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必看]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24-09-07

[高考必看]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精选13篇)

1.[高考必看]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一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初中体育课的分层教学

广东肇庆中学

杨子文

【内容摘要】为了全面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实施分层教学。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分层教学 【主要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7~9年级)课程标准》

2、《初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教学法》

【正文】作为一名体育教师,面对当前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我始终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新的教学理念,我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身体素质和接受能力的差异,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案,进行分层教学,力争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学习得到发展和提高。

一、关注学生的差异

因为身体的原因,体育课上有的学生跑得没有别人快、跳得没有别人远、动作做得没有别人好看等等,这些最直观的差异在每节课上都会体现出来。体育教师要做到根据学生的差异,有针对性地采用各种手段和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主动参与学习。我们在课堂中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进行分组练习,可以设置不同难度、目标的内容。例如跳高的练习可以设置不同的高度,快速跑可以有不同的起跑点但终点相同,跨栏跑可以有不同的栏高进行跨栏练习等。可以按性别分组,按体能分组,按兴趣分组,考核评价可以有不同的标准等等,体育教师着重关注学生的进步程度。

二、分层教学的目的

新课标指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关注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运动技能方面存在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等。新课标要求我们尊重每一个学生,实施平等教育,强调在教学中对不同素质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利用差异性为各类学生提供适合的教学方式,以达到各层次都协调进步的目的。这充分展现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最优化发展的策略,达到培养每一个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会学能力的目的。这为学生能牢固掌握所学知识、进行终身体育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分层教学的实施方法

面向差异,分层施教是分层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首先教师应根据学生平时的测验、考查以及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观察对学生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平时还要作好记录,掌握第一手材料,为分层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例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把素质好的学生分在A组,其余的学生分在B组。在实践中,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对A、B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形式,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对A组学生采用启发点拔,让学生探究创新学习;对B组学生教师要详细讲解,分解动作难度让学生逐步完成任务。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运用多种方式,创设多种机会,让每一个学生在活动中都有获得成功感受的可能,达到各自的目标。例如:对A组学生来说,跳远技术在掌握蹲踞式动作后,再学习挺身式;在技巧中掌握前滚翻技术后,再学习鱼跃前滚翻。而B组学生则力求达到教材规定的要求即可(即学会蹲距式跳远及前滚翻即可)。又如学习跨栏跑时,A组学生要求栏间跑是跑三步然后过栏;而B组的学生则要求栏间跑是跑五步然后过栏。这样就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另外,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分成自主选择练习组和相对集中练习组。自主选择练习组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已喜欢的项目。如:篮球、排球、乒乓球、跳绳等。相对集中练习组就是在每节体育课中由教师按大纲要求安排一定时间进行正常教学。通过分组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例如:在发展耐力时,课本要求完成变速跑1200-1500米,那么从量和强度来说,要求A组的学生应大于B组学生。具体的实施方法可以是这样的:A组学生成一路纵队,采用交替领跑的方法,完成1500米变速跑;B组的学生成一路纵队,采用“弯道走——直道跑”走跑交替的形式,完成1200米变速跑。实践表明,这样既克服了A组学生“吃不饱”,又解决了B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四、分层教学的层次目标 如何使各层次的学生能真正从练习中有所收获和进步,练习手段的设计和运用至关重要。而练习手段的设计则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接受能力而定,要明确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

1、差生的基本教学目标是:能掌握教材最基础理论的知识,初步掌握所学的运动技术、技能,身体素质达到一定的水平,基本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2、中等生的基本教学目标是:能较好地掌握基础知识,较为流畅地掌握所学的运动技能,教学中能够独立思考,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优等生的基本教学目标是:进一步拓宽视野,加深对运动技术内涵的理解,努力提高自己的成绩,结合运动技术的改进,不断增强身体素质,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

五、分层教学的评价

分层教学的评价可以反馈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教师应准确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评价。教师的评价不仅仅着眼于学生的现有水平,还要以发展的观点,充分挖掘学生中的“亮点”,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1、对完成练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表扬,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使他们增强自信、品尝成功给他们带来的喜悦。评价侧重于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态度和学习进步程度。

2、对于成绩一般的学生,采用激励评价方法,既找出不足,又指出努力方向,促使他们不甘落后、积极拼搏。评价的重点是学生对运动知识与技能的掌握。

3、对成绩好、自信心强的学生,教师应采用竞争评价的方法,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地拼搏。评价的重点以情绪表现与合作精神为主。

六、结论

新课标提倡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而“分层教学”恰好能达到这一目的,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分层教学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2、分层教学有利于因材施教,发挥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

3、分层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4、分层教学能提高学生的自律能力和合作精神。

2.[高考必看]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二

一、认真分析教材, 充分备课, 做到心中有数

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 是教学内容的具体载体。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是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教材。陶行知先生说过:“要想学生学好, 必须先生学好, 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 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教师在钻研教材时, 应反复推敲、反复思考: (1) 教材各章节中涉及的基本概念、定律、定理及其来龙去脉, 适用范围, 在教学中如何展现这些知识, 学生才能很好地理解掌握, 才能让学生体会知识的形成, 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 (2) 教师应该如何向学生提问, 提哪些问题, 估计学生会提哪些问题, 这样才能做到有备无犯,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转变角色, 营造民主、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

新课改革中要求教师转换角色。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 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在以往的教学中, 教师常常是“主演加导演”。笔者认为, 教师只是导演, 学生是主演。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是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这就要求教师要大胆转变角色, 把学生推上“舞台”, 由他们去“表演”,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让学生能够真正动起来, 畅所欲言。同时教师又要加以引导, 使教学活而不乱,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笔者曾在复习浮力时, 只讲了一道并不难的浮力填空题。题目是这样的:把体积相等的木球和有机玻璃球用细线相连放入水中, 正好能悬浮在水中。已知木球的密度为0.4×103 kg/m3, 则有机玻璃的密度为kg/m3。如果按照常规讲, 这道题可能只需几分钟就能讲明白。但笔者认为教师的任务不是授人鱼, 而是授人以渔。初三的学生已经基本掌握初中阶段的物理知识, 如果他们能在教师不提示的情况下, 运用自己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问题, 并将知识融会贯通, 这才是我们教学的目的。所以笔者就让学生积极思考, 看他们能用几种方法来解这道题。令笔者激动和兴奋的是这道题在一个班有四种解法, 另一个班有五种解法, 在第三个班居然有七种解法, 而且有学生想到用小学奥数鸡兔同笼的方法来解。也许这七种方法并不都是解决这道题的最好方法, 但它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学生在课堂中为自己能想出不同的解题方法而高兴, 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课堂是学生的, 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思考, 向同学、教师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 展示自己的想法, 在座的其他同学也认真聆听学习和思考, 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 而教师在课堂中只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 给学生进行理论性指导和启发。这样做有助于自由地发展学生的个性, 促进学生主体地位的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推理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在这堂课中, 笔者深感自己只是一串项链中的那根线, 而学生就像这串项链中闪闪发光的珠子。学生的思维是多么的活跃, 要相信学生的能力, 应给他们展示自我的舞台。所以物理教学应让学生自主学习, 让学生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教学活动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 挖掘其中的物理因素

初中生生活在现实世界中, 并不是一张白纸, 可以让成人随意画, 他们有自己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的感性认识。在学校所学的新知识需要借助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 才能被学生接受, 变成学生自己的知识。学生原有的经验是学习的基础, 知识或信息的获得是学生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的相互作用而构建成的。教学活动要针对学生先前的经验和兴趣, 只有这样, 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习才可能是主动的。因此, 成功的物理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和现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此, 教师应注意: (1) 从生活中找物理, 使学生意识到物理知识源于生活。比如在讲《运动的快慢》时, 可以用学生喜爱看的《猫和老鼠》中猫追老鼠的片段引入新课, 让学生通过观看影片谈谈猫为什么能追上老鼠, 如何比较猫和老鼠的快慢, 自然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 给物理知识找个“原型”, 把常识提炼成为物理现象, 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比如在学习《熔化和凝固》时, 可让学生先谈谈生活中物体的固态和液态相互转化的例子, 再根据这些生活中的实例给出熔化和凝固的定义。 (3) 依托知识背景进行学习, 促进学生的知识迁移。比如在学习《电磁铁》时, 让学生在学习通电螺线管的基础上, 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因素的实验方案, 并以组为单位上台展示, 评选出最佳实验方案, 然后进行实验, 从而学习电磁铁的特性及其应用。 (4) 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比如在学习《电和热》时, 并不是简单地给学生演示焦耳定律实验, 而是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 猜想通过导体的热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 再让学生根据猜想设计实验, 进行验证。学生可以通过讨论交流, 得出实验方案。学生联系生活实际, 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这样的教学使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得到发展。

