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新技术开发区

2024-06-10

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共10篇)(共10篇)

1.东湖新技术开发区 篇一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2012新三板重点后备企业名单

发布时间:2012-08-29来源:开发区

(已签约的64家)

1.湖北江汉石油仪器仪表股份有限公司

2.湖北武大有机硅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3.武汉光谷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4.武汉国电武仪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5.武汉中科通达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6.湖北汇瑞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7.湖北久瑞核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8.湖北科益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9.湖北三鑫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10.武汉奥杰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11.武汉百利恒工贸有限公司

12.武汉百泰基因工程有限公司

13.武汉宝骐市场咨询顾问有限公司

14.武汉博达特种润滑油有限公司

15.武汉苍穹数码仪器有限公司

16.武汉泛科变电检修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17.武汉芳笛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18.武汉飞喜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19.武汉工研光学科学技术有限公司

20.武汉光谷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21.武汉国力通化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22.武汉哈福科技有限公司

23.武汉海澳电气有限公司

24.武汉海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25.武汉华安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26.武汉金水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7.武汉九生堂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28.武汉蓝电电子有限公司

29.武汉蓝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0.武汉联动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31.武汉迈威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32.武汉明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33.武汉南华高速船舶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34.武汉南华工业设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35.武汉七环电气有限公司

36.武汉三联节能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37.武汉三灵科技产业有限公司

38.武汉闪图科技有限公司

39.武汉尚远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40.武汉神州地理软件开发有限公司

41.武汉生之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43.武汉盛华微系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44.武汉盛硕电子有限公司

45.武汉时代地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46.武汉思为同飞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47.武汉四通创新集成有限责任公司

48.武汉颂大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49.武汉天惠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50.武汉天霖中西医结合肾病医院

51.武汉天龙饲料有限公司

52.武汉天喻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53.武汉威明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54.武汉微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55.武汉微氢科技有限公司

56.武汉武大吉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57.武汉鑫太阳科技有限公司

58.武汉兴图新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59.武汉亿房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60.武汉易维软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61.武汉银都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62.武汉永发化工制造有限公司

63.武汉中研现代中药技术有限公司

东湖高新区发展改革局

2012年8月29日

(2012年8月30日,经向东湖开发区管委会上市办(电话:027-67880176)了解,目前开发区已签约企业64家,主办券商18家,已报证监会12家,拟挂牌5家。目前新的交易规则正在陆续出台,预计将在北京设立独立的交易中心,设立方案由北交所拟定和调整)

2.东湖新技术开发区 篇二

然而, 在全国5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 同时拥有两个开发区的城市并不多见, 尤其是两个开发区最近的地方相距约20公里, 在这样的布局下发展, 是否会导致资源浪费、重复建设、产业同构?如何根据两个开发区的现实发展状况和特点, 认清二者的优势与劣势, 站在协调整个广州市乃至珠三角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功能整合, 避免二者产生恶性竞争, 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问题, 也是本文论证的落脚点。

两个开发区发展状况及对比

(一) 广州开发区

广州开发区是国家批准设立的国家级开发区, 拥有全国唯一的“四区合一”的管理模式, 四区即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区、出口加工区、保税区。其中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是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首批国家级对外开放的经济功能区之一。总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 由东区、西区、永和经济区三个部分组成。1991年成立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规划面积47.44平方公里, 由广州科学城、天河科技园、黄花岗科技园、民营科技园、南沙资讯科技园组成。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也分别于1992年和2000年经批准成立。下面将其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作简要概括:

1.经过20多年的开发建设, 广州开发区的整体经济实力雄厚。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 (GDP) 1617.83亿元, 工业总产值4223.52亿元, 居全国54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之首。

2.产业结构为显著的二三一结构, 且有由轻向重工业发展的趋势。工业总产值占广州市比重从1998年的10.89%逐渐上升至2010年的25%。2010年, 一、二、三产业比例为0∶73.99∶26.01, 典型的二三一结构, 但近年来第二产业比重逐步从1997年的87.2%下降至77%。工业发展过程中, 1999年轻重工业比例为0.31∶0.69, 2002年该比例迅速调整为0.63∶0.37, 轻工业比重上升占主要地位。而从2002年-2010年, 则又经历了由轻到重的过程, 比例升至0.41∶0.59。

3.工业六大支柱产业支撑全区工业经济 (如图1所示) 。2010年, 全年六大支柱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491.38亿元, 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82.59%。拉动全区工业增长47.89个百分点, 其新增工业产值占全区新增工业产值96.93%。

4.外向型经济模式典型区域。是国际投资的焦点, 成为跨国公司的投资热土, 世界排名前500强跨国公司已有105家在这里落户。2010年实际利用外资12.26亿, 占广州市30.8%。同时, 全区出口额达136.77亿, 占广州市31.6%, 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现出口占全区总出口30%以上 (如图2所示) 。

通过上述几点简要的分析, 我们对广州开发区的经济发展及产业特点有初步的了解。90年代起, 广州开发区逐步改革实现“二区合一”“三区合一”至现在的“五区合一” (包括经济开发区、高新区、出口加工区、保税区及行政区) , 在统计口径上不断变化, 因此我们无法获得各区长期连续的经济统计数据, 但是从本文搜集的个别年份的数据来看, 有几个特点值得关注:

(1) 高新技术开发区地位不断凸显。开发区在初创阶段没有任何经济基础, 主要是引进一些投资少、效益好、回收快的项目, 高科技企业为数不多。经过长期的资金、技术积累, 高新技术产业越来越成为开发区的招商引资重点, 其产业集群效应正在逐步显现。从2003年的数据看, 高新区实现的工业总产值占全区的47%, 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出口额也已占整个开发区的半壁江山。据不完全统计, 从1998至2009年科学城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总额超过180亿, 占开发区全区10年来基础建设投资的62.7% (1) , 广州2020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将重整东翼产业组团, 打造东部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并形成以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为特色的生产服务次中心的产业规划, 则是对广州开发区的未来指明了方向。

(2) 保税区及出口加工区发展缓慢。发展公报数据显示, 2002年保税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9亿元, 占全区的7%, 2003年该比例下降至3%, 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区总投资额的7%。2003年以后, 在经济发展公报中已见不到保税区的影子, 数据也无从获取。就功能而言税区具有进出口加工、国际贸易、保税仓储商品展示等功能, 为了充分发挥这些功能, 广州保税区在初期大力投入的基础上, 区内“七通一平”, 商品贸易展示场所、规模庞大、服务设施完备的保税仓库群、海关验货场、海关大楼、综合写字楼等一应俱全。然而从目前的发展情况看, 作为开发区对外开放程度最高、运作机制最便捷、政策最优惠的经济区域, 其出口额只占全区的10%左右, 这些都直接或间接的反映出保税区的日渐落寞。

(3) 港口物流业发展停滞, 优势不再。这里曾是华南最大的对外通商口岸, 同时建有黄埔新港和新沙港, 然而从开发区港口物流发展情况看, 并不乐观。1998年, 港口进出口货物5.9万标准箱, 1998年以后, 逐年下降, 至2002年2.25万标箱, 2003年稍有回升至3.39万;散货方面, 从1997年至2003年的统计数据看, 货运量基本在3-8万吨之间, 两项货运量都不超过两位数, 经营惨淡。相比南沙港, 2005年后货物进出口量每年超过80万吨, 标准集装箱箱数120万TEU, 可谓“天上地下”。

(二) 南沙开发区 (2)

1993年5月, 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 是广州市另一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最近区域距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不过20公里, 位于今天南沙区 (2005年设立行政区) 的南沙岛分区, 处于南沙三大组团中的中心组团-产业生活综合服务区 (3) 。截至2005年, 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累计开发土地面积52.15平方公里, 在5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 开发面积仅次于厦门和大连。2000年, 广州城市“南拓”战略, 将南沙纳入广州城建计划, 2002年8月南沙开始大规模开发。广州市政府提出在南沙“再造一个新广州”, 使广州从河港变成一个滨海城市, 年投资过百亿。近年来, 南沙无论是经济还是社会发展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南沙正渐渐成为现今和未来广州人最为关注的焦点。南沙开发区的经济发展主要特点有以下四个方面:

1.2002年大开发以来, 地区生产总值 (GDP) 增长速度惊人。自1993年开发区成立至2001年, 南沙的经济发展实际上并不乐观, 8年间生产总值从4.2亿元增长至17.2亿元, 除了成立之初两年, 其余年度增长平均在10%左右。南沙真正经济起飞是在2002年, 南沙调整发展战略, 重点引进大型重工项目, 当年经济总量增长259%, 达到61.73亿元, 随后的几年增长速度也都保持在20%以上, 近两年平均增速约60%, 地区生产总值达485.68亿元。

