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设备复习提要(共5篇)(共5篇)
1.外部设备复习提要 篇一
篮球运动复习提要
1、国际篮球联合会成立于1932年(瑞士),有瑞士、希腊、意大利、葡萄牙、阿根廷、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拉多尼亚等八个国家。
2、移动技术的掌握和应用与任何进攻和防守技术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3、在进攻中,运用移动的目的是为了摆脱防守,去完成选择位置,切入接球,或迅速的合理的完成传球、投篮、运球、突破的进攻技术。
4、方法是战术的具体内容,是组成战术的核心部分;形式是战术的外部表现。
5、防守技术是篮球比赛中进行防守时为了限制对手的活动和制造对手的失误、违例的动作的一些动作方法。(如:防守中的脚步动作、抢、打、封、断球)
6、爆发力是在最短的时间内表现出最大的力量和能力。
7、综合练习法是集中各种方法的特点,组合而成的一种练习方法。
8、阻挡是持球或不接球的持球的队员进行的非法身体接触。
9、撞人是持球或 不持球的队员推动或移动到对方队员躯干以上的身体接触。
10、我国男子篮球运动员首先进入NBA的是王治郅。
11、现代篮球竞技比赛的胜负往往取决于队伍中核心地位的球星的发挥水平。(正确)
12、起动是改变进攻状态的一种方法。(错误)
13、手腕、手指的力量作用于球的后下方,球的飞行方向是向前或平行的。(错误)
14、行进间运球时手指拍球的后侧方,一般是指跑两步。(错误)
15、个人战术行动是队员的独立行动。(错误)
16、在比赛由攻转守时首先要组织力量阻止对方发动快攻。(正确)
17、人盯人防守的缺点是比较容易被对方在局部范围内被各个击破。(正确)
18、篮球运动员应着力于发展力量、超本常力量(错误)
19、比赛中A队请求暂停,B对投篮得分后应立即发出信号。(正确)20、中国大学生篮球协会成立于1995年。
21、当前我国篮球竞技整体水平不高的原因是缺乏敬业、科学化训练水平高的教练员。
22、单手或双手反弹传球的地点在三分之一
23、实验测定最小入篮角度不应小于33度。
24、防守无球队员时应站在对手与篮球之间偏向有球的一侧。
25、抢篮板球的前提是抢占位置。
26、发动快攻的首要条件是强烈的快攻意识。
27、一般而言,能充分发挥队员速度快、体力好、灵活性好的特点的战术是全场紧逼盯人战术。
28、交换防守配合主要是突破对方进攻队员的掩护。
29、篮球运动训练的基本方法:重复练习、连续练习;综合练习;比赛练习法。30、全场区域紧逼战术与半场人盯人防守区域战术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
都要求队员在防守时积极移动,有声势,加重对方的心理负担,体现出攻击性;要求队员做到人球兼顾以及进攻区以多防少,远球区以少防多,有球紧,无球松; 都强调组织好协防、夹击、补位等集体配合。
不同点:
由攻转守时在全场防守的要求不同,在全场区域紧闭防守时要求队员在分工区域内落位,就近进行人盯人防守,打破了固定看人的界线;人盯人防守要求队员固定看人,没有明确的防守区域分工,区域联防要求队员除防守队员外,其他的队员要求迅速回后场防守。进攻半场阵地防守的要求不同点是区域紧闭防守战术要求队员在分工区域内盯住对手,对手在外围横向移动着,护送到监区交换防守。对手在内线向球的纵向移动时,防守人跟随他跨区防守,对手背球纵向移动时采用护送换人防守;人盯人要求固定看人,必要时才结合交换防守,区域联防是根据球的转移变化防守队形,采用转换法,局部采用局部护送控制对手的移动。
填空:
1.1975年在泰国确认了中国篮球协会在亚洲联合会中的合法席位。
2.1976年国际篮球协会在加拿大的门特尼尔举行第十届国际业余篮球代表大会正式批准恢复。3.篮球技术即是篮球比赛中为了一定目的的专门动作方法的总称,又是篮球运动攻守动作体系的总和。
4.篮球技术和战术的关系是基础、热练而准确,战术共同发展的辩证关系。5.篮球战术组成的基本要素是:技术、方法、形式
6.战术与技术两者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名词解释:
7.篮球战术是个人技术的合理运用和队员相互协调配合的组织形式。8.弹跳素质是指通过下肢和全身协调用力使人体迅速弹起腾空的能力。
9.篮球运动训练是指运动员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为了提高篮球运动技术水平而专门组织的思想品质、身体素质、技术、战术、竞赛、心理状态的教育过程。10.球回后场违例是指控球的队员在前场使球回后场,在球进入后场前,最后触球的队员使球回后场。
论述题:
训练中选用练习方法应注意什么问题?
答:要有的放矢,目的性强;数量与质量并存,运动负荷量与负荷强度有机统一。运动训练中,影响运动负荷的几个因素是什么? 答:身体训练、技术训练、战术训练;一般身体训练与专项训练的安排;
基本技术与多种技术教学训练的安排;
巩固已掌握的与发展新的技术、战术的安排;
基本战术与多种战术教学训练的安排;
特长与弱点的比重安排;
攻与守的比例安排;
基本阵容配合与全对力量组织的安排;
运动量大中小节奏的安排;
运训与比赛的安排。
20世纪70年代女子篮球加入奥运会(21届)
2.中特复习提要及答案 篇二
一、题型
1.辨析题4*5,20分 2.简答题5*10 50分
3、材料分析题1*10
4、论述题1*20
二、参考内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什么?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既体现了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优秀成果,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独特优势,具体包括:
(1)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的国体;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组织形式;(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党制度,也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5)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当前我们党面临哪些新考验和风险,需要增强什么方面的意识? 答:新考验: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
新风险: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
需要增强的意识:忧患意识、创新意识、宗旨意识、使命意识。
3.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一是继续推进对外贸易增长,二是继续坚持“引进来”,三是实施“走出去”战略,四是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
4.怎样认识当前我国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挑战?中国应对全球气候问题的主张是什么?
答:我国发展面临着越来越突出的重大环境问题挑战,其根源在于,一方面是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短缺、环境容量有限、生态脆弱,加之我国发展速度快,发达国家几百年发展进程中逐步显露的问题在我国被压缩到几十年集中显现;另一方面是经济发展方式没有根本转变,生态文明理念没有牢固树立,不讲生态文明的做法还很普遍。
中国应对全球气候问题的主张:环境和气候治理是全球公共问题,必须要有世界各国的共同参与,因而关于如何治理环境的必须在世界各国形成共识,全球环境和气候问题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国际社会坚定的信心,凝聚共识,积极努力,加强合作,必须始终牢牢把握以下几点
(1)保持成果的一致性;(2)坚持规则的公平性;(3)注重目标的合作性;(4)确保机制的有效性。
5.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是什么?
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层面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看,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个人层面看,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6.为什么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答: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变革、经济转型的加速期,一元化指导思想与多样化社会意识并存,传统思想观念与现代思想观念相互交融,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相互碰撞,社会思想意识呈现出多元、多样、多变的特点。
社会思潮越是纷繁复杂,越需要主旋律,越需要用一元化的指导思想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意识,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和主导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集社会主义价值理念之大成,把我们党倡导的基本理论、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系统凝练地整合在一起,深刻揭示了当代中国社会共同思想道德基础的基本内涵与基本要求。
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各种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尊重差异、包容多样,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搭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平台,形成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
7.我们应该如何统筹协调社会利益关系?