四、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新课标认为,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对物理学习的评价, 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 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更要关注在物理实验设计与操作以及物理活动中, 表现出来的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信心。在物理课堂教学活动中, 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 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 感受获得成功的喜悦, 从而激发新的学习欲望。

总之,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篇大文章, 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高效课堂的生成过程, 应该是师生共同经历发展的过程, 这其中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教师只有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 创设多种有效的教学情境, 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 使学生做到愿学、乐学、会学, 让课堂充满无限的生机, 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教学研究会.新时期中国教师优秀教案 (论文) 选编[C].北京:中国教育出版社, 2009.

[2]关文信主编.新课程理念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3.[高考必看]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三

一、从教师的角度来进行

1.教师对学生要有正确、合理的分析。现在学校的班级人数比较多,智力因素、知识层面和接受能力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对全班学生进行合理、公平、公正、正确的评估、分析将会直接影响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设计的方法和思路,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密度概念在初中物理中属于抽象概念,在教学中学生难以理解,加上数学计算,使许多学生败下阵来,究其原因,数学中的科学计数法没有掌握好,导致计算出现问题。所以在讲解这一节课时先让学生复习科学计数法的有关知识。

2.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基础合理恰当的设计教学方案。

(1)教案的设计是否贴近学生的基础和生活,是否便于学生接受。因为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低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应从学生的基础和生活体验出发,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便于理解和接受。

(2)教案的设计是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生会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去积极的思考、分析和创新,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实验、多媒体等方式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而研究物理问题的主要方法是观察和实验,因此实验课和实验探究课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所以物理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认真做好每一演示实验和探究实验,积极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思考,顺利完成教学的预期目标,再加上声、光等丰富的多媒体课件的配合会大大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教案的设计是否充分体现教学的三维目标。新课标对于教学的要求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而是更注重于学生情感和技能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利用所学到的物理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教案的设计就应充分体现教学的三维目标。例如,在学生学习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时,许多教师要求学生一定要掌握电阻的计算公式,但学生会问:会用公式能干什么?如果通过这道例题:工人李师傅在维修家用电器时要用到电阻为100欧和20欧的电阻,但手边只有40欧和60欧的电阻若干,请你帮李师傅想办法解决此问题。这时学生会根据学到的电阻公式的特点来思考公式的妙用。这样会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教师要能够合理的驾驭课堂,担当好导演的角色。华东师范大学郑金州教授认为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在定向上应着力突出一下三个方面:第一,课堂不是教师的表演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第二,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第三,课堂不是教师教学行为的运作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所以教师角色扮演的好坏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

4.教师要有一颗爱心。教师严谨的治学态度、丰富的知识、幽默的语言、恰当的激励、和蔼可亲的态度、对学生的关爱等都会给学生营造一个活泼、民主、自由、和谐的学习空间,使学生“亲其师而乐其道”。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5.课后要及时反思总结。反思是对于这一节课的教学过程的思考,这节课中目标是否完成,教学效果是否满意,方法是否恰当等等,通过反思,及时查漏补缺,使以后的教学过程更加完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从学生的角度来进行

1.学生要有认真积极的学习态度。学生的学习态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积极参与、认真思考等等会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2.学生要积极参与课堂的探究学习。探究学习简单地说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導和组织下通过一定的活动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猜想、设计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亲身体验、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因此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积极性也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

3.学生要多质疑、多提问。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新知识过程,如果学生一味的接受而无质疑,那么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只能是囫囵吞枣,长期这样,学生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学习效果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4.学生课后要回顾总结。学生通过学习后的总结,会及时发现课堂中遗留的问题,查漏补缺,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且学以致用。

4.[高考必看]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四

内容摘要:进行物理概念有效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概念的建构过程中来。教师在创设情境、设置疑问方面要发挥协助者、促进者作用。以问题为中心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是一种提高初中物理概念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建构主义和情境学习等理论揭示了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遵循这些学习科学的研究成果,并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实践中应用,将成为我们提高概念教学有效性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物理概念 有效教学 建构 问题 情境 教学方式

物理概念不仅是物理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成物理规律,建立物理公式和完善物理理论的基础和前提。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因此,物理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点。让学生掌握好物理概念也就成为物理教学的关键所在。如何使学生理解物理概念进而掌握物理规律,是中学物理教学中的核心问题。那么,究竟应该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有效性呢?根据我二十多年的物理教学经验和思考,谈一点粗浅的看法和有成效的做法。

建构主义和情境学习等理论揭示了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遵循这些学习科学的研究成果,并在概念教学的实践中应用,将成为我们提高概念教学有效性的必由之路。

一、把学生的概念建构作为概念教学的重点

学习的主人是学生,应该把学生推到学习舞台的前台,而教师在后台当好导演,给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持和帮助,组织、引导、促进好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概念教学中,重点应落在学生的概念建构过程中。

有人说,物理概念是客观事物的物理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我不太认同这种观点,因为这种观点是支持传授教学的。本质论、反映论的潜台词是知识可以传授,可以灌输。这是传统教学的弊病,也是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和运用概念的原因,以及不能纠正错误概念的原因。

陶行知先生曾经在武汉大学演讲。他抓出一只大公鸡,又掏出一把米,然后按住公鸡的头,强迫它吃米。可是大公鸡只叫不吃。他硬把米往鸡的嘴里塞,大公鸡拼命挣扎,还是不肯吃。陶行知松开手,自己向后退了几步,大公鸡就自己吃起米来。这个精彩的故事告诉我们,教育就像喂鸡一样,如果我们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给他,他是不情愿的,即使学也“食而不化”。

概念是个人根据自己的新、旧知识经验,经过自己的思考抽象概括出来的,它是建构的成果。有合理与不合理之分,很难说有对错之分。当然,习惯上,不合理的概念叫错误概念,个人头脑中的每个概念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处于许许多多概念组成的概念网络中,即chi等人提出的本体类别,把某概念归到它本不属于的类别中,便会造成错误概念,这便是概念教学的难点。错误概念的转变是认知冲突的引发和解决的过程,在概念教学中应在这方面多下点功夫。

既然学生的概念建构要靠他自己,那么教师就应该在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概念建构时间,相信学生自己能学,相信学生自己能思考。而满堂灌的课堂,其实是教师剥夺了学生的思考权力,教师成了主角,学生成了配角。因此,课堂时间结构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山东省杜郎口中学采用“10+35”的课堂时间结构,取得突出的教学效果,就能说明在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概念建构时间是有效的。

在学生建构概念时间保证的前提下,哪些方面会影响学生利用他的感性材料进行思考进而抽象概括出概念呢?

用他的哪些旧的感性材料,有没有,合适与否,充分与否,可靠与否。他还需要什么样的新的感性材料,能否找到,会不会找,会不会与原有的感性材料冲突,感受时会不会出偏差。他将进行怎样的思考,会不会思考,思考得合理不合理,逻辑是否正确,能否进行抽象概括。他可能遇到怎样的认知冲突,遇到认知冲突会怎么办。他能否相信自己思考出的观点。他会不会在遇到困难时求助。他的学习态度如何。他的情绪状况如何。他与同学、教师的人际关系如何。外界的影响,这些方面都将影响他的概念建构。

因此,建构概念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有人能很快地建构起正确合理的概念,有些人却很难,个体间差异很大。为了帮助学生建构概念,教师应做些什么呢?能做些什么呢?