2.产业结构为二三一结构, 第二产业占总产值约80%, 且重工业化越来越明显。2009年一二三产业比重0.05∶0.78∶0.17, 也是典型的二三一结构。汽车、钢铁、造船、机械装备、港口物流以及石化等产业发展迅速。尤其是汽车产业, 2010年汽车产业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708.14亿元, 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50.23%。工业总产值中, 轻重工业的产值比例变化显著, 2005年轻重工业比例为0.14∶0.86, 而2009年该比例迅速至0.17∶0.82, 数据表明, 南沙的产业发展有明显的重工化趋势。

3.对外开放程度在2002年以后均大幅提升。2002年以前, 南沙实际利用外资和出口额几乎没有增长, 尤其是实际利用外资额, 1996年的0.56亿元到2001年的0.52亿元, 长年负增长, 1998年甚至达历史最低水平0.2亿。2002年以后, 引进外资和出口纷纷开始起飞, 至2010年, 达到2001年的10倍以上, (如图3所示) 。

注:该表参考《中国开发区年鉴2009》, 括号内表示上一年排名且排名在前十位, 上一年未排在在前十位的没有统计。

4.特色产业优势明显, 港口物流业发展迅速。南沙港四个5万吨级码头于2004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之后, 港口运输便取得飞跃性突破, 2005年全区港口货物吞吐量比上年增长7倍, 达3491万吨, 其中散货吞吐量增长13.8倍, 集装箱吞吐量增长3.6倍。2010年, 全区全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完成1.1123亿吨, 2005年实现了历史性转折, 石化码头也于2007年投产, 年吞吐量可达1236万吨, 成为珠三角地区最大的石化专业码头。随着南沙区深水港群的迅速建造成型, 2010年广州港货物吞吐量已从5年前的全世界排名第12位跨越到第5位, 使广州港实现了从内河港到海港的战略转移。

(三) 两个开发区的比较分析

上文分别描述了两个开发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和特点, 为了更加明确二者的优势与劣势、使两个经济功能区的功能整合有更充分的依据, 现将两个经济开发区各经济指标做一个横向比较分析。

1.经济数据比较分析。本文结合2010年广州开发区和南沙开发区的截面经济数据, 通过比较, 总结出以下几点较突出的表现:

第一, 经济总量上, 二者相差悬殊。南沙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产品销售收入、进出口总额、累计使用外资金额均相当于广州开发区的1/5或1/5以下。

第二, 南沙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高新技术企业工业产值、产品销售收入、产品进出口额以及高新技术企业数等各项与高新技术相关的指标, 都只相当于广州开发区的3%-8%之间。

第三, 相比而言, 南沙开发区的开发力度大, 虽然产值不到广州的20%, 但固定资产投资和已开发的土地面积已相当于广州开发区的1.5倍, 土地开发投资和工业项目用地也已和广州开发区接近。

2.综合指标评价排名比较。为了更具有说服力同时更明确两个开发区在全国同级别开发区中的位置, 根据2009年3月起实施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环境综合评价办法》, 我们参考2009年90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不包括拉萨开发区) 投资环境综合评价的结果:广州排名第3, 南沙排名27。具体各项指标排名 (如表1所示) 。

除了在综合经济实力量级上的差别之外, 从表1可看出, 总体上南沙与广州开发区在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上还有一定差距。具体来说, 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 在社会及环境保护、技术创新环境、发展与效率几个方面, 南沙与广州开发区差距较大。特别是污水处理负荷、化学需养量排放水平、二氧化硫排放水平等环境保护的指标, 南沙排名均低于广州, 且已处于全国中下游水平。

第二, 在经营成本、管理体制建设、发展与效率这几项指标上, 二者排名均偏低, 特别是南沙, 基本上处于倒数的位置。经营成本偏高这与广州市的大环境相关, 水、电、土地等生产资源和要素价格偏高。发展与效率指标包括GDP增长速度、单位土地工业利润和工业增加值、高新技术产业出口/出口总额等17项指标, 南沙排名39, 主要是单位土地的产出不高、高新技术企业及产品发展不够导致的。

第三, 值得一提的是, 二者基础设施建设均排在全国开发区前列, 这与二地的大力投入分不开。特别是南沙从2002年大规模开发之后, 平均每年投入过百亿在港口、路桥、绿化等基础设施的修建和维护上, 排名已超过广州开发区。但是从另一个方面, 也正说明, 投入与产出的不均衡, 大量建设资金和土地的投入如果换不回高产出, 那无疑是资源浪费。

两个开发区的竞争与合作

(一) 二者的竞争与较量

1.从发展规划目标来看。广州开发区:积极打造适宜创业发展又适宜生活居住的岭南山水型绿色开发区, 实施“青山绿地”、“蓝天碧水”工程, 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档次;南沙开发区:以建设适宜创业和适宜居住的现代化滨海新城区为目标 (4) 。二者的目标定位基本没差别。逻辑上, 相同的目标意味着各区域在选择产业、引进资金的过程中, 会做相似的选择, 甚至走相同的道路, 这必然会引起竞争。

2.从经济功能定位来看。二者都追求功能全面, 强调自身的整体功能。广州开发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区、出口加工区、保税区四区合一;南沙开发区:继1993年成立经济技术开发区之后, 2005年成立出口加工区, 建立保税物流中心 (规划出4平方公里建设南沙保税区) , 此外, 还在南沙岛南部建立了高新技术产业区 (规划2.5平方公里的南沙资讯科技园) 。基本上, 二者在开发区的实际建设过程中又都选择了相同的模式。

3.具体到产业结构的问题上, 二者也有趋同的倾向。在国家“以工业为主”的指导方针和全国经济开发区进行工业园区的建设风潮下, 广州的两个开发区也不免从流, 第二产业比重占地区总产值的80%, 且重工业比重不断增加, 南沙的重工化趋势更甚。这种思路引导下, 二者将会在产业资源的争夺上更加激烈, 在配套的基础设施上难免重复建设。

同目标、同模式、同产业结构, 这不但会产生大量的重复性建设, 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二者进行恶性竞争, 浪费人力财力, 而且从集聚经济的角度看, 将有限的资源分散的做法, 更加不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良方。

实际上, 目前我国的经济开发区建设采取的模式普遍比较单一和盲目。抢夺资源、各自为政的现象非常严重, 各地不能充分地认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 进行合理规划, 不能站在区域协调发展的高度有选择性地建设和开发, 分工协作。这种暗自较量和竞争的做法对于全社会总福利的增加毫无益处, 合作才是正道。

(二) 二者功能整合的设想

基于上文大量的数据说明和比较分析, 现将以比较优势理论和分工理论为指导, 以经济功能区的功能整合为切入点, 提出几点整合思路:

1.高新技术产业。南沙资讯科技园是霍英东基金会与香港科技大学、番禺市政府合作兴建的资讯科技园区, 占地200公顷, 计划2008年建成。虽然南沙资讯园是广州高新区的一部分, 但是空间上与高新区是分离的。从目前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来看, 南沙的高新技术产业还没有得到长足发展, 至今尚未形成产业集群, 若能与广州开发区日趋成熟的高科技产业形成集群效应, 与之合为一个完整的高新区, 对两者发展均有裨益。

2.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自南沙港开发以来, 黄埔新港及新沙港已俨然成为了内河港, 离现代化港口的目标越来越远。现代化港口是以集装箱远洋运输为主要功能的, 黄埔港的条件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 只能一步步衰退。另一方面, 广州市规划“十一五”期间将新投入273亿元用于港口建造, 其中90%将投入南沙深水港。广州港南沙港区已建成5万吨级国际集装箱深水码头泊位4个, 10万吨级2个, 2007年投产10万吨级4个, 其优势和规模是广州其它港口无法比拟的。而保税区及出口加工区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货物的转口, 最需要的基础设施保障就是港口, 相对南沙港而言, 内河港已不具有建立保税区的优势, 与其惨淡经营, 不如集中力量建设优势项目, 让南沙发挥保税区的功能。

3.宜居新城。南沙依靠汽车、石化、钢铁等大型重工项目走上了高速发展的道路, 但要将烟囱林立的重工业基地建成蓝天碧水的海滨城市, 现在看来显然是矛盾的。对于南沙而言, 既然转变思路就应该转变得彻底。相对来说, 广州开发区特别是科学城更适宜建设成广州的宜居新城:其一, 距离广州市中心约20公里, 靠近奥体中心, 是南沙距广州距离的三分之一, 在分散城市中心人口的功能上更具有区位优势;其二, 科学城是广州高新区的核心园区, 发展十几年, 坚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始终拒绝污染企业的进入。同时在环境建设上投入相当大, 正如前文所述, 广州开发区对科学城的投入超过了全区投入的60%, 而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用于区内绿化建设和维护。

