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药学教育中提高职业素养的探讨(8篇)
1.高职药学教育中提高职业素养的探讨 篇一
高职生职业素养教育探讨论文
摘要:本文基于对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的本质涵义的剖析,以校企合作的角度,从学生自身和学校两个方面,着重分析高职院校的职业素质教育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和针对问题所带来的思考。并且针对以上问题提高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的有效实施路径――充分发挥企业在职业素养培养中的作用。
关键词:校企合作;高职生;职业素养教育;实施路径
目前,高职院校的重要办学方法就是学校和企业合作,但是限于其固有的教育形式,高职院校仍然停留在层次浅、水平低和单一散漫的层次中,这样的话就不能形成好的紧密型合作关系,如人才共同培养、教育过程共同监管和教育成果共同享有以及出现问题或者应付责任共同承担的发展前景。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在院校不能主动向企业提供价值。专业设置与实训科目不匹配;“双师型”教师能力难以保障等之外,学生职业素养难以适应企业需要成为制约校企合作长效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为进一步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教育部在出台的《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强调,必须对培养人才的方式进行改革,对学生的持续成长能力进行提升,将学生素质培养放在首位。
一、职业素养的涵义
劳动者在职业发展中的能力的总体概括下就是所谓的职业素质,职业素养主要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执业行为等很多方面。职业素养也可以称之为职商,能够反映出个人在社会中发展所积累的智慧和修养,所有个人行为累加就形成了职业修养的概念,内在是职业素养的体现,外在是个体行为的表现。
二、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1.1学生对职业精神认知比较模糊。根据前面进行的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对高职毕业生能力和素质要求的调查发现,企业最看重高职学生素质中的几个指标分别是:诚实守信、敬业精神和责任心、团队合作能力。企业看中的个人能力或者素养中,敬业和责任心是排在前列的,也是企业认为现今社会大多数人所不具备的.。企业在招聘人才时,非常强调敬业精神。事实上,我们所强调的敬业,就是对工作是否有责任心。所以,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还没有真正的面对社会,首先要学习的就是不积跬步无以行千里,从点点滴滴做起,逐渐完善自己,增强责任心和敬业精神,为以后步入社会和职场提升累计经验和教训。
1.2缺乏经验的学生没有正确的对自己定位。职业定位的真正意义就是真确看待自己,在对自己有一个正确认识的前提下在进行职业规划,从而制定发展计划和通过努力去实现。这样就要不能盲目选择和制定发展计划,只有避开这些,才能最快最有效的达成目标。现阶段很多应届毕业生没有正确的看清自己,将自己放在很高的位置上,这反应的就是毕业生的自大以及盲目的特点,就像上面提到的,做事从小事做起,不管你将来发展的如何好,都要一点一滴的积累。事实上,不管自己定位在何种层级上,必须以自己的特长和经验为前提。再者,也要充分考虑工作性质和家人期望等很多因素,所以毕业生一定要理性的评价自己,并且结合社会和工作需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1.3毕业生欠缺对自己将来的规划能力。现阶段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是毕业生毕业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会干什么,兴趣爱好是什么,这样就反映出了毕业生职业发展意识淡薄和方向的不清晰。毕业生应该全面了解自己的特长和发展方向等,对自己全面认识,这样才能在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崭露头角。
2.学校在职业素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1重视职业技能培养,忽视培养自己的职业意识。有一种理论叫做素质冰山,其理论阐述,个人的素质犹如在水中独立漂浮的一座冰山,我们能够看到的水上的冰山这是表象,看不出好坏,而我们看不到水下的那部分才是关键的因素,代表着责任、态度等很多内涵。现如今的高职院校虽然都对学生的职业素质进行了各种方式的培养,但是细分培养过程,我们发现,职业技能是培养的重点,职业意识的培养完全不够,这也是目前职业培养的一大缺陷。很多在校学生自认为证明就是找到好工作的象征,往往忽视了企业最重视的职业素养等因素。
2.2关注就业率、忽视素质培养。目前,高校培养学生的方向很确定,那就是提高就业率,帮助学生尽快就业,认为这个是显示一个学校发展好坏的标准。其实这样的想法不能说是不对的,但是如果站在教书育人的角度上去思考,我们就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学校为是社会培养优秀的人才的,而不是单纯的提高就业率。高职教育的目的不只是培养或者输送对对国家发展有利的实用性人才,更重要的是为国家教育出素质高尚,人格健全,道德意识强的优秀人才。
2.3培养只局限于学校,缺少社会意识。我们都知道高职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的最终目标是学生进入社会公国发展,适应并且融入大社会的大环境中去,通过发挥自己的技能来与同时相处,从而为公司创造价值,为自己赢得荣誉和物质。所以,要想达到以上效果,就需要学生在学校就要步入社会,进行社会实践和交流,通过实际的生活和时间来培养自己的独立性和适应能力。但是观察我们现阶段学校培养学生的主要方法,还是以学校的课本教育为主,即使这种培养能够起到一定效果,但是要做到真正的素质教育,距离还是比较远的。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认为,要想实现学生高素质培养,就要让学生走出去,融入到社会实践中,通过切身的体验来感受社会,提高自己。
三、加强职业素养教育实施路径――发挥企业在职业素养培养中的作用
1.企业在制定人才教育方案时参与进去。现阶段社会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毕业生找不到适合的工作,这是一种畸形的发展和不正常的现象,证明企业要求和学校的培养是脱轨的,不一致的。所以基于以上考虑,企业应该参与到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方案中,这样一来,首先企业可以提供用人标准,让学校有方向的培养学生,其次,对于学校教学制定也要参与其中。学校应该到企业中深入查看,了解行业的发展和缺陷,然后将企业优秀人才请到学校带班授课,培养合适人才,这样的做法更加实际可行。
2.学校和企业深入沟通,对学生采用订单式培养。高职教育中以职业活动为目标是教育改革中必须坚定地原则。学校和企业联合是学校培养素质人才的根本基本方法,通过教育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实践型人才,多种培养方式同时进行。首先,建立实际的教学情境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采取多种实践方式进行培养,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想进行熏陶。提高学生的兴趣从而逐渐感悟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将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使学生尽快适应职业角色。其次,将企业文化引进,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学校应该聘请专业的企业员工到学校进行宣传教育,以自身的经历来讲解书本的理论,更加生动易懂。让学生产生兴趣尽早适应社会和企业需求。
3.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融合。学校应该举办各种校企联合的活动,邀请社会企业经营和进步人士进行宣导,更近的了解事件理论。通过成功的人士来让学生有期望有目标,从而建立学生学习进取的理念,让学生能够设身处地的感受到成功人士的人格修养和与自身的差距,从而逐渐提升,完善自我。4.邀请公司中高层人员到学校中到学校进行讲授。企业的成功人士都具有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职业素养较高,要求他们到学校进行讲授,让学生感受企业分为和企业家的人格魅力以及职业修养,通过学生与企业家的亲身交流,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树立典型来摆正心态,进而提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Z].教职成〔2011〕12号.2011年9月.