二、教师在创设情境、设置疑问方面要发挥协助者、促进者作用

概念建构离不开情境,离不开感性材料的支持。在学生建构概念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创设情境、设置疑问,以这样的方式提供帮助和指导,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所创设的情境应含有建构的材料,所设置疑问应隐含建构的目的。创设情境,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境,它能起激励、启发、点拨、反馈的功能。问题要以情境为基础,设计的问题或情境要能引起学生的关注,要能让学生感悟到情景中的问题,从而产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欲望。问题还要能点出思维的起点,拨动学生的思维。

这方面,以下的做法是比较有效的。

1、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引入概念。

因为生活实践留在记忆中的形象(表象)容易使学生理解。尤其对于初中学生,从生产生活中感知到的大量的、丰富的物理现象是他们认识物理概念的必要的感性材料。

2、运用演示实验来展示有关物理现象和过程。

演示实验直观、形象、生动,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创设的环境愈新颖、生动,就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好奇心。

3、精心设计学生实验。

实验可以提供经过简化和纯化了的感性材料,它能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明确、具体的认识。

有了鲜明的感性材料后,当学生将自己原有的观点与事实进行比较时,必然会产生认知冲突,这是概念有效教学的起点,也是学生建构物理概念的起点。

三、以问题为中心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是一种提高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有效方法。

初中物理概念的教学方式方法是多样的,不管采用哪种方式方法,只要在以上提到的影响学生建构概念的各个方面做好帮助、促进、组织工作,就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以我的教学经验来讲,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效果较好。

(一)把概念学习内容问题化,并制作成学案,以问题导向学习。

比如:电功率的教学。整理提炼出以下几个主要问题,并制作成学案。

1、根据你的经验和通过演示实验的观察,你认为不同的灯泡(用电器)消耗电能有哪些方面的差异?

2、请你和同学讨论:怎么表示灯泡(用电器)消耗电能的快慢? 3、1W表示什么意思?100W呢? 4、100W的灯泡工作10min消耗多少电能?工作10h消耗多少度电?

5、电功W与电功率P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6、100W的灯泡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每秒消耗100J的电能吗?

7、电功率P与什么无关?与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

8、测量电功率,你能想到哪些方法?

在以上电功率学案中,最重要的是三个问题:⑴表示哪方面的差异?(什么意思?)⑵怎么表示?⑶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有什么关系?学生知道了、理解了:电功率表示用电器消耗电能的快慢,可以用单位时间内消耗电能的多少来表示(P=W/t),电功率的大小与电功和用电时间无关,跟电流和电压有关(P=UI),而电功与电功率和用电时间有关(W=Pt),那么电功率这个概念就理解了。

其它许多物理概念的教学也是如此,比如;密度,要知道它表示物质的疏密程度,可用单位体积的质量来表示,它与质量和体积无关,与物质种类和物态有关。再比如:压强,要知道它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强弱,用单位面积上的压力来表示,它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只要弄清楚了三个问题:⑴表示哪方面的差异?(什么意思?)⑵怎么表示?⑶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有什么关系?那么概念就理解了。

其实,物理概念表示的是物理现象、过程中事物在某方面的差异或性能,每个概念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处于许许多多概念组成的概念网络中,所以,还要弄清楚这个概念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

这要学生根据他的感性材料,经过他的抽象概括来建构。如果他没有感性材料,既使教师告诉他几十遍:这个物理概念表示什么意思,学生未必知道它的意义,未必相信事物在这方面有差异,没有根据的观点很难让人相信。因此,知道是一回事,相信是另一回事,有根据的相信才是理解。在抽象概括过程中,如果学生没有参与,由教师包办代替的话,既使教师的思维非常合理,学生未必认为合理,未必相信教师所讲的看法,也许学生的错误经验感受、错误的前概念正在对抗新概念的建立,也许学生的信念体系正在对抗新概念的形成,也许学生正在认知冲突中无法、无力解决冲突 教师提炼问题给学生就能给学生的思维指引方向,能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积极的思考,使之朝有利于概念建构的方向发展,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建构概念、自己去弄清楚与其它概念的联系,自己去纠正和补充错误的或片面的认知。

问题是思维的开始,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提炼问题给学生,还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形成问题,把学习过程变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也是学生探究的心理动力和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契机。教师把教材中的物理知识转化为问题,借助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问题设计,促使学生思考,可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在概念教学中提出恰当的问题,层层设问,步步深入,由表及里,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深入思考,从而建构合理的、深刻的、结构化的物理概念。

新课程标准把科学探究作为教学内容和主要的教学方式,是对科学教育的正本清源。探究什么?当然是问题。什么问题?主要是事物间的差异和关系问题。

在物理概念教学中,我有这样的经验:有的学生会说、知道密度怎样表示,但就是不理解密度表示物质的疏密程度,不理解为什么密度要用单位体积的质量来表示;有的学生会说、会背欧姆定律,但搞不清电流、电压、电阻谁和谁有关系,谁和谁没有关系,甚至有的同学认为电阻和电压、电流有关系了。这说明教学没有明确探究事物间差异和关系的核心问题。

教师要帮助学生建构出事物间的差异和关系,让学生有经验事实或实验观察事实来支持建构的观点。科学的概念要有事实依据的支持,没有事实依据支持学生的头脑中就建构不起概念的。同样关系的建构也要用学生亲身体验过的、学生相信的事实依据来支持。只有用学生相信的事实依据和相信的思维逻辑建构起来的概念,才是学生相信的和理解的。

(二)让学生们按问题分几个环节进行自主的或合作的学习活动,适时、适当穿插学生展现学习成果的环节,教师作调控、指导、点拨、追问、评点。

在社会建构主义看来,人是在社会文化情境中接受其影响的,通过直接地跟他人的交互作用来建构自己的见解与知识的。因此,采用合作学习的策略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同学的帮助下能更好地建构概念,理解概念。

人都有表现的欲望,教师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小组里、在班上表现出来,不仅满足了他的表现欲望,而且能够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和学习的内驱力。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来分析问题、搜集资料、确定方案,直到解决问题。通过问题解决,学习者便可以深刻地理解相应的概念、原理,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

这样的教学,比传统的技能操练式的教学更能使学生对物理概念形成深刻的、结构化的理解,形成自己的、可以迁移的问题解决策略。

(三)巩固和提高练习

当学生初步形成概念后,应及时给他们提供运用概念的机会,让他们将抽象的概念返回到具体的物理现象中去,使他们在运用概念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从而逐步提高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实际能力。

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应该是物理教学成败的关键。要上好一堂课,教学方式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方式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有效的教学需要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来实现。现代教学论认为,在教与学双边活动中,学生是认知活动的主体,学习者在认知活动中发挥着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是最好的教学方法。

5.[高考必看]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五

平昌县西兴职业中学 张光超 谭清林

针对初中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和求知欲都较强,在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但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有效组织好课堂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一、联系学生常识性知识,层层深入,激发求知欲望,导入新课

初中生对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只是一知半解,但是又充满了好奇,对于这种情况,上课前先揭发他们的求知欲,再导入新课,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解串联电路的特点时,我设计了如下问题:亮度可调节的台灯的亮度(或收音机音量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改变电流大小有哪些方法?改变电阻有哪些方法?我们学过的什么仪器可调节电流的大小?滑动变阻器如何连接在电路中?进而提出滑动变阻器串联到电路中后,各部分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如何?这一系列的问题立马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很自然导入了新课。这样的设计,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联系实际加以引导,加深理解

在单元或综合复习时,由学生联系所学的物理知识,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物理现象或原理。例如:“举例说明分子是运动的”,“举例说明应用杠杆原理的工具”。这一类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努力搜寻记忆中的生活知识,在相互启发下,可举出更多的例子。我处理这一类问题的方式,一般是将学生举的例子简要记在黑板上,再由学生分辨哪些举例是对的,哪些错了。然后再把对的进行分类。例如上面举例中的第一题可分成气体、液体、固体三类分子运动现象;第二题可按省力、费力、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分类。这样处理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联系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

