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技术课程教学的思考论文

2024-08-15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的思考论文(共19篇)

1.电工技术课程教学的思考论文 篇一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开课单位:电子信息学院电子工程系电工电子教研室

课程编号:03040089b 英文名称:Electrotechnics and Electronics

学时:总计48学时,其中理论授课48学时,实验(含上机)0学时

学分:3.0学分

面向对象:物流管理、应用物理学、生物工程等本科专业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

教材:《电路与电子技术》(电工学Ⅰ),朱伟兴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六月第一版

主要教学参考书目或资料:

1.《电工学》(第六版)上册 电工技术、《电工学》(第六版)下册 电子技术,秦曾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第六版

2.《电工学(第六版)学习辅导与习题选解》,秦曾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3.《电工学(第六版)习题全解(上下册)》,姜三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教学目的和任务

《电工电子技术》是面向高等工科学校非电类专业开设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目前,电工电子技术应用十分广泛,发展迅速,并且日益渗透到其他学科领域,促进其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获得电工电子技术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和我国电工电子技术发展的概况,为今后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工程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本课程理论严谨,系统性、逻辑性强,对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观点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本门课程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电路理论、安全用电、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EDA技术等电工技术领域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初步掌握一般电路和电子电路的分析方法;了解常用电子器件的作用和功能;了解电工电子技术领域中的新理论、新技术、新知识。

四.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及其基本要求

第一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定律(5学时。含讲授5学时)

(一)教学内容 1.实际电路与电路模型 2.电路中常用的物理量 3.电阻、电容和电感元件 4.电 源 5.电路的工作状态 6.基尔霍夫定律 7.电路中电位的计算

(二)基本要求

1.理解电路模型及理想电路元件(电阻、电感、电容、电压源和电流源)的电压-电流关系; 2.理解电压、电流参考方向的意义; 3.理解基尔霍夫定律; 4.了解电功率和额定值的意义; 5.掌握电路中电位的计算方法。

第二章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5学时。含讲授5学时)

(一)教学内容

1.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2.支路电流法 3.结点电压法 4.叠加定理 5.戴维宁定理 6.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二)基本要求

1.了解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

2.了解支路电流法和结点电压法、理解叠加定理、戴维宁定理和最大功率传输定理。第三章 电路的过渡过程(4学时。含讲授4学时)

(一)教学内容 1.概述

2.RC电路的瞬态过程 3.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 4.RL电路的瞬态过程 5.微分电路与积分电路

(二)基本要求

1.理解电路的瞬态、换路定律和时间常数的基本概念; 2.掌握一阶电路瞬态分析的三要素法; 3.了解微分电路和积分电路的原理和应用。第四章 交流电路分析(7学时。含讲授7学时)

(一)教学内容 1.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 2.正弦量的相量表示 3.单一元件参数的正弦响应 4.RLC串联电路的正弦响应 5.一般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 6.功率因数的提高

7.非正弦周期信号的谐波分析

(二)基本要求

1.理解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相位差,有效值和相量表示法;

2.理解电路基本定律的相量形式和相量图,掌握用相量法计算简单正弦交流电路的方法; 3.了解正弦交流电路瞬时功率的概念,理解和掌握有功功率、功率因数的概念和计算,了解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的概念,了解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及其经济意义; 4.了解非正弦周期信号线性电路的基本概念。第五章 三相交流电路(4学时。含讲授4学时)

(一)教学内容 1.三相电源

2.负载的星形和三角形联结 3.三相电路的功率 4.安全用电 5.工厂供电系统简介

(二)基本要求

1.掌握三相四线制电路中电源及三相负载的正确联接; 2.了解中线的作用;

3.掌握对称三相交流电路电压、电流和功率的计算。第六章 半导体器件(5学时。含讲授5学时)

(一)教学内容 1.半导体基础知识 2.二极管 3.特殊二极管 4.双极晶体管 5.场效晶体管

(二)基本要求

1.了解半导体二极管、稳压二极管、双极晶体管和MOS场效晶体管的工作原理和主要参数。第七章 基本放大电路(3学时。含讲授3学时)

(一)教学内容 1.放大电路的基本概念 2.多级放大电路

(二)基本要求

1.了解放大电路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基本性能指标; 2.了解多级放大的概念。

第八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6学时。含讲授6学时)

(一)教学内容 1.集成运算放大器 2.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

3.集成运算放大器在信号运算电路中的应用 4.集成运算放大器在信号处理电路中的应用 5.集成运算放大器在信号产生电路中的应用

(二)基本要求

1.了解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概念、电压传输特性和主要参数; 2.掌握理想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分析方法;

3.理解反馈概念,了解反馈类型和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4.理解用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的比例、加、减、积分和微分运算的工作原理; 5.了解单门限电压比较器的工作原理;

6.了解用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的RC正弦波振荡器电路的工作原理。第九章 集成门电路及组合逻辑电路(5学时。含讲授5学时)

(一)教学内容 1.数字电路概述 2.逻辑门电路 3.TTL门电路 4.组合逻辑电路 5.编码器 6.译码器

(二)基本要求

1.掌握与门、或门、非门、与非门、异或门的逻辑功能,了解三态门的概念; 2.了解逻辑代数的基本运算法则和逻辑函数的化简; 3.掌握简单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

4.了解加法器、8421编码器和二进制译码器的工作原理,了解七段LED显示译码驱动器的功能。第十章 触发器及时序逻辑电路(4学时。含讲授4学时)

(一)教学内容 1.双稳态触发器 2.寄存器 3.计数器

(二)基本要求

1.掌握RS触发器,JK触发器、D触发器的逻辑功能; 2.理解寄存器的工作原理;

3.理解二进制计数器和十进制计数器的工作原理。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

(一)教学方法: 1.实物教学法 2.启发式教学法 3.激发兴趣法 4.EDA技术的应用 5.突破一点,以点带面 6.鼓励自学法

(二)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

2.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促进学生自主学习3.EDA技术的应用

六.考核方式及考核方法

《电工电子技术》的考核方式为考查,课程采用累加式综合评定的考核方法,考核成绩总分为100 分,主要由上课考勤、基础性作业和大作业、课堂小测验、阶段性测验等几部分的成绩通过加权来构成。

七.其它说明

本大纲在制定过程中未考虑与课程相关的习题课、复习课、机动课、课内考查时间以及因节假日所引起的其他变动因素,任课教师在执行大纲的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结合课程的基本要求做适当的调整。

(制定人: 向海健 审定人: 向海健)

更多相关内容:http:// 希望你过的开心,快乐,谢谢。

2.电工技术课程教学的思考论文 篇二

一、课程设置遵循市场对人才供求的规律, 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

对于电工专业课程改革而言, 必须体现社会发展变化的需求, 体现职业教育特色, 及时对专业课程进行调整, 加大实践课程环节, 具体做到:围绕职业、就业, 以市场为导向, 积极进行市场调研, 分析社会对毕业生知识和能力的具体要求, 明确培养人才所需的知识点, 结合培养方向和专业实际情况修订教学计划, 确立适宜的开设课程;确定课程的结构, 课程内容以任务型为主, 以实用为原则, 使理论知识为实践服务, 突出技能的训练,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我在本校电工技术方向的课程结构调整中看到:修订后的课程设置中文化基础课程课时减少, 专业核心课程中原来的理论性课程重置为动手实践为主的直观技术性课, 增加电工、电子实训时间, 选修课程开设了创业与就业、财经知识、营销技术、演讲与口才等, 既开阔了学生的眼界, 又提高了学生的自身素质。

二、教学改革遵循学生的特点, 教学手段多样化

在教学改革中应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对象, 以行动为载体, 能力分析为核心,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创新的能力。教学过程不再以知识体系为重点, 而是根据职校学生的特点, 让学生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动手解决问题的“行动载体”教学模式。将教学从传统教学转变为开放的各具特色的教学艺术, 教学思想启发化、手段具体化、多样化。例如, 在指导电工课程电机反正转控制内容的教学中, 教师首先通过多媒体课件回顾电机的控制线路和电路工作过程, 然后教师结合实物在示教台演示接触器控制连接, 提出本堂课学生学习动手实践的教学目标。学生自己对电动机的主电路及控制电路进行接线, 中间可以观看教师准备的示范接线操作。教师进行检查指导, 帮助学生掌握要领, 最后正确完成进线连接。接线结束后进行自查及同学间互查无误后, 经教师同意, 通电试验, 电机终于在学生们的手下“听话”地飞转了起来。这样的“行动载体”教学模式, 对提高注意力和兴趣, 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自信的培养, 都收到了十分明显的效果。

三、总结经验自编教材, 课程和教学改革与时俱进

在课程改革的进程中, 课程不断被更新, 教学内容和要求日趋新颖、实用, 然而新购回的教科书未必一定就适合学校的实践条件和学生的特点。因此, 教师应不断总结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经验, 以高度的责任感参与到教材建设中去, 以补充讲义等形式着手编写简单的自编教材, 进而充分利用同行与集体的智慧进行自编教材的研讨和改进, 不断从实际出发, 积累经验与资料, 制作课件, 丰富教材的内容, 从而编出实用的具有特色的校本教材。

四、课程和教学改革中应面对的厌学问题

课程改革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正面气息, 改善了实习环境与设施, 使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然而不容忽视的是职中学生存在的厌学现象, 这是个令老师头疼的问题,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德国教育学家赖伊在《实验教育学》中主张学生的学习, 首先是通过观察获得印象, 构成知觉 (感受) , 其次把获得的印象和知觉进行加工 (整理) , 最后付诸于行动 (表现) 。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 人最高级是自我实现的需要。二者对我们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由于学习本来就是很艰辛的, 尤其是对职中的学生而言, 他们本身的学习成绩就比较差, 对学习有畏难心理。教师在理解因人而异的同时, 更应在因材施教上下工夫。通过课改, 我们要进一步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动手能力, 注重师生一起动手做, 给学生更多的信心、兴趣。只要持之以恒,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提高。而且, 作为教师, 只有自身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 才能深入浅出、化难为易, 才能更易得到学生信任的目光, 学生的“兴趣”才有可能被培养起来, 厌学的情绪才会有所降低。同时, 学校应多搭建一些“不拘一格显才艺”的舞台, 让他们有机会表现, 争取实现自我的成就感, 最大限度地减少厌学现象。

职业教育的教师责任重大, 我们必须不断努力, 从我做起, 从自身做起, 全面加强自身的修养, 不断探索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新问题, 职业教育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7.

[2]石伟平.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6.

