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营造良好课堂气氛的重要性(5篇)
1.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营造良好课堂气氛的重要性 篇一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创建良好的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所呈现的一种心理状态,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在教学时,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课堂气氛如何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教师决定的,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都影响着课堂教学气氛。那么,如何营造良好的语文课堂气氛呢?
一、教师的教态促成良好课堂气氛
教态是教师讲课时的情绪的外在表现,比如,教学心情、表情、体态动作、神态等,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辅助手段。学生在课堂上会通过教师有声语言的讲解而“察其容”,而且还会通过教师的教态而“观其色”。教师的教态在无形中形成了一种教学气氛,学生在无形中感受到一种课堂气氛。因此,教师的教学态度直接影响课堂气氛。
教师的教态有先入为主的作用。当教师走进教师的那一刻,教师教态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上课的情绪,这种先入为主的方式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教师要用亲和、自然的教态去面对学生,及时调整好你的心态和精神面貌。具体来说,要做到:①用微笑面对学生。微笑是人际交流中一种最好的方式,微笑让学生对教师没有惧怕感,课堂气氛温和。如果教师板着脸孔,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让学生感到压抑,学习有紧张感,课堂气氛变得生硬、冷漠,不利于教学的开展。②给予学生鼓励。明代教育家王阳明说过:“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教学也如此,教师不能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学生之间的差别,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发现自己的长处,获得欣赏,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师要放下严厉的批评、呵责,多鼓励、表扬学生,发现他们学习的闪光点,给予学习的自信心。教师的语言、表情,对学生的刺激应该是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③多给学生肯定的目光,鼓励的目光。多夸奖孩子们“好极了”“你真棒”等,教师还可奖励学生小红花、作业本等物品,这样让课堂气氛积极向上,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学生这样才能不断进取,有旺盛的学习兴趣。
二、游戏活跃课堂气氛
小学生天性好玩、贪玩,对于游戏有很强烈的兴趣。陶行知说:“学生有了兴味,就会用全副精力去做事。所以,学与乐是不可分离的。”因此,教师将学与游戏结合,学生对喜欢的东西学得就快,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游戏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感,快乐、有效地学习语文。
游戏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教师不是用说教去教育学生,学生不再用死记硬背来学习。通过游戏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参与能力,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受到启发,获得亲身体验,寓教于乐,让教育的知识性和娱乐性完美结合。
教师在课堂创设游戏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来选择,用生动活泼的形式,恰当的手法表现出来,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其中的乐趣。教学中我们常采用的游戏有以下几种:①找朋友。教师用卡片制作成相对的正反义词、汉字组合、拼音的生母与韵母等,让学生拿着其中一张去找另一张。一学生说:“找呀找,我的好朋友在哪里,谁是我的好朋友。”与其他学生的卡片对上了就说:“我是你的好朋友。”找错了就说:“错错错,赶快去找好朋友。”②逛超市。教师让学生把搜集到的标有汉字的商标、广告和自制的卡片放在桌子上,学生分组去的柜台逛,比比谁的收获多。游戏要求学生能正确读出桌上的识字材料,这个游戏检查了学生的课外识字情况,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③猜猜猜。让学生看动作猜词语,看口型猜字母,讲故事猜谜语等。
三、动手操作调动课堂气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从脑的结构看,人的大脑皮层的各种感觉和运动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积很大,所以手的运动能使大脑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动手操作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参与,手脑结合。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发展的起点,激发了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兴趣。
动手操作建立学生的表象思维,是学生的直观学习,把书本内容生动化,让语文学习更加形象,课堂学习气氛不再是讲和听的形式。比如,学生在课外进行剪报活动,把用到的知识、语句剪下来,增加了记忆,将学习变成了一种布满情趣的活动课。
四、创设悬念引发课堂气氛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不愿活跃课堂气氛,也不知怎样活跃课堂气氛,惟恐一发而不可收,形成了灌输式的教育,学生在听话的听教师讲课,整节课下来,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课堂上教师在唱独角戏,下面的学生静如一潭死水,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沉闷,导致了教与学被割裂开,处于对立面,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课堂气氛活泼起来。学生在悬念下产生认知矛盾,对疑问有了探究的欲望,自觉地去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让学生大胆发言,组织讨论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总之,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有效的互动活动,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取得最大化的效果。而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持久,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课堂气氛不适宜,呈现消极、沉闷的局面,学生的思维感到压抑,窒息智慧火花,没有学习的热情。反之,学生学习情绪高昂,智力活动呈最佳状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方法有很多,还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去发现和总结,相信这样的教学能把孩子们引入学习的自由天地,让他们快乐地邀游在知识的海洋。
4如何营造和保持良好的语文课堂氛围