学生如果在教师的启发下,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成功地解释或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他们不但会感到一种学以致用获得成功的喜悦,而且还能激发积极思考,培养运用所学的知识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好习惯。“热水瓶是如何防止热传递的?”这是教师提问的一般方式,学生也能作出正确回答。我尝试改成这样的问题:热水瓶外层玻璃破碎后为什么不保温;新买的热水瓶不保温可能是什么原因?对照实物让学生对不锈钢保温杯与常见的玻璃保温杯的保温原理和保温性能进行分析及比较,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作出正确解答。如果有条件,针对课堂提出的问题,安排学生课后进行一些小实验、小修理、小制作,对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有帮助。

四、引起争论,激发思考

争论可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通过争论解决的问题,理解特别深刻,其效果是一般性讲解所无法达到的。容易引起争论的,往往是生活中碰到的现实与物理原理表面上相“矛盾”,或者平时形成的概念与严格定义的物理概念不一致的问题,设计一些问题,引起学生的争论,对澄清学生的错误认识大有好处。例如力学中“力是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以及“在平地上挑着东西前进做不做功?”等问题,引导学生对照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辩论,收到的效果比较理想。总之,课堂设计要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尽量结合生活实际,设计能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问题,并注意在提问中点拨启发学生分析问题。不仅要使学生明确为什么学、学什么,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知道怎么学,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排除日常生活经验的干扰,克服心理定势的消极影响,是如今搞好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问题。

文-汉语汉字 编辑词条

文,wen,从玄从爻。天地万物的信息产生出来的现象、纹路、轨迹,描绘出了阴阳二气在事物中的运行轨迹和原理。

故文即为符。上古之时,符文一体。

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爻)之政,由是文籍生焉。--《尚书序》

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说文》序》

仓颉造书,形立谓之文,声具谓之字。--《古今通论》

(1)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花纹;纹理。

(2)同本义 [figure;veins]

文,英语念为:text、article等,从字面意思上就可以理解为文章、文字,与古今中外的各个文学著作中出现的各种文字字形密不可分。古有甲骨文、金文、小篆等,今有宋体、楷体等,都在这一方面突出了“文”的重要性。古今中外,人们对于“文”都有自己不同的认知,从大的方面来讲,它可以用于表示一个民族的文化历史,从小的方面来说它可用于用于表示单独的一个“文”字,可用于表示一段话,也可用于人物的姓氏。

折叠编辑本段基本字义

1.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锦。2.刺画花纹:~身。

3.记录语言的符号:~字。~盲。以~害辞。

4.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凭。~艺。~体。~典。~苑。~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采(a.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b.错杂艳丽的色彩)。

5.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化。~物。

6.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

7.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

8.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质彬彬。

9.温和:~火。~静。~雅。

10.指非军事的:~职。~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

11.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552~言。~白间杂。

12.专指社会科学:~科。

13.掩饰:~过饰非。

14.量词,指旧时小铜钱:一~不名。

15.姓。

16. 皇帝谥号,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赐民爵位曰文;勤学好问曰文;博闻多见曰文;忠信接礼曰文;能定典礼曰文;经邦定誉曰文;敏而好学曰文;施而中礼曰文;修德来远曰文;刚柔相济曰文;修治班制曰文;德美才秀曰文;万邦为宪、帝德运广曰文;坚强不暴曰文;徽柔懿恭曰文;圣谟丕显曰文;化成天下曰文;纯穆不已曰文;克嗣徽音曰文;敬直慈惠曰文;与贤同升曰文;绍修圣绪曰文;声教四讫曰文。如汉文帝。

折叠编辑本段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与字形比较

折叠编辑本段详细字义

〈名〉

1.右图是 “文”字的甲骨文图片,资料来源:徐无闻主编:《甲金篆隶大字典》,四川辞书出版社。1991年7月第一版。

“文”字的甲骨文字绘画的像一个正面的“大人”,寓意“大象有形”、“象形”;特别放大了胸部,并在胸部画了“心”,含义是“外界客体在心里面的整体影像、整体写真、整体素描、整体速写”。

许慎《说文解字》把“文”解释为“错画也”,意思是“对事物形象进行整体素描,笔画交错,相联相络,不可解构”,这与他说的独体为文、合体为字的话的意思是一致的。“说文解字”这个书名就表示了“文”只能“说”,而“字”则可“解”的意思。“文”是客观事物外在形象的速写,是人类进一步了解事物内在性质的基础,所以它是“字”的父母,“字”是“文”的孩子。“文”生“字”举例(以“哲”为例):先对人手摩画,其文为“手”;又对斧子摩画,其文为“斤”。以手、斤为父母,结合、生子,其子就是“折”(手和斤各代表父母的基因)。这个“折”就是许慎所谓的“字”。“字”从宀从子,“宀”表示“独立的房子”,子在其中,有“自立门户”的意思。故“字”还能与“文”或其他“字”结合,生出新“字”来。在本例,作为字的“折”与作为文的“口”结合,就生出了新的字“哲”。

2.同本义 [figure;veins]

文,错画也。象交文。今字作纹。——东汉·许慎《说文》

五章以奉五色。——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注:“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黻。”

美于黼黼文章。——《荀子·非相》

茵席雕文。——《韩非子·十过》

织文鸟章,白旆央央。——《诗·小雅·六月》

斑文小鱼。——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3.又如:文驾(彩车);文斑(杂色的斑纹);文旆(有文彩的旗帜);文绣(绣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刺花图案);文织(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文鳞(鱼鳞形花纹)。

4.字,文字(“文”,在先秦时期就有文字的意思,“字”,到了秦朝才有此意。分别讲,“文”指独体字;“字”指合体字。笼统地说,都泛指文字。)[character]

饰以篆文。——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分文析字。——东汉·班固《汉书·刘歆传》

夫文,止戈为武。——《左传·宣公十二年》 距洞数百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文曰“天启壬戌秋日”。——明· 魏学洢《核舟记》

文曰“初平山尺”。

5.又如:甲骨文;金文;汉文;英文;文迹(文字所记载的事迹);文书爻(有关文字、文凭之类的卦象);文异(文字相异);文轨(文字和车轨);文狱(文字狱);文钱(钱。因钱有文字,故称);文状(字据,军令状);文引(通行证;路凭);文定(定婚)。

6.文章(遣造的词句叫做“文”,结构段落叫做 “章”。)[literary composition]

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孟子·万章上》

好古文。——唐· 韩愈《师说》

属予作文以记之。——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能述以文。——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摘其诗文。——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7.又如:文价(文章的声誉);文魔(书呆子);文会(旧时读书人为了准备应试,在一起写文章、互相观摩的集会);文移(旧时官府文书的代称);文雄(擅长写文章的大作家);文意(文章的旨趣);文义(文章的义理);文情(文章的词句和情思);本文(所指的这篇文章);作文(写文章;学习练习所写的文章);文魁(文章魁首);文价(文章的声价);文什(文章与诗篇)。

8.美德;文德 [virtue]

圣云继之神,神乃用文治。——杜牧《感怀诗一首》

9.又如:文丈(对才高德韶的老者的敬称);文母(文德之母);文武(文德与武功);文命(文德教命);文惠(文德恩惠);文德(写文章的道德);文薄(谓文德浅薄);文昭(文德昭著)。

10.文才;才华。亦谓有文才,有才华 [literary talent]

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11.又如:文业(才学);文英(文才出众的人);文采风流(横溢的才华与潇洒的风度);文郎(有才华的青少年);文彦(有文才德行的人);文通残锦(比喻剩下不多的才华)。

12.文献,经典;韵文 [document;classics;verse]

儒以文乱法。——《韩非子·五蠹》

言必遵修旧文而不穿凿。——《说文解字·叙》

13.辞词句。亦指文字记载 [writings;record]。如:文几(旧时书信中开头常用的套语。意为将书信呈献于几前);文倒(文句颠倒);文过其实(文辞浮夸,不切实际);文义(文辞);文辞(言词动听的辞令);文绣(辞藻华丽)。

14.自然界的某些现象 [natural phenomenon]

