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奥数和差问题学案

2024-07-13

三年级奥数和差问题学案(精选10篇)

1.三年级奥数和差问题学案 篇一

和差问题奥数练习题解析

1。和差问题

和差问题奥数练习题:甲、乙两人同时打字,2分钟共打了240个字,已知甲每分钟比乙多打10个字。问甲、乙两人每分钟各打多少个?

解答:甲(240÷2+10)÷2=65(个)

乙65—10=55(个)

【小结】首先要理解2分钟共打了240个字,那么甲、乙两人一分钟就打了240÷2=120(个)。这样就转换成典型和差问题了。

方法一:甲(240÷2+10)÷2=65(个)乙65—10=55(个)

方法二:乙(240÷2—10)÷2=55(个)甲55+10=65(个)

2。还原问题

猪八戒化斋讨来一些馒头。第一次吃了一半,觉得不够,第二次又吃了剩下的一半,还是觉得不够,第三次又吃了一半,最后还是有点馋又偷偷吃了3个馒头,觉得饱了。把剩下的给师傅们吃,孙悟空一看发现篮子里只剩下5个馒头了。猪八戒一共讨回来多少个馒头?

解答:(3+5)×2=16(个)

16×2=32(个)

32×2=64(个)

【小结】倒推法:(1)第三次没吃之前还剩:(3+5)×2=16(个);(2)第二次没吃之前还剩:16×2=32(个);(3)第一次没吃之前还剩:32×2=64(个),猪八戒一共讨回了64个馒头。

2.小学三年级奥数行程问题试题 篇二

小学三年级奥数行程问题试题

1.一只轮船往返于相距240千米的甲、乙两港之间.逆水速度是每小时18千米,顺水速度是每小时26千米.一艘汽艇的.速度是每小时20千米.这艘汽艇往返于两港之间共需多少小时?

考点:流水行船问题.

分析:根据题意,轮船的逆水速度是每小时18千米,顺水速度是每小时26千米,由于逆水速度=船速-水速,顺水速度=船速+水速,由和差公式可得: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继而可以求出这艘汽艇的顺水速度与逆水速度,然后再进一步解答即可.

解答:解:根据题意可得:

水速是:(26-18)÷2=4(千米/时);

汽艇顺水速度:20+4=24(千米/时);

汽艇逆水速度:20-4=16(千米/时);

这艘汽艇往返于两港的时间:240÷24+240÷16=25(小时).

答:这艘汽艇往返于两港之间共需25小时.

3.三年级奥数和差问题学案 篇三

姓名

(1)某数减4,乘以4,加上4,除以4,结果仍为4,求这个数.

(2)一个数加上9,乘以9,减去9,除以9,结果还是9。这个数是多少?

(3)小明问哥哥今年多大,哥哥回答说:用我的年龄加上3,减去4,除以5,再乘以6是24,就是我今年的年龄。小明的哥哥今年的年龄是多少岁?

(4)小强看一本卡通书,第一天看了这本书的一半又5页,第二天看了余下的一半又10页,还有8页没看,问这本卡通书共有多少页?

(5)芳芳、宁宁和玲玲三人分铅笔,芳芳得的比总数的一半多1支,宁宁得的比剩下的一半多1支,玲玲得6支。问原来共有铅笔多少支?

(6)猴子摘桃,第一天摘了树上桃子的一半,第二天又摘上了余下桃子的一半,这时树上还有15个桃子,原来树上有多少个桃子?

(7)一条幼虫长成成虫,每天长大一倍,40天长到20厘米,问第36天长多少厘米?

(8)猴子摘桃,第一天摘了树上桃子的一半多1个,第二天又摘上了余下桃子的一半少1个,这时树上还有15个桃子,原来树上有多少个桃子?

(9)张、王、李、赵4个小朋友共有课外读物200本,为了广泛阅读,张给王13本,王给李18本,李给赵16本,赵给张2本。这时4个人的本数相等。他们原来各有多少本?

4.三年级奥数和差问题学案 篇四

小学三年级奥数讲解及练习题:平均数问题

(一)

专题简析: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下面的问题:有几个杯子,里面的水有多有少,为了使杯中水一样多,就将水多的杯子里的水倒进水少的杯子里,反复几次,直到几个杯子里的水一样多。这就是我们所讲的“移多补少”,通常称之为平均数问题。

解答平均数应用题关键是要求出总数量和总份数,然后再根据“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这个数量关系式来解答。

例题1 用4个同样的杯了装水,水面的高度分别是8厘米、5厘米、4厘米、3厘米。这4个杯子里水面的平均高度是多少厘米?

思路导航:根据已知条件,先求出4个杯子里水的总厘米数,再用总厘米数除以杯子的个数就可以求出平均每个杯子里水面的高度。

(8+5+4+3)÷3=5厘米

练习一

1,小华期末测试语文、数学、英语、社会分别得了90分、96分、92分、98分,这四门的平均分是多少?