3.电工电子技术技能课程的教学探讨 篇三

关键词:电子电工 技能课程 措施

电子电工技能教学是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重要步骤,技能课程的设置对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具有基础作用。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与提高主要是通过学生不断的进行观察、模仿、实践等操作反复的练习来实现的,因此电子电工专业技能课程教学也要仅仅围绕学生的技能培养与提高的目标进行。

1 电子技能课程的特点

1.1 具有多学科联系性 电子电工专业技能课程学习是一项多学科知识相互联系的学科,包括不同领域内的知识,涉及数学知识、物理知识以及规划设计知识等等。在进行电子电工技能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对实际电工技术有一个基本的概念,并且要使用这些技能的时候要懂得应用一些基本的知识常识,比如在电路发生短路后要分析短路的原因,如果要进行线路的更换,要利用数学知识计算线路的电容、电阻等,选择合适的线路。

1.2 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电子电工技能课程开设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而专业技能的掌握最终是通过学生的动手赋予实际行动。虽然现在智能化机械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但是其工作也是离不开人工操作,尤其是当发生故障的时候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手动进行维修与操作,因此电子电工技能课程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具有极大的引导与促进作用,通过学习专业的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教材使用过分强调理论知识、忽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虽然电子电工技能课程具有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特点,但是在授课内容上教师还是过分的选用具有复杂理论知识的教材,让学生掌握一些不具备实用性、时效性的理论知识,对学生动手技能方面的培训时间安排不合理。同时教学的内容没有创新性,不能将社会最新的电子电工技术、发展理念以及新成果等引入到教学内容上,导致学生的技能与社会发展存在脱节。

2.2 教学手段落后、授课方式没有创新 电子电工技能教学手段目前还是集中在传统的课堂模式,即教师站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的模式,虽然有的时候学生可能在听的过程中有实际电子类实验品的展示,但是却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实践操作。同时由于中职学生的基础知识本身就比较薄,他们的学习能力相对比较差,而电子电工类技能需要一定的理论基础,面对这些问题教师需要做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

2.3 考核方式简单,不符合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目

标 当前中职院校对学生技能考核的标准还是采用笔试加平时实践表现的形式,但是笔试在总成绩中占有将近70%左右的分数,这样的考核方式常常会导致学生将精力放在理论学习上,而忽视技能训练方面的分数,长期下去对于学生的技能动手能力是非常不利的。

3 提高电子电工技能教学的措施

3.1 优化调整教学内容 首先中职院校要更新教育观念,加大改革力度积极选用一些具有职业创新特色的教学材料,淘汰知识陈旧、观念落后、理论知识复杂难懂的课本,积极引入具有创新观念、具有社会前沿技术、装备的教材。其次在教学的内容的选择上要注重学生的兴趣,学生感兴趣的知识能增加学生的主动性,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在遵循教学目标的同时积极选用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知识。最后对教学内容要进行宏观把控。由于电子电工技能课程涉及的知识比较多,学生的学习范围比较大,而且由于受到课时的限制,不可能要求学生完全掌握书本知识,因此教师要根据学习目标有选择调整学习内容。

3.2 改革技能教学方法,促进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的结合 传统的技能教学主要采用的是学生在学习完相应的理论知识后在进行技能训练,这样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对理论知识不能深刻的掌握,同时在实训的时候也会出现一些理论知识应用上的缺陷,总体看效果不理想。而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相结合的方式可以有效的避免此种问题,通过技能训练可以及时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而

边理论学习边技能训练也可以促进学生对技能的熟练掌握。

3.3 将多媒体技术引入教学中,丰富教学手段 有了好的教学理念、教材、教学方法,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还要有好的教学手段,要善于根据课程不同内容、不同的知识点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才能推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积极的引入多媒体技术,通过多媒体技术工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

3.4 改变教学评价方式,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笔者认为考核办法应是:平时成绩+实践技能成绩+综合成绩。这种考核形式注重平时学习的积累,也考察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融会贯通能力,超越了一次期末考试定结果的考核办法,在贯彻执行过程中效果较好,反映出了学生的真实水平。总之,电工基础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在教学中应更新观念、改变方法,紧紧围绕知识应用于实践这个思路,努力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教与学都存在一定的难度,通过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教学要素进行改革,最大限度地优化教与学过程,使课程的教学质量更上一级台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继续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郑利峰.浅谈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改革[J].科教创新,2011(11).

[2]于德水.电工电子实践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2012(22).

4.电工技术课程教学的思考论文 篇四

【摘 要】对数字化教学资源库进行概念性描述,分析中职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推动中职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中职学校 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 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6B-0116-02

近年来,随着我国中职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各省区市先后将中职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工作作为重点内容,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职学校教学模式的转变。然而,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在中职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不断探索推动中职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有效途径尤为重要。

一、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概述

顾名思义,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是指基于网络运行的数字化信息系统。具体而言,它是以数据为核心,依靠计算机网络这一平台,通过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来有效整合教学资源,从而逐渐形成一个具有共享式和互动式特点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主要包括多媒体素材库和课件库,是一个非常丰富的多媒体信息资源库,资源库中的所有资源都是一个独立的单元,可以对其进行使用、传输和拷贝等,而且它是开放性的,使用者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通过网络对资源库中的所有资源进行访问和使用。中职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旨在为中职教学提供教学支持,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中职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由于我国绝大多数中职学校实施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均比较晚,目前仍然还没有专门的研究机构和管理机构予以有效管理,因而使得中职学校的教师和相关管理人员只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和凭借自己的经验各自为战,难以使有限的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同时,我国绝大多数中职学校开发软件的过程中并没有聘请行业专家参与其中,而且在技术处理方式和资源内容组织形式等各个方面还缺乏一个统一的标准,因而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教学资源库之间信息共享。

第二,整体统一的规划还存在着明显不足。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绝大多数中职学校在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往往只注重硬件方面的建设,而忽视了软件方面的建设工作。同时,针对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还缺乏整体统一的规划,在教学软件的购置方面存在着明显的随意性,导致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专业教学软件出现重复投资或严重老化的现象。另外,缺乏对自制资源进行有效管理,通常情况下,教师自主开发的各项教学资源缺乏完整性。此外,部分中职学校在建设教学资源库的过程中会将相同的内容重复放在不同的资源库中,从而造成教学资源内容的冗余。

三、推动中职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思路

(一)努力构建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框架体系。要想进一步推动中职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首先必须努力构建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框架体系。在数字化教学环境下,中职学校在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角色互换的基本原则。因此,在构建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框架体系时,应该充分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建构主义作为理论基础,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并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共同活动。具体而言,主要应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将多媒体的特点充分体现出来,实现多媒体化的信息显示,努力设计出友好型的交互界面,并建立起超文本链接,便于日常使用和管理,能够在各个教学环节中适用,为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的数字化教学提供良好服务。第二,将网络化的特点充分体现出来,必须具备实时性、共建性、共享性以及开放性等特基本特性。第三,支持教学过程的多样性和交互性,实现多种学习模式和教学模式,如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以及自主式学习等,并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

(二)不断完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基础设施。要想进一步推动中职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还必须不断完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基础设施。中职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基础设施除了需要具备一体化编辑机、高配置计算机、数码照相机以及摄像机外,还必须具备基本的音视频、动画、图像以及编辑软件,并且需要接入各种类型的服务器群和超大容量的储存系统,甚至还需要依靠云计算技术的支持。因此,中职学校必须努力构建出有效的多媒体网络教室,而不能仅仅只停留在拥有几台液晶投影仪方面,以便能够将优质的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地利用起来。当前,在我国全面推进数字化教学的大背景之下,中职学校不仅需要在所有教学场所配备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系统,并为所有教学工作者配备一台笔记本电脑,同时,还需要配备高清智能录播室,通过有效运用自动拾音仪器和高清摄像头等实现教师与学生整个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的全自动采集,并且自动实现教学资源的合成,而针对培养学生技能的重要教学场所,应该配备移动式定位型自动采集系统,以此来实现教师与学生整个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的全自动采集,从而使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效率得到切实提高。

(三)不断强化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师资队伍。要想进一步推动中职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不断强化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师资队伍无疑是有效途径之一。从我国中职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现状来看,首先应该建立专门负责审核与指导中职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方案的指导委员会,指导委员会成员应包括软件开发人员、骨干教师、软件企业专家以及课程专家等。同时,应该以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这一学科为单位,努力建立起包含信息技术教师和学科骨干教师在内的教学资源开发团体,并且应该积极聘请相关专业软件企业的技术人员,由他们负责建设项目的论证工作和评估工作。另外,在中职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过程当中,中职学校应该充分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通过开展校企合作的方式不断开发出新的教学软件,并且还可以利用出版社的教学素材和教学设施供应商等资源进行开发,而针对当前部分中职学校还没有条件开发出来的虚拟仿真实验系统等教学软件,可以通过先购买再合作开发的方式来实现,从而逐渐提高中职学校科学教师的教学软件开发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综上所述,中职学校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是不断推进中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然而,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在中职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基于这些问题,我们认为,要想推动中职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则必须努力构建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框架体系不断完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基础设施以及不断强化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师资队伍。

【参考文献】

[1]刘志伟.中职《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尝试与反思[J].当代职业教育,2013(8)

[2]张有杰.浅谈团队协作、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教学中的运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4(12)

[3]耿建.中职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理性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2014(9)

5.《电工电子技术导论》课程总结 篇五

《电工电子技术导论》这门课旨在让我们对整个电学领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不过我本身学的专业也是电学,选这门课的初衷是让自己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构成一个整体框架。

电工电子学是电工基础、电路基本分析、数字电子、模拟电子等电类基础学科的共称。是所有理工类专业学习的基础课程,更是电类学科学习的专业基础课。电工电子主要介绍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及分析方法电路的暂态分析;单相正弦交流电路;三相电路;半导体基础知识;晶体管及基本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应用;数字逻辑电路基础;逻辑代数与逻辑函数;组合逻辑电路以及时序逻辑电路。

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元件上电流与电压的正方向取一致,称为关联参考方向。电路:是电流的通路,它是为了某种需要由某些电工、电子器件或设备组合而成的。电路的组成:电源、负载和导线、开关等。

等效电路:电压源于电流源之间的等效互换。所谓“等效”是指“对外电路”等效(即对外电路的伏-安特性一致),对于电源内部并不一定等效。

二极管:主要导电方式取决于多子-自由电子,称(电子)型或N型半导体。导电方式取决于多子-(空穴),称空穴型或(P)型半导体。P型和N型半导体的交界面附近形成PN结。PN结具有单向导电性,即在PN结上加正向电压时,PN结电阻很低,正向电流较大。(PN结处于导通状态); 加反向电压时,PN结电阻很高,反向电流很小。(PN结处于截止状态)。按内部结构,二极管可分为点接触型、面接触型、硅平面型。

现在二极管技术已经很纯熟了,特别是LED方面,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对于二极管的认识,这也是很重要的。

其次,我们还学习了一些基本的电学定理,和认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电路。其中主要的定理有基尔霍夫定律,支路电流法,叠加定理,等效电源定理,正弦交流电路,三项交流电路等。这些定理及定律在以后的电路分析中起到很大的作用。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表明联接电路中同一结点处各支路电流之间的关系):在任何电路中,任何结点上的所有支路电流的代数和在任何时刻都等于零。其数学表达式为:∑I=0.依据:电流的连续性。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在任一时刻,沿电路内任一回路以任一方向巡行一周时,沿巡行方向上的电位升(电动势)之和等于电位降之和。依据:电位的单值性。

