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2024-08-02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精选12篇)

1.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篇一

仓储物流项目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党委政府在“十二五”期间,抢抓历史机遇,深入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科教兴县、和谐稳县“四大战略”,大力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方面引领发展,打造绿色转型升级示范区;依托****经济圈优势区位,在经济发展区错位发展,延伸优势产业链,集中力量发展产业集群,打造具有区域竞争力的核心产业,努力打造自治区农业强县、产业新城、经济圈精品县城。

****地处****城市群核心地带,距国际机场58公里,距机场选址20公里,312国道、201省道、高速公里和铁路横贯全境,交通十分便捷,区位优势明显。目前,****还没有规模仓储物流企业,规模小的相对集中体现出经营散、不规范,严重滞约****经济发展。

在实力日益增强、网络日益完善的情况下,要想进一步做大做强,必须要有强大的物流配送力量给予支撑,急需形成一种将信息、采购、运输、仓储等物流活动综合起来的新型集成式管理模式。因此,只有迅速加快我县现代物流服务发展,降低交易成本,才能长期保持优良的投资环境,这是关系到我县经济战略发展的基础条件问题。因此,加快仓储物流项目建设势在必行。

2.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篇二

剑湖是云南重要的高原湿地之一, 位于滇西北横断山脉中南段, 大理州剑川县境内, 紧靠县城, 地理位置介于东经99°55′~99°59.5′, 北纬26°25′~26°31.5′之间。剑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由剑湖、玉华水库与二者周围面山流域汇水区及面山森林组成, 南北长12.3km, 东西宽6.2km, 湖面海拔2188m, 湖面面积6.23km2。正常蓄水水位时, 湖面南北长3.35km, 东西最宽处3.25km, 平均水深4.5m, 最大水深9m, 径流面积918km2。是云南高原湿地中的典型湿地, 也是滇西北高原最具代表性的湿地类型之一。

二、剑湖湿地现状

(一) 现状

剑湖是剑川人民的母亲湖, 但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剑湖湿地面临着较大的威胁, 狮河、金龙河携带大量泥沙在入湖口沉积, 入湖口不断萎缩, 大量泥沙冲入湖中, 剑湖水域面积逐年缩小, 湖盆淤积加快, 湖水变浅, 与50年前相比较, 剑湖储水量下降了一半以上。剑湖湖滨带的农业利用是剑川县城周边社区的重要物质基础, 湖滨带过度开发利用, 导致剑湖水位下降, 大量湖滨带被占用, 原有沼泽地转化为农业土壤, 水土及其营养元素随地表径流流失, 部分龙潭、泉眼、水溪干涸消失, 入湖水源减少;随着沼泽环境丧失、湖面积缩小和蓄水量减少, 生境遭到破坏, 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由于人为对河流湿地和入湖口湿地垦殖为农田的过度利用, 增加了水源污染, 加之城镇生活污水排放加剧, 承接污水排放的永丰河入湖水质恶化, 致使剑湖水质逐年下降, 富营养化状况日趋严重。此外, 剑湖湿地保护管理体制和法律法规不完善, 资金缺乏, 管理人员少等因素, 均制约了剑湖湿地的可持续发展。

(二) 存在的主要问题

1) 面山天然植被退化严重, 土壤侵蚀加剧, 面山和河流上游入湖泥沙增加, 湖盆淤积加快。2) 入湖水源减少, 生境遭到破坏。3) 污染逐渐加剧。4) 干旱化和陆地化进程加速。5) 剑湖水位下降。6) 剑湖的水质发生了变化。7) 酷渔滥捕。8) 管理力度不够。

三、实施保护与恢复项目的必要性

(一) 项目的建设是保障区域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湿地是“地球之肾”, 是人类最重要的环境资源之一, 也是自然界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和生产力较高的生态系统。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 对于恢复湿地生态功能、维护生态平衡, 改善生态状况, 构建人与自然和谐, 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 项目建设是保护生物地理研究重要价值地的需要

剑湖位于喜马拉雅———横断山系与滇西高原过渡地带, 是多种区系地理成分交错分布的区域, 有喜马拉雅——横断山脉分布型, 西南区、华中区和东南亚热带、亚热带分布型的种类;植物有世界广布、旧世界热带分布、北温带分布、东亚分布的群落类型, 还有平原湖泊所没有的高山水生群落类型等复杂区系成分, 在动植物多样性、生物区系地理和边缘分布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三) 项目建设是保护我国越冬候鸟重要栖息地的需要

剑湖湿地是西部通道上候鸟迁徙过境时的集结点和停歇地, 又是迁徙水禽的越冬栖息地。保护好剑湖水域、湿地以及玉华水库周围的山林植被, 为候鸟提供一个安全有保障、自然环境优越、丰富的理想停歇地和顺利越冬的栖息环境, 不仅对剑湖鸟类的保护与管理发挥关键的作用, 而且对全省乃至对迁徙路线上的东南亚、南亚鸟类的保护与管理产生积极而重要的影响。

(四) 项目建设是恢复湖滨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增强生态系统功能的需要

湿地具有调节径流、控制土壤侵蚀、防风护堤、净化水质、洁净空气、降温散湿的环境调节功能, 是众多野生濒危动植物栖息、繁殖、迁徙、越冬、集聚之地, 是自然生态系统中极为重要的“物种基因库”。湖滨湿地是陆源污染物进入湖泊的最后一道天然屏障, 湖滨湿地区所形成的生态隔离带, 能有效拦截地表径流所携带的泥沙和其它污染物质, 并通过“促淤”效应增加N、P、SS等污染物的沉积输出, 减轻湖泊污染负荷。项目建设是恢复湖滨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增强生态系统功能, 再现以特有形式和生态功能存在的剑湖独特生态系统的需要。

(五) 项目建设是保护剑湖湿地生态多样性, 尤其是濒危物种生存环境的需要

剑湖湿地鸟类、鱼类、两栖动物、昆虫、水生维管束植物、剑湖湿地植被等物种多样性丰富。在众多的物种多样性中, 有许多是珍稀濒危保护物种和云南高原湿地或当地的特有种, 如光唇裂腹鱼、云南裂腹鱼、后背鲈鲤和剑湖高原鳅4种为云南特有;剑湖高原鳅, 是八十年代才发现的新种, 为剑湖特有;剑湖生长着云贵高原湖泊所特有的单子叶植物水鳖科的海菜花等。因此, 项目建设是保护剑湖湿地生物多样性, 尤其是濒危物种生存环境的需要, 具有极高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

(六) 项目建设是全面提升剑湖湿地保护管理能力的需要

目前, 剑湖湿地保护区管理所没有管理业务用户, 管理基础设施极度缺乏, 现有的设施设备远不能满足保护管理工作的需求, 造成剑湖湿地的保护管理能力较为薄弱;由于建设经费的缺乏, 其管理体系、监测体系、宣传体系和科研体系均未启动建设。项目的建设, 可以有效改变这种局面, 全面提高剑湖湿地的保护和管理水平。

四、项目建设分析及评价

通过项目的实施, 将有效减少剑湖周边水土流失;通过入湖河道口湿地恢复, 湖滨带湿地恢复, 人工湿地恢复, 湿地农业建设示范区的建设, 减少泥沙进入剑湖, 净化水体, 涵养水源, 削减入湖农业水源污染物, 保护剑湖湿地水质安全、提高湿地生物多样性, 并由此提高公众影响力, 为科研人员进行湿地科研监测提供了场所, 并促进旅游及渔业发展、增加当地农民劳务收入。项目的建设对保护区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保护剑湖湿地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完整, 保障候鸟迁徙通道的安全, 保护生物地理研究地, 全面提升剑湖湿地保护管理能力, 改善地区生态环境, 维护生态平衡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生态、社会、经济效益都十分的显著。

摘要:剑湖是剑川县人民的母亲湖, 不仅是物种保存的基因库, 而且是周边群众生存的水源地。针对剑湖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剑湖湿地保护区实施保护与恢复项目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并对项目的建设进行分析及评价。

关键词:剑湖,保护与恢复,必要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条例, 2005.

[2]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6.

[3]云南省志.地理志.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8.

