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叙事

2024-07-06

高中数学教学叙事(18篇)

1.高中数学教学叙事 篇一

彼岸花开

——教育教学叙事

亚林一中

莫晓秋

幸福,对于当下急功近利、欲壑难填的国人来说,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也是一件可遇而不可求的奢侈品。人们都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是不是13亿中国人就有13亿种对幸福的解读呢?答案不得而知,但是,作为一个从教7年的年轻教师,一个对生活要求不算太高的年轻教师,我确确实实地感受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幸福,这其中虽然伴随着成长的跌跌撞撞,但是我一直坚信,我能成为一名因我的存在而让学生感到幸福,同时我也乐在其中的老师,因为彼岸花开,希望永在。

幸福来自彼此的喜欢。

2007年秋天,我踏进了亚林一中的校门。我认真备课,我虚心求教。只要有时间我就去听数学组其他老师的课,认真做好笔记,回寝室后我就认真钻研反思,我与前辈的差距在哪,我如何在最短的时间里成长。很快,我的勤奋务实有了回报。学生看见我,老远就跑过来,问这问那,课堂上学生的小眼睛都瞪得圆圆的,自然成绩错不了。有一个叫张浩的学生的妈妈找到我,说张浩近一段时间特别愿意学数学,而她因一些小事和孩子闹得不愉快,问我能不能帮她劝劝孩子。这是我始料未及的,但我欣然答应了。结果是皆大欢喜。所以,这一年的教学经历告诉我,要想成为一名幸福的老师,就要做到既能走到学生身边,又要走进学生的心里,彼此喜欢,彼此不设防,幸福才能

悄然来临。

幸福来自彼此的尊重。

学生尊重老师,理所当然。其实,老师尊重学生也是理当如此。2008年,因为我教学成绩突出,我被调到高一年组承担文科重点班的教学任务。说起这届学生,就不得不说一个叫张纪元的孩子,他在2011年的高考中取得了数学141的高分,成为松林管局文科状元。对于刚接触的这个年组第一却选择文科的优秀学生,我要求自己一定要用自己的专业水平赢得他的尊重。我认真备课,做大量的高考题,为他量身选择能激发他的学习热情和动力的习题,哪怕是在我高三每周42节课的时候。如今已中国政法大学大三的他仍不时地给我发短信打电话。不仅是张纪元如此,那届学生见我都会很亲切的喊我一声“晓秋老师!”所以,这三年我成长最快,虽然是被学生撵着成长起来的。我的总结是,不要小瞧学生的能力,要想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就要学会彼此尊重。

幸福来自彼此的认同。

我一直认为林区的家长易于沟通,只要你是一个认真负责的老师,家长就会认可你。2014年春节,邵明洋的爸爸问了好多人之后,终于打通了我新换的电话,就是想表达一下感激之情。他说,孩子是花了8000元钱上的高中,初中数学倒数,如今成了数学成绩年组第一的优等生,他很感激。放下电话,我的心中溢满了幸福感。一个老师的价值能得到家长的认可,那他就是一个幸福的老师,我把这样的认可当成我最高的荣誉,千金不换。

人往往因为生命的不完美而感到有所缺憾,也因此感慨幸福的难得。就如张爱玲说,生命是一袭华丽的袍子,上面爬满了蚤子。不要苛求幸福,其实它就在不远处,也许就在彼岸,在你思维的转角处。感谢让我成长,让我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的幸福的学生、家长、同仁。

看,彼岸花开,幸福常在。

2.高中数学教学叙事 篇二

关键词:《背影》,《小狗包弟》,教学设计,初高中语文教学

《背影》的课文分析

《《背影》是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背影》是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第二单元单元课文都是叙事性作品,鲁迅先生的《阿长文,第二单元单元课文都是叙事性作品,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朱自清的《背影》、李森祥的《台阶》、杨绛的与〈山海经〉》、朱自清的《背影》、李森祥的《台阶》、杨绛的《老王》、余秋雨的《信客》,写的都是普通人,但却饱含着深《老王》、余秋雨的《信客》,写的都是普通人,但却饱含着深刻而真挚的感情。刻而真挚的感情。

本本单元阅读教学,要求感受课文所表现的形形色色的单元阅读教学,要求感受课文所表现的形形色色的“爱”,从而陶冶自己美的情操。要求熟读课文,从中了解叙“爱”,从而陶冶自己美的情操。要求熟读课文,从中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

这这篇散文的特点是抓住人物形象的特征“背影”命题立篇散文的特点是抓住人物形象的特征“背影”命题立意,组织材料,在叙事中抒发父子深情。意,组织材料,在叙事中抒发父子深情。

““背影”在文章中出现了四次,每次的情况有所不同,而背影”在文章中出现了四次,每次的情况有所不同,而思想感情却是一脉相承的。第一次是文章的开头,开篇点题思想感情却是一脉相承的。第一次是文章的开头,开篇点题“背影”,有一种浓厚的感情气氛笼罩全文。第二次是在车站“背影”,有一种浓厚的感情气氛笼罩全文。第二次是在车站送别的场面中,作者对父亲的“背影”作了具体的描绘,这是送别的场面中,作者对父亲的“背影”作了具体的描绘,这是写作的重点。父亲胖胖的身躯,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写作的重点。父亲胖胖的身躯,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步履艰难,蹒跚的爬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这个镜头表袍,步履艰难,蹒跚的爬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这个镜头表现了父亲爱儿子的深厚感情,使儿子感动得热泪盈眶。第三现了父亲爱儿子的深厚感情,使儿子感动得热泪盈眶。第三次是父亲和儿子告别后,儿子眼望着父亲的“背影”在人群次是父亲和儿子告别后,儿子眼望着父亲的“背影”在人群中消逝,离情别绪,又催人泪下。第四次是在文章的结尾,儿中消逝,离情别绪,又催人泪下。第四次是在文章的结尾,儿子读着父亲的来信,在泪光中再次浮现了父亲的“背影”,思子读着父亲的来信,在泪光中再次浮现了父亲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己,与文章开头呼应。这篇作品把父子之间的念之情不能自己,与文章开头呼应。这篇作品把父子之间的真挚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但不同于一般作品去描写人物肖像,着力于神情、音容笑貌的描绘,而是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背影”,不惜笔墨作具体细致的刻画。

《小狗包弟》的课文分析

这篇课文是巴金《随想录》中的名篇。它讲述了作者家中的一条可爱的小狗在“文革”中的悲惨遭遇,从一个侧面反映那个疯狂时代的惨无人道的现实;文章还描写了小狗的悲惨遭遇留给作者心中永难磨灭的创痛,表达了深重的悲悯、歉疚和忏悔之情。

这篇课文的主要价值,首先在于它的认识作用,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十年动乱的社会现实,以及当时的人们普遍的命运穷困、人性扭曲的状况,由此而产生课文应有的认识教育作用,包括现在的高中生在内的所有中国人都不应该忘记那个年代,就像我们经常教育下一代不应该忘记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新中国建设史、中国现代史、中国近代史一样;课文的价值还在于作者的深刻反省、自我拷问的警醒人心的力量,老年的巴金显示出一个正直的成熟的作家严于解剖自己、敢于说真话的勇气和度量,进而可以引发学生对过去那个年代甚至当今时代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心理的探讨和拷问,这有助于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情操。

阐述初高中写人记事课文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侧重点的异同

一、相同点:

1.文章结构相同

两篇文章都是写人记事类文章,都是通过记叙一件事情,从而抒发出作者的某种情感。按照事情发展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写的。

2.脉络清晰

两篇文章的脉络都会清晰。《背影》是,开篇点题、事情经过,望父买橘,父子分手,结尾抒情;同样《小狗包弟》是引文艺术家与狗的故事,包弟来历,七年相处,一朝痛别,真心忏悔。

3.情感线索贯穿全文

《背景》是通过四次背影的描写,表现出作者心理的变化,而《小狗包弟》也表现出了作者对包弟的喜爱,再到送包弟走,再到包弟走后的伤心最后再到忏悔,整个一条波折的心理变化,贯穿着全文。

