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画蛋”故事有感

2024-10-06

听“画蛋”故事有感(精选7篇)

1.听“画蛋”故事有感 篇一

《画蛋》这个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童年时的达.芬奇跟一位老师学画画。开始时,老画家没有教给他什么复杂的知识,只是要他成天画蛋,他一连十几天都是这样,于是,他有些不耐烦了,这是,老画家才告诉他:反复画蛋是为了他打好基础,培养细致的观察和准确的描绘能力。达.芬奇理解了画蛋的意义后,苦练基本功,后来终于成为了世界上著名的画家。

读了这个故事,是我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不管是学画画,还是学文化知识,都要重视基本功的训练:只有打好基础,才能学出好的成绩。就像老师常常对我们说的那样:“还没有学会走,就想学跑,那不行,肯定会摔跟头。”

要建成高楼大厦,必须哎哟打好地基。今后,我要从基础的知识学起,扎扎实实地学习,一点一滴地积累,争取稳步前进。

2.听“画蛋”故事有感 篇二

一、展现真实的学习过程

真实的课堂应该面对真实的学生,展现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真实的课堂学生的学习也许超出你的预设、也许滞后于你的预设,教师应该及时调整教学,不能置学生于不顾。课伊始,赵老师对学生说:“在人们心目中,狼总是凶恶残忍,而鹿则是美丽善良。老师却认为狼美丽善良,鹿凶恶残忍。同意我的观点吗?”学生们纷纷说出了自己的观点。赵老师又说:“别急!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体会体会。”“狼怎么会美丽善良呢?鹿又怎么会凶恶残忍呢?”整节课赵老师始终围绕辩论话题引领学生解读文本,赵老师没有进行过多的讲解,而是让学生读课文写批注深入体会,说出自己的观点。在学生迷茫时,赵老师适时进行点拨,整个课堂精彩纷呈。

二、呈现真实的学习结果

真实的课堂不能成为精彩结果的呈现、优秀学生的表演或教师的表演。在赵老师的课上,学生练习时竟然可以“大抄特抄”,不会填的词可以抄,不会写的字可以抄,不会作的文可以抄……总之,学生在学习中只要遇到难题,都可以抄。课堂上赵老师如此“明目张胆”地让学生“抄”,不是一种机械的复制,而是一种能力的训练,同时也包含着思维的训练。课堂上,学生围绕“狼美丽善良鹿凶恶残忍,还是鹿美丽善良狼凶恶残忍?”这一话题展开辩论,开始多数学生认为狼美丽善良鹿凶恶残忍,极少数学生坚持鹿美丽善良狼凶恶残忍,在赵老师调侃似的“忽悠”下,学生中出现了“两面派”“三面派”等自我否定现象。这不是简单的自我否定和立场不坚定,而是学生经历了多次思维碰撞后的重新认识,是学生学习结果的真实展现,也是课堂精彩的呈现。

三、表现真实的学习情感

3.听老师讲雷锋故事有感 篇三

“学习雷锋好榜样……”这首歌曲我们耳熟能详。今年的3月5日,是纪念雷锋逝世50周年的日子。今天,我来到小海燕记者团,听老师将雷锋的故事。

在老师的言语中,我得知雷锋生于1940年12月18日,从小家境贫寒,饱受地主的`压迫。7岁时父母双亡,成了孤儿,由邻居的奶奶抚养。长大后,他加入了共产党,努力工作,助人为乐,于1962年8月15日光荣牺牲年仅22岁。

雷锋一生做了许多好事,留下了许多难忘的事迹。一个星期天,他来到一所小学的施工地,与工人一起垒砖,挑水,忙的不亦乐乎,至始至终,没喊声累,后来人们为了纪念雷锋,把这所小学命名为“雷锋小学”,把这个星期天称为“特殊的星期天”,每个人都有自己喜爱的物品,雷锋也不列外,他喜爱的是普通的螺丝钉。他曾在日记中写到:“我愿做一枚永不生锈的螺丝。”雷锋公务繁忙,可他却从长时间的工作中“钻”出时间来看书,增长知识,雷锋一生贫穷困难重重,这些困难如一块坚硬的木板,可他却毫不畏惧,一次次“钻”破木板。

4.听《二十四孝故事》有感 篇四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从古至今,我国都非常推崇孝道,正所谓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长辈是良好品德的核心!因此,《二十四孝故事》在我国广为流传,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变化,《二十四孝故事》中的精髓,对现在的我们仍具有积极意义。