3.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篇三

【关键词】高校;建设项目;BOT;必要性;可行性

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各高校不断扩大办学规模,随着规模的扩大,高校后勤基础设施短缺、办学条件跟不上办学规模,在国家建设资金投资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将BOT融资模式引入到高校建设项目中来,将对传统的高校资源配置与运作产生全面的冲击,也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引进BOT项目的必要性[1]

1.1高校建设项目资金的需要

高校目前的经费来源主要用于高校日常教学、科研、生活的正常运转,政府虽然通过各种途径增加对教育产业建设方面的投资,但还是无法满足建设所需的巨额资金。因此,利用BOT融资模式吸引民间资本参与高校建设项目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高校建设资金的不足,弥补资金缺口。

1.2减轻政府财政支出的压力,分散项目投资风险

BOT融资模式有效的引进了民间资本对高校建设项目的投入,缓解了政府财政支出的压力,实现了政府、民营企业、高校三方的最佳融资效果。在BOT融资模式下,高校增加了基建项目的资本金数量,降低了资产负债率。这不仅节省了政府的投资,还将基建项目的部分风险转移给了民营企业。

1.3发展投资空间,提升竞争力

高校由于投资主体单一、资金有限,建设项目普遍存在着建设资金匮乏、运营效率不高的现状。BOT融资模式有利于引进竞争机制,形成投资主体多样化、资金来源多途径的融资新局面。

1.4在项目投资建设和管理中,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

在BOT融资模式下,高校与民营企业是以特许经营权合同为基础进行的全程合作,民营企业从高校建设项目的立项、可行性研究、设计等前期工作开始参与,可以将其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引进到项目中,这不仅降低了项目的投资风险,而且实现了对项目建设与运行的控制。

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BOT融资模式进入高校,并成为高校建设项目投资领域的新宠。要在短期内解决我国高校教育资本不足的问题,不能只依靠财政拨款,而应积极主动地引进BOT融资模式进行融资:(1)引入BOT模式与我国高等教育多元化投资体制的发展相适应;(2)引入BOT模式符合高校后勤社会化趋势,与国际高校办学模式接轨;(3)我国已经积累了用BOT模式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丰富经验。

2.引进BOT项目的可行性

2.1高校引入 BOT 模式的可行性

2.1.1高校BOT模式的特点。首先,高校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它具有存在和发展的长期性,因此,高校的后勤项目建设适宜运用BOT摸式。其次,高校基础设施的使用者主要是在校大学生,产品或服务的消费定位是较低的。项目大都处于校园之内,要求项目规划要与校园的整体氛围相匹配。再次,高等学校BOT项目大都属于常规性项目,项目的风险相对较小[2]。

2.1.2BOT模式相对比较成熟,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高校BOT模式可聚集社会闲置资金用于后勤项目建设,以弥补国家教育财政投入不足,摆脱高校教育资金短缺的困境,形成教育投资多样化,使处于市场经济环境中的高校成为融资主体,改变高校在办学上过分依赖政府的状况,引进资金而高校无债务负担。对于项目的运营公司而言,通过获得特许经营权,利用投资和融资方式对项目进行建设和运营管理,可以获得相对长期稳定的效益。所以,高校和投资方是双赢。

2.1.3高校采用BOT模式,所引进的内、外资无需任何担保,项目的建设与使用属于商业运作。有利于提高基础设施使用效率,促进良性循环,使投资者、高校和其他有关方面共同承担建设风险。从而提高项目选择决策的科学性、缩短建设工期,提高建设效率。

2.1.4引进BOT模式与中国高等教育多元化投资体制的发展相适应。长期以来,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财政拨款是我国高等教育唯一的经费来源,由于总体教育投入的不足,这种方式严重地制约了高等教育的发展。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经费的来源发生了改变,多种渠道的学校自筹经费在高校经费投入结构中的比重逐渐呈上升趋势,政府拨款比例呈逐渐下降趋势。随着教育法制的进一步完善,教育投资的多元化逐步纳入法制规范,必将推动教育多元化投资体制的发展。因此,将BOT模式用于高等教育项目建设,可以鼓励民间投资,将社会闲置资金吸引到高等教育上,大大丰富教育投资渠道。

2.1.5引进BOT模式符合高校后勤社会化的趋势,与国际高校办学模式接轨。我国高等院校的后勤设施一般是由高校投资和管理,这极大地增加了高校的负担,减少了教学资金的投入。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及教育改革的深入,这种传统模式必然会受到冲击,高等院校后勤社会化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引进BOT模式是推动高校后勤社会化的一种重要手段,有利于加快后勤社会化改革,加强高等院校后勤设施的管理。可以预计,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BOT融资方式作为高等教育多元化投资体制改革和高校后勤社会化的一种有效模式,必将得到广泛的应用。

2.2民间资本进入高校的可行性

2.2.1首先民间资本已有足够的能力投资高等教育。目前,我国民间蕴藏着丰富的潜在教育资源,国内居民存款及各类金融资产已达l0万亿元人民币,民间资本已占全社会固定资产的40%,民间资本已占有社会固定资产相当大的比例,相对比较充裕,巨大的社会资金需求寻求投资市场,是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投资效益最好的部分。同时一些民营企业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求生存求发展,通过改革建立了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企业制度,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经营、科学化管理,同时使其投资高等教育成为现实。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运作良好,其备管理现代企业的能力,使其投资高等教育成为可能。政策扶持与实践探索。国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教育产业,投资办学,特别是《中国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出台,为民间资本进入教育产业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依据。这几年来的实践探索,也为民间资本进入教育产业积累了经验。国有民营二级学院、以教育投资股份公司形式运作的大学城等新模式的实践,也为民间资本大规模进入高等教育产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3]。

2.2.2充足的社会资金为BOT融资创造良好的条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民营企业和上市公司积累了大量资金,拥有巨大的投资潜力。民营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良好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能自觉地按照市场规则开展业务活动。在对待风险的问题上,能客观地分析、理性地决策,很多国内民营企业的管理水平已经可以和国外水平相匹敌。

参考文献:

[1]李扬,黄业苏.试论内资BOT融资模式在高校新校区建设中运用[J].财经界学术版,2010(7):42.

[2]李庆军.BOT融资模式在高校后勤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中的应用[J].内江科技,2007(4):51.

[3]王升.BOT融资模式在高校中的应用[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3):16.

课题项目:

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吉教科文合字[2014]第520号)。

作者简介:

4.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篇四

【摘要】临床所用医疗器械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对患者制定和实施治疗方案的准确性,影响着患者的生命健康。目前医学界对各医疗设备的校准并不完善,依旧存在许多疏漏,这就体现了对医疗器械检测机构实施仪器设备内部校准的必要性。也正因此,如何有效实施设备内部校准成了医学界新的研究方向之一。

【关键词】医疗器械检测机构;仪器设备内部校准;必要性;实施 前言

虽然各医疗器械随着科学经济的发展已得到很大的突破,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临床治疗水平,但近年来因对医疗设备检测的忽视而导致的医疗事故却层出不穷,使得临床治疗效果大打折扣。是以,对医疗器械检测机构实施仪器设备内部校准工作迫在眉睫。本文就于医疗器械检测机构开展仪器设备内部校准工作的必要性和实施方案进行探究,现总结如下。

一、设备内部校准相关概念

医学界将在某种特定条件下为确定测量装置所指示的标准量值称为医疗器械检测机构实施仪器设备内部校准,其具有一定程度的灵活性、适用性以及多样性。内部校准活动具体是指医疗器械所有者对强制性检测目录之外的所有设备自主进行检测的内部活动。科学性的计量标准是开展内部校准实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检测者应在确保各方面检测要求达到相关规定标准时才可对仪器进行检验。该方式主要适用于对各医疗设备全方面性能的检测工作。

二、实施设备内部校准的必要性 1.优化内部管理节约成本

检验设备随着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而发展,但在相当一部分临床常用的医疗设备中,现有的计量设备和技术使得当地各计量部门有心无力。倘若将这些设备送至生产厂家或其他地方进行检验校准,不仅需要花费大量的校准费用,同时还耽误被检验医疗设备的使用时间,如果某设备急需用于临床治疗,但其恰好已被运送至外地进行校准,则会在很大程度上耽误患者的病情,增加其生命风险。此外,若设备在邮寄过程中保管不妥当则容易对其综合性能造成一定的破坏,又进一步加大了设备的管理成本,这便体现出了设备内部校准实施的必要性。2.国家尚未发布校准规范

医疗器械随科学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多样化,尽管针对性的设备检验仪器亦在不断完善,但国家对某些多参数仪器等设备却依旧未发布针对性的校准规范,而些设备的量值能够在某种程度上追溯至国际单位制,是以就该类设备开展内部校准活动很有必要。[1]3.便于校准大型医疗设备

虽说大型医疗设备的计量单位存在一定的校准能力,但因其外形过大、质量过重导致不便于搬迁和拆卸,同时又因计量业务繁重,使得校准工作人员不愿上门服务,导致设备检测工作无法进行。此时,医院工作人员可自行组织内部工作人员对该类设备进行探究,同专家进行探讨,制定并实施内部校准方案。4.确保玻璃量器的完好性

