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浅析(精选16篇)
1.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浅析 篇一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浅析行为金融学与我国证券市场
作者:钟绍峰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年第03期
【摘 要】行为金融学在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受到主流经济学家的重视,并向占统治地位的传统金融理论发起了挑战。文章介绍了行为金融学的发展和理论基础,并结合我国证券市场的一些特殊现象加以评述。
【关键词】行为金融学;期望理论;价值函数;证券市场
【中图分类号】 F830.91
【文献标识码】 A
2.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浅析 篇二
一、目前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现存问题分析
1、供给主体类型较少, 市场竞争较为乏力
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供给主体大致可以分为四类, 即个体农户、信用合作社、农业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尽管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农村金融市场, 向农民提供土地补助和各种相关政策支持, 但是资金有限, 政策落实不到位, 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农村金融供给主体的信贷规模, 甚至还出现缩减现象。随着各大银行向商业化转型, 农业银行的网点逐渐由县乡转向城市, 有数据显示2004年到2007年三年间农业银行县乡网点数减少3784个, 农业方面贷款仅占其贷款总额的10%, 这充分说明农业银行服务对象不再仅限于农业、农民和农村, 而是以城市和工业为主。此外, 农业发展银行作为一个专门管理和提供粮食收购资金的银行, 由于资金不足、政府扶持力度不够等因素并不能有效地发挥其职能。而新兴的资金互助社、贷款公司等本身成立时间短、资金短缺、数量少, 对改变农村金融收效甚微。这样以来农民资金借贷只能依托于其他农户和信用社, 农村信用社现状也不容乐观, 2004、2005、2006三年县乡网点数分别减少9087、4351和487个, 加上金融管理不合理, 不良贷款比重大, 真正可提供的借贷金额与农户需求金额相差甚远。可见农村金融机构覆盖率不足, 资金供给主体类型少, 资金匮乏已是不争的事实。
农村金融供给主体类型少, 以农村信用社为主, 处于绝对优势, 而其他已有的各种金融机构实力相对比较弱, 没有活力, 各供给主体间无太大的利益纠纷, 很难形成相互竞争的局面, 这严重阻碍了其信贷能力的提升, 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
2、农村金融资源流失严重
我国农村金融资源流失现象严重, 据统计1997到2002年由农村信用社净流出的资金达21949亿元, 2003到2008年五年间每年农村净流入城市的资金高达2300亿元。农村资金流失的原因可归为以下几种: (1) 历史原因, 新中国成立后, 经济萧条百业待兴, 政府迫于国际形式和经济压力, 决定率先发展重工业, 一方面国家制定有关政策, 把大量的农业资金通过农业金融机构转到工业生产;另一方面国家调整生产要素和物品的价格, 使得工业生产以最低廉的劳动力、最廉价的原材料获取最大的工业收益, 间接地把农业剩余转到工业上。 (2) 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 金融机构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最终目标, 农业资金运转周期长, 收益小, 加上虫害、病害、高温、冰雹等不确定自然的危害, 具有高风险低收益的特点;而工业生产周期短、受自然因素影响小、多为机械化大生产、成本低、利润丰厚, 相比农业而言是一个很好的投资方向, 在这种背景下金融机构把从农业得到的资金转投到工业和城市。 (3) 相关机构未正确行使其职能, 金融基本功能是把富余的资金转到资金匮乏者, 以缩小贫富差距, 而农村金融机构恰恰背道而驰, 由贫到富, 信贷不足, 农村贷款仅占贷款总额的15%, 不能满足约有一半农民的贷款需求, 邮政储蓄更是存多贷少, 致使大量资金流失。
3、农村金融市场服务功能不断弱化
农村金融机构必须向农民提供完善的、分层次的且面向农业的专门金融服务, 不仅要有吸储存款和发放贷款的传统功能, 还要有抵押、保险、政策扶持、监管等功能, 然而目前农村金融市场的服务并不具备“农村金融”的特点, 服务种类少, 贷款力度不够, 还停留在农村金融机构创立之初,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金融服务类型单一, 农村金融机构仍以“存、贷、汇”为主, 没有适合农业的保险、信托和租赁等服务, 或是具有相关服务但服务水平较低, 无实质性作用。其次金融产品种类少, 主要是储蓄、抵押贷款和小额度的信用贷款, 不能满足农户和农村企业的发展需求。再者农村保险体系尚未建立, 资本主义市场也没有进入农村, 县乡企业缺少和大企业融资的机会, 筹措资金困难, 也没有大企业和其共担风险, 发展缓慢规模小。
二、新时期我国农村金融市场改革措施探讨
1、进一步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创建良好的市场环境
一方面要根据农村实际现状做好改革规划, 并调整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业政策银行、农业保险公司等机构的发展方向, 加大农业金融占有率。另一方面要制定农户信用等级评定机制, 优先贷款给信用评价高的农户, 减少对信用评价低的农户贷款, 并对失信严重的农户给予处罚, 优化农业金融信用市场。
2、鼓励各种类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
上文已经提到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市场呈一枝独大的局面, 市场效率低, 不利于形成完整的金融体系。政府应鼓励并支持民间金融、小额信贷组织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 允许国资、外资和私有资金参股, 加强涉农贷款的优惠力度, 引导农户和农业企业贷款, 积极开展农业活动, 创造农业效益。
3、改革农村金融体制, 促进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
政府和相关机构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完成农村金融体质改革:
一是要灵活调整存储和借贷的利率。农村多为中低收入人群, 他们从事多种多样的农业生产, 需要各种形式的金融服务, 然而他们在金融中可支配资金数额小, 相比于城市的大客户, 金融机构提供服务的成本要高得多, 致使农村金融机构撤资或减少与农业有关的服务。针对这一现状, 国家应放宽利率政策, 平衡农民和金融机构各自利益, 在合理的范围内允许农村金融机构根据提供服务的成本制定利率, 即加大农村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的浮动水平, 逐步增加农村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试点和扩大利率浮动幅度, 最终实现农村金融利率市场化。
二是要创建农村资金回流体制, 缩小城乡金融差距。农村金融资源外流现象已屡见不鲜, 每年有大量资金由农业流向非农业, 由农村流向城市, 这是利益驱动必然结果。要想抑制资金外流应从制度的制定入手, 比如根据农村金融机构提供金融产品的种类和向农业提供贷款数额和比例, 施行不同的税率政策, 农业贷款比重越高, 税率越低;可根据各县的经济收入, 施行不同的税收政策, 对于经济贫困县免除营业税和所得税, 对于非贫困县可减免部分营业税和所得税
三要秉承以三农为本的服务理念。我国农村金融的需求主体是农户、农业企业和农村建设等, 农户分为生活困难型、生活温饱型和市场型三类, 农村企业的规模也有大小之分, 他们之间需求存在很大的差异, 有很强的层次性, 比如贫困型农户资金极度缺乏, 甚至不能满足自身生产生活的需要, 贷款的需求最为迫切, 但其无抵押, 风险大, 只能通过政府补助、国际金融援助等获得小额资金;市场型农户从事专业化生产, 贷款需求量较其他农户高, 同样缺乏商贷所需的抵押品, 仅有20%的农户能够获取金融机构的贷款。因而农村金融机构应采取多种手段、创设多种金融产品最大限度的满足农村金融需求, 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4、完善信用担保机制, 切实分散农村金融风险
农业投资风险大, 而农村金融机构实力薄弱, 抗风险能力差, 不愿向农户和农业企业提供大额资金贷款, 这就要求政府颁布风险担保政策, 并适当补贴金融机构因农业贷款而造成的金融损失, 切实分担农村金融风险。此外各金融机构之间可以相互合作, 共担风险, 降低单个金融供给主体的投资风险。与此同时, 国家应鼓励保险公司进入农村金融市场, 为金融机构以及借贷的农户和企业提供风险保险, 解除农村金融机构的后顾之忧。
三、结语
自大力发展农村金融市场口号提出以来, 我国农村金融环境有了很大改善, 但仍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对此, 政府应颁布农村金融优惠政策, 给予资金支持, 鼓励多种金融机构共同发展, 并推进农村机制改革, 合理调整农业利率浮动幅度, 完善信用担保机制, 分散农村金融机构的风险, 最终建立一个良性竞争的和谐农村金融市场, 实现农业大发展。
参考文献
[1]翟照艳, 王家传.我国农村资金短缺的制度性成因剖析与对策建议[J].生产力研究, 2004 (11) .
[2]张杰.中国农村金融制度:结构、变迁与政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3]姚耀军.中国农村金融改革:基于金融功能观的分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006, (04) .
3.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发展浅析 篇三
關键词: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形式;治理结构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经济的发展对于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实现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然而我国农村金融始终是整个金融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远远满足不了农村经济发展对资金的需求。农村金融发展的滞后,已经成为了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
经过多年的探索,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农村商业金融、农村合作金融、农村政策性金融并存的金融体系,其中农村合作金融居于主体地位,对支持和服务“三农”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的农村合作金融属于合作经济的范畴。它是农民在经济和社会活动中,为改善生产及生活条件,获取融资服务,按照自愿入股、民主管理、互助互利等原则组织起来的一种合作信用形式。其组织形式灵活多样,包括合作银行、信用合作社、合作企业组织等各种融资组织。
一、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村合作金融以其具有的特殊优势为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也面临这许多困难,制约着其作用的充分发挥。
(一)“服务三农”功能异化,偏离合作性方向
许多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没有体现社员之间互助合作的原则,更多的是偏向于追求利润最大化,从而将资金投入非农产业和城市,成为农村资金外流的一个重要渠道。这反应出一部分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抛弃了合作制原则,背离了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本来的目标。
(二)法律不健全,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缺少法律保护
农村合作金融已经发展成为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中的主要力量。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农村合作金融的立法工作始终没有能正式提上日程,而更多的是通过内部政策及行政规章来调整相应的关系,缺乏系统性、稳定性和权威性。一些非正规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因其运行不规范、村贷款利息过高、潜在的风险大等问题,一直以灰色状态生存,缺乏法律的规范和保障,其尴尬的地位不立于农村金融的稳定和发展。
(三)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民主管理流于形式
1.产权不清晰。长期以来,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产权关系一直处于模糊状态,名义上合作社的所有权归社员,实际上所有权并不明确。
2.“三会”制度流于形式。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有的没有建立健全、有效的员工代表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机制,有的虽然建立了决策管理机制,但是责、权、利划分不明确,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四)中央政府扶持不到位,地方政府干预性强
为了实现国家整体利益,政府要求信用社服务三农,承担起部分政策性金融的职责,但在税收财政不良资产剥离等方面,并未给农信社提供一个宽松的政策环境,征税除营业税所得税等十多种外,还有各种附加费和地方摊派款项,给农村信用社的经营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二、促进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的思路与建议
为了推动金融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农村金融体系,政府做了许多探索,倡导建立各地发展多种所有制、多种形式的小额信贷组织,满足农村金融需求。这位农村合作金融的进一步发展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一)建立规范化的合作经济模式,严格按照合作原则来建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
这些原则包括:第一,自愿原则。农民可以自愿加入或者退出合作金融组织,而不受其他因素的限制和约束。第二,公平原则。在合作组织投票选举时,实行一人一票制度,而不是按入社资本的多少来决定票数,以充分发扬民主,防止资本控制合作组织现象的发生。第三,服务社员原则。建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目的是为了把社员的资本集中起来满足社员对资本的需求。资金要以扶助三农,支持农村建设为宗旨,防止抽调资金用于非农建设。第四,利润返还原则。合作金融组织不以盈利为目的,但是也会产生一定的利润,对这部份利润不是直接对社员分红付息,而是通过交易返还将一部分利润返还给社员。
(二)加快农村合作金融的立法工作,从法律上来保障促进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
目前,我国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革工作正有序进行并取得初步成效。从长远看,我过应尽快出台《农村合作金融法》,以法律形式对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市场定位、管理体制、权利、责任等进行规范,运用法律手段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保驾护航,进一步促进农村合作金融事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三)明晰产权,完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内部治理结构
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建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法人治理结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内部的法人治理结构包括社员代表大会、监事会、理事会等机构。同时建立各个机构间的相互制衡关系,形成完善的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社员代表大会通过社员一人一票的民主方式选举产生,是组织的最高权利机构,代表社员行使权利。理事会是执行机构,执行社员代表大会的决议并向它负责。监事会由非理事会成员担任,至少三人组成,负责对理事会和经营管理人员进行日常监督工作并定期向社员代表大会报告。三机构各司其职,充分体现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民主管理的性质。
(四)加大政府对农村合作金融的政策性扶持
政府应充分考虑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特殊性,作为一种弱势金融组织,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应当享受比其他金融组织更为优惠的政策支持和优惠措施。第一,放松农村合作金融管制,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为一些贫困地区或资金实力若得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发展提供条件。第二,实行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降低或者见面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营业税和所得税。第三,加强对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业务扶持。对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发放的支农贷款、扶贫贷款,政府给予贴息政策。
参考文献:
[1]楚尔鸣.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模式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01.