今天我给大家推荐的一篇孝道小故事是《行佣供母》。

《行佣供母》讲的是:从前在一个小镇里,有一户人家那一家人只有那家人里只有一个年迈的.老母亲和一个老母亲的儿子。老母亲的儿子,便是江革。

江革在厨房做好饭出来给母亲吃,这时有一个弓箭射向了他们的厨房,江革吓坏了把碗摔破了,这时他的母亲便问:“革儿,你这怎么了?”这时,有一个村民把他们的门推开,便着急地说:“杀过来了,赶快跑吧,能跑多远就跑多远。”那村民便急急忙忙的跑了。老母亲对江革说:“革儿,你快跟村民们逃命去吧!”这时江革问:“那你呢母亲?”“我老了,走不动也跑不动了你自己逃命吧!”但江革却说:“那我背您跑。”江革便背着母亲逃命。

逃到了森林中的时候,有三个强盗从树上跳了下来,要让江革拿江革对他们说:“我们是逃命的,身上没有钱财。”强盗看了看江革,想让他当强盗,但江革却没有答应。抢到问江革为什么不想当江革回答:“我还有一位年迈的老母亲,若我当了强盗那谁又能照顾我的老母亲呢?”抢到看江革如此孝顺,便放过了他。

江革背着老母亲来到了一个小镇上,他边走边想:我不如到一个富人家去当佣人拿工钱去孝顺母亲。他便把母亲放到了大树旁边,对母亲说:“母亲,我到那边去去就来,你在这里等我。”江革敲了敲富人的门,那富人来开门了。富人问他有什么事情,他说:“我和我母亲逃难至此,想挣些工钱来孝顺我的母亲。”不然看了看他,便答应了,让他先找一个安定的地方住下来。江革非常的高兴,边找了一间房间,让母亲住了下来。

江革每天要抬水,每天要砍柴,每天要做饭,虽然很辛苦,但他为了让母亲有好吃的,也没有任何怨言。这个月的月底江革发工钱,他便买了许多好吃的,拿回去孝敬母亲。母亲对江革说:“革儿,你也来吃。”江革却说:“母亲我不喜欢吃这个,您吃吧,我去打扫院子了。”母亲让个儿休息。母亲让江革休息一会,但江革拒绝了,江革一人独自在外面吃着腐烂的面包。江革为人非常孝顺,最后被乡亲们推荐成了大官,从此以后,她和母亲过上了幸福的日子。

5.由达芬奇画蛋想到的 篇五

达芬奇画蛋的故事众所周知, 它是教师启发学生细心观察和塑造学生坚毅品质的良好范例, 对学生有着良好的启迪、激励作用。在素描教学中, 曾有学生这样问笔者:“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对提高素描教学实效性有什么启示呢?”下面, 笔者结合这则故事谈一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

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伟大画家, 他多才多艺, 集雕塑家、发明家、哲学家及音乐家等于一身, 并积极地探求与绘画有关的光学、数学及生物学等多种学科知识。正是基于诸如达芬奇等大师们严谨探究事物本质的成功经验, 才形成了“对景写生”的优秀教学传统。教师应通过达芬奇画鸡蛋这则故事启发学生:只有树立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 才能使我们认识并学会尊重事物发展规律, 进而利用这种规律为素描学习服务。

二、培养学生表现完整性意识

鸡蛋光滑的椭圆形外观能使人产生完整与简洁的感受。由此, 笔者想到:在素描教学中, 应培养学生表现完整性的意识, 要让他们学会运用概括的方法去观察与表现事物。

首先, 要注重构图的完整性, 应将复杂的事物进行概括处理, 以形成视觉上的整体性。如, 拉斐尔的《雅典学院》, 作者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中心, 画了五十多位大学者, 为了使画面具有艺术感染力和叙事性特征, 在处理画面时, 他利用建筑的大穹顶将柏拉图等人放在平行透视的灭点上, 使得人物主次分明, 视觉上显得不杂乱。构图即立意, 教师应通过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告诉学生:所要表现的事物越复杂, 越要注意其概括性, 应保持构图的完整性。

其次, 作画时的每个步骤要有相对的完整性。作品表现的完整性是素描练习的基本要求。从表面上来看, 不能花、乱、脏。其间, 把握作画步骤显得非常重要。“几何化概括”是提高学生把握作画步骤能力的重要方法, 但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刻意强调这种方法, 忽视了学生表现事物的自主性。笔者在教学中则告诉学生:刚开始进行素描时, 要有松动感, 应把握大形的特征, 尽量用长一些的线起轮廓, 但不一定非要画出长直线来。这样学生既有对细小形的感受, 又有对大形的把握, 打形的线是灵活与松动的, 从而使“几何化概括”方法的弊端得以纠正。