玻璃制品易碎易损,倘若将其运送至其他地区进行检测,难以保证玻璃量器在整个过程中的完整性,为后续的各项相关工作带来不利影响,是以医院内部人员应自行组织校准小组根据相关规定对该类设备进行校准。5.持续稳定控制租赁设备

应医院检测设备的各方面需求,市场化检验设备应运而生。为在市场经济竞争中站稳脚跟,各设备检测机构顺应客观要求互相合作,使得大量闲置的检测设备以租赁的方式不断实现自身的使用价值。但租赁设备这一方式存在很大程度的不确定性,更有科学研究表明内部校准才是检验设备的稳定性和有效性方法。

三、设备内部校准实施内容 1.满足设备内部校准实施的必备条件

实施设备内部校准首先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①于设备管理相关文件中应明确设备内部校准的具体程序和具体要求;②必须保证医疗器械检测设备的各方面均满足内部校准的客观要求,尤其要保证设备检测室环境的优良性;③医院内部应设立专门的管理人员和技术操作人员,明确个人岗位责任;④设备检测室应就每个被检测设备监理针对性的校准档案,并妥善保管,以便其他部门使用。各类输液器、注射器、避孕套以及药品包装材料的相关设备(样品)等为本单位内部校准的主要范围。2.确定内部校准周期并按时予以实施

设备内部检测室对各医疗器械的检测周期应由相关工作人员依实际情况而定,各医疗设备的检测条件、设备当前的使用情况、设备当前的综合性能等是检测工作人员必须考虑到的多种因素。当内部校准工作人员对各类设备如药品包装用复合膜的透氧透湿设备等进行校准后,还应以不同的方式对个设备校准周期进行探究总结。3.制定科学性的内部校准方法和方案

国家相关部门的设备检测和校准规范是制定内部校准方案的首要依据。“因物而异,因地而异[4-5]

[3][2]”,所有的内部校准相关文件的设定均应以设备检测的实际需求为依据,并同时还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可调整性,且必须专家论证以及技术部门审批后方可实施。是以本单位应就注射器等相关设备的内部校准工作制定出科学性的内部校准方法和方案。4.全面性分析和使用内部校准结果

注射器、输液器等属于临床治疗常用物品,是以对其进行内部校准很有必要。同时,对该类设备校准完毕后,应出具相应的校准文件,其中必须包括该类设备在校准中出现的问题及表示整个仪器综合性能的数据和最终校准结果,为仪器后期的检修和保养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四、天平期间校准 1.校准内容

由本单位校准工作人员对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设备进行天平期间校准。2.校准器具及被校准用品

本次校准工作所需器具:示值数为200g的电子天平,核查点为100g,其他示值数电子天平的核查点均为200g。被校准设备:药品包装材料及外科手套、注射器等。3.校准方式

①接通天平电源,调整其水平状态;②按天平说明书的指示进行预热;③于天平托盘分别放入100g或200g的砝码和需校准设备,且读取并记录天平此时的稳定显示值;④进行两次以上校准操作,对所得核查值进行对比分析,若两次所得值差异较大,则应再调整天平后重新核查(校准);⑤对所有设备的校准结果进行记录后做好整理工作,以便后期核对。4.校准结果

由工作人员按医学相关规定对设备校准结果进行科学性和客观性分析处理。结论

设备内部校准是一项系统化工作,因此在开展相应工作前一定要先综合性考虑所有影响该工作的因素并制定和实施相应的解决方案。同时还要求检测室与管理室统一战线,以为内部校准工作的进行提供有力保障。【参考文献】

5.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篇五

口检察机关对减刑、假释的全程监督可概括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

口全程同步监督之必要性:同步监督是解决减刑、假释适用过滥过快弊端之需要;同步监督是预防和制止腐败发生之需要;同步监督是司法公正之需要;同步监督是逐步实现诉讼化之需要;同步监督是实现最佳执法监督效果之需要

口同步监督必要性之实现:实现减刑、假释同步监督必须冲破目前理论界和实务界存在的藩篱,采取加强理论研究、及时联合制定司法解释等某些相应对策,使之理论化、制度化和法律化

关键词:同步监督,必要性,实现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二条规定:人民检察院认为人民法院减刑、假释的裁定不当,应当在收到裁定书副本后二十日以内,向人民法院提出书面纠正意见。第二百二十四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对执行机关执行刑罚的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如果发现有违法的情况,应当通知执行机关纠正。从这些规定看,检察机关对减刑、假释实行监督有法律“撑腰”,遗憾的是,检察机关对减刑、假释的监督实际上是一种事后监督的方式,这种监督方式,限制了检察机关介入的时间和方式,压缩了监督的空间和范围,进而影响了检察监督职能作用的发挥。由此,当下亟须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是:检察机关如何更好地依法对减刑、假释进行法律监督。笔者认为实现对减刑、假释进行法律监督的最佳效果,同步监督是个好办法,现笔者结合多年来的监所检察执法实践,就检察机关对减刑假释实施全程同步监督的必要性谈几点看法。

同步法律监督之界定

就检察机关对减刑、假释的全程监督而言,可概括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

所谓事前监督,即对监管机关(含监狱、看守所等)平时对罪犯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教育、改造和监管是否合法进行法律监督;对放纵牢头狱霸及其虐待同监犯人违法伤害行为实行法律监督;对监所管理机构疏漏及违法规章、制度及时提出建议等。

所谓事中监督,即对监管机关是否依照实体法和程序法(如刑法第七十八条至第八十六条;刑诉法第二百一十四条、第二百一十五条、第二百一十七条、第二百二十一条、第二百二十四条、监狱法第二十九条)的规定对罪犯进行减刑、假释实行法律监督,发现违法及时提出纠正意见,并通知监管机关和上级主管机关。

所谓事后监督,即一方面对法院是否依照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一条、第二百二十二条的规定进行裁决,实行法律监督;另一方面,还要对监管机关是否依照今年6月25日“中治委”办公室、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出台的《关于加强和规范监外执行工作的意见》的规定实行法律监督。

同步监督之必要性

法律监督不仅是对法律结果的监督,更是要求司法行为刚开始就应该受到相应的制约、监督,法律监督本身就蕴涵着对司法行为过程的监督,绝不能等到司法行为结果作出之后才进行监督。要保证法律监督的有效性,也不能限于事后监督。法律监督的本质或者说真正作用不在于事后纠正错误的结果,而是让错误的结果不发生,要在行为过程中消灭违法之处,避免对社会产生更大的危害。[ 邸瑛琪教授的讲话]笔者非常赞同邸瑛琪教授的观点,并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同步监督的必要性略作阐述:

一、全程同步监督是解决减刑过滥过快之需要

据有关媒体报道: “大陆目前在押犯每年有20%至30%可获减刑,因贪腐而获减刑的高官中获减刑、假释、保外就医的比例更高。公众早有对贪腐高官前门重判、后门轻纵现象的担忧。最高法院年内将修订减刑、假释司法解释的消息,表明大陆似有纠正这一问题的决心。”[ 刘根菊文章]对于这一报道笔者深有同感,同时,也认为,出现上述问题与法律没有明确规定检察机关可以同步监督及其细则关系很大。由此可见,要解决减刑过滥过快的问题,必须赋予检察机关对减刑有全程同步监督的权力。

二、全程同步监督是预防和制止腐败发生之需要

减刑、假释是刑罚变更执行的制度,获得了减刑、假释的罪犯,就减少了在监管场所服刑或者得到了不再被强制改造的好处,即切实的自身利益,因此,他们及其亲友往往想方设法使其获得减刑、假释,其中不惜以巨资向监狱干警及其领导行贿,而他们中的少数人也会被罪犯拉下水,锒铛入狱,由监管人员变成被监管的罪犯。举一个大家都知道的例子吧,小有名气的上海富商周正毅第一次入狱,就有4名干警因受贿为其操作减刑而落马,而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如果检察机关对监狱的减刑、假释做到全程同步监督,那么,就可能有效地预防或者制止这类腐败现象的发生。

三、全程同步监督是司法公正之需要

检察机关实行全程同步监督是实现司法公正的要求,职权是一把双刃剑,行使得好,能为社会管理起到促进作用;而违法行使职权,就会给社会和被管理者造成伤害。要避免后者,就必须对职权(权力)进行制约,因为无制约的权力必然滋生腐败,这是万古不变的定律,所以“权力扩张到哪里,法律控制就应该跟到哪里”。[傅宽芝的讲话]刑罚执行权是权力的一种,刑罚执行方式的变更,又是刑罚执行权的一部分,例如假释,是使罪犯暂时不在监狱内服刑,与法院对被告人少判几年或者缓刑的刑罚力度属同一性质。由此,变更刑罚执行属于一种很重要的实体处分权,所以在权力行使之初就要建立相应的制约机制,这种及时的监督能够更好地保障相关部门合法行使职权,提高执法公信力。

