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找工作经验

2024-10-18

教师找工作经验(16篇)

1.教师找工作经验 篇一

兹证明本单位×××同志,籍贯:云南××;性别:×,于×年×月出生,身份证号码:×××。

大学本科学历,数学教育专业。

9月至今,在××县××中学从事数学教学工作×年,该老师在我校任教期间能履行教师岗位职责,顺利完成教育教学工作,教学效果明显,教学成绩突出,具有较好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基本技能。

20XX年9月至7月担任两个毕业班数学教学任务,此期间,更是兢兢业业,认真备考,付出自己大量业余时间加强学优生的辅导,教学深受学生的喜欢,在20的学业水平考试中,××老师任教的两个班级的数学成绩稳中有进,其中××同学以90多分的优秀成绩,超出预定85分的目标。

以上经历表明该同志已具有1年以上教育工作经历,符合应聘条件。

特此证明

××县××中学

20XX年×月×日

2.教师找工作经验 篇二

据英国《每日电讯》2014年6月25日报道, OECD的教学与学习国际调查显示, 与其他国家相比, 英国教师经验不足, 过度劳累, 社会认可度低。

该调查针对来自34个国家的106, 000名教师的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 从总体上来说, 英国的教师队伍在大多数指标上表现较好。英国教师有更多的自主权, 实行小班授课, 并有大量的行政人员和助教来帮助减轻教师工作量。该调查还显示, 约82%的英国教师对工作满意, 这在被调查国家中比例最低, 低于平均水平91.2%。英国教师比其他发达国家的教师工作时间更长, 平均每周有19.6个小时的教学时间, 加上判分、备课、辅导等因素, 教师的工作量相当大, 1周总的工作时间高达46个小时, 比平均水平多出8个小时。但是工资待遇相比其他国家较低, 年平均工资为34, 600英镑, 74%的教师认为工资水平偏低。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评价也较低。仅有35%的英国教师认为教师职业被社会大众所尊重和欣赏。英国教师经验不足, 平均教龄仅为12.4年, 少于其他国家教师平均16.2年的教龄。

英国教师与讲师工会 (Association of Teachers and Lecturers) 秘书长玛丽·布斯泰德 (Mary Bousted) 表示, “我们对调查结果并不感到惊讶。英国教师生涯被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所控制, 学校领导无权实施最适合学生发展的措施, 他们只会考虑教育标准局的要求”。一名英国教育部发言人对此表示, 英国政府正在努力使教育不受政治和官僚的影响, 把权力归还给教师。

3.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 篇三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反思的实践者。只有在不断反思的基础上,才能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教育理论水平,水到渠成地成为新课标呼唤的科研型教师。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

一、教学前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

教师在教学前对自己的教案及设计思路进行反思,不仅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设计的再次查缺补漏,吸收和内化,更是教师关注学生、“以学生为本”这一理念的体现。

教学《唯一的听众》时,虽然教龄已有二十载,但这一课却是陌生而又新鲜的。在备课过程中,我有些思路不清晰,几种教学设想都觉得不妥当,抓一条主线,总觉得有遗漏的内容,但抓两条主线是不是多此一举呢?于是我认真反复的读课文,看教参,上网查资料,看名家课堂实录,终于豁然开朗,备出了一份自己认为满意的教案来。先分析第一条主线,在分析第二条主线。即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活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正是由于课前的斟酌,深入的研究,周密的设计,充分的准备,才使得这一课教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我记得当时我把重点句子和精彩的过渡语都用大屏幕展示出来,与学生一起讨论分享,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高涨,就连平时不爱听课的几个淘小子都能纷纷举起手来,那节课我给回答问题的同学发出将近40个小笑脸粘贴。这节课之所以达到预想的效果,主要是因为课前的反思与调整,使得教学内容及方法更适合学生,更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加之激励效应,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学习的主体。

二、教学中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量的运行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时刻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教学设计思路和方法,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在前面的课堂教学实践中由于学生能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于是在拓展处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如果你是作者,当你知道经常听你拉琴的老妇人是大学音乐教授这个真相后,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同学们有的说:“我会很感激地和她拥抱。”有的说:“我会很敬佩她,激动地握住老人的手说:您真是我的指路明灯啊!”——听到孩子们的发言,我突然想到了感恩这一话题,所以我动情地说道:“人要知道感恩啊!要懂得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培养教育之恩;他人的关怀帮助之恩。感恩和付出同时在我们身上体现,真善美才能与我们结伴而行。”看到学生连连点头,我知道我的教育目的达到了。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思路和热情,我及时调整自己的教案,起到了更好的引导效果。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只有在润物无声中进行,学生才能潜移默化地欣然接受,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这样的引导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也洗涤了他们的心灵,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育效果。

三、教学后反思,能促使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在课堂教学实践后及时反思,便于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闪光点,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断研究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教师的教学经验,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我在教学《山雨》一课,课后做了这样的反思,这一课学生虽然能体会到作者的情感和语言的表达特点,突破了教学重点,但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却让学生望而却步。怎么办?得让学生有我要学的欲望,我想不论大人小孩,都希望得到表扬,得到别人的认同,那就用鼓励效应吧。谁在课堂上能够大胆的朗读课文就给谁在评比栏中贴上一枚小笑脸粘贴,这样的决定一公布就调动起了全班的热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也不再是形同虚设。

4.教师工作典型经验材料 篇四

一、认真备课

备课时,我们要认真阅读课本,依照课程标准,确立教学目标,然后根据课本内容,搜索各种资料来增加课堂知识容量,再加之典型习题来补充课堂教学。最后把教材内容和相关材料有机结合、排序好,再落实到教案上。每次上课前再温习一次教案,做到万无一失。 备课不仅仅是写教案,写教案只不过是备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备课的过程中,我不仅要考虑到自己怎样教,还要考虑到学生怎样去学。

二、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取得良好的教学的关键。我认为课堂上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在于采用多种方法,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需要在备课时选取与学生生活有关系的或是他们感兴趣材料,以材料为主线来完成课堂教学,避免单纯的说教。这样激发了学生们的参与意识,使他们积极地发表自已的见解、看法,使他们有话想说,有话可说、乐于表现自我。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为现实的心理因素,我们如能点燃起学生心中这把学习动机之火。就能使学生主动学习,从而智力得以开发。能力得到培养。

三、注重学生的差异,重视学困生的转化。

一个班由几十名年龄相仿的学生编组而成,他们虽处在同一年龄段,但性格差异,学习成绩参差不齐,在教学中我们要承认学生的差异。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要坚持以表扬鼓励为主的正面教育,对于学困生做到多关心、不歧视、不放弃。让他们感觉到来自老师以及班级体的关爱。 引导他们树立自信心,当他们取得一点点的成绩的时候,都及时的给予表扬,当他们犯错误的时候给予宽容。在上课提问时,容易回答的题目尽量叫中下层学生来回答,难度大的问题尽量找成绩好的学生回答,避免伤害中下层学生的自信心。在作业布置上尽量做到有浅有深,有易有难,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这样既是对班上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到保护,又照顾到了班上成绩较好的学生。达到了让“中下层学生受得了”,“优生吃得饱”得效果。

四、加强练习与巩固

所学知识要想牢固掌握,光靠一节课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课后的联系与巩固才能检验出来。我在练习巩固时注重个别辅导,寻找特定群体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开展练习。布置的作业不求多、杂,而力求精、细,要求学生能按质按量的完成,对于没有很好掌握的同学及时辅导,找出不足与疏漏,及时补救。

五、做好阶段检查工作,及时总结教育教学工作的不足,调整教学方法。

每阶段学习结束后,我都要进行阶段检查,形式可以多样,不一定要用一套题来进行一次考试。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把这段时间的知识加以归纳小结,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掌握;另一方面,通过学生成绩反思自己工作的优缺点,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扬长避短,以更好的适应学生的要求,提高自己的执教水平。

五、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

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在工作之余,一定要经常听课,积极参加组内教研活动,经常性地与同事有针对性的进行交流、探讨,参加有关的网络教研活动也是非常必要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经过真心的求教,总结吸取别人的教学精华,努力弥补自己教学的不足,从而积累自己的教学经验,经过反反复复的教学实践之后,就会形成自己上课的一套方法。