经纬天地曰文。——《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15.又如:天文;地文;水文;文象(日月星辰变化的迹象);文曜(指日月星辰;文星);文昌(星座名)。

16.文治;文事;文职。与“武”相对。[achievements in culture and education;civilian post]

文能取胜。——《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文不能取胜。

文武并用。——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精神折冲于千里,文武为宪于万邦。――明《袁可立晋秩兵部右侍郎诰》

17.又如:文臣,文吏(文职官吏);文席(教书先生的几席);文品(文官的品阶);文帅(文职官员出任或兼领统帅);文烈(文治显赫);文员(文职吏员);文阶(文职官阶);文道(文治之道);文业(文事);文僚(文职官吏)。

18.法令条文 [articles of decree]

而刀笔吏专深文巧诋,陷人于罪。——《史记·汲黯列传》

19.又如:文劾(根据律令弹劾);文法吏(通晓法令、执法严峻的官吏);文丈(规矩;制度);文移(官府文书);文牓(布告;文告);文宪(礼法;法制)。

20.文言。古代散文文体之一;别于白话的古汉语书面语 [literary language]。如:半文半白;文语;文白(文言文和白话文)。

21.文教;礼节仪式 [rites]

则修文德。——《论语·季氏》 22.又如:文丈(崇尚礼文仪节);文俗(拘守礼法而安于习俗);文致(指礼乐);文貌(礼文仪节);文绪(文教礼乐之事);文仪(礼节仪式)

23.指表现形式;外表 [form;appearance]。如:文服(表面服从);文榜(告示、布告之类);文诰(诰令)

24.指鼓乐,泛指曲调 [music;tune]。如:文曲(指乐曲);文始(舞乐名)

25.谥号,谥法:勤学好问叫文 [study deligently]

何以谓之文。——《论语》

是以谓之文。

26.姓

〈动〉

1.在肌肤上刺画花纹或图案 [tatto(the skin)]

被发文身。——《礼记·王制》。注:“谓其肌,以丹青涅之。”

文绣有恒。——《礼记·月令》

2.又如:文笔匠(在人身上刺花的艺人);文身断发(古代荆楚、南越一带的习俗。身刺花纹,截短头发,以为可避水中蛟龙的伤害。后常以指落后地区的民俗);文木(刻镂以文采之木)

3.修饰;文饰 [cover up]

身将隐,焉用文之?——《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饰邪说,文奸言,以枭乱天下。——《荀子·非十二子》

4.又如:文过饰非;文致(粉饰;掩饰);文冢(埋葬文稿之处)

5.装饰 [decorate]

舍其文轩。——《墨子·公输》

此犹文奸。

文车二驷。——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文马四百匹。——《史记·宋世家》

若将比予文木邪。——《庄子·人间世》

6.又如:文巧(文饰巧辩);文竿(以翠羽为饰之竿);文舫(装饰华丽的游艇);文饰(彩饰);文榭(饰以彩画的台榭);文舟,文艘(装饰华丽的船);文剑(装饰华丽的剑);文舆(饰以彩绘的车)

7.撰写文章 [write]。如:文匠(写文章的大家);文祸(因写文章而招来的灾祸);文雄,文杰(指文豪)

〈形〉

1.有文采,华丽。与“质”或“野”相对 [magnificent;gorgeous]

其旨远,其辞文。——《易·系辞下》

晋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2.又如:文巧(华丽奇巧);文朴(文华与质朴);文服(华美的衣服);文砌(华美的石阶);文背(不文雅,粗俗);文轩(华美的车子);文质(文华与质朴)

3.柔和,不猛烈 [mild;gentle]。如:文烈(指火候温猛)

4.美,善 [fine;good]。如:文徽(华美);文鸳(即鸳鸯。以其羽毛华美,故称);文衣(华美的服装)

5.通“紊”。紊乱的 [disordered]

惇宗将礼,称秩元祀,咸秩无文。——《书·洛诰》

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怀柔百神,咸秩无文。——《汉书·郊祀志上》

王者报功,以次秩之,无有文也。——庆劭《风俗通义·山泽》

〈量〉

1.用于旧时的铜钱。如:一文钱

2.用于计算纺织物

6.[高考必看]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六

1.1 教学目标形式化

我们经常看到, 针对《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所制定的三维培养目标, 教师几乎在每一节课上, 都按照三维目标进行了教学设计, 却忽视了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是否对称。我们认为, 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该挖掘物理教学内容内在的科学价值以及人文精神, 有效利用身边的资源, 依靠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和合理的教学安排, 让学生掌握一些科学研究的方法, 同时充分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 以真正实现三维教学目标。

1.2 过于追求教学情景化

传统的教学方法, 一直都被批判过于死板, 缺乏课堂气氛。因此在新课标的指引下, 很多教师都尝试使用情景化的教学方法, 情景设置在提高物理课堂的有效性中确实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好的情景设置是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的良好开端。一方面可以使生活走向物理;另一方面, 也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是学生保持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但现在, 部分教师走入了另一个误区, 过于追求教学的情景化而忽视了物理教学的实际需要, 很多情景教学的设置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学生只注意情景本身而忽略了教学内容。

1.3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和实验流于形式

合作探究学习是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形式, 几乎在所有的物理课堂上, 都会用到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形式, 这说明这种形式已经被教师们有意识地引入课堂了。但是, 在部分教师的可让上, 合作探究学习知识一种形式而已, 缺乏真正的合作。这主要表现在:探究内容没有探讨的价值, 在合作之前缺乏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过程, 学生的参与度不够, 学生合作是不够主动, 忽视了对学生合作技能的训练与培养。很多所谓的合作探究只是流于形式, 为讨论而讨论。

2 研究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意义

2.1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综合能力

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学生的学习效率自然也就随之提高, 学生不必在课堂上死记硬背、不用进行课内损失课外补、不用搞题海战术进行训练。同时学生的综合能力也能得到提高, 效率的提高是学习方法、思维意识、动手能力各方面都得到提高的结果, 效率的提高, 就是综合能力提高的体现。

2.1 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专业化水平

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必然要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和专业化水平, 这会促使教师不断尝试加强自己的教育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的反思, 教师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提高。

2.2 有利于在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对于有效教学的研究, 能将各种新的理念和新的方法引入课堂教学中, 不断为我们的中学物理教学注入新鲜的东西, 真正将素质教育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

2.3 有利于新课改的顺利实施和深入推进

目前, 新课改正在稳步推进, 但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仍存在很多问题, 比如上文提到的, 学生的合作探究变成无效的玩耍、过多无聊的提问被当作启发式教学等。只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不断探究新教学方法, 探究物理教学的有效途径, 才能推进新课改。

3 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策略

3.1 有效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对于教学行为有导向作用, 有效的教学目标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可以规范课堂教学过程及课堂教学方式, 至少可以防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观随意, 使整个教学流程规范、有序、有条理。活跃在教学一线的物理教学教师要在深化课改的过程中, 在课堂上对教学目标的设定做到有效性。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该遵循以下原则:第一, 科学化原则。第二, 系统化原则。第三, 具体化原则。

3.2 有效的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互相交流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与学生分享各方面的知识, 交流彼此的感情、体验, 从而达到共识、共进, 实现教学相长。在教学中, 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有效导入课题, 搭建互动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导入的方法有“提出问题”法、“演示实验”法、“讲述故事”法、“温习旧知”法、“播放视频”法、“设置悬念”法、“运用类比”法、“训练习题”法、“解释现象”法、“正反设问”法。 (2) 灵活运用多种方法, 帮助学生有效理解知识。 (3) 合理运用实验教学, 激活学生的思维。 (4) 改革课堂教学手段, 合理运用各种现代教学媒体。 (5) 坚持精讲精练的原则, 正确处理好教学练三者之间的关系。 (6)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精心安排教学环节。

3.3 有效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 机械教学占很大的比重, 但比起机械的接受学习和机械的探究学习, 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和有意义的探究学习更加有效, 有效的教学方式有很多, 下面提出几个:第一, 有意义接受式学习。在教学过程当中, 教师可以采用提问式进行教学, 以疑问启发学生思维, 以思考解答疑问。第二, 自主式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中体, 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第三, 合作式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有些问题用合作的方法能够更快解决。第四, 探究式学习。这是相对于“接受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

3.4 有效的教师角色

在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中, 教师一直都是以知识传授者的身份出现的, 现在, 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要积极扮演好引导者这个角色。注意“促”与“导”的有效结合, 注意“管”与“引”的有效结合, 注意“探”与“实”的有效结合。总之, 要客观科学地把握自己的角色。

4 结语

在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的今天, 教学效率也应该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我们的教师要不断加强自己的理论学习,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对自己的教学有所反思, 做到对有效的部分加以肯定, 对不足之处加以重视, 对自己的缺陷加以修正, 切实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高慎英, 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4.