良好的语文课堂气氛能营造一种具有感染力的教育情境,能为教师顺利进行语文教学创造积极的条件,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探究知识,获得知识、能力、情感、思维等不断增益,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如何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见仁见智,不少同仁在理论上和实践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意见和看法。下面是笔者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课题研究中获得肤浅的体会。
一、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和谐的语文课堂气氛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否融洽,决定着语文教学课堂气氛否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不是靠铁的纪律和挥动的教鞭“打”出来的,它依赖于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依赖于教师角色的转变,依赖于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建立。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破除“师道尊严”,变强调学生尊重老师的单向要求为师生互敬的双向统筹,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变传统教学中的专制型或权威型为合作型或伙伴型关系。在语文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权利,努力创设民主气氛,实现民主对话、民主交流,呈现一种协商式、和风细雨式的良好师生关系氛围。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学生观,因学行教,要以自身高尚的人格魅力感召学生,以渊博的知识激发学生,以饱满激情感染学生,以精湛的教学艺术吸引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重塑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崇高形象。只有改善了语文教学中师生不和谐的关系,才能打开学生情感的阀门,形成良好心理氛围,调动其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也才能营造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气氛,实现语文教学改革目标。
二、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激发学生兴趣,营造积极主动活跃的语文课堂气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直接动力。在语文教学中,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没有“兴趣”作保障,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是决不可能实现的。只有全方位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出积极、主动学习的课堂气氛,才能实现学生自主探究、参与合作等学习方式的改变。
(一)以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之火
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教师的语文感悟,教师的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文采,那就象丰富的矿场中闪烁的颗颗耀眼珍珠,光彩夺目,让人喜爱。教学中讲故事、说典故、谈轶事、读美文,纵横几万里,上下几千年,用丰富的新颖的内容吸引学生,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打动学生,把学生引入广阔的语文天地。如果每一堂课都精心设计,词句华美,色彩斑斓,妙语如珠,情真意切,给人以美的享受。如《春》的导语:“一提到春,我们就会想到新的生命,无穷的力量,内心洋溢的喜悦,焕发萌动的,蓬勃生机的老人、小孩、男人、女人们都出来了;有的散步、放风筝、耕种、插秧……好一派春天的新气象……”学生听到这,怎能不心潮澎湃,激情飞扬。
教师的教学语言不仅要生动形象,具有激发性和感染力,点燃学生心中的情感之火,还要讲究轻重缓急的节奏,丰富多彩的内容,抑扬顿挫的语调,富有美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配合适当的体态语言,以激昂的情绪,饱满的精神,奕奕的眼神,有声的语言与无声的语言结合为主体语言,声情并茂,“一石激起千重浪”,波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的感性共鸣,使学生与作者的感情沟通,引发学生的探求热情,使学生“感知”、“求知”,全身心地投入语文学习中,忘身于课文所展示的情景。相反,老师总是总结“一二三”式的方法,学生听得太多,投下去的石头也就不会产生多大的涟漪。其实。转而思考,我们自己读书时,不也对老师讲课的方法感到乏味无趣吗?
(二)、以丰富的想象激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作品的意义是读者通过阅读活动发掘出来的,作品未经阅读前,只是向读者提供了一个多层次的结构框架,其间匿藏着许多值得思考的“空白”,有待于读者发现、填补、去阐析。而这些“空白”的填补正式读者阅读活动中不可缺的、被激活了的思维元素,从而架起一座沟通作者与读者情感的桥梁,使读者对作品的意义达到了个性鲜明的理解,逐步深入,进而尝到成功的快感,内化为自觉地行为。此时被激活的思维填补了一个个“空白”。例如: 《芦花荡》中,老头子最后将两个女孩送走时他说些什么?老子的性格会因这一次失误(女孩受伤),而产生变化吗?
《背影》父亲送走儿子后的心情怎样?他接下来要做的第一件事你能想到吗? 《台阶》,父亲造完台阶后不适应,他后悔了嘛?他将会怎么办?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与张怀民在庭中散步时,他们交谈的内容是什么?
《蜡烛》一文中的老妇人始终没说一句话,丰富的内心活动都是通过她的动作表达出来的,请设想她拿出第二只蜡烛,插在那老地方时的心理活动。
通过热烈的讨论上述问题,同学们更加深了对课文背景的了解;对课文主旨的认识;对人物性格的准确把握等等。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拓宽了学生想象思维的空间。(三)、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在辅助教学的活动中,通过图像、声音、动画、游戏等形式,给学生直观形象、生动新鲜的视听感受,对具有强烈好奇心的学生来说,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恰当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情景,必将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情景的办法,并不仅限于用多媒体,还有许多成功方法。总之,通过创设情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开启学生兴趣阀门,诱发学习兴趣,促进良好课堂气氛的营造。如在《芦花荡》一文教学中: 1.教师播放《小兵张嘎》片尾曲 旁白:同学们,刚才大家听到的插曲是出自哪部电视剧?(学生回答)故事中小主人公主要活动的地点在哪里?(学生回答)
配以旁白:白洋淀里淀水浩渺,苇田无边,水道纵横,足有两三千条,极为壮观,是旅游爱好者观光游玩的一大景点。可就在60年前,这里曾是抗战大舞台,演绎过无数个英雄传奇,今天我们就顺着孙犁的《芦花荡》去结识一位老当益壮、让敌人闻风丧胆的传奇英雄。2.呈现课题:《芦花荡》。
3.播放配乐配画面范读课文等,给学生直观形象、生动新鲜的视听感受。
(四)精心进行教学设计,以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只有对教学内容感兴趣,才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才能营造积极主动的课堂气氛。因此,老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如在《芦花荡》一文教学中,在让学生感知课文后,我进行了以下教学设计:在感知课文内容后提问:《芦花荡》中,老头子最后将两个女孩送走时他说些什么?老头子的性格会因这一次失误(女孩受伤),而产生变化吗?
