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 宋词》教案专题

2024-10-27

《唐诗 宋词》教案专题(10篇)

1.《唐诗 宋词》教案专题 篇一

《春江花月夜》教案

【教学课题】

1、品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2、理解诗歌大意,探究诗歌的主要意象;

3、体会诗歌融景、情、理一体的艺术特色。

【教材分析】

1、基本情况

《春江花月夜》是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1《唐诗宋词元散曲》即景抒情诗单元里的一首诗歌,全诗围绕春、江、花、月、夜五个意象,融景情里为一体,是古典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2、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大意,探究诗歌的主要意象。

3、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融景、情、理一体的艺术特色。

4、教师准备

(1)布置预习,落实字音和注释,引导学生先读懂诗歌;

(2)把全班同学分成八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选一名小组长,实行小组学习,充分发挥自主与合作学习模式的优点;

(3)上网搜集本课的学习资料,写好教案、做好上课课件并编好导学案。

【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的是分组教学模式,学生以自主和探讨为主,老师则起主导作用。

【教学过程】(40分钟)

(一)导入新课(3分钟)。

◆学生活动——学生猜曲名

●设计意图——由于做过预习,学生基本能猜出该曲的名字,没错,这首曲就是《春江花月夜》,上课前先让学生听听同名的曲子,一方面渲染气氛,让学生尽快进入到诗歌学习的状态,另一方面也是紧扣题目,引出诗歌。

(二)品读诗歌(15分钟)

★老师活动——(1)老师再次播放背景音乐,带领学生自由朗诵;(2)老师播放名家 1

朗诵音频,提示学生跟读并纠正自己的读音,相关地址:

3)最后再和全班同学一起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学生活动——(1)自由朗读;(2)听名家朗诵,纠正读音;(3)全班齐读。●设计意图——诗歌的美,很多时候是靠读去体会出来的,正所谓“熟读深思子自知”,在读的过程过初步感受诗歌大意。

(三)探究意象(18分钟)

★老师活动——(1)引导学生先自主学习,然后再分组探讨,完成导学案相关表格;(2)利用互联网搜索相关配套图片,给学生带来视觉上享受的同时,也进一步创设情境。相关图片的地址:

●设计意图——在小组探究之前,先自主学习是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的能力,防止过分依赖小组,避免出现小组明星效应,在自学的基础上,再由组长组织组员进行探讨,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

(四)赏析点评(3分钟)

★老师活动——老师选取一个有代表性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在点评的过程中落实教学重点,进一步突破教学难点。

◆学生活动——认真听课,提出疑问,做好笔记。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围绕“景、情、理”进行了升华,落实了教学目标。

(五)课后作业(1分钟)

★老师活动——引导学生在()进行实名注册,把自己遇到的问题发到网上去,然后看看网名朋友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学生活动——利用课余时间完成老师的作业。

●设计意图——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给学生指明了一条自主学习之路,是这次作业设计的目的。

【教学反思】

我们学校这个学期开始实行分组学习,学生对这一新鲜的学习模式很感兴趣,也很投入,讨论相当激烈,但也无可避免地出现了有些人在滥竽充数吃大锅饭,因为老师讲得少了,这一部分不主动的同学很容易分神开小差,积极的同学学到了很多东西,开小差的同学就什么也学不到,如何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这是以后要改进的问题。同时,在课堂上展示互联网的运用,学生也觉得很新鲜,在他们的印象中,百度网仅仅是一个搜索网站,没想到还

有这么多功能,这些搜索技巧都是老师积累了多年的经验,这对于他们课后的自学帮助是很大的。

2.《唐诗宋词选读》教案目录 篇二

也可直接登陆作者的搜狐博客起始课:古代诗歌以及唐代诗歌发展概况

“风神初振”的初唐诗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陈子昂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

※从军行杨炯

滕王阁王勃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

望月怀远张九龄

※送魏万之京李颀

山居秋暝王维

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

燕歌行高适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岑参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李白

※送友人李白

将进酒李白

沉郁顿挫的杜甫诗

兵车行杜甫

旅夜书怀杜甫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杜甫

※客至杜甫

创新求变的中唐诗

※寄李儋元锡韦应物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

西塞山怀古刘禹锡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于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鄞弟妹白居易

天上谣李贺

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

※安定城楼李商隐

九日齐山登高杜牧

※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

长安晚秋赵嘏

商山早行温庭筠

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温庭筠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韦庄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冯延巳

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李Z

※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李煜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李煜

“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晏殊

※踏莎行(候馆梅残)欧阳修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欧阳修

苏幕遮(碧云天)范仲淹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张先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柳永/66

“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

※定**(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苏轼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苏轼

“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二)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晏畿道

※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晏畿道

清平乐(春归何处)黄庭坚

踏莎行(雾失楼台)秦观

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贺铸

※苏幕遮(燎沉香)周邦彦

“极其工”、“极其变”的南宋词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李清照

满江红(怒发冲冠)岳飞

卜算子(驿外断桥边)陆游

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

※鬲溪梅令(好花不与香人)姜夔

“龙腾虎掷”的稼轩词

※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辛弃疾

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辛弃疾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

※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辛弃疾

说明:篇目前标有※的可课外自读

3.《唐诗 宋词》教案专题 篇三

【教学重点】

梳理全诗由悲而欢而激愤而狂放的感情基调;

能够结合诗歌内容、手法分析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表现;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掀开中国文坛的红盖头,酒香随清风徐来。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且听——

二、李白生平简介

字太白。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从二十五岁起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对社会生活多所体验。其间曾因吴钧等推荐,于天宝初供奉翰林。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受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政治抱负未能实现,使他对当时政治腐败,获得较深认识。天宝三载,在洛阳与诗人杜甫结交。安史之乱中,怀着平乱的志愿,曾为永王幕僚,因兵败牵累,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飘泊困苦,卒于当途