[2]刘少波.我国目前的民间信用研究[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99.
4.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浅析 篇四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农村金融从无到有,日趋完善与发展,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与农村经济发展相配套的农村金融体系。这一体系以正轨金融为主导、非正规金融为补充。但是由于现今城乡差距大、农民收入低等问题依然突出,使得我国现有的农村金融体系存在许多缺陷和固有问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将推进农村金融发展提到了相当的高度,提出深化我国农村金融改革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必要前提,国家开始有步骤的逐步大力支持农村金融的健康发展。本文从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和现状出发,分析了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诸多缺陷和问题,指出了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一、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构成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是一种以正规性金融为主导、非正规性金融为补充的体系结构,正规与非正规金融互为补充,共同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服务。
(一)正规金融机构及其主要职责
1、中国农业银行:支持农业生产和农产品销售,既经营商业性业务,又经营政策性业务,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开始进行商业化改革。
2、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承担国家规定的政策性金融业务并代理财政性支农资金的拨付。
3、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中唯一一个与农业农户具有直接业务往来的金融机构,是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中向农村和农业经济提供金融服务的核心力量。
4、农村邮政储蓄:吸收储蓄,再把储蓄资金转存入中央银行,开展存贷业务。
(二)民间金融形式
农村非正规金融是指农村中非法定的金融机构所提供的间接融资以及农户之间或农户与农村企业主之间的直接融资。目前,我国的民间金融主要有三种形式:
1、无组织无机构的个人借贷和企业融资(如企业相互融资、企业非法集资等);
2、有组织无机构的各种金融会,属于互助资金性质;
3、政府没有认可的有组织有机构的各种融资形式,如私人钱庄、典当行、基金会等。
二、我国农村金融存在的缺陷和问题
虽然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已经达到温饱,正在向小康迈进,但GDP 的增长速度较为缓慢,与大城镇的经济发展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农村金融体系未能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应有的作用,而且其自身发展还存在诸多缺陷和问题,造成了农村资金匮乏,使其不能充分发挥潜在优势。
(一)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单一,金融机构匮乏
目前,在农村金融市场上已形成了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三驾马车”共存的局面。但是农业发展银行作为政策性银行,其业务经营范围十分单一,专门行使粮、棉、油收购贷款资金的封闭管理,业务空间日益狭小;本来“重农”的农业银行将竞争视角从农村转向城市,农村网点大量撤并,人员锐减,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上投入相对较少。因此支持“三农”经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任责无旁贷地落在了农村信用社身上,使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更为单一。
(二)农村信用社包袱沉重,力不从心
由于农村信用社多年积累的历史问题较多,又受到资金规模、硬件设施、业务品种、结算条件等方面的`限制,普遍存在资产质量不高、经济效益欠佳和人员素质欠缺等问题,肩负的职责与自身的能力不相匹配,致使农村信用社在支持“三农”经济发展过程中力不从心。
(三)农村金融机构资金外流严重,金融机构撤离加剧
农村政府指导下的政策银行,众多的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农业保险,邮政储蓄等等机构更多的成为名义上支持农村建设的机构,这些机构更多的将农村资金流向上级城市,正式的金融机构实质上并未履行农村金融资金供给的责任。除此之外,大量国有商业银行纷纷从农村金融体系中撤离,据不完全统计,国有商业银行撤并机构达到4万个。农村金融机构中有限资金的外流加之国有商业银行的纷纷撤离给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困难。
(四)农村贷款利率偏高,利息负担较重
目前,农村金融贷款利率偏高,加重了农民的贷款利息负担。尽管中央规定了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的区间,但由于农村金融市场不够发达,在利益机制的驱使下,其贷款利率不但不可能下浮,而且也不愿意低浮,使农民贷款优而不惠。
(五)非正规性金融服务活跃但问题突出
与农村中正规性的金融机构提供的服务相比,农村中非正规性金融服务非常活跃,主要是民间的、地下的借贷需求增加,规模不断增大。这些金融服务虽然一定程度上起到优化资源配置、便利交易、补充农村正规金融服务的作用,但是,这些金融活动风险大、利率高,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宏观调控的效果,影响了正常的金融只需,加剧了农村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六)农业保险发展滞后
农业是高风险的产业,我国又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但当前我国农村保险业发展滞后,无法满足农村经济对风险控制的需求。由于农业保险的“高风险、高成本、高赔付”特征,加上不可预测因素多,预期收益低,与保险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相左,各保险公司不愿涉足农业领域,积极性低。
(七)农村政策性金融支农力度不足
当前农村政策性金融机构资金来源不足,大多数由政府全部或部分出资,而且在运营中多靠政府扶持。支农力度不够,在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经济活动等方面作用较少,对农户、个体工商户、涉农民营企业支持也有限。
(八) 农村小额信用贷款发放难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小额农户贷款对于急需脱贫致富的农民群众无疑是雪中送炭,但农村金融机构却很难发放。主要原因,一是一些农民信用观念淡薄,逃废债务等违规行为时有发生;二是小额农贷业务量超常,放贷成本高;三是清收手段脆弱,致使很难使用依法起诉、强制扣款、变卖资产等手段清收贷款;四是农民风险防范能力弱,受社会、自然、市场条件的影响很大,小额农贷风险很大。
三、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对策及建议
(一) 发展多种类型的农村金融机构,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引导金融机构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前景,尽可能地发展多层次的网点。规范和引导民间金融,适当发展农村互助性金融组织和互助性担保组织,逐步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
(二) 继续推动和不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加强其合作金融功能
积极拓宽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渠道,加大对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和涉农产业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大力开展和开发农村信用社的中间业务,提高盈利水平。对农村信用社进行股份制改造。
(三) 加速推进农业担保和保险业务,分散和降低农业风险
适当降低担保机构设立门槛,鼓励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开发农产品期货新品种,鼓励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进入期货市场开展套期保值业务。进一步完善农村地区的信贷市场、保险市场、期货市场,建立功能完备、分工合作、竞争适度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
(四)建立农村利率定价机制,降低农民贷款成本
制定符合农村信贷资金供求特点的利率管理政策,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等支农贷款要实行优惠利率,以减轻农民的负担,增加农民收益。建立科学、合理的贷款利率定价机制。增加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优惠贷款利率,以降低农村居民特别是偏远落后地区农村居民的融资成本。
(五)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
利用政策扶持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对农村金融组织要执行有差别的监管政策。通过财政补贴、担保或税收减免等措施促使金融机构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信贷投入,实行支持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税收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经营。
四、总结
农村金融作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最为重要的资本要素配置制度,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尽管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的整体水平不高,农村金融体系存在一定的缺陷和问题,但是,通过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和农民自身各方面的调整,农村金融体系一定会逐步完善与健全,将会为我国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张贞,肖庆业.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老区建设,:19-20.
[2]申维娜,孟彦军.我国农村金融现状与改革思路浅析.当代经济,.2:86-87.
[3]李旭东.农村金融的现状以及原因探究.金融保险,2009.