4.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每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中心思想。在学习一篇课文的时候,抓住其中心思想是及其重要的。中心思想是行文的关键和品味的核心。一篇好的文章就像一个人,人是精神和肉体合成的产物,因此,每一篇文章都有其最主要的思想或主题。抓住这个主题就是我们教学的首要任务。

5.品味文章的语言

两篇文章的语言都会值得品味,记叙文的语言很有韵味,许多语言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我们应对于这些语言进行仔细的品味与剖析,运用到自己今后的写作中。

6.运用了多种写作手法

如《小狗包弟》中运用了以小见大、对比衬托、“事”“情”结合等多种写作手法,《背影》中对于父亲肖像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等多种描写方法。

二、不同点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对于阅读的要求:

一、注重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初中阶段是阅读的黄金时期,也是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最佳时机。如果错过大好阅读机会,将会终身遗憾,新课标对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作出了明确的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

二、强调有感情的朗读

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这是一种有益于积累、有效提高语文能力的好方法,应该大力提倡。

三、重视阅读感受和体验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强调个性化的学习,注重学生的阅读感受。歌德曾说:“优秀的文艺作品,无论你怎样探测都是探测不到底的。”说明文学作品可作多角度、多层面的解读和感悟。

四、大力提倡课外阅读

新课标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于阅读的要求:

一、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解结构复杂、含义帮助理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二、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三、能阅读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一)教学目标

1. 初中写人记事类文章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学习,体会文章情感,学习某种精神品质;高中不仅要形成完善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加深自己对的人生思考。

(二)教学重难点

1.不同的程度的情感体悟。

初中写人记事类文章的重点一般是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而高中的重点一般体现在对文章说表达情感的深层次的挖掘。

2.不同的写作手法学习

在初高中写作手法的学习都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在《初中的课程标准》中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在初中对于一些写作手法仅仅是了解层面上的学习,都是一些简单的描写方法和表达方式。?而在高中要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了解结构复杂、含义帮助理丰富的语句,体会语言的表现力。在高中对于整个文章结构的一个把握

3.初中的教学重点主要是对文章主要内容的分析,而高中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三)教学过程

1.阅读能力

高中更加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初中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高中更加注重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阐发、评价和质疑。

2.阅读方式的不同

初中要求养成默读的习惯,而高中能阅读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3.相关背景知识的支撑

3.高中数学教学叙事 篇三

一、如何应用叙事教学法进行词汇教学

叙事教学法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从认知角度提出来的教学手段。在这一方面,熊沐清教授主张在外语教学当中应当多采用叙事教学法,即用叙事化的教学手段,将教学过程以及教材呈现给学生。叙事教学法主张以叙事化的手段为学生创设一个具有一定真实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提升,愿意投入到学习中去。换而言之就是让学生通过生活化的教学,获得生活化的语言知识。对于叙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以下几个:(1)人类思维理论;(2)认知心理学理论;(3)认知语言学理论;(4)叙事理论;(5)外语教学理论。以上的五个理论观点,共同为叙事教学法提供了一个科学的理论基础,也让叙事教学法更加具有科学性。

教师在上课前可以先将教材中的单词进行划分,把可能整合为一个故事的单词放到一起来教。例如,在讲解Unit2 The United Kingdom时,教师可以这么教:专家到了北爱尔兰,发现由于历史上的(historical)缘故,这里的建筑(architecture)都是罗马式的(Roman),博物馆的收藏品(collection)不多,管理(administration)人员整齐地站着,透过博物馆的窗口可以看见对面的港口(port),那里是盎格鲁-撒克逊人(Anglo-Saxon)登陆的地方,后来诺曼人(Norman)在这里成为了北欧海盗(Viking),所以当地人只能迁居到乡下(countryside),这让海盗很愉快(enjoyable),当地人已经遗漏(leave out)了最佳的时机(opportunity)。这样,形成了叙事的单词串,有利于高中生的认知,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二、叙事教学法的应用形式

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利用叙事教学法展开教学,将生词放在一个叙事故事中,这个故事可以是很短小的故事,但是可以使得词汇教学更有效。叙事教学法在高中英语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复述形式

复述包括简单复述和较为复杂的复述。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对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复述形式。复述不单单可以在课堂中展开,还可以在课外练习中进行。我国的课堂教学主要是以班级教学为主,复述为学生提供的锻炼机会是很少的。叙事教学法提倡把复述模式运用到课外练习中去,通过布置作业来弥补课堂练习的不足,使得每个学生都能真正得到锻炼。复述这种模式可以使得学生对词汇的印象更加深刻,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学生的叙事思维。

(二)编写和改编故事

复述要求学生根据教材内容,经过加工展开知识的构建,这种方式不利于学生发挥其想象力。因此,在复述的基础上延伸出了编写和改编故事来弥补复述的不足。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把学过的单词编写或者改编故事来提高叙事思维和创造力。学生在利用新词编写和改编故事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学会了词汇的使用情境,同时还拓展了词汇量,尤其是近义词和反义词的运用等等。

(三)建立情境,角色扮演

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教材中的新单词,帮学生建立一个真实的交际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角色扮演中来。比如采用采访、小品等学生喜爱的方式。学生在情境中展开叙事,真实地领悟到词汇的使用语境。叙事本身就是一种加强记忆的手段,通过认知加工,可以使得学生长久地记忆单词。

叙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词汇的教学中固然有许多的优点,但是也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叙事教学法需要教师在课前对单词做一个分类,然后再策略性地作出串联。这样就在无形之中增大了教师自身的工作负担以及压力,也会对教材的编排意图有所改变,打乱了教材中对词汇的教学顺序。还有一点就是并不是所有单词都可以进行串联,叙事化讲授,像一些副词、拟声词就很难以叙事化的方式进行呈现,这样,就对教师的教学活动有一定的影响。所以综合来看,叙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词汇的教学中也存在一些局限,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探索,作出一些改善。

4.高中英语教学叙事 篇四

“铃、铃、铃……”,伴随着上课铃声,我走进了教室,将那个漂亮的礼品盒端端正正地放在了讲桌上,然后微笑着环视了一下教室。有的同学已经在小声议论了,有的则伸长了脖子往讲桌上看。“OK!第一步成功。同学们的好奇心已经被我准备的礼品盒给调动起来了。”我心里暗自想到,“好了,抓住时机,马上开始第二步。”于是,我拿起礼品和问到:

T: Boys and girls, what’s this ? Ss: It’s a box.

T: Is it beautiful Ss: Yes!

T: Can you guess what is in it ? Ss: Cup.(Books./ Doll./ Camera… ) 课堂气氛一下就活跃了起来,同学们或自己思考,或三三两两讨论,注意力完全被礼品盒牢牢抓住了。于是,趁大家都在积极思考和讨论的时候,我拿起了礼品盒,准备打开它。教室里一下就安静了下来,几十双眼睛齐齐地盯着我手中的盒子。我慢慢的打开了盒子。“噢?!”孩子们发出了惊呼。原来盒子里什么都没有。“老

师……?!”孩子们又把疑惑和询问的目光投向了我。我微笑着看了看他们,说到“Yes. It’s a gift box. But there is nothing in it .I have a problem .My mother’s birthday is coming soon , would you please tell me what can I get her for her birthday?” 听了我的话,孩子们皱着的眉头和小脸又舒展开来,教室里又重新热闹了起来,大家都在争先恐后的给我出主意。

5.高中数学教学叙事 篇五

武岗中学 潘树良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学习和研究中华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中教材《文化生活》第六课第一目: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主要向同学们介绍中华文化的一大特点:源远流长。课程标准明确要求:3.9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这一目标不仅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而且是教学难点。本节课主要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让学生体会只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她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的古老文明。不同区域的文化和各个民族的独特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标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为将来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良好的文化思想,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节课主要讲述三个问题:

(一)古代辉煌的历程。

(二)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三)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对于

(一)古代辉煌的历程,通过中国历史的演变来展示。如下:

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金辽、元、明、清、民国、新中国

直线代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进程。直线上的文字代表我国朝代或时代的演变。通过这一图示来说明中华文化古代辉煌的历程。

