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成长的作文

2024-10-12

描写成长的作文(共19篇)

1.描写成长的作文 篇一

窗外不知何时笼上了一层阴云。

我双手抱膝、蜷缩在座位上。桌角压着试卷,雨前空气中充斥着压抑的气息,我只觉得心中烦躁。

“啪”“哒”“啪嗒啪嗒”雨终于落了下来,我拿着伞下了楼。

漫无目的地走着,不知不觉就走到了那座废弃的庭院。白墙上画着醒目的“拆”字,再过不久,这里就会变成一条繁华的街市。

我走到院中的凉亭坐下,阖目静听雨声。可眼前又不自主地浮现出桌角的那堆试卷,心一下子更茫然了。不只一次的考试失利,一张张试卷上的大叉让我融目惊心。无论怎样努力我都只能仰望那些扭曲的难题。我害怕了,不敢再去面对挫折,不愿学习,空白的试卷堆在桌角。无论如何,我都无法鼓起勇气去打开它们……

睁开双眼,视野中突然出现了几朵浅紫色,毛茸茸的小花,外形玲珑优雅,娇小俊俏,沾着水雾,十分讨人喜爱。我有些许好奇,近了却看到小紫花下面熟悉的墨绿色叶子。“刺荆草?不可能吧!”我暗地里一怔,美丽纯洁的花和又怪又丑的刺荆草同时浮现在脑海中。

没有美妙的名字,没有艳丽的外表,这就是它――刺荆草。它的绿色不是那种纯正的绿色,而是古怪发暗的墨绿,边缘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小软刺。这样子又丑又怪,甚至有点儿令人讨厌。

可在花的映衬下,那墨绿的叶子居然变得柔美了。它古怪的深绿色变得青翠了,就连那讨厌的刺也变得像花边儿一样柔软了……原来刺荆草并不丑,它把美丽全部奉献给了花儿,它的无私,是花的英雄。当花开放时,它的任何一个部分都散发着光辉。

那一刻,我的灵魂仿佛被什么击中。刺荆草并不是失败者,更像是我心目中的英雄,而它的沉默,只为此刻的绽放。

我心中的疑惑一下消散了。只要努力过,坚强面对挫折,何必畏惧别人的目光。努力可能会说谎,但努力一定不会白费,就好像这位英雄――相寻梦里路,飞雨花开处……

2.描写成长的作文 篇二

一、作文中的“色”

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倘若一篇作文中没有一处色彩描写,那么作文的表达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如果加上适当的色彩描写,一定会锦上添花。例如,《可爱的草塘》这篇课文对草塘的描写:“浪花翠绿翠绿的,绿得发光,绿得鲜亮,欢笑着,翻滚着……”作者既向读者展示了草塘景色的层次美、静态美、动态美,还向读者展示了草塘的色彩美。“翠绿翠绿的、鲜绿色、翠绿色、墨绿色”,作者次第写出了草塘“色”的变幻,向读者勾勒出一幅草塘美景图。假设没有“色”的描写,那么这篇文章的表达效果就会逊色许多。

二、作文中的“声”

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在家里有锅碗瓢盆的交响曲,在学校里有琅琅的读书声,快乐的欢笑声,悦耳的琴声和歌声,上下学的路上,汽车的鸣笛声,各种叫卖声……声音无处不在。如果我们的作文缺少了“声”的描写,就好像一部无声电影,令读者兴味索然。如果恰当地用好拟声词,表达效果就会截然不同,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使文章更加生动。譬如:春天来了,他常常到小河边玩。青蛙“呱呱”地叫着,啄木鸟“笃笃”地啄着树木,甲虫“嗡嗡”地飞着。三个拟声词,让无形之声变得真实可触,读者也会被这美妙的大自然的交响乐所陶醉、所迷恋。

三、作文中的“味”

在我们的生活中,“味”无处不在。例如,一个学生的习作《烤洋芋》:“爸爸把烤熟的洋芋掰成两半,分给我和妹妹。我摸了摸,热乎乎的,闻了闻,一股浓郁的香味钻进了我的鼻孔里,那冒着热气的黄亮的瓤,就像金瓜的瓤似的。我一边吃一边细细品尝其中的美味,真是又香又甜,又沙又面。”小作者对洋芋烤熟之后浓墨重彩的描写,简直令读者馋涎欲滴,多么想亲自品尝一下烤洋芋的美味啊!再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作者先写了荷花开放之后的“味”(清香),又联想到了高楼上渺茫的歌声,恰当准确,为文章营造了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

3.作文中的细节描写 篇三

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运用细节描写写人,往往能增强描写的生动性和真实感,使人物更具个性特征,对人物塑造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在契诃夫的《变色龙》中,奥楚蔑洛夫四次穿脱作为沙皇“警犬”标志的军大衣的细节描写,把主人公在公众面前装腔作势、耀武扬威,在上司面前惶恐惧怕、身价如狗刻画得活灵活现,读罢令人拍案叫绝。《范进中举》中“不想胡屠户虽然大着胆子打了一下,心里到底还是怕的,那手早颤起来,不敢打到第二下……胡屠户站在一边,不觉那只手隐隐的疼将起来;自己看时,把个巴掌仰着,再也弯不过来。”这一段细节捕写,寓讽刺于夸张,传神地把胡屠户的市侩嘴脸和无知品性表露出来,增强了作品的讽刺效果。

细节描写还是表现主题的重要艺术手段。《阿Q正传》中,有一段阿Q临刑前画押的经典细节描写:“要画圆圈了,那手捏着笔只是抖,于是那人将纸铺在地上,阿Q伏下去,使尽平生的力画圆圈。他生怕被人笑话,立志要画得圆,但这可恶的笔不但很沉重,并且不听话,刚刚一抖一抖的几乎合缝,却又向外一耸,结果成了瓜子的模样了。”这个动作细节,具体,形象,生动地反映了阿Q的性格特点——直到死还恪守着白欺欺人的“精神胜利法”。当人们读到这一细节描写时,准又能不觉得阿Q的可笑、可悲、可怜?又怎么会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进而深思国民的劣根性呢?又如,在《孔乙己》中,掌柜四次反复强调“还欠十几个钱一,极其鲜明地刻画出掌柜自私冷酷的嘴脸,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含蓄地说明了孔乙己悲惨命运的必然性,留给读者无限的思考和想像空间。

许多文学作品中成功的细节描写,为增强语言的生动性,还恰当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于法,变抽象为具体,使无形变有形,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如《藤野先生》中,“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这段文字中把“清国留学生”的辫子“高高耸起”,夸大比拟为“富士山”,形象突出,突现了他们的庸俗丑态、腐朽糜烂,同时也流露出作者的厌恶反感和鄙夷之情。

我们在具体作文中运用细节描写时,要注意:

①要注重细节的真实性,细节要准确可信,经得起推敲。细节不真实,编造的痕迹明显,便会严重削弱文章的表现力。要做到写作中细节真实,平时就要留心观察生活,注意生活积累。

⑦要注意精心选择。要明确细节捕写的H的,根据需要选择要刻画的细节进行精当的描写,如果所选细节平淡,缺乏典型意义,就不能表现甚至会有损人物形象,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③细节虽好,但描写不力,如同厨艺不精,糟蹋了美味的食物一样。在细节描写中,我们要锤炼字句,选择恰当的词语,以期以少胜多,乃至一字传神,切忌繁琐的描写。

阅读训练《钟点工》(P51)[参考答案]

1、①工作繁多;②要求苛刻;③工钱很低。(或:工作繁,要求高,工钱少)

2、①不能把对于做事方式的批评与个人恩怨混为一谈。②工作其实没有好坏之分,能否干好取决于你;你要决定工作的好坏,不要让工作决定你的一切。(意思相近即可)

