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处处有诗意(精选19篇)
1.生活处处有诗意 篇一
美国南部,有一片果园,近日来,连下了几场冰雹,生产商看着被冰雹砸得伤痕累累的苹果,悲伤不已。这就意味着他的公司将要倒闭。一天,他惊奇的发现,这些苹果因冰雹原因而长得奇形怪状,于是他转念一想,放出消息:今年的苹果终于有了高原冰雪的滋味,有意者请速来订购。果然,门庭若市,这样他不但以高价卖出了苹果,而且
小学生作文大全
纵古观今,虽生活中处处有阳光,但只有意志坚定的人才能感受到阳光的存在。那些没有坚定信念的人,最终得到的只有黑暗。那些在地震中丧生的人大多是缺乏坚定的意志和求生的欲望。而那些最终获救的人都是对生充满了执着的信念才让他们有顽强的意志力,从而又重见天日。
每个人都有遇到困惑的时候,我常在学习上遇到难题,有时真的是百思不得其解。偶然把它搁置几天,再拿出来做就会豁然开朗,迎刃而解了。有时我在生活中遇到不如意的事,我就满脸愁容,但旁人的一个会心的微笑,一句暖融融的问候,让我欣慰不已,有如见到明媚的阳光。
记住:用良好的心态去感受生活,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充满阳光。生活处处有阳光作文:生活处处有阳光
2.生活处处有诗意 篇二
走着走着, 玲玲的鞋带脱了, 她蹲下身来系紧鞋带, 可没多远, 鞋带又脱了, 玲玲边系鞋带边说:“今天这鞋带搞什么名堂, 随时脱落。”丹丹于是蹲下来, 看了看她的鞋带, 笑着说:“你的这根鞋带是丝质的, 很光滑, 好看但不好用。”玲玲听了, 弄不明白, 光滑的鞋带为什么不好?看着玲玲不解的样子, 丹丹接着说:“光滑的鞋带摩擦力较小, 当然系不紧。鞋带最好用棉质的, 因为它比较粗糙, 能增加鞋带之间的摩擦力, 这样鞋带就不容易脱落了。这与你将要学到的摩擦力知识有关。”“丹丹姐, 那你明天陪我去买一双棉质的鞋带。”
第二天, 两人一同上街, 刚走进商店, 玲玲便说道:“好香哦, 哪里在卖香水?”两人顺着香味走了一段路, 终于看到了卖香水的地方。玲玲自言道:在这里卖香水, 怎么老远就能闻到香味?丹丹听后, 便给她讲了其中的原因:“这与物理知识——分子的运动有关, 闻到香味, 是由于香水分子扩散到空气中的缘故。”玲玲听了忽然明白:妈妈在厨房炒菜时, 自己在客厅里能闻到菜的香味的道理。两人快步走到鞋带柜, 买了鞋带, 然后准备乘公共汽车回家。
两人上车后, 公共汽车便开动了, 玲玲由于没有抓好扶手, 差点摔了一跤, 丹丹看见, 差点没笑出声来, 玲玲很生气地说:“你笑什么, 幸灾乐祸。”丹丹说:“上车后你为什么不抓好扶手?”玲玲说:“我想站稳后, 找个好位置再抓好扶手, 没想到汽车一开动, 我就往后仰了。”丹丹说:“我看你得赶快学习惯性方面的知识, 以免受到伤害还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玲玲听后说道:“照你这么说, 好像我刚才那个惊险动作与物理知识——惯性有关?”丹丹说:“那当然。上车抓好扶手是为了预防惯性带来的危害。”玲玲问道:“什么叫惯性?”丹丹说:“惯性就是一切物体具有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玲玲听后感到有些茫然, 丹丹接着仔细地说:“刚才你上车后, 和车一起是处于静止状态, 当汽车突然开动时, 你的脚随着车一起向前运动, 而你的身体由于具有惯性, 还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 所以你就会向后仰, 差点摔了一跤。”玲玲听后, 恍然大悟:“照你这么说, 汽车突然停止时, 如果不抓好扶手, 人会向前扑。”丹丹说:“是的。所以我们乘坐汽车时, 一定要抓好扶手, 注意安全。”汽车已到站, 两人便下了车。
不巧, 此时下起了大雨, 两人赶紧躲到车站里, 天空中电闪雷鸣, 丹丹看到这一现象后给玲玲出了一道题:“为什么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玲玲答道:“这不简单, 因为眼睛长在耳朵的前面。”丹丹听后便说:“你的答案叫‘无理’。我们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在空气里, 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的传播速度快得多。”
雨很快停了, 太阳又出来了, 两人高高兴兴地走出车站, 感到空气特别清新, 抬头仰望, 发现天空中有一道彩虹, 特别的好看。玲玲问道:“丹丹姐, 你知不知道彩虹是怎样形成的?”丹丹说:“彩虹的形成是由于刚下完雨, 空气中有许多小水珠, 太阳光照射在小水珠上, 使光产生了折射和反射, 形成色散。我们背对着太阳光, 就能看见彩虹。”玲玲接着说:“照你这么说, 我可以自己造彩虹了。”丹丹说:“那你说说怎样造彩虹?”玲玲说:“赶快回家, 我做给你看。”于是两人快步走到家里, 玲玲拿着家里的浇花壶, 在天空中不断喷射小水珠, 然后背对太阳观察, 果然发现一道小彩虹。
3.生活处处有题材 篇三
周玉华,女,江西省金溪县实验小学教导主任,小学语文高级教师,抚州市小语学会成员,县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从教以来,参与国家、省、市、学校多个课题实验。辅导青年教师参加县、市优质课竞赛分获一、二等获。撰写的论文多篇在国家、省、市评比中获奖。《寓环保教育于语文教学中》《别低估了孩子》等论文在省级刊物中发表。
叶圣陶老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就如溪水,泉流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停。”的确如此,没有生活,写的文章也只能是空洞无物,毫无可读性,一篇好的文章肯定来源于生活。
《教室里的“不速之客”》这篇习作就是小作者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素材,用心感悟,让不经意的事变成了他笔下的习作。本篇习作值得赞赏的有以下两点:
一、心到眼到细观察
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对于蜘蛛的无意闯入,小作者充满了好奇之心,用他敏锐的双眼观察着蜘蛛。“只见它身穿褐色的衣服,像歌唱家的燕尾服一样,圆滚滚的大肚子上长着又细又长的脚,很可爱哦。”这是作者看到的蜘蛛的样子。
“可能议论声使蜘蛛感到害怕了,它快速地爬到了高高的墙角上一动不动”“慢慢地,蜘蛛离我们班的‘学习园地’越来越近了”“咦,蜘蛛怎么不爬了?看来这个小家伙真的是累了”。蜘蛛的一举一动作者是那样尽心地关注。由此,作者把留心观察到的情景写下来,读后使人感到真实可信,如同亲眼看到一样。
二、童真童趣露真情