分析:夏朝,文字的发明,标志着我国进入文明时代。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中华文化的传承开始。商周:天命神权思想、“敬德保民” 思想,对早期中华文化产生深刻影响。春秋战国:诸子蜂起、百家争鸣,逐渐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雏形。秦: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可以这样说,它预示中华文化正式形成。汉:儒家学说确立至尊地位,儒家思想正式形成。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时期。隋唐时期:古代中华文化高速发展,并以博大的胸襟广泛吸收外域文化,进入气势恢宏的全胜时代。宋金辽、元、明:延续隋唐文化的辉煌、并在史学、文学艺术、科学等方面成就巨大,并产生宋明理学,推动中华文化发展,其中宋明理学对后封建社会影响较大。可以说隋、唐、宋、元、明是中华文化的辉煌时期。明清:近代西方文化传入,中国传统文化面临冲击,开始走向衰微。但即使如此,清代“康乾盛世”时,我国的科技仍居世界领先地位。只是由于近代实施了闭关自守的政策才使中华文化落后于世界。

通过这种直线图示方式展开,给人一目了然的感觉,既可以使同学们回顾了历史,又可以使同学们了解中华文化古代辉煌的历程,也为

(二)、(三)两个问题作了铺垫,打下了伏笔。而西方文明古国由于异族的入侵或衰落或中断或湮灭或异化,成为文明遗址。教学中,同学们自然而然地增强了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了爱国主义情感。在此基础上,再引用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三次参观秦俑博物馆赞叹:“能够创造这个灿烂历史的民族,一定能创造出光辉的未来。”从而使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以及爱国主义情感达到进一步升华。

对于

(二)薪火相传,一脉相承,仍根据上述直线图示来探讨分析说明。

中国历史分裂是短暂的,统一是主流。中华文化犹如浩浩荡荡的黄河、长江奔流不息,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那些与中华文明相伴而行的古老文明,用心 爱心 专心 有的衰落,有的消亡,有的融入了其它文明。而只有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教学中通过中国的汉字、史书典籍以及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来逐一分析说明。

首先,以通过汉字的发明、方言和民族的多样性与汉字的统一性、汉字的作用来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其次,通过史书典籍来印证中华文化的确是薪火相传,一脉相承。这是中华民族的生命力所在。

最后,重点探讨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还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箸。“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比如儒家文化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文化,历史上中国对所有的外来宗教都一视同仁,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都可以在中国的土地上自由传播。佛教之所以能够彻底中国化,显然是离不开儒家文化的宽宏包容。在中国的许多著名寺庙,儒、释、道三种思想的外在象征均供奉于一殿、一庭、一山之中,这不能不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包容性的一个注释。佛教自汉传入中国内地,长期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相互影响、吸收,逐步演变成了中国化的佛教。唐代是我国封建文化的高峰期,外国的巨商学子云集中国。外来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融进了中国文化。此外,基督教传入中国,不仅没有动摇中国的家庭制度,反而接受了中国的祭祀仪典。中国的文化早就有兼取众长,以己为美的优良传统和海纳百川的胸怀。张骞出使西域、玄奘万里取经、鉴真六渡扶桑、郑和七下西洋,这些中外文化交流的壮举,正是中华民族宽厚兼容精神的生动体现。这是其它文化所不具备的。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生命力所在,也是中华民族的创造力所在。亦可以联系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与中国的革命、建设实践相结合,产生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来进一步说明。

对于

(三)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仍根据上述图示来分析说明。

首先探讨:中华文化的衰微。在古代社会,中华文化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但是,随着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衰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大冲,中华文化也经历衰微的过程。

分析:

17、18世纪,在政治上:欧洲发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开始取代封建主义。在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并发展,产生工业革命,开始冲击封建自然经济。思想上:继文艺复兴后产生启蒙运动,人们的思想观念更加开放,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冲击封建统治,人们的民族、民主意识增强。在文化上:近代自然科学蓬勃发展,奠定近代自然科学的基础。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工业革命开展,西方国家展开殖民掠夺与,各大洲之间相对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而当时,清朝统治者极力提供程朱理学,残酷压抑进步思想。中国思想界“万马齐喑”,死气沉沉。中国传统科技进入总结时期,现代科技水平落后,日益落在世界潮流后面。人们封建落后意识浓厚.民族、民主意识薄弱。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渐渐消失。西学大量传入中国,西学东移现象不断发展,冲击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华文化渐趋衰微。但是,中华文化的衰微并不预示着她要走向衰亡,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

其次扼要介绍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历程。如何赶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是几代中国人的求索。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今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用心 爱心 专心 中,中华民族的文化史册掀开了崭新的一页。神州六号飞船载人航天成功到嫦娥一号探月,中华文化在继续更加壮丽的篇章。以现实科学实例教学,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以及爱国主义情感得到更高的升华。

总之,本节课通过图示展开教学,形象、直观,易于学生接受。中国这样泱泱大国延续了几千年,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得益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中通过典型事例分析探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使学生体味到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逐渐增强与升华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潜移默化树立了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而奋斗的决心和信心,从而实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用心 爱心 专心

年12月12日

6.教育叙事高中政治 篇六

我带四个班级,两个文科班,两个理科班。在没有分文理时,虽然理科班比较轻视文科,但是他心理还是有负担,所以理科班上课还有一些认真听课的学生。但是自从分了文理,理科班的学生就开始不听政治课,课堂纪律非常差。有一次,我在理科班上课,是最后一节课,这节课在各个班级都难上,何况上是理科班的政治课。在这种情况下,我很生气,所以用20分钟就讲完了内容,然后就让学生们上自习。这时候学生都知道老师因为课堂纪律生气了,所以全班都很安静。这种安静一直持续了15分钟,就在最后五分钟,一个坐在第二排的男生突然站起来,走到最后一排穿衣服。我当时脑海中迅速闪过:如果我不管住这个学生,那么在其他学生的心目中就更没有权威,那么今后的课堂纪律会更乱。所以我怒斥这个学生,但是他很不服,和我顶嘴,我用教师最擅长的说理方式让他无言以对。后来他做回了自己的座位,但是我认为虽然暂时这个学生感觉自己理亏,而且很快也就下课了,所以没说什么,但是他对我并不服气。这个学生一直在我的课堂上纪律不好,不但自己不学习,而且还总是说话打扰别人,我想就此就让他改正过来。

晚饭时我一直思考这件事应该如何处理,就在这时我在食堂看见了这个学生,在和同学一起吃饭。我灵机一动,买了一杯饮料送给他,对他说:“辛苦了”。其他同学就在旁边起哄,但是他们都知道我给他买饮料的原因。后来我就坐在另一边和其他班级的学生边吃边聊。等他吃完饭后,他给我买了一杯饮料送了回来,然后对我说:“老师,对不起,今天是我错了”。我觉得这件事情就结束了,第二节课这个学生不再说话,因为他觉得老师给了他面子,并不是只是在用教师的权威压制他。

7.叙事艺术与语文教学 篇七

一.视角

“视角是指叙述者或人物与叙事文中的事件相对应的位置和状态, 或者说, 叙述者或人物从什么角度来观察故事, 来理解故事。”[2]人们在阅读叙事作品时, 往往被故事中的人物、情节所吸引, 而对于谁在讲这个故事, 他从什么角度叙述则很少注意。根据叙事文中视野的限制程度, 可将视角分为三大类型:非聚焦型, 内聚焦型 (也叫全聚焦型) , 外聚焦型。当然, 解读的视角不同, 学生的思维模式也会不同, 从中受到的启发也会不同。那么, 选择什么样的视角, 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浙江湖州中学的羊刚老师在教学《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时, 要求学生写故事梗概, 并展示了两种不同叙述方式的梗概, 让学生比较哪一个好。比较法是一切理解的基石, 是一切逻辑思维的方法。因此, 采用比较法, 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其一是从读者的视角来看:“太学生李甲游教坊司, 偶遇名妓杜十娘, 两人情投意合。十娘久有从良之志, 又见李甲忠厚志诚, 准备托付终身。她让李甲到处借贷为她赎身。……李甲担心归家不为严父所容, 十娘便主张泛舟吴越, 徐徐图之。途中, 孙富偶睹十娘美貌, 心生贪慕, 就乘与李甲喝酒之机巧言离间。诱使其以千金之价把十娘卖给了他。在正式交易之际杜十娘当众打开百宝箱, 原来, 箱内珠宝实为十娘风尘数年之私蓄, 价值万两……”

