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设计专业调查报告(精选11篇)
1.环境设计专业调查报告 篇一
开报告,它初步规定了课题研究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步骤,对整个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关键的作用,下面为大家分享了环境设计专业的开题报告,一起来看看吧!
研究现状:
我国古典园林主要可以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纪念性园林和寺庙园林等。但在现存的古典园林中,寺庙园林建筑在数量上远超过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纪念性园林的总和,而且较其它三种园林分布更广。同时,佛寺的数量在我国保留的古建筑以及建造时间最早的木结构建筑中占有很大比例。著名的寺庙园林有承德避暑山庄的“外八庙”、山东曲阜的孔庙、河南嵩山少林寺、山西太原晋祠等。武汉归元寺坐落于汉阳区翠微路西侧,归元即归真,就是超出生灭之界,还归于真寂本源的意思,与宝通寺、溪莲寺、正觉寺合称武汉的四大丛林。本文阐述了园林植物配置及景观设计对寺庙的影响,城市园林的重要性及探讨禅的意境在中国寺庙园林中的体现。
现在的武汉,现代化建设步伐非常迅速,但在城市环境上,仍然有令人担忧的问题存在,城市的快速发展必然带来环境的污染,城市公共空间缺乏内涵,人性化设计成为一句空话。如何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和找到一片充满诗意的公共空间,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佛教寺庙园林空间艺术的研究就是希望能够找到一种方法或者得出一些启示用以解决和指导现代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武汉归元寺山门之内是中院,院内有钟鼓楼、斋堂、念佛堂等建筑,还有翠微泉、翠微古池、翠微亭等景观。院内梅花、桂花、玉兰、紫薇等百花吐艳,松柏、棕榈相映,山石盆景相辉,形成景色宜人的“翠微妙境”。这里的翠微泉,泉水晶莹澄澈,取之不竭,翠微亭边的墙壁上,镶嵌着白光的《翠微泉》一诗。
中国佛教的影响范围,不仅限于东南亚,甚至欧洲。而一些才智卓越的大师人物也有意或无意地与东方传统思想有了某种惊人的吻合。如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中“电磁场”概念所阐明的物质与空间的不可分割性,与“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禅学的般若禅观近在咫尺。波尔等人“原子物理学”的重要观念与东方佛家思想不期而遇。由此可见,佛教思想如此强大的影响力与生命力,是很值得去研究的,而寺庙园林空间艺术作为佛教思想最直接的表象是更加之的人们去探讨和钻研的。
研究目的和意义:
由于现代城市园林空间设计存在着许多不合理的现象,大多设计成果主要注重功能的完整和形式的统一,并不去深入研究内在的意境之美,缺乏了解人们精神的需求。本文详尽的叙述了以武汉归元寺为例的寺庙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等情况。
武汉致力于发展成为旅游城市,有着浓厚的文化气息,而寺庙园林是其发展的重要部分,武汉归元寺已成为武汉市重要景区。武汉市这个城市的特殊地理位置两江交汇,三镇雄峙,龟蛇对望也给予了它们独具魅力的一面,同时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存在着很深的研究潜力。
宗教艺术在我国独具特色,而寺庙园林空间的最初产生,是有其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尤其受到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及“虚实相生”、“计白当黑”的空间观的影响。它体现了古人对大自然深厚的情感以及在处理性质、意趣不同的建筑与园林互相融合时所表现出的智慧,是自成一体、迄今仍是充满活力的空间形式。研究寺庙园林空间,便于人们从更理性的角度揭示中国古人在处理建筑与自然关系问题上的思想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在今天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它对于改善人类的生态环境,赋予建筑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氛围,等方面都有着较深刻的意义。城市中的寺院,不仅是僧众修持之所,而且也兼具宗教、文化、艺术、教育、经济、旅游的多种社会功能,是集建筑、雕塑、绘画、弓法、音乐、文学于一体的艺术殿堂。而寺庙园林则是秉承禅宗思想的理想天地,潺潺细流,青青幽竹,郁郁松柏,无边芳草,寺庙园林所创造的禅境与喧闹的市井生活相比,展现了夕青幽、寂静、安详、平和的艺术氛围,也成为人们的“心理诊所”。
研究内容(内容、结构框架以及重点、难点):
佛教,将中国传统寺庙园林的艺术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已不再局限于寺庙园林的外在形式美,而是直达人的心灵,在相地选址、叠山理水上也更注重从意境的整体经营着手。整体地看,佛教对中国传统寺庙园林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教”与“禅”两个方面。“教”指佛教仪礼、戒律典章等外在表现形式,比较直观通俗禅”则指思想的内在层面,渗透在寺庙园林的每个空间里。随着人们对寺庙园林的探究,其风景秀丽的选址和神秘的宗教色彩,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不断焕发出鲜活的现代主义。
佛教寺庙园林既有宗教功能,又有公共交往功能。而且现时很多寺庙园林已成为城市景观之一。这种宗教性、公共性、观赏性使它与世俗园林既有共同的特点,又有很大的差异。从观赏游览的角度看,佛教寺庙园林环境和皇家苑囿、私家园林除了面向的对象和范围不同外,它们都具有传统园林共同的游乐功能和一般特点在构景意境上崇尚自然,以山水意境为主题在布局上求其自由曲折,幽邃深远在构景手法上强调因借,“屏俗收仕”,组织完善的景观序列。然而,佛教寺庙园林具有的与皇家苑囿和私家园林所不同的宗教性和公共性,它本身又具有着独特的宗教性,给其带来了不少神秘色彩。
中国寺庙园林的设计方向及深入探讨
寺庙园林空间艺术给现代城市园林的启示
寺庙园林建筑的布局与空间处理方式,空间层次分析及营造手法
归元寺园林空间的布局与形态
武汉佛教寺庙园林空间艺术的塑造
中国寺庙园林的演化与起源、发展
佛教寺庙园林产生的溯源
调查研究资料整理
研究方法、手段:
本文通过大量研究阅读中国传统寺庙园林实例的相关文献资料、园记,了解掌握其空间设计的特性与手法,结合中国寺庙园林在空间与其他园林设计在艺术上的成就,以及东西方对于空间己有的哲学及美学的理论研究,在对本文研究内容的充分实地一调查、分析研究、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得出受禅宗思想影响下的城市型佛教寺庙园林空间设计的艺术特征,以及对现代园林设计的启示,进而归纳总结出为一些设计思路和手法。
研究进度:
前期做资料收集、文献查阅
实地考察有序进行
初稿正在写作
文献综述(包括:国内外研究理论、研究方法、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参考依据等)
如今的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是模仿西力一外来文化的,从而导致了中国传统佛教文化逐渐被遗忘,直到年代后,国内的学术界才开始复苏,加之西方学术界“东方思想研究”的热潮,有关佛教的研究方向逐渐开始展开。然而关于寺庙园林空间艺术的研究者仍然很缺乏。管欣的《中国佛教寺庙园林意境塑造手法研究》一文中对寺庙园林的意境营造手法进行了详细说明等等最后还有一些与本文研究对象息息相关的文献综述,对武汉四大佛寺的历史沿革、发展演变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阐述,但是对其寺庙园林空间艺术手法的研究却是一片空白,所以说寺庙文化及寺庙园林景观还有待深入探讨、学习及研究。
研究方法可以从中国寺庙园林,园林化的表现及寺庙园林中的禅的意蕴、寺庙园林的发展起源,结合我国宗教文化与园林景观构成入手。
存在问题,大部分文献都仅作于对一部分文化入手进行讲解,如只对中国寺庙文化进行分析,对景观设计及园林配置进行分析,没有一系列深入的结合寺庙与园林,宗教与景观文化的探讨,现代城市园林的设计方向,及寺庙园林对城市园林的深远影响。
现代城市的园林空间应当不仅具有诗意,更应具有内涵。内涵与诗意本源于当地人的生活习惯和场所精神,因此设计师要充分了解场地的自然及人文历史,掌握场所精神。这是一种源于当地的自然过程和人文过程的内在力量,也是设计形式背后的动力和原因,更是设计所应表达和体现的场所的本质属性。只有这样的设计才是属于人性的,属于特定地域人们的生活,当然也最容易得到人们心中的认同。
主要参考文献:
1.金荷仙.寺庙园林意境的表现手法[J].中国园林,(6):28-30
2.任晓红.禅与中国园林[M].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1984
3.赵光辉; 寺庙园林环境的构景 [J];城市规划; 1985年05期
4.金荷仙,华海镜; 寺庙园林植物造景特色 [J];中国园林; 12期
5.贺晓娟,邹志荣.论寺观的园林植物配置特点.9月.86-88
6.郑其新.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的植物配置.福建热带科技.第30卷第1期..36-37
7.邓泽森.汉阳归元禅寺历史新考[J].考江汉大学学报,(8):122-124
8.陈栋.《蓝天园林》第5期总42期
9.管欣.中国佛教寺庙空间的意境塑造[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116-119
[环境设计专业开题报告]
2.环境设计专业调查报告 篇二
(一) 调查目的及意义
服装设计专业是实践性比较强的专业, 在服装设计人才培养过程中, 对于学生操作能力、操作技巧的培养非常重要, 如果教学中这个环节不到位, 直接影响到的就是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间接影响的是社会对于服装设计专业人才的越来越多需求的满足程度。所以, 本课题对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状况的调查, 尽力发现目前内蒙古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存在什么问题, 为进一步完善该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和有效实施提供依据。
(二) 调查对象
1. 调查样本选取