在成年人的眼中,蜘蛛这种小动物别说喜欢,就是不讨厌也已经够意思了。可在小作者的眼中,却是那么的可爱。首先从文章的题目“教室里的‘不速之客’”中的“不速之客”就不难发现,作者称蜘蛛为“客”。其二在对蜘蛛外形描写中也尽显其可爱之处。其三文中小作者对蜘蛛的“担心”、“加油”、“悬着的心放下来”等一系列心理描写也让我们感受到小作者对蜘蛛的喜爱之情。特别是写当蜘蛛快爬到贴红花的地方时,小作者将自己和同学特有的真情流露出来,充满了童真童趣,不用技法,没有华丽的词藻,然而其中缓缓流溢着对蜘蛛的喜爱之情。
4.生活处处有雷锋 篇四
春风吹,战鼓擂,雷锋精神永相随。春天是个好日子,万物经过一冬的睡眠,都在这个时候悄悄醒来,大地一片春意盎然。在三月这个花开的时节,让人想起那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现今人们都说哪儿还有真正免费为人服务的活雷锋啊,都是骗人的。其实不然,在我看来雷锋那乐于助人的精神是不可磨灭的,会永远传承下去。我们要大力弘扬雷锋精神,人人争当活雷锋。
有一年,也是春天的到来,正值农民忙着播种的时节。我们村的张二伯家种红薯挖地时闪了腰,不能干活了,周围的邻居知道了都赶来帮忙,热闹的场面,勤恳的相亲叫人难以忘怀。二伯是一个人住,几年前,他的妻子不幸因车祸去世,从此他便一个人生活,虽有子女,可都不在身边。每年他都要种很多粮食,可是他一个人也会累、干不动的时候。这不,就因为他干太多活了,在地里打坑时不小心闪了腰,活儿也不能做了,在他着急的时候,周围的邻居自发的来到他家帮忙。做午饭的婆婆婶婶,挖地打坑、放红薯、挑粪的叔叔伯伯,每一个人都是那么勤劳朴实,他们不求报酬,单单只因为是邻里相亲。别看他们有说有笑,可手上的活一点儿不含糊,三五下一块块地都种好了红薯。就这样。二伯并没有因伤而误了播种的时间,全都多亏邻居们的帮忙。结果,这一年红薯的收成特别好。谁说付出就一定要有回报,憨厚朴实的农民身上也涌现着雷锋精神。
从小老师就对我们说“学习雷锋,好榜样”,长大了又听人们常说活雷锋很少了,都是骗人的,要小心警惕。其实,我觉得雷锋精神是无处不在的,那善良朴实,乐于助人的不知姓名的身影总在你身边徘徊,只是你自己不曾发现而已。公交车上,为老人小孩和孕妇让座的,公园里家长教小孩把垃圾扔在垃圾桶的,每一天清晨扫马路的环卫工人,烈日下指挥引导交通的交巡警,还有讲台上辛勤讲课的老师……他们默默无闻的工作,无私的奉献,他们无疑都是雷锋精神的传承者。
5.生活处处有语文 篇五
通过这些躁动和浮华,生活,也正以莫名的方式,语文,也同样以夺目的位置,淋漓尽致地如海平面般,巧妙委婉的与天空相吻合,成为我们的浓缩,成为我们的传递,成为不堪一击而惊叹的能力。
徜徉的文段,欢跃的挥洒,有语文的光点在默默地游离着。那么,就是文字透亮出来的清新,把他们交给了书。精妙,伸展,缩放,有些能够获得纯醇细味的片段,泡在作家笔下那些回眸的过渡词中,带点明媚,多点散漫,让语文如一块泡沫,方正的颠荡在水上,时沉时浮,极具的夸张力,有效的镇定剂。那些了不起能把玩文字的人,总是能循环渐进的把人们心中一根根强力的警戒线剪断,而不停地去坚强的融化分解,以此来体现“感悟”的语文时代价值观。符号,虽说是平时的陪衬,但也在庞大的收集核心,文字和这些符号——白纸上最慈爱,最无尽而曼妙的喷绘效果。我突然想到什么,或许也是幻觉,一直灌满人类的交流和亲密无间的表达基础的语言罢了。
繁华的夜景,生硬的文件,有语文的灵魂在趾高气昂地叫嚣着。我们存活在世界上,离不开的语文细胞才是人类知识学的根本基础。语文可以用任何肆意地表达方式来勾勒它,对了,这也包括任何的思想和行为专属。我所感受到语文传达给我的启示是值得任何一个人去用心,用我们的内心最珍贵的仰慕去奉诚和倾心。无论是什么用文字和语文联合起来的强档效果,还是一片繁华的广告牌和一片无人理睬的鼎沸,都是值得尊重的。理想可以抛弃,但语言不可丝毫的放纵,你丢不掉它,因为你不曾想丢掉这完美或者是极限奢华的语文。
语文中的一切,都是你的。
一本震撼的书,一个形象的广告,一次大胆的表达,一门富有绝迹的人类早已通过语言来爆发自己的闪光点。它属于——每一个名词、动词、形容词……如果允许我加一个词缀,那我就要留给嘴以及笔墨,因为它替我们表达了朴实的道理或模糊不清的犹然概念,交给了我们一条历史、教育、久远的银色河流,缓缓地支持着我们的思想、能力及惊人的潜力……
语文、生活、人类,都不是天花乱坠的炫耀,只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浪漫本质和心里路程。
生活,是风雨交加,直入眼帘的冲击是粘在摩擦之间的摩挲,我们的一切,就是生活和语文。而语文,就是光线,以无数传媒的形式让我们阔步向前。
6.生活处处有语文 篇六
每片绿叶,每轮明月,每一缕阳光,都是希望的开始,怀一颗感恩的心,感受这语文在四季之中,书本之中,人生之中……
语文在四季之中
每天看到东方升起的朝阳,闻着沁人心脾的花香,听着清脆宛转的鸟鸣……心情总会顿时舒畅起来,像自由的小鸟在空中飞翔,像飞舞的燕子在空中穿梭,像雄鹰一样在天空中翱翔。它们扑扇着健力的翅膀,将大自然的音符写入五彩的画卷之中。
漫步春天,白居易的诗使我看到寻着的“乱花渐欲迷入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而到了夏天,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画面,让我欣赏到西湖的瑰丽;而“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又让我领略到秋天的清爽;“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更让我看到冬天那飘飞的亲吻大地的薄雪。
春花秋月,夏雨冬雪,语文存在于四季之中。
语文在书本之中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祖国四海的名山大川,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无不被语文所包含。语文凭借着万能的文字符号,跨越时空,在祖国灿烂文化里,借着智慧的灵感,写下了光辉的一页页,让我们吸取生命的营养。
语文跟我们并不陌生,哪里有书本,哪里就存在着语文。
语文在人生之中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滑落的岁月,过往的云烟,陪我走过的风风雨雨,你们都在让我领悟人生的真谛。曾在蔚蓝的天空下欢呼,曾在美丽的街市中惆怅,曾在伤心处激情奋斗……
一路走过,正是语文让我懂得“阳光总在风雨后”的含意,让我感受“山重水复无凝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苦闷和喜悦,让我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人生境界中奋进……
大千世界,万木丛生,语文陪伴着每个人的人生。
语文,如蹦跳的孩子和我一起成长!
语文,如健壮的青年,为我撑起风帆,让我破浪远航!