5.教师个人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篇五

渊泉小学 教师:张 婧

一、师德表现

关心集体,以校为家。响应学校号召,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注重政治理论的学习。配合组里搞好教研活动,抓住每一个学习的机会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每周按时参加升旗仪式,从不缺勤。服从学校安排,人际关系融洽。关心、热爱学生,做孩子们的好朋友。自参见工作以来,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下面就参加工作以来的表现做以汇报。

二、教学方面

1.备课

积极参加教研室组织的教研活动,根据要求,提前两周备好课,写好教案。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教参,学习好大纲,虚心向同年组老师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为了上好一节课,我查资料,集中别人的优点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常常把工作带到家里。为了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所学的知识内容。

2.上课

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有难度的问题找优等生;一般问题找中等生;简单些的总是找学困生回答。桌间巡视时,注意对学困生进行面对面的辅导,课后及时做课后记,找出不足。

3.辅导

我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不明白的耐心讲解,不会写字

就手把手地教,及时查缺补漏。并与家长联系,及时沟通情况,使家长了解情况,以便在家里对孩子进行辅导。

4.作业

根据减负的要求,我把每天的作业经过精心地挑选,适当地留一些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作业。

三、德育工作

德育是学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而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秘诀就是“爱”。师爱是伟大的、神圣的。师爱是人类复杂情感中最高尚的情感,它凝结着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师爱是“超凡脱俗”的爱。这种爱没有血源和亲情,没有私利与目的,然而这种爱却有一种巨大的力量。

1.爱就是关怀。

师爱是教育的“润滑剂”,是进行教育的必要条件。当教师全身心地爱护、关心、帮助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时,师爱就成了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正因为有了师爱,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才乐于接受教育,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师爱要全面、公平。

2.爱就是尊重。

尊重、理解、信任学生是消除教育盲点的基础。尊重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与学生虽然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不同的地位,但在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这就是要求教师不能盛气凌人,更不能利用教师的地位和权力污辱学生;理解学生要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出发,理解他们的要求和想法,理解他们幼稚和天真;信任学生要信任他们的潜在能力,放手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在磨练中成长。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与教师缩小心理距离,学生才会对教师产生依赖感。

3.爱就是责任。

爱学生要深入地爱,爱学生要理智地爱。就是要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不娇惯、不溺爱。对其缺点错误,不纵容、不姑息、不放任。师

爱既蕴含着强烈的情感色彩,又表现出深刻的理智,不仅着眼于学生目前的得失和苦乐,更注重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前途。

6.小学教师工作经验总结 篇六

师:

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等。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

能:

这学期主要担任两年级五个班的英语教学工作。在本学期中着重注意做到了以下几点:

1、深入细致的备好每一节课。在备课中,我认真研究教材,力求准确把握重点,难点,并注重参阅各种资料,制定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形式。注意弱化难点强调重点。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以提高教学水平。

2、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我在英语课堂采用多样化活动教学,把音乐、简单的动作、游戏、画画、比赛等融入到课堂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在轻松自主的学习氛围中快乐求知,轻松学习,不断地鼓励自己。

3、认真及时批改作业,注意听取学生的意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辅导。

4、坚持听课,认真记录,积极参与评课,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努力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并抓住每次外出学习的机会,取长补短,收获不少。

5、在教学中,我不断的进行教学反思,尽可能的让教学反思贯穿于我的教学过程之中,每次上完课后,我都尽量写出教学反思点。

7.教师绩效评估:芬兰经验 篇七

一、芬兰教师绩效评估的产生背景

(一)教师教育法制化的自然结果

一直以来,芬兰都非常重视教育,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1971年12月颁布了新的《教师教育法》,要求综合学校和高中教师都必须接受大学教育,自此以后,大学承担了教师教育的职责。1979年和1995年又分别颁布相关法令,规定所有综合学校的教师都必须获得硕士学位。2005年芬兰颁布《芬兰大学学位法》,该法和1997年的《大学法》(修订)都规定:除了医学和牙医学,芬兰大学的所有专业均采用新的两级学位体系,即三年本科教育和两年硕士研究生教育。这些法令颁布之后,芬兰的教师教育逐步走向大学化和规范化。在教师教育法制化的背景之下,芬兰的各类教师培训学校有序发展,早期的教师培训学校主要通过“研讨班”的形式提高教师的教育能力。中学的学科教师也通过增加教育科目的学习以提高教育能力,最终使中小学教师教育融入大学体制,使大学教师教育的功能得以拓展。大学化教师教育经过多年发展之后,产生了对教师绩效评估的需求,由此教师绩效评估与总结等工作应运而生。

(二)教育效能与教师质量研究的延续

20世纪80年代,许多国家掀起了“国际化教育改革运动”,强调教育结果与教育效能,因此芬兰的教育系统也更加关注提高教育质量。1995-1998年,芬兰将大学的“教师教育效能”作为全国“教育效能”工作计划的一部分;1998年,芬兰开展全国教师教育评价工作,把大学教育开展信息交流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简称I CT)作为重点;1999年,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率先开展教师教育质量评价研究,2001-2002年赫尔辛基大学教育学院对教育质量和学位课程进行了专门评估。之后,芬兰不断加强对教师教育质量的研究,积极探讨适合自己国家的评价制度与评估指标,教师绩效评估是教师教育质量评估的延续与重要组成部分。

(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芬兰教师教育取得了诸多的成功,如成功招收了高素质的学生,成功培养了具有很好课堂管理技能和丰富知识的教师等,但仍存在着巨大的挑战。其中包括社会的快速变化和教育体系变化之间的不协调、不同机构体系间的缺乏合作、教师培训人员的低教学水平、教师自身的学习质量问题等,这些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教师教育的质量,阻碍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绩效评估希望揭示阻碍教师专业成长的真正因素,寻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为国家培养卓越型教师。

二、芬兰教师绩效评估的内容

绩效,从字面上理解,即为业绩和效果、效率。若从管理学的角度看,是组织期望的结果,是某一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展现在不同层面上的有效输出。教师绩效评估主要是指在一定的情境中对教师的工作行为、工作结果进行评估,既包括教师教学过程评估,也包括教师教学工作结果的评估。绩效评估是整个绩效管理的核心环节,是绩效诊断、绩效改善与发展的基础,以往教师绩效管理实践中的低效问题通常是与评估的缺陷联系在一起,因而绩效评估要取得预期结果,首先就应全面地理解教师绩效评估的不同维度,建立好其中的指标体系。芬兰教师绩效评估是从多个层面理解教师绩效,其主要内容涉及三个层面:文化、社会和个人。

(一)文化层面

文化,从广义上讲,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讲,主要是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在教师绩效评估中,文化层面主要指向于揭示怎样达到好的客观事实,以及识别一些主要障碍,从而得到良好的结果。绩效评估的重要任务是分析不同客观事物间的关系,以及他们应怎样根据未来要求去发展教育,特别是教师教育。评估时重点考查教师如下几种学习能力:(1)教师在学校里促进积极学习的能力;(2)教师课程发展的能力;(3)教师接受新信息技术的能力;(4)教师接受现代多媒体教育教学的能力;(5)教师在教育教学任务上的合作能力;(6)教师在学校生活中遇到和处理道德困境的能力;(7)教师促进跨文化学习的能力。

(二)社会层面

社会,意指特定土地上人的集合,在现代意义上是指为了共同利益、价值观和目标的人的联盟,是共同生活的人们通过各种各样社会关系联合起来的集合,其中形成社会最主要的社会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共同文化以及传统习俗。根据社会学家哈贝马斯的观点,社会是指以合法的命令、与会者通过调节社会团体的成员资格,从而确保团结这个社会的概念,包括不同组织系统之间的关系。体制结构、行政管理、权力、控制,以及不同伙伴之间的合作都是在社会层面上分析利益的现象。在教师教育中,社会向我们提出了一些关于教师教育独立、教师教育和教育系统管理之间关系的问题,还有很多公开的或隐藏的存在于教师教育和其他教育系统、参与者之间关系的问题。

总之,从社会层面上来说,特别强调不同机构、团体的关系,甚至尝试通过不同种类群体的眼光去看待教师教育,所以教师绩效评估关注以下的一些内容:(1)教师教育机构的提升和其他教育机构的提升有什么关系?或者说后者对前者有什么影响?(2)不同的伙伴(工作中的合作者、父母,地方社区人员,行政管理人员等)怎样看待教师教育的发展?(3)在教师教育中,怎样促进教师教育和不同参与者之间更好地合作?(4)教师教育中的性别平等是什么意思?

