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类节目主持人提问技巧(精选12篇)
1.访谈类节目主持人提问技巧 篇一
《聚焦访谈》
访 谈 类 电 视 节 目 策 划
班级:2012级教育技术学二班
小组成员:常领焕、陈文婷、祖菲拉、马强、朱泽坚
访谈类节目策划方案
栏目名称:《聚焦教育》
本期节目:《高考之路改革何去何从》 节目类型:访谈类节目
选题背景:我们一直在说高考改革,国家教育部也确实做出了许多有关改革的事项,什么减负,什么素质教育,但是老师和学生却在私底下说“减负等于加正”,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之间的冲突。这一系列的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节目表现目的:我们这一期的栏目特邀两位教育界的专家来和大家一起讨论我国现行的选拔人才的制度——“高考”。这“一考定终身”高考背后到底存在哪些优势及其弊端。从某种侧面影响各位家长及其学生的思维和传统心理。为我们探索更为有力的教育制度有一些启示。
受众:关注教育的人、教师、广大家长和学生。播出时间:每周六晚21点 时长:25分钟
节目特点:这是一个讨论性的访谈节目,整个节目的架构有借鉴辩论的结构,嘉宾选择:一位学者专家和一位一线教师。
主持人风格:灵活而机智,大胆而不失仪态。敢于大胆的询问,也能灵活的控制整个谈话的步骤和节奏。现场布置:演播室中放两个沙发(一个小的是主持人的座位;一个长沙发是两位嘉宾的座位。),观众成半圆形围坐在舞台周围。
节目片头:节目片头采用Flash动画的形式描绘从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到文理分科,从“3+2”到“3+X”,从全国统一命题到部分省市自主命题,再到2002年的全国高校扩招。展示这些画面其实就是为了引出我们今天谈论的话题。高考改革仅仅只是一种形式上的改变吗?谈及高考改革我们不得不说与其联系紧密的高等教育。
节目流程:
<主持人>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今天的《》,我是主持人XXX。我们知道从1977年恢复全国统一高考,至今已有30多年。高考制度一直在争议中变革、发展,从一年一考到一年两考,从全国一卷到全国多卷,高考多元化改革的步伐也越来越紧。三十多年来,每一次高考,每一次变迁,都牵动着全社会的心。究竟怎样的高考安排才是最合理的,高考怎样才能兼顾效率与公平,人们一直在争论着的高考改革究竟路在何方?我们非常荣幸的请到两位嘉宾一位是来自人大附中的高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中国科学院博士王金战老师。另一位是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极盛老师。
嘉宾入场
嘉宾向观众打招呼
<主持人> 王金战老师是一个一线教师,带着学生进行高考,对高考理解颇深,而王极盛老师则是研究高考的专家。作为高考一线老师,我们先请王金战老师谈一谈,你对高考改革是怎样理解的呢? <王金战>。。。
<主持人>我们都知道从去年开始我们就一直在关注着高考改革,教育部也已经提出了一些相关规定。以您的了解,家长和考生对于新的高考改革是满意呢?还是不满意? <王金战>。。。
<主持人>王极盛老师对高考研究也已经有很长时间,高考走过了30多年的历程,您觉得到,为什们我们要在30年这个节点上进行改革呢?
<王极盛>。。。
<主持人>王极盛老师对这次的高考改革也是非常的了解,那请问王极盛老师这次高考改革的,改的是什么呢? <王极盛>。。。
<主持人>对于中国学生而言,很少有一门语言能像英语这般拥有完全能和母语叫板抗衡的地位。我们这次的高考改革英语的总分下降,反而是语文的总分上升了,这是出于怎样的考虑呢? <王极盛>。。。
<主持人>涉及到具体的考试方式,现在地方上有很多对于高考考察方式进行的改革,可能也增加了一些科目,但是我们也看到,比如像广东省,它在11年改了4次,江苏省10年中就有5次改革,改革的还是像考试科目方面,比如前几年我们实行“3+X”,包括“3+2”,包括“3+大综合”等等,像这些改革,二位老师对他们是怎样的评价?
<王金战>。。。<王极盛>。。。
<主持人>有专家担心,高考改革如果只是局限于科目调整,却不对招生制度也进行改革,可能令改革效果大打折扣。对此,二位老师是怎样看待的呢?
<王金战>。。。<王极盛>。。。
<主持人>最近好多省都发布见义勇为高考加分政策,有人说这是对考生的一种不公平的对待。关于这种加分要怎样去看待呢? <王金战>。。。<王极盛>。。。
<主持人>高考已经有30年的历史了,这次的高考改革,它的阻力主要来自于何处呢?
<王金战>。。。<王极盛>。。。
<主持人>在这个改革趋势下,高考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王金战>。。。<王极盛>。。。
<主持人>现在已经跨到了2014年,两位老师都是跟高考非常有缘的人,一位是高考一线老师,一位是经常研究高考的学者,二位老师谈一谈新的一年对高考改革方向的畅想。
<王金战>。。。<王极盛>。。。<主持人>今天两位嘉宾的到来为我们非常详细的解释了高考改革的方方面面,我们今天也非常感激两位嘉宾的到来,我们今天的《聚焦访谈—之高考制度何去何从》访谈就到这里结束,再次感谢二位老师,谢谢!本期节目到此为止,欢迎下期收看。
2.访谈类节目主持人提问技巧 篇二
关键词:电视访谈类节目,主持人,提问艺术
当前, 我国电视访谈类节目数量逐渐增加, 节目内容多姿多彩, 从中央电视台《面对面》《艺术人生》开播以来取得了较高的收视率, 随后各个卫视也纷纷开设了独具特色的访谈节目, 比较出名的有《非常静距离》《天下女人》《鲁豫有约》等等节目。“提问”是访谈类节目主持人必须拥有的专业能力, 它的巧妙、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访谈节目的质量。
一、针对不同话题的提问设计
将采访内容划分为三种类型:事件采访、人物采访和话题采访。[1]同时按照现场采访组织线索将其划分为事件线索、时间线索以及话题线索。采访线索不同, 其提问设计的重点也不尽相同。具体而言, 采访时以时间为线索, 由于时间已经确定。因此, 提问的设计重点在于某个时间发生了什么事, 提问的疑点需要体现在“何事”上。在采访时以事件为线索, 采访重点在于事件整个发展过程。因此, 提问的设计重点在于“何为”。线索以话题为主的采访, 提问的重点在于“何思”, 是指针对一个话题, 访谈对象是怎样想的。
《实话实说·行千里路送万元钱》这一期主要是以事件为线索进行的现场访谈节目, 在这里我们把主持人的提问按照先后顺序进行呈现:对失主的提问: (1) 您的钱包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丢失的? (2) 您是如何处理该事件的, 报警? (3) 您在什么时候掌握了新的线索? (4) 若是一个小偷捡到了您的钱包, 然后他又千方百计地寻找你, 您认为他的行为目的是什么? (5) 您是怎样想到将其引诱到上海, 让上海警方将其抓获, 为什么不将实际情况告诉西安警方, 在当地将其抓获呢?对拾主的提问: (1) 陈先生, 请您讲一下当时的具体情况, 您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捡到这个钱包的? (2) 为什么捡到钱后想到归还呢? (3) 您身穿警服陪着哥哥送钱, 为什么将钱放在腰带中, 不将其放在钱包里? (4) 在将该钱如数归还给王先生, 王先生愿意拿出4000元感谢您, 本人认为这是您理所应该得到的钱, 为什么您又没有要这个钱呢?
这期节目主要讲述了一个拾金不昧的故事, 主持人在访谈过程中采访了失主和拾主。从这期节目制作能够看出, 以事件为采访线索的访谈节目, 其提问的重点在于“过程”, 是“何为”。这样的提问方式在访谈类节目中经常用到, 在有些医患纠纷解决栏目中时常会碰到很复杂的医疗事件, 这时以事件为线索的提问方式尤为重要。把握事件, 现场提问患者, 根据事件的整个过程提出问题, 来论证“何为”。
二、针对不同的电视受众的提问设计
任何电视访谈节目都有一定的目标受众, 电视访谈节目的收视率关键在于目标受众的数量, 这就要求电视访谈节目的制作必须立足于受众。例如, 《对话》与《实话实说》的电视受众明显有所差别, 《对话》的目标受众群体为对经济改革动态兴趣浓厚, 并且具有决策能力的社会有志之士。《实话实说》属于国内比较早期的访谈节目, 其主要受众目标为社会大众, 注重“平民化”节目风格。[2]受众目标的不同决定了两个栏目的设计角度截然不同。本文以《实事求是》为例, 截取该节目其中一期的提问语录。
《实话实说·龙永图细说WT0》—— (1) 主持人:有时老百姓所提的问题十分不好回答。例如, 我的一个朋友, 他知道我今天要采访您, 他要我帮他问一个问题, 他说他现在资金比较宽裕, 买车还是不买车?买国产的还是进口的?买新车还是二手车?龙部长, 您现在可以回答一下他的问题吗? (2) 主持人:我周围的亲戚还有两个问题。他们想问菜油会不会涨价?课业负担会不会降低?我认为这两个问题与WTO好像没有什么关联。然而我又不知道怎样向他们解释。我认为今天是个最好的机会, 您可以从最基本的给大伙讲讲WTO真正的含义。 (3) 主持人:关键在于它真的那么重要吗?很多人都持否认、怀疑的态度。例如, 群众在收看新闻时, 今天谈判没得结果, 明天也没得结果, 弄得大家心惊胆战的。大家都不知道为什么千方百计想加入这个组织, 用那么长的时间干点其他的不好吗? (4) 主持人:世界贸易组织属于一个国际性组织, 然而给大家的印象好像都是在跟美国谈判, 为什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必须经过美国的同意呢? (5) 主持人:大家在平常生活工作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由于一些事情与他人起了争执, 然后双方谈判。但是您并不是这样。您和别人的谈判机会特别多, 差不多天天都在谈判, 作为一个专业的谈判专家, 您能说说您的感受吗?给平常生活带来了怎样的乐趣与困扰?