然后, 要学会把握事物的普遍联系性。纳入画面之中的事物, 它们之间是彼此联系、相互影响的, 从而构成一个整体。只有在比较联系的基础上, 学生才能根据自己的感觉、认识对画面进行调整。使学生学会联系地看问题, 把握事物的普遍联系性, 不仅有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观察习惯, 而且能为其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最后, 要树立画面完整性意识。大千世界中有着丰富的美术表现对象, 但在创作过程中不能照葫芦画瓢。在素描教学中, 概括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和表现方式, 但概括不能太机械、太理性, 应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结合起来。笔者则要求学生做到先松后紧, “松”即对自身感受、素描的大形予以概括化处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拟定一个大致的作画步骤, 使其在面对复杂的问题时不至于手忙脚乱, 同时, 还要要求学生在每个步骤结束后及时检查其间存在的问题, 并明确下一步骤所要达到的目的, 从而培养学生的画面完整性意识。

三、引导学生把握五大调子的关系

6.听“画蛋”故事有感 篇六

接着, 有一位男学生举手了。

师 (指着该生) :好, 你先来说。

生:我认为小鸟说得不对。我眼中的春雨是没有色彩的。 (此时, 课堂有些骚动)

师:是吗?春雨怎能是没有颜色的呢?你看, 咱们课文中的春雨有红色的、绿色的, 还有黄色的, 你为什么说是没有颜色的呢?

虽然教师进行了启发, 可这位学生仍坚持说:“雨就是水, 水哪有什么颜色呢?我在预习课文的时候问过爸爸, 他也说春雨是没有颜色的, 他还说, 雨要是有颜色的话, 那就坏事了。” (下面有些笑声)

此时教师觉得再问下去, 就会由于学生的“不配合”而远离自己的思路了, 于是说:请坐。咱们还是再看看其他同学眼中的春雨是什么颜色的吧。 (这位同学不满意的表情写在了脸上, 于是慢慢地坐下了。)

看了上述教学片断, 不得不让我们有这样的思考:语文教学, 尤其是低年级以童话体裁为主, 且带有作者创意成分的教材, 我们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进行教学, 还是偏重于那种成人化的理解和创意进行教学呢?

一、文本的知识因素和个体认知能力的融合

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的手中是已知的文本, 其中的知识因素是客观的。而面对的却是具有许多不确定因素的学生, 他们每个人的知识基础、认知能力、生活经验和思维方式又是不同的, 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 充分考虑到这两方面的因素, 尽可能地做到文本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能力的有机融合。然而, 我们在备课或上课的时候, 更多的却是站在编写者的角度去解读教材, 或站在成人的思维角度去钻研教材的, 而很少去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这样, 我们的课堂教学就可能或多或少地成人化、儿童化, 教学多了教者的理性, 少了学者的个性。因此, 我们的教学就不可能使文本中的知识为学生所接受、所理解, 从而影响了学生对文本知识的构建。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 课堂教学逐渐从以教师为中心走向师生互动开放的“学习共同体”, 教学流程从机械僵化的线性教学走向真实灵活的板块式的教学, 师生从教材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开发者。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不但要顾及学生的认知需要, 还要鼓励学生不要满足于文本知识的获得, 要通过个性化的解读, 从文本中提出新的问题或新的见解, 或通过自己的思考, 或通过大家的探究, 生成自己的真实体验, 以达到对文本知识的重新构建。如上述案例中, 学生提出“春雨是没有色彩的”这个问题, 是学生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而生发出来的真实体验, 教师不应以学生不配合自己为由加以否定, 而应理智地凭借自己的专业判断能力及时对问题进行引导, 让学生的生成趋向正确。笔者在学校教研课上看到一位教师是这样进行教学的:

师:你的体验不错。春雨确实是没有颜色的, 但是它落到地上以后会让桃树、小草和油菜发生什么变化呢?