语文,如智慧的老人,催我前进。
7.生活处处有诗意 篇七
笔者在进行科学课教学时, 结合教材特点和《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引导学生感受生活处处有科学。具体做到以下几点:
一、从问题中感受身边的科学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 问题来自于生活。能通过对身边事物的观察, 发现和提出问题, 是科学课标对小学阶段提出的具体目标。在实际教学中, 我注重让学生从问题中感受科学的存在。例如:在教学《玩具里的科学》提出我们感兴趣的问题这一环节中, 在学生体验玩具的乐趣和描述玩具的特点之后, 我引导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在这一活动中, 学生提出的问题慢慢从玩具转移向其他方面, 我引导学生想一想:在生活中有没有你比较感兴趣的问题?其中有个孩子是这样说的:“为什么我用木棍搅水, 从一个方向换向另一个方向时, 很费力?”这个孩子提出的问题, 已经很好地把身边发生的事与科学紧密地联系了起来。我鼓励了这个学生, 在他的启发下, 孩子们又陆续提出“为什么小草的叶子不沾水?”“为什么皮球一拍就会弹起来?”“大轮子的自行车和小轮子的自行车一起走, 为什么大轮的自行车行进的过程中蹬得慢, 小轮子的车子要蹬很快?”我惊异于学生的提问, 三年级的孩子能竟提出这样深奥的问题。我问了那个提出自行车轮子问题的孩子, 你是怎么想到这个问题的?孩子回答我说:“这是因为爸爸骑了大轮自行车, 妈妈骑了小轮自行车, 他坐在妈妈自行车的后座上观察到的, 但不知道是为什么。”孩子天生就对周围的事物有好奇心, 合理利用孩子的这份好奇心, 鼓励他们提出与周围事物相关的问题, 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二、抓住教学时机, 感受身体中的科学
我们的身体中有科学吗?有, 只是你可能还没有意识到, 在三年级下册的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中, 就告诉了我们许多身体中的科学。在教学中, 我抓住这一时机, 让学生体会: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例如:在《我们的身体》一课中, 通过观察我们的手、眼、耳、鼻、舌、牙等器官, 研究它们的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当学生了解到:手之所以可以这么灵活是由于手由很多小关节组成的缘故;睫毛有抵挡灰尘的作用;耳朵中的耳郭只是耳的一部分, 负责收集声音的时候……孩子们在课堂上发出惊诧的声音, 他们告诉我:身体中的科学太神奇了。
在《骨骼》、《关节》、《肌肉》几课的教学中, 学生们更充分地感受到了身体中的科学:在《骨骼》一课的教学中, 学生了解到身体的骨骼由206块骨组成, 身体的骨骼有支撑身体、保护内部器官和运动的作用;在《关节》的教学中, 学生了解到了人体的六大关节, 认识了关节的活动方式, 知道了如何使我们的关节更灵活;在《肌肉》一课的学习中, 学生了解了人体比较重要的肌肉名称, 肌肉拉伤后如何正确处理。通过这一个单元的学习, 学生了解了我们身体的科学, 孩子在这一个单元的学习中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在教学中我始终结合孩子自己的身体进行:比如说在教学《关节》和《肌肉》时, 我组织学生指着自己的身体说一说关节的名称, 小组内互相指认身体中的重要肌肉及其名称。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 抓住时机让学生体会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三、把科学应用到生活中
小学科学学习的价值在于, 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在实际教学中, 我始终把这一理念贯穿在课堂中。每次在学生的探究活动结束之后, 我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 把学到的科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例如:在教学《热气球上升的秘密》一课时, 学生掌握了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会上升的知识。针对这一知识点, 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 冬天在装暖气片的时候, 为什么把暖气片装在墙面的底部?当我把墙面底部装有暖气片的图片展示给学生时, 孩子们一下子就明白了, 争先恐后地举起小手回答:是由于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会上升的原因。为了使学生把学到的科学知识更紧密地与生活联系起来, 我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也用到了这个道理?”学生开动脑筋又想到了:厨房里的抽油烟机要安置在灶台的上方;夏天开空调时, 空调的吹风口要向上, 这样吹出的冷风会快速下沉, 使整个房间凉快起来……这样, 学生自然而然地把科学与生活联系起来, 体会到了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
8.生活处处有语文 篇八
一、在语言交际中学习语文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点组成部分”,这就注定了语文与社会生活的密切关联。根据这个要求,实践中我鼓励学生在与进行语言交流时注意正确使用文明语言,并留心倾听别人的语言,对其好的、美的语言加以吸收,对其不好的、粗俗的语言予以舍弃。比如社会上一些文明礼貌用语、校园里一些洋溢师生亲情和同学情谊的话语,都提醒学生记载下来,揣摩品味,以提高自己的语言成熟度,增加自己的语言美感,努力达到新课标口语交际的总体要求“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
二、在课外读写中学习语文
在新课标环境下老师不再是“教课本”,而是“用课本教”,也就是说师生的阅读视野要有大的拓展,在课外读写的广阔天地中有所作为。
1.开展好读书读报活动。开学初,我即根据新课标的推荐书目和语文教材的指定阅读书籍,要求学生或买或借,在每周的语文阅读课上循序渐进地进行阅读。还推荐学生订阅了《中学生报》、《语文报》,我自己也将平时读书读报时发现的好文章好语句摘抄给学生共享,千方百计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同时要求学生阅读要与积累相结合。“初中生必背古诗文”一定要做到能脱口而出、随手写出,此外还要背一些自选的“古代经典名句”。这样,学生初中毕业时,肚子里就装了100多篇古诗文和100多则中外经典名句,使学生的语文功底不断加厚,语文能力逐步加强。
2.课前几分钟进行的短小语文活动。如读一首小诗,讲一个小故事,唱一支好歌,抄一条名言,记几个条成语,发布一条新闻(包括学校新闻和班级新闻),发表一篇一分钟讲演,通过这些活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3.读写中既重视文内功,又重视文外功。文内功指的是写作的方法技巧,文外功主要是思想感情、生活积累和知识积累。丰富学生的文外功,一是千方百计丰富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使之具有说、写的素材和内趋力;二是千方百计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和知识面,丰富他们的知识积累。知识的积累是有用的经典性、哲理性的文化精华。积累,一是记在本子上,二是记在脑子里。为此,我要求学生每人要有一个课外笔记本,记下自己的生活素材和知识素材。同时也重视训练学生的“背功”,以做到“下笔如有神”。这样做,使学生的思想和感情比较丰富了,说、写的内容也比较丰富充实。
4.既重视写的训练,又重视说的训练。在教学中注重为学生创设各种说的机会,如讨论、辩论、讲演等,以提高他们的口才。
5.既重视写,又重视改。这里的改,指的是学生的自改。自改的方法有:集体批改示范,四人小组批改,二人互改,小组评改竞赛等。自改与互改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分享感受,沟通见解,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6.作文与练笔的命题,尽量联系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或社会生活,让他们有事可写,有话可说。
三、在各学科中学习语文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学好其他学科又可以反过来促进语文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比如数学、物理、化学等科教材措辞的严谨、内容的条理,都是大可值得学习借鉴的,几何证明题的逻辑性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很有帮助。像英语中与汉语的不同构成方式、语法习惯,都对开拓学生视野大有裨益。
四、在影视中学习语文
影视是学生喜爱且经常接触的。电视新闻的规范语言,电影、电视剧的剧情结构、语言风格、背景材料,等等,引导得法,都可以变为学生学习语文的极好教材。我就要求学生在收(观)看影视之后的观后感中不但要记故事梗概,还要记好的台词语言,并尽量用自己的风格语言来进行评述。
五、在网络中学习语文
经调查,我班学生都有上网的经历,我提醒学生根据学习的要求适时上网查找有关资料,并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请他们帮助进行监督,还要求学生将查找的资料打印出来,以与大家共享。如“探索航天飞机”和“追寻人类起源”两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都要求学生从网络中查找并下载资料,再将这些资料编辑整理,与大家交流。
六、在班级、学校的各项活动、会议中学习语文
学生更多的时间是在学校,在班级,学校的一切活动都少不了学生的参加。学生参加这些活动,当然都有所见、有所闻、有所感、这都可以作为语文学习的机会。在各种社会文化活动中学习语文。
“学以致用”。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需要用到语文:一个招牌、一条标语、一则广告……小到请假条,大到法律文件,语文几乎无处不在。要让语文恰如其分地发挥作用,前提就是要学好语文。在“漫游语文世界”综合性学习实践中,我组织学生走上街头,去搜集广告语、公司匾额、产品说明书、对联、报刊病句、荧屏错别字等,然后加以筛选、梳理,整理成各种门类的小册子,还组织了一次活动汇报会,同学们生动、风趣的演讲,让大家都感受到语文实践的无限乐趣,学生自然也不再觉得学习语文是枯燥的了。
“语文学习的外延跟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学习的领域拓宽之后,语文学习的资源更丰富了,我和我的学生们也深深感到语文课有了旺盛的生命力。
9.生活处处有科学 篇九
首先,妈妈拿了两本一样的本子,又从包里面拿出一只挺好看的“魔法笔”说:“现在,我要用这支万能的魔法笔,将这两本书变成连体胎儿。”我惊奇得“哦?”一声,觉得根本不可能。“低下头,闭上眼睛五秒,不要偷窥哦!”我笑了笑,低下头,闭上眼睛心想:也没什么嘛!还要我闭上眼睛。但说实话我还真不知妈妈这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好了,睁开吧!”我猛然睁开眼睛,看到的竟然是两本一页一页交叉在一起的书,我怔了一下,有些惊讶。“来,拿着书的两边,站好,使出全身的力气把这书给拉开。”我想:什么?就这个,也太小看我的了吧,就让我大显身手吧!我站稳,使劲向两边拉,可书却向我作对,它纹丝不动,牢牢地粘在一起,我再用力,但还是有些力不从心。我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以失败告终。
妈妈笑了笑,说:“你呀,怎么能拉得过几百大军呢?”我一头雾水:拿来那么多人呢?我又问:“妈妈,你这招从哪学的啊,怎么那么神奇?”“这是我从朋友那里学来的,”妈妈坐到床上,说,“其实,这就是你们所学的——摩擦力。虽然一张纸与另一张纸之间的摩擦力很小,但它们积少成多,摩擦力变大,你就拉不开了。”我这才明白,原来我败给摩擦力了。
10.生活处处有科学 篇十
我一看这些灰,心里就明白了几分,哼,准时爷爷抽烟时糊涂的把花盆当成了烟缸,“坏爷爷,想把我的宝贝花给害死,没门!我这就找你算账!”我心里暗暗想道。
我转过身走向客厅沙发上看报纸的爷爷,气运丹田,扯开嗓门大声嚷着:“爷爷!”爷爷显然吓了一跳,手中的报纸抖了一下,一脸怒气的看着我,我说:“爷爷,花盆上的烟灰是你弄的?干嘛把香烟灰撒在上面?”爷爷听后,先是一愣,然后又哈哈大笑起来。看到爷爷这一举动,我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适应的努了努嘴说“|怎么啦?”爷爷止住笑,说:“放心,我可没有还你的宝贝花,这些烟灰可是对花有好处的。”我半信半疑的转身走了,心里不断向自己提问:“烟灰这个坏东西对我的宝贝花能有什么好处?”