参考文献

[1]广州开发区.萝岗区网站《区域概况》2009-2-28h t t p://w w w.getdd.gov.cn/web/html/area/gzkfq/index.html

[2]彭森.中国经济特区开发年鉴[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9:238-239

[3]杨琼安.中国经济特区开发年鉴[M].改革出版社, 2009:240

[4]《广州2020:城市总体发展战略》广州城市规划局规划在线http://www.upo.gov.cn/zg2010_default.shtml

[5]朱秉衡.广州开发区二十年前的起步[J].粤海风, 2007 (3)

[6]刘海涛, 陈豪光.南沙开发区建立自由港的有利条件和前景[J].广东经济, 2004 (9)

3.东湖新技术开发区 篇三

关键词:开发区 投融资平台 互动机制 信用水平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经济开发区1(以下简称“开发区”)的数量及发展质量都有不同程度提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开发区平台2投融资建设职能的发挥。现阶段,开发区平台已成为债券市场的重要参与主体,其通过发债融资,有力地支持了开发区的发展。2014年,我国开发区平台发行债券305只,发行总额2647.47亿元,占当年城投债3发行总额的22.51%。截至2014年末,我国有发债记录的开发区平台共计160家,占全部已发债城投企业的13.54%。

整体来看,开发区平台的信用水平及融资能力对开发区的高效运行、债券市场的平稳发展均有重要影响。开发区的上级行政区、开发区以及开发区平台之间存在着清晰的互动机制和信用传导路径,并最终对开发区平台的信用水平产生影响。

开发区与开发区平台的互动机制

作为地方政府融资代理人的投融资平台,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地方政府对投融资平台的信用输送以及投融资平台对地方发展的推动作用,使两者的信用水平具有很强的正相关性。相对于普通行政区而言,开发区建设具有非常突出的特征:开发强度大、资金投入量大、投资期集中、回报期长,而开发区自身财力积累相对有限,发展过程所需资金除上级政府给予的财政补助外,绝大部分依赖于开发区平台开展的外部融资活动。因此,开发区发展与开发区平台信用水平之间存在清晰的互动机制。

(一)通过发挥投融资职能,开发区平台解决了区域建设资金困境

现阶段我国大多数开发区处于“投资饥渴”状态,这种状态的出现源于开发区处于发展初期,依靠工业产业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模式尚未构建,区内企业的财税创造能力相对于规模巨大的区块开发资金需求而言,处于杯水车薪的状态。

2013年,我国公开发债且数据相对完整的123家开发区年均一般预算收入仅为31.67亿元,规模偏小。绝大部分开发区依赖“以区内土地出让收入平衡项目前期开发投入”的发展模式,而土地出让需要在完成一级开发后才能进行,土地前期开发资金投入与后期出让收入回笼之间存在明显的时间错配,因而能否通过其他方式筹集资金以支撑前期土地开发是保障开发区运行的关键。由开发区政府主导成立、具有投融资职能的开发区平台应运而生,并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重要力量。

作为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开发区平台可以开展包括银行借款、信托借款、公开发债、私募债等在内的融资活动,融资能力相对较好。截至2013年末,我国已发债开发区平台平均负债总额为90.07亿元,其中平均有息债务为61.12亿元。开发区平台不断发挥外部融资职能,为区域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二)作为城市开发商深度参与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区平台推动了城市建设

开发区平台的主要业务为区块开发、路网建设、工业厂房及商业配套设施建设、保障房建设等,部分开发区平台从事区域内部分国有资产(厂房、办公楼及商业设施)的运营等。与普通政府投融资平台相比,开发区参与城市建设的程度更深,对城市发展也产生更强的带动作用。

开发区平台之所以能够深度参与城市建设,一方面是由于我国开发区大多处在经济欠发达、城市功能尚不完备的边缘地带,城建基础较为薄弱,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尚未构建,而通过市政府派出形式组建的管委会在城市建设开发、经营性产业投资、国有资产及物业管理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人财物及经验的缺失,开发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另一种组织形式的参与,这为开发区平台深度参与城市建设营造了较好的需求环境;另一方面,开发区平台本身具有深度参与的客观条件:一是开发区平台作为独立的企业法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争取利润最大化,并在运行过程中提高生产要素利用率,符合城市运营的终极目标;二是开发区平台聚集部分有专业技能的人才,并设置了相关部门,能够弥补开发区在部分职能机构缺位、人员不足等方面的弊端,有作为城市运营商的客观资源;三是开发区平台介入区域开发的时期较早,从土地整理和路网建设做起,之后从事资产管理和产业运营,这既符合业务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也能满足区域开发连贯性及一致性方面的要求。

(三)开发区政府在资产注入、资金补贴以及政府补助等方面的支持有力促进了开发区平台的发展

地方政府通过资产划拨等方式支持投融资主体发展是现阶段投融资平台发展的基本特征,开发区平台也不例外。开发区政府将大规模的土地资产、区内厂房等无偿划入开发区平台,使得平台资产规模大幅增长,投融资能力相应有所提高。此外,部分开发区将区内用于租赁的厂房、商业物业、职工租赁住房等资产划入开发区平台,依托此类资产开展经营活动,平台能够获得部分相对稳定的经营性现金流,对自身造血能力形成重要补充。

在业务运行模式方面,开发区平台将获得其自身负责开发区块后期大部分土地出让净收益,以补充其项目开发建设所需资金。尽管前期投资和后期获益存在较大时间差,但鉴于城市土地有一定的稀缺性和变现能力,该种模式仍能对开发区平台的良好运行提供支持。与此同时,开发区政府通过相关税种的返还及税收豁免,为平台利润增长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开发区与上级行政区的互动机制

紧密的地理嵌入关系和生产要素频繁输入输出,使得开发区与上级行政区有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互动关系,具体表现为:上级行政区通过资源配置、政策倾斜等方式提供开发区正常运行所需的多种生产要素,如土地供给、税收优惠、财税独立、封闭运行等,这表现为上级行政区对开发区的作用力;开发区作为区域内经济发展的有生力量,在实现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通过技术外溢、产业引导、城市建设等途径带动上级行政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由此表现为开发区对上级行政区的反作用力。在经济发展适度、规划合理的前提下,上述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可交替循环,开发区与上级行政区在这种循环中实现各自的发展(参见图1)。

图1 开发区和上级行政区的互动关系图

资料来源:大公国际整理

(一)上级行政区对开发区的作用

1.上级行政区的资源输出构成了开发区设立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开发区的发展得益于充足且有效的资源在特定区域内集中、合理配置,在此过程中有两个方面需要关注:

一是资源必须“充足且有效”,其中充足是资源数量的体现,有效是资源质量的反映。开发区正常运转所需资源包括:土地资产、道路等市政配套、供水供电体系、人力资源配置、信息系统供应以及金融服务、技能培训等。对于初始设立的开发区而言,这些资源的输出方基本为上一级行政区。由此,上级行政区是否有足够强的经济财政实力、充足的资源储备、完善的社会管理体系等,直接决定着开发区所能获得资源的品质。

二是需要“合理配置”,因地制宜并按照合适的比率对各生产要素进行组合是充分发挥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条件。在特定区域内,工业、商业及住宅用地如何分配,产业如何定位和引进,人力成本如何配备,需要根据开发区的具体情况设计。而设计的依据正是上级行政单位在开发区设立初期所开展的各项调研和规划。如果上级政府调研不充分、规划不合理,只能导致开发区陷入产业布局分散、投资重复浪费等误区。如现阶段部分沿海开发区大举发展房地产行业,开发区的运行对土地开发及出让过度依赖,开发区经济抗风险能力很弱;中西部部分开发区在上级政府的规划下,集中投资发展技术含量较低的光伏、光电产业,产业周期性波动明显,开发区缺乏长期稳定且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综上所述,上级行政区是开发区发展所需资源的输出方,输出资源是否数量足够、质量达标、比率合理取决于开发区的经济实力和管理能力。

2.上级政府所支持的管理模式创新及给予的政策倾斜为开发区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在我国,发展初期的开发区属于工业驱动型经济功能区,开发区获取各项政策优惠、进行管理模式创新的出发点均是为了便利区内各项经济社会活动的开展。普通行政区通过架构齐全的人民政府开展社会管理工作,并在相关法律及国务院、各部委所制定的规章制度框架下进行各项事务活动,管理模式和政策供给相对固定。在管理体制方面,与普通行政区不同,开发区由上级政府在国务院总体发展方针的指导下,自主制定区域发展模式,并进行适度的制度创新。现阶段大部分开发区均经上级政府批复设立管委会,该管委会属于上级政府的派出机构,同时设置财政局并设立一级财政金库。管委会作为开发区的一级政府,管理区域内各项工作,并在上级政府授权范围内配置部分职能部门,由此实现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的下放。比如,与开发区建设和招商引资等相关的多项事务能够在开发区内完成审批等流程,节约了人力和物力。总体来看,上级政府所支持开展的管理体制创新符合开发区发展工业经济的要求,能够提高区内各项事务运行效率,为开发区发展提供较好的制度保障。