生:春雨落到地上后, 桃花就红了。

生:春雨落到地上后, 小草就绿了。

生:春雨落到地上后, 油菜花就黄了。

可以看出, 这位教师首先肯定了学生的理解, 接着通过引导, 把非文本所描述的内容, 巧妙地嫁接到文本中所描写的情景中了, 让学生通过“无色”认识到了“有色”, 从而生发了学生热爱春天、喜爱春雨的情感。这样, 学生由于认识上的转变, 知识得到了新的构建。

因此, 当学生提出出人意料的问题时, 教师不要随便加以否定, 而应给学生一个讲出理由的机会。即使学生的回答有偏差或片面, 也要鼓励他们, 然后再委婉地指出存在的问题。切不可用事先固定的模式、狭隘的视野去约束学生。只有这样, 课堂才能生成智慧和精彩。

二、作者的诗情创意和学生生活基础的结合

一年级的学生, 由于年龄小, 思想单纯, 想象力有限。要让他们硬是说出春雨是有颜色的, 不太现实, 即使说出颜色来, 那可能也不是学生心中的色彩, 也不是他们心中的景象, 而是根据老师的表情和引导后虚拟出来的“色彩”罢了。

其实, 课文中所描写的春雨之所以有不同的色彩, 那是因为作家通过想象等艺术手法的加工, 呈现到学生面前的。这毕竟是艺术的夸张, 而不是现实生活的描述。再说, 现实生活和创意想象又是两码事。就上述教学案例来讲, 教师的提问, 是从创意想象, 从成人对文本理解的角度入手的, 而学生的回答则是从现实情景, 从儿童对生活实事求是的态度出发的, 二者是不能混在一起讨论的。既然这样, 教师怎能单一地去追求文本的诗意性而否定学生现实生活的真实性呢?

三、教师的专业判断和课堂资源生成的配合

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许多不确定的信息, 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必然会面对如“认知差异的甄别, 课堂灵感的发现, 质疑问难的点拨, 意外干扰的处理, 现场需要的调节”等一系列问题, 而这些可能生成课堂资源的信息, 教师应该怎样做到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 引而不发, 导而弗牵呢?这就要靠教师的专业判断力进行必要的价值引导。

特级教师支玉恒在教学《难忘的泼水节》时, 一位学生突然站起来, 问:“老师, 现在我们都提倡节约用水, 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时, 泼了那么多水, 这不是在浪费水吗?”这一问题确实出乎了大家的预料, 课堂气氛和教学节奏显然被这“不和谐”的音符打乱了。然而, 就在全班同学和台下听课的老师为之瞠目的时候, 支老师却对学生的质疑大加赞赏。接着, 他又让学生们再读课后思考:“同学们, 傣族人民过泼水节这天大家为什么这么高兴呢?这“水”到底暗含着什么情感呢?”

在支老师的引导下, 学生经过热烈讨论, 对“水”有了深刻的理解和感悟。最后, 大家都明确了“水”确实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还具有其深厚的文化内涵, 它象征着尊敬、友爱和祝福, 所以, 傣族人民泼水只是象征性的, 是用“水”来表达自己美好的情感。学生还明白了傣族人民生活在水量充沛的热带雨林地区的西双版纳, 是一个爱水的民族, 所以才赋予了“水”那么多含义, 试想, 这样一个爱水的民族能不节约用水吗?

支老师凭借自己丰富的知识和专业判断能力, 既尊重学生, 又把学生中的意外生成巧妙地转化成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课堂资源。就上述案例中“春雨的色彩”这个话题, 实事求是地讲, 在所有人的眼里, 不管是春雨还是秋雨, 它们都是没有颜色的。而课文中所描写的春雨是有颜色的, 可那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雨”, 而是带有作家的创意和情感的“雨”。当我们在教学这篇课文时, 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及早做出相应的价值判断, 让学生的思考生成有价值的课堂资源。

7.你肯定听不懂的故事 篇七

是的, 我是从我们的相遇讲起的。

那是一个星期六的中午, 在市中心最大的商场从二层到三层的扶梯上。我上行, 她下行。突然, 我注意到了她, 她也注意到了我。我们的目光像闪电一样缠在一起。就一秒钟。一秒钟就够了。一秒钟就足够了。那是需要我用一生来回报的一秒钟。

我成了她的俘虏。整个过程只持续了一秒钟。一秒钟就足够了。那是真正的“闪电战”。她长得一点都不漂亮, 但是她的目光里透出了一种特别的气质。我至今也不知道应该怎样来定义那种气质。也许可以说是“柔弱的冷漠”?在那之前, 我一直觉得冷漠是世界上最强硬的情感, 可她的冷漠柔弱得令我痴迷。她好像不属于这个世界。她好像是一个梦或者一个谜。这个谜, 闪电般地迷住了我, 完全迷住了我。我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引起她的注意。她完全是在我注意到她的同时注意到了我。那是互动的一秒钟, 交融的一秒钟。它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或者说, 它成为了我们的生活。在回头盯着她的背影的时候, 我肯定那互动和交融的一秒钟, 永远也不会与我们的生活分离了。她没有回头。但是, 她将脸侧过来了一点。她将背影升级成了侧影。我知道, 她在用余光延续刚才的互动和交融。