(三)个人层面

从个人层面上讲,尤其关注语言表达和肢体表达的能力,这种能力能使教师参与到对过程的理解中去,从而达到维护自己身份的目的。随着近几年教育教学元知识的出现,教师们自身成长的过程变得更加重要。芬兰教师教育非常重视教师自身对职业的个人解释,也深刻关注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的过程,比如教师职业对他们意味着什么。

在教师绩效评估中,教师们必须在自己的专业中学着做一名学习者,学着用变化的眼光看待学生,看待自己的角色身份。同时教师是一项具有伦理道德的职业,而且是社会伦理道德的典范,所以教师诚信和责任心的发展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目标。在职前职后的教育中,都要去思考作为一个道德职业的教师怎样才能得到最好的支持。因此,个人层面的教师绩效评估包括以下两大主题:(1)教师教育如何支持教师的成长以及如何支持作为一个道德职业代表的教师身份认同?(2)作为一个终身学习者,教师的成长又将如何得到支持?

芬兰教师绩效评估的目标并不是扮演一个法官的角色,通过等级排列去指责教师教育机构或教师教育培训者,评估最重要的目标是激活不同群体、参与人之间建立更好的言语交流;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文化、社会和人际关系学,更好地面对越来越充满不安的未来,以及帮助人们建立言语沟通和良好的伙伴关系。

三、芬兰教师绩效评估的实施

(一)设立专业化评估机构并强调各机构间的交流合作

芬兰教师绩效评估由专业机构负责,主要是两种机构:一是以大学为基础的全国教师教育发展委员会;二是国家教师教育评价委员会。评价机构分别从文化、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提出一些具体的评估指标,如文化层面包括教师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各种学习、适应、变化的能力,社会层面包括不同群体人员、机构的合作能力,个人层面包括教师的职业成长、教师自身的角色认同等。

此外,在教师绩效评估的实施过程中,特别强调各机构间的合作交流。这种合作需求在学术专业和教育部门、师范学校和教师教育部门、当地学校和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机构和地方社区之间都体现得很明显。教师绩效如何,需要通过不同群体的眼光去判断。当然每一机构或组织都有自己的结构、法规和控制机制,在沟通合作的过程中,不同系统需控制好时间表、课程、标准、班级或团体规模、学校和教师教育的物资资源等因素,协调好这些因素后,教师们才有可能在实践中使用他们在教师教育培训中学到的新方法、新技术。

(二)强调积极的教师工作文化

教师教育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能力,教师工作和学习的新方法,所以芬兰在教师绩效评估的实施中强调评估教师们的工作文化。一方面强调教师自身要主动学习,打破原来在学校里被动学习的习惯,克服由同行、学生、家长的消极态度所带来的各种障碍,养成指导自己学习的习惯,以及形成查询、制定和评估自己学习知识的能力。这也正是他们从文化层面出发进行绩效评估所要考查的内容,如要求教师在学校里促进积极学习的能力,促进跨文化学习的能力等。另一方面强调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因为学生的学习需要一个很大的支持,特别是学习方法上的支持,使他们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所以评估过程中教师必须教给学生一些元认知的策略,即辅导学生如何获取知识,如何处理和使用学习材料,让他们学会学习。赫尔辛基大学的涅米(Niemi)教授就曾指出学生能否积极学习不一定取决于学生的年龄,他们的早期学习经验更重要。所以在教师绩效的评估上要考虑教师们的工作文化,教师需要努力促进师生间的主动积极学习,为学校学习风气的改变而努力。

在这个过程中,教授的责任是帮助和引导学生。引导的主要目标并不是完成硕士论文本身,而是帮助学生逐渐意识到自己是在主动学习和工作,并帮助学生发现和充分利用智力资源以及帮助他们更好地利用学习小组中合作伙伴的资源。

(三)评估目的在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绩效评估并非为了分出优劣,给教师排等级,评估的最终目的是要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芬兰做法中一个有效的途径是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树立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学生观、教学观。通过评估教师进一步明确自己所处的工作环境、学习环境,所面临的价值冲突、不平等的现象以及社会的各种矛盾和紧张的局势,改变原有的教师角色,以一个组织者、促进者、指导者、协调者的身份出现,支持和促进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教师要成功地扮演这些角色,必须做好更大的准备,履行相应的义务和责任。比如要和学校社区协作,与利益相关者(如父母)协作,与社区、家长进行有效地沟通,还要能够组织儿童、青少年的工作,指导他们探索不同的新事物等等。

芬兰评估经验中另一个有效的做法是培养研究型的教师,体现“以研究为本”的倾向,将研究性学习和教师教育融为一体。教师成为研究者,已经是当今乃至未来教师基本素养的一部分。成为研究者,教师才能对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持续不断的研究和反思,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智慧,才能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才能不断地促进教师的发展,培养出富有创造性的人才。芬兰小学教师的培养就非常注重研究方法和硕士论文的写作。研究方法的学习要求他们完成许多真实的研究项目,在做项目的过程中形成独立查找和收集相关信息、数据的能力,并在研究中学会主动学习,内化研究者的态度,使研究与反思成为教师今后基本的生活态度或方式。

四、对我国教师教育工作的启示

芬兰的教师教育成绩卓著,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层次高、效能高,除了芬兰教师教育的成功大学化以外,更重要的是有与之配套的较为完善的教师绩效评估体系。目前,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与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出台,意味着我国也开始注意教师教育的质量问题,芬兰教师绩效评估的经验将给我们诸多有益的启示。

(一)重视权威评估机构的建立与合作

借鉴芬兰设置专业机构的经验,我国教师教育也急需权威性的绩效评估机构来开展科学有效的评估工作。我国教育部已于2003年成立了“全国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为的是充分发挥专家在决策中的作用。但国家还应该设置教师绩效评估的机构,以进一步落实教育敦学工作。如一方面可以按照“国家一省一市一学校”的层级关系来设置具有我国特色的教师教育发展委员会,重点探讨教师教育的任务及其实施状况,切实提高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教育的质量。这种形式注重纵向联系与层级关系,利于任务布置,但横向的联系较少,人员构成较为单一。所以另一方面还可以设置同一层级上的权威性的教师教育评价委员会,“开展由政府、学校、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如以地方高校为基础的教师评价委员会,又如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与地方高校、行政部门的人员共同组建的教师质量评价委员会等等,这种做法利于吸取不同专家人员的积极参与,从不同角度评估教师教育工作,体现文化、社会、个人不同层面的影响作用。

学校是社会的一个子系统,并非是特立独行的。各级各类的学校不能闭塞办学,学校培养目标的制订必须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同时学校的运营也需要和社会多个部门发生联系,并取得相关部门的合作与大力支持。目前理顺各种关系、组建权威的社会评估机构是提高教师教育质量的关键。应打破以往的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与地方高校互不往来、地方高校与地方行政部门、中小学校互为阵营的局面,从相互独立走向相互合作、相互服务,充分发挥各部门的各种职能。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征求省高等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意见》的通知中也提到“积极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培育中介机构,发展浙江高等教育的社会评价能力”,比如通过毕业生的跟踪调查、社会满意度的考核、深入地方各单位进行调研等等方式,建立健全教育评估机制,以及强化社会对学校的监督机制。

(二)完善教师绩效评估体系的构建

芬兰的教师绩效评估是从文化、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去构建有序的评估体系,注重多元文化在教师发展中的作用,注重教师自觉性、对研究者态度的内化以及教师积极工作文化的形成,整个体系的具体内容都围绕教师教育能力的发展,且充分相信教师的潜力。所以说,合理有效的绩效评估体系能激发教师工作热情,提高教育质量,但反之也将会大大打击教师科研的积极性,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完善教师绩效评估体系的构建是现今学校教育改革的重点。