5.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浅析 篇五
一、客运市场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从中国目前的国情来看,提出新农村的建设,它的意义和作用非常明显。其一,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荣的任务是在农村,城市中除了下岗工人和低收入群体以外,绝大多数居民已经实现了全面小康。下一步全面小康能不能实现?关键就看农村。其二,是中国国情决定的,无论城镇化怎么发展,农村始终会有上亿的农村人口在那里生活。怎么让他们在那里安居乐业,怎么把农村家园建设好,让他们也能分享现代化的成果。要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速度,就得加快农村的发展,加强农村建设。
农村公路作为农村地区的基础性、公益性设施,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要保障,发展农村客运则成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工程之一,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二、我区的客运现状
(一)通达状况,我区现有12个乡镇(街办),222个行政村(居委会),3400多平方公里,51.5万人,其中农村人口占80%。现有公路通车里程3688公里,班车营运线路58条,营运里程2250公里。这58条线路中有10条的终点为乡镇政府所在地,有46条线路终点到村,贯穿了157个村(居委会),占行政村总数的71%。还有65个行政村未有通客车,主要集中在西北山区。
(二)运力状况,现有客运公司12家,客车378台,其中从事农村客运的客运车辆310台,5846座.日发班次758个,日发送客运量4万人次。
(三)站场建设状况,现有二级客运站2个(夷陵客运站和太平溪港水陆客运站各一个),乡镇五级客运站现有2个(雾渡河、黄花),在建的2个(下堡坪、分乡),拟建的1个(邓村)。现有招呼站5个,拟建75个。现有候车棚27个,拟建50个。原有2个五级客运站(鸦雀岭、土门)因为种种原因闲置。
三、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一)线路开不通。乡村公路等级较低、通车里程短、断头路多、维护不够、通车数量少,有将近一半行政村未通等级公路,无法投放客运车辆,当地村民无车可乘,步行肩挑,出行困难。原因很直接,就是资金不足。但随着农村公路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未来五年一定会有一个巨大的变化。
(二)经营者开不起。一是经营者投入大、效益低。农村客源分散,客运量呈周期性变化,农民以自然村庄散居,又受季节影响,实载率低。加上高额的税费、油料和修理费用,使经营难于维系。曾有牛坪的杨柳池、梅子垭、下坪太阳山等数条线路开班以后又停下来。二是有的乡村线路开班以后,双排小货车、“面的”、摩托车等充斥其间,原本少得可怜的一点儿客源被低票价的非法营运车辆所截走。雾渡河至樟村坪线路上就有100多台“小面的”和“皮卡”以假亲戚、货主的名誉等方式进行非法载客营运,长期以往,已开通的客运班车就自然而然地开不下去了。
(三)农民坐不起。乡村客运线路里程短、路况差、票价相对高。山区农民收入少,往往为节省五毛一块钱而改乘摩托车或者其它廉价的“黑车”,甚至绕“山间小道”步行赶集。
(四)乘客不敢坐。一是从事乡村的客运线路大多道路等级低、弯多路急,行驶不安全;二是从事乡村线路的车辆大多技术状况差,有的车辆尽管通过了车辆技术检测,但长期行驶“山间小道”,维修保养跟不上,车况令人担忧;三是部分驾驶员驾驶技术和经验不足,随时可能出现事故。四是司乘人员服务质量较低,坑客、宰客、甩客现象时有发生,很多乘客不敢坐。
(五)村民出行难。一是客运站场设施薄弱,候车条件差。全区等级客运站数量少,大多数乡镇无等级站,只有简易停车场,行政村基本没有停车场,沿线居民点也没有候车棚,村民只好在路边候车,见到什么车就坐什么车,顾不了安全不安全。二是现有的客运班车,不适应村民随时出行和携带农副产品的需要。
(六)黑车打不死。乡村客运线路上的“黑车”大部分属于当地村民自用的农用运输车和摩托车,他们利用农闲时节非法载客,有生意的时候就捞一把,没有生意或遇有执法检查的时候就在家“休整”,灵活机动、随叫随走。即使被查扣,他们也会串通乘客(乡里乡亲的)百般抵赖,造成取证难,执行难,受到处罚后,他们又会变本加厉。
四、几点思考
(一)加强农村客运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现村村通
6.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浅析 篇六
1 引言
金融工程属于交叉学科的范畴,它的诞生与发展是以多门学科为基础的,例如金融学、经济学、数学以及统计学等。金融工程概念最早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但是对其概念的详细界定直到才出现,由美国的金融学家约翰·芬伲迪提出,即金融工程包含了对创新型金融工具及金融手段的设计、开发和实施等过程,对于金融问题,金融工程也有责任给予创造性解决。芬伲迪对金融工程做出的定义已经被人们广泛接受,在该概念中,对金融工程的研究可分为三个方面:第一,对新型金融产品的开发与设计;第二,对交易方式与过程进行创新;第三,对相关的金融问题进行创造性解决。
过去50多年里,金融工程在西方国家发展迅猛,究其原因,在于经济与金融环境的保障,以及金融市场的全球化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同时也离不开现代金融理论的迅速发展等。从企业发展的角度看,推动金融工程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在企业内部,有企业经营流动性的需求、企业管理人员对运行风险的厌恶等;在企业外部,有市场竞争的激烈化、对企业税收的变动等。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的金融工程已经初具规模,但是一件新兴事物必定是在探索中前进的,其中必不可少的便是各种障碍的出现,我们必须对金融工程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根源所在,并找出能够促进金融工程发展的对策,才能保障我国金融工程的快速、稳定与健康发展。
7.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浅析 篇七
1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出现的背景
1.1 政策背景
为了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国家开始逐步放开农村金融市场。连续颁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农村资金互助社组建审批工作指引》、《农村资金互助社管理暂行规定》、《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贷款公司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文件, 允许设立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包括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三类机构, 并在机构性质、市场定位、业务范围、存贷利率、内部管理等方面对三类农村新型金融机构作了具体的规定。
1.2 微观背景
在我国农村金融发展过程中, 虽然几经改革, 至现在处于农村金融体制的逐步开放阶段, 但是我们不容忽视的是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是一条比较漫长的道路, 并且在改革的路上, 我们可以看见, 农村金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2.1 农村金融机构少, 银行网络覆盖面低
自1999年起,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纷纷从农村撤步, 基本上取消了县一级分支机构和放款权, 至2010年共撤销了约31000多个县级以下营业网点, 乡镇农村金融基本被排除在网点之外。大量撤并农村金融机构, 不仅削弱了金融支持农村经济的力量, 而且不能为农民提供足够的金融服务。
1.2.2 农村金融抑制严重
国内一些学者认为中国农村存在严重的金融抑制现象, 其表现是政府过多的干预农村金融导致资源配置和市场运行效率低, 农村金融市场出现了二元性。结果是金融服务农村经济的目的难以达到, 导致农业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
1.2.3 农村金融资金供需不平衡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 农村经济也有了飞跃的提高, 农业产业化经营致使资金需求向集中、大额方向转变。据有关部门初步测定, 到2020年, 新农村建设需要新增资金15万亿元至20亿万亿元, 农村地区存在巨大的信贷需求。但是, 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网点收缩, 大量吸收存款而贷款规模不足, 邮政储蓄银行贷款业务开办不久、规模较小, 农村资金严重外流, 直接导致新农村建设出现巨大资金供需不平衡的状况。
1.2.4 农村金融市场缺乏竞争, 运行效率低
长期以来, 我国农村金融机构以农村信用合作社和邮政储蓄银行为主, 存在严重的市场分割, 尤其是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县域撤销机构以后, 农村金融市场几乎被信用社垄断, 缺乏外在竞争和内部改革的动力, 致使其不断出现问题, 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没有达到金融服务“三农”的目的。
2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情况
2006年12月, 银监会发布《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首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2007年3月, 首批3家村镇银行挂牌成立。自此, 中国农村金融开始了新的发展。截至2010年末, 全国已经开业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319家;从经营情况看, 截至2010年2月, 已开业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69亿元, 贷款余额181亿元, 其中农户贷款5.1万户、65.5亿元, 小企业贷款0.5万户、91.2亿元, 分别占其贷款余额的36.2%和50.4%。
三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较好地满足了当地农民的金融需求, 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方面有了较好的成绩。以四川省为例, 截至2010年5月,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共17家, 总资产共56.99亿元, 总负债49.93亿元, 各项贷款余额29.57亿元, 小企业贷款余额19.08亿元, 农户贷款7.24亿元。各项存款余额42.5亿元, 对增加农村金融供给、填补县域农村空白、促进农村金融市场竞争起着重要的作用。
3 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在发挥其对农村经济的金融服务功能上还是不足的, 它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使得其无法完全发挥金融服务功能。
3.1 内部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
3.1.1 基础设施不完善, 从业人员素质较差
由于村镇银行的规模决定了其营业网点不能覆盖到更广的地区, 并且业务处理还是靠简单的内部网络, 结算系统不完善, 资金清算渠道不通畅;小额贷款公司的营运需要现代信息系统, 但是这些系统的安装、运行和维护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 成本是小额贷款公司无法承担的, 因此它不能有效地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的支付结算系统, 制约了其发展。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从业人员文化水平不高 (李英军、周宏斌, 2009) , 大多数村镇银行的高管素质尚可, 但客户经理能力素质有待提高 (夏旻, 2010) 。
3.1.2 资金来源不足, 使用效率不高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吸收资金的渠道比较少, 受到比较多的限制。其一, 由于这些机构处于农村地区, 农民的闲置资金比较少, 限制了资金的来源;其二,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成立时间比较短, 农民还没有对其有充分的信赖, 造成吸储困难;其三, 正规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虽然撤出了网点机构, 但是也带走了大量的存款, 导致农村地区资金外流比较严重。这些机构也是以营利为目的的金融机构, 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 往往选择中高收入群体的“城市化”农民和大企业发放贷款, 那些真正需要贷款资金的农村客户就很少得到他们的支持了, 这样资金的使用效率就大打折扣, 支农惠农的作用就减弱了。
3.1.3 服务功能不全, 创新能力不高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产品单一, 贷款呈脱农化、短期化趋势, 村镇银行和贷款公司开办的业务仅仅局限于储蓄存款业务、质押贷款业务、小额信用贷款业务和票据转贴现业务, 几乎没有中间业务, 其提供的金融服务面比较狭窄, 功能还不全。
3.1.4 运营成本较高, 赢利较小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都设立在经济不是很发达的农村地区, 客户基本上都是农民, 经营传统的种植业和养殖业, 金融机构的利润率本身就比较低。另外, 由于农村居住人口的分散性, 金融要充分的覆盖农村地区需要设立很多网点, 也要求金融机构有很高的流动性资产, 这其中的成本是很多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无法承担的。
3.1.5 风险大
第一种是操作风险。由于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工作人员兼职情况普遍, 内部的监控力度不够, 增加了操作风险;第二种是信贷风险。由于农业具有周期短、自然风险大的特点, 农村地区的保险和抵押担保业务等发展跟不上农村金融的发展, 导致农村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率一直比较高,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放的一般都是信用贷款, 面临着比较大的道德风险。第三是政策风险。由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是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成立的, 对政策的依赖程度比较高, 但是我国目前国家政策扶持不到位使得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面临着较大的政策风险。
3.2 外部环境问题
3.2.1 准入门槛低
根据现有的政策法规, 我国放宽了农村金融机构的准入门槛, 村镇银行注册资本在县 (市) 设立村镇银行, 其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300万元, 在乡 (镇) 设立村镇银行, 其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100万元;在乡 (镇) 新设立信用合作组织, 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30万元, 在行政村新设的信用合作组织, 其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10万元;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设立的圈子贷款公司, 其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50万元。降低准入门槛的初衷是为了增强农村金融供给能力、更好地支持三农建设, 然而较低的准入门槛会吸引大量的投机者, 使一些实力比较差的机构混入其中, 给农村金融市场带来风险隐患;另外, 由于农业生产风险高, 农民贷款信用风险高, 较低的注册资本不能很好地使得金融机构抵抗风险。
3.2.2 社会认知度不高, 法律地位不明确
国内外的学者研究结果表明, 农村金融市场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缺少抵押品、特质性成本与风险和非生产性借贷为主的四大问题,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要解决这四大问题首先就要让农民接受这一事物。然而, 虽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自成立以来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 但是其社会认知度仍然不高。虽然国家颁布了很多政策法规, 但是对于三类金融机构的地位仍然没有一个很明确的说法。这些机构在进行经营过程中由于身份地位问题会遇到很多的阻碍。
3.2.3 监管困难
我国放宽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进入门槛, 因此进入农村金融市场的机构就比较多, 使得监管机构的监管任务繁重, 很多机构出现监管人员由其他职务的人兼任, 可能造成监管不到位。另外, 由于技术和设备比较落后, 监管机构不能很好地对这些金融机构进行现场监管, 也提高了监管机构的监管成本。
3.2.4 政策制度体系有限制
虽然目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农村经济发展, 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 但是这些政策是远远不够的, 并且由于一些优惠政策在执行的过程中各部门相互牵制, 难以真正落实, 使得这些政策的价值难以充分发挥。
3.2.5 农村金融市场环境不完善
一是农村信用环境不完善, 阻碍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业务的开展。二是农村保险体系不健全。由于农业的周期长、季节性强, 面临着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两大风险, 使得大多数保险机构不愿意为农民的经营承保, 因此农村地区的保障程度比较低, 没有足够的保障环境来支撑金融市场的发展。这些因素的存在使得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农村市场上的发展缺乏足够的环境保障。
4 关于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前景的结论及建议
4.1 结论
(1) 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自成立以来, 其绩效还是比较明显的, 在农村地区发挥了一定的金融纽带作用, 发展前景很明朗。
(2)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打破了传统的信用合作社垄断农村金融市场的单一主体格局, 提高了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力。
(3)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挥了其在农村连接资金剩余者和需求者的纽带作用, 促进了农村地区金融产品的多样化, 提高了农村金融服务的质量。
(4) 作为金融纽带, 它填补了有些地方金融机构网络覆盖空白, 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地区的信贷需求, 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4.2 关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前景的建议
4.2.1 国家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现在国家已经颁布了一些工作指引、意见及规定, 但是这些政策体系并不完善。国家还应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及其他政策方面继续加大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国家应该继续推行对这些机构的支持政策, 确保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有充分的支持后盾。另外, 还应针对农村地区服务手段落后, 缺乏风险分散机制等问题, 推进银保合作, 促进农村保险业务的拓展, 保障农业生产。
4.2.2 完善功能定位, 加强内部制度建设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需要按照现代农村金融制度要求, 建立一个新型金融平台, 多途径引导社会资金和信贷资金投向农村, 完善产权结构, 改善组织结构, 规范经营行为, 准确定位市场功能。另外, 要优化金融机构的人力资源, 提高员工业务能力。尤其是村镇银行要因地制宜、运行科学、治理有效的原则, 精简部门, 建立质量比较高的人力资源团队, 提高村镇银行的服务水平和效率。
4.2.3 严格市场准入条件, 提高准入机构的整体质量
国家应该要严格市场准入条件, 让真正能服务三农的机构进入农村金融市场, 可以从审批流程及审批规则方面严格把关, 这样有利于试点机构在农村地区建立比较好的信誉机制, 得到农民的认同, 更好地在成立初期开展工作。
4.2.4 完善农村金融市场环境建设
农村金融市场环境建设首先要从提高农民相关的金融知识入手, 增强他们的信用意识, 这样才能提高整个农村金融市场的信用水平。还应逐步建立符合农村特点的信用评级机制, 减小新型机构的信贷风险;其次保险行业应该重视农村这个市场, 充分挖掘农村中的可保风险, 第一, 拓展业务。第二, 提高农村市场的保障程度, 建立完善的风险补偿机制, 支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第三, 在创新抵押担保物方面, 可以结合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 将农民的大型农用生产设备、林权、土地使用权等纳入抵押物范围, 减少土地流转限制, 加快土地制度改革可以改善抵押物品不足的问题。另外, 还可以适当放松利率管制, 中央银行可以针对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 让这些金融机构在允许的范围内自主的制定利率, 更好地发挥他们为农村提供金融服务的功能。
4.2.5 加快金融服务创新
农村金融存在产品单一, 传统业务占主导地位, 要想有新的突破,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还应大力拓展中间业务, 加快和农业银行、农发行、农商行、农信社和邮政储蓄银行等正规机构的合作, 利用它们的力量完善自己在农村地区的服务网络, 更好地支持新农村建设。可以发展多元化多层次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不断拓宽融资渠道, 增强风险抵御能力, 满足农村地区对信贷资金的需求。
4.2.6 加强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监管
监管部门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加强对这些金融机构的监管, 建立和完善非现场监管制度, 在有条件的地方可采取属地监管、并表监管、联动监管等方式优化监管资源。另外, 中央的监管部门可以通过制定细则来对地方政府监管部门进行指导, 并帮助培训具有专业知识经验的监管人员, 从而更好的对金融机构进行监管。
参考文献
[1]赵小晶.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研究[D].石家庄:河北农业大学, 2010.
