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备课组经验交流

2024-06-19

初中数学备课组经验交流(共11篇)(共11篇)

1.初中数学备课组经验交流 篇一

质量分析会交流稿

初二数学备课组

根据学校教学工作安排,本学期起试行初

一、初二数学、科学错误资源管理办法,我们备课组经过讨论,认真落实了错误资源有效管理的安排。

主要实施的工作如下:

1、通过每天的作业批改,把学生错误较多的题目,或者反复出错的题目摘抄下来。通过每周二的备课组会议,把错误比较集中的问题通过讨论,统一以后,并用电子文档记录下来。

2、大家轮流每隔一周出一份数学错误资源跟踪检测的试卷,主要还是来源于平时的错误较多的题目的改编。对于检测中成绩比较好的几十位同学进行表扬。

初中数学课堂错误资源的利用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优化初中的数学课堂教学好方法。由于学生受生理、心理特征以及认知水平的限制,出错是不可避免的。我们通过将错误资源化,利用有价值的差错资源,放下原有的预设,及时转化为教学资源。以错误为“诱饵”,激励、鼓舞学生参与课堂,让错误显露出可贵。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帮助学生树立纠错追因意识,引导学生反思一下错题错在哪里?为什么错?然后让学生有针对性的纠错,让错误发挥最大的育人功效。也更方便我们经常适时地引导学生去反思、回顾,完善认知,培养学生批判性数学思维品质,学会数学地思考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利用错误资源的检测,让学生认识到正确对待自己的错误是多么重要,即使以前已经订正的错误,再一次遇见时,有可能还会出错,有好多同学自觉的建起了“揪错本”。

但是有几点还需要探讨:

1、对于错误资源的跟踪检测,能够全校性的表扬,或许更能激起大家的兴趣。

2、虽然错误资源我们充分利用了,可是这次其中考试中出现的:kx22x10有实数根,求k的取值范围,一个经常错,也经常强调的问题,考虑二次项系数k。可还是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学生出错了,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下一阶段错误资源有效管理应该还要继续商讨,实施更有效可行的办法才行。

至于学科提优方面,我们数学备课组从上学期开始实施着:

1、每个星期安排一位老师负责出一份提优卷,按照学生的层度,基本是50﹪的学生每个周末带回家做,有家长监考并签字。星期一各自交给任课老师进行批改,学生再订正,利用课外对部分学生进行辅导。

2、这次的数学竞赛,我们对于初赛和复赛的学生统一进行了辅导。

3、对于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课外适当布置一些尖子生上题目,对他们的能力进行提升。将近一年的提优工作,我们感觉利用周末,给学有余力的学生一份提优卷,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一个是让他们有这种研究的意识,对于初三的提前批,有很大效果。二是对于这部分程度相对较好的学生,除了把握课内的基础知识,自身的解题能力得到提升。

今后的思考:一周一份的提优卷,一些自律能力差的学生,可能从不订正,这样的话基本上打不到任何效果,可能我们还要改进这种方法。还有就是尖子生,老师如果不批,或者批了不讲解,效果也不是很好。今后可能还需要改进。

2.初中数学备课组经验交流 篇二

关键词:农村初中,备课组,实效性,策略研究

1.农村初中备课组活动现象分析

现象一:

参加部分学校的备课组活动, 笔者常听到一些老师之间类似谈话。

青年教师希望能借阅老教师的备课笔记:“某某老师, 您的教案能否借我学习一下? ”

答1:“我没有什么特别的, 只是带过几届, 以前的教案抄抄而已。 ”

答2:“现在网络上的教案很多的, 你懂电脑, 下载一个, 修改一下就行了。 ”

答3:“到阅览室借一本教案集, 上面的教案比我好多了。 ”

答4:“你们年轻人思维活跃, 要紧跟潮流, 我的这些教案已经没有多少参考价值了。 ”

……

现象二:

在集体备课中, 备课组长直接将教材各章节的内容分配给教师, 一般老教师任务轻些, 青年教师任务重些。 教师分头撰写教案, 编辑课件, 完成后上交。 很多备课组长对资料的质量未加审核, 也未组织集体研讨与评价, 只是简单叠加, 就算完成任务了。

现象三:

学校要求备课组活动每周一次, 由于备课组成员已相处多年, 许多想法都已交流过, 缺乏创意, 活动气氛显得沉闷, 于是备课组活动就草草收场了。

现象四:

经集体备课后, 教案和课件已可在组内推行, 于是有些教师不加任何修改就开展了教学———把集体备课的“成果”原封不动地搬进自己的教室。

……

以上种种情况, 是笔者参加农村初中教研活动时发现的。 农村初中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人少, 教师得到直接而有效的支持少, 独立进行创新设计的基础薄弱, 加上自身的惰性, 教师专业发展通常不尽如人意。 许多学校的备课组出现了弱化和虚化现象, 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有的学校备课组工作被动应付, 活动单一, 在时间、空间上得不到有效保证;有的学校备课组活动主要是传达精神和布置工作, 一学年仅开几次公开课, “研究”的气氛淡薄, 备课组活动缺位, 导致学校教研文化缺失。

2.透析原因

学校层面尽管明确了“三定四统一” (定时间、定地点、定主要发言人, 统一目标、统一进度、统一重难点、统一作业和考试) , 但由于考核机制和课务等原因, 当前, 备课组活动任务型、形式化、应付式、低效率等现象仍然存在。 形式上虽然统一了, 但内容上却趋向于个人备课的简单重复。 有些教师为了省事, 直接从网上下载教案, 不加修改就直接交给备课组长, 导致教案的质量良莠不齐;有些教师不经过认真审核, 也不看是否适合自己的风格或学生, 直接拿来就用, 这些都制约了教师创造性的发挥。

究其原因, 笔者分析了以下几点:

(1) 农村初中的有限条件使部分教师感觉实现不了价值, 部分教师的理想信念缺失。 久而久之, 教师的工作热情被磨灭, 应付了事。 集体备课演变成“互抄备课本”以减轻工作压力, 增加闲暇时间。