其二是从杜十娘的视角来看:“名妓杜十娘久有从良之志, 她深知沉迷烟花的公子哥们由于倾家荡产, 往往难以归见父母, 便苦心积攒了一个百宝箱, 收藏在行院中的姐妹那里, 希望将来润色郎君行装, 希望翁姑体谅苦心, 成就她的姻缘。经过长期寻觅, 她选中李甲, 准备托付终身……姐妹听说十娘将随李甲离开行院, 纷纷前来相送, 并以假托相助路资将百宝箱交还十娘。李甲一直不知底细, 担心归家不为严父所容……”

从读者的视角来看, 可以察见杜十娘的相貌、身份及她与李甲、孙富三人之间的微妙关系, 并通过杜十娘跳江之际的控诉, 还可知道她有一个百宝箱。文本中一开始并未叙述百宝箱的来历, 读者也难知道杜十娘平常秘密积攒百宝箱的具体情况和心态。这种从外部呈现某一件事, 只提供人物的行动、外表及客观环境, 而不告诉人物的动机、思维和情感的叙事方式, 是“外聚焦叙述模式”。在运用外聚焦型视角的作品中, 观察者 (即读者) 是置于人物 (如杜十娘) 之外的, 虽可以审视人物的相貌、装束、表情、动作, 甚至记录人们的谈话, 但不可能一下子准确地把握每个人物的身份, 更没有权利进入任何一个人物的内心, 这样就让读者觉得情节像谜一样难以捉摸, 可以留下阅读的空白, 使读者有更多的想象余地。

但从杜十娘的视角来读文本, 就如同读者是杜十娘本人, 把自己的事情叙述给别人听, 读起来一目了然, 这是“全聚焦叙述模式” (也叫“内聚焦叙述模式”) 。它完全凭借一个或几个人物 (主人公或见证人) 的感觉去看、去听, 去转述这个人物从外部接受的信息和可能产生的内心活动, 而对其他人物则像旁观者那样, 仅凭接触去猜度其思想感情。这种聚焦类型虽然平铺直叙, 但由于是从人物的角度展示其所见所闻, 故能使读者在阅读中缩短自己与人物间的距离, 获得一种亲切感。

二.叙述者

“叙述者是指叙事文中的‘陈述行为的主体’, 或称‘声音或讲话者’, 叙述者不同于真实作者, 真实作者是创造或写作叙事作品的人, 叙述者则是作品中的故事讲述者。”[3]因此, 叙述者是以文本中某一具体的身份出现的, 这样更有利于了解当事者的真实处境。运用到语文教学中, 能够让学生更加生动具体地体验文本中当事者的感受, 更好地把握和分析人物形象。

江苏省南通市第一中学的周晔老师在教学《狼》这篇课文时, 立足于创新的远期效应, 进行了多种思维的训练, 要求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化身为文本中的屠夫和狼, 分别来再现屠夫和狼当时的心理。我们看看学生是怎样叙述屠夫、狼的心理活动的。

叙述者是屠夫:

“唉, 总算可以回家了。天这么晚了, 快半夜了吧!怎么, 这路上一个人也没有, 真有点阴森森的, 听说这儿常有狼出没, 可别让我碰见了!啊!前面有个黑影子, 不会是狼吧? (语气惊恐) 啊!天哪, 真的是狼!两只!我的妈啊! (大叫) 怎么办?对了, 扔块骨头给它们吧……怎么老跟着我啊?啊, 我的骨头没了!它们跑得真快, 跑过来了……我的脚抖得真厉害。看起来它们要对我前后夹攻, 怎么办?我不能坐以待毙啊!哎, 那儿有个麦场……”

叙述者是狼:

“饿了好几天了, 真是难受啊!今天我们两兄弟出来转转, 看看能不能搞点吃的。”

“你看, 弟弟, 那儿有个人, 不如把他吃了。”

“那人个子真高, 又那么壮, 我有点担心……”

“别怕, 就吃他!”

“有骨头吃了!有骨头吃了!”

“傻瓜, 这点儿哪够呀, 你先吃, 我盯着, 然后我吃你盯着, 轮流盯住他, 非把他吃了不可, 这么大块头, 吃他那才叫美呢!”……

“他没骨头扔了。我们一起追他, 来个前后夹攻, 把他咬死。”

从学生的叙述中, 我们可以感受到屠夫由惧怕妥协到最后急中生智反抗, 感受到狼的贪婪导致它的最终灭亡。这些在文本中是看不到的, 只是学生凭借自己的理解, 把自己真切地当作屠夫或狼, 结合上下文去设身处地地揣摩, 才体验出了屠夫或狼的真实心理活动。叙述者的转换是叙事作品中常见的现象, 为了作品结构、主题、修辞上的某种需要, 作者常常变换叙述角度以便从容自如地叙述故事。而在语文教学中, 运用叙事艺术转换叙述者, 的确是一种新的尝试, 可以提升学生的赏析能力, 对人物形象的把握会更为准确。

三.叙事结构

“叙事结构就是完成故事叙述所依托的文本结构, 主要是指情节发展的结构。结构是故事的各个部分组成的整体存在形态。”[4]叙事理论中的叙事结构分析是在相同的结构体系中寻找不同, 这个不同指的是本质的不同, 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同中求异”。

《林黛玉进贾府》是传统的经典篇目之一。福建省武平二中的石文美老师在教学时, 从叙事结构入手来比较人物出场方式的异同, 分析人物性格, 讲授课文用肖像描写反映人物特征的写作技巧。其教学步骤大致如下:

首先, 梳理课文情节, 介绍《贾府人物简表》, 以及《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课文中将要出现的人物。

第二, 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如何描写众多人物出场的, 并分析作者对人物出场的写法为何不同。这些, 主要是通过分析人物的外表、语言、行动和心态来实现的。如王熙凤的出场:先声夺人, 性格泼辣, 未见其人先听其声。出场后, 从她的服饰看, 透现着贪婪与俗气。从她的容貌看, 美丽的外表下隐藏着刁钻与狡黠。从她及旁人的言行看, 先是贾母的戏谑之言, 更加映衬出了她的泼辣;再见黛玉, 由嘻笑恭维到“用帕拭泪”, 再到“转悲为喜”, 表现了她的察言观色、机变逢迎;最后回王夫人, 表现了她的果断能干, 受宠专权。

第三, 通过课文人物刻划的横向比较 (如贾宝玉, 从出场前的侧面描写来看, 是一个叛逆者;出场后, 从肖像的正面描写来看, 是个眉清目秀的少年) , 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以肖像描写展现人物特征的写法, 并归纳了“肖像描写”剖析法。

石文美老师这样组织教学, 是十分合理的。我们知道, 在《红楼梦》中, 与贾府这个层面对应的主要是俗世中人与人的关系, 这是各色人等表演的舞台和现实的场景。为了描述这个上演了一幕幕悲喜剧的特定环境, 作者先是以“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一节交代了贾府的世系和兴衰, 继而以“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一节描绘了贾府的风格作派、人情冷暖, 并让主要人物逐一亮相。作者通过这些人物的自身活动展现着人物与人物之间的特定关系、矛盾冲突, 既刻画出了人物的形象性格, 也展示了人物活动于其中的环境。因此, 石老师在教学过程中, 着眼于文本的叙事结构, 将视角放在林黛玉身上, 以林黛玉进贾府这一事件为中心, 以她进贾府的第一天行踪为线索, 分析文本的典型环境和众多人物, 特别是分析小说对人物出场的不相同描写 (尤其是人物肖像描写) , 以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世界。这样从始至终围绕人物的出场来展开, 让教学在和谐自然的环境下进行, 让学生很容易看到《红楼梦》写作艺术的奇与妙。

作为名著节选, 特别是像《红楼梦》中有这样一个庞大的家庭, 涉及的人物不少, 按照人物的出场来讲授, 既有利于教师教学, 又有利于学生学习。

总而言之, 教学过程是一种探索与创造, 语文课堂教学只有不断探索新思路、新方法, 引导学生发现、探究和解决问题, 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才能切实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取得“教是为了不教”的效果。而要取得这样的成效, 让叙事艺术渗透于语文教学过程, 不失为一种切实可行的新思路、新方法。