支路电流法:(思路)应用KCL、KVL分别对结点和回路列方程,联立求解。解题步骤为:1,标出各支路电流的参考方向; 2,根据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列出节点的电流方程式; 3,标出回路的循环方向,根据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列出回路的电压方程;4,解联立方程组,求出各支路电流。

叠加定理: 对于一个线性电路来说,由几个独立电源共同作用所产生的某一支路的电流或电压,等于各个电源单独作用时分别在该支路,所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叠加原理只适用于线性电路,叠加时只将电源分别考虑,电路的结构和参数(包括电源的内阻)不变。暂时不予考虑的恒压源应予以短路,即令U S =0;暂时不予考虑的恒流源应予以开路,即令Is=0。诺顿定理:任意一个有源线性二端网络,就其对外的效果来看,可以用一个电流源模型来等效代替。

正弦交流电路的正弦量的三要素分别是:1,周期,频率,角频率。2,相位,初相位,相位差3,瞬时值,最大值,有效值

功率因数的提高

1、功率因数的提高(电源设备的容量能充分利用)、(减小输电线路的功率损耗)。

2、功率因数不高根本原因是由于(电感性)负载的存在。

3、提高功率因数的常用的方法是与电感性负载并联(静电电容器),设置在用户或变所中。

4、并联电容器后,电感性负载的电流和功率因数均未发生变化,这时因为所加的电压和电路参数没有改变。但电路的总电流变(小);总电压和电路总电流之间的相位差φ变(小),即cosφ变(大)。

串联谐振电路: 当XL=XC时,则即电源电压与电路中的电流同相,称为串联谐振。

并联谐振具有以下特征:(1)阻抗模最大:(2)电路中电流最小,阻抗模相当于一个电阻。(3)电路中电压与电流同相,三相交流电路中包括三相交流电源和三项电路的计算,三相交流电源中有三个火线和一个零线。三项交流电源的计算,要用到向量的运算,把电源的一般式是化为电源的向量式。中性线中无电流。中性线的作用使星形不对称负载的相电压对称,因此不应让中性线断开,也不能在中性线内接入熔断器或闸刀开关。三相对称电压,瞬时值、相量值之和均为0。

非正弦交流电路:要对非正弦周期信号进行分解然后利用叠加定理进行分析计算。为方便,通常将非正弦周期电压和电流用等效电流和电压来代替。

一阶电路的瞬态分析:分析电路从一个稳态的过程变为另一个稳态的的过程成为瞬态分析或者暂态分析。

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当放大器没有输入信号时,电路中各处的电压,电流是直流恒定的值,称为直流工作状态或者静止状态,简称静态。放大器有输入信号时,电路中各处的电压,电流都处于变动的工作状态,简称动态。静态分析就是分析放大电路的直流工作情况,以确定,晶体管个电极的直流电压和直流电流的数值。动态分析就是分析输入信号变化时,电路中各种变化量的变动情况和相互关系,动态分析的主要工具是微变等效电路。常用的分析方法有图解法,微变等效电路分析法。

分立元件门电路:

1、基本逻辑电路有(与)门、(或)门和非门

2、基本逻辑电路中门电路有两种工作状态,并用(1)和(0)来代表。

3、正逻辑系统规定(高电位)为1,(低电位)为0;负逻辑系统规定高电位为0,低电位为1。

4、与门电路功能是(输入全为1时,输出为1;输入不全为0时,输出为0)。

5、与门逻辑关系表达式是(Y=A·B·C)。

6、或门电路功能是(或门的输入只要一个为1,输出就为1;输入全为0才输出0)。

7、或逻辑关系表达式是(Y=A+B)。

8、非逻辑关系表达式是()。最后,我们学习了数字集成电路,集成电路是20世纪6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半导体器件,其具有元件密度高、体积小、重量轻、引线短、外部焊接点小、耗电省等优点。本章着重介绍集成门电路与组合逻辑电路、集成触发器与时序逻辑电路、半导体存储器、可编程逻辑器件等,并通过应用实例,使我们对数字集成电路的应用有所了解。

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

1、(逻辑状态表)是用输入、输出变量的逻辑状态(1或0)心表格形式来表示逻辑函数。

2、(逻辑式)是用与或非等运算来表达逻辑函数的表达式。由逻辑状态表可以写出逻辑式其步骤:

6.电工技术课程教学的思考论文 篇六

摘要:地基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基于此,本文针对水利水电地基工程施工技术进行了简要分析,以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实现水利水电工程的良好运行。

关键词:水利水电;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1引言

地基的稳固程度对于水利工程的运行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然而在实际工程中,部分单位对于地基施工不够重视,导致其存在严重的质量隐患,直接影响到水利建筑的施工寿命与运行可靠性。

2水利水电工程地基施工概述

地基即是指承托建筑物基础的这一部分很小的场地。而基础即是指建筑物向地基传递荷载的下部结构,该结构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现阶段建筑物地基中主要面临四大问题:①强度和稳定性;②变形问题;③渗漏问题;④液化问题。而在水工建筑物中对地基进行处理目的主要是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而在水利水电地基工程中,主要的处理的对象则是软弱地基和特殊土地基。软土地基即是指强度较低,但压缩性却极高的软弱土层,压缩层按照其特征分,可以分为五类:①淤泥;②软粘性土;③淤泥质土;④泥炭土质;⑤泥炭。软土地基具有以下特性:①孔隙比以及天然的含水量较大。我国的软土的天然空隙比e通常在1~2之间,而软土中淤泥以及淤泥质土含水量W通常介于50~70%之间,最高能够达到200%,远远超过最大的液限。②压缩性较高。我国软土中的淤泥以及淤泥质土的压缩系数a通常介于1~2之间,且大于0.5MPa-1,在该地基上建造建筑物会出现较大的沉降,且沉降不够均匀,从而损坏建筑物的结构,使其发生开裂。③透水性较差。虽然软土的含水量较高,但透水性却很差,当渗透系数k不超过1(mm/d)时,透水性就十分的差。所以,当软土在承受了较强的荷载后,空隙的水压会增高,地基的压实密度以及结构的性能都会受到影响。④抗剪强度较低。一般来说,软土会呈现出由软塑-流塑的状态,当软土受到外部荷载作用后,其抗剪性就会变差,通常我国软土的抗剪强度不超过30kN/m2,如果土层自身就拥有排水出路时,其内部的摩擦角几乎为零,其受到的有效压力也就越大,固结速度越快。反之,如果土层内部含有较好的排水出路,荷载越大,强度则越小。特殊土地基主要包括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红粘土、冻土等。这些土结构的承载能力较低,通常每平方米小于50kN,难以达到水工建筑的地基施工的设计要求,若此种土质在路基填土或者桥涵构造物基础中出现时,更难以达到所规定的压实度值,所以更要对其进行处理。为了确保地基施工能够为建筑物提供较为稳定的支撑,保证整个水利水电施工的质量,必须对天然地基的基础进行勘察、分析,选择合适的地基处理技术,确保地基质量达标后,方可开始后续工程施工。

3水利水电地基施工技术分析

3.1水利水电地基施工准备工作

水利水电地基施工一般从两个方面开始施工。(1)利用从线到面的方式进行浅基础的施工,首先要对施工的大致范围有个了解,制造出一条具有分割作用的线条,再逐渐扩大施工的面积,施工时要考虑到水位下降问题以及适当的增加排水系统,按照施工地的地质条件并有效结合先前的施工方式,寻找最为合适的保护建筑结构的施工方式,对其进行有效的预防,便于其能够更好的投入使用。(2)由于地基能够对建筑的上层进行支撑,所以对于其强度以及面积的要求很高,要对地基基础进行综合的考察,主要考察内容如下:①地基是否具备耐久韧性;②地基是否具备较好的抗水侵蚀性;③地基是否具备足够的抗化学腐蚀性;④地基是否具有较强的抗低温能力。此外,尽管允许地基发生变形,但变形程度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3.2水利水电地基的主要施工技术

(1)排水固结法为了有效解决淤泥软粘土的地基沉降的问题,则可以使用排水固结法,有效报纸淤泥软黏土的地基稳定,排水固结主要由加压系统和排水系统两部分构成。其原理主要在于对极限平衡区的发展范围进行控制,在路堤的两侧进行填筑。(2)焕土垫层法如果淤泥土层厚度较小,则需要将不符合相关设计要求的淤土质进行置换,通常回填的材料有五种类型即:砂垫层、碎石垫层、粉煤灰垫层、干渣垫层以及土垫层等。也可以使用机械对地基进行碾压处理,处理的深度为2~3m。此方法通常适用于基坑面积较宽、开挖土方量较大的回填土方工程。(3)强夯法利用强夯法能够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减少地基变形的程度。通常利用将80kN夯锤起吊至6~30m的高度,锤发生自由落体运动时能够有效的对土质进行夯实。此方法比较适用于那些厚度小的淤泥以及淤泥质土地基,比如河流冲积层、滨海沉积层,或者由黄土、粉土等地基,使用强夯法能够对施工现场的适应性有所确定。(4)旋喷法旋喷法一般用来开展地基防渗施工,在土层的预定浓度中装置好旋喷机具自带的特殊喷嘴的注浆管,而后对进行提神,使得喷嘴能够按照一定的速度进行旋转,旋转过程中产生较高的压力,高压会迫使水泥的固化浆液跟土体发生混合后,凝固并硬化成桩,合成的桩跟被加固的土体比起来,强度更大,压缩性更小,防渗的效果也就更好。(5)振动水冲法振冲法是利用振冲器,在受到振动以及冲击荷载的共同作用下,地基会先成孔,并在孔内填入较多的砂、碎石等材料,并分层对其进行振实或者夯实,这样一来,地基就能够得到很好的加固。(6)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加固法此方法是在提防的地基表面平铺一些合成材料,以便加大地基的表面,使得堤防荷载能够均匀的分散到地基中。一旦地基出现塑性剪切破坏时,地基表面上平铺的土工合成材料能够阻止面形遭到破坏,或者减少破坏的范围,最终能够提高地基的承载力。(7)预压砂井法此方法:①在排水系统以及加压系统的共同配合作用下,有效的排出基土中的孔隙水,增加土基的.有效应力,使其实现硬化固结的目的,通常是先清除掉加固范围内的植被以及表土,并将砂垫层平铺在地基上。②将塑料排水板插入砂垫层中,布置水管要横向布置,以便能够对地基的排水条件进行改善。③将密封膜铺设在砂垫层上部,并用真空泵抽出密封膜内的地基气压,要求地基气压超过80kPa。利用此方法进行地基加固时,耗费的时间长,抽真空的范围也有限,因而该方法更适用于那些施工工期较短,要求较高的淤泥或者淤泥质土的地基处理。(8)堤身自重挤淤法此方法原理在于不断提高堤身的自重,将处于流塑装药的淤泥或者淤泥质土向外挤出,并在堤身自重的作用下充分的消散掉淤泥或者淤泥质土中的空隙水压力,使得土质的有效应力有所增加,最终能够有效提高地基的抗剪强度。为了防止挤淤过程中出现沉陷不均匀的问题,要减缓堤坡、降低填筑堤身的速度,并分期对堤身进行加高。此方法具有节约投资的优点,但施工工期较长,因而更适用于那些地基呈现流塑态的淤泥或者淤泥质土,且施工工期不太紧凑的地基施工。

4结语

总之,现代社会背景下,水利水电施工单位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提高自身的施工技术实力,严格遵循地基工程施工的相关要求,有针对的做好地基处理工作,在提升地基工程质量的同时,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从而有效提高施工单位的市场竞争力以及适应力,促进施工企业的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桌礼.关于水利水电地基工程施工技术的分析[J].科技与企业,(15):256.