对于好奇心非常大的我,有了这个悬念,心里当然是痒痒的“我一定要知道原因!”下定这个决心后,我边打开电脑搜索,一段字圆了我的好奇心“植物的生长离不开氮、磷、钾等元素。而烟灰里的草木灰里含的钾元素特别多,钾能帮助植物长得更加粗壮。”所以爷爷不是在害我的花。
11.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篇十一
关键词:联系生活;化学常识;化学物质的妙用;化学实验
文章编号:1008-0546(2010)06-0077-02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0.06.032
进入初三,学生开始接触到一门新的课程—化学。如何让学生喜欢上这门课程呢?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密切联系生活,因为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让学生感觉这门课离我们其实很近,不是脱离实际深奥难懂的,学习化学很有用,很值得学。我们要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为人类提供生活必需品,生活中很多常见现象可以用化学知识来解释,很多化学物质有妙用,可以使我们生活更加美好,化学实验的有些仪器也可以用生活中的废弃物自制等等。下面就这几个方面,简单谈一谈:
一、 化学为人类提供生活必需品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健康、高品位的生活,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也日趋密切。人类的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而衣、食、住、行又离不开物质。我们周围的一切事物都跟化学有关系。我们赖以生存的空气、水、粮食、蔬菜、水果等,都是天然的化学物质。我们生活必需的纸张、洗涤剂、调味品等很多又是以天然物质为原料,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得来的。更多的物质不是天然生成的,而是用化学方法由人工合成的,如化肥、农药的出现,使农业增产;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的出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使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现代化学的发展,研制了很多新的药物,抑制了细菌和病毒,保障人体健康,使人类的平均寿命延长了很多。
众所周知,我们周围的事物都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包括我们人体不可缺少的许多元素。人体中含量较多的元素有11种,它们约占人体质量的99.95%。这些元素各自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钙元素使骨骼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铁元素是血红蛋白的成分,能帮助氧气的运输;锌影响人体发育,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氟能防治龋齿等等。这些都说明化学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用化学常识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学习了化学我们就会发现,生活中很多常见现象是可以用化学知识来解释的。
学习了燃烧的条件我们就知道,篝火晚会上之所以把柴火架空,能使火焰烧得更旺的原因是架空柴火能使柴火接触到更多的氧气,使燃烧更充分。学习了中和反应的原理,我们就知道,为什么吃皮蛋要蘸醋。原来制作皮蛋的过程,用到了一些碱性物质,而醋当中含有酸性物质—醋酸,能和皮蛋中的碱性物质发生中和反应,使皮蛋更加美味。学习了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我们就知道,为什么喝了雪碧、可乐之类的碳酸饮料,我们容易嗝气。原因是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小,喝进胃里的饮料,由于受热,使原来溶解在饮料中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来了。学习了金属腐蚀的条件后,我们就知道,生活中的铁制器具为什么容易生锈,我们可以通过洗净晾干,涂油等一些简单的方法,来防止铁制品的生锈。学习了金属活动性的相关知识,我们可以解释,为什么不能用铁桶装农药波尔多液,原因是铁会和波尔多液中的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从而腐蚀铁桶。学习了酸的性质,我们知道了为什么铝壶中的水垢可以用家里的食醋代替盐酸来去除,但是又不能用食醋浸泡铝壶过长的时间,因为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等,醋酸将它们溶解后,会继续和铝壶发生反应。
另外学习了相关知识,我们还能解释为什么会有酸雨、温室效应,如何来防治酸雨和温室效应。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妨也给学生留些悬念:卤水点豆腐的秘密是什么呀?我们到了高年级,学习相关知识后,自然也会解释了,这样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 化学物质的妙用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适当补充一些化学物质的妙用,使学生对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有进一步的理解。比如,在讲食盐的时候,除了让学生知道食盐的一般用途之外,还可以介绍一些生活小常识:早晚各用淡食盐水漱口一次,可保持口腔内的卫生,消灭病菌,不易得疾病,且使嗓子舒服清亮;唱歌之前,喝点淡食盐水,可以避免喉干嗓哑;油炸食品时,在油锅放点食盐,油不会外溅,点油灯时,油里放点食盐,不但省油不冒烟,且能增加亮度;家具用的时间久了,上面的脏东西不易去掉,这时可先用食盐水擦一遍,再用热水擦一遍,家具立刻干净显新;衣服上沾有少量血迹,如果用水洗不净,可在血迹处放一些食盐,几分钟后,再用肥皂揉搓,用凉水漂洗,可洗去血迹。
再比如讲醋酸这一内容时,可以给同学介绍一些小窍门:喝点醋,能预防痢疾和流行性感冒;喝点醋,能醒酒;鱼骨梗喉,吞几口醋,可使骨刺酥软,顺利咽下;煮排骨、炖骨头或烧鱼时加点醋,不但能将骨头里的钙、磷、铁等溶解在汤里从而被人体吸收,而且还能保护食物中的维生素免被破坏;切过生鱼、生肉的菜刀,用醋抹一下,可除腥味。
大家都知道,蔬菜上残留大量的农药,如果不清洗干净的话,长期食用,对人们的身体损害是非常大的。那么如何吃放心的新鲜蔬菜呢?我们学习中遇到的碳酸氢钠即小苏打,除了在蒸馒头时能发挥它的用武之地,这时候也派上用场了。在一脸盆水中加入二匙小苏打,然后将蔬菜浸泡其中五至十五分钟,再用清水冲洗数次,就可洗去蔬菜上的农药了。
诸如此类的知识,学生了解后,自然就觉得其实化学是如此的贴近生活。
四、 有些化学仪器和药品也来源于生活
有些实验的仪器,我们可以利用生活废旧物来制作或代替。比如固液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或氧气,不需要加热的实验,我们可以取生活中的注射器来代替分液漏斗,随时方便添加液体药品,也能控制所加药品的量;收集气体的集气瓶,我们可以用密封的塑料袋代替。
实验的有些药品也可以从生活中获取。比如制氧气所用的二氧化锰催化剂,我们可以用红砖粉末代替;有些蔬菜花卉,如紫卷心菜、牵牛花、月季花配合酒精溶液,还能用来制酸碱指示剂。
综上所述,只要注意在平时的教学中将化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学生不难发现,学习化学的用武之地非常多,自然觉得化学很有意思,很值得学习,学习的积极性将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胡美玲.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胡美玲.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3]人教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M].化学(九年级上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4]人教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M].化学(九年级下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12.生活处处有诗意 篇十二