你想起来了吗?她在人群中的消失并没有令我失落, 因为我预感我们的相遇并没有结束。你想起来了吗?我的预感很快就得到了证实。那一天的傍晚, 我刚走进住处附近的那家快餐厅, 目光就被强烈地吸向了最角落里的那张桌子。她坐在那里, 柔弱又冷漠。她显然已经吃完。她好像正在等人。她好像正在等我。她特别的气质完全改变了快餐店的气味和气氛。它好像突然变成了令人心惊肉跳的情场。更准确地说, 它是突然变成了惊心动魄的战场。我稍稍迟疑了一下, 突然, 又有重新穿上了军装的感觉。一场新的战争即将开始了。这不是常规的战争:因为我射向“敌人”的将不是子弹而是词语。因为我的词语必须命中却不能致伤, 更不能致命。我的目标仍然是“占领”, 但不是占领我的“敌人”占领的地方, 而是占领我的“敌人”……这是更需要讲究战略和战术的战争。

你应该还记得我接下来讲的那些吧?

是的, 我没有走向柜台, 而是直接走上了前线。我在她的对面坐下。她有点脸红, 却并没有不安或者反感。我提起我们中午在市中心那家商场扶梯上的相遇。“我们?”她做出吃惊的样子说, “没有印象。”我说她“做”出吃惊的样子, 是因为我肯定她是在撒谎。这谎言远比真话重要。它暗示的是机会。我抓住了这关键的战机, 与她交谈起来。我首先主动暴露自己, 这当然是为了诱敌深入。我告诉她我就住在附近, 这家快餐厅就像是我的食堂。而她说她是第一次从这里路过, 当然也是第一次走进这家快餐厅。接着, 我谈起了我的工作和爱好, 我相信它们有利于缩短我们之间的距离。我的战术非常成功。她很快也开始提供对称的信息。她说她在图书馆的采编室工作。工作意义虽然不大, 却很安稳。她说她喜欢安稳的生活。我们的交谈直到最后才遇到一点惊险。

在她突然起身准备离开的时候, 我匆匆忙忙在一块餐巾纸上写下了我的电话号码。这当然不是我的目的。我的目的是想她也做出对称的反应。两个素不相识的人同一天在两个不同地方相遇, 这不只是机遇, 我严肃地说, 这是“缘分”。我没有想到这个词火力过猛。她显然是受惊了。她看上去好像连我的电话号码都不想要。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 扔在旁边桌面上的那张报纸为我解了围。我借用那条醒目的标题, 说留下电话号码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她的反应说明她有起码的幽默感。

这些都是我昨天已经跟你讲过的。

我现在还清楚地记得那个电话号码。在她离开快餐厅50分钟之后, 我用它发起了第一次强攻。接通信号响了很久她才接起电话。我开诚布公, 承认中午与她擦肩而过的瞬间就成了她的俘虏。她没有放下电话, 也没有开口说话。我用同样猛烈的火力发起了第二次强攻。她还是没有说话, 也没有放下电话。

在拨打电话之前, 我反复设想过她对我第一次电话的反应, 同时也反复设计过对她的各种可能反应的反应。我设想过刚听到我的表白, 她就立刻挂断了电话。我会将这种反应当成是进展, 而不是终结。我会再拨通那个号码, 不停地拨, 直到她终于接起, 并且开口说话;我也设想过还没有等我表白完毕, 她就破口大骂, 骂我无聊, 骂我无耻。我同样会将这当成是进展。我会耐心地等她骂完, 然后不停地表白, 直到她变得心平气和;我还设想过在听完我的表白之后, 她会语重心长地规劝我不要有非分之想。这样的反应也会被我当成是进展。我会乘胜前进, 直到她停止对我的规劝……

但是, 她既不说话也不放下电话的反应出乎我的意料。这也可能就是她的“特别”之处吧。我担心这就是终结。我有点不知所措。正面强攻的战术显然已经失败, 我应该迂回包抄, 甚至以退为进。对不起, 我说, 我不应该冒昧地给她打电话, 更不应该这样露骨地表白对她的好感。我的后退立刻招来她的进攻。真没有想到, 这新的战术会如此奏效。是啊, 她说, 这样的行为绝对不利于“可持续发展”。你听出来了吗?她这是在引用我50分钟前说过的话啊!这哪里是进攻, 这分明已经是就范!我为自己的首战告捷激动得彻夜难眠。