根据课题的相关性, 本次调查样本的选取主要以下三类: (1) 相关院校服装设计专业的专业教师和学生; (2) 在服装企业中就业的服装设计专业往届毕业生; (3) 服装企业的管理人员。针对以上类型被调查对象, 为了使调查结果更具有代表性, 课题组成员在条件允许范围内尽量实现地域上的广覆盖。
2. 调查样本容量
(1) 相关院校服装设计专业的专业教师和学生253人次 (详见表1) ; (2) 在服装企业中就业的服装设计专业往届毕业生18人次 (详见表2) ; (3) 服装企业的管理人员30人次 (详见表3) 。
(三) 调查时间:
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
(四) 调查方式 (方法) :
访谈法, 实地调查法, 文献调查法
(五) 调查内容
1. 内蒙古自治区高职及本科教育服装设计专业教学计划与实践教学安排
2. 内蒙古自治区高职及本科教育服装设计专业实习实践方式
3. 内蒙古自治区高职及本科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现状
4. 内蒙古自治区高职及本科教育服装设计专业就业环境
二、本次调查的主要发现及基本结论
(一) 目前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存在的问题
1. 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上未能很好地与实际需要接轨。
(1) 各个学校服装设计专业培养模式的趋同性使毕业生不能满足市场多元化、多样化的需求, 各类院校的毕业生涌入同一就业渠道, 因为这样过分集中而显得“人才出口”比较狭窄, 难以满足市场上服装分类日益丰富、细化的特色需求。由于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与学科知识体系没有完全区分, 导致本科和高职院校的服装设计专业在课程设置与教学手段方面没有太大差别, 服装设计专业的职业教育无法做到教学目标与职业目标合二为一, 没能与企业搭建成共生互存的平台, 学生的专业能力与企业要求的技术岗位相脱节, 造成了学校对企业的需求不甚了解, 企业抱怨院校服装设计专业难以提供能够直接上岗的毕业生。企业方面, 也只想要“拿来就能用”的人才, 却不肯为学校培养人才进行针对性的有效投资, 加之服装行业具有分类比较庞杂、种类极其丰富的特征, 如果没有企业的合作, 单凭学校教学在客观上也难以满足和解决不同服装企业的人才需求。
(2) 服装设计专业设置的专业方向较窄。内蒙古自治区呼包二市范围开设与服装相关的高校和高职现有7所, 专业名称大致都在服装设计、服装设计与工程, 而内蒙古服装龙头企业羊绒羊毛制造的优势没有得到体现, 目前为止, 只有针织方向的体现, 而没有设置针织专业, 主要是目前师资力量的限制导致。呼包鄂三市作为西部发展最快的城市, 加快了的经济脚步, 生活品质的提高, 高端服饰品牌的入住, 无疑造就了服饰市场时尚奢侈品市场营销人才的奇缺。
(3) 服装专业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普遍不高, 削弱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我区, 服装设计专业教师95%来源于服装艺术相关专业的毕业生, 教师普遍存在理论过硬实践操作能力偏弱的硬伤。加之教师在企业兼职或者取得了一些专业成果, 比如, 为宾馆饭店设计制作服装、指导学生参赛获奖、教师自己获行业内奖项, 在评职称方面不能得到承认, 很大程度影响了教师社会实践的积极性, 使得教师对专业实践心存畏惧, 直接影响到对学生的专业能力的培养。
2. 行业领域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到了学生实践后的就业心态
(1) 服装行业的性质、服装行业地域分配导致服装产业分配极度不平衡, 在我国服装行业仍然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 没有世界领先的科技创造, 珠三角、沪杭地区, 是我国服装产业集散地, 那里云集了各类服装品种制造的优势。内蒙古自治区十一·五规划提出了以推进新型工业化、农牧产业化和城镇化“三化建设”为核心的发展战略后, 尤其在十二·五期间, 要求经济发展也要做出如下调整: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战略, 充分发挥我区现有的资源优势, 承接产业转移, 全面提升产业分工地位, 发展壮大产业集群, 优化经济结构, 转变增长方式, 强化生态和基础设施建设, 构筑我区重要的能源重化工业基地, 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北方生态屏障。内蒙古服装产业的资源优势就在羊绒羊毛制造方面, 随着绿色生态的提倡和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 羊绒产业也遭遇了巨大冲击, 产业员工不稳定, 极大的影响了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在当地就业的信心。
(2) 服装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环境的局限性——工作性质辛苦, 薪酬待遇普遍很低, 导致学生们在实习之后对未来职业缺乏信心, 产生畏惧感甚至比较排斥。另外, 学生对在企业实习、就业的期望值也比较高, 从基层做起的决心大, 但成果小。根据课题组对4所有服装设计专业的学校6年内128位服装设计毕业生跟踪调查, 毕业后三年内从事本专业的学生有59人, 毕业6年从事相关专业的仅有47人。近几年情况更加严重, 近三年服装专业毕业生的学生改行现象尤为突出, 坚持从事这个行业的学生却不多, 就业心理适应期长, 不稳定, 跳槽情况严重。
(二) 关于培养服装设计专业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教学思考
1. 课程体系设置要适应服装行业的就业环境
课程体系建设要做到延续性保证。课程设置与主要教学要求、课程名称的排列要体现前后承接的顺序保证 (延续性) 。如公共基础课 (含思政系列) 、专业基础课——在高职院校又叫做技术基础课 (职业能力基础课) 、核心技术课 (高职叫做职业能力核心课, 本科院校叫做核心课程或称专业理论课程) 三大块课程前后顺序及衔接设置应保证科学性, 使得服装设计专业由基础课到专业技术课做到循序渐进。
2. 课程设计与“实践周”安排对学生实践能力产生积极影响
(1) 课程设计是体现实践能力的环节
根据学科性质、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的制定, 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理论教学包括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习题课等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包括实验课、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 (论文) 等教学环节。
课程设计能够体现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般来讲, 本科院校理论与实践能力的比例70%:30%, 高职院校所有的课程对理论与实践的比例不得少于50%:50%。不论本科院校还是高职院校, 在课程设计中都要突出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如专业理论课程中的《服装营销课程》, 设计了市场调研报告的调研方法及市场调查报告的写作要求。每门与专业相关的课程要在最后1到2周的实习周, 如《服装设计基础课》, 最后2周在工艺室制作完成一到两件实物缝制;而《服装结构与工艺》等与制作相关的课程更要突出学生对实践能力的掌握方法。
(2) 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在教学时间内得到充分的保障
作为独立的实践教学环节, 本科院校、职业院校都硬性规定了每学期设置实践教学的时间, 以保证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本科院校叫做采风、专业实践周、实习周, 如东北某高校在大学一、二年级设置了专业考察周, 短距离的到北京观摩中国国际时装周, 三年级时, 特意设置了2周的专业考察, 以上海为中心, 依次再赴义乌、柯桥等地, 考察面料辅料市场。高职院校将独立的实践教学环节称之为职业能力体验课, 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服装设计专业将一年级的第二学期设置有服装行业认识周, 以参观中国国际时装博览会为主。服装设计专业结合专题设计设置了服装缝制实训周, 在校内服装实训基地开展, 作为校内顶岗实训。结合专题设计安排了展示实训周, 将学生的作业或者实物作品, 利用业余时间布置展览, 通过观摩提高学生学习水平。
(3) 积极参加时装设计大赛
参加各类服装大赛是提升学生设计能力的有效手段, 各相关院校的服装设计专业越来越重视这方面的工作了, 在提高学生全面设计能力的同时, 也提高了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 同时也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 每年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都会进行一次服装专业相关院校的排名, 很多学校因为学生参赛获奖, 使得学校招生生源得以扩大, 招生质量也有所提高。
(4) 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是检验学生数年所学专业的实践机会, 也是学生就业前的一次真实练兵, 学生可以全面总结所学到设计技能、裁剪制作技能、装饰技能和展示技能。学校如果能与企业签订就业合同, 鼓励学生依托企业完成毕业作品设计, 这样可以给学生大大的节约毕业设计的成本, 同时也为企业获得成功的产品设计节约了成本, 可谓双赢。
(5) 选修课对专业培养目标的形成的影响
(1) 高职院校要通过所学专业领域的国家 (或部门) 职业资格认证考试, 必须取得《服装定制工》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
(2) 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的职业能力体验课、文化素质教育课:
学生达到具有良好的审美情趣、文化品位、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具有较强的社交能力和应变能力, 对服装行业有敏锐的视角, 能够及时获取行业前沿信息的能力, 掌握行业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能力, 有自主学习、触类旁通的能力, 等等, 这类课程的设置对于以上能力的培养起到了积极作用。
具有良好的技术业务素质, 能很快适应岗位一线要求, 这样才具有发展潜力。