[2]贾宏伟.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有关不良地基处理技术[J].中华建设,(07):156~157.

[3]梁硕秋.水利水电地基工程施工技术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13):61.

7.电工技术课程教学的思考论文 篇七

1 要科学合理的规划教学内容

当今现代化的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不断的增多, 要提高《电工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 就必须在教学内容和课程结构上下功夫。加大课堂教学的内容,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来提高教学质量。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精选教学内容。要把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分析方法讲好讲细。与此同时, 还要将国内和国际前沿的科学知识容入到教学内容当中, 并要在课堂授课中加入工程实践的实例。《电工技术》课程是各类与电相关专业的基础课[2]。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 要加强学员的实训能力和动手能力, 要加强学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消化和理解。因此, 我们根据学员的实际情况编写了《电工技术实验指导书》, 要求每一位学员都要独立完成每一个实验, 从实验中去发现问题, 思考问题, 解决问题, 利用实验课来验证理论的真实性。

2 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

首先要合理选取教材, 目前主要采用的是秦曾煌主编的《电工技术》教材。这本教材主线清晰、安排合理、组织衔接得当、语言通俗易懂、知识点环环相扣。选择一本好的教材是保证课堂授课质量的最重要一环。教员授课时要做到思路清晰, 详略得当, 重点突出, 逻辑性强。要采用启发性的教学方法, 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开展教学。在《电工技术》的教学中, 学员容易把每一章的内容独立起来学习, 不能把各章内容联系起来, 不能从整体上把握《电工技术》课程。因此, 教员要做到统领全书、抓住重点。要集中精力和时间讲解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问题方法。引导学员掌握课程各章节的内在关联性。要努力构造教与学的互动教学模式。目的是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 改善课堂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员要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3]。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个互动的过程, 教员在讲台上照本宣科的讲解, 学员听起来也觉得枯燥无味。想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就必须使教与学相互配合。由于学员往往习惯于被动听课, 不原意主动自学, 因此, 在授课过程中, 应树立学员是课堂的主体的观念, 强化学员的参与意识。引导学员积极思考、踊跃发言, 鼓励他们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 让他们在教员授课的过程中主动学习, 提高学员的学习效率。

3 要建立科学的评价考核体制

从紧张的高中生活到自由宽松的大学生活, 很多学员往往放松了自己, 不知进取。实际上, 大学里的学习任务更加繁重。大学里课程多, 一个学期能有十几门课, 而对学员的要求并没有高中时严格。学员若想把课程学好就必须主动学习。学员在大学要掌握学习的能力, 要做到把各门功课融会贯通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现在的学员往往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 每门考试做到六十分万岁, 把大学的好时光给消磨了。在一次期中教学调查中, 班级里50%的学员在课下不复习。到最后快要考试了, 临时抱佛脚, 搞考前突击复习。这样一种学习态度是不会把专业知识学好的。所以, 教员要努力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为了督促那些学习不努力的学员, 一个学期除了期末考试之外, 还可以增加两三次随堂测试。不停的给学生以鞭策, 同时, 教员也可以尽早发现学员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及时给需要的学员帮助, 否则, 要等到期末考试结束以后, 才知道哪些学员学的好, 哪些学员不努力, 那样为时已晚, 想补也就来不及了。此外要加大上课监管的力度, 禁止学员上课睡觉, 交头接耳。要严格检查作业完成情况, 让学生有紧迫感。学员是教学的主体, 他们对教学的意见对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4]。要充分发挥班委和课代表的职责, 让他们定期与教员汇报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提出合理的建议。每一次随堂考试结束, 教员都要对试卷进行考试分析, 针对测试中暴露出来的问题, 要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让学员通过考试清楚的看到自己的问题。

4 要努力加强备课环节

备好课是讲好课的基础, 只有把课备好, 把每次课的课堂设计做好, 才能把课讲好。这就要求教员把教学内容吃透, 只有这样才能把教学内容熟练的讲出来。要抓住学员的思维, 让他们跟着教员思路学习。同时也要启发学员, 让他们变的更有创造力。教员在课堂授课时不仅要做到基本概念清晰, 还要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前沿的知识, 阅读外文资料和文献, 充实和完善自己[5]。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电工技术》课程教学的要求。要不断地总结自己, 不断地调整自己, 才会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员。对于课程中抽象难懂的概念, 要反复琢磨, 力求通过一些简单易懂的语言来表述, 使学员容易接受和理解。要有意识地启发学员去思考, 使学员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5 理论教学同实验课有机结合

实验课在巩固学员理论知识的同时又可以培养学员的科研能力和动手能力。因此可以让学员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获取知识, 这样要比仅仅在理论方面获取知识要牢固的多。实验课可以提高理论课的教学质量。

理论和实验应有机结合, 要使学员做到通过实验课去加深理解理论知识[6]。因此,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多讲授实验课程方面的知识, 使学员有一个实验应该怎么做的概念。要加强学员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 使学员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6 结论

《电工技术》课程作为大学里理工科专业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 应该本着理论内容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方式, 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要从多个方面动脑筋找良策, 使学员即学好理论知识, 又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崔琪, 李晓波.高职电子电工实训教学改革探讨[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4) :41.

[2]陈姝慧.电工电子技术实验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10, 31 (2) :87-88.

[3]应荣辉.多媒体技术在电工基础教学中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0, (2) :111-112.

[4]李娟.浅谈《电工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 (10) :21.

[5]李中方, 陈晓明, 刘斯龙.更新观念思路推进任职教育创新发展[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04, 27 (3) :18-20.

8.电工技术课程教学的思考论文 篇八

关键词:中职学校;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电工电子技术”是一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从教材上看,知识点多、篇幅大,在内容上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知识点太多、太深奥,忽视了职业学校学生的培养目标及实际学生文化水平情况而把知识的灌输放在首位,让目前普遍存在学习动力差、基础差等现象的中职学生望而却步,逐渐形成对该课程的厌倦、排斥。因此,如何让学生对该课程由排斥到产生兴趣、能主动由浅入深地研究这门学科的,尤其是重点内容的理解和实践应用,为以后的专业知识学习打下良好基础,是中职教育必须解决的课题。当前在中职电工电子类专业学科教学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一、传统教学模式应用在职教中凸显的问题

1.教材知识点内容编排不合理

首先大多数教材在编写时只重视知识内容的罗列却忽视了知识点的主次、详略的拿捏,学生难以做到由浅入深,导致形成厌学情绪。其次是在教材内容方面没有做好与后续专业课程的衔接,而是将本科目独立开来,也缺少实验、训练性的练习题目,较陈旧的课程内容已跟不上时代的要求。

2.教师的教学方法落后

部分教师还不熟悉和不适应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仍旧采用“一人讲、满堂灌”的授课方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样在上课过程中讲得太多、太细、缺乏新意,学生缺少充分的思考空间,难以产生兴趣,自然就会产生厌学情绪。

3.考核方式不够科学

按照传统电工电子类考试方式,考试主要是通过笔试考核学生对电工电子方面相关术语、概念的记忆、技术参数的计算等;而学生为了应付考试,把主要精力放在死记硬背知识点上,这样不但难以反映出学生的真正水平,更严重的后果是不能充分发挥考试的积极作用去鼓励学生重视知识的应用、提高动手动手能力,也不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4.电工电子行业发展迅猛,对教师的知识结构要求越来越高  电子电工技术发展速度很快,就业竞争激烈的社会对工人的技术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很多学校、老师对现代生产工艺根本不了解、老师本身的知识结构不健全,这就严重扩大了教学与实践之间的距离。

二、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1.教学坚持以实用为主,理性筛选教材

目前中等职业教育的定位趋向于把学生培养成技术工人,在比较发达的一些西方国家里,技术工人从事的不仅是知识的劳动,同时也从事着体力劳动。因此我们的目标不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博学的学者,而是培养成善于利用某一门或多门实用技术来劳动的工人,所以绝对不能死板地把教材从头教到尾,应该理性地对教材内容进行筛选,要实现教材内容的精选,就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内容的筛选要完全了解并掌握中职学校对电工电子专业学生在专业能力方面的培养目标是什么,只有这样在进行教材内容分析、选择时,才能明确有助于学生能力形成所必需的教材内容。

(2)电工电子专业教育要坚持“以实际操作为主,以理论基础为辅”的准则,所以就要尽量避免使用理论知识过于复杂、深奥、抽象的教材,应当筛选出核心的、易于掌握的知识点来教学,以指导学生实践、操作。

(3)教材内容的筛选要充分考虑学生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的特点。就目前而言,大部分选择就读中职学校的学生都是文化基础比较薄弱的,对抽象的理论知识比较排斥,因此教材内容的筛选要以大部分学生能够读懂为前提,尽量做到图文并茂、形象易懂,克服教材内容偏深、偏难的现象。

(4)教材内容筛选要能跟上电工电子技术的发展步伐,注意引入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设备,以培养学生适应当今社会需求的技术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优化教学手段

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法、行为导向教学法等等,专业教师一定要结合学生和教具合理选择教学方法,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的兴趣。

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中职教学特色的重要保证。先进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模拟工程”实训的现场教学等,直观、动感性强、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例如,家庭电路布线部分的教学,可以在简单地讲授单向电的特点及线路原理之后,让学生再用木板简易搭建的小“房间”内施工布线,整个实训环节包括场地勘察、方案制订、材料准备、工程施工、老师验收环节,让学生在做中学,不但让学生能实践操作、走出枯燥的理论课堂,还能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成为应用型人才。

3.调整考核手段

要把中职学生培养成应用型人才,因此专业课教学中都要求学生掌握一门实用的技术,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正确的考核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有着不可小觑的效果。中职教育是针对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实用型人才,不论是对教学质量的评价还是对学生成绩的考核上,都应以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为依据,特别是电子技术这门应用性强的课程,应避免“一份试卷定成败”的做法,采取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能力并重的方法。我们可以采用多方位考核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考核和成绩认定。在考题类型上以应用性、方案设计题型为主,在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上下工夫,重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解決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则采取现场操作形式进行考核,而对综合能力则采用写调查报告、写实习报告等形式加以考核,最后各方面成绩加以综合确定分数。课程教学要有针对性,并与考证相结合。

参考文献:

秦江.中职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方法探究[J].成才之路,2009(36).

