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之重要领导人讲话(精选10篇)
1.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之重要领导人讲话 篇一
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素材:领导人重要讲话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来临,作为目前最紧迫的任务就是积累一些写作素材,而国家或者党领导人的讲话是最重要最关键的素材,中公教育专家建议考生们多多记忆。
领导人讲话之安全生产事故:
接连发生的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人命关天,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要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完善制度、强化责任、加强管理、严格监管,把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到实处,切实防范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习近平
要深刻汲取近期连续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沉痛教训,扎扎实实开展好安全生产大检查,认真整改存在的问题,健全各项制度,切实维护人民生命安全。
——李克强
要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强化企业主体责任、政府和部门监管责任、属地管理责任,加强安全管理和监督。
——张德江 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主任
2.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之重要领导人讲话 篇二
话精神
我们常说做好申论素材积累就需要关心国家大事,其中的一个重要落脚点就是习近平同志在执政工作中的一些感悟和指导。2015福建公务员考试在即,现中公教育专家对一些重要的讲话进行收集、背景介绍和分析,助考生做好备战申论。
1、总书记阐释“中国梦”
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此前,习近平在给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09级本科团支部全体同学回信中,他写道:“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每个中国人的梦。‘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在对中国梦阐释的过程中,总书记提出了“三个必须” “三个共享” “三个自信”。
“三个必须”: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三个共享”: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三个自信”: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
2、以更大政治勇气智慧突破利益固化藩篱
总书记在参加湖北省武汉市主持召开部分省市负责人座谈会时,征求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意见和建议。他强调,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激发和凝聚社会创造力。
3、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关于全面深化改革
二〇一三年十一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总体部署,吹响了改革开放新的进军号,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总书记提出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把握全面深化改革总要求,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处理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 切实把改革举措落到实处。
4、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二〇一三年九月七日,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并回答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在谈到环境保护问题时他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生动形象表达了我们党和政府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
5、打铁还需自身硬—— 关于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总书记围绕从严管党治党提出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为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总书记指出,管党治党一刻不能松懈;补足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培养和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 “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要及时咬咬耳朵、扯扯袖子,早提醒、早纠正;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作风建设。
从二〇一三年下半年开始,教育实践活动在全党分两批开展。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聚焦作风建设,着力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中央政治局率先垂范,全党自上而下,贯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
6、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二〇一四年三月,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审议时提出“三严三实”的要求。他强调:“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三严三实”是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为政之道、成事之要、做人准则,是对党员干部的新要求,是加强作风建设的再启程、再出发。广大党员干部要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祛除歪风邪气、树立清风正气,做到思想认识上真正提高、工作作风上明显转变。
7、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关于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治理
总书记指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知屋漏者在宇下。”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要从实际出发,尊重群众意愿,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3.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申论的重要性 篇三
标准一:要点
虽然申论试题均为主观题,但是除了最后一道文章论述题之外,其他题目都有标准答案。归纳概括、综合分析、提出对策、应用文写作四大类题型,一般都根据阅卷领导小组制定的标准答案按点给分。这个点,就是要点。
(一)要点的个数