答:加强社会建设,要遵循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要着眼于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创造良好社会环境,要做到:(1)注重从源头上减少矛盾;(2)注重维护群众权益;(3)注重做好群众工作;(4)注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高度重视统筹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妥善处理各种利益矛盾,要做到:(1)健全诉求表达机制;(2)健全利益协调机制;(3)进一步完善矛盾调处机制(4)加强权益保障机制建设。
8.为什么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依靠制度?
答: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首先,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涉及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次,生态文明建设不仅要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更重要的是把理念落实在行动上,落实到制度上,通过制度建设形成强有力的约束和保障机制。最后,只有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才能使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整个社会的自觉行动。
9.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进而推动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
答: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坚持把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相结合,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相结合,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同学习借鉴人类社会一切文明成果结合起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相结合,以开放的姿态融入世界,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中国从自身发展经验中深刻认识到,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绝不会关上,开放水平只会越来越高,由此,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将会发生了深刻变化。
10.为什么要推动我国城乡发展一体化?
答:在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上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管理体制,是影响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体制性障碍。只有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才能破解二元经济结构,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11.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一是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二是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三是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四是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五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12.概述当代中国同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
答: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与稳定也离不开中国。1.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与稳定也离不开中国,中国越发展,给世界带来的机遇和所作的贡献就越大。2.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中国的发展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日益在国际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中国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应对全球性挑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3.如何认识把文化产业打造成我国的支柱性产业的战略思想? 答:(1)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是一个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大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亦如此,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文化产业所占的比重更显得不高,尚未发挥支柱性产业的作用;由于我国文化产业仍处于起步、探索、培育、发展的初级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
(2)把文化产业打造成支柱性产业的意义和机遇
文化产业作为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文化产业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随着国内形势的发展和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推进,我国文化产业拥有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3)发展文化产业的举措
一是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二是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三是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四是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
14.联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谈谈为什么必须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
答:十六大以来,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成就,但必须看到我过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长期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很突出。特别是科技创新能力不强,自主创新尤其是原始创新能力不强,产业技术领域创新能力薄弱,远未形成科技创新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局面。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我国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增强发展的长期动力具有战略意义。②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我国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现实意义。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降低资源能源消耗、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长远意义。
15.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的历史进程,谈谈你对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意义的认识。答:发展的历史进程: 1、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东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正式确立。2、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到1954年9月全国人大成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中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是国家权力机关。3、1954年全国人大召开后,人民政协是统一战线的组织,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机构,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特点。
协商民主制度的意义:
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丰富了民主的形式、拓展了民主的渠道、加深了民主的内涵。
1)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这两种民主形式不是相互替代、相互否定,而是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特点和优势。
2)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
3)协商民主既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发挥了各方面的积极作用,即坚持了人民主体地位,又贯彻了了民主集中制的领导制度;既坚持了人民民主的原则,又贯彻了团结和谐的要求。
16.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治理环境问题?
答:治理环境问题如同治病,有些措施比较温和,可缓解病情,不可根除,环境问题会反复出现;有些措施比较猛烈,可药到病除,标本兼治,却会有阵痛。标本兼治的措施往往动根本,根本在于制度,在治理环境方面,国家是主导力量,必须革除弊制,除旧迎新。
首先,在治理污染的权力配置不当。“企业治污,环保局监督”的治理布局,治污会让企业增大成本,企业的收益受损,影响官员政绩,企业出于自身利益私排乱放,环保局因受到上级辖制无法充分行使监督权。这时,可以让各级环保部门直属国务院,将企业的治污权独立出来,由环保部专职人员作为国家代表执行企业治污权,根据企业的污水排出量征收环保税,环保部专职人员的福利与企业污水治理联系起来,污水治理的越多,专职人员的福利越好。
然后,企业在治理污染中有监督权和控告权。企业的利益与环保部的利益是冲突的,企业想减少污染排放物,环保部想多治理污染排放物,为防止环保部们滥用权力,制定规则赋予企业监督权和控告权,让企业对环保部有相当的制约能力。
在个人层面,个人要提高自我保护环境意识、建立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如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绿色出行;日常生活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17.联系实际谈谈我们应该如何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答: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首要的就是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的道路。
第一、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发展是当代中国和世界的潮流,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要坚持科学发展。
第二、坚持以人为本这个核心立场,实现科学发展,就要坚持以人为本这个核心立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第三、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发展,就是不仅经济发展,其他各个方面都要发展;协调发展,就是发展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要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可持续发展,就是不仅当前要发展,而且要保证长远发展。
第四、坚持统筹兼顾,统筹兼顾,就是要总揽全局、科学筹划、协调发展、兼顾各方。实现科学发展,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这个根本方法,正确把握和处理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关系。
18.简述城乡协调发展的理论。答:
1、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2、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是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的客观要求,是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必然趋势,要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3、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
4、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农民共享现代化成果
5、城乡二元机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
6、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要深化农村体制改革,适应工业化、城镇化的新形势。
20、如何理解我国“一带一路”战略提出的背景及其基本含义?
2013年9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作重要演讲,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是一项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
一、“一带一路”基本情况及意义
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3年9月和10月访问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时提出的倡议,是中国深化改革开放特别是向西开放的重大举措。“丝绸之路经济带”从中国至西亚并通往欧洲,“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中国经东南亚延伸至印度洋、阿拉伯海和海湾地区,是合作共赢、互惠互利的普惠经济带,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