[2]姜大源.中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建言:措施与创新[J].职业技术教育,2011(28).
[3]程淮中.财经职业素养教育与实践[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2.高职药学教育中提高职业素养的探讨 篇二
围绕建筑类顶岗实习高职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情况, 对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建筑类专业2011级顶岗实习高职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共计发放问卷550份, 收回有效问卷539份, 抽取500份问卷进行统计。
在本次的问卷中, 男生共418人, 占83.6%, 女生共82人, 占16.4%。顶岗实习学生年龄主要是21岁, 占41%。顶岗实习单位主要是私营企业, 占85.4%, 另外, 国有企业实习占12.8﹪, 外资企业实习占1.8﹪。实习单位的建立时间主要是5~10年, 占27.2%, 另外, 3年以下的公司占25.4﹪, 3~5年的公司占21.8﹪, 10~30年的公司占19.2﹪, 30年以上的公司占6.4﹪。学生实习公司主要是积极准备上市的公司, 占45.4%, 已经上市的公司占19.2﹪。学生顶岗实习公司员工规模50人以下占47.2﹪, 50~100人占22.8﹪, 100~500人占21﹪。600-5000人占4.6﹪, 5000人以上占4.4﹪。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 主要从事基层技术工作, 占54.6﹪, 从事基层管理工作, 占18.2﹪, 从事设计工作, 占1.8﹪, 从事销售工作, 占3.6﹪, 从事其它类工作, 占21.8﹪。
2 建筑类高职生顶岗实习期间职业素养培养现状
2.1 顶岗实习期间, 高职大学生对企业文化的关注程度
从调查结果中发现, 对“顶岗实习期间, 您以前是否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 选择“非常了解”占总人数的5.2%, 选择“知道企业文化概念”的占20.8%, 选择“说不准”的占31.6%, “不太了解”的占41.6%, 而选择“完全不了解”的占0.8%。
对“您是否了解公司成长历程, 现有的组织架构和相关职能部门, 企业经营的范围, 公司发展的目标等公司概况?”, 选择“非常了解”占了总人数的0.8%, 选择“多数了解”的占31%, 选择“不太了解”的占59%, 而选择“完全不了解”达到9.2%。
对“你是否清楚公司主要的规章制度和程序。包括考勤制度、奖惩制度、培训制度、质量管理体系制度等?”, 选择“非常了解”占了总人数的4%, 选择“多数了解”的占40%, 选择“不太了解”占55.8%, 而选择“完全不了解”占0.2%。
2.2 顶岗实习单位企业文化对学生职业素养作用的深度
对“您个人觉得企业文化对你是否起到促进作用”选择“作用很大”占总人数的27.4%, 选择“有作用”占50.2%, 选择“不清楚”占21.6%, 选择“没什么用”占0.8%。
对“在企业中, 你认为进步最快的是什么?”的不定项选择中, 选择“职业道德”占总人数的40%, 选择“服务意识”占40%, 选择“协作精神”占46.6%, 选择“知识和技能”占44.8%, 选择“诚信度”占20%, 选择“责任心”占29%, 选择“抗压能力”占15.6%。
对“你认为企业的价值观念、企业精神、企业道德、团队意识、企业形象、企业制度之中, 对你影响最大的是什么?”的选项中, 选择“企业的价值观念”占总人数的24%, 选择“企业精神”占14.2%, 选择“企业道德”占14%, 选择“团队意识”占20.4%, 选择“企业形象”占8.2%, 选择“企业制度”占19.2%。
对“您个人觉得, 公司高层领导是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选项中, 选择“十分重视”占总人数的21.8﹪%, 选择“重视”占42.8%, 选择“说不准”占30.8%, 选择“不太重视”占4.6%。
2.3 企业文化对顶岗实习学生教育培养积极作用
设定“在企业中, 企业文化对您的积极作用、教育培养主要有那些方面?”的开放式问题回答中, 提出的建议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
(1) 在企业管理中, 渗透着企业精神、企业道德等因素, 即所谓的“软管理”, 在企业员工中发挥着凝聚、约束、激励、引导、协调的积极作用。对员工教育和管理达到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效果。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为职工队伍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2) 在与人沟通协调方面, 首先要讲诚信, 注重团队意识, 其次工作要细心、谨慎, 多观察, 以更好的面对新情况、新任务。
(3) 通过对企业文化的了解和学习, 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职业习惯, 遵守企业制度。
(4) 顶岗实习期间, 通过对企业文化的了解和学习, 在个人职业道德, 责任意识、团队意识等方面得到了提高。沟通、交际、抗压、忍耐等方面能力得到锻炼。不仅局限于书本知识, 实践知识也充分的增长, 并且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
3 企业文化对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问题及对策
(1)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顶岗实习的单位主要是私营企业, 而且公司建立的时间主要是10年以下, 员工主要是50人以下的小公司。顶岗实习学生对单位的企业文化关注度不够, 对公司的成长历程、经营范围、发展目标、规章制度、办事程序等都不太了解或者了解不多。这都表明学生顶岗实习的单位相对较小, 公司建立的历史短, 企业文化的建立比较薄弱, 学生对企业文化重视程度不高。在以后的就业和顶岗实习中, 要注重这方面的教育。
(2) 调查显示:公司领导对企业文化和管理比较重视, 企业文化对员工素质培养是积极有用的。在企业文化中, 企业精神、团队意识、企业制度等对学生的影响较大。在今后的工作中, 学校应加强与企业的沟通, 交流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积极所用, 共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摘要:顶岗实习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教学环节, 然而却出现了学生对企业文化不重视, 实习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相对薄弱的现象, 本文分析了企业文化对顶岗实习学生职业素养影响的作用, 总结了企业文化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问题及对策。
3.高职药学教育中提高职业素养的探讨 篇三
略
摘 要:《产科护理》是助产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充分的课前准备、积极的课中渗透、认真的课后反思以及教师的积极引导可以提高高职助产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
关键词:产科护理;高职;助产专业;职业素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R19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6-0271-01
助产士肩负着两代人的健康,三个家庭的幸福,责任重大。因此,临床需要助产士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学生在校期间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在教授学生职业技能的过程中注重培养职业素养。
《产科护理》是助产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教师通过充分的课前准备、积极的课中渗透、认真的课后反思以及教师的积极引导可以提高高职助产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
一、充分的课前准备
教师查阅、收集与《产科护理》相关的职业素养素材,选好每次课职业素养的渗透点,然后将其精心地设计到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明确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哪一环节进行渗透、如何渗透。借助教学设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可以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又可以进行“润物无声”地职业素养的培养。
二、积极的课中渗透
1.第一堂课
教师在第一次课中介绍《产科护理》与助产岗位的关系时,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未来的职业,同时要强调助产士应具备的基本职业素养,如态度和蔼、严谨求实、语言文明、团结协作等。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中的医德规范,还可以介绍临床工作中因助产士修养问题与患者之间发生的故事,如有的助产士关心、爱护病人,患者能感受到助产士的温暖,理解、支持助产士的工作;有的助产士对患者漠不关心、态度生硬,给患者造成一定的伤害,从而引发一些矛盾。当然,教师尽量多举正面、积极的案例,在课堂上多传递正能量。这样学生会认识到自己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加强自身修养,为胜任日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目标
