,在仔细观察多媒体课件书写因字的过程,检验自己的发现,之后书写,最后通过投影仪展示学生书写过程,并且科学评价。具体是采用自评与互评的方式。此外,教师点拨学生重视不能顶格写大口框,稍微写大一些,里面字稍微写小一些。

设计意图:本次设计帮助学生总结识字心得,也可以养成多动脑的习惯。

通过本次教学,教师应当坚持以学生作为发展这一基本,尽可能鼓励学生自己去做、去想、去问,鼓励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积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以及合作精神,不能轻易对学生进行批评,使学生成为课堂中真正的主角。

作者简介:

4.四个太阳教学反思 篇四

(二)阅读目标中有: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自由朗读 整体感知

在复习生字后我让学生自由读,然后让学生思考:课文写了四个什么样的太阳?课上学生轻易地说出绿绿的太阳,金黄的太阳,红红的太阳,彩色的太阳。

自主阅读 随机学习

我用“你喜欢的是那个太阳?”引入课文的学习。当学生说我喜欢的是彩色太阳,我顺势引导学生学习彩色的太阳这一自然段。教学中我让学生先熟读课文,然后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春天的太阳要画个彩色的呢?”有了读课文基础,学生明白了:因为春天是个多彩的季节。接着借助媒体展示春天百花争艳,桃红柳绿的美丽画面,请学生美读课文。

教学中我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自段,通过齐读,指名读,比赛读,采用多种形式有效落实读的目标。

阅读延伸 培养兴趣

课标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教学课文之后,让学生阅读神话故事后羿射日、夸父追日,小学生的阅读还没有指向性,所以读什么要教师加以引导。如果教师能结合所学的课有目的地让他们看书,就不会感觉没书可读,不知该读什么书。

教学中的不足:

虽然教学中我极力想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但学生在读中有的读音还不够准确,如“请”“清”“应”后鼻音读成前鼻音,“尝”翘舌音读成平舌音。句子读得不够流利,停顿不当。

5.四个太阳教学反思 篇五

二、以读带说,深思善感

一年级的学生,语言正处在发展阶段,掌握的语言材料不多,不易完整地表达他们的意思。更难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我先引导学生读出课文中的语句,在反复熟读的基础上,再教给他们按照问题的形式用文中语句引导回答。这样学生在回答问题表达得确切,说得流利、畅通,帮助学生在读流利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又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进行说的训练,做到朗读与思考有机结合,读说相得益彰。我向学生提出:“你有什么疑问要问小哥哥吗?”让学生先读课文,然后让学生通过思考再回答:

1、小哥哥为什么要画个绿绿的太阳送给夏天?

2、小哥哥为什么要画个红红的太阳送给冬天?

3、小哥哥为什么要画个金黄的太阳送给秋天?

4、小哥哥为什么要画个彩色的太阳送给春天?

6.四个太阳课后教学反思 篇六

本文讲述的是一个小画家凭着自己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创造力,画出了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小画家有着十分美好的愿望,他希望绿绿的太阳在夏天给大地带来清凉,金黄的太阳在秋天给大家带来丰收,红红的太阳在冬天给大地带来温暖,彩色的太阳在春天给大地带来多彩的颜色。表达了小画家善良的心地和美好的心愿。而在本堂课中我主要和孩子们一起学习“绿绿的太阳”和“红红的太阳”,此外,我也穿插了一些简单的语言点的训练,让孩子们在课堂的每一个点都能有说话的练习,在日常的学习中学习说话和语言运用。

课后,学校几位教师对我的评价与建议让我收获不少。

首先,在识字写字方面,我这次采用的是集中识字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多次读来正音,通过说识字方法来分享自己是如何识字的,并借机识字。例如“伙”、“伴”、“冻”等,采用形声字,“挂”采用动作想象法等等。学生对识字方法的运用已经十分熟悉,因此,适当的引导已经可以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实际生字。而在读词的过程中,我加入了语言点的训练——“——的——”。

一张这样的表格,由学生填写,这已是学生最喜爱的语言训练,他们也说的十分流畅。

其次,在朗读方面。在课件中,我将要读重音的字标红显示,学生一看就知道这些字要读重音,而在学生读时,我也提醒孩子们要读的稍微慢一点。尽管如此,但我也发现,学生只是在读而已,他们对于课文中所写的内容进行的想象非常少,他们似乎是一种流于表面的十分生硬的朗读。这也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所要注意的方面。评价时,老师们也说到读的问题,在本堂课中个别读读得太少了,一味的集体齐读只会造成中下层生的忽略,教师对学生朗读情况的了解也不够,这是我们作为新教师的一个通病,没能认识并在课堂中随时注意朗读的各种形式变换,只一味的求整齐。

再次,在背诵方面。本节课最后,我选择让孩子们试着背“绿绿的太阳”和“红红的太阳”两个自然段,但学生在尝试之后却发现,容易将“挂在”和“照亮”两个词语弄混乱。后来,老师们指出,背诵时,给学生提供的关键词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当时在关键词中加入“挂在”和“照亮”供学生背诵,那么就不会有后来的这许多背诵问题的出现。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我曾叫一些学生起来个别读,个别试背。学生总有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上的错误,我选择在他们边背边指出错误。但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面对这么多学生和老师,这样的指错会让学生“受挫”,应当在他读完之后再指出错误,并让他改正后再试着读一次或者背一次。

最后,在教学时间分配上。本节课中,让孩子们动笔的时间太少了,只有4分钟左右。在这方面可以适当多加一些时间,让孩子在课堂上有更多动笔的机会。

上一篇:个人简历自我评价举例下一篇:教学中期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