《实话实说》由于受众目的对象为普通的社会大众。因此, 提问必须立足于社会大众的层次来策划, 通俗易懂, 与日常生活工作紧密联系, 全部都是普通老百姓都会遇到的问题。若政策性过高, 过于深层次的话题, 必然与普通老百姓的互动较少, 毫无亲切感, 观众逐渐流失, 栏目效果不尽人意。
三、针对选择嘉宾标准不同的提问设计
针对选择嘉宾标准的不同, 其提问设计也不一样。本文以《面对面》《鲁豫有约》为例。《面对面》选择的嘉宾大多数都是新闻人物, 不管访谈对象是名人还是普通老百姓, 只要出现在新闻事件中, 就可能会成为《面对面》的嘉宾。陈秦梦、章坤、于熙……这些我们并不知道的名字, 他们作为嘉宾出现在《面对面》中是因为他们是某一个新闻事件的重要人物。《鲁豫有约》选择嘉宾的标准在于其知名度。《鲁豫有约》的嘉宾具有“新闻性”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名气”。例如, 刘德华、张曼玉、俞敏洪、梁朝伟或者毛泽东主义的老师芦荻。因此, 《鲁豫有约》就好比一个聚集社会名人的电视沙龙。《面对面》重在新闻, 《鲁豫有约》重在人物, 新闻主要是将信息传递给观众, 人物则是用情感引导大众。[3]所以, 新闻可以提出尖锐、质疑的问题, 然而人物则需要讲故事去了解嘉宾的内心世界。
例如, 王志在访问于丹时, 王志明白自己的口才不及于丹, 对付于丹这样的人物需要用智慧和技巧。王志在采访于丹时采用了游击战周旋战略, 是将访谈对象的一个定点作为突破点, 用尖锐敏感的、直接的提问直攻对象弱点。相比于王志, 陈鲁豫在平常访谈过程中不会给嘉宾施加任何压力。同样是人物访谈类节目, 陈鲁豫则是用自己温柔、宽容去打动嘉宾, 使得被访谈对象放松戒备, 将自己的情感世界全部倾诉。
根据有关权威统计机构数据得知, 当前我国大约出现了250多个电视访谈类节目, 并不是所有的电视访谈节目都很丰富多彩, 不是全部都具有引导观众心灵方向的力量。造成电视访谈类节目质量差的因素较多, 从主持人角度分析, 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们不知道怎样提问, 提问不够艺术, 使得整个访谈过程十分无趣, 偏离节目主题, 节目收视率逐渐下降。因此, 现场提问艺术是电视访谈节目成功的关键点, 必须准备充分。现场的提问必须突出主题, 根据不同的话题、不同的电视受众、不同的选择嘉宾的标准设计提问, 只有这样才能在同类节目中脱颖而出, 打造精品访谈节目, 赢得更多的电视受众。
参考文献
[1]张龙.访谈的策略——关于电视节目主持人如何在访谈节目中推进谈话[J].社会科学论坛 (学术研究卷) , 2008, 2 (07) :1234-1236.
[2]陈佳, 傅惠钧.访谈节目主持人的话语打断现象探讨——以“实话实说”节目为例[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0, 12 (04) :258-259.
3.访谈节目中的提问艺术 篇三
在访谈节目中,互动是很重要的。互动主要包括主持人与嘉宾之间的互动以及主持人与观众之间、嘉宾与观众之间三种互动,但是对这三种互动方式进行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主持人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因此,作为主持人来说,是否具有现场把控能力,是否掌握一定的提问技巧,都直接关系到访谈节目最后的效果和质量。
一、访谈节目中提问艺术的重要性
随着采访类电视栏目的不断发展,提问艺术这一专业名词也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著名节目主持人白岩松说过这样一句话,“在采访中,或者是访谈过程中,我们提出的问题你是无法删掉的。”作为一名主持人来说,能够做到“提问不被删减”是需要一定功底和能力的,这也足以看出来,提问水平的耳高低,将会对访谈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
作为一名普通访谈节目的观众来说,判断一节目质量的高低通常是参考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访谈过程中是否流畅,主持人、嘉宾交流是否自然,是否能和观众群形成良好互动,访谈过程中是否层次分明,收放自如。而这一系列评判标准中的每一项,都与主持人的提问艺术有着密切的联系。流畅这一标准是建立在主持人和嘉宾交谈基础之上的,有的嘉宾参加访谈类节目比较容易紧张,一紧张则会出现冷场或是尴尬的局面,此时便是主持人充分利用提问艺术的绝佳时机,针对情绪较紧张或状态较为拘束的嘉宾,主持人如果能够尝试用一些幽默的小提问暖场的话,不仅可以极大的缓解到场嘉宾的紧张焦虑情绪,同时还能对整个访谈的大环境起到一种柔和的效果;其次,与其他电视栏目相比,访谈节目的形式可能稍显鼓噪,比如综艺类节目场面会较为活跃和活泼,不断更换的场景可能会对观众产生极大的吸引力,但是作为访谈类节目来说,场景基本上是固定的,即谈不上场景的切换。所以访谈类节目只能选择在“内容”上取胜。当主持人开启一个话题时,观众可能会被吸引;如果主持人长时间只对这一个话题进行挖掘,那么观众可能会慢慢觉得索然无味;但是如果主持人在此时充分利用提问艺术,打破一下出现倦怠的氛围,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观众的观看欲望,同时对于访谈的深度挖掘来说,也能起到有效的作用。
二、访谈栏目中有效的提问技巧
通过上文论述,我们已经对访谈栏目中主持人提问艺术的重要性及作用有了大概的了解,下文中,笔者主要结合自身经验,围绕访谈栏目中主持人需要用到的提问技巧进行了详尽阐述。
性格色彩的培养。主持人是访谈节目的主心骨,是支撑整个节目的重要支柱,作为主持人来说,其性格色彩其实直接决定了相应节目的色色调和基准。纵观当代访谈节目众多优秀的主持人来看,我们在观看他们节目的过程中,通常有一种较为深刻的感受是,整个节目是按照他们的思路来铺设的。具体体现在他们对提问节点的高效把握及话题的合理转换。因此,要想获取良好的提问艺术,虽然努力是一种捷径,但是一定要注意方法,自身独特性格色彩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当主持人的性格色彩已经家喻户晓时,到场的嘉宾也会更加清楚这一次访谈的风格,在访谈进行的过程中,不仅可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尴尬和冷场,同时对于节目独特风格的打造也能起到积极作用。
角度的多层次转换。除了性格色彩的培养外,主持人在访谈的过程中,还应注意提问角度的多层次转换。访谈的过程看起来是比较枯燥的,无非是两个人或是几个人聊天,偶尔会与观众讲讲话而已。但是我们都知道,“聊天”可不是一件小事,里面的文章颇多,加上中国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总能从聊天中挖掘出许多要么啼笑皆非,要么发人深省的内容。从乏味到生动有趣,往往只是一个角度的问题。从前文论述中,我们已经充分了解到提问艺术在访谈栏目中所扮演角色的重要性,然而要想真正体现出其价值,深度发掘是必要的;但是如果“走直线”进行挖掘,观众难免产生视觉与听觉疲劳,我们必须在过程中加入一些“提神”的东西——角度。再平凡的小事,我们都可以从很多角度去描述它,或风趣,或严谨;或指代,或隐喻,总之,总有一个方向可以吸引一拨人。当主持人能对角度进行灵活运用时,也就不愁掌握不好提问艺术了。
进入角色要积极主动。主持人只有积极主动的进入角色,才能掌握提问的主动权,掌握对整个访谈节目的主导权。我们都说访谈节目是主持人的主场,一旦主持人没有进入状态,则整个访谈节目都会像失去主心骨一般,主线不明确。主持人进入角色被动还会导致一个问题就是嘉宾无所适从。访谈节目中,每一个节点的开始基本都是建立在主持人的提问之上,如果主持人始终抓不住重点,嘉宾不知道从何说起,那么访谈节目也就失去了其价值和看点。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访谈节目主持人来说,要想掌握提问技巧和提问艺术,进入角色一定要积极主动,是自己的主场,绝不放手,要坚定不移的将主动权握在手里。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就访谈节目主持人的提问艺术来说,是访谈节目中主持人必备的基础素养之一,同时也是直接决定着访谈节目质量和精彩程度较为关键的内容之一。要想提高主持人的提问技巧,提高整个访谈节目的质量和效果,应从性格色彩培养、多层次转换角度、积极进入角色等方面做起,主持人只有充分把握整个节目的主动权,才有可能成为优秀的提问者和Leader。
4.人物访谈类节目策划 篇四
一、栏目名称:90后创业新贵孙建洋
二、嘉宾简介:无锡江南盛景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
三、栏目内容
主持人开场语:
他在大学学习期间,醉心于走遍祖国的大江南北,从最初一位简单的大学生,到如今的身价千万的成功创业者。他和他的企业,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华丽转变???他就是我们今天的特约嘉宾—孙建洋(嘉宾出场,掌声······)
主持人:孙总!你好!
孙建洋:主持人好!
主持人:很高兴您做客“90视窗”,关于你和你的传奇创业故事,你
能和我们聊聊吗?
孙建洋:我仅仅是个普通的人,来自苏北的一个小城镇,父母也都是
本分之人并没有什么大的作为,可我自小就怀揣着一颗不安分的心一颗渴望成功的心,十八岁独自跨上行囊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开始自己新的人生。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结识了顾总、张总、周总等也就是现在的江南盛景几大股东,我们相谈盛欢并决定一起创办一温泉度假酒店。
主持人;(对企业的简单介绍)
孙建洋;公司于2012年成立,目前设立于江苏无锡市滨湖区太湖风景区,是集娱乐、休闲、餐饮、住宿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型水疗 1
企业,是一个在温泉旅游产业及现代休闲度假酒店、商旅酒店领域里,极具专业质素、开拓精神和发展潜能的现代先导型企业。江南盛景公司占地 15 余亩,营业面积一万四千平方米,总投资逾三千万元,拥有员工 580 名。我们公司以大众、健康、高雅的企业形象为核心竞争力,旨在推广温泉文化与养生,让顾客了解温泉,感受温泉,在享受温泉的同时达到养生的效果。
主持人:据调查,江南盛景是无锡乃至国内温泉业的领头羊,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您会对企业的将来有怎样的打算?
孙建洋:我们的江南盛景现在确实做得不错,这都是靠我们的全新产
品优质服务以及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达到的。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公司将坚持“特色温泉+景区+中小型会议+水游乐(夏季)”这样一个开发模式,不断完善自身管理体系以全新的温泉沐浴、保健产品为主导,以完善的餐、住、游、会议相配套,走中高档经营路线,形成“亚洲一流,全国第一”的国家4A级温泉旅游度假景区。目前呢,我们将以本地周边市场为基础,重点拓展江、浙、沪市场,稍后会迅速向国内一线城市发展。(谈话不否定如今成果但更注重于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
主持人:据说,贵公司所打造的特色温泉浴,是国内少有的,您能简
单给我们说说吗?