三、写作背景

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却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这首诗是一首劝酒歌,大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即安史之乱前四五年光景。当时唐玄宗沉于女色,先后将政事交给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官场一片黑暗,豪门贵族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社会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诗人对此极为不满,但他又无力改变这种状况,只能用消极的办法进行反抗,借酒销愁,“但愿长醉不复醒。”诗人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这种反抗方式,跟《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借寻仙表现不事权贵的意志的写法颇为相似。

四、讨论艺术手法

过渡语:好的艺术作品讲究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丰富的内容、深刻的思想常常需要精妙的艺术手法来表现和承载。下面我们来看看诗人矛盾、苦闷的内心通过什么样的手段来表达。请大家展开讨论,找出相应的诗句并分析。1.比兴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是古诗中常用的“比兴”手法。

古人常以流水比年华易逝,一去不返,如李煜词“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再如,汉乐府《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都是描写对青春以逝年华不再的感慨。

此处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兴起反衬对生命渺小短暂的喟叹,抒发“巨人式的感伤”“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源远流长,自高原奔泻而下,似从九天而落,其浩大的声势,令古今文人震撼激动。2.夸张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是空间范畴的夸张。“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是时间范畴的夸张。前一句把壮浪的说得更壮浪,后一句把短暂的说得更短暂,形成反向的夸张,既有比意,又有反衬作用。

“会须一饮三百杯”,极度夸张,这是多么痛快的宴饮,又是多么豪壮的诗句。“斗酒十千恣欢谑”,一斗酒价值十千钱,极度夸张,极言名贵。“与尔同销万古愁”,愁思之深,感情之奔涌,非如椽巨笔不能为之。

这首诗之所以给人以奔放豪迈的印象,与比兴、夸张手法的运用很有关系。读者明知这些诗句所包含的意绪是悲凉的,但却感到它们被表达得气势磅礴。这些诗句正如受伤雄狮的悲吼,照样能震荡山林,而决不是秋虫在窗下哀鸣,枯草在风中瑟缩。

说到李白诗歌的创作风格,我想大家都知道是浪漫主义,不过在浪漫主义诗人中,风格也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就如同属豪放派的苏轼和辛弃疾的词作风格不完全相同一样。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具体表现为什么特点呢?

宋代著名诗歌评论家严羽说,别人写诗是用笔一句一句写下来,李白则只要把心里那股气一张口喷出来就行了。这个比喻真是恰到好处。

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一首《怀李白》就这样写道: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这首诗借“酒”渲染了李白豪放不羁的性格和旷世的诗才,而李白豪放不羁的性格在其诗作中更是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这首诗便以雄伟形象的起兴,和极度的夸张,一吐胸中块垒,很好地展现了诗人性格,体现了飘逸豪放、流畅自然的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

五、诗歌赏析

1.面对时光流逝,作者首先想到什么? 即使人生只能暂时得意,也要纵情高歌,把酒言欢“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坚定信念,乐观豁达

2.“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寄托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思?

痛苦、愤慨

3、作者狂放疾呼“与尔同消万古愁”,这里的万古之“愁”该如何理解?

“抱利器而无所施”是古代贤人逸士的旷古愁思。这种怀才不遇的愁怨古而有之,故称其为“万古愁”。

六、研究讨论

比较主旨句“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在思想内容与表达形式上的异同。

内容上相同的是,都表现了诗人对权贵的鄙弃和蔑视的态度;所不同的是,前者所谓“开心颜”包含着个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而后者所谓“长醉不复醒”显得消极一些。总起来说,前者于愤激中略见昂扬,后者于愤激中略见低沉。

在表达形式上二者的不同是很明显的。前者是直白,锋芒直指“权贵”;后者是曲达,以“钟鼓馔玉”借代权贵。

4.《唐诗 宋词》教案专题 篇四

《唐诗宋词选读 春夜别友人等》教案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陈子昂的生平。

2、理解诗歌表现的内容、感情。

教学重点::

重点理解诗人是如何通过空间和景色和转换表达离情别意的。

教学方法:点拨与诵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由《登幽州台歌》引出诗人。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首诗塑造了一位具有悲剧性格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表现出他的怀才不遇,他的不平,他的忧愤,他心底的波澜。)请同学讲出此首诗的作者――陈子昂。抒发的感情――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语言特点――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

2、诗人简介:

陈子昂(659-700),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少年任侠,24岁举进士,擢麟台正字,故世或称陈正字。迁右拾遗,故又称陈拾遗。屡上书言事,辞多直切,颇中世病,但罕为用。曾随武攸宜北征契丹,忤上降职。后解职回乡,为县令段简诬陷,下狱死。陈子昂所作诗论著作《修竹篇序》标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六朝柔靡诗风,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对唐代诗歌及后代诗歌创作均有积极影响。所作诗歌以《感遇》三十八首《登幽州台歌》等为代表,作品指斥时弊,风骨高古,有汉魏风骨,是他的诗歌理论的最好体现。

二、单读-齐读

三、解读:

.这首律诗一开头便写别筵将尽,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作者抓住这一时刻的心理状态作为诗意的起点,径直但却自然地进入感情的高潮,情怀颇为深挚。“银烛吐青烟”,着一“吐”字,使人想见离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目光只是凝视着银烛的青烟出神的神情。“金樽对绮筵。,用一“对”字,其意是面对华筵,除却频举金樽“劝君更尽一怀酒”的意绪而外,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勉强相慰的话了。此中境界,于沉静之中更见别意的深沉。

颔联“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琴瑟”指朋友宴会之乐,源出《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鼓琴”,是借用丝弦乐器演奏时音韵谐调来比拟情谊深厚的意思。“山川”表示道路遥远,与“琴瑟”作为对仗,相形之下,不由使人泛起内心的波澜:“离堂”把臂,伤“琴瑟”之分离;“别路”迢遥,恨“山川”之缭绕。这两句着意写出了离情的缠绵,令人感慨唏嘘。

颈联,“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承上文写把臂送行,从室内转到户外的所见。这时候,高高的树荫遮掩了西向低沉的明月;耿耿的长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这里一个“隐”字,一个“没”字,表明时光催人离别,不为离人暂停须臾,难舍难分时刻终于到来了。

结尾两句写目送友人沿着这条悠悠无尽的洛阳古道踽踽(ju)而去,不由兴起不知何年何月再能相聚之感。末句着一“何”字,强调后会难期,流露了离人之间的隐隐哀愁。

四、自读思考:

(1)诗中哪些词语写了夜?