在政策优惠方面,除了普通行政区能够获得的特定产业或企业税收优惠等政策外,开发区还能够在入驻企业税收返还、土地出让收入封闭运行和滚动开发、财政贴息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得到较多的政策优惠。在对充足且有效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过程中,税收优惠无疑是加速社会化生产的润滑剂,能够进一步提高开发区发展质量。而上述优惠政策的给予方正是上级政府(部分为中央政府),上级行政区的政策供给也将对开发区的运行产生较大影响。

此外,上级行政单位在产业发展、社会管理、金融创新等方面的发展思路也将对开发区的运行形成示范效应,进而对开发区产生积极作用。

(二)开发区对上级行政区的作用

1.开发区是地方经济增长的有生力量,较多的技术外溢和产业引导能够推动上级行政区的经济增长

我国开发区的突出特点是:国家及当地政府通过行政力量集中较多的资源用于区域的连片开发,政策倾斜明显,规模优势较为突出。由此,开发区享有其他行政区所不具有的资源优势,经济保持较快发展并成为当地经济重要的增长极。2013年前9个月,我国纳入统计范围的200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8万亿元,财政收入0.95万亿元,同比增速分别高于全国9.73个和11.65个百分点。开发区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有生力量。以苏州工业园为例,2013年苏州工业园实现GDP1910亿元,一般预算收入20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52%和11.89%,增速分别高于苏州市0.12个和2.29个百分点。

此外,开发区作为经济功能区,发展规划及政策倾斜均使其在资金筹集及运用、项目选择及评估、技术引进及创新等方面具有天然的比较优势,并将这些优势逐步转化为较强的产业培育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而技术和产业配置本身具有较强的外部性,开发区所拥有的先进技术和产业配置能力可较快传导至周边区域,并通过与周边其他要素的融合及协同作用,凸显综合效益,对当地经济产生很强的带动作用。例如,截至2014年末,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已成为华南地区外资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最密集的区域,聚集了2000多家科技企业和100多家世界500强项目,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50%,研发投入占GDP的3.9%。基于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不到广州市1%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广州市1/4的工业产值、1/3的外资和进出口,对广州市电子信息、精细化工等主导产业的发展起到良好的带动作用。

2.开发区经济及建设活动的开展引发城市空间结构变化,有助于城镇化的推进

受历史因素的影响,我国大多数地区主城区面积不大,早期城镇化主要表现为乡村人口的内迁而导致的民宅和商业配套的逐步外扩,但受土地利用、旧区改造等因素影响进度较慢。而开发区的设立,使早期发展滞后的远郊城区在城市建设方面快速推进,在经济实力上迅速增强,原有面积较小的主城区在短时间内实现区域面积的爆发式增长。

此外,在传统主城区构建模式下,地方经济及政治中心集中在主城区的中心片区,经济和政治资源过于集中,同时住宅区的密集也限制工商业的发展,因而以中心片区为核心、主导产业为半径的城市格局无法形成,城市化进程相对缓慢。而开发区多处于城市的边缘地带,在布局及规划合理的情况下,通过开发区建设的推进形成边缘地区中心地带,并与主城区的核心区域相呼应,多核的城市体系能更好地发挥中心区域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多核城市结构的形成及其对当地经济较强的带动力,在实力较强和区域面积较大的地带更容易体现。

3.开发区能够创造较多的就业机会,缓解人口和社会压力

目前,我国开发区的产业以制造业、采矿业等第二产业为主,数据显示,我国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制造业及采矿业合计贡献超过90%。由于制造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吸纳较多劳动力。此外,商品流通、商业配套以及公用事业的完善也能够支持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

综上所述,开发区的发展离不开上级行政区的主动培育,而上级行政区财税创造能力的提升也需以开发区为支点进行撬动,两者间培育与反哺的关系促进各自实现较快发展。尽管部分开发区在发展过程中面临发展激进、债务快速增长、对土地出让收入过度依赖、产业配置不合理、经营风险偏大等问题,但开发区与上级行政区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不容质疑,正是这种互动使开发区与上级行政区具有不可分割的信用联系。

开发区、上级行政区对开发区平台信用水平的影响路径

影响投融资平台信用水平的因素有很多,如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投融资平台发展政策、开发区投融资体制以及开发区财务状况等,在此不予赘述。对于开发区平台而言,除上述常规影响因素外,开发区、上级行政区的发展水平也将通过下述传导机制作用于开发区平台的信用能力(参见图2)。

图2 开发区、上级行政区对开发区平台信用传导路径图

资料来源:大公国际整理

开发区对区属平台信用水平的影响路径较为简单,即开发区政府通过资产划拨、政策倾斜和财政支持等方式为开发区平台提供较强的信用保障。

上级行政区对开发区平台的信用传导作用通过两者的互动机制实现,具体表现为下述两种路径:

一种是间接传导路径。开发区所属的上级行政区通过资源供给和政策倾斜实现对开发区的信用输出,经济实力较强的上级行政区对战略地位突出的开发区具有较强的信用输送能力和意愿;开发区政府对区内所属投融资平台通过资产划拨、业务授权以及资金支持等方式提供较为可靠的信用保障,运行体制完善且经济体量较大的开发区对承担主要职能投融资平台的保障能力相对突出。

另一种是直接传导路径。即对于部分与上级行政区有直接资金往来和业务联系的开发区平台,上级行政区的信用输出能绕过开发区政府作用于平台,从而使得开发区平台获得更为直接的信用保障。

尽管现阶段开发区的融资意识及风控能力、开发区平台的管理水平及投融资主体地位等因素均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上述信用传导的质量和效率,但纵观我国开发区平台、开发区以及上级行政区的相关指标,笔者发现经济实力较强的上级行政区所辖开发区的发展水平通常较高,而开发区所属平台的主要信用风险指标表现较好。

提升开发区平台信用水平的几点建议

开发区、上级行政区及开发区平台之间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三者间的信用水平通过前述机制能够有效传导。为防控开发区平台的风险,现阶段国家相关部门先后在开发区管理、开发区平台运作及融资模式调整等方面出台新规。笔者认为可从以下方面进行完善,提升开发区平台的信用水平。

(一)理顺开发区与上级行政区的反哺及培育机制,明确上下级之间有效的资源供给及反哺路径

开发区与上级行政区之间存在明显的互动机制,建议上级行政区明确开发区管理的归口部门,加强对开发区的调研,及时了解开发区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并通过相对稳定的模式、合理的规划向开发区配置有效资源。同时,健全完善相关制度,使开发区在相对稳定且连续的财税分成体制下实现对上级行政区的反哺。

(二)厘清开发区政府与平台的权责关系,减少不合理的行政干预

现阶段国家在地方政府债务、平台投融资等方面颁布多项法规,旨在明确政府与平台在债权债务方面的关系。开发区平台也需要逐步摆脱融资代理人和独立企业法人的两重性困境,逐步创新自身的业务范围及模式,在政府业务中厘清双方权责,主动参与竞争性、具有经营收益的业务,减少政府对于自身经营的不正当干预。

(三)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源,提高开发区平台的经营能力

随着国家对地方政府投融资体制的深度调整,未来开发区平台主要依靠政府信用来运行的模式将逐步被修正,其作为一般工商企业的属性将逐步凸显。同时,鉴于开发区现有的财力仍不足以支撑其快速发展所需的大量资金,开发区平台需要学习先进的资本管理技术和经验,适时引入社会资本,采用PPP等模式参与城市开发,并将城市建设与产业经营有效结合,实现资本在园区深度开发过程中的合理配置,最终提升自身的抗风险能力。

注:

1.经济开发区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为吸引外部生产要素、促进自身经济社会发展,通过行政批复的方式划定,获得较多资源配置和政策倾斜,实行特定管理体制的功能区。

2.开发区平台一般是由开发区政府或所辖机构出资成立的,主要从事土地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园区运营等政府指定或委托事务的,拥有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本文以经济财政实力相对较强、体制构建相对完善、信息披露相对完整的国家级开发区及国家级开发区平台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3.本文所指城投债为依据相关标准,纳入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统计范围的城投企业所发行的债券。

作者单位: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印颖 刘颖

参考文献

[1]关建中.改革国际评级体系 推动世界经济复苏[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2.

[2]关建中.大公信用评级原理[M]. 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4.

[3]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课题组.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发展阶段、历史地位、矛盾特征及未来发展转型分析[J].债券,2014,11:15-20.