我国有研究者在实验基础上构建起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估的六个一级指标,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服务奉献、助人合作、教学效能、师生互动和教学价值,[12]这些指标既反映了教师工作的关系绩效,如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工作中的合作反思以及对教师角色的自觉内化;也反映了教师工怍的任务绩效,如教学效果、学生成绩、对学生的教育与指导、教师的科研等。任务绩效重视教师工作的结果,关系绩效重视教师工作的过程。

目前中小学校非常重视的就是对教师任务绩效的考核评估,过分强调教师教学科研的最后结果,却相对忽略教师关系绩效的评估,如教师教学中的互动、合作、反思的能力,学生问题处理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等等。这些指标虽不容易量化,但直接关系到教师文化氛围的形成,影响到教师对自身角色的认识、教师对自身工作幸福感概念的形成。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关系绩效对一个组织来说非常重要,它对任务绩效也会产生影响。所以芬兰经验告诉我们:不仅要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评估体系,更要注重教师积极工作文化氛围的构建,学校领导应相信教师、鼓励教师,从而促使教师自觉主动地投入教学科研、学生辅导与自我提升中去,充分体验教师角色的成功感。

(三)健全绩效评估制度,促进教师教育能力的全面提高

教师绩效评估制度是整个学校管理制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学校发展的一种有力途径和手段,更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增强教育能力的重要保障。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估失效的很大原因是评估制度不健全。有教师曾于2006年分析了中学教师绩效评估失效的制度因素,提出了我国教育行政集权制、校长负责制中的“人治”现象等严重制约着教师绩效评估的有效实施。据此,我们建议作如下的尝试改革:

1.学校公开绩效评估的有关政策文件,充分吸取每一位教师积极参与讨论,得到教师们的认可,评估过程中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树立绩效评估的威信。

2.学校成立绩效评估小组,保证学生、同事、领导、家长及教师自身等多方主体共同参与每一位教师的绩效评估,克服绩效评估主体单一的弊端。

3.建立健全全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完善学校管理中的监督体制,克服校长负责制中的“人治”现象,确保绩效评估中的稳定性,让教师认识到自己的投入可以获得相应的稳定收益,最终获得教师的信任与配合,发挥绩效评估的真正作用。

8.教师找工作经验 篇八

关键词:高校教师;国内评估制度;美国评估制度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1-007-001

一、当前高校教师评估存在的问题

目前,教师工作评价作为学校内部管理的有效手段越来越受到重视,高校希望通过开展教师评估活动提高教育质量推进教师管理的科学化。然而,当前我国高校在教师实际评价工作中存在着评估制度科学化不够、评估人员专业化不强、评估理念时代性不足等问题,影响了评估质量和教师队伍工作积极性的提高。

1、评估机构和人员管理理念的陈旧现行的高校教师工作评估管理理念仍然沿袭了传统的评估理念,即评估管理就是管理人员运用一些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教师的政治思想品德、业务水平、教学工作、科研工作和社会服务五个方面进行周期性考核,并把这些结果进行优、良、中、差,评价结果直接与评先选优、职称评定、工资晋级等挂钩的一项日常教师管理活动。

首先 ,这种过分注重评价的奖惩理念,往往会使教师对评估产生抵触情绪,并且由于评价是着眼于它的奖励与惩罚功能,其矫正教师的功能被偏废,不可避免地使被评教师处在了评价的对立和被动地位。评价过程难以成为一种双向过程,被评教师在一些评价标准的约束下受动,因为这些标准是与其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

其次,这种过分忽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实际上否认了对教师的尊重和价值的认同,否认了被评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是评价活动的参与者。最后,评价结果的封闭性。在教师评价结果的处理上,评价材料被存入个人档案,不对教师公开,并且使之完全与奖金、聘任和职称评定挂钩,缺乏透明度,因而起不到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作用。

2、缺乏完善科学的教师考评程序绩效考评是通过运用科学的考评标准和方法,对教师各方面的评估的过程。高校应鼓励教师积极地看待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评估。

3、缺乏对教师工作改进指导作用的校内专门机构高校教师评估应注重对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作用,但目前的管理人员质量和数量都无法满足这种需求,校内也没有相应的指导中心。而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学多采用在大学内设立教学法指导中心。美国大学实行教师“非升即走”的筛选淘汰机制和教授终身聘任制,必须对教师的教学、科研、服务水平进行评估。

二、美国大学教师评估基本流程

1、提交自我评估报告主要反映本人在教学、科研及服务三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并且要在一定范围内公布,要有天左右的公开期,以便让别人更好的进行评议。

2、学生的评佑每学期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是美国大学教学管理的突出特点,学校把学生的评估结果作为教师晋级和终身聘任的重要依据之一。教师要在每学期初自选两门课程让学生准备评估,到期末让学生“背靠背”填写“教学效果评价表”。内容一般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任课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学方法、学术水平、工作态度、与学生关系等指标由学生打分第二部分是让学生对教师写书面评估意见。

3、校外学术同行评价根据申请人提供的简历和相应材料,系主任将这些材料寄给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请他们对申请人的学术水平做出评价,判断申请人是否具有晋升的资格,是否具有学术带头人的能力。

4、校内各级评审委员会的评枯首先由本系教授组成评委会,对申请人的各种材料进行评审、讨论、投票表决,并附上意见上交到学院由学院评委会进行审查、讨论和投票表决,院长根据这一结果附上意见,再将全部资料上交到学校教授终身制评审委员会由校评委会向主管副校长、副校长向校长递交是否推荐的书面决定根据所有的意见,校长做出裁决,有的要报校董事会批准。

三、美国经验的启示

借鉴美国高校的经验,进一步建立健全科学的考核评估机制,提高教师考评工作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实效性。

1、明确评枯的目的意义评估的目的意义主要在于,通过评估,发扬优点,发现不足,以评促改,不断提高教师的工作水平和教学质量。因此,要端正对待评估的态度,增强搞好评估的自觉性,克服形式主义和“走过场”现象。

2、评估贯穿于学期、年度、晋职、任期等教师职业生涯的全过程。特别是在教师聘任、去留、晋升和终生教职评定等关键环节,一定要实行考核评估,这样决定其去留、进退才有客观依据。

3、科学设置评估指标从教学、科研和服务的水平、质量、能力、潜力等方面,设计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和量化标准,涵盖教师工作的各个方面。要有基本要求和高层次的要求。

9.教师工作经验自我鉴定参考 篇九

看看余老师艰辛的工作,再想一想我们自己什么时候能够像于老师这样静下心来深入的研究教材,深入的钻研教材,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文章,产生创意的教学设计?

在第9篇文章《角度:创造与创新的着眼点》这篇文章中,于老师告诉我们,研究一篇课文的设计角度如果不经过山重水复的跋涉是看不到新意,如果不经过千呼万唤的地步新意是出不来的。角度的创新必须要付出时间,必须要耗费精力。他是终日而思、冥思苦逐渐进入对规律的认识,对事物现象的提炼,才能够得出不同寻常的创意。

余老师在教学《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从不同的朗诵录音中提取朗读这首诗的规律,最后形成了“情在抑扬中、情在起伏中、情在疏密中”的训练方式。

为了教好夸父逐日这篇文章,余老师阅读了10万字的资料,10万字呀!10万字与一短文,这该形成多大的比例呀!为了一篇短小的文言文,老师阅读了大量的文章,这就是厚积薄发,由此提炼出了这篇文章的朗读训练的角度:读出课文中的分号与句号,读出情节中的雄壮与悲壮。

角度加上难度,就是高层次的技能——创新。试想一下,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在阅读古诗古词的时候,是否多次听别人的朗读,多次去聆听名家的朗诵,从朗诵中发现朗诵的规律呢?于老师钻研的精神,勤学的精神不正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吗?我想起了冰心的散文诗《成功的花》:

成功的花,

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余老师的成功不正是像冰心先生这首诗中所说的吗??