明确:银烛、明月、晓天

(2)诗中哪些词语写出了“别”?

明确:离堂、别路、金樽

(3)全诗在时间上有一个怎样的流转变化?

明确:夜晚→拂晓

(4)全诗在空间上有怎样的流转变化?

明确:室内→室外

(5)全诗通过什么事情表达了什么感情?

明确:诗约作于武则天光宅元年(684)春。这时年方二十六岁的陈子昂告别家乡四川射洪,奔赴东都洛阳,准备向朝廷上书,求取功名。临行前,友人在一个温馨的夜晚设宴欢送他。席间,友人的一片真情触发了作者胸中的诗潮。面对金樽美酒。他不禁要歌唱依依不舍的离情。所以,由一场筵席来表达朋友信念惜别之情。

五、品读探讨:

(1)诗人是如何通过空间和景色的转换来表达离情别意的?

明确:诗人先写离别时的华筵(室内)的人和物,再写朋友告别时的环境(室外),突出表现了朋友依依惜别之情。诗人是根据离别的时间顺序来安排空间和景色的转换的,景色随着空间而变化,情感跟随景色的变化而逐渐加深。可以用下表来显示:

空间:离堂华筵(室内)

别路山川(户外)

洛阳古道(遥想)

景色:银烛青烟

明月高树

悠悠远道

金樽绮筵

长河晓天

情感:相对无言

时光催人

悠悠离情

离情缠绵

难舍难分

此会何年(2)体味写作特色:

这首诗中作者没有套用长吁短叹的哀伤语句,却在沉静之中见深挚的情愫。而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应不温不火。“火”则悲吟太过而感情浅露;“温”则缺乏蕴藉而情致不深。此诗写离情别绪意态从容而颇合体度,有如琵琶弦上的淙淙清音,气象至为雍雅,不作哀声而多幽深的情思。

1.渲染烘托

渲染是指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使形象鲜明突出。烘托,也是衬托,只不过烘托不是一般的衬托,它还要用气氛的渲染来加重衬托的力度。也就是说,烘托侧重于指气氛的衬托。比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首联用华丽的色彩渲染了隆重、华美的筵席,烘托出二人友情的深厚;但是这筵席又是为送行而设,这就为全诗笼罩上了一种离别的伤感。“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直接来写离情。

2. 以景衬情(衬托)

衬托,此时也即烘托,是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通俗的来说,也就是不说出本意,而说出与之有关的事物或人。红花需要绿叶衬托,绿叶是衬托之物,红花即是本意。比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血。”孤寂的环境衬托出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高洁。再比如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用滚滚东去的长江水衬托英雄人物的英雄业绩。

在古代诗歌中,更为常见的是以景映情,即通过景物的烘托,来深化人的感情。本诗中的颈联既是这样这样的名句。“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西向低沉的明月隐没在了高树的后面,耿耿的银河消失在了破晓的曙色之中。表明时光催人离别,不为离人暂停须臾,难舍难分时刻终于到来了。明写景物和时间,暗写离人的难舍难分,这要比直接写“筵席长一夜,离情重万千”更加富有感染力。

3. 炼字艺术

古人特别注重炼字。比如贾岛。“推敲”一词的典故,讲的是贾岛边走边作诗,竟不小心冲撞了韩愈的马头。韩愈作为当时的大官,并没有责怪他,反而帮他思考。得出了名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从此,“推敲”一词流传下来。其实,关于名人锤炼词句的佳话还有许多呢。如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境界全出。还有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绿”字,曾打动了多少读者!张先的“沙地并禽池上眠,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的“弄”字把景物写的活灵活现。

本诗中的一些字也有这样的妙处:

“吐”-----离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目光只是凝视着银烛的青烟出神的神情。

“对”-----其意是面对华筵,除却频举金樽“劝君更尽一杯酒”的意绪而外,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勉强相慰的话了。

“隐” “没”——表明时光催人离别,不为离人暂停须臾,难舍难分时刻终于到来了。

“何”——强调后会难期,流露了离人之间的隐隐哀愁。

六、布置作业:

1、准备背诵-检查背诵-默写全诗;

2、预习《春江花月夜》。

附:

1、板书设计

首联:写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

颔联:写离堂把臂伤琴瑟,别路遥迢情缠绵。

颈联:写户外所见,时光无情催人离。沉静之中见真挚情愫

尾联:写目送友人赴古道,隐隐哀愁胸中涌。

5.《唐诗 宋词》教案专题 篇五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诗词阅读鉴赏的一般方法,能对诗歌中的练字进行鉴赏。

2.了解北宋早期婉约的词以婉约的风格为主流、以亲情和离愁别恨为主旨的艺术风貌。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感受词的情感,提高审美能力。

2.把握诗词中常用意象的含意,提高古诗词的鉴赏能力。3.欣赏探究名句,对诗歌中的佳妙的练字进行鉴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撰写文笔隽永的诗词意境想象文章,体会古代诗词的情感。

2.北宋早期婉约的词以婉约风格为主流、以亲情和离愁别恨为主旨的艺术风貌。教学重难点:

1.诗词阅读鉴赏的一般方法,能对诗歌中的佳妙的练字进行鉴赏。2.通过撰写文笔隽永的诗词意境想象文章,体会古代诗词的情感。教学手段: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

回忆所学欧阳修文章及有关重要文句

二、听录音朗诵

三、朗读,体会情感

四、文本研读: 李清照的《词序》:“欧阳公作《蝶恋花》有‘庭院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李清照为何酷爱这句?