2,某校1——4年级分别有260人、300人、280人、312人,平均每个年级有多少人?

3,甲筐有梨32千克,乙筐有梨38千克,丙、丁筐共有梨50千克,平均每筐多少千克?

例题2 幼儿园小朋友做红花,小华做了7朵,小方做了9朵,小林和小宁合做了12朵。平均每个小朋友做了多少朵?

思路导航:根据已知条件,先求出做花的总朵数,再用花的总朵数除以人数就可求出平均每人做花的朵数。

(7+9+12)÷4=7朵

练习二

1,一个书架上第一层放书52本,第二层和第三层共放70本,第四层放了46本,平均每层放书多少本?

2,某工厂第一、二车间共有工人180人,第三车间有103人,第四车间有81人。平均每个车间多少人?

3,商店有蓝色气球和红色气球共43只,黄气球有20只,绿气球有33只。平均每种气球多少只?

例题3 植树小组植一批树,3天完成。前2天共植113棵,第3天植了55棵。植树小组平均每天植树多少棵?

思路导航:要求植树小组平均每天植树的棵数,必须知道植树的总棵数和植树的天数,植树的总棵数用前2天植的113棵加上第3天植的55棵:113+55=168棵,植树的天数为3天。所以,平均每天植树:168÷3=56棵。

练习三

1,小佳期中考试语文、数学总分为197分,外语考了91分,小佳三门功课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分?

2,小红、小青的平均身高是103厘米,小军的身高是115厘米,三个人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

3,一个同学读一本故事书,前4天每天读25页,以后每天读40页,又读了6天正好读完。这个同学平均每天读多少页?

例题4 一辆摩托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前2小时每小时行驶60千米,后3小时每小时行驶70千米。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思路导航:根据已知条件,先求这辆摩托车行驶的总路程:60×2+70×3=330千米,再求行驶的总时间:2+3=5小时。所以,平均每小时行驶:330÷5=66千米。

练习四

1,小华家先后买了两批小鸡,第一批的20只每只重60克,第二批的30只每只重70克。小华家的小鸡平均多重?

2,少先队员为饲养场割草,第一组7人,平均每人割草13千克,第二组5人,平均每人割25千克。平均每人割草多少千克?

3,一小组同学量身高,其中2人都是124厘米,另外4人都是130厘米。这组同学的平均身高是多少?

例题5 数学测试中,一组学生的最高分是98分,最低分是86分,其余5名学生的平均分为92分。这一组学生的平均分是多少分?

思路导航:要求平均分,应用总分数÷总人数=平均分,依题意,总分数为:98+86+92×5=644分,总人数为:1+1+5=7人。

所以,这组学生的平均分为:644÷7=92分。

练习五

1,一组同学进行立定跳远,最远的跳了152厘米,最近的跳了144厘米,其余6名同学都跳了148厘米。这一组同学的平均跳远成绩是多少?

2,一组学生测量身高,最高的是150厘米,最矮的是136厘米,其余4名同学都是143厘米。这组同学的平均身高是多少?

3,音乐考试中,一组学生中有2人得了最高分90分,1人得了最低分70分,其余5名同学都得了78分。这组学生的平均成绩是多少?

(二)

专题简析:

前面我们已经向同学们介绍了用基本数量关系式来求平均数的方法了,如果题目中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总数量以及总份数,那又该怎么办呢?这类题可以拓宽同学们的解题思路,从而提高解题的能力。

解答平均数问题的关键是要找准问题与条件,条件与条件之间相对应的关系,通常要先确定总数量以及与总数量相对应的总份数,再求平均数。

例题1 华华3次数学测验的平均成绩是89分,4次数学测验的平均成绩是90分。第4次测验多少分?

思路导航:根据3次数学测验平均成绩是89分,可求出3次测验的总成绩是89×3=267分;根据4次数学测验平均成绩是90分,可以求出4次测验的总成绩是90×4=360分,最后求出第4次测验成绩是:360-267=93分。

也可以这样想:4次测验的平均成绩比3次的平均成绩多了90-89=1分,4次共多出了1×4=4分,那么第4次的测验成绩就是89+4=93分。

练习一

1,有4个采茶小队,甲、乙、丙三个小队平均每队采20千克,甲、乙、丙、丁四个队平均每队采22千克。丁队采了多少千克?

2,期中考试后,王英的语文、数学平均成绩是92分,加上英语后,三门的平均成绩是93分。英语考了多少分?

3,明明、红红两人的平均体重是32千克,加上英英的.体重后,他们的平均体重就上升了1千克。英英重多少千克?

例题2 宁宁期中考试语文、数学、自然的平均分是91分,英语成绩公布后,他的平均分提高了2分。宁宁英语考了多少分?

思路导航:宁宁语文、数学、自然的平均分是91分,可以求出三门功课的总分为91×3=273分;英语成绩公布后,四门功课的平均分为91+2=93分,总分为93×4=372分,所以,英语成绩为372-273=99分。

练习二

1,小英4次数学测验的平均分是92分,5次数学测验的平均分比4次的平均分提高1分。小英第5次测验得多少分?

