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期中试卷

2024-12-16

高一下学期期中试卷(共6篇)

1.高一下学期期中试卷 篇一

听力答案1--20

1--5 ABABC 6—10 BAABA 11—15 BCBCC 16—20 BBABA

21-23: DDA 24-27: BCAD 28-31: BDAD 32-35: DACC

36-40:EGBCA

41---60:CABDC DCABA CBADB DBCDB

61.an 62. Faced 63. tired 64. efforts 65. which

66. herself67. heard 68. with 69. what 70. immediately

短文改错参考答案:略

书面表达

One possible version:

Dear peter,

I am very glad to hear from you. It’s my pleasure to tell you something about English Weekly ,which I am using this term.

English Weekly is an English learning newspaper with a long history, first published in April,1983 in Shanxi province,China. It is closely connected with the textbooks,therefore ,it is convenient for use.That is also why it is so popular with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Furthermore, it has rich contents,containing many interesting columns such as film reviews,celebrities,sports and amusements.

In fact, I really benefit a lot from this newspaper. Because of it , I have become more and more interested in English and have made much progress in it.

Best wishes!

Yours

Li Hua

2.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检测试卷 篇二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组是(3分)()

A. 赊账(shē)桑梓(zǐ)

愧怍(zuò)豁然开朗(huò)

B. 给予(jǐ)绛紫(jiàng)

赡养(shàn)弃甲曳兵(yè)

C. 无垠(yín)瞭望(liáo)

干瘪(biě)义愤填膺(yīng)

D. 吮血(shǔn)恻隐(cè)

虫豸(zhì)不屑一顾(xiè)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二天宝小姐酒醒,很觉得过意不去。后来彼此熟了,见瞿太太常常如此,也就安之若素了。

B.这是一起耸人听闻的惨剧,市交警支队要很好分析,进一步采取措施,严禁违法超速行车。

C.风雨之后,无所谓拥有,萍水相逢,你却给我那么多,你挡住寒冬,温暖留给我。

D.在长达约80个小时内,一方面是政府的新闻发布语焉不详;一方面是网友借助非正式媒体发布信息。

3. 根据下面的材料,请分别给“被就业”和“被增长”下定义。(4分)

网络新词是层出不穷,最近又有精彩的。听过“被就业”吧,这个词起源一些大学为了完成解决毕业生就业的指标任务,搞出的就业率统计数字造假。对此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已经声明,如果高校在就业率上有造假行为,教育部在审核评估高校工作的时候,将实行一票否决。

不过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日前又出现了“被增长”这个新词,矛盾所向直指国家统计局。根据国家统计局27号公布,上半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11.2%,而农村居民增长是8.1%。在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幅度在上半年都超过了GDP的增幅。《新京报》发表文章对此提出了质疑,文章写到,每一次公布收入全民都是增长,今年的收入数据更神奇,增幅竟然超过了GDP。文章说,与“被就业”相比,“被增长”操作更为简单,从基层开始大家就在造数字,数字对数字谁能搞得清?然而对于公众来说,判断倒也很简单。如果有一大群人都在喊自己的收入没有增长,那就只能说明我们可能是“被增长”了。

答:

4. 《红楼梦》中有一群非常具有文学气质的女子,其中被宝钗用“呆”、“疯”、“魔”来形容学诗的是谁?请简要描述。(5分)

答:

二、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余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

5.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又如赴敌之兵兵:军队

B. 天之于物,春生秋实天:天空

C. 有动于中,必摇其精中:内心

D. 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灵:有灵性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悚然而听之草拂之而色变

B. 悚然而听之 盖夫秋之为状也

C. 初淅沥以萧飒常以肃杀而为心

D. 其色惨淡忧其智之所不能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第一段写作者夜读时听到秋声,从而展开了对秋声的描绘。声音的出现是以动破静,引起了作者的注意,不禁去倾听它,同时,也就惹动了文思。这样由伏到起,在动静的对比中,文势便蓄成了,有了这种文势,下面的文章便仿佛是泉水涌出,自然流泻。

B. 第二段是对秋声的描绘和对秋气的议论。作者概括了平日观察所得,运用骈偶句式和铺张渲染的赋的传统手法,抓住烟云、天日、寒气、山川等景物,分别就秋的色、容、气、意,描绘出了秋状的四幅具有不同特征的鲜明图画。

C. 第三段是全文的题旨所在,作者由感慨人生而叹自然,百感交集,黯然神伤。这一段,作者在极力渲染秋气对自然界植物摧残的基础上,着力指出,对于人来说,人事忧劳的伤害,比秋气对植物的摧残更为严重,流露了对自然界万物的同情。

D. 第四段是全篇的结束,作者从这些沉思冥想中清醒过来,重新面对静夜,只有秋虫和鸣,衬托着作者悲凉的心境。结尾处秋虫的和鸣,更衬出作者的感慨与孤独。戛然而止的结尾,给文章增添了不少的感染力。

8.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4分)

答:

(2) 余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3分)

答:

(3) 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3分)

答:

三、 诗歌鉴赏(10分)

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蝶 恋 花

晏 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1) “槛菊愁烟兰泣露”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其中的“愁”与“泣”有何作用?(4分)

答:

(2) 写“燕子双飞”的目的是什么?(2分)

答:

(3) “昨夜西风凋碧树”内涵颇丰,试作分析。(4分)

答:

四、 名篇名句默写(8分)

10.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同是天涯沦落人, 。(白居易《琵琶行》)

(2) 长太息以掩涕兮,。

(屈原《离骚》)

(3) ,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4), ,则将焉用彼相矣。(《论语》)

(5)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6) 梧桐更兼细雨,。(李清照《声声慢》)

(7) 今宵酒醒何处?。(柳永《雨霖铃》)

五、 文学作品阅读(2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几分钟后,伽西莫多用失望的眼神扫视了人们一遍,又用更加令人心碎的声音喊道:“给水喝!”

仍然只引起一阵哄笑。

“喝这个吧!”罗班·普斯潘叫喊着,把一块在阴沟里泡过的海绵扔到他脸上,“拿去吧,恶汉!算我欠你的情哪!”

有个妇人把一块石子向他头上扔去:“这是给你在黑夜里用那些倒霉的钟惊醒我们的教训!”

“喂,小子!”一跛脚使劲拄着拐杖走到他跟前喊道,“你还在圣母院塔顶上咒骂我们不?”

“这只碗给你去喝水!”一个男人把一个破瓦罐向他的胸脯扔去,“我老婆就是因为看见你从她面前走过,才生下了一个两个脑袋的娃娃!”

“我的母猫生下了一只六只脚的小猫!”一个老妇把一块瓦片向他头上扔去,尖声嚷道。

“给水喝!”伽西莫多喘息着喊了第三遍。

这时他看见人群里闪开一条路,走出了一位装束奇特的姑娘,身边带着一只金色犄角的雪白的小山羊,手里拿着一面小鼓。

伽西莫多的独眼闪了一下,原来就是他昨晚曾经想抢走的那个波希米亚姑娘呀。他模糊地意识到正是因为那件事他此刻才在这里受惩罚的呢。何况这种事在这个世界上并不算稀罕,他不是由于不幸耳聋,又由于被一个聋法官审问,才受到了惩处的吗?他十分相信她也是来向他报复的,也是像别人一样来打他的。

看见她真的迅速走上了石级,愤怒和轻视使他透不过气,他真想把刑台打个粉碎,假若他的独眼能够发出雷电,那波希米亚姑娘一定会给雷电击毙,上不了刑台啦。

她一言不发地走近那扭着身子枉自躲避她的犯人,从胸前取出一只葫芦,温柔地举到那可怜人干裂的嘴边。

这时,人们看见他那一直干燥如焚的独眼里,滚出了一大颗眼泪,沿着那长时间被失望弄皱了的难看的脸颊慢慢流下来。这也许是那不幸的人生平第一次流出的眼泪。

这时他竟忘记要喝水了,那埃及姑娘不耐烦地扁了扁小嘴,微笑着把水倒在伽西莫多张着的嘴里,他一口气喝着,他显然是渴到极点了。

喝完水,那可怜人便要伸出黑黑的嘴,无疑是想吻一吻那帮助了他的美丽的小手。但那姑娘有些疑惑,想起了前一晚那件未遂的暴行,便像小孩害怕被野兽咬着似的,惊恐地把手缩回去了。

于是那可怜的聋子用充满责怪和无限悲哀的眼光望着她。

那漂亮、鲜艳、纯洁、迷人而又那么娇弱的姑娘,竟会那样好心肠地跑去救助一个如此可怜可恶的家伙,那情景无论如何是很动人的,而这件事又发生在一个刑台上,那就更为动人了。

观众也都被感动了,大家拍着手喊道:“好极了,好极了!”

(节选自雨果《一滴泪换一滴水》)

11. 小说中对众人围攻咒骂这一场面的描写有何用意?(5分)

答:

12.文中说伽西莫多看到爱斯梅拉达走来,“他十分相信她也是来向他报复的”,为什么说他“相信”她是来“报复”的?(6分)

答:

13.爱斯梅拉达送水喝这一情节在文中有什么作用?(6分)

答:

14. 爱斯梅拉达的举动使伽西莫多“滚出了一大颗眼泪”(“生平第一次流出眼泪”),同时也感动了在场的观众,作者这样描写的目的是什么?(6分)

答:

六、 论述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中国人的精神

中国人身上有种难以形容的东西。我已经把这种难以形容的东西概括为温良。如果我不为这种温良正名的话,那么在外国人的心中它就可能被误认为中国人体质和道德上的缺陷——温顺和懦弱。这里再次提到的温良,就是我曾经提示过的一种源于同情心或真正的人类智慧的温良——既不是源于推理,也非产自本能,而是源于同情心——来源于同情的力量。

中国人之所以有这种力量,这种强大的同情的力量,是因为他们完全地或几乎完全地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中国人的全部生活是一种情感的生活——这种情感既不是来源于感官直觉意义上的那种情感,也不是来源于你们所说的神经系统奔腾的情欲那种意义上的情感,而是一种产生于我们人性的深处——心灵的激情或人类之爱的那种意义上的情感。

下面让我们看看中国人是否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

首先,我们来谈谈中国的语言。中国的语言也是一种心灵的语言。一个很明显的事实就是:那些生活在中国的外国人,其儿童和未受教育者学习中文比成年人和受过教育者要容易得多。原因在于儿童和未受教育者是用心灵来思考和使用语言。相反,受过教育者,特别是受过理性教育的现代欧洲人,他们是用大脑和智慧来思考和使用语言的。

其次,我们再指出一个众所周知的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事实。中国人具有惊人的记忆力,其秘密何在?就在于中国人是用心而非脑去记忆。用具同情力量的心灵记事,比用头脑或智力要好得多,后者是枯燥乏味的。

接下来的例子,依旧是体现在中国人日常生活中,并得到大家承认的一个事实——中国人的礼貌。中国一向被视为礼仪之邦,那么其礼貌的本质是什么呢?这就是体谅、照顾他人的感情。中国人有礼貌是因为他们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他们完全了解自己的这份情感,很容易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显示出体谅、照顾他人情感的特征。

我们举的中国人特性的最后一例,是其缺乏精确的习惯。这是由亚瑟·史密斯提出并使之得以扬名的一个观点。那么中国人缺少精确性的原因又何在呢?我说依然是因为他们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心灵是纤细而敏感的,它不像头脑或智慧那样僵硬、刻板。

正是因为中国人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一种像孩子的生活,所以他们在许多方面还显得有些幼稚。这使得一些浅薄的留学中国的外国留学生认为中国人未能使文明得到发展,中国文明是一个停滞的文明。必须承认,中国人的智力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被人为地限制了。众所周知,在有些领域中国人只取得很少甚至根本没有什么进步。这不仅有自然科学方面的,也有纯粹抽象科学方面的,诸如科学、逻辑学。实际上欧洲语言中“科学”与“逻辑”二词,是无法在中文中找到完全对等的词加以表达的。

像儿童一样过着心灵生活的中国人对抽象的科学没有丝毫兴趣,因为在这方面心灵和情感无计可施。事实上,每一件无需心灵与情感参与的事,诸如统计表一类的工作,都会引起中国人的反感。

15. 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中国人身上有一种难以形容的东西,那就是一种源于同情心或真正的人类智慧的温良。

B. 外国的儿童和未受教育者学习中文比成年人和受过教育者要容易,因为儿童和未受教育者是用心灵来思考和使用语言的。

C. 中国一向被视为礼仪之邦,中国人很容易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显示出体谅、照顾他人的情感。

D. 一些浅薄的留学中国的外国留学生认为中国人未能使文明得到发展,中国文明是一个停滞的文明。

16.作者认为中国人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从文章哪些方面可以看出?(6分)

答:

17. 结合全文,请分条概括中国人与西方人相比主要不同之处。(6分)

答:

七、 写作(70分)

18. 请以“清醒”为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参 考 答 案

1. C (瞭liào望)

2. B (A.安之若素:对于困境或异常情况一如平常,泰然处之。B.耸人听闻:夸大事实,博取注意,有吹牛的意思,带有贬义。骇人听闻:使人听了感到恐惧、害怕,一般用于描述恐怖的事件造成的影响。C.萍水相逢:像浮萍随水漂泊,偶尔碰在一起。比喻不相识者偶然相遇。D.语焉不详:说得不详细)

3. “被就业”是指某些高校为完成关于毕业生就业的指标任务,采用造假的手段,称一些未就业的毕业生已就业的做法。“被增长”是指国家统计局公布信息称居民收入增长,而居民实际收入并未增长的现象。

4. 香菱。其一是黛玉让其细细品味王维诗,其二是一边读杜甫诗,一边尝试作诗,于是香菱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读起来,渐渐悟出了一些道理,后来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经历了两次失败,终于成功。宝钗用“呆”、“疯”、“魔”来形容她的苦心学诗。

5. B (天:自然)

6. D (A.分别为表修饰关系与因果关系;B.分别为代词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分别为承接连词与介词;D.均为代词)

7. C (作者由叹自然而感慨人生,流露了作者面对国家和自己的处境而产生的忧思之情)

8. (1)年纪虽然老了,但志气应当更加旺盛,怎能在白头时改变心情?境遇虽然困苦,但节操应当更加坚定,决不能抛弃自己的凌云壮志。(2)我写这篇书序,既是沉痛悼念牺牲了的烈士,又(希望)用(它来)作为凡是能够阅读这部书的国民们的(一种)勉励。(3)要求做一个孝子,用父母留给自己的身体去冒险,即使死了也有罪责。