1、共建“一带一路”,旨在传承和弘扬古代丝绸之路精神。
2、共建“一带一路”,符合区域合作的时代潮流。
3、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自身发展和对外合作的要求。
二、“一带一路”主要内容
“一带一路”以经济合作为基础和主轴,以人文交流为重要支撑,坚持不干涉地区国家内政,不谋求地区事务主导权和势力范围。它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一带一路”的地域和国别范围也是开放的,古代陆、海丝绸之路上的国家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也欢迎其他国家参与进来。
“一带一路”的主要内容是“五通”,突出务实合作与项目合作,将给有关国家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1)“政策沟通”。各国可就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进行充分交流,本着求同存异原则,实现各国经济发展战略有机对接,协商制定区域合作的规划和措施,在政策和法律上为区域经济融合“开绿灯”。
(2)“道路联通”。中国与有关国家需要积极探讨完善跨境交通基础设施,逐步形成连接亚洲各次区域及亚欧非之间的交通运输网络,切实解决不联不通、联而不通、通而不畅等问题。
(3)“贸易畅通”。探讨贸易和投资便利化问题并做出适当安排,消除贸易和投资壁垒,提高区域经济循环速度和质量,让沿线各国在贸易投资领域的潜力充分释放,做大合作蛋糕。
(4)“货币流通”。推广本币结算和货币互换,加强双多边金融合作,建设区域开发性金融机构,降低交易成本,通过区域安排增强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提高地区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5)“民心相通”。中国与有关国家需要夯实国家关系的民间基础,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对话,加强各国人民特别是基层民众的友好往来,增进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
“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的大合作。优先领域和早期收获项目可以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也可以是贸易投资便利化和产业合作,当然也少不了人文和人员交流。产业合作既可以有农渔业、科技、制造业和服务业合作,也包括传统和高端制造业合作。各方有共识、有共同利益需求的公路、铁路、航空和海运项目,能源资源开发、管道、电力、电信项目,以及自贸谈判、方便人员往来的政策措施,都应该加快协商和推进,争取成熟一项实现一项。
在此进程中,中国将坚持正确的义利观,道义为先、义利并举,向包括阿拉伯国家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和友好邻国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真心实意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中国将不断增大对周边区域的投入,积极推进周边互联互通,探索搭建地区基础设施投融资平台,把周边区域和海域营造成和平、友谊、和谐的区域和海域。总之,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和构想,作为中长期国家发展战略,具有经济与安全方面的双重含义,展现了中国引导区域合作共赢的新理念、新蓝图、新途径和新模式。它旨在拓宽我国的战略空间,向沿带沿路周边国家移转国内市场的过剩产能,发挥资本和技术的优势,推进区域经济整合,打造新的价值链体系,提供新的增长动力,实现包容性和可持续的发展,构建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安全共同体,共享发展、和平与繁荣,以及进一步树立我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张高丽:努力实现“一带一路”建设良好开局 2015年02月01日 16:02:54 来源: 新华网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会议2015年2月1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主持会议并讲话。
会议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学习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的指示批示要求,安排部署2015年及今后一段时期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事项和重点工作。
张高丽表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对开创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促进地区及世界和平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并要求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秉持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与沿线各国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造福沿线国家人民,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事业。
3.教育学期末考复习提要 篇三
四是理论概括性的研究。
2、教育学的任务是什么?教育学的任务在于认识和揭示教育的客观规律,解释教育理论,诠释教育问题,导引教
育实践,提升教育质量。
3、简述国外教育学发展的主要阶段。(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3)教育学的多样化
发展阶段;(4)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
4、当代教育学理论体系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批判和继承传统的教育理论,建构面向未来的教育学理论体
系;学习和借鉴西方教育学理论,建构中国特色的教育学理论体系;吸纳相邻学科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构建科学的教育学理论体系;总结和升华教育实践经验,建构应用型的教育理论体系。
5、未来教育学发展的趋势将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将更加重视教育学的原创性研究;将把理论研究的重心转向
人;更加重视对教育现实问题进行对策性研究;重视校本研究在教育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6、简述教师的作用。(1)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承者和创造者;(2)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引导和促进作用;(3)教
师在人格教育中的感召作用;(4)教师是办好学校的依靠力量。
7、简述教师的劳动特点。(1)劳动对象的主动性;(2)劳动手段的主体性;(3)劳动过程的持久性;(4)劳动成果的创造性;(5)劳动价值的潜在性;(6)劳动方式的群体性和个体性的统一。
8、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主要有哪些?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
教,为人师表。
9、教师的知识结构由哪些要素组成?系统的马列主义基础理论;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丰富的教育
科学理论知识。
10、教师应具备的能力结构包括哪些方面?组织教学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开拓创新能力;
自我调控能力;教育研究能力。
11、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基本要求主要有哪些?逻辑性;情感性;规范性;科学性;启发性;教育性。
12、学生的基本属性是什么?(1)学生是社会的人,又是自然的人;(2)学生是未成熟的人,又是具有发展
潜能的人;(3)学生是接受教育的人,又是自觉能动的人。
13、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稳定性和可变性;不平衡
性;个别差异性。
14、简述师生关系的主要内容及其含义。(1)教育关系:教育教学活动中为实现教育任务而建立的一种工作关
系;(2)人际关系:是建立在师生作为普通人基础之上的,目标是指向于满足教师和学生的交往需要;(3)社会关系:指教师作为成人社会的代表和学生作为未成年的社会成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代际关系、道德关系及组织角色关系等;(4)心理关系:教师和学生为了维持和发展教育关系而构成的内在联系,主要包括认知关系和情感关系。
15、影响师生关系建构的因素有哪些?①教师方面:教育观念;领导方式和智慧;个性特征;②学生方面;③
社会及学校环境方面
16、和谐师生关系的标准和特征有哪些?①教育关系:教学相长②人际关系:尊师爱生③社会关系:民主平等
④心理关系:宽容理解
17、简述原始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教育寓于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之中;教育具有全民性;有性别差异。根源
在于分工;教育以传授劳动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内容,形式简单。
18、简述奴隶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学校教育从社会母体中分化出来;教育有了阶级性,学校教育开始于生产
劳动相脱离。
19、简述封建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①封建教育制度逐渐形成;②学校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③学
校教育依然同生产劳动相分离。
20、简述资本主义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①教育目的具有二重性;②学校教育制度日趋完善;③学校教育同生
产劳动从分离到逐步结合。
21、简述社会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①社会主义教育是为全体人民服务的;②实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③教育同生产劳动紧密结合。
22、简述生产力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作用。①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②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制约着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制定③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课程设置④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手段的改进
23、简述教育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教育不仅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反过来,它对社会生产力具有积
极的推动作用。这种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教育是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的主要条件②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③教育通过转化和应用科学技术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总之,教育对生产力的反作用,既表现在生产的精神潜力方面,也表现在劳动力再生产方面,它间接或直接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24、简述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决定作用。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②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制定③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总之,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具有直接的、持久的、稳定的制约性,这种制约性是本质的、客观的,是教育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因。
25、简述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一定性质的教育决定于其时代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但它并非消极
地反映政治、经济制度。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又具有积极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①通过传播和灌输一定的社会意识,使受教育者在维护和巩固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中发挥积极作用②学校教育培养大量的统治人才,直接作用于政治经济制度③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来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
26、简述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有哪些?概括而言,不外先天的遗传素质和后天的生活环境两个方面,其中遗传、环境、教育和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①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物前提②环境在人的发展中起重要影响作用③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④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在发展中的作用。
27、简述文化对教育的影响。①民族文化传统和特点对教育的影响②中国文化传统对我国教育的影响③文化素
质和水平对教育发展的影响
28、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①教育的文化传递与保存功能②教育的文化选择与整理功能③教育的文化交融与创
新功能
29、简述奥运目的的价值取向。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做