然后同学分成四人组,进行合作探究。,在小组探究过程中,兴趣浓厚、气氛活跃。这种教学设计,给了学生选择内容的空间,给学生合作的空间,给了学生发言的空间,因而激发了学生兴趣,不但营造了良好课堂气氛,而且突破了教学难点,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收到了极好的学习效果。
三、教师走下神坛,用商量的方式营造语文课堂交际氛围
(一)改变以往师生问候方式为“闲聊”式
一堂课的开端就像人们见面一样,是通过相互问候来建立交际情感的过程。传统的上课问候形式是:师:“上课!” 班长:“起立!”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班长:“坐下!”这种公式化的问候形式显得机械、呆板。长期如此,只会使师生用苍白的、毫无生气的语气应付了事。如果在上课开始时结合学生实际和即将要上课的内容与学生进行适当地即兴地“闲聊”几句,对安定学生情绪,融洽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进入课堂情况会大有好处。
(二)教师充满殷切期待的提问方式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方法之一。如果我们总是用命令式的语气进行生硬的提问(如“这篇文章的主题思想是么?”),或对学生的提问作出生硬、相暴的回答(如:“不,你错了,正确的答案究竟是什么?”),教师就显得缺乏亲和力,学生在情感上就会与教师拉开距离,表现出一味地从众与退缩的状态,他们多半会以模式化或机械化的方式来服从与迎合教师的“指令”或“命令”。在这种课堂氛围下,交际能力、语文素养是无法形成的,更不用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了。
因此,教师提出问题时要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殷切期待。例如问:“这个问题你是怎样理解的?你有什么看法?”其声调表情都要像日常问话,而不应是审问。学生回答时,教师可适时运用鼓励性语言(如:“你的回答很漂亮。”“你的答案很有启发性。”)或适时地插话,进行圆场和启发。例如:“你是不是这样的意思?”“可不可以从这个方面去理解?”教师这样的插话是为了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身上,减轻被问学生的紧张感。教师提问的技巧在于保证学生能够回答(尽情讲出自己心中所想)并乐于回答。当学生提出问题或发表意见时,教师的应答应根据班级情况、灵活多样、并具有交际表率作用。另外,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或坐或站,教师大可不必统一要求,一切以能让学生放松心情、消除紧张感为好。
(三)讲究师生互动的形式
1.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努力创设民主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勇于参与课堂教学,是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也是课堂教学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让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使学生的身心和谐地发展,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每个教师都应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
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教导学生:教师不是万能的,教师也会犯错误;在很多方面,同学们并不比老师差。例如在电脑方面,我就要虚心向你们学习。我们师生之间是互教互学的关系,好学生应当敢于质疑。在这种坦率的学习气氛中,教师非但不会降低自己的威信,反而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敬意。师生之间的关系会更和谐融洽。2.充分发挥讨论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促进学生智慧潜力的开发和激发。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堂讨论,创设让学生有话愿说的情境。对于某一问题,只要能摆出充分证据,完全可以各抒己见、自由发挥。有时学生的讨论超出了教学范围,有时甚至影响了教学进度,也应该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哪怕有些看法在教师看来是幼稚的,荒谬的。我们也要让他们把话说完。在教学中,我深刻地体会到:
1)课堂讨论能使学生逐渐进入乐学、会学、善学的境界。
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活泼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使每个学生的智慧潜力、个性特长都能在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得到发挥,让学生乐学。指导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会学,对学生讨论中争议大的问题答疑、解惑,使学生逐步进入善学的境界。
2)、课堂讨论使学生学会了对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培养了学生倾听、思考、发言的能力。
课堂讨论是理智的思想交流。别人发言时要静听,这是对别人意见的尊重。还要草草地记下他们想要支持或者反对的观点,灵活、敏捷地做出反应。发言者必须合乎逻辑地提出他的看法,并且很好地证明他的看法,这是一个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的好机会。对于其他学生而言,这是练习倾听的好机会。讨论时观点的碰撞,引发学生更深入的思考,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自由选择的作业形式
我清醒认识到:不论是何种作业形式,过量的作业或罚抄、罚写,只会使学生不堪重负,挫伤其学习积极性,从而产生反感和厌学情绪,最终使得课堂生态被破坏,教学环境被人为地恶化。不同层次的学生被统一要求的大量作业所累:成绩好的学生因觉得简单无必要而厌做,成绩差的学生因觉得太难、做不出而不做,教师却又因学生没能按要求完成任务而不悦,良好的课堂氛围也就没有了。教师应当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变强制性的布置作业为商量式的推荐作业,根据所授内容在一定范围内,指定一些分量或难度有所不同的题目由学生自由选做。这样,可使学生在不感到负担的情况下,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充分调动其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对于成绩好的学生,教师完全可以让其少做些琐碎的作业,推荐他们做些课本以外的练习,以拓宽加深其知识结构;对于中低层次学生,在推荐作业之前,教师需精选一些示范题进行讲解,做些必要指导。如:在学习了《渡津门送别》后,就可要求成绩好的学生做这样的作业:收集古代联“送别”的诗词曲赋文,作专题研究。使得他们必须去查找有关“送别”类古诗词资料,这样他们既学到了与课文有关古代诗词曲赋知识,又培养了查找资料的能力和写作能力;对其他学生,则只需要能做出课文中的巩固性练习即可。从实际操作层面来讲,要求学生所做的看、听、说、读、背等软性作业因其检查难度大,学生也因其“软”而“欺软”。理想的做法是:引导他们自觉而又兴趣盎然地去听、说、读;可以通过自由组合、自由改编所学并上台表演来鼓励学生主动交际、交流;通过让学生复述课文来使他们灵活运用课本中出现的语言点并培养语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营造出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五、民主的评价方式
学生都渴望成功,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评价不是教学目的,而是一种教育学生积极向上的手段。评价的结果应有利于学生自信心和自我评价能力的提高。教师不恰当的评价,会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或抵触情绪,不利于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因此,要使评价发挥应有的教育作用,引起学生的良好反响,就应注意:
1、让学生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接受评价
教是为了学,学是为了学会,学会是为了会学。学生的准备过程实际就是学——学会——会学过程。如:在检查“复述课文”时,要给学生充足的准备时间,可事先让他们把课文关键词、句准备好;回答时,允许他们看这些“纲要信号”,这样,学生就胸有成作,良好的心理状态更能使他们发挥出水平。
2、把评价权力交给学生,使其主宰自己
例如:在考核学生的“听、说”能力时,可从教师作为主考官,学生接受考核和考试,转变为学生自己充当评委给自己和同学评份,教师只是作为指导者和观众;在进行“听写、默写”检查或“写作能力”考核时,可让学生间互相批改打分,教师只是在学生评价后,有目的抽查几本,了解情况;在日常测验时,教师甚至可采用“免监考”方式。教师的充分信任,必然会得到学生的回报。这种民主的评价方式更会增进师生间的信任感,并能够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充分地展现自己,发挥出应有水平。
3、评价标准要多样化、层次化
传统的评价标准是由教师制定,以教师的理解为主体,事实上,世界是多样化的,学生的语言水平是参差不齐的。唯一标准不仅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也是违背辨证法的。一定程度上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掌握的情况来评价自己或同伴的学习,体现出评价标准的多样化、层次化,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自我教育、自我评价。这种多样化、层次化的评价标准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民主氛围。他们会在和谐轻松的学习环境中矫正自我行为,从而最终达到会学的教学目标。
总之,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应该努力的工作方向。
5营造良好的小学语文教学气氛
[导读]课堂气氛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公共情绪状态,它是课堂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
摘要: 课堂气氛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公共情绪状态,它是课堂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那么,如何创造良好的小学语文教学气氛呢? 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谈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气氛效果;
课堂气氛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公共情绪状态,它是课堂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良好的数学课堂气氛,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开发智力,陶冶情操,优化教学效果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创造良好的小学语文教学气氛呢?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制约课堂气氛的要素很多,有教师、学生、教材、教法等,但是其中最关键的还是教师,只有通过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才有可能实现良好的课堂气氛,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教师在创造良好课堂气氛的过程中,起着主导性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
1.把握最佳的教学心态。
教师教学的心态,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情绪,它是教师自身心理素质的反映,也是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体现,要保持教学时最佳的心理状态,首先,课前准备要充分。课前应认真仔细地做好准备工作,特别是对教案要胸有成竹,教学各主要环节能历历在目,做到教学过程清新、结构合理、方法恰当、内容适度,符合学生的心理规律和认知特点。课前准备充分,是教师形成教学最佳心态的重要条件,这也是教师获得课堂教学自信心的基础。其次,进行教学要投入。教师一旦走上讲台,就要心无杂念,快速进入角色,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用教学激情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用教学艺术去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得体地运用手势、动作、表情、神态等体态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感染学生的情绪,与学生一道分享数学知识高尚的情趣。只有教师教得投入,学生才能学得专心,良好课堂气氛才能顺利形成。此外,还要善于发挥教学机智,妥善处理课堂中的偶发事件。同时,教师要提高对不愉快心理的控制能力,才能始终保持最佳的教学心态。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好,彼此心理相容,教与学双方都会沉浸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之中。教师讲解激情满怀,生动传神,学生学习全神贯注,兴趣盎然。反之,师生关系不融洽,学生必然会感到一种心理压力,教师教学也不能得心应手,课堂气氛势必沉闷、呆板。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创造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的基础。平日,教师要注意深入到学生中去,和学生打成一片,交知心朋友,建立起深厚的师生感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亲切的眼神、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来缩短师生心灵的差距,真诚地关怀和帮助每个学生,充分尊重他们,信任他们。要允许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允许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允许学生质疑问难,对他们充满爱心、关心、热心、耐心和信心,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教”。
二、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要十分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既是教学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切实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1.让学生保持最佳学习心态。
任何学习过程都存在着复杂的心理活动,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学生学习的表现与效果截然不同。当学生处于最佳心理状态时,学习情绪高涨,专心致志,课堂气氛热烈而愉悦。为此,教师应注意:(1)把微笑带进课堂。微笑能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微笑可以征服学生的心灵。当学生思想走神、思绪信马由缰时,充满理智和期待的微笑,能使学生“迷途知返”;当学生答问受挫时,满怀鼓励和依赖的微笑,能使学生心安智生、“柳暗花明”;当学生板演成功时,饱含肯定和赞赏的微笑,能使学生自信心大增,激起更强的求知欲。教师亲切的教态、爱抚的目光和鼓励的言语,能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和融洽的合作气氛,使学生形成和保持积极主动的良好学习心态。(2)把成功带给学生。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和不同的收获,既提出共同要求,也提出个别要求。如在课堂作业的配置与处理上,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题量、不同难度的作业,并通过当堂批改或讲评,及时满足学生急于知道作业正确与否的迫切心理需求,开阔学生思路,使那些解题中”别出心裁”的学生得到赞誉。这样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形成一种乐于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