四、全程同步监督是逐步实现诉讼化之需要

我国立法规定,对减刑、假释案件的裁判属于审判权的范围,但实践中法院只以书面审查方式进行。这样,从诉讼主体讲,既没有检察机关派员参加,也没有被减假的罪犯到庭,更没有被害人参与,他们成了局外人;从程序正当上讲,既缺少了质证、辩论等程序,又与公开审判的理论不符;而从裁判减假案件变更刑罚执行方式的实体处理属性看,它涉及的是罪犯的人身自由及其思想改造,本应采用诉讼化模式开庭审理,不仅有检察机关派员参加(替代监管机构),还应通知被减假的罪犯甚至被害人参与。经过法庭调查、质证和辩论,最终由法院作出如何减刑或者准不准许假释的裁判,以确保公平、公开、公正和预防腐败。因此,对减刑、假释案件实行全程同步监督,就在于对现行的行政化体制和做法进行改造,逐步实现诉讼化。

五、全程同步监督是实现最佳执法监督效果之需要

对任何事物,设定任何制度,均需顾及并争取效果最佳,减刑、假释工作也不例外。在减刑、假释工作中,限于现行法律制度的滞后,检察机关只能对其进行事后监督,因而无法全程、有效、有力地发现、制止、纠正减刑、假释的违法或者不当问题;即使等到发现了也只能是总结教训,提出检察建议。虽然不能说这种事后监督毫无作用,但由于是事后的,因此力度不强,作用不大。为了改变这种“马后炮”式的监督法效果不佳的状况,赋予检察机关“全程同步监督”之权是完全必要和可行的。

同步监督必要性之实现

实现减刑、假释全程同步监督必须冲破目前理论界和实务界存在的藩篱,采取某些相应对策,使之理论化、制度化和法律化。

一、应加强理论研究

减刑、假释是刑罚执行的变更。我国对犯罪论研究较全面深入,而对刑罚执行理论较为肤浅,对减刑、假释基本未涉及,因此有必要从三方面加强:

1、加强兼顾最佳效果理论研究

兼顾最佳效果理论研究,是指对如何兼顾刑罚执行的惩罚与教育、改造与奖励、特殊预防与一般预防等问题的理论研究。但目前在我国学界和实务界“奖励说”仍是主流观点。监狱对罪犯改造、教育中实行“百分考核”制度,对罪犯的劳动改造成绩实行“唯分是举”,这种做法不能全面地反映思想改造状况,只机械地以“百分”的多少作为减刑、假释的依据有失偏颇;同时也容易导致掌管打分的狱警利用手中的权力弄虚作假或者以权谋私。笔者认为,在坚持“百分考核”制度的同时,在《监狱法》第六条规定的六种“立功表现”情形之外,还应适当填补它与“确有悔改表现”之间的空隙,规定出更适合当前鼓励、奖励罪犯改造的条件。

2、开展诉讼化理论研究

目前,减刑、假释的做法,基本是司法行政化的审批方式,即使案件移送到了法院,也只是书面审,实属一种司法审批,而不是司法诉讼化方式。众所周知,诉讼化的审理案件方式,关键点是法院开庭审理,检察机关派员参加、双方当事人到庭陈词,互相进行质证,最后,由法院作出裁决。这种方式,体现了当事人权利平等、程序公开透明、法院裁判有据。笔者认为,减刑、假释欲想提高质量,必须走司法诉讼化的途径。为此,建议设立一种新的刑事诉讼程序———减刑、假释诉讼程序。对此,可在理论上先行,在实践中试点探索,然后,由司法解释和法律固定,使刑罚变更执行步入诉讼轨道,确保减刑、假释公正有效,取得最佳效果。

二、应及时联合制定司法解释

人大常委会已授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实施宪法、法律中出现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有司法解释权,它属于法规的一种类型,对下属机关有指导作用和约束力。在减刑、假释问题上既没有“两高”的联合司法解释,更无司法部参与联合制定的法规,实属无规可行。笔者认为,由“两高”与司法部联合发文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措施。理论来源于实践。我国已有个别省级法、检、司三部门联合作出规定并进行试行,已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据介绍,检察机关在对“减假”案提请阶段提出的不同监督意见,监狱几乎全部采纳。对此“两高”有一些规定,例如,1997年10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通过了《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对正确办理减刑、假释案件起了重要作用;2008年2月,最高人民检察院也发布了《人民检察院监督检察办法》、《人民检察院看守所检察办法》、《人民检察院劳教检察办法》、《人民检察院监外执行检察办法》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它们几乎是“各自为政”、互不搭界,而且也没有公安部、司法部的参与,其效力自然大打折扣。另外,中央五部门《意见》中涉及到“假保”问题,但是,主要规定了对它们的交付执行、执行中的监管及检察监督,而未包括对减刑、假释的适用制约问题。由于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对减刑、假释的处理属“敏感区”,常有不合理、违法和腐败产生,因此,“两高”和司法部针对实践的需要,应当及时联合制定司法解释并使执行、检查、监督行为常态化。

参考文献:

1、《刑事诉讼法》

2、邸瑛琪教授答记者时的讲话

3、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傅宽芝答记者时的讲话

4、刘根菊教授:“减假保”全程同步监督之正当性

5、检察日报2009年7月6日

6、《刑法》

7、《监狱法》

8、《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9、《人民检察院监督检察办法》

10、《关于加强和规范监外执行工作的意见》

11、、《人民检察院看守所检察办法》

6.论我国大学实施通识教育的必要性 篇六

摘要:阐释通识教育涵义,通过分析我国大学现状中得出通识教育需作为大学的一种教育理念切实落实到大学教育实践中的结论,并从大学生自身发展、全球化时代背景下的人才需求以及改革我国现行教育现状三方面强调了我国大学实施通识教育的必要性。

关键词:大学教育,通识教育,必要性

一、通识教育的涵义

通识教育是英文“general education”的译名,这个词源于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自由教育”。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教育要使公民在道德上和智慧上都具有美德,使其既能辛勤劳作又能享受生活,既要使其能应付政治和军事上的事务又能够从事研究、追求真理。在我国,不同学者对通识教育的定义给出了不同的界定。哲学大师牟宗三认为,通识教育不是简单的把人培养成“百科全书”,而是“应该让一个人或学习者了解自己及时代”1。台湾的黄俊杰认为通识教育是“一种建立人的主体性的教育,也就是一种完成人之解放的教育”2。等等。一般来说,现人们在使用通识教育一词时,主要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定义,一种是广义的定义,指大学的整个办学思想或观念,即大学教育应给予学生全面的教育和训练,教育的内容即包括专业教育,也包括非专业教育;另一种是狭义的定义,指不直接为学生将来的职业活动作准备的那部分教育。笔者倾向于把通识教育既当作大学的一种教育理念,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广泛基础知识,以此启发学生的心智,使其成为有道道、有修养、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同时将该理念落实到大学教育的实践中。

二、大学实施通识教育的必要性

(一)我国目前的大学现状

1.我国大学教育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功利化现象严重。自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大学的教育理念逐渐变得功利,大学教育目标纷纷向市场需求方向调整。近年来,由于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许多高校则打出高就业率的旗号吸引学生报考,一切教学计划和目标均向提升就业率看齐。并在大学中推行起“考证教育”,鼓励在校大学生报考四六级、计算机一二级、托福雅思、注册会计师考试、司法考试以及公务员考试,不少学生在此氛围下形成了错误的观念,认为拥有了相应的含金量较高的证书便可以高枕无忧的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成为了证书的奴隶。

2.我国大学过分强化专业教育,课程设置不尽合理。毋庸置疑,高等教育重视专业教育是理所当然的,但是过分强化专业教育,则会造成学生的过分专业化,缺乏健全人的基本素养教育。如今大学普遍存在的一种人文社会科学与自1牟宗三.人文教育和现代教育[N].中国时报.人间副刊,1986-07-16.黄俊杰.大学通识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然科学资源的分配不均的现象。对于理工科而言,人文社会科学的教育是薄弱环节,学生文化陶冶不够,人文素质不高。而对文科学生而言,自然科学的培养同样也十分薄弱。因而导致学生出现的一种“新的片面发展”,成为“单向度的人”。3