(6)
为加强身体素质和基本技能为目的的公共基础课, 尤其是各类体育运动课程的设置, 为学生专业能力的发挥提供了最基础的保障——有了健康的身体, 业务、技术才能在工作岗位上得以充分的发挥。
3. 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在企业完成的培养方式
(1) 顶岗实习
高职院校在这方面具备更多明显优势, 顶岗实习是非常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是国家推行“2+1”模式、工学结合的具体操作方法, 主要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习练, 学生和带队教师深入企业, 进行第一线的实际操作, 并制定严格的考核制度, 同时还可以检验学校的实践教学效果, 为后期的教学提供一些合理的建议和意见。
(2)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
除了规定在校时间学校组织的观摩参观外, 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在第四学期结束后, 安排学生利用暑假时间进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到校外实习基地和相应设计公司等进行实践操作训练, 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学生毕业后直接到实训基地和相应设计公司就业人数也比较多。这也是学生进行专业实践技能训练非常好的机会。
(3) 校外教学基地的建立
校外教学基地对学生接触企业生产工艺、技术、管理等实质性操作流程, 对锻炼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各个院校在这方面有着共识。商贸职业学院服装设计专业目前建立了全国范围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1家。由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牵头在自治区范围内成立了内蒙古商贸职业职教集团, 更是将企业资源进行了高效组合, 为学生迅速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储备了有效资源。
(三) 关于培养服装设计专业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实施建议
1. 需要解决的就业环境问题
(1) 因地制宜, 增设适合就业环境的专业, 调整服装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与规模适应内蒙古地区的经济发展
服装教育体系的构成内容、结构比例、培养模式、人才质量应适应经济地区社会发展的要求;服装教育的发展规模、速度、比例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相适应和协调, 要根据我区的产业情况培养出“适销对路”的人才, 重点培养第二、第三产业人才。高等服装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要能真正满足社会的需要, 在社会上找到合适的岗位, 只有这样才能不成为“负担”, 而真正推动我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但现在我区不少高等职业院校专业结构并不合理, 专业建设呈粗放型经营, 专业设置没有独特的职业特色, 无视我区经济发展需要, 无视学校自身条件, 扎堆式发展;一些学校设置专业的标准不是市场需要, 而是家长的意愿。所以加快与自治区经济发展相符合的资源型专业势在必行。
(2) 建立企业与服装教育的互惠机制, 让企业真正介入教学环节
加强行业对服装教育的支持与指导, 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必须要有行业背景, 在企业的参与下进行教学体制、模式、课程体系等一系列的改革, 争取建立好教育部门、行业主管部门以及企业三方共同建设高职的管理体制。企业与学校密切合作, 共同参与课程设置和教学环节, 共同培养出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 使学生走进企业就能直接进入一线的关键岗位工作。
要实现这一培养目标, 学校必须与企业联合, 进行专业建设、课程开发, 承担起一部分培养费用和教学任务, 以培养极具企业特色的人才。而学校亦要满足企业特殊需要, 进行“定单”培养, 为企业“量身定做”培养人才, 实现教学与就业岗位的有效对接, 发展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教发展策略。
(3) 提高学生实习和就业的薪金待遇, 提升学生在企业的稳定性
80后、90后学生更看重的是就业单位的企业环境、企业文化、企业文体活动和薪资待遇, 这样就能够以环境留人、感情留人, 使企业保证了员工的稳定性, 保住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2. 服装教育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
(1)
呼包鄂三市作为西部发展最快的城市, 加快经济的脚步, 生活品质的提高, 高端服饰品牌的入住, 无疑造就了服饰市场和时尚奢侈品市场营销人才的奇缺, 专业的设置要跟上时代的脚步。建议增设与自治区发展相关的服务类的专业, 如《时尚服饰营销》《针织服装设计与工艺》等专业。
(2) 加大课改力度, 真正实行实践课程平行化轨道
实践课程平行化的方式——真正修正教学体系, 完善教学大纲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
教研室所有老师共同备课, 将课程之间衔接落实到位。
(3) 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
(1) 加强专业教师的培养和终身学习观, 建立健全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实效制度与奖励制度。
(2) 承认教师在社会实践中所取得的成果。
制定科学的评价体系, 使有实践能力的教师在评职称方面、奖赏制度中得到充分的肯定。
(3) 建立教师工作室制度, 使学生在校得到最佳实践能力培养。
(4) 加强就业指导教育力度。
3.环境设计专业调查报告 篇三
关键词:需求分析;行业英语;调查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024-01
一、引言
近年来,高职教育发展势头迅猛,已经成为了高等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000年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高职培养的主要是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这就决定了高职就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涉外护理专业培养的学生本来就是面向国内涉外卫生机构和国外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但是从学生的就业情况来看,我院的这个专业输送到国内涉外卫生机构和国外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学生并不多,成为一个名不副实的专业。难怪有些教师会就此提出异议。但是据调查,近年来,发达国家已经逐步迈入老年化阶段,护士短缺已经超过数十年的时间。在未来,欧美发达国家对护士的需求量会达到数百万计。在这么好的形势下,我院涉外护理专业却把学生送不出去。而出现的这种状况直接体现了他们在校期间的学习状况和英语技能的严重缺失。究其根本原因是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实际需求之间脱节了。课程是出现这一偏差的主要原因。课程设置是判断一个学校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重要标尺。课程设置应该遵循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是人才培养目标在课程设计中的集中完整展现。那么涉外护理行业对学生英语能力的需求到底是什么?应该如何优化英语课程设置?这正是本课题的研究所在。
二、研究现状
在网络上通过检索关键词的方式可以较为容易地获得相关研究的信息。笔者以”高职+英语课程设置”为关键词,检索出的文章共有176篇,其中核心只有16篇,数量并不多。但是论文数量呈逐年增长的趋势,说明大家越来越关心这领域的研究。通过进一步的审读发现,对高职英语课程的研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对某一专业英语课程设置的研究。祁景蓉(2011)研究的是会计专业英语的课程设置问题,通过对企业对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的毕业生英语应用能力的要求进行调查,提出了改革该专业课程设置的几点建议。毛亮清(2011)从旅游专业学生学习需求和用人单位的人才要求进行调查,阐释了旅游英语专业英语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的关系。二是对某一区域内高职英语课程设置的研究。李响,向前进(2009)通过问卷的方式对广东省各类高职院校的英语课程在学时、教材和英语应用能力评估方面进行了调查。同时指出课程设置要适合区域社会需求。三是以某一理论和理念为基础的高职英语课程设置研究。刘佳真(2008)从语言经济学角度出发,通过研究高职生语言消费状况,提出应该改革高职课程设置,促进形成人力资本,实现人力资本最大化。龚芳芳(2012)以个体需求分析理论为基础,通过对英语学习者英语学习动机,对课程设置的反馈,对社会需求的潜意识等方面的调查,对英语课程体系构建提出了建议。
以“高职+英语课程设置+需求”为关键词,检索出的文章仅有65篇,主要集中在2011、2112、2013这3年。进一步阅读文献发现,大多数文章都是侧重于介绍需求分析理论,需求分析需要用到的方法以及通过这个理论来评论某些英语课程的设置(李红2013,朱婷2013)。2013这一年出现了少数对社会、学生、企业等需求的调查研究(巫但;曾亚2013,谢艳红2013,李淑苹2013,吾雅平2013),但这些研究都主要是从学生的需求出发,研究的是对英语需求的主观感受,并不具有客观性。完全基于具体行业对英语能力的客观需求的实证研究是凤毛麟角,基于对涉外护理行业英语需求的调研来指导课程设置的研究更是没有。
三、相关理论综述
