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语文试卷分析

2024-06-10

一上语文试卷分析(10篇)

1.一上语文试卷分析 篇一

亲近自然,趣味阅读

—— 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阅读教学策略与课例观摩

单元教材分析

九月份,教育部新编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材正式走进了我们的课堂。这套教材体现“立德树人”的整体核心价值观,在编排上遵循科学性,教材内容贴近当代学生生活,体现着时代性,注重经典性并适合语文教学。努力做好价值观的“整体渗透”,让语文所包含的语言、情感、审美和价值观教育融为一体。

本单元为第四单元,开始课文的学习,这是小学生第一次接触阅读学习,是阅读学习的一块敲门砖,具有代表性的作用。

一、本单元教材的编排特点

本单元的单元内容以“四季”为主,不仅选文精美,编排独具匠心,更是聚焦了“语用”,明晰了语文知识和能力点,增强了语文学习的趣味性、实践性。课文编排的主要特点是突出双主线,既围绕人文主题,又凸显语文要素。

在编排特点上延续上套教材的特点——以一个单元一个主题。本单元属于阅读教学范畴。为了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进入阅读学习的状态,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的能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也是我们本课程研讨的方向。那我们现在走进本单元课文看看吧。

二、本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课文主要有四篇,分别是《秋天》、《小小的船》、《江南》、《四季》;其中《秋天》属于散文,短小精悍,语言通俗易懂;《小小的船》是叶圣陶老先生的一篇小诗歌,语言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也是非常经典的一首诗歌;《江南》是一首汉乐府,语言符合一年级学生的逻辑关系,学生读起来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四季》是一篇具有拟人色彩的现代诗歌。其后还有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和大人一起读《小松鼠找花生》。

三、本单元教材特点

1、色彩更易儿童接受

教材插图在色彩的运用上,图片的选择上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以《秋天》为例,插图主要以红色为主,增添上秋天的代表性事物——“大雁”,“落叶”,更有“小松鼠准备过冬的松果”让学生从视觉上就有对秋天的感知,更充满了童趣。

《四季》这首儿歌中的插图,具有童话色彩。

《江南》是汉乐府,采用了中国的水墨画,古诗配国画,完美结合,古香古色。

2、课文体裁多样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不同体裁,相同主题——小散文,儿歌,古诗来表现“四季,自然”,每一篇课文又承载着不同的教学内容,让我们的教材具有层次性。

《秋天》是一篇简短的散文,除了让我们感受秋天的美好,还将课文的基本知识涵盖其中,课文的分段学习,在自然段中逗号,句号的断句练习,让学生在剪短,优美的语言文字中,感受秋天的美好,积累阅读知识,提高阅读能力。

《四季》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诗歌,通过对春天的春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四季的特征。诗歌采用拟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语言亲切、生动,读起来朗朗上口,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

《小小的船》让学生初步感知叠词形容词的魅力,让学生通过阅读,感受事物的美好,学生对这样的充满韵律感的儿歌,朗朗上口,让学生想读,乐读。

汉乐府诗《江南》,美丽的江南,让学生向往,同时,这是本册书的第一首古诗,通俗易懂,激发让学生对中国的古典文化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口语交际作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学生通过练习口语,提高说话能力。本单元——“我们做朋友”让学生通过认识自己的朋友,掌握交际的基本常识,这部分安排的在课文这一单元,如果挖掘教材,我们应该发现,朋友,这两个字的深层含义,不仅是人与人的相处是朋友,人与动物,人与植物都应该是朋友。

教材是一个整体,我们教材中设计的每一个内容,都是息息相关的。教材的“和大人一起读”也是和自然知识相关的——《小松鼠找花生》

连环画阅读在低年级来说,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的有力载体。我们在进行这样的阅读指导时,要让我们的家长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想象,让学生在观察中获得认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观察,想象,表达后再让学生阅读文字,会让他们有成就感,激发他们想象故事的兴趣。提示学生除了借助拼音识字,还可以借助图画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

借助教材的优势,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恰当地选择阅读教学策略,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使他们成为乐于学习、主动学习、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成功的学习者,掌握提取信息的基本技能,掌握诵读的基本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一上语文试卷分析 篇二

一、试题的强化点

试卷体现了鲜明的稳定思想, 格局不变。在应用、审美、探究能力的考查方向下, 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 引导语文教学回归根本, 突出了实践性、运用性特质。试题的结构稳定, 并无增加新的元素, 板块设置、题型分布、考点安排、赋分情况都与去年基本一致, 可称得上“稳”字第一。

试题难易适度, 并略呈下降趋势, 不出现任何偏题、怪题, 注重学科基础, 使考生容易发挥。

在保证工具性的目标下, 试题注意突显人文属性。特别在选文上, 持续加重文化含量, 不考科普类文章, 以文艺性论文为重点, 围绕文化、艺术这个核心范畴, 选材设题。今年选文体裁多样, 题材丰富。现代文阅读是对《诗经》的评介, 内涵厚重;实用类文本阅读是关于一代艺术宗师黄宾虹的传记, 侧重于大师的人生轨迹、艺术生涯对读者的人生观启迪;文言文阅读仍然集中于历史人物传记, 在人物事迹中彰显人格力量和人文精神。

试题注意呼应教学, 与日常教学逐渐贴近。如第10题的默写, 全部出自中学3篇教材, 其中两篇初中、一篇高中, 分别是《论语·述而》、《蜀道难》、《醉翁亭记》。文言实词的释义大部分也取自教材。作文题更是少有的紧贴日常作文训练 (甚至是小学生、初中生的写作训练, 如《家乡新貌》《学校新貌》等) , 学生感到这种内容与写法“似曾相识”。

试题具有相当的普适性。较适宜使用该卷的七八个省区, 较符合这些区域的教学实情, 对促进新课程有利。

这些要素均透示出命题人员对语文学科根本属性和新课程推进中诸多重大理念的宏观把握, 颇具匠心。

二、试题的创新点

在稳实的背后, 也透露出许多的改进举措, 使全卷各板块在技术上更加细密成熟, 更加符合教学实际和考试改革的走向。这些方面的改进, 不显山不露水, 波澜不惊, 却暗藏玄机, 值得称道。

1.题干设置上删繁就简, 要求单一

在题干表述上, 多年来的试题喜欢叠床架屋, 一道题中几个问题组合式捆绑提出, 文字长, 要求多, 难度也较大, 学生得分困难, 评卷也很繁琐。今年, 许多道题干简洁干脆, 指向单一, 减轻了答题和阅卷的繁复性, 也提高了试题信度。

在阅读题上, 首先是文言文翻译, 已经不再选过长过难的句子, 而是相对简短浅易的句子。古诗鉴赏的两道题则大刀阔斧, 作了较大改进。我们作一比较:

2010年的试题考的是南朝陈江总的《雨雪曲》:

8. 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

9. 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

2011年考的是唐朝周朴的《春日秦国怀古》:

8.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9.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很显然, 去年的两道题均为连环设题, 考点较多, 层次多, 表述繁复, 今年则趋简洁, 要求集中明了, 考生好答, 同时也方便了评卷。

在表达部分的运用题上, 去年的仿写题提供的示例是三个话题, 今年只是同一个话题, 形式上有所简化。往年是比喻、夸张、拟人连环套, 设计了一道道门坎, 今年只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算是为考生略微松绑。

不仅今年的题在字面上删繁就简, 在表意上也更严谨明快, 不再引发歧义。如2009年的第12题第 (3) 小题:“在给操震球的回信中, 陶行知是怎样描述乡村教育‘个中甘苦’的?”此题设问有歧义, 一种理解是指描述的方法 (手法) , 如白描、对比、对照、反问等;一种理解是描写了哪些具体的生活内容, 而答案则是指后者, 因此造成大量考生失分。今年则无这种情况, 每道题题干都较简洁, 用词妥当, 表意严谨, 质量明显提高。

2.真正将探究能力的考查落在实处

长年来, 探究能力的考查在部分题块有名无实。近四五年的命题实践表明, 文学类试题较好地落实了这方面能力的考查, 设题目的突出, 指向性强, 但实用类文本的考查却不尽如人意。

我们来看2009年实用类文本的题:

(4) 文中说:“陶行知不仅是一位富于想象的浪漫主义理想家, 而且是一位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家。”这句话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 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

2010年的题:

(2) 尽管被国际同行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内心却“不由得黯然掠过一丝淡淡的悲哀”。这是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3) 有人说袁隆平送出的人才“都飞了”, 他是“白费心血”, 袁隆平却认为这种看法是“见识短浅”。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4) 袁隆平和斯瓦米纳森是同行, 可他们一见面就为尊严“打了一仗”, 最终又成为朋友, 而且认为彼此的友谊“将更加长久”。请你就对“同行”、“尊严”、“友谊”三个方面的理解, 任选一个方面, 结合全文, 谈谈你的看法。