孙建洋:可以可以!目前我们公司做的就是一个四季经营的特色浴池,如;温馨冬园、动态夏园、康乐秋园、浪漫春园。以及各类特色浴池如;动水娱乐池,加料池,情趣池,景观池,冲击池,个性
池(围绕公司产品)
主持人:众所周知,如今的温泉业竞争是十分激烈的,那么您的公司
要怎样去面对这些竞争呢? 孙建洋:由于温泉旅游项目开发过热,且产品同质化严重,导致行业内竞争加剧,客人的选择随意性增大,许多温泉旅游企业主要通过价格及营销手段吸引客人,有的甚至在淡季与旅行社合作推出免门票促销。预计随着行业新成员的加入,竞争将更趋激烈,将来温泉企业能主导市场的只能是两类:一是具有相应的产品差异化程度,区位资源优势明显,管理服务到位,品牌型精致化的温泉度假村;二是依仗一定规模、资源,综合配套处绝对优势的温泉景区。综合上述行业经营状况,我们认为对于江南盛景度假村的开发经营具有几点关键性的参考启示:
一是产品设置是温泉度假村成功的关键,在区域、相关资源优势满足的情况下,根据市场设计差异化、人性化产品是项目开发必须最需要斟酌的前提(如国际风情区和VIP别墅等中高端产品)。
二是在目前市场条件下,新开发的温泉景区必须明确温泉景区主题概念,并且要具备一定的规模体量,才能抢占先机,应对跟风竞争,进入市场。
三是必须掌握南方地域气候特点,并巧妙利用它形成特色产品,尽可能做到四季经营。区域上集约、紧凑,形式上洞、窟、廊、院、室内外相结合,尽可能达到四季经营的要求。
四是管理运营服务等软件必须跟上。
五我公司优秀的运营控制团队,对财务、人工温泉技术、战略管理控制等方面都掌控的非常好。(浅谈公司的竞争策略并强调自己有优秀的团队,一定能从容应对,更好发展)
主持人:在您的谈话中也谈及您手下的优秀的管理团队,那么,您怎样看待您手下的这支优秀的团队呢?
孙建洋:在创业的过程中,团队是相当重要的。拥有一个优秀的团队
就等于成功的一半。在做事的过程中必须发挥好团队的作用做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同时充分发挥团队中每个成员的特长,充分调动其积极性。(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团队,并强调团队的重要性)
主持人:非常开心今天和孙总聊了那么多您和您公司的故事,相信也
能给我们90后很多启发与帮助。
孙建洋:······(很高兴做客“90视窗”,成功并不是偶然的,而是
留给每一个有准备的人,相信我们90,只要用心付出,都能收获成功的)
主持人:嗯嗯,孙总说的真好,只要用心付出,总能收获成功,祝福
5.访谈类节目主持人提问技巧 篇五
景别:以中景、近景为主,辅以特写画面。中景和近景比较有利于人们将注意力集中到被访谈者身上,有利于人们集中注意力于谈话内容,而且可以较好的表现被访谈者和记者的神态和手势。被采访对象手势比较少时,用近景;手势较多时用中景,甚至全景保留被采访者动作的完整。为了便于后期编辑,中景、近景、特写、全景都要有一定比例。拍摄反打镜头时,注意反打镜头的焦距和画面景别和被采访对象一致。
角度:斜侧面为主,3/4人面像,要完整再现人物的两只眼睛,一般视线方向应向着记者方向,防止人物左顾右盼,视线游离。领导致词、郑重声明等采用正面拍摄。
高度:人物访谈的拍摄,一般用平拍,不要仰拍。
背景:背景环境简化,选用简单背景或者采用小景深虚化背景;如果访谈环境可以增强气氛、交代人物身份、有利表现主题时,注意保留背景环境。如果采访在被采访者办公室进行,背景比较复杂时,果断与被采访者沟通,换一个简单背景。其它镜头:
空镜头:存在于被采访环境中,于谈话主题没有明确关系也没有明确冲突的事物的镜头。
反打镜头:倾听谈话对象的反应镜头;
插入镜头:与谈话内容相关的事物,话筒,台标等。
过肩镜头:前景人物保留1/3左右;镜头焦距不宜太短,防止前景人物和主体人物的变形和大小差异;前景人物明显高于主体人物,不适宜采用过肩镜头。
电视访谈节目一般场景固定,画面变化少,但是应该根据谈话内容来改变拍摄方式,必要时,该推的推,该摇的摇。
麦克风的位置:手持时,站在受访者左边则用右手拿,站在右边用左手拿,放在桌上应该顺着受访者目光角度放置,让台标较好呈现。应该拍摄真实的镜头,不得已时,摆拍尽量要自然,不能轻易看出是摆拍的镜头,可以要求被摄体做某些动作运动来拍,这样可以减少被摄体减少紧张1、2、3、4、5、正式开始拍摄前,主持人先与被拍摄者闲谈几句,以消除被摄者的紧张情绪; 前期准备,要尽量地搜集,整理材料。
精心拟定话题,为访谈的成功打下比较坚实的基础。必须在访谈当中保持头脑的清醒和灵魂运转,不断理清思路。要学会对谈话各方的调度。
语境的具体性:
1、和什么人谈话(who)
2、在什么环境下谈话(where)
3、谈什么(what)
4、怎么谈话(how)
采访的五个W:when、where、who、what、why 提问组织策略:
1、精度:问题要提在节骨眼上,提在关键之处
2、角度:与众不同
3、坡度:有起伏、单一问题与整组问题,组与组的问题之间要有内在逻辑关系 提问艺术
1、提问艺术的基础——理解
关于专访的准备和了解过程,对谈话内容的理解问题。
2、提问艺术的纽带——感情
正因为访者和被访者或传者和受者之间在“感情上、观点上一致”或“有某种意义上的相似性”时,对方才会自然地心心相印,息息相通,视为知己,从而达到传者的传播目的。
3、提问艺术的核心——交谈
“面对面的交谈为迅速交换信息提供了最充分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双向的交流是易于做到的。因此,人们就会有机会来评判自己发出的符号的效果,加以纠正、解释、补充并回答反对的意见。”——(美)威尔伯·施拉姆《传播学概论》
访谈的起、承、转、合
起:问题的提出。“运用多种人际吸引因素,在短时间内与被访对象建立良好关系,消除对方可能有的紧张情绪和陌生感,使在进入正题前的‘寒暄’中的具有‘接近点’的轻松话题打开局面。”——吴郁《主持人的语言艺术》
承:问题纵向展开和深入。交谈中的理解和应变能力。
转:问题横向交替和转换。对问题的充分设计和思考。
合:问题的结束。选择适当的时机和方式结束提问。
6.访谈类节目主持人提问技巧 篇六
人的思维流程有两个基本渠道,一是独立思想,二是主客交流或刺激产生反应。这两个过程是谈话节目必不可少的。但是有许多颇具表达能力的作家、学者以及某一领域的专家,一进入谈话节目录制现场,就失去了平日的风采,立刻变得拘谨、僵硬起来,其实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们绝大多数是没有经过专业表演训练的“自然人”,面对摄像机、灯光、陌生的环境,势必会有惶恐、紧张的表现,在这种状态下是很难流露出自己真实想法的。
另外,过去我们的主持人采访或主持节目,在长期延续下来的宣传和教化责任的不自觉的驱使下,总是脱离常态,端起架式,郑重提问和说话,并在节目中极力发掘和拔高优点;而嘉宾也习惯了报纸电视上的人高度觉悟的说话方式,于是在镜头前很“自然”地说着平常不说的话。对此,崔永元在《不过如此》中深有体会地写道,“好的谈话就像漫步聊天,话题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却不会偏离主题。一会儿,你是谈话的组织者,一会儿,他是谈话的发起者。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因为轻松所以避免了言不由衷。”
二、朴素平实,关爱寒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很多常听广播的人都知道,大部分谈话类节目都是在夜晚。据心理学家分析,在夜深人静时,人的心灵是一天当中最脆弱并且情感世界也是最丰富的。在这时,打进热线电话参预节目的听众大部分也都是遇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心情比较抑郁、烦闷,因此主持人在开始刚一接通电话时,就要及时送上几句朴素平实的关爱语,给听众一种温暖亲切的感觉,以消除彼此之间的陌生感。如在寒冷的天气里,通常要提醒听众注意风寒露冷,千万想着增添衣服、防止感冒;如逢周末,就要先祝打进电话的朋友周末愉快;如果对方是一位司机朋友,则要提醒他: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幸福,一定要“看好红绿灯,握紧方向盘”,“安全第一”;如果对方是一位出门旅行的人,则要建议他随身携带一些常用的药品,以保证身体健康,旅行顺利。
虽然只是几句简单而又平常的日常寒暄关爱语,却可立即拉近主持人与听众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听众不知不觉间对你产生一种亲切感、熟悉感,起到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为相互之间开展话题、进行交流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三、有的放矢,针对应答——“各勉日新志,音尘慰寂蔑”
每一位主持人在做节目的时候,面前都只是操作台、机器,说话的对象并不在眼前,但这并不意味着主持人就可以自说自话,旁若无人,而是应该有强烈的对象感。虽然是眼前无人,却要做到心中有人,有感而发。谈论的话题要有一定的针对性,要实实在在地解答听众的疑问,而不能独自发挥演说口才,将听众弃之一边,不管不顾。要知道听众打进热线,需要的是主持人近距离的倾听开导,而不是远距离的个人表演。
主持人在与听众交流时,可以在直播间内自由发挥想像力,把对方想像成自己身边某个需要帮助的亲人或朋友,这样就减少了自己与陌生人交谈的困难,给他们增添了亲切感:让老年人认为你是一个善解人意的知心者;让中年人认为你是一个可以信赖、值得对话的顾问;让年轻人认为你是一个开明通达、排忧解难的忠实朋友。主持人只有有的放矢,适应不同角色的心理需求,方能使听众找到一种“各勉日新志,音尘慰寂蔑”的感觉。
四、结合自身,以情动人——“慷慨吐清音,明转出天然”
有时候,在谈话类节目当中,主持人如果一味给听众讲一些大道理,或是一味用他人的事例、道听途说的材料来教育引导听众,未免会有一点置身事外、与己无关之嫌。因此,有的时候,主持人也会讲述一些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娓娓道来,以情感人,引起听众的共鸣。如若谈到一个关于“家”的话题,主持人就可以讲一讲自己的家留给自己的印象及影响;如果有青少年咨询怎样与父母相处的问题,主持人就可以讲一讲自己的父母是怎样教育自己成长的。“慷慨吐清音,明转出天然”——真诚可信、自然平等的对话态度,会令有疑难问题的听众觉得主持人的确是在设身处地为自己着想,令想交谈的听众觉得主持人的确是在推心置腹与自己交谈,于是隔膜消除了,心扉敞开了,交流渠道畅通了,听众的疑难和思想问题解决了。
五、掌握主动,控制局面——“日出骊山东,徘徊照温泉”
“主持”一词在《辞海》中被解释为:“负责掌握或处理;主张。”顾名思义,在整个节目播出过程中,主持人应该是积极主动、张弛有度的,尤其是作为一个直播谈话类节目的主持人,随机性就更大。许多突如其来的情况事先无法预料,就更需要临场应变、控制全局的能力。例如有的听众比较健谈,占用时间过长,主持人就应该把握时间,婉转地告诉这位听众:与你交流非常愉快,但也希望能够把机会让给更多的还在等待、想要打进电话的听众。再比如有的听众一时将话题扯得过于宽泛,不知他要表达的是什么思想,主持人就要用简短的话语及时把听众引到一个主题轨道上来,合理地限定其谈话的范围。这样,主持人起到的就是一种“日出骊山东,徘徊照温泉”——统观全局,兼顾个体的作用。
六、反复强调,鼓励参预——“无意似多情,千家万家去”