需求分析指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通过内省、访谈、观察和问卷等手段对学生的主观需求和客观需求进行调查,从而确定学生应该学什么和怎么学。在外语教学领域,需求分析是语言课程设计和实施不可或缺的启动步骤,它“至少有4大重要作用: 1)为制定外语教育政策和设置外语课程提供依据; 2)为外语课程的内容、设计和实施提供依据; 3)为外语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的确定提供依据; 4)为现有外语课程的检查和评估提供参考”(束定芳2004: 19) 。
国内外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对“需求”进行了研究并分为以下几类:一是“客观需求和主观需求”(Richard 1984);二是“目标情景需求和学习需求”(Huntchinson & Water 2004);三是“ 社会需求和个人需求”(束定芳2004)。综合上述几种分类,余樟亚(2012)认为,需求包括社会需求和个人需求,其中社会需求包括一般社会需求和特定社会需求,即行业需求。
四、研究设计
本课题选择涉外护理行业作为研究对象,其原因有二:一是笔者从事涉外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学多年,具有调查资源优势;二是随着我国国际化步伐的加强,外国对护理人员的需求以及我国护理涉外机构对英语好的护理人才的需求日益剧增,研究涉外护理行业需求也是为研究其他行业需求提供参考。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就是了解涉外护理行业对英语的需求状况,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去研究,一是护理行业岗位招聘对英语的需求,二是护理行业岗位工作对英语的需求,三是护理行业岗位培训对英语的需求。通过调研,这些方面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涉外护理行业对英语的需求,能以此为据,优化涉外护理专业英语课程设置相关内容。
参考文献:
[1] 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 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 陈冰冰.国外需求分析研究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 (2):125-130
4.设计专业开题报告 篇四
论文最好能建立在平日比较注意探索的问题的基础上,写论文主要是反映学生对问题的思考, 详细内容请看下文设计专业开题报告。
选题依据和背景情况:
贝多芬,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与海顿、莫扎特被世人称作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我们在研究和指挥他的作品的过程中会不断发现其创作风格上的独特性与创造性。贝多芬不拘泥于形式,大胆创新,在将古典乐派推向高峰的同时又开浪漫乐派之先河。作为音乐专业的学生,几乎所有人都会学习他的作品。他的九部交响乐均被看作音乐史上的巨作。但是,人们往往较多的关注于他的第三、第五、第六、第七交响曲和第九交响曲,认为这些作品是他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代表;而其他几部交响曲则是其向古典的回归,人们所给予的关注较少。然而,正如同这九部交响曲的序号排列一样,在音乐上,它们是一脉相承的,是逐渐发展的。我们不能仅仅关注其中的几部。
贝多芬的《第四交响曲》创作于18。这部夹在《英雄》和《命运》之间的交响曲,被罗伯特•舒曼形容为:“两座北欧大神之间的温柔希腊少女”。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称此作品“保存了他(贝多芬)人生中最明朗日子之芬芳”。
对于指挥来说,准确地把握作品的音乐特点非常重要。因此,我们对作品的研究永不可止步。
课题研究目的:
通过理论、思想与谱面相结合,更好地阐述贝多芬第四交响曲,以更好地指挥这部作品。
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
5.设计专业实习报告 篇五
作为一名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学生,我契合学院办学宗旨,结合自身发展需求,积极参加专业实习活动,期以理论联系实践,培养自己良好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爱岗敬业的职业素质,巩固自身服装专业基础知识,提高自身文化艺术素养及审美能力,争取成为一名合格的服装专业人才。
二、实习时长:xxxx年4月11日——xxxx年4月22日
三、实习地点: 重庆叶森服饰有限公司
重庆叶森是一家集品牌运营、产品研发、生产制造、连锁加盟、进出口外贸和网络建设、品质服务为一体的企业集团,由重庆叶森服饰有限公司、香港宝润国际集团公司、重庆华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华冠电气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和重庆凯迪公用事业咨询事物所组成。新建成的叶森大厦位于重庆市两路工业园区,占地40余亩,第一期建筑面积0平方米,其中办公大楼1350平方米,生产车间13000平方米,员工公寓5650平方米,绿化面积达25000平方米,是该工业园区代表性的标识性建筑。
公司拥有先进的生产流水线,办公环境优雅。公司现有员工近600人,其中中高层管理人员30余人,技术人员80余人,具备中高级职称50余人。企业来一直以“人才是根本、质量求生存、创新求发展”的文化理念,不断地吸收和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科学技术,不断地提升和完善自我,实实在在的经营,现成为重庆名副其实的综合性经营实体,正向集团化公司迈进。
四、实习内容
1、熟悉环境
熟悉工作环境为我们的实习活动打下了良好基础。xxxx年4月11日,我们抵达重庆叶森服饰有限公司。在相关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确定了食宿地点,与公司各部取得了联系,并积极接触公司员工了解公司的发展现状,包括公司规模、发展方向、部门分配、作息安排等,同时我们还获得了公司的服装生产流程:定款—画设计稿—制样衣—接单—采购—验布—裁剪—流水线生产—质检—包装。为实习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
2、观模操作
11日11时许,各实习小组聚在一起观模了由公司相关员工演示的搭建工作台、整理服装、正确使用专业工具(包括锈水、纱剪、胶布、锥子、反功标、刷子、垃圾桶)及其它相关操作。观模过程中,演示员认真演示了各个操作的重要步骤,提出了各程序的注意事项,解答了同学们的各种困惑,并最终为同学们指定了平均工作量。实习中,观模过程让我们更加明确了工作内容及重心。
3、投入实践
通过多次操作,我们熟悉了工作内容,完成了工作任务,达到了公司要求的工作量,并获得了质监老师对我们工作质量的好评。
4、经验交流
6.环境工程专业认知报告 篇六
2011333008郝晓燕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环境问题呈现出了复杂性与迫切性:我国已进入大范围生态退化和复合性环境污染的阶段。面临环境问题迫切需要环境科学的支撑。
环境科学是研究人类生存环境与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相互关系和调控途径的科学。
一、环境科学的三大基本特征:问题导向型、社会交叉型、社会应
用型。
二、环境科学的主要研究任务:
1.探索全球范围内的环境演化规律
2.揭示人类活动同自然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
3.探索环境变化对地球生命及其支持系统的影响
4.揭示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变迁及其对人体健康与生物的影响。
5.研究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资源循环利用技术。
6.探索人类与环境和谐共处的途径方法
环境工程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专业,它是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又是工程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环境工程主要是以工程手段防治污染、保护环境的科学技术。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综合知识和创新意识的高级环境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注重
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的素质与能力在参与教师的科研或工程课题中得到锻炼与提高。
三、环境工程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城市和城镇水、气、声、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和给排水工程、污染控制规划和水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知识与较强专业实践技能,有创新思维能力,能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学校等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方面工作的环境工程学科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四、环境工程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普通化学、工程力学、测量学、工程制图、微生物学、水力学、电工学、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外语、计算机技术及绘图、污染物监测和分析、工程设计、管理及规划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环境科学技术和给水排水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管理规划方面的基本能力。
五、环境工程知识技能: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普通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工程力学、测量学、工程制图、微生物学、水力学、电工学、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水污染控制工程、空气污染控制工程、噪声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工程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3.具有污染物监测和分析、环境监测、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初步能力;