[2]邵红岭, 崔玉姝, 高春景.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支持体系的构建[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0 (21) .
[3]陶月英.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金融观察, 2009 (9) :9-11.
[4]马丽华, 宋亚楠.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问题探析[J].特区, 2010 (4) .
[5]郭金金.我国农村金融体制的现状及未来改革发展趋势[J].中国市场, 2010 (52) :155-156.
[6]夏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 2010 (3) :13-16.
8.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浅析 篇八
关键词:农村金融供求;金融抑制;制度变迁
一、农村金融市场供求缺口的现状
1.资金量缺口
自2001至2007年,多半以上的农民借款额来源于非正规渠道。民间借贷现象普遍,民间金融市场规模庞大,这足以说明农村金融市场供需紧张,也反映了农村金融需求与国家金融机构供给之间存在较大的矛盾。
2.客户数缺口
据银监会数据显示,我国共有1.2亿农户有贷款需求,其中有7800万农户能享受到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贷款,而剩余的4200万农户却不能享受到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同时,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数据表明,全国2.3亿农户中,有接近41%的农户反映得不到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也就是说得不到贷款的农户有9200万户。以上数据未考虑贷款的供需情况,仅考虑了贷款的覆盖面。贵州铜仁地区共有10个县市,2006年中国农业大学对该地区的90个村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虽然农村金融机构平均覆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高达41%,可是贷款额度的满足率却不足30%。
3.信贷约束度缺口
有的学者从宏观角度指出了如何衡量农村信贷约束程度的指标,它是这样计算的:农村经济应得贷款总额就是由农村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乘以金融机构贷款总额而得来的,而农村应得贷款总额与农村实际贷款总额之差除以农村应得贷款总额,得到农村经济信贷约束度。由图一可知,农村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自1978年以来始终保持在30%至50%之间,而在这段时间,农村信贷占金融机构信贷总额的10%左右,信贷约束度高于70%,换句话说,即不足30%的信贷总额用于农村经济建设。
二、农村金融供需存在缺口的原因
由农村金融市场缺口分析可知,我国农村金融供给严重失衡。经过分析发现,当下我国农村金融采用政府主导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模式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此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对构建农村金融市场以及改善农村金融供需情况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同时也导致我国农村金融供给同实际需求相脱轨。
目前我国农村经济正处在转型阶段,政府主导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模式能够有效降低交易成本。但由于金融制度的供给人同农村金融主体偏好和目标存在明显差异,再加上委托代理问题,往往会致使政府金融供给制度同农村金融实际需求不符,而这也是导致我国农村金融供需严重失衡的根本原因所在。
1.政府目标同农村发展目标存在差异。比如政府将农村信贷作为扶贫工具对待,一直采取限制利率政策,这反而同农村发展目标相背离,使得农村金融市场规模低下。
2.委托代理问题也会导致农村金融供给制度同政府既定目标相脱轨。究其主要原因在于政府部门代理人同政府之间的效用最大化目标存有差异,在加上由于信息不对称无法对政府代理人进行有效监管,这些都是致使农村金融供给同实际需求相脱轨的重要原因。
三、缩小农村金融供需缺口的建议
为了有效解决农村金融供求失衡问题,本文以提升农村金融制度的适应性为出发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农村金融要由政府主导向需求诱导逐步过渡
在经济转型初始阶段,农村金融的发展主要依靠政府部门。不过随着农村市场化经济的快速发展,利率市场化的实现以及日益清晰的产权制度,市场逐渐成为推动农村金融制度供给的主要力量,农村金融也应由传统的政府主导模式向需求诱导模式转变。
2.要体现农村金融制度供给的层次性和互补性
由于不同农户的行为特征也不尽相同,因此往往导致金融需求存在一定差异性。为了有效解决金融需求差异化问题,必须体现出农村金融制度供给的层次性及互补性特征。比如直接金融和间接金融以及不同形态的金融衍生工具之间都必须体现出层次性和互补性。
3.促进农村贷款利率的市场化
我国农村信贷长期实行限制利率政策,其主要原因就是将信贷当做扶贫工具来对待。由于信贷额度小、农户居住地偏远分散等不足,再加上利率限制政策,使得商业金融对农村金融市场根本不感兴趣,进而导致农村信贷规模低下。基于此,应加快农村利率市场化进程。
4.完善农村金融产权制度
依据新制度经济学观点来看,产权是激励金融需求的最有效因素。因此应该对农户各类财产的抵押有效性通过法律渠道进行明确,如土地、住宅等财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解决农村金融供需失衡问题。
四、结论
由此可见,当前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供需失衡严重,解决这一问题,前提条件是建立与农村金融需求相符的农村金融体系;针对农村金融商品供需失衡现状,始终以农村金融需求为发展方向,重塑农村金融制度,进而实现农村贷款利率市场化。
参考文献:
[1]王重润:农村金融市场失灵及其治理———基于对冀西南农村金融状况调查的思考[J].学习与实践,2008(4):45-46.
[2]王重润 卢玉志: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原因与对策研究———基于市场失灵的视角[J].农村金融研究,2008(6):23-24.
9.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浅析 篇九
一、我国商业票据市场发展历程及现有规模
(一)我国商业票据市场的起步及借鉴对象
我国的商业票据市场发展历程较短,起步也较晚,在改革开放后基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研究和借鉴西方的模式,直至1982年,中国人民银行才开始推行“三票一卡”,倡导商业银行发展票据业务。当年工商银行上海分行率先办理票据承兑、贴现业务,人行开始试办再贴现业务。但是由于我国商业票据市场刚起步,商业银行管理操作没有经验,票据市场上违规现象、假票问题严重,在1988年各商业银行被迫基本停办了票据业务。我国的商业票据市场发展方向陷入迷惘。
(二)我国商业票据市场发展的过程
我国各方专家机构通过研究,终于在1994年,针对当时一些重点行业的不良状况,中国人民银行再度推广使用商业汇票,开办票据承兑、贴现和再贴现业务,商业票据业务再次发展,在几个有限城市形成小规模票据市场。并在1996年颁布了《票据法》,奠定了法律基础。至此之后,我国不断改进,为支持中小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发展,促进货币市场健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改革贴现率、再贴现率确定方式,取消了再贴现行业比例限制等,使得我国票据市场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三)我国商业票据市场现有规模及经营现状
至我国商业票据市场建立以来,在中央银行的推动下,以银行承兑汇票为主的商业票据业务发展较快。一是票据业务量稳定增长,签发和贴现商业票据已经成为企业非常重要的融资渠道,但近几年增速有所放缓;二是以经济发达的中心城市为依托的区域性票据市场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上海、广州、深圳等十个中心城市的票据签发、贴现占全国1/3以上,目前仍是票据市场交易最频繁的几个地区;三是部分商业银行在内部设立票据专营机构,如工商银行在上海成立了票据营业部,并先后在北京、天津、郑州等地设立了票据分部,带动了票据业务的进一步发展,目前规模已比较健全;四是中国票据网建立,票据市场参与者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进行交易咨询和沟通。时至今日,我国票据交易市场已达数十万亿,规模十分巨大,体系也相对较为健全。
二、目前阻碍我国商业票据市场发展的因素
(一)我国商业票据市场的先天不足
我国商业票据市场起步晚,开始是照搬西方做法,经验严重不足,也是处于正在摸索建设的阶段,没能针对我国国情做出更好的发展策略,开始发展阶段受到了一些挫折,直至今日,我国商业票据市场还发展得不够完善,品种匮乏,法律法规也还存在一些不足。
(二)我国商业票据市场未完善的地方
1、票据的信用基础薄弱。票据的基础是信用,我国信用制度的不健全和信用状况不佳是票据市场发展的最大障碍,动摇了市场的信用基础。
2、市场主体缺位。目前我国的票据市场一商业银行和部分大中型企业为主体,大量中小企业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参与度很低,阻碍了票据市场的繁荣和发展。
3、交易品种单一。目前我国商业票据中银行承兑汇票占据了整个市场交易量的绝大部分,企业主要通过银行进行融资,使银行成为最大的风险承担者,不利于企业信用提级和分散资金风险。
4、票据市场法规不完善。法规许多内容已随着时代变化出现了局限性,但却没有与时俱进加以修正。我国法规的不健全使得许多新型的商业票据未能随着经济的发展发行。
5、票据市场流通性偏弱。目前我国虽然建立了许多专业票据机构,但受地域和规模限制,难以协调各地的运作机制,使得许多票据只能在部分地区流通,信用程度也普遍不高,加剧了市场的无序竞争和风险。
三、商业票据市场进一步发展及改革的可行性分析
(一)随着越来越多的信用良好的大企业通过发行商业票据来筹集低成本的运营资金,商业银行的短期贷款业务逐浙萎缩,银行的经营面临巨大的挑战。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针对因商业票据市场发展造成的困境应当根据我国国情作出适当改变。
(二)我国目前还不允许各类企业发行没有交易背景、纯粹为了融资的典型商业票据。我国的《票据法》将票据仅仅作为商品交易支付和结算的工具。这反映了我国商业票据市场的发展还有诸多不健全的地方,市场经济活动还不能实现资金的自由流动。
(三)整个社会的信用基础十分薄弱,票据市场的违约行为制约了市场的发展。
四、我国商业票据市场未来发展的方向
(一)我国商业票据市场的作用
商业票据是信用性票据,直接反映了发行者的商业信用状况。商业票据评级有助于形成市场准入机制,起到降低市场的非系统风险、保护票据投资者利益的作用;也有利于票据发行者筹集资金,对于不为大众熟悉的发行人,通过对其发行的票据进行评级,使其能够筹集更多的资金;有助于市场化利率的形成和国外同业交流,我国商业票据市场发展程度的提高,能吸引外国机构投资者参与我国票据市场。
(二)国外较健全的商业票据市场可借鉴之处