参考文献

8.小学数学教学叙事 篇八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教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06-050-01

0

这学期我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统计》这节课时,由于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学,学生十分感兴趣,孩子们的积极性都非常高。调查完本组学生的身高体重情况后,并要求孩子们尝试制作统计图。这时教室里气氛活跃起来,同学们积极发言,就连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有的说:“用一个格子代表一个单位”。“机灵鬼”周宏宇提出了反对意见:“这个办法不行,145厘米那得画多少个格子呢!那要多大的纸呀?格子也太长了!”有的紧接着说:“一个格子代表两个单位”。“那也得画得很长呀”。教室里一下安静了下来,学生们都看着我。我微笑着看了看学生说“那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孩子们开始思索、讨论……突然,班长谢婉婷得意地说:“那还不容易,一个格子能代表10个单位或者代表20个单位就可以了。“那你们就试着画一画。”大家开始画了起来。突然,有一个男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觉得这样画很难直观直接地区分不同学生的身高相差几厘米。”这时我相机地说:“如果每格表示较小单位,画出的条形会很长,如果每格表示较大单位,又很难看出数据之间的差异,而我们统计的数据之间的差异又比较小,应该怎么办呢?”这时,我们班的“小才女”李雪晴举起手,慢慢地说:“我认为最好用第一个格子表示较大单位,而其他格子表示较小单位。”此时令我十分惊喜,出乎我的意料,我用赞许的眼神看了看她。本来这个知识我打算直接传授的,可是没有想到在我的启发引导下,在孩子们的讨论交流下,孩子们竟然能自己探究出解决方法。我紧接着问:“用第一格表示较大单位,而其他格表示较小单位怎么区分他们的不同呢?”孩子们纷纷议论,互相交流看法,张笑说“可以把第一格画成其他颜色”。有的学生立即提出反对意见“如果没有其他颜色怎么办呢?再说涂颜色很麻烦。”我紧接着问:“那你们有什么好的方法能?”一个学生在下面小声的说;“第一格可以用曲线来表示。”听到后我赶紧说:请你把你的方法说一说。这让我很惊喜,原本我认为很难突破的知识,在我的引导和孩子们探索之后找到了解决的方法,同时也让学生有了成功感。随后我顺势引导他们说:“请你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应该使用这种统计图?”孩子们开始交流,不一会,很多孩子举起了他们的小手。“我觉得跟统计的数据有关。”“我想要先观察数据的特点,再确定一个格子表示几个单位。”“对!我觉得还应该观察数据之间的差异,来确定格子表示的数量。”“是的,我想,要确定格子表示的数量。应该先观察数的特点和统计数量的多少,还要想到涂的时候怎样比较方便。”“你们想得真好,你们愿意自己设计一个统计图吗?请你们自己来设计这个统计图。”我趁机布置了下一个环节学习的内容。

孩子们在这堂课中表现出的求知欲、探究能力、合作能力、思维能力以及积极地参与力,让我也为之惊喜和感动。因而在数学学习中,孩子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老师不应该扫清孩子们学习中所有的“障碍”,而是要引导孩子自己学会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共同合作、相互交流、勇于探索知识的能力。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也应该多为孩子提供动脑、动手、讨论交流的机会,让孩子去主动地学习,使孩子们感到学习的乐趣和解决问题的成功感。再讲授新课时做到老师少讲要精,根据内容和班级的学情多设计问题,给孩子们多创造质疑问难的机会,让孩子学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老师要有意识的少说一些,引导孩子多说一些,真正做到将时间将课堂留给孩子,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体,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9.高中叙事作文 篇九

上到高中以来我们陆续迎来了两次月考,但是我觉得在考试的过程中有很大的差异。初中考试的时候老师会全程不做任何事专心的监考就连草稿纸都仔细的检查一边不允许东张西望,可是上到高中就完全不一样,老师玩手机看书不说就连同学违反校规带手机进考场发出响声后都不管,可是到后来成绩出来后没想过对努力的人不公平吗。

成绩出来后进步特别大的人就要挨查监控,如果作弊就要进行大过处理。然后再处分报告的时候就会把全部责任推给学生,说什么不诚信考试违反学校规定。那就算是学生的错那老师就没有错了吗,不认真监考在监考的时候做其他的事情,就连发现有人作弊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些也全部归结给是学生的错吗。一个学生看见另一个学生作弊老师不管当然也会跟着作弊,这样举办这种考试还有什么意思。成绩里混杂着那么多的水分,如果在监考的时候老师能够严格一点不做其他的事,那就不会有那么多学生会被记大过也不会有那么多学生在测试时成绩很好在高考期末中会一落千丈了。

10.高中叙事作文 篇十

我们来到的是凤凰山广场。刚一下车,一片金色的海洋便映入你的眼帘。眼前是一簇又一簇的菊花。像面条,像毛线,缩成一团,争奇斗艳。瞧去,望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黄黄的,亮亮的。摸下,闻下,拍个照儿,留个影儿,还可以写生呢!风呼呼的吹着,花嘻嘻地笑着,人们开心的玩着。

莆田的秋可谓是果实累累,那闻名全国的莆田龙眼和文旦柚,真是让人垂延三尺啊!在乡下,也是一片稻子大丰收的景象。在城里,也是别有情味的,就在那片金色的海洋旁边,有着许多有果树,一些叶子随着风儿在空中跳起舞来,树上的鸟儿那婉转的歌声正是优美的伴奏。叶间夹杂着清香的气息,混着味儿,还有各种果香。拾起一片落叶,问一问,仿佛手里捧着一个香甜的水果,真相咬上一口,部分桂花也落,随风飘散,落到你的脸上,就像母亲的手轻轻抚摸着你,又熟悉又温暖。

广场上人山人海,天上风筝不计其数,孩子也多。如果是在晚上,还会有许多放孔明灯的人,寄托着美好的纪念。也有部分人在赏月,尤其是在中秋,赏月是股高潮。

在这富有情意的秋天,难免会有所触动人心。看到纷飞的落叶,便感叹到“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春”。再看看那一簇簇秋菊,马上脱口而出“本性能耐寒,风霜其何奈”。秋风习习中又透着点“秋风吹不尽,总是与玉关情”。

……

不知不觉,夕阳西下。“各位旅客,今天我们的旅游就到此为止,接下来请带上自己的物品,让我们跟这美丽的莆田说声‘再见’吧!”我对旅客说道。接着,汽车开动,我离这片故土越来越远,但我的那颗心永远都留在这片故土上。

秋天就像是一个低音符号,秋风习习,给人以宁静的感觉……

秋天就像一个高音符号,激昂地唱出菊花的争奇斗艳及丰收乐……

11.叙事阅读教学艺术浅析 篇十一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学习过程中,师生均感到困惑而又是高考命题中重要选题的叙事文体。为了便于叙述,笔者着手从教材这个最基本教学例子来谈。针对教材中如何从单元教学要求落实到每篇课文,落实到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及练习方法上,以期举一反三,大面积提高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 教学方法 教学艺术 高中语文

一、在备课时问教材,对教材多作自我提问,从单元要求落实到每篇课文,有利于把握教材重点,吃透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体现教材的示范性

例如: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一单元【人教社06年10月版】,单元要求:本单元学习重点是小说的主题和结构。

通过阅读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后,需要解决一个问题:小说的主题是从哪些方面表现的?经过思考,归纳总结如下:

二、在上课后问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得失,针对教学手段、方式,学生的理解和知识运用作些自我提问,有利于查漏、补缺,不断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及学习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例如: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二单元学习重点是鉴赏古代小说的人物形象和语言。那么怎样去把握小说的语言呢?