2.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新知。
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的结论,更要理解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创设探究情境,诱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从中得到探索者的收获,发现者的欢乐,胜利者的喜悦。可采用:(1)展示知识魅力,激发探究兴趣。数学知识本身蕴藏着一些有趣的规律和美的因素,需要教师创造性地加以挖掘,充分展示其固有的内在魅力,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与强烈的探究欲望。(2)激发需要的火花,不断激起认知内驱力。我们不仅要在课的开始创设情境,揭示矛盾,引发学生迫不及待地探究兴趣,而且还应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跳一跳,摘得到”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常地处在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矛盾之中,不断从内心迸发出需要的火花,始终保持一种紧张的、富有创造性的精神状态,积极主动地探究新知。
2.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营造良好课堂气氛的重要性 篇二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活跃,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是指课堂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公共情绪。活跃的课堂气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小学语文教学中营造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是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 为进一步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应发挥其在课堂教学中组织者、启迪者的作用,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营造宽松、 活跃、和谐的语文课堂气氛呢?笔者结合多年小学语文教学经验, 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提高教师教学艺术是活跃课堂气氛的原始动力
教学艺术是教师为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而施行的一套独具风格的创造性教学活动,其重点是教师灵活选用教学方法和科学把握教学过程。教学艺术的提高是营造活跃课堂气氛的重要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先进教育理念为指导,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鼓励学生大胆提问题,并积极探究如何解决问题。同时,教师应科学设计课堂教学过程,恰当选用教学方法,科学进行教学评价,整体把控教学过程,运用语言、技巧等,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以营造轻松、和谐和进取的课堂气氛。
二、出色导课是成功活跃课堂气氛的起始
导课,或称导入,也叫开讲, 是一堂课的开始。课堂教学中的导课环节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出色的导课,不仅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在小学语文教学导课环节,教师可通过与学生们一同唱歌、背诗、做动作等方式,将学生从课间的活动中调整到学习的状态,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前期铺垫。 另外教师还可尝试课前与学生沟通谈话,了解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寻找所学课文与这些话题的契合点,为新授课作情感铺垫。
三、创设悬念是营造活跃课堂气氛的重要环节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灌输式的教育依然普遍存在,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听,整堂课下来,教师唱独角戏,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师生互动缺乏,课堂气氛沉闷,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笔者建议可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让小学语文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四、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活跃课堂气氛的主要方式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已成为现代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教学课堂单调死板的现状,进一步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和教学方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开展教学,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例如,教学《黄山》一课时,为让学生真实感受黄山的美景,以增强学生对于这一课时的理解,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搜集黄山的图片,配上合适的音乐,制作成幻灯片,课堂上给学生播放,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通过这种方式,组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逐渐爱上语文,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五、动手操作是调动课堂气氛的直接手段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儿童多动手操作有利于促进智力的发展。相关研究表明,动手操作属于直观学习的范畴,其有利于学生表象思维的形成。这种学习方式使书本内容生动化,大大改变了传统语文学习单纯“讲” 和“听”的形式,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各个感官得以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也得以提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积极组织学生动手操作,是活跃课堂气氛最直接的方法。比如,组织学生开展剪报活动,让学生将报纸上有用的文章、知识、语句、段落等剪下来, 做成剪贴报。通过这种方式,既强化了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又将学习变成了一种充满情趣的活动课,学生乐在其中,学习热情高涨。