9.(1)拟人。将自然景物人格化,将主观情感移于客观景物,表现了女主人公的哀愁。(2)写燕子双飞是为了更好地反衬词人的孤单寂寞。(3)这不仅是诗人的登楼即目所见,也包含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飘落树叶的回忆。其中的“凋”字既是写景,也是主人公空虚怅惘的情感的注脚。

10. (1)相逢何必曾相识 (2)哀民生之多艰 (3)落霞与孤鹜齐飞 (4)危而不持,颠而不扶 (5)无边落木萧萧下 (6)到黄昏点点滴滴 (7)杨柳岸晓风残月

11. ①表现了众人对伽西莫多劫持爱斯梅拉达这一行为的愤怒。②同时也表现众人的冷酷、无聊、刻薄。③反衬爱斯梅拉达的善良、纯洁,有爱心。④为伽西莫多感激爱斯梅拉达作铺垫。

12. ①伽西莫多很少得到别人的同情,在爱斯梅拉达到来之前,在场的很多人骂他、打他。②伽西莫多曾为副主教克洛德抢过爱斯梅拉达,有理由觉得爱斯梅拉达是来报复的。

13. ①与众人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使情节更具波澜,推动了情节的发展。②她的善行感化了伽西莫多和众人,塑造了爱斯梅拉达这一善与美化身的形象。

14. ①爱斯梅拉达的微笑唤醒了伽西莫多,也唤醒了观众,唤醒了他们人性中的良知。这既是歌颂了美好人性的力量,也是对美好人性的呼唤。②雨果别出心裁地挖掘出笑与泪的细微之处,生动地描绘了人性的优劣,侧面烘托出整个社会的阴暗。

15. B (应为“生活在中国的外国人,其儿童和未受教育者”)

16. ①中国的语言是一种心灵的语言。②中国人是用心而非脑去记忆。③中国人很容易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显示出体谅、照顾他人情感的特征。④中国人没有僵硬、刻板的习惯。

17. ①中国人用心灵来思考和使用语言,而现代欧洲人是用大脑和智慧来思考和使用语言的。②中国人缺乏精确的习惯,对自然科学以及纯粹抽象科学不感兴趣,而西方人对自然科学以及纯粹抽象科学比较感兴趣。

3.高一下学期期中试卷 篇三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设等比数列an的公比qS1,前n项的和为Sn,4()2a4

A.15B.16C.17D.18

2.若Sn为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S936,S13104,则a5与a7的等比中项为

()A.42B.42C.4D.4

a3.在等比数列an中,若a3a5a7a9a11243,则9的值为()a11

A. 1B.1C.2D.3 2

C(2,1),D(3,4),4.已知点A(1,2),B(1,1),则向量在方向上的投影为()

A.332D.22 2B.2C.22

5.若数列an满足1

an12an1,a11,则a6()an

A.11B.C.10D. 11 1311

6.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a1,B45,SABC2,则ABC的外接圆半径为()

A.22B.32C.352D.2 22

7.在ABC中,若sin(AB)12cos(BC)sin(AC),则ABC的形状一定是()

A.等边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不含60角的等腰三角形

8.已知向量与AC的夹角为120,|AB|3,|AC|2,若APABAC, 

,则实数的值为()

A. 7751B.C.D.212612

9.等差数列an中

()a111,它的前n项和Sn有最大值,则当Sn取得最小正值时,na10

A.10B.11C.19D.20

10.等比数列an中a1a2a515,a12a22a5230,则

a1a2a3a4a5()

A.4B.3C.2D.1

11.数列an满足an1

1

2a,0an3n2,若a1,则a2014()

52a1,1a1

nn2

234C.D.

555

A.

B.

12.平行四边形ABCD中,AD1,BAD60,E为CD中点.若ACBE1,则

|AB|()

A.1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若等比数列an为递增数列,a10,2(an2an)5an1,则公比q_________ 14.如图,在ABC中,点D在BC边上,ADAC,sinBAC

C.D.24 3

2,3

AB32,AD3,则BD ________.

15.已知向量的夹角是120,|a||b|1,与共线,则|ac|的最小值为________

16.数列an满足a11,a23,an23an12an(nN*),则数列an的通项公式是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时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解题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0分)

已知an是等差数列,公差d0,a1,a3,a13成等比数列,Sn是an的前n项和(1)求证:S1,S3,S9成等比数列;(2)若S39,an21,求n.

18.(本小题满分12分)

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若sinAsinBsinBsinCcos2B1(1)求证:a,b,c成等差数列;(2)若C

19.(本小题满分12分)

设向量a(3sinx,sinx),b(cosx,sinx),x0,(1)若||||,求x的值;

(2)设函数f(x),求f(x)的最大值,并指出对应x的值.

20.(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数列an满足a1

2a,求的值. 3b



2

13,a2,an12anan1(n2,nN*),数列bn满足44

b1,3bnbn1n(n2,nN*)2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证明:数列bnan为等比数列,并求出数列bn的通项公式.

21.(本小题满分12分)

各项均为正数的数列an中,前n项和Sn((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2)若

22.(本小题满分12分)

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1)判断ABC形状;

(2)若|BABC|2,求BABC的取值范围.

an12)2

111k恒成立,求k的取值范围. a1a2a2a3anan1

C

bsin2C

2absinAsin2C,高一数学下学期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选择题:

1-5ABDCA6-10DBBCC 11-12AB 填空题:

13.214.15.解答题:

17.(1)a3a1a13(a12d)2a1(a112d)d2a1

16.2n1 2

S39a1,S981a1,S32S1S9……6分

(2)S39a19,a11,d2,an2112(n1),n11……10分

18.(1)由已知得sin Asin B+sin Bsin C=2sinB.因为sin B≠0,所以sin A+sin C=2sin B.由正弦定理得a+c=2b,即a,b,c成等差数列.……6分 2π222

(2)由C=c=2b-a及余弦定理得(2b-a)=a+b+ab,3即有5ab-3b=0,所以

19.解:(1)由|a|=(3sin x)+sinx=4sinx,|b|=cosx+sinx=1,及|a|=|b|,得4sinx=1.π1π

又x∈[0,],从而sin x=x=……6分

226(2)f(x)=a·b=3sin x·cos x+sinx=

a3

=.……12分 b5

311π1sin 2xs 2x+sin(2x-)+ 22262

πππ

当x=时,sin(2x-取最大值1.326

所以f(x)的最大值为……12分

20.(1)由an+1=2an-an-1(n≥2,n∈N),可得an+1-an=an-an-1(n≥2,n∈N).

∴数列{an}是首项为a1=,公差为d=a2-a1=的等差数列.

**

11*

∴an=a1+(n-1)d=-(n∈N),24

11*

即an=-n∈N).……6分

2411*

(2)由3bn-bn-1=n,得bn=bn-1+n(n≥2,n∈N),331111111113

∴bn-an=bn-1+-n+bn-1-n=bn-1+)

33243643241111

=[bn-1n-1)+=bn-1-an-1). 3243

1bn-an1**又b1-a1=bn-an≠0(n∈N)(n≥2,n∈N),4bn-1-an-1311

即数列{bn-an}是首项为b1-a1=,公比为的等比数列.

11

bn

43

n1

n1

……12分 24

21.(1)因为Sn=an+12,所以S=an-1+12,n≥2,n-122an+12-an-1+12,n≥2,22

两式相减得an=

整理得(an+an-1)(an-an-1-2)=0,因为数列{an}的各项均为正数,所以an-an-1=2,n≥2,所以{an}是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 又S1=

a1+12,得a=1,所以a=2n-1.……6分

1n2

11+…+1,max

anan+1a1a2a2a3

(2)由题意得k>1

111

-=,anan+122n-12n+11

a1a2a2a3

anan+1

11111-1 =1-++…+33522n-12n+1

1111=1-<k ≥……12分 2n+1222

22.(1)

absinAsin2CasinA

B2C或B2C sinBsin2C,,bsin2Cbsin2C

①B2C时,BC3C,不符

②B2C时,AC,等腰三角形……6分(2)ac,a2c22accosB4,a2a2cosB2



32

accosBa2cosB2,1cosB

2

B0,,BABC,1……12分

3

4.高一数学第一学期期中试卷 篇四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设集合 , , ,则 =( )

A. B. C. D.

2.下列函数中,既是偶函数又在区间 上单调递增的函数是( )

A. B. C. D.

3.函数 的零点所在的一个区间是( )

A. B. C. D.

4.已知函数 则 的值为( )

A.1 B. 2 C. 3 D.4

5.已知函数 , ∈(2,5]的值域是( )

A.(-1,2] B.(-2,2] C. [-2,-1) D. [-2,2]

6.三个数 , , 之间的大小关系是( )

A. . B. C. D.

7.已知函数(其中 ) 的图象如图所示,

则函数 的图象是( )

8.已知偶函数 在 上单调递增,则满足不等式 的 的取值范围是( )

9.已知函数 ,其定义域是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有最大值 ,无最小值 B. 有最大值 ,最小值

C. 有最大值 ,无最小值 D. 有最大值2,最小值

10.已知函数f(x)=2×4x-a2x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g(x)=ln(ex+1)-bx是偶函数,则logab=( )

A.1 B.-12

C.-1 D.14

11.函数 在 上是减函数,则 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12.已知函数 与 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当函数 和 在区间 同时递增或同时递减时,把区间 叫做函数 的“不动区间”,若区间 为函数 的“不动区间”,则实数t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9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函数若 在区间 上单调递减,则实数 的取值范围是 .

14.函数 的图像恒过定点 ,且点 在幂函数 的图像上,则 = .

15. 函数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 .

16、给出下列命题,其中正确的序号是______ ___(写出所有正确命题的序号).

①函数 图象恒在 轴的上方;

②将函数 的图像经过先关于y轴对称,再向右平移2个单位的变化,就变为 的图像;

③若函数 的值域为 ,则实数 的取值范围是 ;

④函数 的图像关于 对称的函数解析式为

⑤已知 , ,则 (用p,q表示)等于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或推理、验算过程.

18.(本题满分12分) 已知集合A={x|14 ≤2x-1≤128},B={y|y=log2x,x∈[18 ,32]},

(1)求集合 A ∩B;

(2)若C={x|m+1≤x≤2m-1},C⊆(A∩B),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19.(本题满分12分) 已知定义域为R的函数 是奇函数.

(1)求 的值;

(2)解关于的不等式 .

20.(本题满分12分)已知 为二次函数且过原点,满足 .

(1)求 的解析式;

(2)求 在区间 的最值.

21.(本题满分12分)近年来,“共享单车”的出现为市民“绿色出行”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某共享单车公司“Mobike”计划在甲、乙两座城市共投资120万元,根据行业规定,每个城市至少要投资40万元,由前期市场调研可知:甲城市收益P与投入a(单位:万元)满足 ,乙城市收益Q与投入a(单位:万元)满足 ,设甲城市的投入为x(单位:万元),两个城市的总收益为 (单位:万元)。

(1)当甲城市投资50万元时,求此时公司总收益;

(2)试问如何安排甲、乙两个城市的投资,才能使总收益最大?并求出最大值,

22.(本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 对任意实数 恒有 ,且当 时, ,又 .

(1)判断 的奇偶性;

(2)判断 在R上的单调性,并证明你的结论;

(3)当 时, 恒成立,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12:B A C D D C A B A C D B

12.【答案】B

二、填空题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14、4 15、16、①②④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

17解:(1) …………2分

…………4分

…………5分

(2) …………7分

…………9分

…………10分

18.解:(1)A=[-1,8], B=[-3,5]. A ∩B={ |-1≤ ≤5}, …………6分

(2)①若C=∅,则m +1>2m-1,∴ m<2.…………8分

②若C≠∅,则 ∴2≤m≤3…………10分

综上,m≤3. …………12分

19.解:(1)∵ 在定义域为 是奇函数.所以 ,即 , ∴ .

检验知,当 时,原函数是奇函数. ---------------- 4分

(2)由(1)知, ,

由 得

化简得:

解得:

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 12分

20.解:(1)设 ,因为 ,故 ---------------- 1分

故 ,则 , , 所以 ---------------- 6分

(2)

令 ,则

当 时, ;

当 时, ---------------- 12分

21.解:(1)当 时,此时甲城市投资50万元,乙城市投资70万元…………1分

所以总收益 =43.5(万元)………………4分

(2)由题知,甲城市投资 万元,乙城市投资 万元

所以 ……………………7分

依题意得 ,解得

故 ……………………………………8分

令 ,则

所以

当 ,即 万元时, 的最大值为44万元 …………………………11分

所以当甲城市投资72万元,乙城市投资48万元时,总收益最大,且最大收益为44万元

…………………………12分

22.解:(1)取x=y=0,则f(0+0)=2f(0),∴f(0)=0.