一般而言,申论的要点是按照分值来安排的。通常10分的题目要点在5个左右,15分以上的题目要点一般在5--10个左右。大多数考生申论分数不高,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前面几道题回答不够全面,要点不全或者基本没有要点。
【真题链接】
我国市政公用事业发展面临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某市政部门准备起草一份推进公用事业改革的方案,请结合给定材料,指出该方案应明确解决哪些问题。(20分)
要求:
1.准确全面,条理清楚,有针对性;
2.表达简明扼要,不超过400字。(2010?425?江苏等省?第三题)
【参考答案】
推进公用事业改革,要重点解决以下五方面问题:
一是理念与认识问题。要认识到公用事业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先导性、公益性,有利于提高城市功能与现代水平,对公用事业发展给予充分重视和关注。
二是规划与设计问题。对公用事业的规划与设计应具有整体性、前瞻性、科学性,要统筹规划、科学论证、前瞻设计,预留余量,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
三是管理制度问题。要规范公用事业管理的立法程序,完善相关的标准、规范、细则等,健全管理措施。
四是运行机制问题。要明确政府、企业、社会各类管理主体在运行中的责、权、利,并加强监管,做好服务,在建设好公用设施的同时管理好设施。
五是资金保障问题。要加大财政投入,提高投资比例,拓宽融资渠道,鼓励民间力量和社会资金投资于公用事业。
【分析】
题目要求“起草一份推进公用事业改革的方案”并且“指出该方案应明确解决哪些问题”,分值为20分,要点共有五个,每个4分。
(二)要点的要求
阅卷时,一般阅卷者会关注要点的“关键词”是否出现,只要关键词存在,整句话的意思相符或相近均可给分。
标准二:结构
结构,即采分点之间的组合和排列方式。申论的答案要点之间存在着逻辑关系,因此,申论的要点需要按照一定的结构来排列,实现内容与结构的统一。结构分所占分值并不固定,从5分到15分不等。标准三:框架
与结构不同,这里所述的框架特指应用文写作题而言。框架是应用文写作必备的结构要素,是一种基本的思路架构。在申论阅卷之中,会占很大的分值。按照应用文类型的不同,写作框架也各有所异。具体内容在应用文题型章节会有详述。
标准四:分档
分档特指文章论述题而言。文章论述题一般以议论文为主,其评分标准集中于对内容、语言、结构及卷面的考核。根据达标情况可将之分为四类档次。如图所示:
文章论述题评分细则(以40分为例)
标准五:语气
一般情况下,申论作答的语气只是要求严肃认真即可,但在部分试题中也会对语气作出一定的限制,即作答语气需与题目设定的情境、身份相符,这亦是得分的关键点之一。不符合题目的语气要求的,将被扣除相应的分数。
这些限制条件一般通过两个方面来体现:一是作答者与对象之间的关系,即是政府面对群众,或者下级面对上级,抑或是上级面对下级等等;二是任务的特殊性,如宣传类的要求语气具有号召性和感染力,方案类的则要求语气严肃、用词严谨等等。
【真题链接一】
请参考给定资料,为当地居民社区的宣传栏拟一份节水宣传材料。(20分)
要求:
1.体现国家节约水资源的有关精神,说明为什么要节水;
2.简明、通俗,利于老百姓理解;
3.不超过400字。(2010?425联考?江苏等省?第二题)
【分析】
本题虽然没明显设定身份,但隐含角色应为社区工作人员,对象是社区居民,且要求中亦明确规定“简明、通俗,利于老百姓理解”,因此作答时要体现国家节约水资源的有关精神,写成具有宣传倡导节约水资源的稿件,语气应符合“宣传材料”的语言特点,贴近大众,易于接受。
【真题链接二】
假定你是某街道办事处的一名工作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
6~8”拟写一份《某街道办事处关于改进老年人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25分)
要求:文字简明、分条撰写、有指导性与可行性,不超过400字。(2011?424?山东等省?第三题)
【分析】
本题属于方案类的应用文写作题,所写内容主要面向街道办事处的相关工作人员,因此语言表述不宜通俗、口语化,而要体现公文的严谨性、规范性。
标准六:字数
对于字数的要求是申论试卷作答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申论考试中,对于字数的限定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形式:
形式一:不超过×××字;
形式二:×××字左右;
形式三:总字数×××~×××字。
前两种限定形式主要集中于作答要求的前几题,第三种限定形式主要是文章论述题的要求。在实际考试中,前三题的答题纸字数与作答要求字数基本相同,没有多余作答的空间,只有文章论述题会多给出一些作答格子。但是作答字数过少,会被扣除相应的分数。
标准七:文面
4.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之重要领导人讲话 篇四
|背景链接*
1984年4月6日,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试行条例》,身份证从此走进百姓生活。30多年来,身份证尺寸大小没有改变,但含金量已经远胜从前。关于身份证管理制度的改革创新,让群众享有越来越多的获得感。
第一,更便利:身份信息互联互通,撬动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
根据法律规定,每个公民都应有一张身份证。然而,这样一张覆盖全体公民的证件,前些年在申请办理上遇到一些难题。
过去,如果身份证丢了,需要回老家补办,费时费力,群众意见很大。为把方便送给群众,针对“流动中国”的实际,身份证“异地办理”进入顶层设计。2015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建立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挂失申报和丢失招领制度的意见》。
“群众不再需要来回奔波了,在居住地公安机关就可以申请办理和领取证件了,信息交换、审查核验等中间环节完全由居住地、户籍地两地公安机关衔接配合。”公安部改革办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已累计异地办理身份证逾800万张。同时自2017年7月1日起,全国所有省、市、县均可异地办理身份证。
异地办理的背后是数据壁垒的突破。如今,建立在公民身份信息基础上的信息共享,不仅仅是在治安、户政方面,还延伸到其他警种,拓展到其他行业,正在撬动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例如,2016年4月1日正式实施的公安部139号令,明确全国范围内允许异地补、换、领、审验驾驶证。
尝到改革甜头的还有政府自身。网格化管理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头戏,很多街道、社区工作人员的一项日常工作是上门登记身份信息,管理系统中应用最频繁的也是查询哪栋楼住着谁。他们的一个普遍感受是,“摸清、核实辖区人口底数及其基本情况,是确保平安和谐的前提和关键。”
与之相类似,为了防止骗钱骗贷,金融系统越来越离不开身份信息核查;为了确保安全交易,电子商务愈发重视对当事人的实名认证„„伴随公民身份信息与社保、住房、违法犯罪等各类信息的互联互通,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大步向前,让守信人走遍天下、失信人寸步难行。
第二,更安全: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信息防护机制日趋完善
2013年1月1日,我国全面启动身份证登记指纹信息和停用第一代身份证。公安部有关负责人指出,此举可以更好保护公民合法权益和公共利益免受不法侵害,有助于国家机关、社会用证部门更加快速准确地甄别持证人身份。
一手抓源头防范,一手抓现场核查。公安部党委副书记、副部长黄明在2016年10月的一次走访调研中透露,公安部已建成失效居民身份证信息系统,该系统通过与社会用证单位的联网核查,实现所有丢失、被盗居民身份证即时失效。换言之,倘若你拿着一张被挂失的、盗窃的身份证去窗口办事,很难再蒙混过关了。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推进群众办事从“面对面”向“键对键”转变,社会用证部门可能在很多时候见不到本人,这给非法侵犯利用公民个人信息提供了可乘之机。近年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已成为其他犯罪的上游犯罪,被窃取的信息经过加工、转卖,被大量用于敲诈勒索、暴力追债等,特别是为不法分子实施精准诈骗提供了便利条件。