明确:李清照本人也是叠词高手,故酷爱这句。(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三个“深”字的重叠,前两个重叠直接强调深的程度,第三个“深”又推进一层,与“几许”构成疑问语气,与下面的“杨柳堆烟,落幕无重数”呼应起来,别有一番情趣。

“游冶处”就是“章台路”。这句是倒装,应为:楼高,不见玉勒雕鞍游冶处——章台路。“春”字如何理解?

明确:“春”字语意双关,表明既指自然界的春天,又指词中女子自己的青春年华。结句是触景生情还是借景抒情?

明确:有我之境,把自己激动的心情加到客观的景物里去,缘情造景,这就是有我之境。“泪眼看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中“泪眼”表明词里女主人公自己心情已经非常激动,把自己的情感附着到“乱红”之上,这应该是借景抒情。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三句的艺术手法及效果。

庭院深深,但有多深远呢?远处是茂密朦胧的层层杨柳,近处是重重密遮的帘幕,构成了一幅深闺独处图,意境孤寂凄冷,运用烘托渲染的手法,将女主人公内心的孤独寂寞与独处的怨恨之情寄寓居处的幽深之中,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着一“怨”字。

女主人公如何孤寂凄苦的原因何在呢?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原来丈夫正乘坐着豪华的车骑,在温柔富贵乡里尽情享乐呢。与闺妇的处境形成对比,既点出了女子怨恨的原因,也传达出“楼高不见章台路”的怨恨之情。着一“恨”字。

“雨横(hèng)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表达了闺妇怎样的愁思?

在猛烈的风雨之中,春天将去,一天又逝,黄昏时独自掩门,人既未归,又无计留春,将无限的孤独凄凉和红颜易逝的凄苦表达得深沉感人。着一“伤”字。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寄深于浅,借景抒情,包含多层意蕴,说说有哪几层意蕴。

采用层深手法,写深婉绵邈的情思,自然浑成。毛先舒《古今词论》:永叔词云“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此可谓层深而浑成。何也?因花而有泪,此一层意也;因泪而问花,此一层意也;花竟不语,此一层意也;不但不语,且又乱落,飞过秋千,此一层意也。人愈伤心,花愈恼人,语愈浅而意愈入,又绝无刻画费力之迹,谓非层深而浑成耶? 着一“苦”字。

此词是闺怨词还是政治诗?

清代人张惠言《词选》认为这首词是一首政治诗,有道理吗?

清代人张惠言认为,“庭院深深”就是说皇宫已经非常深远,不易进入;“楼高不见”是说君王又不觉悟;“乱红飞去”喻大臣被贬逐,即北宋韩琦、范仲淹被贬。王国维则认为张惠言是穿凿附会,在《人间词话》里说:“固哉,皋文(张惠言字)之为词也!”认为本词也是兴到之作,没有寓意,就是写豪门大户的弃妇之怨。小结:就时代论文

王国维批评张惠言主要依据北宋早期词的特点和风格,北宋,柳永开始写市民生活、苏轼完成了词由主要写儿女艳情,转向表现社会生活的内容的转变。晏殊、欧阳修等人的词作,题材相当狭窄,主要写艳情,以娱乐抒情见长,少有寄托,同时代的范仲淹写了少量的边塞词,欧阳修还嘲笑他为“穷塞主之词”,王国维甚至称北宋早期词为“倡优也”,所以《蝶恋花》不可能是政治诗,这是时代限定的。

内容基本承袭唐五代艳词,艺术手法高超,意境深远,体现北宋词“格高韵远”的发展创新。

五、板书: 怨→恨→伤→苦

6.《唐诗 宋词》教案专题 篇六

【本讲教育信息】 一.教学内容:

王维诗四首

二.学习目标:

1、了解王维的生平,结合诗人的经历理解作品;

2、品味诗人“诗中有画”的山水田园诗特色;

3、送别诗中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4、王维诗歌中蕴含的佛理。

学习要点:

一、关于作者

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出身世代官僚地主之家。据记载,王维九岁就能写诗。像那首脍炙人口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是王维十七岁时写的。王维精通音乐,擅长草书和隶书,绘画的成就尤其突出,以致宋代大诗人苏轼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的诗歌创作,就是以这种全面的艺术修养为基础的。其母崔氏奉佛三十余载。佛经《维摩诘经》,是智者维摩诘居士与弟子讲学之书。王维的名和字取于此。王维后半生之避世与佛教有关。开元进士。任过大乐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他的诗歌风格也发生了变化,早年那种意气风发的诗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融合画意、诗情和禅理的山水诗。这种小诗像一幅画,诗情清淡,却又蕴涵着不可捉摸的禅理。“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抒发主人公完全跳出了名缰利锁的磁场,内心有一种以安全感为地基的从容不迫,从而能进入一种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不带任何功利的审美目光,自得其乐地去发现极其平凡、有时旁人发现不了的自然美。他这类诗成就极高,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二、王维和山水田园诗 • 源于老庄哲学,• 成于渊明手笔,• 继于大谢(谢灵运)小谢(谢眺),• 盛于唐代王(王维)孟(孟浩然),• 影响追随者韦应物、柳宗元。

山水田园诗人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因此也称王孟诗派。这些诗人用开阔的胸怀,深细敏感的审美嗅觉,来描绘山水风景的优美壮丽,歌咏田园生活的闲适静谧,从一个侧面折射出盛唐时期社会的安定,农民的安居乐业和时代精神的开朗乐观。

最杰出的山水田园诗人是王维。

三、作品研读

(一)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译文]下了好久的雨,空寂的丛林上空,炊烟缓缓上升,农妇蒸了藜菜,煮好黍饭,送给在东边田里干活的人吃。雨后迷茫的水田上飞着白鹭,浓荫的树丛中黄鹂鸟婉转鸣叫。

我素喜习静,早上去看木槿花,又在松树下准备斋食,去采摘带露水的嫩葵叶。我已经与世无争了,谁又何必再对我起疑心呢?