教师要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上。教学设计中每次课的素质目标都要与本次课密切相连,而且要将具体内容细化。通过长期、逐渐地渗透,让学生渐渐地去接受并意识到职业素养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潜意识,让学生能逐渐地进行自律。
3.教学内容
教师要善于挖掘课程,在充分把握课程内容的基础上,挖掘职业素养的渗透点,渗透点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并且能恰到好处。在对学生渗透时,不要长篇大论,那样学生会反感,认为你在说教她,她不愿接受,一定是巧妙而润物无声的渗透。如《产科护理》课程中,学生们会学到围绝经期女性生理特点,在学到这部分内容时,教师会“无意”的问道同学们,你们的妈妈是不是已经处于这个年龄段了?然后借题发挥,让学生理解父母,懂得感恩。
4.教学方法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发挥自然渗透的作用。如案例教学法,教师课前布置案例、提出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学习,课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学习成果,这种小组合作式的学习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教师要巧妙设计案例,充分发挥案例的积极作用,如在案例中设置护患的矛盾,通过分析案例让学生找出解决矛盾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认识到助产士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的重要意义。
5.教学手段
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也可以发挥它的积极作用。如借助实训室,实训室是模拟临床医院设置的,学生所有的技能操作都是在这里完成的,仿真实训室不但为学生提供实训物品,而且可以提供仿真工作环境,逼真的工作环境能让学生热爱助产士这一职业的情感油然而生,只要进入这样的环境,就能让学生意识到她的职责。
6.借助教学评价
对于职业素养的培养效果,主要取决于学生的意识和自律,但若能再辅以外在的他律,会让效果更牢固而持久,所以,要重视教学考核评价的约束作用,可以将职业素养列为考核内容,但要注重方式方法,以免引起学生的抵触。我们在对学生考核内容中,将职业素养的内容列为平时考核项目,另外,在考核学生技能操作时,也将职业素养的内容列为考核项目,但所占的比重不是很大,考核主要起辅助、稳固的作用。
三、认真的课后反思
教师可以依据教学内容及渗透点给学生布置一些作业,主要是以感想、心得体会的形式来完成。通过作业,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然后,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某些方面的培养。此外,布置作业也可以促进学生思考,能触动学生的心灵深处。
四、教师的积极引导
在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的培养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首先,教师自身就有示范、榜样的作用,教师应热爱生活、积极乐观;对待工作,能认真、严谨、求真务实;对待学生,能多一些关心、理解和帮助,教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着学生。
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良好表现给予及时的评价和鼓励。如学生在以小组为单位学习时,同学之间能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对问题的解决很恰当,这时教师要对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肯定,这样学生会受到很大的鼓舞。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并且要让学生多发挥她的长处,日积月累的引导,一定会让学生在职业素养方面有很大的进步。
职业素养对学生的发展起重要作用,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并能结合自身的工作加强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作者单位: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4.高职药学教育中提高职业素养的探讨 篇四
陈蓉
广州大学,桂花岗纺织服装学院,广东 广州 510400
摘要: 职业生涯教育已经成为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部分,其理念在各国的实践给大学就业指导体制带来了重大变革。本文针对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迫切需要提高学生职业适应能力的现状,阐述了职业生涯教育对提高学生职业适应能力的重要意义并提出其在我国高职院校实践的几点探索。
关键词:职业生涯教育职业适应能力高职院校
The Sally Port for Improving the Career Adaptability of Students from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 Thinking of the Practice of Career Education
Abstract: Career Education became the essential part of the r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eduction system all around the world.The practices in the university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brought great changes to the career training system.This article analysi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hich is in need of improving the Career Adaptability of the students.It explains the significancy of carrying out the Career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areer Adaptability of the students.Meanwhile it expands some practices of Career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China.Key words: Career EducationCareer Adaptability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一、高职院校迫切需要提高学生职业适应能力
第一,职业适应能力提高高职学生社会竞争力重要因素
随着大学不断扩招,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由“计划型”教育转变为“市场化”教育。伴随而来的是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高职教育既属高等教育层面,又归属职业技术的实用性、应用型教育。职业技术教育规格上,处于最高层面,社会需求量非常大,有发展和竞争的潜在优势。但在学历上,高职教育在高等教育层面上目前被国家限定在专科层次,与本科院校比较在竞争上处于劣势。为此,高职学生要提高社会竞争力,必须在校期间积极培养和提高其职业适应能力。
第二、提高学生职业适应能力是改善早期离职现象的主要渠道
职业适应能力主要体现在就业者对其承担工作的生理、心理素质特征和能力。特别是心里上,毕业生在初次就业时,由于缺乏必要的职业准备和职业生涯规划,导致职业意识不成熟和择业时的盲目性。这是造成初职就业者3年内离职率激增的主要原因。调查显示,中国企业接收大学生后一两年内流失率在30%以上的达到被调查企业总数的50%,其中包括高职毕业生。因此,高职学生应提高职业适应能力,负责地选择或决定自己未来的人生蓝图,确定最佳职业目标,避免择业时和就职后的盲目性。
第三、提高学生职业适应能力是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趋势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技术进步、职业岗位变化以及人才使用的国际化标准都对我国职业教育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据调查,60%企业反映,应届毕业生到岗工作,学什么专业干什么工作,实际知识应用率不足40%,而且多数学生表现出所学过的知识转化不出来,不能变成自己在岗的实际能力。我国大学生一般适应周期在1—1.5年才能独立完成工作,高职学生情况稍好一些,而发达国家的大学生到岗适应期是在2—3个月。
我们在调查后的比较分析中发现,美国的学生在读大学时重视研究市场,把知识放在实践中学习感悟。中国学生上了大学后对市场变化、社会变化关心度较低,注意力和精力都应在付考试。多数学生对职业目标相对模糊,没有把兴趣、爱好与自己所学专业很好结合。这一人才培养模式完全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为此,高职院校应加强学生职业适应能力的培养以适应人才国际化的培养需求。
二、“职业生涯教育”是提高学生职业适应能力的突破口
职业生涯教育(Career Education)是由曾任美国教育署长的马兰博士于1971年所提出的一种新构想,并在美国联邦政府鼓励下发展成一次范围广、影响深的教育改革运动。职业生涯教育就是指对个体一生的职业选择、设计、发展进行培养和引导。本纪初,日本开始全面实施的职业生涯教育给日本高等教育带来了巨大的积极影响。根据日本《2004年综合调查研究协会会议报告书》中的论述,日本的职业生涯教育被定义为:是培养学生劳动观和职业观的教育,是高度重视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创造性,发展人的个性的教育,旨在使学生具有相应的职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了解自己,积极主动地选择人生道路的能力。其目的是通过教育促进人生价值实现,为社会提供适应时代要求的优质劳动者。