你还记得我昨天讲的这些吗?接下来的是一场持久战:长达11个月的持久战。在这段时间里, 我谨小慎微, 忍辱负重, 随机应变。我明明不喜欢吃甜食, 因为她喜欢吃, 我就说我也喜欢吃, 而且跟着她大口大口地吃;我特别喜欢看NBA, 因她不喜欢看, 我就说我也不喜欢看, 而且一场都没有看。我为自己纯真的感情说过无数的假话谎话疯话蠢话。她终于情窦渐开。从第一次强攻之后的第152天起, 她不再拒绝我在马路上拉着她的手。而那之后的第79天, 我想抱她的诉求终于获得恩准。又过了41天, 当我在潮湿的夜色中抱紧她的时候, 她不再将脸埋在我的胸口, 而是抬起来仰视着我。那种仰视令我的身心瑟瑟发抖。我尝试着将嘴唇贴近她的嘴唇。她没有将脸侧向一边。那是我一生中的第一次亲吻。它让我顿时感到了激情的膨胀。

就在那天晚上, 我第一次梦见了我们的肉搏。我曾经在前线经历过三次肉搏。那是真实的战争中最真实和最残酷的部分。那是“你死我活”的二律背反。而出现在我梦中的肉搏就像是一场美梦。我们好像是在空中翻转, 因为我们身体的下方没有任何的支撑。可我们却并没有悬空的感觉。我们各自的身体成了彼此依附的大地。我们与这温情的新大陆一起旋转和升华。我们的肉搏是充满辩证色彩的双赢。

你还记得吗?我昨天一直讲到了这里。我知道这是你肯定听不懂的故事, 却还是不停地讲, 一直讲到了这里, 一直讲过了这里。

我们的肉搏在一阵放电般的痉挛中结束。那已经是凌晨2点50分。我被那畅快的感觉惊醒了。我毫不犹豫地拨通了她的电话。我想正式向她求婚。我想天一亮就去登记。她几乎是立刻就接起了我的电话。

我当然好奇她为什么还没有睡觉。她的回答更让我感觉神奇。她说她“知道”我会来电话。这怎么可能!我不敢相信。我不相信她能够感觉我们在梦中像光线和气流一样的翻转。她没有提到我的梦, 她提到的是我们在扶梯上的相遇。她说那一秒钟是我们相距最近的时刻, 后来她觉得我越来越远了……我不知道她为什么会有如此“特别”的想法。我当然也崇拜那神谕般的最初一秒钟。但是我觉得后来我们更是在不断地走近, 总有一天, 我们会像在我刚才的梦中那样难舍难分。我们结婚吧!我怀着最神圣的虔诚恳求说。

她的沉默令我不知所措。我更没有想到, 在那么长的沉默之后, 她会用我冷漠又柔弱的声音说“不行”。我当然不会将这也看成是进展。“为什么?”我恐慌地问。她的回答让我感觉有点无聊。她说她是残疾人。我真不知道她为什么要开这样的玩笑。她说这不是玩笑。她说她不完美。我说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她说没有人像她那样不完美。她说她的身体有缺陷。“怎么我不知道?”我有点不耐烦地说。她的回应很冷漠, “因为你不知道。”她说。她说这是真的, 她是有缺陷的人。我当然不可能相信她。但是, 她为什么要这样说?她为什么不用一个讲得通的理由来拒绝我?

我没有想到接踵而至的竟是她将近两个小时的讲述。“这是你肯定听不懂的故事。”她说。我不喜欢这种乏味的开始。接着, 她提到了许多毫无关联的人事和场景。在我就快承受不了的时候, 她突然将我带进了她的家庭。这是她第一次主动向我提起她的家庭。她对她家庭的回避曾经也被我当成是她的“特别”之处。她的讲述躲躲闪闪, 含糊其词。她好像是故意不让我听懂。而且她吐字的速度极快, 显然是不想给我留下任何反应的空隙。

她讲了差不多两个小时, 一直讲到晨曦透进了我的窗帘。直到这时候, 直到她突然挂断电话之前, 所有那些听起来毫无关联的细节才突然联在了一起。我至今也不相信从她烟雾缭绕的讲述里浮现出来的最后的场面。但是, 我听懂了……是的, 那时她刚满13岁。是的, 当时她正在家里的卫生间里沐浴。是的, 他闯了进来。是的, 他闯了进去……是的, 我听懂了这个我至今也不相信的结局。