☆王维山水田园诗特点1——诗中有画

分析这首诗的颔联“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

此诗写辋川之夏景,给人以画意盎然的印象。“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一联,白鹭雪白,黄鹂金黄,色彩差异明显;于白鹭描绘其飞行,而黄鹂则直说其啼鸣。在背景上,“漠漠”,写出了水田一望无际,苍茫一片;“阴阴”,描绘夏日林木茂盛,境界清幽。这样,碧空中白鹭高飞,绿树与黄鹂相衬,如一幅画展现在读者面前。此正可谓“诗中有画”。

(二)《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王维山水田园诗特点2——以禅入诗 分析这首诗中蕴含的禅意:

描写辛夷花开,尽管很美,但由于生长在绝无人迹的山涧旁,这里与尘世的喧嚣恰恰相反,只有一片自然的静寂,所以没有人知道它的存在,自开自落,没有生的喜悦,亦无死的悲哀,全然没有那种“花开易见落难寻”的苦楚,而是清幽深隐,含着空漠淡远的禅心。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不谓声律之中,有些妙诠。在王维的山水诗中,是空静澄明的,没有“人生如梦”的喟叹,也没有“物是人非”的凄凉,更没有“因果报应”的表露。这是一种纯粹的“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一种对世界、人生在深层次上认知后的平和心境,忘我忘情。勾勒出的是一个迷迷蒙蒙不可捉摸、虚无缥缈的意境。

王维以禅入诗,以山林胜景为客观描写对象,表现出诗人孤寂爱静的性格特点,同时,在禅与诗的结合中,营造出了独特的艺术意境,充分体现了清淡空灵的风格,另外又因王维是画家,结合绘画技巧入诗,从而使这类山水诗达到了艺术的极致。

(三)送沈子福归江东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分析王维送别诗的景物描写与表达情感的关系——借景抒情 时值春光无限、桃红柳绿之际,大江两岸春光明媚,诗人觉得心中对友人无限惜别之情,正如眼前所见的一派春光,弥漫于大江南北,随友人一同归去。诗人巧设比喻,以有形可感的春色来比喻无形的相思,且境界辽阔,这是以景喻情。

对比分析《渭城曲》,找其借景抒情的异同点

《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前二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主要写“朝雨”和“柳”两种景物。柳,与“留”谐音,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暗含依依不舍之意。路上行人和车辆扬起的微尘被“朝雨”沾湿,“客舍”和柳枝在“朝雨”的浸润下显得格外清新,就在这样的背景中与友人劝酒惜别。这是以景衬情。

(四)观猎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体会诗歌中气氛急缓的变化,领悟对比的表现手法的作用。

自读诗歌后的资料信息对诗歌的分析。体会诗歌起承转合的节奏变化。提问:诗歌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对于情感表达有什么作用?

此诗采用对比的表现手法。狩猎时风劲鹰疾,气氛相当之紧张;猎后风定云平,猎手们心满意足,踌躇满志。写景都是为了表达情感,在景物的变化中见出感情的消长变化,显得摇曳生姿,韵味十足。

四、总结

“诗佛”王维在盛唐时期以开阔的胸怀,细腻的情感对山水田园进行吟咏,对自然景物加以赞美,为后代留下了诸多美妙的诗篇。他把自己对于绘画色彩的领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寓于山水田园诗中,形成了两个非常鲜明的艺术特色——诗中有画、以禅入诗,让读者既有对想象中美景的向往,又有对人生的深层次哲学思考。同时,他的送别诗也发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把离别时的情感映衬得更加浓厚。

王维的一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恬静的诗篇,然而他的一生却并非如诗歌般表现得那么恬静安然,我们期望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研究一下王维的散文,研究一下王维痛苦挣扎的一生。

【模拟试题】

江苏 秦葆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阅读训练】

1、请结合全诗,说出作者写“露”“月”“泉”“鸟”的作用。

答:

2、作者写“泉响”“鸟喧”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答:

3、诗人“寂寞”的原因是什么?请扼要回答。

答:

试题答案

1、营造凄清寂寞的意境(只要能扣住“凄清寂寞”就行)

2、以动写静,反衬

7.《唐诗 宋词》教案专题 篇七

一、教学目的:

(1)

了解白居易的诗歌风格,体会白居易对人民的同情之心。(2)

学习文中用对比来突出中心的手法。(3)

背诵。

二、教学重、难点:对比的巧用及作用。

三、教学时数:一课时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

五、辅助教具:多媒体

一、导入:《琵琶行》

二、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元和十年(815)因上书请急捕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凶手,被贬为江州司马。晚年闲居洛阳,皈依佛教,自号“香山居士”,世称白香山、白太傅。

白居易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受历代乐府诗特别是杜甫乐府“即事名篇”影响,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创新乐府,针砭时弊,反映民瘼(mò),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

白居易一生有诗近3000首,自分为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类,其中讽喻诗以《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感伤诗以《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

白居易的诗善于叙述,语言明白晓畅,通俗易懂,开中晚唐浅俗诗风影响深远。

三、创作背景

1.唐代中叶以后,宦官专权严重,生活骄奢淫逸、豪华糜烂

2.元和三、四年,江南大旱,民间出现人吃人的现状白居易信奉:“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谓之讽喻诗,兼济之志也。补充:

“„„元和三年,“是岁,淮南、江南、江西、湖南、山南东道旱”。四年,“浙西苏、润、常州旱。”