在我国,据新浪网教育频道推出的一项关于“你什么时候接受过系统地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的调查显示:“从来没有过的”占80.98%, “大学期间”占15.9%, “高中期间”占3.12%。这就表明我国的职业生涯教育没有形成系统。
现阶段引入“职业生涯教育”对提高学生职业适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是提高高职学生职业适应能力的突破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制较短,早启发早成才
学生职业适应能力直接影响就业。大学生就业不是到了大四才开始准备,而应在读大学的第一天就有思想基础。一年级了解自我,二年级锁定感兴趣的职业,三年级有目的提升职业修养,四年级初步完成学生到职业者的角色转换。而高职的学生学制相对较短,一般是两到三年,这就更加要求高职教育应该提倡在校实践“职业生涯教育”。
第二、目标明确,专业特色突出
职业生涯教育最根本的就是要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高职学生一旦确定自己理想的职业,就会依据职业目标规划自己的学习和实践,并为获得理想的职业积极准备相关事宜。明确学习目的,激发了学习动机。在此基础上,高职学生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巩固和提高,使其在就业时具有专业的职能和特色。
第三、学以致用,提高创造能力
职业生涯教育是引发学生个体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教育,它会使学生认识到个体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到自己的职业生涯要与社会、时代发展相统一、协调一致。一方面,社会经济为我们提供职业平台,另一方面,职业生涯设计、实施又要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联系,使学生认识学校学习与职业工作的关系,让他们在实践中亲身感受学校所学的知识是如何应用于实际工作之中,了解实际中最重要的知识、技能是什么,从而将自己现在的学习与将来的职业相联系,并因此激发了创造力。
第四、培养兴趣,干一行爱一行
职业生涯教育激发学生正确进行自我分析和职业分析。自我分析即通过科学认知的方法和手段,对自己的兴趣、气质、性格和能力等进行全面分析,认识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职业分析是指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充分考虑职业的区域性、行业性和岗位性等特性,比如职业所在的行业现状和发展前景,职业岗位对求职者的自身素质和能力的要求等,使学生真正掌握一门自己喜爱的终身职业。
第五、培养能力,适应社会环境
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环节包括职业实践活动,学生在实践中品尝到职业工作的酸甜苦辣,在与共同劳动的不同年代人的接触和交流中,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并因此提高了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所谓适应环境,包括工作环境和人际环境两方面,其中主要是人际关系。在不同环境下的人际关系有所不同,无论在任何环境下,要处理好人际关系必须要有良好的品德。
总之,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主要是提高其从事本行业岗位的基本能力和专业能力。高职学生只有将合理的知识结构和适用社会需要的各种能力统一起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职业生涯教育正是围绕着提高这些能力而展开的专业教育。因此,为保证毕业后理想就职的实现,职业生涯教育的内容应该从新生入校开始,分阶段有步骤贯穿整个高职教育的全过程。
三、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实践探索
第一、社会应加强“职业生涯教育”的宣传
现阶段,在高职院校开展专业的“职业生涯教育”的宣传还不够。要顺利地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政府和高职院校必须高度重视职业生涯教育,加强对职业生涯教育的舆论宣传。各高职院校要把职业生涯教育作为学校的一件大事来抓,做好职业生涯机构的完善、课程的开设和咨询等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工作。通过校园网、校报、广播站、举办职业生涯规划讲座、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竞赛等方式或活动宣传职业生涯教育的内涵、意义和作用。
第二、政府立法保障职业生涯教育的实施
美国是较早在学校中进行职业生涯教育的国家,在美国的教育史上,曾两次专门以政府法案的形式进行了职业生涯教育改革,对美国的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它们分别是20世纪70年代的《生计教育法案》以及90年代的《学校——就业法案》。澳大利亚也通过国家立法,制定了“职业发展纲要”,其中对职业成熟程度、职业指导的内容、考试及评估等方面做出具体规定。
我国职业生涯教育方面的立法还处在空白阶段,政府可以借鉴其它发达国家的做法,把职业生涯教育及其工作的开展用法的形式规定下来,形成于政策或法规,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法可依。
第三、校内外成立专门的“职业生涯教育”机构
在日本,职业生涯教育的组织和实施由学校就职委员会负责,就职委员会委员长一般由教学副校长担任。就职委员会下设各系部就职委员会和职业中心(career center):各系部就职委员会负责职业生涯教育科目的教学工作,职业中心主要负责就业体验活动(internship)、职业介绍、就业指导等项目;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和为取得各种职业资格证书开办各种讲座和
培训。
现阶段我国的高职院校也非常重视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校内规范系统的职业生涯教育的机构尚未建立。一般高校由就业指导中心开展相关工作,但并不完善。它们只是在毕业生开展就业指导,这与从入学就开始有系统有规划的职业生涯教育还相差甚远。一方面,高职院校有必要成立专业的职业生涯教育机构,通过提供职业信息服务、开展职业咨询服务、进行就业市场指导等活动,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指导。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鼓励民间机构创办职业生涯教育培训机构,弥补某些高职院校资金、精力不足的现状。
第四、学校培养“职业生涯教育”的专业骨干教师
以培养人的就业创业意识与职业规划能力为主要目的职业生涯教育,教师培养非常关键。职业生涯教育专业教师的培养强调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教师应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方面具有较广博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和较开阔的视野以及一定的实战经验。第二,教师应具有良好的知识运用能力,主要表现在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两方面。学习能力体现在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总结的能力。工作能力主要是体现在能够创新,能够在工作过程中不断的研究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提出新的可行性的规划方案。第三,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主要表现在具有充分的自信心、控制情绪的管理技巧、人际交往中的人格魅力以及应对压力的能力。
第五、学校设置合理的“职业生涯教育”课程
职业生涯教育,课程建设是核心。根据职业生涯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设置课程,形成一个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至关重要。
瑞典学校在学校内设置职业指导课程,帮助学生根据个人的知识和能力选择职业。该课程贯穿在全部学习中,老师的责任不仅是教理论课,也教职业指导课。其中20%的职业指导课程在校外进行,由职业指导老师自己设置。在日本,职业生涯教育的课程设置一般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有关“职业”本身的基础课,如职业生涯形成论。主要讲授如何运用职业生涯理论和职业理论了解自己。第二类课程是关于特定职业的讲座和报告会,如:会计入门、国际公务现场实践和注册会计师讲座等。第三类科目是为了解社会现状,经济发展趋势和组织机构文化而开设的专题讲座和报告会,如:中央省、厅经济与社会发展报告会和都、道、府、县级专题报告会。
2004年春季学期,清华大学开始建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逐步开发出一套受到业内广泛认同的课程大纲与教学模式,其中包括针对全校本科生开设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创业基础”课和针对研究生开设的“职业素质拓展训练”课。全程化、专业性、实用性的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目前设置职业生涯教育系统的课程仍较少。高职院校可借鉴综合性大学的课程体系,也可以和企业联合开发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更新创业教育的内容。一个企业和企业职员的生涯规划经历、过程、经验和教训是高职院校职业生涯教育课程最好的内容。高职院校和企业联合开发课程,可以使企业最新的生涯规划成果、经验教训、管理理念进入教科书,使学生获得最前沿、最实用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