“一是黑客入侵网站非法窃取;二是企事业内部人员非法泄露„„”在近年来高压严打的基础上,公安部今年3月再次部署开展打击整治黑客攻击破坏和网络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专项行动,截至目前共侦破相关案件18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4800余名,查获各类公民个人信息500余亿条。
为从根本上避免公民个人信息被非法侵犯利用,2015年8月29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刑法修正案(九),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作出更严格规定。今年5月9日,最高法、最高检联合发布相关司法解释,进一步明确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定罪量刑问题。更可喜的是,伴随普法宣传的深入、线索举报的鼓励,越来越多的群众意识到身份信息的含金量,自觉维护信息安全。
第三,更规范:深入整治“假重错”,堵住违法犯罪的漏洞
在身份证管理中,还有一种乱象一度被推向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2013年1月,陕西神木“房姐”龚爱爱被指拥有20余处房产、4个户口。“主要是有钱有权的人办理同名异地户口或者当地异名户口,他们或为转移财产,或为非法经营,是想在户籍‘掩护’下干非法勾当。”在当时的记者调查中,陕西西安一名公安干警分析,“如意算盘”之所以能够得逞,要么是申请人提供虚假材料,公安机关审核不严;要么是申请人和公安机关工作人员串通一气。
“假重错”乱象,群众深恶痛绝,尤其是一些人深受其害,生活经常遇到麻烦。“全国每位公民只有一个户口、一个公民身份号码,努力实现全国户口和公民身份号码的准确性、唯一性和权威性目标。”2014年以来,全国公安机关坚持改革从痛点着手,向“假重错”乱象宣战,目前这场战役已全面告捷,共清理重复户口306.7万个,纠正登记项目差错1101万次,重号数量由171万减少到8人。3年来,各地公安机关向伪造买卖户口、身份证亮剑,共查办案件430起,查处违法犯罪人员702人。“我们坚持从严治警,向公安内部违法违规问题开刀,查处公安机关内部人员249人,其中开除处理70人,追究刑事责任69人。”黄明说。
|综合分析*(一)问题
1.发证的起始年龄不合适。根据《居民身份证法》,未满16周岁人员领不领取居民身份证,法律不强求。
2.证件内容设置不科学。现行居民身份证试读内容共有九项: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常住户口所在地等。而真正能起到识别作的血型、指纹等项目没有显示,导致身份证实际使用效率大大降低。
3.有效期限设置不合理。我国16周岁至25周岁居民身份证有效期限为十年,然而,这一年龄阶段的公民等处于身体发育高峰期,相貌、体型都会发生很大变化。
4.居民身份证在使用中不能实现与其他专项证件的有效联系。居民身份证是公民身份证系列的中心和主干。但是现实中大部分专项证件都没有设置居民身份证有关项目,无疑给犯罪分子制造假证创造了条件。
5.在居民身份证查验上“只认证不认人”。各部门在实际中不重视身份证与持证人是否一致及身份的真实程度,容易被犯罪分子钻空子。在对身份证的查验上缺乏统一配备的仪器检验,极易出现查验效果不好的现象。
(二)对策
1.调整、增设居民身份证证体项目及内容,提高居民身份证的使用频率。可按照持证人年龄将身份证分为儿童证、少年证、成人证。
2.依照《居民身份证法》,严格执法,打击处理涉及居民身份证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3.加强宣传,增强人民群众正确使用居民身份证的意识和能力。进行深入、经常性的宣传,不仅对常住人口,也要对外来人口进行宣传;不仅要定期宣传,也要把握申领、换发、补发的时机进行宣传;宣传的方式多种多样,内容要求全面,既要有法律法规,又要有识别真假的知识。
4.各机关单位组织人员培训,提高识别真假居民身份证的能力。冒用、盗用、伪造居民身份证,是目前居民身份证管理和治安管理中的一大难题,解决问题的方法,除改进防伪技术、加强技术保密措施外,也要各机关单位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查验居民身份证的有效进行。
|申论范文*
打通地域障碍,便民服务就得这样“啃骨头”
一段时间以来,对离开户籍地的一些人来说,身份证一旦丢失、过期,往往意味着要回到户籍所在地办理补办、再办手续,费时费力,公众多有抱怨。近两年,一些地方陆续启动了居民身份证省内异地受理工作。今年7月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挂失申报和丢失招领工作在全国各地的全面实施,将使得居民身份证异地办理难题成为永远的过去时。作为一项惠民便民的新举措,其对相关职能部门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也具有积极的引导和示范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群众与政务服务打交道的范围和领域越来越广,需要跨地域办理的事情渐渐增多。诸如异地开具各类证明、医保报销、驾照换领、违章处理、护照办理等事项,长时间以来一直难以实现“全国一盘棋”,只能异地办理,有时能在一省一市解决的问题,也往往会面临跑断腿、磨破嘴的烦恼。
可以说,为办事群众提供便利,各地职能部门做出了不少努力,比如今年年底前实现符合转诊条件的人员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不少城市可以有条件地进行异地申请出入境证件;一些职能部门和人员的慵懒散现象也有了不同程度改观。尽管如此,一些政务服务领域的相关改革依旧是“推一步走一步”,一些关涉民生的服务事项在尽最大可能方便群众上,还有改进和提升空间。
打通地域障碍,让便民服务提速,需要突破种种现实梗阻。首先,在思想观念上,相关职能部门及工作人员应转变服务理念,以为服务对象提供便利为出发点,而不是自己怎么方便怎么来、怎么高兴怎么办。其次,改变原有服务流程与方式,往往意味着利益层面的重新洗牌,对一些基层职能部门来说,手中权力变现的机会将不复存在,因此应有必要的制度设计防止相关部门及人员留恋原有“奶酪”而拒绝或拖延改革。此外,改革通常会需要不同地方多个部门的协同,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在操作上突破现实难关,充分利用信息化、电子
化手段,积极探索网上办理、异地办理模式,实现服务的零距离对接。同时,要警惕一些部门和人员能为不为、装傻充愣,相关主管部门要有必要的监督和指导。
真正让企业、群众切身体会到办事便利,是检验相关服务领域改革到位与否的指标之一。打通地域障碍,就是要让政务服务来一场“供给侧改革”,将企业、群众接受政务服务的真实感受与便利程度,作为考核评价相关职能部门及人员的重要标准,让相关部门及人员意识到,要想让群众办事不麻烦,自身就不能嫌麻烦;若是让群众办事很麻烦,那么自身迟早会“有麻烦”。
|延伸阅读* 【案例一】
美国还没有真正的全国身份证,这是由于全国范围内都没有这样的联邦机构拥有足够司法权可以发布给所有美国公民身份证。所有立法机构都尝试创建一个这样的机构,但是都失败了,主要原因是来自于自由主义者和保守派政客的强烈反对。
在美国,驾照、护照和社会保障号码(社会安全号码)发挥着身份证的功能。乘坐国内飞机、住宾馆及其他需要身份证明的地方,都需要出示驾照。
美国的各级政府对公民的管理服务职能,是从DMV(机动车辆处)获得公民信息居住信息后进行的。美国关于驾驶执照的规定,驾驶员每到一个地方超过15天,就必须到DMV进行登记,否则会被视为无证驾驶。所以,每个公民搬家之后,都会到DMV登记变更住所的信息,这样,DMV就有了有驾照人员流入流出的详细信息。而当地政府共享这一信息,由此获得了本地居民的流入流出情况。
美国政府了解公民信息的另一个渠道是居民的社会保障记录。在美国的所有合法居民,都有一个社会保障卡,社会保障号码(也翻译为社会安全号码)是唯一的,是从生到死伴随每个人一生的。一个人就业、领取工资、缴纳保险、纳税和获得所有的社会保障,都要依据这个号码,这是美国人的福利保障的依据,是命根子。美国人每到一个新地方,都要到社会保障机构办理住所变更手续,以便社会保障部门与自己的联系不中断,给自己的资料能寄到,有好事情不漏掉自己。
【案例二】
身份证异地办理,就近一次跑
5月16日上午,家住嘉善县干窑镇范泾村的沈大妈急匆匆跑到当地派出所补办身份证。沈大妈早上去嘉善县城看病,回来后发现包里的钱包和身份证不见了。她匆忙赶到派出所办理挂失和补办身份证,由于出来得急,忘了带户口簿。