9.电工技术课程教学的思考论文 篇九

泰山学校

刘秀诚

内容摘要:本文从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出发,试图理清信息技术课的本质特点、教学目的及实现途径。并提出作为信息技术教育的专职计算机教师,应当对信息技术课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的出发,结合教学实践,不断总结反思,在不断的反思改进中提升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 教学 反思

一、信息技术课上我们要上什么?

一方面,从发展历程看,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年轻的学科,正处于一个广泛探讨、不断更新与高速发展的阶段,似乎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和模式,各个地方甚至各个学校各自为政,每个学校因条件不同在信息技术课程方面也存在巨大的差异,但是我们相信,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课程必将逐步成为小学的一门独立的知识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学科。另一方面,从学界定义看,《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爱好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把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信息技术课的特点

信息技术课程有它独有的特点,即不断更新的资迅、实践性强、富有意想不到的挑战、丰富的多媒体感官刺激等,这一系列极富魅力的因素决定了广大信息技术教师有了一个令人

羡慕的施展才华的空间。好奇的孩子们的天性,计算机中有太多奇妙的东西,在这个领域中,信息以惊人的速度更新,能够极大的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计算机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在这个充满幻想的空间里,学生可以尽情放飞想象的翅膀;计算机是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合作与沟通的主题贯穿始终;计算机世界里充满了声音与色彩的交响、智慧与灵感的碰撞,创新思维的火花随时被激发;信息技术是一门动手操作很强的课程,它比以往任何一门课程更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动手操作往往是创新的必要条件。这一切都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的注意力,其他学科无法比拟,信息技术课程与创新教育之间有一种天然的互相促进的影响力。

三、信息技术课将为学生传授什么?

这是问题其实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也是一个争论得很多的问题。归纳起来,有这么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说法:一是有人认为应教给学生最常用、最实用的应用软件的使用。如汉字处理软件Word、WPS,电子表格Excel,多媒体编辑制作软件Author ware等;其次有人认为应教给学生编程的技能,因为只有让学生学会编写程序学生才有发展,才能发挥计算机的相应功效;第三,还有人认为最重要的是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即《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提出的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众说纷纭,各有道理,思考并探讨这样的问题是十分必要的。信息技术课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对学生良好信息素养的培养,而不是让学生沉没在信息的海洋里。信息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使信息技术课有别于电脑学习班的重要标志。虽然目前的信息技术课教材仍然像“软件说明书”,教师们仍然还是以教授软件操作方法为主,受教育者在老师的示范下采用记忆、模拟式学习方法,但是重视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是信息技术课不容忽视的未来发展方向,信息素养的培养具体而言就是在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交流信息、创新信息的能力,并引导他们逐步在日常生活中应用信息工具实践,将这些能力内化为自身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从而形成影响人一生的信息素养品质。

四、怎样上好信息技术课?

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发展,教师不仅要考虑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而且思考为什么教的问题。要让学生学有用的信息技术,必须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切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保证学生自主性、探索性的学习落到实处。具体来讲,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围绕学生中心,合理组织学习。信息技术指导纲要规定学生上机时间不少于总学时的70%,这就是说本门课程的学习多半时间是在学生自学中进行的,上好本课程,教师的组织引导起关键作用。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可以据学生素质情况进行分组,通常每小组安排有一两名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单独辅导这部分素质较好的学生,他们接受速度快,然后由他们再去指导他们小组同学学习,学生中有部分基础较好的同学也可以选出作为班级辅导员,多给学习相互讨论的机会与时间,同时多教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总体说来是一个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二是要突出以用促学,实现学以致用。学习了的信息技术要加以应用,不但要在本学科上用,而且要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用,教师要引导学生要和其它学科有机整合,要将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渗透到各个学科中去,这样一个可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爱好和求知欲,二个有利于学生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的内化。在教学中,许多教师打破了传统教学方法,而采用以用入手,在教学中采用从实际到理论、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零碎到系统,这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例如在讲资源治理器中文件的“路径”表示时,一般教师按照先讲解路径的概念,在举例讲解路径概念,最后学生练习体会路径的含义;假如在讲解它时,先以学生学过的文件的打开与保存入手,通过解决学生日常出现的常找不到自己的文件这一问题入手,引出路径的概念,我想它的教学效果会比第一种方法好得多。三是要注重学习效果,及时反馈评价。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其教学方法也不能完全沿用传统学科的教学方法,它有其本身的非凡性,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课堂教学对计算机机房有着很强的依靠性,对计算机的可操作性要求很高,信息技术知识更新又快。所以,针对信息技术教学的非凡性,正确进行教学效果评价和反馈是进行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的重要策略。具体评价和反馈手段有:考查学生实际操作和评价学生作品。考查学生实际操作充分体现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既考了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又体现了中

学信息技术课程考试的现代性。评价学生作品就是给定学生某个主题,围绕这个主题到网上去搜索相应素材,从而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电子作品,评价的方式就多种多样了,如小组竞赛、机器评分、教师评分、同学之间不记名的互评和学生自评,形成立体反馈,强化评价的客观性和全面性。还可以将学生做好的作品放到学校网站上让学校的其他同学或更多的网上读者来评价,鼓励学生不断进步和大胆创新。

10.电工技术课程教学的思考论文 篇十

主讲教师:姜国均 张伯尧 潘丽萍 毕建权 等 ;完成课程教学大纲与简介负责人:张伯尧

课程号:101C0010(原101101060)课程名称:电工电子学 周学时: 4.5-0 学分:4.5 课程类别:大类课程 预修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 面向对象:非电类专业本科生 教学方式:课堂面授

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课程遵循强弱结合、模数结合、电测结合的教学体系,使学生获得电工和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分析方法,了解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概况,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电工电子技术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基本掌握电路、电机、模拟电子电路、数字电子电路、测量技术、控制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能够独立完成后续电工电子学实验;了解和使用实际生活中常见的电工、电子设备;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应用。

课程简介: 本课程将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相互贯通,并着重加强电子技术的应用及一些新技术的介绍,内容包括电路和电路元件,电路分析基础,分立元件基本电路,数字集成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波形产生和变换,测量和数据采集系统,功率电子电路,变压器和电动机,电气控制技术。

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每周4.5学时,共16周72学时。主要内容(打*为选讲内容)

第1章 电路和电路元件---------------(7学时)1.1 电路和电路的基本物理量 1.2 电阻、电感和电容元件 1.3 独立电源元件 1.4 晶体二极管 1.5 双极型晶体管 1.6 绝缘栅型场效应晶体管

第2章 电路分析基础----------------(11学时)2.1 基尔霍夫定律

2.2 叠加原理与等效电源定理 2.3正弦交流电路 2.4 三相交流电路 2.5 非正弦交流电路 2.6 一阶电路的瞬态分析

第3章 分立元件基本电路-----------(6学时)3.1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 3.2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

*3.3 共源极放大电路 3.4 分立元件组成的基本门电路

第4章 数字集成电路---------------(12学时)4.1 逻辑代数运算规则 4.2 逻辑函数的表示和化简 4.3 集成门电路 4.4 组合逻辑电路 4.5 集成触发器 4.6 时序逻辑电路 4.7 半导体存储器 4.8 可编程逻辑器件 *4.9 应用举例

第5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7学时)5.1 集成运放的组成 5.2 集成运放的基本特性 5.3 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

5.4 集成运放在模拟信号运算方面的应用 5.5 集成运放在幅值比较方面的应用 5.6 应用举例

第6章 波形产生和变换-------------(5学时)6.1 正弦波振荡电路 6.2 多谐振荡器

6.3 单稳态触发器和施密特触发器

第7章 测量和数据采集系统--------(7学时)7.1 电量测量

7.2 非电量电测法和数据采集系统的组成 7.3 有源滤波和测量放大电路 7.4 模拟开关和采样-保持电路 7.5 数模转换器 7.6 模数转换器 *7.7 非电量测量系统举例

第8章 功率电子电路--------------(6学时)8.1 低频功率放大电路 8.2 直流稳压电源

8.3 功率半导体器件和变流电路 8.4 功率器件的触发和驱动电路

第9章 变压器和电动机------------(4学时)*9.1 磁路

9.2 变压器 9.3 异步电动机 *9.4 直流电动机 *9.5 控制电机

第10章 电气控制技术-------------(7学时)10.1 常用低压电器

10.2 三相异步电动机继电接触控制电路 10.3 可编程序控制器 *10.4 异步电动机的电子控制 10.5 安全用电

相关教学环节安排:

1.采用现代多媒体和传统方法结合进行教学; 2.实验课电工电子学实验单独设课(48学时); 3.每次课后布置作业,作业量一般3~5道题。

考试方式及要求:

一般按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综合评定课程的成绩。

推荐教材或参考书:

1.《电工电子学(第二版)》,叶挺秀 张伯尧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

11.电工技术课程教学的思考论文 篇十一

关键词:电工技术基础 课程开发 技能训练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分工的精细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更加职业化,这个背景下,教育体系逐渐发生变革,社会对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职业教育一定程度上担负着特定行业和岗位培养工作第一线操作技能人才的崇高使命,职业院校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方面长期投入精力进行研究,在不断的探索和教学改革过程中,总结出许多具有现实意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就电工技术基础这一课程而言,课程项目教学模式能够加强学生实践技能培养,并且在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习技能等方面都具有不错的教学效果,具备在职业教育中广泛推广使用的现实意义。

1.电工技术基础”课程项目教学开展的要求

(1)教材内容组织上

教材是为学生服务的,而非是给教师服务,因此教材内容组织上应以学生为贯穿整个教学环节的主线,以培养学生成才为教材内容组织的第一要务和最终目标。课程项目与教材内容图文应充分考虑到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需简洁精练,让学生能够一目了然。职业教育的操作性要求使教材内容组织上需突出实践项目教学的价值和地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实践中学习理论知识,获得学习的方法。教材资源十分重要,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拓展教材空间,同时把新的技术和设备补充进教材,促进学生的专业发展。

(2)教学模式的把握上

职业院校应该将项目课程教学放在重要地位,当成课程教学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为紧要任务,将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主要目标。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结合电工技术基础课程的特点,尽量较多的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顺应改专业在社会中的发展趋势,把最新的教学设备充分用到教学中来。教学模式的选择尽量偏向实践,让学生对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从实际动手过程中掌握到,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对于获取到的知识也更加形象,不易忘记。当然,合作学习模式是职业教育的一项重要教学模式,比如建立学习基地,与企业合作、院校自主实验室或企业等。