2,小王、小张、小刘三人体育测试平均成绩是82分,如果加上小顾,四人平均成绩就提高了4分。小顾体育测试分数是多少?

3,一个同学读一本书,共10天读完,平均每天读8页。前5天他平均每天读6页,后4天这个同学平均每天读多少页?

例题3 有7个数的平均数为8,如果把其中一个数改为1,这时7个数的平均数是7。这个被改动的数原来是几?

思路导航:改动前,7个数的平均数为8,这7个数的总和是8×7=56;改动后7个数的平均数是7,这时7个数的总和是7×7=49,改动前后总和相差了56+49=7,这说明原数比1多了7,因而原数为1+7=8。

练习三

1,有5个数的平均数是5,如果把其中一个数改为2,这5个数的平均数是4。这个被改动的数原来是几?

2,期中考试中小明4门功课的平均分是94分,由于老师批改的错误,其中有一门功课的成绩被改为87分,这时4门功课的平均分是92分。这个被改动的成绩原来是多少?

3,有3个数的平均数是3,如果把其中一个数改为10,那么这3个数的平均数是5。这个被改动的数原来是多少?

例题4 有4个数,这4个数的平均数是21,其中前两个数的平均数是15,后3个数的平均数是26。第二个数是多少?

思路导航:根据“4个数的平均数是15”可以得出4个数的总数就是21×4=84;又根据“前2个数的平均数是15,后3个数的平均数是26”可以得出它们的总数为15×2+26×3=108,其中第二个数被重复算了一次,所以总数就多出了108-84=24,这多出的24就是第二个数。

练习四

1,有4个数,它们的平均数是34,其中前3个数的平均数是30,后2个数的平均数是36。第三个数是多少?

2,有4个数,平均数是100,前两个数的平均数是95,后3个数的平均数是98。第二个数是多少?

3,小林的语文、数学、英语、社会4门测试的平均分是89,前3门的平均分为92,后两门的平均分为88。小林英语测试多少分?

例题5 甲地到乙地相距30千米,爸爸骑自行车从甲地到乙地每小时行15千米,从乙地到甲地每小时行10千米。求爸爸往返的平均速度。

思路导航:求爸爸往返的平均速度,必须知道总路程和总时间,总路程是两个全程,即30×2=60千米;总时间是去的时间与返回的时间的和,即30÷15+30÷10=5小时。所以,爸爸往返的平均速度是:60÷5=12(千米/小时)。

练习五

1,摩托车驾驶员以每小时20千米的速度行了60千米,返回时每小时行30千米。往返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

2,一辆汽车以每小时20千米的速度上坡,行了120千米,然后用每小时30千米的速度返回。求这辆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

5.三年级奥数《有余除法》 篇五

第四讲:有余除法

【知识要点】:

把一些书平均分给几个小朋友,要使每个小朋友分得的本数最多,这些书分到最后会出现什么情况呢?一种是全部分完,还有一种是有剩余,并且剩余的本数必须比小朋友的人数少,否则还可以继续分下去。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这就是有余数除法计算中特别要注意的。

解这类题的关键是要先确定余数,如果余数已知,就可以确定除数,然后再根据被除数与除数、商和余数的关系求出被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中,要记住:(1)余数必须小于除数;(2)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例1】 [ ]÷6=8……[ ],根据余数写出被除数最大是几?最小是几?

【思路导航】 除数是____,根据____________,余数可填_____________.根据____________,又已知商、除数、余数,可求出最大的被除数为6×8+5=53,最小的被除数为______________。列式如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被除数最大是53,最小是______。

【课堂反馈1】

(1)[ ]÷8=3……[ ],题中被除数最大可填________,最小可填_______。

(2)[ ]÷4=7……[ ],题中被除数最大可填________,最小可填_______。

【例2】 算式28÷[ ]=[ ]……4中,除数和商分别是______和______。【思路导航】根据“被除数=商×除数+余数”,可以得知“商×除数=被除数-余数”,所以本题中商×除数=28-4=24。这两个数可能是1和24,____和____,____和____,____和____,又因为余数为4,因此除数可以是24,12,8,6,商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除数和商分别是24,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设计方案 XueDa PPTS Learning Center

【课堂反馈2】

1、下面算式中,除数和商可以是哪些数?

①22÷[ ]=[ ]……4

②65÷[ ]=[ ]……2 2、149除以一个两位数,余数是5,请写出所有这样的两位数。

【例3】 算式[ ]÷7=[ ]……[ ]中,商和余数相等,被除数可以是哪些数? 【思路导航】题目中告诉我们除数是7,商和余数相等,因为余数必须比除数,所以余数和商可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被除数就可以求出来了。

7×____+____=8 7×____+____=16 7×____+____=24 7×____+____=32 7×____+____=40 7×____+____=48 答:被除数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反馈3】

1、下列算式中,商和余数相等,被除数可以是哪些数?