户籍民警让沈大妈填写了申领居民身份证信息核对表,拍照上传到办证系统,信息核对无误后,顺利地为她挂失并补办了身份证。几天后,邮政快递将身份证送到了沈大妈手中。
从2015年起,浙江作为全国首批试点省份,开展身份证的异地受理工作。目前,全省所有县(市、区)均可受理外省籍人员异地办证申请。其中,义乌市公安局在全省首创IC卡居住证网上申报功能。群众在手机上打开“新义乌人家园”微信公众号,扫描上传相关证件,民警后台审核后即可完成申报,无需群众专门跑一趟,也不用民警上门登记。开通以来,已有55万余人通过微信申报流动人口居住登记,申领IC卡居住证4000余件。
同时,浙江全省所有公安机关户籍窗口(办证中心)均可办理身份证挂失申报和丢失招领等业务。截至目前,累计受理外省籍人员异地办证申请11.5万余张,挂失申报证件59.8万余张,彻底解决了因异地办证而来回奔波的问题,实现了群众就近一次跑。
5.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之重要领导人讲话 篇五
题目:p市某村的生猪养殖进入信息化时代。假如你是该村驻村干部,要向其他市县养殖村的管理人员介绍经验,请根据“给定资料3”,写一篇在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稿。要求:(1)全面准确,符合实际;(2)语言得体,有感染力;(3)不超过500字。
1.分析题干
首先,作答贯彻执行题,明确题干给出的文种后,确定该文种的格式、结构。讲话稿的格式是标题、发文对象、正文。结构分为开场白、主体部分,结尾,也可以说发文事由、主体内容、结尾。结合题干我们知道题目可以按理论讲授的方法,拟定为“关于p市生猪养殖经验的讲话稿”或者“关于p市生猪养殖的经验介绍”,都是没有问题的。再从题干中寻找信息,确定发文对象,和其他市县的管理人员介绍经验,发文对象可以定为:各位领导、同事。明确格式具体写什么内容后,其次再确定结构,开场白要介绍身份等等,总之要引出下面的经验,可以做简单介绍后,不拖泥带水的直接说: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些我们村生猪养殖的经验。中间主体部分是写经验,也就是成功的做法,考生需要从材料认真寻找要点,结尾可以简单干脆的,直接写成我的讲话到此结束,谢谢大家。也可以结合题干,毕竟是经验交流会,结尾可以说:以上就是我村生猪养殖的一些不成熟的做法,望大家批评指正,谢谢,也是可以的。
二、梳理材料
在梳理材料中,考生要很明确,在材料中找什么,我们在分析题干的时候已经说了,主要是找做法,这是放在讲话稿的主体部分,因此在梳理材料中,需要把找到的做法,进行归纳概括,是之有条理的呈现。至于材料中除了做法之外的信息,比如问题、背景等,都可以放在发文事由中。也就是说,贯彻执行题的本质是归纳概括加一点格式,考生通过审题,分析题干得出格式和整体的作答思路后,再梳理材料,就是按照归纳概括的方法找点,加工即可。
三、加工
将做法进行归纳概括之后,按照讲话稿的结构,三步走,把材料中找到的要点,分别放在三部分中,稍微进行语言上的加工,使之语言通顺。
6.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之重要领导人讲话 篇六
中公教育申论名师团队
4月20日上海世博会首次试运行当天,拍摄于世博园内的几张照片就在网络上四处疯传,本来光可鉴人的不锈钢梯状饮水台上一片狼藉地堆放着废弃的塑料餐盒、食品袋,安检处的拥挤、世博公交站点前的乘车难等问题被暴露无遗。
我国国人素质不高,表现在言谈举止的细节之中。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我国各方面已经发展成为现代化国家,但隐蔽在现代化城市光鲜外表下面的道德意识以及生活和行为方式等等,离真正的现代文明却还差得太远!
国民文明素质问题的形成有其深层次的复杂原因,是个人内在修养和社会环境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
国家形象是国际社会对一个国家的看法,是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的口碑。除了政治形象、文化形象、产品形象等,公民形象也是一个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公民素质如何、道德水平如何,直接影响到这个国家的形象。
素质,是我们在追求经济发展中被忽视的一门功课。无论是上海世博会上面对数百万全球各地参观者,还是在其他行业中数以千计的群体,提高素质、改善形象都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加强公民道德教育。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教育是基础。要紧紧抓住影响人们道德观念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家庭、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方面,坚持不懈地在全体公民中进行道德教育。
7.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之重要领导人讲话 篇七
【导读】
请示是“适用于向上级请求指示、批准”的公文。请示属于上行文。凡是本机关无权、无力决定和解决的事项可以向上级请示,而上级则应及时回复。是应用写作实践中的一种常用文体。请示可分为三种。请求指示的请示、请求批准的请示、请求批转的请示。在此中公教育专家对请示进行详细的介绍,供各位考生学习掌握。
一、请示的特点
1、一文一
为了便于领导批复,请示行文必须一文一事。这就是说,每则请示只能要求上级批复一个事项,解决一个问题。
2、请批对应。
一请示,一批复。没有请示就没有批复。请示所涉及的问题,一般较紧迫,没有批复,下级机关就无法工作。因此,下级机关应及时就有关问题向上级机关请示,上级机关应及时批复。
3、事前行文。
请示应在问题发生或处理前行文,不可先斩后奏。
二、写作方法
请示一般由标题、主送机关、正文、落款和附注五部分组成。其各部分的格式、内容和写法要求如下:
1、标题。请示的标题一般有两种构成形式:一种是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构成。如《××县人民政府关于××××××的请示》;另一种是由事由和文种构成,如《关于开展春节拥军优属工作的请示》。
2、主送机关。请示的主送机关是指负责受理和答复该文件的直属的上级机关。每件请示只能写一个主送机关,不能多头请示。
3、正文。其结构一般由开头、主体和结语三部分组成。
本文由广西中公教育整理提供,供各位考生参考学习!
(1)开头。主要交代请示的缘由。它是请示事项能否成立的前提条件,也是上级机关批复的根据。原因讲的客观、具体,理由讲的合理、充分、上级机关才好及时决断,予以有针对性的批复。
(2)主体。主要说明请求事项。它是向上级机关提出的具体请求,也是陈述缘由的目的所在。这部分内容要单一,只宜请求一件事。另外请示事项要写的具体、明确、条项清楚,以便上级机关给予明确批复。
(3)结语。应另起段,习惯用语一般有“当否,请批示”,“妥否,请批复”,“以上请示,请予审批”或“以上请示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区、各部门研究执行”等。
4、落款。一般包括署名和成文时间两个项目内容。标题写明发文机关的,这里可不再署名,但需加盖单位公章。
5、附注。使用“请示”这一文种时,应出具附注。写法是,在成文时间下一行居左空2字,加圆括号注明发文机关联系人的姓名和电话号码。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公文写作功底之请示》(2)
中公国家公务员信息国家公务员 2017-06-08 10:02:36 |广西中公·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请示的正文,主要由请示的原因、内容、要求三部分组成,请示时应将理由陈述充分,提出的解决方案应具体,切实可行。请示的注意事项除其特点中所述之外,还应注意请示与报告的区别,切忌用报告代请示行文;请求的内容若涉及其他部门或地区时,在正常情况下应事先进行协商,必要时还可联合行文,如有关方面意见不一致,应如实在请示中反映出来;另外请求拨款的应附预算表;请求批准规章制度的,应附规章制度的内容;请示处理问题的,本单位应先明确表态;正式印发请示送上级机关时,应在文头注明签发人姓名。
三、范文示例
×××化工厂关于贯彻按劳分配政策两个具体问题的请示
省劳动厅: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的基本原则,也是社会主义优越性之一。几年来,我厂由于认真贯彻了按劳分配政策,极大地激发了广大职工的社会主义劳动积极性,使得生产率成倍地增长,乃至几倍的增长。
本文由广西中公教育整理提供,供各位考生参考学习!