取y=-x,则f(x-x)=f(x)+f(-x),

∴f(-x)=-f(x)对任意x∈R恒成立,∴f(x)为奇函数. …………3分

(2)证明: 任取x1,x2∈(-∞,+∞),且x10,f(x2)+f(-x1)=f(x2-x1)<0,

f(x2)<-f(-x1),又f(x)为奇函数,

∴f(x1)>f(x2).∴f(x)是R上的减函数. …………7分

(3)因 是奇函数,从而不等式 等价于 ,因 在 上是减函数,由上式得 ,

即对一切 有: 恒成立, ---------------- 9分

设 ,令 ,则有 ,∴ ,∴ ,

5.秋季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卷 篇五

一、选择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百舸(gě) 媲美(pì) 载体(zài) 昙花一现(tán)

B. 旋涡(xuàn) 烙印(luò) 庇护(bì) 玲珑剔透(tī)

C. 炫耀(xuàn) 慰藉 (jiè) 对峙(shì) 沁人脾胃(qìn)

D. 笤帚(tiáo) 吮吸(yǔn) 褶皱(zhé) 残羹冷炙(zhì)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字音。B项,烙(lào)印,炮烙(luò);C项,对峙(zhì),峙(shì)(繁~)地名,在中国山西省;D项,吮(shǔn)吸。对于字音题,重在平时的积累。

点睛:多音多义的读音是考查的重点。多音常常是因为“多义”,所以,因义定音是多音字正音的重要方法,如:“卡”做音译语素时读kǎ,卡车、卡宾枪,取和“不畅通”有关义项时,读qiǎ,关卡、发卡、卡壳。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匮乏 惆怅 礼上往来 抱残守缺

B. 脉搏 坐落 漫不经心 邯郸学步

C. 思辨 威摄 凋虫小技 斑驳陆离

D. 淳朴 寥廓 消声匿迹 为虎作伥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字形。A项,礼上往来——礼尚往来;C项,威摄——威慑,凋虫小技——雕虫小技;D项,消声匿迹——销声匿迹。对于字形题,重在平时的积累。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美国的伟人和精英都对扑克情有独钟,从政客到将军再到产业大亨,概莫能外。

B. 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既有财经名流的高谈阔论,又有普通观众的对话交流。

C. 济南市交通局强化管理和服务意识,规范执法行为,提高办事效率,各项工作开展的绘声绘色,形象得到整体提升。

D. 改革开放以来,各行各业都发生了喜人的变化,但同时一些不良现象也应运而生,这是需要警惕的。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首先明确各个词语的意思,然后根据题目中句子的语境分析即可。

概莫能外:一概不能除外。指都在所指范围之内。使用正确;

高谈阔论:高:高深;阔:广阔。多指不着边际地大发议论。或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用在此处,感情色彩不当;

..................

应运而生:意思是顺应时运而产生,指在适当时机下出现的人或事物,多指好的场合或情境。这里用来形容不良现象,感情色彩不当。

4.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摆脱了功利之争,田园山水诗人便有了一种恬静 的心境。

②由于公司上下精打细算,仅第一季度就 经费近百万元。

③过去,凡是作弊的行为,都令人 ,可是今天,小到一般的考试作弊,大到学术科研的作弊,有的人竟然习见不惊。

A. 淡薄 节余 不耻 B. 淡泊 结余 不耻

C. 淡薄 结余 不齿 D. 淡泊 节余 不齿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

淡薄:指不浓厚;或因淡忘而印象模糊;或冷淡,不亲密。

淡泊:是指对于名利淡漠,不看重;也指家道清贫;恬淡寡欲。“的心境”应用“淡泊”来修饰;

结余,结算后余下;

节余,因节约而省下。据句中的语境,前有“公司上下精打细算”,故用“节余”;

不耻:不以为耻辱;

不齿:不愿意提起,表示极端瞧不起。句中作弊的行为,应该是令人“不齿”,瞧不起的。

所以选D项。

5. 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关联词,正确的一组是:( )

一个人 不懂得正确的意见只能是对于实际事物的客观的全面的反映, 坚持要按自己的主观的片面的想法办事,那么, 他有善良的动机, 还是会犯或大或小的错误。

A. 因为 所以 虽然 但 B. 由于 因此 即使 也

C. 如果 而 即使 也 D. 不但 而且 虽然 但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这道题目考查了考生对于关联词语搭配及辨析的能力,难度不高,关键在于考生要注意寻找其中重要的关联词语。阅读原文发现文中“那么”一词,与之进行搭配的应该是“如果”一词,表达一种假设关系。“即使……也……”表示的是让步关系,一种未然性假设,与原文相符,因此正确答案应该是C项。A项“因为……所以……”,与B项“由于……因此……”,均表示因果关系,运用“排同法”,A、B项均予以排除。D项“不但……而且……”表示一种递进关系,与原文含义不符。

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那种借口以反腐会阻碍经济发展,引发社会不稳定为名,主张反腐应适可而止的观点极其有害,因为反腐事关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

B. 对于高考改革,有评论者认为,教育最大的价值在于公平与否,改革最应该捍卫的目标也是公平。

C. 因技术水平太低,这些产品质量不是比沿海地区的同类产品低,就是成本比沿海地区高。

D. 干旱是最常见、影响最大的气候灾害,我国每年因干旱造成的粮食减产和其它经济损失占气候灾害损失的50%左右。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A项,结构混乱。“借口……为名”杂糅,可表述为“借口……”或“以……为名”。B项,两面对一面。“教育最大的价值在于公平与否”去掉“与否”。C项,关联词位置不当,将“不是”提到“质量”前,应该是“因技术水平太低,这些产品不是质量比沿海地区产品低,就是成本比沿海的高”。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注意重点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句子,放回原文中验证。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也要先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7. 下面填空处的句子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正的。 。历史无情,岁月不饶人。老人是去日苦长,来日苦短, 。不过,正如老年是从青年过来的, ,如果有足够年龄可称得上老年的话,这个道理很简单,或长或短,任何一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

①人人不断拥有时间,人人又不断丧失时间

②人人不断丧失时间,人人又不断拥有时间

③年轻人的时间经得起透支和挥霍,当然比老年人富得多

④年轻人的时间当然比老年人富得多,经得起透支和挥霍

⑤青年的未来必然是老年

⑥老年的过去必然是青年

A. ②③⑥ B. ①③⑤ C. ①④⑤ D. ②④⑥。

【答案】C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8. 与下面这段话衔接恰当的一句是:( )

“木桶理论,短板效应”的意思是一个由很多木板箍成的木桶,如果一块木板很长,并不能多盛水;而有一块木板很短的话,它的最大盛水量就只能达到最短木板的上沿。著名教练陈运鹏把制约游泳成绩的八个因素比做木板, 。

A. 只有八个因素都突出,才能迅速提高运动员的整体成绩

B. 如果有一个因素欠缺,那将影响运动员的整体成绩

C. 只有一个因素很突出,并不能迅速提高运动员的整体成绩

D. 如果八个因素都欠缺,必将影响运动员的整体成绩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通观原文,了解大概内容,然后默读所给各句子,找出句中的关联词、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关注句首和句尾。关联词常常成对出现,代词出现前前面一定要出现此人或事物,而句首和句尾应该是一致的。本题考查对语言连贯得体的思辨能力。由上文可知“木桶理论”的核心是:有一块板长不起作用,而有一块板短却很起负作用,这就是“短板效应”。“对应制约游泳成绩的八个因素”,其“短板”即指某一个因素欠缺。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9. 文学常识表述有错的一项是 ( )

A. 赫尔曼·黑塞是瑞士籍德国人,194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有《彼得·卡门青》、《荒原狼》。

B. 郁达夫,原名郁文,中国现代作家。作品《沉沦》、《屐痕处处》。

C. 老舍是中国现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茶馆》《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浓郁的民族色彩。

D.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其词开豪放一派。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答题时,要仔细分辨选项内容和原文学作品内容的细微差别,然后做出判断,可用排除法。C.表述错误,《茶馆》是话剧,不是长篇小说。所以选C.。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10. 对课文的解读错误的一项( )

A. 《江南的冬景》全文语调舒缓,恰似江南冬天的悠闲;语言清新、淳朴,和江南冬景的清朗相得益彰。

B. 《前方》是一种新兴的文体,它是由摄影和文字构成。这种新的文体兼具了两种表达手段的审美特点,即摄影的视觉性,对瞬间画面的逼真的再现能力和散文运用语言来表达对象时的自由。

C. 《始得西山宴游记》第一段写了西山以外的山水,是陪衬的写法,是为突出西山做铺垫。

D. 《始得西山宴游记》从第一段的内容可以看出作者乐以忘忧,是摆脱“惴栗”的阴影的表现。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课内文本内容的解读。D项,作者因忧而游,但此时并未达到“乐以忘忧”的程度。

11. 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比喻)

B. 在不开花的那段时间里,昙花不会总是想着开花的问题。(拟人)

C. 那杯名叫岁月的苦茶,虽然不好喝,我却依然甘心吞下它。(夸张)

D. 看着水面上赛龙舟的场景,谁能说它不是力与美的完美体现呢?(反问)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C项“那杯名叫岁月的苦茶,虽然不好喝,我却依然甘心吞下它。”运用的修辞不是“夸张”,而是“借代”,把“岁月”代指为“苦茶”。

12. 下列用语不得体的一项是( )

A. 交通安全广告语:司机一杯酒,亲人两行泪。

B. 图书馆标语:阅读启迪智慧,知识改变人生。

C. 旅游景点:禁止乱写乱画,违者罚款。

D. 环保宣传语: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C项,旅游景点的警示牌,如果用“禁止乱写乱画,违者罚款”,会让游客看了后很不舒服,应该换成让游客看后会变得乐意接受的警示语,如“轻轻地我走了,不留下一丝印迹”。

13.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中使用的纪年法是( )

A. 干支纪年法 B. 年号纪年法 C. 生肖纪年法 D. 公元纪年法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化常识。作答本题要了解一定的纪年法,“壬戌之秋”中“壬戌”是干支纪年法。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历法上自古以来就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本题中,“壬”属于“天干”,“戌”,属于地支。“七月既望”,“望”指农历每月十五,“既望”指农历每月十六。

点睛:天干地支计时,是我国古代一大创造。天干地支相配,不但可以计年,还可以计月、计日、计时。天干有十个,依次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个,依次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用10个天干和十二个地支,依次两两相配,就可得出60个不相同的天干地支组合,简称60干支,又称为60花甲子。

14.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自余为僇人

B. 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C. 或师焉,或不焉

D.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中的通假字现象。A项,“僇”同“戮”,刑辱的意思;C项,“不”同“否”,指不从师学习;D项,“趣”同“趋”,往、赴、趋向。

15. 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博学:广博地学习;日:名词作状语,“每日”)

B.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学习)

C.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輮,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D. 余嘉其能行古道(嘉,赞赏)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作答时将各个选项中的加点文言实词带入具体语境中进行推断即可,B项“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意思是“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以他为师”,所以“师”,意动用法,以……为师。

16.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B.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C. 游于是乎始

D.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中古今异义现象。A项“然后”,古意:这样以后;今意:是顺接连词。B项“以为”,认为,古今意思相同。C项“于是”,古意:“于”,在、从,“是”,这,是指示代词;今意:是承接连词。D项“博学”,古意:广泛地学习;今意:学识渊博。所以选B项。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17.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方其破荆州(当) 而吾与子之所共食(享用)

B. 徘徊于斗牛之间(星宿名,指斗宿、牛宿) 举匏尊以相属(葫芦)

C. 寄蜉蝣于天地(一种小飞虫,古人说它朝生暮死,这里用来比喻人生短促) 知不可乎骤得(轻易得到。骤,突然)

D. 酾酒临江(酿酒) 固一世之雄也(固然)

18.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A. 舞幽壑之潜蛟 B.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 侣鱼虾而友麋鹿 D.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19. 下列句子与其他各句的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而今安在哉 B. 何为其然也

C. 何陋之有 D.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20. 对“之”字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③固一世之雄也

④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⑤句读之不知 ⑥渺沧海之一粟

⑦哀吾生之须臾 ⑧羡长江之无穷

A. ①②⑦⑧/③④⑥/⑤ B. ②⑦⑧/①③⑤⑥/④

C. ①③④⑥/②⑦⑧/⑤ D. ②④⑥/①③⑦⑧/⑤

【答案】17. D 18. B 19. D 20. C

【解析】

1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作答时将各个选项中的加点文言实词带入具体语境中进行推断即可,D项“酾酒临江”意思是“在江边持酒而饮”,所以“酾”,在文中为倒酒的意思。“固一世之雄也”意思是“本来是一代的英雄豪杰”,所以“固”,本来。

1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中词类活用现象。题目要求找出各项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例句“西望夏口,东望武昌”中“西、东”名词作状语,向西、向东。A项“舞”,使动用法,“使……起舞”;B项“日”,名词作状语,每天;C项“侣”,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伴侣”;D项“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老师”。所以选B项。

点睛:对于判断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现象,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考生在作答时直接将相关的文言字词带入具体的句子中,按照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进行翻译推断,看这个相关的文言字词在句子中处于什么位置,充当什么成分等,有误改变它原本的词性,如何有,就说明它的词性已经被活用了。

1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式。题目要求选出下列句子与其他各句的句式不相同的一项,A项“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句;B项“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句;C项“何陋之有”,宾语前置句;D项“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状语后置句。所以选D项。

2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之”的意义和用法。①“之”,结构助词“的”;②“之”,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③“之”,结构助词“的”;④“之”,结构助词“的”;⑤“之”,宾语前置的标志;⑥“之”,结构助词“的”;⑦“之”,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⑧“之”,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所以选C项。

参考译文:

我不禁感伤起来,整理了衣裳,端正地坐着,问客人说:“为什么会这样?”客人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孟德的诗吗?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山川缭绕,郁郁苍苍,这不是曹孟德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当他夺取荆州,攻下江陵,顺着长江东下的时候,战船连接千里,旌旗遮蔽天空,在江面上洒酒祭奠,横端着长矛朗诵诗篇,本来是一代的英雄啊,可如今又在哪里呢?何况我同你在江中和沙洲上捕鱼打柴,以渔虾为伴,与麋鹿为友,驾着一叶孤舟,在这里举杯互相劝酒。只是像蜉蝣一样寄生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颗谷粒。哀叹我生命的短暂,而羡慕长江的流水无穷无尽。希望同仙人一起遨游,与明月一起长存。我知道这是不可能经常得到的,因而只能把箫声的余音寄托给这悲凉的秋风。”

我说:“你们也知道那水和月亮吗?(江水)总是不停地流逝,但它们并没有流走;月亮总是那样有圆有缺,但它终究也没有增减。要是从它们变的一面来看,那么,天地间的一切事物,甚至不到一眨眼的工夫就发生了变化;要是从它们不变的一面来看,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存的,又何必羡慕它们呢!再说,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人,假如不是为我所有,即使是一丝一毫也不能得到。只有这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到了才成其为声音,眼睛看到了才成其为颜色,占有它们,无人禁止,使用它们,无穷无尽,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而我能够同你们共享。”

三、主观题

21. 翻译句子。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2)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3)以为凡是州之山水,皆我有也。

【答案】(1)何况我与你在江中的小洲打渔砍柴,以鱼虾为侣,以麋鹿为友。

(2)我赞扬他能遵循(师从)古代传下来的正道,作了这篇《师说》来送给他。

(3)认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水有奇异姿态的,都为我所拥有、欣赏了。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第一句得分点:“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状语后置句;“渔樵”,打渔,砍柴;“侣”,以……为伴侣;“友”,以……朋友。第二句得分点:“嘉”,赞扬;“行”,遵循;“贻”,赠送。第三句得分点:“以为”,认为;“是”,这个;“有”,为……所拥有。