(二)实施通识教育的必要性

1.通识教育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大学的主旋律应该是‘育人’,而非‘制器’。是培养高级人才,而非制造高档器材。”4教育如果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不能对学生进行个性和精神的培养,只是强调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教学,那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不是完整的人,也起不到“育人”的效果。通识教育不仅是能让学生掌握到更多的知识,更是让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通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平衡的心智,完善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进而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2.经济全球化时代下需要高质量的综合性人才。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强,社会的快速进步使得单纯的专业性人才已经不再符合其发展需要。另外,科技的创新使得现代科学呈现出综合化趋势,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大量涌现,要求研究者需要有广博、扎实的人文、社会的知识做后盾。因此,实施通识教育,不仅是要增加学生的知识广度,开阔眼界,更重要综合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以适应现今特殊时代对人才的需求。

3.实施通识教育是改革我国现行教育现状的有效途径。在我国现行教育体系下,大学教育存在过于片面追求专业化的现象,进而培养出“单向度的人”。然而面对高度综合化的科技社会,以及社会对综合化人才的需求,我国高等教育体制必然要迎来一次深刻的变革。从专门培养专业型人才转变为培养专业型人才和综合型人才双结合,使其既体现工具性价值,又不失其主体性价值,以适应工业化大生产和社会分工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牟宗三.人文教育和现代教育[N].中国时报.人间副刊,1986-07-16.[2]黄俊杰.大学通识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王建辉.高校进行通识教育的必要性分析[J].职业时空.2008(05)

[4]杨叔子.是“育人”非“制器”[J].高等教育研究.2001(02)

[5]程会恩.生产力视角下高校实施通识教育的必要性研究[J],2010-11

[6]李曼丽.通识教育——一种大学教育观[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7.会计内控制度实施的必要性 篇七

关键词:会计内控制度,资金管理制度,管理体系

1 会计内控制度实施的必要性

其一, 会计内控制度是整个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 它是促进企业经济正常运行和维持财务状况稳定的关键, 加强完善会计内控制度不仅能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保障企业资产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还能提升企业经济运行的质量, 加强资金流动性, 给企业带来更多利润。企业应根据我国相关会计法律法规, 确保会计内控制度的有效运行, 严格贯彻执行相关制度, 加强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

其二, 随着我国现代化经济时代的到来, 建立健全会计内控制度十分必要。为了保障国家及企业的经济能够有效运行并且处于长期增长状态, 企业可以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及时掌握数据信息, 科学地建立一套会计内控制度, 加强企业内部的管理, 维护企业经济持续增长。企业只有这样, 才能准确无误地获取最新资讯, 及时交流, 相互沟通, 维护企业最大经济利益。

其三, 加强完善企业会计内控制度, 不仅顺应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潮流, 还有效控制了企业内部的管理。实施会计内控制度是企业经营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必须通过不断完善会计内控制度, 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才能提高企业经济运行能力, 避免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同时, 实施会计内控制度还能提高企业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积极给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增长空间。

2 会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

2.1 企业领导重视程度不够

在会计内控制度的实施过程中, 如果企业领导者不加强管理, 对会计内控制度实施的重视程度不够, 就会影响企业工作人员对相关制度的执行力, 从而导致企业管理失控, 甚至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因此, 企业领导要及时对会计内控制度作出重要指导, 规范基本要求, 早日将会计内控制度的实施提上日程。

2.2 管理监督体系不完善

任何一个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监督体系,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 企业也随时面临着命运的改变。在企业现行的发展阶段下, 各部门之间没有真正做到相互制约、相互独立。只有不断加强完善企业内部的管理监督体系, 从而保证企业内部之间的相互流动性, 才能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使企业能够持续经营。

2.3 工作人员素质不够高

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 资金利益的增长是首要目标, 加强培养高素质的工作人员是基本前提。在整个会计内控制度的实施过程中, 相关工作人员不仅需要拥有高水准的专业知识技能, 还要求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 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通过不断学习来加强自身素质, 提升职业道德水平, 为企业争取更多的经济利益。

3 会计内控制度实施的建议

3.1 建立独立的会计机构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 联系生活实际理论, 建立相对独立的会计机构, 以保证企业内部有效地实行会计内控制度。因而, 在一定基础上, 企业对工作人员岗位的分配需合理, 参照相关会计人员的自身具体情况来设置适应他们的工作岗位, 对于符合工作条件的会计人员进行统筹规划, 同时设置相应的管理人员。积极教导会计人员遵守我国相关会计法律法规, 明确自身岗位的职责, 要求对工作具有高度的责任感, 确保会计内控制度的顺利实施。

3.2 明确会计人员岗位职责

不同的工作岗位担负着不一样的职责, 企业在设置会计工作岗位的过程中, 既要依据企业现实状况, 又要满足会计内控制度的要求, 确保每一个工作岗位都具有其存在的意义。相关会计人员只有通过提升自身素质且明确自身岗位职责, 才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当每一个会计人员都能明确自身的岗位职责, 并积极调动自身积极性, 就可确保会计内控制度的实施得到保障并有效地进行。企业内部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相互分离, 不仅能完善企业管理制度, 还能提高企业工作效率。

3.3 完善企业资金管理制度

由于企业的资金流动性较强, 企业需要加强完善资金管理制度, 保证企业的货币资金能正常运行。对于货币资金筹集的问题, 相关负责人员必须认真明确自身的职责, 合理规范的确定筹资规模、筹资途径以及筹资结构, 在其最大限度内, 按照一定的程序过程, 运用有效的途径获取最新的、有用的数据信息, 避免重大财务报表出现失误。与此同时, 在使用资金的过程中, 要加强对资金流动的监控, 并根据相关会计法律法规依法使用资金, 对资金实行内部统一调配的制度, 尽可能地提高资金循环使用能力, 最大限度地将资金用到关键之处。

3.4 加强管理费用支出制度

为了提高企业的资金循环使用效率, 加强企业的费用支出十分有必要。对于企业的费用支出, 企业应不断完善管理制度, 积极提升相关会计人员对自身岗位职责的自觉性。企业合理分配相关的会计工作岗位, 使企业的费用支出真正做到循环利用, 坚持节约、合理使用的原则, 对每一笔费用支出都做到有据可依, 有证可寻。

3.5 提高人员素质

会计人员在整个会计内控制度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不仅制定了相关规章制度且确保执行力度, 还保证了企业的持续经营。企业需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教育, 使其树立创新意识和敬业精神, 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知识水平。除此之外, 企业还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相关规章制度, 以约束企业相关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 对于违反制度的会计人员予以一定的惩罚, 不断提升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 促进整个企业文化水平的提升, 为企业谋求长期稳定的发展。

4 结语

企业组织的变动与管理的方式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及执行此项控制的个人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 企业管理者必须不断地复核及更新内部控制, 详细说明变动所在, 并建立一套能够不断自我完善的机制。

参考文献

[1]林南.论企业会计内控制度的完善[J].商场现代化, 2014, (06) :216.

[2]宋连荣.会计内控制度存在的必要性分析[J].中国外资, 2013, (20) :90-91.

8.实施林业生态补偿的必要性及建议 篇八

关键词:林业;生态补偿;必要性;建议

中图分类号:X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4-72-1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是对森林生态环境本身的补偿,更是对个人或区域保护森林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补偿。内蒙古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屏障,实施林业生态补偿这一举措对于发展现代林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更是具有重大意义。应从政策、项目、资金、科技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对内蒙古林业的倾斜支持力度,加快完善林业基础设施,大力推进重点工程建设,着力改善重点区域生态,努力实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1 实施生态补偿的必要性

1.1 建设生态文明是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现象十分严峻,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日益突出。要大力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全面改善生态状况,提高生态承载力,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1.2 实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是实施生态公益林体系建设的重要保证

生态公益林是以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为目的的森林。生态公益林服务于社会,受益于全民,是一项公益事业。其本身的价值很难直接用经济效益指标来衡量。生态公益林的生态效益是以活立木群落为载体的形式发挥作用的。实施生态补偿机制,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森林生态效益长期无偿享用,森林的经营者只有投入而无回报的这种不合理的状况,也可以弥补国家财政拨款的不足,保证公益林建设的可持续性。

2 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现状

补偿来源渠道单一。国家财政拨款是当前我国林业生态补偿机制的主要依靠,一方面,全社会的积极性没有充分的调动起来;另一方面,一些地区存在着依赖思想,只等着国家的财政补贴。重点生态工程仅靠国家补助投资建设,工程建设投入严重不足。由于地方各级财政缺乏资金配套能力,县乡村组织造林困难,影响了防护林体系建设进程。

3 深化林业改革,为林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十一五”以来,林业改革力度明显加大,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主的配套改革深入推进,林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解放。坚持以工程为载体,科技为先导,机制创新为动力,形成多主体、多层次、多形式的生态建设格局。