[2]余文森.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M].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8.

[3]孙鹏霞.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课堂实施策略[J].考试周刊, 2008 (34) .

7.浅谈初中物理的有效教学 篇七

关键词:初中物理;有效教学;步骤

一、物理情境的创设

从小学时的自然科学学习过渡到初中时的物理、化学、生物课程的学习,很多学生还没有形成比较系统的理论分析的思维。所以,在诸如物理课程的学习中,便主要依赖于他们的生活经验。因此,初中物理教学首先可以通过现实的物理情境的创设来进行。

1.实物和模型的运用

可以在教学中借助一定的实物和模型。对于模型的建造有助于抓住问题的本质,排除次要因素的干扰;另外,通过实物和模型的展示,还可以比较直观形象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弥补学生对抽象概念认识的不足。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物的运用和模型的建造是一种很重要的教学方法。

2.多媒体工具的运用

多媒体工具的运用可以创设丰富的物理情境。多媒体工具在声音和图像的传达方面都更加形象和直接,有利于学生运用自己的形象思维对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理解和吸收。例如,在分析声音的传播途径时,可以通过观看声音传播的录像,将抽象的步骤具体化。或者使用录音设备记录学生自己的发音,通过别人所听的声音和自己所听的声音的对比,了解声音传播途径的不同带来的不同效果。

二、实验的方法

物理知识的学习,最终目的在于指导物理实践。所以,有效的课堂教学,还应该包括物理实验这一方法的应用。物理知识和结论的得出本身就是科学家在基于大量的物理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的。所以,在教学中运用物理实验的方式,要能够让他们明白物理课程中那些重要的规律和定律的诞生过程,培养他们科学的思路。另外,物理实验在培养他们思考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动手的能力,有利于他们在理论和实践上的综合发展。最后,物理实验这种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引发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在物理学习上的热情。

三、合理的教学步骤

1.课前的准备

合理的教学步骤首先要求教师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在充分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其次,在充分考虑各个层次学生的能力的情况下,编写合理的学案,对不同的学生实行不同的教学策略;再次,准备好课上需要的模型、工具等。

2.课上的引导

课上的有效引导也是初中物理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步骤。巧妙的课程引导能够让学生很快融入物理学习的环境中来,使他们从一个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一个积极的参与者。通过展示有趣的物理现象,提出有趣的物理问题,激发学生探求结果的意识。

3.课堂的练习

进行必要的课堂练习,也能够加强初中物理的有效教学。学生往往对于理论知识已经有了很深的理解,并且通过亲身参与实践,拥有了一定的动手能力。但是,在面对具体的物理题目时,还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设置一定的课堂练习,使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巩固所学到的知识。

4.课后的评价

最后,不能忽视课后评价这一重要的步骤。这种评价,主要是对课后作业的评价和在直接交流中所给予的评价。因为物理学习本身就存在着很大的难度,所以教师应该体谅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尽量给予这些学生一些积极正面的评价,鼓励他们认真对待物理课程的学习。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提高他们对于物理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沈丽.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初探[J].文学导航:上旬,2011(4).

8.浅谈初中物理的有效教学策略 篇八

关键词:初中物理;有效;课堂教学

很多初中生抱怨物理学科的内容太深,不容易理解,学习起来太困难。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方法是成功的保障。这就要求物理教师采取合适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進物理课堂的有效教学。

一、激发学生兴趣

初中生由于其年龄特点,对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与求知欲,物理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这点,为学生创设合适的学习情境,并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光的色散”时,我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雨后彩虹的图片,然后让他们思考:“彩虹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雨后会有彩虹呢?我们有时能看到彩虹,有时又看不到,这是为什么呢?”利用生活中的自然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进行有效教学。另外,物理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做游戏,寓教于乐,在游戏中学习物理知识。比如,组织学生进行拔河比赛,体会牛顿定律的应用。学生在兴致勃勃的时候进行学习,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做好引导工作

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还是答疑解惑的智者。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积极与学生互动,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这样既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能及时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由于物理实验是物理学习的重点内容,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思考,还要对他们进行指导。比如,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并根据自己的猜想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实践能力。另外,教师尽量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思考、互动讨论的平台,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促进自身的发展。

三、适时鼓励学生

每个学生都想得到教师的表扬与肯定。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地鼓励学生,肯定他们的进步。学生在课堂回答问题后,教师要给予肯定,尊重学生,激励学生向更高的目标前进。由于物理知识的深奥难懂,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学生通过互动讨论,经过思维碰撞,能够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而且,小组成员的互相鼓励,有助于他们共同进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适时地给学生以激励和赞扬,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有效提高物理教学。

总之,要进行初中物理有效教学,教师要采用合适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适时地激励、鼓舞学生,提高他们对物理学习的热情与信心,进而创设高效物理教学。

参考文献:

胡枫华.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研究[J].中学课程资源,2008(04).

9.[高考必看]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九

一、运用各种教学手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曾经说过:“兴趣是开发智力的催化剂。”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物理教学中, 学习兴趣尤为重要, 否则学生就会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 物理教师必须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以提高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新课标里明示:“让学生通过学习物理知识, 学会学习, 学会探究, 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不仅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而且还能感受到自己失败与错误, 通过纠正错误, 逐步走向正确, 真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通过物理实验及其探究来激发学习兴趣。”首先,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实验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 在讲到光的反射和折射的知识点时, 教师可以拿出一面镜子来让学生感受光的发射的发生过程, 然后让学生自己子为什么看起来是弯的, 让学生去联想实际生活中处处存在的物理现象和知识, 例如人类为什么会闻到花香, 天上为什么会有彩虹等等。让学生把生活中的物理问题带到课堂上来, 通过学习之后来解释这些现象的发生, 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 更重要的是能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激发他们对物理的探究兴趣, 这才是教学的关键和重点。

二、建立合作与竞争的生生关系

新课改强调所谓“生生互动”, 指的是课堂中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包括小组讨论、相互评价、相互激励、互帮互学等合作互助, 以建立合作与竞争的生生关系。

而物理知识特别是现行初中物理教材中的物理知识都比较有趣, 与生活现实结合得比较紧密, 所以物理课正是训练学生合作、发问、讨论、总结进步的最佳场所。尽管初中学生在如何与同学进行合作互动方面还不成熟, 组织他们进行良好合作还比较困难, 但初中物理课堂中却不能忽视这一合作能力的培养。在实际的物理教学中可以通过划分对子组方式培养学生此方面的能力。具体而言, 即在已划分的较大的小组内, 再将小组成员划分为两人的对子组, 为以后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打下基础。

三、适当增加实验使知识更直观

物理教材中有些知识没有通过实验加以探究, 学生掌握起来太抽象, 不易掌握, 我们可以通过增加一些小实验来加以完善。如在探究真空不能传声时, 可以将音乐贺卡中的响铃放入大注射器中做实验, 效果相当好, 在探究光能够在透明固体中传播时, 可以点燃蚊香用烧杯罩起来, 用小激光灯照射, 光路很清晰。这样学生不仅容易掌握知识, 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四、改革教学手段, 运用教学媒体