(3)课程评价的运用上

电工技术基础项目课程教学的评价应该是全方位的,不能仅仅停留在最终结果的考核。考核评价需多元化,重视考核过程中学生学习的过程,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放在首位。学习方法的掌握、自主学习能力、课堂表现、作业表现等都要纳入考核评价的范围。另外职业教育的特点也要求把学生综合能力放在评价的重要位置,纪要注意评价动手能力,也要评价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2.电工技术基础项目课程开发

(1)依据典型职业活动分析确定课程目标

对以往该专业学生就业方向及整体状况进行调研分析,然后根据分析结果确定课程目标。简单来说,课程目标的确定需更加学生就业方向、职业特征、工作过程性质、工作岗位性质、工作对象、工具、工作方法、劳动组织要求等几个方面的职业资格标准来确定课程目标,一遍学生就业后能够顺利进入工作岗位并做出积极贡献。根据典型职业活动,将电工技术基础项目课程目标进行合理分类,比如工业电气控制方向、工业配电技术方向、电力设备电气技术方向等。每个分类确定需掌握的电工技术基础知识范围。

(2)规划课程内容和确定考核标准

在制定好电工技术基础项目课程目标后,根据目标规划课程的内容,内容要简洁精细,与课程目标紧密联系。比如电工实训室的认识与安全用电、直流电路的基础知识与技能训练、三相交流电路的基础知识与技能训练等。根据所确定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结合学生就业后的典型职业活动信息,确定合理的考核标准,考核标准也需要参考课程目标分类和典型职业活动分类。

3.电工技术基础项目课程教学设计

(1)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学习单元

学习单元的设计要遵循这个阶段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规律,并且还要结合学生就业岗位所需知识、技能等进行,学习单元的拆分和设置应和结合以后职业工作过程,使学习单元和工作过程一致来构建课程结构和知识序列。学习单元知识载体的选择需能够承载该工作过程所需的全部知识、技能和情感价值观。各学习单元间的编排关系要遵循从易到难、由简入繁的递进关系。并且各学习单元是与工作相结合的,所以又存在一定的并列关系。

(2)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工作项目与任务

在确定好学习单元后,根据学习单元的规划和设置进行教学项目任务实施,实施前要将每个学习单元的教学内容按照“理实一体化”的课程理念进行设计。比如涉及电工技术基础的万用表学习单元,可根据其生产、使用工作项目流程设计教学任务,参看电工实训室→安全用电操作→识读万用表原理电路→材料的领取、清点与检测→绘制装配接线图→焊接、装配→检测、调试等程序。

(3)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发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是根据学习单元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来选取的,教学资源同时还需要适合教师教学目标安排和学生学习需求及特点。教学资源包括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学习所需的支撑性材料。细化到电工技术基础项目课程来讲,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资源开发是建立在职业学生以后就业工作的基础上,但不局限于此,除工作技术基础知识、专业技术基础知识外,还应包含延伸知识及周边相关教学资源。

(4)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实施导向教学法

既然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那么教学方法的选取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可采用学生主体的行动导向教学法。教学过程的安排与工作导向紧密结合,即明确教学任务→收集相关教学資源、内容信息→制定教学计划→进行决策→组织教学资源、实施教学任务和计划→过程检查→学习及教学过程、结果评价。

参考文献:

[1]李军.基于任务驱动的《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设计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9.

[2]赵兵.示范教学在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2012.4.

[3]刘善培.对“电工技术基础”课程项目教学的探讨[J].教师,2012.4.

[4]戴小华.《电工基础》项目课程开发的实践与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4.

12.电工技术课程教学的思考论文 篇十二

一、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1.教学理念滞后,专业教材不足

填鸭式的教学一直长期存在于我国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模式中,单一的教学方式让教学变得枯燥,在一些先进教学工具的使用上不够完善,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不能因材施教,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电工电子的实验教学中,经常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理论固然重要,但是只有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才能取得有效的成果,学生的自我创新能力无法开发,综合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在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的教材上也是比较落后,很多教材的内容相对落后,在一些改革的教材中也是将少许的内容进行整改,这样的教材完全不能体现出高校培养人才的宗旨。目前看来,高校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专业的教学还是不能将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教材内容有效的结合起来,在有些章节内容的导入过程中也是做的不足。很多教材内容上理论东西较多,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高校电工电子技术专业重理论轻实践的事实。

2.师资队伍建设不完善

在高校电工电子技术专业的实践中,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是比较高的,这就要求高校拥有完善的师资队伍。从事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学的教师不仅要精通相关理论知识,还应该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电工电子技术的专业教师应积极融入到相关专业的实践活动中。人才培养的目的是为了能适应社会上企业的需求,相关实践教师可以通过到企业实践,了解企业的用人标准,之后在学校中适当的调整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好企业人才的需求情况,了解教育的规律。目前来看,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是极为缺乏的,没有高素质、实践能力较强的教师,这对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有着很大的制约。

3.教学实践模式有缺陷

很多院校对于电工电子技术专业的实验考核模式为抽查,只有百分之二十的同学能真正参加考核,这样的考核方式就容易导致很多学生钻空子。电工电子技术专业的实践考核方式为检查学生的课前预习、实验数据采集等,对于实际操作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未进行认真的考核,这样就在无形之中让学生对于实践课的重视度降低。其次是电工电子技术教学设备的问题,很多教学设备都是比较落后的,很多学生在上实践课的过程中都是好几个人用一个设备,这样学生的实际操作时间无法保证,很多理论上的知识无法在实践中得到验证。总体来说在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的实践环节中,高校所做的远远不足,难以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

二、做好课堂导入,提高教学质量

1.结合实际,发挥想象

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让学生掌握电学知识对学生进行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学的目的,可以在新课讲授之前,联系生活中的一些实际情况,将枯燥的电工电子理论知识以有趣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联性加强了也能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像平时家中所用电表,如何来计算家中所用电量的多少,传输交流电的形式是怎么样的,这些都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性,自然而然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的课堂效果就能提升。在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的实验中,应严格实验室纪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作风,对于课程内容的讲解应联系身边涉及到电的实物。在每个教室中都有着吊扇,这可以用来讲解单相异步电动机原理,让学生在仔细观察和想象之后提出自己心中的疑惑,通过想象和提问的形式能引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导入课程。

2.设置悬念,联系旧知识

如何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学习转化成生动有趣的课堂是大学老师应该考虑的问题,很多大学生在课堂之上玩手机、睡觉,久而久之对学习的兴趣大大降低,更不用说是理论性非常强的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可以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设置一些悬念,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到困惑,这样就能激发其对破解谜题的欲望,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兴趣,课堂内容的讲解也会非常容易。大学生所学的知识是非常广泛的,在进行课堂导入过程中可以联系以往所学的旧知识,由一些浅显的知识过度到复杂的教学内容,经过这样的一个过度,学生对将要讲解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学习新知识也增加了信心。

三、改革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建议

1.完善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体系

在现代化社会,电工电子技术不断的发展,很多电工电子教学内容也在不断地更新,但是在教学内容扩充的同时专业教学时间也减少了许多,为了综合两方面因素,应对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适当的改进,完善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的课程体系。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的课程时非电类专业学生必修课程,对面如此庞大的学生量,统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可以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制定合适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2.多样化教学,提高学生积极性

积极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传统的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中,一味的注重知识的灌输,对学生的感受毫不考虑。真正正确的教学方式不是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挖掘信息,通过学生自己对知识的渴望来挖掘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才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对于学生的智力、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都是有极大的帮助。在变化多端的时代,全新的教学思想应该融入到教学中,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课堂仍然是主要的教学地点,在教学课堂上,让学生主动探究成为主要授课方式,教师将一些电工电子技术方法教授给学生之后,让学生利用所学的方法在知识的海洋中探索,有了学习上的主动权,学生的积极性自然大大提高。电子技术在当今社会飞速发展,作为电工电子技术专业,应该接受新理论,适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在教学内容上也需要进行一些筛选。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学习应该加强对电子元件的认识,对于生活中常见的电路要有所了解。教师应该经常去专业相关单位进行观察研究,结合企业的需求,适当的改变专业内容,将一些实用性的东西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在计算机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完全可以利用电子计算机知识和软件设计一些教学视频,将电路的全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的教学模式是所有学生所喜爱的,对于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都是具有重要的意义。

3.提高教师素质,举办科研竞赛

对于一些新来的教师应该从实践环节做起,在实验室工作能够帮助教师将一些理论性的东西在实践中表现出来,对于一些新来的教师应该由一些专业的教师引领。定期将电工电子专业的教师送到企业中进行培训是极为重要的,在企业中了解企业工作流程,将学生培养成适合企业的人才。在平时的校园生活中,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提高创新能力和综合设计能力的活动和竞赛,各院应该为电工电子竞赛提供经费,设立奖金等制度,鼓励学生的积极性。在校生可以跨专业进行组队参赛,利用各专业所学特长来竞争。类似的竞赛能极大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会主动进行探究,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在一些研究中表明,通过竞赛不仅能对学生的专业知识进行巩固,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拼搏精神。

结束语

在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坚持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相关软件进行仿真教学,教学设备的问题也是高校应该注意的,学校的教学设备应与企业设备同步,这样才不会出现培养的人才到企业不会使用相关设备的问题。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对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有着关键的作用,应引起高校的注意。

参考文献

[1]徐西昌,赵刚.浅析《电工电子技术》教学[J].考试周刊,2016(14).

[2]张守武,李恒娟,赵文锐,柳国良,穆丽花.创新《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项目教学法[J].中国培训,2014(04).