正因为有听众的参预,谈话类节目才有了鲜活的生命力;离开了听众的热线电话,节目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主持人就要在节目播出中反复呼出自己节目的名称,报出自己的姓名,如“这里是某某某广播电台,我是您的老朋友某某”,并且事先也应准备好几段说明该节目宗旨、鼓励听众积极参预的广告用语,不断穿插播出。使得初次收听或常听该节目的听众能够加深印象,逐渐了解该节目,熟悉主持人,慢慢地消除顾虑,克服羞怯心理,乐于参预节目的播出。这种反复强调,看似无心,实则有意,既能宣扬推销自己,又能鼓励影响听众,使自己主持的节目深入人心,广泛流传。此可谓“无意似多情,千家万家去”。
七、移花接木,烘托渲染——“异音同至听,殊响俱清越”
因为谈话类节目一般时间都较长,如果每一次节目都是主持人与一位又一位听众进行冗长、不间歇地交谈,那么在持续一个阶段之后,不但主持人会有力不从心之感,听众也会觉得节目单一、缺乏新意。主持人的语言和听众的耳朵都会有疲惫之感。用什么来解决这个问题呢?——音乐。当话题进行到酣处时,适当地送上一支主题相近的乐曲,让美妙的旋律或歌声去渲染气氛,烘托节目,此时无言胜有言,一切均在不言中,令人遐想,回味无穷。这样,不但主持人可以稍事精神调整,听众的耳朵也可暂作休息,而且节目也有了一定的变化和新意。语言和音乐相辅相成,彼此映衬,可给人一种“异音同至听,殊响俱清越”的美感享受。
八、耐心细致,不急不躁——“林塘风月赏,还待故人来”
热爱与投入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必要前提。作为一名谈话类节目主持人,所有的技巧、方法也都是建立在热爱这项工作、投入地去做这项工作的基础之上的,因此轻声慢语、细致耐心就成了节目主持人最基本的语言特色和职业修养。无论主持人今晚的心情是好是坏,留给听众的必须永远是一种精神饱满、热情应答的声音形象。例如有些听众是第一次打进热线,可能会有一些紧张、口吃或说不出话来,正在收听节目的其他听众或许也会着急,但主持人却不能着急、不耐烦,更不能催促通话人,而应告诉这位通话人:“这种谈话节目就是为听众服务、与听众交流的,不用紧张。”要像和一位老朋友或家人在聊天、诉说心事一样,慢慢地引导他们消除紧张感,进入宽松状态,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再比如听众提出的有些问题,主持人当场实在无法回答,也不能以生硬的态度将听众拒之门外,而要用委婉的口气告诉听众:“你的问题让我们留给收音机前更多的听众一起来讨论,好吗”或者“你的问题让我们咨询一些专家,听听他们的意见之后,在以后的节目中为你解答,好不好”等等,要不急不躁,留有余地。这样一来,主持人留给听众的就是一种“林塘风月赏,还待故人来”的感觉。能令听众满腹心事而来,满怀希望而去,以后再遇到问题,仍愿意向你咨询或交流意见,这就是你作为一个广播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的魅力与成功。
九、学会倾听是每个谈话节目主持人成功主持的法宝
谈话节目,由两个方面构成,讲话和倾听。对于主持人来说,倾听是其从嘉宾及现场观众处接受信息;实际上,倾听既是谈话的重要方面,也是主持人获取新信息的重要途径。谈话节目主持人和嘉宾、现场观众之间的沟通重在倾听,特别要做到认真倾听,具体说来,又可以分为以下四点:
1、有目的的倾听
只是认真的倾听,主持人在谈话中有可能会成为嘉宾的“俘虏”。主持人必须把握自己的目的。首先,“目的”的含义是把握谈话的主题,是主题鲜明。谈话总是围绕一个主题展开的。因此,主持人应当在与对方对话的同时,考虑谈话的主题,使用达到这种目的的手段,以及如何通过自己的话语使主题清晰。其次,“目的”指的是主持人要明白自己代表的是受众。访谈节目中主持人开始以倾听的身份出现在采访者面前,但主角依然是采访者,主持人所关注的是自己的问题,倾听的是屏幕内外的观众,而不是主持人自身……倾听意识使得电视耳目喉舌的功能在节目中都得以体现。这就是说,主持人在节目中倾听的身份并非是自然人,而是受众的耳朵。
2、真诚倾听
观众喜欢真诚的主持人,也信任真诚的主持人。谈话节目不同于新闻写作的采访,谈话过程面对受众,真诚可以从谈话中体现出来。真诚的倾听是难以伪装的。主持的技巧最主要的就是真诚。对于现场的嘉宾,真诚的倾听是对人的尊重。嘉宾只有感觉到主持人在倾听的时候,才会讲出自己要说的话。其实这和日常生活中的谈话有相似之处,我们都希望对一个以诚相待的朋友说出心里话。嘉宾、现场观众和广大受众期待的正是一位真诚的主持人。因为观众只要求你做一个人,一个不错的人,而很少以主持人的身份来要求你。只要真诚,即使有的时候出了差错,也会得到观众的原谅。如果仅仅想要卖弄口才,即使说出再多精彩的话,也不会成为一名有威信的主持人。
3、边倾听边思考
主持人要学会一边倾听,一边思考。思考的过程,就是主持人对于听到的“素材”,进行现场“编辑”的过程。在倾听的同时,需要思考话语的衔接、贯穿以及如何去结束和切断嘉宾及观众的话。一场原本没有头绪的谈话,可能因为一个优秀的主持人的介入,就有了自己的灵魂。主持人正是在谈话节目中起到了这样“穿针引线”的作用。在一个话题应该结束时,自然的承上启下,开始下一个阶段的谈话;在嘉宾一时语塞的时候给予提示,铺垫,避免冷场的出现;当嘉宾滔滔不绝,甚至出现了不适于出现在电视中的语言,或已经偏离主题的时候,及时地予以制止,引导;当嘉宾和现场观众的对话发生冲突时,能够协调气氛,加强场上各个环节之间的和谐等,这些都是主持人需要思考的方面。倾听,正是思考这些问题的基础。
4、用心倾听
7.电视访谈类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艺术 篇七
1 访谈类节目主持人的语言类型
电视访谈的收视率正在逐年上升,因而对主持人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所开展的访谈节目中,主持人要掌握语言技巧,合理利用语言类型,高效完成电视节目主持工作。在此环境下,要对主持人的语言类型加以划分,观察是否需要更换语言表演形式。根据常用的主持语言应用形式,大体将其划分为四大类型。下面将对这四大类型展开探讨。
1.1 语言幽默型
访谈类节目通过语言交流实现主持人与嘉宾之间的互动,主持人的问答形式能调动嘉宾与观众的积极性,采用幽默的沟通形式,能积极调动节目气氛,使观众近距离、直观地了解采访对象。反之,如果采用过于直白生硬的语言模式,则会拉远与嘉宾之间的距离。在访谈期间,嘉宾与主持人处于平等关系,只有这样,嘉宾才能放松心情回答问题,并回答出符合事实真相的答案。因而,幽默类型的访谈语言也得到很多节目主持人的认可,但在驾驭的过程中,主持人还要结合特点合理定位,否则会出现语言运用过于生硬的情况。
1.2 语言恬美型
这种语言形式多见于女性主持人,恬美的语言能营造出温暖的访谈氛围,最常出现在情感类访谈节目中。这样类型的语言虽然柔美,但也能反映出女性独有的坚毅。恬美类语言应用比较成功的,当属主持人陈鲁豫。她是观众熟悉的主持人之一,在节目中掌握访谈要点,抓住事情的关键,在访谈节目中充分表现出了主持人的聪明机智,运用此类语言还能缓解访谈中的尴尬气氛,使观众在收看节目时能了解到更多的访谈要点。另外,《半边天》节目主持张越也极具代表性,这些节目取得了良好的收视率与观众反馈。
1.3 语言严谨型
访谈类电视节目很容易被不良媒体掌握主持人或嘉宾的话语漏洞,进而被疯狂炒作。因此,主持人在与嘉宾进行交流时,要确保语言的严谨。这种类型的语言能够带给观众科学严谨的观看感受,常用于一些实事类访谈节目中。例如《焦点访谈》,主持人所应用的语言较为考究,只有这样,所阐述事实真相才能得到观众的信赖。
1.4 语言儒雅型
这种语言类型能够表现出主持人的智慧,得体的语言也与采访对象的身份相符合,因而常常应用在一些高端的政治人物访谈中。例如,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白岩松,其能在节目中合理使用语言技巧,因而可以有效控制节目进度。
2 当前访谈类节目主持人语言存在的问题
2.1 主持人角色定位混乱
不同类型的语言,其运行效果也存在很大差异,需要结合节目需要,合理使用语言艺术。但在实际访谈过程中,却存在节目主持人自身定位不准确的现象,盲目模仿其他优秀的访谈节目主持人,无法落实上述所探讨的主持方法,甚至还会打乱节目流程。主持人在选择自身语言类型时,并没有考虑是否符合自身情况,因而所塑造的节目形象缺乏确定的方向,有时甚至出现个人定位改变的情况,这样不利于访谈节目的长期开展,严重者甚至会导致观众流失。
2.2 主持语言的失“度”
语言运用如果没有设定一定的界线,并且语言规范程度不足,极易使语言失“度”。虽然引入日常生活用语能增进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但过多应用通俗类语言,会造成节目的严谨度下降,会使观众感觉节目不严谨和不规范,收视率自然会因此而降低。主持语言并没有统一的规范标准,往往需要主持人自己对语言进行设定,因而,主持人要把握好语言的“度”。失“度”还体现在语言过于繁琐,使观众与被访谈对象无法掌握谈话要点,这样的访谈节目既没有档次,也浪费了节目录制时间。发音不准确也是语言运用不规范的具体体现,一些地方频道的访谈节目中,甚至出现主持人运用方言主持的现象,因而所开展的访谈节目观众群体较小。
3 提升访谈类电视节目主持人语言艺术的策略
3.1 提升语言的灵活应变能力
针对上述问题,主持人要加强对语言艺术的探讨,并在节目中不断总结经验。同时,主持人还要具有灵活应变能力,这样才能更合理地运用语言控制节目进程。在同一期节目中。主持人可以通过分析访谈进展情况,并配合多种语言形式,高效实现访谈互动目标。通过合理运用语言,营造出和谐的语言环境,为接下来所进行的访谈提问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在这样的环境下所进行的节目访谈,更能贴近真实情况,增进嘉宾与现场观众之间的距离。如果在访谈节目中遇到嘉宾积极性不高或者冷场的现象,主持人可以增强语言上的互动。在访谈类节目中主持人要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不能完全按照稿件控制节目流程,可适当增加一些临场发挥,增强电视访谈类节目的观赏性,进而吸引更多的观众。
3.2 掌握节目节奏,利用语言推动节目发展
主持人能对节目流程进展起到控制的作用,但这一作用的发挥也需要在节目中合理运用语言艺术。在观看访谈节目时可以发现,很多主持人的语言过于死板,并不能体现出对节目的主导控制作用,尤其是在情感类节目中,往往会使观众不能融入节目中。要通过语言的运用,发挥节目的管理计划,全面控制节目流程,通过语言推动节目的顺利进行。如果节目内容设计不合理,要通过语言予以化解,并在后续中优化节目设计,避免节目结构与实际情况不符合的现象出现,同时还要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对节目进行调节控制,这样所进行的谈话交流才更加科学合理,从而制作出观众喜爱的访谈类节目。
3.3 使用亲和的语言,改善节目氛围
要注重运用亲和的语言,为节目的内容结构打下良好的基础。一些访谈对象在镜头前可能会表现出紧张的情绪,不知该如何表现自己,此时,主持人要注意运用具有亲和力的语言,帮助嘉宾缓解紧张情绪。例如,在节目中运用一些笑话可有效缓解气氛,使嘉宾能放松自己,进入到更轻松愉快的节目氛围中。在接下来的提问环节中,也要从嘉宾的角度来设计问题,避免影响观众对节目的观赏。在主持人行业中有很多明星转行从事主持人,明星效应可能会成为观众选择观看此电视节目的决定性因素。
3.4 使用个性化语言
语言运用要结合主持人在观众心目中的定位来进行,只有从观众的角度出发,才能不断提高主持人的个人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其语言艺术技巧。语言的组织、语气都会影响节目质量,因而,在节目开展前,要反复琢磨所设计的流程,分析在何种情况下能引入精彩的语言点,提升语言的技巧性。