(2) 备课组长引领作用不大, 组内教师各自为政, 工作没有系统性, 提出的措施没有很好地落实。 久而久之, 组内教师养成习惯, 对备课组活动不积极、不主动、不追求质量。

(3) 许多教师单凭经验从事教研活动, 很少进行学术方面的钻研, 缺乏创新理念, 导致备课组整体理论层次不高。

(4) 备课组没有落实计划, 基本上想起什么做什么, 缺乏总结和反思, 工作的细致程度不够, 对教师成长帮助不大。

现存的这些问题直接导致备课组活动实效性不高。 课程改革在倡导学生合作学习的同时, 也要求教师合作探究。 教师在教学中面临的问题通常是比较具体的、 过程性的、 经常化的、即时性的问题。 解决这类问题需要同学科教师之间经常交流, 或者进行专题探讨。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绝大部分教师都有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备课组活动是满足教师需要的重要平台。 备课组应当成为教师业务上的大后方, 精神上的温馨家园。

3.提高备课组活动实效性的策略

3.1备课组活动重在细化和引导

备课组活动必须与教师的日常工作结合, 活动要细化, 切忌流于形式。 务必先讲实效再求创新;务必共同参与, 防止个别教师的话语霸权, 防止部分教师居于听众、看客的地位;务必共享同赢, 防止个人教师只想享受成果, 不愿承担任务。 学校对备课组长及备课组活动应该有明确的要求: 学校不仅要提供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而且对活动的过程要进行细化管理和有效引导。 如在安排教师办公室时, 尽可能将同备课组教师排在一起, 便于教师能够在课余时间提出自己对教学方式的独特设计, 对教材内容的独到理解, 并引发讨论。 这种非正式场合的自由交流, 有利于年轻教师深入思考, 大胆提出见解。

笔者所在备课组通常采用一人主备—集体研究—修正教案—课后交流的形式; 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主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研究和分解学科知识;二是研究学法和教法;三是研究学生, 根据学情确定教学策略;四是研究能力和情感目标的实现;五是研究课堂上可能生成的问题, 并做出预案, 提出解决方法。 同时利用学校提出的“师徒结对”活动, 要求骨干教师注重平时对青年教师的言传身教, 办公室内随时进行问题解疑、方法传授、反思交流。 通过这些活动, 让青年教师尽快熟悉教学重点和难点并迅速站稳讲台。

如:笔者所在科学备课组采用学科导师制。

(1) 选学科导师。

要求:从教五年以上;专业基础知识扎实深厚, 熟练掌握本学科的知识理论;教书育人经验丰富, 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有指导教师教育教学的能力;教学理念先进, 有一定的教研成果。

程序: 教师报名—导师工作设想演讲 —备课组老师投票—评选出导师。

(2) 细化导师工作要点。

导师要承担科研课题, 起带头作用, 徒弟每年至少要有一篇论文或案例在区级以上获奖。

导师每学年要举行一次以上全校性示范课, 徒弟每学期开一节汇报课。

导师每学年至少要带一名徒弟, 保证每月听徒弟两节课, 并给出详细的听课意见。

(3) 建立学科导师考核制度, 给予一定的奖励。

为了明确师徒的责任, 备课组要求师徒双方签订《师徒协议》, 内容如下:开学初共同制订一份三年成长计划;每周互相听课、评课一次;每学期导师在组内上一节研究课, 徒弟上一节汇报课;每学期师徒各撰写一篇教育教学案例或论文, 参加区内评比;每学期徒弟写出一篇成长记录, 学期末交备课组长, 装入成长档案袋。

3.2备课组活动要重在研讨和落实

针对农村初中备课组活动重形式、轻落实的现状, 笔者所在备课组将教师的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进行整合, 确定备课基本程序:个人钻研—集体研讨—修正教案—重点跟踪—交流反思。每次备课组活动前, 要求组员将教学中难处理的问题提出来, 组织大家进行研讨;较集中的问题或者价值较大的问题确立为研究专题。每位教师根据要求, 具体设计教学方案, 写出导学案。集体备课中, 老师们共同探讨, 取长补短。经过备课组研讨后的导学案是否可行, 还需要实践检验。备课组长安排教师相互听课, 跟踪调研, 然后是交流反思, 每位教师根据执教情况写出教学札记。

以顾老师执教的一节试卷讲评课为例, 谈谈笔者所在科学备课组的具体做法。

备课组活动时, 先由顾老师对授课的教学目标、环节、思路进行阐述, 其他教师针对顾老师的阐述提出自己的困惑和问题。如笔者向顾老师提出:如何在有限的四十分钟内, 分配好教师“讲”与学生“练”的关系。顾老师对此做了分析。之后, 大家确定了几个观察点:“时间分配”、“教学维度”、“学习维度”、“学生参与度”、“课堂生成”等, 并据此制定出相应的观察量表。

课堂教学中, 听课教师依据观察量表对顾老师的课有针对性地进行跟踪记录, 笔者也进行了认真的课堂观察和记录。

听课结束后, 备课组进行评议。顾老师对自己的课堂表现谈了想法, 特别针对自己在课堂生成问题的处理和教学时间的分配上进行反思。其他老师依据课堂观察和记录, 认真地分析了顾老师在教学上的得失。“提一个亮点”、“找一个问题”、“亮一个妙招”, 是备课组对听课教师的具体要求。如笔者提出在教学内容结束前留几分钟时间, 安排个别优秀学生和大家一起分享学习经验, 供顾老师参考。

在实践过程中, 备课组活动的效果愈来愈显著。上课教师在汲取备课组建议的基础上, 客观分析, 认真反思, 不断改进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实效;备课组成员相互尊重、赞赏, 逐步形成了有特色的课堂观察文化。同组教师欣然接受了授课者与观察者的双重角色, 也更善于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反思。