——《旧唐书·宪宗纪上》

唐代中叶以后,宦官专权越来越严重,而且过着骄奢淫逸、豪华糜烂的生活。他们与军队结成一团,操纵朝政,甚至敢于废立皇帝,目空一切。

而另一方面,当时天下旱情严重,民不聊生,苦难深重,元和三、四年,江南大旱,竟至民间有人人相食的惨状。

四、题解

轻肥:——《论语•雍也》:“乘肥马,衣轻裘”之意,乘坐高头大马,穿轻便暖和的裘皮大衣。——成语“轻裘肥马”。——指豪华奢侈的生活。

五、字音

六、内容分析

1、此诗主要刻画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重点词语简要分析。此诗主要刻画了一群骄横跋扈、奢侈行乐的宦官。

①“满”、“皆”、“或”、“如云”等字词,形象地说明赴军中宴的宦官是一大帮。

②“骄”、“照”、“夸”等刻画出宦官的骄横跋扈。

③而“九酝”、“八珍”、“洞庭橘”、“天池鳞”等描绘出宦官们丰盛的筵席,写尽他们的奢侈。(1)作者如何描写赴宴人物的?

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朱绂皆大夫,紫绶或将军。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先写赴宴前的神态

写出了宦官们骄横跋扈之状。

后点赴宴的人

令人惊异,也令人愤愤不平。

(2)他们为何如此骄奢?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 朱绂皆大夫,紫绶或将军。

骄的原因:身居高位,手握兵权,怎能不骄。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

(夸赴)写出了盛气凌人、耀武扬威之态。

(去如云)一大帮人,旁若无人的骄横,令人触目惊心。

暴露了贞元、元和之际,宦官、藩镇、官员相互勾结的畸形的社会现实,也暴露了唐王的昏庸无能。(讽刺)

2、试分析作者如何描绘“军中宴”。

析:作者用了铺陈和渲染来描绘“军中宴” 的豪华场面。(1)菜肴丰富:

“九酝”、“八珍”、“洞庭橘”、“天池鳞”,均为天下美味。(2)宴会奢靡:

“溢”、“罗”、“擘”、“切”等动词,表现了宴会之奢靡。(3)人酒足饭饱:

“食饱”二句,呼应首句,赴宴时已是“骄满路”,如今酒酣食足,更是不可一世了。

3、结合全诗,说说“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1)这两句诗写出了当时江南老百姓艰难的生活境况。(诗句内容)(2)与前面宦官奢侈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手法)

(3)更好表现了作者对老百姓的同情和对宦官“只顾自己行乐,不顾老百姓死活”的痛恨。(感情)“与少陵忧黎元同一心事”

小结:见课件

4、艺术手法

(1)对比: 本诗运用对比手法,诗人不作一句评说,不发一句议论,把两 3 种截然不同的现象并列写出,让读者悟出应有的结论,这比主观议论更有说服力,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2)讽刺:本诗运用讽刺手法,深刻揭露了宦官的骄横之态,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

5.拓展延伸

有人说,白居易的《轻肥》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和运用的手法跟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请试作分析。(如果这是一道高考题,满分为7分,请问这个题按怎样的步骤回答,怎样给分?)析: 先解释“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意思,2分;然后再找出《轻肥》中跟该句思想内容一致的地方,并加以解释,2分;再找出两诗相同的手法,并加以分析,2分;最后,将二者共同的东西合起来加以概括,1分。

6.对比阅读:白居易的《轻肥》与《卖炭翁》一样,都是对上层统治阶级罪恶的揭露,请分析两诗在语言及表现手法上的异同。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语言方面:相同的是二诗均是充满了感情,作者以赋体直陈事实;不同的是《轻肥》诗中律句多,对偶句多,而《卖炭翁》间有散句和口语词句。

4(2)手法方面:相同的是二诗都用赋体,叙述详细,描绘逼真;不同的是《轻肥》全诗采用了对比方法,主题明显但不明说,而且对人物神态描写相当传神。

8.唐诗宋词 篇八

1.列举本学期所学通识教育讲座的5个专题的题目 ①:《百家讲坛》苏轼之初出茅庐 ②:《百家讲坛》苏轼之天伦之乐 ③:《百家讲坛》苏轼之手足之情 ④:《百家讲坛》苏轼之东山再起 ⑤:《百家讲坛》之陆游是否变节之谜

2.叙述某个专题的具体内容,并谈谈个人的心得体会。答:

具体内容:

《百家讲坛》 苏轼之手足之情 唐宋八大家中有苏轼父子苏洵、苏轼和苏辙,民间更有诸多传言苏轼还有一个聪明伶俐的妹妹苏小妹,关于苏小妹巧妙填词等的趣闻。这节课从历史事实上证明的苏小妹只是民间杜撰出来的一种美好的假想,而真正值得一提的是苏轼的亲生兄弟苏辙,苏轼的弟弟苏辙比苏轼小3岁,兄弟间的情谊非常深,千古名篇《水调歌头·中秋》就是苏轼想念弟弟不得相见而写下的。至于《醒世恒言》中苏轼的妹妹苏小妹,历史上并没有这个人物,因为后人太喜欢苏轼了,想象他应该有个和他一样有才学的妹妹。至于他和苏轼学生秦观的爱情也就无从谈起。“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首千古有名的表达手足情深的词。心得体会: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两宋时代,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艺全才,诗,词,散文以至书法,绘画等都有极高成就。无论是诗词还是散文,都表现出题材广泛,思想深刻,境界高远笔力遒劲的特点,在当时及对后世都发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百家讲坛》苏轼之手足情深的观看,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一代大文豪的深深手足之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千里共婵娟。”最是千古名句,用来寄托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它的序中写到: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从熙宁四年(1071),到写本篇止,外任整整五年,与胞弟苏辙也整整五年未见。苏轼原任杭州通判,因苏辙在济南掌书记,特地请求北徙,来密州任职,然而,济南与密州相距并不算