第六、学校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实践活动
在日本,立命馆大学的就业体验活动是作为一门正规课程开设,就业体验的科目名各学部有所不同,每科计2学分。2006年开设科目有司法实习、公共政策实习、人文科学综合就业体验实习和企业项目研究等共计10科,派遣体验企业单位有京都市政府,京都市国际交流协会,国际环境技术中心,读卖新闻京都新闻社,东京电力、NEC、佳能、松下、日产汽车等45家企、事业单位。
我国高职院校已十分重视认识实习的环节,并将其计入重要的教学内容。但由于资金
和社会支持不足,高职院校的实习活动实践困难重重,这就需要职业生涯教育在社会的广泛宣传以及政府及社会对其的大力支持。就业体验活动体现并实践着职业生涯教育的核心理念,被确定为职业生涯教育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正是如此,家庭、企业、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等从各自的职责出发以就业体验活动为契机,积极与学校合作,改善和充实现有的高职教育,促进高职教育与职业社会的融合。
第七、学校分阶段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实施职业支援
职业生涯教育包括对不同年纪的学生提供职业支援。一方面,对低年级学生,主要是通过提供经验交流会、业界说明会、社会现场实习和互动,促使学生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专业领域和职业选择、专业技能和职业资格证书等关于未来职业的基本问题。另一方面,对高年级学生,主要是通过开展和提供基本就职支援和行业就职支援。基本就职支援包括聘请各界成功人士、各领域咨询师等召开各种演讲会、研讨会和就职咨询说明会等。行业就职支援包括提供有关企业动向研讨会、校友恳谈会、演讲会、就职模拟试验等。与此同时,在不同阶段有针对性的对各年级学生进行专项指导,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条件,了解职业办公室提供的用人单位资料信息、强化求职技巧、进行模拟面试等训练,尽可能让学生在做出较为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走向职业社会。
总结
高职院校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对自我的认知和对职业世界的认知,正确进行职业发展定位,明确发展方向,完成具体的职业计划和准备,使之提高职业适应能力,能够在走出学校之后实现顺利就业,并能够人尽其才。许多国家在近百年的教育发展历程中,构建了完善的职业生涯教育理论,丰富了职业教育的实践。政府在宏观政策上给予了多方面的支持,在职业生涯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在此方面起步较晚,而且实践经验较为欠缺。为此,应加强相关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有利于提高全民族、尤其是青少年一代的就业意识与素质、创业精神与能力,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参考文献:
[1] 丁杰.国际职业生涯教育的经验[N].中国教育报,2007-01-03.[2] 吴姗娜.日本大学中的职业生涯教育[J]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02
[3] 王征 陈国祥.职业生涯教育: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09
[4] 丰捷.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清华大学实现和谐就业[N].光明日报,2007-02-06
5.高职药学教育中提高职业素养的探讨 篇五
职业教育的性质决定了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 近几年来,我院在数学课程的知识体系上做了深入的探索,但还是没有从根本上建立起基于工作实践的课程体系,注重于理论学习的格局还没有改变,对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偏低. 而职业素养指从业人员具有的与从事具体职业相关的、对职业活动起关键作用的内在品质和能力,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技能、职业态度、职业意识( 职业悟性、思维方式、创新潜能等) 和职业道德等方面. 职业技能是人们看得见的,属于显性的职业素养,是支撑职业人生的具体手段; 后三项可称之为隐性素养,是在人们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也是职业素养最核心的内容. 高职院校中公共基础课程的设置正是为了满足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尤其是高职数学课程的基础作用在职业素养的培养方面是其他专业课程或职业技能训练所替代不了的,其意义不仅仅是为专业服务,为学生继续深造服务,还在于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及职业素养教育的渗透,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有效地利用各种教学环节,为学生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创造环境.
二、树立培养职业素养的意识
当前高职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带有一定的自卑情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不够明确,而抱有这些心态不可能学有所成,又怎能让自己通过三年的大学生活完成化蛹成蝶的蜕变? 所以,任课教师应该在上第一课堂时,首先告知学生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将来在专业技能水平相差无几的情况下,那些具有事业心、责任感和吃苦奉献精神的毕业生更容易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 告知学生不仅要有技能而且要有专业“头脑”,今后无论在什么行业工作,所面对的问题都是纷繁复杂而且瞬息万变,要想在工作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具有系统分析问题、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而高等数学是培养学生极好思维的载体. 让学生了解到大学生活是一生中成长的关键时期,不要随便挥霍时间,要利用一切机会主动培养自己的职业素养,为自己成功地转变为“职场人”做好准备. 除了指导学生树立培养职业素养的意识外,教师也要注重培养自身职业素养的意识,利用和学生相处的每一节课,挖掘学生的潜能,努力提高自身能力,加强学习,把数学课讲授得风生水起富有感染力,把数学知识讲得深刻易懂,达到教书育人的良好效果.
三、加强对数学文化的了解
正如人类文明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数学文化也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可以理解为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等知识性部分,而数学思想、意识、精神等观念即为其精神文化部分. 针对高职学生怕吃苦、比较浮躁、缺乏做事的恒心和毅力、意志力较差的现状,用数学文化去影响他们的求学态度,这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是极其重要的. 在高数教学中适当穿插一些数学家的故事,让学生们意识到数学作为一种文化,从其产生、发展到成熟,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在数学研究过程中,人们经常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数学家们那种刻苦钻研、锲而不舍、独立思考的精神,以及相互之间团结合作、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热情,也能激励他们锻炼自己的意志.数学家的创新精神,数学科学的思想体系,数学的美学价值,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通过不同时代数学思想的对比,让学生了解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数学,鼓励学生像那些伟大的数学家一样对传统的观念和传统的理论作批判性的思考,让学生明白,数学的发展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批判性地改造前人积累的成果而把数学推向前进的,而不是简单地承袭过去,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整体素养和道德水平.
四、改进数学教学模式
传统的高职数学教学偏重知识本身的传授,学生本身没有了升学的压力,面对高数的学习很是苦恼. 首先要让学生学会,会做题,在教学中要善于总结归纳求解方法. 以高等数学中极限和积分的求法为例,求极限的方法有代入法、公式法、结论法、罗比塔法则等,求积分的方法有基本积分法、凑微分法、第二换元法等,同一个题可用不同的方法求解,这时学生就会沉浸在一题多解的成就感和喜悦中,就像很多事情也是有着正反两面性,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不妨换个角度去思考,积极调整自己的思想,用乐观来代替悲观,将人的巨大潜能发挥出来,实现生命价值. 其次传统的高职数学教育忽视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导致学生所学和实际应用脱节. 高职教育应该注重应用人才的培养,教学实践中应该遵循“教必须以学为基础”的理念,采用“混合教学模式”( 讲授 + 自学 + 讨论) ,引进数学建模的思想.