3、因为在爸爸的教育下,“我”转变了对雇主、对工作的态度,女主人对“我”也越来越好。

4、回答能与不能都可以。这句话的作用是提醒了“我”并印证了“父亲非常敬业”,所以父亲的话在“我”心中特别有分量和有影响力。解释理由时要结合这点来谈。

5、不是:因为爸爸对“我”不仅有言传,还有身教,父亲的言行教诲是“我”转变态度干好钟点工的最直接的原因。

4.描写成长的烦恼作文 篇四

虽然我戴了一副近600度的眼镜,但每次上数学课,我只是大头。数学老师在黑板上写的最多,她写的字最少,有时还很潦草。每次戴上眼镜,我都伸长脖子,睁大眼睛,以至于脖子直,眼睛酸痛,看不清楚。我只能指望身边的同学东抄一笔钱,西抄一笔钱,凑着抄所有的申请问题,但是同学们已经做出了答案,只能拿到批处理。唉!都是眼镜的错!其实,get批处理小事一桩,最惨的就是上计算机课。虽然每次上课前都尽量让眼睛休息,但是40分钟后眼睛还是很疲惫。计算机不同于其他课程。全班同学,公式和单词像灯笼一样在屏幕上滚动。我不仅要用心听老师讲课,哪怕一个知识点都不要漏掉,还要把屏幕上的一切都尽收眼底。一节课下来,我的眼珠子都快爆了,感觉特别难受。

这些烦恼还是可以忍受和克服的,还有一个烦恼给我带来了无法挽回的损失,让我无法忍受。我从小就喜欢踢足球。我有义务参加这个等级比赛,准备和几个队友大打一架。但是最后我们班赢了最后一名!你不说,我也知道我的表现真的不尽如人意。我打后卫的时候总是畏首畏尾,生怕把眼镜打碎;你管事的时候,总是怕对方猛攻,就自己铲自己,摔碎眼镜。如果摘下眼镜踢,那就更瞎了。你甚至不能告诉两边的玩家。你说什么及格?

5.描写成长的感悟作文 篇五

每当妈妈指着图片给我讲故事时,我都会聚精会神地听。后来,我长大了一些,连环画、图片已不能满足读书的渴望,我开始对一本本带拼音的书爱不释手。我用手指指着拼音一个个把字念出来、把句子念出来,我高兴极了,我可以自己阅渎了。那时我痴迷地读各类喜欢的图书。我家的客厅、厨房、阳台,都成了我的书房。我如饥似渴地学习着书中的知识,我知道了世界的奇妙,感受_「童话世界的美好,了解了人世间的爱与温情……随着我的长大,我读书的内容也丰富起来,书始终是我形影不离的朋友。

现在,我已经是五年级的学生了,虽然学习任务很重,但读一直伴随着我,我还养成了做读书笔记的习惯,这使我受益匪浅。

6.描写成长故事的作文 篇六

一天下午,爸爸准备去钓几条鱼回来吃,我正好无事可做,便大喊大叫着也要去。爸爸嘲笑道:“你想钓一条空气鱼吗?待会你自己吃吧!”我很不服气:“我一定会钓一条大鱼的,到时候你可别吃!”“一言为定。”

我们来到一条小河边,夏日炎炎,骄阳似火,小河清澈见底,旁边树木郁郁葱葱,河里还时不时冒出一个小圆晕。我心想:“这里的大鱼肯定多,钓一条大鱼并不是何等难事。”于是我拿起鱼竿,装好鱼饵,然后一甩,紧张又刺激的钓鱼开始啦。

可是,半个小时过去了,竟然没有一条鱼肯看一眼我的鱼饵,更别提吃钩了。它们仿佛存心和我对似的,还时不时吐几个泡泡,好像在说:“就不吃你的鱼饵。”再看看爸爸,他“唰唰唰”连钓了五六条鱼,只不多不是很大,但是我一条小鱼都没有钓到啊。看来我今天真的要吃空气鱼了。我正灰心丧气要回家时,爸爸问到:“怎么啦,打退堂鼓啦?”我知道这是他的激将法,但还是乖乖地坐了回去。

又过去了十五分钟,鱼竿突然猛烈地晃动起来,我赶紧手忙脚乱地把鱼竿一提。哈哈哈,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条大鱼上钩了。我把这条白花花的大鱼在爸爸面前晃了晃,爸爸定睛一看,看着我神气活现的样子,只好无语地带我回家了。

7.透过女儿的成长窥见作文辅导 篇七

果不出所料,二年级下学期女儿开始学写作文,常常前言不搭后语,连一件平常小事也叙述不清。为了提高女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作文水平,我有意识地与女儿沟通、交流,比如,每天接女儿放学时,我总会问她:“今天学校发生什么新鲜事没?今天你在班上的表现如何?……”女儿总会兴致勃勃地向我叙述,我则细心聆听;当女儿在叙述中出现语病或用词不当时,我会耐心地给她纠正,并鼓励她:“不要急,慢慢说。”“今天你讲的这件事好有趣!”……渐渐地,我惊喜地发现,女儿能把事情叙述清楚了,用词越来越恰当了。但在写作文时,依然存在要么无话可说,要么东拉西扯,无法扣住中心等问题。我知道,这是由于女儿阅读太少,积累太少,练笔太少所致。于是我开始实施第二步计划:以身示范,带女儿逛书店,培养她读书的兴趣。

平时,只要女儿在家,我就不看电视、不上网,而是看书,每读到精彩处都啧啧赞叹。我的苦心没有白费,我悄悄地察觉,平时女儿不屑一顾的童话书、作文书,现在成了她的“宝贝”。每看完一本,她都会向我炫耀:“妈妈,您有没有读过《拇指姑娘》的故事?”“噢,看过,但具体内容记不大清了。”我故意这样说。“唉!妈妈,您读书真不太认真,我再为您讲讲吧?”此时,听着女儿绘声绘色的讲述,我心中的喜悦真是无以言表。

不久,家中的课外书女儿都看过了,于是我开始每隔几周就带她去儿童书城逛逛,并同意她每次可以任意选购一本自己喜欢的课外书,但我也有条件:若这次买的书没有及时看完,下次就只能买我选中的,当然,我选的往往都是她不喜欢的。果然,女儿中了我的招,为了避免我选书,她总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阅读任务,我则寻找时机让女儿复述故事的大致内容。

一学期下来,女儿读过的课外书还真不少,如《安徒生童话》、《小王子》、《神秘岛》、《红楼梦》(儿童版),等等。女儿的作文水平也在阅读中不断提高。例如,女儿曾在《家乡美景》一文中这样写道:“河边长着一棵棵婀娜多姿的柳树,它们的枝叶好像少女的秀发,那停在上面的小鸟,则成了有趣的发卡,真迷人!”她还在《我爱您,妈妈》一文中写下了这样的句子:“回到家,妈妈整日整夜地细心照顾我,几天后,我的病好了,但妈妈却累病了。看着妈妈憔悴的样子,我深深地体会到她对我的爱是多么伟大……”每次当我读着女儿的“小作”时,心中总会流淌着一股暖流,柔柔的,甜甜的。尽管女儿的笔触显得那么稚嫩,但与她半年前的作文相比已是天壤之别。

女儿的成长给了我启示:只要父母稍加留心,就能帮助孩子提高作文水平,但要留意以下几点。

一、示范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言谈举止往往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要培养孩子阅读的好习惯,可以在家庭中营造读书的浓厚氛围,以身示范,从而感染孩子,让孩子渐渐地爱上读书。

二、积累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写文章,最重要的是对生活感受的多少,对事物认识的深浅,而不是技巧。”“读课外书、读杂志、读报纸,是我布置给学生的主要家庭作业。”(《于永正小学“言语交际表达训练”作文实验》P140)。于永正老师强调的多读,其实就是注重积累的过程。因为只有孩子多读,积累一定的语言素材,才会有话可说,也可以培养良好的语感。可见,积累能够大大促进作文水平的提高。

三、模仿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初学作文的孩子,往往不知从何入手,这时,模仿就非常必要。对于孩子从未接触的题目,不妨找一些范文给他们阅读,让他们从模仿语句入手,逐步拓展至谋篇布局。不要担心孩子摘抄,初学者的摘抄是在模仿和借鉴,但要让他们明白,初学阶段可以摘抄,但必须标注双引号,表明这是别人的东西,自己只是借用。当他们的作文水平提升至一定程度后就要杜绝这种行为,要求独立作文,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四、练笔