①[ ]÷6=[ ]……[ ]

②[ ]÷5=[ ]……[ ]

教学设计方案 XueDa PPTS Learning Center

2、一个三位数除以15,商和余数相等,请你写出五个这样的除法算式。

3、算式[ ]÷9=[ ]……[ ]中,商和余数相等,被除数最大是___ _。

【例4】 算式[ ]÷[ ]=[ ]……4中,除数和商相等,被除数最小是几? 【思路导航】题目中告诉我们余数是4,除数和商相等,因为余数必须比除数小,所以除数必须比4大,但其中要求最小的被除数,因而除数应填_______,商也是______。由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被除数最小是__________。

【课堂反馈4】下面算式中,除数和商相等,被除数最小是几?

①[ ]÷[ ]=[ ]……6

②[ ]÷[ ]=[ ]……8

③[ ]÷[ ]=[ ]……3

【例5】

算式[ ]÷[ ]=8……[

]中,被除数最小是几?

【思路导航】题中只告诉我们商是8,要使被除数最小,那么只要除数和余数小就行。余数最小为______,那么除数则为______。

教学设计方案 XueDa PPTS Learning Center

根据这些,我们就可求出被除数最小为:8×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反馈5】

1、下面算式中,被除数最小是几?

①[ ]÷[ ]=4……[ ]

②[ ]÷[ ]=7……[ ]

1、下面算式中商和余数相等,被除数最小是几?

①[ ]÷[ ]=3……[ ]

【课后作业】

1、[ ]÷5=8……[ ],题中被除数最大可填________,最小可填_______。

2、下面算式中,除数和商可以是哪些数?

①37÷[ ]=[ ]……7

②48÷[ ]=[ ]……6

教学设计方案 XueDa PPTS Learning Center

3、下列算式中,商和余数相等,被除数可以是哪些数?

①[ ]÷4=[ ]……[ ]

②[ ]÷3=[ ]……[ ]

4、算式[ ]÷8=[ ]……[ ]中,商和余数都相等,那么被除数最大是__

__。

5、下面算式中,除数和商相等,被除数最小是几?

①[ ]÷[ ]=[ ]……9

②[ ]÷[ ]=[ ]……7

6、[ ]÷[ ]=9……[ ],算式中,被除数最小是几?

6.三年级奥数和差问题学案 篇六

奥数试题 三年级奥数试题及答案(北师大版)

班级 姓名 分数

1.一条路长100米,从头到尾每隔10米栽1棵梧桐树,共栽多少棵树?

4.蚂蚁爬树枝,每上一节需要10秒钟,从第一节爬到第13节需要多少分钟?

5.在花圃的周围方式菊花,每隔1米放1盆花。花圃周围共20米长。需放多少盆菊花?

7.王老师把月收入的一半又20元留做生活费,又把剩余钱的一半又50元储蓄起来,这时还剩40元给孩子交学费书本费。他这个月收入多少元?

10.一条毛毛虫由幼虫长到成虫,每天长一倍,16天能长到16厘米。问它几天可以长到4厘米?

11.一桶水,第一次倒出一半,然后倒回桶里30千克,第二次倒出桶中剩下水的一半,第三次倒出180千克,桶中还剩下80千克。桶里原来有水多少千克?

21世纪教育网--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12.甲、乙两书架共有图书200本,甲书架的图书数比乙书架的3倍少16本。甲、乙两书架上各有图书多少本?

14.甲、乙、丙三人年龄之和是94岁,且甲的2倍比丙多5岁,乙2倍比丙多19岁,问:甲、乙、丙三人各多大?

15.小明、小华捉完鱼。小明说:“如果你把你捉的鱼给我1条,我的鱼就是你的2倍。如果我给你1条,咱们就一样多了。“请算出两个各捉了多少条鱼。

16.小芳去文具店买了13本语文书,8本算术书,共用去10元。已知6本语文本的价钱与4本算术本的价钱相等。问:1本语文本、1本算术本各多少钱?

17.找规律,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数。75,3,74,3,73,3,(),()。

18.找规律,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数。1,4,5,4,9,4,(),()。

19.找规律,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数。3,2,6,2,12,2,(),()。

20.找规律,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数。76,2,75,3,74,4,(),()。

21.找规律,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数。2,3,4,5,8,7,(),()。

22.找规律,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数。3,6,8,16,18,(),()。

23.找规律,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数。1,6,7,12,13,18,19,(),21世纪教育网--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

24.找规律,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数。1,4,3,8,5,12,7,()。25.找规律,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数。0,1,3,8,21,55,(),()。

27.一头象的重量等于4头牛的重量,一头牛的重量等于3匹小马的重量,一匹小马的重量等于3头小猪的重量。问:一头象的重量等于几头小猪的重量?