众所周知,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学的主阵地, 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 改变陈旧落后的教学方法, 将教育改革创新的思想方法落实到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去。现代教学媒体具有形象直观、动态等特点, 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 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向高层次发展。因此要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中要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现代教学媒体应用势在必行。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探索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师要通过计算机的视频、音频、图画、音像, 从各种不同的角度、不同方面剌激学生的大脑, 加强教学信息的传播力度。例如, 笔者讲解凸透镜成像这节内容时, 为了让学生正确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 教师运用flash物理教学软件, 将凸透镜成像跟物体位置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学生易学易懂, 记忆深刻, 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类型的授课内容要采用不同的教授方法, 如:启发式、探究式等, 真正做到教师教得轻松, 学生学得自如。

五、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 提高学习效率

倡导自主探究、实验体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与接受型学习方式的有机结合, 倡导“做”“想”“讲”有机统一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有利于学生探究学习的环境,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 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如在“浮力大小的探究”的教学中, 教师提出问题: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让学生大胆猜测, 在此基础上师生一起进行归纳, 明确影响浮力大小的可能因素, 然后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 进行分组讨论, 根据实验目的, 设计实验方案, 选择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探究。学习过程中, 对于不能完成的小组, 教师适当提示启发引导。实验结束, 每组派同学代表小组发言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阅读课本, 然后用书本上规范的语言再一次归纳结论。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 获得了知识, 同时有了成功的体验, 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六、优化教学评价, 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10.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方法 篇十

进行实验不单是有巩固教材知识的作用,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强烈的兴趣,物理的实验教学如同其他学科的教学一样,是中学阶段里的基础教学重要的部分之一,实验操作也是初中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础技能.物理教学工作者要注重对学生实验兴趣的激发,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那么,教师该用什么方法,才能激起初中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呢?比如,利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感.

例如,在谈到有关“浮力”实验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环境和条件,可带领学生到户外或者是学校实验室里的水缸,让学生轻松轻松,借机带一些必要的小工具 (如硬纸片、塑料、橡胶等) ,教师可以亲自给学生作示范,比较它们在水里面的动静;或者是下载些相关的视频 (比如各种游船、或是其他的一些媒介) ,再加上些精彩的动画画面或是歌曲什么的,最好是学生平时都喜欢的或者非常流行的,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深出浅入,制定个性化学习机制

对于初中生来说,对知识充满着强烈的好奇感,这就需要教师从中引导,在调动其积极性的同时也得把他们带到实验中来,让他们闻有所悟,学有所得.当然,每个学生都有他们自己的一套学习和吸收知识的方法,这要求学生自己自定学习计划.

例如,在研究物态之间的转化时,可以提前给学生讲清楚一些必要的知识预备,让他们提前做好预习的功课,并且要求他们根据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以及对此的理解作出相应的学习计划,提出他们的要求 (如果条件可以的,建议尽量满足他们所有合理的要求) ;在上课前,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之后教师根据学生制定的计划作出相应的处理.接着可以要求学生做些简单的实验,比如将冰放入各种温度不等的水中,看他们的反应程度,可以简单的得出这样的结论,由于水温的不同,而冰块在水中的融化过程和时间也是各不相同的.

三、学有所得,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有的物理教学如同“纸上谈兵”,没有把物理实验所传达的精髓传授给学生.实践出真知.学生只有在真正的实验操作中才能达到物理学科的最优学习效果.作为物理教学者,要正确处理好教材内容和实验操作的关系,要让学生真正的体会物理所蕴含的学科奥妙,就必需得让学生去亲身经历、体验和感悟.所以,带动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了解各种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是不可或缺的.那么,应该怎么做呢?在我看来,教师在每次实验前,可先给学生讲解实验仪器如何正确的使用,再制定明确的操作步骤.在操作规程里,不仅要写出操作的主要步骤,而且要规定出具体的要求;其次,教师要加强指导的作用,并组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观察物理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实验操作的技术水平;再次,要处理好实验原理和操作的关系.学生实验一方面是为了掌握技能,另一方面是为了巩固,验证运用所学的理论;最后,要求教师注意指导学生运用原理指导操作;引导学生运用理论解释操作中出现的种种现象,而且对教学内容尽可能“化繁为简”,这样更加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例如,在试验电阻的大小以及其影响因素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先讲明各种用电器的用法及其用途之后,给学生演示一遍,学生再根据教师演示的方法做实验,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提醒安全问题,每一个学生都会有不同的疑问,教师要随机应变地做出处理和指导,解答学生心目中的疑问,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学生对实验的兴趣,还能有效地提高实验课堂的教学效果.

四、完善总结,得出概括

学生在实验课结束以后,对实验过程及结果一定会有自己的看法和感受.那么,教师就可利用这一心理特征,要求学生写成实验总结,即心得体会.要求学生在通过实验之后把自己所悟所得作出的总结写出来,记录他们在试验中的乐趣和感想.教师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作出总体的评价与纠正.

例如,在力与运动关系的实验中,教师可以按照平时习惯,把班级分成若干个小组,选出一名组长和一名记录员,按照一定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去做实验 (学生可自由创新) 并且记录下每一个环节的具体步骤.建议在下一堂物理课上,先让学生一起讨论他们在试验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状况和出现的一些现象,让不同小组和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吸取有点,以此来激励学生在学习上再接再厉.

在实验中,教师务必要求学生认真地观察实验里所出现的每一个现象.学生只有在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之上,才有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的可能,通过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把理论知识与具体的实验进行理解和掌握.学生不仅能够对教材知识深入地了解,还能通过对实验操作展开丰富的想象,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地提高.

摘要:初中物理实验的教学方法不同于物理概念课的教学, 作为物理教学者来说, 实验课的教学不仅要求学生能够了解物理现象和规律, 而且重在培养初中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科学文化素养.它是在传统实验教学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改革和创新.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1]汪洋恣.初中物理实验课堂实践[J].现代教育, 2011 (2) .

11.[高考必看]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十一

[关键词]初中物理 问题 策略

初中物理是学生接触物理、学习物理的基础阶段,严重影响着学生以后物理学习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重视初中物理的教学地位,了解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初中物理教师的教学任务。

1.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没有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目前,在备课工作中,许多初中物理教师没有深入分析研究教学大纲和物理教材,没有详细了解物理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知识,从而导致物理教学目标不合理。而且,在教学过程中,一些初中物理教师只关注新课改的形式,没有充分考虑教学的具体需求,使得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相背离,从而导致物理教学的效果较差。

1.2过度强调情景化

在新课改深入发展的形势下,很多初中物理教师逐渐尝试应用情景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部分初中物理教师只注重教学形式,过度依赖于情境教学,使得学生对教学情境产生懈怠、厌倦的心理。另外,一些初中物理教师没有根据教学的实际需求,随意创设教学情境,使得情境教学沦为一种形式,从而大大降低了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1.3教学模式形式化

随着素质教育的快速发展以及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各式各样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逐渐被应用到教学活动中来,例如合作学习法、探究式学习法以及实验教学法等,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初中物理教师没有充分理解教学方法的意义,不能有效应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没有重视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进而导致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较低。

1.4忽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验是物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和学校教学条件的限制,物理实验教学活动不能顺利开展,从而导致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不强。而且,很多初中物理教师只强调理论知识,不重视实验教学,没有合理安排实验课,未能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从而导致学生的物理综合能力较低。

2.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的合理策略

2.1营造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

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学习的一个互动过程,因此,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师应该积极构建平等、自由的新型师生关系,努力营造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物理教学的效率。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初中物理教师应该以学生为本,详细了解学生的物理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教学策略,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提升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

2.2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是学生系统学习物理的起始阶段,对学生物理学习能力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初中物理教師应该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以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初中物理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情绪,采用情景教学法、合作学习法以及问题教学方法等方式,引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物理学习能力的发展。

2.3有效开展实验教学活动

物理实验教学可以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初中物理教师应该重视实验教学的重要意义,根据物理教学的实际情况,合理组织实验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物理水平,以提升物理教学的质量。例如,在学习摩擦力时,初中物理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把笔放在没有放纸的桌面和铺上纸的桌面上滚动,引导学生掌握摩擦力的相关知识,以提高学生的物理水平。

2.4不断提高自身的执教能力

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应该积极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执教能力,以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初中物理教师应该积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努力学习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技术,根据物理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学习需求,有效开展物理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物理知识体系,不断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以提升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