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①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②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
30、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内蕴。①“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是对我国教育目的社会性
质的规定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③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要求
3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关点:①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相一致②人的片面发展
与分工齐头并进③社会化大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④自由时间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⑤人的全面是一个历史过程⑥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32、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价值选择 ①突出个性培养②注重培养人的创新精神
33、我国教学工作的基本任务主要有:(1)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教学的中心任务)。(2)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教会学生学习。(3)发展学生的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形成科学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34、教学认识过程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1)认识对象具有特殊性(2)认识条件具有特殊性(3)认识人物具
有特殊性(4)认识主体具有特殊性。
35、教学认识过程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①认识对象具有特殊性(2②认识条件具有特殊性③认识人物具有特
殊性④认识主体具有特殊性。
36、教学过程的功能:①传递功能是教学过程的基本功能②发展功能③教育功能④审美功能
37、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1)教学双边交互影响辩证统一的规律(2)学生的发展依存于知识传授的规律(3)
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互作用的规律(4)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系统和谐优化的规律。
38、如何认识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互作用的规律:所谓间接经验是指他人认识的成果,他人通过时间获得理
性认识,大多表现为书本知识;间接经验是指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接触外界事物获得的感性认识。在教学过程中,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是相互作用的。①学生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即以学习书本知识为主,这是有一条简约、直接、高效的认识捷径。②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③学生掌握间接经验的特点及教师传授间接经验的方法。
39、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种类趋向多样化;理论基础趋向多元化;形成途径趋向演绎化;师生地位趋向合作
化;目标指向趋向情意话;操作程序去想灵活化;教学手段趋向现代化;研究区向精细化
40、教学模式的特性:①操作性②简约性③针对性④整体性⑤开放性。
41、制定教学原则的主要依据:①依据教育目的和教学任务;②依据教育理论和教学经验;③依据科技发展水
平和学生年龄特征
42、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教师要在统一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因材施教;(2)教师要深入调查研
究,全面了解学生,既要掌握全班学生的共同特点,也要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3)教师既要面向全体学生朱中集体教学,又要照顾“两头”抓好个别辅导
43、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教师要注意正确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2)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
生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开展适度紧张的智力活动,促使学生产生“愤”、“悱”的心理状态;循循善诱,进行启导性设问;层层递进,运用解释性讲析;环环紧扣,开展探索性研讨;步步深入,获取科学性结论,以切实抓好每个阶段和环节的启发性教学,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益。(3)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任务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并掌握良好的思维方法。
44、学法指导的基本内容 指导学生学会制订学习计划;知道学生学会阅读;指导学生学会观察;指导学生学
会记忆;指导学生建立科学的学习程序;指导学生学会克服学习困难。
45、教学方法选用的基本依据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是依据教学的目的与课型任务;二是依据学科的性
质与教材内容;三是依据学生水平与班级状况;四是依据教师素养与教学风格;五是依据教学设备与办学条件
46、我国常用的教学方法①语言性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②直观性教学方法,包括演
示法,参观法;③实践性教学方法,包括实验法,实习法,练习法;④研究型教学方法,包括讨论法,发现法等。
47、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是:讲授的内容要具体有科学性和思想性;讲授的过程要具有渐进性和简明扼要;
讲授的方式要具有多端性和灵活性;讲授的语言要具有精确性和凝练性;讲授的板书要具有条理性和合理性。
48、运用谈话法的基本要求是:谈话前要有充分准备;谈话时教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应紧扣教材,难易适
当,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因人而异;谈话后要及时小结;谈话法要与讲述、讲解法互为补充。
49、运用读书指导法的基本要求:指导学生精心阅读教科书;指导学生善于阅读参考书;指导学生写好各种形
式的读书笔记
50、运用发现法的基本要求: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质疑,产生发现的愿望;明确发现的目标,提供发现的条件,做出发现的假设;拓展学生思路,分析有关资料,展开自由讨论,引出应有的结论,提炼原理和概念;引导学生展开争论,检验假设:对“发现”做出科学总结,使问题得到最终解决。
51、简述教材组织形式从历史上看,先后出现过三种主要的教材组织形式:第一种是逻辑式组织;第二种是心
理式组织;第三种是折衷式或教育式组织。
52、简述教材的编排方式:(1)直线式排列:对教材内容采取环环相扣、直线推进、不予重复的排列方式;(2)
螺旋式排列:针对学生的接受能力,按照繁简、深浅、难易的程度,使一科教材内容的某些基本原理重复出现,逐步扩展,螺旋上升。
53、简述学科课程及其特点所谓学科课程,是以文化知识(科学、道德、艺术)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的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内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和教育教学的需要,将所选出的只是组织为学科。学科课程有以下优点:①有助于系统传承人类文化遗产。②有助于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③有助于课程设计和组织教学,便于提高教学效率。但是,其弱点也是很明显的:①容易导致轻视学生的需要、经验和兴趣,容易脱离学生的实际。②过于强调学科课程也有可能导致割裂学生的理解力,肢解学生完整的生活。③容易导致忽略火热的社会生活的现实需要。④学科课程也容易导致单调的教学组织和划一的讲解式教学方法。
54、简述活动课程及其特征活动课程亦称经验课程,或生活课程,或学生中心课程,是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其基本的特征是:①活动课程以学习者活生生的直接经验为课程开发的核心,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是学习者的经验及其生长需要。②在活动课程中,学习者是能动的创造性的存在。③在活动课程中,学习者是整体的存在。④活动课程重视学习者的个体差异。
55、隐性课程的特点:①隐性课程的影响具有弥散性和普遍性。②隐性课程的影响具有潜在性和持久性。③隐
性课程的教育影响极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④隐性课程的内容既可能是学术性的,也可能是非学术性的。
56、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批改与讲评、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等。
57、教学备课内容的主要方面⑴ 钻研教材⑵了解学生⑶确定教法⑷设计教学方案,包括:学期(或学年)的教学进度计划,课题(或单元)计划,课时计划(教案)。
58、备课的基本要求:①处理好入与出的关系②处理好博与约的关系③处理好实与活的关系④处理好述与作的关系⑤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59、衡量一堂课的情况和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目的性指标,科学性指标、教育性指标、双边性指标、质量性
指标、时效性指标、创造性指标、审美性指标。
60、布置和指导学生课外作业的基本要求:①作业的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②作业的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③作业的形式要多样化④作业的要求应明确、具体⑤指导学生养成做作业的各种良好习惯。
61、学业成绩检查与评定的基本要求:目的明确,内容全面,标准客观,方法灵活。
62、德育的意义是什么?对个体发展的意义,即对受教育者个体发展能够产生的实际影响: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即德育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对社会发挥何种性质的作用:教育意义,包括德育的“教育”或价值属性、德育作为子系统对平行系统的作用。
63、德育的任务是什么?德育的任务是指通过德育活动,是个体在思想品德发展的质量和规格方面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学校德育的任务具体可划分为以下四个方面: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认识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
64、德育过程的基本特点?德育过程是实现思想政治观念、伦理道德观念以及社会规范社会化的专门过程;德
育过程是带有主体性的专门过程;德育过程是协调、控制各种社会影响以保证个体的品德健康发展的过程。
65、德育过程的矛盾有哪些?教师根据社会的道德规范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现状之
间的矛盾。这个矛盾推动着德育过程的发展,是德育过程中最普遍、最一般的矛盾。
66、德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什么?德育的过内容主要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
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理想教育;社会公德及文明习惯养成教育;民主与法制教育
67、如何贯彻实施整体性原则?(1)在德育过程中,要全面关心和培养受教育者思想品德中的知、情、意、行,对他们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使四者相辅相成,全面而和谐地得到发展。(2)要统一学校各方面的教育影响(3)要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4)加强学校的主导作用,使教育者真正认识社会。
68、贯彻实践性原则的要求?贯彻实践性原则的要求:重视活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在正确的的道德理论、道
德规范指导进行实践;受教育者的学习也是学校的德育活动,对思想品德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69、运用说理教育的基本要求:德育方法的选择和使用要围绕德育目的的实现;德育方法的选择和运用要遵循
德育方法论的原则;重视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发挥,力求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重视实践性,使说理教育与品德践行相结合;重视暗示教育,使明示教育与暗示教育相结合,构建科学的德育方法体系;注重开放性,不断开拓新的方法体系。
70、应用说理教育法的要求?应用说理教育法要求;目的要明确,有针对性;内容要真实;态度要诚恳,有饱
满的热情,注意把握教育时机,各种方式配合使用。
71、应用榜样示范性的要求?应用榜样示范性的要求;选择和树立好榜样;注重激发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
着重理解榜样人物的精神内涵。
72、现行基础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①教学观念滞后,人才培养目标同时代发展的需求不能完全适应;
②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③课程内容存在着”难,繁,偏,旧”的现状;④课程的结构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⑤学生死记硬背,题海训练的状况普遍存在;⑥课程评价过于强调学业成绩和甄别,选拔的功能;⑦课程管理强调统一,致使课程难以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7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什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了6项具体目标:(1)”改变
4.外部设备复习提要 篇四
(教科版)七年级中考复习提要
1、校训:是学校为了树立良好校风而制定的,要求全体师生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是学校对学生在志向、才学、品德、言行等方面所作的严正、明确的规范。是现实的学校精神、校风校纪。