毫无疑问, 这些题貌似“分析综合、鉴赏评价、探究”, 实则几近全为“阐释”, 因为题干全部提供了观点, 非常直白明了, 而答案要么在文本中简单寻找论据抄出即可, 要么是适当阐释稍加发挥也行, 几乎没有思维难度, 只是文字表述的游戏, 缺乏考查价值, 尤其是第4题, 本是考查探究能力, 结果流于形式, 无着无落。

2011年则彻底迈进了一大步, 终于选对了材料, 设题上也终于回到了分析与探究的考查原点上。请看题:

(2) 黄宾虹一生绘画艺术的大进展, 多发生在他的隐居时期。这是什么原因?请简要分析。

(3) 黄宾虹作画时为什么要把金石拓本摆在案头?请简要分析。

(4) 黄宾虹和张大千二人的人生态度、对金钱的看法以及艺道旨趣却大相径庭, 这给你什么启示?请结合全文, 谈谈你的看法。

这一组题, 能力层级各有不同, 但整个组合, 以思维为核心, 要求考生有发现, 有见解, 有观点, 表达要有条理, 不再是像以前只对现成的观点加以说明解释, 归纳、鉴赏、探究的特质大大增强, 是一大进步。

3.语言运用题进行了新尝试

语言文字运用部分的第16题, 考了句式变换, 将一个很长的句子改写成几个短句, 需要用到语法知识。这是近几年高考所没考过的, 不管成效如何, 也算是一个创新。

4.作文在防止套作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2011年的作文题要求针对中国的崛起和变化, 结合“有什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一篇文章。该题出笼后, 论者见仁见智莫衷一是。笔者认为, 该题极大地突破了往常的命题思路, 有很强的探索性, 积极意义要远大于所谓的消极意义, 表现在:

1) 有效防止套作或宿构。治理套作目前是全国上下一致的呼声, 各个环节都在探索, 但核心环节是命题。往年套作盛行, 与命题应该是有较大关系的, 今年终于在命题上动真格, 可说是项大变革。我们在阅卷场欣喜地看到, 考生原先准备的僵旧材料顿时没有了用武之地, 原先习惯了新八股的结构模型, 突然没有了思路, 命题之效功不可没。

2) 大大增加了与现实生活的直接关联。题目要求考生跳出为作文而作文的老路、套路, 积极关注和深入思考社会问题, 走出小我, 关注身边的社会生活, 思考自我和社会的关系, 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发展, 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 充分体现了文章为时而作、为事而作的经世致用思想, 积极意义极其明显。语文学习与生活关联, 这是作文命题贯彻新课程理念的坚定措施, 是一项进步。

3) 门槛低, 普适性强。因为审题难度大大降低, 材料旨向明确, 开放性强, 写作空间广阔, 利于真情实感的表达和写作水平的发挥, 友好平易, 不为难考生, 真正彰显了考题的“人文关怀”精神。当然此题入手容易, 但有深度、有亮色却不容易, 故又有良好的区分度。基础好的考生可以大题化小, 一点切入, 通过身边事物的变迁、某些领域的变化, 以小见大地反映整个社会的巨大发展;善于思考的考生还可以辩证分析, 挖掘原因, 反思不足, 倡言建议, 展示自己的思维深度或广度。总之, 几乎可以人尽其才, 各展所长, 这恰恰是国内所有从事考试命题工作者最为追求的境界, 而今年课标卷实现了。

另外还要提到, 今年在题干上正式标明了要“明确文体”, 而以前是“自选文体”, 这对文体属性的要求更加鲜明。在评分标准中, 对于发展等级, 也是要求“可根据4项16个点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以前是提“一点突出或多点呈现”, 表明对发展等级评分要求在逐渐提高。

三、试题的几个商榷点

1. 个别参考答案的拟制是否妥当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第4小题:小说如果以“血型”的故事为题, 你认为是否合适?参考答案提到两种观点, 一是不合适, 二是合适。但评分参考同时又指出:“只要能就以上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酌情给分”, “合适”与“不合适”之间难道还有“其他观点”?显然答案拟制错误。

2. 实用类文本的探究题, 考查点到底定位何处?

语文试卷应该以考语文能力为天职, 但此题点引发我们的怀疑。

题目如下:

“尽管黄宾虹和张大千都是一代宗师, 但二人的人生态度、对金钱的看法以及艺道旨趣却大相径庭, 这给你什么启示?请结合全文, 谈谈你的看法。”

很显然, 这个考点的题, 是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但问题在于, 这种题, 如何界定好是考语文能力, 还是考思想道德认识水平?考生虽要结合原文作答, 但事实上, 多是脱离材料空谈的多, 空谈人生价值和行为取向, 如何评定其“探究”能力?第二, 这种题, 只提供话题范围, 指向太宽, 考生答得五花八门, 阅卷信度极低, 到底合适不合适?

四、对改进教学及复习备考工作的建议

1. 侧重能力, 提高素养总是语文教学的方向。

2011年的作文命题为语文教学乃至高考复习都指示了方向。这就要求考生们平时要关注社会生活, 关心身边的人和事, 多体验人生。正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

2.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突出学习主体, 不宜在教学中由教师包办代替, 发动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 使一课一得, 每节课学生都有所收获。

在复习环节中, 各个专题要取得突破, 不要不痛不痒, 什么都是水过鸭背, 毫无收获。

同时要加强学习目的教育, 端正学习态度。目前一部分学生厌学、课堂不听课、不完成作业、不答考试题的现象客观存在, 要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激发其学习兴趣, 端正其考试态度

3. 回归教材, 突出基础。

要不断地巩固语文基本知识, 提高基础能力。教学中不要好高骛远, 着重于巩固基础, 提高能力。在平时的高考复习中, 坚持课本才是根本, 不要脱离课文而去盲目地找习题来做要强化语文的工具性地位, 特别是加强对常用汉字的书写训练。

4. 加强文言文教学。

对学生要加强文言文的背诵, 牢牢把背诵的篇目抓实。对文言文的实词和古诗词鉴赏题要加强训练。

5. 改进作文教学方法, 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3.一上语文试卷分析 篇三

福建语文高考试卷自2005年取消了“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的第一大题选择题之后,在试卷的结构上和考试要求上不断有所改进变化,尤其是2007年创设文化经典和文学名著这一突出文化内涵与文学含量题型,使福建省语文高考试卷相较于全国各地试卷有着更为浓厚的书卷气与文化气息。在引导师生重视课外阅读,提升学生素养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

一、主要变化

1.淡化客观题,注重考查学生语文知识的实际应用。2005年取消了“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的第一大题选择题,客观题由原来的42分降为24分,2007选择题由24分降为21分,2008年第I卷的选择题由2007年的21分降到15分;自然科学类文章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往年,自然科学类文章的阅读是在第I卷以“选择题”方式进行考查,曾一度被人戏称为“文字游戏”,2008年改在第II卷“表达应用”题中考查,题型为填空题和简答题,分值为6分。“表达应用”由以往的10分提升到16分。这一降一升,意味着试卷进一步加大主观题的分量,注重考查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应用,意味着要求学生掌握“阅读”与“表达”的能力更高了,强调“有用”语文的命题理念,同时符合新课标的“能在生活和其他学习领域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要求。 2009年选择题分值为24分,分布在文言、现代文阅读,经典名著中,多为多选题,对选择选项思维的严密性要求提高。

2.增添新题型,注重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2007年增添了文化经典著作阅读10分,文学名著阅读10分。2007年首次规定了出题的范围——从《教学大纲》推荐课外阅读的3部文化经典著作(《论语》《孟子》《庄子》)中,选取文章作为考查的材料。2007-2008年,考查的重点也有变化,2007年考查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的能力作为重点,赋分为翻译7分,思想内容3分;2008年把翻译和内容理解结合起来考查,翻译6分,分析语段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难度加大,分值4分;2009年《考试说明》明确只考《论语》《孟子》,不考《庄子》,考题将设计一道单项选择题和一道简答题,取消翻译,简答题则考察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概括和评价,经典题体现重视古代文化思想精髓的把握,不以考查字词翻译为重点。

2007年福建省语文科《考试说明》明确把《教学大纲》推荐的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曹雪芹的《红楼梦》等共计10部长篇小说列入考试范围。旨在从作品生动、具体、形象的艺术描述中感知故事内容、主要人物性格特点、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创作意图。2008年名著阅读,由原来的10部变成9部,删减了2007年要求的《老人与海》《匹克威克外传》这两部。2007年的文学名著以四道简答题的形式出现,赋分10分,2008年则采取了选择题(五选二)和简答题形式。

3.设置选考题,注重考查考生个性发展潜能。2009年试卷现代文阅读分必考和选考两部分:以论述类文本阅读为必考内容,体现了高校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基本要求;以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为选考内容,符合高中新课程的选择性特点,利于考生展现个性发展潜能。2009年语文卷的文学类文本为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丰子恺先生的散文《阿庆》,实用类文本《寂静钱钟书》选自《中国青年报》,两篇文章都是“写人”,设题易于等值,避免了因文体差异可能造成的解读落差。