4.了解环境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六、环境工程专业特色:
环境工程是21世纪重点发展的高新科技之一。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具有扎实的环境工程理论知识、专业技术和工程设计能力,特别是在(高浓度)有机废水的生物化学处理、可持续发展的垃圾填埋处置及环境污染修复的生态工程等方面的理论和技术独具特色。
七、环境工程的主要任务:
水污染的控制、大气污染的控制、固体废弃物处置、污染土壤修复与治理、噪声污染控制、放射性与热污染治理。
八、环境工程的就业前景:
(一)国家的基本政策决定了该专业重要的社会地位
随着各种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和影响范围的不断扩大,环保问题是21世纪全球的焦点,环保产业也是我国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为了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促进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国家
已经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而环境工程学科的内涵日益丰富,使得它已成为21世纪的带头学科之一,未来前景不言而喻。
(二)生态环境领域项目的丰富预示着就业面的无限广阔
我国环保产业在高新技术产业化政策的引导下,环保技术开发、技术改造和技术推广的力度不断加大。环保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层出不穷,各种技术和产品基本覆盖了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各个领域。
(三)我国环保产业岗位大量空缺,需要专业人才给予补充。
我国环保产业面临严重人才不足,并且现有的环保技术人才难以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十分需要专业人才来增强该领域的运作能力,尤其在一些大中城市表现最为明显。
总之,环境工程专业是极富发展潜力的专业,不论从政治上还是从经济上而言,无疑给广大该专业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该专业是专业性较强的专业,在人才需求上,更侧重的是人才的专业性。
九、环境工程就业方向:
主要工作部门:
1.各级政府环保部门;
2.规划部门、建设管理部门、设计研究院所、环境工程公司、国企等事业单位;
3.科研单位、高等院校
从事职业:
7.环境设计专业调查报告 篇七
一、调查目的
通过服装市场调研, 进行知识点梳理, 把学校所学到的专业知识与市场中获取的知识点进行融会贯通, 达到基础知识的真正领会与实际运用。
在服装市场调研过程中, 学习运用问卷式、访谈式、观察法、资料法等调研方法, 通过调研方法总结得出所要调查的数据。
经过此次市场调研, 打破了以往的课堂学习, 把一体化教学运用到实处。开阔学生视野, 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的积极性。切身融入市场, 体验市场需求, 可以更好地完成具有市场价值的一系列毕业设计。
二、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太古汇、天河城等, 学生以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爱的服装品牌进行调查。
三、指导市场调查过程
此次市场市场调查是为完成毕业设计课程, 按照一体化教学模式分为六个步骤:
(一) 组建小组, 布置任务, 明确任务要求。组建市场调查小组, 本次市场调查的工作任务是:根据自己所调查的服装品牌设计2015~2016年春夏/秋冬的潮流款式完成毕业设计。同时, 完成市场调查报告, 以PPT的形式展现出来, 调查报告中要求列出每位组员的主要调查任务与完成情况、品牌风格与常用面料、消费者需求。根据教师的任务书安排, 本次市场调查须在2个月完成。
(二) 教师指导市场调查内容, 学生收集与整理信息。每组确定好自己所调查的服装品牌后, 教师会以组为单位讲解具体调查内容, 品牌介绍、品牌的市场定位、款式风格形象、产品结构、品牌分析、调查结论, 结论中需要写出毕业设计中所要借鉴的元素或将市场调查可以运用到自己设计上的方案。根据教师列出的信息提示学生收集信息, 对资料进行整理, 为后期毕业设计积累信息。
(三) 教师指导调查方式与技巧, 学生能提取市场调查中的关键性问题。本次调查根据教学计划分为学生外出进行市场调研和在实训场地对上一周每组的调研结果进行分析。本次活动为2个月时间, 因此每次教师利用上课时间, 要求每组汇报上周调查的情况, 遇到的问题, 相互交流, 了解学生每个阶段的市场调查实施情况, 解答学生市场调查中所出现的问题。
(四) 根据服装市场调研, 制定绘制毕业设计效果图、款式图工作计划。根据每组调查品牌, 预测该品牌下一季春夏/秋冬的风格、款式、色彩、面料, 每组根据预测情况做出款式、面辅料展板, 列出具体工作计划。
(五) 按照服装市场调研的结果, 在规定的时间完成绘制毕业设计效果图。每组按照工作计划, 对毕业设计效果图、款式图进行绘制。这一工作任务的完成, 是把时装画、服装设计、服装款式设计等基础课程融入毕业设计的创作中, 把市场调查总结的精华运用到实际的设计中, 达到双剑合璧的效果。
(六) 调查结果分析与汇总, 展示、评价毕业设计效果图。本次调查的分析与汇总阶段, 各组学生完成市场调查阶段, 要求每组学生在调查的过程中对搜集的信息进行讨论、分析, 得出结论并汇总, 运用到自己的毕业设计稿上, 最后以PPT的形式上交。
四、调查实践分析与结论
(一)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通过访谈法、判断法、观察记忆法、问卷调查法等市场调研方法, 来进行每组的调查计划。例如, 调查Dior服装品牌, 运用采访导购人员, 问卷调查和亲身试穿体验等调研方法。根据流行趋势对调研品牌进行服装风格款式、面料、色彩、消费人群的调研, 总结出自己的调研结果并记录下来, 根据记录的内容来设计, 这样的设计不仅具有当今的流行趋势又符合市场规律。
(二) 毕业设计可运用情况分析:在市场调研过程中, 可以认识并亲身体验不同国际服装品牌, 对其面料、款式、风格、色彩有新的认识, 不同于课堂中教师填鸭式教学学生并不能很好地把握风格设计。这种调研学习是将课堂中二维教学, 转换为立体的三维模式。对毕业设计款式选定更加立体, 颜色把握更加精准, 面料购买可以根据服装品牌中亲身试穿过的面料质感作为参考。通过服装市场调研, 对毕业设计的方案选定与款式把握, 让学生可以做的得心应手。
(三) 本人通过分析以上结果, 得出如下结论:
1.教学知识系统化学习。通过长达2个月的市场调研完成毕业设计, 整个调研活动按照一体化教学环节进行, 最终的调研目的是做出符合市场需求并具有创意性的毕业设计。
2.市场认知能力培养。这次调研不仅是完成一个任务、完成此次毕业设计,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市场的认知能力, 对服装市场的敏感度。一个优秀的服装设计师可以把控品牌的风格、市场流行趋势、消费者需求三者的关系。
3.教学实践与企业需求能力的结合。现在的服装企业要求设计师的“原创”作品在市场上得到认可。通过学校的基础知识结合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 不断提高审美能力, 主动创造实践机会。技工学校的毕业生起点虽然不高, 但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在服装领域也是可以有所回报。
4.毕业设计检验市场调研成果。服装专业的毕业生把通过市场调研设计的服装制作成成衣, 在T型台上进行展示。经历过市场调研再设计的服装, 受到评委的一致好评。
五、调查后记
8.环境设计专业调查报告 篇八
关键词: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毕业生跟踪调查 地方本科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9-081-02
一、问题的提出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以下简称城乡规划专业)是1998年国家教育部第四次专业目录调整设立的地理学类应用性理科专业。该专业发展迅速,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08年全国已有158所高校开设了该专业。经济全球化、市场化、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已经成为重要的时代背景,面对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等重要问题,我国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对该专业的人才需求显著增加。但是在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以来,我国大多数院校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并不尽人意。最近几年一些学者从自身院校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实际出发,基于就业视角进行了探讨,多数学者认为人才培养目标趋同、专业方向不明和定位模糊,导致不能明确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行业需求面向,是造成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
笔者所在的黑龙江科技学院是一个新兴的地方本科院校,2002年在城市规划、地质工程等工科专业基础上开设城乡规划专业,从2003年开始招收本科生,授予理学学士学位,至今有6届毕业生。专业开设之初与多数院校一样,由于相关学科基础和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存在专业定位模糊、特色不明显、课程体系庞杂、学生就业竞争力不强等共性问题。因此,有必要定期对毕业生去向进行跟踪调查、统计分析并加以仔细研究,从而明确本专业毕业生服务面向的主导行业和领域,从而准确把握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和特色定位。
二、毕业生跟踪调查实证分析