3.1 深化林业改革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坚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合理挖潜的原则。生态补偿制度的建立以改善两大平原生态环境为宗旨,财力与物力相结合,最大限度地挖潜,集中资金、集中治理和规模推进,保护和扩大现有森林资源与湿地资源,促进区域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二,坚持生态优先、合理布局、科学实施的原则。生态补偿制度的建立,以突出江河源头水源涵养林、农田(草牧场)防护林、湿地保护与恢复、保护区能力建设为前提,努力做到布局合理、覆盖普及、功能完善和科学实施。

第三,坚持国家为主、政府推动、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坚持国家为主和政府投入为主,发挥各部门优势,利用市场机制,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广筹资金,推进造林绿化、湿地保护与恢复。

3.2 扩大中央财政森林生态补偿面积,提高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

国家实施生态效益补偿制度10年来,只对国家重点公益林给予生态效益补偿,且5元/亩的补偿标准一直未进行调整。事实上,一般公益林及商品林等都发挥着重要生态作用。为此,建议国家对所有森林全部实施生态效益补偿,同时考虑物价上涨及管护成本不断增加的因素,将补偿标准提高至10元/亩以上。

3.3 建立自然保护区建设的生态补偿机制

将内蒙古已建立的省级保护区争取列入国家和省建设内容,加强对省级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确保保护区日常管护、科研、监测、宣传教育和人员培训以及社区共建工作的正常开展,全面提升管理能力。同时,由于自然保护区地域偏僻、交通不便、经济观念落后、发展基础薄弱,对生物多样性和自然保护区有着严重威胁。各级政府和部门必须制定生态补偿、减免税费等优惠政策拉动和扶持当地的经济,帮助当地群众开辟生产门路,建立互利互惠的社区共管关系,使周边群众和社区从自然保护区的可能破坏者变成共同管理者,促进保护区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不但盘活了森林资源资产,而且调动了林农造林绿化积极性,形成了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生态建设良好局面。通过生态补偿,保护生态环境,使得经济发展受到限制的区域得到经济补偿,增强其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社会公益事业的能力,使造林绿化工作有特色、出精品,出现了全新局面。保障生态保护地区公平发展权,使地区间得到平衡发展。

9.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篇九

摘要:以漳泽电厂建设期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建设为背景,论述了工程项目管理中计算机应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介绍了建设期工程项目管理涉及的内容、作用和目标。

火力发电厂的建设是一项投资大、工期长、技术质量要求高、管理复杂的工程。在整个建设期间涉及到施工计划、施工进度、施工质量、施工安全、人力资源、财务资源、设备安装以及资料管理等众多内容。如何采取现代化的管理方法管理工程,满足业主的要求,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

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任务是按照工程建设规律协调各方面的需求,将各种资源合理利用,动态调整,按照预定的进度、费用、质量和安全目标完成整个项目建设。利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建立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按照工程建设的规律,科学地协调和反馈各方面的需求,将各种资源合理利用,动态调配组织,按照预定的目标完成整个电力工程项目的建设。对项目实行动态、定量和系统化的管理和控制,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发布大量的信息,使业主、监理、设计、施工和供货各方及时了解工程建设的需求,把握转瞬即失的控制调整时机,充分发挥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快速、准确、自然环境条件限制少的特点,传递信息,发布命令帮助实现工程建设项目现代化管理。

1、漳泽发电厂工程概况

漳泽发电厂座落在山西省东南部长治市漳泽水库东岸。为充分利用长治地区丰富的煤、水资源,发挥建设坑口电厂的优势,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继“六五”、“七五”期间的漳泽电厂一、二期工程(装机容量已达1040MW)之后,根据国务院批准的“西电东送”北部通道建设规划,为加快相关电力项目的前期工作,尽快满足山西省电力增长的需求,缓解山西南部、东南部地区缺电状况,保证“西电东送”北通道规划的顺利实施,国家计委已于2002年5月26日批复了漳泽电厂三期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三期工程建设规模为600MW,安装2×300MW直接空冷汽轮发电机组。该电厂将作为区域主力电厂,向山西东南部和南部供电,具有一定的调峰能力。

漳泽发电厂三期工程采用了“小业主,大监理”的建设管理模式,由中南电力设计院承接“大监理”项目。为了更好地做好电厂建设期项目管理工作,业主和监理公司决定在整个建设期采用计算机系统对工程进度、成本、质量、安全进行管理,并为该系统投入了相应的人力财力。

2、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构成随着我国火电项目建设投资体制的变化,投资方、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建设施工单位、承包商之间的关系已逐渐变成合同或协约的关系,项目建设的整个过程就变成了履行各种合同的过程,合同成为连接各种工程事务的纽带。漳泽发电厂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是由以合同管理为核心的一系列管理子系统组成,这些子系统涵概了工程建设管理的各个方面。

2.1合同管理

使用EXP软件对整个工程建设期间的合同进行管理,包括处理合同费用、合同付款,进度款及合同变更等。将合同管理中的工程进度等相关内容与对应阶段的工程完成情况、实际工程进度等内容相对比,为业主进度款支付及融资提供依据。

2.2计划进度管理

使用P3软件对电力建设项目进行工作结构分解,制定整个工程计划,并根据工程进度,对计划进度进行控制及调整。

2.3工程信息管理

对工程建设中的相关信息进行管理,例如:设计修改通知单,生产调度会信息,开工报告信息,工程联系单,停工通知单和复工通知单等内容的管理。

2.4物资材料管理

对工程建设中设备和材料进行管理,它包括设备材料的订货、监造、发运、到站、入库、出库、安装、设备资料归档等一系列内容,实现设备全过程的管理。通过项目管理中的计划及进度管理,可以关联在某阶段内设备材料到货和安装情况、需执行情况等内容,关联合同中设备明细与设备合同的关系,关联档案资料管理、归档设备档案及产品资料。

2.5工程资料管理

对基建阶段积累的各种技术资料、工程图纸、规范标准等进行归档,形成档案,进行管理。重点是工程图纸及设备资料。

2.6基建财务管理

按照基建阶段工程项目的概算费用,可以进行投资成本控制、工程结算付款、贷款、决算处理等内容管理。关联项目管理中的计划进度管理及合同管理中的进度款情况,能够形成在某阶段的投资合同完成情况、需完成情况等内容。

2.7工程质量管理

在基建阶段,对项目质量验收范围、土建安装等项目的评定、对各种施工记录和试验记录的管理等,它包括质量标准、土建质量验评、安装质量验评、加工配制项目验评和调试运行质量管理多项内容。

2.8安全管理

对建设期间的有关安全信息问题进行管理,主要包括安全制度、安全教育、安全事故、违章处罚等内容的管理。

2.9场地监控系统

利用视频网络技术,形成施工现场的监视系统,使业主能在异地对施工现场的情况了如指掌。

2.10办公自动化管理

对建设期间业主方的收发文等日常办公事物进行管理,它包括收文、发文、请示件、公告栏和个人日程安排等内容。

2.11财务管理

对业主方帐务、财务报表等日常内容进行管理。

2.12人力资源管理

对业主方人事劳资等内容进行日常管理。

2.13WEB服务

建立施工现场的Intranet,并利用它实现施工现场的信息发布系统,对建设期间的各种新闻、通知等信息随时进行发布,提供一个业主和各协作单位之间的信息交流平台。

2.14高级应用软件

充分利用第三方的高级软件(如Word,Excel,AotoCAD等)作为项目管理系统等补充,完善本管理系统。

2.15门户系统及综合查询系统

利用系统设置,在客户端或Web的主页上建立施工现场的门户系统。不同用户可以直观地了解自己工作所需要的、权限允许范围内的信息内容。

3、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

3.1及时反映工程状况和调整工程进度

工程项目建设涉及到方方面面,影响工程进度的因素也非常多。利用信息系统中的各种及时信息和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可以合理地调整工程的进度,使工程项目能够快速适应外界的变化,按照预定的工程目标前行。

3.2协调管理

该工程项目建设参加单位多、位置分散、建设周期长,具有点多面广、信息量大、管理复杂的特点。如果靠人工传递信息速度慢、准确性差、协调困难、管

理不易,利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可以不受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时间的约束,快速传递信息,及时反馈整个工程的状况,便于协调管理各方。还可以远程传送数据,传输图纸、文件、报表,甚至实施远程视频监控。

3.3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效性

使用工程建设管理信息系统,对工程进度、质量、人力、费用等各种资源进行管理和控制,需要收集和发布大量的工程信息。通过本系统可以直接汇总统计各种信息,杜绝人工汇总带来的弊端,缩短统计时间,并可以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实效性,提高工作效率。

3.4资源共享,满足多种报表的要求

报表是传统的,也是常用的数据统计形式。但是,报表格式往往多变,靠人工输入、统计花费时间长,难以满足现代工程管理的需要。用计算机技术管理,可以建立工程信息数据库,从数据库中提取信息组成多种形式的报表。数据还可以保留积累,为今后的工程积累经验和数据。