2、三种学习方法:探究学习、快乐学习、合作学习。
3、探究学习规律,学会学习:
(1)珍惜时间,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2)独立思考,自主学习;(3)兼顾全面基础与学科特长;
(4)从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学习; 总之,适合自己的方法就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4、快乐学习的要求:劳逸结合;文明娱乐,健康休闲。
5、正确的学习目的是促使我们学习的根本动力。
6、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持续不断的重复行动。
7、怎样正确认识自己:
正视自我,成就自我。从整体上正确地认识自我,愉快地接受自己,并在此基础上激励自己,改进自己,发展自己,这就是对自我的积极的、健康的态度,这将有利于我们的健康成长和顺利发展。
8、正确认识自我的方法:
(1)比较评价;(2)他人评价;(3)心理测量与评价。
9、培养性格的途径:读好书、交良友、学榜样、多参与、常反省。
10、人与人之间为什么需要联系和交往:
人类天性的需要、个人发展的需要、社会进步的需要。
11、与人交往的方法:(1)平等待人;
(2)尊重他人;(3)宽容他人;(4)理解他人(理解的关键是换位思考);
(5)关心他人;(6)互相帮助。
12、人际交往的基础:平等与尊重;宽容与理解,;关心与互助。
13、成功交往的艺术:礼貌待人(语言文明、行为文明),善于表达,学会倾听。
14、考试的心情:从容应考---适度紧张,充分准备。
15、调节紧张心情的方法:
(1)认知调解法;(2)积极暗示法;(3)深呼吸调整法;
16、平静看待分数:
意义:平静看待分数不仅有利于学习和考试,有利于我们的心理健康,对我们多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也有积极作用。
方法:(1)客观分析自己的学习成效,合理估计自己的考试分数,确定比较恰当的期望值。
(2)认识分数不代表一切。
17、分数的品质:
诚实考试不仅是我们中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品质,也是保证我们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分数是一种比较客观的鉴别和选拔的重要方法,能体现公平的原则。
归属感:
对团体的依赖和需求的感觉就叫归属感。个人与集体是相互依存的。
19、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
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要坚持以集体利益为主,并愿意放弃或牺牲一些个人利益。坚持集体主义,就要反对个人主义和小团体主义。提倡集体主义,是对个人利益的最大保护,即“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20、责任:是由一个人在一个集体中的角色所决定的应该做的事。
作为公民,应该遵纪守法、服兵役、纳税;作为学生,应该认真学习,遵守校纪校规;作为班集体的一员,作为学校的一员,就要以主人翁的责任感与姿态,关心集体,维护集体荣誉,为集体和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1、情绪的类型:
(1)基本类型:喜、怒、哀、惧;
复合情绪:又惊又怒、惊喜交集等。
(2)正常情绪和不正常情绪。
(3)积极情绪或良好情绪与消极情绪或不良情绪。
22、调节、控制和培养情绪的途径:
(1)认知调解;(2)理智控制;(3)合理宣泄;(4)心理放松;(5)行为调节;(6)理性升华。
23、爱国情感:爱国情感是对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祖国的深厚情感,是一种崇高的道德情感,是我们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亲近感、荣誉感、自豪感、责任感、义务感。
24、培育高尚情感: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自觉用理智、道德和美引导我们的生活,体验真善美、追求真善美,培养健康、文明的兴趣爱好和高雅的情趣,远离假丑恶,使我们的情绪情感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升华。秩序来自规则:学习和日常生活需要规则,经济活动也需要规则。
26、法律的特征:
(1)法律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2)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
(3)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4)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7、未成年人享有的权利:
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权,财产所有权,受教育权,著作权,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权等。
28、涉及未成年人的法律有: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刑法,民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婚姻法等。
29、谁为我们护航:
(1)家庭保护:①未经本人同意翻阅他人日记,是侵犯他人隐私权的违法行为。如果是父母,我们要以适当的方式指出父母的错误,我们也要学会与他们沟通,争取相互理解相互信任。②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使适龄未成年人按照规定接受义务教育,不得使在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侵害他们的受教育权。③家长应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未成年人。
(2)学校保护。
(3)社会保护。
(4)司法保护。30、自我保护:
(1)远离危险、拒绝侵害:树立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警惕,远离危险环境,是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保障自己健康和安全的重要措施。如:不要随便跟陌生人走;不要随便上陌生人的车;不要独自去单身异性的房间;不要独自在没有人的地方活动。遇到危险要镇定冷静,不要害怕,要机智勇敢,寻求帮助。
(2)学会求救和自救:及时求救,保持镇静,判断明确,把握时机,意志坚定,保存实力。
(3)善用法律武器:我们要学法、知法、守法,不做侵害别人的事;也要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在保证自己安全的前提下,勇于并善于同侵权行为作斗争。
31、走进社区,建立融洽的邻里关系:
(1)在邻里交往中,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把握一定的分寸,如尊重别人的隐私,不随意打听、传播、议论和干预别人的私事,不干预别人的生活,尊重他人的个性和生活方式。
(2)在社区里,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关心和帮助行动不便、生活困难的老年人和残疾人。(3)关心社区公共设施的改造和建设,关心社区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的选举。
32、社区里的权利与义务:作为社区的一员,既有权利也有义务,学会正确处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使我们参与社区生活必备的素质。我们应尽的义务有:
(1)遵守社区规则,按照规定做事;(2)关心和参与社区生活,服务社区,建设社区;(3)爱护社区的公共设施和财物;(4)积极做一名社区志愿者。
八年级中考复习提要
1、孝敬父母:
(1)要听从父母的正确教导,认真学习,踏实做人。(2)体谅父母和家庭的困难。(3)亲近、关心和帮助父母,同父母保持融洽关系。(4)赡养父母,长大后,不仅要在物质上赡养父母,更要在精神上关心父母。
2、代沟:
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把两代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称为“代沟”。
3、尊敬老师:
近代以来,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百年抗争:
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有着顽强信念和不屈精神的民族。林则徐虎门销烟,三元里抗英,邓世昌与甲午海战,康有为和梁启超领导的戊戌变法,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进行了可歌可泣的英勇抗争。这说明中华民族是一个坚强不屈的民族。
4、中华民族之魂: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2)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在革命战争年代和建设社会主义新时期的体现有: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铁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精神、航天精神、奥运精神等。
(3)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对外交往中,中华民族历来奉行的原则是睦邻友好、和平共处。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主张通过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历史的启示:落后就要挨打;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我国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7、社会主义的本质: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时代赋予当代青年的崇高历史使命: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9、青少年怎样做才能担负起崇高的历史使命:
(1)青少年必须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发扬中华民族伟大精神,把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世代相传;(2)青少年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在德智体几方面发展自己,使自己能够成为未来社会的栋梁。
第二单元
财富论坛
感受小康:靓起来的服饰;精起来的饮食;大起来的住房;多起来的私家轿车;鼓起来的钱袋子;降下来的恩格尔系数;热起来的假日旅游;高起来的文化程度;长起来的寿命;快起来的通讯方式。这都说明我国已进入小康社会。
11、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地、发展很不平衡的温饱型的总体的小康。
12、三步走战略目标:
(1)以1980年为基点,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温饱问题;(2)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3)再经过50年,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收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13、我国21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
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即全面的小康。全面的小康是较高标准的小康、共同富裕的小康和精神文明的小康的统一。
14、财富之源:
(1)创造财富的源泉有:劳动、科学技术、智慧与开拓精神、资本、管理等。
(2)如何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首先要建立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其次,要形成相应的分配制度和政策。
15、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这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符合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的标准。这一制度有利于广泛、充分地调动社会各阶层的积极性,调动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的活力,使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
16、我国的分配制度:
劳动、技术、资本、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及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
17、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
18、财富中的法:
(1)合法致富,遵纪守法,获得财富要受到法律的约束;(2)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19、财富中的德:
(1)维护社会所有成员特别是处境不利的人的基本尊严和基本生存条件。(2)使每一个社会成员享有均等的发展机会。(3)使他们获得平等参与社会的能力。
总之,只有维护这些权利,才能保证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第四单元
又到两会时
33、两会:“两会”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34、在我国,人民怎样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
(1)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自己的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集中行使国家权力。
(2)再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分别行使管理国家和维护社会秩序等各项权力。(3)行政、审判和检察等机关都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
(4)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运作的过程,就是人民当家做主行使国家权力的过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我国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35、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权力机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它拥有:最高立法权、最高监督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