4.规范常用字,注重考查学生的日常语言积累。从考试中,我们可以看出,语言基础知识将结合在阅读、语言应用与写作中检测。错别字由原来的三个扣一分,进而到两个扣一分,2008年和2009年是每一个错字扣1分,封顶3分,试卷不单独设置“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这一考点的内容,但并不意味着对这一考点内容的放弃,而是把它融入写作中一并考查,而语言应用的考查也体现了对常用字常用词语的规范化要求。

如:2008年第15题考查学生成语:

在下面横线上分别续写一个含“明”字的成语,然后加以解释(2分)

在汉语里,含有“明”字的成语可以表示褒扬、赞美,例如“光明正大”,形容襟怀坦白,行为正派,再如(1)_________。含有“明”字的成语也可以表示批评,贬责,例如“明抢暗夺”,斥责公开地抢劫,暗中偷盗。再如(2)__________。

其评分要点:成语必须是包含题目要求的“明”字成语,但如果成语书写错误或不合规范(含错别字、多字、漏字、颠倒等),该处不得分,这就能体现出对常用字词的规范要求。

二、备考新对策

1.关注变化,以“不变”应“变”。面对高考试卷内容、试卷结构、题型赋分等方面的调整,要以“变”应“不变”,透过“变”的新面貌,找到“不变”的规律。如,名著阅读的考查,虽说作品篇目在减少,但是其考查的核心内容是不变的,即《考试说明》所说的“读书,是读书人永恒的话题,是语文学习的根本”“考查学生课外阅读文学作品的情况,旨在促进中学生坚持开展有益的课外阅读,确实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其中有一道题是以“选择题”的方式出现,只是题型的变化,它所要求学生了解原著中主要内容,或对相关内容作初步的分析、鉴赏是其实质所在。这样的检测主要是一种导向性的检测,旨在促进教师坚持开展有益的课外阅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引导学生掌握《考试说明》所规定的名著,切不可抱着“名著梗概”这类“压缩饼干”不放。而应该“化整为零”,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阅读有关的原著。这样,一方面可以化解学生焦急的心理,另一方面又可有效提高复习的效率。

2.扎实基础,注重生活积累。在备考过程中,不管考试内容如何调整,关键是要把“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维”训练到位。随着考试时间的逼近,不少学生往往只顾在“题海”中学会如何攻破“难题”的本领,甚至还有“猜题”“押题”的现象,而忽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维”训练。尤其是“基本思维”的训练,在近年高考试题中显得特别重要。如2008年“补写”题,从表面上看,是要求学生对一类人物特点进行概括,但是,如果一个考生没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因果推断能力,就无法顺利完成这道题。同时,这道题对语言的要求也作了明确的规定,题干中有“用表示赞美或表示斥责”,因此又涉及到“感情色彩”问题。老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把着眼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基本思维”能力上,并且结合生活实际,注重生活体验,善于对事物做出判断。

3.发挥特长,训练有所侧重。选做题量的增加,目的是给考生增加答题的空间。文学类与实用类由考生选做其一,关注不同的考生对不同文体的文章有着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考场上可以选做自己感兴趣,有把握的题目;但从考生的心理出发,提笔作答时势必会对这两道题作一番斟酌和选择。倘若在考场有限的时间内不能迅速对自己所要选做的文体作出抉择,那么势必耗费考试时间。为此,建议考生注意两点:一是在这三个月的复习时间内,考生应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作侧重训练。考时可选做平时训练较多的文体。二是考试中迅速浏览这两道题,根据第一印象作出选择。

4.关注时事,搜集社会热点。2009年的语文卷在“语言文字运用”中新设材料评说题,所选材料为4月份报刊登载的关于清明节祭祀方式变化的报道,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有话可讲、有理可说,体现了新课改精神。这就要求学生不能关起门来读书,要关注社会、关注生活,要阅读报刊杂志,了解社会动态,百姓心态的变化,搜集社会热点问题,也可以作为作文的材料。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丘国勇.2008年福建省高考语文试题浅析[EB/OL].福建省上杭一中,2008-6-27.

4.部编一上语文《bpmf》 篇四

教学目标:

1、学会bpmf4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会声母b和单韵母ɑ拼成音节的方法。

3、学会带调拼读音节及bpmf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4、认识3个生字,正确读词。感受家庭生活的幸福。

教学重点:

1、bpmf的发音方法。

2、在四线格里正确书写bpmf。

3、音节的拼读方法。

教学难点:

1、区别bp两个声母的认读和书写。

2、声母和韵母的拼读。

课前准备:1.字母卡片、带调音节卡片。(师生)2.画有四线格的小磁力贴、配有课文插图的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年级语文上册

129班

第课时

时间:

****年**月**日

第一课时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游戏找朋友:10名同学书桌里藏有ɑ、o、e、i、u、ü和ɑ的四声卡片各一张,找到卡片的小朋友领读相应的拼音。

2.看图引入新课。(多媒体课件出示教材插图)今天,我们随小明一起去爬山。请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3.指学生回答。

预设:小明和爸爸正在爬山。爸爸背着一个大背包,手里拄着一根拐杖。山顶上有一尊大佛,山下有两个小朋友在门洞里做游戏。

4.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结合情境,学习b和p(一)学习声母b。

1.课件出示菠萝图,引导学生观察:这是什么?你吃过吗?

2.教师出示声母卡片b,指导学生:我们今天要学的b和“菠萝”的“菠”发音是一样的,不过它是声母,发音的时候要读得轻些、短些。

(1)老师示范发音,学生观察、模仿、体会发音要领:双唇紧闭,然后嘴唇突然张开,吐气成音,读时要轻而短。

(2)学生指名读,师正音。(3)学生思考:b像什么?

(4)教师引读“听广播”,学生接读b、b、b。

3.学习b和ɑ的拼读。

(1)教师用卡片演示两音相碰过程,学生拼读,体会“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拼成一个音节:bɑ。

(2)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男女生对读音节bɑ。

(3)教师把教材第25页四幅插图贴在黑板上,学生观察思考:图上画了什么?(猪八戒手里拿着数字8,小白兔正在拔萝卜,一个箭靶,一座大坝。)

(4)教师出示bā、bá、bǎ、bà四个音节卡片,指一名学生把它们放到合适的图画下面。

(5)学生看图自由读、同桌互读、男女生对读、开火车读bā、bá、bǎ、bà四个音节。

(二)学习声母p。

1.课件出示图画,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小明和爸爸正在干什么。(他们在爬山坡。)2.教师出示声母卡片p,告诉学生上坡的“坡”读得轻些,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声母p的音。

3.师范读,学生认真看口形双唇先紧闭,然后被气流冲开,听发音。

4.学生领读、分男女生读,体会读时,要往外送气,气流较强。

5.b、p对比读。教师用一张白纸放在嘴前,读b时白纸不动,读p时气流吹动白纸。让学生口对着手心试读,体会送气和不送气的不同。

6.学生记忆形状,教师启发学生想象p像什么。

7.学生自由回答。8.教师引读“上山坡”,学生接读p、p、p。

9.游戏:猜口形。(同桌两个人,一个读声母,但不能出声,另一个通过口形、气流辨别读的是哪个声母。)

三、仔细观察,学习书写

1.过渡:刚才,我们已经学会了b和p的读音,与它们交上了朋友。现在,我们来练习写一写,比一比谁写得漂亮,好吗?

2.指导书写b。

(1)引导学生先观察书中字母b的笔顺,在四线格中的位置,然后同桌之间互相说说自己的发现。

(2)教师范写b,强调第一笔在上格的二分之一处起笔到第三条线停笔,第二笔占满中格。学生跟着老师书空。

(3)学生仿写一个b,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4)教师选择一位同学书写的字母b在投影上进行展示,全体同学观察,说说有哪些地方写得好。

3.指导书写p。

(1)引导学生先观察书中p的笔顺和在四线格中的位置,然后同桌之间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

预设:p的竖占中格和下格;p的半圆占中格。写声母p时先写竖,再写半圆,两笔完成。

(2)教师范写p,强调第一笔竖从第二线处起笔,到第三格中间收笔,第二笔半圆与竖连接,占满中格。

(3)学生仿写一个p,教师巡视。

(4)教师选择一位同学书写的字母p在投影上进行展示,全体同学观察,说说有哪些地方值得自己学习。

(5)学生结合点评再仿写两个p,争取写得比第一次好。

4.比较观察声母b和p有什么不同,完成学生活动卡。预设:声母b的半圆在右下角,声母p的半圆在右上角。

5.引导学生用打手势的方式表示两个字母,深入领悟二者在形上的不同。预设:学生把左手掌展开作为两个声母的竖,右手握拳当做半圆。

6.课件出示儿歌“右下半圆bbb,右上半圆ppp”,学生齐读,结束全课。

四、小组合作,学习音节

1.4人一组,组长拿出事先准备好的bǎ、bō、bǐ、bù、pá、pò、pí、pǔ八张卡片,组织小组成员练习拼读。

2.拼读比赛。教师任意拿出一张卡片,小组代表谁先读出就可给本小组加分,分数最多者获胜。

3.学生开火车读。

4.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音节说一句话。

一年级语文上册

129班

第课时

时间:

****年**月**日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1.游戏《花儿朵朵开》,课件出示花朵图,学生认读花苞上的音节,每读对一个,花苞就变成一朵盛开的花。

2.教师引学:这节课我们用上一节课学习b、p的方法认识声母m、f。教师板书课题——m、f,学生齐读。

二、借助图画,学习m、f 1.学习m的读音。

(1)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学生观察思考:两个小朋友在做什么游戏?姐姐藏在了哪里?(两个门洞后面。)

(2)课件出示m,认识的学生领读。

(3)教师根据学生认读时口形情况,示范读,重点强调:发m音时,先把双唇闭拢,把气堵住,舌后缩,气流从鼻子里出来,然后张开嘴,声带有些颤动。

(4)学生根据教师讲解,抓住要领自由练习读m,体会发音方法。

(5)学生开火车读m。2.记忆m的字形。

学生齐读儿歌:两个门洞m m m。

3.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基本笔画:右弯竖,学生跟着老师书空两遍,然后在四线格里仿写三个。

(2)学生观察书中字母m的笔顺,弄清先写哪笔,再写哪笔,几笔写成,占什么格?