把握小说语言的各自特点,落实到课文之中,根据学生实际,启示学生读什么、怎么读,学生每课便有所悟。

三、在学生的作业中反馈,问自己针对学生作业出现的问题,问教学过程还有哪些环节未落实

在与学生交流中多做些自我提问,问学生的知识结构还有哪些遗漏,学生技能提高还有哪些障碍。

例如:有一次一位学生问我:“老师,怎样把握文章的谋篇布局?”我告诉他:“谋篇布局是作者构思文章的总体行文思路。可从总体去把握,局部去落实。

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将此内容逐一释出,学生对此有了较深刻的印象。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因为语文就是生活,也是语文教师提升自我能力的重要途径。

四、问大纲与考纲,要将教材、学生与大纲、考纲统一起来,将教材重难点与形成学生能力以及大纲考纲的目标任务结合起来

例如:在把握文章的主题与结构,人物形象与语言的基本特点之后,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及手段呢?主要的方式可采用以下几点:

1.认真阅读每篇文章,走进小说与人物共鸣,并将从小说中获得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人生哲理和艺术感受记录下来,与同学交流。

2.课内课外相结合,仔细揣摩

①可以进行同向横的比较。例如《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贾母的出场是几近渲染烘托,再引出贾母的隆重出场,这种烘云托月衬托了贾母在贾府中的尊贵地位,而王熙凤的出场则是先声夺人和众人的反衬,以突出她在贾府的独特地位。

②可以进行异向的横的比较。例如可将《祝福》中的祥林嫂,《荷花淀》中的水生嫂,《边城》中的翠翠,《红楼梦》中的林黛玉等不同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做比较分析。

③可以将我国古代小说同西方小说进行横向比较其异同等。

④可以将被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剧的作品与原著作比较等。

在日常教学中,多自我提问,多作纵横向比较鉴赏,就能较好把握教学的度,提高自我修养能力和教学水平也就是有源之水了。

12.教育叙事让教学反思更精彩 篇十二

例如, 笔者在教授《包公审驴》一课后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了以下反思:由于一堂课的教学时间有限, 笔者在朗读和表演这一环节上只进行了一次反馈, 但学生的兴致极高。下课时, 还有几个学生围上来问我能不能表演课本剧, 我随口说了一句“第四节课再表演吧”, 就赶着去和听课老师们交流, 想听听他们对我这堂课的评价。第四节课上课时, 我发现教室里气氛异常, 同学们都憋着嘴似笑非笑。一声起立后, 我环顾站着的同学们, 像往常一样用眼睛和同学们交流这节课的准备情况。突然, 我发现学生王逸舟满脸是灰, 和流浪儿三毛的形象一样, 我的心“咯噔”一下, 这小家伙又闯什么祸了。我又仔细看他, 发现他两眉之间有蓝色的月牙, 才恍然大悟, 这是准备表演课本剧呢, 我心里有种暖意。学生坐下以后, 我对王逸舟说:“准备好了就开始演吧!”话音刚落, 讲台上就冲上来十多个男生, 把饮水机的小桌往上一搬, 板凳一放, 桌上还放了个“惊堂木”。接着, 王逸舟把三根长短不一的木头条放在粉笔盒里, 把粉笔盒摆在小桌上。王逸舟往板凳上一坐, 四个男生马上手拿竹棍、拖把棍分列两边。看着这些临时道具, 看着有模有样的“衙门”, 我的心里涌起一股莫名的暖流。

表演开始了, 演王五的刘子嘉牵着“驴”上场了, 王五边走边摸“驴”背, 告诉大家这头养家糊口的“驴”是自己的心肝宝贝。当小偷牵着瘦“驴”上场时, 教室里笑声一片, 因为扮演瘦“驴”的孩子与王五牵的“驴”真是一胖一瘦, 脸色也是一白一黑, 衣服颜色也是一亮一暗, 果然形成了鲜明对比, 看来学生们很下功夫, 在选角色上都很细心。当王五无奈地告状到“衙门”时, 两边的“衙役”齐喊“威武——”包公就开始审案了……由于学生们准备仓促, 下课又没有多少时间排练, 这次表演的缺点当然很多, 如包公说话的语气不够威严, 旁观者呆立不动, 演员在语言表述上太呆板, 没有创新等。学生们表演结束后, 笔者先夸奖了他们, 接着表扬了优秀的“演员”, 然后和“演员”、“观众”一起总结这次表演的得失, 鼓励学生以后表演得更加出色。学生们非常高兴, 人人都产生了表演课本剧的愿望。笔者马上向孩子们承诺, 等这学期的教学任务完成后, 你们可以选自己喜欢的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进行表演, 听了我的话教室里一片欢呼。经过这次事件, 笔者下定决心要多给学生这样表现自我的机会, 给他们自信,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张扬个性、展现风采。

教学实践中发生的事情有很多, 记录什么样的事, 需要教师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 记录的事情可以是典型的, 也可以是普通的。如, 围绕课前预习的方法, 笔者的课后反思是:“温故而知新”, 预习同样也能知新。为了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 在上新课前, 笔者总要求学生做好“读、标、圈、查”的预习工作。“读”就是反复读课文, 不少于五遍;“标”就是标出自然段;“圈”就是在文中圈出识字条上的生字;“查”就是通过查字典给识字条上的生字组词, 每个生字至少要组三个词。经过长期的训练, 学生们逐渐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经过充分的预习, 学生就能基本读准、读通课文, 教师再进行课堂教学就容易得多了。

13.高中叙事作文 篇十三

干吃方便面:快捷,让人瞬间得以一丝丝满足

撕开包装袋,一阵阵脆香迎面扑鼻而来,逐渐看到那米黄裸露的躯体,那么冰清玉洁,迫不及待张开嘴巴,慢慢地放进口中,咬上一口,咔喳,又松又脆,待它在嘴中慢慢地变软。随后,就大口大口地咽下。

开水泡方便:一清二白的世界,让人如此心旷神怡

呃,是啊。刚刚沸腾的水和刚脆的方便面DD一道简单又可口的食餐就是这样诞生了。不需要细致的工艺,不用精心的调理,翠嫩的配料和方便面就已浑然一体,但又泾渭分明。

你细细地看过它吗?

不用花太大的力气,不需费很多工夫,只需草草一看,就可以清楚地看明白一个整体,简单明了。没必要太伤脑筋,拐弯抹角,只要静静看一眼,仿佛就能够看一眼,仿佛就能够看穿整个世界,这个开水泡面的世界,没有欺骗,没有虚伪,是那样的透明的,可以看懂的`。当你看透了世界,你仿佛也在变得简单,变得纯净起来,变得像那个世界一样。

你是否想生活于那个世界中呢?

天下之大快莫过于此。

麻辣炒面:在激情与热忱中舞蹈

将方便面在热水中泡一下,待软,晾干,再把它放入热滚滚的花生油中,快炒一下,加上一些麻辣的佐料,就构成了一盘令人垂涎欲滴的炒面。

夹上几条,用尽力气把它吸进嘴里,再轻轻一嚼,真是麻辣香俱全。麻,麻得大脑酥酥的;辣,辣得全身汗毛直立;香,香得如坠云雾。不过一会儿就会觉得热热的,就好像被它所感染,充满激情,无拘无束。

当你觉得自己的生活已塞的太满时,当你认出为大脑已经超载时,当你的心情烦恼又对朋友有难言之隐时,不妨约上几个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做上一份麻辣炒面。

14.高中叙事作文 篇十四

梦想固然美好,但梦想绝不是不做任何努力地空想未来。梦想根植于现实与理性的土壤中,以辛勤的汗水浇灌才能得以发芽,最终成长为你美好的未来。若非如此,梦想只能是不付出劳动者的痴人说梦,也绝不能开花结果,给妄想者一个梦寐以求的未来。

梦想,穿越了周舟的手指,这个残缺的孩子,让多少人为之心痛,然而音乐响起,他的目光却充满灵性,他舞动的手指似要抓住音乐的脉动。那样地坚持着,那样地努力着,他在音乐的波涛里绽放了自我。他灵动的指间跳跃着音乐的符号,他对音乐的梦照亮了他本是暗淡的未来。

梦想像一扇窗,它的开启,能让一个弱者重新找回自信成就天籁;让一个团队再次见到光明,回味经典;但它更让一个中国重拾中国梦,让一个沉睡百年的睡狮重新被世界所正视。

5月19日14时28分起,整个奔忙飞跑的中国,在尖利的防空警报声后停顿三分钟,七天前的同一时刻,一场特大地震撼动了大半个中国,神舟上下,共此国殇。

国殇是一场悲剧,然而,国殇更是一次空前的团聚。

温总理来了!他用真挚的话语安抚受伤的心灵:“你们既然活着,就要好好活下去,国家会管你们的。”解放军战士来了!他们用钢铁般的意志去奋战在灾区的每一寸土地,用双手拉起被瓦砾压倒的生命,用无私无畏的精神感动着每一个人!志愿者来了!他们用真诚的爱心,关切的眼神给灾区同胞带来温暖与慰藉,重建灾区同胞的精神家园!