为全面贯彻按劳分配原则,进一步调动职工的劳动积极性,现就两项劳资政策问题请示如下:
一、拟用1990年全厂超额利润的10%为全厂职工晋升工资。其中,1990年4月30日在册职工每人晋升一级,凡班(组)长和车间先进生产(工作)者及其以上领导和先进人物再依次晋升一级;全厂技术突击组成员每人浮动一级工资,组长每人浮动两级工资。
二、拟用1990年全厂超额利润的10%一次性为全厂职工每人增发奖金平均100元,具体金额按劳动出勤率和完成定额计算。以上请示,妥否,请批示。
×××化工厂 1990年11月10日
8.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之重要领导人讲话 篇八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践行群众路线 夯实
执政之基
群众路线是我党的生命线以及根本工作路线,是做好群众工作的“传家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着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的现实利益问题。为此,要把群众路线坚持好落实好,然而当前政府工作中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等不正之风,拉远了与人民群众的距离,损害了政府的形象和威信。因此,应践行群众路线,夯实执政之基。
践行群众路线,应重民意,尊重群众意见。我们党和人民群众是鱼和水、舟和水的关系。有些党员干部虽然对此有所认识,可是长期的办公室工作,让他们形成了等待别人找上门来的工作惯性。而践行群众路线,就是要破除这样的惯性,主动向广大群众靠拢,虚心拜群众为师,积极听取群众的意见,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将群众意见转化为基层工作人员提高思想和改进作风的动力;广大群众才能放下疑虑,踊跃真诚地提供正确的意见和建议,促进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改善和发展。因此,基层党员干部要多听群众对政府工作的真实感受,多听群众对党员干部的意见建议。在同吃同住中体验百姓酸甜苦辣,在促膝交流中分析工作利弊得失,在朝夕相处中增进与群众的感情。真正把群众当主人、当老师,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请群众参与、让群众评判、受群众监督,才能收到群众满意的效果。
践行群众路线,应察民情,善于倾听民声。民声,也就是民生。民声,就是群众的呼声,群众的心声。为官者以民声为重,执政者以民意至上。民声与民生是国家稳定发展的命脉所在,是一个政党执政的灵魂所在。民声和民生是执政的依据,是国家存在的根本。因此,要通过调查研究解决群众最直接最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帮助群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满足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等方面的合理要求,群众就会拥护我们;另一方面,广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践行群众路线,应解民忧,多办利民之事。群众最关心的事,就是我们最关注的事;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事,就是我们要抓紧办理的事。因此,要把服务群众作为“工作原点”,把群众满意作为“评价砝码”,多办利民之事,服务群众,造福民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新要求,在总结运中公教育·做一个善良的人!点击查看国考面试大全
最全汇总>>>公务员考试历年真题
用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的基础上,应在思想观念上、在具体工作和执行制度上进行创新。可以采用理想激励与现实激励相结合,既要让群众看到现实利益,又要对他们进行启发和教育,使他们认识到,他们不但有自己眼前的、短期的利益,还有长远利益。也就是既要满足群众,又要唤醒群众。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纵观古今中外的历史,人心向背不仅决定着国家政权的命运,也形成了历史的基本走向。人民是历史的主体,也是党的事业立足的根基、成长的血脉、力量的源泉。历史深刻昭示,群众路线是党的传家宝、生命线。只有牢记为民宗旨,永葆为民本色,才能夯实执政之基。
9.浙江公务员考试申论之产业转型 篇九
加强战略规划、加大政策支持、开展试点示范、构建服务平台、强化智力支撑„„近年来,浙江把国际金融危机作为“倒逼”产业转型升级难得的机遇和动力,积极实施“标本兼治、保稳促调”战略,推动块状经济加速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
目前,在全省上下共同努力下,这项工作推进有序有效,不仅有力推进了浙江工业经济发展方式的加快转变,而且进一步巩固发展了全省经济回升向好的良好势头。2009年经济增速开始回升,达8.9%。今年以来,全省经济回升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上半年全省GDP同比增长13%左右,其中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8%。
转变工业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举措
改革开放以来,以“一县一品”、“一镇一品”为特点的块状经济,成为支撑浙江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组织形态。以制造业为主的块状经济已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50%以上。
然而,块状经济长期发展过程中累积的一些素质性、结构性矛盾,尤其是产业层次低下、创新能力不强、规划引导缺失、要素支撑不力、转型升级缓慢等问题也逐渐显现。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浙江块状经济固有弊端集中暴露,迫使浙江经济发展一时陷入减速低迷期。
浙江省委、省政府较早就意识到:浙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根本出路在于推进经济转型升级;转变工业经济发展方式根本出路在于加快推进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
早在1997年,浙江省第十次党代会就确定了经济发展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的指导方针。2002年,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坚持经济发展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的方针。党的十六大以来,省委又进一步提出“凤凰涅槃、腾笼换鸟”的工作思路,着力推进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党的十七大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之后,浙江省委就着手研究和酝酿经济转型升级问题。2007年12月召开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赵洪祝明确提出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并强调指出,加快转型升级,最根本的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推进产业结构、增长模式等方面的转型升级。
针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给浙江经济发展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省委、省政府提出,要把推进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作为转变工业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2008年7月,省委常委会召开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省委书记赵洪祝在会上提出了“标本兼治、保稳促调”的经济工作总体思路,并部署了加强投资项目要素保障、完善技术改造支持政策等转型升级方面的重点工作。同年9月,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浙江省委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决定》,强调全面提升块状经济发展水平,加快建设现代产业集群,推动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改变我省工业主要处在低端产业和低附加值加工环节的状况。2009年5月,省委书记赵洪祝在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上指出,要完善块状经济生产性服务体系,建立促进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的有效机制,积极推进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