六、微笑授课是调动课堂气氛的有效方法
为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教师充满微笑地去授课,是一种简单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现在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为树立教师的威严,课堂上总是板着脸,比较严肃,学生害怕教师, 不愿意与教师沟通,良好的师生关系难以构建。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微笑授课,当然这种微笑是发自内心的,而非一种矫揉造作、虚假的表情;这种微笑是一种与学生心理上的交流,是教师对学生的一种关爱。教师整堂课是微笑的,学生在洋溢着微笑的课堂中学习知识,会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可亲可敬。笔者认为,教师的威严主要来自于自身魅力,来自于教师的学问和修养。教师面带微笑的开展教学活动,其实是一种自信,一种认为自己的魅力可以征服学生的自信。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面带微笑授课,用自己欢悦的情绪去感染学生, 学生在这种环境下,没有压力,可以轻松、愉快地学习,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3.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营造良好课堂气氛的重要性 篇三
关键词 语文 课堂 教学 气氛 营造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4-0020-02
活跃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共进的境界。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每时每刻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调动学习的投入状态,真正做到我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那么如何营良好造宽松、和谐的课气氛呢?
一、教师的爱心与进取教学态度会营造良好课堂气氛
教师的教态有先入为主的作用。当教师走进教室的那一刻,教态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上课的情绪,这种先入为主的方式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教师要用亲和、自然的教态去面对学生,及时调整好心态和精神面貌。具体来说,要做到:①用微笑面对学生。微笑是人际交流中一种最好的方式,微笑让学生对教师没有惧怕感,课堂气氛温和。如果教师板着脸孔,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让学生感到压抑,学习有紧张感,课堂气氛变得生硬、冷漠,不利于教学的开展。②给予学生鼓励。明代教育家王阳明说过:“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教学也如此,教师不能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学生之间的差别,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发现自己的长处,获得欣赏,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师要放下严厉的批评、斥责,多鼓励、表扬学生,发现他们学习的闪光点,给予学习的自信心。教师的语言、表情,对学生的刺激应该是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③多给学生肯定的目光,鼓励的目光。多夸奖孩子们“好极了”“你真棒”等,教师还可奖励学生小红花、作业本等物品,这样让课堂气氛积极向上,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学生这样才能不断进取,有旺盛的学习兴趣。
二、赞美与鼓励
赞赏是廉价的,也是无价的。同学的掌声,老师的赞扬,小小的奖品,都是学生走向成功的力量源泉。课堂上我采用多种表扬方式:或用赞许的口吻——“你说得真好!”“你的想法棒!”“你想象力真丰富!”;或用亲切的动作——拍拍肩膀,轻轻一点头,微微一笑。每节课我尽量多赞美学生,不光赞赏一个两个,而是赞赏一群一批,甚至全班;不是虚伪的、应付的,而是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有了赞美与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就能常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习的乐趣,课堂气氛活跃,学习效果好。可以说,赞美与鼓励出创造力,赞美出学习兴趣,赞美出进步的学生,赞美出有创造性的学生。通过赞赏与鼓励融洽了师生关系,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创造热情,对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能力养成起着十分明显的促进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既要赏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能力的提高,又要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及方法上的优良行为,还要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苏霍姆林斯基提醒我们教师:“请记住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三、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和要素。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形式和教学方式变得灵活多样,必将彻底改变了过去单调死板的课堂教学方式;同时多媒体在辅助教学的活动中,通过图像、声音、动画、游戏等形式,给学生直观形象、生动新鲜的视听感受,对天生具有强烈好奇心的学生来说,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恰当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情景,必将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总之,通过创设情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开启学生兴趣阀门,诱发学习兴趣,促进良好课堂气氛的营造。
四、设疑调动课堂气氛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不愿活跃课堂气氛,也不知怎样活跃课堂气氛,惟恐一发而不可收,形成了灌输式的教育,学生在听话的听教师讲课,整节课下来,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课堂上教师在唱独角戏,下面的学生静如一潭死水,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沉闷,导致了教与学被割裂开,处于对立面,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我们可以设置带有挑战意味的疑问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课堂气氛活泼起来。学生在悬念下产生认知矛盾,对疑问有了探究的欲望,自觉地去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让学生大胆发言,组织讨论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参考文献:
[1]颜移秧.职专思想政治课新课导入浅析[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06).
[2]钱霞.注意各个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2009,(05).