3.5满足工程建设各方的管理需求

计算机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同时为业主、监理和承包商服务,有助于工程中各种计划、监控、分析和管理工作。

4、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目标

漳泽电厂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是:建立以合同管理为核心,工程计划与进度控制为主线,涉及财、物、人等资源管理的工程建设管理信息系统,建成施工现场计算机网络,并利用公用通讯网络,国际互联网及网络视频技术,使施工现场与业主、承包方、分包方、设备供货商、设计院等有关各方通过计算机信息系统建立不间断的联系,为工程建设提供可靠、快速、安全的信息服务。

5、总结

漳泽发电厂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经过几个月的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并在建设工程投入试用。可以预期,本系统的投入使用使工程进度、质量、安全及人力、费用等各种资源处于可控制状态,必将大大地提高整个工程的管理水平,提高整个电厂的建设水平。

10.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篇十

实施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的必要性

一、内部控制及内部控制制度的定义

(一)内部控制

1992年,美国“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COSO发布了《内部控制整体构架》即著名的“COSO报告”,开创内部控制的新纪元。COSO报告中,对内部控制下的定义是:内部控制是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的影响,为营运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规的遵循性等目标的实现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2008年6月28日,我国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10年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和配套实施指引。基本规范对内部控制的定义如下:内部控制,是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施控制目标的过程。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二)内部控制制度的定义

内部控制制度是指一个单位的各级管理层,为了保护其经济资源的安全、完整,确保经济和会计信息的正确可靠,协调经济行为,控制经济活动,利用单位内部分工而产生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形成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程序,并予以规范化,系统化,使之成为一个严密的、较为完整的体系。

二、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

(一)是企业跟随时代潮流、提升经营效率的客观需要

伴随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日趋激烈,企业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健全与完善起一套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重点要保证企业各部门与单位间的权责明确。为了强化内部管理,提升管理经营效益,应该健全企业内部监督治理机制,确保企业监督控制工作的有效执行。而内部控制制度

就是为了保障企业的管理经营效率而存在的,它能够促进企业制度的健全与完善,保障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

企业想要实现自己的管理经营目标,仅靠单独几个部门的努力与配合是不够的,它需要企业从上至下的全面协调与合作。而内部控制制度就是以企业上下的总体配合为基础与前提来发挥作用的,内部控制包含有一系列的会计、审计、业务部门的制度及其规划,它贯穿于企业管理经营的方方面面当中,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是一项十分复杂、繁琐的系统工程。企业通过内部控制,可以有效地将内部的各个部门进行连接,使其形成合力,不断提升工作效率,从而保障企业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伴随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经济一体化的进程逐渐加快,先进、科学的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伴随经济一体化的步伐,企业风险也在逐渐加剧,而应对风险最好的措施就是健全与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通过一系列的制度与措施,可以提升企业的管理经营效率,从而保障企业总体目标的顺利实现,增强自己的综合竞争能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从而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

(三)是确保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与经营决策可以顺利执行的需要

一套健全、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有效监督企业内部各部门与环节的经营活动,从而发挥出较好的控制作用,能够促进企业的各项决策方针的顺利实施。企业内部制定出的各项规章制度,是企业贯彻国家政策、法规的基础与前提。企业通过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及时发现管理经营中出现的问题,并积极找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对其进行调整与纠正,从而促进各项规章制度与经营决策能够更好地为企业进行服务。

(四)是提供真实、有效、可靠的会计信息的需要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以及可靠性一直是企业内部所重点关注的问题,它是企业进行一切管理经营决策的前提与基础,在企业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内部审计、岗位轮换、职务分离等方法与手段能够对会计信息的采集、记录、归类、汇总等过程实现全面的监督与控制,从而能够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错误,保障会计信息能够有效、真实地反映出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

状况。

(五)是企业进行风险防范的需要

现如今,伴随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企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企业的经营风险也在加剧。企业想要不断地发展与壮大,就必须对企业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与防范。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健全企业的风险管理系统,促进企业开展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分析等工作,加强企业对自身薄弱环节的有效控制,保障企业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

(六)是保证企业财产安全的需要

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定期盘点、限制接近、财产保险、记录保护等一系列的手段与方法,能够对企业财产的采购、验收、计量、仓储等诸多环节进行有效、科学、合理的监控,从而保障了企业财产的完整性与安全性,防止浪费行为的发生。

三、内部控制制度审计

随着我国的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在我国审计行业面向现代审计方向日益发展的今天。审计种类大部分为对企业经营状况及财务数据的真实性等方面的审计。而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方面的审计比较少。事实上针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是非常重要的。

(一)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的定义

所谓内部控制制度审计是指以内部控制为对象,在评审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上,决定抽查会计资料的内容、范围和程序,据以进行分析测试、评价确定其可信程度,从而对制度产生的结果作出鉴定的一种现代审计方法。它不仅减少了审计的风险性,而且提高了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益,故被许多国家确定为审计标准。

(二)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的内容

内部控制制度审汁重点要放在对于制度内各个控制环节的审查上,旨在发现制度中控制的薄弱环节。在进行审计时,往往应从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内容进行,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各项管理制度之中。1.责任控制制度:2.内部牵制制度;3.会计控制制度;4.经营方面各个循环系统的控制制度;5.财产、凭单管理制度。

(三)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的方法

企业内控制度审计作为现代审计的一种模式,主要是通过对内控制度的审

查、分析和测试,研究和评价其可信程度,从而对其做出签定。其主要方法有: 1.了解内部控制制度

这一步骤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一定手段,了解被审计单位已经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及执行的情况。通过查阅有关规章制度、方针及政策等文件;查看组织机构系统图;询问有关人员:进行实地观察;查阅前期审计报告或审计工作底稿等手段来实现。

2.实施控制测试程序,证实有关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的效果。

通常在了解内控的程序实施完毕之后,除非存在某些可以使控制得到一贯运行的自动化控制,否则仅仅通过对内控制度的了解程序并不能够代替对控制进行有效的测试程序。审计人员可以通过询问、观察、检查、重新执行及穿行测试等方法对被审计单位实施控制测试。应当注意一点,审计人员在了解内部控制后,只有当对那些拟信赖的内部控制而减少的实质性测试程序的工作量大于控制测试的工作量时.控制测试才是必要的和经济的。否则,应当直接进入到实质性测试程序。

3.实施实质性测试程序

实质性测试是指审计人员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直接用以发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的审计程序。其测试的重点是验证现行内部控制下产生的资料的完整性、正确性及合法性。采取的主要方法是:实物盘点、向第三者询证、复核,详细检查、分析性复核等。由于审计人员对错报风险的评估存在主观判断性,并且由于内部控制存在固有的局限性,因此。审计人员应当对被审计单位所有各类重大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实施实质性测试程序。

(四)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的必要性 1.有助于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效果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审汁的工作量将越来越重,以评价内控制度为基础的审计可以克服详查或大量抽查浪费人力和时间的不足,它不仅能提高审计效率,而且可以提高审计质量,达到深化审计监督的目的。2.有助于突出审计重点

通过内控制度审计,审计人员就可以确定被审计单位内控制度的可信赖程度,有利于从薄弱环节入手,有效而迅速地明确审计重点和方向,既保证了审计

工作的质量,又减少了审计工作量。3.有助于完善内控制度

对内控制度审计,可以发现被审计单位内控制度是否完善、合理、有效。在内控制度中找出产生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从而使被审计单位不断完善内控制度,堵塞漏洞,加强管理,提高效率,做到防查结合,以防为主,达到抓标治本的目的。4.有助于由事后审计向事前审计转变

制度基础审计将审计的重点放到被审计单位内控制度的科学性、严密性、完整性及严格的执行程序上。变事后审计为事前防范,有利于做到防患于未然,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可避免给企业造成损失。5.有利于审计工作顺利、高效地进行

目前财经违纪违规的发生,主要原因之一是有些单位不认真执行国家财经法规,内控制度不健全、不完善造成的。加强内控制度审计。可以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执法的自觉性,因而也就减少了审计的工作量。所以,制度的健全完善也有利于审计工作的顺利、高效地进行。

11.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篇十一

【关键词】初中英语 创新 教学 方法

初中英语属于人文学科,是一個带有美感的学科,但大部分初中生提起英语就想起头疼的语法、枯燥的单词。究其原因,是由于教学方法的单一扼杀了英语的学科美感。本文提出了如何实行创新教学,使得学生热爱学习英语。

1初中实行创新教学的必要性

1.1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

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学生个人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创新能力的提高,能够让学生以更好的精神状态学习和生活,积极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并勇于付诸实践,从而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发展,为社会做贡献,为国家做贡献。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实行创新教学,能够优化英语课堂教学方式,使英语教学更符合学生的特性和发展要求,推动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促使学生成为创新人才。因此,初中英语创新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