备课组长需要对本组教师平时的说课稿、教案、课件等各种研究资料选择整理, 加入到学校内网中, 建立资源库;方便老师们查阅资料, 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工作效率。

备课组活动实效性提高的关键人物是备课组长, 这就需要学校考虑如何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是要给备课组长在人员调配、考核、活动经费等方面支持;二是要切实提高备课组长的待遇;三是要为备课组长搭建发展的“平台”, 加大对备课组长及后备人才的培训和培养力度, 形成学科优秀人才成长梯队。

3.3备课组活动要重在学习和创新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彼得·圣吉指出:“学习型组织的战略目标是提高学习的速度、能力和才能, 通过建立愿景并能发现尝试和改进组织的思维模式, 并因此而改变他们的行为, 这才是最成功的学习型组织。 ”他认为:学习型组织就是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创造性, 努力形成一种弥漫于组织的学习气氛, 凭借着学习, 个体价值得以体现, 组织绩效得以大幅度提高。 美国的马恰德认为:“系统地看, 学习型组织是能够有力地进行集体学习, 不断改善自身收集、管理与运用知识的能力, 以获得成功的一种组织。 ”

现实中, 许多教师走出大学校门后, 几乎与理论绝缘了。他们开展工作只是凭着在大学学习时的那点积累, 或者只是凭着生活经验和本能。 因此, 建设学习型备课组是非常重要的任务。 教育教学理论很多, 以实践为主的教师不可能学习和研究所有的理论, 笔者所在备课组主要选择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科学课程标准》, 了解课改的目标和要求, 把握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同时学习部分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 如建构主义、最近发展区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 拓宽教师的眼界。

笔者所在备课组还根据不同阶段的发展需要组织一些竞赛, 如说课比赛、优质课评比、优秀教案评比等。 在竞赛中让教师才华得到展示, 让优秀成果得到分享, 让需求得到更新。 我们还与其他备课组共同开展一些活动, 及时表扬部分优秀的学习型教师, 从而实现相互促进, 最终带动全校学习型备课组的发展。

以上策略实施以后, 我们欣喜地发现成员在默默地发生变化:

变化一:本校的一位青年科学教师, 开设了一节汇报课, 评课时, 他的观点与外校教师不同。 活动结束后, 该教师继续查阅资料, 分析整理, 并通过邮件与外校教师进行探讨, 体现了教师认真学习、执著追求的态度。

变化二:开设一节成功的科学公开课, 课件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备课组特意安排一位教师先行学习课件制作。 该教师愉快地接受了任务,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 不仅精通课件制作PPT, 而且会用Flash制作简单动画, 为备课组其他教师提供帮助和培训。

变化三:学科导师主动针对几位徒弟课堂上的一些困惑, 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 总结了科学学习方法及能力培养措施。

参考文献

3.初中数学备课组经验交流 篇三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活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1)数与代数

a、经历数物体个数的活动,认识20以内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知道几和第几;认识数0,知道一个物体也没有要用0表示,直尺上刻度的起点是0,知道0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应用;结合计数器初步认识个位、十位,初步知道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个位上的几表示几个一,知道10个一是1个十;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或词语来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

b、在分与合的活动中理解并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联系把两部分物体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和从总数里去掉一些求剩下多少的实际问题,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c、结合钟面认识时针、分针,会正确说出钟面上的整时时间,会说出钟面上接近整时时间大约是几时。

(2)空间与图形

a、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并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到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形状的物体。

b、在堆、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活动中,初步感受“平面”和“曲面”。c、初步认识并会使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3)统计与概率

a、经历把物体按种类、形状、颜色、用途或其他特征分类的过程,初步感受“分一分”是整理、统计数据的重要方法。

b、会用简单的象形统计图表示分类的结果,会把统计得到的数据填入相关的表格,会利用象形统计图和表格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

2、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数的过程中建立数感和发展思维能力。在数物体个数的活动中抽象出数,理解数的含义;在操作学具活动中,感受并概括出数的组成,具有初步的“分”与“合”的思想;在比较两类物体个数、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活动中,具有初步的对应思想和用数学语言、数学符号描述关系的能力。

(2)在理解加、减法含义和学习加、减法计算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在对实际问题进行数量关系分析的基础上,选用恰当的数学方法计算;通过对一位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的探索、交流,发展计算策略,在多样化算法中选择适宜自己的算法;在计算练习中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3)在认识常见的几何形体的过程中,通过各种活动,在物体的形状、大小、相互位置等方面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4)在把物体分一分、理一理、数一数的过程中,感受到统计是分析事物、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具有初步的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表达统计结果的能力。

(5)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简单的观察、分析;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实际情境或问题,具有初步的发散思维;在教师帮助下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发展和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能力。

3、解决问题方面

(1)在教师的组织下,应用20以内的书描述、交流生活中的事情。

(2)在教师的组织下,从实际生活和显示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并联系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大致表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4、情感与态度方面(1)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情产生好奇和兴趣,初步喜欢学习数学,喜欢观察并提出问题。

(2)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能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初步具有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具有经过独立思考认识数学知识的体验。

(3)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知道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材特点

1、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

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和具体要求,精选了与学生的发展、与今后继续学习数学有密切关系的数学知识为教学内容。除了20以内的数和最基础的加、减法口算外,适当选择常见的几何形体、简单的统计、认钟表等内容教学。

2、教学内容的安排方面

本册教材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 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教材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

3、教学内容的编写方面

教材以与学生年龄特征相适应的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

教材引导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和数学活动方式,为学生创设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