4 结语
总之,在访谈类节目中,主持人是否具备良好的语言艺术是节目是否具备观赏性的主要因素。在访谈类节目中,主持人要具备语言表达和倾听的能力,通过适度引导,让观众、嘉宾进行良好的交流。主持人可以通过掌握“语言灵活应变的能力”“利用语言把控节目”“改善语言的亲和力”和“使用个性化语言技巧”这四个策略,提升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艺术,进而体现节目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姝睿.浅析中国电视访谈类节目主持人的采访艺术[J].神州,2012(11).
[2]万晓萌.心理类访谈节目的专业性与可视性探析——以CCTV12《心理访谈》节目为例[J].西部广播电视,2015(12).
[3]王朝彦.主持人语言艺术[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8.访谈节目主持人主持词 篇八
为深入推进我校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基地建设,丰富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养,推进“书香东林”活动深入开展,校团委举办了“与东林学人对话”活动。首先,请允许我向大家介绍莅临今天活动现场的各位领导和嘉宾:
东北林业大学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孙正林教授 东北林业大学校党委宣传部部长、机关党委书记雒文虎老师 东北林业大学校团委书记 尹剑锋老师 东北林业大学校团委副书记 艾曦锋老师
以及校团委和各学院的老师们
让我们用热情的掌声向出席今天启动仪式的领导和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首先, 请孙书记为“与东林学人对话”栏目标志揭幕,并作重要讲话。
(孙书记讲话)
刚才孙书记在讲话中深刻阐述了举办“与东林学人对话”栏目的重要意义,对大学生充分利用“与东林学人对话”栏目提出了殷切希望,对办好“与东林学人对话”栏目提出良好祝愿。我们相信,“与东林学人对话”栏目一定会成为提升大学生文化素质,推动先进文化传播,引领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接下来,在隆重的揭牌仪式之后,请大家随我一同进入到今天的对话栏目主题。本期“与东林学人对话”也就是第一期我们荣幸的邀请到的嘉宾会是谁呢?在这里给同学们卖个小小的关子,我来给大家几条提示,让大家来一起猜猜他究竟是谁?
(观看视频PPT)
好了,经过这么多信息的提示,一条条的逐渐缩小了范围,相信咱们同学们已经在心里勾勒出了一位非常厉害、权威的教授形象,应该都能猜个八九不离十了,那我们就不要再故弄玄虚赶紧用热烈的掌声有请出我们“与东林学人对话”的嘉宾:来自林学院的王政权教授!有请!(乐曲上海滩)
王教授您好,欢迎您来到我们的“与东林学人对话”栏目。首先请您与我们在座的观众来问个好。作为一名学生我对刚才您的一些介绍中提到的关于您的经历以及成就是感到由衷的佩服啊,我想台下的观众——同学们也都是非常好奇您是如何达成今天这样的一种成就的呢?是不是当时上学的时候林大的学习氛围比今天更好,大家都更爱看书、读书的原因啊?
(按照王教授的回答来引出“读书的乐趣”演讲主题。) (据我所知呢王老师今天要给大家主要讲讲关于您对读书的乐趣的一些理解)
(演讲基本结束)
那么刚才王老师从为什么学习读书、书是干什么用的和读书应该如何读这两个方面来阐述了他对读书的理解,那我能不能来总结一下,(王老师看我说的对不对啊,不对的话请您纠正,这是我对跟您沟通之后的感想)读书第一是为了学习,为了获取知识,第二也许在做一些研究的时候需要读书,第三在创造创作的时候,需要读书,最后,我们也为了一些兴趣、为了生活的愉快读书,来舒缓我们的神经、陶冶我们的情操。读书根本上来说是为了思考,为了成为一个更好、更全面的人。那么在这里啊,还有些问题想请教王老师,抓住这个机会跟您来沟通一下。
(问出所列问题)(15个)
那么我也跟王老师聊了这么多了啊,我想台下跟我一样是同学的这些观众们肯定是有点迫不及待了,他们也许在想“我们也是学生,我们也想跟王老师零距离接触一下,想跟他的思想擦出点火花来”,那么我也不独占王老师的时间了,把下面的时间和机会留给台下早就跃跃欲试、有问题想要跟王老师交流,让王老师帮忙解答的同学们。如果有想要继续深刻了解王老师或者是有问题想请教王老师的同学请马上举手提问,我们来让王老师挑选一些同学来回答你们的问题。请大家举手发言,谢谢!
好的,不知不觉呢,已经是将近2个小时的时间过去了,我们在这里呢也跟王老师进行了一场深刻又发人深省的交流会,相信同学们也同我一样,觉得受益匪浅。我们王老师也一定是有很多的工作在身,也感谢您今天百忙之中抽空来到我们第一期的“与东林学人对话”来做客,不多耽误您宝贵的时间了,我们的访谈到这里也要结束了,最后请王老师为同学们送上一句话。让我们再次以最热烈的掌声感谢我们的王教授以及现场的各位领导和同学们。下面我宣布,第一期“与东林学人对话”到此圆满结束!谢谢大家!
9.访谈类节目主持人提问技巧 篇九
1 提问要是内心的交流和对话
在“一问一答”采访模式中,报纸访谈类报道的内容很容易出现记者与访谈对象之间的分离,两者处于两条平行线上,提问和回答是相互脱离的,并没有形成有效的“对话”。在这种采访模式中,记者为了获取更多的信息而不停地进行提问,而访谈对象则是希望利用自己的话语体系来传达出自己的个性化表达,两者的内心想法不一致,很难达到预期的访谈效果。这种拼盘式的访谈报道,是没有什么实际效果的。例如,电影《对话尼克松》里,福斯特为了挽救自己不断衰败的事业,而投入巨大的资金去采访已经下台的尼克松,而由于两人的目的不同,在前三次的采访对话中,两人都出现了自说自话的情况。在这个电影中,前三次的采访是完全没有效果的。因此,记者在访谈的过程中,为了获取信息,也不能跟采访对象形成一个完全的对立,要深入到采访对象的内心,与采访对象进行交流和对话,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访谈效果。
2 提问要把握好访谈“冲突”的度
在报纸访谈类报道中,合理的“冲突”是吸引人的关键。在访谈的过程中,访谈对象内心冲突,事件冲突,访谈对象的思想言行与读者心理发生的冲突,都是报道过程中的关键点和亮点,合理运用,可以有效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要站在观众的角度进行访谈,有必要时,可以跟访谈对象进行合理的辩论,形成一种无形的冲突,同时,记者要把握好冲突的“度”。例如,中央电视台的《面对面》访谈报道节目,记者在人物访谈的过程中,人物呈现出的表现冲突,增强了现场感,才能有效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收视率明显提高。在报纸访谈类报道中,要注意敏感人物的访谈,提出的问题,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客观性,这样才能形成一种冲突,在双方面对面交谈时,容易形成冲突不太好控制和把握,此时,记者也可以借助邮件、电话等设备进行访谈,再将访谈的内容进行整理,这样可以为访谈对象节省更多的时间,有效缓解现场采访过程中不可控制的冲突,也能吸引读者的注意。
3 提问要注重问题的条理性和连贯性
在报纸访谈类报道过程中,记者要将提问的问题做到连贯性和条理性,注重提问的层次感和整体效应,每个问题之间要形成一定的内在联系,而不是一个个独立的问题。报纸访谈类报道的刊出后,读者只要看到问题的概况,就可以跟着记者所采访的主线进行信息的挖掘和吸收,也能清晰掌握记者采访的重点内容,可以充分理解记者提问的意图以及整篇报纸报道的主旨。将提问的问题条理化和连贯化,所达到的报道效果也是不一样的,读者在看报纸的过程中,既获得和接受了传播的信息,思维也会随着记者提问的思路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保证提问问题的连贯性和整体性,可以将记者的采访过程中清晰地呈现出来,增强读者的信息认同感,还能增加一定的美感,吸引更多的读者。
4 提问要简单明了,切中要害
在报纸访谈类报道采访的过程中,最害怕的就是提出的问题太过空洞,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就是记者对所要采访报道的人物或事件缺乏一定的了解,也没有进行精心的准备。因此,在访谈开始之前,要对访谈对象进行充分的了解,考虑到所有可能会出现的突发状况,想好解决措施。这样在访谈的过程中,提出的问题才能切中要害,要注意提问的简单明确,不要多余的废话,是整个访谈的过程是在一个平稳和谐顺利的状态下开展的。采用简单明了的提问方式,不仅可以获得有效的访谈效果,在刊出之后,还能给读者提供更多可靠有用的信息。此外,接着在访谈的过程中,还可以树立一个良好的读者形象,不断扩大报纸的影响力。
5 提问要注重问题的深度
在报纸访谈类报道采访的过程中,首先,要了解访谈对象的生平,深入挖掘访谈对象“背后的故事”。在采访的过程中,有效的提问,可以了解和挖掘访谈对象的生平事迹或者访谈对象的内心感想,增加报道的深度,这样才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抓住访谈对象所表现出来的新闻点,进行有效的提问引导,就可以逐渐找到事件发生的内幕,这样才能给读者带去豁然开朗的体验。在访谈问题设计的过程中,要采用“攻其软肋”,让访谈对象自己进行解释回答。例如,《南方周末》记者就曾针对“圆明园兽首拍卖”事件进行提问,根据当事律师的回答,可以帮助读者想要获得答案的心情,又增加了报道的吸引力。在报纸访谈类报道采访的过程中,提问要根据人物性格和事件的性质进行针对性提问,挖掘出问题的深度,提出有效的、新鲜的问题,才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6 结论
报纸访谈类报道采访的过程中,记者是最主要的组织者,在采访前,记者要深入了解采访对象的一切信息,尽量在采访的过程中避免出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而记者也可以在访谈的过程中,获取到有价值的资料和素材。因此,在报纸访谈类报道的过程中,记者要掌握一定的采访技巧,增强提问的效率,不仅可以获得所需的资料和素材,还能在采访的过程中,形成记者独特的采访风格,来逐渐影响采访对象的情感情绪,充分发挥出采访工作的价值,不断促进报纸访谈类报道的发展。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报纸访谈类报道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其中,采访工作是最重要的。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通过交谈的方式来获取信息素材,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长篇大论,很难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因此,需要根据时代发展的需求和读者的兴趣爱好,来增强报纸访谈类报道的吸引力,记者在提问的过程中要注重提问的技巧,提高提问的效率。
关键词:报纸访谈,报道,记者,提问
参考文献
[1]付义书.报纸访谈类报道中记者的提问技巧分析[J].新闻传播,2015(21):103,105.