[3]胡娜.对如何改善高校英语大班教学课堂气氛的探究[J].考试周刊,2011,(11).
4.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营造良好课堂气氛的重要性 篇四
【关键词】初中美术 课堂教学 氛围营造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4-0202-02
美术作为一门美学与艺术结合而成的综合性学科,主要是以绘画形式向人们呈现出好的东西。在初中课程中,美术虽不列入必修课范围,却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重要途径,对学生构建系统的、丰富的结构体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初中美术学习中,不但要求学生能够感知美术传达出的艺术,还应能从人文角度诠释出美术的艺术感,这也是美术对课堂氛围有较高要求的原因。那么,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应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呢?
1.重视对良好美术教学情境的创设
在教学活动中,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因此,教师应积极和学生进行课堂互动,多为学生介绍一些新鲜、趣味性强,且和美术相关的知识,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从而有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初中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思维活跃、活力四射、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好。教师在掌握学生这些特点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的优势,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注意力。
例如,在学习苏少版七年级下册第6课的《线的魅力》该节内容时,强调的是线条的魅力。如果单纯依靠教师讲解,学生很难感受到线条的魅力,且课堂氛围也枯燥乏味。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主题,教师可事先收集一些关于线条美的画作,并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让学生大胆想象,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进行创作。此外,还有《红、黄、蓝的构成》等抽象画作。通过展示这些色彩丰富的画作,学生被魅力的画面吸引,然后逐渐引导学生对作者内心世界进行解读,告诉学生可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在这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生先被这些有趣的画面吸引,然后产生想象的兴趣,并能根据自身的理解与想象进行绘画。
此外,良好美术教学环境的创设,还离不开师生之间的互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和学生的互动、交流,让学生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并产生主动绘画的动力。比如,在学习苏少版八年级上册第7课的《有趣的墙》该部分内容时,教师分析完自己的见解后,也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并描述一下心目中有趣的墙应该是怎样的?在整个互动过程中,学生放松心态,逐渐感受到美术课的趣味性,并主动融入到美术学习的氛围中。
2.注重对教学方式的创新
有效的教学方式是吸引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关键要素。在以往的美术教学中,以教师的讲解及传授知识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长此以往,学生失去兴趣,课堂没有活力,更起不到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更新教学理念,根据学况转变教学方式,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以营造出有魅力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比如,在学习苏少版九年级上册第7课《生活中的标志》该部分内容时,不再采用以往教师讲课为主的方式,而是让学生先说说自己的见解,并让学生谈谈自己生活中熟悉或喜欢的一些标志,然后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与记忆,进行“生活中标志”的绘画。又如,在学习九年级上册第1课《力量与生命》该节内容时,让学生讨论并谈谈自己对“力量、生命”的认识,然后结合自己的认识,用美术的方式展示出这一主题。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主体性地位得到了重视,在自我价值得到肯定的前提下,对美术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师生关系的良好与否,也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氛围的融洽度。如果师生之间关系融洽,师生互动频繁,课堂氛围很容易呈现一种喜悦、生动、有趣的气息;反之,师生之间缺乏沟通与交流,师生不能融为一体,课堂氛围则会陷入尴尬的境地,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美术课程中,教师应改变过去的课堂主导者形象,积极和学生交流、讨论美术知识,做学生的朋友,促进有趣课堂氛围的形成。对于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看法,应给予肯定,在发散学生思维的同时,引导学生靠近正确理解方向。
例如,在学习苏少版九年级上册第5课的《苏州园林》该部分内容时,先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些相关的图片。然后,师生之间就苏州园林的特点、色调、结构等美术知识进行热烈地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可适时发表自己的看法,但以学生讨论为主,并对学生的看法给予鼓励与肯定,或者给予引导。学生在融洽的氛围中感受到了美术的有趣与艺术感,并主动参与到美术学习中。通过这样的方法,师生之间实现了有效沟通,不再拘泥于传统的师讲生听的课堂氛围,而是形成了一种融洽、和谐的学习环境,大大活跃了课堂氛围,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4.小结
由上述可知,美术作为学生接触艺术、感受艺术的一门学科,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更能促进学生思维开发,提高学生对美、对艺术的认识与感悟,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意识及创造能力。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从多方面入手,如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改变教学方式等,积极创设良好的美术教学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产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美术感知意识,提高其艺术创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冯雯婧.新课改下教学评价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应用探析[J].学生之友(初中版)(下).2011(08)
[2]杨清.刍议当前初中美术教学工作中的困境及对策[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06)
[3]郭继红.新课改下的初中美术鉴赏教学探析[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08)