他们来了,他们都来了,只因为那中国梦。

我们总有一个梦,也许它比不上和氏璧的圆润;比不上黄金的光泽;比不上钻石的澄澈纯洁,更比不上它的坚韧。但当五洲四海的中国人的心连接在一起,凝聚成中国梦时,定可撼天动地,高于一切。

15.例析叙事散文教学的基本策略 篇十五

一、紧扣主线悟内涵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教学叙事散文时, 找到一根能统领全文的主线串联起文本, 生发一两个至关重要的主问题与学生互动交流, 会使课堂呈现方式如同散文的特点一般形散神聚, 使课堂教学彰显简约之美。如何找到这根得力的线索, 帮助学生轻松读懂叙事散文的深刻内涵呢?

1.依托抢眼的课题。

课题大多直接指向文本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 顺着吸引人眼球的课题去寻找, 那根连缀散文的主线就会很清晰地呈现在读者眼前。教学《月光启蒙》时, 我紧扣课题找到了主线“为什么以‘月光启蒙’为题”, 由此生发出两个问题:母亲用什么启蒙“我”?是怎样启蒙“我”的?在师生对话中, 学生明白了母亲在月光下用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启蒙了“我”。母亲就是空中那一轮明月, 母爱就如同那柔和的月色。依托课题找到教学主线串联整课教学, 使学生轻松悟得抽象的“启蒙”内涵, 也优化了课堂结构。

2.巧用文中反复句。

“反复”是为了突出作者要表达的某个意思, 强调某种特定的感情。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反复句展开教学, 会使内容更集中, 流程更简洁。《安塞腰鼓》一课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安塞腰鼓的艺术魅力, 其中“好一个安塞腰鼓!”在文中间隔反复三次, 是全文的核心句。教学时, 我引导学生找出这一句后大声朗读, 并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安塞腰鼓的美”, 再练习用“美, 你看 (听) ”的句式练说安塞腰鼓的特点。紧扣反复句教学, 使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了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 在说话训练中深化了对安塞腰鼓的认识。

3.抓住文末升华句。

不少叙事散文在结尾时会点明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进一步升华情感。抓住结尾体现文本灵魂的语句贯串全文教学, 有助于学生真正读懂散文, 深入探讨文本内涵, 体会人物思想感情。《诺贝尔》中的最后一句话———“为了发明炸药, 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是作者情感的升华, 也是全文的中心句。以此句贯串全课教学, 引发两个关键问题:诺贝尔是怎样发明炸药的?他又是怎样投入整个生命的?疏通内容之后, 学生对诺贝尔的认识就比较全面了。接着相机补充相关背景资料, 再次呼应此句:就是这样一位疾病缠身的诺贝尔, 为什么要这样无怨无悔地投入整个生命呢?背景资料的介入, 使学生对诺贝尔的认识更为全面, 此时, 他为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已像一颗种子深深埋进了学生幼小的心田。

二、聚焦词句品韵味

《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在第三学段的教学目标中明确指出:“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 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 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体会其表达效果。”语言学家王尧也强调, 教师要引领学生“在语言中出生入死”。散文的语言特色毋庸置疑, 聚焦突出散文味道的关键处细究深析, 就会很容易品出语言文字背后的意蕴。那么, 怎样确立文本的关键词句呢?

1.学情分析不可缺。

教学前认真分析学情, 可以掌握第一手资料。学生自学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 应是课堂上的教学重点。课前让学生充分预习, 主动提出难以理解的词句, 课上教师根据提问适度调整教学流程, 让“教”真正为“学”服务, 可以很好地突破难点。《月光启蒙》中有一段对母亲的生动描述:“此时明月已至中天, 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 像一尊玉石雕像。”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说母亲‘像一尊玉石雕像’?”教师顺势引导:“你见过玉石雕像吗?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玉石雕像?”再进一步联系上文“母亲换了一件白布褂子”理解, 学生体会到了月光的美妙和母亲的美德深深融合一体, 才有了“玉石雕像”美好形象的再现。

2.关键词句巧捕捉。

阅读一篇散文之初, 教师要把自己当作学生反复朗读, 当读熟、读透时, 自然就会捕捉到文中暗示主题的关键词句。《桂花雨》一文中的“浸”和“沉浸”看起来很平常, 很多教师解读教材时会忽略。笔者解读文本时把目光停留在了这两个词语上, 发现其中的韵味十足。“浸”用得传神, 将香气写得可以触摸, 是一种通感的写法。“沉浸”写出了桂花香的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弥漫的除了桂花的香味, 还有那浓浓的乡情。在细细咀嚼中, 学生体会到了作者的用词之准、之美。

3.课后习题勿忽略。

课后习题是编者精心安排的课文学习的重点, 要求学生体会的关键词句在此会有所体现。教师要深入领会编者意图, 巧妙利用课后习题引领学生潜心会文, 反复涵泳词句意味。《月光启蒙》课后习题2要求联系上下文, 体会“长歌谣”中“长”的意思。这对学生而言是难点。课堂上, 教师采用层层剥笋的方法引导, 先与“长五谷”的“长”比较, 再联系上下文体会, 学生很快领会到了“长”的“口耳相传、代代相传、不断创作”的深层含义。赏析课后习题中的关键词句, 不但加深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还帮助他们品出散文别具一格的语言特色。

三、读中学写取真经

《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在第三学段的目标中提出:“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叶圣陶先生认为, “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细细品读这个内涵深邃、外延丰富的例子, 才能明白作者写了什么, 是怎么写的。因此, 教学的步伐需要向前迈进一步, 让学生知道文质兼美的散文是如何写出来的。依托文本由读到写的迁移训练, 是真正意义上的语文学习, 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怎样让优美的文本成为仿写训练的有力载体呢?

1.挖掘“留白”处补白。

情感真挚的叙事散文有时由于表达的需要, 会在文中留下多处“空白”。教师要善于挖掘“留白”处, 并创设出适宜的情境, 让学生发挥想象进行“补白”, 使其思维处于紧张的思考状态, 从而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努力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中谈迁在遭受巨大的厄运后, 茶饭不思, 夜难安寝, 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地流淌。教学时, 我引导学生思索:“谈迁茶饭不思, 他在思什么?夜难安寝, 又在想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写写他的所思所想。”入情入境的学生倾吐欲望强烈。一生写道:“为了完成《国榷》, 我不辞辛劳地忙着, 可现在最珍贵的东西突然失去, 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还不如一死了之!不, 哭泣、抱怨是弱者的表现!我一定要振奋, 要与时间赛跑, 要与生命赛跑, 在有生之年完成我毕生的宏愿。”

2.指向特色处仿写。

叙事散文中的许多句式富有特点, 是增强学生语言敏感度的好材料。关注特色句并进行仿写, 可以巧妙地将文本中的语言内化为学生的语言, 丰富其语言储量。《孔子游春》第二自然段采用比拟、排比的手法讴歌了美丽的大自然。教学时先让学生说出其中哪个词或哪句话写得非常精彩, 并简单陈述理由。接着告诉学生:如此美的春景, 如此伟大的大自然母亲, 她一定还有许许多多值得我们赞颂的地方。大家能照着例句用诗一般的语言赞美一下她吗?有本可依, 学生妙笔生花, 灵动的语句自然流淌出来:粉红的桃花是她绽放的笑脸, 翠绿的嫩草是她秀丽的发簪, 绵绵的春雨是她晶莹的汗滴, 奔腾的江河是她飘舞的丝带……

3.关注延伸处拓展。

16.教学叙事之初三物理复习课 篇十六

众所周知,传统的复习课都是老师带着学生先一起回顾知识点,然后出几道典型的例题(常考题)当堂练习后讲解,课余时间再让学生多做相关练习就可以了,实验课也不例外。当然老师的想法是复习时间本来就不是很充裕,而且实验都是老师以前上新课时做过的演示实验或是学生自己亲自操作过的,所以绝大多数老师认为,在复习课上就没必要浪费时间重新再现了。这样不仅节约了大部分时间,也能用这些时间更好地多做相关的中考习题,何乐而不为呢。可是通过一个月的复习情况之后,照传统复习方法这样做所收到的效果简直让我难以预料,失望到了极点。