美国作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加之其悠久的资本市场发展历程,其商业票据市场的发展状况尤为值得我国借鉴。从发行人方面来看,美国商业票据的发行主体较为广泛,担保、资产支持等灵活的方案设计安排,使得商业票据能够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应用,为其融资提供便利。其商业票据市场具有以下优势:融资成本低;监管约束较少,程序简便;融资效率高。另一方面,美国商业票据的投资者群体高度发达,货币市场基金和银行信托是最主要的投资者。
对于投资者来说,美国商业票据对其的吸引力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风险可控;方案条款设计灵活。正是由于商业票据自身对于发行企业和投资机构均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和优势,它获得了广泛的欢迎,得以发展成为美国货币市场中的主流产品。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商业票据可以为中国提供些许启示,符合国内情况的商业票据的尽早推出能进一步发挥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对国内金融市场的深化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五、对我国商业票据市场现今存在问题的改革探讨
1、灵活而有针对性的条款设计是商业票据发展的动力。从美国商业票据市场看,灵活的产品条款设计可以尽可能满足投融资双方的需求,从而推动市场发展。因此,商业票据在条款设计上应尽量丰富,积极推进票据业务和产品创新,拓宽票据品种,满足不同发行主体和投资主体的需要。
2、放宽扩大的投融资主体范围是国内发展商业票据的重要基础。上世纪70和80年代货币市场基金的出现和更多中小机构发行人的出现,推动了美国商业票据市场的快速发展与壮大。因此,放开投融资主体范围对于国内商业票据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鼓励和支持满足条件的中小企业发行票据,对于保证市场上充足的产品供应有重要意义,而新出现的投资者在保证市场需求的同时也将对促进产品创新起到积极作用。
3、简洁的发行管理程序是国内发展商业票据的必要保证。美国商业票据获得发行人持续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其程序较为简单,可以节约时间和发行成本。有鉴于此,国内商业票据在发行管理程序方面有必要较目前现有产品进行适当简化,这将有利于其获得发行人的欢迎,同时也将对探索新的证券审核与核准模式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
4、进一步研究和健全法律法规和商业信用体系。对于我国现行滞后的法规,必须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状况,与时俱进地更新票据规定,规范市场行为的同时也能促使票据市场的繁荣。而进一步规范和健全商业信用体系有助于提高社会的信用意识,遏制违约风险的程度。
5、尝试逐步建立统一的票据市场行为标准。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进一步统一商业银行票据业务标准,减少跨系统银行承兑汇票识别难度。建立统一的票据监测系统,承兑行在签发汇票时应对承兑人的信息及时记入系统,贴现和转贴现行对于出票人的信息可直接从系统进行查询,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深化,商业票据在中国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随着市场的进一步成熟发展,相信它可以为我国更好地发展经济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潘彦,《探究我国商业票据市场发展的前景及策略》,网络财富,2008,(7):86-88 [2] 胡晋芳,《改革开放30年中国票据市场发展历程回顾》,中国货币市场,2008,(12):4-8 [3]《美国商业票据市场发展对中国的启示》,证券时报网,2010-12-21
10.我国金融市场准入监管金融论文 篇十
市场准入制度是塑造市场主体的核心环节,是国家对市场进行干预的基本制度,它既是政府管理市场的起点,又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其他一系列制度建构的基础性的经济法律制度。金融市场准入属于特殊市场准入中的经济性市场准入。
我国金融市场准入监管的现状考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金融机构越发多元化,金融工具和金融业务也日益多样化,基于此现实状况,中国人民银行于1982年设立了金融机构管理司,负责研究金融机构改革,制订金融机构管理办法,审批金融机构的设置和撤并等。后来又从该司中分设出条法司、非银行机构司和保险司,原金融机构管理司改称银行司;另外,还成立了外资金融机构管理司。
1986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管理暂行条例》中,突出了中国人民银行的金融监管职责。
11.对发展农村金融市场的探讨 篇十一
关键词:农村金融市场;金融机构
一、农村金融市场的特点
(一)资金供求的季节性和需求的时效性
由于农村的主体产业是农业,农业生产中含有的自然再生产过程决定其必然呈现出受自然条件、生物生长规律所制约的周期性,这也必然影响到农村的资金供求,表现为农业生产的准备、投入时期的资金集中需求和农业收获季节的资金集中回流的的反复循环。使农村资金的供给和需求在时间分布上不平衡,连续性不强。
(二)高交易成本特点
金融交易与其它经济交易一样,也具有交易成本,与城市金融交易相比,农村金融交易在信息成本和监督实施成本方面都要高一些。首先,农村人口居住相对分散,交通、信息设施落后,加上农业生产复杂的技术性和生产的长期性,使得农村金融交易双方在搜集、整理、分析对方的有关信息方面付出更多的成本;其次,由于受时空限制,以及农村资金用途广泛等特点也使信用贷方对借方的监督成本,保证信用合同实施的成本比城市高。
(三)农村金融市场的高风险特点
由于相对城市金融市场风险而言,农村金融市场除了受城市金融市场等风险因素影响之外,还在很大程度上受不可完全控制和预测的自然因素的影响,加之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繁,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的国家,所以农村金融市场的风险也就更大于城市金融市场。
(四)规模效益差,资金流动性差
我国农村经济的主要组成单位,是千家万户的农户,经营规模狭小,无论从资产存量还是流量上考察,都非常分散,集体经济实力则参差不齐,在大部分的农村,集体经济非常薄弱,农村工业、企业除少数地区外,十分落后,而且与农业联系不紧密,相关程度低。所以农村金融市场的主体也就显得非常分散,资金供求的个多量小,从而谈不上农村资金经营的规模效益。同时,由于农业生产的长期性和季节性,投入农业的流动资金具有不同程度的长期性和固定性特点。所以农村金融市场上资金的流动性差,效益低下。
二、农村金融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
从1996年以来,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包括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等)分别形成了具有政策性、商业性和合作性功能的金融服务体系。
1.农村政策性金融机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资金来源不稳定、资金运用效益不高。农业发展银行主要把贷款发放给国有粮棉购销企业,用以支持政府按保护价收购粮棉等主要农副产品政策的实施,但由于粮棉购销企业获得贷款后,没有还贷的激励和压力,容易发生不良贷款,导致农业发展银行仅仅在农产品收购方面发挥着政策性金融组织的作用,其业务功能单一地退化成“粮食银行”。
2.农村商业性金融机构——中国农业银行,因其商业化性质和农业本身的弱质产业特征:资金回收期长、收益率低、风险较大等特点,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农业银行大规模收缩经营网点,压缩基层经营机构,农业银行的资金投入由农村转向城市,现阶段,农业银行的农业贷款仅占各项贷款余额的10%左右,导致农业银行从农村吸收大量的储蓄资金流出农村,农民和乡镇企业的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
3.特殊的合作金融组织--农村信用社,合作金融的基本经济特征是自愿性、互助共济性、民主管理性和非盈利性。但我国目前农村信用社的合作性质流于形式,产权关系模糊,无法发挥民主管理的特征。经营管理模仿商业银行,以赢利为经营目标,偏离了为“三农”服务的宗旨;此外,资本不足、不良资产负担重、抗风险能力弱也成为信用社改革发展的阻力。
三、对发展农村金融市场的思考
(一)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改革
首先是加快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因此信用社的改革应根据各地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组织形式进行改革。其次是拓展农业发展银行的政策性服务领域。农业发展银行在确保国家粮食储备资金的需要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为支持培育现代化粮食市场体系,对农业的信贷支持应由过去的仅在流通领域向生产环节延伸,积极支持农产品加工项目,提高产品深加工能力,并且农业发展银行还应该承担国家扶持农业和农村基层建设的重任。再次是农业银行应重点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银行应按照产业化经营的原则,重点支持优势产业、优良客户,打破产业、行业和所有制界限,选择一批信誉好、效益高的龙头企业给予重点培育,扶持龙头企业具有带动农户开拓市场、推广技术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功能,因此农业银行支持头企业发展时,也推动了农业的发展,活跃了农村市场,提高了农民收入,达到了银行、企业、“三农”共赢的效果.
(二)引导资金流向,解决农村金融市场资金短缺的现状。
首先,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主要是农业银行)每年新增存款(主要是从农村吸收的储蓄存款)的一定比例要投放到农业或涉农领域。其次,进一步完善邮政储蓄的有关政策,建立起邮政储蓄资金的回流机制。邮政仅吸收储蓄资金,不发放贷款,资金全部转存中国人民银行。直接流出了农村,虽然人民银行以部分转贷农业发展银行和对农村金融机构再贷款方式将部分资金又返给了农村领域,但数额有限,因此建立邮政储蓄资金的回流机制是非常必要的。再次,加大中央银行对农业发展银行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资金的支持力度。最后,逐步放开利率管制,实施市场利率,并且农村要实施比城市更快的利率市场化。
(三)提高农民收入,增强农户参与金融市场意识。
农户参与金融市场的程度较低,主要原因是农户收入偏低,偿还能力不足和贷款的交易成本较高。所以只有提高农户收入,他们才愿意投入更多资金进行生产,才有参与金融市场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完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良策探寻[J].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6,(01).
[2]徐敏.对发展农村金融市场的探讨[J].农场经济管理,2005,(02).
[3]郑家驹.开放农村金融市场问题的探讨[J].农业经济问题,1986,(06).