29.有一堆铁块和铜块,每块铁块重量完全一样,每块铜块的重量也完全一样。3块铁块和5块铜块共重210克。4块铁块和10块铜块共重380克。问:每一块铁块、每一块铜块各重多少?

30.甲、乙、丙三人中有一人做了一件好事。他们各自都说了一句话,而其中只有一句是真的。甲说:“是乙做的。” 乙说:“不是我做的。” 丙说:“也不是我做的。” 问:到底是谁做的好事?

31.一张长8分米、宽3分米的长方形纸板,在四个角落上各截去一个边长为2分米的正方形,所剩下的部分的周长是多少?

32.计算 :18+19+20+21+22+23

33.计算 :100+102+104+106+108+110+112+114

21世纪教育网--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34.995+996+997+998+999

35.(1999+1997+1995+„+13+11)-(12+14+16+„+1996+1998)

21世纪教育网--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参考答案

1.路分成100÷10=10段,共栽树10+1=11棵。2.3×(12-1)=33棵。

3.200÷10=20段,20-1=19次。

4.从第一节到第13节需10×(13-1)=120秒,120÷60=2分。5.20÷1×1=20盆

6.30×(250-1)=7470米。

7.[(40+50)×2+20] ×2=400(元)答:他这个月收入400元。8.1×2×2=4千米

9.(25+10)×2=70个,(70+10)×2=160个。综合算式:[(25+10)×2+10]×2=160个

10.16÷2÷2=4(厘米),16-1-1=14(天)

11.180+80=260(千克),260×2-30=490(千克),490×2=980(千克)。12.乙:(200+16)÷(3+1)=54(本);甲:54×3-16=146(本)。13.裤子:(185-5)÷(2+1)=60(元)

上衣:60×2+5=125(元)

14.如果每个人的年龄都扩大到2倍,那么三人年龄的和是94×2=188。如果甲再减少5岁,乙再减少19岁,那么三人的年龄的和是188-5-19=164(岁),这时甲的年龄是丙的一半,即丙的年龄是甲的两倍。同样,这时丙的年龄也是乙两倍。所以这时甲、乙的年龄都是164÷(1+1+2)=41(岁),即原来丙的年龄是41岁。甲原来的年龄是(41+5)÷2=23(岁),乙原来的年龄是(41+19)÷2=30(岁)。

15.小明比小华多1×2=2(条)。如果小华给小明1条鱼,那么小明比小华多2+1×2=4(条),这时小华有鱼4÷(2-1)=4(条)。原来小华有鱼4+1=5(条),原来小明有鱼5+2=7(条)。

16.8÷4×6=12,即8本算术本与12本语文体价钱相等。所以1本语文本值10×100÷(13+12)=40(分),1本算术本值40×6÷4=60(分),即1本语文本4角,1本算术本6角。

17.72,3。

21世纪教育网--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18.奇数项构成数列1,5,9„„,每一项比前一项多4;偶数项都是4,所以应填13,4 19.24,2。

20.将原数列拆分成两列,应填:73,5。21.将原数列拆分成两列,应填:16,9。

22.6=3×2,16=8×2,即偶数项是它前面的奇数项的2倍;又8=6+2,18=16+2,即从第三项起,奇数项比它前面的偶数项多2.所以应填:36,38。

23.将原数列拆分成两列,应填:24,25。

24.奇数项构成数列1,3,5,7,„,每一项比前一项多2;偶数项构成数列4,8,12,„,每一项比前一项多4,所以应填:16。

25.144,377。

26.D名次不是最高,但比B、C高,所以它是第2名,A是第1名。C的名次不比B高,所以B是第3名,C是第4名。

27.4×3×3=36,所以一头象的重量等于36头小猪的重量。

28.丙不喜欢看篮球与足球,应将拳击入场券给丙。甲不喜欢看篮球,应将足球入场券给甲。最后,应将篮球入场券给乙。

29.4块铁块和10块铜块共重380克,所以2块铁块和5块铜块共重380÷2=190(克)。而3块铁块和5块铜块共重210克,所以1块铁块重210-190=20(克)。1铜块重(190-20×2)÷5=30(克)。

30.如果是甲做的好事,那么乙、丙的话都是真的,与只有一句是真的矛盾。如果是乙做的好事,那么甲、丙的话都是真的,也产生矛盾。好事是丙做的,这时甲、丙的话都是错的,只有乙的话是真的,所以好事是丙做的。

31.(8+3)×2=22(分米)32.原式=(18+23)×6÷2=123 33.原式=(100+114)×8÷2=856 34.原式=(995+999)×5÷2=4985 35.第一个括号内的项数为(1999-11)÷2+1=995,所以原式=(1999-1998)+(1997-1996)+„+(13-12)+11=1×994+11=1005

7.三年级下学期奥数试题 篇七

路分成100÷10=10段,共栽树10+1=11棵.

12棵柳树排成一排,在每两棵柳树中间种3棵桃树,共种多少棵桃树?