13.电工技术课程教学的思考论文 篇十三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电工基础这门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提出,探讨了几种教学改革的方式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有效地学好这门基础学科。希望对于从事电工基础课程教学的同行有所帮助。

电工基础是一门比较抽象,难懂的课程,学习过程比较枯燥乏味,如果老师还是按照传统的讲解灌输,学生跟教师模仿的方式进行教学,难免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学生的主动性也不能很好的发挥,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去有效率的学习。

1电工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提出

电工基础是一门多种专业普遍开设的基础课程,因此,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基础的学生要求也不一样,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针对本校的实际情况,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14.电工技术课程教学的思考论文 篇十四

职业中专电子电工专业的学生未来就业主要从事电气控制设备、电子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生产以及供用电系统的运行、维护工作,面向各个产业的同类工作岗位。电子电工技术人才需要对机械制图、电工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电工内线与电气安全、电子测量、电机与电气控制、电工识图等有深入了解与掌握,才能够从事电气、电子类技术管理、改造及检验工作,这意味着培养的方向要放在技术工人这一重点,职业技能与实践能力是培养核心。

1.2能力要求

职业中专在培养电子电工专业人才中,要确保其能够顺利掌握各类文化基础知识及专业基础知识,对于有关电子电工职业岗位的诸多专业技术知识有较深认识,掌握电机和电气控制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或典型电子整机的组成原理及各部分元件与功能电路的作用,了解相关的本专业岗位上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对于有关技术管理、生产、市场经济、创业等方面基本知识也要有一定认知。

15.电工技术课程教学的思考论文 篇十五

关键词:实训课程,信息技术,教学实践

通过电工实训课程跟信息技术的相互渗透, 电工专业的学生不仅能够顺利地掌握电工技能, 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 而且在运用信息技术的同时无形中提高了自己对信息加工的能力, 自己的信息素养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1 利用 Edison 软件来模拟电工实训

在电工实训中, 学生可以通过仿真软件Edison下的多媒体显示器、虚拟电工设备、以及声像资料去模拟、尝试完成一些电工实训的工作, 这些工作相对于实际操作都是仿真模拟的, 所以是非常安全的。而且Edison虚拟环境的仿真度非常高, 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 Edison软件所创造的学习环境是非常理想可靠的。在通过软件虚拟创建电路的过程中, 形象而且逼真的3D组建会把学生的注意力深深地吸引住, 另外学生还可以通过软件看到相对应的电路图, Edison实训软件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非常理想的模拟实训环境。

另外, 在电工实训的实验过程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是让学生主动探索。通过在Edison软件下的主动探索, 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能够得到极大的提升。例如, 在3D模式下创建虚拟电路的实验中, 学生可以看到两个电路, 其中上面一个电路的组成包括:4.5伏的电源以及电源的开关、电压表、电流表等组件。通过在3D模式下电源开关的闭合、灯泡能否发光能够测算出电路的电流以及灯泡两端的电压值。在3D模式之下, 下面部分的电缆是半波整流电路, 信号发生器在这一模式下发出正弦信号, 示波器显示出电阻两侧的电压波形。

同时, 在实训过程中, 学生按照教师的部署, 可以将实训工作如电工实际操作、读数以及分析都在虚拟的环境中安全地完成, 这对于电工门径的初学者而言是非常有必要的。

2 在仿真实训中应用专业软件EWB

EWB的全称是虚拟电子工作台, 是一种通过计算机进行的非常接近实际操作效果的实验模式。在实践《模拟电子线路》教学理论中, 教师可以理论联系实际, 利用电子设计仿真软件EWB来达到实训的效果。EWB提供了参数丰富的、型号可调的电子元器件和各种仿真仪器仪表, 学生可根据原理图, 迅速将电路搭建好。搭建好电路后, 学生便可进行仿真模拟实验, 可以直接观察到有关物理量的波形图, 根据波形图求出相应的物理量的数值, 也可以用电压表、电流表测出有关的电流、电压值, 最后根据波形图或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研究, 得出有关结论。对不同的教学目的 (验证、测试、设计、纠错和创新) , 通过EWB进行实训, 可以培养学生分析、应用与创新能力。

对比传统模式下的实验方式, EWB仿真软件 ( 虚拟电子实验室 ) 更能突出实训中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式教学模式, 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对电路的综合分析能力、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3 运用腾讯 QQ 与专业电工网站提高实训效果

在实训实施的过程之中, 专业教师在授课之余可以将一些参考资料的提纲与目录发给学生, 让学生通过上网查找相关资料, 来自己巩固知识。当学生在实训的过程中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的时候, 可以通过给教师发送电子邮件, 或者是通过QQ与教师、学生交流来获得相关的解答。

例如, 在《电子线路》这一课, 向学生教授电容滤波的基本原理的时候, 往往会不可避免地提及到“电容器的充放过程”这一节, 关于这一知识点课本上相关的论述并不是非常得详细, 对此教师如果长篇大论地在课堂进行讲述, 效果可能并不会非常得好。对此,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把一些简单的提示和要求作为作业布置给学生, 同时把一些专业的网站和搜索技术教授给学生, 让学生通过上网在课余时间自主完成这些作业, 这样不但节省了课堂教学的时间, 还能够让学生在理解了抽象知识的同时, 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在学习上的创造力。

另外学生在具体的学习以及实践过程中还会遇到很多的疑难问题, 这些问题在请教教师或者教师解答之余, 还可以通过登录专业的网站, 在论坛、讨论区、贴吧等获得高手的解答;另外还可以建立班级贴吧、QQ群等让学生充分地交流, 提高学生的整体意识与学习热情。

除此之外, 电工课的授课教师还可以通过自身的体验把一些内容丰富的专业网站整理下来介绍给学生, 方便学生上网学习和下载专业资料。通过经常浏览这些网站还可以发现和认识很多与自己兴趣爱好相同的朋友, 从而进一步与他们相互交流, 实现共同进步。另外还有一些网站会提供一些比较专业的资料来供网友分享, 通过经常登录这类网站可以开拓自己的专业视野, 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总而言之,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学习平台将海量的学习资源提供给了教师和学生。电工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上的学习资源重新整合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 来提高实训学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世敏.电工电子设计型实验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 (17) .

16.电工技术课程教学的思考论文 篇十六

【关键词】中职 电工电子技术 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2C-

0124-02

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大量的初、中级人才,服务于生产第一线。这就要求中职学校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企业生产的需要,以实用技能培养为突破口,优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理论教学与实训环节,突出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培养,为社会培养大批实用型、技能型的人才。然而,中职学校的生源一般都是中考的低分生和落榜生,学生素质较差,且目前中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内容多数不适应学生的实际认知和接受能力,偏离生产需要,造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影响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针对新形势下中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所面临的困境,本文拟对中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作一探讨。

一、重视理论教学,打下坚实基础

理论教学是传授知识的一种基本形式,也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要求授课教师在制订理论教学计划时,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岗位为出发点,职业岗位需要中职生掌握哪些理论知识,教师就传授哪些知识,从而确保学生学有所用。同时,根据形势发展,每年都应对理论教学计划进行滚动式修改,使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接轨。

在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运用和指导作用,进而认识到作业者在实际工作中要严格执行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如《低压维修电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是保证作业者安全完成生产项目的关键。

二、优化教学内容,强化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实用性

(一)课程教材开发

中职学校的教育大多数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市场的需求开展教学。然而,中职学校多年来一直套用普高模式教材,缺乏职教特色,为专业服务的功能性也不强。笔者认为,中职学校应打破传统的教材编排方式,增减、修改现有的教材,使课程内容设置更具有合理性、针对性,遵循“必需、够用”原则,突出实用技术和技能的训练。此外,可编写校本教材。我国目前已实行就业准入制度,中职学校培养的毕业生必须经过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证后,方能在某些特定的岗位上岗就业,比如从事电工作业人员,必须持有电工上岗操作证。因此,中职学校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材可以直接选用相应的培训教材;同时,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企业对人才的需要,与企业一同编撰校本教材。这样编撰出来的教材既与企业的需要同步发展,又能让学生掌握考证必需的知识和技术,从而在毕业前拿到相应的证书,提高就业竞争力。笔者所在的中职学校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师结合校企合作的“订单培养”及“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把考电工上岗操作证和初级电工证、中级电工证这些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校本教材中,编写了相应的校本教材,这种做法值得推广。

(二)课程教学方法创新

1.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教师可根据课程内容的需要,通过拍摄、从网络下载资料等多种途径,收集图片、录像、动画等各种信息资料,充实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进行课程教学,让学生感受真实的职业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更加具体、形象、生动。例如,笔者在讲授“异步电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时,预先通过拍摄及从网络上下载资料等途径,做成多媒体课件(PPT)来授课,让学生看到了真实职业环境中的电动机内部结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较好。

2.案例分析与启发引导。这是一种以实际工作任务和相关条件为载体,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将较抽象的理论知识寓于案例教学中,通过分析案例,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完成任务的能力。例如,在“白炽灯电路的安装(两地控制)”教学中,教师先提出问题:如何实现用两个开关在两地控制一盏灯?紧接着,在黑板上画出电路图,说明要用两个双联开关,而且该电路在家庭及办公场所被广泛应用。然后让学生结合所学的知识,找出普通开关与双联开关的不同。学生积极动手接该电路,并且进行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的接线又快又好。随后,教师针对学生的接线情况,加以分析并概括性总结。这时,大部分学生都有一种成就感,这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它可以增强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以提升学习效果。同时,这也将提高他们在今后的实际工作能力。

3.整合课程内容,实行项目教学。在组织教学过程中,首先应将该课程内容进行有效整合,制定项目清单,利用校内外实训环境将课程教学寓于职业岗位之中,实行现场项目化教学。采用项目教学法,具体的项目就是一个真实的职业工作任务,使学习与工作零距离对接,实现在工作中学习,学习的内容是真正的工作。例如,笔者在“光控电路的原理与制作”的教学时就采用项目教学方法。该项目的内容是:当晚上走在教学楼楼道或住宅楼道并跺脚或说话时,楼道感应灯及时点亮,这是出于人性化和节能的考虑。在该项目教学中,一般是以小组竞赛的方式让学生来完成,每3~4人为一组,每一小组要公开展示该项目完成的情况及成果,并且需要写一份总结报告上交给教师。通过该项目的制作,学生亲身体验了产品在工厂从元件筛选、组装焊接、调试等全过程,综合了多门学科的知识,从而在掌握了教学计划规定学习的有关理论知识的同时,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评价的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提高。可见,这对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三、革新评价机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当前中职学校以期末考试为主体的教学评价方法比较单一,未能体现中职学生的特点,使评价信息来源单一,容易出现片面、主观等问题,不利于评价教育功能的发挥,使学生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难以发挥其主体性的作用,不能体现职业学校重实践技能的特点。为科学考核学生学习状况、评定学生成绩,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将教学评价不仅体现在期末考试,还融于平时的教学之中,并按一定的比例综合计算,形成了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理论知识测试分(30%)+动手操作分(50%)+课后作业分(20%)=学期总成绩。授课之初要求学生准备课堂活动记录本和作业本。在课堂活动本上,学生自己记录参与课堂教学的情况及练习完成情况,笔者不定时进行检查评价。另外,还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以了解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学习掌握程度。除教师评价学生外,也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评价,这样有利于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学会互相欣赏、互相协作、互相激励。如此一来,学生不再把考试视为负担,教师的教法也更加灵活。

综上所述,在中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中,教师应立足于本校的实际情况,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以实用高效为原则,优化教学内容,设计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兴趣,这样的教学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才能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就业需求。

【参考文献】

[1]庄西真.论职业学校教学的系统设计[J].职教论坛,2008(5下)

[2]于庆,李经智,杨翠丽.基于工作过程的模拟电子技术情境化教学改革[J].教师教育科研,2009(3)

[3]仇益梅.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J].广西教育,2011(4C)

【作者简介】刘灵玉(196- ),女,广西兴安人,桂林市机电工程学校讲师,研究方向:机电一体化。

(责编 吴 筱)