12.关于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模式研究 篇十二
一、农村金融市场模式的特征
城市金融市场的发展已经比较的成熟, 相比较之下, 农村的金融市场发展就显得非常的不足, 但是这都是由农村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它的运行和成长不可能像城市金融市场一样。由于农村的经济底子较薄同时再加上市场的隔离、人口不密集、风险高等因素使得交易的成本偏高。同时上述因素还容易导致农村的金融市场的风险集中化、收入不稳定等等情况的发生, 为了获得利润, 直接导致的就是金融市场很难在农村运行下去。农村市场是一个相对而言比较封闭的市场, 它的这些运行特点直接导致就是市场的推广达不到要求, 主要的特点有以下几个:
1、交易的成本一般较高。
农村相比较城市而言, 其人口的密度要小很多, 这就使得相关的金融机构距离农户一般都是比较的远的, 就交通方面的问题来说, 在进行金融交易时无形的成本就会增加, 主要包括信息的采集成本以及监督成本。再加上农村的信贷一般是没有抵押的, 而且资金的使用范围也很广, 金融机构要想加强对于借方的监督和合同的有效运行所需要付出的成本就相对较高。
2、金融市场效率低下。
与城市的金融市场相比较, 农村的金融市场的收益就小很多, 而且相关的信息收集的成本以及监督成本都要高这就使得农村的金融市场运行起来效率比较低, 进行开发的可能性比价的小, 一些主要以获得利润为前提的商业活动就无法很好的进入农村的金融市场。
3、资金借贷的季节性。
农村生产具有季节性, 这就使得农村的资金信贷也是具有一定的季节性的, 农户对于资金的需求都是在一定的时间段内的, 一般资金的用途就是进行相关生产机械的购买以及化肥、种子的购买, 这些也都是具有很强的季节性的。虽然现代农业的发展已经离不开高科技的影响, 但是农业生产的自然天性还是没有变。这些都决定了农村的金融机制实际上就是充当一种短期的借贷部门, 由于生产的季节性, 农户需要资金的时间段比较的固定, 而且资金到位的时效性必须要保证, 主要的用途就是农业产品的生产和运输方面的投入, 一旦收回了成本, 农户都会及时将借贷的资金给还上。这种金融运行特点是由农村的生产方式决定的, 其特征比较明显。
4、不确定的风险因素。
自古农业就是靠天吃饭, 虽然有了高科技的投入, 但是只是提高了生产的效率, 对于生产成果的保证性还是没有提高。对于借贷资金, 农户的偿还一般都是在收获后, 其成本回收之后。但是这个都是会受到很多不可抗的因素的影响的, 主要一个就是天气的影响。这种不确定的风险由的时候是不能够很好的规避的。这种风险是不可预估, 也是不能确定的, 具有很强的多变性。因此要想在农村的金融市场产生一种良性的循环有的时候是比较困难的, 甚至再有的情况下会使得农村的金融市场的发展受到极大的影响。
二、改善建议
1、加快农村金融市场的主体建设。
在进行农村金融市场的改善时就需要搞清楚市场的主体, 对于农村来说。其金融市场的主体就是农户在农业生产, 农业科技方面的投资, 通过相关的配套改革措施, 完善农村的金融市场。国家在不断的加大投入的力度同时, 还需要个边单一的金融模式。在进行金融投资时搞清楚市场的主体, 进行有针对性的市场拓展, 尽最大的努力开发农村的金融市场。
2、开放农村金融市场体系。
目前大多数的农村地区的金融模式还是比较的单一们主要就是以国家的投入为主, 这种单一的金融市场模式无法很好的促进金融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就需要改变现在单一的信贷金融模式。同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健全在农村金融市场引进市场机制就成为了可能。逐步推进农村金融市场的开放, 将各种金融体系进入农村金融市场。通过上面的方式引进商业投入, 在农村金融市场当中允许并且鼓励商业机构的进入, 促进市场的良性竞争, 提高市场活力。同时加大商业保险的力度, 避免一些因为自然等不可抗因素造成的风险损失。这样既可以保证农村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以及农户的利益, 同时还可以降低贷方的风险。使得农村的金融市场不断的扩大, 促进其成长。
3、完善农村金融市场的基础建设。
农村金融市场的基础建设需要扩大现有的金融营业布局点、交通、通讯等一系列基础建设, 对于农村金融市场这一特殊的金融运行机制, 需要金融机构不断的深入到农村当中, 通过通讯、宣传等将各种金融活动深入到农村, 扩大金融市场范围, 同时, 国家也需要对农村金融市场的各种活动出台相应的政策、法律, 如《农产品期货交易条例》、《农业信贷法案》、《农业保险条例》等各方面的农村金融系统法规, 通过制度和基础延伸, 不断的完善农村金融市场运行机制。
4、加强农村金融市场的监督体系。
相对于在城市建立金融监管体系来说, 在农村建立金融的监管体系是比较的麻烦的。我国目前采取的监管方法主要就是采取的从中央到省市的两级监管, 这两个是进行农村金融市场监管的主体, 通过这两个主体来逐步的完善农村的金融市场监管。同时部分引进商业保险公司的监管, 减轻政府部门的压力。同时国家相应的出台农村金融监管法规体系, 使农村金融监管部门有法可依。
三、结论
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还需要农村的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才可以得到保证。目前来说我国的金融市场的相关制度和体制的建设还不是很健全, 再加上本来农村经济基础就比较弱, 很难很好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在其成长的过程中, 政府还是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政府的扶持和引导对于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政府还应该将市场经济引入到农村金融中, 使得农村的金融增长模式有满满的转变成为市场竞争加上国家引导的机制, 在农村建立成熟、稳定的金融市场。
参考文献
[1]冉光和.金融资本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1]冉光和.金融资本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
[2]黄祖辉, 程恩江.中国农户的信贷需求:生产性抑或消费性[J].管理世界, 2007 (03) [2]黄祖辉, 程恩江.中国农户的信贷需求:生产性抑或消费性[J].管理世界, 2007 (03)
13.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浅析 篇十三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的金融市场作为全球金融市场重要的一环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同时我国金融市场所面临的环境日益复杂。在享受权力、为自身发展赢得有利的国际经济环境的同时,我国也积极信守承诺,履行自己应当承担的义务与责任。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对外开放,金融市场规范化、完善化更是首当其冲。本文集中分析了我国应该如何在新的金融形势下提高我国金融市场的主体竞争力,健全金融防范的机制,建立和完备成熟的金融市场。
1.我国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
金融市场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不断发展的。近年来,我国的金融市场虽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与国外成熟的金融市场相比仍存在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普遍来说,虽然我国金融市场总体运行平稳,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一.我国的金融市场还不够成熟,深度和广度不够。真正成熟的金融市场的标准是:好企业可以随时通过丰富的融资产品与渠道进行融资;长期投资者能够得到合适稳定的回报;市场价格基本合理;市场参与者遵守规则。但目前中国金融市场远远没有达到这些标准,我国尚未形成一个高度开放、规模巨大、品种繁多、赢利性和安全性达到规范的适应货币国际化要求的金融市场。详细表现有:1.金融结构失衡。我国的金融机构虽然呈现不断优化趋势,但现存结构状态仍然不能够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以及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甚至严重制约了金融效率与国际竞争力的提高。2.金融创新乏力。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金融创新还很落后,且存在金融创新过于依赖政府,在有限的金融创新中降低了金融资源的效率,削弱了我国金融机构的创新竞争力。
二 我国的金融市场主体竞争力依然较弱。发达的现代金融体系是央行有效执行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基石。目前,我国金融系统的主体仍为四大国有银行,虽然已经完成股份制改革,但在整体运行机制和风险管理能力上仍和发达国家存在不小差距,特别是,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旧观念和行为模式仍旧阻碍着国有银行的国际化进程。
三.金融风险防范的机制不健全。目前,我国的金融监管机构主要包括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此外,中国人民银行也有部门金融监管职能。但是,我国的金融监管机构通常只注重国内的金融监管与风险防范,而对国际金融风险的防范还需加强。特别是随着货币国际化的加快,本币的流出也将日益增多,而境外本币的增加会使得市场投机因素增多,容易造成对国内市场的冲击,在一定程度上或一定时期削弱国内宏观经济政策的效用,甚是造成宏观经济政策的失效和失误。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和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都是很好的例子。虽然它们对我国造成的直接冲击不大,但不能说明我们已经具备了防范国际金融风险的有效机制,我国金融风险监管体系的建设依然任重而道远。
2.面对金融市场存在的这些问题我的对策。
这里我们就需要加大改革力度、加快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的步伐,开放的金融市场才能带来规则的完善和效率的提高。从一个角度来讲,我们需要我们的金融体系更有效果,我们需要我们的金融市场,包括银行、证券、间接融资、直接融资,各种金融投资形式更加丰富多彩,使我们资金配置的效率更加提高,使我们的金融机构更有效,在世界的竞争当中,在和那些市场的老手们更多的竞争当中来提升我们自己、提升我们在全世界配置资源的能力,把我们的银行、我们的金融机构也提升到在世界范围配置资源的水平。
1首先面对市场化、全球化、信息化和入世带来的各种挑战,银行就要不断进行业务创新和产品服务创新。金融创新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其中零售业务是现代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也是一项高增长、高回报、高盈利的业务。
2.商业银行的零售业务是构建核心竞争力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应该把发展零售业务作为经营模式转变的重点之一抓好、抓实。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标”的经营理念
3.完善金融市场制度性建设。1加强银行间市场制度建设,加快货币市场的发展2加强黄金市场制度建设,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同业拆借市场。3完善证券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加快资本市场的发展 4完善保险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4.利率与汇率是金融市场的核心,是一个经济体对内和对外所有金融业态和产品的价格基准。只有形成市场化的价格基准,才能有效配置各类资源,金融改革才能彻底并持续、有效服务于实体经济。当前金融改革更应加强整体规划、全国共轨,推动金融改革与利率汇率市场化协调并进。
14.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浅析 篇十四
2017重庆农村商业银行总行金融市场总部社会招聘23人
原标题:重庆农村商业银行总行金融市场总部招聘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诚邀广大英才加入,与我们共同成长!