1.2优化英语教学的要求

传统英语教学方式存在有较大弊端。语言学习本身是一个模仿的过程,但传统的教学方法将英语学习变成了记忆速度和持久性的领域。学生学习出来后只能去记得语法和单词,能写出一个个模版指导下的高分作文,却无法应用英语学习,甚至无法喜欢上英语,这与英语学习的目的是背道而驰的。因此,我们必须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1.3素质教育的要求

传统的英语学习方式枯燥无味,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素质教育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都做出了要求,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仅掌握单词、语法,还要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树立自主学习意识。素质教育要求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仅仅是应付考试,而是要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这就要求我们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变革,实施创新教学。创新教学的内容也应该是教学形式和教学目标及评价体系制定的创新。

2.初中英语创新教学的实行

2.1创设合理教学情境

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简单却又古板,教师按照课本一点点的教授知识,英语课堂乏味枯燥,学生兴趣不高,教学效率低下。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能够将英语教学与书本知识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促使学生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推动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当采用创新教学的方式,通过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例如,教师在讲自我介绍的英语对话内容时,可以让两个学生也进行对话介绍自己,先通过中文介绍,再翻译成英文进行对话。这样可以有效模仿课文中的情境,促使学生投入其中,加深感受,不仅能够促进英语知识的理解,还能够让学生多说多练,提高英语口语和翻译能力。因此,教师要实行英语创新教学,合理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2以学生为本

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如果不停的讲授英语知识却忽视了学生的参与,就会容易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在听课过程中有所疑问和遗漏。以学生为本,能够让教师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和发言,促使教师改进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爱上英语学习,主动进行英语学习。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当实行创新教学,真正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本,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引导学生动脑筋,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疑问。这不仅能够让教师仔细倾听和积极评价学生的发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学生为本,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让学生讲课。通过角色代入让学生觉得新鲜有趣,吸引学生的兴趣,同时教师也能够明白学生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从而进行有效补充。

2.3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教师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教授课本知识,还应当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学习终究是学生自己的事情,主动学习能够让学生更积极更投入的学习,积极思考学习中的问题并自主解决,从而推动自身学习成绩的提高和学习方法的形成。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当实行创新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例如,教师可以每节课留出固定的时间让学生用英语演讲,可以讲笑话,讲故事等。这能够给予学生表演和锻炼自己的机会,并且引导学生自己查资料组织语言,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拓宽英语知识学习途径,促进英语学习进步。

2.4客观评价学生

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状况有着重要的影响。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中,教师以成绩评价学生或者直接不予评价,这种状况容易损伤学生的自尊心,打压学生学习的热情。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当实行创新教学,客观评价学生。教师应当客观看待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表现,从而更好的评价学生。当学生积极发言时,教师可以模仿唐老鸭的声音说:you are very good!这种幽默创新的评价能够拉近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总结

初中英语创新教学不仅能够优化英语课堂教学,促使英语教学效率显著提高,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应当提高教学能力,实行创新教学。本文仅就初中英语创新教学谈了一点参考意见,限于所见所识,必然有不足之处,希望能够得到补充和指正。

【参考文献】:

[1]李瑾瑜等编,《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转换》,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2年。

[2]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解读》[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2.室内体质课程实施的必要性及对策 篇十二

一、室内体质课程的必要性

1.现实教学环境的迫切需求

由于教学环境的限制, 体育教学的实施经常受到本地区气候、考试等原因的影响。教师们在实施授课计划时, 常常因气候条件的变化而改变授课内容, 以至影响到全年教学计划的顺利完成。根据统计 (见表1) , 每学期平均最少44.06%的时间, 户外体育教学和大课间体育活动会受影响, 按照每学期18周的教学计划, 初中有近23.8节、高中有近15.9节体育课受到天气因素的影响, 不能顺利完成计划。

2.体育课程实践性的突出体现

课程性质决定课程地位, 影响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问题的确定。由于体育课程的性质是以身体练习为主, 体育课程实施的过程大部分是在室外完成的, 这也使得人们对体育课程的理解定位在室外体育课上, 认为只有室外才适合体育实践课, 从而忽视室内课的实践性。

3.当下室内体质课程的现实需求

室内体育课一般包括体育与健康基础常识、体育项目、运动规则、体育课常识的介绍和游戏等。目前, 高中体育与健康教育模块的设定使得高中的室内课变相地成了健康教育课的补充。据了解, 各校雨天体育课组织实施的现状是:体育理论、知识课;室内体育游戏课;把课借给其他学科的教师或安排学生自习。没能真正发挥室内课的功能和锻炼体质的作用。

二、室内体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原则

室内体质课程开发是为了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 因此, 其开发要立足于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环境制约, 以目标为导向, 引领其内容的开发, 以立足点为依据, 开发其实施方法。基于体育课程资源的基本特点, 室内体质课程的开发与利用应遵循如下原则。

1.优先性原则

室内体质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根据青少年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特征, 优先考虑适应与适宜的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如:绝对力量发展的敏感期在10~13岁, 相对力量发展的敏感期在14~17岁, 速度力量发展的敏感期在7~13岁, 最高速度发展的敏感期在7~12岁, 长时耐力发展的敏感期在14~16岁等等。

2.安全性原则

室内体质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主要是在室内, 空间、场地、环境等影响安全的因素很多。因此, 室内体质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应充分考虑到学生在进行身体锻炼时可能出现的身体伤害, 应开发安全可操作性强和具有保护措施的内容。

3.实用性原则

开发的室内体质课程内容资源应立足于中小学生身体素质水平的提高, 对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改善有实质性的作用。

4.针对性原则

室内体质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为了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改善, 因此要针对身体素质的不同水平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中存在的问题, 开发与利用与之相应的室内体质课程内容资源, 不断进行跟踪分析, 不断调整干预措施。

5.因地制宜的原则

室内体质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要适应本校的实际条件。如, 有室内体育馆的要充分利用体育馆, 没有体育馆的要利用好大厅、食堂、教室等空间。

三、室内体质课程实施对策

1.整体设计素质发展

应以《国家学生健康体质标准》为主要内容, 体育教师在制订学年的教学计划和进度时, 根据学年、学期教学进度与时令季节的变化, 合理安排教学计划, 对每一课时的教学内容都要做详尽的设计, 按照教学计划与天气、场地等环境因素相结合、室内健身理论教学与室外运动技术教学相结合、学生体能发展与体育技术学习相结合的“三结合”原则, 有计划、有变化地安排教学内容。基于南京市每学期平均最少有44.06%的时间不能上室外课这样一个现实, 在制订教学进度时, 应把田径、体质标准内容、身体素质练习等比重适当加大。

2.挖掘室内教学中有效的教学资源

体育课的室内教学一般都在学生教室中进行, 部分体育教师可能认为, 室内教学只能进行理论的讲解, 无法进行动作的训练, 更谈不上运动技术。其实教室中的体育课也是可以进行锻炼的, 比如有的教师自创了室内健身操, 充分利用了学生的课桌椅的支撑作用, 进行俯卧撑动作, 做腿部、臂力、腰、肩部等屈伸练习, 这些都是有利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基本动作, 而且操作简单易行。另外, 可以引导学生走出座位, 在过道进行学生相互协作的训练项目, 比如背靠背弯腰运动, 面对面压肩、下腰等运动, 既锻炼了身体, 又增强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有些条件好的学校将室内体育课设在体育馆、体育器材室等场地, 学生可以进行动作稍大一些的运动, 比如高抬腿、实心球、哑铃操、健美操等项目。

3.做好室内体育课堂的纪律保障

室内教学相对于室外课堂来说, 纪律维护有一定的难度, 原因在于, 一是体育课程是运动性课程, 动作幅度大、噪音高, 容易对隔壁班级的课堂教学产生不利影响;二是受场地的限制, 运动时同学之间容易出现相互干扰的局面, 影响了课堂纪律。因此, 室内体育教学中, 教师要重视维护课堂纪律, 既要在课堂开始时强调纪律的重要性, 又要在课程中针对出现的问题, 及时纠正纪律不良情况, 只有这样才能既保证教学质量, 又不影响其他班级的教学活动。

4.调控练习负荷

室内教学受场地的限制, 往往出现课堂教学内容不足、学生运动负荷少的情况, 影响了学生体育运动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 采用分组、轮换等方法, 保证运动量, 或者鼓励学生自由搭配, 利用课桌椅、教室内的过道等空间练习, 但要把握好运动量。

上一篇:标准化党支部工作汇报下一篇:按揭房产权转让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