《生活中处处有信息》是海南省中小学《信息技术》七年级 (上册) 第一章《搭上风驰电掣的列车——信息与信息的处理》第一节的内容。这一节是学生进入初中课堂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第一节课, 它与小学信息技术的内容有所衔接, 对于学生学习后续课程的兴趣起着重要的作用。本课的新知识点是讲授信息的概念以及信息的特征, 从而提高学生对信息的认知水平。通过游戏活动、案例动画欣赏的学习, 使学生在课堂上掌握信息的概念以及信息的重要性质, 认识到信息是无处不在的。
●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刚踏入初中学习的七年级学生。学生们好动且求知欲强, 思维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通过创设情境, 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理解信息的概念以及信息的特征, 通过活动学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将这一系列活动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提升, 使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师设置的活动中来, 让课堂教学氛围变得轻松、快乐, 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点燃学生们头脑中智慧的火花。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什么是信息; (2) 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
2.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欣赏《孙膑减灶诱庞涓》的F lash动画故事, 引导学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使他们认识到信息的重要性, 以及理解信息的特征。 (2) 通过不同的实践活动, 深刻理解信息的含义和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在游戏过程中,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2) 培养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辨别信息、有效运用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信息的特征。
教学难点:通过案例、游戏等形式引导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认识信息的特征。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活动实践教学法。
●教学设计过程
1.创设情境, 引入主题
教师通过课件的形式, 向学生展示、欣赏几幅生活图片 (如下图) 。
〖设计意图〗展示学生身边生活的图片,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提问:以下标志对我们的生活分别有什么启示及作用?
〖设计意图〗展示学生身边生活常见、熟悉的标志。通过提问,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活跃课堂气氛。
教师小结:信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的思维领域之中。在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花鸟虫鱼, 以及人们的一颦一笑、举手投足都蕴含着丰富的信息, 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介也在向我们传递着各式各样的信息。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引出信息无处不在。画龙点晴, 引入本课的主题——生活中处处有信息。
2. 实验尝试, 认识信息
课前准备:教师在课前准备矿泉水、雪碧、酱油、可乐4种液体, 在每张学生桌前, 分别放4个一次性塑料杯子, 分别将这4种液体倒入4个杯子中。
教师让学生品尝或根据液体发出的某些信息, 鉴别这4种不同液体, 并说出鉴别的方法, 将鉴别的信息填入表格中。
在结束实验尝试活动之后, 教师小结:信息通常是以文字、图像、图形、语言、声音等形式呈现。人类通过信息的传递认识各种事物, 借助信息的交流沟通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互助合作, 发展生产, 从而推动社会前进。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活动, 使学生亲身体验在生活中是如何获取、处理信息的, 也深刻认识到信息的概念。
师:在刚才的实验尝试活动中, 同学们想必利用各自的妙招, 如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 耳闻、目睹、鼻嗅、口尝、触摸等方式直接获取4种液体的信息;或是根据液体的颜色、气味、特征等方面来鉴别液体的信息。但是人类的感官功能是有限的, 对于感官无法直接看到、听到、摸到的事物, 如何获取信息呢?
生:发明工具、仪器来延伸感官, 提高收集信息的能力……
师:请根据生活中常见的情况, 举例子说明。
生:显微镜、电话、网络……
师:各种传播媒体的运用, 使人类收集信息的能力突破时空限制, 如广播、电话等相当于听觉的延伸;摄像机、照相机相当于视觉的延伸;电影、电视相当于视觉、听觉的延伸;网络更是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信息空间, 使人体会到“信息就在指尖上”的神奇。所以, 让我们通过下面的实践探究活动, 掌握信息的特征, 以便更好地获取、处理和运用信息。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 引导学生思考、回答问题。在此基础上小结获取信息的手段以及作用, 导出本课的难点内容——信息的特征。
3. 实践活动, 掌握信息
活动一:欣赏《孙膑减灶诱庞涓》F lash动画故事。
向学生播放《孙膑减灶诱庞涓》F lash动画故事, 并引导学生在观看之后, 思考、讨论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师: (1) 孙膑以和假象迷惑对手, 让对方误以为齐军士卒大量逃亡, 不堪一击。
(2) 故事中的“炉灶”、“树”、“文字”、“火”起了什么作用?
学生分组讨论后, 回答问题。
生: (1) 佯作败退;炉灶减少。
(2) 炉灶减少反映士卒的减少;树是文字信息的载体, 火传递发箭的命令信息。
师:从刚才的案例中看出, 孙膑为什么能取得成功呢?是因为他掌握了信息的特征:可伪性、依附性、可传递性。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案例问题中认知到信息具有可伪性、依附性、可传递性。
活动二:交流、讨论肖伯纳“一个苹果交换”名言。
师:英国现实主义戏剧家肖伯纳的一句名言“两个人在一起交换苹果与两个人在一起交换思想完全不一样, 两个人交换了苹果, 每个人手上还是只有一个苹果;但是两个人在一起交换了思想, 每个人就同时有两个人的思想。”请同学们思考、讨论, 这句名言反馈了信息的哪条特征?
学生分组讨论后, 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小组讨论, 使他们从讨论中获知信息还具有共享性的特征。
活动三:“快乐传真”游戏。
准备工作:用黑色墨笔把将要进行游戏的信息写在一张卡片上。
游戏规则:请十名学生上来, 第一位学生将卡片上的文字通过写、比画、画等形式传递给另一位学生, 依次类推。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 使学生进一步深刻理解信息还具有其他特征。
师:通过这一场快乐的游戏, 我们可以了解到信息还具有怎样的特征呢?
生:……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提问, 学生回答, 巩固对信息特征的认识。
活动四:事例分析。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演示一则学生身边的生活事例通知。通知略。
师:这则通知要求我们全年级班干部9月12日开会, 是否有效呢?