有了积累、模仿还不够,写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能单靠美词妙句的堆砌,一味地摘录引用。它需要有条理地组织语言,有逻辑地谋篇布局。此时,练笔就非常重要,因为我们只有多写,才可逐步掌握写作技巧和方法,形成原创。

五、修改

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每篇作文都能从中发现一些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对文章做反复修改,让它日趋完善。但初学作文的孩子往往不知怎样修改,作为父母的我们就要指导孩子先从寻找错别字入手,逐渐指导他们学会修改病句、材料组织、详略安排、紧扣主题等。对于孩子的每一次修改,家长都要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赞赏,千万不要打击,如“怎么这样笨,如此明显的错别字都没有发现”。这样的言语万万不可说,因为它很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孩子不愿意修改作文,更不愿意给父母看。

8.谈高中作文描写技巧的培养 篇八

一、个性刻画,避免脸谱化

对高中学生而言,描写景物和事件的功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写作的能力和水平。而当前大部分高中学生在描写方面,明显地缺乏个性和深度。这也是学生作文平淡无奇和没有吸引力的关键所在。所谓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它是高中作文最重要的一项写作技巧,也是一般记叙文和其他文体写作常用的表达方法。在高中作文教学中,教师强调学生的描写功底,其主要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作文中,能够很好地再现自然景色、事物情状,能够真实地描绘人物的形貌及内心世界,使人物活动的环境具象化。那么,如何让学生实现这一目的呢?笔者认为,借鉴最有效。因为,语文教材是以文学作品为基础的,从小学到高中,都是如此。而在文学作品中,以描写取胜的作品比比皆是,比如说,在人物的肖像描写上:《水浒传》一百零八条好汉各有特色,每一个人物的描写都堪称登峰造极。刻画人物,往往在人物第一次出场时,以生动的肖像描写,展示人物独具的性格特征,如第三回鲁达第一次出场时,通过史进的眼睛看见:他是个军官模样,“生得面圆耳大,鼻直口方,腮边一部络腮胡须,身长八尺,腰阔十围”。只几笔就揭示出鲁达这个粗莽正直的英雄性格。对行者武松,写他“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下子就揭示出武松精明英武的性格特征。

在这里,教师所要强调的是,在人物描写上,要拒绝脸谱化,不要一做好事就给人一个“红领巾”、“雷锋”的模样,只取其神,不取其形。这才是许多文学作品能够成功的关键,作品中的好人外貌不一定都是漂亮的,坏人也并不一定都是贼眉鼠眼。如《牛虻》中的中年牛虻,就是瘸腿,面部丑陋,有刀伤痕。法捷耶夫的《毁灭》中的英雄矮小而背脊稍微弯曲。

总的来说,高中学生在作文的描写上必须突出个性特征,必须要让肖像描写渲染人物的性格,并能够提升人物在文本中的清晰度。正如郑板桥所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学生只有保持自己的个性描写,才能描写出成功的人物,才能让文章熠熠生辉。

二、善于细节描写,以小见大

如果说,人物描写是从大局着手,让读者了解作者所创造的人物特点,那么细节描写,就是升华人物内心情感,突出人物精神层面的关键所在。无论是对人物,还是对事件的描写,细节都是绝对成败的关键。《红楼梦》中,作者花大量篇幅写药材清单,不是浪费笔墨,而是通过这样的一个细节,来凸显荣国府的奢华生活。也就是说,局部的细节描写,对文章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细节描写,当做一个专项教学内容,让学生从学过的文章中,发现作家进行细节描写的奥秘,并能够运用到实践中。

如鲁迅就很善于“画眼睛”,他曾在《祝福》中十四次写到样林嫂的眼睛,而每一次眼神的变化,都透露出人物当时的心理和性格的变化;在《阿Q正传》中,着重描写阿Q头上的瘌疮疤;在《少年闰土》中,重点刻画闰土的手:“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在《孔乙己》中重点写他那件“又旧又破的长衫”。可见,细节描写在作文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高中学生要想提高自己的描写技巧,就需要在写作中,寻找最有效的“细节”和“局部”,实现“以点带面”的作用。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在写作教学课堂中,开展以“从一个细节认识他”为主题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用一个细节,描写自己的同学,用一个局部表现出同学的性格特征和精神思想,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到的写作眼光和写作切入点,最终获得以小见大的效果。

三、眼光锐利,见解独到

一般来说,好的描写会抓住事物最富特征的部分,而舍弃与表现人物性格、精神面貌、事物情状和文本内涵无关的其他东西。这就需要教师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因为,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就很难发现事物的本质,就很难写出自己的观点,写出好的文章,而这也正是当前高中作文存在千篇一律现象的根源所在——没有个人想法和观点,按照大众思维行文描述。

笔者认为,高中语文教师应该从这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思想深度,以提高描写的深度和广度。

1.观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

如某省高考命题作文《总有一种期待》,学生在审题时,必须要从整体上解读命题者的意图。首先“总有”说明是在任何条件下,都怀有期待,其次,“一种”是量词,强调的是“一种期待”而不是各种期待的集合体,再次,“期待”是叙事的重心,“期待”既不是理想,又不是梦想,而是要强调“等”。

又如江苏高考命题作文《拒绝平庸》,也是如此。学生首先必须要考虑“什么是平庸”,“什么是不平庸”,不能人云亦云。此外,要考虑“拒绝”怎么阐述,是抛开一切平庸,自命清高,与世隔绝,还是有选择地予以“拒绝”。这些思考是保证文章内容叙事广度的基础。

2.认识问题的深刻性

这部分是保证文章深度的关键。看学生的作文创作是否有可读性,就要看其认识问题的深刻程度。一样以《拒绝平庸》为例:学生要思考的不是其他人都一样,而是我与他人不一样,而是要思考“我的不平庸”能否反映出社会或者某一个群体的渴望或者期待,能否将个体体验上升到群体性的体验。

3.提出见解的独到性

这也就是要强调学生作文的个性,强调自身的独特视野和思想。这部分其实就是综合前面两个步骤,进行进一步的归纳和升华。

总之,高中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各个方面进行描写技巧训练,在思维方法、思维能力和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培养,引导学生去观察发现问题,指导学生去分析探究问题,最后还要指导学生去提炼要表达的思想,然后用完美的表达方式和描写技巧,将所写的人物、景物、故事真实、完美地表达出来。当然,培养学生进行个性表达应该是教师时刻铭记的,毕竟只有在这样的目标下,才能进行更为真实独创的描写和叙事。

作者单位:江苏省姜堰市罗塘高级中学(225500)

9.描写成长的故事作文 篇九

那一天,班长捧着一叠报纸走进教室,边数边发。“嘶”没等他松手,我急忙上前,猛地一抽,报纸破了。同学们你看我,我看你,不知如何是好。

我手里拿着那张“五马分尸”的报纸,不知所措地站在那儿,额头上冒出了细细的汗珠,后悔极了:“唉,我为什么要抢报纸呢?这张报纸发给谁呢?……”我紧皱双眉,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像雕像似地站在那里一声不吭。

我沉思了一会儿,咬了咬嘴唇,握了握拳头,下了个大决心,这张报纸是我撕的,我应该负起责任,把它修复完整。

于是,我把破报纸平摊在桌面上,从书包里拿出一卷透明胶,比划了长度,用剪刀“咔嚓”一声剪了一段,对准报纸的裂缝,小心翼翼地贴好。我拿起报纸,松了一口气,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10.成长为话题的作文描写 篇十

我是独生女,在家里大小家务一律不管,我躲在父母的双臂下撒娇,我在丰衣足食中挑三拣四,总是以自己的意志为中心,从不考虑别人的感受,我有时还在父母面前使性子,却始终没有理解“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对我无微不至,而我对父母却无以回报,逐渐懂事的我感到很惭愧。

记得有一次家里停水,妈妈去打水,我闹着和妈妈一起去,妈妈提大水桶,我提小水壶。回家的路上,我开始觉得很轻松,很好玩,拿着装水的小水壶边走边转圈圈,可慢慢地我感到水壶沉甸甸的,两条腿像灌了铅似的,走路越来越吃力,便让妈妈帮我提着,自己蹦蹦跳跳地跑回家看电视去了。十多分钟后,妈妈敲响了门,我打开门,妈妈气喘吁吁、汗如雨下地提着水桶和水壶走进来。我大声地对妈妈说:“妈妈,你怎么现在才回来啊?我的肚子早就咕咕叫了。”妈妈什么也没说,又去忙着烧饭了。

现在,我扪心自问,觉得自己当初真是不懂事呀!