四、课时安排 一 数一数 1课时 二 比一比 2课时 三 分一分 1课时 四 认位置 2课时 五 认数

(一)7课时 六 认物体 2课时 七 分与合 5课时

八 加和减

(一)18课时 九 统计 1课时

十 认数

(二)4课时 十一认钟表 1课时

十二加和减

4.备课组交流材料 篇四

语文“读议讲练”翻转课堂的改革在我们备课组8位老师不断的共同探索中成长着。我们以导学案为引领进行语文教学。经过一学年的实践,我们认为:语文学科的课前自主学习,应给学生展示的是比较基础的题目,而课堂则应该在这个基础上拔高和拓展。绝非简单的随意性布置自主学习题目,反之则会和课堂教学环节出现重复,导致学生课堂没有兴趣,影响学习效果。所以我们平日备课的工作量就非常大,虽说是集体备课,可因是新教材理念的创新,所以具体到个人,要根据班级以及学生的实情随时调整教学计划,进行必要的二次备课。

自从实施“读议讲练”课改来,语文学科的教学有了很大的改变,教师最大的好处就是从课堂上解放出来,有效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主要表现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学生能主动参与到小组的合作学习中,主动内化知识,教师也走下讲台,指导小组学习,甚至进行个别辅导,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课堂效率。从长远来看,这种教学方式对于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都是大有益处。最明显的体现在文言文教学,小组合作的学习让学生已经掌握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而且效果远大于教师纯粹的讲解。单元活动课,写作课的开展,也很好地践行了课改模式,多方面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素养。

虽说课改课堂上解放了教师,可这一切少不了课外超负荷的准备工作,我们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写备课,找资料,做课件等,这无疑对我们的教育理念和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以足够的学识和经验把握课堂、引导学生学习,意识到大多数学生存在困惑,要及时形成解决方案。但是也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 教师对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很难监管。学生是否认真进行了自主学习?学案上留的思考题是否认真完成了,真正达到预习的效果,还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应付?再就是课堂的合作探究环节,有时留给学生多点的时间去探讨交流,却也往往容易造成课堂的拖沓,任务的滞留,这也是课改中我们的困惑。语文课改目前仍然处于探索期,依然需要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去完善。

我们知道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上学期,我们备课组8人团队精诚协作,锐意进取,在期末抽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们备课组在教学常规管理中主要的做法是,每学期开始,依据学校工作安排,我们制定本备课组的教学计划,实行集体备课,资源共享。表现在:1.坚持每周的组内议课活动,我提前安排议课内容和中心发言人,听后大家畅所欲言,取长补短,设计切合学情的教案,真正为教学服务。2.定期开展组内听评课活动,相互学习,共同进步。3.备课组做到四统一:进度,作业,写作阅读,单元过关考试统一。4.坚持备课组长周审阅制度。5.单元活动课,组内统一有计划方案,实施过程,随时交流提升。6.注重课堂教学的艺术性,注重课外学生阅读写作的培养,教会学生多角度学语文。

5.初中数学备课组经验交流 篇五

绵竹中学高2010级数学备课组

绵竹中学高2010级数学组是一个团结务实的集体,通过我们全组10位老师的团结协作、共同努力,在2010年高考中我校文、理科数学平均分、达标率均取得优异成绩,绵竹中学在2010年高考中取得了辉煌的成绩。现将结合我们数学组的实际教学,谈谈几点体会,仅供各位老师作为参考。

一、指导思想:向规范要效益,向课堂要成绩

工作理念:关爱学生、细化目标、分段实施、稳步提高

二、具体措施

研究《教学大纲》、《考试说明》和《考纲》,熟悉高考信息,明确“考什么”、“考多难”、“怎样考”这三个问题。

强化高中数学主干知识的复习,形成良好知识网络。整理知识体系,总结解题规律,模拟高考情境。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抓数学的通性通法,以不变应万变,使数学学科的复习更加高效优质。

(一)同备课组老师之间加强研究

1、研究《考试说明》和《考纲》,明确复习教学要求。

2、研究高中数学教材。处理好几种关系:考纲与教材的关系;教材与教辅资料的关系;重视基础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每单元的教学进度、内容、深度、广度统一,资源共享。

3、研究近三年高考试题,把握考试趋势。

4、研究高考信息,关注考试动向。及时了解10年高考动态,适时调整复习方案。

5、研究本校数学教学情况、尤其是本届高三各班学生的学情。有的放矢地制订切实可行的复习方案(普通班抓基础,抓中档题;重点班适当提高,提前进入高考状态)。

(二)重视课本,回归教材,夯实基础,建立良好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体系

课本是考试内容的载体,是高考命题的依据,是最有参考价值的资料。只有吃透课本上的例题、习题,才能全面、系统地掌握基础知、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构建数学的知识网络,以不变应万变。要引导学生重视基础,切实抓好“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

(三)强化数学思想方法 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可分为三类:

一是具体操作方法,如配方法、消元法、换元法、迭代法、裂项相消法、错位相减法、特值法、待定系数法、同一法等;

二是逻辑推理方法,如综合法、分析法、反证法、类比法、探索法、解析法、归纳法等; 三是具有宏观指导意义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方法、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分类与整合的思想方法、化归与转化的思想方法等。

(四)强化思维过程,提高解题质量

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要充分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解数学题要着重研究解题的思维过程,弄清基本数学知识和基本数学思想在解题中的意义和作用,注意多题一解、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

(五)认真总结每一次测试的得失,提高试卷的讲评效果

坚持集体备课,同时形成个案,一周一小练,一月一大练。试卷讲评要有科学性、针对性、辐射性。讲评不是简单的公布正确答案,一是帮学生分析探求解题思路,二是分析错误原因,吸取教训,三是适当变通、联想、拓展、延伸,以例及类,探求规律。

我校各年级每次月考后都要进行教师分析会、学生分析会,出一期专刊(学生每人一份),刊出每个学科就评卷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对下一阶段复习提出教学建议。

(六)根据所教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组题进行强化训练。

(七)关爱学生,和学生一同备考。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决定高考成功的关键一环。学习负担重,心理压力大,是高三学生的共性。教师多与学生交流沟通,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心理顾虑,排除心理障碍,多鼓励学生,同时适当给以心理指导。从而使学生增强必胜的信心,并提高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使学生能以平和的心态走进考场,能以平和的心态面对高考。