生:……
〖设计意图〗将学生生活事例引入活动, 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 使他们更容易理解信息的时效性。通过提问, 引导学生注意观看“通知”落款时间, 引出信息的又一特征——时效性。
活动五:谈谈“你我身边的虚假信息”。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形式, 开展讨论, 谈谈“你我身边的虚假信息”。
学生根据自己生活的事例或网络上的遭遇向其他学生讲述, 彼此交流经历。
师:通过大家刚才的讨论与交流, 我们可以发现由于人类感知、接受、识别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 因而对信息的识别总是不完全, 会形成认知“伪信息”;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会发生各种错误, 产生传递“伪信息”;有人出于某种目的, 故意制造虚假信息, 造成人为“伪信息”。因此, 我们在获取信息的时候, 要注重信息的来源和信息的筛选, 要有效防止信息的污染。
〖设计意图〗在讨论活动过程中, 教师鼓励学生主动与他人交流、讨论, 学会通过与他人交流获取知识。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理解信息的可伪性。
4. 小结归纳, 深化信息
教师与学生共同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小结本次实践活动的情况, 要求各小组组长将本组组员在本堂课中参加实践活动学习的情况反馈, 将每位同学的学习情况填入相关评价表中。
〖设计意图〗学生参与评价活动,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让学生认识自我, 也使本次评价过程达到公平、公正、公开。
师:人类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 认识了信息、利用信息、并且发展了信息, 信息是构成人类社会的最基本要素之一, 它可以被重复使用, 可以被共享, 还可以被扩增。
〖设计意图〗通过对本节课的总结, 使学生巩固了知识点。
5. 拓展练习, 运用信息
师:请同学们搜集身边的、生活中的常见问题, 了解人们是如何利用信息为生活、生产服务的。
学生讨论、交流完成拓展练习。
13.生活中处处有诗歌 篇十三
我们小组的活动在上周开始。通过阅读提供的材料和搜集诗歌各个方面的知识,对资料进行了分类、整理和编排,还了解了唐诗、宋词、元曲的不同之处。最后,还制作了诗集等,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在本次活动中,我收获丰富。其中,我了解到唐宋八大家是:欧阳修、柳宗元、王安石等诗人。我还知道了一些诗人的别号特别有趣:诗狂——贺知章,诗魔——白居易,诗仙——李白……除此之外,通过阅读课外有关诗歌的书籍,我明白了词又叫做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在活动过程中,我发现许多活动流程都是要通过小组相互合作才可以顺利完成。从中,我体会到团队精神及合作的重要性。俗话说得好:“众人拾柴火焰高。”只有孤零零的一人是成不了大事的。
可是,在活动的过程中,也有许多做得不足的地方:有的同学在捣乱、嬉戏,搜集的资料不正确、不充足等。经过组长的制止和修正才得以解决。希望今后有待改进,在本次活动中,我们还未发挥的最好,相信下次的活动,我们会有更大的进步!
14.生活处处有智慧作文 篇十四
我学着妈妈的样子,围上围裙,洗净双手,找出量杯和米箱,拿起量杯就从箱中往饭锅里舀米。那感觉,就一个字爽!在不知不觉中,我已经舀了五大杯米了。一旁的妈妈觉得很奇怪,便问:“怎么又这么多的米?”我脱口而出,说:“我们家有五个人呀,当然要五杯米了。”妈妈摇摇头,笑着说:“其实只要三杯米就够了。因为爸爸可以吃一杯米,我和外婆胃都不好,晚餐要少吃些,你和妹妹还小,吃不了很多。”我恍然大悟,原来量米还要考虑到家人的不同情况呀!
开电饭煲前,我就要往锅里放水了。我思忖着:既然是三杯米,那就应该把水放到刻度3的地方。我正准备放水,妈妈又在一旁提醒道:“这需要三桶半的水哦!”“三桶半?为什么?”我吃惊不小。“对啊!”妈妈笑眯眯的回答,“这种东北米比较吸水,加上外婆胃不好以及妹妹还小,都需要吃软糯些的饭,所以要多放点水,不然煮出来的饭就偏硬了,不好吃,也不容易消化。而且我还要往里面再加点料呢。”妈妈边说,边从小罐里抓了一小把黄小米和一小把藜麦米放进了锅里。妈妈解释道:“将它们放进米饭中,能让米饭粗细粮搭配,味道更香,营养更均衡。”
40分钟后,米饭煮好了,我吃了一口,真的有股特别的香味,而且口感适中。妈妈看着我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意味深长地说:“生活处处有智慧,做任何事情都要多观察,多动脑哦!”
这以后的暑假生活中,我每餐都按照妈妈教我的方法做饭,觉得自己做得越来越得心应手了,家人也都夸我进步很大,煮的饭越来越合他们的口味了。
15.实现广播时段处处有黄金 篇十五
一、投特定人群之所好, 办对象性节目。
一般来讲, 广播非黄金时间是指每天上午8点到11点, 下午1点30分到5点。晚上7点以后虽然好于前两段时间, 但收听人群也基本被电视媒体占领。经过相关部门的调查统计, 白天非黄金时段的收听人群主要包括:全职妈妈、老人、盲人以及食杂店或超市内的个体商贩等等。晚上收听节目的听众基本是农民工、打更人员以及大学生等。由于不具备中央台站位高、可用资源广泛等特点, 地方台可以针对调查结果, 将收听对象的特点与广播媒体的特点结合起来, 投其所好, 播发一些他们喜欢和关注的内容, 力争使广播成为这些人群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服务工具。比如无论广播的黄金时段还是非黄金时段, 出租车都是绝对的广播阵地, 对于乘客来讲, 应该尽量安排一些快捷、简短、休闲的内容, 尤其每逢整点, 播发最新的国内外和当地的快讯。而对于司机而言, 他们关注的是路况信息, 可以在上午整点新闻后加播路况信息。同时他们所喜欢的还有休闲娱乐的内容, 比如说幽默故事, 搞笑主持, 天下奇闻趣事等;上下午非黄金时间的收听人群基本是生活节奏比较慢, 主要精力投放于打点居家生活的无业者和不能脱岗但又少有顾客的个体经营者, 针对他们, 上午的板块节目可以容纳健康类节目 (老年听众) , 生活服务小贴士、超市价格时时报 (家庭主妇) , 旅游节目, 为盲人搭建交友平台的盲人俱乐部, 以及创业故事、天下奇闻、本地趣事 (食杂店和菜市场经营者) , 同时在上午十一点左右还可以开办法律节目。纵观2009年广播收听数据, 在收听总量及结构稳定、车上收听率增长有限, 优势电台和优势频道领先地位难以彻底撼动的情况下, 部分电台在传统的非高峰时段播出谈话/互动类节目, 开发了时段资源, 提升了频道收听率, 开辟了电台收听率新的增长点。谈话/互动类节目的收听率拉动作用, 必将成为广播电台经营和研究人员值得关注的现象。
一般来讲, 非黄金时间的收听群都是相对弱势, 他们更需要关心和帮助, 对此牡丹江新闻广播魅力之声特别策划并推出《心愿树》专栏:种下一棵心愿树, 新闻广播记者爱心大使为您浇水, 培育。本着“服务民生, 打造群众广播”的目的, 记者帮助很多人解决了心中的困惑和生活的忧虑, 比如说为外地打工者找到了离家出走近一个月的孩子, 比如说艰难抚养白血病儿子的坚强妈妈于迪, 比如说打击盗版书支持公益事业却无力坚持下去的七旬老人, 比如说因生下女儿被婆家抛弃想要寻求法律援助的落难母亲, 比如说帮助现实生活中的“白云黑土”实现旅游梦, 比如说帮助海林五姐弟找到了出走十六年杳无音讯的老父亲等等。
但无论对象性节目涉及哪些内容, 本地自制节目一定要结合广播特点尽量直播和互动, 请相关人员做客直播间与听众直接对话或尽量采取电话连线形式, 比如说本地正在发生的新闻一定要记者连线直播间时时播报;比如说市场菜价, 就可以聘请一些生活经验比较丰富、语言能力比较强的老大妈在市场连线直播间报菜价;创业故事还可以连线当事人传授致富宝典并随时解答听众咨询。
二、扩大社会影响力, 让不具备收听条件的人员一样与节目同频共振。
一般情况下, 地方媒体广播尤其是新闻广播逢整点都有新闻快讯, 而每天上午8点到11点新闻播出时都是上班族听不到节目的时间。对于党政机关, 牡丹江新闻广播在2009年改版时采取的方式是, 每条新闻主持人通过连线事件知情人、主要是职能部门负责人介绍相关情况, 在直播状态下, 职能部门相关人员直接和主持人对话, 直播过后, 当事人还可以通过广播网搜寻自己在广播里被采访时的风采, 以此扩大新闻广播在政府部门的影响力。
对于公共场所, 比如有条件的大型商场和公园, 广播媒体可以在每天上午选择一段固定时间, 与他们开展联办节目直播, 在公共场所播发自己的频率广播;新闻报道策划很多都涉及社会公益活动, 如何让系列策划主题更突出, 持续时间更长, 更具影响力?媒体常用的方法之一就是成立群团组织, 使活动参与者始终保持期盼性。2010年4月, 《欢乐童年》节目成立“牡丹江新闻广播红领巾广播站”, 吸纳各小学优秀记者和小主持人参与日常节目制作并在各学校播出该节目, 同时以红领巾广播站为组织者经常性开展主题公益活动。不仅给孩子们搭建了服务社会、增长见识的平台, 更重要的是“牡丹江新闻广播红领巾广播站”这一品牌逐步深入各学校和学生家长, 让成员找到归属感和期待感, 从而也树立了栏目的品牌。
对于产业工人, 媒体还可以结合相关政策和一段时间的社会大环境结合媒体特点找到广播媒体的生存空间。比如说值北京奥运城市体育文化节期间北京市的一家广播频率恢复了工间操的广播时段。不仅在奥运会举办地北京, 在我国很多地方, 都把全民健身日演变为健身周乃至健身月, 类似工间操展演的群众性体育活动热闹展开。广播体操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项目的回归, 既需要示范性的展示, 更需要保持普遍性和长期性。
无论采取何种形式, 办哪些节目, 在内容为王的媒体时代, 必须落实“新闻媒体三贴近”原则, 凸现广播媒体的地域性和贴近性, 才能让听众在非黄金时段同样锁住频率, 实现广播时段处处是黄金。■
16.生活细节里,处处有商机 篇十六
先强调一下,以下内容绝对可行,有朋友去年春节亲自实施过,稳赚哦!