我昨天一直讲到了这里。你还记得吗?这是你肯定听不懂的故事。我真的不想再讲下去了。

我至今也不相信故事的结局, 更不相信那样的事会发生在她的身上, 或者说, 会发生在我的“身上”。听懂了却不相信, 这种矛盾的状态改变了战争的节奏和性质。我即将到手的俘虏逃走了。她突然挂断了电话。而我一动不动地躺在床上, 躺了几乎整整一天, 就像一名阵亡的士兵。但是, 我的大脑不仅没有死亡, 反而异常活跃。我疯狂地想象着那个最后的场面, 所有那些毫无关联的人事和场景都历历在目, 它们像带着身体污垢的洗澡水一样汇入了结局的阴沟。

是最初的那一秒钟救了我。在夜幕降临之际, 那一秒钟的神圣感觉突然重现在我的心灵中。整整一天野蛮的想象被迅速击溃了。我开始接受她的“残疾”, 开始理解她的“缺陷”。我开始觉得正是她的“残疾”和“缺陷”造就了她的特别。生活对她的伤害猛烈地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我发誓我要用一生来爱她, 就像我在最初的那一秒钟感觉的那样。这崇高的爱促使我再次拨通了她的电话。但是她没有接。我不停地拨, 一直拨到了第二天。她还是没有接。这是自从我对她发起第一次强攻以来从没有发生过的事情。我突然有不祥的感觉:她说我“肯定听不懂的故事”, 会不会就是她绝望地留下的遗言?我迅速坐了起来。我必须找到她, 将她从绝境中拉回来。

就在我刚准备锁门的时候, 电话响了。我冲进房间, 冲动地拿起话筒。我知道是她, 尽管她没有说话。“我爱你!”我对着话筒说, “我们马上结婚吧。”不知道等了多长的时间, 我才听到了她的反应。“你真的不在乎吗?”她用我几乎听不到的声音问。“不在乎什么?”我故意用问题来回答她的提问, 似乎是在炫耀我的毫不在乎。一个星期之后, 我们手拉着手从设在市中心那家商场顶层的婚姻登记处走了出来。

我明明知道这是你肯定听不懂的故事, 为什么还要接着讲呢?你看你这么使劲地摇着尾巴, 你真的急着想知道接着发生的事情吗?她可没有你这么着急。

她那天没有与我一起过夜。她说要等到正式的结婚仪式之后。她说那是她的原则。

我们正式的结婚仪式非常简单。她没有通知任何与她有血缘关系的人, 我也没有通知我家里的任何人。我们只邀请了几位要好的朋友过来。在附近的一家川菜馆吃过晚饭之后, 朋友们按照惯例到我们简朴的新房去闹了一阵。但是不到11点钟, 他们就陆陆续续地离开了。

最后离开的是她最好的朋友。当她送她下楼的时候, 我迫不及待地脱去了外衣, 迫不及待地将堆放在床上的礼物都移到了沙发上。我站在门边等她, 我的身体已经忍无可忍了。她刚推开门, 我就迫不及待地将她抱了起来。我将她抱到床上, 迅速剥去了她的衣服。在高潮到来的时刻, 她用颤抖的声音不断感叹她的“幸福”。那颤抖和感叹带给了我极度的虚荣。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终于结束了, 即将降临的应该是充满诗情画意的和平。

我们躺在床上情意绵绵地交谈了一阵。然后, 她坐了起来。她说她想去冲洗一下。我在她走进卫生间之后, 闭上眼睛, 想好好回味一下刚才那登峰造极的虚荣。没想到这时候黑暗突然从天而降:从卫生间里传出的水流声竟突然变成了尖利的噪音, 如带齿的匕首。它刺穿了我所有的内脏。我闻到了来自身体内部的浓烈的血腥味:那是遗憾?那是恐惧?那是绝望?我马上就清楚了:那是对“不完美”的遗憾、恐惧和绝望;那是对“不再能”完美的遗憾、恐惧和绝望。那时她刚满13岁, 那充满童贞的沐浴却变成邪恶的诱惑, 却诱惑了那个最不应该被她诱惑的人……这生活中的黑暗将我带进了黑暗的生活。我的心中充满了遗憾和恐惧。我绝望地想, 在标志着开始的那一秒钟之前20年, 一切其实就都已经结束了。我的身体因为这遗憾、恐惧和绝望而剧烈地疼痛起来。

如果不是因为听到了那温情的喊声, 这疼痛也许会慢慢平息, 我也许还有可能重见光明。但是, 我听到了她温情的喊声。“你不来冲一下吗?”她喊道, “你出了那么多的汗。”这是她从那一秒钟以来向我发出的最亲密的邀请。