三、对2010级高考复习的反思——高考复习必须“务实”

1、教师要务实,勤于检查。

在复习中,教师尽量对布置的作业、试卷及时批改,教师改得认真,学生就做认真,教师改得及时,学生就做及时。学生的作业、试卷要及时评讲、订正,以达到复习、训练的目的。

2、学生要务实,杜绝“眼高手低”。

现在的学生,很多时候都懒得动手,不认真书写,复习仅仅是看一看。老师要指导学生纠正这种情况。现在高考,真正难的题目很少,好多学生在考试时,对题目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但是就是答不出来,或者答不全,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平时动手少。所以教学中要求学生勤于动手,书写规范。

四、对2011级高考复习的建议

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注意调整完善。

第一阶段 基础知识复习“知识篇”(2010年9月—2011年2月)复习顺序: 集合与简易逻辑→函数→导数→不等式→数列→三角函数→向量→不等式→排列与组合→概率与统计→(理)复数→解析几何→立体几何。

以课本为依托,参考资料。第一课时,知识点、考点复习,第二课时,典型例、习题讲解,第三课时,作业讲评及数学思想、方法、总结。

复习目标: 全面掌握好概念、公式、定理、公理、推论等基础知识,切实落实好课本中典型的例题和课后典型的练习题,落实好每次课的作业,使学生能较熟练地运用基础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同时搞好每个单元的跟踪检测,注重课本习题的改造、变式,注意强化、落实。

第二阶段 专题复习“方法篇”(2011年3月初—4月底)

复习顺序:选择题解法→填空题解法→主观题→数学方法→数学思想→重要知识点的专题深化。

专题:(1)函数、方程、不等式;(2)数列;(3)三角;(4)解析几何;(5)立体几何;6)概率与统计及导数,主要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能力。

在这一阶段,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应试技巧,不要重视知识结构的先后次序,需配合着专题的学习,提高学生采用“配方法、待定系数法、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换元”等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同时针对选择、填空的特色,学习一些解题的特殊技巧、方法,以提高在高考考试中的对时间的掌控力。

复习目标:在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注重方法、思想、重要知识的专题深化,使学生能熟练地运用基础知识和数学方法、思想解决较为复杂的数学问题。同时落实好每次测试,每月一次的诊断性综合考试,并对存在的问题作好整理。

第三阶段

综合模拟 “策略篇”(5月)

复习顺序:模拟考试→查漏补缺训练→规范答题训练。

根据各地的高考信息编拟好冲刺训练的模拟试卷,通过规范训练,发现平时复习的薄弱点和思维的易错点,提高实践能力,走近高考。

该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是:

1、强化知识的综合性和交汇性,巩固方法的选择性和灵活性。

2、检查复习的知识疏漏点和解题易错点,探索解题的规律。

3、检验知识网络的生成过程。

4、领会数学思想方法在解答一些高考真题和新颖的模拟试题时的工具性。

复习目标:对准高考常见题型进行强化落实训练、查漏补缺训练和答题规范化的训练,同时落实好每次课的作业,每周扎扎实实地完成一套模拟试卷,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较高的适应高考的数学综合能力。

第四阶段 冲刺阶段 “备考篇”(5月底6月初)回归课本,查缺补漏,再现知识点,树立信心,轻松应考。

在这一阶段,老师将复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主动的研读《考试说明》,研究近年来的高考试题,掌握高考信息、命题动向,并做到:

①检索自己的知识系统,紧抓薄弱点,并针对性地做专门的训练和突击措施。

②抓思维易错点,注重典型题型。

③浏览自己以前做过的习题、试卷,做好“再”纠错工作。

④不做难题、偏题、怪题,保持情绪稳定,充满信心,准备应考。

6.高一数学备课组备课组总结 篇六

本学期开校以来,高一数学组教师认真执行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在继续推进我校“激活课堂,力求创新”,“20+ 20”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使本组成为团结和谐、勤奋、互助合作能力较强的备课组。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常规方面

1、认真探讨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新学期开课的第一周,备课组进行第一次活动。该次活动的主题是制定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设想及讨论如何开展主体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活动。今年是我校实施新课程标准,使用新教材的第三年。如何进一步实施好新课程,这是摆在全组老师面前的一大课题。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此次课程改革所产生的深刻的变化将反映在我们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教学行为的改变上。因为任何一项课程改革的设想,最终都要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实现、去完善。然而,任何一种新观念的确立,都是对旧观念的一种变革,挑战,而变革的往往是那些我们已经驾轻就熟的东西,这对许多人来说,不是没有痛苦的。对于我们第一线的教师来说,到底应该以怎样的姿态走进新课程呢?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备课体现“四备”:一备课标:精心钻研、深刻领会新课程标准,弄清本学科的教学目的,了解本学科的教学体系和基本内容;二备教材:了解教材的组织结构及知识的内在体系和编排体系,把握重点难点,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三备教法:从有利于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角度出发,精心选择适当、灵活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四备学法:教师之间加强学法研究,提高学法指导的能力,要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定时进行备课组活动,解决有关问题

高一数学备课组,做到了:每个教学单元重难点在讨论中确定;备课组每周一次的备课活动,内容包括有关教学进度的安排、疑难问题的分析讨论研究,数学教学的最新动态、数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等。做到“目标统一、内容统一、进度统一、测试统一”。一般每次备课组活动都有专人主要负责发言。经过精心的准备,每次的备课组活动都能解决一到几个相关的问题,各备课组成员的教学研究水平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或者平时利用课余时间在办公室就某一个问题进行交流。

3、积极参加新课程的培训

由于开学前,老师们都未参加新课程标准及新教材培训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没有更深的了解。开校不久,学校为我们构建了网络培训平台,带着对新课程教学中可能会遇到的众多困难和疑惑,我们参加了数学新课程网络培训,在这里有走在新课程前沿的专家和一线教师,以他们的亲身体验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为我们做指导,让我们在简短的视频中更好地了解了新课程实施中会面临和需要解决的困难,也让我们更多地认识到新课程的实施理念和新课改的教学目标。通过紧张有序的学习,交流、研讨等对这次课程培训有了全新的认识,对之前的一些疑惑和迷茫有了深刻的答案。本次培训获得的成果总结如下:

(1)、在教学观念有了很大程度的变化。在过去的教学上,教学设计只重视“知识和技能”。在新课程标准下,要体现“三维教学目标”,即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去设计课程目标。如:探究式学习,不仅注重知识的学习,还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这样我通过培训,完成了由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由只注重知识传授向培养学生综合数学学习和实验操作能力的转变,对教师和学生重新进行了角色定位,形成了自觉地用新理念指导自己数学教学的习惯,受益匪浅。

(2)、丰富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养。培训过程中,通过观看视频、交流研讨、撰写总结心得等环节,汲取了专家教师的宝贵经验,思维碰撞出了耀眼的火花,平台上很多新见解、新方法、新思路给了我很好的启发,让我感到了莫名的兴奋。新课程强调了“教”服务于“学”,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因素,在课堂上教师应由原来的主导者转变为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

(3)、使我认识到的教学方式将更开放,教学评价将更公正。教学过程不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简单相加,而是师生互教互学,积极互动的过程。所以,教师在研究教学方法时,应转变观念,多多关注如何与学生沟通、交流,如何从教学的“独白”过渡到“对话”,如何倾听分享,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4、认真重视数学概念的教学

数学概念是数学基础知识,是学生必须牢固而又熟练掌握的内容之一。也是高考数学科所重点考查的内容。对于重要的数学概念,学生需要正确理解和熟练掌握,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从这几次的考试来看,有相当多的学生对概念掌握不牢,对一些概念内容的理解只浮于表面,甚至残缺不全,因而在解题中往往无从下手或者导致各种错误。基于此我们加强了数学概念的教学,对概念的形成过程和使用方式、灵活变形进行深入剖析和强化训练。

5、研究得失,积累经验,不断进取

在大、小计划之先,我们都要讨论老师们直接或间接的经验教训,然后确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在大、小考试之后,我们都认真的进行研究和总结,调整教学状态,优化教学过程。我和同组的老师们商量要多同学生谈心了解教学落实情况。找学生谈心,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最主要的方式。要求是:谈心不论时间长短,路上遇到、课间十分钟、晚自习时间,只要有空,就找上一两个学生谈心,询问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了解数学教学中存在的有关问题。通过集体备课活动,使我们受益匪浅,主要表现在:①真正发挥了整体的力量,对于现在的新课标,新课程,我们都不熟悉,所以单靠个人的力量是很难把握好重难点的,只有通过整体的力量群策群力,通过讨论研究等方式加以弥补,真正体现出人多力量大的优势。②真正处理了一些疑难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疑难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由于“当局者迷”的原因,自己很难发现和改正。通过集体备课,使这些问题能够浮现出来,同时再通过共同的讨论和研究最终得以解决。因些在课堂上基本上不会再出现中途卡壳的现象。③真正获得了一些新的思想和方法,通过集体备课的讨论和交流,在我们思想、方法进行汇合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的思想和方法。使我们对于教学工作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6、坚持课外辅导

自本学期开校以来,高一数学组8位老师吃苦耐劳,无私奉献,在分自习之前,每位教师都是坚持每天晚自习下班辅导,只是由于学生课业繁重,效果并不明显,尤其是普通班;在分自习后,每位老师都是晚上按时按点下班辅导,往往两个班在时间分配上还会很紧张。

二、不足之处及存在的困惑

1、书本习题都较注重基础,而我们的教辅题目偏难,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学生完成情况很不好。课时又严重不足,教学时间紧,没有充足的时间讲评这些练习题。

2、在教学中,经常出现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完不成的现象,减少巩固练习的时间。勉强按规定时间讲完,一些学生听得似懂非懂,造成差生越来越多。而且知识内容需要补充一部分。

3、虽然经常要求学生课后要去完成教辅上的精选的题目,但是,相当部分的同学还是没办法完成。学生的课业负担太重,有的学生则是学习意识淡薄。

三、今后要注意的几点

1、要处理好课时紧张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加强对教材的研究;

2、注意对教辅材料题目的精选;

3、要加强对数学后进生的思想教育。

7.初中数学备课组经验交流 篇七

——乐昌一中高三语文备课组教学经验小结

2012年高考,我们乐昌一中语文科取得令人满意的好成绩:理科语文平均分98.1分,名列韶关市八县区第一,超出第二名2.6分;文科语文平均分98.6分,与第一名仅0.2分的差距,排全市第二。我校语文高考成绩从以往的排名第五第四一直稳步上升,今年终于名列榜首,这与全组语文老师同心同德,团结奋进有密切关联。回顾三年的备考历程,我们觉得感触最深的是四个字:落实到位!所有的计划、安排、措施,都以落实到位为标准,只有夯实基础,狠抓落实,才能真正见成效!下面把我组的具体做法向各位兄弟学校的同行做一个汇报:

一、计划先行,步步落实

要有完善的复习计划,这是所有教学组都必须做好的前提工作。我们备课组的老师大部分是循环教学,所以我们的教学强调三年高考而非一年高考。备课组在制定高一教学计划时就开始渗透总复习内容,高一的课文教学主要是渗透字音、熟语的复习,我们把必修一至必修五的生字词与成语都整理出来,让学生熟读熟记。高一的文言文教学侧重文言实词虚词的积累,我们把十八个虚词分散到每篇文言文中,每种用法都结合课文例句讲深讲透,重要实词也是把多个义项讲齐全。古诗文必背篇目更要求每篇落实。高二的选修课教学,我们利用《唐诗宋词元散曲》的教学把古诗文鉴赏的专题知识系统地进行复习。这样,为我们的总复习节省了时间,使各知识点的题型训练有更 1