(3)教师范写,强调m占中格,注意左边和右边的门洞要一样大。

(4)学生练习书写两个,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4.学习声母f的音。

(1)课件出示教材中山顶大佛的插图,学生观察思考:图中有什么?(山顶上有一尊大佛。)(2)学生借助“佛”的音练习读读f。指名认读f。

(3)教师重点强调:上牙轻轻地放在下唇上,让气流从缝中挤出,摩擦一下发出音。

(4)学生根据教师讲解,抓住要领自由练习读f。

(5)学生开火车认读f,教师个别指导。

5.学习声母f的形。

(1)同桌之间交流记忆f的方法。

(2)课件出示儿歌:一根拐棍f f f,学生齐读。

6.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基本笔画,学生跟着电脑书空两遍,然后在四线格里仿写三个。

(2)学生观察书中字母f的笔顺,弄清先写哪笔,再写哪笔,几笔写成,占什么格?

(3)教师范写,强调第一笔在上格的三分之一处起笔,写到第三条线停笔,第二笔横写在第二条线下边略低一点的位置上。

(4)学生练习书写两个,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纠正学生的写姿和执笔方法。

三、同桌合作,学习音节

1.教师课件出示mǎ、mō、mǐ、mù、fā、fó、fǔ七个音节,同桌之间一个同学拼读,另一个同学认真听,把有错误的地方纠正过来。

2.指2~3名学生领读七个音节。

四、看图说话,学习生字

1.教师课件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画了谁? 预设:图上画了爸爸、妈妈,陪着小女孩玩儿。

2.教师出示“爸爸、妈妈”词语卡片,学生个别读,男女生对读,开火车读。

3.识记“爸、妈”两个字。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发现“爸爸”“妈妈”两个词语第二个字读轻声。

五、学习小结,课后激励

1.今天我们又认识了四个声母家族的朋友,它们分别是b、p、m、f。同学们学习的可认真了!回家以后读给亲人听,好吗?

5.部编版语文一上语文复习资料 篇五

一年级上学期复习汇总

2019.01

011

[选取日期]

1.按课文内容填空

(一)金木水火土

一二三四,金

土。

地分

下,日

照今古。

(二)对韵歌

对雨,雪对风。花对树,鸟对。

清对水秀,柳绿对桃红。

(三)咏鹅

鹅,鹅,鹅,曲项向

歌。

毛浮绿,红掌拨清波。

(四)家

蓝天

白云的家,树林是的家,小河是鱼的家,泥

是种的家。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五)秋天

天气凉了,树叶黄,一片片叶子

落下来。

天空那么蓝,那么高。一群

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

”字,一会儿排成个“

”字。

啊!秋

来了!

(六)小小的船

弯弯的的船。的船

尖。我在的船里坐,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

(七)江南

江南

采莲,莲叶何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鱼戏莲叶,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八)四季

草芽尖尖,他对

鸟说:“我是春

。”

荷叶圆圆,他对青蛙说:“我是夏

。”

”谷穗弯弯,他鞠着躬说:“我是秋

。”

挺,他顽皮的说:“我就是冬

。”

(九)画

远看

有色,近听

无声。春

花还在,不惊。

(十)大小多少

一个,一个小,一

一只猫。

一边多,一边,一群鸭子一只。

一个大,一个,一个苹

一颗枣。

一边多,一边少,一堆杏子一

桃。

(十一)升国旗

星红旗,我们的国旗。国歌声,徐徐升起;

迎风飘扬,么美丽。向着国旗,我们,望着国旗,我们敬礼。

(十二)悯农

当午,汗滴

。谁知盘

餐,粒粒皆辛苦。

(十三)影子

在前,影

在,影

常常跟着我,就像一条

黑狗。

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常常陪着,他是我的朋友。

(十四)比尾巴

谁的尾

?谁的尾

短?谁的尾

好像

把伞?

猴的尾

。兔的尾

短。松鼠的尾

好像一把伞。

谁的尾巴弯?谁的尾巴扁?谁的尾巴最好看?

公鸡的尾巴弯。鸭的尾巴扁。孔雀的尾巴最好看r。

(十五)东西南北

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后面是,面是北,面是南。

(十六)古朗月行

小时

识,呼作

玉盘。

疑瑶台镜,飞

端。

(十七)雪地里的小画家

雪啦,雪啦!雪地

画家。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

画。

颜料

笔,步就成幅画。

青蛙为什么没参加?它在洞里睡着啦。

(十八)风

解落

秋,能

花。过江千

浪,入

万竿斜。

(十九)日积月累

1.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

shuǐ

zhōng

jiàn

九片十片无数片,飞入

都不。

zài

zài

2.一年之计

于春,一

之计

于晨。

3.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前

栽树,人乘凉。千

之行,始于足下。百

竿,更进一步。

4.一

不成众,独

不成。

众人一条,黄

变成金。

5.了,雨点儿淅沥沥,沙啦啦。青蛙说:“

要写诗啦!”

2.多音字练习

zhe

cháng

zháo

zháng

xué

shù

qīng

de

shǔ

3.反义(相对)词练习

大——()

上——()

前——()

男——()

关——()

反——()

答——()

来——()

无——()

wǎn

晚——()

地——()

东——()

短——()

少——()

尾——()

外——()

否——()

错——()

àn

坏——()

黑——()

暗——()

入——()

进——()

火——()

异——()

夜——()

坐——()

4.看偏旁部首写字,组词

()

()

()

()

()

()

()

()

()

()

()

()

5.量词

tiáo

tiáo

zhī

duǒ

一(条)小狗

一(条)小河

一(只)狗

一(朵)云

qún

zuò

一(群)

鸭子/小画家

一(座)大桥

一(颗)星星/石子

kuài

miàn

zhāng

duī

一(块)黑板/橡皮

一(面)旗

一(张)桌子/纸

一(堆)杏子

wān

一(颗)枣

一(把)尺子

一(个)苹果

一(弯)月牙

piàn

一(棵)大树

一(片)草地/叶子/枫叶/竹叶

zhī

qún

zhī

一(支)铅笔

一(个)人

一(群)鸟

一(只)鸟

jiā

shuāng

tóu

一(幅)画

一(家)人

一(双)手

一(头)牛

duǒ

kǒu

běn

一(朵)花

一(口)井

一(本)书/字典

一(把)椅子

zhī

一(匹)马

一(只)猫/鸭子

一(把)刀/小尺

shǒu

piàn

shàn

一(把)伞

一(首)诗

一(片)海

一(扇)门

wèi

pán

kuài

jiàn

一(位)老师/画家

一(盘)水果

一(块)西瓜

一(件)衣服

liàng

jié

suǒ

一(辆)马车

一(节)车厢

一(粒)米

一(所)学校

píng

piān

一(部)电话

一(瓶)牛奶

一(句)话

一(篇)文章

bēi

shù

jià

dòng

一(杯)水

一(束)鲜花

一(架)飞机/钢琴

一(栋)楼房

wǎn

dǐng

zhǎn

zhū

一(碗)饭

一(顶)帽子

一(盏)台灯

一(株)紫丁香

lǔn

shàn

sǒu

一(轮)明月

一(扇)门/窗

一(艘)轮船/舰艇

一(滴)汗水/眼泪

wèi

shēng

zhǒng

fèn

一(位)同学

一(声)问候/祝福

一(种)方法/本领

一(份)文件

kuài

tiáo

zhī

一(块)木头

一(条)船

一(只)船

6.写出下面的笔画并组词

笔画

héng

shù

wān

()

()

shù

shù

gōu

()

()

piě

wān

gōu

()

()

xié

gōu

()

()

我diǎn

piě

zhé

()

()

gōu

()

()

héng

zhé

piě

diǎn

()

()

héng

piě

héng

zhé

gōu

()

()

héng

gōu

shù

wān

gōu

()

()

shù

zhé

héng

zhé

wān

gōu

()

()

shù

shù

zhé

zhé

gōu

()

()