4.东湖新技术开发区 篇四

2009年12月8日,国务院正式下发了<关于同意支持武汉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批复>;今年1月6日,湖北省委省政府召开建设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动员大会,从此为标志,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拉开了宏大序幕.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落户,不仅提升了武汉的创新标杆,同时也构筑起了“中部崛起”战略的一个重要支点.

作 者:李琳  作者单位: 刊 名:中国高新区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DUSTRY PARKS 年,卷(期):2010 “”(4) 分类号: 关键词: 

★ 武汉东湖导游词

★ 华丽的转身散文

★ 武汉东湖景区导游词

★ 生活华丽转身的经典说说

★ 浅谈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工作意见

★ 大学新生如何完成华丽转身美文

★ 武汉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招聘启事

★ 文化惠民发展纪实总结

★ 推动中西部农村中小学跨越式发展

5.东湖新技术开发区 篇五

内容摘取自智慧光谷政务服务网

不动产证基本流程

1、售楼部找开发商拿资料

2、有贷款去银行办手续拿材料

3、去到东湖高新服务中心交钱办证。

关于办证地点

东湖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武汉市高新大道777号(高新大道与光谷四路交叉处)

准备材料

需要开发商提供

1、不动产权属证明书(原件)√

2、宗地图、房产分户图(原件,复印件1份)√

3、购房合同、购房发票(原件)√

4、房屋交易申请书(原件、开发商盖章)√

5、不动产登记申请表(原件、开发商盖章)√ 自己准备

6、家庭成员(包括购房人、配偶和未成年人)、婚姻状况证明(结婚证、离婚证、离婚协议书、生效的民事调解书、民事判决书);申请人主张享受税费优惠的,需提供家庭成员的身份证明、婚姻状况证明和户籍证明√(原件、复印件1份)。如果房屋有贷款,办理交易与登记时,还需银行提供:

7、不动产登记证明、不动产登记申请表、委托书(原件、银行盖章)。√

准备材料注意

准备好所需的复印件:房屋权属证明书复印一份;房产分户图、宗地略图(A3)各复印一份;身份证复印件(正、反面)至少3份;户口本复印件一份; 自身经历

1不动产交易手续办理

去到东湖政务中心一楼,给服务台检查了下资料,有专门的工作人员会教你填写表格,基本就是对号入座。到咨询台领取“不动产交易”业务号,B01-B07窗口办理“不动产交易”。叫号后上交所有东西审核,签字,按手印。

2缴税

B区16-21号窗缴纳契税,交了费之后把回执给原窗口,自己保留税单【

1、若未缴纳维修资金,请缴纳维修资金;

2、地税窗口只接受银联卡缴费】。

3审核和缴费

去B区最后一个窗口排队办证,签字按手印拍照后,去到A1窗口缴纳工本费【只接受现金缴费】,最后材料审查无误后会返了一张《不动产证登记收件单》。

4、等待领证

6.东湖新技术开发区 篇六

开发区监察审计局紧密配合开发区各大重点项目的推进,充分发挥监督监察职能作用。

根据开发区18件大事中确定的重点工程推进项目安排,开发区监察审计局三季度参与各类招投标37项,并会同有关部门奔赴河南、江苏、山东、天津等地实地考察。其中包括:文化广场装饰材料和设备采购、海滨路护岸工程、乡镇街道动迁居民楼电梯采购80部、校舍维修项目24项、大树苗采购询价、开发区道路维修等。对其中重中之重的项目,监察局派专人实行全程跟踪监督。文化广场项目建设是全区关注的项目,管委会提出要大干60天,把文化广场工程项目建设成大连市的精品工程。监察审计局在深入现场搞好协调监督的同时,积极配合有关部门严把三关:一是严把材料选购关,保证选购材料质量好、价格优、少花钱、耐用精致;二是严把招投标关,做到选一流施工队伍,保质、保量、保工期;三是严把工程质量关,按鲁班工程标准要求,实现鲁班工作标准。

此外,监察局严格把好招投标的入口关,始终坚持对区财政投资的重点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的公示制度。三季度在《中国建设报》、《辽宁日报》、《大连日报》、辽宁建设信息网、开发区招投标公示板进行公示计42项,还对开发区房产服务中心改制的产权交易进行了全程监督,对开发区2号工业区土地面积12853平方米(含地上3780平方米厂房)的0501006宗地土地使用权的挂牌出让进行了监督。

7.东湖新技术开发区 篇七

关键词: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环境产业,SWOT分析

1 限制开发区与禁止开发区产业政策

主体功能区产业政策主要针对区域产业选择和区域资源禀赋不协调、产业区际转移以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存在障碍等问题, 重在加强对产业转移的引导, 确保不同区域的产业选择、产业发展规模、产业布局符合区域主体功能定位。

国家对于限制开发区以及禁止开发区的产业政策导向为引导发展特色产业, 限制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产业扩张。通过对限制开发区以及禁止开发区的资源黄精状况进行研究认为以上两类区域应着重解决现存的环境问题并着力发展环境产业。

产生环境问题的根源在于人类的需求无限性、资源利用不合理和环境容量有限性的矛盾。一方面, 随着人口迅速增长和生产力提高, 对资源产生更大的需求和索取, 排放更多的废弃物, 造成更大的破坏;另一方面, 人类拥有的资源和环境容量是有限的, 一旦资源耗竭, 环境受到严重污染, 就会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解决环境问题尤其是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的出路在于合理利用资源, 大力发展环境产业, 化害为利, 变废为宝。

2 环境产业的分类与运行机制

2.1 环境产业的分类

环境产业可以分为资源再利用业和环境维护业两大类。环境再利用业根据对象不同可以分为物质、能量以及信息再利用业;环境维护业也可以分为三类, 分别是环境污染治理业、环境保护、恢复和改善业以及环境服务业。

资源再利用业是以减少或避免对环境的污染为目的, 将生产和生活产生的“废物”重新利用的生产及服务活动的总称。该产业的特点是将“废物”当做资源。

环境维护业是以治理污染物和修复与改善环境为目的, 从事生产环境友好产品和修复与改善环境的生产以及服务活动的总称。该产业的特点表现在其功能上:一是使以破坏或污染的环境得到治理和修复;二是使环境不受或少受污染和破坏;三是使环境的功能和质量得到进一步完善提高。

2.2 环境产业的运行机制

社会生产活动是政府、企业、公众三种行为主体综合作用的结果。在不同经济体制下以及不同类型的产业生产活动中, 三种行为主体的作用不完全相同, 对应产业的运行机制也就有差别。环境产业生产主体和直接服务对象不一致, 分别是“人”和“环境”。而传统产业生产主体和直接服务对象一致, 都是“人”, 这是环境产业与产同产业的主要区别, 也是两类产业运行机制不同的原因所在。

传统产业运行机制中环境仅仅起供应物质能量和接受废弃物的作用。资源被转变为传统产品后进入市场进行交易, 废弃物被直接排入环境。在传统产业的运行中并没有综合考虑三类主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忽视了环境的承载能力及其对社会生产活动的制约作用, 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环境产业的运行机制中考虑了环境的影响, 增加了新的制约。公众作为需求主体同时监管各自的行为, 政府作为保障主体制定出台有关法规并强制执行, 企业作为执行主体将废弃物通过市场交易回收利用或处理成环境友好物后回归自然环境, 从而取代了传统产业运行机制中三类主体各自的丢弃或排放行为。

3 甘肃省环境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是哈佛大学商学院的企业战略决策教授安德鲁斯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来的。SWOT分析即内外部环境分析, 是strengths (优势) 、 weakness (劣势) 、 opportunities (机会) 及 threats (威胁) 的统称, 其中SW代表内部因素, OT代表外部因素。

3.1 甘肃省环境产业发展的优势 (S)

3.1.1 发展基础良好

甘肃省环境产业已经初步形成了包括环保产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服务、结晶产品生产、自然生态保护等门类较齐全的产业体系。

根据《2000年甘肃省环境保护相关产业基本情况调查》, 2000年甘肃省共有249家企事业单位专业或兼业从事环境保护相关的产品生产和技术服务等活动。其中, 兰州市的环保产业企事业单位占了全部企事业单位总数的39.0% (97家) , 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的临夏、定西、甘南和庆阳的环保产业企事业单位共32家。2000年环境保护相关的固定资产投资为2.08亿元人民币 (2000年价) , 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0.57%, 此外, 全省本年度生态环境建设支出为15.55亿元, 占财政支出的10.52%。2000年环境保护产品 (2.73亿元) 、洁净产品 (0.56亿元) 和资源综合利用 (8.20亿元) 三项环保工业总产值为11.49亿元, 占全省国有和限额以上非国有企业工业总产值的1.37%。