今晚我的阅读感受是:一定要深入思考,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一定要多读书,针对一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找到各种资料,深入的阅读。只有深入的钻研,找准钻研的角度,以独特的角度,独特的思维对一篇课文进行深入的解读。只有深度的磨练才能产生高度的水平,只有找准角度,加上难度,才能够产生

10.2022班主任教师工作经验总结 篇十

一、深入了解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

新学年开学之前,我都要集中几天时间对每个学生的家庭进行走访,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智力水平、爱好、特长及在家里的表现情况,然后按照学校的工作计划,确定班级的工作重心,制定出适合本班实际的班级工作计划。在学期初把工作计划让全班同学进行讨论、修改,最后确定、实施。

二、发挥班干的作用,培养良好的班风。

每学期开学初,我就注意选拔和培养骨干学生,选拔那些德、智、体全面发展,关心集体,在同学中有一定威信,具有一定工作能力的学生来担任班干。成立班委会后,对班干进行具体分工,分别管理班级的纪律、学习、劳动生活以及文体活动。对于班干,我不只是使用,而是重视培养他们,严格要求他们,教育他们虚心诚恳,工作主动,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全班起表率作用。在他们的带动下,同学们团结友爱、遵守纪律、热爱学习、互帮互学。讲文明、讲道德、讲秩序、讲礼貌、讲卫生蔚然成风。良好的班风形成后,同学们的面貌焕然一新。往日的打闹声没有了,只听见校园里琅琅的读书声。放学后,你会看到学生在自觉的打扫卫生,做一些健康的游戏。同学们积极进取,期末检测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三、以激励为主,抓好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作为班主任,我始终把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我非常重视每周的班会课,认真总结每周发生的大小事件,对好人好事予以表彰,对不良现象予以批评,并且把品德教育渗透到日常教学的每个环节,及时发现班级中的一些不良现象,做到发现情况,及时解决。在__--__学年度,我所带二年级,大多数学生勤奋好学,文明礼貌。但还有几个学生调皮打架,不守纪律。例如以强欺弱的胡晨亮,自恃自己身强体壮,欺负一些小同学,几乎每天都有同学来“告状”。还有一名同学叫陈国庆,他父母关系不和,对他缺乏关心,导致他上课不能认真听讲,课后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经常欺负同座位的女同学,学习成绩较差。我把这两个同学作为我的重点工作对象,经常找他们单独谈心,用生活中的实例教育他们,在本学年度,让胡晨亮当上了体育委员,使他能够以班干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转变自己坏的行为习惯。积极寻找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对陈国庆同学出现的一些小的进步,在班集体进行表扬,在生活上处处予以关心,使他们知道,老师并没有放弃他们,老师在时刻关心着他们。通过大量细致的思想工作,胡晨亮同学由“坏学生”转变为“好同学”,陈国庆同学也由差等生变为中上等生。

四、家校联手,共同教育学生。

经常进行家访,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配合,共同教育和关心学生,这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利用早晚和中午休息时间,到学生家与家长进行交流,了解家长对学校和班主任工作的意见和要求,以便今后改进班级管理工作;了解学生在家庭和社会上的表现,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有的放矢的进行思想教育工作,以利学生健康成长。通过家访,向家长汇报学生的在校表现,学习纪律等方面的情况,向家长介绍家庭教育的经验,取得家长的密切配合,共同研究教育学生的措施和办法,共同努力教育好下一代。

五、开辟第二课堂,发展学生的特长。

少年儿童生性活泼,兴趣、爱好广泛,求知欲强烈。为了有目的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特长,我紧紧抓好第二课堂的教育,采用多种形式,成立各种兴趣小组。如语文、数学、英语、体育、制作、文艺等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活动,活动的内容有作业展览、讲故事、参观游览、读书知识竞赛等形式,学生在活动中增长了知识,发挥了个人特长,扩大了知识面,开阔了眼界,起到了课堂上起不到的作用。培养了同学们诚实、勇敢、团结友爱、遵纪守法的良好品质。自工作以来,我所培养的班级多次在全镇文艺表演、演讲比赛、广播操比赛等活动中获得优异成绩。

我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深深体会到教师热爱学生是热爱教育的具体表现。教师只有对学生充满爱,把学生作为自己的亲人,学生才能亲近你,尊敬你,爱戴你。正因为这样,我在担任班主任工作的过程中,总是从学习、生活、劳动等各方面去关心和体贴学生。多年来,无论是严寒还是酷暑,我都坚持护送学生回家,因此受到学生家长的普遍好评。

11.教师找工作经验 篇十一

一、职业经验与双师素养概述

职业经验是一个工作者在其工作岗位上的经验总和,不仅是具体的工作技能,也包括工作伦理、交际能力、学习能力、反思能力等。这些经验具有高度的个性化、碎片化和缄默性的特点,难以结构化和符号化,所以很难在课堂上或书本上学到。我们所说的职业经验是除了教师职业经验以外的职业经验。

“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中的一种理想的教师类型,是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的。“双师型”教师除了要具备普通教师的一般素养外,还要具备理论与实践结合及其转换能力、职业指导能力、丰富的实践经历经验、熟练的专业职业技能、创业教育能力等特殊素质。

二、中职教师专业素养培养现状

目前,中职教师的培养采取五种培训渠道,一是开展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培训;二是根据学校专业设置和课程开设情况,积极开展人人为师、理实搭档、师徒帮带等校本培训;三是每年选送一批教师参加省市级、国家级和出国等教师培训;四是组织教师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工具及相关软件运用的专项培训;五是组织教师参与课程标准的制定及校本教材的开发。

尽管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和企业锻炼,基本能满足专业教学和实践教学的需求,也使得老师的教学能力和职业素养有所提高,但从培养学生的质量看,能够真正熟悉企业工艺流程、了解企业需求、把握职业教学规律的老师数量远远不够。

三、“双师型”教师培养存在的问题

1.“双师型”教师培养还停留在“双证”状态

如何鉴定为“双师型”教师成为中职学校教师培养中的主要问题。因为“双师型”的五个标准比较宽泛,很难用此来衡量和界定。为达标,教师们积极加入到考证大军,使得“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还停留在“双证”状态。而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对于教师来说是轻而易举的,这并不代表他们就具备了企业职业经验和职业能力,掌握了把职业经验转换成教学资源的能力。所以“双证”并不能真正提升中职教师的职业经验和职业素养。

2.教师到企业锻炼不够

建立职教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是加强职教教师队伍建设的迫切需要。虽然学校利用暑假组织教师到企业实践,取得一定效果,但由于受场所和时间限制,企业生产的实际,加之实践计划不完善,教师到企业实践学习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而且培训专业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完全适合学校需求,使得教师到企业实践不能达到预期

效果。

3.专业教师培训处于被动状态

由于“双师型”教师培训不足,教师缺乏新的职教理念,使得专业教师培训处于消极被动状态,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导致部分教师实践经验不足,难以达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效融合的要求。

4.教学管理模式制约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发展

一是中职学校严格的坐班制度限制了教师对职业世界的认知;二是教师忙于应付日常教学和各项教学资料的撰写工作,很少有时间与精力进行实际操作;三是班主任工作花费精力太大,相对减弱了专业发展的时间与空间。

四、提升中职专业教师职业素养的建议

1.转变意识,放眼未来,走出对“双师”理解的误区

“双师”的五个标准只是培养职业教师职业素养,促进职业教师专业发展的过渡,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双师”,要走出对双师理解的误区,以现有的职业经验和教育经验为起点,掌握将职业经验转换成教学资源的能力,掌握将职业经验和教学经验融为一体的能力。

2.树立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寻求自我更新

教师要为职业经验转化为教学资源提供时间和空间,合理制订个人专业发展规划,确定专业发展目标,自觉参加在职进修与培训,主动从多方面、多渠道充实自己,通过学习、反思、实践促进隐性知识显性化,从而实现教师专业上的成长。

3.完善师资队伍发展规划,创建“双师”教师团队

专业教师的专业特点各有所长,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困难和障碍,这就对培养教师队伍及其教法、手段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能力培养要由一个知识能力结构合理,具有完整育人功能的师资集体来合作完成。