如今,我是一个即将踏入中学的孩子了。到了煮饭的时间,我会学着妈妈的样子把锅搁在炉子上,然后倒一点冷水,盖上锅盖,过一会儿,蒸汽扑扑地从盖子下面冒出来,我打开锅盖一看,一阵热气迎面扑来,锅里的水上下翻腾着,咕嘟咕嘟地冒着水泡,我连忙把冷饭倒下去,嘭的一声,等一切恢复平静,我拿起勺子伸进锅里搅几下,再加一点味精、盐、咸菜,再搅几下,这样,清香扑鼻的泡饭就烧好了。当妈妈回来称赞我时,我会自豪地说:“我长大了,以后可以帮你,可以为这个家做更多的事了”。

11.获奖作文:成长的滋味(3) 篇十一

我爱好文学,平时喜欢阅读大量的课外书,尤其喜欢情节动人的小说,逻辑性很强的议论文。那些短小精悍、隽永清新的散文,更是我的最爱。我不但爱读,而且喜欢写,写自己的生活经历,记录身边的人和事,描写生活中的真、善、美。

我也喜欢穿衣打扮,因此,有人说我叛逆,有人说我另类,对这些评价,我都无所谓。我就是要活出一个活泼、自由的自我。

我清晰地记得自己年少时的模样:单纯、可爱,傻得像个天使。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那一份童真开始离我远去?我伸手想要抓住它,却发现曾经触手可及的光荣梦想竟真的随着时间的脚步慢慢消逝,空留我一个人,独自叹息。

我是个俗人,因此我的生活也就不可避免地落入俗套。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中学乃至大学,我的一生应该这样按部就班地走完。骨子里的傲让我一直不轻易服输,无论何时何地,我的一切都应该是最优秀的,尤其是父母一向看重的成绩。一路走来,我总是老师口中的“天之骄女”,也许是上天真的眷顾我这个要强的女孩,每一次考试我都能轻而易举地拿到别人望尘莫及的桂冠。那时的日子,真的如同棉花糖般甜蜜,甚至美好得让我不敢去回忆。

高处不胜寒。这个世界上心理最脆弱的人,往往都是平时人们眼中最高高在上的人。因为太过优秀,父母和老师都习惯于我是第一,连我自己也总是陶醉在过往的成功之中。而渐渐长大的我,更加不可避免地有了矛盾和烦恼,还有如影随形的升学压力。面对这一切,我只能告诉自己:优秀的你,可以做到。然而终于有一天,噩梦来临了。时至今日,我脑海里仍然残留着关于那一天的破碎记忆,刻骨铭心,半夜惊醒也会偷偷哭泣。因为我无意中听到了父母的谈话:“这孩子明天就12岁生日了,时间可真快,12年前在医院门口捡她的时候,还以为……”我愕然,手中的茶杯砰然落地,里面温着我刚为他们泡好的菊花茶。

我没有顾及他们打开房门后惊讶的神情,不顾一切地冲了出去。我反反复复地问自己:你究竟算什么?拿回来的那么多荣誉证书又能证明你是谁?泪水在脸上肆意狂奔,我开始怨恨那个家,怨恨那两个骗了我十几年的人,让我像傻子一样自以为是地活了这么些年,却连自己的亲生父母是谁都不知道……

哭泣是一种发泄。所有的烦恼在泪水中肆虐,我告诉自己要坚强,即使没有人爱我,我也要自己爱自己。天已经黑了,临时跑出来的我又没有带钱,肚子咕咕地叫。倔强的我不肯回家,只能在街上晃悠。

深秋季节,路上的人大都行色匆匆。路边有一家饺子铺,一个老奶奶坐在铺子里。我是从来不吃这种露天的小吃的,妈妈会带我去麦当劳。妈妈?我苦笑着。自己怎么想起来这个词?我根本就没有妈妈。

也许是我站在路边太久了,铺子里的老奶奶注意到了我。她热情地招呼我过去,我看着铺子里的客人并不多,就走进去坐了下来。她慈祥地笑着,问我为什么不回家,我说没带钥匙,进不了家门。她大概注意到我的眼神一直没有离开她手中的饺子,于是就盛了一碗饺子,放在我面前。我连忙摆手:“不不不,我没带钱!”“没有关系,吃吧。”她一面说着一面坐到了我旁边:“你妈妈呢?”我不屑地回答:“我没有妈妈。我现在的妈妈是一个骗子,她骗了我十几年,我根本不是她亲生的。”她顿了顿,没再说什么。我在一旁静静地吃饺子,吃着吃着,眼泪就下来了。

吃完了,我把碗端给老奶奶:“下次我来给您钱。今天非常感激您!”“等等。”她放下手里的活,拉住了我,说:“小姑娘,想想你的妈妈这么多年给你做过多少顿饭吧,她比你的亲妈差在哪里呢?”突然之间,我愣住了,脑中浮现她半夜为我盖被的情景,我生病时她比我还焦急的神情,如果不是听她亲口说出这个秘密,我是绝对不会相信她不是我的亲生母亲的。“别对别人的一次帮助感激涕零,而对十几年的养育之恩视而不见。”我默默地告诫自己。走到家门口,妈妈正焦急地到处张望,看见我回来,一把把我拽到怀里:“你上哪里去了?你爸怎么也找不到你,正着急呢……”我笑着对她说:“妈妈,我没事。”妈妈欣慰地笑了,很久,很久……

一切都过去了。这两年来,我一直尽力弥补着那晚对妈妈的伤害。我努力地学习,没有任何私心杂念,只为了看到妈妈的笑容。同时,我要骄傲地向抛弃我的亲生母亲证明:看,你放弃的,是如此优秀的我。

曾为一次邂逅,辗转反侧,彻夜难眠;曾为一次得失,殚精竭虑,苦苦哀伤。于是乎,想想妈妈对我的好,就能执着一颗感恩的心笑看苦短人生。

有了目标的我,如痴如醉地享受着生活,快乐地成长。

(指导教师:高前岭)

写作感言

我是这样写《成长的滋味》的

当我拿到现场作文的三个题目时,我的脑海中就浮现出一个人的身影。

她叫“梅”,是我的闺中密友。她原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可是小学的某一天,她无意中知道了一个惊天秘密——她不是父母亲生的!从那以后,她整个人都变了:原本活泼好动的她,变得沉默寡言;原本性格和善的她,变得脾气暴戾;原本成绩优秀的她,从此一落千丈。好不容易撑到七年级结束,她就辍学了。梅的生活经历使我明白:生活中有蓝天白云,也有雨雪风霜;有圆满幸福,也有无奈与遗憾。人生道路上难免有沟沟坎坎,迈过去,前面就是宽阔的大道。想到这里,我便将梅的经历嫁接到“我”的名下,提笔写下了这篇《成长的滋味》。

同学眼中

12.描写成长的作文 篇十二

关键词:细节描写,写作训练,训练方法

细节描写是指写作者捕捉生活中细微但又具体的情节,如故事情节、人物特征、场景变化等,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刻画与描写。它是写作中非常生动并具有强烈表现力的一种写法,使得整篇文章更加细腻、传神、独特并具有韵味,因此也是提升文章欣赏度与深刻性的重要手段。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可以以细节描写训练为突破口,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灵活地运用这一写作技巧,从而写出更加生动、精彩的文章。