点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22. 默写。

(1)举酒属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 而不知其所止,______________,羽化而登仙。

(3)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____。

(4)是故无贵无贱_______________,道之所存,___________________。

(5)恰同学少年,______________,书生意气,____________。

(6)句读之不知,______________,或师焉,____________。

【答案】 (1). 诵明月之诗 (2). 歌窈窕之章 (3).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4).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5). 金就砺则利 (6).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7). 无长无少 (8). 师之所存也 (9). 风华正茂 (10). 挥斥方遒 (11). 惑之不解 (12). 或不焉

【解析】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窈窕”“冯”“砺”“遒”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

23.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山 中① ---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注〕①原题《思归》。是作者被废斥后客居巴蜀期间所写的。

(1)这首诗描写的是____ 季节的景色,主要可以从____、____ 这两个意象中读出来。

(2)综观全诗,寄予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1)深秋 高风 黄叶

(2)羁旅思乡之愁和被废斥后的失意之情。

【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景物形象。题目要求根据诗歌意象判定诗歌中所描写的景物的季节,诗歌三四句“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高风”,即高风送秋;“黄叶飞”,即枯黄的树叶飘零。三四句为诗人在山中、江边望见的秋风劲吹、山山黄叶纷飞之景,由此可以判定本诗所描写的景色为“深秋”之景。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首句“长江悲已滞”,是即景起兴。在字面上应解释为因长期滞留在长江边而悲叹,诗人在蜀中山上望见长江逶迤东去,触动了长期滞留异乡的悲思。与下面“万里念将归”句合在一起看,可能诗人还想到长江万里、路途遥远而引起羁旅之悲。“况属高风晚,山山红叶飞”两句。从字面上看,这两句单纯是写景,但其实是通过写景,表达自己内心因思乡而产生的凄楚心情。诗人在山中望见了秋风萧瑟、黄叶飘零之景,这些既是实际的景物描写,同时表现诗人内心的萧瑟、凄凉。同时,根据诗歌的注解“原题《思归》。是作者被废斥后客居巴蜀期间所写的”看,还有诗人被废斥后的失意之情。

点睛: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前面的小序和诗文后面的注解。

24. 现代文阅读

伦敦,巴黎,罗马与堪司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历史的都城”。我知道一些伦敦的情形;巴黎与罗马只是到过而已;君士坦丁堡根本没有去过。就伦敦,巴黎,罗马来说,巴黎更近似北平--虽然“近似”两字要拉扯得很远--不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巴黎,据我看,还太热闹。自然,那里也有空旷静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旷;不象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面向着积水潭,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的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象小儿安睡在摇篮里。是的,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咖啡与酒是必要的,以便刺激;在北平,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

(1)、为什么作者说:“巴黎更近似北平”,但是“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

(2)、这一段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北平怎样的特点?

【答案】(1)、北平虽与巴黎相似,但巴黎太嫌热闹,有些地方又嫌空旷。不如北平恰到好处,适宜居住。

(2)、运用比较的手法,写出北平城市动中有静的特点。

【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作答这类题目要先理解“巴黎更近似北平”的意思,然后再分析“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的原因。答题时,从文本中找到相关内容进行筛选概括。文本中说,“巴黎,据我看,还太热闹”,即巴黎还太热闹;“那里也有空旷静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旷”,即巴黎空旷的地方又太旷;“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在北平,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可以看出,作者喜欢北平动中有静、温和安适的环境,及具有诗情画意的生活,因此,“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

点睛:作答这类题目,首先一定要审清题干,明确题目的问题指向,确定答题的方向,然后带着问题到文本中去筛选相关内容,并进行整合概括。如本题问:为什么作者说“巴黎更近似北平”,但是“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那么,我们在作答时就得先找出巴黎与北平的相似点与不同点,然后分析作者在叙述时的情感流露,进而就可以找到“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的原因了。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本的表现手法。题目问“这一段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北平怎样的特点”,这一段内容主要是讲述“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的原因,作者将巴黎与北京放在一起比较,通过巴黎的热闹突出了北平的动中有静,说“那里也有空旷静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旷”,表现“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说“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体现北京诗情画意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北平的喜爱之情。

四、作文

25.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只美丽的蝴蝶去找医生整容。

医生对她说:“你已经很美丽了,简直无可挑剔,用不着来做美容。”

蝴蝶说:“红颜易老,我想把自己整得再年轻一点。”

医生说:“其实,你现在的美才是最有魅力的。”

蝴蝶打断医生的话:“我说过了,我要再年轻一点。”

医生只好同意为蝴蝶做了整容手术。

几天后,当一层层的绷带被解开,蝴蝶怀着激动的心情接过镜子,镜子里面竟然是条毛毛虫。

人生在世,许多美好的东西既在过去,也在将来,其实更重要的是现在。有一位哲人说过:“人的欲望是一座火山,如不控制就会害人害己。”你觉得怎样呢?

请自拟题目,自定立意,自定体裁,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答案】无欲则刚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是啊!一个人如果心底无求无欲,那么在他面前将是蓝天碧海,浩渺无垠。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有所追求是人的本性,但追求什么呢,有的人孜孜不倦,念念不忘功名利禄,飞黄腾达。有的人心里充盈的是民族大义,是国家安危。

三国时的关云长身陷曹营,曹操爱惜他是一个人才,百般劝降,并动之以高官,惑之以美女。但关云长不为所动,他一心追随刘备,过五关、斩六将,回到刘备身边。因为他心里装的是兄弟情义,现在的桃园结义也成为千古佳话。

杨靖宇,中国东北抗日联军的创始人,带领有血性的青年,转战南北,浴血奋战,给日本鬼子以沉重的打击。他多次怒斥敌人的高官厚禄,牺牲时,敌人在他胃里只发现皮带、草根、树皮,没有一泣粮食。这是铁血男儿,对自已无欲无求,连生命也置之度外。

还有中共前总书记胡耀邦,一心为公,从无半点私心杂念,作为党的最高领导人,但他的亲弟弟全家都在老家务农,这真是亘古难有的,他的权力可以撼山动岳,但不为自已谋求一分一毫。他逝世时,被称为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有的人却与此相反,他们无限度攫取名处,欲壑难填,贪得无厌,最终还是害人又害已的。《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中的老太婆,从要小木盆到要房子,再到要宫殿,最后竟要做女王,真是可悲又可叹,真是人心不足蛇吞象,最后是搬起石头砸自已的脚。

林彪,这个写进党章的毛主席的接班人,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但他还不甘心,利令智昏,急于抢班夺权,竟然谋害毛主席,最后摔死在温都尔汗,自绝于人民。

现在正处在社会转型,体制传轨的时代,物欲横流,世风日下。个人主义思潮泛滥,吃喝玩乐,醉生梦死的现象日甚一日。我们要把握住自已,有自已的坚韧的意志和高尚的情操。只有清心寡欲,才能经受住岁月的陶洗,才有可能被世人景仰。要知道,知足常乐,无欲则刚。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则寓言故事,写蝴蝶为了追求更年轻、更美丽而做整容手术,结果适得其反,变成了一只毛毛虫。分析材料,可以说,是蝴蝶没有真正认识到自己的美丽而产生不切实际的想法,结果害了自己。故事之后的分析有两个要点提示,一是“更重要的是现在”,即现在是最美好的;一是“欲望……如不控制就会害人害己”。审题立意一定要把握住以上要点。所以,本文的立意角度可以设定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会控制欲望;(2)把握现在,珍惜现在的美丽;(3)做事要适可而止;(4)人要正确认识自己;(5)做事过犹不及;(6)贪婪害人害己;(7)无欲则刚;(8)学会享受生活。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参考

一、基础知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瞭望(liào) 忧悒(yì) 蓊郁(wěng) 气氛(fèn)

B. 追溯(sù) 独处(chǔ) 肴馔(zhuàn) 惆怅(chàng)

C. 蜿蜒(wān) 嬉戏(xī) 蠕动(rú) 给予(jǐ)

D. 卓越(zhuó) 百舸(gě) 摇曳(yè) 驯服(xùn)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这是考查汉字的读音。大多数的汉字属于形声字,字形中既包括形旁,也包括声旁。A项,“气氛”的“氛”应读“fèn”;“氛”是形声字,声旁是“分”,“氛”的声母、韵母、声调都与之相同。“气氛”的意思是“特定环境中给人强烈感觉的景象或情调”。

2. 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 湍急 怀揣 磕绊 搅绊 B. 饿桴 蜉蝣 嫉妒 愤世嫉俗

C. 黯淡 黯然 艾蒿 竹篙 D. 曙光 署假 潦草 缭绕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汉字的字形。考生应结合汉字的字形以及意思来辨析。A项,“搅绊”的“绊”应为“拌”;“搅拌”的意思是“搅动,拌和”。“拌”是动作,故应与“手”有关。B项,“饿桴”的“桴”应为“殍”;“饿殍”的意思是“饿死的人”,与“死亡”有关,故应使用“歹”字旁。“桴”应读“fú”,击鼓的槌。D项,“署假”的“署”应为“暑”。“署”意思是“办理公务的机关”“布置”。

3. 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张总工程师在极端困难的 下,也没有放弃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工作。

②从他那斯文的气质和文雅的谈吐中,不难判断他是一个知识 的人。

③王局长只是随便地在下级送来的文件上画了个圈,并未写任何 。

A. 境遇 渊博 评语 B. 处境 广博 评语

C. 境遇 广博 批语 D. 处境 渊博 批语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考生应关注词语中的不同义项,关注侧重点、情感色彩、适用对象。“境遇”,境况和遭遇;“处境”,所处的境地(多指不利的情况)。第一句中,前面说“极端困难”,这是形容人物所处的境地,应使用“处境”。“渊博”,精深而广博,多指学识;“广博”,宽广博大,多指胸怀等。第二句中,句中是“知识”,应使用“渊博”。“评语”,评论的话,含有说明、解释或评论的话;“批语”,对文章、作业等的评语,批示公文的话。第三句中,句中是说“公文”,应使用“批语”。

点睛:解答近义词的方法如下:(1)语素分析:“留同析异”,分析出不同的语素进行组词再作区别。比如,“评语”和“批语”,不同的语素是“评”和“批”,“评”意思是“评论”,强调解释或评价;“批”,意思是“批示”,一般指做出指示。(2)语境分析:对词语的运用,一定要在上下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重点是使用场合上的搭配。比如第一句中的“极端困难”,第二句中的“知识”等,这些都是提示性信息。(3)语素都不相同的词语,重点从用法方面考虑。

4.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如果我们选择了力不胜任的职业,那么我们决不能把它做好,我们就是不能完成自己使命的社会成员,由此产生的必然结果就是妄自菲薄自己。

B. 再重新开始吧,这样浅显的经验却需要别人付出加倍的代价来记取。不应该悲天悯人,会有一个时辰,留给我检点自己。

C. 旅居国外已30年的黄老先生思念故土,思念亲人,最近,他写信给老家的政府部门,表达他安土重迁的愿望。

D. 我不能在自己孩子面前唱反升学主义的高调,尽管我希望你能随心所欲地享受读书之乐。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D项,“随心所欲”,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句中使用正确。A项,“妄自菲薄”,形容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心理 ,自轻自贱,多用于贬义,且后面不能跟宾语。句中后面有“自己”,而成语本身已经含有“自己”的意思,故错误。B项,“悲天悯人”,哀叹时世的艰难,怜惜人们的痛苦。用在此处属于望文生义。C项,“安土重迁”,在一个地方住习惯了,不愿轻易搬迁,形容留恋故乡。不合语境。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父母与子女能否消除代沟,关键是父母要能够对下一代有更深的了解与同情,在思想上不至于老旧得太追不上孩子的时代。

B. 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的大部分史学家主要力量就用在这方面。

C. 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不容易翻译得好,它要求翻译人员必须具备很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才能胜任。

D. 现代文化,无论是其物质的还是精神的方面,都必须以传统作为根基,才能深沉,才能有底蕴,才能生生不息。

【答案】D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6. 下列文学常识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

A.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解人,世称柳河东。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始得西山宴游记》是他的《永州八记》之首篇。

B.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北宋文学家,有《苏东坡集》。

C. 韩愈,字退之,郡望昌黎,故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学不可以已”是他的《师说》中的名句。

D. 郁达夫的《江南冬景》,重点写江浙一带冬天的明朗、晴和、充满生机,体现了他的散文美学特征。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C“学不可以已”是荀子的《劝学》中的名句。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7.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十七、八岁使我想起初长彩羽、引吭试啼的小公鸡,使我想起翅膀甫健、开始翱翔于天空的幼鹰,整个世界填满不了十七、八岁男孩子的雄心和梦。

B. 他们去哪儿,归家还是远行?然而不管是归家还是远行,都基于同一事实:他们正在路上。

C. 以名胜说,我没到过陶然亭,这多可笑!以此类推,我所知道的那点只是“我的北平”,而我的北平大概等于牛的一毛。

D. 看到你英姿俊发,我年轻时的梦,正由你在延展,亦觉人生之乐,莫过于目睹下一代的成长、茁壮。你读过《金缕衣》吧,劝君惜取少年时,孩子!多珍重。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考生平时应注意常见标点符号的用法,然后根据句子之间的关系辨析。A项,“十七、八岁”表示概数,不是确切的“十七”或“十八”,应去掉顿号。B项,“他们去哪儿,归家还是远行”,中间的逗号应改为问号,这是两个疑问句。D项,“孩子!多珍重”,应把感叹号放在最后,应改成“孩子,多珍重!”。

8. 对下面句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点明了时间、地点和写景抒情的独特环境。在深秋季节,诗人独自站立在橘子洲头,望着湘江水奔流不息,滔滔向北。)

B.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诗人选择了有鲜艳的色彩的意象,这些意象不但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而且饱含着许多矛盾复杂、难以言明的情感。)