为保障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浙江积极探索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参与的工作协调机制。省里成立工业转型升级领导小组办公室,强化各成员单位协作,负责做好全省块状经济转型升级的组织指导工作。各地高度重视块状经济转型升级工作,普遍建立政府主要领导负责、分管领导具体抓、部门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合力扶持的块状经济转型升级工作协调机制。
杭州装备制造、缙云机床、乐清工业电气、长兴蓄电池、宁波服装等19个产业集群均成立了领导小组,特别是跨行业、跨区域的永康五金产业集群,探索建立了以永康市政府牵头、武义和缙云两地政府参与的三地联动工作协调机制,统筹推进块状经济转型升级工作。
充分发挥政府规划扶持作用
为更好地适应和把握当今时代产业集群化发展的趋势潮流,浙江坚持战略谋划在先、政策扶持为重,促进块状经济转型升级的合理布局,优化了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增强了块状经济转型升级的科学有效性和实际工作力度。
省委、省政府要求各地在推进块状经济转型升级中首先要制定颁布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的实施方案,并把规划实施方案作为贯彻执行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各项具体任务的行动指南。
2009年6月,省政府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明确了龙头企业培育、空间平台优化、重大项目带动、创新平台推动、政策要素支撑等“五大工程”为主要内容的工作重点以及以示范区试点、智力支撑、财政金融支持为主要抓手的政策措施。其中在全省选择了不同区域和行业的21个块状经济作为省级示范区试点。
各示范区根据省里的统一部署及对方案编制的工作要求,均成立了方案编制领导小组或执行团队,做好编制专家聘任和实地调研的落实工作。截至目前,首批21个示范区试点已全部完成了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其中13个通过了省里组织或委托的论证评审。各地都把实施方案编制过程作为政府、企业、协会和专家等各方资源综合和融合的过程,充分发挥行业龙头骨干企业、产业集群专家及高层次行业专家的作用,使编制过程成为探索区域产业集群转型升级路径的过程、统一各方面思想的过程和引领行业发展方向的过程。
规划导向,政策驱动。各地纷纷出台财政扶持政策,重点支持产业集群龙头骨干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节能减排。杭州从2007年起每年安排1亿元专项资金,大力支持以装备制造业为代表的新型重化工业发展;金华市去年市本级安排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1000万元,扶优扶强及技改贴息资金2000万元以上;舟山市每年安排2000多万元用于船舶产业转型升级,开展出口船舶“先退税后核销”试点,共计先退税20亿元;黄岩每年统筹安排1500万元以上模具产业扶持资金,重点扶持黄岩模具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工作;乐清计划在政府财政工业发展基金中划拨1亿元作为转型升级专项资金,重点对工业企业在产品更新换代、关键共性攻坚、公共平台建设、区域品牌创建等方面给予支持。
此外,省科技厅还对全省首批21个块状经济转型升级示范区专家组提供了工作经费支
持,对示范区企业申报高新技术和创新型企业认定、科创平台建设、重大科技项目、成果转化项目给予了大力支持。省工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对全省块状经济转型升级示范区组织上报的51个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给予了支持,共补助资金1.385亿元,同时对行业龙头骨干企业进行重点倾斜,2009年省工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安排中,工业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安排58个项目,1.65亿元贴息资金。
据悉,省政府即将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块状经济转型升级“六六工程”要求,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聚集政策合力、优化资源配置,加大对示范区建设政策支持力度。
完善和强化要素资源的保障支撑
针对块状经济转型升级的资源要素瓶颈问题,浙江把完善和强化要素资源保障作为重要手段,加大对发展产业集群所需土地、人才、金融等要素的保障力度,推进资源要素向优质产业集群倾斜,努力为加快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为解决块状经济转型升级中用地难问题,各地坚持优势产业优先用地,对于块状经济内龙头企业、产业发展前景较好的中小企业、块状经济内引进的标杆企业和重点配套企业,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土地等要素资源。同时把解决土地问题与当前省委、省政府实施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战略有机结合起来,以项目实施推进块状经济转型升级,进一步增强空间平台优化利用对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承载作用。嵊州市方案中筹划的6大类13个项目已落地启动;瑞安汽摩配整合提升产业链,组织实施总投资约129亿元的70个转型升级重大项目。
为提升我省块状经济的科技创新能力,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向块状经济区域派遣专家服务组的通知》,决定向块状经济区域派遣专家服务组,同时科技部门在征集各示范区对派遣专家组的具体需求,组织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双向对接的基础上,公布浙江省首批21个块状经济转型升级专家服务组成员名单。
目前,全省首批21个示范区都已派驻了专家组,配备l—2名首席专家领衔,共派驻省内外专家152名。专家服务组从2009年9月开始派驻,服务时间为3年。此外,省科技、质监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能积极抓好专家组技术攻关及咨询服务、公共检测平台建设、质量提升和标准化推进等工作,着力为推进现代产业集群建设提供科技支持。
为强化金融支撑。全省各地加强块状经济和各类金融机构的对接与合作,创新块状经济融资方式。截至目前,民生银行杭州分行已向我省15个产业集群发放了14亿元的授信额度。
各地还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建设,积极创新金融服务形式和手段,着力破解产业集群发展中的资金难问题。舟山船舶实行在建船舶抵押、海域使用权抵押等金融创新手段,加大金融对重点企业、项目和企业兼并重组的支持力度;嵊州多次举办工业项目银企对接会,签约近3亿元,开展“走访企业、破解难题”活动,问题解决率达98.6%。
突出龙头企业培育和集群品牌建设
着眼于提升产业集群内在关联度和产业高端化水平,浙江把推进龙头企业培育和集群品牌建设作为加快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坚持典型引路,示范带动。
继去年全省确定21个块状经济省级示范区试点之后,今年4月我省组织开展第二批示范区试点的申报工作,经评审,初步遴选了21个作为第二批试点,突出了对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循环经济、高端制造、商业模式创新范畴的块状经济的引领和培育。
行业龙头骨干企业是增强我省产业和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关键所在。2009年7月,我省制订出台《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公布浙江省工业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名单的通知》,确定146家工业行业龙头骨干企业作为转型升级的领军企业进行重点培育。2009年9月,召开了全省工业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工作会议,对培育发展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工作作出了部署,要求不断做大做强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发挥其在块状经济转型升级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浙江经济以“轻、小”起步,块状经济以中小企业为主、产业集中度低、生产离散化严重。为突破这一软肋,各地积极培育当地块状经济中关联度大、主业突出、创新能力强、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同时引导行业龙头骨干企业通过联合、并购和品牌经营、虚拟经营等现代方式整合中小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