一、树立细节意识

教师在开展细节描写训练时,首先应帮助学生树立细节意识。细节意识是指:其一,理解什么是细节描写。不能将其等同于一个问题就啰啰唆唆、反反复复地说。其二,理解如何进行细节描写。如服饰描写、环境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不同文章题材应运用适合的细节描写。其三,理解细节描写的价值与作用。在批改学生作文时不难发现,很多学生的文章都存在“注水”现象,究其原因除了自身言之无物,没有可写内容之外,就是为了凑字数,而写一些不痛不痒甚至无关紧要的话。细节描写虽然是就某一个情节或场景的细微之处进行的描写,但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学生唯有把握细节描写的作用和价值,才能够在日常训练中恰如其分地发挥这一写作利器。为此,教师应以教材中的阅读文章为素材,通过对文章中细节描写的分析,如“将细节描写删减,对文章有什么影响”“将细节描写的内容浓缩成一个词或一句话,对文章又有什么影响”等问题。学生只有先透彻地理解了什么是细节描写,才能在后续的训练中加以尝试运用。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提醒学生在日常写作中应多想想在自己的文章中是否有可运用细节描写的地方,以更好地为自己的习作增光添彩。

二、找准细节契点

细节描写是有意识、有目的地去捕捉细微但具体的情节,这意味着它不是任何一个点都可以铺展开来的,而必须是有选择性的。因此,教师在开展细节描写训练时,应指导学生找准细节契点。如在人物描写的文章里,可以是动作描写,如《背影》中“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这一系列的细节描写都突显了父亲动作的不便,其背后所隐含的父爱就越发深厚。可以是肖像描写,即通过重点刻画人物的外官、形象来突显人物性格。可以是语言描写,特别在叙事文章里,语言描写更能直抒胸臆。可以是心理活动描写,对文中人物的内心活动进行细致刻画的写法有助于突显人物的性格特征。可以是表情变化描写,通过对人物在接收到信息后的外部表情特征的细致描写来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让人物更立体、更饱满、更真实。不论是哪一种细节描写,最重要的就是应当契合写作内容、主题、思想、题材等。唯有找准细节契点,才不会让细节描写沦为“重复绕弯”,才能更好地达到“见微知著”的写作效果。

三、精选词汇文法

精选词汇文法是指学生在进行细节描写时,应当选用合适的词汇、句式、表达方式,才能够更好地传情达意。比如,在讲解完《我的母亲》一文后,我就布置学生写一篇介绍自己母亲或父亲,奶奶或爷爷等亲人的作文,并运用细节描写手法。在这种情况下,每篇文章的风格特点及细节描写部分都会因人物形象及特征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如有的学生家长是严厉的、有的是慈爱的、有的是深沉的、有的是严肃的,等等,这就决定了学生在进行细节描写时所选用的语言风格会各不相同。如平易近人,能够与子女打成一片的朋友式家长,适合俏皮可爱的语言风格。相反,如高高在上,与子女产生距离感的家长,适合严肃严谨的语言风格。除了适配性外,精选词汇文法的基本准则还应当建立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如有的学生在描写母亲肤色时,由于词穷,就写了暗黄的、黝黑的、洁白的这些主流描写词汇(三个形容词的出现频率极高),但实际上可能还不够贴切。面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采用参照物写法,如“像……”,尽可能地贴近事实,这样的细节描写才会更加真实、生动、富有感染力。为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写作完成后,再对自己的文章进行推敲,是否真实,看看是否有需要优化的地方,逐一改进并逐渐成为一种习惯。

四、注入真情实感

任何一篇文章都必定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表达与体现,没有思想感情的文章是难以打动人心、引起共鸣的,自然也就称不上优秀的文章。因此,写作中运用的每一种方式和技巧都应当为这个目的服务,细节描写也不例外,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在写作时注入自己的真情实感,而这又表现为上面提到的精选词汇文法上。所谓文字是传情达意的工具,讲的就是文字对表达个人思想感情的作用。充沛的、富有感情色彩的文字表达往往饱含着作者的丰富情感。干瘪的、苍白的、无力的文字表达往往意味着作者毫无感情可言的,完全是机械化、盲目式的字数拼凑,这也是文字描写的可贵之处。情感的表达必须是由内而外的、发自内心的、自然的、真诚的、不矫揉造作的,但这并不是简单的语言技巧可以达成的。回归到细节训练的实操层面上,为了帮助学生在细节描写时更好地注入情感,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动笔之前先给自己的文章定一个感情基调,如欢快的、忧伤的、低沉的、严肃的、怀念的、憧憬的、期盼的,等等,并在写作中有意识地把这种感情代入文章情境中。如此写作,选择细节契点,选择词汇文法,才能更自然地将情感融于细节描写之中。

五、借鉴模仿学习

教师在细节描写训练中促进作文精彩生动,还应该指导学生在借鉴模仿中学习写作。具体来讲,第一,选择若干篇优秀的细节描写作品,让学生找出其中的细节描写之处并进行语言分析,包括所选择的角度、写法、词汇、情感等。第二,对优秀作品中的篇章段落进行规律总结。如把若干个肖像描写的细节片段汇总一起,研究作者是如何刻画的,笔墨轻重是如何分布的,用了哪些包括比喻等在内的修辞手段,等等。第三,用总结得出的这些规律去验证其他细节片段。如用在肖像描写中总结得出的规律去分析其他文章中的肖像描写,看是否遵循了这一规律。第四,学生可参照这些规律来仿写细节片段。这一系列步骤的目的就在于让学生对细节描写有更确切的、可供参考的、有的放矢的一种模仿,在模仿中逐渐掌握细节描写的写法。之后,再进入自由发挥阶段,即从模仿进入创新,既可以在原来仿写的细节文段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又可以自由写出一段细节描写文段。不难发现,这实际上是一种能力迁移的学习方式,即从最初的于个性中抓住共性,用共性分析来验证个性,再用共性打造出符合规律的个性,再于个性中去突破创新。这种循序渐进的学习方式是符合并遵循学生学习规律的一种表现。教师应抓住并利用好这一学习规律,帮助学生进行细节练习。

从实践教学的经验上看,初中生作文最大的缺点在于语言空洞,看似有道理,但禁不起推敲,这种“言之无物”如流水账般的作文充其量只能算是文字记录,往往难以出彩,为了扭转这一局面,教师可以从细节描写训练入手。正所谓“于细微处见精神”,细节描写是对人、事、景、物的富有典型意义的细枝末节的刻画与描绘,犹如电影里的特写镜头,它具有以小见大、增强主题表现力、震撼读者的作用。因此,教师可以从树立细节意识、找准细节契点、精选词汇文法、注入真情实感、借鉴模仿学习这五大方面入手来开展细节描写教学,帮助学生写出好文章。

参考文献

[1]王红艳.浅谈作文教学中的细节描写训练[J].新课程(下),2012(4).

13.描写成长的桥的作文 篇十三

依稀记得小时候,调皮的我总爱骑在爸爸的背上,爸爸便背着我逛街,看戏,去商场……那时爸爸似拱桥般的脊背,把我带到了快乐的天堂,让我拥有了一个幸福的童年。

渐渐地,爸爸带我去书店的次数多了起来,每次都买许多好看的书回来。墙上贴满了爸爸写的字,画的寓言故事中的插图,爸爸开始了对我的启蒙教育,教我认识一个个漂亮的方块字,给我读一个个美丽的寓言故事,带我认识了西方的小红帽,东方的女娲。

爸爸的爱像一座桥,让我从无知走向真善美的童话彼岸,进入了知识的殿堂。

上学之后,爸爸更加勤快地往家中运书,四大名著一本不落,《汤姆叔叔的小屋》《绿野仙踪》等外国名著也都粉墨登场,这些大大丰富了我的课余生活。爸爸经常和我一起品读这些作品,开始,他总是耐心地为我讲解,后来,便要我向他说说我的体会,也时常和我探讨书中的道理。