C. 那种失望不同于对旅泊之地的失望,那种失望能滴血。血沃之地将真正生长出金麦穗和赶车谣。(失望来自爱,一种能滴血的爱,于是为之奋斗,于是有了收获。)

D. 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 (江南的冬天实在美得诗情画意,人到此境界,当可与自然合一,尘世的碌碌俗务,名利之心,纷争之意,更难立足于此,自然迷人,使人旷达洒脱,不计荣辱得失。)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B项,应为“诗人选择了有灰暗的色彩的意象”。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两个李白

(________9________),过去有着较多的论述,发表于近期《文史知识》上的《李白与月》一文选择新的切入口,通过对“李白笔下的月光世界”和“月光世界里的李白”的分析,探讨李白性格的叛逆性与平民性,并阐述了作者对“两个世界,两个李白”的看法。作者认为,李白是个活动在上层社会的政治抒情诗人,其主要作品是以怀才不遇为基本主题的政治抒情诗;此外,李白诗中还有另一个常见的主题:人生若梦。这两个基本主题贯穿着李白的大部分作品,从中我们看见的李白是高傲的李白、由于感到没有出路而忧愤不已的李白、放浪不羁并对许多公认的神圣观念表示轻蔑的李白、“世人皆欲杀”的“狂人”的李白——这就是上层社会中的李白,其言语行动均表现出鲜明的叛逆性格。然而,从李白诗歌中还能看出另一个世界和另一个李白。这个世界里的李白不谈政治,也很少发牢骚,而主要是赞美大自然的壮丽景色,歌咏友情,抒发思乡、相思、惜别、怀古这样一些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共有的感情。诗人笔下的这个世界充满光明和人生的情趣,从中看见的李白主要给人以天真纯朴和性情温和的印象——这就是在日常生活和同下层社会接触中的李白,表现出人人都会对他感到亲切的平民性格。两个世界、两个李白,区别明显而又相互映辉,相得益彰。正因为“狂人”的李白是那样骄傲狂放、目空一切,我们才更加喜爱他在自然界、日常生活和在同下层社会接触中表现出来的平民性格;同样道理,正因为普通人的李白是那样温和平易、热爱生活并富于情趣,我们就更加同情他在上层社会表现出来的叛逆性格。

9. 将下列句子填入文中首句的括号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关于李白的为人 B. 关于李白的作品

C. 关于李白笔下的月光 D. 关于李白的性格特征

10. 下面对文中的“狂人”加引号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表引用 B. 表书名C.表否定 D.表强调

11. 对文中所说的“两个李白”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指对公认的神圣观念表示轻蔑的李白和“世人皆欲杀”的“狂人”的李白。

B. 指李白性格的叛逆性与平民性。

C. 指从日常生活和同下层社会接触中表现出来的平民性格。

D. 指活动在上层社会的政治抒情诗人和日常生活中

【答案】9. D 10. C 11. B

【解析】

9.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将下列句子填入文中首句(甲)处的括号处,最恰当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内容的理解能力。先找到文章开头,后面说“过去有着较多的论述,……,探讨李白性格的叛逆性与平民性,并阐述了作者对‘两个世界,两个李白’的看法”,从后面的阐释来看,此处是对李白性格特征的阐述,故开头句应是“关于李白的性格特征”。如选择其他选项,与后面的内容不连贯。

..................

11.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对文中所说的‘两个李白’的理解,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意的理解,对重点词语内涵的挖掘能力。A项,“对公认的神圣观念表示轻蔑的李白和‘世人皆欲杀’的‘狂人’”,这只是上层社会中的李白,主要体现的是他“鲜明的叛逆性格”,对“两个李白”的理解片面化。C项,“指从日常生活和同下层社会接触中表现出来的平民性格”,这是李白“平民性”的表现,片面化。D项,“指……政治抒情诗人……”有误,”“两个李白”不是指李白的两个身份,是指李白性格中的两个方面。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A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B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12. 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出:超出

B.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惑:糊涂

C.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方:当

D. 举匏樽以相属 属:同“嘱”嘱托

13. 下列加点的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D. 其皆出于此乎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14. 下列各句中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A.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B.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C.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D. 顺流而东也

15. 下列各句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而今安在哉

A.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 何为其然也

C.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 水为之而寒于水

16. 翻译以下文言句子

(1)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2)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答案】12. D 13. C 14. D 15. B

16. (1)他与他年龄差不多,修养和学问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认为耻辱,以官位高的人为师,则被认为谄媚。

(2)我们将如蜉蝣一样短暂的生命寄托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里的一粒小米。哀叹我们生命短暂,羡慕长江的无穷无尽。

(3)断句停顿不理解,向老师学习,疑惑不能解决,却不向老师求教,小的方面学习,而大的方面丢弃,我看不出他们是明白事理的。

【解析】

1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义与用法。 属:通“嘱”,劝酒。

1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与用法。C都是连词,表示转折。A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宾语前置标志。B介词,对于/介词,从。D副词,表测度,可译为“大概”/指示代词,那。

1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的词类活用现象。例句与D项都是名词作动词,齿:并列,东:向东进军。A圣:形容词作名词,圣人。B舞: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C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15.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文特殊句式。例句与B 都是宾语前置句。“安在”——“在安”,“何为”——“为何”。A定语后置句,“之”是定语后置标志。 C被动句,“于”:被。D介宾短语后置句,“寒于水”——“于水寒”。

16.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解答时先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本题需要重点落实的字词和句式有:(1)道:修养和学问,卑、盛,形容词作名词:卑:卑贱的人、低下的人,盛:势盛位高的人。这句要注意意译,贯通文意的句子是“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这句要译为:“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认为耻辱;以官位高的人为师,则被认为谄媚。”(2)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这两句比喻句,翻译要注意,蜉蝣:如蜉蝣一样短暂的生命;渺沧海之一粟:渺小得像大海里的小米。(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句;或:有的;师:学习;小学:古今异义,小的方面学习;明:明智,明白事理。

点睛: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参考译文:

A

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没有疑惑难啊!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跟从老师而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能成为愚人,大概都出于这吧?(人们)爱他们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那些道理,解答那些疑难问题的。断句停顿不理解,向老师学习,疑惑不能解决,却不向老师求教,小的方面学习,而大的方面丢弃,我看不出他们是明白事理的。。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就成群聚在一起讥笑人家。问他们(为什么讥笑),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觉得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了。”唉!(古代那种)跟从老师学习的风尚不能恢复,(从这些话里就)可以明白了。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

B

于是,喝着酒,快乐极了,敲着船舷唱起来。歌词说:“桂木的棹啊,兰木的桨,拍打着清澈的江水啊,船儿迎来流动的波光。多么深沉啊,我的情怀,仰望着我思慕的人儿啊,她在那遥远的地方。”客人中有吹洞箫的,按着歌声吹箫应和。箫声呜呜呜,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倾诉,余音悠扬,像一根轻柔的细丝线延绵不断。能使潜藏在深渊中的蛟龙起舞,孤舟上的寡妇啜泣。

我不禁感伤起来,整理了衣裳,端正地坐着,问客人说:“为什么会这样?”客人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孟德的诗吗?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山川缭绕,郁郁苍苍,这不是曹孟德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当他夺取荆州,攻下江陵,顺着长江东下的时候,战船连接千里,旌旗遮蔽天空,在江面上洒酒祭奠,横端着长矛朗诵诗篇,本来是一代的英雄啊,可如今又在哪里呢?何况我同你在江中和沙洲上捕鱼打柴,以渔虾为伴,与麋鹿为友,驾着一叶孤舟,在这里举杯互相劝酒。只是像蜉蝣一样寄生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颗谷粒。哀叹我生命的短暂,而羡慕长江的流水无穷无尽。希望同仙人一起遨游,与明月一起长存。我知道这是不可能经常得到的,因而只能把箫声的余音寄托给这悲凉的秋风。”

第Ⅱ卷

17. 补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

(1)恰同学少年,____________;书生意气,_________________。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善假于物也。

(4)闻道有先后,_________________,如是而已。

(5)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风华正茂 (2). 挥斥方遒 (3).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4). 则智明而行无过矣 (5). 君子生非异也 (6). 术业有专攻 (7). 凌万顷之茫然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后者。考生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茂”“遒”“参省”“知”“生”“术业”“凌”“顷”“茫然”。

四、古诗词欣赏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下列小题

独坐敬亭山

(唐)李 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8. 诗中刻画了诗人什么样的形象?

19. 作者用什么方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答案】18. 刻画了自己孤独无依的情貌

19. 采用拟人和对比的手法表达了作者渴望知音而不得的苦闷情怀.

【解析】

18.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诗中刻画了诗人什么样的形象”,这是考查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诗中的人物形象主要包括塑造的人物形象和抒情主人公形象,抒情主人公一般指诗人自己。题干明确告知是“诗人”形象。诗歌标题“独坐”,“独”体现人物孤独之态;诗歌前两句写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尽既有消失的意思,又有慢慢消失在天际的感觉。闲,主要是为了表达闲适的感情,是以孤云的闲适衬托作者心境的闲适。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这种“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构画出了诗人独坐出神的形象。

19.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作者用什么方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这是考查诗歌的情感以及情感的表现方式。诗歌最后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将敬亭山人格化、个性化,尽管鸟飞云去,诗人仍没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望着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觉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脉脉地看着他自己。“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表现出强烈的感情。同时,“相看”也点出此时此刻唯有“山”和“我”的孤寂情景与“两”字相重,山与人的相依之情油然而生。“只有”更突出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鸟飞云去对诗人来说不足挂齿。这两句诗所创造的意境仍然是“静”的,表面看来,是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脉脉含情。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

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比如本诗中,诗人赋予山水景物以生命,用 “相看”“两不厌”将敬亭山拟人化,作者写的是自己的孤独和自己的怀才不遇,但更是自己的坚定,在大自然中寻求安慰和寄托。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天地有大美

学群

⑴青藏高原,一个离天最近的地方,一个离人世的喧闹与繁华很远的地方,大自然将它的雄奇与壮丽钟集于斯,从地上铺到天上,从脚下一直铺进你的灵魂。

⑵这是我第二次踏上这块大地。和初来时一样,面对它的辽阔,它的静默,它的壮美,我长时间地失语,只能看,只能听,只能呼吸,什么也不能说。

⑶这是一种震撼人灵魂的大美。在这里,太阳一直照进我的心里,星星就在我的灵魂中闪烁。风吹起蓝色的波纹,那是什么?那是我的灵魂在颤动。

⑷这是一种辽阔的宁静,一种深厚的安详。山川大地如此壮美,却又表现得如此平静。在这里,无论你朝向哪个方向,无论你走多久,都是这样静美,这样安详,这样无穷无尽。

⑸我注视着周围的宁静:山,一副静思默想的样子;草地,湖泊,大地天空全都带着静默的神情。我感到,这片土地上藏有某种只有沉默的山知道的东西,只有旷远的天知道的东西。我感觉到了,可我不知道那是什么。那些散布在草地上的牦牛和羊,每天看着这些,只是低着头,把大地的静默吃进肚里,然后反刍。仿佛它们从大地那里获得了什么,仿佛它们反刍的是一些伟大的思想。

⑹是的,在这天空才有的高度上,在这天空般辽阔的宁静里,山水木石,在其间走动的动物,无不带上神性。一朵花、一片叶子就像一位先知。因此,羚羊的啃食,牦牛的反刍就有了修炼的意味。我真想变成一头羚羊,一匹野驴,或者一只兔子,用博大的心脏从这里走过,走过自己的一生。

⑺只要有足够的宁静,大地便显出它的神奇。沉静的大地离永恒这样的近,在永恒的宁静里行走,那就是朝圣,人用他的脚步向着大地朝圣。我从大地走过,大地从脚下走进我的血液我的体内。我留下的脚印成为大地的一部分,走进我体内的大地成为我的灵魂。大地走进你以后,就装得下山川人物,就可以把自己的辽阔在原野上铺开。

⑻第二天,一场大雪把一个安静纯美的童话铺在可可西里,从辽阔的草地到远处的山。雪山就像童话的城堡,阳光给它披上一层甜美的红云。野生动物纷纷出场:藏羚羊、牦牛、野驴、黄羊、白唇鹿、狼,还有许多鸟类。它们是童话的主角。连天上的白云也忍不住来到童话里,它们的影子在雪地上轻轻地游动。

⑼雪其实是来自地面的天空。天空来到地面上,地面也就成了天空。走在雪地上,每一个脚印都印在天空的洁白上。

⑽唯其高,我们这个星球上总算留住一块不事稼穑没有被耕耘的地方,好让我们站在高处放眼遥望,灵魂有一个驰骋的地方。庸常的市井生活,似乎不在缺少什么,它缺少的只是辽阔。人们抵达了许多东西,唯独不能在一片辽阔中静静地抵达自己。

⑾梭罗说:“野地里蕴含着这个世界的救赎。”如此说来,青藏高原大概是我们这个世界最后的救赎了。

——选自《散文》,有删节。

20. 标题中的“大美”指

21. 结合全文,概括“青藏高原”的特征。

22. 结合第⑺段内容,请赏析“我从大地走过,大地从脚下走进我的血液我的体内”这句话。

23. 请分析结尾处“青藏高原大概是我们的这个世界最后的救赎了”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及其作用?