总之,学生基本职业素养的培养和形成离不开教师的引导.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善于营造一种和谐的情感氛围,使数学教学过程充满着尊重、关爱、理解和激励,为职业素养的渗透构建良好的教育环境. 其次,教师在工作中表现出的敬业、诚恳和人格魅力,对学生起着润物细无声的垂范引导作用. 因此,教师要注意自我发展、自我提升,为学生提供榜样的力量.
摘要:高职数学课程受高职学生基础水平、教学安排和就业的制约性,要求教师在传授基本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注重职业素养的教育.本文从职业素养的基本内涵与特征出发,在教学过程采用职业素养渗透的策略,达到教书育人的良好效果.
6.高职药学教育中提高职业素养的探讨 篇六
1 当前药学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
教学管理者面临着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的转变, 教师受传统教学观、质量观和评价观的影响, 注重培养学术型、研究型人才的三段式教学;专业课教学存在注重理论性、系统性, 忽视技术技能教学的现象;理论课教学习惯于采用以教师为主导、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忽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实际应用的有效对接;学生实验、实训尤其是综合性实训力度不够。因此, 难以实现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
另外在重视学生专业素质培养的同时, 忽视其人文素质的培养。这是当前高职教育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2 对药学职业素质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2.1 更新教育观念
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管理者和教师基本上都是在学科型模式下培养出来的, 对职业教育不熟悉, 且缺乏职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所以, 要求广大教师要从原来的学科型教学思维中走出来, 转变教学观念。加强学生素质教育, 强化职业道德教育;以就业为导向, 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积极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融“教、学、做”为一体。应清醒地认识到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师不仅是一个单纯的知识传授者, 还应是具有较强业务能力的职业人。
2.2 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必须有“双师型”教师队伍作保证。而目前“双师型”教师数量明显不足,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不够完善, 严重制约了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 要求教师必须有渊博知识、先进技术和娴熟技能。因此, 应及时引进企业、医院具有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 或聘专业实践课指导教师, 也可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 积累实际工作经验, 以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2.3 探究药学职业能力培养内涵, 构建适应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
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首先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计划, 以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 这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关键。我们首先在企业、医院等学生可能就业的部门进行问卷调查, 确定药学相关专业一线就业岗位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 以建立适应药学相关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
(1) 课程设置由“多而全”转为“少而精”, 避免专业面过宽、专业知识过多的弊病。基础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度, 通过课程整合适当减少理论内容的讲解;按照岗位能力需求设置专业课课程, 重点加强实践课程的教学力度, 以提高学生职业技术能力。
(2) 实践课程设计是提高学生职业技术能力的重要环节。以就业为导向是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如增加实验、实训课学时;设计并实施药学专业技能的综合实训, 从学生入学初安排其到相关就业单位 (如医院、药厂、药品经营企业) 参观, 加强专业技能的感性认识, 并逐步确定职业规划;于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根据课程特点设计课间实习课, 创造与实际工作岗位零距离接触的机会;于学生毕业前设计校内模拟性药品生产、药品市场开发、药品零售服务、药品调剂等综合实训。
(3) 重视并加强职业关键能力课程设置。职业关键能力为除职业技术能力外, 职业人才所应具备的跨行业、跨专业、跨职业的基本能力, 包括计划和组织活动的能力、交往和合作的能力、学习和运用技术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因此, 在必修的公共课基础上, 选取社交商务礼仪、人际沟通、演讲与口才、营销与消费心理学、商业应用文写作等课程作为必修或选修课, 以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2.4 以课堂教学与工作实践紧密结合为改革切入点, 推进课程建设
对学生职业能力 (职业关键能力和职业技术能力) 的养成教育, 除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外, 还应将学生全方位职业能力培养作为课程建设的重点。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 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课程带头人和任课教师在思考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改革时, 要注重将课堂上的学习与工作实践相结合, 使学生认识到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的联系。如药理学课程教学中药品名称及内容多, 学习后印象不深刻, 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学习药理学的意义。在学习药物的基本知识后, 教师设定角色由学生充当医药商品购销员和医药公司经理、药店营业员、患者, 通过角色扮演考察学生对药物知识、礼仪知识、推销技巧、心理学知识掌握情况, 这样不仅使学生在自然、和谐、愉快的氛围中复习、巩固了药理学知识, 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 还对学生进行了礼仪、营销、心理学等方面的教育。在学习实践性强的课程如医药市场营销学、物流管理、电子商务、企业管理概论时, 聘请专家授课, 并组织学生去相应企业参观, 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开阔知识面, 扩大眼界。
2.5 开展贴近就业岗位的模拟性综合实训
药学相关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主要为药物制剂、药品检验、药品营销、医院药品调剂和管理等岗位。几年来, 为使学生能尽快顶岗实习或顶岗工作, 我们在培养学生实践技能方面做了一定尝试。
(1) 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某些专业课程由教师给学生布置药物提取、药品检验的工作任务, 学生按照实际工作岗位的工作程序查询资料、设计实验流程、进行实验物品的准备, 开始实验, 最后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通过自主性实验, 使学生对将来的工作有了感性认识, 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2) 药物制剂实习前模拟训练———“药学综合大实验”。按照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16号文件提出的“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 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融‘教、学、做’为一体”的要求, 我们加大了实验课教学改革力度, 使实验教学内容尽量满足实际需要, 并开展了药物制剂实习前模拟训练即“药学综合大实验”。
“药学综合大实验”即创造仿真工作场景, 使学生从生药鉴定、提取、制备、药物分析多个环节参与实验过程, 较好地实现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成为学生顶岗实习前的重要培训环节。实践表明, 通过“药学综合大实验”学生对专业核心课程在实际生产中的作用有了深刻认识, 为培养其纵向思维能力及职业技术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3) 职业技能培训与考核。按照教育部高职高专16号文件精神, 高职高专院校要确保“双证书”制度的有效实施。几年来, 我们针对药学相关专业学生的就业需求, 组织学生参加了《医药商品购销员》《药物制剂工》和《中药调剂员》3个工种的职业资格技能培训及考试。学生通过营销实战演练、药品调剂技能训练、药物咨询等药学服务训练, 进一步掌握了相应岗位工作的技能, 为顶岗实习打下良好基础。
7.高职药学教育中提高职业素养的探讨 篇七
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 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 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职业意识等方面。而通用职业素养是在日常活动中就能获得改善, 并对所有工作都适用和有价值的综合品质, 包括人际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协作精神、敬业精神、学习精神等。通用职业素养主要是后天养成的, 可迁移的, 对工作、学习和生活都将带来深远影响的、受益终生的重要素质。