3.1.2 体制改革增强了企业竞争力

在抓大放小、有进有退、扶优扶强的国家政策导向下, 甘肃省环保企业的经营机制正在转换, 环保企业逐渐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具体来说, 对于国有环保企业, 按照规范股份制的要求进行改组,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建立以资本为纽带的企业集团, 坚持把改革和培育大企业、大集团结合起来, 培育主导企业、改造传统工艺、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鼓励资金向高新技术环保企业和优势环保企业集中;对于个体和私营企业, 采取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进行改组改造, 积极发展多元投资主体的混合所有制经济。通过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理顺产权关系, 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3.2 甘肃省环境产业发展的劣势 (W)

3.2.1 发展推动力不足

(1) 需求不足, 市场容量小。

目前, 甘肃省乃至整个西部地区的环境市场中, 对环境污染防治、生态环境改善、自然资源保护和提高生存环境质量等方面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量严重不足, 形成与实际需求很不对称的局面。主要原因在于:大众环境保护意识的形成和提高需要有一个过程;现有环保法律、法规和各种政策投入对环境市场的发育还未形成足够影响;整体发展相对滞后, 人均收入较低, 使之对环境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大多处于没有支付能力保证的潜在需求层次上。

(2) 技术力量薄弱, 创新能力不足。

目前, 世界上普遍将环境产业视为高科技产业之一, 而甘肃胡僧的环境产业技术总体水平不高, 与东部地区相比还有不小差距, 环境技术研发还停留在学习、消化先进工艺技术阶段, 重复、模仿是主要的研发方式, 缺乏原创性开发。例如电除尘、袋式除尘、各类污水处理工艺技术、垃圾焚烧、机动车污染控制等环保产业的主导技术领域就少有原创性。

甘肃省绝大多数环境企业的科研、设计力量薄弱, 技术开发力量主要分布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 尚未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环境技术开发创新体系, 同时, 技术开发投入不足, 建设进展缓慢, 环保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不健全, 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

3.2.2 溶质渠道单一, 投资不足

由于环境产业的公共性特征, 个体投资于环保的积极性不高。研究表明, 绝大部分的环境保护投资是政府和公共部门投入的, 但是由于政府财政资金有限, 导致政府现行的投融资供给能力不足, 从而环境投资总体规模也明显不足。“十五”期间甘肃省环保总投入为91.98亿元, 约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1.31%。2005年全省环保投资28.17亿元, 比2000年的8.06亿元增加20.11亿元, 是2000年投资额的3.49倍, 环境保护投资指数达到1.61%, 比2000年增加0.79个百分点。按照国际经验, 当环保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1.5%时, 可以控制环境恶化的趋势, 当该比例达到2%-3%时, 环境质量才有所改善。但是对于甘肃这样一个环境总体情况正在急剧恶化、投资效率不高的省份来说, 这一比例在现有体制下可能要求更高。“十一五”期间, 甘肃省计划实施环境保护重点工程项目177项, 总投资144.08亿元, 除去政府财政资金投入还存在很大的资金缺口。

3.3 甘肃省环境产业发展的机遇 (O)

3.3.1 国家对环境问题的重视

“十一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被放在非常突出的位置上, 政府必须完成的主要约束性指标中, 资源环境方面的指标近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指出:“十一五”期间, 国家将进一步加大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资规模, 计划环境保护投资总额约达14000亿元, 约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1.23%, 比“十五”期间提高0.1个百分点。甘肃省地处我国西部, 是决定国家整体生态安全的关键地带之一, 在加大环境保护投资的大环境下国家必定会对甘肃省环境产业的发展给予侧重。

3.3.2 公众环保意识的提高

公众环保意识的提高, 使人们对提高环境质量的支付意愿增强, 对环保产业产品的需求就会增大;同时, 各种环保组织通过各种方式对政府形成压力, 迫使政府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投资力度, 使环保市场由潜在市场转化为现实市场;再加上环保意识的提高会使企业生产受到公众的监督, 从而企业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购买环保产品的意识就会增强, 加大对环保产业产品的需求力度。

3.4 甘肃省环境产业发展的威胁 (T)

3.4.1 政府行为缺失或不到位

(1) 政府对环境法律制度目的的认识仍然停留在环境问题“末端控制”的事后救济定位上。这种事后救济式的被动性制度局限于对现有环境问题的被动应对立场, 预防优先的思想并未完全确立, 未从根本上体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 政府制定政策法规的出发点主要是改进企业和公众的行为, 而对其自身行为的改进重视不够, 出现执法监管不利和环境产业的现实市场向潜在市场转变的现象。

3.4.2 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环境产业的发展必须依托现代化的社会服务体系。甘肃省社会化服务体系社会化、专业化程度低, 全方位的社会服务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 对科学技术成果转化的支持作用很低。

3.4.3 产业地区转移

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和民众环境意识的增强, 我国很多地区对企业生产的环保要求日益严格, 特别是在经济发达地区, 这就造成很多高污染、高盈利产业向其他地区转移。包括甘肃省在内的广大西部地区环保标准相对较低, 从而对这些产业形成吸引力, 另一方面这些产业的高盈利对经济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同样具有很大的诱惑力, 这样很容易造成高污染高盈利产业对环境产业的挤出效应, 影响环境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凯.“十一五”规划战略研究 (上、下) [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10-15.

[2]杨庆育, 黄朝勇.省域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经济研究[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7:36-47.

[3]周宏春.变废为宝:中国资源再生产业与政策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28-30.

[4]郝家龙, 瞿纯红.循环经济与资源城市成长路径[M].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6:24-26.

8.基本农田“变身”开发区 篇八

这一切,都是2009年始建的山东临沭滨海开发区引起的。

据介绍,山东临沭滨海开发区是临沭县政府为落实省市“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鲁南临港产业带规划”的重大战略举措。

而记者在山东省临沭县滨海开发区看到的景象却是:一边是“基本农田保护区”;一边是山东滨海开发区的各种已建、在建项目及规划图;一边是“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一边是化工厂、化肥厂等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

基本农田变成园区用地

临沭滨海开发区位于临沭县蛟龙镇,规划面积22.8平方公里。该镇地处苏、鲁两省三县六乡镇的结合部,是临沂市的东大门。西距县城10公里、东临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连云港,东西分别有连云港白塔埠机场和临沂飞机场。327国道、蛟东公路、烈大公路、蛟新公路在此交汇,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捷的交通对于临沭县的决策者来说是招商建厂的首选之地。

进入滨海开发区内,“山东博瑞电子产业园鸟瞰图”、“临沭滨海开发区科技孵化园鸟瞰图”等待建项目规划图映入记者眼帘,而值得注意的是,仅博瑞电子产业园一个项目就占地800亩。

“这些以前都是俺们村的地,都是上好的可耕地,还有基本农田保护区的牌子呢。”李建设指着博瑞电子产业园告诉记者。

在老李的带领下,记者果然在滨海开发区对面看见一个由临沭县人民政府立的“山东省临沭县临沭镇基本农田保护区”的牌子,四至范围是东至朱苍乡、蛟龙镇,西至郑山镇、南古镇、店头镇,南至大兴镇,北至青云镇,图示显示临沭滨海开发区所在位置也在保护区范围内。

既是基本农田保护区,滨海开发区又是如何取得用地手续的?是否是未批先建的项目?这些问题李建设不懂也不知,他只知县上每年给农民的补偿款是1000元/亩,青苗补偿是800-1000元,补偿款每年的2月前打到村民的账上,像这样的租金还可以领16年。

《基本农田保护法》明确规定基本农田经依法划定后,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改变或者占用,国家能源、交通、水利、军事设施等重点建设项目选址确实无法避开基本农田保护区,需要占用基本农田,涉及农用地转用或者征用土地的需要占用基本农田,必须经国务院批准。然而临沭县不仅未履行程序,自己擅自调整,而且调整的数量十分惊人。这是否属于违规行为?

“企业用地,涉及方方面面,尤其是一些化工厂,需经环评论证,没一段时间是下不来的,现在引进项目,大多是未批先建,以租代征。”临沭县基层国土部门一位工作人员说,类似李建设这样的失地农民在临沭县并不鲜见。

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未来如何打算,李建设并没有想太多,摆在他面前的实际问题是,“每年仅靠这点租金该如何生活?”

“整个临沭县城地势北高南低,东高西洼,山地占土地总面积的3.82%,丘陵占72.82%,平原仅占23.36%,基本农田更是少之又少。”看着已然成为钢结构的基本农田,老李担心,“复耕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高污染项目扎堆一级水源保护区

除了以租代征基本农田,临沭滨海开发区内企业的污染问题也不容小觑。

李建设向记者反映,紧邻G327国道边上的几个项目污染特别严重。在机关加油站对面,记者看到,并列着几家企业,如:美高(山东)国际化工公司、烟台阿康化肥有限公司、临沂市冠宇化工有限公司等企业。

“这些都是化工企业,是高污染高能耗的。”李建设举例说,“散发出的味道特别大,尤其是刮风的时候,在327国道上远远的就能闻到刺鼻的气味。”

开出租的张先生也证实了这一点,他说:“每次开车从这经过都得屏住呼吸,太熏人了,闻了直叫人恶心。”

在李建设的带领下,记者在开发区新建大道的东侧看到一排绿色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牌子,上面明确规定了一级水源保护区周边禁止新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但滨海开发区的这几个工业项目距离水源保护区仅一路之隔,水源该如何保护?而生活在此处的村民,呼吸着被污染的空气,其健康状况又有谁来关注?