远,却也因各自疲于官事而五年未不得相见,本篇正是表现这种手足相念之情。在抒写手足情深的同时,词人不能不想到,兄弟二人都是由于与变法派相左而出为地方官,并备受冷遇的,不能不想到仕途险恶。所以“大醉”遣怀,表现出世与入世,隐退与仕进的矛盾心情,才是本篇的主旨所在。

“苏门三学士”中的苏洵(字明允,号老泉)在27岁那年才开始发奋读书做学问,为苏轼、苏辙兄弟做表率。“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苏洵刻苦学习的动人事迹,被写进《三字经》,激励后世。

苏轼、苏辙就是在苏洵言传身教之下,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成就“苏门三学士”的不二法宝。苏轼十分疼爱弟弟,有一块糖他总是塞到弟弟嘴里,有两块他也不肯吃,全留给弟弟。看着弟弟开心,苏东坡笑在脸上甜在心里。

学习是枯燥的,当它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时候,学习也是快乐的。多年父子成朋友,一起读书志同道合心心相印,清风明月之际,父子三人对月抒怀不亦乐乎,一边享受天伦之乐,一边巩固学习成果。

北宋嘉年间,苏洵带着苏轼、苏辙两个翩翩美少年从老家四川挺进中原开封,哥俩在那年科举中一鸣惊人。北宋文坛大家欧阳修十分推崇苏轼,宰相韩琦则喜欢苏洵的老道,力荐苏洵出山,苏洵推说多病。苏轼天资绝伦,是一轮冉冉升起的明月。苏辙知道月亮只有一个,尽管自己也可以发光,但只能是一颗星星。苏辙淡泊名利,把更多的精力用来照顾多病的父亲,膝下承欢尽孝,为苏轼免除后顾之忧。

苏轼是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全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他的词开豪放先河,大手笔大写意,一泻千里。他是北宋顶尖级的书法家之一,他的墨竹遒劲挺拔,呼之欲出。他为人正直,敢说敢为。为官清正廉洁,杭州西湖的苏堤是他被贬后修建的“民心工程”。

人在江湖飘,哪能不挨刀?挨刀的情形有两种,一种是作恶多端,一种是作秀到了顶峰。无以匹敌的艺术成就,文人自身的狂狷和不肯苟同,让一些人无法遏制心中的羡慕、嫉妒化作有形无形的力量,把他像线偶一样提捏着。起落之间,让他受尽坎坷磨难。但苏轼依然从容淡定,竹杖芒鞋,笑对风雨人生。

对于苏轼来说,最大的打击是“乌台诗案”,他被关进开封监狱。一直沉默的苏辙站了出来,上书皇帝要求自己效法缇萦,替哥哥坐牢。奔走呼号未果,他烹制鲜美的鱼到狱中送饭。耳目繁杂,不通音讯,苏轼不知道这顿饭是苏辙送的,见到鱼大惊,继而万念俱灰。因为他和妻子约定,如果事态平静就一直送些简单的蔬菜和米饭果腹,如果事态恶化,就送鱼告知。

苏轼以为自己不会有出头之日了,他写了一首诗《狱中示子由》:“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人间未了因。”绝望之际,能够托付的只有苏辙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天上人间,悲欢离合,我们共有一轮月亮。

苏轼苏辙兄弟的手足情深由此体现的淋漓尽致,也堪称后世我们所推崇的一种经典。即

9.唐诗宋词选读填空 篇九

班级:

姓名:

一、唐诗部分

1、独有宦游人。(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2、忽闻歌古调。(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3、,铁骑绕龙城。(杨炯《从军行》)

4、,风多杂鼓声。(杨炯《从军行》)

5、画栋朝飞南浦云。(王勃《滕王阁》)

6、闲云潭影日悠悠。(王勃《滕王阁》)

7、春江潮水连海平。(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8、江流宛转绕芳甸。(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9、人生代代无穷已。(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0、此时相望不相闻。(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1、斜月沈沈藏海雾。(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2、,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送》)

13、不堪盈手赠。(张九龄《望月怀送》)

14、,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15、竹喧归浣女。(王维《山居秋暝》)

唐诗宋词名句背诵 1

16、,往来成古今。(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17、水落鱼梁浅。(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18、,天子非常赐颜色。(高适《燕歌行》)

19、摐金伐鼓下榆关。(高适《燕歌行》)20、战士军前半死生。(高适《燕歌行》)

21、,孤城落日斗兵稀。(高适《燕歌行》)

22、边庭飘摇那可度。(高适《燕歌行》)23

,寒声一夜传刁斗。(高适《燕歌行》)

24、,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燕歌行》)

25、,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6、天姥连天向天横。(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7、世间行乐亦如此。(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8、,白水绕东城。(李白《送友人》)

29、浮云游子意。(李白《送友人》)30、人生得意须尽欢。(李白《将进酒》)

31、,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32、古来圣贤皆寂寞。(李白《将进酒》)

33、星垂平野阔。(杜甫《旅夜书怀》)

唐诗宋词名句背诵 2

34、,密雨斜侵薜荔墙。(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35、欲为圣明除弊事。(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36、人世几回伤往事。(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37、,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38、,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39、尘世难逢开口笑。(杜牧《九日齐山登高》)40、,长笛一声人倚楼。(赵嘏《长安晚秋》)

41、,客行悲故乡。(温庭筠《商山早行》)

42、鸡声茅店月。(温庭筠《商山早行》)

唐诗宋词名句背诵 3

二、宋词部分

43、日日花前常病酒。(冯延巳《鹊踏枝》)

44、,小楼吹彻玉笙寒。(李景《浣溪沙》)

45、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李煜《浪淘沙令》)

46、,叶底黄鹂一两声。(晏珠《破阵子》)

47、,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

48、是处红衰翠减。(柳永《八声甘州》)

49、谁怕?