爸爸的爱像一座桥,让我从贫乏走向知识渊博的彼岸,使我有机会领略大家风采,载我进入文学的天地。

上初中后,我不再无忧无虑,不再活泼开朗。由于学习竞争的激烈,我适应不了这种环境,成绩直线下降。我尝试过努力,也曾拼搏过,但学习成绩仍毫无起色。这些烦恼,在我心中系了一个难解的结。我一度灰心丧气,只想放弃,只想躲避。这时,爸爸告诉我,人生总要经历一些磨难、挫折,才能取得成就,才能见到绚丽的彩虹,而我遇到的不过是人生路上一个不起眼的小石子。不要为了这么一点困难,就放弃了前面美好的景色。爸爸又教我背了《念奴娇 赤壁怀古》,用诗中那豪迈的气势来感染我。在爸爸的劝导下,我的心结慢慢打开,自然而然,成绩也上去了。

爸爸的爱像一座桥,使我走出困境,满怀信心去追求理想,看到希望的彼岸。

爸爸的爱像一座桥,引我走向一个个美好的彼岸,使我成长的道路变得开阔、明朗,有了这座父爱之桥,我成长得健康而幸福。

14.描写成长经历的作文600字 篇十四

回忆起来,那已经是上五年级的事情了。独自去外婆家,那天天气格外好,我带着一路的好心情,不知不觉地走到了岔路口。我向左走,不久就可以到达目的地;靠右走呢?我从来没有走过。但我每次经过总能看到邻居叔叔阿姨从那里出来。于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踏上了那条陌生的路。

走着走着,没想到那里有一个小花园,是一幅美丽的风景:一地绿油油的小草,还有小蝴蝶在花丛中飞舞。我一边欣赏这美丽的景色,一边哼着儿歌,好不惬意。不知走了多久,我的心情由轻松变得恐惧不安了。眼前的景色好像也变了:四周静静的,不像刚才那样,那么多人,那么热闹,只有我一个人走在小路上,慌张之中,我被一块小石头绊倒了,膝盖上马上青了一块。我忍着疼痛,勉强地站了起来,心里更加害怕。望了望前头,又望了望后头,我进退两难,眼睛也不禁湿润了。

然而,不知道从哪里来的一股勇气,犹如泉水般涌到我的头上—路是自己选的,无论多么崎岖、困难,都要走下去,把这条路走完。就是这个信念推动了我,我不顾膝盖的疼痛,奋力地奔跑着……终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不远处,我看到了那个熟悉的小房子。

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必然是少不了困难与挫折的,为了克服它们,当然也少不了与困难有着密切关系的—奋斗。

15.初中作文细节描写指导方案 篇十五

关键词:初中作文,细节描写,指导方案

作文作为能够体现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方式已经成为初中教育中的重点之一。而作文中的细节描写却是学生常见的难以克服的困难之一。在实践中, 我们发现学生对细节的描写不到位, 作文的质量难以提高。相关文献指出, 作文中的细节描写是指通过极为细腻的表达方式对作者表达的意思进行准确的描写, 并且能够实现写法的准确和生动, 具有相应的感情色彩。细节描写能够使读者准确把握作者描写时的心态和感情。因此, 细节描写成为初中作文教学的研究重点, 学生如果能熟练掌握细节描写, 就能较为准确地传达自己的心声。如上所述, 现实中学生往往无法完全掌握细节描写, 在描写的方法上容易出错, 甚至出现描写拖沓和空洞, 这都容易使得描写脱离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 如何对初中作文中的细节描写进行有效的指导成为当前教师研究的重点, 也是业内专家学者探讨的焦点。

一、细节描写的定义与意义

1.细节描写的定义

细节描写在不同文献中的定义不一, 总的来说, 细节描写是针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环境以及事物的某一个特征特点或者某一个事实而进行的较为具体的、细腻的、深刻的描写。细节描写中有人物细节描写、事件细节描写和环境细节描写等, 其中刻画人物特征的细节描写是作文中事件发展和生活环境变化的主要引导线, 而作为主角的描写其在小说中的作用更为关键。因此, 在初中生创作中, 细节描写是作文成败的关键。

2.细节描写的意义

细节描写注重于细微的局部描写, 体现在作文中则是人物形象的描写、推动事件发展的环境特写, 是大多数文学创作中必须具有的基本手段。作为文学创作入门的初中作文更要从起点处加以学习和锻炼细节描写。

在人物描写中, 细节描写注重人物及周围环境的特写, 能够较为深刻地刻画人物的性格, 在人物的形象放大和感情渲染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对作品中人物的精神世界的描写能够体现出人物的精神状态并凸显其主要的灵魂性质。因此, 在初中作文中学生如若能够得心应手地对人物进行细节描写, 将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再者, 细节描写也可以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突出文章的真情实感, 揭示人物内心的活动, 并且有针对性地对环境进行烘托描写。

二、指导方案与探索

1.细节描写在于准确描写对象特点

空洞是当前学生在细节描写上最为常见的问题, 其在实践中容易出现细节的描述欠缺, 无法抓住描写对象的具体特点。这要求学生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多加以观察, 对事物有较强的自我认识感。而对对象的描写不同事物也不尽相同, 以人物描写为例, 大多数学生在细节描写上更多关注人物的外貌和形态, 而缺乏对其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心理描写是描述人物对象内心状态的关键所在, 而语言描写则可以通过语气以及语言内容实现对人物的立体塑造。因此, 细节描写关键在于对对象的整体把握和特征描写, 突出其与众不同的特点并对多个细节进行统一描述。这必须在长期写作过程中加以积累、观察和总结。

2.多个角度能够集中统一描写

承上所述, 细节描写在于观察总结后的多重、多方面的描写。在实际教学中, 学生必须通过思考, 将多个方面的细节进行统一描述才能实现细节描写的具体化和立体化。这种多个角度区别于上述的多个方面, 指的是在写作过程中通过作者自我的角度、描述中主人翁的角度以及其他作品中人物的角度进行描写事物。另外, 描写的手段也必须在这个过程中多样化, 通过运用视角描写、语言描写、叙述描写等多个描写手段进行细节描写的生动化。

3.抓住主要的表达方式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 除了上述所讲的空洞和单一, 还有另外一种较为突出的细节描写通病, 就是无法把握自我的表达意思和感情色彩。虽然应用了多种描述的手段和方法, 角度也多样化, 却无法真正描述出 (以人物描写为例) 人物的具体特征, 人物形象较为模糊。例如有学生对人物描写时有以下细节描写:“姑娘身材不错、面貌姣好, 举止不失大雅, 看起来英气逼人, 而穿着更为时尚, 只见其全身盔甲, 浑身上下点缀着蓝色水晶, 细白的脖子还佩戴着闪亮的钻石项链。”该学生自认为对人物的容貌和穿戴描写都到位。而实际上人物的描写还尚为模糊, 甚至蜻蜓点水、不够深入, 形成多而不深的整体描写效果。基于上述的描述, 该生到底是想表达该女子英气奋发, 是想表达其浑身贵气, 还是想描述其是时尚界的宠儿?细节描写很多却也较为混乱, 读者无法把握作者需要描述的表达重点。

这种情况需要根据实际引导学生在细节描写上注重对重点的把握和突出。例如可以举出初中语文课本中的鲁迅作品, 作者通过描写孔乙己的特征“穷”, 又描写其读书人的“体面”, 而这两者又是相辅相成的, 孔乙己正是这两个属性的结合体。鲁迅先生在突出这两个特点的同时, 也重点描述这两个特点在人物身上的具体特征, 给读者鲜明的印象。因此, 上述例子在这种模式下可以抓住重点修改为:“别看这个女子身材不错、面色姣好, 穿着时尚而且举止优雅, 而现实中却英气逼人, 虽然细白的脖子上佩戴着闪亮的钻石项链, 一身铠甲却透着一种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的气息。”通过整理, 细节更为突出, 重点突出了女子英气逼人的气息, 同时对其时尚、优雅也有所描述, 人物立体感较强。这就是细节描写中的抓住主要描述方式, 通常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更好地整合多种细节描写, 并能为我所用使读者能够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和感情色彩。因此, 在初中作文教学中, 细节突出、把握主要描述方式也是学生作文训练的基本之一。

本文浅析了初中作文细节描写的定义和意义, 并从实际出发对细节描写的指导方案进行了相关探讨, 分别提出了准确描写对象特点、多个角度集中统一描写和抓住主要的表达方式三个主要的指导方案, 并结合实际例子给予浅析, 为相关研究提供一种参考。

参考文献

[1]王桂萍.初中作文教学要抓好读、练、写[J].新课程研究 (基础教育) , 2010 (3) .