7.词语的搭配

绿色的叶子

漂亮的衣服

雪白的羽毛

红红的花儿

弯弯的月儿

彩色的项链

金黄的沙滩

闪亮的珍珠

蓝蓝的天空

雪白的浪花

小小的双手

可爱的孩子

高大的松树

金色的谷穗

快活的小鸟

一个

一个个

一只

一只只

一头

一头头

看看

看一看

比比

比一比

读读

读一读

快乐

快快乐乐

高兴

高高兴兴

开心

开开心心

又大又圆

又多又好

又白又胖

又大又红

(写)作业

(读)课文

(听)故事

(下)大雨

(看)书

(爬)山

(找)人

(打)球

8一年级上册生字组词和笔顺

口()

田()

四()

西()

目()

日()

自()

白()

上()

土()

下()

十()

工()

出()

山()中()

耳()

手()去()

云()

了()

子()人()

大()

天()

个()

不()

从()

水()

小()

少()

厂()

长()

比()

早()

里()

林()

本()

木()

和()

禾()

来()

果()

东()

巴()

把()

几()

儿()

问()

同()

用()

月()

回()

们()

你()

我()

竹()

妈()

女()

好()

力()

刀()

鸟()

马()

又()

对()

才()

牙()

五()正()

在()后()

开()

尺()

有()

多()

只()

石()可()

是()

火()

半()

头()

学()

牛()

书()心()

立()

雨()明()

虫()

见()

己()

衣()的()

全()

火:

笔,第3笔是,我会组一个词语。

出:

笔,第1笔是,我会组一个词语。

山:

笔,第2笔是,我会组一个词语。

子:

笔,第3笔是,我会组一个词语。

心:

笔,第3笔是,我会组一个词语。

西:

笔,第5笔是,我会组一个词语。

上:

笔,第3笔是,我会组一个词语。

可:

笔,第4笔是,我会组一个词语。

里:

笔,第5笔是,我会组一个词语。

衣:

笔,第5笔是,我会组一个词语。

果:

笔,第4笔是,我会组一个词语。

长:

笔,第3笔是,我会组一个词语。

妈:

笔,第4笔是,我会组一个词语。

比:

笔,第4笔是,我会组一个词语。

己:

笔,第4笔是,我会组一个词语。

竹:

笔,第6笔是,我会组一个词语。

和:

笔,第5笔是,我会组一个词语。的:

笔,第7笔是,我会组一个词语。

学:

笔,第7笔是,我会组一个词语。

书:

笔,第4笔是,我会组一个词语。

去:

笔,第4笔是,我会组一个词语。

少:

笔,第2笔是,我会组一个词语。

我:

笔,第7笔是,我会组一个词语。

9.一年级上学期古诗:

古朗月行

(唐)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一去二三里

(宋)邵雍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江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10.阅读填空

chūn

shù

nèn

bàn

xià

guà

mǎn

féi

春天的树上,长出嫩嫩的芽瓣。夏天的树上,挂

肥肥的叶

mǎn

xian

jīn

dōng

luò

片。秋天的树上,树叶涂

鲜红和金黄。冬天的树下,树叶落地

huà

rǎng

luò

rán

yòu

piào

gěi

化成土壤。落叶是大自然的邮票,把一年四季寄给你,寄给我,寄

给大家。

duàn

góng

(1)这一段话

共有()句;

(2)填空:

a、一年有()、()、()、()四个季节。

bàn

xià

b、春天的树上,芽瓣是():夏天的树上,叶片是()。

c、“大自然(rán)的邮(yōu)票(piào)指()。

huà

huà

xīng

zuò

yáng

tái

miān

huà

huà

星期天下午我坐在阳

台上面

画。

xiān

cǎi

zhǐ

huà

piàn

sēn

sēn

shù

我先用绿色的水彩笔在纸上画了一片森林。森林碧绿碧绿的,树

fēi

cháng

mào

sēn

fāng

huà

zhàn

lán

kōng

kōng

hái

木长得非常

密,我又在森林的上方

画了湛

蓝的天空,天空中还

piāo

luò

jié

jiē

zhē

sēn

huà

huáng

huang

落着一朵朵洁白的云,接着,我在森林里画了几只小鸟,黄

máo

zuǐ

hěn

qù的羽毛,尖尖的小嘴,很有趣。

zuì

gěi

huà

míng

zi

jiā

最后,我给图画取了个名字:小鸟的家。

duǎn

gòng

rán

duàn

rán

duàn

(1)短文一共有()个自然

段,第三自然

段有()

huà

句话。

zhǐ

huà

(2)“我”在纸上画

了(),(),()和()。

huà

biǎo

shì

yán

(3)用“___”画出文中表示

颜色的词语。

11.拼音总结

23个声母

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翘舌音)

z

c

s

(平舌音)

y

w

6个单韵母

a

o

e

i

u

ü

8个复韵母

ai

ei

ui

ao

ou

iu

ie

üe

1个特殊韵母

er

5个前鼻音韵母

an

en

in

un

ün

4个后鼻音韵母

ang

eng

ing

ong

16个整体认读音节

zhi

chi

shi

ri

zi

ci

si

yi

wu

yu

ye

yue

yin

yun

yuan

ying

声调歌:有a先找a,没a找o、e,i、u并列标在后。

小u遇到j、q、x、y,脱掉帽子再敬礼。

j-ǚ→(jǔ)

j-ué→()x-

ǚ→()

l-ǜ→()

x-i-óng→()

n

ǚ→()

zh

u

àn→()

x

ǜ→()

x

–i-

ōnɡ→()

d

ú→()

q

–ü

án→()

shùn→()

()

jù→()-()

qǔ→()-()

chūn→()

()

qún→()

()

duǎn→()

()

()

x—un→()q—()→què

juàn→()

()

()

qiā→()-()-()

huó→()

()

()

jiàn→()-()-()

b—()→(bái)

j—ü—àn→()

l—üè→()

ɡ—()—ó→ɡuó

一、写出下面音节的韵母。

kāi

()

xuě

()

()

mǐn

()

jīng

()

()

jùn

()

kǒu

()

zhèng()

()

dié

()

()

二、写出下面音节的声母。

cǎo()

huì()

zhuō()

ruì

()

xióng()

yǎng()

chá

()

huó()

ɡuā

()

jiù

()

cāi()

néng

()

三、默写1、23个声母

2.6个单韵母3、9个复韵母4、5个前鼻韵母5、4个后鼻韵母6、16个整体认读音节

字的结构复习

独体字:一、二、三、上、口、耳、目、手、日、田、禾、火、虫、云、山、了、子、人、大、月、儿、头、里、东、西、天、水、不、来、小、少、牛、果、鸟、书、刀、尺、本、木、土、心、力、中、五、立、正、我、长、巴、下、个、雨、半、才、自、己、衣、白、又、牙、马、用、几、石、出、见

合体字:可、去、林、在、后、好、比、把、们、问、有、从、你、明、同、学、的、和、竹、只、多、对、妈、全、回、四、是、早、用

上下结构:是、早、全、去、学、只、多

左右结构:对、妈、林、好、比、把、们、从、你、明、的、和、竹

半包围结构:可、在、后、问、有、问、用

6.部编版一上语文词语归类复习 篇六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_座号______

一、叠词搭配

大大的(西瓜)细细的(竹子)高高的(个子)

白白的(云朵)尖尖的(草芽)

红红的(太阳)

宽宽的(大海)长长的(小河)

圆圆的(荷叶)

闪闪的(星星)

清清的(河水)青青的(草地)

蓝蓝的(天空)

绿绿的(小草)

弯弯的(月儿)

小小的(船)

二、量词搭配

一只小狗

一条小河  一朵白云  一群鸭子  一座大桥  一所学校  一把椅子

一群小鸟  一颗星星  一块黑板

一面国旗  一张桌子  一堆杏子

一颗石子  一把尺子

一个苹果  一弯月牙

一棵大树  一片叶子

一片草地

一支铅笔

一幅画

一家人

一双手  一头牛  一朵花

一个桃 一颗枣

一口井 一本书

一扇门 一匹马

一只猫

一把刀

一只鸟

一把伞

一首诗

一片海

一座山

三、词语搭配

绿色的小伞   绿色的叶子

绿色的草地

漂亮的衣服   漂亮的娃娃

漂亮的眼睛

雪白的云朵

雪白的羽毛

雪白的棉花

弯弯的月儿

弯弯的山路

弯弯的小河

闪闪的星星

闪闪的宝石

闪闪的泪光

蓝蓝的天空

蓝蓝的大海

蓝蓝的湖水

小小的船

小小的双手

小小的雨点

金色的阳光

金色的谷穗

金色的麦田

快活的小鸟

快活的脚印

快活的小朋友

四、反义词

大——小

上——下

南——北

男——女

开——关

正——反

进——出

前——后

左——右

来——去

远——近

有——无

多——少

短——长

早——晚

东——西

天——地

古——今

五、ABAC

又细又长

又大又圆

又白又胖

又唱又跳

又说又笑

又高又大

又大又红  又香又甜

跑来跑去

跳来跳去

走来走去

游来游去

六、看看 看一看

说说 说一说

比比 比一比

读读 读一读

听听 听一听

数数 数一数

想想 想一想    问问 问一问

写写 写一写

练练 练一练

试试 试一试    画画 画一画

七、AB——AABB

高兴 高高兴兴  许多 许许多多  漂亮 漂漂亮亮  仔细 仔仔细细

日夜 日日夜夜  来往 来来往往  红火 红红火火  明白 明明白白

干净 干干净净  风雨 风风雨雨  清楚 清清楚楚  开心 开开心心

快乐 快快乐乐  上下 上上下下  大方 大大方方  平安 平平安安

八、AB——ABAB

整理

整理整理

研究

研究研究

学习

学习学习

打扫

打扫打扫

九、ABB

束  一束束 一束束美丽的鲜花   条  一条条  一条条长长的小河

棵  一棵棵 一棵棵高大的树木

片  一片片  一片片金黄的树叶

个  一个个 一个个红红的苹果   朵  一朵朵  一朵朵美丽的鲜花

只  一只只 一只只可爱的小鸟

串  一串串  一串串美丽的泡泡

十、多音字

xínɡ

(行人)

chǔ(处理)

jiāo

(教书)

zhe

(听着)

hánɡ

(几行)

chù(到处)

jiào

(教室)

zháo

(睡着)