总结

12.[高考必看]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十二

一、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优越性

1. 利用多媒体课件, 发挥演示实验作用。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实验教学和演示实验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一环。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实验是物理实验教学的特点, 利用实验课不仅可以让学生记住某些相关结论、实验步骤, 而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透彻理解并且完全掌握产生实验结论的过程。

2. 利用课件帮助分析电路, 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与书对话的形式。

在电学问题中, 有一类电路由于有烧毁电源、电表、用电器等危害, 因此在实际操作中不允许出现。以前学生只有通过看书, 正因如此, 很多学生就缺乏感性认识, 难以体会到其危害的严重性, 也就更谈不上让其动脑筋, 设法解除危害了。若利用多媒体课件, 就可以把这类实验中应杜绝的现象通过屏幕展示给学生, 使他们能亲眼看到这些危害, 也就容易促使学生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融合中的问题

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融合, 促进了物理教学改革, 在学生素质教育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同时, 由于这种融合仍处于探索阶段, 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应引起我们的重视。一是信息技术手段喧宾夺主, 影响了教学效果。综观眼下各种各样的研究课、评优课, 多媒体是必备的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的应用使得整节课生动有趣, 师生积极参与。但在有些课后对学生的调查却反映, 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花花绿绿的动感画面, 往往是动画播放完毕, 学生的注意力不能及时转移到课堂教学中来, 影响了教学的进行。二是过分依赖模拟实验, 忽视传统实验。由于传统实验要有相关的仪器设备, 相应的技术手段与技巧, 做实验费时且容易失败, 这些都导致了一些老师认为传统实验很麻烦, 不如教学课件简单明显, 成功率高, 喜欢用模拟实验代替传统实验, 用鼠标敲击的虚拟过程代替本该亲自动手完成的实验, 这恰恰是违背素质教育精神的。传统实验在开发学生探究乐趣,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团队精神, 锻炼学生坚韧不拔的毅力, 鼓励学生不怕遭受挫折, 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总结规律、体验生活等方面, 有着模拟实验无法取代的教育功能。

三、把握信息技术的应用, 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

1. 回归信息技术的本位。

随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进一步深化, 教师对于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应有清醒的认识:信息技术只是一种教学工具, 要服务于教学, 应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那些地方能增强学习效果, 能使学生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的事, 或教一些重要的生活技能。这样教师才能够从容地把信息技术用到自己的教学去, 合理地选择和组合各种媒体, 把它们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使它们就像以前的粉笔与黑板一样成为教学过程中天然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 把握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应用中的原则。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时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才能得到良好的效果。 (1) 目的性原则:信息技术应用的目的指导和支配着教育教学活动, 有了明确的目的, 才能避免任意性和盲目性, 使教育教学活动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 (2) 整体性原则:在教育教学中, 教师、教育信息、现代教育技术、学习者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整体, 必须处理好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使教育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3) 主体性原则:在教学中, 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 是双主体。只有发挥两个方面的积极性, 双方都积极参与活动, 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4) 视听与思考结合的原则:在信息技术应用于物理教学时, 视听与思考紧密相连, 不可分割。在教学中不能使学生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感性阶段, 必须上升到理论阶段, 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 (5) 及时、准确的反馈原则: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做出反应是反馈, 教师对学生的反馈做出评价也是反馈。不论是学生的反馈还是教师的反馈, 都要及时、准确, 才能起到调控教学过程的作用。

3. 教师应有先进的教学理念。

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研究发现, 尽管计算机在教学中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但它决不是万能的, 计算机能否在教学中发挥作用, 作用发挥的程度怎样, 取决于教师怎样使用它, 而其中的关键环节在于教师如何设计自己的教学, 从而以适当的方式把计算机用到教学中适当的环节。而教师的教学设计思想来源于教师的教学理念, 教师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总结, 发现自己的不足, 摒弃自身已有的落后理念, 有意识地尝试和实践科学的、先进的理念, 才能避免形式上的融合, 避免低效甚至无效的融合。

13.[高考必看]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十三

[关键词]初中物理 实验教学 有效性 策略

一、前言

进入新时期以来,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提高初中生物理实验能力成为本次改革的重要目标,这就要求广大物理教师应当加强物理实验教学。然而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受长期应试思维以及中考升学压力等影响,当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往往得不到重视,这不仅与新课程改革目标相违背,同时更会导致初中生物理动手实践能力等出现欠缺。为此,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迫在眉睫。

二、实验前准备工作要做好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而言同样适用。因为充足的准备工作能够使各项实验器材和材料都能按照各个实验的不同要求准备到位,如此一来不但能够确保实验教学顺利开展,同时更有助于实现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为此,广大初中物理教师必须在每一次实验前,根据实验内容、要求等做好准备工作。对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精心设计物理实验方案

物理实验方案作为指导操作准确性、保障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依托,是初中物理实验教学顺利进行的保证。为此,每位初中物理教师在开展实验教学前都应当精心设计实验方案,以提高实验教学的针对性与有效性。首先,初中物理教师要在备课阶段先充分掌握某一实验的要求、操作重难点以及注意事项等,随后在此基础上根据该实验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实验方案。需要注意的是,在设计方案过程中不仅要确保实验符合学生认知,并且要有较强的针对性,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其次,在设计出实验方案后,物理教师应当要对该方案进行检验,即自己先在实施教学前根据所设计方案亲自动手做一次,这样不但可以检验所设计方案是否存在纰漏,同时也能够在实验过程中对不合理的地方进行调整,以确保所设计方案的有效性。

(二)做好物理实验材料选择

在物理实验方案设计好了之后,教师下一步工作便是选择好材料。材料作为实验教学有效开展的重要基础,这就要求广大初中物理教师做好其选择工作。结合笔者实践来看,首先,教师应当充分依据所设计的实验方案选择相对应的材料。例如在“电磁铁”这一实验教学中,教师在选择铁钉时应当采用经过消磁处理的铁钉,以避免实验中电磁铁处于断电状态时铁钉仍被吸引。其次,物理实验材料选择中,除了充分依据设计方案外,教师还应当尽可能地确保材料的多样性,即根据实验内容多准备一些材料。例如在“流体的压强”关于浮力的实验中,教师可以多准备一些材料,譬如泡沫、气球、橡皮筋等,如此一来能够使学生通过多种材料进行实验验证浮力,进而在确保物理实验顺利开展前提下保障教学的有效洼。

三、做好课堂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兴趣

初中物理实验根据操作人员的不同一般可以分为两种:一是课外小实验,二是课堂演示实验。前者主要是由学生独自操作,后者则是由教师完成。在这两种物理实验中,笔者认为对实验教学有效性影响最大的应该是课堂演示实验,这是因为该实验能够在教师边讲解边演示过程中,在激发学生兴趣前提下使他们能够直观而准确地掌握相关知识。为此,笔者认为教师在做课堂演示实验时应当对其教学形式进行创新,从而在激发出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大气压强”实验中,教师可以通过使用扑克牌以及装满水的透明玻璃,随后将扑克牌盖在玻璃杯上,将玻璃杯慢慢倒过来,学生便能够发现一张小小的扑克牌使得玻璃杯里面的水不倒出来。运用这种简单的实验形式不但能够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物理实验的乐趣,还可以激发学生对实验原理探究的兴趣,从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四、做好物理實验教学的总结点评

要想实现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目标,笔者认为广大教师除了实验前准备工作以及课堂演示实验要做好之外,实验后的总结点评同样重要。有效的总结点评不但能够使学生得以再次对实验所涉及知识点回顾,加深认识,同时也能在此基础上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首先,在物理实验完成后,教师应当回顾性分析该实验所涉及的步骤,从最开始操作到实验结束,通过这样的分析,使学生能够在自己内心构建出一个完整的实验操作过程,从而有利于相应知识的获取。其次,教师对物理实验中易于产生错误或忽略的地方进行梳理,并分析出导致的原因,从而使学生能够在遇到该实验操作考查时很好地应对解决。

五、结束语

上一篇:提升逻辑思维的训练题下一篇:企业尽职调查报告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