小李姑娘是一家数码照相馆的小老板,去年春节,她联系了本地一家五星级酒店,谈成这样一项合作:年夜饭当天凡在这家酒店就餐的客人,每桌赠送7寸全家福+精美相框一个,加洗一张15元(酒店提成5元),如果要相框,就是30元(酒店提成5元)。
大家都明白了吧,春节吃团圆饭的都是几家子一起聚的,送一张哪够啊。还没遇到不加洗的,有的一次加洗十多张。自然就赚了。
设备:数码相机一部(像素自然要高点的),相机架,相纸若干,打印机,笔记本电脑,精美相框若干(成本2.5元以内),赠送的照片10分钟之内送到。能赚多少,朋友们自己算吧,这家酒店有30多间包房,那天全满,中午、晚上两餐,小李净挣了3000多元哟!
工作时间也不长,就那么几个小时。不过就是在别人大吃大喝的时候,你要辛苦地忙碌一下咯。
这个赚钱的方法也适用于中秋节哦。
格子店的升级版:出租“爱格”
任何人只要花上一点租金就可以成为格子店的主人,寄卖特色物品,并且无需自己亲自经营。格子店有扎堆的趋势哦,所以创意是关键!
“爱格”的本意就是“存放爱情的格子”,出租对象是单身男女。格主租下“爱格”后,可把自己的照片和个人爱好放于格内,让别人来发现自己,寻找爱情。但个人资料、联系方式只有店长知道,只有当对方有意于“爱格”格主并出示自己的资料时,店长才可牵线搭桥。
开设“爱格”是冒着一定风险的,要对格主负责,与别的格子不同,租金是格主“撤柜”时再付。
丽蕾小姐在自己的小店里推出了“爱格”服务,最初的想法是让该店增加特色,没想到一试还真撮合了一对。一名姓孙的女孩子就是通过“爱格”找到了男友。孙小姐说,她通过朋友介绍,抱着试试的想法租下了一个爱格。一个月后,她现在的男朋友阿坤到该格子店买东西,看到“爱格”中孙小姐的照片,认出是他的小学同学,于是,阿坤便通过格子店的租户联谊活动,向孙小姐发起追求攻势。经过近半个月的努力,孙小姐和他确定恋爱关系。当然,孙小姐一个月230元的“爱格”租金则由阿坤支付了。
一块钱也能当老板
1、卖肥土:城里的人爱养花,但城里到处是钢筋水泥,养花的肥土很难找到。如果身上有一元钱,可以买一扎塑料袋。再去野外收集些腐叶土、污泥等,一袋一袋地装起来,拿到城里的菜市场去卖,一元钱一袋,生意会意想不到的好。
2、卖易拉罐野花草:收集10个易拉罐,再到郊外挖些野花野草,连根带泥装到易拉罐中,一个小小的可爱盆花就出现了。最好在罐底打个小孔,好淋水。拿到人多的市场去卖,1元一盆。
17.生活处处有启示作文 篇十七
有一次,在我三岁时,跑步的时候不小心摔了一跤,腿磨破了,我哇哇大哭,妈妈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也就是说,摔倒一次没事,只要坚持,你就不会再摔跤了。”妈妈这一番话,又使我鼓起了勇气。
在上二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我语文期末考试,考了94.5分,我一看,哎呀,怎么才94.5分呀!回家妈妈肯定要批评我。我忐忑不安地回到家中,出乎我的意料,妈妈不但没批评我,还和我一起分析出现错题的原因,主要是我粗心大意出现的错误。妈妈对我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虽然这次你没考好,但是如果以后继续努力,改掉你的缺点,会有很大的进步的。”妈妈说的话我牢记在心。在以后的学习中,我改掉了粗心大意的毛病,果然有了很大的进步,在这次考试中我语文数学得了双百分。
这个学期,正好我们班要竞选班干部,我竞选了班长。这次竞争同学们热情很高,特别激烈,共有20多个人参加班长竞选,而只有两个能竞选上。刚开始时,我心里也很紧张,生怕自己竞选不上。妈妈又鼓励我:“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不要有压力,只要发挥你的水平就行了。”竞选前妈妈让我做了充分的准备,一遍又一遍地熟悉演讲稿。竞选的时候,我心里虽然紧张,但是充分发挥了我的水平。后来,老师宣布竞选结果,我竞选上了班长,我喜出望外。
18.生活处处有教育 篇十八
也许是由于女性情感细腻、观察敏锐,也许是做母亲的对孩子有 更多的牵挂,一般来说,在家庭中祖母和母亲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比较 关注,因而矛盾也容易发生。
我的儿媳是一个富于进取、作风严谨的人,举手投足间处处显露 出白领女性的气质。她对孩子的要求是“只许规规矩矩,不许乱说乱 动”,和孩子说话也极简单,口头禅是“必须”、“不许”、“不 行”。
我呢,不知是因为祖辈人的宽容,还是因为数十载做幼儿教师形 成的特有思维方式――总站在孩子角度看问题、想问题,对孩子的一 切行为表现都可以理解。无论孩子做了什么事,我总要先问“你怎么 想的”、“你为什么这样做”,然后和孩子一起讨论这样做对不对。 我更喜欢鼓励孩子多看、多动、多问,遇到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
就这样,我和儿媳在怎样看待孩子、怎样理解教育的问题上常常 不一致。那么,我是怎样处理的呢?下面我就讲一讲发生在我、儿 媳、孙子之间的几个小故事。
尿床的故事
儿媳严格要求孙子每晚8:30洗漱,9:00关灯睡觉。一天晚上, 她们母子俩在卫生间发生了争执。儿媳气呼呼地重复着“尿过也得尿”,而小孙子却执拗地重复“尿过了”。他们僵持住了。我过去解围,没有简单地说“尿过,就别尿了”,更没有说儿媳太教条。我佯装不知地问小孙子:“怎么回事呀?告诉奶奶。”同时递眼色给儿媳,示意她不要阻拦。待小孙子说明原由后,我不置可否,只是搂过他,用手抚摸着他的肚子,把耳朵贴到他肚子上听听,然后煞有介事地说:“哎呀!这小肚子里的东西真不少呀,有馒头,有粥,还有水。”小孙子补充说:“果珍水。”“对,是果珍水,一大杯呢。这么多的.水,把小肚子都装满了。等你睡着了,它们流出来了,可不得了,一定会把你泡起来,还可能从床上把你冲到地上,那可太糟糕了!咱们还是现在就让它们流出来吧。”小孙子笑着跟我进了卫生间。矛盾就这样自然地解决了。
儿媳、儿子还有老伴异口同声地说:“就会哄。”我说:“哄有什么不好?”对于一个未满周岁的孩子,让他生活有规律是对的,可以培养良好的习惯。然而,当我们的要求被孩子拒绝时;特别是孩子有一定道理的时候,比如小孩子刚小便过,还要强迫他再小便,就是我们的要求不合理,不哄孩子,不缓解矛盾怎么办?