目前,全省各示范区已经形成了一大批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如杭州装备产业集群中的西子联合控股、杭州汽轮动力、盾安控股集团等;衢州氟硅产业集群中的巨化集团、中宁多晶硅、中天有机硅;金华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中的青年汽车、今飞机械、众泰控股等等。
打造品牌,是推动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必要之路。各地积极引导和支持块状经济内企业创立品牌,不断提升企业品牌和集群品牌附加值,促使众多企业特别是重点骨干企业实现了从无牌、贴牌到有牌,从有牌到名牌,从名牌到打造国内国际著名品牌的转变。
2007年,万向集团钱潮QC牌万向节获世界名牌称号,我省实现世界名牌产品零的突破;宁波菲戈集团近3年累计投入近6000万元加强设计研发争创国际品牌;2008年底止,全省块状经济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188个,占全省总量的65%。
同时,各示范区还推动生产要素向品牌企业和优势企业流动,形成集聚效应,一批区域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如宁波服装、绍兴纺织、永康五金、嵊州领带、瑞安汽配、乐清工业电气、温岭泵业、黄岩模具、义乌小商品等产业集群均获得了全国性产业基地荣誉称号。
构建和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及创新体系
推动块状经济转型升级,科技创新是第一动力,完善公共服务是重要保障。浙江坚持高水平、高质量推进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把构建和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及创新体系作为重要内容。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市场竞争、要素成本、节能减排、新科技革命等的倒逼,各地普遍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对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倍增带动作用。一方面,大力推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另一方面,还结合产业集群的行业特点、发展阶段及转型升级不同路径,加
大了产学研合作和公共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力度。同时支持有条件的龙头企业创建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
目前,全省已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8家(大部分处于不同的块状经济内),总量位居全国第2位;已获国家科学技术奖24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6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8项;全省21个块状经济中已经建了16个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
根据省政府的统一安排,部分产业集群示范区所在地还组织承办了纺织、装备制造、船舶、医化、氟硅等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专题报告会或高峰论坛,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院士前来辅导报告,以国际化视野、从战略高度分析产业发展趋势、技术进步方向,帮助企业拓宽视野、理清思路,探寻转型升级的突破路径,同时进一步提升政府、部门的战略筹划、产业引领、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和创新服务方式的能力。
完善社会化公共服务体系,构建块状经济转型升级公共服务平台。各地根据当地块状经济的特征,探索推进多形式、多层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重点支持研发中心、检测中心、信息中心等服务机构建设。绍兴推出纺织业ASP公共服务平台,加强专家组与示范企业的沟通,充实平台内涵、完善各项服务,使更多的纺织印染中小企业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
鼓励为块状经济转型升级服务的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建设,重点支持管理咨询、技术专利服务、人才教育培训、市场营销、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为块状经济内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推广、信息咨询、质量检测、财务管理、依法经营、员工培训等服务。加强行业协会建设,积极吸收块状经济内龙头骨干企业和特色优势企业进入协会,鼓励和引导行业协会做好信息统计、运行分析、标准制订、品牌培育以及应对技术贸易壁垒诉讼等工作,同时强化行业自律,规范竞争秩序,促进产业集群有序升级。截至2009年底,全省块状经济内共建立了近300个公共服务平台,设立各类行业协会200多个。
10.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之重要领导人讲话 篇十
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之异地高考
【热点关键词】
异地高考 准入条件高 流于形式 教育公平人文关怀 优化教育资源分配 因地制宜
【热点背景】
1.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9月6日举行新闻发布会,请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介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实施两年来教育改革发展情况,并答记者问。在谈到“异地高考”时,袁部长答:“要有条件准入。首先家长要符合条件,学生还要符合条件。”——家长要有稳定的工作、稳定的住所、稳定的收入,并且交了各种保险,学生则必须在当地就读若干年。“稳定的工作、稳定的住所、稳定的收入、交了各种保险”,看似容易,但对于多数外来务工者尤其是农民工来说,恰恰最不容易。估计很多流动人口看到上述诸多限制条件,会有如兜头被泼上一盆冷水:罢罢罢,我们还是回户籍地参加高考吧!
2.据了解,目前对于在粤、在深就读小学、初中、高中的学生数量,相关部门还没有详细数据,但就此前深圳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来看,非户籍人口占深圳常住人口比例高达77%。而深圳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透露,此前该局曾就非广东户籍在深圳就读的学生数目进行一个粗略统计,虽然具体数据记者不得而知,但其表示,“基数比较大”。
“在深圳,现在外省户籍的学生仍然不能参加高考,由于广东教育和高考与这些学生的老家的教育和高考方式存在差异,因此现在不少外省户籍的学生在深圳接受完义务教育后,都会选择回去老家读高中、参加高考。”深圳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一旦放开异地高考,恐怕这些原本选择回老家接受高中教育的学生就不回去了。
4.从外来务工子女的入学,到异地高考准入,不能不说是教育部门倾听民众呼声的结果,解决实际问题的一项重大举措。但是,准入条件又引来公众的质疑。有条件的准入看起来仿佛考虑的很周全,对家长唯一的限定就是除了没有户籍,其他条件该具备的都得具备,对学生的要求更是“放宽”政策,其实本质就是让学生除了拼出身还要拼自身。而最后的城市条件可以一票否定前两个条件,城市发展不需要的行业,不能成为把相关群体拒之门外的理由。
其实公平只是相对而言。如果让在异地接受完义务教育的学生回到原籍参加升学考试,或者是在异地接受完高中教育的学生回到原籍参加高考,由于两地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差异,势必会让学生由“优等”变成“差等”,最终被原籍学校拒之门外,这对于学生本人来说是否又是不公平?如果让随迁子女在本地高考,那么必然会 “抢夺”本地考生的录取率,这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对本地考生而言,是否存在不公平?这好像是一个悖论。
【考点分析】
一、问题
模拟试题:异地高考政策的实施,当前还面临着一些瓶颈问题,请你结合材料,请用不超过250字的篇幅,概括出这些问题。
要求:概括准确,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参考解析】
1、家长的准入条件高,与进城务工人群的普遍状况不符。家长有诸如稳定工作、稳定住所、稳定收入、缴纳各种保险、常住人口等限定。
2、此次异地高考政策覆盖人群主要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不能适应中国人口未来流动的趋势。农村向城市的流动,也即进城务工并不是唯一形式,其他还包括从城市到城市的流动,这种流动形式目前越来越多。
3、容易流于形式。异地高考政策的制定权交给地方的职能部门,而地方为了防止“高考移民”会设置重重障碍,最终使得异地高考流于形式,二、意义
模拟试题:结合材料并联系实际,用不超过350字的篇幅,分析说明当前实施异地高考的积极作用。
要求:分析全面,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参考解析】