[2]娄炜利.人物访谈电视节目互动修辞研究[D].复旦大学,2013:1-45.
[3]李鹏艳.电视出镜记者与采访对象的人际交流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14:1-49.
10.访谈类节目主持人提问技巧 篇十
基于此, 我们以两份有代表性的应届毕业生的简历为例, 展示如何利用行为事件访谈技术对简历提问, 以获得更可靠的信息。
基于行为事件访谈的面试技术
行为事件访谈法是在关键事件法的基础上产生的最初用于构建岗位胜任素质模型的一种方法, 后来被借鉴应用于面试中。它一般要求应聘者提供过去发生的具体的事实来回答相关问题。在面试中, 面试官一般会要求应聘者举例进行说明, 同时, 对事情本身的细节会非常关注。针对应聘者提供的某个事实, 面试官会就事情发生的原因、背景、应聘者在这件事中担任的角色, 说的话, 做出的行为、最后的结果等进行详细的询问。常用句式如:“请你举例说说……”;“说说你在……时的具体情形或经历”;“什么时间?”;“多长时间一次?”;“什么人?”“具体做什么?”等等。
针对应届毕业生简历运用行为事件访谈法的提问可用下例方法:
1. 行为事件访谈法针对应届毕业生的简历具有很强的适用性
理论上而言, 行为事件访谈法用在对任何人的面试提问中都是效度比较高的一种方法。它要求应聘者举具体的事例对自己所阐述的观点予以论证, 并且对事例本身的细节非常关注, 比如事情发生的背景、原因、发生的经过、当时的想法、采取的行动及措施、后果等, 因此应聘者若不是亲身经历, 对事情本身有很深刻的认识和感受, 是很难回答全面和详细的。但是, 现实中, 不排除总有一些准备十分充分, 且语言表达能力非常强的应聘者, 能够将别人经历和做过的事情, 完全当作是自己亲历的事情, 掩饰性非常强, 面试官看不出任何破绽。然而, 这样的情形, 在应届毕业生群体中发生的概率要小得多。原因在于:相对于校园外的其他人群而言, 应届毕业生接触社会的时间少一些, 大部分时间呆在校园, 接触的人大部分是同学、老师, 家人, 所处的人际环境相对简单, 也接受了较多的诚信教育。因此, 借用别人的经历经验应对行为事件访谈面试的概率要偏低许多。
2.提问思路及具体问题的案例分析
从应届毕业生简历的个人亮点不同来划分, 大致可以将其分为两类, 一类是学习成绩突出的, 一类是实践经历突出的。针对这两类比较典型的简历, 以行为事件访谈技术为基础, 来看看该如何提问。
简历 (一) 是一份社会实践经历较突出的简历, 具体如下:
教育背景:
2007.9~2011.7××大学××学院
工商管理专业
校园实践:
××大学××学院学生会学生管理部部长 (有聘书) 2008/6至2009/6
统筹管理学生日常生活和协助开展各项活动, 如“迎新晚会”“全院性表彰大会”等;
主持大型的宿舍苑调整工作, 增强了协调能力;
举办××学院首届“职场模拟招聘大赛”, 并深受大家的好评, 策划能力得到提高。
××学院××班班级导师助理 (有聘书) 2008/9至2009/6
主要负责新生接待以及后续的其他工作, 协助班级导师让新生尽快熟悉大学的生活;
过程很辛苦, 但成就感很高, 提高了亲和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大学××学院学生会副主席 (有聘书) 2009/6至2010/6
统筹安排××学院迎接新生的一切工作, 涉及六百多新生的接待工作安排;
社会实践:
××市××超市特价商品宣传单“入户式”派发员2007/12
一天共派发了1000份宣传单及行走了29.8公里的路程 (手机具有计算路程的功能) ;
深刻明白了刻苦耐劳和坚持不懈的意义。
家教 (暑假实习、兼职) 2008/08和2009/08
以理科为主, 初三毕业班居多, 经家教补习后学生成绩都得到了明显提高;
形成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市农民工家庭生存情况调研2009/07
深入调查企业倒闭潮中提前返乡农民工家庭的生存状况, 共收发了500份调查问卷;
提高了与人交往和随机应变能力, 能随时调整策略完成任务。
获奖情况:
2008-2009学年××大学××学院部门优秀干事;
2009-2010学年××大学××学院优秀学生干部;
2008-2009学年××大学××学院优秀课室管理工作者
技能与培训:
能熟练运用Word、Excel、Power Point等办公室软件;
精通粤语和普通话, 能熟练地与人沟通;
机动车驾驶证 (C1) 2008年。
简历 (二) 是一份学习经历比较突出的简历, 具体如下:
个人基本资料
求职意向:人力资源实习生
教育背景
2007年9月—2011年6月××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
主修课程: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录用、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管理学、职业生涯规划、组织行为学、财务管理等。
总成绩排名年级专业前5% (2/60)
社会实践
2008年12月—2009年12月××市教育培训中心兼职代课讲师
2009年8月—2009年9月××市教育培训中心兼职成人高考咨询工作
2009年5月在××人才招聘会宣传和派传单
2009年5月、12月连续两次担任学校招聘会招聘助理在校所获奖项
优秀班干部 (校级) 2次
三好学生 (校级) 2次
学习优秀奖 (校级) 2次
职业资格证明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证书
能力或专长
通过全国计算机一级考试, 能熟练运用办公室常用office软件
通过CET6、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 (口试)
专业知识较为扎实, 熟悉人力六大职能, 可以独立写出招聘方案、培训方案等
对人事法律如《劳动合同法》等有一定了解
如何对这些简历提问呢?
(1) 针对简历中避重就轻的地方提问
粗看第一份简历, 印象最深的是其在校园和社会的实践经历, 也是该生花费笔墨最多的地方。但是对于学生来说, 虽然社会实践是必须的, 却也不能因此忽视专业学习。因此, 对于这份简历, 首先应针对其简历中避重就轻的地方———专业学习来提问, 挖掘一些有价值的行为事件。可参考的问题如下:举例说说为了更好的完成专业学习, 你是怎么做的?你的成绩在本专业排名百分比平均能达到多少?老师要求完成一次方案制作的作业, 当时方案的主题是什么?为了完成这个方案, 你先做了什么?最后的方案是什么样子?老师的评价如何?
通过第一个问题, 可以大致了解该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和认知以及其学识水平。第二个问题则很具体的可以获得有关其专业能力方面的信息。又如, 第二份简历, 提到其获得优秀班干部的称号2次, 可是简历的其他地方并未就什么时间担任什么班干部做出说明, 也未说明在担任班干部期间做过哪些工作。这亦属于避重就轻。针对此条信息, 可以考虑问以下问题:你担任过什么班干部?担任了多长时间?做的主要工作有哪些?请具体罗列。然后再根据其回答就某件事请其举例或提供更详细的信息。
通过这样的问题设计, 有助于判断该生的班干部称号多大程度上名符其实。
(2) 针对简历中的模糊字眼提问
第一份简历用浓重的笔墨描述了其在社会和校园实践中的一些活动和感想, 如果事实真如简历中所述, 无疑, 该应聘者作为一名管理后备人才, 是相当有发展潜力的。但是否属实, 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属实, 则是摆在面试官面前最为迫切需要证实的问题。如何探测该名应聘者是否真如简历描述的这样具备相关管理的经历和能力?可以从其简历中用到的一些模糊字眼入手。比如, 在此例中, “统筹”、“统筹安排”“主持”、“举办”、“负责”等字词就比较模糊。就“负责新生接待工作”而言, 具体负责什么?是负责组织领导其他人来做新生接待工作还是在老师的领导下负责亲自接待新生, 安排其住宿和报到注册, 回答新生的问题?就“统筹管理学生日常生活”而言, 具体统筹什么?在中国的国情下学生日常生活是否会由学生会的一个部门的部长来统筹?这些都是有疑虑的地方。因此, 针对这些模糊的字眼, 可以拟定下列问题:举例说说你是如何“统筹”学生日常生活的?你协助开展过哪些活动?你是如何协助的?举例说明。请你具体说一说你是如何主持这个宿舍调整工作的?当时的任务主要是什么?你负责哪一部分?你具体做了哪些事情?有多少人协助你?你如何给他们分配任务的?你要协调哪些人和物?具体说说你是如何与某人协调的?说说当有同学不愿意调到新宿舍去时你是如何处理的?