本次调查对象是黑龙江科技学院资源环境城乡规划管理专业2007-2012历届毕业生,调查样本容量为287人。调查内容主要涉及毕业生去向、工作单位性质及类别、工作岗位与专业对口情况等。调查方法是直接访谈法,通过召开毕业生校友座谈会、网络调查、电话回访等多种途径,向毕业生本人或知情者进行跟踪调查,及时更新毕业生去向的最新信息,并进行分类汇总,对历届毕业生去向的变动趋势进行分析。调查结果(表1)显示了2007-2012年历届毕业生去向的总体状况:到私企、国企、外企等各类企业工作的毕业生占67.6%,到政府机关管理部门工作的毕业生占9.4%,到科研设计、教学等事业单位的毕业生占4.2%,考研的毕业生占16%,出国、参军等其他毕业生占2.8%。
把企业按照私企、国企(石油企业、农垦企业等)、其他企业(外资、三资企业等)分类统计,结果(表2)显示2007-2012届所有毕业生中,90.2%到私企工作,4.1%到国企工作,5.7%到其他企业工作。
对2007-2012届毕业生到企业工作岗位与专业对口情况进行分析(表3),到与本专业对口的企业工作的毕业生比例总体在50.5%,其他与本专业不对口的占49.5%,虽然历届有所波动,但专业对口率有上升的趋势。
把与专业对口的企业类别细分为土地勘测规划设计公司、房地产投资开发公司、城乡建设项目管理公司、土地房地产估价公司、地理信息技术服务公司等,并针对历届毕业生进行统计如表4。结果显示,总体上2007-2012届毕业生到土地房地产投资开发公司、城乡建设项目管理公司、土地勘测规划设计公司从事与本专业相关工作的毕业生比例达到59.2%,到地理信息技术服务公司从事与本专业相关工作的毕业生为22.4%,还有18.4%的毕业生到土地房地产估价公司从事与本专业相关工作;历届到不同类别公司从事与专业相关工作的毕业生比例处于不稳定的波动状态,但是最近的2012届毕业生到企业从事与专业相关工作的比例达到100%。
历届毕业生中,进入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培养方向密切相关的行政管理部门的占51.3%,主要包括城乡规划部门、城乡建设管理部门、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环保部门、政府综合部门等,其中本专业毕业生人数最多的是城乡建设和城乡规划管理部门,占81.3%。还有一些毕业生到乡镇政府等农村基层从事国土、规划管理等工作,这是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的充分体现。在进入各级政府机关及行政管理部门工作的毕业生中,在哈尔滨、大连、厦门、呼和浩特等大城市从事城乡建设、规划管理、国土资源管理等工作的仅占28%,其余72%都是到县级或县级以下的中小城市从事城乡建设、规划管理等工作。在进入各级政府机关及行政管理部门的毕业生中,只有25.9%的毕业生是当年毕业前通过公务员考试被录用的,其余毕业生基本都是在毕业后或次年进入行政管理部门工作的。
考取研究生一直是本专业部分毕业生的去向之一。毕业当年考取国内研究生的学生占81.3%,另外还有18.7%的毕业生是次年考取的。在这里仅对考取国内研究生的院校及专业分布特点进行分析。在考取国内研究生的毕业生中,考取地理学科的自然地理、地理信息系统、人文地理方向的占总人数的58.7%;考取生态、资源环境类的占19.6%;考取农林遥感类的占6.5%;考取土地资源管理等经济管理类的占15.2%。在考取国内研究生的毕业生中,院校类型有师范类、农林类、综合类(含理工类)、地矿类、科研院所等,考取211院校的占56.5%。历届考研率变动较大,主要是受当年生源的影响较大造成的。
三、城乡专业毕业生跟踪调查引发的思考
基于多年从事城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实践,笔者深入分析了所在院校城乡规划专业在办学之初就业率不高、毕业生去向不稳定的主要原因。首先,本专业主要依托地理学科发展,同时还涉及与资源类、环境类、城乡规划类、管理类等学科专业的交叉,由于本专业具有综合性强、专业知识面广等特征,导致学生就业去向杂;其次,占较大比重的本专业学生就业面向的是新兴技术服务行业,很多新成立的规模较小、管理不很规范的私营企业成为其行业主体,另外本专业服务面向的国土等领域的项目数量、业务工作进度等因素经常受到国家政策和各行政主管部门决策的直接影响,导致这类企业对专业人才需求有着很明显的不稳定的因素,导致很多毕业生在毕业前签约就业的单位在毕业后很快会发生更换,经过一段时间才能趋于稳定;第三,一些准备进入各级政府的城乡建设与规划、国土等行政管理部门、县级以下基层政府或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的毕业生,由于要经过公务员或事业单位考试,所以在毕业前往往不能及时落实明确的就业单位。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对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进一步凝练具有鲜明地方本科院校特色的应用型理科专业方向,笔者所在院校坚持对城乡专业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研究,及时了解毕业生当年及毕业后一段时间内的就业去向。经过多年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实践探索,近几年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以土地资源与城乡规划管理为主要专业方向,立足面向国土行业,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面向社会需求优化课程体系结构,明显改善了毕业生就业状况。
根据毕业生跟踪调查结果进行城乡规划专业社会需求分析预测:到各级政府机关从事管理工作仍是一部分本专业毕业生的选择,但是总体上呈现逐年下降的明显趋势;到科研、设计、教学等各类事业单位工作的毕业生也存在类似的情况。主要原因是行政管理部门主要以公务员为主,目前我国实行“公务员考试制度”,录取比例相当小;科研设计单位及高校等事业单位的学历层次要求不断提高,本科生进入机会相对很小。除此以外,考取研究生一直是本专业部分毕业生的去向之一。最重要的趋势是:企业越来越成为城乡规划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历届毕业生到企业工作的比例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这与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是近似的,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本专业的需求是大量的能在现代企业从事基层工作、技术工作的综合性应用性人才,因此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的重点领域必须由行政事业单位为主向现代企业为主转变。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以及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我国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行业结构、技术结构以及由此引致就业市场结构迅速变化,这种变化要求高校根据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和科技发展需要,不断加强专业特色建设,培养出更多合乎时代要求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四、结论与建议
高校人才培养的根本目的是为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输送所需要的人才,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下众多地方本科院校肩负着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的使命。毕业生跟踪调查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社会经济发展和就业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因此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毕业生跟踪调查,可掌握大量客观、可靠的第一手资料,作为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依据。社会人才需求开始向“一专多能”的复合应用型人才趋势转变。地方本科院校应立足于自身办学条件和办学特色,制定切实可行的专业发展规划。特别是要应社会需求、市场信号进行科学、系统和客观的调查和分析,使专业教育“产品”尽快适应发展变化着的行业要求和岗位要求。今后还应针对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行业、领域需求面向以及对毕业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实际要求,开展更加深入的调查。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项目编号:HGJXHB1110864)]
参考文献:
1.赵小风,黄贤金,李光录,等.国内外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比较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
2.陈兴鹏,焦文婷,张晓森.从就业看高校课程体系的改革与优化——以兰州大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为例[J].高等理科教育,2009(3)
3.周晓芳.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4.赵筱青,谈树成.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课程体系重构与优化-以云南大学为例[J].高等理科教育,2010(5)
5.余建华,王英利,陆佩华,等.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功用性研究[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
6.刘庆广,张学锋,陈红,等.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优化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11)
9.室内设计专业考察报告 篇九
学院:艺术设计与建筑工程 专业:12级室内设计
姓名:王本冬 学号:02120101040105
西餐厅设计的调研报告
一、西餐厅室内设计概述
1、风格与特征