名牌的故事
早上起床,我把一件新买的上衣递给小孙子,他脱口而出:“奶奶,是名牌吗?”这一问使我吃了一惊,心想,这还了得,刚刚4岁,就追求什么名牌,长大该当如何?但我没露出丝毫的不悦,和平时一样,很随便地和他聊着:“你穿过名牌吗?”“穿过,这裤子就是名牌,我妈给我买的。”我故意不去看裤子,继续说:“其实呀,穿名牌,吃名牌都没用,人要当名牌才有用。”小孙子不解地问:“什么叫名牌人呀?”我知道小孙子特别喜欢足球,就引导他说世界足坛的名将,还从李宁服谈到李宁。小孙子突然高兴地说:“奶奶, 我们班也有名牌人。”“谁呀?”他介绍了一个天天换花裙子的小姑娘,还说老师都夸她漂亮。“是说她的裙子漂亮吧?”我更正着,“
19.生活处处有诗意 篇十九
关键词: 基本概念 重难点 数学故事 生活化
一、掌握基本概念,慢慢积累知识
三年级第一章便是时、分、秒的概念,上课之前,我准备好一台小闹钟,提出问题,师:哪位学生告诉我现在是几点几分几秒?生:10点过5分零8秒,师:你怎么确定是10点?为什么不是5点或者8点?生:因为时钟的长度最短且最粗,我就是这样看时间的。师:你用的方式很棒,大家鼓励下这位同学,这种方式很好辨别,也很实用哦,秒针最长且细,这样就很清楚地知道闹钟走了多少秒,夹在时钟和秒钟中间的是什么呀?生:分钟!然后倒入基本概念,这样一来,学生对时间有了常识的认识: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提问:1小时=( )秒,根据推算,它们之间是60倍的换算,故而得知1小时=3600秒,接着我会提问学生:生活中的哪些和时间有关的问题?生:早上起床我用了15分钟,用于穿衣服、刷牙、洗脸。生2:从宿舍走路到教室我用了10分钟。生3:下午放学,我从学校离开到家走路花了30分钟。通过一系列的生活问题,渗透时间概念,学生会感觉上课内容和生活密不可分,而且息息相关,会让学生感觉如果不明白这些东西,对生活会有很多的困扰,那学习数学的兴趣自然会提高。第二章关于万以内的加减,上课之前,我会复习个、十、百、千、万之间的加减换算,1+9=10,10+90=100,400+600=1000,1000-300=700,等等,慢慢地换成复杂的数字相加减,提供相关运算秘诀,个位和个位相加减,个位过十,便向十位进一,用列式子的方法进行换算,清晰明了,不易出错,熟悉换算方式,就用实际例子提问。师:校车可以乘坐多少人?生:45人。师:小轿车可以乘坐多少人?生:6人。师:那你们算一算,校车比小轿车多座多少人?生:45-6=39人。以班级学生人数为例,师:第一组多少学生?生:28人。师:第二组多少学生?生:34人。师:那我们3年级1班一共多少学生?生:28+34=62人。把加减换算学习好,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如购买文具用品,需要用到钱,那100以内的加减显得格外重要,否则会出现少找钱还不知道的笑话。在体检测量身高的时候,学生可以根据数据清楚地知道和别人的身高差具体是多少。
二、重点、难点知识划出,理清它的来龙去脉
小学三年级数学课本中,会有一些难的知识点,很多学生云里雾里,不知道该如何整理和理解这些概念,例如:重量单位的换算,这便是抽象概念,在现实情况下,很多老师对重量是个模糊的概念,毕竟它需要参照物。比如1头大象多重,我们只能大概地说它重6吨,其实至于6吨具体是什么概念,我们也不好感觉,只能靠想象中的重量,利用1吨=1000千克,1斤=500克,1千克=2斤,那么推算1吨=2000斤。所以这是个抽象概念,小学生接受起来一定很困难,需要教师经常加以实际提问练习,熟悉基本单位之间的换算,用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重量的具体化,这样学起来就形象多了,少了空洞和枯燥。例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时候,重点讲解长和宽的概念,判断一个物体是长方形还是正方形,就是在于长和宽的长度比较,长方形是长>宽,正方形就是长=宽,周长等于所有的边长相加,教室是什么形状?黑板是什么形状?篮球场的周长?数学书本的周长?发动学生自己用尺子测量物体的边长,记录长和宽,以及周长的总和,加深学生对长、宽、边长、周长的实际运用。数学课本上的一些重难点一定是抽象的,不太具体的,所以碰到这些类似的知识点,要联系生活的例子,给学生呈现具体、熟悉的物态,这样学生就会容易接受和理解。及时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整体进步,数学知识是积累的过程,层层递进,所以每一章节都很关键。重点讲解难点能为生扫除障碍,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讲数学故事,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教学中可以适当地讲授数学家的小故事,让学生有个数学领域的偶像。例如,中国数学家陈景润创立的“陈氏定理”,这个发现的缘由是这样的。一天,沈元老师在数学课上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200年前有个法国人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6=3+3,8=5+3,10=5+5,12=5+7,28=5+23,100=11+89。每个大于4的偶数都是可以表示为两个奇数之和。因为这个结论没有得到证明。大数学家欧拉说过,虽然我不能证明它,但是我确信这个结论是正确的。”陈景润瞪着眼睛,听得入神,课余时间他大量阅读相关数理化的知识,证实了这个结论,由于他的执著,终于发现了著名的“陈氏定理”。用数学家的故事教育学生,数学是实事求是的,容不得半点怀疑,需要学生具有好奇、探究的精神,才能挖掘数学的魅力。纯理论地进行数学教学是不够的,中国式教育的弊端也在于此,一味地灌输,不懂得知识的实际运用,学习知识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不然教育就没有现实意义,我们用精准的秒表记录运动员的比赛时间,用时间差选出冠军、亚军、季军等,试想下,如果没有时间的概念,那么何来比较和公平?我们用长和宽寄周长的基本概念,建造一栋漂亮的房子,每间房子的长宽比例是不等的,这样才会显出美感,我们理论三角形的稳定性,用于自行车的支架设计,晾衣架的三角设计,等等。课堂上运用这些实例教学便是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学习数学,不仅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而且提高教师的课堂学习效率,做到适应新时代教育改革的要求,解放数学知识的课本局限性。
参考文献:
[1]杨静.如何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35).
【生活处处有诗意】推荐阅读:
生活处处有雷锋07-23
作文 生活处处有语文12-06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12-21
生活中处处有学问小学作文07-08
关于生活处处有阳光小学作文09-07
“生活处处有语文”给我的启示作文07-12
生活处处皆数学的作文12-29
生活中的浪花处处可见作文09-01
生活处处是风景小学生作文09-10
生活处处是课堂优秀作文400字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