36、各级人大代表: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组成人员,他们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代表人民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力,是人民利益和意志的忠实代表,是人民权利的受托者和人民意志的表达者。
37、议案:
提交议案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使民主权利和参政议政的重要形式; 学做议案是培养我们的民主意识和参政能力的好方法。
38、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
(1)人民政协的性质: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2)人民政协的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3)政协的两大主题:团结和民主。
39、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
(1)选民的资格:年满18周岁的中国公民,未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依法享有政治权利)的人。
(2)神圣的一票应该投给谁: a投给有公心的选民利益的维护者; b投给热心的选民冷暖的知情者; c投给有真心的选民意愿的传递着。
总之,谁能代表人民利益,为人民说话和办事,我们就选谁。40、基层民主:
(1)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是基层民主的主要内容。(2)基层民主的主要形式: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职工代表大会等。
41、依法治国:
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制化。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无数事实证明,法令行则国治国兴,法令弛则国乱国衰。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最有效、最靠得住的办法就是实行法治。
42、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坚持有法可依(基本前提),有法必依(中心环节),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有力保障)。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43、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公民既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又要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任何人都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尽义务,也不能只尽义务而不享受权利。
44、监督权:所谓监督权,是指公民有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公务活动的权利。行使监督权有助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督促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为人民谋利益。积极行使监督权是主人翁意识及责任感的表现。
宪法赋予公民的监督权有:批评或建议的权利;申诉、控告和检举的权利。
45、我们行使监督权力的途径:(1)向人大代表反映情况;(2)给主管部门及负责人写信、打电话或当面反映情况;(3)通过新闻媒体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
46、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求我们具备的素养(在遵守法律方面,中学生应怎么做):(1)我们要尊重法律,追求公正;正确行使权力,自觉履行义务;行使自己享有的监督权。
(2)我们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树立法制观念;掌握法律武器,自觉遵守和维护法律,养成依法办事的观念和习惯;依法行使和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违反法律和破坏社会主义法制的行为作斗争。做到勇于斗争,又善于斗争。
第五单元
国策经纬
47、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1)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2)描绘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3)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
48、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中国现在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9、中国现在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或表现):(1)我国生产力总体水平不高,发展不平衡;
(2)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不高,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不足;(3)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
(4)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50、认识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的意义:
(1)既然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就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2)既然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就必须从这个国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3)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必须以基本国情为依据。
51、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5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内容,三种说法)
(1)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2)核心内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3)简而言之,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5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兴国之要: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原因(或意义)是: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我们党和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2)只有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位,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3)才能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为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4)才能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提高国际地位,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55、四项基本原则---立国之本:四项基本原则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56、为什么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在我们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多民族国家,要把十几亿人的思想统一起来、力量凝聚起来,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没有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保障,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不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不可能实现的,甚至陷入混乱的深渊。四项基本原则犹如四根支柱,支撑着共和国的大厦,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础。
57、改革开放---强国之路:
(1)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总结历史的经验,封闭就会落后,开放才能发展。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我国应大量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和人才,而且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
(2)改革开放是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征;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3)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
(4)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历史性决策,深刻的改变了当代中国的面貌。
58、实践证明了基本路线的正确性:
(1)30 年来,由于我们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从而使我国的经济建设上了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上了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
(2)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社会主义制度经受严峻考验,显示出强大生命力的最可靠保证。所以,我们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59、三个代表: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60、“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意义:
(1)最鲜明的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2)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3)为全党全国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团结奋斗提供了行动指南。61、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1)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的进步,归根到底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过程;(2)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由党的性质和我国的国情决定的;(3)发展先进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4)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因此,党和国家敏锐地把握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趋势,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62、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先进文化是指健康、科学、向上、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文化,是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中国的先进文化根植于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中。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有:方块汉字、四大发明、诗词歌赋、科技教育、典章制度、中医中药、建筑艺术等。63、如何发展先进文化:
要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64、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中心环节。
(1)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2)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3)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4)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65、优先发展教育与科学是建设先进文化的基础工程。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政府从民族复兴的高度,制定了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具体措施有:
(1)义务教育阶段实行“两免一补”政策;(2)政府设立“国家科学技术奖”;
(3)逐年增加教育经费,大力改善农村办学条件;(4)大力倡导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5)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6)农民工子女可在父母就业地接受义务教育。
66、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任务。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
67、发展先进文化要坚持的原则:既要批判地继承我国古代的优秀传统文化,又要大胆的吸收和利用世界优秀文明成果。要抵制迷信、颓废、庸俗的落后文化,消除腐蚀人们精神世界、危害社会主义事业的腐朽文化。
68、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否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个政党、政权兴衰存亡的关键。中国共产党从成立那天起,就把自己与人民群众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2)我们党始终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3)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体现在各级领导干部和党员的实际行动中,也落实在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的各项方针政策中。