【答案】20. 青藏高原辽阔的宁静和深厚的安详震撼人灵魂。

21. ①离天最近,离人世的喧闹与繁华很远;②雄奇、壮美、辽阔、静美、安详;③没有被耕耘

22. 运用拟人手法,形象说明“我”在青藏高原上行走后,它辽阔的宁静使“我”的心胸变得更加辽阔、宽广。

23. 含义是庸常的市井生活缺少辽阔,而青藏高原辽阔的宁静能让灵魂驰骋,让人们在辽阔中静静地抵达自己。作用是含蓄巧妙的总结全文,生动形象地点明主题,催人警醒。

【解析】

20.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标题中“大美”的内涵。这是考查标题的含义,首先理解“大美”的本义,是指自然美景,也指大功德,大功业,才德、品质上的优异。从文中来看,文中是写作者在青藏高原的所见所感,第三段说“这是一种震撼人灵魂的大美”,第四段说“这是一种辽阔的宁静,一种深厚的安详”,根据这些内容可以概括出“大美”的内涵。

21. 题干要求“结合全文,概括‘青藏高原’的特征”,这是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首先应到文中圈出写“青藏高原”的文字,然后进行概括。第一段说“一个离天最近的地方,一个离人世的喧闹与繁华很远的地方”“大自然将它的雄奇与壮丽钟集于斯”,第二段“面对它的辽阔,它的静默,它的壮美”,第四段“都是这样静美,这样安详,这样无穷无尽”“山川大地如此壮美,却又表现得如此平静”,第五段“我注视着周围的宁静”,第六段“是的,在这天空才有的高度上,在这天空般辽阔的宁静里”,第十段“唯其高,我们这个星球上总算留住一块不事稼穑没有被耕耘的地方”,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

22.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结合第⑺段内容,请赏析‘我从大地走过,大地从脚下走进我的血液我的体内’这句话”,这是考查学生鉴赏品味语言的能力。首先应回顾鉴赏的角度,然后明确句子描写的对象。这句话是写“我”行走在青藏高原上的感受,“大地……走进”,“走进”这是人动作,此处形容“大地”,这是运用拟人的修辞;第七段说“我留下的脚印成为大地的一部分,走进我体内的大地成为我的灵魂。大地走进你以后,就装得下山川人物,就可以把自己的辽阔在原野上铺开”,可见行走在青藏高原上,高原的辽阔、宁静让人的心胸变得宽广。

点睛:鉴赏表达特色题,须从三方面建立起模式:构建起关于表达特色(表达技巧、艺术表现)的知识网络系统模式。如常见的描写技巧、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每一方向下的任何一种手法技巧的辨认及表达效果,都应在头脑中建立并储存起来。把握思维模式,从五个角度切入思考。①修辞手法(优先) ;②表现手法(次之) ;③表达方式(其次) ;④ 文章章法;⑤语言表达(④⑤两个角度考查时,一般有明确的提示) 。思考分析时的两个结合。 ①解答任何表达特色题必须与文章的中心相结合。没有纯客观的艺术技巧,任何艺术技巧都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②解答表达特色题应该和语言相结合。 比如本题,题干要求结合第七段来赏析该句,先回归文本把握第七段的内容,这一段是写青藏高原的宁静辽阔给人的感受,“大地……走进……”这是使用了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体现人面对青藏高原心胸的变化。

23.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分析结尾处‘青藏高原大概是我们的这个世界最后的救赎了’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及其作用”,这是考查文章结尾的内涵和作用。先理解这句话的含义,“青藏高原大概是我们的这个世界最后的救赎了”,考生可以抓住“青藏高原”“这个世界”“最后的救赎”,从文中来看,“这个世界”指的是庸常的市井生活或凡世生活或世俗生活,这样的生活拥挤喧嚣,缺少辽阔和宁静;“救赎”是指青藏高原的辽阔的宁静能让人的内心沉静下来,让人的灵魂驰骋。然后分析这句话的作用,要根据在文中的位置分析,作文散文的结尾,一般是点明主旨,卒章显志,升华主旨 ,照应上文或标题,从这些角度思考即可。

五、语言运用

24. 依照示例,另选对象仿写下列语句。

示例:你有你波涛汹涌的豪迈,我有我细流涓涓的从容;你习惯在高山间一泻千里,我喜欢在小村边缓缓流过。你是大江,我是小河。

【答案】你有你色彩缤纷的娇艳,我有我色调单一的朴素;你喜欢在枝头争鲜斗艳,我喜欢在树下默默轻摇。你是鲜花,我是小草。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仿照示例,另选对象仿写下列语句”,这是考查学生仿写的能力。仿写的要求:句式一致、修辞一致、结构一致。先分析例句,“你有你波涛汹涌的豪迈,我有我细流涓涓的从容;你习惯在高山间一泻千里,我喜欢在小村边缓缓流过。你是大江,我是小河”,例句是写“大江”“小河”,分析各有各的优点,考生可以选择生活中两类事物,要注意两者特点的对立性;要模仿的句式是“你有你……的……,我有我……的……;你……在……,我喜欢在……。你是……,我是……”。明确这些内容之后,选取物象进行仿写即可。

25. 根据下列语段的描述,请把后面的诗句分别填入语段中的空白处,做到前后语意一致。

流浪天下的结果,多数是少年子弟江湖老,黄金、美人、虚名、实惠,都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有的侘傺而归,以家自慰,“______”。有的春花秋月,流连光景,“______”。有的倦于奔竞,跳出名利场,远离是非地,“______”。有的素性恬淡,误触尘网,誓归田园,“______”。——但要达到这境界,至少得有几亩薄田,三间茅舍作退步,否则就只好寄人篱下,终老他乡。

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②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③不如家池上,乐逸无忧患 ④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答案】③④②①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根据下列语段的描述,请把后面的诗句分别填入语段中的空白处,做到前后语意一致”。考生应分析横线前后的语意,然后再分析诗句。第一处说“有的侘傺而归,以家自慰”,“侘傺而归”的意思是“失意而回”,在外面失意,不如归家,“乐逸”而“无忧患”,“忧患”指的是外面的失意,故应把这一句放在第一处。第二处,“有的春花秋月,流连光景”,“流连”意思是“依恋而舍不得离去”,这与“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的“莫还乡”相应。第三处,“有的倦于奔竞,跳出名利场,远离是非地”,“倦”字与“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的内容相应,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只应该守寂寞了此一生,关闭上柴门与人世隔离”。第四处,“有的素性恬淡,误触尘网,誓归田园”,“恬淡”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一致。

六、写作

26. 阅读下面材料,以“路”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9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畅想。同年10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提出了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这二者共同构成了“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在“一带一路”的“丝路精神”(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之中,不仅蕴含着中国深入推进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历史责任感,同时也蕴含着中国进一步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创建“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使命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是未来的领导者和建设者。因而,青少年必将成为参与“一带一路”伟大战略实践的有生力量。

要求:1、自拟标题,不要以“路”为标;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围绕规定主题写作,不得抄袭;4、不少于800字。

【答案】路的故事

小时候,奶奶抱着我在路边玩耍,玩累了,她就抱着我坐在屋檐下,看着眼前来往的行人,便给我讲起了路的故事……

“孩子呀!你们现在好了,路也平坦宽阔了,哪像奶奶小时候呀!我们那时是又窄又凹凸不平的土路。晴天时,从外面跑一圈回来就是灰头土脸,满身是土;雨天时,到处是泥,有时,根本没办法往前走呀!一不小心摔倒了,就是一身泥呀!看你们现在,多好的路!”“那你们为什么不走大路呢?”奶奶刚说完,年幼的我便天真的问起来了。“傻孩子,我们那时哪有这样的路啊?”说完她只是微微一笑。看着奶奶那张饱经沧桑的面孔,此时正因为眼前的路而幸福地笑着,给我幼小的心灵带来的是巨大的震撼。

从那时,奶奶幼时的泥泞小道便深深印在了我的心底,它记载着奶奶幼时的记忆。

后来呀,我要上初中了,小学升初中时,我的成绩很不理想,我很想放弃自己,妈妈来到了我的身边,我的耳边又一次响起了路的故事……

“女儿,在你走向成功的路上,不会像柏油路一样平坦,你难免会失败,也许你会被路面上突然凸起的一块绊倒,也可能会因为意外凹下去的部分而踩空,摔倒。但你要从哪摔倒就从哪爬起,接受路的挑战将它走下去,当你坚持走完路的时候,就是你成功的时候。”听完妈妈的话,我擦干眼泪,站了起来,咬紧牙,继续向前走去。

那一天,我明白了,原来除了真正的路,还有一条精神上的路,我们无时无刻都在走它。

长大了,我独自走在上学的路上,阳光洒满了前方的路,想起曾经的泥泞小道,看看我脚下踩着的柏油公路,一股强烈的自豪感和满足感涌上心头,心中那条路也不又觉得宽阔平坦了许多。我同时在两条路上奔跑着。

此时,我不想别的,只是清楚:此刻的路,需要我自己走,从这条路上留下的记忆,演绎的传奇,只有我才会懂。以为那是我自己经历的路的故事。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属于材料加话题作文。先看话题,从这个“路”的话题,可以产生以下联想: “路”是来往的通道。如:乡村之路、校园之路、城市道路、平坦大路、崎岖山路、学习之路、人生之路、探索之路…… 在各种各样的“路”中,我们要选定一条自己心中最熟悉的“路”,并选出这条“路”中自己最有话说的角度,然后再考虑立意。如果写“实路”,该怎样写?为什么要这样写?如果写“虚路”,又该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如:人生之路。人的一生会经历各种各样的事,在这个旅程中,有顺境,有逆境,逆境时必须迎难而上,勇于拼博。这个作文题除了写“实路”或“虚路”外,还可以写什么?怎样立意?如:①看到马路一年被开胸剖腹几次,就联想到城市规划不规范、不合理,从而引发议论:重视城市规划的合理性、科学性。②由在某条路上的见闻而引发出某种感受、看法。③还可以写“我”与路的关系,写出路给我的某种启示。④由马路分快车道、慢车道、公共汽车道,各行各道的规则而联想到社会必须有一定秩序。总之,由“路”引发的联想,通常起点是“路”,但落脚点(即中心)不一定是路。由写“路”转到写联想的内容时,这中间的“桥梁”必须合理、自然。再分析材料,材料主要是对“一带一路”的阐释,考生可以针对“一带一路”谈自己的看法,分析其价值和意义,也可以由此引申开去,如国家的发展之路、外交之路、共赢之路等等。

点睛:对于材料加话题作文,首先要审清题旨,明确文题构成。话题作文一般由材料、提示语、话题、作文要求(注意)构成,是对作文提出一些具体的诸如立意、选材、文体、题目、篇幅等方面的规定。审读材料及提示语。材料既是话题的引语,又是对作文的提示语。话题材料总是隐含着命题者的一些意图,如对作文范围与立意的某种限定,审题时首先要把隐含于材料中的命题意图读出来,并据此确立自己的观点。审读话题。话题的文字总是很简短的,尽管如此,对话题也一定要看准看清。这样才能使话题作文的审题更加准确,否则就有偏离题旨的可能。比如本题,“路”这个话题,这是考生相当熟悉的话题,先理解“路”的意思,路是来往的通道,由此可以想到乡村之路、校园之路、城市道路、平坦大路、崎岖山路、学习之路、人生之路、探索之路…… 鲁迅作品中还写到了“希望之路”,材料中还写到“丝绸之路”“一带一路”等,依据这些内容进行立意即可。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卷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1-3题。

重视家风家训是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我国的家风家训文化可以追溯到周代,之后随着时光推移,产生了班昭的《女诫》、颜之推的《家训》、司马光的《家范》等家训著作,出现了很多有名的“家范”、“家则”、“家箴”、“家约”。明清时期,家风家训文化最为流行。清人朱柏庐的《治家格言》搜集了大量有关家训的名言警句,影响广泛。我国传统家训中虽有些封建主义的糟粕,但其中的尊老爱幼、勤劳俭朴、耕读传家、自立自强、勤政廉洁、为人正直、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勤奋学习等内容,至今仍不乏借鉴价值。

优良的家风形成,往往是通过创立者的建立,和几代甚至数代人的不懈努力,践行而形成的。通过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相互濡染的家庭教育氛围,在生活的点滴之中不断地践行,形成一种无言、无声的教诲。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最为重要的、无以替代的精神财富,惠泽于家庭的成员;家风也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魂魄之所在,支撑着家庭的进步与发展。

家庭是个人与社会的中间桥梁。传统的中国社会公共教育不发达,人的成长,更多的是依赖家庭的教育和文化的延传。许多大的家族组织,为了家族的发展主动承担起对本家族成员的社会保障功能:有祠堂、族产、义庄、义塾等等。家族成员之间通过礼仪性的活动取得联系,同时也接受家族的集体约束。在这一层面,“家风”家训好比家族“纲领”,指导和规训着每一位家族成员的生活和行为。

家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好的家风会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如:良好的道德氛围、健康的思想氛围、积极的情感氛围、认真的学习氛围、节俭的生活氛围等等。正是这种氛围,造就了一个个身心健康的人、有作为的人乃至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人。可以说,好家风打造了儿童成长的好摇篮。当前,我国婚姻家庭领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恋爱观上的拜金主义、婚姻中的草结草离、家教中的过分溺爱、孝亲中的漠视老人,甚至一些有名望和社会地位的人由于不重视家风建设致使自己尤其是子女走上了犯罪道路,教训是沉痛的。

树立端正的家风,传承优秀的家风,更是对民族文化的弘扬。“家风”是整个社会文化构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体系的基础和前提。通过提升“家风”建设,既能使每个人的精神世界与主流的文化融为一体,培养完美的人格;又能通过“家风”的建设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行有机的融合,从而实现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每个家庭都应构建起具有各自特色的家风,给力社会风尚进步发展;给力伟大的“中国梦我的梦”的实现;千万个家庭组合成一股强大的振兴中华力量。

(《家风的重要性》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国古代出现的司马光的《家范》等家训著作,虽有些封建主义的糟粕,但其中的尊老爱幼等内容,至今仍不乏借鉴价值。

B.优良的家风往往是通过创立者的建立和后人不懈践行而形成的,通过父传子,子传孙,代代相传,体现了长辈对晚辈的指导和规训作用。

C.文中列举当前我国婚娴家庭领域存在着一些问题,反映出现在人们不重视家风建设,这一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D.传统的中国社会公共教育不发达,家风对人的成长意义重大,现在公共教育发达了,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家风的作用同样不能弱化。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篇叙述我国古代家风家训的情况,是为了指出家风在几千年的传承中,难免精华与糟粕并存,我们要批判地继承。

B.文章围绕家风立论,从家风对家庭、对个人、对社会的重要意义,逐一论证,论点明确,论证过程完整。

C.文章第四段阐述家风的作用,论证好的家风对人成长的影响,同时也从反面论证家风建设的重要性。

D.文章通过分析家风作用于社会的途径,论证了家风建设对于弘扬民族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的重要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家族成员庞大之后,家族成员之间难以发挥直接教育功能,家风发挥着指导和规范家族成员的生活和行为的重要作用。

B.家风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良好的道德氛围、健康的思想氛围、积极的情感氛围、认真的学习氛围、节俭的生活氛围等等是它共同的特点。

C.好的家风,能打造儿童成长的好摇篮,能造就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不重视家风建设,可能使子女走上犯罪的道路。

D.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是可以通过家风建设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来实现的。