一、岗位需求、人数、工作地及招聘条件(一)资金营运部
岗位一:非标准化理财业务岗 招聘人数:3人 工作地点:重庆
岗位描述:负责银行非标准化债权产品投资等工作,做好客户的拓展、维护和管理;进行产品的遴选、谈判和方案设计,独立完成备选产品的尽职调查;参与产品投资实施,包括产品送审、内部协调等项目推进工作,完成产品相关合同的洽谈、磋商和签署等;根据产品投向、投融资合同的约定及内外部制度的规定,协助实施产品后续管理;对相关新产品进行研究,推动产品的研发和创新工作;积极开拓客户资源,做好与银行、信托、证券等金融同业的沟通联系工作,保持良好的业务合作关系等。招聘条件:
1.年龄35周岁及以下,具备国家教育部认可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经济、金融、财务、法律等相关专业。
2.具有2年以上银行信贷、信托、证券等投融资业务工作经验,熟悉资产管理行业法律法规、监管规定与业务模式,其中具备在银行投行、授信管理等部门工作相关经验的优先。
3.诚信踏实,工作严谨,有高度的责任心,形象气质佳,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及敬业精神。4.CFA、FRM、CPA等持证人优先。5.特别优秀者,上述条件可适当放宽。岗位二:债券交易岗 招聘人数:3人 工作地点:重庆
考试必备:银行考试专用教材
查看http://www.jinrongren.net/ncxys/
岗位描述:负责根据宏观经济走势及市场行情,进行债券投资分析,提出交易建议;完成市场询价和交易,包括但不限于债券申购、债券买卖、债券回购、同业拆借、同业存单发行及投资等;积极开拓客户资源,并做好与市场成员间的沟通和交流,保持良好的业务合作关系等。招聘条件:
1.年龄30周岁及以下,具备国家教育部认可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金融、经济、数学等相关专业。
2.具有2年以上债券投资或资金交易的银行工作经验。3.具备良好的宏观经济及债券市场分析能力。
4.诚信踏实,工作严谨,形象气质佳,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拓展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及敬业精神。
5.特别优秀者,上述条件可适当放宽。岗位三:资产管理岗 招聘人数:1人 工作地点:重庆
岗位描述:负责开展同业借款、人民币理财产品投资等业务后续资产管理工作,包括但不限于风险动态监控、风险预警等,并完成相应资产管理报告,开展风险分类工作;参与对客户的现场检查,根据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防范风险和加强后续管理的措施和建议;负责落实或协助落实有关资产优化、紧急风险事件的处理措施等。招聘条件:
1.年龄35周岁及以下,具备国家教育部认可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经济、金融、管理、法律、会计等相关专业。
2.具有3年以上商业银行或信托公司信贷业务或贷后管理从业经历,熟悉信贷业务,熟悉企业财务分析,具备基本法律知识,对公司法、合同法、担保法较为了解,具有独立发现及判断风险能力,能及时发现客户存在的潜在风险。3.熟悉资产检查、五级分类和风险预警等各项监管制度和操作办法。
4.具备较强规划分析思维能力,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工作认真细致,有较强的沟通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强的团队精神。
考试必备:银行考试专用教材
查看http://www.jinrongren.net/ncxys/
5.特别优秀者,可放宽上述条件。(二)资产管理部
岗位一:同业资产交易岗 招聘人数:3人 工作地点:重庆
岗位描述:负责跟踪同业借款、同业存款、协议存款等货币市场类资产市场情况,并根据本行实际提出投资建议,包括货币市场类资产的投资交易审批、合同签署、资金安排、货币市场类创新资产的跟进,以及货币市场类客户关系的开发维护等。招聘条件:
1.年龄35周岁及以下,具备国家教育部认可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金融、金融工程、经济、法律、会计等相关专业。
2.具有银行、证券、基金公司3年以上工作经验,具有同业业务操作经验,其中具有银行金融市场业务部门工作经验或取得全国银行间本币市场交易员资格的优先。
3.熟悉货币市场类市场及行情,具有金融市场业务或理财设计相关工作经验,具备相关领域机构资源者优先。
4.具有较强的数据分析能力、风险识别评估能力和市场洞察力,对市场有敏感性,能够根据市场走势及时做出研究判断。
5.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责任心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
岗位二:债券资产交易岗 招聘人数:1人 工作地点:重庆
岗位描述:负责跟踪固定收益类市场情况,并根据本行实际提出投资建议,包括固定收益类资产的回购与投资交易审批、合同签署、资金安排、系统交易、授信及用信、固定收益类创新资产的跟进,以及固定收益类客户关系的开发维护等。招聘条件:
1.年龄35周岁及以下,具备国家教育部认可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金融、金融工程、经济、法律、会计等相关专业。
考试必备:银行考试专用教材
查看http://www.jinrongren.net/ncxys/
2.具有银行、证券、基金公司3年以上工作经验,具有固定收益类产品、债券承销发行等操作经验,其中具有银行金融市场业务部门工作经验或取得全国银行间本币市场交易员资格的优先。
3.熟悉固定收益类市场及行情,熟悉债券交易规则及操作流程,具有交易所、大型券商、基金公司等相关机构资源。
4.具有较强的数据分析能力、风险识别评估能力和市场洞察力,对市场有敏感性,能够根据市场走势及时做出研究判断。
5.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责任心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
岗位三:项目资产交易岗 招聘人数:1人 工作地点:重庆
岗位描述:负责项目融资类客户需求分析,并提出融资方案设计及制定工作,包括项目融资类资产的尽职调查及授信、投资交易审批、合同签署、资金安排,直接融资工具和信贷资产流转业务等创新类项目融资类资产的跟进,以及项目融资类客户关系的开发维护等。招聘条件:
1.年龄35周岁及以下,具备国家教育部认可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金融、金融工程、经济、法律、会计等相关专业。
2.具有银行、证券、基金公司3年以上工作经验,要求熟悉银行理财产品,具有结构化融资、信贷业务等操作经验,其中在银行金融市场业务部门工作经验的优先。
3.熟悉项目融资类业务相关政策、产品和服务,具有银行信贷、金融市场业务或理财设计相关工作经验,具备相关领域机构资源者优先。
4.具有较强的数据分析能力、风险识别评估能力和市场洞察力,对市场有敏感性,能够根据市场走势及时做出研究判断。
5.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责任心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
(三)投资银行部
考试必备:银行考试专用教材
查看http://www.jinrongren.net/ncxys/
岗位一:产品销售岗 招聘人数:2人 工作地点:重庆/北京
岗位描述:负责主承销债务融资工具、结构化融资、本行资本性债券等投行产品的销售与发行工作,以及非主承销债务融资工具的参团及分销,信托计划、资产管理计划的代销工作。研究分析债券市场,制定相应的销售策略,拓展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人客户,并维护客户关系等。招聘条件:
1.年龄35周岁及以下,具备国家教育部认可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金融、经济、法律、会计、市场营销、管理等相关专业。
2.具有银行、证券、基金公司3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具有银行间投资人客户资源者优先。
3.掌握投行业务相关知识,熟悉银行相关法律法规、财务制度和银行业务流程。4.具有良好的营销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分析判断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岗位二:债券发行岗 招聘人数:2人 工作地点:重庆/北京
岗位描述:负责协调中介机构和行内相关部门,完成本行金融债、资产证券化发行方案设计、方案实施等工作,并配合中介机构整理制作相关材料;承销其他金融机构发行的金融债券、资产证券化产品,起草并向监管报送发行申报材料,完成发行审批流程;负责债券发行后续工作,与相关监管机构保持对接联系等。招聘条件:
1.年龄35周岁及以下,具备国家教育部认可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金融、金融工程、经济、法律、会计等相关专业。
2.具有3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具备扎实的经济金融专业知识,熟悉金融债券、资产证券化等相关法律法规和业务流程,掌握较多金融债券及资产证券化业务客户资源者优先。
3.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写作能力、较强的责任心,以及吃苦耐劳精神。岗位三:市场分析岗
考试必备:银行考试专用教材
查看http://www.jinrongren.net/ncxys/
招聘人数:2人 工作地点:重庆/北京
岗位描述:负责研究宏观经济环境、债券市场环境和相关监管政策变化,定期提供宏观和市场分析报告;为首次承销、投资的债券、非标等资产提供信用评级报告;建立舆情监督机制,及时关注承销或投资的债券、非标等项目风险,做好信息沟通;负责债券创新品种及其他金融衍生品研究,提供投资建议,不定期提供相关分析报告等。招聘条件:
1.年龄35周岁及以下,具备国家教育部认可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金融、金融工程、经济、法律、会计、统计等相关专业。
2.具有3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具有扎实的债券信用分析理论相关知识,擅长宏观经济、行业发展趋势、公司财务及偿债能力分析,具备较强的信用分析和定价能力。
3.具有良好的数据分析和文字表达能力,良好的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4.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责任心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岗位四:综合业务岗 招聘人数:1人 工作地点:重庆
岗位描述:负责部门日常业务的资金汇划,确保资金及时清算;负责部门业务账务处理与核对,确保账务清晰准确;负责数据信息的统计分析及报送相关工作;负责登记保管部门业务台账等。招聘条件:
1.年龄35周岁及以下,具备国家教育部认可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金融、经济、财管、会计等相关专业。2.具有3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
3.熟悉银行相关法律法规、财务制度和银行业务流程。4.具有良好的综合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岗位五:项目评审岗 招聘人数:1人
考试必备:银行考试专用教材
查看http://www.jinrongren.net/ncxys/
工作地点:重庆
岗位描述:负责对投行项目风险状况及可行性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估,出具项目评审意见,并对项目立项及授信材料进行合规审查;协助开展投行业务综合管理工作等。任职条件:
1.年龄35周岁及以下,具备国家教育部认可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金融、法律、审计、会计等相关专业。
2.具有3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掌握投行业务相关知识,熟悉银行相关法律法规和银行业务流程。
3.具有良好的合规审查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4.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责任心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岗位六:债券承销岗 招聘人数:2人 工作地点:重庆
岗位描述:负责配合分支行共同开展投行项目承揽工作;完成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资产证券化、结构性融资等投行业务资料收集、尽职调查、授信审批及协议签订等工作;制作债券等投行产品注册备案材料,完成申报流程;完成债券等投行产品的登记、托管、流通、兑付以及信息披露等。任职条件:
1.年龄35周岁及以下,具备国家教育部认可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金融、金融工程、经济、法律、会计等相关专业。
2.具有3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具备扎实的经济金融专业知识,掌握投行业务相关知识,熟悉债券承销等投行业务操作流程,掌握较多企业客户资源者优先。3.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写作能力、较强的责任心,以及吃苦耐劳精神。(四)资产托管部 岗位:托管核算岗 招聘人数:1人 工作地点:重庆
岗位描述:负责为我行及协助管理人在各类机构开立相应的账户;核对托管产品
考试必备:银行考试专用教材
查看http://www.jinrongren.net/ncxys/
存款账户、清算备付金账户余额情况,根据管理人的交易指令,及时跟踪资金到账情况;及时、准确进行托管账户的资金划拨,确保托管产品正常清算等。招聘条件:
1.年龄在35周岁以下,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金融、会计、经济、计算机等相关专业,未婚男性优先(特别优秀者,可适当放宽)。2.具备2年以上金融业运营从业经验。
3.熟悉金融业运营流程和标准化业务操作经验,具备较强的合规意识及风险控制要求。
4.做事认真仔细、为人踏实,沉稳;工作追求效率和质量,不拖沓,有高效的执行力;具备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沟通能力良好。
二、报名要求
在线报名:请访问我行官方网站在指定页面完成用户注册,登录后在招聘信息中申请职位,按要求完整填写简历并提交,每人限填报一个岗位。已注册的账号的应聘者,登录后请先更新简历再申请职位。
三、注意事项
(一)已投递过本行其他招聘的人员不能再重复投递,请等待招聘批次结束系统自动释放简历后,再投递其他岗位。
(二)用户投递简历后可自行登录查询简历是否投递成功。我行会根据报名情况定期通知简历条件符合人员进入测试环节,请保持通讯畅通,并时刻关注我行官方网站。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 2017年12月12日
投递简历后我公司会根据简历投递情况定期通知简历符合条件人员进入测试环节,请保持通讯畅通。
15.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浅析 篇十五
(一)农村金融供给主体较少,市场竞争乏力
当前我国的农村金融市场上常见的供给主体包括有信用社、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等。其中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包括有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等。但是这些主体对农村的金融供给总量很小。主要体现在:
(1)农业银行作为一家商业银行,其盈利需求是第一位的。因此在城市和农村的市场选择上,更倾向于获利较为容易的城市市场,并且到目前为止,其服务与农村的信贷总量占其总体放贷规模的不足百分之十。
(2)农业发展银行作为一家政策性银行,其业务范围局限于对收购粮食、棉花等的融资支持,以及农村基建等融资支持。没有也不可能较为有效的覆盖农村市场。
(3)我国新型的农村金融机构虽然可以有效的防范放贷的道德风险,但是由于其融资难的问题,使其体量过小,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的信贷资金需求。
(4)由于上述几种融资渠道的乏力,农村的信贷需求主要集中于农村信用社,但农村信用社存在的不良贷款比率过大以及其资金规模有限,也在实际上束缚了其向前发展,直到目前为止,仍然主要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5)除此外,在农村的熟人借贷也较为常见,但是这些熟人借贷的资金规模极小,并且没有利息要求,因此尚不能属于严格意义上农村金融体系的一个范畴。
(二)农村金融产品单一
我国当前的农村金融产品主要局限于信贷发放。甚至对于吸收存款这样的产品,也只局限于农业银行和农信社两家单位。至于农民所需要的小额度贷款和农业保险,发展仍然十分缓慢。
(三)农户借贷难的问题长期存在
(1)商业性的金融机构对农村的信贷支持不足,信贷投放量过少。多数扮演的却是一个抽水机的角色,通过吸收存款将大量的农村资金转移给城市使用,加速了城乡二元化的趋势。(2)由于农户缺乏相应的抵押品,并且商业金融机构与农户之间信息不对称程度严重,这导致了商业金融机构放贷必须要有相应的抵押,而农户恰好缺乏抵押品,这种两难的情况使得农户的信贷难问题长期持续的存在。
(四)农村金融市场体系不完备,风险隐患大
(1)当前支持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的业务不能有效配合,都是各自专注于自己的业务范围,这就使得其业务不能互相联系起来,也不能够有效的覆盖农村地区的需求。(2)当前对于农村金融体系的监管较多的集中于人民银行等外部监管主体,这些主体也因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造成监管难度大及有效度不高的普遍问题。(3)由于农业经营的特殊性,其受天气、政策等的影响大,因此其自然风险隐患较大。加上长期以来农民对信贷机构的不恰当认识,使得恶意欠款的行为也比较普遍,这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风险隐患。
二、对现代农村金融市场的重新界定
为了能够解决我国农村金融市场运行中出现的上述一系列问题,应该从整个农村金融体系的构建上着手,其主要包括“结构合理”、“功能完备”和“高效安全”等三个方面,具体地:
(一)结构合理
(1)发展不同所有制的农村金融机构。这不但包括有大力推进国有制的农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服务农村市场,而且要引进外资金融机构、混合所有制金融机构等,不同所有制的金融机构在农村市场上必定会展开份额的竞争,这种竞争在实际上扩大了对农村市场的信贷供给。 (2) 发展多种经营形式。在经营的手段上,不但要运行商业经营,而且要鼓励互助性质的经营;在经营规模上,不但要有如农业银行那样的大金融机构的支持,也要鼓励规模较小的信贷机构等加入进来,全面的扶持农村金融市场。
(二)功能完备
考虑到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弱质性以及农村金融市场产品的单一,经营主体除了最简单的放贷和吸收存款的传统功能之外,也要具备其他的功能,这包括有增加政策性的扶持、发展多种形式的抵押担保问题、发展各类农业保险等等。总之,在农村金融市场的实践当中,应该促使金融产品和金融机构主体的相互配合,使得产品能够不断有效的满足农村金融市场的需求。
(三)高效安全
当有结构合理、功能完备的农村金融体系构建之后,就必须要保证这些机构的高效率运转。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当前面临的严峻问题就包括这一点。在促使机构高效运转上,除了对各农村金融机构专心服务的要求之外,国家的监管部门等也要力促这些机构的运转。在实践中,存在着一些外资银行借村镇银行来曲线进入国内这样一种情况之外,也存在着农行部分机构对扶持农业心口不一的情况。对此,政策和监管的有效跟上是一条较为可行的路线。
三、对农村金融体系构建的一点设想
(一)继续推进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建立良好的市场氛围
首先,政府部门要根据当前我国农村金融中出现的这一系列问题,去指定一个大的框架,将商业银行、农信社、政策性银行、保险、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其他组织等共同纳入到框架之中。其次,要从金融机构和农户两个方面来共同推进农村信用市场的建设。一方面农村金融机构要通过制度设计,在放贷的同时,进行风险约束;另一方面,要对农民进行信贷规则、法律等的教育,减少恶意违约的发生。最后,对农村金融市场的利率限定要适当的放开。毕竟在市场化的条件之下,农村市场由于客户风险、规模小、信息不对称程度高、缺乏抵押品等等问题,因此在农村地区相对高点的利率也是合理的。当然,相对高点的利率,也要有所限制,否则就容易滋生出高利贷、地下钱庄等副作用产品。
(二)鼓励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大力发展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由于地缘原因,往往处于熟人社会当中,因此其和农户间的信息对称程度很高,因此在实际的运作当中,资金的使用效率极高,不良率极低。因此通过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不失为一个好的政策,通过遍地开花,以点到面的形式,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是一个良好的出路。
(三)完善农村金融机构的各项功能
(1)推进各类农村金融机构的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的高效循环,在我国农村地区,一方面是农业银行、邮储银行等吸收大量存款,发放少量贷款行为的持续存在;另一方面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获得资金的不易和资金接近百分百的发放。对于这些问题来说,需要政府部门能够给予相应的奖惩措施,通过政府之手来扭转这种情况。(2)加强农村各类机构金融产品的创新功能。商业银行传统上要求客户提供足值的抵押品后才可能发放信贷,但是农户抵押品的缺乏也是一个现实问题。因此通过对抵押品的创新,如互助联保、熟人担保等各种创新的担保方式,有利于活跃农村金融市场。(3)积极建设并对POS机、电话银行、ATM机的使用进行推广。当前农村外出打工的人数很高,但是将打工收入的资金如何便利地转移到老家,这个问题也没有得到解决。过年携带现金回乡、携带现金出去打工的情况仍然十分普遍的存在,其实如今在城市广泛使用的如ATM机等的硬件实施可以有效地满足农民工的需求。但是由于农村此类硬件设施的建设迟缓以及对农民工知识普及的不足,使得现在此类问题仍然长期存在。
(四)对农村金融市场的有效监管
长期以来的外部监管模式,对农村金融市场并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管。一方面体现在对金融机构和农行违约行为的有效监管;另一面体现在农村高利贷和地下钱庄的普遍存在。而事实上,对于农村金融市场的有效监管,必需要建立在信息对称的基础之上,而这就要求有一种内生的监管模式。广大的农村地区是一个熟人社会,熟人社会中的人们之间互相了解,而且极其恪守承诺。但是对于外来人士和机构,持有共同抵制的情况比较常见。因此设立内部的监管机制,比如说,监管机构在一个乡镇聘用一名检查员等,也或者是通过互助联保等内生机制来有效的进行监管。
(五)适度有效的政策扶持
农村地区属于我国经济二元化结构中的弱势地区,这不但体现在农村经济发展的滞后上,也体现在农村市场缺乏吸引力之上。因此针对这种情况,对农村的长期政策支持仍然是必需的,但需要考虑的则是如何进行有效的支持。之前广泛执行的补贴措施,并没有达到明显的效果,原因也在于这属于外部补贴,而不是内生的支持。通过对利率、财税、准入政策的支持,才是有效支持农村金融市场的政策手段。
摘要:在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化结构, 使得我国的农村金融市场与城市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和效果完全不同。我国农村金融市场运行呈现的问题较多, 也较难解决。而本文就是通过对农村金融市场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进而提出农村金融体系的一个初步构想。
关键词:农村金融,农村金融市场,二元化结构,农村金融体系
参考文献
[1]杨琳.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存在问题及改革思路[J].经营管理者, 2010年11期.
[2]谷小飞, 韩骏.浅析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外资, 2011年第6期.
16.金融市场发展现状浅析 篇十六
关键词:金融机构 社会融资 银行贷款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9-162-01
一、江西省社会融资情况分析
2011年,江西省社会融资总量新增1797亿元,其中本外币贷款新增为1492亿元,占全部社会融资新增额的83%,这说明江西省各级政府和企业当前主要还是依靠银行贷款渠道融资,并反映出江西金融市场的发展仍然相对滞后,导致融资渠道较窄。目前,江西省各级政府和企业仍比较难以通过信托贷款、委托贷款、承兑汇票渠道融资,除银行贷款渠道外基本只剩下企业债这一融资渠道。进入2012年以来,江西企业的债券融资量有较大幅度上升,今年前两个月江西企业债发行量就达到60亿元,其中江西省高速公路投资集团发行了30亿元短融券,较好地满足了省高投的资金需求,因此今年省高投提出将采取股权、票据和债券等多渠道融资的策略,其银行贷款融资占全部融资的比例可能将有所下降。未来随着债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江西企业债券融资的比例有望继续上升,并会逐渐降低企业对银行贷款的依赖性。
二、江西省金融业重点支持的实体经济领域
1.重点支持省内国家战略建设的重大项目。各金融机构都大力支持江西省实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国家战略建设,并积极跟进发改委、鄱湖办的重大项目。农行提出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规划,给予信贷规模倾斜,2011年共向鄱阳湖区域的重大项目投放信贷81亿元;中行2011年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范围的贷款金额同比增长39.16%,并与江西日报社举办“中银非常关注·聚焦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二周年”论坛,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蓝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和实践探讨;工行2011年底鄱阳湖区域的贷款余额达611亿元,同时开发多元化融资产品满足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资金需求,参与组建鄱阳湖产业投资基金,并累计投资37亿元。
2.重点向小微企业投放贷款。省内金融机构的信贷当前信贷投放的重点在小微企业方面。农行提出要把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当作一项战略性重点工作来抓,采取“四大支撑”措施,在全省设立11家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已达105.23亿元;工行创新担保方式,简化贷款流程,将“网贷通”作为服务小微企业的重要手段,实现“随时随地、随借随还”,工行新增贷款总量的逾四成投向小微企业,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近100亿元;中行大力推广“中银信贷工厂”模式,设计了“银商通达”、“银园保”等一系列小企业专属产品,解决小企业担保难、审批慢等问题,2011年中行小企业贷款增长73%,高出贷款平均增速57个百分点。
3.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依照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江西金融机构普遍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2012年初,农行江西分行与江西省农业厅在南昌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农行将向江西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100亿元人民币的意向性信用额度,助力江西省农业产业化发展。建行涉农贷款余额也保持在20%以上的增速,高于对公贷款平均增速6个百分点,并在金融机构中率先创新了新农村建设贷款产品,重点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住房安置改造、土地综合治理等项目提供金融服务。
三、金融机构竞争情况
今年以来,江西省资金形势紧张,客户资金需求量远大于银行信贷资金供给量,各银行普遍对贷款利率进行上浮。因此总体上省内信贷市场的竞争强度偏低,只在部分优质项目上存在一定竞争。目前江西金融机构竞争特点是:在城建类基础设施等收益率相对较低的项目上,金融机构竞争强度低,如公路项目基本没有出现太多竞争;而在收益率相对较高的项目上,各金融机构的竞争往往就十分激烈。在优质项目上,江西省金融机构的主要竞争手段有以下几类:(1)利率优惠。主要手段包括下浮利率或将原本上浮利率的项目改为基准利率。(2)放宽条件。包括放松抵制押条件或降低担保要求。(3)提供隐形担保。主要是在开展信托等中间业务的过程中,在合同中提供隐形担保条款。(4)加大营销力度。各金融机构采取上门服务等多种营销手段获取竞争优势。
四、金融机构表外业务动向
当前,江西省金融机构在表外业务上的重点是银团贷款业务。各金融机构积极采取银团贷款的方式合作组团开发“两基一支”类大型项目,导致全省银团贷款增速相对较快。今年2月末,银团贷款余额为616.61亿元,较上月增加31.29亿元,增长5.3%,增长速度较全部人民币贷款增速高1.6%。江西省金融机构积极发展银团贷款业务的主因在于江西省九江长江大桥、南昌轨道交通线、保障房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融资需求巨大,各银行都积极采取银团贷款方式解决规模问题。
参考文献:
1.胡召平.中国金融市场未来发展展望及商业银行的对策[J].湖北社会科学,2012(3)
2.吕江林,王庆皓.从成本收益角度论金融危机中政府救市的必要性[J].金融论坛,2011(2)
(作者单位:厦门海翼集团有限公司财务部 福建厦门 361004)
【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浅析】推荐阅读:
浅析我国当代农村的发展09-08
关于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问题的探讨11-13
浅谈我国金融市场现状以及发展方向09-01
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存三个担忧08-10
论当前我国农业农村的发展形势10-17
发展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思考10-15
论农村信息化建设与我国农村可持续发展08-12
我国农村合作社发展现状及其问题分析08-20
问题及对策:对我国农村地区宗教发展的思考09-08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发展成就及探析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