(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各项工作成败的最高标准。
69、我国为改善民生而实施的具体措施有:(1)建立和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建立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推进基层医疗体制改革;(3)关心下岗职工,妥善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
(4)取消农业税,给农民发放种粮补贴、农机具补贴,实行家电下乡,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等;(5)关注农民工问题,采取措施保障农民工各项权益。
(6)控制房价,以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公租房等形式解决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7)努力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70、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71、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它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72、人口问题与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1)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之一。(2)我国人口状况的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其他特点: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速度快,人口分布不均衡。(3)实行计划生育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制定的基本国策。(4)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5)计划生育的内容:提倡晚婚晚育、优生优育;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说服农村有实际困难希望生育两个孩子的夫妇实行间隔生育。73、资源问题:
从总体上看,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齐,是一个资源大国。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所以我国又是一个资源小国。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又一基本国情。74、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是指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2)我国环境问题的表现: A、资源在枯竭:物种减少,土地荒漠化,水资源短缺,能源匮乏。B、环境被破坏: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我国资源和环境的严峻形势,决定了我国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1)要依法开发和合理利用资源,努力提高资源利用率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2)要加大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工作力度,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
(3)充分利用法律和教育手段保护资源和环境。
76、作为中学生,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我们应该怎么做:
(1)保护环境是法律赋予每一位公民的权利和义务,青少年要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热爱自然,热心环保,培养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实践活动的意识。
(2)作为青少年一代,从学校到家庭,从家庭到社区、社会,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树立环保意识,保护我们的家园。
A、在校园里,积极参与以“绿色课程、绿色管理、绿色生活和绿色校园”为主要内容的绿色学校创建活动。
B、在家庭,种植花草树木,搞好环境卫生,营造优美的生活环境,保护鸟类,节约用水,回收废旧电池,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宣传环保知识。
C、在社区,参与推动社区环境保护,关注并积极投身到保护环境的行动中去,植树造林,保护母亲河。D、作为社会的公民,我们的责任是从现在开始,保护环境,捍卫我们共同的家园。77、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的永续发展。
(2)可持续发展要求树立生态文明观。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能够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的责任。(3)要坚持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4)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使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和谐发展道路。78、小结:
我国面临的三大问题: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这也是世界三大问题。
为解决三大问题,我们实行的基本国策是:计划生育,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为解决三大问题,我们实施的发展战略是:可持续发展战略;
为解决三大问题,我们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为解决三大问题,我们必须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
第六单元
漫步地球村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东西、南北问题就是和平与发展问题。我们要维护和平,反对战争;要消除贫困,谋求发展。
80、战争对人类的危害:
(1)战争对人类的生命造成巨大的摧残和伤害。少年儿童是战争的最大受害者。(2)战争消耗大量的资源,造成可怕的环境污染,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3)战争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81、怎样解决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冲突?(1)双方通过谈判解决问题;
(2)通过联合国解决;
(3)通过其他外交途径解决
82、威胁和破坏世界和平的因素:核武器扩散,恐怖主义,霸权主义。83、造成世界贫困的原因:
(1)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自然灾害是造成一些国家贫困的主要原因;(2)战争和**也是造成一些国家贫困的重要原因;
(3)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历史上长期遭受殖民国家侵略和殖民掠夺。84、消除贫困是全人类的共同任务:
贫困和落后让世界贫困人口受到饥饿、疾病的威胁,其生存权和发展权受到严峻挑战;贫困和落后是导致国际形势动荡不安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大多数国家都把消除贫困作为本国的首要发展目标。
方式是:谋求国际间合作与共同发展。在平等、公正、合理的基础上建立和维护国际经济秩序,构建和谐世界。85、经济全球化: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局面。86、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使各国和各地区间的资本、资源、科技实现优势互补,有利于技术和信息的全球共享,有利于提高国际合作的质量,促进各国经济的合作与发展,推动全球经济增长。
各国在分享全球化的成果时,相对而言,发达国家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占有较大的优势,而发展中国家要获取同样的利益,则要付出更多的努力。87、建立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
以平等为前提;以诚信为基础;以合作为途径;以发展为核心。88、世界文化的丰富多样性:
世界文化丰富多彩,表现在语言文字、文学艺术、价值观、宗教、教育、科技及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多个方面。世界文化的丰富性,正说明了不同文化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这也正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存在并发展的合理性和必然性。89、怎样发展中国文化?
(1)我国应采取措施,大力发掘、保护并发展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2)学习和吸收世界各民族文化的精华,加强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90、怎样对待世界文化交流:
(1)尊重彼此的文化,以平等的态度进行对话和交流,是不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的基本前提。
(2)在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对话中,我们应以世界的、开放的眼光,尊重每个民族的传统与个性,促进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共同繁荣和发展。91、世界舞台上的中国:
(1)政治方面:我国在国际安全、裁军和军控、发展和平外交关系等方面,都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2)经济方面:我国经济连续多年快速发展,让其他国家也分享到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成果;我国对外贸易持续扩大,有力地推动了各国之间的对话与合作;我国还积极援助贫困国家。
(3)文化方面:独具魅力的中国文化正在走向世界并显示出勃勃生机,令世人着迷。92、青少年的国际意识:
(1)青少年应树立和培养平等、开放的国际意识;(2)学会用和平的方式解决矛盾和争端;(3)以积极的心态关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4)接纳多元文化,学会理解和沟通;(5)学会爱,学会关心;
(6)积极行动,主动参与,伸出援助之手。
第七单元
新的旅程
93、成长的历程:成长,是身体发育的过程,也是心里成熟的过程;是知识积累的过程,也是能力提高的过程;是获得友谊、增强责任感、形成理想的过程。94、学会感恩:
(1)个人的成长离不开他人的关心和帮助。我们的每一点进步,都凝聚着无数人的关爱。谢谢你,亲爱的同学、敬爱的爸爸妈妈、尊敬的老师,以及所有以各种方式关注、支持我们成长的人们。
(2)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的支持,个人的发展与祖国的前途息息相关。感谢我们的家乡和祖国,感谢我们的党和人民。95、学会选择:
(1)决定一个人作出职业或学业选择的因素很多,其中兴趣爱好、能力特长、性格类型等是非常重要的内在因素;人的生活环境、机会等则构成了外在因素。
(2)①选择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扬长避短;②还要考虑个人所处的环境以及客观的社会需要;③选择与机遇也有关系。
(3)①通向成功的路有无数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②人生的选择有多次,只要把握机会,不断进取,努力向上,每个人都有可能成功;③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既需要大批的高科技人才,也需要大量具有一技之长的高级技术工人和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96、志当存高远:一个人的胸怀有多宽广,他的世界就有多广阔;一个人的理想有多高远,他的人生就会有多精彩。理智地思考自己的理想,设计自己的人生,对我们一生的幸福具有重要意义。97、理想和现实:
理想和现实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理想来源于现实,是现实的升华,理想不等于现实,理想高于现实。现实孕育着理想,是理想的基础,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
将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条件就是艰苦奋斗,积极实践。
5.七年级语文第二册复习提要 篇五
文言文复习:能翻译课文,理解并记住注解,复习课后练习和练习册 《木兰诗》重点段背诵默写:3、4、5、7。
1、描写木兰矫健英姿的诗句是
2、赞扬木兰不图功名利禄的诗句是
3、木兰从军的原因是
4、用比喻幽默的写法,赞颂木兰代父从军的谨慎和机敏的诗句是
《口技》
一、阅读第一段,回答。
(一)解释加点的字。
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但闻..()满坐.()寂然..()众宾团坐.()
(二)翻译句子。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
大宴
(四)“京中有善口技者”中“善”的作用是
二、阅读第二段,回答。
(一)解释加点的字。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众妙.()毕.
()备.()以为..()妙.()绝.()()是.
时()
(二)翻译句子。便有妇人惊觉..
欠伸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三)该段文字写口技表演的顺序是
(五)“微笑、默叹”在文中的作用是
(六)本段文字口技表演的内容是
(七)为了突出口技表演者的“善”,运用的写作方法有
(八)口技表演者构思非常巧妙,请以“遥闻深巷中犬吠”一句为例予以说明?
三、阅读三、四、五段回答。
(一)解释加点的字。
虽.人有百手()奋.袖出臂()群响毕.()绝.()以为妙绝.()曳.屋许许声()两股.战战()指.其一端()手有百指.()百千齐作.()几欲先走.()意.()少.()舒.()中间.()不能名.其一处也()
(二)翻译句子。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虽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
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三)用原文回答。
着力描写听众神态,从侧面烘托表演者技艺高超的句子是
(四)四段中五个“百千”的作用是什么?
(五)为什么课文前后要介绍人数和道具?