素质冰山理论认为, 个人的素质就像水中漂浮的一座冰山, 水上部分的知识、技能仅仅代表表层的、显性的特征;水下部分的动机、特质、态度、责任心才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关键因素, 是隐性的, 是区别绩效优秀者和一般者的关键。
专家分析说, “道德品质”和“责任感”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石。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 随着工作高度分工、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 工作本身上手所需的职业技能变得越来越简单, 相对而言, 企业更看重高职毕业生的敬业精神、协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学习精神等通用职业素养。企业完全可以接受一张没有工作经验的白纸, 但是不能接受质地不纯的劣纸。调查也充分显示, 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人际沟通能力等“软实力”已经成为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毕业生素质, 计算机应用能力、外语水平、专业知识等传统指标逐渐退居第二位。
所以高职生通用职业素养的高低决定了其就业竞争力, 决定了其可持续发展能力, 也影响到用人单位各项事业能否健康良性发展。
二、高职生通用职业素养现状
1. 高职生源特征。
一是当代的高职生多为“90后”, 一些同学个性张扬, 乐于接受新鲜事物, 学习欲望强烈, 创新意识高;二是他们生长在物质生活充裕的年代, 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成长, 一些同学吃苦耐劳精神较差, 同时多为独生子女, 团队协作意识较弱, 人际沟通协调能力较差, 自我意识强;三是高职作为高招录取的最后一个批次, 高职生成绩普遍不是特别理想, 一些同学未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毅力不足。
2. 高职生通用职业素养现状。
一方面高职的进校生源整体素质不高, 另一方面, 高职教育普遍重视学生专业技能和培养, 忽视高职生通用职业素养的训练和培养, 导致高职生整体的通用职业素养不高, 主要表现在一些人敬业精神不强, 诚信不足, 团结协作精神不强, 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足, 离用人单位的期望和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
根据世界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顾问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 训练有素的大学毕业生的短缺将会阻碍中国经济的增长, 并限制中国向更精密更复杂的产业发展。因此高职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非常现实又紧迫的问题。
三、对现状的原因分析
尽管不论是家庭、学校、企业、社会还是个人都意识到通用职业素养的重要性, 但现实是高职生职业素养现状与企业的要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 通用职业素养的“隐性”。
通用职业素养评价标准存在主观性。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只有关于素质、道德、敬业等的抽象的要求, 看不见, 摸不着, 缺乏比较客观的可度量的评价标准, 导致职业素养水平难以衡量、难以比较, 结果就忽略了职业素养的养成。
2. 通用职业素养展现的“滞后性”。
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往往不能起立竿见影的效果, 通常要在高职业毕业进入到工作岗位一段时间后才能展现出其职业素养的高低。所以在人才培养时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忽略, 也无法进行具体的衡量和比较, 因此缺乏重视职业素养教育的主观能动性。职业素养的培养经常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
3. 通用职业素养养成的“缓慢性”。
良好的职业素养的形成非一朝一夕之功, 不像职业技能也许通过短时期的集中培训学习就能有明显的成效。现有的学院对教师、对系部的评价导向带有急功近利的特征, 导致各系部、教师对学生通用职业素养的培养缺乏积极性。
4. 通用职业素养培养主体的“多元性”。
一个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是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及个人感悟的共同结果, 好与坏都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不利于分清责任, 即使出了问题, 由于找不到责任主体, 各方也会互相推卸责任, 影响各方面加强高职生职业素养培养的积极性。
四、提高高职生通用职业素养的对策
尽管高职生职业素养的高低是家庭、学校、社会、个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但大学作为学生从学校步入社会的最后一个环节, 承担学生职业素养提高的任务义不容辞。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修改稿再次强调, 高职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 强化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 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协调发展。
1. 强化动力———学院各层次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上层的重视对基层起到导向作用, 素质是能力的基础。原香港中文大学校长金耀基说过, 学生在大学里, 实际上是学四种东西, 一是学怎样读书, 二是学怎样做事, 三是学怎样与人相处, 四是学怎样做人。所以加强职业技能培养的同时, 尤其要重视职业素养的养成。
2. 关注长期效益和社会效益。
尽管通用职业素养的形成在短期内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但是日积月累, 最终良好的口碑将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形成良好的通用职业素养非一日之功, 却要始终朝这个方向坚定不移地前进。
3. 充分发挥一线教育工作者职业素养的引领作用。
一方面, 教师职业素养的高低关乎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系到学院的各项事业的发展。同时, 德高为师, 身正为范, 身教胜于言传,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展现出来的优秀的职业素养是对学生职业素养的最好教育。因此要加强对高职教师师德师风的教育, 使其对学生产生耳濡目染的影响。如就守时这一基本职业素养来说, 如果教师上课或上班经常迟到或早退, 又怎能要求学生守时、遵规守纪、不迟到早退呢?
另一方面, 增强一线教师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培养的主动性和责任心, 在专业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职业素养教育。如笔者讲授《管理学》课程时, 围绕着管理者的实质是通过他人或与他人一道实现预期目标的教学, 通过管理游戏的方式使同学们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协调能力等通用职业素养;在讲授《经济学》课程中的边际效用递减理论时, 使同学们了解正是由于受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影响, 我们容易对亲情、友情等爱习以为常而熟视无睹, 通过故事引导学生不要对父母的爱习以为常, 而要对身边的人和事心存感恩, 有助于培养乐观积极的心态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样的教学方式深受学生喜欢, 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4. 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加强职业素养教育。
一方面强化学院行为规范制度的落实, 另一方面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 使职业素养教育进教室、进寝室、进运动场、进实训基地。发挥制度的硬约束作用和文化的软影响作用, 使其行为符合职业素养规范。
5. 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与合作, 发挥企业的导向作用。
加强与企业的沟通, 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学生, 以及目前用人单位对院校学生有哪些意见和建议。增加学生接触企业, 了解企业文化的机会, 使学生明白职业素养的重要性, 主动自发地提高自身修养。应为学生创造提前接触企业的机会, 形成爱岗敬业、吃苦耐劳、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注重质量和效率的职业意识, 树立正确的理想和高尚的职业道德。
6. 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素养的自我训练和提升。
西方有句谚语说, 你可以把马牵到溪流中, 却不能强迫它喝水。学生本人是职业素养提升的最终主体。引导学生了解职业道德的楷模, 走进企业, 了解用人单位的选人、用人标准。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不断自我超越, 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赵玲珍.发展方式转变背景下高职学生隐性职业素养培养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1.11.
[2]罗箭华.对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思考[J].职教论坛, 2010.02.
[3]杜新安.高职生职业基本素养评价体系的建构[J].教育与职业, 2011.06.
[4]周国明.从企业视角谈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J].职业技术教育, 2009.08.