。(苏轼《定**》)50、。不思量,自难忘。(苏轼《江城子》)

51、相顾无言、。(苏轼《江城子》)

52、落花人独立。(晏几道《临江仙》)

53、,酒醒帘幕低垂。(晏几道《临江仙》)

54、春无踪迹谁知。(黄庭坚《清平乐》)

55、若有人知春去处。(黄庭坚《清平乐》)

56、雾失楼台。

。(秦观《踏莎行》)

57、驿寄梅花。

。(秦观《踏莎行》)

58、,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

59、,彩笔新题断肠句。(贺铸《横塘路》)

唐诗宋词名句背诵 4 60、?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横塘路》)61、、,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62、,瑞脑销金兽。(李清照《醉花阴》)63、,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64、三十功名尘与土。(岳飞《满江红》)65、、,空悲切。(岳飞《满江红》)66、,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满江红》)67、,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68、无意苦争春。(陆游《卜算子》)69、念桥边红药。(姜夔《扬州慢》)70、二十四桥仍在。

。(姜夔《扬州慢》)71、举杯邀明月。(李白《月下独酌四首》)72、小山重叠金明灭。(温庭筠《菩萨蛮》)73、,中间多少行人泪。(辛弃疾《菩萨蛮》)74、青山遮不住。(辛弃疾《菩萨蛮》)75、蛾八雪柳黄金缕。(辛弃疾《青玉案》)76、众里寻他千度,。(辛

弃疾《青玉案》)

10.《唐诗 宋词》教案专题 篇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词人秦观和他的创作。

过程与方法:赏析《鹊桥仙》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鹊桥仙》缠绵悱恻的情愫,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赏析《鹊桥仙》词。

教学难点:感受《鹊桥仙》缠绵悱恻的情愫,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方法:朗读、鉴赏、引导、讨论。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型:基本阅读。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蝶恋花

【译文】

栏杆边的秋菊笼罩着烟气,似是含愁,兰草沾上露水,有如饮泣,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明月不了解离恨的痛苦,月光(一直从昨晚)到今晨穿过红色大门斜照到屋里。昨夜的秋风使绿树的叶子凋落了很多。今晨,独自登上高楼,远望天边,直望到路的尽头(也不见离人归来)。想要给他寄去诗笺和书信,但是山长水远,不知他在什么地方。

鹊桥仙

【作者介绍】

秦观(1049—1100),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他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的交谊很深,但词风与苏轼大不相同。虽然也写有少数具有豪放特色的作品,但从总体看,他堪称标准的婉约词人。他流传下来的词作,只有90首左右,但由于这些作品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名篇佳作不少,历来都被视为婉约派的大家之一。秦观十分推崇苏轼,也颇得苏轼的赏识,他和黄庭坚、晁补之、张耒被当时人称为“苏门四学士”。秦观的诗词都很有名,但诗的成就远不如词。他的词长于写景抒情。音律谐美,语言雅淡,委婉

含蓄,饶有馀味。秦观词的内容,局限于歌唱男女间的爱情和抒写个人的愁怨。他的词风,远袭温庭筠,近效柳永。“将身世之感,打并入恋情”,是秦词的又一显著特色。秦观很善于将仕途失意、人生困顿的感慨融会到离情别恨的描写中去。秦观因与苏轼的关系,一进入仕途,就被视为旧党的成员,在新党执政期间,一贬再贬,最后远谪郴州(今湖南)、雷州(今广东),一生坎坷不平,潦倒失意。这种身世飘零落拓的感慨,常常流露在爱情描写之中。

【译文】

绚丽的细云是织女的巧手绣出来的,牛郎星和织女星传递着离愁别恨,他们悄悄地度过了遥远的银河。秋风白露之夜一年一度的相逢,便胜过了人间情侣间无数次的相逢。两人间温柔的情意就像流水一样缠绵,相会的日期短暂而美好,就像做了一场梦一般,怎么忍心回头看那又要分离归去的鹊桥路呢?两个人的感情倘若是天长地久的,又何必在于朝夕相伴。

【内容解析】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纤云弄巧,为二星的相见设置了一个美好的环境。暗度,悄悄度过,含有彼此无言却情深意长的默契感。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金风玉露,既点明了季节和时间,即初秋的夜晚,又含有褒扬、赞美的色彩。胜却,由叙述转为议论,表达爱情理想:理想圣洁永恒的爱胜过尘世间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柔情似水,描摹缠绵缱绻的神态。佳期如梦,相会的日子短暂而美好,像做梦一般,描摹心理。忍顾鹊桥归路,描摹临别前的依恋与怅惘。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 爱情所追求的是心灵上最充分最彻底的契合,只要爱得深,爱得专一永久,即使不能朝夕相处,也同样是美满幸福的。

青玉案

【译文】

那个美女不到横塘路来,我只能目送她的芳踪远去而已。她的青春年华要和谁一起度过呢?(她住在)月亮桥边一座花院之中,(她闺房的)窗子上雕刻着美丽的花纹,门是红色的,(这地方)只有春天才知道。(我伫立在那儿,直到)天边的彩云飞走,长满芳草的水边暮霭渐生,(我只能)用我的如同江淹的彩笔写出令我断肠的相思诗句。如果要问我的闲愁共有多少?它就像平原上如烟般广阔无边的青草,满城中随风飞扬的柳絮和江南的梅雨一样多。

课后练习:第一种境界是说,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应该登高望远,鸟瞰路径,了解概

貌,“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是说,做学问成大事业不是轻而易举的,必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的过程,“为伊消得人憔悴”,就是说要像渴望恋人那样,废寝忘食,孜孜不倦,人瘦带宽

也不后悔。第三境界是说,经过反复追寻、研究,最终取得了成功。做学问只要功夫精神用到,自然会豁然开朗,有所发现,有所发明的。

上一篇:弘扬法制精神征文下一篇:清明节的祝福短语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