3×(12-1)=33棵.

一根200厘米长的木条,要锯成10厘米长的小段,需要锯几次?

200÷10=20段,20-1=19次.

4.蚂蚁爬树枝,每上一节需要10秒钟,从第一节爬到第13节需要多少分钟?

从第一节到第13节需10×(13-1)=120秒,120÷60=2分.

5.在花圃的周围方式菊花,每隔1米放1盆花.花圃周围共20米长.需放多少盆菊花?

20÷1×1=20盆

6.从发电厂到闹市区一共有250根电线杆,每相邻两根电线杆之间是30米.从发电厂到闹市区有多远?

30×(250-1)=7470米.

7.王老师把月收入的一半又20元留做生活费,又把剩余钱的一半又50元储蓄起来,这时还剩40元给孩子交学费书本费.他这个月收入多少元?

[(40+50) ×2+20] ×2=400(元)答:他这个月收入400元.

8.一个人沿着大提走了全长的一半后,又走了剩下的一半,还剩下1千米,问:大提全长多少千米?

1×2×2=4千米

9.甲在加工一批零件,第一天加工了这堆零件的一半又10个,第二天又加工了剩下的一半又10个,还剩下25个没有加工.问:这批零件有多少个?

(25+10)×2=70个,(70+10)×2=160个.综合算式:【(25+10)×2+10】×2=160个

10.一条毛毛虫由幼虫长到成虫,每天长一倍,16天能长到16厘米.问它几天可以长到4厘米?

8.小学三年级奥数 29一笔画 篇八

本教程共30讲

第29讲 一笔画(二)

利用一笔画原理,我们可以解决许多有趣的实际问题。例1 右图是某展览馆的平面图,一个参观者能否不重复地穿过每一扇门?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如果能,应从哪开始走?

分析与解:我们将每个展室看成一个点,室外看成点E,将每扇门看成一条线段,两个展室间有门相通表示两个点间有线段相连,于是得到右图。能否不重复地穿过每扇门的问题,变为右图是否一笔画问题。

右图中只有A,D两个奇点,是一笔画,所以答案是肯定的,应该从A或D展室开始走。

例1的关键是如何把一个实际问题变为判断是否一笔画问题,就像欧拉在解决哥尼斯堡七桥问题时做的那样。

例2 一个邮递员投递信件要走的街道如下页左上图所示,图中的数字表示各条街道的千米数,他从邮局出发,要走遍各街道,最后回到邮局。怎样走才能使所走的行程最短?全程多少千米?

分析与解:图中共有8个奇点,必须在8个奇点间添加4条线,才能消除所有奇点,成为能从邮局出发最后返回邮局的一笔画。在距离最近的两个奇点间添加一条连线,如左上图中虚线所示,共添加4条连线,这4条连线表示要重复走的路,显然,这样重复走的路程最短,全程30千米。走法参考右上图(走法不唯一)。

例3右图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00米。小明沿线段从A点到B点,不许走重复路,他最多能走多少米?

分析与解:这道题大多数同学

都采用试画的方法,实际上可以用一笔画原理求解。首先,图中有8个奇点,在8个奇点之间至少要去掉4条线段,才能使这8个奇点变成偶点;其次,从A点出发到B点,A,B两点必须是奇点,现在A,B都是偶点,必须在与A,B连接的线段中各去掉1条线段,使A,B成为奇点。所以至少要去掉6条线段,也就是最多能走1800米,走法如下页上图。或

例2与例3的图中各有8个奇点,都是通过减少奇点个数,将多笔画变成一笔画的问题,但它们采用的方法却完全不同。因为例2中只要求走遍所有的线段,没有要求不能重复,所以通过添加线段的方法(实际是重复走添加线段的这段路),将奇点变为偶点,使多笔画变成一笔画。而在例3中,要求不能走重复的路,所以不能添加线段,只能通过减少线段的方法,将奇点变为偶点,使多笔画变成一笔画。区别就在于能否重复走!能“重复”就“添线”,不能“重复”就“减线”。

例4在六面体的顶点B和E处各有一只蚂蚁(见右图),它们比赛看谁能爬过所有的棱线,最终到达终点D。已知它们的爬速相同,哪只蚂蚁能获胜?

分析与解:许多同学看不出这

是一笔画问题,但利用一笔画的知识,能非常巧妙地解答这道题。这道题只要求爬过所有的棱,没要求不能重复。可是两只蚂蚁爬速相同,如果一只不重复地爬遍所有的棱,而另一只必须重复爬某些棱,那么前一只蚂蚁爬的路程短,自然先到达D点,因而获胜。问题变为从B到D与从E到D哪个是一笔画问题。图中只有E,D两个奇点,所以从E到D可以一笔画出,而从B到D却不能,因此E点的蚂蚁获胜。

练习29

1.邮递员要从邮局出发,走遍左下图(单位:千米)中所有街道,最后回到邮局,怎样走路程最短?全程多少千米?