(快乐)

wèi

(因为)

de

(轻轻地)

zhī(一只猫)

yuè(音乐)

wéi

(成为)

(地方)

zhǐ(只有)

shù

(数学)

zhǎnɡ(长大)

(发现)

shǔ

(数不清)

chánɡ(长短)

7.一上语文试卷分析 篇七

一、关于试卷结构和试卷内容

试题完全按照考试大纲规定的内容命制,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为100分。分为Ⅰ卷和Ⅱ卷两部分。其中Ⅰ卷为选择题(机读阅卷部分),占分值20分;Ⅱ卷为主观题(手工阅卷部分),占分值80分。试题结构具体如下表所示:

Ⅰ卷 客观题 (20分)

Ⅱ卷 主观题 (80分)

Ⅰ卷, 客观题部分。

第1小题考查字形, 属于识记的层级。考查学生对汉字字形的掌握情况。如果学生对常见汉字字形记得不牢, 很难立即作出选择。正确答案是B项。

A项中“喧闹”误写为“渲闹”, 剩下的“仓促”、“脱口秀”、“锋芒毕露”完全正确。C项中将“挖墙脚”误写为“挖墙角”, 剩下的“辩护”、“勘察”、“乔装打扮”完全正确。D项中将“撩人情思”误写为“缭人情思”, 剩下的“陈述”、“提纲”、“光辐射”完全正确。

第2小题考查实词、虚词,考查运用能力,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考虑到词语的搭配关系,就很容易作出选择。如“即使”是连词,表示让步假设,它所表示的条件,可以是尚未实现的事情,也可以是与既成事实相反的事情;“尽管”用作连词时,表示姑且承认某种事实,下文往往有“但是、然而”等表示转折的连词跟它呼应,反接上文。因此 (3) 句空白处应填“尽管”,这样就可以排除AD两项;剩下在B、C两项中进行第二次筛选,“拒绝”指直接回答,毫不留情面;“谢绝”指委婉的,很温柔,很客气的回绝。因为动作发出者为“酒店”,所以“谢绝”就比“拒绝”更恰当一些,暗示考生只能排除C项,而保留B项作为正确答案。

第3小题考查成语的使用。A项是正确答案,“屡试不爽”是说多次试验没有差错,第一个句子“风起云涌的娱乐选秀如今成了电视媒体吸引观众屡试不爽的招数”,成语的使用完全符合所给语境。B、C、D中,“倾国倾城”、“振聋发聩”、“休戚相关”都属于对成语的内容理解不准确、不透彻。一知半解想当然地理解成语,就会望文生义,违背“特词特用”的原则,这是必须向学生反复强调的。

第4小题考查语病的判断。这一考点是语文试卷中的热点,也是语文试卷中的难点。本题出现的病句犯常见的几种语病。比如A项“邂逅”与“相逢”语意重复,B项考递进复句的分句语序不当,C项“素养”与“推进”搭配不当。D项是正确答案。这类题的考查,有一定的技巧性,要“先套大类,再套小型”,在复习备考中应高度重视,不可掉以轻心。

第二大题,社科文阅读。主要考证了唐代诗人王昌龄《出塞》一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龙城”这一名称的由来。设计了三个阅读理解题,分别考了概念、理解、筛选三个方面的思维能力。这些题都有一定的解题技巧,如第5、6、7小题属“张冠李戴”,如果掌握了这些解题方法技巧,做题的把握相对就大得多了。

第三大题,是文言文阅读,选自《唐代散文选》,与往年考人物传记不同,2009年考查了散文类阅读。由于平时这类题型训练中也有涉及,学生并不陌生。本次会考设计了四个小题,依次考查了文言实词、信息筛选、分析概括三个方面的考查点。第8小题考了对“逋”、“货”、“质”、“黠”四个实词的解释。错误解释是把“货”解释为“货物”,根据上下文,应该解释为“卖”。正确答案是B项。这些实词在课文学习中都出现过。而且课后都有大量的习题。学生应该会做。第9、10题,涉及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判断,如果把文章整体理解了,这些题自然不在话下了,如10小题正确答案是D项,属“张冠李戴”,说“作者梦醒之后,也没有把民和贪官污吏区分开来”说法有误。

Ⅱ卷,主观题部分。

文言文翻译,翻译重点还在于对句子中的文言实词的准确理解。第一个句子应关注介词“因”和动词“就”的解释,还需要翻译出表选择问句的固定句式“抑……乎,抑……乎”;第二个句子应关注“省”和“莫”的翻译。第12题名句默写,全部来自于课本中的名篇名句,学生基本上都能写对。有些考生在书写过程中把一些字写错、写别,影响了得分。第13题是诗歌鉴赏,考的是一首唐诗,高适的《除夜作》,体裁为七言绝句。作者在除夕夜独居旅馆,只有一盏寒灯陪伴,难以入眠,诗人没有直接表现对家中亲人的思念之情,而是借写故乡亲人思念千里外的自己来表达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对所设的“渲染了怎样的氛围,表达了怎样的心情”,以及考查抒情方式是不难作答的。

第五大题,考查散文阅读,题目《目送》,文章介绍了作者默默看着儿子和父亲的每一次离去:作者深爱着儿子,可随着儿子的逐渐长大,却越来越不依恋母亲,作者只能无可奈何地看着他情感上的离去;作者深爱着父亲,父亲也爱着自己,但岁月无情,作者只能无可奈何地看着父亲越来越老,以至辞世,寄托了自己深深的无奈与怅惘。这就是文章主旨,也是学生阅读鉴赏文本的一把钥匙。第14小题的问题是“请简要分析作者以‘目送’为题的用意”,考生只要理解了本文的主旨,就不难作答。第15题的问题是:“本文可分为写母子与写父女两大部分。作者叙事极为简洁,但第9段和第16段完全相同,一字不差。请分析作者这样行文的作用。”该题需要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去答。第16题问“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结合上下文学生都能看出是失望、落寞的心情。第17题则问:“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最后一瞥”一句中的“瞥”能否换成“望”字,考生只要抓住这两个动词的含义就不难作答。

第六大题,语言运用,共三道题。第18题是仿写,仿照“如果没有白居易的‘江南忆,最忆是杭州’,没有苏轼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杭州会不会如此地芳名远扬?”另换一个话题,写一段话,只要句式和修辞合乎要求即可。第19一题基考础压知缩识语句中的二下社定科义文,阅整读合材料三中文言的文主阅要读信息,拟写1一条2“魔术3”的定4义,5这是26006年7全国8Ⅱ卷的9一道10原题,学生应该在专题训练中做过此类试筛题选。第文20言题信是息任选一个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围绕其丰富的整文合化实内词涵筛撰选写一副对分值联,只2要能2揭示2节日的2文化2内涵2即可,2对句2式及修2辞不2作统一要求。

第七大题为作文, 以“生活无法假设”或“生活能够假设”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来表达自己的见解。考生可运用发散式思维, 在作文中体现开放性的特点,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言之成理, 言之有据, 自由发挥, 充分展现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个性魅力。

二、答卷情况

在会考结束后,我们从全市已经评阅的语文会考试卷中随机抽取了91份样卷,对各部分的得分情况进行分析。

Ⅰ卷总分为20分,平均成绩为15.57分,得分率为77.8%,最低2分,最高20分。从总体上看第Ⅰ卷得分率中等,接近学生语文学习的真实水平。

Ⅱ卷得分情况统计如下:(满分80分)

2009年全市参加会考总人数为1884名,语文平均成绩为77.74分, 其中A等率为46.23%, B等率为22.35%, C等率为28.03%D等率为4.41%。2009年全市会考合格人数为1820名, 合格率为96.6%。从以上所列数据,我们明显可以发现下列问题:

1. 从第一卷答题情况来看,一部分学生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欠牢靠,语文基础知识体系存在着较大缺陷,导致答题准确性极差。如第一卷最低得分为2分,说明10道题只做对1道。相对于第二卷,学生第一卷得分率是较低的。说明基础知识部分、社科文阅读部分、文言文阅读部分还有待于加强,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2. 文言文的翻译得分相对较好。但具体到每一份试卷,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文言实词积累比较欠缺,文言句式不熟悉,翻译时不注重直译,只译出大意。要么关键字词落不到实处,要么句意不能通顺。

3. 名句填空,分值虽然只有5分,考的内容全是课本中的基本篇目,一点儿也不冷僻,但是仍有个别学生对要求背诵的篇目重视程度不够,记忆不牢固。也有一些学生虽然背过了,但因错别字而影响了得分。

4. 古诗词鉴赏得分相对还好。学生从标题《除夜作》和诗歌的前两句“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就可看出本诗渲染的氛围和表达的思想感情。还有一部分学生不能抓住关键词、关键句,答非所问,语言混乱,缺少必要的专业术语和起码的诗歌鉴赏常识。

5. 现代文阅读,从总体上说,本题得分率较高。但还是有一些学生对题目的要求关注不够,将题目粗看一遍就匆匆作答,结果“答非所问”。我们要让学生明白,答案就在原文中,看你找得准不准、全不全;要让学生认真审题,弄清楚问的是什么,然后根据问题寻找相对应的答题区间,最后选用合适的语句作答。最好寻找原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关键语句作答,或整合原文的相关信息直接作答。教师还要让学生学会运用相近或相似的语句转述原文信息,实在迫不得已,退而求其次,再用自己的语言组织答案。这样,就可以避免学生答题的随意性。

6. 语言运用,仿写存在的问题是有些学生没有看清题目的要求,抓不准要点,只追求形式,不考虑内容和修辞,结果前言不搭后语。下定义的题分不清单句和复句,撰写对联的题个别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一点也不了解,写出来的对联生硬无趣,缺少文化内涵。

7. 作文部分,由于是命题作文,基本不存在跑题的问题,但存在不善于审题立意,不善于布局谋篇的问题。作文素材单薄,文章透露出来的信息量少,内容苍白无力;有些学生只在一个层面上谈论问题,缺乏思维与情感的递深,分析问题不够深入,文章流于肤浅。此外有些学生语言平淡乏味,“言之无文”。有些学生书写不规范、不整洁,没有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等。

三、教学建议

依据上述分析,今后的语文教学应做到“四重”。

1. 重积累。

认真进行语言积累,加强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语言积累不仅指古诗文和现代诗文的积累背诵,而且包括词语、名言警句、俗语、谚语的积累,还包括作文素材的积累。需要指出的是,对名句的积累学习,要能够理解其意思,并准确得体地符合语境的运用,还能运用归类的方法,将积累的名句进行梳理,进行比较式的学习记忆。

2. 重应用。

语言运用的考查,涉及范围广,包括语音、汉字、语法、修辞、课外阅读等。语音的考查,包括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常用字是考查的范围;汉字的考查涉及两个方面,一是辨析错别字,二是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语法和修辞根据大纲和课标的要求,不列入考试范围,但是应该明白,从运用的角度考查则是常见的,比如修改病句,它考查的是语法的规律,而不是名词术语;修辞的考查更为普遍,自然也不是考查对修辞格的辨析,而是考查句子的仿写、对仗、在古诗和文学作品阅读中的具体运用,以及消极修辞中的简明、连贯、得体和句子的选用、仿用、变换。常见的语言运用题还有根据提供的材料写广告语,结合表格复述其内容,给报纸设计相关栏目,对有关生活现象进行评点,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等等。这些题型都非常灵活,训练时不得偏废。另外,值得一提的,还有涉及其他学科知识的综合性试题,因为其具有内容的包容性,知识的综合性,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可能在试题中不断出现,很值得我们关注。

3. 重能力。

现代文阅读学生得分最低,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牢固树立整体意识,着重培养学生的审察题目、筛选信息、语言表达三种能力。因此,一要注重整体理解感知。对文章的主要内容、重要观点和思想要能够准确把握,要理解其形象的意义。这是阅读文章的要点,因为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能正确掌握解答其他题目的钥匙。二是明确文章的写作思路。也就是理清文章的篇章结构,把握作者谋篇布局的匠心。这是对文章的艺术特色进行探求的重要方面,也是掌握文章中心和重点的不可或缺的环节。三是能够根据语言环境准确理解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关键的词语和句子,有时候,看起来很普通,很平实,但只要认真思考,就发现其中有十分深刻的内涵。要探讨文章的中心和主题,常常在我们理解了一个词语或一个重要句子之后。四是能够运用探究精神对文章的观点或写作技巧提出自己的看法。这类题,一般是开放性试题,根据材料,我们既可以采用正常的思维方式解答,又可以采用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类题的答案一般也是不固定的,但必须有道理,有一定说服力。文言文阅读材料都是浅易的、好理解的。题目的设计除有文言文考查特有的实词、虚词、句子翻译,还有重点词句的理解,文章内容的把握,且有对信息的筛选与整合。

4. 重体验。

在语文考试中,作文的分值最高,千万不要忽视作文训练,好的作文,应该是有自己的思想观点,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写出自己对生活、对社会、对人生的体验和感悟。作文的本质就是能够将自己独特的感受或见解,生动、形象、准确地表达出来。所以语文教学和学习要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着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审视自然与社会,倡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感受美、创造美。此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整洁的文面意识,这在实行高考网上阅卷的大环境中显得尤为重要。

8.一上语文试卷分析 篇八

一、安徽省高考语文试卷的命题形式和分值划分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度越来越高,国家对人才的选拔也越来越重视,而高考也成为学生进入更高学府深造的一张证书。为了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国家也在不断地更新学校的课程教育。2006年,国家教育部扩大了各省自主命题的范围,安徽省也开始走上了自主命题的道路。相较于2005年国家统一招考的语文试卷,安徽省在2006年并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直至2008年,安徽省一直沿用全国语文试题的基本结构和试题命制模式,保持各大题和各考点分值设置不变,即第一卷都是选择题,其中包括现代汉语知识,科普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这一卷都是以选择题的方式出现,属于客观题,答案唯一。而在第二卷中,涉及的都是主观题,包括文言文翻译,诗词赏析,诗句填空,现代文阅读,语言表达以及作文。这种类型的出题方式将主客观题分开,分界明显,但过于死板。到了2009年,安徽省的语文试卷开始出现了一些变化,虽然总的题目类型没有太大变化,但是在排序方面做了较大调整。第一卷由科普文阅读选择、文言文选择和翻译、诗词鉴赏、诗词填空、现代文阅读构成,其余部分包括作文被划分到第二卷中。笔者认为这样的排版主要是将现代汉语知识的运用与文学知识的运用划分开来,让学生能够从内容上分清两方面知识点的不同。

研究近八年来的安徽省语文高考卷的分值,我们可以看出,2006年至2008年三年的试卷中现代汉语知识的分值为27分,所占总分值的比例为18%;2009年至2013年安徽卷的排序有了变化之后,各题型所占的分值较以前也有了不同,有关现代汉语知识的考点缩减了一题,分值下降为24分,所占总分值的比例为16%。从分值的这一变化可以看出,虽然汉语知识的考点所占比例有所下降,但是在高考试卷中仍有一定的分量。除此之外,在诗词分析以及现代文阅读方面,仍有涉及现代汉语方面的知识。例如2007年诗词赏析中的第一题问到:“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分值为四分)现代文阅读的第十七题:“无形的风在文中被描绘得可见可感。试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在第二、五两个自然段中分别指出一例加以赏析。”(分值为六分)这两题都明确指出从修辞的角度来答题,而这部分属于现代汉语方面的知识,并且两题的分值都不小。由此可见,我们不能忽略现代汉语知识的教学。

二、学生对现代汉语知识掌握较差的原因分析

从近几年的考试结果来看,学生对现代汉语知识的掌握并不尽如人意,每年的高考语文试卷中都有不少学生在现代汉语部分丢失大量的分值。在04年语文高考试卷的抽样调查中,一卷中的语文基础知识得分率为54.67%,低于科技文与文言文的得分率;二卷中的语言运用知识的得分率为37.50%,远远低于翻译、阅读和作文的得分率。仔细分析这一现象,可以发现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学生自己,社会大环境和教学的小环境都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一)社会大环境对学生的影响

1.电子产品的过度使用弱化了学生对字词的掌握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运转以及电子科技的不断进步,学生用来解决学习问题的途径也越来越广,其中最便利的要数电子产品,包括手机查询和网络查询。这虽然为学生节约了不少时间,却也减弱了学生对所见字词的熟悉程度。其次,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文字也在不断地发展,电子产品的更新并不能及时捕捉到这些信息,在输入数据时,就会产生滞后的问题,即查阅的字词不符合正规的书写方式。如果购买的是盗版或不合格的电子产品,里面可能会出现大量的错字错词,这是对学生的误导,对他们学习基础的字词是巨大的阻碍。