[2]黄秋.新课标下初中作文教学的实践探索[J].新课程研究 (基础教育) , 2010 (7) .

[3]王密芬.如何提高初中作文教学质量[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0 (10) .

[4]张锦伦.如何处理好初中作文教学的几个问题[J].经营管理者, 2011 (6) .

[5]杨向科.初中作文教学之我见[J].教育教学论坛, 2011 (7) .

[6]党志高.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困惑[J].才智, 2011 (33) .

16.作文描写训练的几点策略 篇十六

[关键词]读写结合 训练坡度 激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9-089

作文离不开描写。描写是小学生首先应掌握的一项基本写作技能,也是任何时候都不可少的写作基本功。而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要求有老师扎扎实实的训练。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并训练他们熟练地掌握这些方法,是有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手段。

一、读写结合

模仿,是小学生最基本的学习途径。教材中的课文都是优秀范文,是学生进行作文的好例子。我们要善于寻找课文中读写训练的切入点,深入挖掘课本中的资源,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帮助学生积累表达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描写能力。在训练课中,如何夯实习作基础知识呢?我认为可以从作前、作后两个阶段下工夫。作前,要根据习作要求和学生实际进行预测、猜想,设计针对性较强的训练课。作后,从学生习作中找出普遍存在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

1.作前训练

三年级上册的多篇课文中有多次对话描写,对学生进行对话描写训练是很好的时机。我在学生学习了《小摄影师》后,对学生进行对话描写训练。

学生通过阅读交流后发现:对话可以分段写;提示语可以有变化;对话描写还能让读者认识人物。接着,我设置情景指导学生进行仿写练习。在后续的课文教学中,我略加点拨,让学生慢慢揣摩,从点点滴滴中悟到写作方法,把作者的表达方法内化为自己的写作素养,学会迁移,学会运用。

2.作后训练

学生完成习作后,找出普遍存在的问题,作为一个切入点,对学生进行训练。

如一位老师在指导写《难忘的一件事》时,发现学生在描写事情发展的经过时,语言平淡无味,很多学生都用叙述性的语言,不让故事中的人物开口说话。就算有对话描写,也是呆板的“我说”“他说”“老师说”“爸爸说”……于是,这位老师在讲评课上结合学生习作中的句子设计了一个对话描写训练的环节,使学生体会到:对话也可以写得很精彩。

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地进行训练,容易见成效,长此下去,学生的习作水平一定有所提高。

二、训练有坡度

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我们要充分了解班级学情,找准合适的训练点,扎扎实实地进行每一项训练。有些训练比较简单,可以采用简单直接的训练,一步到位。有些训练有一定的难度,要制定好训练步骤,由易到难,逐步到位。

《少年闰土》一课,作者对闰土的外貌描写细致传神,可以作为一个训练切入点。我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分两个层次指导学生进行仿写练习。

第一个层次仿写训练:观察班上一位同学,用准确的语言写出他的外貌特点,让人一读就能猜出他是谁。

第二个层次仿写训练:“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心愿,用圈子将他套住了。”

师:你从少年闰土的外貌描写中,看出少年闰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从“戴小毡帽”中看出闰土是一个农村的孩子,从“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看出他得到家人的疼爱。

三、激发积累兴趣

为了丰富知识的积累,让学生在以后的习作中有后劲,教师经常让学生摘抄优美的句子和片段。但由于没有进行有效的指导,学生积累的句段没能内化吸收,很多不能成为习作的有用材料,时间久了,学生就会厌倦,积累变成了负担。

我曾经在三至六年级做过一次问卷调查,其中有一道问题:你读书时是否有摘抄的习惯?

结果显示,主动摘抄的学生只有11%,77%的学生对摘抄不太感兴趣,12%的学生根本无视老师的作业。这样的学习是低效的。

我们应对学生的积累进行有效的指导,并注意兴趣的激发。如在每次习作课前,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写作描写训练,让学生掌握一些写作方法。训练课后,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或课外积累一些表达方法以及精彩片段,然后在班内定期开展展示活动。通过交流会,学生把自己积累的“宝贝”展示出来。展示的形式,或背诵,或朗读,或粘贴,表现好的就奖星,每月评选积累“小富翁”。用这样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情绪高涨,享受积累带来的乐趣,把兴致勃勃的积累劲头持续下去。

17.描写成长的足迹作文 篇十七

成长有时是酸的,像一坛醋。7岁那年我还不知道醋是什么东西,一次我和妈妈出去吃米线,我就看了一下醋瓶子心里想让我来尝尝这个东西是什么味道的我就抓起醋瓶子喝了起来但是我只喝了一口就吐了出来,那感觉就像十个没熟的酸溜的杏子全部被我一口吃了一样,从那以后几天一回味,嘴里还有余味呢!

成长有时是甜的,像一杯蜂蜜。在六年级的上期期中测试中,我的总分在我们班排名第一,听到这个消息一开始我不相信后来在公布排名时,证实了,当时我的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成长有时是苦的,像一根苦瓜。每到周末我总要上辅导班,虽然我的辅导班不算多只有两个,可是我就是不愿意上(那个小学生喜欢上辅导班)但是不上也不行,唉,每次想到要上辅导班我的心里都是苦的。

成长有时也是辣的,像辣椒酱。周末我总会约上同学打篮球,虽然我的技术很烂但也在一步步向前,每次我不想练时我总会给自己加油,因为我有一颗火辣的上进心。

18.浅谈作文中人物细节描写 篇十八

大家都读过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大凡犯人受审画押, 都有不同的心理活动和举动, 但阿Q画押却是独一无二:“他使劲平生的力气画圆圈, 但生怕被人笑话, 立志要画的圆圆的。但这可恶的笔不但很沉重, 并且不听话, 一抖一抖的几乎要合缝却又向外一耸, 画成瓜子模样了。”这一细节的刻画, 使一个麻木、无知以及满脑子精神胜利法的阿Q的形象跃然纸上, 一个活脱脱的市井小混混出现在读者眼前。鲁迅先生对阿Q画押这一细节描写真可谓入木三分。

有了生动的细节, 才能使形象更生动。如何写出生动的细节?

首先, 得留意身边的事物, 养成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了丰富的生活, 才能写出生动的细节。其次, 避免千篇一律。如写一位姑娘的肖像总是:圆圆的脸蛋就像一个大红苹果, 一双又黑又亮的大眼睛, 一笑一对酒窝……这样的公式化的肖像让人一看就觉得反感, 谈不上形象逼真。

第三, 避免绝对化。坚强的人一味的坚强, 懦弱的一味懦弱。褒扬的总是绝对的好。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说过:“艺术作品要写的完美, 它就要明确地把人物多样的变化写出来, 同一个人, 有时是恶棍, 有时是天使, 有时聪明, 有时愚呆, 有时坚强有力, 有时十分脆弱。”要写出人物的个性, 就要注意避免孤立地去写人。要表现出人物的多面性。

第四, 要注意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这些细节描写。因为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环境中, 人物个性的形成与其社会、家庭环境以及生活习惯息息相关。

第五, 人物个性的表现也有赖于具体的典型事件, 因而通过典型事件来写人, 才有可能表现出人物的独特个性。如《项链》中通过老葛朗台抢女儿梳妆匣的事件, 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刻画出了葛朗台贪婪、残忍、守财奴的个性特征。要写出人物的个性特征, 既要对人物本身进行刻画, 又要抓住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细节来描述, 这样, 才能使笔下的人物活生生地站在读者面前。

细节描写的几个注意点:

1.细节描写必须真实可信。细节不能闭门造车凭空编造。要靠细心的观察获取, 你的描写必须符合生活常理, 只有这样的细节才生动, 有真实感, 有说服力。

2.细节要有代表性。细节描写贵在传神。生活中的细节到处都是, 但我们在作细节描写时一定要选择那些有“代表性”的细节, “要从一百个细节中选择一个细节”, 这样才有代表性, 才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细节描写必须细致入微。同学们在作细节描写时, 切记要选取那些小而具体的细微动作、神情和物件、景色等, 进行细枝末节的具体生动描写, 要像画家画工笔画那样精雕细刻, 一笔笔细致勾勒。

19.浅谈作文教学中的细节描写 篇十九

那究竟什么是细节描写呢?它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地描写。细节描写包括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范围很宽。它能够使文章有血有肉,富有感染力。

文学大师在为人上不拘小节,但在创作上可是精益求精,他们非常重视对细节的描绘。如鲁迅的《阿Q正传》中的细节描写:“要画圆圈了,那手捏着笔只是抖,于是那人将纸铺在地上,阿Q伏下去,使尽平生的力画圆圈。他生怕被人笑话,立志要画得圆,但这可恶的笔不但很沉重,并且不听话,刚刚一抖抖的几乎合缝,却又向外一耸,成了瓜子模样了。”这个细节,具体、生动地反映了阿Q自欺欺人的“精神胜利法”。阿Q的可笑、可悲、可怜跃然纸上,人们又怎么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呢?语文教师也会有这样的体会,小说中那些精彩的细节,会时时浮现在眼前,历久而弥新。像豆腐西施杨二嫂那圆规式的站姿,顺手牵羊的举动,以及她那尖酸刻薄的语言;范进中举时喜极而疯,而后被岳父一巴掌打醒的荒唐故事,真是让人印象深刻,甚至能由此回忆起整个作品的情节和内容。

那么教师应怎么指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细节描写呢?

一、细节力求真实,仔细观察生活

近年来参加中考阅卷,不少考生在作文中撒谎,有编造舍己救人的英雄故事的,有编造父母双亡自己成了孤儿的,有谎称自己残疾的,真是让人哭笑不得。而农村考生在《感恩》一文中说:“别人吃不到的龙虾、鱼翅、熊掌往往是我家的家常便饭,为了让我吃饭时胃口大好,妈妈会像饭店那样,把桌上菜摆成各种花样,并用西兰黄瓜做成装饰品,只要看一眼,我的食欲就会大增。这样的内容显然失真!又有同学写捕鱼的父亲:爸爸早出晚归,回来后开始“蘸着海水磨刀”,他要为我熬鲜美的鱼汤。作者想通过这样的细节描写表现父亲的深情,但海水是咸的,刀上溅了它就会生锈,这种有悖于生活常识的文章让人看后忍俊不禁。学生们不爱动脑筋,也不爱观察生活,更不擅长选取生活中最动人的情景,只会胡编乱造,作文内容也就虚假、矫情了。这类作文最让阅卷老师头疼,评分也往往偏低。

上面例子告诉我们,必须认真观察生活,细节来源于生活,细节描写是真实地再现生活。这个“真实”,不必是曾有的事实,但一定是会有的事实,切不可马马虎虎,或添枝加叶,细节若失真,文章也就失去了应有的光彩。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教《吆喝》一文时,同学们为文中的吆喝声纷纷叫好,于是笔者趁机布置了片段作文,要求学生课后观察周围的吆喝声,注意吆喝者的表情、语言、动作。经过细致的观察,学生的习作便有血有肉,充满生机了。

二、细节追求典型,抓住事物特征

细节描写要典型。如朱自清描写父亲的背景,通过“背影”表达父子情深的主题,从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像林黛玉的“多愁善感”,像贾宝玉的“痴情叛逆”,像王熙凤的“八面玲珑”等等都是细节描写的范例,使人物成为独特的“这一个”。如《孔乙已》中的一段肖像描写:“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长衫”是鲁迅极力要抓住的典型细节,一方面表示孔乙已是科举时代的读书人,这是他的身份;而他的长衫“又脏又破”,从另一方面写出了他的穷愁潦倒,由此可见封建科举对知识分子的愚弄和迫害。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描写了严监生临终前望着灯盏里点了两茎灯芯而不肯断气这一细节,把人物的吝啬和刻薄刻画得入木三分。细节典型,能够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突出中心思想,这就要求我们写文章时,一定要精选细节,以“细节”显示人物的“大节”。用心抓住生活中的典型材料,抓住本质特征,用极简省的文字,描绘出具体形象来。

三、细节需要锤炼,学会遣词造句

在细节描写中,我们追求一字传神。如孙犁的小说《荷花淀》有一个话别情节,当水生嫂听到丈夫说“明天我要到大队上去”时,“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作者用“放、吮”这一动作,来展示人物复杂微妙的心理活动,刻画出水生嫂心灵的“震动”,既高兴,又有些舍不得,显示出人物的立体感,使这一形象显得真实、丰满。再看朱自清散文《背影》里的一段细节描写:“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色棉袍,蹒跚的走到铁路边,慢慢探身下去……”“蹒跚”、“探”这些动词,写出了一位慈祥的父亲对儿子那份深深的爱。《范进中举》中的文字“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踹。”“攥”、“舒”、“缩”、“踹”这几个动词把胡屠户见钱眼开而又装模作样的推让心理描写得淋漓尽致。

要使描述的语言准确到位,需仔细观察和反复比较,这样才能把握住事物的特征,只靠凭空想象是不可能具体而生动地表现事物的。

四、细节讲究方法,描写角度广泛

我们说细节描写可以从语言、动作、心理、环境等多个角度来加以展开,可学生往往在整篇习作中,只用到了其中的某一个方面,于是在写作技巧上就略输一筹了,就如同一道只放了盐而未加其他任何调料的菜,食之无味,弃之可惜。针对这种状况,笔者刻意挑了一组句子,让学生比较两者的效果。比较才能学活,才能不局限于知识本身,才能不局限于教材,才能将活水注入所探究的内容中,才能实现细节后的拓展。如学生一:(原文)她端起碗,挑了几根菜叶,送到嘴边,张开嘴巴,又迅速合上,极小幅度地嚼着食物。(改文)她小心翼翼地端起碗,挑了几缕菜叶,慢慢送到嘴边,害羞似的张开樱桃小嘴,又迅速合上,极小幅度地嚼着食物,还不停地用餐巾纸擦拭唇角的余油。不出意料,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后者好,好在哪里呢?作者抓住了人物的神情、动作,细致地表达出淑女吃饭时的姿态,把那种矜持斯文的模样刻画得栩栩如生。学生二:(原文)他见菜齐后,便提起筷,端起碗,对着菜就是一夹,含着饭往嘴里送,又掺和了汤水。(改文)他见菜端齐后,便忙提起筷,端起大碗,对着菜就是一夹,合着饭“呼呼”地往嘴里送,又掺和了汤水,撑得两腮鼓鼓的,还有一颗米粒在嘴角上。通过声音、表情描写了一幅吃饭时的情景,于是一个粗汉的形象便跃然纸上,让人看后忍俊不禁,拍案叫绝!

运用修辞手法,也是细节描写的一种方法,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格,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

如《芦花荡》中的文字“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用了拟人手法,生动地表现出老头儿机智,巧设利钩,以及对日本鬼子的憎恨之情。

又如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把月光比作澄澈的积水,把竹柏的影子比作水中纵横交错的藻、荇,采用虚实结合的方法,为我们描绘了亦真亦幻的月夜美景。在运用修辞时,同学们需要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最后套用屈原的一句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笔者相信在学生的作文指导上,会有更多的实践摸索,让同学们的作文开出一朵奇丽的花。

参考文献:

[1]崔美芳.创新写作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J].作文教学研究,2009,(6).

[2]曹建芳.作文如何写好细节描写[J].小作家选刊·作文考王,2010,(4).

[3]魏名青.多角度探究细节描写[J].学生之友,2010,(10).

上一篇:《月球之谜》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下一篇:护理不良事件主动报告与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