8.高职药学教育中提高职业素养的探讨 篇八
职业素质, 指从业者在一定生理和心理条件基础上, 通过教育培训、职业实践、自我修炼等途径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在职业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 它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 是一个人可否进入职业以及能否胜任职业工作的条件。影响和制约职业素质的因素很多, 主要包括:受教育程度、实践经验、社会环境、工作经历以及自身的一些基本情况。高职学生能否顺利就业并取得成就,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人的职业素质, 职业素质越高的人, 获得成功的机会就越多。
职业素养可以理解为职业素质的养成。职业素质的提高是通过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实现的, 它是通过一定的教育措施使受教育者养成良好的职业修养, 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内容是丰富的, 思想品德、文化修养、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心理素质、职业精神、创新精神是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二、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
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及敬业精神、职业岗位胜任能力、沟通交流及团队精神等息息相关, 在实际学生工作中, 我们发现:学风、文明行为、职业习惯的养成教育能够有力地促进职业素质养成。
三、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重点环节——“知、导、行、悟、评”
(一) 知——熟知、深知, 提高认识, 是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基础
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学生认识问题, 是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基础。通过主要渠道和学生活动解决学生的认识问题, 提高学生对养成教育的重视程度, 唤起他们的内在需求。主要渠道有“两课”、“心理健康课”、“职业指导课”, 在专业课程教学中, 也是训练、渗透的主渠道, 可以在生产实习中、课程实训中, 结合专业发展, 塑造学生的职业价值取向, 树立劳动观念, 起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通过班会、团组织生活、征文比赛等形式增强学生的知晓度和参与度, 如开展“读好书阔视野善规划重养成”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评比, 倡导在读书中“知”。在辅导员队伍中开展“知素养要求”活动, 进行广泛的岗位调研, 使教育者结合行业要求进一步明确职业素养的内涵。另外, 在宣传上要贴近学生心理, 如开展以“肩负社会责任, 涵养职业素质、成就幸福人生”为主题的养成教育, 把职业素质与国家、自己的要求结合起来, 唤起学生们的责任感。
(二) 导——引导、疏导, 榜样示范, 是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形象化的载体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形象化的载体更加容易被学生接受, 如成立礼仪队, 成为学生行为的标杆, 可以精心选拔自身形象较好的学生参与该项工作, 通过对这支队伍的综合训练, 包括行、坐、站、立、言谈、化妆基础等的训练, 使他们成为同学们的标杆队伍, 在学校外事等重要活动中起到标杆示范作用。组织文明劝导队, 劝导、纠察不文明行为。组织学生干部、入党积极分子, 以及环保协会和护绿队成员在校园内定期进行文明礼仪检查, 及时劝阻、制止校园内存在的不文明行为, 并对存在不文明行为的学生进行教育, 引导广大学生养成文明习惯。对有上述不文明行为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 勒令整改, 对情节严重者给与纪律处分。学校通过开展“双进”工程——教师进企业、企业专家进校园, 教师把企业的要求带进学校, 行业专家用企业的规范要求学生, 这样对学生起到了直观而现实、形象的引导效果。
(三) 行——躬行, 共行, 行为强化, 要通过行为训练达成养成教育, 行为训练是职业素质养成的核心
养成是行为习惯的培养, 因此, 行为训练就至关重要, 是养成教育的核心。养成教育要从“小”入手, 通过训练养成习惯。简单的往往是最有效的, 军队的队列训练就是经典案例, 没有一个军队是走正步作战的, 但是, 任何军队都把正步训练, 看成是提高战斗力的基本的简单有效的训练。行为训练也广泛被现代企业接受, 如成都置信公司的员工培训也广泛的运用行为训练的办法。因此, 我们可以从教室清洁、宿舍教室桌面“牛皮癣”清理;宿舍的文明环境维护;组织学生进行早训练礼仪、朗诵等开始做起, 如早上上课之前有半小时训练礼仪和朗诵, 强化站、立、行、语言、微笑等训练, 伴随教师示范和优美音乐, 可以使职业化的行为要求得到强化;组织职业礼仪大赛, 在大赛中展现了各具特色的专业礼仪服务的风采, 如空乘的优雅、体贴的服务礼仪, 护理的温馨、细致服务, 汽车修理的干净、真诚服务, 银行的热情、严谨服务等。职业素质养成教育也可在其他有关的文艺表演中展现, 起到强化作用, 如在毕业典礼中, 我们创设了情景剧《永远的校园》, 回忆了早训、工学交替、行业专家授课、技能训练、文娱活动等场景, 从中看到学生职业素质在逐渐地提升。
(四) 悟——学习、感悟, 促进内化, 是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内因发挥作用的过程
学生的行为习惯要得到改善, 终究是要通过内因起作用的, 而“悟”就是内因发挥作用的过程。一是通过认识、学习活动“悟”, 如召开班会、学习养成教育的名篇《天下兴亡——我的责任》, 并且结合活动开展征文比赛等促进内化;二是在开展的实践学生活动中, 善于总结和提炼。由于社会实践对职业素养的形成由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社会实践可以检查学生形成的职业素养水平, 实现他们的“知行统一”, 可以有目的地强化他们实践后的体会, 使学生自觉提炼职业道德、专业操作能力, 以促进素养的内化。还可以组织实践报告会, 包括工学交替、勤工助学、自愿者的优秀分子的评选及报告会, 促成学生的“悟”。
(五) 评——从评比找差距, 深化教育, 有助于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目标实现
从不同层面的评价, 有助于在不同层面形成教育的反馈, 评价要和职业素养的要求密切结合, 反映出文明习惯、学习习惯、职业常规要求等情况, 促进素质养成。一是学院层面对各分院部的评价, 如出勤、清洁、文明情况、教育活动开展情况等。二是学生个人的评价, 包括职业纪律、职业技能水平、获奖情况等。这些都可以采用计算机网络信息化的处理方式, 以方便任何时候的查阅, 并且作为评优、发放奖学金等的主要依据。三是对学生个人的评价可以结合分院部的特点, 如财经类专业的职业素质和机械加工类、土木工程类的要求就不一样, 所以, 二级单位在考核时就应当结合财经需要严谨细致, 工程类需要勇敢、顽强、身体素质好的特点。另外, 要发挥好评价的作用, 不能够为评而评, 要善于用数据分析差距和成绩, 针对不同的学生、专业情况做好工作,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后进学生, 差异化的做好教育、引导工作。
“知、导、行、悟、评”是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的五个重要环节, 为了使这五个环节更好地发挥其功效, 一定要注意内容的创新, 使教育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如“知”的内容, 大一、大二、大三各有侧重, 大一在学生手册重点指明, 大二在行业实习中明确要求, 大三在顶岗实习中、在实践中加深理解。
有位哲人说过:播种行为, 收获习惯, 播种习惯, 收获性格, 播种性格, 收获命运。作为高职教育工作者, 把握好“知、导、行、悟、评”五个环节, 在落实职业素质养成教育中, 成就学生的幸福人生。
摘要:从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学风的养成、文明行为的养成、职业习惯的养成教育三个方面出发, 提出“知、导、行、悟、评”五个重要环节。针对“知、导、行、悟、评”五个环节的侧重点不同, 从具体的内涵入手分析, 并结合生动的案例, 展示了五个环节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职业素养,养成,高职
参考文献
[1]翟惠根.职业素质教育论[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 2011.
[2]单永娟.浅谈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与教学改革[J].成功·教育, 2009 (3) .
【高职药学教育中提高职业素养的探讨】推荐阅读:
药学高职生职业素养论文07-25
高职卫生类学生职业素养养成教育论文07-06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途径论文2000字10-08
突出高职生形象思维优势的教学探讨教育论文10-16
探析加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 培养高职学生职业意识教育论文07-20
高职教育中数据库教学的实践与探究10-14
团体辅导在高职新生入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09-15
浅谈教育心理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