4.优化教学管理模式,“半工半教、半教半学”

学校要采取各种措施增加教师接触企业实际的机会,优化教学管理模式,尝试“半工半教、半教半学”,提高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校企合作,为教师实践锻炼提供更多机会,从而提高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的实际效果。

总之,教师的职业经验有别于企业员工的职业经验,他所应了解的是职业群的实际状态,而不是某个具体的岗位。职教教师应在促进学生职业发展的高度上传授知识与技能,要把职业经验与教育经验的融合作为工作重点。

12.谈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经验 篇十二

下面就我校数学教研的具体做法展开阐述。

在普及前几年联合校内三级讲课形式的基础上, 我们对新教育的“理想课堂”的标准和教师发展的“三专”模式, 进行了认真的解读和剖析, 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 从小学数学教师的阅读现状出发, 开始了均衡教育下的联合校数学教师专业化的活动模式探索, 并初步拟订了一个基本的教研操作流程。 (流程图如下)

下面就流程图中的“研课堂”谈一谈我们具体的做法:

一、主题课例研究, 了解差异, 教师达成共识

首先我们选择了小学阶段所有和“时间”有关的课例集体备课, 使“教研内容焦点化”。这样不仅可以帮助教师统摄教材, 集中把握同一知识点在各年级讲授时教学目标的不同落实情况, 深刻认识到相关知识的生成脉络, 还培养了教师善于发现学生认知差异和教师自身的教学风格差异, 灵活地驾驭课堂, 灵动地处理教材的能力。在主题课例的研究中, 每位老师都能批判地吸纳集体的经验与智慧, 再结合学生和教学的实际情况, 修正教学方案。这样在无形中增强了教研的凝聚力, 为教师队伍整体业务水平的提高, 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专业支撑, 同时也克服了个体备课的片面性、随意性, 使数学教研向着系统化、科学化迈进。

二、活动课例研究, 丰富生活, 促进学生发展

我们学校针对低中高年级的学生特点, 开设了丰富的数学活动课, 以反馈课堂上知识的实践操作和应用。低年级数学活动课, 充分利用学生好动手操作, 渴望与小伙伴交流分享的特点, 设计了“童年积木梦”、“泥巴变变变”、“秋天的形状”、“数字在哪里”等生动有趣、形式活泼的数学游戏。这些数学游戏不仅增强了学生对“体”的初步认识, 也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趣。他们的童年与快乐的数学游戏相伴, 数学课更加精彩了, 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也越发浓厚起来。

13.体育教师工作经验交流发言稿 篇十三

非常感谢给我这样一次表白的机会,我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一颗诚挚的心;没有冠冕堂皇,我只想说说心里话。

一、扎实做好体育常规工作

精心制定学校体育常规管理办法,将课间操、课外活动、眼睛保健操溶为体育常规,积极响应国家“体育活动每天一小时”的号召,然几度调整,课外活动仍不能如愿,实为心中憾事。

二、扎实开展群体活动

一年来,组织了庆三八趣味运动会、第三节体育节田径运动会、足球联赛、篮球联赛、健美操比赛、武术操比赛、体育达标赛、教师羽毛球比赛、校园越野赛等20几项群体活动的开展,每一项都融入了体育人的心血。

三、积极备战xx届,超额完成任务

根据上级要求,暑假未歇,积极训练,备战xx市第xx届运动会,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我校先后参加了篮球比赛、足球比赛、射击比赛、排球比赛、沙滩排球比赛、武术操比赛,完成金牌5.5块,(不包括武术操)超额完成县教体局给我校4块金牌的任务(国办学校只有xx中学和我校完成县教体局的任务);承办了xx届篮球比赛。

xx年7月21日——23日xx市xx届运动会篮球比赛在我校举行,由我校6名学生和xx中学4名学生组成xx代表队,经顽强拼搏,取得四胜一负的战绩,最终获第二名,我校xx获优秀运动员。女子足球球队代表xx县光荣参加了xx市第xx届运动会足球比赛,在比赛中,队员们奋力拼搏,表现出了良好的竞技作风,取得的女子甲组比赛第五名,女子乙组比赛第四名的好成绩,为学校争得1.8块金牌,其中xx同学被评为“先进个人”。8月17号、18号、19号排球比赛中,我校10名学生、xx1人,xx1人组成的乙组排球队荣获xx届中学生运动会第五名,xx、xx、xx、xx、xx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8月28号、29号、30号在沙滩排球比赛中,我校2名学生、xx1人组成的乙组沙滩排球队,荣获xx届中学生运动会第五名。9月19日,我校100余名学生组成的武术操方阵,代表xx县参加了开幕式展演比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精心筹备,确保十一运排球训练工作

为确保全国第十一届全民运动会男子排球测试赛和训练工作在我校进行,学校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筹备领导小组,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加大投资购置高标准排球比赛设施,装备了舒适的休息室和接待室,带领体育教师清理地板;对所有服务人员进行培训,测试赛期间安排专人保障裁判员和工作人的用水、用餐;为保障训练工作,购置了综合力量器械和四台跑步机;一流的设施,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务使比赛在我校顺利结束。

五、加强资料管理

为迎接xx市足球特色学校和省市县体育卫生专项督导,以条例为依据,把学校体育资料分类归档,加强资料的积累、整理,完善运动队档案,搞好运动队建设

六、自身缺点:

1、刚愎自用:开学初,新增一个年级,我精心制定的跑操方案,在第一天跑操结束后,一团糟,同事质疑了,领导质疑了,找我改变方案,而刚愎自用的我坚持了,我给分管王校长和xx主任下的保证是“给我时间,给我两周的时间,我要做不到,你免我的职”。

2、自由主义:十一运男子排球训练之后,剩了9箱水,xx科长带走了三箱,还剩6箱,我私自分给了体育教师一人一箱,自组织上,我犯了严重的自由主义。

3、缺乏艺术:

体育教师,是英俊、美丽、健康的代名词,豁达、直率、开朗是他们特有的气质,乐于助人是他们生命的源泉。他们每天都在和孩子们一起摸爬滚打,

为的是让孩子们懂得“生命在于运动”,他们无怨无悔、不为名不为利,只为了年轻时那执着的梦想。

14.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幼儿园教师 篇十四

作 经

验 交流

幼儿园首先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培养幼儿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幼儿园坚持保教结合、保教并重的原则。作为幼儿园的班主任就应该抓好常规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平时要做到嘴巴勤快,要多说,多讲,不怕麻烦。比如:在教室里不能乱跑乱撞,不乱扔纸屑,争做环保小卫士,上课时应举手发言等等。

其次,注重幼儿的个性差异。

每个孩子的性格发展是不一样的,有的聪明活泼,好说好动,有的文静内向,少言寡语。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充分注意这一点。比如:上课时对于能力强的幼儿,我便提一些难点的问题,能力弱一点的,我便提一些容易的问题。让每位幼儿在课堂上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在平时的工作中,我及时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缺点,对孩子的优点加以肯定与表扬,对孩子的缺点要加以引导纠正,促使孩子身心健康全面的发展。

第三,要协调好与配班老师及保育员之间的关系。

要搞好班级工作,只靠班主任一个人的力量,显然是不够的。作为班主任有责任也有义务协调好与配班老师及保育员之间的工作。在教育教学上要与配班老师保持统一,拧成一股绳,形成合力,才能把教学工作搞得更好。我所带的班级每次在园里开展的各项活动中都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绩,这与我们两位老师密切配合是分不开的。保教结合,保教并重,我们老师应积极配合保育员搞好班级卫生工作,保育员也要协助老师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班主任应经常召开班会,同配班老师和保育员及时沟通,以便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下一步工作。第四,创设轻松、自由、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现代科学研究成果和幼儿教育的实践证明:环境是影响幼儿身心发展和行为习惯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幼儿时期,缺乏社会经验,自我意识处于蒙发阶段,因而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发展潜力。与其以后的发展阶段相比,幼儿阶段受环境影响最大。因此无论带哪个班,我都会与配班老师根据季节特征及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布置活动室及午睡室的环境。同时创设各种区角活动,这些区角活动及满足了幼儿按照自己意愿从事快乐活动的需要,再通过教师适时的指导,使幼儿获得更多的能力和素养。