积极作用:
1、促进教育公平。异地高考不同于高考移民,钻政策的空子破坏教育公平,异地高考是为了实现有户籍学生与无户籍学生的同等权利。
2、传递出回应民意的积极信号,体现了对考生的人文关怀。随迁子女高考和求学因为户籍受到限制,对此给许多家庭和考生带来的不变,群众对此呼声很高,国家的积极回应无疑是顺应时代需求。
3、充分考虑了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许多地方省内异地市报名高考,也有某些省份在率先出台允许非户籍考生在该省省参加高考的政策,尊重的人才流动带来的经济效益。
4、更大的范围内体现了社会公平原则。每个公民都有平等享受医疗,教育等权利,异地高考无疑是更好地保障公民享受基本权利,因此大范围内体现了社会公平原则。
三、对策举措
模拟试题:结合材料并联系实际,用不超过250字的篇幅,谈谈如何完善异地高考这一举措。
要求:条理清晰、行文流畅,措施全面、针对性强、具有可操作性。
【参考解析】
1、因地制宜,做足充分的调研。在方案设计时,切实地听取随迁子女家长和本地子女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2、加大对“高考移民”现象的预防和打击。更需要防止一些不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通过腐败等手段谋取高考权利
3、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快增加教育欠发达地区教育投入的进程,尽快提高基础教育水平,教育发达地区需制定合理的招生计划。
4、树立全局的观念,统筹解决这一问题。从高考与录取的改革入手,跳过地区利益争执,适当限制地方政府的解释权,在更高层面保障异地高考考生的权利。
【评论文章精选】
加快教育均衡才能完善异地高考政策实施
只有加快教育均衡的步伐,才能从根本上完善异地高考政策的实施。实现教育均衡,是推行异地高考的需要,其实更是教育发展本身的需要。
民间呼唤已久的异地高考改革,终于在实施时间上迎来了教育部的首次明确回应。虽然说这个“时间表”还相当粗糙,但10个月内出台方案的消息至少表明,对异地高考方案的调研和论证已经迈出实质性一步,即将走向公布、实施阶段。乐观地想一下,或许明年就将有部分考生可以免受户籍之限,方便地在就读地参加高考了。
推行异地高考已成共识,对此教育部门也早已明确态度。之所以方案迟迟难以出台,更多还是出于稳妥的现实考虑,避免造成新的不公。这其中,最让很多人担心的就是所谓“高考移民”现象。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教育部强调将要实施的异地高考方案依然是“有条件准入”、“不完全放开”,既要考虑城市的承载能力,也要考虑家长的工作情况,应该说可以理解。改革从来不可能一蹴而就,重要的是,改革已经在路上。
不过应该看到的是,“高考移民”本就不是异地高考的天然敌人。不必否认,“高考移民”客观存在,也事实上损害着本地考生的利益,但这并不是“移民”考生及家长的主观意愿,根本原因更在于教育领域中的现实不均衡。这至少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基础教育发展水平的不均衡,直接催生出了“高考移民”的利益空间;二是高校招生计划的投放不均衡,许多高校特别是重点大学在办学地计划太多,人为制造出了高考中的招生不公平。
换言之,推行异地高考之后,基于现实,对“高考移民”现象的预防和打击依然需要坚持,但更重要的,其实更应该在加快教育均衡方面作出更多努力。教育欠发达地区需要加快增加教育投入的进程,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尽快提高基础教育水平。另一方面,也需要地处较发达地区的重点高校更多计划均衡,降低在本地区过多的招生计划投入,逐步推行按地区考生人数投放计划,以真正从招生源头上实现公平公正。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通知》,县级市有合法稳定
职业及住所即可落户,地级市工作三年可以落户,被称为我国户籍改革的一次重大突破。或许,这客观上也对加快异地高考起到了促进作用户籍已经“放开”,再限制在户籍所在地高考有何意义?不过换个角度来看,这实际上也为预防“高考移民”增加了难度。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也只有加快教育均衡的步伐,才能从根本上完善异地高考政策的实施。实现教育均衡,是推行异地高考的需要,其实更是教育发展本身的需要。
【政策表述精选】
国务院关于实施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工作情况报告
一、学习宣传和总体部署情况
去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发布了纲要。一年多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全国人大给予了大力指导和支持,各地各部门各学校认真学习贯彻。总的来看,纲要贯彻落实工作开局良好、进展顺利。
(一)广泛深入开展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纲要精神的学习宣传。
组织专题研讨培训,对35名主管教育的省(部)长、152名教育厅局长、5万多名各地教育部门干部和校长进行培训。开展全国范围的学习宣讲,组织纲要宣讲团,分赴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展学习宣讲。各省(区、市)及许多市县都召开了教育工作会议,党政主要负责人出席并讲话。纲要颁布以来,中央主要媒体刊播有关重要报道6500多篇,刊发省委书记、省长、部长关于教育讲话和文章70余篇,刊发专家评论、访谈等600多篇。各级各类学校围绕纲要,广泛开展教育思想、观念、方法的大学习、大讨论。通过一年多的学习宣传,纲要的思想理念逐步深入人心,政策举措广为社会知晓。
(二)建立健全推进纲要落实的长效工作机制。
建立部门协调机制,成立由国务院分管负责同志任组长、党政群20个部门组成的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研究部署、指导实施教育体制改革工作。各地都成立了相应领导小组,其中7个省由省长担任组长,4个省由党委常委和分管教育的负责同志共同担任组长,其余省份由分管负责同志担任组长。建立专家咨询机制,成立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由64位来自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委员组成,对国家重大教育改革发展政策进行调研、论证、评估。建立分解落实机制,将纲要确定的190项重大任务,分解落实到60个部门和单位,各地也都制定了任务分解落实方案。建立部省、部部共建机制,教育部已与9个省签署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协议,与13个省共建24所直属高校,与34个部门共建52所直属高校。建立检查督促机制,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分10组对各地贯彻落实纲要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10个工作组多次分赴各地调研指导。
(三)着力构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规划体系。
注重横向贯通,以纲要为统领,结合教育各重点领域特点,研究制定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民办教育、民族教育、艺术教育以及语言文字等10个专题规划。强化纵向衔接,以国家纲要为指导,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都编制发布了各自的教育规划纲要,许多市县也制定了本地教育规划。体现远近结合,把纲要确定的10年目标任务,进一步落实到“十二五”规划中,细化到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三年目标任务、中等职业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等阶段性计划和工作计划中。制定配套政策,国务院出台了开展教育改革试点、加大财政教育投入、发展学前教育、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等重要文件,中央有关部门出台了100多个重要文件,各省(区、市)以党委、政府名义出台了370多个文件,政策措施覆盖各级各类教育,涉及教育改革、发展、保障等各方面。通过一系列规划、政策,把纲要的大政方针细化为各地各部门的具体措施,有力有序推动工作落实。
【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之重要领导人讲话】推荐阅读:
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领导人讲话之作风建设06-13
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申论的重要性07-12
2015国家台州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建公务员诚信档案是制度的完善07-01
2022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模拟高试卷11-11
2023年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之演讲稿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