17.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的教学计划 篇十七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加快数控产业的发展,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全面育人,打好基础,熟练技能,使学生成为适应二十一世纪高素质的创业型劳动者。培养能够胜任数控技术应用方面工作的技术人员。在总结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特点和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本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电工基础》教学计划。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电子信息类、电气电力类等专业必备的电工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一般电工问题的能力,具备学习后续电类专业技能课程的能力;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使学生会观察、分析与解释电的基本现象,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定理,了解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会使用常用电工工具与仪器仪表;能识别与检测常用电工元件;能处理电工技术实验与实训中的简单故障;掌握电工技能实训的安全操作规范。

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电工技术的认知方法,培养学习兴趣,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参加电工实践活动,培养运用电工技术知识和工程应用方法解决生产生活中相关实际电工问题的能力;强化安全生产、节能环保和产品质量等职业意识,养成良好的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和职业道德。

三、教学内容结构

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和选学模块两部分组成。

1.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教学时数为54学时。

2.选学模块是适应不同专业需要,以及不同地域、学校的差异,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选学内容,选定后即为该专业的必修内容,教学时数不少于10学时。

3.课程总学时数不少于72学时。

四、教学目标

1.掌握电工、电子线路的基础知识。

2.掌握电子设备、电子产品常用元器件及材料的基本知识。

3.具有操作和使用常用电工、电子仪器、仪表的能力。

4.具有阅读电子整机线路和工艺文件的初步能力。

5.具有电工、电子产品生产工艺管理的初步能力。

6.具有电工、电子设备、电子产品装配、调试、检测、销售与维修的技能;

7.具有操作、使用与维护较复杂的电子设备的能力。

8.具有操作、使用与维护一般电工设备的能力。

五、教学内容设置和要求

根据数控专业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修订与删减,数控专业的学生以学习数控技术为主,根据其需要现制定学习内容如下:

1.直流电路:正确理解直流电路中关于电路、电压、电流、电动势、电阻、电能、电功率等的基本概念,能熟练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电路的计算,了解复杂电路的分析方法。

2 .单相正弦交流电:了解表征正弦交流电的各个物理量;掌握正弦交流电的三种表示方法;掌握纯电阻电路中电压电流的大小相位关系,简单了解电容器和电感的功能和一般应用。

3.三相交流电:了解三相交流电的产生和输电方式;掌握星型连接和三角形连接线电压、线电流、相电压、相电流之间的关系。

18.电工技术课程教学的思考论文 篇十八

高职汽车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改革初探

本文针对以往电工电子技术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弊端,如课程内客繁多课时少、教学效果不理想、实训教学多为验证性实验等,提出对理论教学内容进行取舍,选取与汽车专业联系紧密的内容讲授,而实训教学内容也要增加综合性实验,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作 者:俞海红  作者单位: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刊 名:科教文汇 英文刊名:EDUCATION SCIENCE & CULTURE MAGAZINE 年,卷(期):2009 “”(23) 分类号:G712 关键词:汽车专业   电工电子   课程改革   实训改革  

19.电工技术课程教学的思考论文 篇十九

1.优化调整教学内容,运用信息化技术,转变教师传统教学方法。

首先,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内容应围绕以掌握概念为基础,以强化应用为重点,以计算分析为手段,对内容进行展开。教学时,应对现有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取舍,做到“打好基础,精选内容,逐步更新,利于教学”。为此,认真分析教材并根据当前学生心理拟定教学模式,将教材内容进行合理划分,明确各部分联系,逐步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是教师首要解决的问题。如:磁路及电磁器件的学习,可引入汽车点火线圈,半导体器件的理解则引入汽车三相桥式整流电路及电子调压器电路等,使学生将电工电子基础知识与汽车迅速结合起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从而调动学习积极性。

能力,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我们也不断总结经验,改革创新,利用各种途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选择更合适的方法和手段,为其将来从事相关专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邹玉红,吕英海,李桂江,等.生物工程专业产学研一体化实践基地的构建[J].陕西教育,2009(7):7-15.

[2]曹学君,赵延斌,童望字,等.生物分离工程精品课程建设推动教学质量跃上新台阶.化工高等教育,2006,88(2):

[3]赵世光,杨超英,薛正莲,等.生化分离技术课程教学

其次,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教师应灵活运用多种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采用声音、图像、影像等表达手段,使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更加生动、直观、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现代教育技术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方法,如在黑板上进行理论推导、公式演算,仍是符合学生认知过程的好方法应该保留。即使在信息时代,教学的关键因素仍然是人,而不是技术,教师的主体地位与作用不能改变,与虚拟课堂相比,教师的面授显得更加亲切,更能体现人文精神的需求及重要性。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推进现代学徒制,发挥实践导向作用,实现学生、学校、企业三赢。

首先,加强理论与实践的深入结合,《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十分注重理论分析与实践操作的结合。例如:讲授交流电路,其中的功率因数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功率因数的高低决定着电源容量的利用率,所以如何改善整个电路的功率因数,其意义相当重要。但功率因数的概念非常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我们就通过组织学生亲手安装日光灯电路,利用并联电容法在电路中并联不同的电容,并观察、记录、对比,从而加深对功率因数的理解。

其次,推进现代学徒制,改变传统学徒制的弊端,使得书本知识得以与生产实践相统一。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与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传统学徒制重“行”,这是其优点所在;而现代学徒制重“行”,更重“知”。在生产操作过程中,涉及相当多的先进科技知识,这就要求我们的产业工人不仅要会熟练操作,更要知道为什么那样做。只有“知”、“行”并重,我们的职业教育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现代产业技术工人,推动社会及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由于它的基础性,它的相关理论知识在很多电器元件和电气设备中都可以体现出来,通过现代学徒制可以让学生通过实践来理解理论知识,然后用扎实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

3.推动研究性教学,通过师生互动,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

研究性学习就是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采用科学研究的方式,在自然、社会和现实生活中,自主选择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23),181-182.

[4]任平国,徐启红.《生物分离纯化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科技博览,2009,20-22.

[5]丁新丽.生物分离与纯化技术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5061-5062.

[6]周红梅,张茂润.教学方法及手段的改进对培养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影响的探讨[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8(3):

[7]刘爱玲,粟挺.生物分离工程课程的教学改革与体会[J].现代农业科学,2010,17:29-30.

[8]李夏兰,翁连进.《生物分离技术》课程教革的体会[J]微生物学通报,2002,29(5):108-110.

赛学结合在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中的实践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甘肃兰州

摘要:职业技能竞赛有助于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各类英语技能大赛中所体现的对选手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可以引导英语专业教育和公共外语教学改革。本文试从“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角度,分析赛学结合在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中的实践作用。

关键词:技能竞赛高职英语教学赛学结合

近几年来,我院应用外语系注重推动英语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和实践赛学结合的教育方法,以赛促学、以学促教,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特别是在2011年,我院学生在先后参加的多次全国英语技能大赛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优异成绩。这不但展示了我院学生的技能本领,而且充分展现了高职英语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果。

一、赛学结合是培养技能人才的切实需要

我院历来高度重视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转变传统的以课堂和学校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定期举办校内的各类职业技能大赛,注重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各类英语技能大赛既是广大学生交流学习的重要平台,又是学校培养各种技能人才和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学”和“赛”的融合可以为高职英语教学打开新的局面。如何通过英语技能竞赛结合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真正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展示风采、相互学习”的目的,成为我们不断探索和推进的目标。

学是赛的基础,赛是学的目标。首先,学生必须打好语言知识基础。对词汇、语法及句型结构等采用功能性操练与强化的方法。为此我们在第一学期的公共英语教学中进行高专英语教学及A、B级考试辅导。这样可使学生通过第一学期的基础知识的强化训练,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其次,学生必须提高语言应用能力,加强实际应用的训练。为此在第二学期的实用英语教学中以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的培养为主,教学中逐

并确定专门的研究课题来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并达到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式。在推动研究性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学生的听课、课后作业情况,将学生进行分组,以团队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因而在教学中,适当增加设计性实训项目,针对研究性学习的需要,由实验室根据当前的实际条件及教学内容安排,提出意向性的实验课题,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法、选择实验器材、确定实验步骤并辅之实验,让学生在研究、创新中尝试“失败和成功”的快乐,同时更有利于增强他们相互沟通、团结协作的能力,通过讨论、学习达到以强带弱,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激发出各自的学习兴趣。研究性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使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改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课堂,形成一种蓬勃向上的良好学习氛围。

4. 结论。

总之,通过采用以上方法,相应安排理论教学、企业顶岗实践教学、实训研究性教学等,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应对就业竞争和市场竞争的能力。

渐向实用方向的培养过渡,加大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的比重,有利于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巩固语言熟练程度。最后,学生需要通过竞赛锻炼能力和检验学习成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将参加大赛融入英语课程中,定期举行英语口语、演讲、写作大赛,更好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竞赛项目中增强自信,锻炼承受竞赛压力和挑战的心理能力。适当参与竞赛项目能够使学生更加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和学习任务,最大限度地将注意力集中在完成竞赛作业的学习上。让学生意识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可以更快地完成竞赛任务,取得好的竞赛成绩,从而提高专业学习的效率,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赛学结合是锻炼师资队伍的有效载体

首先,积极鼓励教师指导参加各种英语大赛。教师参加比赛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同时给学生树立榜样。其次,指导学生参加英语大赛教师可以更好地熟悉、掌握比赛内容及其评比规则。为了让学生取得好成绩,教师能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更加认真地组织课堂教学,努力提高教学效率。并且,在教学中会注意突出实用性和职业性的特征。最后,教师在指导参赛过程中有机会参加主办单位举办的各种形式的培训。主办单位除了举办专家讲座,聘请教授现场指导外,还会开展教师教学技能经验交流等。通过培训和交流,丰富了教师们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了英语课的教学水平。

竞赛成绩要从平时的教学抓起,这与教师的教学理念、自身的技能水准和指导方法息息相关。职业技能竞赛体现出的对职业教育的先进性、实践性、综合性要求有助于教师更新教育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强化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一个职业竞赛项目往往不止涉及一位选手、一名指导教师,因此需要老师之间的合作,形成指导团队,这一过程对于增进教师之间的专业理解和认同,产生教学的新理念、新思想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为近几年技能大赛的经历者,我深深感觉到职业院校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

参考文献

[1]孟秀芝,王宗省,李跃辉.电工电子教学实习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信息,2011(10).

[2]王素娟.培养高等职业应用型人才的实践与探索[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5).

[3]王香婷,刘涛,程健,汤中於.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0(02).

[4]周辉.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比较研究[J].技术监督教育学刊,2005(02).

[5]乔少华.网络教学中教师作用的发挥[J].榆林科技,2007(05).

[6]郭利霞.以校企合作为核心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上半月),2008(S1).

[7]严谨.关于校企合作中工学结合问题的思考[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3).

[8]王笑梅,孔凡成,李美芳.发达国家职业教育集团化的“职业能力”培养机制[J].现代企业教育,2008(10).

上一篇:KTV点单流程下一篇:长城保护与开发的现状及对策研究