影响或将深远

为了保护耕地和维护农民利益,早在2003年,国务院就开始清理整顿各类开发区,通知要求对未经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批准擅自设立的各类开发区,以及虽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但未按规定报国务院备案的各类开发区,先整改,对缺乏建设条件,项目、资金不落实的,要坚决停办,所占用的土地要依法坚决收回;要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征用土地。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国土资源部核准并对外公告的关于临沭县建设用地的审批公示,只有临沭县经济开发区的四至范围,并没有临沭滨海开发区的审批结果。

临沭县滨海开发区招商的这些企业,本身就或多或少存在着能耗高、污染重等诸多问题。而记者却在临沭滨海开发区招商简介上看到这样的表述:“为给广大客商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提供绿色审批通道,高效、快捷地办理滨海投资项目的行政审批手续,实行一条龙服务,并执行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为了地方经济快速发展,不少地方招商引资急功近利,不同程度地存在“媚商”现象,“唯GDP论”也有相当大的市场。

地方经济发展中的环境保护能否到位,关键在当地政府,但遗憾的是,一些地方为了急于引进企业,不管企业环境污染程度如何,来者不拒。结果就是工业园区成了“特区”,不仅税费要优惠、办事要快捷,而且环保手续也要“简化”。

9.县开发区工作 篇九

一、上半年工作成效

今年以来,县开发区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兴县富民主题主线,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承接产业转移为抓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1-6月份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

4.86亿元,占任务8.76亿元的55.5%,同比增长17.80%;新开工项目23个,完成规模以上企业产值16.72亿元,同比增长22.5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47亿元,同比增长10.59%。完成一般预算收入3685.8万元,占任务7000万元的52.65%,同比增长45.83%。

二、上半年工作举措

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着力创新工作机制。根据工作实际,推行了分工负责制和推进重点项目责任制,或组织专门的工作班子,或确定专人跟踪服务,确保了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同时,实行定期会商制度,及时召开会议,总结分析前一阶段工作,部署下一步工作,明确各项工作的责任人和时限要求,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落实。

(二)着力推进项目建设。针对项目建设的不断进展情况,我们采取了不同的工作措施:对在建项目,加强工作调度,实行全程代理和跟踪服务;对续建项目,加快完备手续和办理速度;对新入园项目,积极帮助协调理顺关系,解决项目开工过程中存在的困难问题,保证施工顺利;对新签约项目,加快项目前期工作,促使其早日开工建设;对在谈项目,明确专人负责联系,切实做好跟踪服务工作。1-6月份,县开发区开工建设项目23个,其中新签约项目6个;新开工项目14个;新竣工投产项目3个。

(三)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征地、拆迁、规划、建设、管理等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一是完成征地105亩并上报审批,土地报批48亩,完成3宗国有商业用地使用权的竞拍出让工作。二是组织拆迁43户,安置47户,同时完成了1座加工厂的拆迁工作。三是完成场地平整370亩。完成新楼安置点内区间市政支路、排水工程500米;完成纺织园一期雨水泵站供电工程,并投入运行;完成了综合园纬七路东段市政道路排水工程路基部分工程建设;泄洪排水涵箱工程、黄华安置点、连龙山庄安置点市政支路和排水等工程,正在紧张施工之中。

(五)着力强化财政收支管理。加大税收征缴力度。1-6月份,完成一般预算收入3685.8万元,占任务7000万元的52.65%,同比增长45.83%,其中国税完成1594.4万元,同比增长136.49%;地税完成961.2万元,同比增长5.51%;财政完成1130.2万元,同比增长19.97%。积极做好到期贷款的归还工作。认真抓好建设资金的调度工作,为征地补偿、重点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六)着力发展园区各项社会事业。一是民生工程建设加快推进。连湖、新楼两所小学教学楼主体工程完工。惠及1602人的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全面完成。长安水库建设前期的准备工作基本完成。二是创森工作积极推进。三是制定出

台了计生利益导向机制,开展了“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和“关爱女孩”活动,计生工作步入“村为主”良性循环轨道。

(二)着力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县委、县政府从县直相关职能部门抽调10名负责同志,与开发区的同志组成了5个工作组,深入到新楼村10个重点村民组,积极做好新楼村征地补偿款结算等遗留问题。我们按照坚持依法办事和依靠群众的原则,进一步宣传政策,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目前,此项工作进展顺利。

三、下步工作安排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我们一定要扎实工作,继续克难奋进,确保圆满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一)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一要加快征地工作进度,为入园企业建设和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良好环境。二要加大拆迁安置工作力度。三要加快市政工程建设步伐。四要积极推进场地平整建设,确保年内完成场地平整面积1700亩。五要重点推进安置点建设。年内力争完成综合园新楼安置点、黄华安置点和纺织服装园连龙山庄安置点内的亮化和美化工程。

(二)进一步加大园区招商力度。突出抓好以纺织服装、汽车零配件以及机械制造为主的优势产业招商。在抓单个企业、单个项目引进的同时,狠抓产业配套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引进。本着“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原则,采取公司化管理和运作模式,多方寻求合作者,共建园中园、托管园和共管园。

(三)进一步抓好建设项目调度。一要紧紧抓住大项目和重点项目建设。狠抓项目的履约率和开工率,严格落实项目跟踪服务制度、项目领办制,对项目跟踪洽谈、开工建设、投产达效等进行全程督导和服务,及时分析解决项目开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项目顺利开工建设,促进协议项目早开工、续建项目早投产达效。二要进一步探索全程代理服务的新机制,更好地为入园项目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务,谋求项目落地生根,推进企业快速发展。三要做好投产企业的指导工作。规范入园企业行为,定期汇总和分析企业的生产情况。对具备申报规模企业条件的企业及时帮助其组织申报,下半年力争不少于申报4家。同时积极帮助企业申报科学技术奖,申报著名商标、专利等活动;帮助企业争取各项政策性补助资金。

(四)进一步加强税收征管。继续加大税收征管力度。建立税收协调机制,全力支持税收征管工作;建立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机制,以推进税收征管相互联动,应收尽收,确保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确保全年财政收入任务的顺利完成。全面落实财政资金管理制度。严格财政资金拨付程序,加强财政资金支出管理,进一步强化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确保各项财政资金的安全规范运行。

(五)进一步提升建设资金保障能力。认真抓好综合园B—2地块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工作,积极开展纺织园A—1—6商居用地的土地推介工作,及时按法定程序组织好土地使用权竞拍。同时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融资工作力度,保证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

10.东湖新技术开发区 篇十

11-10-25

为了贯彻落实我市建设鄂南经济强市第四次座谈会精神,积极启动和推进国家级开发区(高新区)申报工作,在开发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周亨华同志安排下,9月上旬,开发区向省发改委做了汇报,争取省发改委支持。9月27日至28日,由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匡烨同志带队,赴荆州、孝感开发区考察学习申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区)的经验。现将学习考察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荆州、孝感开发区申报国家级开发区、高新区主要做法

荆州开发区于2010年初启动国家级高新区申报工作,无望后转向申报国家级开发区。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努力,2011年7月通过国务院批准。孝感开发区申报国家级高新区时间基本与荆州同步,省政府已向国务院呈报,国务院已批转科技部。由于孝感开发区土地利用、园区规划、投资强度等硬性指标目前还达不到国土资源部和住建部审核要求,为了不被国土资源部和住建部一票否决,目前相关工作没有向前推进。他们的做法和体会是:

(一)领导重视。市委、市政府对申报国家级开发区和高新区高度重视,大力支持。荆州市成立由开发区、财政、发改委、国土、规划、统计、经信、住建等部门组成的领导小组,由一位副市长负责牵头。在申报关键阶段,书记、市长亲自赴省、进京做工作,争取省政府和国家相关部委支持。孝感市成立领导小组,由常务副市长牵头,全市召开申报国家级高新区动员大会,举全市之力进行申报,营造市直部门支持创建国家级高新区的氛围。

(二)正确定位。申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或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定位,对能否成功申报十分关键。荆州和孝感基本同时申报高新区,荆州感觉到难度太大,报批无望,迅速转而申报国家级开发区,获得了成功。孝感开发区由于申报高新区得到国家科技部和省科技厅支持,同时已在全市造势,只能选择坚持申报高新区。目前由于条件苛刻,希望渺茫,申报工作暂停。