西式餐厅泛指以品尝国外(主要是欧洲和北美)的饮食,体会异国餐饮情调为目的的餐厅。根据追求的风格不同,我国的西式餐厅主要有以法国、意大利风格为代表的欧式餐厅,但更多的餐厅却不必十分明确到底代表了哪个国家的风格。西式餐厅与中式餐厅最大的区别是以国家、民族的文化背景造成的餐饮方式的不同。欧美的餐饮方式强调就餐时的私密性,一般团体就餐的习惯很少。因此,就餐单元常以2~6人为主,餐桌为矩形,进餐时桌面餐具比中餐少,但常以美丽的鲜花和精致的烛具对台面进行点缀。餐
厅在欧美既是餐饮的场所,更是社交的空间。因此,淡雅的色彩、柔和的光线、洁白的桌布、华贵的线脚、精致的餐具加上安宁的氛围、高雅的举止等等共同构成了西式餐厅的特色。
2、平面布局与空间特色
西式餐厅的平面布局常采用较为规整的方式。酒吧柜台是西式餐厅的主要景点之一,也是每个西餐厅必备的设施,更是西方人生活方式的体现。
除此之外,一台造型优美的三脚钢琴也是西式餐厅平面布置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在较为小型的西式餐厅中,钢琴经常被设置于角落,这样可以不至占据太多的有效面积;而在较大的西式餐厅中,钢琴则可以成为整个餐厅的视觉中心,为了加强这种中心感,经常采用抬高地面的方式,有的甚至再于顶部加上限定空间的构架。钢琴不仅可以丰富空间的视觉效果,它的优雅琴声更是西餐厅所必不可少的。
3、风格造型与装饰细部
西式餐厅的风格造型来源于欧洲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但最直接的是来源于欧式古典建筑。虽然欧式古典建筑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地区风格造型各不相同,但西式餐厅并不需要完全复制一个古典建筑的室内,因此我们在设计申可以将所有的欧式古典建筑的风格造型以及装饰细部进行筛选,选出有用的部分直接应用于餐厅的装饰设计;也可以将欧式古典建筑的元素和构成进行简化和提练,应用于餐厅的装饰。
线脚、柱式和拱圈是西式餐厅中运用最广的基本装饰细部,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进行组合变形等。
4、家具的形式与风格
西式餐厅的家具除酒吧柜台之外,主要是餐桌椅。每桌为2人、4人、6人或8人的方形或矩形台面(一般不用圆形)。由于餐桌经常被白色或粉色桌布覆盖,因此一般不对餐桌的形式与风格做太多的要求,只要满足使用即可。就餐椅以及沙发就成了面广量大的主要视觉要素。餐椅的靠背和座垫常采用与沙发相同的面料,如皮革、纺织品等。无论餐厅装修的繁简程度如何,西式餐厅的餐椅造型都可以比较简洁,只要具有欧式风味即可,很少采用大面积的装饰复杂的法式座椅。这种复杂的古典家具同申式餐厅一样经常在一些豪华的雅间中使用。
5、照明与灯具
西式餐厅的环境照明要求光线柔和,应避免过强的直射光。就餐单元的照明要求可以与就餐单元的私密性结合起来,使就餐单元的照明略强于环境照明。
6、装饰品与装饰图案
西式餐厅离不开西洋艺术品和装饰图案的点缀与美化。不同空间大小的西式餐厅对这些艺术品与图案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在一些装饰豪华的较大空间中,无论是平面还是立体的装饰品尺寸一般都较大,装饰图案也运用较多。而空间不大的西式雅间,则装饰品的尺寸都相对较小。至于装饰品和装饰图案的多少,一定要从实际需要出发,在一些较大墙面的“空田处或一些视线的”聚焦"点上着重装饰与处理,特别要注意避免装饰品和图案越多,餐厅的豪华程度越高的错误想法。
一般选择雕塑、西洋绘画、欧美传统工艺品、生活用品和装饰图案等。
二、实地调研分析
目的:了解西餐厅所应具备设施,相应的功能和内部的空间环境;感受西餐厅所营造的氛围;为西餐厅设计提供依据和参考素材。
地点:西工区凯旋路与纱厂南路交叉口印象西餐厅 范围:西餐厅的外部地理环境对内部的装潢的影响、室内设施和布局设置等。来到西餐厅首先看到的是logo和门头。这样的门头很一般,既不新颖,也不花哨,也算是实用了。但是接下来二楼的门厅却让我对他改变了看法。
门廊有斜网格玻璃装饰,通透感极强。和门头给人的感觉截然不同。光看门头,就好似是街边小店,但是进入门厅后,就给人一种西式风格的典雅而又现代的感觉。
二楼场地就是一个简单的长方形。中间是过道,两边分别是有隔断的隔间和公共用餐区。隔间两头和过道一边作为吧台和操作间。吧台前做了包厢和卫生间。
公共用餐区和过道之间采用鱼缸作为隔断,成为了整个西餐厅的景观中心,另外西餐厅内还设有一个小喷泉,但是位置比较偏僻,色彩黯淡,不够显眼。我觉得如果和鱼缸结合,色彩再艳丽点,效果肯恩会更好一点。
开放的公共用餐区和过道之间设置了踏步,用鱼缸分隔开的座位,没两到三个就会设置小一些的通道,可供送餐和收拾餐具。流线比
较清楚,而且也一定程度上保持了座位间的私密性。
紧凑的座位布局却并不感到拥挤,我觉得有有两方面因素:其一,光线较昏暗,视野不开阔;其二,座椅靠背较高,起到遮挡作用,提高私密性。
另外一些细节景观小品的设置,墙壁上人行小雕像,画像,柱子的装饰等,这些小装饰虽小,但是却很容易成为幽暗灯光下的小亮点,让食客流连往返。
西餐厅整体以深色为主,搭配咖啡和深蓝,温馨且富于特色。
调研感想:
西餐厅应有自己的设计风格,与某国民族习俗相一致。要充分尊重其饮食习惯和就餐环境需求。
西餐厅室内环境的营造方法是多样化的,大致有以下几种:
1、欧洲古典气氛的风格营造:这种手法注重古典气氛的营造,通常运用一些欧洲建筑的典型元素,诸如拱券、铸铁花、扶壁、罗马柱、夸张的木质线条等来构成室内的欧洲古典风情。同时说明,还应结合现代的空间构成手段,从灯光、音晌等方面来加以补充和润色。
2、富有乡村气息的风格营造:这是一种田园诗般恬静、温柔、富有乡村气息的装饰风格。这种营造手法较多地保留了原始、自然的元素,使室内空间流淌着一种自然、浪漫的气氛,质朴而富有生气。
3、前卫的高技派风格营造:如果目标顾客是青年消费群,运用前卫而充满现代气息的设计手法最为适合青年人的口味。运用现代简洁的设计词汇语言,轻快而富有时尚气息,偶尔可流露一种神秘莫测的气质。空间构成一目了然,各个界面平整光洁,巧妙运用各种灯光构成室内温馨时尚的气氛。西餐厅的装饰特征总的来说明,富有异域情调,设计语言上要结合近现代西方的装饰流派而灵活运用。西餐厅的家具多采用二人桌、四人桌或长条型多人桌。
三、自我设计说明
欧美的餐饮方式强调就餐时的私密性,一般团体就餐的习惯很少。因此,就餐单元常以2~6人为主,餐桌为矩形,进餐时桌面餐具比中餐少,但常以美丽的鲜花和精致的烛具对台面进行点缀。
西餐厅在欧美既是餐饮的场所,更是社交的空间。所以我用了,淡雅的色彩、柔和的光线、洁白的桌布、华贵的线脚、精致的餐具加上安宁的氛围、高雅的举止等等共同构成了西式餐厅的特色。
平面布局常采用较为规整的方式。酒吧柜台是西式餐厅的主要景点之一,也是每个西餐厅必备的设施,更是西方人生活方式的体现。
除此之外,一台造型优美的三脚钢琴也是西式餐厅平面布置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在较为小型的西式餐厅中,钢琴经常被设置于角落,这样可以不至占据太多的有效面积;而在较大的西式餐厅中,钢琴则可以成为整个餐厅的视觉中心,为了加强这种中心感,经常采用抬高地面的方式,有的甚至再于顶部加上限定空间的构架。钢琴不仅可以丰富空间的视觉效果,它的优雅琴声更是西餐厅所必不可少的。
西式餐厅在就餐时特别强调就餐单元的私密性,这一点在平面布局时应得到充分地体现。所以我用了创造私密性的方法。
(1)抬高地面和降低顶棚,这种方式创造的私密程度较弱,但可以比较容易感受到所限定的区域范围
(2)利用沙发座的靠背形成比较明显的就餐单元,这种U形布置的沙发座,常与靠背座椅相结合,是西餐厅特有的座位布置方式之一。
(3)利用刻花玻璃和绿化槽形成隔断,这种方式所围合的私密性程度要视玻璃的磨砂程度和高度来决定。一般这种玻璃都不是很高,(4)利用光线的明暗程度来创造就餐环境的私密性。有时,为了营造某种特殊的氛围,餐桌上点缀的烛光可以创造出强烈的向心感,从而产生私密性。
10.艺术设计专业开题报告 篇十
题目
DOCCO多可家具品牌视觉形象设计
背景
家具是每个家庭都不可或缺的物品,普通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家具品牌林立的市场环境中,如何通过视觉形象的推广与提升,将自己的家具品牌在这种同质化比较高的行业中凸显出来,是非常值得进行设计探讨的实践活动。
意义
对自拟家具品牌DOCCO(多可)进行比较完整的视觉形象设计与推广应用,契合自身专业品牌设计方向的设计特点,在专业能力的.提升方面具有切实的实践意义。
研究目标
在研究的过程中,结合自身专业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尝试用设计的方式来提升DOCCO (多可)家具产品的知名度和品牌宣传效果,进而促进市场销量。
在比较实际的项目环境中,将自身的能力和素养贯穿起来,在毕业前做一定程度的检验。
研究内容
收集关于家具品牌形象设计的资料,尝试对自拟家具品牌DOCCO (多可)进行视觉形象宣传与推广。
首先对同行业家具广告设计的宣传资料进行收集与整理,通过宣传主题、宣传物件、运用海报的对研究做为对自拟家具品牌DOCCO (多可)的设计思路参考,然后对DOCCO (多可)进行VI品牌塑造。以及衍生应用的后续设计,如:门店各类海报、活动单页、杂志、吊旗、宣传书册、公司网站更新产品的图片、以及其他邮政等公共部门合作的各类手册内页。
研究方法
主要运用资料调查法、个案研究法、归纳法、演绎法等。
研究步骤:
.10.15——2012.10.25:市场调查,收集资料。
2012.10.26——2012.10.31:确定主题,色彩搭配等。
2012.11.1——2012.11.20:详细设计(DOCCO 多可家具平面广告设计)
2012.11.21——2012.11.28:完成平面的初稿,修改细节。
2012.11.29——2012.12.6:修改完善,完成最后工作。
201.12.7——2012.12.15:作品上交。
最终研究成果
11.会计学专业“全英教学”调查报告 篇十一
【摘要】本文是对采用“全英教学”的会计学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报告。从学生语言能力、“全英教学”的效果、“全英教学”与“双语教学”的比较、“全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等四个方面对会计学专业课程“全英教学”的情况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探讨。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中国经济越来越走向国际化,培养国际化的人才已是形势发展的必然。目前我国会计行业最缺乏的就是国际化的高级人才,很多高校的会计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中都非常强调国际化,其中重要的,也是普遍采用的措施就是课程的国际化,即在会计学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使用英文原版教材,采用双语或全英授课。非英语专业的课程采用双语或全英授课的效果如何?学生是否能够适应非母语的教学环境?学生的学习质量是否得到保证?教学实践中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如何在今后加以改进?这些问题是所有正在和即将推行会计学专业课程国际化改革的学校和老师所共同关心的。笔者通过对暨南大学国际学院CGA(加拿大注册会计师)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旨在为会计学专业课程的国际化改革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二、研究设计