二、古诗文阅读(本题共8小题,51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4.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且贰于楚(从属二主) 越国以鄙远(把……当做边邑)

B.晋军函陵(驻扎) 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

C.行李之往来(使者) 朝济而夕设版焉(渡河)

D.秦伯说(言,道) 又欲肆其西封(扩张)

5.下列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3分) ( )

A.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B.何厌之有

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D.以其无礼于晋

6、对第三段文章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烛之武充分陈述了秦、晋、郑之间的三角利害关系,准确、深刻而又独到。烛之武游说的成功之处在于,恰当地把握了当时当地的国情、人情,准确地利用了对方的心理,恰如其分地引导了秦伯的思路。]

B.烛之武说秦伯运用了高超的攻心术:第一步,坦言知亡,避其锐气,欲扬先抑,以退为进;第二步,阐明利害,动摇秦君,亡郑只对晋有利;第三步,替秦着想,以利相诱;第四步,引史为例,挑拨秦、晋;第五步,推测未来,劝秦谨 慎。

C.烛之武游说的成功还取决于语言的得体。一个亡国之危的小国使臣,面对大国的君主,本是求人,却能够不卑不亢,从容辞令,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可谓是有理有利有节有体,从而出色完成了游说任务。

D.烛之武对秦、晋两国矛盾了如指掌,他见秦穆公之后,只字不提郑国利益,在以“利”攻其心理,以“害”巧析形势的同时,始终不忘离间两国关系,始终用历史事实赤裸裸地挑拨秦、晋关系。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郑穆字闳中,福州候官人。性醇谨好学,读书至忘栉沐,进退容止必以礼。门人千数,与陈襄、陈烈、周希孟友,号“ 四先生”。举进士,四冠乡书,遂登第,为寿安主簿。召为国子监直讲,除编校集贤院书籍。岁满,为馆阁校勘,积官太常博士。乞纳一秩,先南郊追封考妣,从之。改集贤校理,求外补,通判汾州。熙宁三年,召为岐王侍讲。嘉王出阁,改诸王侍讲。府僚阙员,御史陈襄请择人,神宗曰:“如郑穆德行,乃宜左右王者。”凡居馆阁三十年,而在王邸一纪,非公事不及执政之门。讲说有法,可为劝戒者,必反复擿诵,岐、嘉二王咸敬礼焉。元丰三年,出知越州,加朝散大夫。先是,鉴湖旱干,民因田其中,延袤百里,官籍而税之。既而连年水溢,民逋官租积万缗,穆奏免之。未满告老,管勾杭州洞霄宫。元祐初,召拜国子祭酒。每讲益,无问寒暑,虽童子必朝服延接,以礼送迎。诸生皆尊其经术,服其教训。故人张景晟者死,遗白金五百两,托其孤,穆曰:“恤孤,吾事也,金于何有?”反金而收其子,长之。三年,扬王、荆王请为侍讲,罢祭酒,除直集贤院,复入王府。荆王薨,为扬王翊善。太学生乞为师复除祭酒兼徐王翊善四年拜给事中兼祭酒五年除宝文阁特制仍祭酒六年,请老,提举洞霄宫。敕过门下,给事中范祖禹言:“穆虽年出七十,精力尚强。古者大夫七十而致仕,有不得谢,则赐之几杖。祭酒居师资之地,正宜处老成,愿毋轻听其去。”不报。太学之士数千人,以状诣司业,又诣宰相请留,亦不从。于是公卿大夫各为诗赠其行。空学出祖汴东门外,都人观者如堵,叹未尝见。明年卒,年七十五。

(选自《宋史•卷三百四十七•列传第一百六》,有删改)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学生乞为师/复除祭酒兼徐王/翊善四年/拜给事中兼祭酒/五年/除宝文阁待制/仍祭酒/

B.太学生乞为师/复除祭酒/兼徐王翊善/四年/拜给事中兼祭酒/五年/除宝文阁待制/仍祭酒/

C.太学生乞为师/复除祭酒兼徐王/翊善四年/拜给事中/兼祭酒五年/除宝文阁待制/仍祭酒/

D.太学生乞为师/复除祭酒/兼徐王翊善/四年/拜给事中/兼祭酒五年/除宝文阁待制/仍祭酒/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乡书,周制,乡学三年大比,乡老与乡大夫荐乡中贤能之书于王,谓之“乡书”或“乡老书”。后世科举因以“乡书”代指乡试中式。

B.出阁,皇子出就藩封。古时也指内阁官员出任外职。还有古时也称公主出嫁为“出阁”,后以“出阁”泛指女子出嫁。

C.致仕,古代官员奉命退休。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

D.祖,出行前祭祀路神。从周朝的时候起,上至君王,下至平民,出门都要祭祀路神,意思是求路神保佑自己一路平安。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郑穆好学不辍,才华出众。他读书废寝忘食,声名远播,门人众多,曾经四次获得乡试第一名。

B.郑穆深得皇上器重,多次担任要职。他多次担任国子监祭酒,皇上亲自选定他给皇子们做侍讲。

C.郑穆为官爱民,不交结攀附权贵。他任职越州期间,减免百姓赋税;任京官时从不奔走权门。

D.郑穆为师尽责,为人重义。他教学尽心尽力,深得皇子们的敬爱;朋友托孤,他慨然担当,不取钱财。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恤孤,吾事也,金于何有?”反金而收其子,长之。(4分)

(2)祭酒居师资之地,正宜处老成,愿毋轻听其去。(4分)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4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10分)

11.《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劝说秦伯,貌似谦恭,却极有份量,以一个假设句否定了秦出兵的合理性,也由此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以退为进,柔中有刚: , 。

12、《沁园春 长沙》表现诗人雄心壮志和博大胸怀的句子: , , 。

13、《荆轲刺秦王》通过音乐渲染凄凉悲怆氛围: , , 。

14、《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形成对比,表现莲高洁品质的句子是“ , ” 。

(四)阅读《东坡》,完成11、12题(11分)

东坡①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多大石。

15、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5分)

16、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 (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4题。

神刀 张望朝

天上的云垂在刑场上空,看杀人,天地都阴森森的。

受刑的是韩大脖子。韩大脖子却在笑。

行刑的是神刀铁五。也只能是铁五。

铁五是这一带头号刽子手。砍韩大脖子,除了铁五,别人都不够格。

三声追魂炮响过,监斩官喊了声:“开斩——”

观斩的百姓们马上觉着后脖梗儿冒凉风。韩大脖子却还在笑。

铁五缓缓提起鬼头大刀。刀光一闪。

韩大脖子却依然在笑。

铁五横端鬼头大刀,看了看刀口,朗声说了一句:“好硬的脖子!”刀口硌破出个豁儿。

铁五轻直奔向监斩官,单膝点地跪下,道:“行刑已毕,请大人验刑。”

监斩官欠了欠身子,看见了刀口上的豁儿,阴冷地哼出一句话:“囚犯未死,怎么说行刑已毕?”

铁五一挑粗眉,道:“大人容禀。判词上说得明白,韩犯当受一刀之刑,这一刀之刑不是凌迟,也不是五马分尸。小人一刀已然砍过,若再砍第二刀,岂不违了大清律法?只怪小人手笨刀钝……”

监斩官森然一笑,道:“听说你在江湖上号称神刀五爷?”

铁五垂首道:“徒有虚名,惭愧。”

监斩官道:“从今往后,这‘神刀’二字,就去了吧。啊?哈哈哈……”

酒楼。

韩大脖子请神刀铁五喝酒。

韩大脖子说天津话,道:“五爷,知道我为嘛请你喝酒吗?”

铁五不管他为嘛,只顾啃肘子。

韩大脖子道:“为报答你没砍我第二刀?嘛?明跟你说,县太爷、监斩官那儿,我早花钱打点好啦。你想再砍一刀也没门儿!”

铁五道:“就算他想让老子再砍一刀也没门儿。老子砍谁也不砍革命党。”又啃肘子。

“嘛?革命党?”韩大脖子一咧嘴,“嘛革命党啊!俺韩某人就是个江洋大盗,不是革命党,不过是给革命党押过一回军火罢了,那是笔买卖,人家钱花到啦。嘛叫革命?啊?你说嘛叫革命?”

铁五吐出一块肘子肉,道:“那……那你请我喝酒干吗?啊?”

韩大脖子道:“交个朋友嘛!说实话,五爷,你那刀法,江湖少有,韩某人点名请你主刀,就是要试试你的刀法厉害还是我的铁布衫功厉害。也就是我韩大脖子,换个主儿,脑袋早让五爷你给挪地界儿啦!哈哈哈……”

铁五忽觉有点儿反胃,想吐。

后来韩大脖子又发 生了事端:把一流浪卖唱女子骗到家中,先奸后杀卸成八块四下扔了,扔大腿时,夜路上与县衙捕头撞了个满怀,于是败露。

花了笔巨款上下一打点,韩大脖子又被判处“一刀之刑”,行刑者又是铁五。

韩大脖子又在笑。

刀光一闪。铁五提着没沾半点儿血丝的鬼头大刀径直奔向监斩官:“行刑已毕。”

韩大脖子依然在笑。

监斩官瞄了一眼铁五横在头上的鬼头大刀,拖着官腔哼道:“这回还不错,没让人家的脖子硌破了你的刀。”

看热闹的百姓都骂:“什么世道!”正待作鸟兽散,忽见韩大脖子的脑袋缓缓从脖子上移开,刹那间那一脸欢笑变成一脸惊恐,“咣当”一声,头已落地,“呼”的一下满腔子血喷将出来,鲜花骤然盛开一般。

监斩官顶戴花翎突地一抖,一脸阴笑立时僵住。

铁五单膝点地,双手横刀,一动不动。

“神刀!果然神刀!”百姓们齐声喝彩。

17.小说题为“神刀”,结尾百姓们齐声喝彩“神刀!果然神刀!”,“神刀”包含几层意思?请简要概括分析。(5分)

18.小说善于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请结合具体情节分析本文是怎样通过生动的细节刻画出铁五、韩大脖子、监斩官的 形象的。(5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9.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以前印尼人把猫头鹰叫 作幽灵鸟,对之退避三舍,《哈利•波特》上演后,主人公养的一只雪白的猫头鹰让人羡慕不已,影响所及,现在猫头鹰已经成为印尼人的新宠了。

②电光火石般的10秒多时间里,张培萌用近乎完美的表现宣告了自己在国内百米赛场上的霸主地位,冲过终点线后,向来低调的他用力撕开胸前的比赛服,纵情宣泄着情绪。

③工匠精神是一种在设计上追求师心自用、质量上追求精益求精、技艺上追求尽善尽美的精神,蕴含着严谨、耐心、踏实、专注、敬业、创新、拼搏等可贵品质。

④被称为直播元年,人和资本疯狂涌入,靠着一股新鲜劲和一些触碰伦理、道德、法律底线的内容,在线直播火得一塌糊涂。

⑤外援和主教练在转会费和出场费等问题上意见不合,终于琴瑟失调,不得不分手,这让球队重建的前景一下子变得黯淡了。

⑥娱乐圈吸毒现象愈演愈烈,丑闻不断,很多明星染毒都是遇人不淑,交友不慎所致,所以“你的朋友决定你的品位”这句话一点儿不假。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④⑤⑥ D.①②③

2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医学论文造假事件,严重损害了我国科技界的国际声誉和科技人员的尊严,同时也反映出我国学术环境和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惩戒体系、力度都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B.过去的半年时间里,上海的首套房贷平均利率始终维持9折优惠,但在4月下旬,这一平行线突然上扬,招商等多家银行的最低优惠利率已悄然从原先的9折提高到9.5折。

C.额敏县农业局广泛宣传麦茎蜂的危害性和防治方法与技术措施,及时指导和发动群众开展防治,并及时做好麦茎蜂防控施药机械的调配及药剂的调运、储备工作。

D.林朝英是金庸武侠小说《神雕侠侣》中虚构的人物,为金庸小说中武功绝顶的高手之一。不过她在故事开始时已逝去多年,江湖上对她的事情一直鲜为人知。

21.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3分)

A.豪门有限,女明星却很多;豪门虽好,但规矩太多;豪门虽豪,但真假难辨;豪门虽有,但公子难侍候。所以,下嫁豪门的女明星虽有不少,但幸福的却不多。

B.近日,北京一男子因不堪广场舞噪音的干扰,朝天鸣枪并放出藏獒驱赶舞者事件一出,又将广场舞叨扰居民生活这一话题推到了风口浪尖。

C.这次单位科长竞选他没有参加,因为在科长的位子上已经干了十年,他早就厌倦了,不过赋闲了没几天,他便感到隐隐的失落。

D.贤弟,愚兄尚有一不情之请,就是你能否留下这方古砚让小 店展览几日,以壮门面,过后一定璧还,希望贤弟能应允。

2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同一本书,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阅读,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之所以如此, ① 。有无阅历、阅历多少不仅影响着读书的倾向,某些时候甚至关系到读书的效果。阅历之所以会对读书产生深浅有别的影响, ② ,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再创造过程,人生的经历与生活的经验都会参与进来。生活阅历越丰富, ③ 。

23.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各行各业在传授手艺的同时,也传递了耐心、专注、坚持的精神,这是一切手工匠人所必须具备的特质。这种特质的培养,只能依赖于人与人的情感交流和行为感染,这是现代化的大工业的组织制度与操作流程无法承载的。“工匠精神”的传承,依靠言传身教的自然传承,无法以文字记录,以程序指引,它体现了旧时代师徒制度与家族传承的历史价值。

①耐心、专注、坚持的精神是手工匠人应该具备的,但并非只有手工匠人具备。

② 。[

③ 。

五、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从前,济水的南面有个商人,渡河时从船上落下了水,停留在水中的浮草上,在那里求救。有一个渔夫用船去救他,还没有靠近,商人就急忙 嚎叫道:“我是济水一带的大富翁,你如果能救了我,我给你一百两金子。”渔夫把他救上岸后,商 人却只给了他十两金子。渔夫说:“当初你答应给我一百两金子,可现在只给十两,这岂不是不讲信用么?”商人勃然大怒道:“你一个打鱼的,一天的收入该有多少?你突然间得到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渔夫失望地走了。后来有一天 ,这商人乘船顺吕梁湖而下,船触礁沉没,他再一次落水。正好原先救过他的那个渔夫也在那里。有人问渔夫:“你为什么不去救他呢?”渔夫说:“他就是那个答应给我一百两金子而不兑现承诺的人。”渔夫撑船上岸,远远地观看那位商人在水中挣扎,商人很快就沉入水底淹死了。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高一期中语文答案