第五,注重家园联系,办好家园共育园地。

要想把孩子教育的更好,只靠幼儿园的教育是不够的,必须实现家园共育。作为班主任就应该及时同家长进行交流,了解幼儿在家中的具体表现,听取家长好的意见,及时发现和总结家庭教育中先进经验,改进工作。对于孩子的不足,班主任在与家长交谈时要注意语言的技巧,说话要委婉,不能带有嘲讽的口气。

第六,不断学习,提高管理水平。

15.教师找工作经验 篇十五

关键词:职业教师,企业实践,经验

2006年9月, 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的意见》 (教职成[ 2006]11号) , 《意见》提出加快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我校按照《意见》的要求, 结合我校各专业的特点, 并结合我市企业的规模、与企业的关系等情况, 立即认真实施《意见》, 积极选派教师到企业实践并形成制度化。这项工作取得很好的效果。

一、教师到企业实践工作取得的成绩

可以说, 大多数专业教师都有到企业实践的强烈愿望。根据学校的教师的要求, 结合学校教师队伍发展要求, 学校制定了《盘锦市经济技术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的实施方案》, 经过多年的运作, 我们主要取得以下成绩:

1.培养了一支优秀双师型教师队伍

通过组织教师到企业实践, 专业教师参加劳动部门组织的技能考试, 全部拿到高级工以上技术证书, 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由原来的23%提高到现在的60%。

2.建立了稳定的教师实践基地

截止到2010年12月末, 我校共在盘锦地区建立了教师实践基地12个。这些教师实践基地, 设备先进, 企业规模大, 生产技术领先, 教师进厂后能学到真本领。上述企业, 学校挂“双师实践基地”牌匾, 并签订校企合作协议。

3.教师实践带动教育教学改革

教师到企业实践后, 教师的专业技能明显提高。实践更新了教师的教育观念, 体会到了企业的特殊文化。教师回校后, 根据所学的知识, 大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使教学内容更贴近企业生产实际, 受到学生欢迎。教师们还不断创新, 扩大教改成果, 开发出17种校本教材。

二、教师到企业实践基本做法

1.挑选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的企业做教师实践基地。

各专业都建立了供教师实践的基地, 但这些基地必须在本行业中规模较大、且科技含量较高的企业。这样的企业, 我们的教师进入后, 才能学到最先进的技能。

2.制定学校专业发展计划, 按计划培训教师

中职学校的专业既有稳定性, 又必须有一定的发展性, 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开发新的专业是职业学校应对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因此学校在专业发展上既应用长期的规划, 又必须有近期的规划。根据专业的发展规划的需要, 及早安排专业教师培训, 为专业开发储备师资。

3.通过社会关系, 联系实践企业

很多企业技术先进, 但不愿接纳教师进厂, 学校就通过各种关系找企业的负责人联系, 并建立个人感情和企业进行文化交流活动, 为企业培训员工等, 从而形成牢固的关系。

4.校企合作, 稳定校企关系

根据企业的用工情况, 学校的毕业生优先到校企合作的企业就业。学校与企业鉴定校企合作协议。

5.教师发挥专业优势, 与企业进行技术交流

有些专业的教师有很强的专业技能, 这些教师到企业后与工厂技术人员形成技术互补, 教师带着技术进厂, 受到企业的欢迎, 这样对企业的发展十分有利。

三、教师到企业实践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1.企业不愿接收教师挂职实践

教师到企业实践, 很多企业并不欢迎。我校联系的企业都是在熟人的介绍下才能进行的。企业不愿接受教师到企业的原因主要有:一是企业的每个工位都有专职工人, 教师占用工位必然影响生产。二是企业的机械设备比较昂贵, 怕教师操作失误损坏设备。影响企业生产是企业不愿接纳教师到企业实践的根本原因。

2.专业教师没有时间到企业实践

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活动的时间一般是2个月, 如果派去的人太多, 将严重影响教学工作。从这个角度看, 每名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2个月难度相当大。

3.企业从技术保密的角度拒绝外人进厂

一些企业不欢迎外来人员进厂, 一是怕自己的技术或专利技术泄秘, 二是把企业的生产状况被别人了解。因此, 这些企业是绝不欢迎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的。

4.学校财务困难, 支付教师到企业实践的费用难度大

2006年9月到2010年12月, 我校平均每年用于支出教师到企业实践的费用20万元。在学校财务严重不足的情况下, 再过多的支付教师培训费用, 显然是雪上加霜。一些学校之所以在教师到企业实践问题上力度不大, 经费不足是很重要的原因。

5.政府有关部门缺乏相关支持职校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制度

教师到企业实践, 不单纯是学校的问题, 也不单纯是教育部门的事, 社会各部门、有关企业应从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 从提高劳动者素质是每个企业的义务这一前提出发, 应主动接纳教师到企业实践。政府部门应出面协调, 并对接纳教师实践的企业适当给予经济补偿或提供优惠政策, 以鼓励企业接纳教师进厂实践做出的贡献。

四、进一步落实教师到企业实践工作的措施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要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 这是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我校从实践看, 组织教师到企业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第一, 培养了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目前我校双师型教师队伍达到专业课教师的80%, 各专业教师基本具备工程师证、技师证和高级工证, 这对提高学校的实践教学起到促进作用。第二, 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和课程设置。通过到企业实习, 专业教师看到和掌握本专业最新技术、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产业发展趋势等, 回校后积极进行教改, 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

学校在教师到企业实践工作需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领导, 提高认识。

提高认识既提高领导对教师到企业实践的认识, 也要提高全体教师对进厂实践工作的认识。把到企业实践看做是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重要措施。

2.制定教师到企业实践的计划。

各专业的教师要到相关企业实践, 每两年轮训一遍。同时, 学校要引导一些文化课教师或已停办专业的专业课教师转专业, 接受企业实训锻炼, 尽快适应新的专业的教学要求。

3.组织文化课教师和职员到企业进行调研。

每年分批派文化课教师和职员到企业进行考察, 开展调研, 了解企业的生产情况及其对职业教育的需求, 不断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改革, 每人并写出一份调查报告, 供校长参考。

4.加强实践教师的指导和检查

16.教师找工作经验 篇十六

关键词 双师型教师 发达国家 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A

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高级阶段,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职业教育,它以培养实用型、技术型和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的的高等教育。高职教育的根本属性是“高等性”和“职业性”。要求教学知识中包含相当的高深科学理论,培养人才的目的是解决职业中的实际技术问题。这就决定了高职教师必须具备“双师型”素质:既懂理论又善实践。发达国家的高职教育较早,他们在高职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国外在高职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经验对我国高职“双师型”队伍建设具有很好的启示。

1国外发达国家在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经验

1.1发达国家对高职教师有严格的准入机制、突出实践经验能力

美国要求高职教育教师必须具有学士以上学位,并对所授技术课程有1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及最新经验;德国要求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必须获得博士学位,并且至少有5年的专业实践的经历。丹麦对高职的师资基本要求是,完成了第三級职业教育、具备专业技能并拥有5年以上的实际工作经历。澳大利亚对教师除高学历要求外,还需有5年的职业工作经历。日本对高职教师的资格作出的规定是,必须具有硕士学位,且在学校、研究所、医院、工厂从事与上课内容有关的或与研究、技术有关的业务。可见,各国对“双师型”教师的资格有不同的标准,但是,综观发达国家对高职教师的规定和要求,其共同点是对高职教师的学历作出较高要求外,均对教师的实践经验和技术资历作了具体的规定。比较而言,美国对高职教师的实际技术工作年限要求较短,仅需要1年,但强调最新经验,反映了美国对创新的追求;德国在学历学位方面要求较高,需具有博士学位,体现了德国对技术的高度严谨;日本对从事教师工作和实际职业技术工作做了要求,体现了日本人的务实态度。另外,德国、丹麦、澳大利亚三个国家均规定高职教师必须拥有5年以上工作经历,可见高职教师至少具有5年的职业工作经历是大多数国家的共识。