暨南大学国际学院于2001年成立,在国内率先开创了非英语专业“全英教学”的新模式。其初衷是为了满足外国留学生不必先接受汉语培训就直接进入所喜爱专业学习的需求,同时使之成为国内、港澳台学生出国攻读硕士、博士学位,造就我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的摇篮。2002年,国际学院开设了CGA(加拿大注册会计师)专业,全程使用CGA的教材和教学辅导资料,采用全英文授课。
在设计调查问卷之前,先与学生进行了广泛的交谈,了解和总结了学生反映较为集中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调查问卷。随后在小范围内进行了问卷的试调查,根据试调查发现问卷设计中的不足,并对问卷进行了认真修改。修改后的问卷共有15个问题,主要包括了学生语言能力、“全英教学”的效果、“全英教学”与“双语教学”的比较、“全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等四大方面。
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50份,回收109份,回收率是72.67%。从已回收的问卷来看,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够认真地填写问卷,不过有少数同学可能因为做问卷的时候做得比较快,没有看清楚问卷的要求,回答了不需要回答的问题或者是单选题选了多个答案,导致问卷无效,109份问卷中共有3份问卷无效,有效问卷共106份,收回问卷的有效率为97.35%。
三、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一)学生的英语水平
“全英教学”对学生的英语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他们必须能够熟练地听说读写,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使用英语学习专业知识,这也是“全英教学””的前提。因此,调查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学生的英语水平情况。问卷将英语水平分为“流利”、“熟练”、“基本掌握”和“简单会话”四个等级,在分析时,分别取值1、2、3和4。被调查学生的英语水平情况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参加调查的学生中,72%的学生没有达到熟练听说读写英语的程度,只是基本掌握听说读写或是只能进行简单的会话;被调查学生的英语水平的评价值为2.69,说明目前正在接受“全英教学”的学生的英语平均水平只能够基本掌握听说读写。从学生对自己英语水平的评价看,这些学生都具有基本的语言能力,能够用英文进行普通的交流,但使用英语进行专业课程学习的能力还不是很强。
(二)“全英教学”的效果
对于“全英教学”的效果,通过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吸收程度以及学生的满意程度两个角度来衡量。关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吸收程度,问卷中设计了“完全吸收”、“基本吸收”、“很少吸收”以及“完全不吸收”,分别赋以1到4的取值;关于学生对“全英教学”的满意度,设计了“完全满足”、“基本满足”、“不太满足”和“一点都不满足”四个等级,赋值依次从1到4。
从表2的结果来看,58%(3%+55%)的学生认为“全英教学”能够完全满足或基本满足学生当初的期望目标。全体样本的评价值为2.4,说明平均而言,学生对“全英教学”基本感到满意。但要注意到,还有43%的学生感到不太满意或一点都不满意。从表3的结果来看,77%(8%+69%)的学生认为,在“全英教学”的模式下能够基本吸收或完全吸收专业知识。虽然有24%的学生很少或完全不能吸收专业知识,但是样本的评价值达到2.2,说明总的来看,学生基本能吸收专业知识。
本研究接着又从课程安排、教师的英语能力、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以及教材的选择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从表4的结果来看,63%的学生认为专业课程设置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一般,但认为课程安排很好和较好的学生也占到了23%,明显多于认为课程安排差和很差的学生。表5的数据说明,在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中,问题最大的是教师的英语水平,其评价值在三个因素中最大,为2.59,介于良好与及格之间且偏向及格的水平,说明平均而言,任课教师的英语水平只是略好于及格;与教师的语言水平相反,教师的专业水平是三个因素中评价最好的一个,其评价值最小,为1.93,说明任课老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在良好以上。综合以上两个结果可以看出,“全英教学”的师资还是能够满足学生要求的,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但是在使用英语讲授专业知识时就变得“力不从心”了。教材的情况尚好,评价值非常接近良好,有78%(9%+69%)的学生认为教材非常合适或较为适合。
(三)“全英教学”与“双语教学”的比较
现在很多高等院校都有使用英语原版教材,但用中文授课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双语教学”。本研究也调查了学生对“全英”与“双语”这两种教学模式的接受程度。
对于“全英、双语和母语(普通话)教学,哪种教学模式更适合你”的问题,95%的学生认为双语或全英更适合自己,只有5%的同学选择“母语(普通话)教学”。可见,在学生中采用“全英”或“双语教学”的模式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但是在选择“双语教学”和“全英教学”的学生中,51%选择“双语”,49%选择“全英”。认为“双语教学”优于“全英教学”的同学中有52%认为老师使用中文,也就是母语,能更好地讲解专业知识;37%的同学认为学生使用母语能更好地理解专业知识;11%的学生认为在中文的环境下,老师和学生能够更好地在课堂上互动。认为“全英教学”比“双语教学”更适合自己的原因包括:(1)“全英教学”能使学生更加原汁原味地掌握专业知识(47%);(2)“全英教学”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用英语思考的能力(32%);(3)老师使用英语授课能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22%)。
(四)“全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在问卷设计前与学生进行的交谈发现,学生普遍赞同采用“全英教学”的理念,但是也认为目前还存在很多的不足,按照学生反映较为集中的问题,本研究在问卷中设计了一道多项选择题进行调查。调查显示,“师资跟不上——教师的语言能力”是最多人选的一项(19%);其次是“国内的学习环境无法提供全英学习氛围”(17%);其他还包括“教材和参考资料的缺乏”(15%),“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不如母语教学”(12%),“学的知识很难深入,学得比较简单”(12%),“密集式的英语课程并不能带来英语水平的提高”(12%),“教师专业水平跟不上”(7%)以及“课程设置不符合中国国情”(7%)等。
四、结论与建议
这次问卷调查从学生的英语水平、“全英教学”的效果、“全英教学”与“双语教学”的比较、“全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等四大方面对会计学专业课程“全英教学”的情况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和分析。总的来看,采用“全英教学”或是“双语教学”符合学生的学习愿望和要求,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和发展方向。而且,在目前的“全英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基本掌握专业知识,大部分学生对“全英教学”的效果感到满意。但是,应该看到,在“全英教学”的实践中还存在不少不足之处,有待改进和完善。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全英教学”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教和学双方的语言能力。
首先,学生的英语水平无法完全适应“全英教学”的要求。学生对自身英语水平的评价并没有我们预期的高,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学生学习情绪下降,课堂的学习气氛不活跃等问题。
其次,学生反映问题最集中的是教师的英语水平。学生普遍认为授课老师的专业水平令人满意,但欠缺使用英语教授专业知识的能力。目前,各专业课程的任课老师基本来自专业院系,教学和科研的方向不是英语,而是以中文为基础的专业知识,当他们用英语来教授复杂的专业知识时,其教学效果难免受到影响。
可见,要提升会计专业“全英教学”的质量,关键在于教学双方的英语水平。为此,笔者建议,一方面,提高学生的英語水平,在学习“全英”专业课程前,先进行英语的强化学习,以改善整体的学习气氛和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在有计划地培训现有任课教师的英语能力的同时,积极引进国外的人才,既可以招聘留学回国人员,也可以短期聘请外籍教师,并让专业老师担任外籍教师的助教,以提高专业教师的英语水平。
【环境设计专业调查报告】推荐阅读: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考察实习报告10-18
城市环境设计调研报告07-21
环境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报告11-17
沈阳小区景观环境设计调研报告08-10
设计专业调查报告09-02
室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范文10-29
艺术设计专业开题报告07-08
机械设计专业毕业实习报告07-21
室内设计专业实习报告11-12
实习报告——专业课程设计总结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