这样的问题不仅有助于判断该生的简历在多大程度上有水分, 而且有助于招聘方清楚以下事实:该生做了哪些事情, 能做什么事情, 具备哪些能力, 达到什么程度。
又如第二份简历, 社会实践活动中有一项是担任招聘助理。但是学校招聘会的招聘助理具体做什么, 与企业的招聘助理岗位相同吗?这个职位对外人来说是比较模糊的, 因此, 需要获取更多的信息予以确认。可以考虑以下提问:这个招聘助理主要是做什么的?具体的事情有哪些?做了多长时间?当时还有其他人做这个工作吗?如果有, 共计有多少人?你认为你在这个工作中有什么收获?
第二份简历提到有在某培训中心担任讲师的经历, 但是这个兼职讲师也不够具体。如做3个学时的培训与做10个学时的培训会有本质的区别。因此, 要深入提问:你是如何进入到这家培训中心代课的?当时一同去参加竞争的有多少人?主要讲授什么课程?共计讲了多少学时?有多少学生?该培训中心如何对你进行考核的?考核结果如何?
通过这样的深入提问, 可以帮助了解该生的真正实力, 进而对该生在培训等专业方面的技能进行准确判断。
(3) 针对简历中提到事情结果的地方提问
凡是简历中提到某种成果, 或者业绩等结果类信息的地方, 可以就此询问此种结果是在何种情景下发生 (情景条件) , 应聘者做了什么, 如何做的 (事件过程) , 最后的结果如何等问题。比如, 第一份简历中提到, 作为特价商品宣传单“入户式”派发员, “一天共派发了1000份宣传单及行走了29.8公里的路”, 这属于典型的结果类信息。针对此条信息, 可以考虑问以下问题:当时有多少人参加这个派发活动?当天天气如何?派发时该公司有要求你记录相关派发路线和地址吗? (情景条件) 你发了哪几个小区或街区?共花了多少小时?派发过程是否有人监督? (事件过程)
又如, 第二份节选简历中, 在校所获奖项亦属于典型的结果类信息。可以针对其所获得奖项问下列问题 (以学习优秀奖为例) :
你们学校学习优秀奖的评选标准是怎样的, 具体有哪些指标?评选比例达到多少? (情景条件)
你的哪些突出表现让你获得了这份学习优秀奖?请举一些具体事例予以说明。 (事件过程)
通过对事情或任务的情景条件与过程进行深入的追问, 有助于了解该任务的难易程度, 以及应聘者为了获得好的业绩付出的努力等信息。
应用注意事项
1.要求举例说明时应以简历中与招聘岗位的任职资格条件相关的信息为出发点
对有经验的应聘者面试时, 为了更好地提高面试问题的效度, 很多面试官可能会精心准备与工作岗位的工作职责相关的一些问题情景。比如, 对培训助理一职, 可以针对岗位的工作任务提问:描述一下在某次实施培训的过程中, 你是如何协助培训师进行课堂管理的?然而, 这样的行为描述问题对应届毕业生并不合适, 因为其没有这方面的工作经验。一个可行的解决办法是, 回头重新审视招聘岗位的任职资格要求, 确定协助培训师进行课堂管理反映的是什么样的素质和能力, 再审视毕业生的简历, 看看简历中提供的哪些信息可能与该项素质或能力相关, 尔后再让学生举一些能反映其具有该项素质和能力的例子。当然, 这里有一个隐含的前提, 即假定该生具备将某种能力从一件事情中迁移到另一件事情中的能力。
回到前面的简历, 以第二份为例进行说明。如果招聘的岗位是助理培训师, 那么面试时要求其举例的重点应是简历中的教育背景、社会实践中兼职讲师, 以及能力和专长模块里能撰写相关培训方案等信息。如果招聘的岗位是招聘助理, 那么面试时要求其举例的重点应是简历中的教育背景、社会实践中担任学校招聘会助理, 以及能力和专长模块里能撰写相关招聘方案等信息。
2. 必要时提前透露需列举事例的问题提纲, 允许学生有一定长度的准备时间
不少应届毕业生在专业等方面比较优秀, 但在日常生活中缺少总结的习惯, 也不擅长对一些自己经历的比较关键的事件进行记录。有时候在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法面试时会遇到下列情况, 即有些毕业生一时之间不知道举什么例子为好, 最后双方只好遗憾的结束。而实际上, 就招聘岗位的任职资格要求来说, 双方可能是非常合适的。对于此, 可行的解决办法是, 在面试前不妨提前几十分钟将需要举例回答的问题提纲发给应聘的学生, 让其进行些许准备。必要时甚至可以改为笔答, 在笔答时注明答题要求, 而后根据笔答内容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搜集相关信息。
面试中如何有效提问提高面试的效度一直是所有研究者和实践者都非常关注的问题, 也是一个难题。本文以两份应届毕业生的简历为例, 设计了相关提问思路和具体问题, 以期能为更系统和科学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提供思路。
参考文献
[1]薛琴, 宋成一.基于胜任力模型的BEI面试选拔新技术[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8 (2) .
[2]余靖.基于胜任特征的行为事件访谈法的研究综述[J].经营管理者, 2010 (11) .
[3]吴光伟.如何操作BEI- (一) [J].人力资源, 2007 (7) .
[4]彭平根.如何操作BEI- (二) [J].人力资源, 2007 (9) .
11.访谈类节目主持人提问技巧 篇十一
关键词:节目主持人 定位 需求 素质
摘要:简析少儿访谈类节目主持人无论从角色定位、语言运行方式、受众需求、要求的素质等方面都与其他主持人有着相当大的差异。
电视访谈类节目是近年来活跃在我国地(市)级以上各类电视频道上的一种崭新的报道形式,它以其浓郁的人文色彩和独特的个性魅力而备受青睐。访谈节目,顾名思义,有访有谈。但是在以往的访谈节目中,有的主持人不管访谈对象说些什么,一概只照准备好的题目问下去,严格讲这不能叫访谈。主持人需要对访谈对象的回答做出反应,交流思想,在语言的碰撞中激发灵感。而且,由于访谈节目是现在进行时态的,更能够激发主持人和访谈对象的创造性思维,更能够考验主持人的文化素质、知识储备、随机应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技巧,因而更具有魅力。
第一、二者角色定位不同
主持人的定位是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爱好、文化修养等各方面因素与节目要求相结合而设定的。少儿访谈节目主持人的基本定位是阳光、活泼、善良、真诚,在这个基本定位下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张扬个性发挥优势。一个少儿访谈节目主持人的定位一旦确定就不要有太大的变化,不能够今天是稳重大方成熟老道的老师形象,明天又变成活泼热闹俏皮伶俐的大孩子形象。这会造成孩子们对主持形象的质疑和不信任,从而影响节目的传播效果。当然,少儿访谈节目主持人相对于一般访谈节目来说还是具有多角色定位的特点,多角色定位是根据少年儿童的年龄的变化设定的。
1“姐姐型”
这种类型的始作俑者是中央电视台的鞠萍姐姐,我在浙江电视台的少儿节目中也主要是以“王婷姐姐”的形象出现,这种类型是目前我国少儿节目中最常见也是最传统、最宽泛的定位形式。“姐姐型”亲切、甜美适合年龄从学龄前一直延伸到小学。同学们既把主持人当作带领自己游戏的孩子王,又把她当成可以依赖和听从的师长。所以“姐姐型”主持人要尽量把自己塑造得完美一些,孩子们因为喜欢主持人而喜欢看其主持的节目,主持人才能更好地在节目中体现编导的意图。
2“朋友型”
小学高年级、初中甚至延续至高中是青少年处于半成熟到成熟的阶段,他们介于独立性和依赖性之间,适合“朋友型”的角色定位。“朋友型”主持人可以让孩子们在思想上与成年人平等对话,拉近彼此心灵上的距离,帮助他们走向独立和成熟。
3“卡通型”
“卡通型”主持人适合幼儿园及以下儿童,这一年龄段的孩子注意力不易集中也不持久,“卡通型”通常都是色彩明快、造型可爱的夸张形象,容易引起孩子们的注意和喜爱。对于低幼的儿童来说,“卡通型”主持人满足了他们喜欢小动物、喜欢新奇形象的天性,他们会把“卡通型”形象当成自己的好朋友,因而“卡通型”主持人更容易被小朋友们接受。
而相对应的一般访谈节目主持人则其是谈话的实际引导者与控制者。好的主持人应该是“看不见”的,但又是不可缺的。一般访谈节目主持人应该时刻明白:他是代电视机前的广大受众在提问。是公众赋予他访谈的权利,所以与访谈对象没有地位高低之分。既不能盛气凌人也不能趋炎附势。相互间的平等与尊重是访谈顺利进行的前提。一般访谈节目主持人虽然是这个节目的灵魂,而是扮演着引导嘉宾去倾诉的配角。理想的主持人与谈话对象之间应该是一种平等的关系。主持人更了解听众的心理,访谈对象更精通专业知识。在访谈节目进程中,主持人和访谈对象优势并存,协作互补,才能构成一台完整优秀的访谈节目。
第二、二者语言运行方式不同
少儿的思维大多是形象具体的,少儿接收知识、培养能力是以记忆和模仿为主,可塑性较强。因此,少儿访谈节目从内容到形式都应当平易近人,尤其是话语,要自然口语化,让少儿感受到亲切,体验到关爱,自然轻松地理解和接受。少儿在进行语言表达的时候有独特的语言运行方式,喜欢用一些叠声词汇、拟人化的语言、“嗯”、“啊”等助词,所以,我们在主持少儿访谈节目的时候要多掌握这类语言。例如,“小蝌蚪在水里面游啊游,它在干什么呢?原来啊,它在找妈妈。”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会调动少儿的积极性。但是也要避免过于嗲声嗲气,男主持人尤其应该注意,既要把握语言特色又要避免过于幼稚。在这方面,中央电视台的董浩就做得很好,语言风趣、幽默,又能结合少儿特点来组织运用语言。并且在少儿的情绪发展中,快乐是最基本的肯定情绪。快乐与成就感直接联系。快乐中包含着对力量、魄力和信心的体验。同时,痛苦、悲伤、惧怕、愤怒等情绪,也会随着少儿情绪的发展而发展。针对少儿的多种情绪主持人应在镜头前尽可能多地传递给少儿快乐,让少儿体会这种美好的情感,让他们在快乐中得到知识,受到教育。少儿访谈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要以“情”为先导,与少儿进行面对面、直接的平等的心灵沟通与交流,这是缩短与少儿心理距离的最佳途径。第二个方面是声音的个性化。“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一个好的主持人和播音员,要具有设想能力、摹拟能力、吐字表达能力和语音应变能力.要创造出较好的“语境”,像歌手那样,具有特色个性发话声音,这样才容易给观众亲切感,使人产生认同感和美感。令人过耳难忘。