2.网络语言的广泛传播对学生的不利影响

网络语言的发展与人们求新求异的心理有关,求新求异是人类的本性,也是语言发展变化的动力,但是过多地追求新颖,忽略语言文字的规范,这对传统道德的传播及语言规范化产生了强烈冲击。错字怪词的使用,严重阻碍了学生学习字词知识。例如,“有木有”“神马”的出现就是“有没有”“什么”的变音。当这两个词在电视节目或者网路中出现时,大家由于它们读音的新奇,觉得很有意思,因此广泛使用,特别是在学生等青少年群体中,大家觉得十分好用,久而久之,就会忽略原来的写法,这也是学生在汉字考点方面容易犯错的一个方面。

3.方言对学生学习字词读音的影响

我国是一个地广人多的国家,方言比较复杂,大体上可分为七大方言区,即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在复杂的方言区内,还可以分出许多次方言,直至到一个个地区方言,这些除了给我们的交流带来不便外,也阻碍了学生对字音的正确理解。例如在安徽大部分地区,声母n和l不分,因此很容易把恋(lian)读成nian,把篮(lan)读成nan,而这些也都是经常出现的考点。方言对学生的影响可以说是根深蒂固的,因此应加强普通话的推广,让学生们读准音。

(二)教学界中存在的问题

1.高中教师在教学上的偏差

在高中阶段,语文教学涉及到字词的方面不是很多,这让学生产生了误解,认为字词不是很重要,而把大把的时间花在文言文和诗词的背诵方面。除此之外,高中语文教学还有一个关键的盲点,那就是对汉语语法知识的忽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汉语语法知识在高中语文阶段对很多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大多数学生只停留在一些表面的知识上,他们只知道主语、谓语、宾语等一些名词,这些可能还有部分是从英语学习中掌握的,所以在老师利用语法知识讲解一些知识点的时候,学生通常都不知所措。在高考语文卷中虽然没有直接考查什么是主语,谓语等,但在语病方面确有涉及,语病考查就是根据语法的知识来设定的,安徽卷自主出题以来,每年都会考查。例如2008年第三题的A选项“诚信教育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因为不仅诚信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而且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在这句话中,由于缺乏主语,因此容易引发歧义。通过语法知识的学习,我们可以将第二个“诚信”提到“不仅”的前面,这样后面的一个分句也就有了主语。endprint

2.高校现代汉语课程教学中的问题

现代高校中文专业学生接受教育的状况直接影响到未来的中小学语文教育。汉语类课程可以说是高等师范院校的半壁江山,而且现代汉语就是其中一门非常专业的基础课,但是高校的现代汉语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主要包括:1.教师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反应冷淡,缺乏普遍关注和了解;2.教育方式和教学手段的陈旧落后;3.没有真正地发挥课程应有的指导作用,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较弱。

三、现代汉语教学的策略研究

(一)积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电子产品和网络用语

针对电子产品的使用和现代网络用语的流行,语文教师应该看到其有利的一面,但也绝对不能忽视其不利的影响。对于学生过度依赖电子词典的问题,语文教师应该加以适当地制止,积极引导学生使用纸质字词典,并将其基本意义和用法抄录在笔记本上,当做课堂作业;而网络用语方面,教师应善于观察学生平时用语,遇到有问题的语言就应该及时指出来。例如现在的网络用语中会经常出现“鸭梨”一词,用来指代“压力”,这个词在学生中得到广泛的传播,大家通过手机或者QQ来发泄自己的“鸭梨”。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应该在课堂上指出来,解释“鸭梨”没有“压力”的意思,它们只是谐音,两者毫无关联。

(二)合理分配各方面的教学内容

教师在尊重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其工具性的用途,应该合理安排好文学知识和语言知识的教学,在教授语言知识的同时,可根据实际情况注意教学方法。例如:在语音教学方面,教师应注意方言对学生的影响。上面分析过方言是影响学生学习现代汉语字词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教师要根据自己所在地区的方言情况不断纠正学生读音上的不规范。例如在安徽大部分地区存在n和l不分的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点指出来,然后根据汉字声旁进行类推。例如声旁是“内”的字,声母往往是n,如“纳、呐、钠、衲”;声旁是“仑”的字,声母往往是l,如“论、伦、轮、纶”等,这样更方便记忆。

(三)高校应积极关注基础教育新课改,树立“育师为本”的核心价值观

加强师范教育理念,进一步明确现代汉语的课程定位,致力于未来基础教育师资培养是每一位现代汉语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现代的汉语课程是培养未来语文师资的重要支柱学科和核心课程之一,和中小学语文教育有着浑然天成的联系。例如高中语文课程选修课五个系列就把“语言文字应用”列为重要一块内容。正因为这样,现代汉语教师要积极关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熟悉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积极参与者。教师既要搞好现代汉语本体研究,也要关注现代汉语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深入到中小学语文教育一线调查中,积极探索与中小学语文密切相关的科研课题。

现代汉语知识属于语文的基础知识,体现的是语文的工具性。然而自2001年语文新课标提出淡化语文基础知识教学,人们在语文教学认识上开始出现了偏差,即淡化了工具性,而过度地强调人文性,语文基础教学受到了轻视,这使得语文教学走上了一个极端。再加上社会大环境、中学教师教学出现的弊端以及高校教学中的问题,这些都影响着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把握,也为语文教学带来了隐患。因此,我们应正确理解语文学科的特点,辩证地看待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不能忽略现代汉语的教学。

参考文献:

[1]董凤宝.2006年安徽高考语文试题简评[J].学语文,2006,(5).

[2]雷雨.高考语知的得分与失分[J].文教资料,2004,(2).

[3]冯同星.汉语语法——学好语文的关键[J].教育教学论坛,2010,(2).

[4]王勇.当前语文基础知识教学中不良倾向的原因分析[J].语文教学之友,2007,(3).

[5]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9.一上语文操场上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九

一、看图说话,培养表达能力

1.按顺序说话。一年级的孩子在看图的时候,看到什么就说什么,没有什么顺序而言,为了纠正学生无序看图的习惯,今天教会他们从左至右的看图顺序,图片中还有上下位置的人物活动,在学会从左到右的看图顺序学会后,我继续教他们按从左至右兼先上后下的顺序看图说话。孩子思路慢慢清晰,学会了看图的方法。那么从看图开始。

2.说完整的话。孩子的说话需要大人的引导,尤其在课堂上。我提问,图片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孩子一站起来就回答,拔河。我会提示,聪明的孩子回答问题要使用一个完整的句子,你应该说,图片上有许多小朋友在拔河。孩子照着说了一遍。我马上鼓励,真是个聪明的孩子。接下来回答问题的个个都表述得很完整,感到很欣慰。

二、教给识字方法,促进自主识字

人教版实验教材在识字的编排上,注重渗透汉字的构字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汉字构字规律,掌握识字方法。本堂课中教“打、拔、拍”和“跳、跑、踢”时,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它们的秘密,发现有些字都是与“手”有关,有些字都是与“足”有关,揭示构字规律。学生还提到“报”和“抱”跟手有关,所以也用提手旁;走路的“路”跟“脚”有关,用足字旁做偏旁,达到了触类旁通的效果。第二,表演动作体会词义。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并且有很强的表现欲望。那么老师要抓住这些特点及时的予以引导。像今天学习的拍皮球,打篮球,打排球,打乒乓球,跳高,拔河,在熟读的基础上,我带领他们边读边做动作。孩子们积极性特别高。课堂气氛在此时也达到了一个小高潮。第三,学生的识字基础、识字方法的应用是存在个体差异的。因此,教学中我鼓励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合适的方式识字。课堂上,我让有一定识字基础、表现欲强的孩子当小老师,教识字慢的小朋友识字。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解决,可以借助拼音,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通过自主识字,初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三、指导写字,加强板书示范

写字是小学,特别是低年级一项十分重要的教学任务。把字写得规范、端正、美观,这不仅是交流的需要,也是提高个人文化修养和民族素质的需要。因此,我十分重视写字指导,先让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重要笔画,然后通过板书边讲解边示范,最后让学生描红写字,我相信长此以往,细水长流,一定能提高学生写字能力。

10.部编版语文一上同音、形近字归纳 篇十

三()

王()

开()

升()

东()

车()

里()

果()

三()

王()

儿()

几()

木()

目()

月()

目()

三()

王()

大()

太()

了()

子()

云()

去()

三()

王()

中()

虫()

火()

头()

木()

禾()

三()

王()

田()

四()

手()

毛()

口()

日()

三()

王()

上()

土()

一()

二()

三()

王()

三()

王()

牛()

午()

少()

小()

水()

木()

三()

王()

巴()

把()

后()

石()

在()

左()

三()

王()

们()

门()

个()

人()

问()

间()

三()

王()

石()

右()

田()

回()

见()

贝()

三()

王()

马()

乌()

全()

金()

和()

种()

三()

王()

上()

土()

一()

二()

三()

王()

三()

王()

自()

目()

己()

已()

有()

上一篇:五年级上数学公开课教案下一篇:中文地址翻译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