不禁让我想到了当时我在复习凸透镜成像实验时的一幕,当我问到学生把物体放到离凸透镜不同距离的位置时,我们所观察到的现象与相关结论是怎样的,这时连成绩很好的学生都很难立即回答,绝大多数学生,从他们的眼睛里我看到的是一片茫然,不知所措。这时有一位物理成绩名列前茅的学生说道:“老师,您跟我们重新再做一次演示实验吧。”当时我的反映是有点生气,并回答道:“由于我们复习时间相当有限,根本没什么多余时间来做实验,所以,我们就只能一起先回顾一下实验时注意事项、相关现象和结论,然后再做习题练习达到巩固的效果吧。”现在我还依稀记得学生当时的表情,显得十分无奈。其实我说得也是事实,还有就是我觉得去实验室取实验器材也很麻烦。我原以为学生只要把以前的记忆再找回来,再多做习题就应该不成问题,可是令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第一次月考成绩简直不忍直视,成绩好的学生实验题都丢分相当严重,更别提其他学生了。当看到成绩和试卷的那一刻,我顿时感到很是自责和懊悔,因为我没有听取复习时那个学生所提出的意见。如果我当时采纳了学生的建议,真的给他们重新做一遍演示实验,我想事情肯定不会变得现在这样糟糕。

于是,我开始不停地反思自己当初的想法和做法,我想我真的应该这样上实验复习课。首先,我和学生一起回顾需要的实验器材和实验原理;其次,如果时间的确很紧,老师就带领学生一起做演示实验,每一步都要学生先思考然后再做,并提醒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然后再由学生说出实验结论和注意事项。如果有充裕的时间,就应该让学生自己动手再一次亲自操作。毕竟亲眼所见的实验现象画面肯定比老师用嘴讲出来的实验现象更加灵活生动,这样就会使记忆更加持久犹新;最后,老师再精选一些中考常考的题以及容易出错的题给学生课后练习后再评析。相信这样的复习方案,最后的效果肯定是旗开得胜的。

17.高中叙事作文 篇十七

那是6年前的夏天发生的事,那时我上小学三年级。我们的班主任是一位很漂亮的女老师,她有着修长健美的身材,一头乌黑的头发披在肩上,脸上总是挂着天使般的微笑,她不但人长得漂亮,对我们也特别地好。教我们唱歌、画画,还和我们一起踢毽子,看蜜蜂跳“8”字舞。她的上衣口袋里永远插着两支笔,但是有一支笔从来没看见她使用过。那支笔的笔头,开放着一朵漂亮的腊梅花。偶尔在办公室看见老师看着那支笔一动不动,好像入定了一般,我们觉得很是疑惑。那是一支什么笔呢,让老师如此珍爱,如此迷醉?那时全班的同学对那支钢笔都充满了好奇和神往,都想看一看、用手摸一下那支神圣的笔。

有一天,老师带领我们在小操场玩老鹰捉小鸡,玩累了,躺在草地上休息。有一个顽皮的同学对老师说:“老师,我能看看你那支笔吗?”她很爽快拿了出来,我们接过笔,很神圣的看着、抚摸着那支笔。那是一支怎样的笔啊:有着老师一样修长而美丽的身材,身着浅浅的淡蓝色长裙,头上点缀着一朵小小的白色腊梅花。轻轻地抚摸着笔,我们都爱不释手。有同学开玩笑的说:“老师,这是你的定情物吧?”“不,是我小学毕业时老师送给我的。”她幽幽的说道。原来,老师在很小的时候,她的父亲就去世了,妈妈艰难的带着她生活着,可是祸不单行,在她即将小学毕业的前夕,妈妈一场重病住进了医院。正在走投无路身处绝境时,她的班主任老师带着同学们来看她了,临走时,她的老师送给了她一支钢笔(要知道,由于家庭贫困,我们的老师连一支完整的铅笔都没有买过,更别说是一支钢笔了。),并鼓励她要坚强,勇敢的站起来。我们全神贯注地听着,刚才还热闹的气氛越来越沉重了,我们的头都埋得低低的,太感人了。从此,我们就更加对那支钢笔向往了。

一个周五的下午,我们小组打扫教室,突然我看见老师的那支钢笔静静地躺在讲桌的一本书上,是那么诱人。我脑海中突然涌现出了一个念头:把笔占为己有。于是我鬼使神差地慢慢靠近讲台,伸出颤抖的手把笔放进了书包。一会儿,老师神色慌张的来到了教室,四处寻找着什么,我吓呆了:老师是在找她那支心爱的钢笔!我呆呆的站在教室的角落,如死神一步步迫近,心里充满了恐惧。老师焦急地问我们几个扫地的同学,谁看见了那支钢笔,我们都很紧张,连忙说不知道。有一个同学气愤地拍着桌子喊道:“是谁这么无耻,老师的东西都偷!”当他们扬言说要搜书包以证明清白时,我吓呆了,躲在墙角不敢出声也不敢动,怕被别人发现我就是那个小偷。我握紧拳头不停地发抖,不停地冒冷汗,吓得快哭出声来。窗外的乌云将整个校园变成了黑夜,半秃的树在瑟瑟秋风中颤抖,几片枯黄的树叶顽强地守着岗位,又终于坚持不住,一头栽下来,飘落在冰冷的水泥地上。这时老师忽然阻止了没让同学搜书包,她说:“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我只是希望拿笔的那位同学好好替我好好保管保管。好,同学们,天快黑了。早点回家吧。”说完,老师离开了教室,就在老师走出教室的一刹那,我分明看见,老师的眼泪哗的流了出来。我多想跑出去,把笔拿给老师,承认错误。可是,当我看见同学们愤怒的脸色,我退缩了。悔不当初啊!太丢人了。后来,当我终于有勇气准备向老师坦白时,老师已离我远去,去了上海,可能再也不回来了!

18.高中叙事作文 篇十八

时常忆起那把雨伞

风呼呼地吹着,雨不停地下着,站在饭堂门口的我傻傻地仰望天空,期待它能多云转晴。我那天没有带伞,看着撑伞的同学一个的离开,心中不由的产生羡慕,多么希望此时有一把伞能从天上掉下来。

雨继续下着,看着天色逐渐昏暗,我下定决心冲回宿舍。正当我准备迎接雨水的洗礼时,一把伞出现在我的头上方,我回头一看,是位刚打完饭出来的师兄,他带着笑意说:“走吧。我懵懵地跟着他走,心里的小鹿乱撞,他问我是哪幢宿舍的,我指着前方。回到宿舍楼F我向他表示谢意,他微微地浅笑说:“下次记得带伞。”便朝我挥了挥手,消失在人样中,那把伞鲜明而耀眼,在我心中留下了个很深印记。

时常忆起那杯温水

淋了些雨的我连续的打了两三个喷嚏,我有预感我要感冒了,回到教室,同桌看我的异常,便询问我是否感冒了,我看着她,点了点头,又朝她挪远了点,生怕传染给她。她看到我的小举动,大笑说:“我不嫌弃你,放心。” 过了不久,我便开始口干舌燥,准备去打开水时,却突然发现自己的热水卡没带,我懊恼地拍下自己的脑袋,喝着杯中仅剩的最后一口水。课间我去问完问题回来时,发现我同桌已不在座位上,我桌面却多了一杯刚打的温开水和一张纸条: 多喝开水哦! 我打开盖子,喝了一口水,它就像一股暖流,一直流进我的心房。

时常忆起那句话语

下了自修,回宿舍,下了雨的天气微微转凉,我铺好被子准备睡下时,才发现我门外的衣服没收,刚好宿舍关了灯,我打着小手电简去收衣服。刚出门外,就与班主任碰个正着,我尴尬地向老师让了个道,却不曾想,老师摸了摸我的头,语气温柔地对我说道:“大晚上的多穿点着凉了就不行,知道吗?”我点了点头。

上一篇:食堂承包方案策划书下一篇:销售计划:销售经理如何制定销售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