1.D(A.文中前面提到我国古代一些家风家训著作,接着讲我国传统家训中虽有些封建主义的糟柏,但不能推断列举的作品有封建糟粕。B.“体现了长辈对晚辈的指导和规训作用”错,原文是“指导和规训着每一位家族成员的生活和行为”。C.存在问题不能得出“现在人们不重视家风建设”的结论。)

2.A(是为了论述我国家风家训的悠久历史,为后文论述家风的重要意义张本。)

3.B(只有良好的家风才具有这些共同特点。)

4. D解析 D项中“说”通“悦”,高兴。

5. B解析 A项介词结构“于郑伯”作后置状语,句意是:佚之狐对郑伯说。B项宾语前置句,句意是:(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C项介词结构“于君”作后置状语,句意是:如果灭亡郑国对您有好处。D项介词结构“于晋”作后置状语,句意是: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

6、解析:选D D项,烛之武在“亡郑”还是“舍郑”的利害关系上,他的挑拨离间是隐性的,不是“始终用历史事实赤裸裸地挑拨秦、晋关系”。

7.B 【解析】原文标点:太学生乞为师,复除祭酒,兼徐王翊善。四年,拜给事中兼祭酒;五年,除宝文阁待制,仍祭酒。

8.C 【解析】“奉命退休”错。致仕是古代官员正常退休。一般是自己主动请辞,皇上挽留,如此反复几次,以显示君臣情意。

9.A 【解析】“曾经四次获得乡试第一名”错,是“乡试考了四个第一”。

10.(1)“抚恤孤儿,是我分内的事,银子对我来说有什么呢?”把银子返还给友人但是收养他的儿子,并抚养他长大。(“金于何有”“反”“长之”各1分,句意1分)

(2)祭酒处于老师的地位,正应该用年高而有德的人,希望不要轻易地听任他离开。(“师资”“老成”“听” 各1分,句意1分)

(3)假如没有那个人(秦伯)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散乱(的局面)代替整齐(的局面),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11.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 以烦执事

12、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13、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复为慷慨羽声。

1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 莲而不妖 。

15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

16、“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以上答案不必拘泥,言之成理即可)

17、①对铁五神奇刀法的赞美。不想真砍,刀豁口,脖子安然无恙;真想砍,即使铁布衫功厉害,一刀过后,刀不沾血,干净利落,受刑的人都感觉不到,过一段时间才人头分离。②对铁五爱憎分明、疾恶如仇的人品的赞美。为了放过革命党,他甘愿名声受损;对奸恶之徒,毫不留情。

18.①铁五第一次行刑“一挑粗眉”,朗声分辩,第二次行刑“双手横刀,一动不动”;酒楼上得知真相后“吐出一块肘子肉”“忽觉有点儿反胃,想吐”,这些动作细节,刻画出了铁五仗义正直、疾恶如仇的性格。②韩大脖子第一次受刑一直“在笑”,酒楼上道出谜底哈哈大笑,第二次受刑“依然在笑”。这一连串的笑,通过神态细节刻画出了韩大脖子有恃无恐、张狂无赖的形象。③监斩官第一次行刑“欠身”“看刀”“冷哼”“森然一笑”;第二次行刑“瞄刀”,“拖官腔”“花翎突地一抖,一脸阴笑立时僵住”,这些神态、动作细节,刻画出监斩官贪婪阴险的性格。

19.A 【解析】①退避三舍:比喻对人让步,避免冲突或比喻自己不敢跟人相比,不合语境。②电光火石:闪电的光,燧石的火。比喻事物瞬息即逝。现多形容事物像闪电和石火一样一瞬问就消逝。使用正确。③师心自用:形容自以为是,固执已见,不肯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不合语境。④一塌糊涂:乱七八糟,借以形容混乱或败坏到了不可收拾的程度。不合语境。⑤琴瑟失调:比喻夫妇不和。不能用于其他人物关系。⑥遇人不淑:指女子嫁了一个品质不好的丈夫。现在泛指所结交的人不好。

20.B 【解析】A项,“力度”与“改进”不搭配;C项,“指导”和“发动”位置颠倒:D项,“江湖上对她的事情一直鲜为人知”主客易位,应为“她的事情在江湖上一直鲜为人知”。

21.D 【解析】A项,下嫁,用于地位高的女子嫁给地位低的男子。B项,叨扰,指打扰,麻烦;多用作客套活,受了别人的款待,表示感谢。C项,赋闲,指没有职业在家闲着;失业在家。D项,不情之请,指不合情理的请求。称自己提出请求时的客气活。“贤弟”“愚兄”“小店”“璧还”等都谦敬得体。

22.①是因为阅历的缘故 ②原因在于阅读不是对书的简单再现 ③越有助于对作品的理解和把握(每点2分)

23.②耐心、专注、坚持的精神是通过人与人情感交流和行为感染培养而成的,但并非只依赖这一途径培养

③“工匠精神”是依靠言传身教自然传承的,但并非只能依靠这一方式传承。

24、【写作指导】

从商人的角度:商人许金不酬,失信于人,最终遭到灭顶之灾,这里谈的是信用与承诺,这仅仅是第一个层次。第二个层次:商人落水,渔夫拯救,本出于善心而行之善举,而商人的悬赏则给渔夫单纯美好的举动蒙上了功利的色彩,使之成为一种牟利的手段,偏离初始的轨道而愈来愈现实与功利。这样的现象屡见不鲜,比如孩子学习本是出于兴趣,可当孩子取得好成绩时家长的物质奖励,则让孩子偏离学习的初衷,而走向为奖励而学习的轨道。

从渔夫的角度:商人第一次落水,不假思索就去救助,善心善行可嘉可赞,而商人第二次落水,渔夫由于之前商人的承诺没有兑现而不再相信商人,没有施以援手,虽情理上可以理解,但从生命的高度去看,却值得商榷。见死不救固然不触犯法律,但从道德伦理的角度却是责无旁贷的。

6.高一下学期期中试卷 篇六

1.There are a great number of styles ____, but I am at a loss which

to buy.

A. to be chosenB. to choose from

C. to chooseD. for choosing

2.The old man kept all the children around him ____ with his stories.

A. amuseB. amusingC. amusedD. to amuse

3.——Do you think it’s going to be sunny over the weekend?

——____. It is raining all these days.

A. I don’t believeB. I don’t believe it

C. I believe not soD. I believe not

4.I ____ Mr. Johnson’s house, but he wasn’t in. Then I ____ him, but I couldn’t get through either.

A. called at, called onB. called on, called at

C. called at, called upD. called on, called on

5.He didn’t answer my phone. He ____ asleep.

A. must beB. must have been

C. should beD. may be

6.In order to improve listening, ____.

A. Mary bought a lot of tapes for herself

B. Mary’s father bought her a lot of tapes

C. a lot of tapes were bought by Mary

D. a lot of tapes were bought by Mary’s father

7. ____ role she played in the class!No wonder she has been elected

as the monitor for so many years.

A. How importantB. How an important

C. What importantD. What an important

8. ——The light in the office is still on.

——Oh, I forgot ____.

A. turning it offB. turn it off

C. to turn it offD. having turned it off

9.The director had him ____ the hero in the film all the time,

____ made him a deep impression.

A. act as, thatB. to act, which

C. acting as, whichD. acting as, it

10. I think ____ important ____ my spoken English half an hour a day.

A. this; practiseB. it; to practise

C. this; to practiseD. it; practicing

11. The ancient coins are well worth ____.

A. collectB. being collected

C. collecting D. to collect

12.I will do ____ I can to help you. I won’t ____ your trouble.

A. whatever; add toB. what; add up to

C. as; add toD. what; add up

13.To his surprise, he found himself ____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countryside.

A. walkB. walkingC. walkedD. to walk

14.It was ____ I arrived there ____ I heard about the terrible traffic

accident.

A. until, whenB. until, that

C. not until, thatD. not when, that

15. They put the plants in the greenhouses so that they ____ the cold

weather.

A. protected fromB. prevented from

C. were protected fromD. were prevented from

16. I soon realized that what I was doing has already been finished by

someone else. ____, I was wasting my time.

A. In a wordB. What’s more

C. By the wayD. In other words

17. I came into ____ with all kinds of people in my work.

A. contractB. contactC. attractD. attack

18. ____ finished my homework, I asked my brother ____ interrupt.

A. Having not, not toB. Having not, to not

C. Not having, to notD. Not having, not to

19. Our country now is trying to ____ more advanced technical

information from abroad to develop economy.

A. bring aboutB. bring inC. bring outD. bring back

20. You like music, ____ I’d rather read.

A. while B. since C. when D. as

Ⅱ.完形填空

__1__ the past hundred years, the railway, the car, the radio, the cinema and now the TV, have produced very great __2__ in the amusement(娱乐活动) with which people pass their __3__ time.

A __4__ years ago, people were in the habit of making their own amusements. When a group of people __5__ together, they talked, played cards or __6__ games, read aloud to each other, or went __7__ riding,shooting or walking. Most people could sing __8__, or play the piano, so at a party the guests amused each other. Above all, conversation was an art: amusing conversation could __9__ people happy for hours.

As for games __10__ football and tennis, people were also in the habit of playing __11__ themselves. Most of them did not play very well, but they amused themselves and their friends. Nowadays we are amused__12__ professional(专业的) singers or players. __13__ listen to your friends __14__ when you can hear the great singers of the world __15__the radio or on TV? Why play football with players who __16__ very good at it when you can see some of the best players playing an important match? You may just sit comfortably __17__ and watch the game __18__ the trouble of going outside.

The art of conversation and the habit of playing and singing are dying: people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lookers and listeners, and __19__ doers and talkers. This change does people more harm than good; it is better to do something not very well oneself than __20__ to sit and watch others doing it.

1. A. OnB. AtC. AfterD. During

2. A. singerB. pleasureC. changesD. danger

3. A. busy B. free C. workD. day

4. A. hundredB. thousandC. centuryD. few

5. A. cameB. putC. gotD. worked

6. A. otherB. the otherC. anotherD. else

7. A. out B. onC. insideD. to

8. A. littleB. a littleC. lot D. a lot

9. A. made B. bringC. letD. keep

10. A. such asB. for exampleC. likeD. for

11. A. itB. themC. that D. ones

12. A. ofB. byC. inD. on

13. A. WhyB. Why notC. What aboutD. How about

14. A. sayingB. talkingC. playingD. singing

15. A. fromB. inC. byD. over

16. A. is notB. are notC. isD. are

17. A. at homeB. at a cinemaC. at schoolD. at a hospital

18. A. withB. inC. withinD. without

19. A. muchB. littleC. moreD. less

20. A. sometimesB. usuallyC. alwaysD. never

Ⅲ.阅读理解

(A)

Crosstalk is a kind of Chinese two-person stand-up comedy. Comedy has a comparatively small role, song and dance. The crosstalk comedy was really easy to understand and quite entertaining. As early as the Qin Dynasty, the traditional crosstalk shows had made people all over China roar with laughters for centuries. To the Song Dynasty, there had been many forms and this kind of art had been perfect.

Crosstalk show is very typical for China. The artists play on words, together with body language. They also perform in different forms, such as talking, learning a certain kind of skill, amusing, and tongue twister. Skilled artists make use of all the richness of the spoken language to create a rapid flow of fun. The funny performances always make the audience applaud. In China, there are many famous crosstalk artists, such as Hou Baolin, Hou Yaowen, Niu Qun and Feng Gong, Li Guosheng and Xiao Lin and so on. There is also a famous crosstalk show artist from abroad that is Dashan from Canada.

“Dashan” is the stage name of Mark Rowswell, a Canadian performer in China. Almost unknown by his English name, Dashan is the most famous foreigner in China. He has become a regular fixture on Chinese television and a cultural icon across the nation. Ask anyone in Mainland China—8 out of 10 will be able to tell you who Dashan is.

For the past 17 years Dashan has been appearing on Chinese television to audiences as large as 800 million viewers. Dashan first made his name performing xiangsheng, a traditional form of Chinese comic dialogue often translated as “crosstalk”, which Rowswell began study in 1988 while at Peking University. Dashan still makes guest appearances during the holiday season to perform comedic skits, but more as a hobby than a profession.

1.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wrong?

____.

A. Crosstalk is a typical art form in China

B. Crosstalk performance has many different forms

C. Crosstalk shows often make audience laugh or cry

D. Crosstalk is often performed by two persons

2.____ is not the form of crosstalk performance.

A. TalkingB. SingingC. Tongue twisterD. Magic

3.The first two paragraphs mainly tell us that ____.

A. crosstalk is a typical Chinese two-person stand-up comedy that

brings happiness

B. Dashan is successful at crosstalk performance

C. the crosstalk artists play on words, together with body language

D. in China, there are famous crosstalk artists, such as Hou Baolin,

Hou Yaowen and so on

4. Dashan, a Canadian performer in China, ____.

A. is the most famous crosstalk show artist in China

B. has been a household name in China

C. is known by his English name Mark Rowswell by 88 percent of

Chinese.

D. began studying crosstalk from 15 years ago in Peking University

5.The correct order of the following events is ____.

a. Dashan has become the most famous foreigner across the whole

nation

b. Dashan began to perform on Chinese television

c. Dashan began learning crosstalk while at Peking University

d. Dashan attracted about 800 million viewers

A. b-a-c-dB. c-d-b-aC. b-c-d-aD. c-b-d-a

(B)

David Brown and Anne are two patients in the Adult Day Care Program at Merey Hospital. David Brown is seventy-two years old. He’s friendly and likes to talk. He lives with his wife in the city. But David is becoming forgetful. His wife says, “He’ll heat up some soup, then forget to turn off the gas.” She is sixty-one and still works. She is worried about leaving her husband alone by himself.

Anne is eighty and lives with her daughter, who is sixty. Her daughter says that she needs a rest, “Mom follows me everywhere. She follows me from room to room when I clean. She sits down next to me when I read the newspaper. I need a rest and she does, too.”

上一篇:2021开展母亲节活动总结下一篇:圣诞节民间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