5.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营造良好课堂气氛的重要性 篇五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气氛;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4-0220-105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4.161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和谐的教学氛围能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而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在很大程度上是教师的教学艺术与方式方法的问题,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让课堂和谐愉快呢?下面我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做法。
一、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环境
在课堂上,任何排斥的、不满的、低沉的情绪体验都会抑制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只有在一定活跃的、使人满意、愉快的情绪体验中,才能使教学活动受到强化。因此,营造课堂的氛围应该是以轻松活跃、节奏轻快、充满竞争为目的的。在这一过程中,师生间要建立相互信赖、相互尊重的关系,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畅所欲言,坦诚相见。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要把握好学生情绪表现的尺度。学生过于兴奋,可能会使课堂脱离预定轨道,影响课堂教学。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把握好课堂节奏,使学生在轻松中不失紧张,能感受到知识的充实和满足。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要广闻博识
学博为师,德高为范。一个语文教师不但要掌握与所教学科有关的丰富知识,还要了解有关自然科学的知识,要了解国内外的一些人文地理,要熟知中国和世界上的很多名人名言以及他们的轶闻趣事,要关注时事和学生的热点话题,要有自己的见地和主张,这样,讲起课来才能纵横驰骋,游刃有余,学生才能感受到课堂的趣味性。
(二)教学形式要灵活多样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改变单一的组织形式,应根据教学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比如,讲一段生动感人的故事,说一个寓意深刻的笑话,用一个有趣的表情动作来活跃课堂;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具,如挂图来更新学生的视觉效果;还有精巧的板书设计,巧妙的问题安排,甚至教师的一笔好字等,都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其精神一振。
例如,一位同事在讲到《背影》一文时,抓住文中几次对父亲“背影”的生动描写,引导学生品味了父爱的厚重深沉。然后,她讲述了自己的故事,自己的孩子生病住院长达一年,她内心无比痛苦焦虑。一次父亲送她去天津看孩子时的殷殷嘱咐更触动了她脆弱的神经,于是,她写下一篇感人肺腑的日记。在日记中,她以书信的形式表达了对父爱的感激,表达了自己对孩子的爱,对孩子健康的忧虑和对孩子未来的祝愿。一个女儿和一个母亲的心声,将课堂的情感推向了高潮,所有的听课教师和在场的学生都流下了眼泪。在这份感动之后,学生都争着举手,讲述自己在家庭中感受到的温暖亲情,课堂气氛活跃又富有感情,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创设教学情境,激发情感
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莫过于进行创设情境教学。
(一)利用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氛围
教育的基本组成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措施,其中教育措施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教学手段要灵活、新颖,因人、因材而定,有机结合,找准契机,因势利导。这样才能抓住学生,让其进入角色,事半功倍,达到教育教学的目标。
例如,在教学《蒹葭》一诗时,首先给学生播放了邓丽君的《在水一方》。那美妙的旋律,悦耳的声音使学生陶醉其中。接着,我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把歌中的意境描述出来,并用简单生动的词语概括景物的特点,学生踊跃地回答了问题。然后我问学生:“你们知道这首歌的原型吗?”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子激发动起来。然后,我再让学生听朗读录音,品味诗与歌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在比较中,学生理解了诗的意境。在朗读练习过程中,学生更是读得津津有味,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果
多媒体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身,实现了传播一体化,改变了过去单一的教学方法。这种形式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在创造力,而且将教学重点、难点以直观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
例如,教学《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我们可以提前准备大量的资料、图片和相关链接。其中,有对彭端木等人在罗布泊的神秘消失的资料介绍,有对罗布泊由美丽的仙湖到死亡之地变化过程的链接短片,有沙漠绿洲的生机勃勃和干涸的罗布泊的死寂恐怖的图片对比, 有月牙泉等美丽的自然景观的缩小甚至消失的资料展示。大量强有力的事实令人震撼,而课文的内容也在这大量的资料中更加直观地展现了出来,一种强烈的为大自然鸣不平和对人们盲目破坏自然行为的痛恨之情油然而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这一主题也就不言而喻了。
(三)加强学生主体地位,创设良好教学氛围
在教育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主导。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按照“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来要求自己,尊重和信任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他们极大的空间发挥主动性;给他们充分的舞台来展示自己,发挥主体作用。无论是优等生还是差生,我们都该一视同仁,尤其要多鼓励差生,把他们能回答的问题留给他们,让他们感受到平等和尊重,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真正融入课堂,这样的课堂才完整,才和谐。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用我们的爱心和耐心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 ;用我们的智慧和情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科学现代的手段调动学生的情感。做到这些,我们便能创造出民主、和谐、轻松的教学气氛 ,完美地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惠顺久,主绪庄.语文课堂的喧嚣与寂寞[J].陕西教育:行政版,
2010(Z1).
[2] 李明惠.走出语文课堂教学沉闷的误区[J].新课程学习:上,2011(5).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营造良好课堂气氛的重要性】推荐阅读:
浅析小学音乐课堂的情景教学论文07-20
浅析素质教育下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08-11
小学语文课堂气氛11-05
浅析小学体育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11-06
浅析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10-06
浅析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现状及策略07-18
《浅析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10-02
浅析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故事教学法08-03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浅析06-12
浅析小学思品课的活动化教学方案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