《夸父逐日》 1、解释加点的字。
逐 .()走.()欲.()得饮
2、翻译句子
夸父逐.日,入日..;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你如何评价夸父这一神话人物:
七年级(下)默写
1、《木兰诗》
①木兰出征前紧张准备的句子是:②描写军旅生活悲壮、严酷的气氛: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④概括木兰匆忙奔赴战场的句子:
⑤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其原话是:
2、《山中杂诗》写鸟在人家的房檐上飞,最有趣的是云彩从窗户里飘了出来的是:
3、《竹里馆》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的是:
4、《峨眉山月歌》中连用五个地名,构思精巧,不着痕迹,这五个地名分别是:
5、《春夜洛城闻笛》中写诗人听到《折杨柳》曲调,不觉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一句是:
6、《逢入京使》一诗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想怀亲之情,请写出这首诗:
7、《滁州西涧》中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的是:
8、《江南逢李龟年》中言过去之衰,为下文作了铺垫的是:
9、《送灵澈上人》中写一抹斜阳下,几重青山外,远行人渐行渐远的是:
10、《约客》中用对句写景,道出黄梅时节的夜晚,乡村池塘中传来阵阵蛙鸣的是:
11、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各行各业的许多有志青年积极投身到建设祖国的浪潮中,老一辈的建设者们无不欣慰地说。(用赵翼《论诗》中相关诗句回答)
初一下学期综合实践活动 《黄河,母亲河》
1、“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铁的臂膀”指____________________,深刻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有关黄河的俗语、谚语或成语三条
1、请针对黄河断流和水污染这一严重的生态危机,设计一则公益广告,呼吁人们保护母亲河。
4、写出关于黄河的著名诗句三句。
5、古文里的“河”,通常是_______________
《我也追星》请你写出一位你最崇敬的人物,并简述崇敬的理由。《漫话探险》
1、哥伦布___________国人,主要成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麦哲伦_________国人,主要成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张骞__________朝人,主要成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郑和__________朝人,主要成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徐霞客_________朝人,主要成就 《戏曲大舞台》
1、中国的戏曲角色分为_______四大行当。___________四种艺术手段和___________四种技术手法。
2、中国的戏曲之母是,东方“歌剧”是
3、京剧旦角梅派是由_________创立的,程派由_________创立的。
4、京剧的脸谱,各有不同:红脸的含义是______,代表_____,著名人物有______黑脸的含义是____,代表__,著名人物有___蓝脸和绿脸孔的含义是_______,代表_______,著名人物有_______黄脸和白脸的含义是_______,代表____,著名人物有_______金脸和银脸的含义是__________,代表_____,著名人物有_________
5、四川的地方剧种称为_________剧,请写出两个剧目_____________________
6、川剧中的_________是一大绝活,被称为国宝。《马的世界》
1、写出含“马”的褒义词三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含“马”的贬义词三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含“马”的古诗两句
4、写出与“马有关的俗语、格言3句
名著导读
1、《童年》的作者是(国籍)(姓名)自传体小说的第一部,其他两部是《》《》
2、《鲁滨孙漂流记》的作者是国作家,鲁滨孙搭救的野人是
3、《昆虫记》的作者是国的,在书中除了真实的记录了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充满了之情,之情。
现代文复习内容:
1、生难字:注解、读一读写一写。
2、课后练习。
3、练习册。
4、笔记、批注。
重难点:第一单元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练习
一、中心的理解。课文品味:
四、五。
实践探究:
五、六(对文章中心的理解)《爸爸的花落了》
练习
一、照应,二、内容及中心的理解。课文品味:
一、双关语的修辞方法三、四内容及中心的理解
《丑小鸭》练习
二、重点句的理解 积累运用:全部,重点句的理解。实践探究:“丑小鸭与我”(丑小鸭形象的意义;联系自己的实际)《诗两首》练习
一、学习评价诗歌
二、双关及中心的理解。
课文口味:全部,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实践探究:
一、对人生得失的思考。学与练①:11题:描写顺序。第二单元
《黄河颂》练习
二、理解课文内容练习
三、诗歌的风格:豪迈与委婉
课文品味:全部(注意
三、虚写与实写)实践探究:
八、九内容和主题。《最后一课》练习
一、对比的写法 练习
二、人物描写及分析 练习
四、重点保有的理解
课文品味:
一、以小见大的写法
五、人物塑造的方法
六、从方面刻画人物的回答方法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练习
一、关键词语的理解 课文品味:比喻及作用
实践探究:三、四、五、六。
《土地的誓言》课文品味:
五、1词义辨析 实践探究:全部(审准题)第三单元
《邓稼先》练习
一、理解课文内容
二、长句与短句(整句与散句)课文品味:理解课文内容
实践探究:
一、写文章要有目的,有侧重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练习
二、重点词保有的理解课文品味:理解课文内容
补充:文章的内容结构(分段分层)
方法:①过渡、②内容、③叙述对象,称谓的变化〈学与红②〉最后一题 《音乐巨人贝多芬》练习
一、概括能力
三、音乐鉴赏课文品味:理解课文内容实践探究:
一、读后感
二、正确认识名人
《福楼的星期天》复习生字字词和积累运用。第四单元
《社戏》练习一:中心的理解。
练习二:情景交融的写法。练习三:关键词的理解。课文品味:理解课文内容
《安塞腰鼓》练习一:朗读要求。练习二:重点词的理解。练习三:排比和反复。
课文品味:理解课文内容。
实践探究:
二、艺术风格阳刚美和阴柔美
《竹影》课文品味:理解课文内容(动影与静影)(三、1找呼应的句子抓关键词)《观舞记》练习
一、理解课文内容。课文品味:理解课文内容。实践探究:艺术风格:仿句第五单元
《伟大的悲剧》练习
二、体味语句的含义。课文品味:重点段阅读。
斯科特有哪些高贵品质 《荒岛余生》练习
一、理解课文内容。
练习
二、以:半期考试成绩很差“为例,分析好处和坏处(至少各三点)课文品味:重点段阅读。实践探究:理解课文内容。《登上地球之巅》
课文品味:理解课文内容。实践探究:
二、现代诗歌阅读。《真正的英雄》练习
二、理解句子含义。课文品味:理解课文内容。
美国精神有
《斑羚飞渡》练习
一、2、对头羊的评价。练习
二、品味句子的含义。课文品味:理解课文内容。(一、铺垫的写法)《华南虎》练习
一、理解文章主旨。练习
二、重点词语的理解。练习
三、比较阅读,诗歌主旨的理解课文品味:理解课文内容。实践探究:
二、修辞及作用。《马》课文品味:理解课文内容。重要概念
第一单元:1照应《爸爸的花落了》
2、双关《未选择的路》《爸爸的花落了》
3、写法(象征)托物言志练习册P19、20 第二单元:
1、写法:以小见大(7课练习一)
2、诗歌风格:豪迈与委婉(6课练习三)
3、虚写与实写(练习册P22课文品味三)
4、人物描写方法(塑造人物的方法)(7课练习二)
5、互文(10课练习一)
6、线索(练习册P45、21题)
第三单元:
1、长句与短句(散句与整句)(课文P88练习二)
2、分段分层的方法(见21课补充)
3、句子的语气(课文P107练习二)第四单元:
1、情景交融《社戏》练习二。
2、朗读的感情基调:《安塞腰鼓》练习一。
3、动景与静景《竹影》课文品味二。
4、艺术风格;阳刚美与阴柔美《观舞记》实践探究一。
5、侧面描写与衬托《口技》练习二。
6、文章中习的归纳:学与练④29题。第五单元
1、练习册P113、比喻的作用①生动、具体、形象;②表现了什么事物的什么特征。
2、记叙人称及作用《荒岛余生》课文品味、四。
3、拟人及作用《登上地球之巅》补足探究
二、2。第六单元
2、象征《斑羚飞渡》练习
二、3彩虹的意义。
【外部设备复习提要】推荐阅读:
外部培训制度07-20
外部监管09-27
内部培训外部培训07-03
外部合伙人政策08-09
宜家内外部分析12-12
组织外部环境分析报告07-24
地球的外部圈层教案设计11-03
企业外部信息化crm12-01
健全高等教育质量外部保障体系论文08-22
会计舞弊的外部防范与治理问题浅探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