而一般访谈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运用则应该直接甚至犀利。这就要求主持人一要具有足够的逻辑归纳能力,主持人能熟谙电视业务,掌握采、写、编、播、评等各种技巧,能够独立、熟练的组织、串连节目;二要有透彻的洞察分析能力,插话、补叙要提纲挈领。三要有亲和的沟通交流和随机应变能力。不管是领导、名人,还是平民百姓中的英模人物,都要做到主持人与嘉宾平等对话,平易交流,“谈”出内容,“谈”出水平;四要有自然的情感传递能力,以深入浅出、通俗具象的叙述方式,富有感染的表达出要说的话,才能引起访谈主体的共鸣。 第三、二者面对的受众的需求不同。
少儿访谈节目是从少儿需求出发、专门为满足少儿需求而制作的电视访谈节目。满足少儿需求,是少儿节目制作的最高原则,也是与一般访谈节目最本质的区别。少儿需求原则有两个意义:第一,少儿需求原则强调从少儿的需求而不是从成人的需求出发制作节目。如果不了解、不考虑、不尊重少儿身心发展的需求,只根据成人需求来构造少儿节目,那么所产生的节目只能是成人化的少儿节目,而非少儿节目。这实质上是将少儿非主体化,使之服从于成人的需求。第二,少儿需求原则还意味着少儿节目是专门为少儿制作的节目。它与适合少儿观看的或少儿感兴趣的`成人节目相区别。比如很多少儿喜欢看中央电视台的谈话节目《实话实说》、侦探片、《动物世界》等,这些节目客观上也能满足少儿身心发展需要,但这些节目不是为少儿专门制作的,更不是从少儿需求出发来制作的,所以不是少儿节目。这就要求少儿访谈节目主持人从少儿需求出发,考虑少儿身心发展的需求,来主持相关访谈节目,防止少儿访谈节目成人化的出现。
而一般访谈节目的受众主体主要是成年人。他们关注这类节目主要是因为: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绝大多数的观众希望在短时间内掌握更多的信息,而访谈类节目恰恰是这种信息量比较集中的节目;并且在访谈类节目中,通过被访嘉宾和主持人之间的意见的交流、观点的表达,形成碰撞、共振和思辨,从而突显出节目的主题性、引导性和思辨性。对于收看的观众来说,既是收看的过程,同时也是观众通过节目去分析问题、思考问题、提高自我的过程,充分满足成年人的需求。另外,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成人的访谈节目更趋向于新鲜,刺激,猎奇。这是少儿节目中绝对不允许出现的。
第四、二者所要求的素质不同
毫无疑问,少儿的思维方式与成人是完全不同的,这就决定了少儿访谈节目主持人除了要具备主持人的基本素质之外,更重要的就是要具备同少儿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孩子所想、所需的特殊本领。也就是说:了解少儿观众的心理特点,学会用孩子的思维方式,与他们进行沟通对于一个少儿访谈节目主持人的工作是很重要的。除此之外,作为少儿访谈节目主持人,亲和力和耐力也是很重要的,当然还要善于观察。
在一般访谈类节目中,主持人的作用尤为重要,其不仅担负着引导话题、调度情绪、协调气氛并提起他们谈话欲望的重任,而且控制着全程节奏,决定着节目的走势和趋向。这种角色和任务对访谈类节目主持人的综合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比如要有较深厚的文化内涵、独特的个性气质、较强的政治理论水平等。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讨论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少儿访谈节目的主持人不同于一般节目的主持人,因为所面对的对象是少儿,是白纸一般的充满对大千世界好奇感的特殊群体。所以,随着电视时代的发展,对少儿访谈节目主持人的要求是越来越高了。
参考文献:
[1]卫宁周磊:浅论电视访谈类节目主持人的采访艺术[J]中国电视2005(6)
[2]雪汉青:访谈节目主持人的特质和技巧[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999(1)
[3]侯美卉:浅析电视访谈类节目的节目特色及创新思考[J]理论界2008(11)
[4]姜娉:一个少儿节目主持人的感悟[J]声屏世界2008(10)
[5]刘青晓:主持少儿节目得失之思索[J]青年记者2008(18)
[6]李冬梅:少儿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与适度表演[J]采。写。编2008(4)
12.电视访谈节目类的语用分析 篇十二
电视访谈节目是主持人与嘉宾就当前社会的热点话题进行对话的思想交流活动,为各种意见的交流和观点的表达提供的一个平台。这类节目对主持人的要求很高,要求主持人要有较高的现场把握能力,场面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主持人的语言艺术,也成为了访谈节目中最耀眼的所在。
在电视访谈节目这样靠语言支撑的节目中,主持人的语言妙用支撑着整个节目的顺利进行。做为亲民型的访谈节目,《鲁豫有约》的主持风格和语言特色与其他同类节目相比有明显不同,下面我们通过分析《鲁豫有约》的语用特色,与高端访谈节目进行对比。
1《鲁豫有约》中主持人的语用特点
《鲁豫有约》是一档凤凰卫视为其量身打造的亲民型谈话节目,节目充分地尊重了她的个性特点,全方面地配合其的谈话风格。与别的访谈相比,她的节目有所不同,她的节目不是要别人大谈自己如何的成功、如何的辉煌。而是要剖入他们的内心,他们的坎坷,他们的喜、怒、哀、乐等各种情绪。其中一大特色就是运用感性的语言。动情的话语配上伤感的音乐,赚取了嘉宾和观众的大把眼泪。情绪渲染的氛围包围着在场的所有人,以及电视机前的观众。
2013年3月20日《鲁豫有约》专访埋没的某著名音乐人,在谈及其与前夫的感情时,这位著名音乐人曾经多次落泪,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主持人没有迫切地去挖掘她的隐私、她的过去,而是做为一个倾听者去用心的体会她的情绪,去开导她,去宽慰她。当她说与前夫离婚八年才说第一句话时,主持人没有追问为什么八年才说第一句话,而是站在嘉宾的角度上去感怀:“时间是一切的良药,如果时间不能够平复的话,只能说那个时间还不够,七年不够,也许八年才够,才会让你去面对那个人。”这位主持人明白,人们往往不愿再触及以往的伤痛。她用发自内心的真诚来感染对方,用心的去聆听嘉宾的心声,让嘉宾按着自己的情绪述说自己光鲜背后的故事。
《鲁豫有约》另一个重要的特色应该就是语言的生活化了。在大多数情况下,谈话节目的现场和场外,受众多是普通老百姓,所以采用的语言风格以亲民为主,应适当减少专业性的术语。从而让观众可以更清楚更明白地了解你所想表达的内容。
下面我们通过主持人的某一段采访,来领略其生活化语言的魅力:
(视频接入:嘉宾有一个动物圈养场,饲养了很多动物)
主持人:据说你们徒弟来的早晚有一个区分,喂过狗的就是来的比较早的?
嘉宾甲:对,在大院里喂过狗这是他们身份的象征。
主持人:啊,真的?
嘉宾乙:这也是现在我们师兄弟聊天的必要几句话,“你给师父养过狗吗”“没有”“那你歇菜了。”
主持人:你给师父喂过狗吗?
嘉宾乙:当然啦!
嘉宾甲:哈哈,你都喂狗了.
整个节目录制从开始到结束都处在轻松愉悦的过程中,嘉宾畅所欲言,大家在欢笑中进行着交谈。不难看出,这位主持人运用了诸多口语化语言,使访谈一直处于其乐融融的氛围中。
2 高端访谈节目与一般访谈节目语用的不同特点
这位主持人为谈心式采访,访谈方式如讲故事,比较随意。问题点到即止,使用的语言相对于其他主持人会更加亲民,会话温和且没有攻击性,善于提问,让人乐于与之交流和沟通。与她知心姐姐的形象十分相符。
相比《鲁豫有约》,我们可以看出高端访谈节目语用上与之不同的特点:主持人说话严谨、谈话干净利落、问题尖且深,访谈以辩论为主,采访语言与采访主题一样方向感很强。
一般访谈节目面对的受众基本上是老百姓,嘉宾也多为普通人和明星。所以主持人使用的语言则更加亲民,主持方式多为口语化交流,态度温和让人亲近,情感攻势到位,会话节奏缓和且不具有攻击性,整个访谈过程就像朋友的交流一样,具有随意性,想到哪就聊到哪,不拘谨不刻板。主持人善于以谈心为主的方式来挖掘嘉宾故事。
访谈节目由于定位于深度访谈,访谈的目的指向认识、见解,指向思想。关注的乃是社会的热点话题,嘉宾也多为社会焦点人物或者政界人物,主持人不会拖拖拉拉的扯闲话,谈话的重点不会只停留在现象的表面,而是进行深层次挖掘,具有社会价值。访谈态度上多为严肃、庄重,没有噱头没有八卦,更重视那些实质的东西,而不是用刻意地煽情来提高收视率。
综上所述,电视访谈类节目有以下语用特征:[1]在语法使用上,访谈节目对主持人的自身素质有着很多的要求。主持人发音准确规范,用词精准得当,语法使用规范,会出现口语,但是语言却不散乱,逻辑性较强。巧妙地将口语的灵活性与书面的逻辑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2]在谈话技巧上,访谈的关键点就是话题的锐度与深度。主持人不会直接抛出敏感性问题,而是要在谈话中进行稳妥的前期铺垫,让被采访者适应你的采访形式,不会产生抵触情绪而拒绝回答问题。[3]访谈节目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称之为谈话版的新闻联播。所以谈话风格总体上干净利落,直抵核心要点,态度严肃且明确;现场访谈短而精,字字珠玑。
参考文献
[1]陈鲁豫.心相约[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6.
[2]王德春.多角度研究语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11-18.
【访谈类节目主持人提问技巧】推荐阅读:
访谈类节目策划文案10-10
创业类访谈节目策划10-26
人物访谈类节目策划1110020008-15
访谈节目采访提纲08-09
《焦点访谈》节目分析范文09-05
人物访谈节目策划案11-07
访谈工作技巧以及规范08-31
旅游类节目主持人的要求08-11
年会语言类节目10-28
饮食类节目策划书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