1.2发达国家的高职教师培训模式既注重职业技能又强调教育理论培训

德国的职业教育在世界上都处于领先地位,德国职业学校教师任职资格的取得,必须经过严格的专业资格培训和职业教育理论进修,教师不仅要接受严格的专业技能训练,掌握实训设备的操作规程,还要掌握职业教育学和劳动教育学知识。德国注重对职业教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德国对教师的培养可分为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职前培养,可分为两个阶段,在校师范生在毕业前参加并通过第一次国家性考试,获得学位证书;第二阶段的学习是在第一阶段学习的基础之上,经过18个月教学实践和教学实习后,顺利通过考试才能被聘为职业教育教师。丹麦职教师资培训采取附加培训方式,在专业技能经验的基础上,补充教育教学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使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成长为合格的职教师资。日本专门培养职业技术教育师资的机构是职业能力开发大学,其课程设置是以学科为核心、以培养学员的实践能力为出发点,在大学取得教师资格证书后先去企业工作,然后再转到教师岗位上来。英国对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的培养也值得我们关注。《英国合格教师专业标准与教师职前培训要求》于2002年6月颁布后,英国高职教师培养体系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三段融合”,二是“三方参与”。“三段融合”即职前培养、入职辅导和职后提高“三段融合”的培养模式。通过职前教育,帮助有意成为教师的人员获得政府认可的教师资格;入职辅导则是帮助教师快速进入专业角色的捷径; 通过职后培训,帮助教师不断更新自身知识结构,提升教学能力,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高职教师。“三方参与”即充分整合大学、职业学校和企业三方资源,融合三者特色,积极推进高职教师培养社会化。

1.3发达国家在高职教师队伍管理管理模式强调“兼职”和“任期制”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师资管理还没有摆脱传统的师资管理模式的束缚,除思想认识等方面的原因外,主要是在实践上缺乏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模式。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的高等职业学校都有一套严格的教师管理制度,其共同点是大量聘用兼职教师,对教师实行任期制。日本高职院校兼职教师是专职教师的 1.7倍。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理工学院是一所知名度较高的高等职业院校,目前拥有教师1500多人,其中约2/3是专职教师,1/3是来自工商界的兼职教师。美国高职院校中兼职教师人数在增加,专职教师人数则在减少。据美国联邦教育部 2012年1月公布的调查报告,其中31%为专职教师,69%为兼职教师。对高职院校教师实行任期制是发达国家高职“双师型”教师管理的共同特点。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后,原来日本的教师终身雇佣制度逐渐产生了“制度疲劳”,任期制作为一种教师人事制度逐步开始受到重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国内政治经济改革和大学改革加速了大学教师任期制的形成,日本高职院校则普遍实行教师任期制。美国高等职业学校教师的任期以短期合同制为主。它是指根据学校需要及教研经费的情况和教师工作的质量,每年签订合同,决定去留。

1.4发达国家“双师型”教师的激励机制具有较好实效性

一般来讲,发达国家从事职业教育的“双师型”教师在社会福利、工资待遇以及社会地位等都高于普通学校的教师,甚至高于国家公务员、大学教授。因此,发达国家的职业学院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稳定,有很强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向心力。德国“双师型”教师是一个社会地位和工资收入较高的职业,其身份等同于公务员,他们的法律地位是由各州的公务员法决定的。日本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的考核晋升与工资待遇的提高直接挂钩,国家对职业教师给予较优厚的待遇,其工资比担任其他课程的同级教师高10%,比公职人员高16%,而且原则上工资一年提升一级。

2发达国家“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2.1我国高职“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应突出实践操作性

国外发达国家职业教育拥有较为完善的制度保障,并以法律的形式予以规定保障,这对我国具有借鉴和学习的意义。我国应先由国家制定出统一的资格认定标准,在各个省设立相关负责机构定期对职业院校的“双师型”教师进行考核与认证。同时可在以下方面完善“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制度:首先,根据“双师型”教师的不同来源,制定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两种类型的资格认证制度,从而在根源上规范“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其次,资格认证的相关内容应体现出“双师型”,高职教师应具备的教学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涉及内容包括学历要求、本专业的工作经验年限、企业实践经验等各个方面,制定出严格的高职教师准入标准。这就要求高职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和良好的专业能力,还要有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来及时了解学生,与学生进行沟通。从技能结构的角度来看是指要掌握专业的教育知识与技术和具备专门的职业技能,并能够不断掌握最新的职业技能。实施职业教育教师准入制度对推动教育人事改革、实施教师聘任制,加强和完善职业教育制度建设有着很大的作用。采用职业教育教师资格证,是对从事职业教育的人是一种准入制度,只有通过严格的考核、经过认定程序、具有资格的条件者发放资格证,以此来提高职业教育教师的水平。

2.2加强和完善高职师资队伍的培养体系建设

国外发达国家拥有较为健全的职教教师培养体系,注重职前与职后一体化培养,具有职前培养专业化、职后培训制度化的特点。我国担负职教教师培养的高等院校和职业技术师范类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应更加注重其应用性,注重专业设置的时代性与前沿性,使其培养的职教教师能够更加适应职业院校的教学工作。在美国,职业教师的业务进修大多数属于个人行为,但学校仍然设立了教师进修和生活保障机制,确保教师有充足的研究经费,设立相应的培训机构,教师自愿去进行培训,提高教学水平。对于“双师型”教师的职后培训应大力整合和发挥大学、职业院校与企业的三大资源,联合加强对高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2.3制定有效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激发高职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高职教育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而普通高等教育侧重学术性教育,这两种教育存在差别。这就决定对其教师的评价也不能用同样的标准,高职院校应建立具有高职特色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使其能够全面、动态地评价“双师型”教师。与美国的职业教育师资评价想比较起来,我国关于职业教育师资的评定系统还有很远的路要走,美国的职业教育师资评定系统非常细化,针对不同的专业对教师有不同的评定标准,通过考核制度提升竞争意识,促进“双师型”教师自我完善与提高,同时对未经过考核的教师进行重新培训与教育,不断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素质。我国相关部门应单独制定职业学校教师的职称评定标准,以适应职业教育的自身的特点。要稳定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留住人才,职业学校也应出台相应的措施来激励教师队伍。

2.4加强对兼职教师的培养,构建长效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兼职教师是高职师资队伍的主要来源之一,他们的专业素质直接关系到职业教育的质量提升和可持续发展。在美国职业学校的兼职教师占有很大部分,他们聘用、培养和留用的兼职教师首先都是以教育培养目标出发,其次非常注重在平常的教学中加强兼职教师的责任感和教学技巧的培养。由于我国高职师资的缺乏,职业院校采取从企业、产业部门引进一些有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来进行教学,但他们缺少一些理论方面的教学知识,因此,作为学校要建立一支质量高的兼职教师队伍,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就要对兼职教师要进行职业教育理论、教学理论和教育技术等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激励兼职教师对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的积极参与,扩大他们自身的内部驱动力和外部驱动力,对职业教学充满热情。另外鼓励本校专职教师在和兼职教师的交流与合作中,不断充实完善自己业务素质。

西方发达国家在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的成功经验:严格明确的“双师型”教师任职资格,规定高职教师具有较高学历的同时还具备较高的实际技术资历;完善系统的高职教师培养体系,夯实的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等;灵活的管理模式,大量聘用兼职教师。我国应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我国“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过程中应突出实践操作性,加强和完善高职师资队伍的培养体系建设,制定有效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激发高职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对兼职教师的培养,构建长效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 牛晓燕.德国职教师资培养体系及其特点[J].职教论坛,2006(2):58-60.

[2] 魏敏.新加坡的高等职业教育特色[J].職教通讯,2004(09):62-64.

[3] 蔡泽寰.借鉴英国职教经验[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44-47.

[4] 白智童.英国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培养对我国高职“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启示[D].东北师范大学,2008.

[5] 孙泽文.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路径[J].化工职业技术教育,2009(3):32-35.

上一篇:打印机租赁合同协议下一篇:浅谈优质护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