充裕的时间,训练的效果得以落实。

我们把语文总复习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课本为中心,夯实基础,适度向高考考点迁移。一轮后开始第二轮的专题复习,全面扫描知识点。第三轮则以试卷保温为主,将语文知识点和能力点联成网络,同时查漏补缺,准备最后的冲刺。我们每进行一篇课文、一个单元、一个考点的复习,都首先经过全组人员的共同研讨,确立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内容的具体安排处理都取得一致,然后才走进课堂,确保学生在四十分钟的课堂学习中能有所得。三年的备考之路,我们按照教学计划步步落实,扎扎实实抓好基础,终于取得理想的成绩,多次模拟考的数据分析,学生的基础和阅读的平均得分保持在56分以上,普通班的选择题平均分都能拿20分以上。

二、精选例题,考练到位

我们的教学计划中对每个知识点都有细化分工,备课组有12位教师,分工负责各个专题的复习课件、高考题整理、考练题出题及印刷。今年的做法与以往有一点不同的是:我们的例题都是整理了2011年各省的高考题,结合总复习资料里的广东省历年高考题,确保了例题的经典、严谨和代表性。这些例题有的被制成课件,有的被整理成随堂考练卷,精讲精练。每个知识点讲解完后,必须进行考练巩固,所用的试题我们也是专门把2011年的广东省各市模拟题整理出来,进行巩固训练。此项工作虽然复杂繁琐,但由于分工进行,合作完成,还是落实到位了。

我觉得以前使用的课件存在的较突出问题是题目太旧,老师讲课

缺乏新鲜感,也容易形成惰性,不去思考、揣摩高考的新动向。在讲解专题知识点的时候,最新的高考题以其权威性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高考题的分析资料非常详尽,便于教师讲解,能确保考点复习的落实。

三、灵活安排,注重体系

由于高三复习存在着不可避免的讲课——练习的重复性,因而也就带来了相应的单调乏味性,甚至在每个阶段,都存在学生对学习感到枯燥的现象。因此,从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出发,我们复习还贯彻“灵活性”这一原则。第二轮专题复习阶段,我们利用课前5分钟训练基础知识的4道选择题,每周两到三次;作文专题复习也是按序列穿插在基础与阅读的复习过程中,语文早读课我们规定了齐读内容,高考满分作文和高考作文素材是轮流进行的必读篇目。总之,灵活掌握高考各知识点的穿插、配合,使学生经历一个既完整、系统,又灵动高效的复习学习过程。一方面,能使各知识点互为联系、综合渗透;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潜能,从而相对避免因过长的同一内容复习而可能产生的枯燥性。

需要指出的是,作为教师,在把握“灵活性”原则的时候,还要有高度的全局观念,不能打乱整个复习计划、进程。要突出重点,并安排好穿插内容:既保证复习的完整性、系统性和每一阶段的主要知识点,又能保证使各个考点都能在整个过程中时时有所体现。这样才能让学生保持对所有考点的熟悉感,明确自己正在进行的是高考哪一板块的复习。

四、心理辅导,培养自信

学生普遍认为语文复习见效慢,投入的时间未必与最后的产出成正比,而且发挥一不稳定就可能遭遇滑铁卢,因此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语文有心理障碍。我们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在复习过程中想尽一切办法帮助学生扫除障碍:例如诗歌鉴赏题,学生认为这是他们心中永远的痛,是最没把握的一道难题。我们要求学生掌握了答题技巧和模式,记住了常用的术语后,就不再多花时间复习了,并且告诉学生,即使尖子生对这道题也是采用自由发挥的方式,这道题得分拉不开差距,所以不必害怕,想到什么就答什么,只要有字就可以拿分;作文方面,我们特别邀请了广雅中学的陈翀老师来做指导,利用他参与高考出题的身份给学生打强心剂,安慰学生只要按专家说的去写就不会离题,学生听了讲座后都表示信心倍增;考前我们还给学生做心理暗示,提示他们确信自己已经准备得很好了,不需要做太多练习,主要以调整为主等等。

以上所述未必是行之有效的做法,相信兄弟学校有更多更好的招数,那我在此就权当抛砖引玉吧!本学年我们主要努力的方向是培养尖子生,力争在高分层多一点我校的学生。我觉得在复习过程中要另列菜谱,真正落实因材施教,找到适合尖子生提高成绩的复习方案。其次要吃透考纲,尽快适应高考变化,复习面一定要广,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新变化。

语文科组长刘芳

8.初中地理备课组计划 篇八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随着“学习化社会”的到来,教育的国际化特性也在含苞欲放,追求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在走过了许多弯路后,在理念上的一次深刻回归,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归根到底是人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本学期特别结合学校的办学理念,创造性的完成备课组的任务。

本学期地理教研组将围绕“严守师德,强化管理,提升质量”这个主题来开展工作。

二、主要工作目标和措施:

1、着力构建和开发“互动——探究”的课堂模式:本学期与教研室的工作计划一致,我们应该继续构建和开发“互动——探究”的课堂模式,在提升课堂内涵方面做一些扎实有效的探索。

2、加强地理组的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特别注重整合资源的过程,为了加强集体备课,应特别强调并落实以下工作:①要求:“五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主讲、定内容

②每次集体备课后,备课组长要将备课情况简要记载在记录本中,以备抽查和作资料保存。

③备课组成员听从备课组长统一安排。

④集体备课情况不仅作为优秀教研组评选的重要依据,而且作为个人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

3、继续参与探究性学习的指导。七年级应该注意小学与初中教学的衔接。

4、继续加强、完善新课改理念的学习,提高本组成员的理论水平

5、做好期中、期末两次考试的迎考与准备工作,力争考取最好的成绩。搞好地理教学的课内课外教学研究,提升教学质量。

6、积极参加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教研活动

本学期积极组织参加多种教研活动,特别要继续与教研室保持密切的联系,以加强我们工作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7、学习地理课程标准,做好新课程培训工作