2.有一个邮局,负责21个村庄的投递工作,右上图中的点表示村庄,线段表示道路。邮递员从邮局出发,怎样才能不重复地经过每一个村庄,最后回到邮局?

3.一只木箱的长、宽、高分别为5,4,3厘米(见右图),有一只甲虫从A点出发,沿棱爬行,每条棱不允许重复,则甲虫回到A点时,最多能爬行多少厘米?

答案与提示 练习29

1.50千米,走法见左下图。

2.见右上图。

3.最多爬行34厘米。

9.三年级趣味奥数综合训练题 篇九

一、

1、梨树比苹果树多78棵,梨树是苹果树的4倍,梨树、苹果树各有多少棵?

2、合唱队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46人,而且男生人数比女生的2倍少4人,问男生、女生各有多少人?

3、甲布比乙布长12米,丙布比甲布长28米,丙布的长是乙布的3倍,问甲、乙、丙布各长多少米?

4、甲袋盐的重量是乙袋盐的3倍,如果从甲袋中取出15千克盐倒入乙袋中,那么两袋盐的重量就相等了,问两袋盐有重量多少千克?

5、两堆煤重量相等,现从甲堆运走24吨煤,乙堆又运入8吨,这时乙堆煤的重量是甲堆的3倍,问两堆煤原来各有多少吨煤?

二、

1.找规律填后面的数:

①1,4,9,16,( ),36……

②2,3,5,8,( ),21……

2.运动场上有一条长45米的跑道,两端已插了二面彩旗,体育老师要求在这条跑道上每5米隔再插一面彩旗,还需要彩旗( )面。

3.一条毛毛虫长到成虫,每天长一倍,10天能长到10厘米,长到20厘米时要( )天。

4. A B AB分别代表不同的数学,A=( )B=( )

5.下图中小格都是正方形,图中共有( )正方形。

6.王勤同学的储蓄箱内有2分和5分的.硬币20个,总计人民币7角6分,其中2分硬币有( )个。

7.一个钥匙开一把锁,现在有8把钥匙和8把锁被搞乱了,要把它们重新配对,最多试( )次,最少( )次。

8.哥哥5年前的年龄和妹妹3年后的年龄相等,当哥哥( )岁时,正好是妹妹年龄的3倍。

9.从午夜零时到中午12时,时针和分针共重叠( )次。

10.一根木头长24分米,要锯成4分米长的木棍,每锯一次要3分,锯完一段休息2分,全部锯完需要( )分。

11.王冬有存款50元,张华有存款30元,张华想赶上王冬。王冬每月存5元,张华每月存9元,( )个月后才能赶上王冬。

12.三年级有164名学生,参加美术兴趣小组的共有28人,参加音乐兴趣小组的人数是美术小组人数的2倍,参加体育兴趣小组的是音乐小组的2倍,如果每人至少参加一项兴趣小组,最多只能参加两项兴趣小组活动,那么参加两项至少有( )人。

13.张三、李四、王五三位同学中有一个人在别人不在时为集体做好事,事后老师问谁做的好事,张三说是李四,李四说不是他,王五说也不是他。它们三人中有一个说了真话,做好事的是( )。

14.一本故事书,李明12天可以看完,而王芳要比李明多2天看完,李明每天比王芳多看4页。这本故事书有( )页。

10.四年级数学应用题专题-和差问题 篇十

【 知识要点】

和差问题是已知大小两个数的和与两个数的差,求大小两个数各是多少的应用题。

为了解答这种应用题,首先要弄清两个数相差多少的不同叙述方式,有些题目明确给了两个数的差,而有些应用题把两个数的差“暗藏”起来,我们管暗藏的差叫“暗差”。

解答和差问题,可以选择大数或小数作为标准数,然后进行思考。以小数为标准,从和里减去两数差,恰好是小数的2倍,除以2可以求出小数;以大数为标准,把小数加上两数差,就与大数相等了,也就是用和加上两数差,正好是大数的2倍,除以2可以求出大数。

解答和差问题的基本公式是:

(和-差)÷2=小数

和-小数=大数

(和+差)÷2=大数

和-大数=小数

例:“把姐姐的铅笔拿出3支后,姐姐、弟弟的铅笔支数就同样多”。这说明姐姐的铅笔比弟弟多3支,也说明姐姐和弟弟铅笔相差3支。

再例:“把姐姐的铅笔给弟弟3支后,两人铅笔支数就同样多”。如果认为姐姐的铅笔比弟弟多3支(差是3)那就错了。实际上姐姐比弟弟多2个3支,姐姐给弟弟3支后,自己留下3支,再加上他们原有的铅笔,她们的铅笔支数才可能一样多,这里3×2=6支,就是暗差。

“把姐姐的铅笔给弟弟3支后还比弟弟多1支”,这就说明姐姐的铅笔支数比弟弟多3×2+1=7(支)。

【典型例题】

例1.两筐水果共重150千克,第一筐比第二筐多8千克,两筐水果各多少千克?