她的邀请将我剧烈的疼痛转化成了怒不可遏的岩浆。我粗暴地冲进卫生间, 粗暴地将她抱起来, 粗暴地闯进了她的身体。她对我的粗暴一点也没有感到陌生。她用完全的驯服回报我的粗暴。她的惊叹不仅没有给我带来虚荣, 反而加深了身体的疼痛。我很清楚, 这“更好”的一次已经不是征服, 而只是被征服者邪恶的反叛。遗憾、恐惧和绝望重新占领了我的身体。伴随着这更深的疼痛, 那个最野蛮的要求出现在我的头脑中:我要“最上次”, 我要“第一次”, 我要, 我要……这时候, 我意识到身体剧烈的疼痛永远也不可能平息了。和平没有降临:我从一场战争直接走进了另一场战争。

那一次成了我们的最后一次。从第二天开始, 她不再是我做爱的伙伴, 而沦为了我作案的对象。我不记得往她的脸上和身上吐过多少痰。我不记得多少次揪着她的头发将她的头往墙上或者桌面上撞。她额头上的那道刀疤是我的罪证。她后背上的那块烫伤见证的也是我的疯狂。在真实的战争中, 我从没有虐待过俘虏。我不知道为什么会如此虐待自己最柔弱的俘虏。

所有留在她身体上的新伤丝毫没有减轻我身体内部剧烈的疼痛。我有时候觉得自己同样也是受害者。我受信息之害。我受诚实之害。为什么要让我“知道”那么多?为什么要跟我讲我“肯定听不懂的故事”?那些本来与我无关的“事实”, 因为我的“知道”而变成了我终生无法摆脱的“现实”。她为什么要用信息的病毒将生活中的黑暗扩散到我的身上?爱是生命中最大的虚荣。它需要激情的放纵, 而不是事实的约束。我对她的爱, 起源于与她在扶梯上的相遇, 它与20年前那个兽性的黄昏无关。

我们的婚姻只维持了将近七个月。如果不是因为那位邻居, 它或许还会继续维持一段时间, 因为她不想张扬她正在遭受的虐待。那位邻居报警之后, “家庭暴力”不仅引起了法律的关注, 还成了媒体上的话题。除了三次警方的调查, 我们还被迫接受过一次报纸的采访。在调查和采访中, 她关于“情节”的说法远没有那位邻居报告的那么严重。我当然完全接受受害者本人的陈述。而警察和记者追问暴力起因的时候, 我始终都保持沉默。我还记得那位年轻记者对我投来的那种鄙视的目光。他当然不可能看到他的追问在我头脑中激起的水花。我疯狂地注视着在那水花里沐浴的身体, 那没有“缺陷”的身体。我的沉默差点就变成了我的爆发。

因为她与事实相悖的陈述, 我被免予起诉。当然, 我们的婚姻不可能再继续下去了。离婚的过程一直进行得十分顺利, 可是最后的分手却意外地成了不欢而散。我完全没有想到她最后会突然说出那样的一句话:“我知道你会在乎的。”她说。在我听来, 这不是柔弱的懊悔, 而是冷漠的责备。我气急败坏地走开了。走了几步之后, 我突然回过头来, 对着她已经消失在人群中的背影吼叫着说:“你既然知道为什么还要让我知道?”

我没有留下犯罪记录, 却留下了恶劣的名声以及那些看得见的伤痕和看不见的伤痛。这就是我为什么要离开那个国家的原因。这当然也成全了我们的“缘分”。我们在一起生活快五年了吧。你都已经七岁了。换算过来, 差不多都相当于我的年纪了。在这样的年纪, 你还有你肯定听不懂的故事。这是你的福气。我也不想听懂。我也想听不懂。可是我还要等很久, 等到已经完全没有记忆的时候, 才会有你这样的福气。好了, 不说了。我说好了要带你到山顶的树林里去。我昨天就跟你讲过, 大自然里没有你听不懂的故事, 你还记得吗?

这是怎么了?你好像还是不想去。你怎么了?你怎么突然变得不像是你了?你好像被雨淋湿了一样。你这是想干什么?你不要这样。你不要舔我的脸……我知道了。我知道了。都怪你, 你知道吗?都怪你一定要听你肯定听不懂的故事。你不要再舔了, 我一会儿就好了。你好好坐着吧。让我给你讲完吧, 讲完我就好了。

上一篇:心之所往作文下一篇:《汤姆索亚历险记》50字心得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