认真学习和钻研各学科课程标准新教材,对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反思与调整,力求实现突破课改中的重点和难点。

8、做好期末复习工作

认真学习考试说明,探讨复习教学策略,做好期末考试的组织、阅卷、分数统计和阅卷分析等有关工作。

9、抓教学常规

组织有关学习活动,多研究探索教法,不断提高课堂效益,研究学法,将如何引导学生改善学习方式,促进学习方式多元化,为研究

重点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三、主要活动

1.理论学习,研究新课程的教法与学法

2.开设常态课、常规课,及时评课

3.积极撰写论文、教学反思,逐步加强自身建设与成长

4.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

5.积极开展地理兴趣小组活动,举行地理知识竞赛

6.加强集体备课建设,利用资料备好课、上好课,加强课后的兴趣活动。

9.政治备课组计划初中 篇九

以教师发展中心的工作要求为指导,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提高学生学业、道德水平为目标,加强组内教师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深入钻研教材,加强教材和教法研究,将课堂教学研讨工作做实做细。力争每一次活动都能围绕一个主题,解决一个教学中常见的问题。努力构建适合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的小组合作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二、主要工作

1、增强团队意识,做到五个统一、规范备课组活动

积极发挥集体智慧,打好团体战。通过集体备课、课间交流、相互听课等多种方式,加强组内教师之间的联系,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做到教学进度统一,课堂练习统一,单元考试统一,阅卷评卷统一,问题统一解决。

2、精心教学准备,做好“五备”“三辅”

每一教师力争在课前备课中做到“五备”:备教材、备学生、备重点、备难点、备课堂教学中的各种突发因素;重点研讨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应该掌握的知识点,确保教学工作课课清、段段清,及时反馈交流课堂教学中碰到的情况,联系生活实际,关注时政热点,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课后作好“三辅”:辅优生、辅差生、重点辅“踩线”学生。

3、与德育工作有机结合,落实课堂的德育渗透

配合学校德育工作,利用政治学科特点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喜闻乐见的教育活动;开展国内外重大时政形势的宣讲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

4、加强解题训练,提高解题能力

做好作业的批改工作,整理、总结、归纳学生的易错点,迷惑点,并进行针对性较强的评讲。

教学进度安排:

制定计划、第一课 好习惯受用一生第1、2框

第一课第3框、第二课第一框

第二课第2、3框、第三课第一框

第三课第2、3框

第一单元考试

试卷评讲、第四课第一框

第4课 第2、3框、第五课 第一框

第5课 第2、3框 第1-5课测试

1-5课测试评讲 1-5课问题练习评讲

期中测试

十一

期中测试试卷评讲、第六课第1框

十二

第六课第2、3框 第七课第1框

十三

第七课第2、3框

十四

第八课第1、2框

十五

第八课第3框 第九课第1框

十六

第九课第2、3框

十七

第十课第1、2、3框

十八

第三单元考试、评讲

十九

10.数学备课组总结 篇十

本学期以来,初中数学组以学校教科研工作的指导思想为依据,以课堂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为重点,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我校数学教研工作水平。现将本学期数学组开展的教研活动总结如下:

一、面向全体学生,引发学生的内在机制,使学生自主地进行学习,在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发展”是我们数学组的目标。我们组从三方面改变教学理念:

(1)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2)注意研究有效的作业课堂教学方。

(3)研究和编写高效的学案。我们的具体作法如下:

1、组织学习杜朗口,洋思中学等学校教学理念。

2、组织组长开好“课改先行示范课”,结合公开课的评价,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开展教研组的听课和评课活动。我们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时考虑对学生进行学习引导,本学期重点是少讲多练,要让学生知道怎样听课、怎样做作业和怎样复习,为了能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必须给学生自主参与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4、协调备课组做好学案编写和讨论。以资源共享目标做好集体备课。学案应以课改为准绳,根据教学目标和本校的学生特点安排教材,要深入理解教材,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及不同的教法。

5、认真编写课改下的单元练习,建立电子文稿试题库。

6、协调毕业班搞好中考教研工作。九年级数学教学有其特殊性,要协调好课改和应试之间的矛盾。

二、存在的不足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1、作业课堂实施不到位,课改未彻底。

方向:实施学校教研管理条例,协助教师改变教学观念,全面实施课改。

2、老师们的听课及评课的基本功仍有待于进步,对于听课的方向、听课前准备以及听课时所要观察的要领这三个问题都不能很好地掌握。再者我们评课仍停留在一点上,未能全面的进行综合分析评课。

方向:采用每次开课由一位教师做为主评,其他老师做为辅评以提高评课的能力。还可以多观看名教师的教学课堂录像,再让老师们对所观看的录像做出综合的评析及谈谈自己的若干建议。

3、我们的理论水平仍存在着欠缺。

方向:在下学期我们将更一步鼓励教师多多地阅读教育刊物,多写写教学反思以进一步提高理论素质,以理论来指导、武装我们的实践。

11.高三生物备课组工作经验总结 篇十一

1、在高三一二三轮备考中,全组成员始终认真研究考纲,带

考纲进课堂,并能给学生以具体解释,让学生体会高考试题对各项能力的考查均以教材为基础。

2、积极参与课堂改革,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还时

间给学生,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在自己解决问题,讨论解决问题过程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增加了学习信心。

3、强调教材,课堂任务再紧,仍留时间看教材,遇到问题翻

教材,既避免学生写错别字,又让学生学会用概念、专业术语、教材原话回答问题。

4、加强限时训练,经常进行“6+4”30分钟限时练,或20

分钟做4个填空题,练速度保质量,才能在理综中共赢。

5、习题讲评课上,让学生分析答案,悟答案,标准答案是什

么,什么答案可得分,什么答案最完美,提升自己读题获取信息和表述能力。

6、注重培优补差,关爱鼓励,树立自信,面对面指导,给出

方法建议。

上一篇:家长反馈表下一篇:《线条的动与静》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