(三)捆绑申报。申报国家级开发区和高新区都注重块头,主要经济指标位居省级开发区前三位,考核指标均要达到申报标准。为了增大经济块头,荆州开发区实行捆绑申报,把开发区辖区扩大到64平方公里,把辖区内的企业(包括活力28)全部纳入开发区统计。使开发区申报时的产值规模由100多亿元增加

到220亿元。

(四)专班跟踪。荆州开发区和孝感开发区都明确有一名得力领导负责申报工作,抽调笔杆子和公关干将,组成精干工作专班。组织申报材料和国家部委、省厅公关都需要做大量工作。特别是负责跟踪、联系、公关的领导,历尽酸甜苦

辣。

(五)不吝投入。申报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荆州开发区和孝感开发区都投入大笔经费。申报费用高的达到200至300万元。

(六)以申促建。荆州开发区和孝感开发区都以申报国家级开发区为契机,争取市委、市政府更多、更好的支持政策,以申促建。荆州市委、市政府为了支持申报,对开发区在资金和土地上给予倾斜,新增加开发区范围20余平方公里。孝感开发区设立了一级财政,同时新成立了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器等科技发展服务机构(增加编制)。

二、国家级开发区和高新区主要优惠政策

申报国家级开发区或高新区最重要的是一块金字招牌,对引进世界500强和国内行业100强企业有更强的吸引力,同时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和开放程度的重要标志。国家和各地对国家级开发区和高新区建设发展有更多的倾斜政策。

(一)国家级开发区支持政策:

根据商务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关于促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进一步提高发展水平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5〕15号):

1、规划方面,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并实行统一管理。符合条件、确有必要扩大规划面积或调整区位的,按照《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扩建审批原则和审批程序》的规定报批。

2、土地方面,严格执行土地利用计划,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审批和供应土地;涉及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依法需报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可按城市分批次用地形式单独组织报批,经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逐级审核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荆州开发区获批后,用地指标上较以前宽松。以前一年2000至3000亩,今年预计可以达到5000亩。

3、金融方面,鼓励国家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对符合条件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区内基础设施项目及公用事业项目给予信贷支持,支持符合条件的区内企业通过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等。继续实行对中西部地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贷款贴息政策,适当增加贷款贴息规模。

4、出口方面,鼓励符合条件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申请设立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中心、出口监管仓库和保税仓库。

(二)国家级高新区支持政策:

1、税收方面,高新技术企业从被认定之日起,减按百分之十五的税率征收所得税。开发区企业出口产品的产值达到当年总产值百分之七十以上的,经税务机关核定,减按百分之十的税率征收所得税。新办的开发区企业,经企业申请,税务机关批准,从投产起,二年内免征所得税。

2、海关方面,海关认为必要时可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设置机构或派驻

监管小组,对进出口货物进行管理。

三、咸宁经济开发区申报国家级开发区和高新区所具备的条件和困难、问

(一)具备的有利条件。

1、具备申报国家级开发区或高新区战略地位。我市面临国家大力促进中部崛起和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改实验,把湖北打造成中部崛起战略支点的重大机遇,是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改实验区核心城市,同时是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发开放和武汉新港建设重要港区,还位于有望获批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咸宁经济开发区顺势而为,申报国家级开发区或高新区对推动咸宁经济社会发展,建设鄂南经济强市具有十分重要战略意义。

2、具备申报国家级开发区或高新区经济基础。咸宁经济开发区组建时间虽短,但是在市委、市政府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发展势头迅猛,在全省省级开发区中后来居上。近年来,先后被评为“全省充满生机开发区”、全省先进开发区、全省利用外资先进单位、全省对外开放先进单位。2010年全省省级开发区税收、投资及增幅综合考核第三位,税收、投资总量排名第一位。我们申报国家级开发区或高新区有四个方面作为经济支撑:一是有一个大的规划。开发区控制面积100平方公里,规划面积42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2平方公里。二是有一个大的建设。园区完成征地拆迁、地面附着物补偿、基础设施投入22亿元。建成一期“三横六纵”、二期“三横五纵”道路39公里。园区主干道与市区干道、107、106国道全面对接,铁路货运专线正在规划之中。开发区具备很强的配套能力。三是有一批大的项目。引进光宝、捷迈、统一世界500强企业3个,红牛、南玻、皇明等中国行业100强企业8个,南玻、光宝、今麦郎、桑德、洁丽雅等上市公司11个。广东咸宁工业园、武汉园外园、台商工业园、创业园等一批专业园区正在加快建设。常熟工业园正在规划之中。四是有一批逐步壮大的产业。园区已形成以红牛饮料、今麦郎饮品、统一茶饮料、黄鹤楼酒业等为龙头的食品饮料;光宝、能一郎、伟盟、麦新电子为龙头的电子信息;洁丽雅家纺、天化麻业、元田制衣为龙头的纺织服装;桑德合加、三环方向机、北辰汽车为龙头的机械制造;南玻玻璃、蒲瑞科复合材料、晶博无机材料为龙头的新材料与节能环保;美国捷迈(沃尔克)、惠生药业、中山厚福、绿雪生物为龙头的医药医疗等六大特色产

业,产值规模过50亿元。更重要的一点是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对咸宁经济开发区建设发展关心和支持,对开发区取得的成就高度评价,申报国家级开发区必将得到省委、省政府支

持。

3、具备申报国家级开发区部分硬性指标。申报国家级开发区考核指标共18项,达标和基本达标10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税收、专上就业占人口比比重、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项目环评执行率、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硫排放、单位生产总值化学需氧量排放、污染事故率、社保覆盖率、亿元GDP安全事故死亡率。接近和通过调整可以达到的指标3项:人均工业增加值、科技研发经费占GDP比重、单位工业增加值水耗。近期无法实现的指标4项:进出口总额、累计实际吸收外资、高新技术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拥有专利数。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核面积过小。咸宁经济开发区组建前,由于原咸宁温泉经济开发区在国家清理审核开发区时,上报审核面积2.4平方公里,2006年7月,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核后被作为公告面积,与开发区42平方公里规划面积不符。如申报国家级开发区,国家发改委和国土资源部以公告面积为依据,我开发区将难以具备申报条件,难以进入申报门槛。

2、经济总量还有相当差距。地区生产总值(GDP)、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总量虽然未纳入18项考核指标,但是申报国家级开发区和高新区的门槛。荆州开发区2010年申报时,上报上完成工业总产值220亿元,预计按2011年申报水平,需达到280-300亿元规模。同时,进出口总额、累计实际吸收外资、高新技术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等考核指标都存在相当差距。

3、申报国家级开发区和高新区竞争激烈。据荆州开发区了解的情况,国家为了控制国家级开发区和高新区规模,指标分别控制在100家左右。目前,国家级开发区已达到128家,国家级高新区已有68家。申报国家级开发区排队的有

80多家。

4、申报国家级高新区条件尚未成熟。一是我开发区由于起步较晚,经省科技厅认可的高新技术企业和项目不多。二是园区科研平台建设滞后,申报国家级高新区必备的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器等科研机构尚无实体。三是省政府批准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在国家科技部没有备案(省内其他开发区亦同),国家科技部没有户口。四是咸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在全省位次居后,将难以得到省科技厅和国家科技部支持。

四、建议

1、申报方向上,建议优先申报国家级开发区。国家级开发区申报门槛相对较低,审核工作自下而上,资料数据逐级核实上报。而国家级高新区申报条件苛刻,审核工作由专家自上而下,实地考核。我开发区申报国家级开发区难度虽大,但有省发改委支持,成功希望较申报国家级高新区大。

2、申报时间上,建议2011年12月底以前,进一步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年报统计口径上做出调整,为申报工作奠定基础。2012年3月份

前正式申报,按要求准备申报材料,争取省政府支持,插队申报,力争2013年7月份申报成功。

3、申报力量上,建议市政府成立领导小组,明确一名市领导挂帅,开发区、发改委、商务局、科技局、国土局、规划局、财政局、环保局、住建委、经信委、人社局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参与。开发区明确一名副主任以申报工作为主,全力以赴做好申报具体跟踪协调工作。在申报关键节点,请求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出

面做好省政府、国家相关部门工作。

4、申报指标上,建议:一是要解决好历史遗留问题,对开发区规划面积进行调整。开发区已向市政府报告,代拟《咸宁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咸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区位的请示》,争取尽快得到省政府批准。二是借鉴荆州做法,市区捆绑申报。长江产业园、市直、咸安凤凰工业园纳入申报统计范围,壮大申报块头,共同争取国家级开发区申报成功,为我市建设鄂南经济强市赢得一块“金字招

上一篇: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试卷下一篇:央视cctv开学第一课观后感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