解题关键:这样想,假设第二筐和第一筐重量相等时,两筐共重150+8=158(千克);假设第一筐重量和第二筐相等时,两筐共重150-8=142(千克)。

例3.小明期末考试时语文和数学的平均分数是94分,数学比语文多8分,问语文和数学各得了几分?

解题关键:解和差问题的关键就是求得和与差,这道题中数学和语文成绩之差是8分,但是数学和语文成绩之和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可是条件中给出了两科的平均成绩是94分,这就可以求得这两科的总成绩。

例5.甲、乙两个工程队共有51人挖输油管道,如果甲队抽回了3人,乙队抽回4人,这时,甲队还比乙队多2人,甲、乙两个工程队原来各有多少工人?

解题关键:从题意可知甲队是大数,乙队是小数,关键要确定和与差,题中已知两数和51人,两数差2人,但由于情节变化,甲、乙两队抽回人以后,这时两数的和实际是(51-3-4)人。

同学们,这道题你还有其他解法吗?试试看!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

1.果园里有桃树和梨树共150棵,桃树比梨树多20棵,两种果树各有多少棵?

2.甲、乙两桶油共重30千克,如果把甲桶中6千克油倒入乙桶,那么两桶油重量相等,问甲、乙两桶原有多少油?

3.用锡和铝制成500千克的合金,铝的重量比锡多100千克,锡和铝各是多少千克?

4.某工厂去年与今年的平均产值为96万元,今年比去年多10万元,今年与去年的产值各是多少万元?

5.甲、乙两个学校共有学生1245人,如果从甲校调20人去乙校后,甲校比乙校还多5人,两校原有学生各多少人? 6.三个物体平均重量是31千克,甲物体比乙、丙两个物体重量之和轻1千克,乙物体比丙物体重量的2倍还重2千克,三个物体各重多少千克?

7.甲、乙两个工程队共有1980人,甲队为了支援乙队,抽出285人加入乙队,这时乙队人数还比甲队少24人,求甲、乙两队原有工人多少人?

8.四年级有三个班,如果把甲班的1名学生调整到乙班,两班人数相等;如果把乙班1名学生调到丙班,丙班比乙班多2人,问甲班和丙班哪班人数多?多几人?

【试题答案】

1.果园里有桃树和梨树共150棵,桃树比梨树多20棵,两种果树各有多少棵?

桃树的棵数:(150+20)÷2=85(棵)

梨树的棵数:150-85=65(棵)

答:有桃树85棵,梨树65棵。

2.甲、乙两桶油共重30千克,如果把甲桶中6千克油倒入乙桶,那么两桶油重量相等,问甲、乙两桶原有多少油?

甲桶油重:(30+6×2)÷2=21(千克)

乙桶油重:30-21=9(千克)

答:甲桶油重21千克,乙桶油重9千克。

3.用锡和铝制成500千克的合金,铝的重量比锡多100千克,锡和铝各是多少千克?

锡的重量:(500-100)÷2=200(千克)

铝的重量:500-200=300(千克)

答:锡的重量是200千克,铝的重量是300千克。

4.某工厂去年与今年的平均产值为96万元,今年比去年多10万元,今年与去年的产值各是多少万元?

今年的产值:(96×2+10)÷2=101(万元)

去年的产值:101-10=91(万元)

答:今年的产值是101万元,去年的产值是91万元。

5.甲、乙两个学校共有学生1245人,如果从甲校调20人去乙校后,甲校比乙校还多5人,两校原有学生各多少人?

乙校原有人数:[1245-(20×2+5)]÷2=600(人)

甲校原有人数:1245-600=645(人)

答:甲校原有学生645人,乙校原有学生600人。

6.三个物体平均重量是31千克,甲物体比乙、丙两个物体重量之和轻1千克,乙物体比丙物体重量的2倍还重2千克,三个物体各重多少千克?

三个物体的总重量:31×3=93(千克)

甲物体的重量:(93-1)÷2=46(千克)

丙物体的重量:(93-46-2)÷(2+1)=15(千克)

乙物体的重量:93-46-15=32(千克)答:甲、乙、丙三个物体的重量分别为46千克、32千克、15千克。7.甲、乙两个工程队共有1980人,甲队为了支援乙队,抽出285人加入乙队,这时乙队人数还比甲队少24人,求甲、乙两队原有工人多少人?

甲队原有人数:(285×2+24+1980)÷2=1287(人)

乙队原有人数:1287-594=693(人)

答:甲队原有1287人,乙队原有693人。

8.四年级有三个班,如果把甲班的1名学生调整到乙班,两班人数相等;如果把乙班1名学生调到丙班,丙班比乙班多2人,问甲班和丙班哪班人数多?多几人?

上一篇:某家具卖场调研报告下一篇:《思想政治理论社会实践》课程2014年暑期教学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